在成长中规划(精选12篇)
而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发现,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不是其个人的事情,不能仅仅当作员工的个人行为,这更是企业的事情,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从企业的角度讲,重视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通道是对员工最好的尊重,也是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手段。
“职业高原”从另一个角度生动地描述了遇到瓶颈时的状态,企业员工在工作一段时期后,感到发展遭遇“瓶颈”,而呈现出一种类似“高原”形态的工作状态。如果企业里处于“高原”状态的员工数量不断增多,将直接导致企业整体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因而,在员工承担自身职业发展的最终责任之外,企业也应为员工提供力所能及的发展机会。员工受雇于企业,成长于企业,而企业又依赖员工才得以发展壮大。员工的职业瓶颈既然在企业中出现,企业就有责任帮助员工打破它。员工的发展与进步,将决定企业的成败。
特别是在当前众多企业忙于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员工的职业发展更值得企业去关注。处在多变而不可预测的市场之中,企业的兴衰存亡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演变,没有谁能够完全控制或保证企业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轨迹。企业发展的唯一保障就是千方百计地去开发内部永远也开发不完的最宝贵的资产“人才”。
A 纵向突破内部竞聘
纵向的职业发展无疑是任何一名员工最先考虑的发展路线。这种突破瓶颈的方式给员工的激励是最直接且最大化的,引入适当的内部竞聘机制选拔出佼佼者。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内部竞争原则,将避免优胜者在冲破天花板后的头破血流,成功树立个人威信;内部竞聘,使一批更熟悉公司文化的内部人才成功突围,让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计划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B 横向流动缓解职业高原
当你的直接主管稳如泰山、核心地位不可动摇之时,头顶的天花板就仿佛大理石一样坚固,纵向上升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鼓励员工尝试新工作、学习新技能的方式,减轻“职业高原”现象的影响,增强员工对工作内容的兴趣,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而员工也可通过内部跨越部门的合理流动,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员工触及的点越多,他对企业的了解也就越全面、具体,生存和适应能力也就更强。
C 斜向攀登晋升渠道多元化
一个好的企业也许并不是纵向管理特别强的企业,而是纵向、横向乃至斜向多方向运行都顺畅的企业。
承接上期的案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小张已经具备了胜任人力资源经理的基本要求,但由于现任人力资源经理王女士一直非常出色,无论资历还是能力都比小张高出一筹,所以直线突破机会渺茫。而成为人力资源总监又一直是小张的长远目标,若采取横向调整,可能会减缓小张的发展速度。部门负责人在综合考虑后,决定做出以下调整:首先,将人力资源的几个重要模块单独划分出来;然后,由具备财务和人力资源经验的王女士担任高级人力资源经理,负责全国的薪酬福利;最后将小张晋升为招聘经理,负责全国的招聘管理。通过这次调整,不仅王女士的职位得到了提升,同时也给小张提供了发展空间,突破了发展的瓶颈。
D 中心化运动长期归属感
人们都需要更多的关注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特别在企业里,经常被管理者关注的员工,其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往往比那些被管理者忽视的员工要好得多,职业发展瓶颈出现的频率也相对要低。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在推行“中心化运动”,所谓中心化运动,就是让员工感受到他更靠近组织的核心,更能掌握组织核心的信息和体会到组织核心的重视,使员工对企业真正建立起信任感和归属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形成自我激励,减缓职业瓶颈的发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越来越希望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Engagement(本意是指男女双方的婚约,引申的含义为诺言),但这种归属感不是旦夕可以形成的,必须经过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长期磨合。
E 学会放手也许是双赢
通过离职来解“三年之痒”,肯定不是员工和企业的第一选择。但是,当企业已经无法再给员工发展空间,员工头顶的天花板也已变为封闭的暗室,热情全无,效率极低,那么在这种时候,请企业和员工都学会放手。对企业而言,失去一个缺乏工作热情的员工,不代表失去这个岗位,外部招聘也许可以带来更优秀的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内部竞聘可以为新人提供发展空间;对员工而言,失去一份工作,也不代表失去了一生的事业,在新的工作中,也许会有更好的发展。
链接
终身就业能力的四个维度
从长期来看,远离职业瓶颈的根本办法是培养终身就业能力。那么从企业用人的角度考察,一个从业者的终身就业能力核心竞争力包括哪些呢?可以从知识、技能、经验、职业素养四个维度来看。
◎知识。最主要标志是学历和专业,企业都会考查岗位对学历或专业有什么要求,也由此判断员工是否符合岗位的基本要求。时刻保持知识的领先是决定职业高度的基础。
◎技能。可以分为专业技能和可转换技能。专业技能可以解决上手快慢的问题。可转换技能是不同岗位之间转换的工作能力,也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例如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计划能力、学习能力等。所谓胜任力素质模型其实就是考察可转换技能,它能够具体指明从事某职位的人需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良好完成该职位职责的需要。因此通过员工做的工作所能体现出的能力和价值是其拥有终身就业能力的核心要素。
◎经验。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行业经验、职业经验、企业经验等等。这里要区别另外一个相近的词经历。经历不等于经验,只要是你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都可算作经历,但要将这些经历变成有价值的经验,才能成为我们的就业能力。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包含习惯、职业成熟度、主动性、压力承受等方面。这些都是长期形成的、影响一个人发展潜力的特质。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它不是以某件事做了会对个人带来什么利益为衡量标准,而是以这件事与工作目标的关系度为衡量标准的。更多时候,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从这四个维度可以清晰认识你目前的现状,结合你未来的职业规划评判自身是否具有了较强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在遭遇职业瓶颈时,可以通过这四个维度进行自我分析,从而打造终身就业能力,在职业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与之相联系,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成果颇为丰富。但是,这些研究多是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思辨、逻辑演绎式探析,显现出缺乏操作性、实践性、适切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很难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目标、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及其操作策略上有整体性、直观性的把握,更难以在培训实践中灵活运用。可喜的是,由刘远胜、许泽能合著的《寻求成长突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维度寻求农村骨干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突破口———有效培训模式,在构建农村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
