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培训讲义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上册培训讲义(共8篇)

九年级上册培训讲义 篇1

第五单元:文学作品——古代白话小说

1、新课标关于文学作品的要求: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学作品阅读是本册教材三个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本单元所选课文为古代白话小说,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所选的课文都出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白话小说,如叙述历史故事的《三国演义》,表现农民起义的《水浒传》,反映封建知识分子生活的《儒林外史》,反映官宦家庭生活的《红楼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善于从小说的全局(思想内容、情节结构、艺术特点等)来引导学生审视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深究其意义;因节选部分篇幅较长,教师处理时要大胆取舍,引导学生探究只求学有所得,不求面面俱到。可以围绕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对人物个性进行分析探究。

2、明确本单元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 第一维度:知识和能力

(1)积累、掌握古白话语汇,体会古白话与今白话的差异。(2)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3)了解有关文学作品的知识(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主题,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等)。(4)学会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人物活动,分析人物性格。

第二维度:过程和方法

(1)课文篇幅较长,应当引导学生加强预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处理的“度”,课堂内容应相对集中。

(2)把思辨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交流心得。(从课文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探究的目标,不贪多而务求有得。)(选定突破口,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课外阅读这四部小说,对整部小说有个整体印象,并留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节。第一步,学好课文,即“就文论文”;第二步,在前者基础上向前延伸,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探讨几个跟小说全局有关的问题,从“一斑”引向“全豹”。第三维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学习《智取生辰纲》,认识吴用等人的“智取”不同于强人的打家劫舍,而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反贪行动;学习《杨修之死》,将历史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人物分离评价;学习《范进中举》,在评价范进的悲与喜同时,不可忽略周围的众生相;学习《香菱学诗》,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并从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有所领悟。? 《智取生辰纲》 入选原因:《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对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出现起了导引作用。水浒108位好汉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从民族的和人文的角度看,入选中学教材是当之无愧的。再加上《水浒》艺术价值之高,也是不容置疑的,众所周知,在“红学”之后,又了“水学”的说法,学术界又出现的研究水浒的热潮。所选的片段也是经过考虑的,这是众好汉的第一次出手,是反贪第一仗。

课文内容:写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梁中书)派遣,押送给梁的岳父蔡京的生辰纲(生日礼物)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押送者费尽心机终失利,智取者连施妙计巧得手。这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思想意义:

1、表现出朴素的反对贪官的意识,反映了封建时期“官逼民反”的现实。(不义之财,取之何碍?第十三回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众人见晁盖如此志诚,尽皆欢喜,个个说誓道:“梁中书在北京害民,诈得钱物,却把去东京与蔡太师庆生辰。此一等正是不义之财。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诛地灭。神明鉴察。”六人都说誓了,烧化纸钱。)第十四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2、表现好汉们的胆略、智慧。

3、整部小说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局限。

写作特点:

1、构思精巧,使用明暗双线的叙述方法。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处处小心;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预设机关。使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促进情节发展,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气温、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写法也多变: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

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故事中的许多情节,都被炎热的气候条件所决定:因为“火似热”,所以众军汉肩挑重担,苦热耐熬,一路惆怅不已;因为天热,所以不“趁早凉走”却“正热里”行路,引起了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不可挡”,所以行黄泥岗,见到松林,便要歇凉,死活不走,杨志与部下的冲突也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天热,所以口渴难耐,见到酒就要喝,最后杨志自己也喝了半瓢;因为天热,所以晁盖等人装作歇凉争先喝酒也毫无破绽。总而言之,吴用用蒙汗药智取的计策,就是根据炎热的气候条件设计的。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写炎热,才使故事情节的发展顺理成章。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一大艺术特色。

3、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语言特色: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理清情节发展的脉胳。不强求一致,言之成理既可。

二分法: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六分法: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2、探究一:杨志失败的原因、吴用计策成功的要素。

杨志不可谓不智。他常走江湖,深知绿林好汉们的伎俩,可以说他的押送办法还是可行的。可是为什么失败了呢?关键是失了人和。那又为什么会失人和呢?一是他本人的性格暴燥,动不动就打人,人心不服;二是他不善做思想工作,没有向众人讲清这样走的原因;三是他本是个被起用的配军,老总管的一番话使他不得不妥协,在最关键的时候陷入孤立。

