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通用7篇)
港西学校 王连香 2014-3-11
一、课题内容: 四年级冀教版小学科学第五课《天气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造成的有利和不利影响。2.能够对图表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出某些科学结论。3.说明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天气变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气与人类有关的资料
五、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天气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 六 教学方法:
小组合租、知识探究、目标教学、分析引导、归纳总结
七、教材分析
本文围绕天气与生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涉及两个活动。其中活动一“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天气变化造成的严重自然灾害等问题,从中使学生对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有更深刻地了解。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分别从局部的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的温室效应两个方面,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天气的几组图片,来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学生通过对北京这个城市案例的气温数据分析,对城市热岛效应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确能够对天气造成一定的影响。科学在线从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说明人类活动对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已经相当广泛和严重。拓展活动则通过这一系列的轰动,使学生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认识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八、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图表,了解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对天气造成了影响。
九、教学思路、方法:
1、利用当天的天气来引入课题。
2、说出你再看到以下图(好天气)中几种天气后的感受,再看(几种不好看的)图片,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比较得出不同天气下的人们的心情与感受是不同,给人们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同。由此引出,天气不仅能给人带来了好的心情,好的结果;也能给人带来坏的心情和坏的结果。教师总结,天气能影响人类,再引出,人类也能影响天气。
3、给出几组图片,有学生看后分析,得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能影响天气。
4、有教科书的17页的实例来分析人类的哪些活动能够影响到天气的变化。
5、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得出影响天气变化的原因有很多,看教科书18页的“科学在线”学生自学,提出不理解的内容与问题,教师当堂解决。对问题的解决,也可先采取学生讨论的形式,再由教师总结。
6、最后扣住题目,“天气与生活”是相生相克的,互相制约的。我们要想拥有更好的天气,就要好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地保护现在的生活环境。我们要和谐共处。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ppt 1】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这里,来了这么多的老师,你们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老师也非常高兴。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老师们今天是在什么样的天气状况下来到我们学校的? 生:是晴/多云/浮尘。生:
师: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呢?在不同的天气中你喜欢做什么呢?
生:(如:我喜欢晴朗的天气,因为这样的天气能给人带来好的心情。我喜欢淅淅沥沥的小雨天,这样我可以感受到小雨像妈妈温柔的大手在抚摸着我的脸庞一样。我喜欢下雪,下雪后,我们可以堆雪人、滑雪、打雪仗。)
师:同学们,你知道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吗?今天我们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天气与生活”。
【揭示课题,板书:5.天气与生活】
过渡语: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 ppt2-3】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活动内容。
(二)、教授新知:
活动一: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过渡句:说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先看一组有关天气的图片。播放【PPT4 】
1.师:让我们下来认识什么是天气?以及天气与气候的不同?【播放ppt4中天气的链接】 2.师:同学们请欣赏不同天气下拍摄的照片。【播放ppt4中的图片(14---26)】
3、师:我们来一起归纳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6.生: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有利的影响也有有害的影响。
师:【播放ppt4中的影响】
7、师:请讨论这些有害的天气都是自然造成的吗?【播放ppt5】
生: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造成的。
过渡语:下面就让那个我们说说人类活动对天气造成的影响。
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1、师:欣赏图片【播放ppt6(27-29)】 师:你看完图片,有什么感想呢?
师:(引导归纳)人类活动对天气也有影响。
2、师:思考,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生: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4、师:让我们再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这个实例,又是如何说明人类活动对天气有影响的呢?
