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校方案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构建和谐校方案(精选9篇)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积极开展“构建文明和谐校园”活动,进一步深化我校德育工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规范,做文明学生,用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参与构建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我校开展以“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新风”

“文明从我做起,争当文明标兵”

三“、活动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使学生的语言更文明,行为更规范。

2、教育学生遵守公德、严于律己、讲究卫生,礼貌待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文明中学生。

3、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共建文明和谐校园。

四、活动对象:

浮烟山中学全体师生

五、活动安排:

(一)、成立构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对构建文明和谐校园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组长:丁建文

副组长:宋乐书盛中东潘士伟

小组成员:所有班主任

(二)、树立典型,提出倡议,宣传发动

由团委提出倡议“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新风。

评选学校文明典型,成立学生会文明卫士领导小组,每天分批值日。

(三)、分层次开展活动

1、通过开展“五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校园教育、公共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促进广大学生争当“文明标兵”。活动的具体内容为:

(1)开展一次国旗下宣讲活动。演讲者向同学们宣讲开展“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意义。

(2)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各班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以“文明从我做起,争当文明标兵”为主题的班会课。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文明意识。

(3)开展一次寻找身边的不文明行为活动。

① 对照《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②以小组为单位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交流。

(4)各班级出一期“文明从我做起,争当文明标兵”为主题的黑板报。

(5)全校学生完成一份“构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新风”的手写报。

2、长期开展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

(1)、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文明督导制度,及时监督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建立奖惩制度,每学期评选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小组,文明之星等进行表彰奖励。

(2)、积极开展洁净校园活动。认真组织扫除活动,清理校园及校园周边卫生,不留校园卫生死角。

(3)、制定校园文明值周制度,教育和监督学生随时随地都不乱扔果皮、纸屑,自觉维护校园的整洁。

(4)、构建领导小组处将主动配合经常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要高度重视,围绕主题,不流于形式,注重实效。

2、各位领导、班主任要及时到班级了解、指导,并协助、配合做好各项活动的落实工作。

浮烟山中学政教处、团委、学生会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2

构建和谐德育观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高师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大批教书育人工匠的使命。近几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师教育的发展, 把高师教育摆在重点发展的地位, 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广大高师教育工作者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高师院校得以高速发展, 办学实力明显增强, 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但是, 由于高师院校办学历史悠久, 高师教育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办学模式, 在很多方面束缚了德育的发展。总体看, 高师院校办学模式比较固定、单一, 学校创新内涵发展不平衡, 德育工作相对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二、构建高师院校和谐德育观的指导思想

(一) 教育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高校德育工作上,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也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 教育是人的教育, 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 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 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发展人的智慧, 陶冶人的情操, 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 以人为本理念

人是教育的主体, 标志着教育是人性化的、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新的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原则和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标志着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和提升, 是尊重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 而不仅仅是把人当作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马克思认为, “人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个性发展的历史”, 人的个性和谐及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这就要求在高校德育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 体现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育人为本。首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大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 尊重其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其次, 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启发引导学生的德育需求, 培养其主体意识, 激活与弘扬大学生个体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 使其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把高校德育提高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充满活力的主体这一更高的层次上;再次, 要尊重学生的多元价值需求。德育教育是以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价值认同为基础的, 要想得到学生的价值认同就必须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的现状。

三、高师院校德育观的构建

(一) 树立和谐德育教育的思想

首先, 要建立和谐的德育工作体系, 把高师院校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立足德育工作的实际, 全方位地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统一协调的德育网络, 切实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和谐发展。建立“一体化”德育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德育领导体制。确定学院、系 (部) 、班级三个层面的党政群体相结合、管理教育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机制。在学院层面, 确定党委、行政主管领导, 成立党政一体的职能部门, 该部门和学院共青团、党校、学生社团、心理健康教育等协调配合工作。在系 (部) 层面, 确定党组织和行政主管负责人, 成立学生工作办公室, 该机构与系 (部) 团组织、党校等协调配合工作, 并负责本单位学生工作队伍 (辅导员、班主任) 建设。在班级层面, 由辅导员、班主任协调配合指导班级班委会、团支部抓好班级德育工作。建立上下联动、纵横交错、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的党政群团体相结合, 管理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和工作机制, 有利于和谐德育体系的形成。