吴用计策成功,一是智用天时(炎热),二是智用地利(黄泥冈,人烟稀少,便于行事),三是智用矛盾(杨志一行人走到黄泥冈,内部的矛盾激化,众军汉在老都管的默许下,于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给吴用等人以可乘之机。四是智用计谋,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3、探究二:俗话说世事无绝对。计策再好,如果人家不中计你也没奈何。请替晁盖、吴用筹划一下:

如果初见白酒,杨志拗不过老总管,众军健买了酒吃,或者杨志见众好汉吃了一桶,也买下另一桶,怎么办?

两种选择:一是强夺,二是相机行事,再行计策。哪种更可能?为什么说要去东京贩枣?就是怕计策万一不成,就好相跟着一起走而不致引起杨志一班人的怀疑。

4、探究三:“智取生辰纲”的行动算不算起义?这一段在全书中处于什么地位? 这次行动虽谈不上起义,但至少表明晁、吴等人已具备了起义的条件,可算得起义的前奏。待到后来,在石碣村击败前来“捕盗”的官兵,随又夺取了梁山泊的领导权,组织队伍迎战大批官军,这就顺理成章地揭开了起义的序幕。补充资料:(1)在介绍《水浒》梗概时略说梁山起义军发展的几个阶段:晁盖、吴用等初建根据地;扩编队伍,大战官军并消灭地主武装;临时性出击,攻城略地。(2)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水浒》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及第二十回上半回《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杨修之死》 入选原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它和《水浒传》一起,奠定了长篇章回小说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世长篇章回小说提供了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两种范例。节选部分是其中集中刻画曹操性格的精采片断,以前曾选入过中学课本。

课文内容:选自第七十二回《杨修在曹刘汉中之战的末期,从夜间口号“鸡肋”看出曹操有退兵意,便自作归计,导致“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后,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斩之。后进军失败,中箭受伤,方忆杨修之言,厚葬杨修,就令班师。其中插叙了六件杨修犯曹操忌讳的事,从小到大排列。思想意义:

1、《三国演义》思想倾向拥刘反曹。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拥曹贬刘,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尊曹魏而贬蜀汉。

2、从曹操的角度看:逞一时之愤,贸然进兵,终致兵败受伤。

做事,特别是做大事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逞强赌气,而应该顺应时势。

3、从杨修的角度看:要从他个人的性格悲剧中吸取教训,养成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心理。(恃才放旷,做事不密;口无遮拦,心不设防)写作特点:

1、通过故事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2、情节安排上,运用插叙的方法。

语言特色: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主要情节源于《资治通鉴》,语言是比较平易浅近文言。古人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评价。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杨修显然是魏王室内部斗争中的政治牺牲品。这正是杨修活动的大背景,认识这个大背景,才能看出杨修被杀这件事的实质。

2、从人物的具体言行看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自主、合作、探究:

——对杨修“身死因才误”的探究:

杨修本来就十分聪明,难道他真的不知道曹操想找机会杀他吗?作为行军主薄,难道他不知道“惑乱军心”,其罪当斩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是无意的,说明什么?如果是有意的,又表明了什么? ——对曹操应当如何评价?

小说中的曹操: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作者塑造的结果,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虚构的成份多(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乱世之奸雄)戏台上的曹操:白脸奸臣

历史上的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课文点评:明末清初的毛宗岗曾评点《三国演义》,称之为“第一才子书”。如评曹操梦中杀人一段为“假梦、假睡、假问、假哭,一片是假”。请借鉴这种读书方法,对课文中你认为精彩之处加以评点。

九年级上册培训讲义 篇2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2-1 (图1) ,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 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少, 引起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 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1。但在实际操作中, 常常由于装置的气密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的速度、导管内原来没有水而冷却后有残留水等问题导致实验误差太大, 并且白烟扩散到空气中还会引起大气污染。为此, 笔者将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往标记好刻度 (容积分为五等份) 的试管中放入一团白磷, 用套有瘪气球的橡皮塞塞紧, 浸入烧杯中的热水 (约80℃) 里加热, 使白磷燃烧, 如图2a所示。待燃烧停止后, 将试管放入水槽中的冷水中冷却。待白烟基本散尽后, 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并在水下取下橡皮塞 (图2b) , 试管迅速冷却。由于气压差, 试管内的液面上升, 约占原空间的。