5、师:看教科书第17页的两幅图。后看课件【播放ppt9—10】
6、师:(讲解)中关村和颐和园北侧农村两地大约相距10千米左右,早上9点钟和中午2点钟的温度各有一定的差异,两地的人流量、车辆和建筑等都有所不同。7.思考: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播放ppt10】 生:中关村的温度比颐和园北侧农村的温度高
8.讨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天气有影响? 9.师:(引导分析)见教科书第18页的“科学在线”。
活动三:知识链接
(由以上第8个内容引出,)
过渡语:人类活动影响天气的原因是多种的,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常见的几种影响天气变化的原因。
1、生:自学“科学在线”的内容 【播放ppt11(知识链接)】认识影响天气变化的几种原因。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天气不仅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能影响天气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播放ppt12(知识拓展)】
(四)课后作业:
师:观察我们身边有没有人类活动影响天气环境的实际例子,并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来一同研究。
十一、板书设计
影响
天气 ←——→人类
影响 3
一、教学过程与内容活动一: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活动三:知识链接活动一:天气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图片夹影响:有利的、有害的天气人类 港西学校四年级
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讨论:谁最关心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的活动也会影响天气的变化。
活动二: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影响影响活动三:知识链接1.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和酸雨。2.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从而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天气人类活动3.酸雨会引起水中生物减少,林木生长变慢乃至死亡,土壤结构受到破坏,甚至严重腐蚀古迹和城市建筑。受酸雨危害前与危害后的对比图
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阴晴雨雪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向风力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板书设计:影响天气和谐相处影响人类活动同学们,再见!PM2.5(细颗粒物)指数
248重度污染
风速风向
东北风4-5级转东风3-4级 2级湿度41% 建议:不带伞 日出日落06:3818:09 我关心的城市定制-
北京
今日(星期二)明天(星期三)
5℃ 15℃~6℃
晴 阴
北风4-5级转微风 微风转北风5-6级 上海
今日(星期二)明天(星期三)
13℃ 24℃~9℃
晴转多云 阴转中雨 西南风转东北风3-4级 东北风3-4级 天津
今日(星期二)明天(星期三)
6℃ 13℃~4℃
浮尘转晴 阴
西北风4-5级转东风3-4级 东南风小于3级转西北风4-5级
广州
今日(星期二)明天(星期三)
18℃ 25℃~19℃
霾 多云转阴 微风 微风
防晒指数中等 适合涂擦SPF大于15,PA+护肤品 穿衣指数冷 建议着棉衣加羊毛衫等冬季服装 感冒指数易发 昼夜温差大,易感冒 约会指数适宜 天气较好,适宜约会
紫外线指数中等 涂擦SPF大于
15、PA+防晒护肤品 运动指数较不宜 天气寒冷,推荐您进行室内运动
一群东南亚偷渡客历尽艰险来到韩国,但是仅过了一天,躲在集装箱里的偷渡客几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拖着羸弱的身体侥幸逃入闹市之中,殊不知此人身上携带致命的流感病毒。短短一天时间,这一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流感病毒迅速蔓延,许多人在不知不觉间被感染,进而将死亡的阴影引向周围所有的人……
这是韩国电影《流感》中的情节。虽然影片充满了光怪陆离的幻想色彩,但实际上,流感确实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所引发的并发症和死亡非常严重。据世卫组织(WHO)发布的公告,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例,死亡50万~100万人。近年,流感在我国的活动明显加强。不过,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流感总是来势汹汹,但它并不可怕,只要预防得当,便可将其拒之“体”外。
老人及心肺基础疾病患者尤须警惕
白教授介绍,流感即是“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且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从病因学的角度来说,流感主要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根据病毒类型,流感通常可以分为3种。
甲型: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根据其表面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亚型,例如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甲型H1N1(猪流感)、甲型H3N2等。此病毒抗原变异较快,传染性大,传播速度快,常常呈现大规模的流行。
乙型:只感染人类,疾病的产生通常较甲型病毒温和,抗原较弱,常呈局部流行。
丙型:只感染人类,抗原性比较稳定,仅引起婴幼儿感染和成人散发病例,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白教授着重指出,老年人、儿童、患心血管、糖尿病、哮喘和免疫能力低下等慢性疾病的中年人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在临床上流感主要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等。同时,不同类型的流感还可以见到不同的兼症,比如:1.单纯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高达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2.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3.胃肠炎型流感: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患上的到底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对此,白教授教了我们一个方法:普通感冒就是指的“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症状多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而流感却影响全身各个系统,严重时还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所以比普通感冒也更加严重。白教授提醒,学会区分流感和感冒很重要,因为二者的治法完全不同。
高危人群应接种疫苗
白教授指出,像其他传染病一样,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发人群来说,应及时接种疫苗,避免感染流感病毒。但他同时提醒,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以及6个月以下婴儿不宜接种疫苗,应通过锻炼身体、补充营养等其他途径来提高免疫力,减少患流感的可能。
如果已经感染流感病毒该如何治疗呢?据白教授介绍,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流感的特效药,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在用药方面,中药一般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如柴银口服液、感冒清热冲剂(系列)、双黄连口服液(系列)、清热解毒口服液(系列)、抗病毒颗粒(系列)等;西药则起效相对快、作用机理明确,目前世卫组织推荐的抗流感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即达菲)、扎那米韦等。白教授提醒,服用抗病毒药物可防治流感,滥用抗病毒药也会造成耐药,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另外,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根本无效,切忌滥用抗生素。