其次, 要建立和谐的育人体系, 当前, 高师院校德育应从人的发展出发, 以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 满足学生对生活、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 建立和谐的服务育人体系。一是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二是要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 并形成制度。三是发挥好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 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作用。每一个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应当是一个德育工作者。无论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什么新的重点, 教师的教学任务多么繁重, 都必须始终如一地把德育工作作为其工作的一个重点。

再次, 高师院校德育还要建立起实践育人体系。实践育人是大学生形成高尚品德、爱国爱党观念以及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要积极拓展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三是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四是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努力营造德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第四,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座学校的活力和灵魂之所在, 是推进高师院校德育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反映着一个学校的整体精神面貌, 也是传播德育思想的重要载体。首先, 要发展高校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 既要有自己的特色又要不断创新, 这也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和魅力之所在。其次, 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推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建立完备的高师院校德育体系的重要原则。应在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的同时, 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提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再次, 要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人文精神。当前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与历史文化适度结合能明显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特质, 增强其品位和层次, 从而积极推动高师院校德育工作的不断进步。第四, 建立起大学生思想困惑和实际问题化解的工作平台。在高师院校德育教育中, 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生活难题, 为此, 应建立起经常性的与学生沟通与联系的德育工作平台, 这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德育的必然要求。就业难是大学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德育教育中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积极关注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也是高师院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贫困大学生经济拮据, 但上进心强、自尊心强, 生活压力大, 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 有助于化解其内心的压力和矛盾情绪。

另外, 还要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应当通过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积极解决大学生交际障碍、学业压力大、失恋和人格缺陷等问题, 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其心理素质, 培养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高师院校德育教育在大学生培养中居于首要地位, 起着导向作用。在高师院校德育教育中,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积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切实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五爱”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和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高校德育中的主导作用, 拓展新形势下高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增强高师院校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 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质,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德育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社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日报[N].2005年2月26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

[3]金绪泽.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探微[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1) 127-129.

[4]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21.

[5]孟宪东, 周文华, 黄海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北京教育 (高教) , 2007, (9) 4546.

[6]陈雯.实施和谐德育, 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7下期) 120-121.

[7]魏续臻, 李邢西, 余茜.努力构建高效和谐德育体系[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6, (1) 24-26.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3

教育环境 家校关系 全面发展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对于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构建良性的家校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教育环境,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的教育环境总体上可以分为教育的内环境和外环境。

一、教育的内环境,即教师和学校。教育内环境的改善,应当在“三点”上下功夫

1.尊重家长

尊重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所以只有家长和老师相互尊重,以诚相待,才可能使双方产生最基本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才有和谐关系产生的基础。

尊重家长,首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把握家长的真实意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用意,多商量,少指责;多联系,少隐瞒;多关心,少抱怨;多引导,少推脱。鼓励和引导家长及时修正教育方式,建立平等、合作、信任的家校关系。

尊重家长,同时要尊重家长的权益。如家长应有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自愿权、隐私权、子女监护委托权、子女受教育权等。学校的各种收费——政策性部分应当公示,使家长知情;服务性部分应当告知,尊重家长的自愿。开学、放假、复课、重大学生活动,校方必须事前告知家长。子女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道德品行、健康状况等情况,家长有知情权、要求隐私保密权。子女在法定在校时间内、法定学习期间里,家长有其子女监护委托权、子女人身财产受保护权、子女受教育权。尊重了家长的这些权益,不良的家校关系必将得到大大的改善。

尊重家长,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家长与孩子交流中,问得最多的往往是:“今天学校里好吗?”言语中包含的除了有无考试、成绩如何之外,他们会从孩子稚嫩的回答中,试图去判别自己的孩子是否被老师关爱着,欣赏着,还是被冷落了,歧视了。所以,与家长的联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第三者——孩子在维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每一个孩子公正、公平。尤其是在公开的场合,要多积极地鼓励、表扬,因为孩子会很自豪地将这些信息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家长。老师的公开表扬,其中的推动作用远比一味地说教强过许多。

2.与家长沟通

沟通是和谐家校关系的发展。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自己孩子优秀的一面,家长往往是欣然接受,而不尽如人意的部份,不少家长总抱着无奈甚至于排斥的态度。但教育不能总报喜不报忧,我们不能迁就这种善良的欺骗,所以应努力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家校沟通网络,给家长一个全面、客观地了解渠道。

3.争取家校合作

合作是和谐家校关系的完善。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真诚的沟通,最终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起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才会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