纵览全书,细品深析,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提出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成长研修模式
我国重视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已抓了若干年,有了不少成型的培训模式。而针对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该书做了新的、非常有效的尝试,在深入分析了农村骨干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剖析了多种教师培训的方法和机制,集各家所长而主张大综合的培训方法,提出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新模式———成长研修模式。它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培训模式,包括成长、研修和培训三方面的内涵,其培训模式的流程是自主学习———前期培训———远程研修———行动研修———中期集中培训———深度研修———总结提升———追踪指导考察。该模式强调在教师培训中,既坚持理论引领,又注重实践操作;既邀请名师指导,更强调自主研修;既学习成熟的培训经验,更突出自己经验的建构;既有短期的集中培训,更有长期的校本研修。由此,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农村骨干教师突破成长高原期,使他们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农村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视角新颖,内容丰富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教师发展也随之进入学者的视野。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发展水平决定于教师专业素质。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是提升其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关键在于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模式是否有效。
该书以新的视角,从“成长突破”这一培训目标着手,意在构建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的有效模式,提升农村骨干教师专业素质,从而使其引领农村教师群体的发展。该书向我们展示出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的全貌,告诉我们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的应然之道。如,自主学习是要达到反思总结的目的,为培训做准备,前期集中培训是激发专业精神和引领成长方法,基于网络资源的远程研修为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行动研修是在行动研究中成长,中期集中培训是提供有效课堂教学的研修,深度研修在于总结有效教学经验,总结提升旨在提升成长品质、激励不断成长,而追踪指导考察是形成学习习惯并在培训后再提升。并且在整个学习研修过程中,网络伴随始终。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不是单维、个体与短期的,需要文化、社会、学校、团队等因素长期的和谐共振,需要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相互支撑。因此,该书在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培训模式的同时,也十分强调保障措施是成长研修的生命线。
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真正体现适应时代发展和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的实际需要,是对传统培训模式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正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查有梁教授在该书的《序》中指出,成长研修培训模式是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成长的新模式,是教师培训模式的一个突破。他指出:成长研修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培训模式;成长研修模式是以人为本,以农村骨干教师为本的培训模式;成长研修模式是现代网络技术运用充分的培训模式;成长研修模式是示范性很强的培训模式。
如果一般地讲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或许很难有什么新颖之处,那么本书新就新在突出“成长突破”的培训目标这一重大主题,加之篇章结构的合理布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论证,使全书体现出一气呵成之感,一种既有理论与思维的张力感,又有现实与实践的纵深感,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三、理论价值高,实践性强
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意义。该书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这一问题的研究奠基在传统培训精髓上,力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和层面来拓展农村骨干教师成长培训模式的视阈。不仅如此,本书还从社会发展宏观视野来研究农村骨干教师的发展动态,充分吸纳现代科学诸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各种资源、多种培训形式和策略,从而把研究奠基在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全书的精彩之处在于: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和农村宏观社会环境下的农村骨干教师成长提供一种走向发展、走向成功的方法论指导,体现出作者强烈的人文关怀。
该书对农村骨干教师有效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尤其对培训模式设计的理论、资源、策略、实施等进行全方位、细节化的操作性研究,无疑在理论与现实上都具有实际意义。由此,它对我国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理论研究的深化乃至整个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读罢该书,不难发现,作者将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立足于成人学习理论、教师专业理论和复合式学习理论等理论之上,将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置于宏观的农村社会背景之中,而又未流于一般的理论玄思,书中与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有关的实证性案例随处可见。教师培训的组织者参与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启动、培训模式的探索,以发现教师培训规律,并在教师成长研修培训实践中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为农村骨干教师提供了现实的、经济的、有效的专业发展平台,从而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语言平实精练,可读性强