衣食住行,全方面备战流感
白教授指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对流感积极防控更为重要。所以,在流感高发时期,我们应该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所“备战” 。
1.衣:勤洗晒
乍暖还寒的春天,不要过快减少衣物,否则极易因受寒令病菌有机可乘,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另外,冬春季的衣物比较厚重,替换频率较低,容易积存灰尘和病毒细菌,举手之间就可能被带入体内造成感染。所以不妨勤洗勤晒,以消除病菌隐患。
2.食:多样化
注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摄入足够的维生素是一年四季都要遵守的准则,但在流感高发的春天,则要注意更多地补充维生素C和β胡萝卜素。这两种营养素都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而且可以在各种蔬果中轻松获得。此外,每日应摄入谷类、蔬菜与水果类、奶制品类、禽畜肉鱼及蛋类、豆及豆制品类等食物,做到食物多样、食效互补。但要注意清淡饮食,因为饮食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并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流感病毒易进入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流感。
3.住:常通风
污浊的室内空气就变成病毒繁殖和传播的温床。因此,净化室内空气是有效预防流感的关键。室内每换气1次,可除去室内空气中原有有害气体的60%。所以,每天都坚持开窗至少3次以上,每次15分钟(编者注:地处亚热带的两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及港澳台等地,可整天开窗),同时注意避免空气对吹。
4.行:少去人群密集地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抵抗力,是有效预防流感的好方法。但不建议初春时节早起晨练。因为早上雾气太重,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和病毒颗粒较多,外出容易呼入有害气体,不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反而会感染疾病。此外,在流感高发期,老年人和身体状况比较差的人应尽量少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活动,避免与咳嗽与打喷嚏的人进行接触。若要外出应戴口罩。另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补充好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勤洗手也是很有帮助的。要尽可能阻断流感传播的途径,就要经常性地使用热水和肥皂洗手,时间应该至少达到半分钟。
白教授最后提醒说,对于流感,及时的发现、就医也很重要,如果出现发烧、咳嗽、咽喉不适、头疼、全身酸痛等这些流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及对人的影响 ——以北京雾霾为例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应用心理学 心理16-1 160802104 范俊杰 齐实
灾害性天气的形成及对人的影响
——以北京雾霾天气为例
摘要:雾霾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城市气象灾害,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2013年以来,雾霾天气频繁袭扰我国大部分省市,影响更加严重,波及范围越来越广。以北京为例,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雾霾的主要成分以及处在雾霾天气下对人体及生活的影响。
正文: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是一种天气现象,也称灰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地飘浮在空中,是空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降低,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成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2013年2月中国气象局发布,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气象专家表示,造成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高达64.5%,为近10年最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
二是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煤炭的使用量大,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冬季易出现逆温层,在逆温层条件下,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不明显,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三是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形成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多部门会商联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应急减排方案,以防范和控制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京津冀地区地形和气象条件总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静稳态天气的发生频次远大于其他区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四季地面风速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一旦遇到静稳态天气等气象条件,污染快速累积,容易发生雾霾天气。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雾霾重返北京,官方于2016年12月2日启动今年下半年第二个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截至4日,北京已身陷“霾伏”三日,当日全城的空气质量维持在重度及以上污染水平。
进入秋冬季后,北京频频遭遇空气重污染过程,官方多次启动预警应对。12月伊始,雾霾再次来京。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于12月1日提前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称北京将遭遇持续三日的区域性空气重污染过程,官方2日零时启动各项应急措施。
4日一早,京城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全城仍处于霾橙色及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中。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仅在1至2公里左右,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
当日8时,北京的空气质量实况图上多显示为代表警示性的紫色和红褐色。全市35个监测站点中,有10个站点显示为重度污染水平,21个站点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其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数据显示,北京大部地区的PM2.5实时浓度在300微克/立方米以上。部分站点的PM2.5实时浓度已超过400微克/立方米。
对一个城市来说,即使是同样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呈现为优良,而在不利于扩散的异常天气(如:逆温)的情况下,空气质量就会呈现为污染,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雾霾天的PM2.5和PM10出现高值,基本上均是由极端静稳天气的区域性辐射雾等气象因素造成的。