家校合作是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但不少家长苦于自己是“外行”,而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校方除解答家长的疑问外,应利用家长开放日,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去体验去感悟。在对家长开放日的时候,让家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之余,增进对校方的了解,征求他们对学校、班级的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家长的相互了解与信任,有助于争取家长对教师、对班级、对学校、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帮助与合作。

由于孩子的情况各异,家长的培养方法各不相同,个别化的沟通就显得尤其必要。在家访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家庭成员等基本情况,有准备、有目的的进行家访。

二、教育的外环境,即家庭与社会。教育外环境的改善,是“两个多一些”得以实现

1.社会应当多一些信任和宽容

社会的监督和批评是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今,事情悄悄起了变化:舆论一边倒,倒向家长和学生。学生出了问题,最终都与教师有关。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更被奉为圭臬。教师的一言一行尽被监控,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如此氛围下,教师的手脚全被束缚,哪敢“恶语”“惩罚”?只有“良言”“赏识”。这样的教育是一种病态的教育,畸形的教育。社会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和教育,不放大,不主观,不以偏概全,相信大部分教师是敬业爱岗的,多树立正面的教师形象。这样不但利于家校关系的改善,更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2.家长应当多一些理解和理性

没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问题是如何合理地渗透这份爱,让孩子在爱中健康成长,防止溺爱和护短。在家庭里,孩子是全部;在学校中,则是“沧海一粟”。教师的爱属于班上的每个人,而不仅仅是个别的孩子,要求教师绝对公平恐怕也难。面对四五十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常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苛求“一个不能少”多少显得言不由衷,不切实际。作为一个教育者,笔者敢说没有哪个教师想故意与学生“过不去”(除非他有心理问题),没有一个教师不想学生成人成才,因为教师的价值是通过学生来体现的。家长的期待,学校的考评,学生的渴望,使得教师背负更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卸下教师的面具,他们一样有着喜怒哀乐。“行行有本难念的经”,希望广大家长对教师多一些理解、理性,少一些冲动情绪。

当然,学校也应当多一些内省和自律。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师德是立足之本,教育者必须要起表率作用。教师要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约束自身言行,力避将情绪和主观臆愿带入工作中,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需不断反思,换位思考,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走进园进课堂,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遇到问题如何处理等。毕竟许多家长没有受过专门系统的教育训练,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帮助。对于个别严重干扰教育教学秩序的家长,学校也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广大师生的尊严和利益。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4

众所皆知,家庭教育是人的第一所生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始于家庭,家庭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其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这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和谐的教育整体,使之相互理解、沟通、信任,遵循坦诚、平等、合作的原则,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营造家校一致环境,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学校教育,常常依赖于学生在家受到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学校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与家庭教育同步行动。只有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究其原因,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一,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材”的期望值较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其二,重知轻德,“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惟一目标。不让孩子做一点家务,不屑于让孩子在校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忽视了对子女劳动观念的培养,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其三,顺其自然,许多家长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地放弃家庭教育,任其自然。有的把教育子女的的事情让位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人”。长辈门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缺乏劳动意识,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其四,极端教育,有时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时恐吓、威胁、打骂、过于严格,处罚不当,宽严失度,要求不一。不能以身作则,不注意对孩子的影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赌博等。因此,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时,要注意家庭、学校双向互动,共同施教,充分利用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分发家校联系手册、家访等形式,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改变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知识和技能,鼓励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提醒家长重视营造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共同营造家、校一致的教育环境,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增进学校与家长的了解与合作,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优秀品质的稳定发展。

二、拓宽家校沟通途径,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校沟通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学校要拓宽与家长沟通的途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信任与理解,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从而使沟通多一点,摩擦少一点,家校情浓一点,家长工作更有成效一点,共同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1、建立定期家访制度,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是最古老、最基本的家校联系途径,有着现代通讯手段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学校要建立教师定期家访的制度,让教师到家中与家长及学生面对面地交谈,达成情感上的沟通,真诚地交换意见,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

2、精心组织家长会,架起沟通交流的心桥。家长会是目前我国家校联系的最主要途径。学校应精心组织好全校性、年级性和班级性的家长会,做到准备充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可以采

用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

3、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知识与技能。许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好孩子以及如何与学校更好地合作都不是很清楚,针对这种情况,为使家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学校开办家长学校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形势政策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规划、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可以提高家长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与能力。