该书突破常用的理论话语模式,通过对一个个平实而又生动的培训案例的描述,展现出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模式的独特、科学之处,为读者再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师培训场景。此书没有晦涩难懂的论述,没有枯燥乏味的罗列,而是化复杂为简洁,化高深为平实,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学术研究与培训实践有机统整,显示出作者对农村骨干教师、教师成长培养模式等问题的恰当把握、鞭辟入里的分析及细察入微的阐述,非常适合广大农村教师阅读,能满足农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总之,《寻求成长突破———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一书是一种新的探索,其中的一些观点或还有待于进一步展开和充实。但是,应该看到,该书尝试用一种新的视角来探讨如何促进农村骨干教师发展,比较深入地认识了农村骨干教师及其成长规律,系统分析了多种教师培训的方法、机制和模式,以引领农村骨干教师自我发展为核心,实现成长突破为目标,激发专业精神,突破学习时空界限,构建有效经验体系,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构建了农村骨干教师成长研修培训模式;该书通过大量独具特色、生动的案例对成长研修培训模式中的各个培训活动环节进行详细描述,凸显成长研修培训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对这些探讨无疑是可贵的、有益的。
一、用热心和信心导航
我所在的学校为一所郊区初中,学生从十二个自然村聚集在一起,每天起早摸黑行程平均20里路,中午也不能回家,来到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他们非常孤独,内心充满恐惧,很无助。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用热情的眼神,嘘寒问暖的语言,勤快的腿脚去帮助他们,使学生感觉到家人的温暖、亲人般的关爱,尽快地融入到新家庭里,接受我这位“新家长”。农村的孩子普遍存在自卑心理,而且我带的班是一个实验班,即全区十二个小学的优等生汇聚一堂,这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于是我便从训练学生的站姿、坐姿入手,挺胸抬头,敢于用眼神直视别人,并且每次亲自示范,从心态上赶走他们自卑的阴影。同时,每天给学生5分钟演讲名人名言的活动,培养他们上台表演的能力。第一个月的班级名言即为“我行,我最棒”,效果不凡。紧接着第二个月的班级名言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意在正确地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勇攀科学高峰。“志当存高远”,心怀天下,心怀祖国,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孜孜以求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末,我带的班在全区90个平行班中脱颖而出,学生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自强的神采,家长也很欣慰。
二、用耐心、诚心陪学生闯过险礁暗滩
诚然,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伴随着八年级的到来,学生的课业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我班女生比例占全学生三分之二,这时的我循循善诱,每次月考后,利用周会课请各科学习特长生上台介绍经验,以传帮带的形式,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对待一些学习成绩反复、不稳定的学生,耐心细致地与他们交流,这学期我们班的名言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诸多困惑,学业上的、情感上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真情打动他们。青春期的学生的情感神经是非常敏感、脆弱的,我尊重学生,精心呵护他们的每一种情感,始终伴随着他们走好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
三、用公正心、包容心助学生乘风破浪
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而我的孩子也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员。那么怎么才能保持班级这棵长青树永不衰老、永不褪色呢?这时候就需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值日、劳动小事做起,在每天上课回答问题,业余时间辅导学生时充分体现。劳动时需要给自己的孩子安排些脏活、累活,上课时多关注其他学生的听课状态,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其他学生,课下辅导时优先考虑普通学生的问题。我常对自己的孩子说:“妈妈白天属于班上的孩子们,只有晚上属于你。”尽管这样,朝夕相处的时候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情,正如一句话所说的:“太阳即使能够普照人间给所有人带来温暖,她也有产生黑子的时候。”学生在初中处于敏感的年龄段,又遇上这么一个特殊的班集体,也会有一些不满的言语,失望不解的眼神。他们不允许老师,这个他们心中神一样的角色,发生普通人一样的情感。在他们眼里,我只能做一位教师,而不能当一位母亲,这时的我必须换位思考,用一颗博爱的心去包容他们的一言一行。毕竟成长的道路相当漫长,我们已启航行驶到波涛滚滚的大海中央,只能乘风破浪,不畏艰险,奔向远方,带领学生不虚度初中阶段的美好时光。
四、用感恩的心、乐观的心迎接大洋彼岸的曙光
“百善孝为先”。现在的学生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教育他们遇事能为父母着想,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非常重要。优秀班的学生成绩不错,以致大家步入这样一个误区:比谁勤奋刻苦学习,比谁成绩优秀,完全忽略对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和锻造。这时的我就利用周会课,及时抓住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要求学生为父亲写一封信,为母亲洗一次衣服,上讲台对自己最需要感恩的人深情祝福,一个胸怀感激之心的人才能懂得生活不能一味地去索取,而应当奉献,使他们成为成绩和人格双优的学生。
如今的社会人才济济,竞争何等激烈,尤其是优秀班的学生,个个想考入重点高中。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也很悲观、痛苦,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童心去活跃他们略显沧桑的心灵,用乐观的心去引领学生跨过人生道路上的每个低谷,始终带领学生保持昂扬的斗志,微笑面对困难,树立必胜的信心,即使暂时不能成就梦想,我们也拥有了完美的人格,我们很快乐。
如今,我那些可爱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展翅飞翔在各自的天空,畅游在蓝色的海洋。
为此,魏老师也总结了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有实效: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扎实到位。
二、有兴趣: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的兴趣;在深入学习时能保持学的兴趣;在巩固中也要有练的兴趣。
三、有活力:方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活泼。
四、有新意:有创新、有突破,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
五、有美感:语言、情态、板书、气氛都给人愉悦和美的感觉。
六、至少不能有常识性错误和任何政治方向性失误。“以不变应万变”,和谐课堂才行。
首先说说《武则天》读后感。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争强好胜、有勇有谋、不甘受人摆布。14岁入宫,从才人一步步走上皇后的位置,然后又一步一步登上了天后的位置,最后改朝换代,建立了大周王朝,成为则天皇帝。我佩服她,也很欣赏她,不是欣赏她的狠毒,而是欣赏她的能力。武则天的胆识、学识、冷静、智慧、临危不乱,让我敬仰。从武皇的身上我认识到,任何人都需要独立,不依附他人,不任人左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才能活出价值、活出自己的幸福!