改进后的实验采用易燃的白磷代替红磷, 操作较原实验更方便。利用气球形成密闭系统, 使整个反应都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避免了原实验方法中影响实验成功的诸多因素, 有误差更小、现象更明显、试管冷却更快、无污染等优点。

二、有关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

1.《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一:

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课本中的方法是:将套有瘪气球的玻璃管烧热, 再迅速伸入锥形瓶中接触在细砂上的白磷 (图3) , 冷却后再次称量。此方法往往出现白磷燃烧后产生的有毒白烟逸出, 并有外界空气与锥形瓶中空气对流等问题。为此, 笔者对其进行了改进, 方法如下:

将橡胶塞上的长玻璃管改短并套上瘪气球, 在锥形瓶口上塞紧。再将锥形瓶浸入约80℃的热水中引燃白磷 (图4) 。冷却后再次称量。

在该实验中, 白磷燃烧一直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有效防止了有毒白烟逸出, 避免了锥形瓶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同时还给学生介绍了加热的另一种方法———水浴。

2.《化学》教科书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之二:

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教材中的实验意图是:对于有气体产生的反应, 若在敞口体系中进行, 会因气体的逸出而减小质量, 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时要考虑反应产生的气体。但教材若再增补1个在密闭系统中的实验验证, 则更能增加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可信度。

为此,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增补实验 (图5) :在1个空矿泉水瓶中注入适量稀盐酸, 瓶口上套1个装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气球。反应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倒入稀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 再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 结果天平仍然平衡。实验时应注意碳酸钠粉末宜少, 气球能鼓起即可。由于中学教学对天平灵敏度的要求不高, 故气球鼓起时浮力因素对实验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该实验取材容易, 制作方便, 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能使学生坚信:只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任何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就不会变。要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就必须在密闭系统中进行。

三、倾倒CO2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的实验6-5如图6所示, 将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沿烧杯边沿慢慢往烧杯中倾倒,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也不能燃烧。但在具体实验中, 往往由于操作难以把握而造成上层蜡烛先熄灭, 导致实验失败。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如图7所示, 在烧杯内一侧放1块玻璃片, 再从烧杯中背蜡烛的一侧缓缓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 即可观察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该实验改进虽小, 但成功率高。

四、增补CO的性质实验

《化学》教科书第118页, 关于CO性质教学教材没有安排实验, 教学时常采用纯理论推理或动画模拟等手段, 学生记忆不深。为此, 笔者增加了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2个实验。

1. CO的可燃性实验。

如图8所示。取下收集有CO的集气瓶瓶塞, 迅速用燃着的蜡烛放在瓶口引燃CO, 观察到明亮的蓝色火焰;燃烧完后, 迅速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塞紧橡胶塞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即说明CO能燃烧且生成CO2。

2. CO的还原性实验。

将套在橡胶塞上的胶头滴管吸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橡胶塞上插入1根绕成螺旋状的铜丝 (图9a) 。再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 使之表面产生一层薄的黑色氧化铜, 并趁热迅速将它连同橡胶塞插入装CO的集气瓶中 (图9b) , 即可观察到铜丝表面由黑色变为红色, 挤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取出胶塞, 迅速用蜡烛点燃剩余气体, 防止CO污染大气。

这两个实验操作简单, 说服力强, 现象明显, 学生兴趣浓厚, 实验成功率高。

五、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

在《化学》教科书中, 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实验7-1) 采用如图10a、图10b所示的装置。

在教科书中, 实验装置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 但在普通教室里或条件较差的学校往往没有通风橱, 按此方法实验, 金属片上即使放少量的白磷, 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也无法避免 (图10a) 。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氧气, 实验不易控制, 有时部分白磷会浮于水面而发生燃烧甚至飞溅现象 (图10b) 。为此, 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1. 燃烧条件的探究。

如图11a所示, 在烧杯中加入热水, 用镊子取一小团白磷放入烧杯的热水中, 另取一小团白磷放入1支试管中, 立即套上1个气球, 再取适量红磷放入另1支试管, 同样立即套上1个气球, 分别将2支放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 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 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 燃烧条件的验证。