虽然近年来北京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逐年下降,单由于排放基数大,短期内无法实现锐减,所以当频繁出现异常气象条件导致空气重污染时,会给人空气质量不仅没有改善,反而继续恶化的印象。特别是国家实时公布城市PM2.5监测值后,公众对空气质量更为关注,但又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正确解答,容易在雾霾成因的认知上陷入一种不理性的误区。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对人体有害的细颗粒、有毒物质达20多种,包括了酸、碱、盐、胺、酚等,以及尘埃、花粉、螨虫、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肺炎球菌等,其含量是普通大气水滴的几十倍。与雾相比,霾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由于霾中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所以,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病种上。同时,灰霾天气时,气压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骤增、空气流动性差,有害细菌和病毒向周围扩散的速度变慢,导致空气中病毒浓度增高,疾病传播的风险很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 还会诱发肺癌。
除了癌症,雾霾天还是心脏杀手。有研究表明,空气中污染物加重时,心血管病人的死亡率会增高。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这时易感到胸闷。潮湿寒冷的雾和霾,还会造成冷刺激,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年老体弱者,千万不要在雾霾天出门,以免发生意外。重度污染的空气清洁度低,含有大量的尘埃、污染物、微生物等,可对人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大雾有非常强的吸附力,能吸附大量有毒害的酸、碱、盐、胺、酚、病原微生物等物质,然后形成非常大的雾核,这种东西极易被人吸收。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
授课教师:李诗伟 授课班级:116班 授课时间:2014/11/04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法指导】
1、“学习有用的地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且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我采用比一比、试一试,进行看图识天气抢答比赛和模仿秀等游戏,帮助学生记忆。【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
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讲授新课:
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
1、课件展示:今天晚上到明天,郑州,晴转多云,偏北风五级,最高气温16ºC,最低气温8ºC,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学生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2、师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近地表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的特点:(学生回答)短时间、具体状况、多变性。
3、让学生说一些描述天气的词语或谚语。
师:“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即 “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下边老师交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情况的方法。
二、天气预报与常用天气符号
1、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2、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58页主要天气符号图,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
3、讲解风力风向符号:风杆、风尾、风旗、风级、风向。
4、记忆天气符号:
(活动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活动二)挑战主持人:熟记了“天气符号”屏幕展示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
5、讲解:卫星云图的判读。:
引导学生分析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航天照片,各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愈浓,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6、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判断出课本第58页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2)完成课本第59页活动第2题。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三、气候
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列表总结: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3、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①风和日丽②暴风骤雨③四季如春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4、大气环境监测: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做好指导)通过师生辩论,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天气和气候
1、概念
2、区别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白色----云雨区 绿色-----陆地 篮色----海洋
2、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能区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讨论当地天气情况,学会根据天气预报节目,培养解决生活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和自然现象,初步建立起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正确认识。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从当天的天气现象进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
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
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过渡:“人们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投影:课本第59页活动2的图,解答问题。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气 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温和多余 ②阴雨绵绵 ③四季如春 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课后反思: 本课时是《天气和气候》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天气”、“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学会收看收听天气预报,初步认识天气预报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课本上的理论转化为可视可感的多媒体信息,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从我们现有的条件出发,本节课只采用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积极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学会归纳,把日常生活和地理知识相结合,从学习中掌握知识,并学会用之于生活。学习方法上主要教学生学会利用表格、提纲等对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
教学设计只是课前的理论程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并不一定非按之操作不可,只宜作为书面化的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不离纲本,多即兴成分也无不可,如本节可分两课时,把天气预报符号识别的教学设计为活动课,但现有的学生素质要开展活动肯定不易。