再说说《影响力》读后感。此书告诫我们要低姿态做人、高标准做事。所谓低姿态做人,是指一种谦虚谨慎、避忌张扬的做人态度,它要求我们以一种豁达、宽容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所谓高标准做事,是指一种专注、奋进的做事态度。高标准做事,并非只要抱有一腔热血、埋头苦干就行,还要具备多种能力和品质,比如执行力、承担力、坚定的信念等。
荀子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读罢两部作品,反思自己,感悟良多。作为从教十余年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努力经营好“教学”“家庭”是我的当然选择。“教学”是我的生存之本,人无本不立。课前的精心备课、课中的用心上课、课后的细心反思等就不必多言了,更重要的是还要能够静心去研究教学,领略她的才华、探究她的魅力。讲台虽小,却是我事业驰骋的天地。它需要我不断增进学识,运用智慧,在朝暮晨昏、一节又一节的教与学中磨砺自己,提升境界,在成就学生中成就师者的荣耀。
“家庭”是我的生存之基,无基不牢。家庭需要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培养子女、关爱亲友等。家庭虽小,却是我情感的港湾。没有人是天生的好儿女、好丈夫、好父亲、好家长,生活是一门艺术,爱的港湾需要投入和经营,更需要智慧和拥抱幸福的姿态。
读书可以治愚,好书引领成长。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想改变口袋,须先改变脑袋;旅游需要导游,人生需要导师;虽然未必每一个教练都能教出冠军,但每一个冠军都有教练!
最后我还想说,请尊重亲历。生活阅历赋予我们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在平时的生活中,只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会正确地忍让,那么你就可以在磨砺中蜕变,在蜕变中成长!
文|马良栋
转眼间,2016年-2017年第二学期的工作进入了尾声,在这一学期,我收获到了很多。也有遗憾与不足,但更多的是充实与感动。先把自己的点滴收获总结如下。
一、严格考勤。这一学期,一直令我自豪的是,我从没请过假,更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做到率先示范的典范。
二、教学工作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二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我认真备课,细心研究学生,不管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管理,我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工作策略,一直默默无闻的做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尽管自己的年龄偏大,眼花耳聋,但是我仍然坚持书写常规材料,坚持写读书笔记一本,教学随笔14篇,每天坚持指导学生完成50道计算题,坚持每周3次数学作业的批改,坚持每单元检测,及时讲评,建立纠错集,指导学生工整书写,每天坚持指导学生坚持晨读和午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成习惯,学习成绩优异,在全镇数学质量检测中成绩显著,得到学校及家长的好评。
三、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收获多多。在秋季举行的全校班级队列队形比赛中荣获好成绩,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中,我班总是第一个到指定地点,全班同学精神抖擞的穿戴整齐,校服、红领巾没有一个忘记的。班容班貌很好,得到大家的好评。
四、班级工作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是第一个到教室,又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学习上比赶帮超,思想上鼓励和表扬先进,经常利用班会,晨检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里装着学生,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所以学生都很尊敬我,爱戴我,班级工作一直很好,得到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用爱心转化后进生。做一位快乐成功、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我觉得做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要善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恢复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热情。她们表现出来的基本上都是自卑、孤独、缺乏做人的自信、不合群,或刻意的捣乱。通常我会多跟他们接触、交谈,有空的时候常跟他们谈心,如谈谈他们的兴趣爱好;谈谈他们假期怎么过;谈谈他们父母、家庭的情况,当然也谈一些学习方法,这些有意无意的谈心,往往会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他们、很看重他们,从而有一种心灵的归属感,特别是他们点滴进步,我都要在班内大肆宣传,使他们成为班级核心,让他们有自豪感,从而鼓起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我始终坚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最有效地班级管理办法。本学期,我始终爱字当头、以情动人。事实证明,我班学生无歧视他人现象,班风良好。
五、家校紧密联系
本学期,为了更好的与家长配合,我召开二次家长会,专门针对家长在孩子二年级这个转折阶段期间,如何协助学生学习和支持学校工作,并给家长提供了关于如何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组织交流,交流中,很多有心得的家长讲述了自己的一些好方法,给其他家长提供了好的借鉴和启发.总之,这学期我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班级管理任务,由于自己时刻坚持班级无小事,处处有大事的原则,严格要求学生,坚持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进行安全教育班会,在这学期我班同学零人次安全事故,我坚信:只要心态正,把学生当做朋友,自己的孩子,当做课堂的主人,一定会给每个孩子一个张扬个性,发展成长的舞台。
概率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同学们会感到初学并不困难,可一旦遇到具体问题,却常常出错.下面就以概率解题中同学们常遇到的问题为例,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的结果列举不全
1. 对机会的等可能性理解不透彻导致错误
例1甲、乙、丙、丁四人参加某校教师招聘考试,试后甲、乙两人去询问成绩.评委对甲说:“恭喜你,你不是最差的,丙是最差的.”对乙说:“四人的成绩均不相同,但可惜你未能获得第一名.”请你根据回答的内容进行分析,这四人的名次排列可能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错解】答案空在那儿或胡乱写一个答案.
【正解】根据评委的话,可以将整个事件看成两个部分组成:应聘者,考试名次.将条件整理成表格形式.