4、设计家校联系手册,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信息。学校可以把家校联系手册与学生的成长记录册合二为一,让教师及时地把学生在校完成作业、上课听讲、自我约束、团结同学、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提出指导性建议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发展情况。家长填写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后反馈给老师,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达到共同培养与教育孩子的目的。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5

关于在全县开展“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主题活动的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在全县营造“热爱、建设”的浓厚氛围,形成讲文明、改陋习、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着力建设诚信、文明、和谐,增强三省交界区域中等城市建设的软

实力,县文明委决定在全县开展“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在全县形成讲文明、知荣辱、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为主线,以改正陋习、倡导文明为重点,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教育,整体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实现以文明促进和谐建设,以和谐加快中等城市步伐。

二、活动内容

开展“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主题活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要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重要载体,扎实开展五项实践活动,推动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1、开展“讲政治、强学习、提素质”公民素质提升活动

要坚持机关、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行政事业单位为重点,开展理论政策、县情县状、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以农村、社区为重点,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市民学校”,开展送政策、送理论、送文化、送法律、送科技等,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引导;以学校为重点,加强德育教育、爱县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讲文明、知荣辱,讲奉献、知感恩的优良品质。

2、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精神文明实践活动

要广泛开展“十万市民学礼仪”系列活动,编写礼仪读本,举办礼仪竞赛,开展礼仪示范,普及礼仪知识;要开展“文明驾车”、“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观演”等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养成遵守交通规则、旅游公约和文明观演的良好风范;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职业道德建设,提升行业服务水平;要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落实,强化市民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健康生活、合理消费等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深开展法制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通过展演、讲座、知识竞赛、文艺创作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法制观念。

3、开展“讲奉献、乐互助、同进步”志愿者在行动活动

以中小学校教师志愿者为主,组织中小学生到县内各敬老院、独居老人家中与他们谈心、娱乐,帮助做家务,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养成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以县卫生系统志愿者为主,大力发扬“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的助残精神,为残疾人及家庭开展医疗保健、心理咨询和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服务;以县直机关志愿者为主,开展向困难群众、困难家庭捐款捐物、结对助学和送岗位、送信息、送技术志愿服务,建立长期的扶贫对子,为困难群体排忧解难;以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各界志愿者为主,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关爱等志愿服务,关心未成年人学习、生活,促其健康成长;以城乡文明生态创建,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活动为载体,确定每月12、24日为志愿者集中行动日,组织全县各类志愿者,擦洗公交站牌、广告牌等公用设施,清除小广告,维护绿地草坪。

4、开展“讲信誉、树形象、促和谐”诚信建设活动

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政务阳光工程”,进一步提高公信力,以政务诚信带动社会诚信,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在经济领域开展“文明诚信服务”、“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开展“文明诚信服务示范街”、“购物满意一条街”创建,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形成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氛围。要继续抓实抓好“诚信市民”、“诚信农民”建档立案工作,努力做到人人都是诚信之人,时时都是诚信之机,处处都是诚信之所。在全县窗口服务行业开展“优化管理,提升服务”活动,着力解决窗口行业突出的顽症陋习、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窗口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树立窗口服务形象。

5、开展“讲大局、抓落实、谋发展”解难题办实事活动

要以全县发展的大局为重,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便民服务”、“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服务、“首办责任制”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政务环境;要继续开展全民“经济发展大讨论”,组织开展“为建设中等城市添光彩”演讲比赛、“建设中等城市我行动”征文活动,推进全民创业,全民参与三省交界区域中等城市建设;要深入查找有碍社会文明、有碍社会和谐、有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各种矛盾隐患排查力度,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解决,着力打造幸福民生,构建文明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实施步骤

本次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全面启动。从现在起至3月底。3月中旬,组织开展大开型“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各单位、志愿者开展签名。各乡镇、各单位和新闻宣传部门要广泛宣传,全面动员,深入宣传“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

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具体安排,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人人皆知。

第二阶段:学习教育,提高素质。从4月1日起至5月底。各单位要强化干部职工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现情县状教育,着力开展“读党报、看好书”活动,提高干部群众的素质。要切实通过“农民夜校”、“市民学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

第三阶段:主题实践,全面推进。从6月1日起至10月底。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并对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估,力求取得实效。