用1支空试管罩在热水中的白磷上, 发现水中的白磷遇到试管中的空气立即燃烧 (图11b) 。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取材方便, 节约药品, 操作简便安全, 现象明显, 产生的污染被充分吸收, 实验时间短, 增强了实验的可信度。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梳理 篇3

第11章是《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本章共编排了七个学生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关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杠杆要保持静止即平衡,而杠杆倾斜是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就要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调节平衡螺母实质是调节重心的位置。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得出此操作不方便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力臂,实质是改变力臂的位置,使力臂在杠杆上,这一例同样也不方便测力臂。

“再探动滑轮”应围绕“为何探?探什么?如何探?”的思路展开。为何探——明确实验目的,用动滑轮能不能省功;探什么——测量拉力做的功与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并比较大小;如何探——改变物重,改变滑轮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不能省功,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功,从而逐步树立学生利用机械做功总存在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思想,为机械效率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有用功的认识不足。在这里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水桶里带上了一些水,在这种情况中有用功与额外功又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用功是做功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认识。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编写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载体来引入,先后介绍了机械能、内能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等知识。暗的一条线索是以能量的概念展开,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学习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分别对应着机械能和内能,而且每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或转移(如内能的转移)的。

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问题时都用到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观察单摆与滚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后面所例举的实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并认识到能量转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特性的实验中,对于用加热时间来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答成控制升高的温度来控制吸收的热量。虽然在信息快递中明确指出“如果加热方法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但仍然比较抽象。这里不防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用相同水流大小的龙头向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放水,能不能根据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呢?显然是不行的,容器的底面积不同,而相同的水流量,只要控制放水时间相同就说明容器中的水量相等。

第13章《电路初探》是探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第14章是研究电路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第15章是探究电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从现象到规律,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在“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活动中需强调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电表的准确度级别较低,不需要对电流、电压值进行估读。由于电表是双量程的,要看清电表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从而确定量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可以借助动画来训练读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的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本实验也是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有前一节课探究的经验,教材将整个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自行完成,只提供了实验中需记录的数据表格。

九年级上册培训讲义 篇4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苏教版

学员编号:

级:四年级

数: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数学

学科教师:

授课目标

T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C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T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授课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以整十的数,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数。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为了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欢庆,学校了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这些气球能分几个班呢?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你能观察发现今天的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有何不同吗?(除数是整十的两位数除法。)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A.因为20×4=80所以80÷20=4

B.因为8÷2=4所以80÷20=4)

把80的0去掉,20的0去掉,8÷2=4,0和0相抵消。

80是8个十,20是2个十呢?            8个十÷2个十=4(结合80里面有几个20)

1、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多位数乘一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或多少个百;

例题:50÷10=     80÷20=

2、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把2个整十数后面的0相抵消,然后用十位数除以十位数得到一个一位数

例题:50÷10抵消2个0,变成“5÷1”     80÷20=抵消2个0,变成“8÷2”

笔算除法

1、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

2、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用竖式计算商写在个位上;

3、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如果不能整除,有余数,余数写在商的后面;

4、除法的验算方法:没有余数时用商×除数=被除数来验算,若积等于被除数计算正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来验算,若结果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5、掌握列竖式计算。

例题1

计算:

(1)90÷10=

(2)60÷30=

答案:9

计算:

(1)40÷20=

(2)70÷10=

答案:2

例题2

计算:

(1)50÷25=

(2)80÷16=

答案:2

计算:

(1)78÷39=

(2)56÷14=

答案:2

例题3

计算:

(1)65÷18=

(2)87÷25=

答案:3……11

3……12

计算:

(1)82÷36=

(2)97÷23=

答案:2……10

4……51、计算:

90÷10=

80÷20=

答案:9

42、计算:

60÷15=

70÷35=

答案:4

23、计算:

46÷23=

76÷19=

答案:2

44、计算:

74÷14=

83÷21=

答案:5……4

3……201、会使用口算整十数除以整十的数,会计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数。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商的变化规律,有余数的要写余数。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

3、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两种试商法进行有关的笔算。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笔算除法

商一位数数

商两位数

商的变化规律

(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可能是1位或2位数.(2)