由表格可知:甲的名次可能是1或2或3,乙的名次可能是2或3,丁的名次可能是1或2或3,丙为第四名.所以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为:甲1乙2丙4丁3,甲3乙2丙4丁1,甲2乙3丙4丁1,甲1乙3丙4丁2.
【学生自述】(1)题目提供的条件多而乱,感觉无从下手,便不会处理;(2)能够确定丙的名次,但如何确定甲、乙、丁的名次没有头绪;(3)甲有3种情况,乙有2种情况,丁有3种情况,所以总共有3×2×3=18(种)情况;(4)漏掉考虑甲3乙2丙4丁1和甲2乙3丙4丁1这两种情况.
2. 对问题中有无放回的理解出现错误
例2已知红色和蓝色在一起可配成紫色,现有三种颜色红色、白色和蓝色,从中任意取出两种颜色来配紫色,问:能配出紫色的概率有多大?
【错解】画树状图(也可列表格):
【正解】画树状图:
【学生自述】没有考虑到:在红、白、蓝三种颜色中,任意取出两种颜色时,不能同时取出两种相同的颜色.
【点评】事件中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选取时,请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理解,切不可主观臆断和猜想,要有依有据地判断是否有放回.
3. 由于生活常识缺乏导致等可能结果错误
例3甲、乙两队进行乒乓球团体赛,比赛规则规定:两队之间进行3局比赛,并且必须全部打完,赢满2局的队就可获胜.假如甲、乙两队之间每局比赛输赢的机会相同,且甲队已经赢得了第1局,那么甲队最终获胜的概率是多少?
【错解】画树状图:
【正解】详细解答可见《抓住例题本质灵活解中考题》中变式3.
【学生自述】比赛的结果有三种情况:胜、平、负,特别是题目中强调“甲、乙两队之间每局比赛输赢的机会相同”.
【点评】乒乓球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所以乒乓球比赛的结果只有两种情况:“胜”或“负”.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如乒乓球比赛的赛制这类生活常识同学们需了解.
二、由于对关注事件理解有误
例4在某小学“演讲大赛”选拔赛初赛中,甲、乙、丙三位评委对小选手的综合表现,分别给出“待定”(用字母W表示)或“通过”(用字母P表示)的结论.请用树状图表示出对于小选手琪琪,只有甲、乙两位评委给出相同结论的概率是多少?
【错解】画树状图:
【学生自述】在看树状图时只关注了甲、乙的结论是否一样,并没有考虑丙评委的结论与甲和乙的关系.
三、由于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不灵活
例5(1)甲、乙、丙、丁四人做传球游戏:第一次由甲将球随机传给乙、丙、丁中的某一人,从第二次起,每一次都由持球者将球再随机传给其他三人中的某一人,求第二次传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是多少?(请用“树状图”或“列表”等方式给出解析过程)
(2)如果甲跟另外n(n≥2)个人做(1)中同样的游戏,那么第三次传球后球回到甲手里的概率是_________.
【错解】第二小题空着或胡乱写一个答案.
【正解】详细解答可见《用好策略如虎添翼》中“找规律”的例题.
【学生自述】由于第2小题中n是一个字母,有很多种情况,就不知道如何来画图了;从第1小题的与三人传球到与n人传球,可以看出这个题目在找规律,但画出了树状图却无法找出变化数字与关注结果的关系.
步入联建公司,办公区、展厅、生产区、生活区、仓库规范有序,特别是走进该公司的仓库和展厅,是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陶瓷用品,令记者目不暇接。走进联建华星公司,似走进艺术的王国。
采访中,联建公司经理韩效杰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客户有什么要求,我们就想方设法去满足。目前,我们还根据市场需求陆续不断地开发新品,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的优胜劣汰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在新品、质量上狠下功夫。面对市场的强势竞争,我们必须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获得机遇,才能拓展市场,因此,我们在产品的新、特、奇、优上大动脑筋、巧做文章。品种花色多、产品质量优,客户趋之若鹜,会给联建带来好的收效,会给社会创效;产品质量差,无人问津,企业就会垮掉。因此,企业的高效益,可以通过产品的高质量来实现,只要质优、品新这篇文章做好了,我们公司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进而成功地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走进生产区,看到写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每位员工价值的实现”的标语赫然醒目。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用人上,联建公司不拘一格引进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公司从不埋没任何一个人才,尽可能的让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各显其能,真正体现出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联建公司每一位员工那阳光般的笑脸上,记者读懂了联建的内涵,读出了联建的团队精神和公司的凝聚力。在管理上,该公司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奖罚措施、考核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财务、奖罚公开,收支两条线一清二楚。在科技含量上,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外引高精度的先进生产设备。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联建壮大联建,同时该公司还不断地加强开发研究新品。目前,由原来单一的30多个品种发展到现在3个系列500多个品种1000余个花色。产品造型美观,色泽艳丽,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产品达到玉般透亮、质地细腻、晶莹洁白。以此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公司有了良好的效益,员工的工资到月就支,另外不定期还给员工一定的福利待遇。
为了拓展业务,实施品牌,占领国际市场,韩经理制定了自己的经营战略,首先他把着力点定位在凝聚品牌力、构筑品牌战略上,他依照市场的客观要求,科学把握打造品牌的客观规律,树立品牌领先的核心理念。为了进一步扩展市场,把联建做大做强,韩经理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与营销部经理王军一道跑市场,打造联建华星精瓷品牌。在诚信经营上,该公司采取灵活多变的销售方法,坚持信誉至上的原则,对大小客户一视同仁,不管大小订单都按时交货,客户很是满意。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一抹彩霞属于一片天空,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我们意气风发、年少轻狂,经受不住暴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上社会,我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高校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小花了,社会实践的磨练,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
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坚持社会实践与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研究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学术科研能力与水平,因此我们积极地参与了进去。
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个学知识、长才干的过程;有利于弥补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领域,促进知识层次的升华。社会实践是一个培养能力的过程,有助于培养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事业上的自我设计能力、公关和社交能力的培养。一个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和社会的过程,是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过程。
我在想: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次活动的开展都让我感动、让我成长,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经历是短暂的,但带给我的收获和财富却是受用终生的!