第四阶段:评创提升,总结提高。从11月1日起至12月底。在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争创“群众满意机关”竞赛活动,在全县各行业开展“文明和谐行业”创建竞赛活动,以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率;组织在全县开展“文明市民”和“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在全县兴起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和谐家庭的热潮,打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平等、和睦、友爱家庭关系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把开展“破除陋习、崇尚文明、构建和谐”主题活动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主题活动。县文明办要切实加强对主题活动的组织协调,形成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2、精心组织,注重实效

坚持正面引导、贴近群众,重在基层、广泛发动的原则,进一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有关部门要根据目标进行任务和责任分解,坚持做到“五个有”:有活动载体、有活动内容、有服务承诺、有学习笔记、有个人岗位承诺。

3、拓展渠道、营造氛围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6

“倡导文明行车 构建和谐交通”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客运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寿文明委„2007‟8号文件精神,自10月20日开始,在全系统开展以“倡导文明行车,构建和谐交通”为主题的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三个服务”,突出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活动主题,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交通执法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谐寿光奠定良好基础。

(二)总体要求:通过开展文明和谐交通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交通法规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促使其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自觉告别交通陋习,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从而实现“两减少”、“两增强”、“两满意”的工作目标,即:交通违法行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减少;道路通行能力增强、行人交通安全感增强;群众对道路交通秩序满意、对交通执法满意。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系列文明和谐交通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1、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对全市运输经营者开展以职业道德、安全意识、业务技能、服务规范及有关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教育从业人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规定,提高文明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

2、推行客运服务“三优三化”目标管理。为进一步提高运输服务质量,积极推行客运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质量标准化和争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三优三化”目标管理,引导客运班车、出租车广泛开展“文明驾驶、安全行车”优质服务竞赛,开展争做“文明客车”、“星级出租车”活动,成立“1056爱心车队”,使我市各线路客运班车和出租车成为城市的文明亮点。

3、完善服务设施。进一步配套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良好的候车待行场所,站场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着装,挂牌服务。客运班车和出租车的标志标识要达到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张贴“四统一”,做到车况良好,车容车貌整洁。

(二)集中整治客运秩序,切实纠正违章经营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对城区客运稽查力度,对违

章行为实施严查、严管,并及时曝光批评,努力使城区客运秩序明显好转。

1、整顿城区客运秩序。按照客运管理规范政策,客运办、出租办负责客运秩序整治的组织实施,运政执法大队负责违规位置及不文明现象的查处,坚决遏制客车乱停乱靠、出租车急转弯、掉头及闯红灯、超速行驶等违章行为,以及车辆脏乱差、不文明行驶等现象,并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及时从严处罚。

2、抓好月检、出入库和安全卡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照标准、程序、项目对车辆营运证件和车容车貌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按照制度规定深入出入库检查现场,在抓好对长运公司出入库集中检查点监督检查的同时,要加强对不在寿光汽车站始发和终到客车出入库检查的监督和指导。坚持“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检查落实到位,并落实责任追究。

(三)进一步完善人性化道路交通设施

1、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清理,并尽量减少城区客运停车点,合理设置出租车招停点;采取不同形式公示停车点,使相关驾乘人员、乘客明确停车点位置,逐步规范实施“车进站、人归点“的运行机制。

2、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限速”、“指路”、“指示”等交通标志,改善通行条件,消除事故隐患。

三、具体步骤

(一)宣传教育阶段(10月20日至10月31日)。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张贴标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交通整治活动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

(二)集中整治阶段(11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全力搞好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严厉查处客车、出租车各类违法违章行为,实现客运秩序的根本好转。

(三)巩固总结阶段(2008年4月)。对整治活动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建立城市道路客运秩序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巩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组织领导

开展“倡导文明行车、构建和谐交通”活动,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寿光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局履行职责、服务群众、提高部门形象的得力措施。运管处、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我局成立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局长房师平任组长,副局长邢方来任副组长,张敬舜、潘景龙、王玉忠、刘在贵、李志德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运管处,张敬舜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7

一、平等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一方面, 教师和学生要民主平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 改变居高临下的授课习惯, 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流, 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 教师对所有学生都要平等相待, 一碗水端平。在数学教学中面对学习成绩优劣、品行良莠、性格各异的学生, 教师从内心深处应对学生一视同仁, 公平对待, 只有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 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由此可见, 和谐师生关系需要公平、公正。偏心、偏见、偏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大忌。