如何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

除数

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是除数的大,则商是1位数;如果是被除数的大,则商是2位数}

例272÷38的商就是1位数,因为27

38.272÷24的商就是2位数,因为27

24.(3)

四舍五入调商

四舍:将个位是1,2,3,4的数的个位看作0.【个位是0的数直接试商即可】

(11,32,53,64依次可以看作:10,30,50,60。)

五入:将个位是5,6,7,8,9的数的个位看作0,再将十位加1.【例35,66,87,,18,29,99,195依次可以看作:40,70,90,30,100,200】}

四舍调商可能会造成初商偏大要调小.【例272÷34把34看作30则应试商9,9×34=306>272,初商偏大要调小,应将9调为8】

五入调商可能会造成初商偏小要调大.【例256÷36把36看作40则应试商6,6×36=216,余数为256-216=36,余数=除数,272,初商偏小要调大应将6调为7】

(4)

同头无除商八、九

239÷26=

9…5

[

26,首位均为2,商8或9]

(5)

除数折半商四、五

330÷68=4…58

[68的一半为34,33接近34且小于34故商4]

350÷68=5…10

[68的一半为34,35接近34且大于34故商5]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两种技巧

例题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625÷25 =

(2)555÷37 =

答案:25

(1)333÷37=

(2)502÷42=

答案:9

例题2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998÷26 =

(2)242÷12 =

答案:38......10

20......2

(1)997÷71=

(2)789÷18=

答案:14......3

43......15

例题3

□÷25=14......□,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答案:24

374

()÷()=20……19,除数最小是()。

答案:20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105÷15=

(2)108÷27=

(3)352÷88=

(4)308÷44=

(5)728÷91=

(6)423÷47=

答案:7

9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6÷75=

(2)436÷54=

(3)213÷75=

(4)135÷74=

(5)139÷52=

(6)609÷20=

答案:4......56

8......4

2......63

1......61

2......35

30......93、()÷()=44……22,除数最小是()。

答案:1034

234、□÷34=12......□,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答案:33

44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例题1

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750,商是24,被除数是。

答案:720

除数是30

已知78÷3=26,把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答案:26

例题2

要使□54÷63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答案:6

要使□65÷36,要使商是一位数,□内最大填,要使商是两位数,□内最小填。

答案:3

21、被除数与除数的和是420,商是20,被除数是。

答案:400

除数202、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答案:4......63、要使口82÷87的商是两位数,口里最小能填();要使商是一位数,口里最大能填()

答案:8

74、B÷□=20…16,□最小是(),这时B等于()。

答案:173565、532÷28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是()位

答案:2

11、要会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并能正确的去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验算的习惯。

九年级上册生字词 篇5

ráo妖娆 风骚 折腰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hán 2.雨说(郑愁予)

pǔyīnrǎngqiǎngbǎosǒngchōngjǐngjìngùquánshì田圃 喑哑 喧嚷 洗礼 襁褓 耸立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憧憬 禁锢 诠释

3.星星变奏曲(江河)

mìmí静谧 朦胧 弥足珍贵

5.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xiâdúpiánhuìxínggōulïuwù征引 亵渎 骈进 教诲 杜绝 百行 佝偻 心无旁骛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guō强聒不舍 一事无成 言不及义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

zǔzhîuyǔnjiùruìsuìwǔmímâi诅咒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深邃 怜悯 猖狂 雅量 蕴涵 侮辱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kâ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登峰造极 曙光初现 浩瀚无际 不屈不挠 自以为是 心平气和 愤然而起

7.《傅雷家书》两则

shìdútuíyúyâtǎngzhìruìzáopîkuî舐犊之情 颓废 凭吊 谀词 扶掖 倘若 真挚 枘凿 惊心动魄 廓然无累 fùzhãsìdǒumíng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感触万端 刻骨铭心 赤子之心 日以继夜

8.致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

tǎntâchàzhùpïuâ忐忑 繁衍 真谛 刹那 伫立 一抔黄土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jū闻所未闻 盛气凌人 笑容可掬 优胜劣汰 不择手段 涉世未深