亲爱的朋友们:
你们是否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大地震?就是在那一息之间,天昏地暗,房屋坍塌,一切都被夷为了废墟。
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如梦一般,就是那么一瞬间,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家没有了,一直相依为伴的亲人没有了,就这样放眼望去,一片凄凉,天地悲容,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大爱的名族,他不会因此而退缩。
感恩
——13岁的小学生杨宇晴是“蓓蕾生命救助行动”的受益者,5月14日中午,她利用午休时间来到慈善总会,将自己平日积攒的26元零用钱交到工作人员手中,那些1角,五角,一元的硬币代表了一个曾受大家帮助的孩子纯洁、美好的心灵,工作人员让她留下姓名,但她说:“我的名字叫感恩。”
自强
——面对巨大的灾难,当13岁小姑娘孝廉醒来后,模糊中看到外面有亮光,接着又昏了过去,此时,一个声音唤醒她,是同学马建,孝廉哭着对他说:“马建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建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里最旺盛的,你一定要坚持住。”马建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地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
看!就是这无数动人的画面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灾区人民的感恩,自强的信念和巨大的力量。因为感恩与自强,我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感恩与自强我们互帮互助,共度难关;因为感恩与自强,我们互相勉励,生死相依。或许就是这些感恩与自强,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的敬佩他们。
其实还有许多平凡的人,给了我们心灵的一团暖流,给了我们感动,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虽然平凡,但是他们有一颗完整而火热的心;虽然平凡,但是他们的这份善心怎能不令世人动容;虽然平凡,但是他们的这份责任的沉重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呢?
朋友们,虽然地震让我们的心,痛过一遍又一遍;泪,流过一阵又一阵。但我们坚信,灾区人民一定会和我们一起在感恩中收获,在自强中成长!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便更有效地完成生物学科教学,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它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摆正信息技术的位子,合理运用,科学搭配,这样才能使远程信息技术资源真正意义上为生物教学服务,使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综合驾驭能力,它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信息接收处理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电化教学设备的使用能力。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校通过分层培训的方式,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教师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远程资源的查找、下载、改编、应用及班班通电教设备的使用等。在培训期间,本人思想上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学会了熟练操作计算机这项技术以及信息接收处理等流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下载和制作的远程教育资源库,大胆实践运用于生物教学之中。在“创造性开发利用远程资源”方面,本人身体力行做了以下几种尝试,现反思总结如下:
1通过精心备课、主动筛选,选取实用资源。
由于我校实现了主机上的接收资源与校内其它电脑web镜像共享,让教师有更多机会接触资源,了解资源。学校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针对教学需要,观看并精心筛选远程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内容用于教学,提倡写电子教案,鼓励电化教学,保证每周资源利用率达到40%。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认真的筛选,找到切实可行的远程教育资源。目前我每节课前都精心备课,认真书写电子教案,制作符合教学实际,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课件,力争让自己满意,让学生满意。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目前我的生物课堂资源的实际利用率能达到50%以上。
2通过积极参与、学习借鉴,运用有效资源。
为了让远程教育资源更充分发挥其作用,我校每学期都有目的的开展活动。一是课堂应用展示。如上学期开展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自录自评课”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开放周活动,让老师们在用中学,在学习中得到提高。二是开展教研活动,分学科组织教师观看、研究怎样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其他教师听随堂课,课后组织研讨,分析运用效果。三是教学反思,通过观看光碟以及听课,自己反思感悟,写出心得体会,进行交流,与大家共享收获。四是加大宣传,提高广大教师对资源利用的认识,把利用资源上课情况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常规考核一项重要内容,以保证资源的利用率。我正是在积极参与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勤思好问,取长补短,使自己茁壮成长起来的。去年我参加了区级微型课大赛取得了一等奖,前不久又代表学校讲了一节电化教学示范课,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3通过自主开发、大胆制作,创造科学资源。
在接收到的远程资源中,有的学科的资源非常实用,拿过来就可以直接应用。但是我觉得生物学科的远程资源可以直接利用的并不多,有的甚至不切合当地教学实际,所以我自己就结合接收到的资源,删改补充自己制作,开发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制作出自己需要的课件,这样下来在教学中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通过反思总结,不断深入,提高认识资源。
通过践行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我深深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对促进生物教学的重大作用。首先,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其次,它能极大地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现代教育气息,开阔思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再次,远程教育资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落实,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及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倡导大力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今天,广泛开展各类观课活动,研究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其必要。相比一般的“听课”,我们认为,“观课”确实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观课目标”而穷尽办法应付检查,甚或出现“临时抱佛脚”现象,在检查前集中突击乃至互相抄袭听课笔记的话,观课的有效性就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观课对促进语文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过,另有一些教师的观课,表面上看也很认真,笔记也记得满满当当的,但缺乏观课的技巧。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提高观课的有效性,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呢?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浙江嘉兴参加的“南湖论剑”课堂写作教研活动中所“观”的“说不尽的桥”一课(授课者:吴积兴)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观课前的充分准备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观课亦是如此。要想在观课时真正学到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观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有效观课的前提。