评课记录:陈玉兰老师对人教版地理科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的执教过程,教学前陈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教学环节,在师生互动中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总的看来,本节课算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我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看法如下:
教学中的优点:
(1)、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教师思路清晰,环节间过度自然。
(2)、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
(3)、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
(5)、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
(6)、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
(7)、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能正确区分天气、气候的概念。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板书应当更规范,工整。随意性太强。
(2)、教师教态不够自然大方,语言的表达可以更加精练准确,语气抑扬顿挫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激情。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非常丰富,若能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运用,会使课堂增色不少。现就古诗词中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总结一下,以利于教师教学应用。
一、讲大气现象
1、大气逆辐射。(1)大气逆辐射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2)大气逆辐射弱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3、垂直地域分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这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山地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和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100~1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气温要低 6℃左右,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二三十天。类似的诗句还有:“山中岁月无甲子,四月才开二月花”。“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横断山区气候、植被垂直变化的真实写照。
3、水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柳公权《应制联句》)
以上两句直观地说明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因而升温慢,降温也慢,气温的年变化小,即“四季春常在”。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即“熏风自南来”,由于海洋上空气温低,因而海风凉爽,即“殿阁生微凉”。“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罗隐《四顶山》)
此句说明水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文中的山地在安徽境内,湖泊为巢湖。湖水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慢,周围地区不热,这就是“过夏僧无热”的原因;冬季湖水降温慢,使得周围地区不冷,因而“凌冬草不枯”。当然,“凌冬草不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地位于亚热带,冬季不冷。
4、山谷风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云层上下温差较大,使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所以这里夜雨比较多。
5、坡向与太阳辐射
“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陈毅《过太行山书怀》)“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
本组诗句反映了坡向和气温的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对阴坡。阳坡的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比平地大,比阴坡更大,故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比阴坡的多,气温比阴坡高。由于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比阴坡高。
二、讲天气系统
1、冷锋。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 2 过夜如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是快行冷锋。快行冷锋移速大,锋面坡度大。降水特点:快行冷锋来临时,出现雷阵雨天气。也可狂风暴雨,持续时间短,雨过天晴。冬季则产生降雪天气,雪后即晴。
2、暖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这句诗描绘的是春雨,反映的是暖锋天气。依据是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由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因而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还描述了降水过程
4、暖锋。“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描写的应是暖锋降水。
3、江淮准静止锋
“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
5、昆明准静止锋。“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 3 凉四时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6、对流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这是对对流雨的描写。对流雨是世界四大降水形式之一,因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而得名。对流雨时常出现于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以热带赤道地区最为常见。因日照很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雨滴大而重,倾盆急降,且雷电交加,声势吓人,称为雷雨。对流雨的来势虽然急骤,但多在地表流失,对土壤侵蚀严重;好在历时不会太久,雨区也不会太广,如适时而降,对看天田作物仍不无贡献。对流雨虽然降雨时间短,但大雨滂沱,往往因排水不及,而成淹水现象。
7、地形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这句诗主要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山地的迎风坡抬升了爬升的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变冷凝结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断增温,不易凝结降水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晴雨不同的鲜明对比。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天气中虽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区多见。这里还需指出,山区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阵雨等天气,这就更增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频率。