9.故乡(鲁迅)

xùbǐyízìsuīhuìxùnâchīquánjìn和煦 心绪 萧索 家景 无端 鄙夷 恣睢 阴晦 潮汛 愕然 嗤笑 瑟索 颧骨 惶恐 寒噤 wǎngchánbǐshùfùkuàjìsì惘然 潺潺 秕谷 束缚 胯下 瓦楞lãnɡ 祭祀

jiàngpãng装弶 隔膜 篷隙 明晃晃huǎnɡ 一扫而空 风霜雨雪 絮絮叨叨

10.孤独之旅(曹文轩)

qiâxīcuìchānshuîchuōjuē空旷 胆怯 厚实 嬉闹 驱除 纯粹 掺杂 肥硕 戳破 撅断 稠密 xiē歇斯底里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日甚一日 天昏地暗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jiãjūzhànchuîshàlánlǚdūnangchàqiàomǔ拮据 栈桥 阔绰 煞白 褴褛 端详 恭维 嘟囔 诧异 撬开 牡蛎 别墅 吞吞吐吐 结结巴巴 神色张皇 分文不值 十拿九稳 与日俱增 郑重其事 狼狈不堪

12.心声(黄蓓佳)jiǒngyēhēchìzāntuîmî沙哑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呵斥 簪子 洞察 唾沫 娇滴滴 孤零零 斩钉截铁 从容不迫 窸xīsūlángláng窸窣窣 书声琅琅 朝气蓬勃 雄健有力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mïjídìzī模式 汲取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 行之有效 止步不前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qiâ锲而不舍 轻而易举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pánghuáng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彷徨 激变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格物致知

15.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谈读书》

zǎojiǎoxiájiãnánfùzhìàijiâjiáocī藻饰 狡黠 诘难 傅彩 伦理 滞碍 涉猎 劝诫 要诀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jiáo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huî然贯通 开卷有益 高谈阔论 大而无当dànɡ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kuāngkǎi玄虚

诓骗

慨叹

渺茫 省悟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地大物博

舍身求法

前仆(pū)后继

自欺欺人

不足为据

17.智取生辰纲(施耐庵)

îuchěnggîudàngchēnchěngguōzào怄

寻思

逞辩

勾当 嗔怒

朴pō刀 逞能

聒噪 不义之财

志在必得

费尽心机

忍气吞声

dāngwānsīqù红日当天

热不可当 死心塌地

剜口割舌

面面厮觑

18.杨修之死(罗贯中)

bǐngzânlâihuîpáoqìyánghuīfùchāo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鸡肋

惑乱

对答如流

庖官

食讫

佯装

伺察

麾军

高阜

绰niānshìkuàng刀

拈弓搭箭

恃才放旷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dǎotiǎnzhuïqiâzuànchuāixiùzǐjiǎo倒运

腆着

舍与

央及 管待

商酌

叙功

相与

带挈

攥紧

星宿

桑梓

侥幸

xūnxǐng唯唯连声

平起平坐

醉醺醺

狗血喷头

尖嘴猴腮

不省人事

千恩万谢

20.香菱学诗(曹雪芹)

nìzhângwāsōumâizǐ腻烦

怔怔

笑吟吟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造化

三昧

姊妹

自暴自弃

坐卧不定

dunonghuì嘟哝

耳不旁听

目不别视

诲人不倦

补充:

zhēngníng揭竿而起

侠肝义胆

聪明过人

才华横溢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声情并茂

面目狰狞

反其道tǐngxǔ而行之

树碑立传

豪侠仗义

除暴安良 英雄壮举 草莽英雄

铤而走险

栩栩如生

疾恶如仇

浓墨重彩

有勇有谋

安分守己

循规蹈矩

万般无奈

忍无可忍

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绘声绘色

感人至深

xiáěryúnxián遐迩传扬

众说纷纭

潜移默化

直抒胸臆

弦外有音

九年级上册《心声》教案 篇6

www.5y

kj.co

m 教学目的:

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深刻意义,学习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插叙手法、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结构上的双线交织和

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缩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正音听读

捻niǎn

噗pū

蜷quán

簪zān

琅琅láng

发窘jiǒng

抽噎yē

恍惚huǎnghū

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

窸窸窣窣xīsū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明确:在一次语文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程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表情朗读小说《万卡》的教学环节。学生李京京被《万卡》深深吸引而无比喜欢,很想参与课文的表情朗读。他的这一愿望遭到老师的断然拒绝和同学的无端嘲笑。最后,在公开课上,当程老师的按部就班被学生的怯场打乱时,李京京举起了手,用沙哑的嗓子满怀感情地朗读了课文,表达了主人公万卡和自己的心声。