1. 备教材
经常可以看到,许多观课教师手拿笔记本匆匆而来,在授课教师开始上课后仍急急忙忙浏览上课内容,甚至还有一些观课教师在学生已开始对文本进行品读欣赏时他还不知道今天上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想象这样无准备的观课,其观课效果肯定不会理想。其实,展示课也好,交流课也好,既然作为公开课,教师总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有时还会对文本进行重组教学;再加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的篇幅都比较长,如不提前熟悉的话,有时候观课教师还真可能不会明白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所以,要做观课的有心人,必须先从备教材出发。打算观谁的课,就先问清他教哪一课,教什么内容,要解决哪些问题;再把文本找来预读一遍,了解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熟知教学的重难点……这样,观课目标就会更加明确,观课时也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2. 备理论
要想提升观课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观课教师有必要在观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教育理念,这不仅可以帮助观课教师客观地评价所观的课,更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由于大多数一线教师平时埋头于教学工作,对一些教学理论、学术研究无暇顾及,这就更需要在观课活动前“恶补”一下,或向人求教,或重温资料,或上网查询,以便拓宽视野,缩短与“学术”的差距,增大观课的收益。
3. 课前预设
这一环节往往被大多数观课教师所忽略,以为既是观课,自当以“观”为主,又何必预设在先呢。观课前花费那么多心思去备课有什么用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而我们却认为这恰恰是“有备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前预设,观课教师可以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预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来上这堂课,我该怎样设计教案?我会如何处理教学上的重难点?我将怎样与学生互动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预计会取得怎样的课堂效果?……这样,在观课时再把自己的预设与授课教师的授课环节安排、重难点的突破等进行比较,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取长补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准备]在“南湖论剑”课堂写作教研活动中,获悉授课者教“说不尽的桥”这个话题后,我们明白这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综合实践中的一项写作活动。学生刚学完《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再加上题目中的“说不尽”三个字,我们认为应该结合文本运用师生互动理论、对话理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拓宽写作思路的指导。我们也尝试着进行了一番预设。拟从文本入手,让学生谈谈如何欣赏桥之美,因为本单元中已学过两篇范文,学生一定有话可说,所以也就扣住了“说不尽”三个字。再让学生联系实际讨论桥的作用,话题就更多了。最后落实到写作上,因为时间有限,只能进行150字左右的片段练习,学生完成后,当堂交流讲评。只是不知授课者的设计是否与我一致,于是就更期待他的精彩演绎了。
二、观课时的全面关注
观课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有效的观课,要改变教师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现象,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思考,全面关注,及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它不仅要求观课教师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还要求观课教师用“心灵”去思考。毋庸置疑,这需要观课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关注课堂的方方面面。
1. 关注自己的弱项
在观课过程中,除了关注教师及学生的双边活动等常规内容外,对于观课教师来说,关注自己的弱项,在授课教师身上寻找教学相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平时不善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指导的观课教师,“观”诗歌鉴赏课时可以特别关注授课教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平时苦于对学生的口头评价语比较单一的观课教师,观课时可以特别关注授课教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
关注自己的弱项,观课教师要扮演“学习者”的角色,谦虚恭敬地去发现授课教师的长处以及对自己有所启迪的“元素”,即时记录课堂上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关注自己的弱项,观课的目的性就会更加明确,观课有的放矢,受益自然不菲,于人不自觉处就把自己的弱项弥补了,心中自然会有一种窃喜的感觉。
2. 关注教师的引导
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参与是否主动,学生的思维火花能否被“点燃”,这一切和授课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关注学生如何“学”的同时,观课教师也应该关注授课教师如何“引”。
在观察教学行为时,观课教师必须关注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改进教学。关注授课教师如何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关注他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新知识;关注他如何抓住文章重点词语或中心句高屋建瓴地带领学生进入文章主题;关注他如何在优美的讲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关注他如何将书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关注他练习的设计与拓展是否合乎要求……
不管授课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观课教师都应该能从课中观出其主线思维及授课目的。这就要求观课教师还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设身处地去思考。同时还可以将授课教师的教法与自己的课前预设进行对照。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局外人的身份过于挑剔而看不到对方的闪光点,不理解授课教师教学安排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地崇拜,看不到对方的不足或缺点,真正地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既肯定成绩又不讳缺点。
3. 关注学生的“学习”
一节课是否有效,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所以课堂活动往往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学生在课堂中所呈现出的学习状态是学生精神状态的具体表现。不同程度的学生只有主动学习,情绪饱满,有效参与课堂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观课教师在关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观课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观察课堂里发生的事情,记录课堂里发生的真实事件以及自己的思考。这就要求观课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模拟学生的思路、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使自己也处于“学”的情境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文本,体验学习中的快乐,发现学习中的困难,以此真正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获取学生全面、真实的课堂表现。这样的体验可以帮助观课教师看清别人一般看不到的盲点。
4. 关注课堂的“精彩”