二、尊重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想法以及创造性有着充分的尊重, 还要从根本上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学习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引导,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另外, 在课堂教学开展中, 教师首先应对个性差异平等对待, 消除偏爱因素, 尤其是对课堂上犯了错误的学生, 切忌排斥和歧视他们, 伤害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相反, 应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多与他们交流、沟通,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让他们从心灵上真正感受到老师是为他们好, 是在关心和帮助他们。教师对学生真诚的尊重, 回报的必将是学生的感激和敬重, 这将有力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融洽的交流氛围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如果数学教学中师生间交流的氛围是融洽的, 学生更容易信任教师, 学生就会主动配合教师,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教师也能够更容易了解学生, 搞清楚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困惑和不足。融洽的师生交流氛围能够激发教师的热情, 给学生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四、真诚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

和谐关系的核心主要是班主任与学生的一种心理相容和心灵的相互接纳, 职高数学教师更应该发自内心地对学生进行包容和接纳, 进而建立真挚的师生情感关系。数学是一门需要具有严密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再加上职高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职高数学教师, 首先必需对教育事业具有满腔的热情和耐心开展课堂教学, 用爱心打动学生, 用真诚关爱学生, 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 才会爱跟你说话, 最后爱上你的课,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对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另外, 教师在课下也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困难, 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鼓励, 同时教师还应该深入学生的内心, 替他们分担困难, 分享他们的快乐, 这样, 自然会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诚然, 师生关系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 反过来, 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努力将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课堂改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 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改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努力为学生创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人文环境是职高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高效目标。我校职高数学教学采用“一三五”课堂教学模式,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 课堂上师生的角色和相互关系都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六、良好的德能素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 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与思想进步的人生向导。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课堂也是培育弘扬师德的主要阵地。师德的培养首先应该明白学生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 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什么内容。社会上普遍认为, 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一些科学文化知识以外, 还应该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就是现行教育的目的与要求。所以教师在平时讲课时除了对知识的传授以外, 更应该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 道德缺失的课堂容易转化为一种机械的单调的模式化知识灌输,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枯燥、抵触的情绪, 时间久了会扼杀师生情感,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师在教学中是必须改变这种道德缺失的课堂模式, 必须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审视课堂上一些不道德的课堂行为, 教师讲课时在合乎教育道德的要求下让课堂充满鲜活的动力。在课堂上立足于学生现实状况与后续发展,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获得学业成就。教师的每节课都要在道德课堂的标准下进行, 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生命的乐趣, 这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另外, 作为教师自身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 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高超的学识去教育、影响和感染学生, 让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有了以上认识, 我们就能弯下腰来甚至蹲下身子看学生, 就能千方百计地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好每一个学生, 与每一个学生和睦相处, 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为职高数学教学迸发出强劲的正能量,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不断提高。

摘要:职高数学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校课堂”的必要保障, 但是当前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较为紧张而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不仅影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也严重影响师生的共同发展。本文通过对目前职高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种种表现和成因, 提出了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学,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方案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璐璐.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职业高中和谐师生关系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8

【关键词】职高;数学教学;和谐;师生关系;教学策略

前言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实现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教学质量的好坏则与教师的“教”密不可分。

一、尊重个性,营造民主学习氛围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不同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个性、习惯和学习能力。而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是倾向于整体划一,没有棱角,更缺少创造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这种“教学是为了升学”的旧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个性被抑制,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在职高学校,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且职高学校的学生数学能力良莠不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体会到温暖、期望与鼓励,才能真正放开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职高数学的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内容多、难度大,再加上职高学生学习基础普遍偏低,因此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有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听得稀里糊涂的。据此,我征求学生们的意见是否需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补课,让学生们自行商量决定。若大部分学生同意补课,则停下当前的相关教学,专门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补习,帮其打牢数学基础。通过民主决定教学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与老师交流,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简教放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在职高学校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通常是在教师的安排下按部就班地学习,没有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如今,新课改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模式,由从前居高临下的“师道”姿态转化为“对话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简教放权,把学生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比如:在教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时候,我为学生们设置了以下的探究问题:(1)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2)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二次函数有着怎样的联系?(3)已知Ckn=Cnn-k,Cn0+Cn1+…Cnn=2n若{an}是等差数列,且首项为n,公差为d,求a1Cn0+a2Cn1+…an+1Cnn的和(n,k∈N+,且k≤n)。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思考,努力运用所学的公式原理解决问题。