2.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开端:

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发展:

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文。

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忆。

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高潮和结局:

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上朗读了课文。

三、自主阅读,体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凋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进行个性化解读,并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

小说着重刻画了几个人物形象?文中的李京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你喜欢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明确:李京京是一个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愿望、执著追求真善美的少年。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明确:李京京渴望得到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和谐,家庭温暖;渴望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的倾诉与宣泄。这些愿望都建构在“想朗读课文”这一表白上而动人心魄。总而言之,李京京的心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体现了他作为成长中的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3.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悟最深的句段深人阅读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关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主人公用全部感情朗读那篇动人的课文,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启示。让我们在下一堂课再进行深人的探究学习吧。

五、布置作业

.提取小说主要情节,把课文缩写成300字以内的故事。

2.阅读课文,思考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一、李京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找出描写李京京行为和心理的句子。

形象: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愿望的少年。

(1)公开课前,程老师布置朗读任务时时:

“不安地扭动身子”

“眼巴巴地望着老师”

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2)回家路上,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课文,并深情回忆:

忍不住……他选了一段,轻轻地念出声来

他咽了一口唾沫,把讲义举在面前,终于大声地从头念起来

公开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

(3)第二天放学后,听赵小桢练习朗读时:

①当赵小桢将穷孩子凡卡读成娇滴滴的小姑娘时:

不,不是这样的。京京听着,在心里说,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京京终于叫出来。

②当赵小桢惊讶地质问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奚落他时:

京京有点儿发窘。……他嘟嘟囔囔地说……

京京红着脸,固执地嘟囔着……

他委委屈屈地离开教室……

(4)公开课上,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时:

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二、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李京京读书情景的文字。

三、朗读第14小节,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怎样分析程老师的人物形象?

明确: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也说明她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上好这节课,她绞尽了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嗓子沙哑得厉害,怕他念不好,影响了学校荣誉。为什么这样说呢?小说结尾写得很清楚:当程老师被李京京出乎意外的精彩朗读感动时,竟“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发颤地说:

‘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是应当也必须肯定的。程老师是现实中的人,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小说客观上反映出的公开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风气是应当摒弃的。

五、深思探究

课文中的“心声”除了李京京渴望表达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外,还含有何种深意?

明确:作者想借主人公的心声,呼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愿

望和感情的心声。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来探讨研究。(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自由。)

.《万卡》为什么那样打动李京京?你认为李京京纠正同学赵小帧的朗读这一行为做得对吗?为什么?你从中得到有关小说阅读和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提示:《万卡》之所以打动李京京,是因为李京京有与万卡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情感体验,相似的倾诉需求,他的心与作品中的万卡的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万卡的心声似乎也就成了他的心声。“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启示一:要融进小说中去,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深人理解作品。

启示二:要从小说中出来,从生活中发现小说,从小说中理解生活。

2.这篇小说涉及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程老师为什么最后让李京京读完了全文?假如你是李京京或程老师,你会怎么做?

教师引导时要把握的方向: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尤其要尊重和发现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愿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课文中听到的是一个少年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呼声,他有着多么美好的心灵啊!作为教育者,我深受教育和激励。我们没有理由去歧视任何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没有理由不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来,让心与心的平等交流成为教育最亮丽的风景。作为受教育者,我们也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独特体验,探求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为着健全和完善自我人格而努力。让我们携手前行吧!