课堂中,授课教师经常会因为一些突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并利用教学机智成功地将其与教学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于是这些突发事件就被巧妙地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课堂片段。观课教师应特别关注这些精彩片段,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当时的教学情境及精彩生成的效果,并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另外,教学过程中新颖的设计、对文本独到的理解、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具体做法、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也可以是“精彩”的一个元素。
关注课堂的“精彩”,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个性的展现、精彩的问答、创新的思维,都是源于他们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是一种无比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难能可贵的思维火花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不但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丰富了教学资源,自然也是观课者不可忽视的对象。
[课中关注]比如这次的“南湖论剑”活动,其限定的主题就是写作教学,而这正是我们的弱项,尤其是写作前的指导,总是挖不深、拓不宽。因此在观课时我就特别留意授课者是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上课一开始,授课者旁征博引,让我们真正领略了他憨厚外表下的内秀。在课上,他由路上所见之桥引到“鹊桥”、“断桥”,再引申到桥在人与神、人与物(蛇)之间的沟通作用,由此引出“心桥”这一话题。可以说,学生写作思路的骤然开阔,与他的这一“引”密切相关。但在关注学生学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学得很“轻松”,之所以在轻松二字上加引号,是因为这堂课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基本上没怎么开口,交流的形式也仅局限于几句简单的你问我答,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差了点。学生表面上看起来学得很轻松,也容易走神。但是如果学生能认真听讲的话,收获应该也不少。
三、观课后的积极反思
下课铃声的响起,预示着一堂课的结束,但并不代表观课教师观课任务的完成。在观课结束之后,观课教师如不及时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总结出来,其观课的效果和作用必将骤减。所以,课后反思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过程的一种内省式的自我研究,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索过程,它能激励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并以此提升自己的经验。这一思索过程需要来自课堂研究的资料和数据的支持,而观课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1. 思得
每个授课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都有可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且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往往会对所授文本进行仔细研读,对教法反复推敲改进,因此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课,都肯定有值得观课教师学习的地方。关注授课教师的优点,有利于观课教师取“他山之石”,弥补自己的不足。如果能从中获得对自己的弱项有帮助的内容的话,那“思得”就更有必要了。
2. 思失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尽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准确完美,但实际的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有时是与教学设计背道而驰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便是名师大手笔,也难免会有败笔之处,所以在观课后,除了思得外,也不妨寻找一下授课教师这堂课值得改进的地方,也许在新课的导入处、也许在情境的创设上、也许在偶发事件的处理上、都可能发现一两点“漏洞”。找到了,也不妨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面对这样的“漏洞”,我该如何去补救。显而易见,思失的目的不是为了嘲讽授课教师,也不是为了维持自己内心的平衡,而是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激励自己以后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在观课后反思这类事件,无疑会有助于完善日后的教学,积累观课教师自己的教学智慧。
3. 思效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观课时经常会看到这类现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生对答如流,小组合作活动频繁。乍一看,师生表现良好,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这些轰轰烈烈的场面到底是事先刻意的安排,还是课堂教学自然生成的“成果”?观课后,不妨思考如下问题:课堂中究竟还有多少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存在?课堂中哪些教学步骤是真正有效或高效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要想反思所观课的实际效果,观课教师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法是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或者检查他们的作业反馈情况。
4. 思差距
在分析总结观课时要注意比较,自己课前的预设和授课教师有哪些环节用的是相同方式,哪些不同;这堂课教与学的高潮在哪里,自己在课前是否想到;自己的预设能否达到同样的效果;自己哪个点上的预设还可能会有更精彩的生成。另外,授课教师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高招;启迪如何得当;训练如何到位……这一切都是观课教师观课后应该反思的内容,通过比较、归纳,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取舍与内化,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观后反思]在“说不尽的桥”这堂课中,我们认为授课教师的课前导入和写作指导是最大的亮点,使我们领悟到:要想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教师首先要敢想会想,要有丰厚的学识,尤其是典故的充分运用,给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节课最大的失误在于教师讲得太多,教师的话语时间远远超过了给学生思考、生成的时间,由此看来,我们以后在设计作文指导时应该注意合理地分配时间。与我们课前的预设相比,授课者的课堂显得更为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典故的运用更让学生雀跃不已、高潮迭起,这些都是超出我所预设的。但如果从文本入手,学生思路的打开也许会更容易些,也能更有效地避免学生跟不上趟的状况。教学相长,取长补短,经过反思调整后的教学方案对今后的写作教学定会大有裨益的。
教学是一门艺术,观课同样是一门艺术。观课活动是一项古老的话题,又是一项全新的理念、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观课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掌握观课的技术与技巧,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教师自身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使自己不断地从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方向迈进。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观课活动的效率,还有待于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地去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大伟.探寻一个敞亮的教学视界[J].人民教育,2006(7):24-29.
[2]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9-15.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在成长中规划】推荐阅读:
体育教师成长规划11-13
幼师个人成长规划12-22
成长规划自我评价的06-18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06-26
青年教师成长规划总结11-10
高职教师个人成长规划11-17
班主任专业成长规划06-25
幼师三年成长规划11-19
计划总结个人成长规划12-18
教师个人成长五年规划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