三、气候特征及区域差异
1、夏雨型气候。“淮海多夏雨”(刘禹锡《五排•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此诗表现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有冬雨型和年雨型。属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 4 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属冬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属年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南北气候差异。“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洛阳三月飞胡沙”(李白《扶风豪士歌》)
这两句诗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同样是三月(一般情况下,农历三月时,阳历为四月),南方百花齐放,而北方因春旱严重,造成了沙尘暴天气(“飞胡沙”)。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
新疆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雨水稀少,沙漠广布、山麓砾石到处可见。但这里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很大。九月的轮台,狂风在夜间呼啸着,飞沙走石,风力作用十分强烈。西北地区冬季风风力强劲,寒潮经过的次数也多,可见那里的气候条件是相当恶劣的。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5、气候的南北差异
“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此诗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五原”即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长安即陕西省的西安市。五原“河畔冰开”、“垂杨未挂丝”,而此时“长安花落”,这正是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同样,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北方)却十分寒冷。
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语双关,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春风”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即“春风不度玉门关”,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由此可见气候是影响玉门城市区位的因素之一,玉门的气候制约着玉门的发展;“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戍守玉门的士兵 5 发出的感叹,由此可说明军事对玉门城市区位的影响;“春风”还指皇帝的恩惠,戍守玉门的士兵得不到皇上的关爱,玉门因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而难以发展,可见政治也是影响玉门城市的区位因素之一。如今,玉门因石油的开采而再度兴起,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玉门有很大的影响。
四、气象灾害
1、春旱。“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加之多风,蒸发较强,而南方夏季风前缘雨带尚未移到本区,降水少,因而这里春旱相当严重,“春雨贵如油”。春旱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正如诗中所说的“麦苗不秀多黄死”、“麦死春不雨”。
七、八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到华北时(此时为快行冷锋),华北地区降水较多,即“夏雨满地流”。有的年份,北方寒潮来得早,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即“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禾损秋早霜”。由此可说明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不是冬季,而是春秋两季。
2、空梅。“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3、沙尘暴。“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元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二首》之一)
该诗形象描绘出塞北春季多风沙的状况。沙尘暴形成时间主要为冬、春两季,其中冬末、春初最常见。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北方地区主要受快行冷锋控制。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①我国北部、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和沙化面积大;②冬季风强劲,快行冷锋前的暖气团干燥。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迅速,工农业破坏性开发;②过度放牧,草场退化;③毁林毁草开荒; 6 ④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局部地区趋于干燥;⑤城市建筑工地扬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在整个高中自然地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天气系统是把对大气的学习从全球范围的宏观把握具体落实到具体的天气变化上,是对前面所学习的大其运动的知识的具体运用。本节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密切,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重要的天气系统,每年冬季的寒潮是我们同学都能够切身体会到的,因此,利用天气预报及其寒潮等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锋面系统产生的机制及其规律,是引导学生主动分析锋面系统的主要方法。
锋面系统包括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许多自然灾害都与其有很大的相关性。冷锋和暖锋是本节的重点,冷锋和暖锋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过程必须把握冷暖气团的性质、冷暖气团是谁主动向谁移动、在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冷暖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过境后的天气变化。在系统的讲解了锋面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气的影响后,因及时利用我国受锋面系统影响的大量案例,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找出其中的规律。在讲解的过程中,版画的运用和动画的运用有助于学生理解。
本节内容与我国自然灾害相关的主要是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在讲解时,要结合时政发动学生的思维,分析讨论其对我国的影响,树立学生科学的环境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气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概念
知道气团的分类及能够区分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差异 掌握并能分析锋在过境迁、过境时和过境后天气的变化 能够云用锋对天气的影响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利用天气图分析解释天气变化的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播放锋面系统对我国影响的视频,引入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通过利用生活案例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及其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观,关注我国环境和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冷锋和暖锋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冷锋和暖锋的对比;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 冷暖锋的对比