通过教师的简教放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变“结果教学”为“活动教学”,学生自主通过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了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三、贴近生活,培养学生数学情操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可谓十分紧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其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情操。因此,作为职高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职高学生普遍数学学习兴趣偏低的现状,多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将有趣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回归生活,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并给学生以亲人般的呵护,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度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在讲解“排列”问题的时候,由于排列组合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我就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设计教学。我首先问道:“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一共有几个?”由于问题的背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因此,学生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答案,随后,我便利用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了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5个福娃,并提问道:“如果我们要把这5个福娃排成一排,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学生们都极有兴趣地思考着,随即我便导入“排列”的学习。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融洽师生关系,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

四、真诚互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学校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同时也是学生人生之路的导师、引路人和朋友。

例如:在教学“函数y=Asin(x+φ)的图像与性质”这一知识点时,我首先出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1)函数y=Asinx与函数y=sinx之间的图像关系;(2)函数y=sin(x+φ)与函数y=sinx之间的图像关系;(3)函数y=Asin(x+φ)与函数y=sinx之间的图像关系。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共同探讨函数图像的变换,并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见解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营造一种想说、能说的氛围,使学生在这种和谐平等的环境下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课堂是教与的学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只有关系和谐,才能演奏出高效的教学乐章。因此,作为职高学校的数学教师,要做好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娄翠娟.如何做好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

[2]袁鹏飞.让职校数学课堂充满和谐的音符[J].新课程(教研版).2011(1)

[3]赵春静.打造和谐互动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4)

[4]徐晓梅.多向交往:高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J].考试周刊.2011(92)

[5]王文婷.更新教育理念,实现职高数学的和谐教学[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

[6]刘龙华.在数学课堂中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7)

构建和谐校方案 篇9

主题教育领导组

组 长:周建

副组长:刘满丽

成 员:

刘俊民 邬明刚 郭庆英

刘俊英 张 俊 王耀政

刘银阁 孙冉冉 郭君豪

开展“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

主题教育方案

杨大庄学校

2008.9

开展“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

主题教育方案

为了促进我校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活跃学生文化生活,我校依据上级指示精神在全校开展“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为保障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讲话精神,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以及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爱护环境、爱护公物的思想教育,使唯心的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社会风尚植根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深处,使少年儿童从小具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要求相适应的素质,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自觉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自觉为奥运做奉献。

具体活动安排

一、研究上级文件精神,建立领导组

1.建立活动领导组。

组 长:周 建(校长)

副组长:刘满丽(大队辅导员)

成 员:刘俊民 邬明刚 郭庆英

刘俊英 张 俊 王耀政

刘银阁 孙冉冉 郭君豪

2.组织学习上级文件

时间:9月3日――9月13日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心校下发的活动方案,校长亲自抓好此项工作,大队辅导员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这项活动,制订本校活动计划。

二、宣传发动,从多个方面丰富知识

时间:9月14日――10月14日

1.学校在学习校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开好辅导员会,班干部会。

2.向学生开放图书室,让学生查阅书籍,收集资料,辅导员上网帮学生查资料。

3多种形式宣传了解。

组织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开展宣传学习,讨论,利用手抄报,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奥运,理解奥运,理解奥林匹克精神,是通过努力拼搏得到的美的享受和价格尊严,建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集体意识,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完美人格和品质,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落实计划,开展活动

时间:10月15日――11月15日

学校依据本校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1.做文明小使者――从自己做起,互相督促,宣传文明,树立新风。

2.做节能小主人――积极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分钱,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3.做环保小能手――增强环保意识,为家乡、学校、家庭环保服务,为绿色奥运做贡献。

4.做安全小标兵――人人争当“安全小标兵”,主动制订安全公约,查找不安全苗头,维护安全公约,促进社会安全。

5.做和谐小天使――增强小主人意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热心为小伙伴排忧解难,努力建设和谐集体。

6.做快乐小福娃――举一动维护形象,一言一行传递和平友谊,勤奋学习,快乐生活,知荣明辱全面发展。

四.总结成果,表彰先进

时间:12月16日―――12月20日

学校认真总结活动情况,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评出并表彰先进班级及个人,写好活动总结并上报中心校。

上一篇:走向柳暗花明作文800字下一篇:教育孩子的八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