五、作业

平时注意积累,记下自己在文学欣赏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www.5y

kj.co

九年级上册培训讲义 篇7

以新目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标题为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本单元主要话题为讨论如何学习, 在第一、第二课时以学习为话题, 全面涉及如何学习英语, 如何通过制作卡片, 阅读报纸, 杂志, 广告, 听英文歌曲, 组织英语角练习口语, 用英语通过网络发展各种感官去感知英语。在通过用英语做事, 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倡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避免直接告知, 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模式。帮助学生发现和分享有效地学习英语的策略, 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情感, 从而使学生建构起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本单元的课程设置并非简单地学习词汇、句型、语言点。更加侧重强调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语言学习途径与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 选择恰当有效地学习英语的方式, 尽可能的自己创造学习英语的机会。引导学生尽量在真实语境中,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的方式, 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明白学习风格因人而异, 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学习者应该结合自己的学习风格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本单元第三课时中, 通过一位学生学习英语时一开始有困难, 后来通过不懈的努力, 最后在考试中得到A, 并得到老师同学由衷的赞赏这样的故事, 着重强调学习英语需要的坚持不懈的情感态度, 强调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效果, 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客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教学中这些情感方法, 价值观的渗透其实与教学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本单元第四课时, 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谈及如何解决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 如人际交往困惑, 如何处理与父母, 同学, 老师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时, 学会交流, 学会善忘, 指导学生千万不要因为小事挫伤美好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还谈到在遇到生活, 学习的压力时, 视问题为挑战, 引导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学生, 应该尽力主动接受各种挑战, 同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也将其视为挑战, 磨炼自己的意志与坚强的品格。这一部分还谈到要有自己的幸福观, 与那些情况比自己还要糟糕却勇于挑战自己并取得成功的人做比较, 激励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方法。这一部分即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又很好的引导学生来了解英语在民族地区作为第二语言, 甚至第三语言学习时, 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各种尝试, 走弯路, 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 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学习英语的结果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学生应该有积极的态度去克服各种困难。而勇于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是勇者, 是胜者。

总之, 人际交往智能与语言不仅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影响语言学习, 对外语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 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 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 坚强的意志和较强自信心有助于克服外语学习遇到的困难。

作为英语教师, 以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人际交往智能, 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 既注重体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 也体现其人文性;即关注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又重视学生发展思维能力, 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摘要: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就要涉及到情感态度。而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与传递。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而且有责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智能。

九年级上册 启示篇 篇8

1、关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①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历经了曲折和反复,顺应潮流的革命和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巨大力量。

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先进的制度取代落后的制度是必然的趋势。

2、关于工业革命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个国家都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行科技立国,科教兴国。

②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合理利用,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3、关于战争(一战)

① 战争是残酷的,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 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关于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

① 思想是人类的灵魂,先进的思想带动人类社会进步,并为人类指明道路。② 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落后腐朽观念,有力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5、关于国家发展

① 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同时应具有创新意识以及顽强拼搏与探索的优秀品质。② 美国发展启示——一个国家振兴和发展要取得民族解放与独立;(独立战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一个政府神圣的使命;(南北战争)不断改革,创新,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第二次科技

革命)

③ 日本发展启示——善于改革,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向先进国家学习;大力发展

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明治维新)④ 英国发展启示——政治制度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

件。

6、发达国家发展给我国的借鉴:

我国应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加强与他国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技术与经验,制定恰当的符合国情的政策,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7、向伟人学习的品质及做法:

应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具有团结精神及凝聚力;顽强拼搏,崇尚科学追求自由级真理,勇于探索,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九年级上册 启示篇

1、关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① 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历经了曲折和反复,顺应潮流的革命和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巨大力量。

②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先进的制度取代落后的制度是必然的趋势。

2、关于工业革命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每个国家都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行科技立国,科教兴国。

②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合理利用,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3、关于战争(一战)

① 战争是残酷的,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 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加强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关于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

① 思想是人类的灵魂,先进的思想带动人类社会进步,并为人类指明道路。② 思想解放运动改变了落后腐朽观念,有力推动社会发展,所以,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5、关于国家发展

① 国家发展离不开人才,同时应具有创新意识以及顽强拼搏与探索的优秀品质。② 美国发展启示——一个国家振兴和发展要取得民族解放与独立;(独立战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一个政府神圣的使命;(南北战争)不断改革,创新,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第二次科技

革命)

③ 日本发展启示——善于改革,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向先进国家学习;大力发展

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明治维新)④ 英国发展启示——政治制度的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条

件。

6、发达国家发展给我国的借鉴:

我国应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机遇,加强与他国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技术与经验,制定恰当的符合国情的政策,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

7、向伟人学习的品质及做法:

上一篇:让幼儿积极参与自主画画下一篇:游庐山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