五、教学方法 本节知识为大量的原理分析、案例分析,因此,本节知识以多媒体辅助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讨论合作学习为辅。
六、教学过程
观看福州近期天气变化视频,请学生注意播报员描述天气现象的专业术语。(学生回答略)
在天气预报里面我们常可以听到主持人说“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未来两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降温、大风等天气”或”受高压系统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等,像冷锋、高压系统、热带气旋等都是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接下来几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好,首先我们来看“锋与天气”,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41页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什么是气团,什么是锋?(回头板书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同学们都看完了吗?我们大气中的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响天气变化的一种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锋面系统的主角,气团。
请同学们看书说说什么是气团?(回头板书一:气团
1、定义)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我们说气团是水平方向上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那么,气团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呢?一般而言,其水平范围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同一个气团内的温度水平梯度一般比较小。这就充分说明气团内部的稳定性。
一般而言,我们根据气团的热力性质差异把气团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好了,老师想问一下大家,什么是冷气团,什么是暖气团?(生:温度度比较低的是冷气团,温度高的就是暖气团。)
我们很多同学都说温度高的是暖气团,温度低的是冷气团,其实冷暖气团的划分是相对的。我们知道气团会移动,当气团从一个地区移动到另一个地区时,凡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的温度,就称为暖气团,凡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下面的温度就称为冷气团。很明显冷暖气团有温度上的差异,除了温度上的差异外,在湿度、气压、重量上都有些什么差异呢?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习过的气压上的知识,对比分析冷暖气团的差异。(呈现冷暖气团的对比表格)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填写表格。
好了,我们同学都已经填完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填的对不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温度,冷气团温度较低,暖气团温度较高。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密度,冷气团密度较大,暖气团密度较小。我们说冷气团和暖气团相比冷气团比较重是因为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相同体积下的两种气团相比明显冷气团质量大些。我们再来看冷暖气团的湿度,一般而言暖气团温度比较高,蒸发就比较强,湿度比较大,而冷气团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就比较低。所以冷气团比较干,而暖气团比较湿。
我们分析了冷暖气团的物理性质差异,那么,受单一的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我们说气团是物理性质均一的大范围空气,气团内部比较稳定,说明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大气结构很稳定,天气一般都是晴朗。气团是会移动的,那么,当两个物理差异比较大的气团(也就是冷暖气团)相向而行并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生:成云致雨)
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发生什么状况呢?(边演示ppt边讲解)我们假设这是冷气团,这是暖气团,两个气团相向而行,在这里相遇,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相接触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锋。两个气团相遇的地方就会有一个倾斜的过渡的界面。我们就把这个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锋面。由于锋的宽度同气团的宽度相比比较狭窄,因而常把锋区看成一个几何面,也就是锋面。我们可以看到,锋面与地面之间有一个相交的的线,我们称为锋线。锋线和锋面我们统称为锋。
同学们发现锋两侧的大气的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差异很大)
对,锋附近,是冷暖气团的过渡区,冷气团比较重,所以在下面,暖气团比较轻所以在上面,由于冷暖气团之间性质差异,所以锋两侧的大气无论在温度、湿度、气压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锋面附近常常是冷暖气团的活跃地带,常常出现大风、降温和雷雨等天气。
好,学完了锋,接着我们看一下锋的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冷锋顾名思义,就是冷气团主动想暖气团移动的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分析,冷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边演示ppt边讲解)当冷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的下面,较轻的暖气团在上方被迫抬升。我们前面学习过,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会降低,因此,暖气团在被迫抬升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暖气团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云,如果水汽含量充足,就会带来雨雪天气。
锋前,锋后是按照锋的移动方向来判断的。假设锋自西向东移动,东就为锋前,西为锋后(边演示ppt边讲解)。
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在天气预报图上冷锋怎么表示呢?在我们日常的天气预报中,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就用简单天气符号来代表冷锋。(展示冷锋的符号)冷锋符号表示了锋线和锋的移动方向。横线代表的锋线,一对一对的齿状三角形的尖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冷锋的符号就像是鲨鱼锋利的牙齿,我们可以类比形象的记忆。
我们知道了冷锋的冷成过程,那么,冷锋在移动过程中会对经过的地区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就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阶段来分析。(边播放冷锋过境的视频边讲解)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刚讲过的单一气团控制下和冷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来分析。
假设某城市,在冷锋过境前,该城市受暖气团控制,天气状况是什么?(生:晴朗)
冷锋过境时呢?(生:大风、降水等)
冷锋过境时,会产生雷雨大风天气。在我国的春季,北方地区由于空气湿度小,但由于冷锋两侧气压差很大,在冷锋向东移动的过程中,易产生大风天气,把西北地区的沙尘吹起,形成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地破坏。
那么,在冷锋过境后,该城市受什么气团的控制(生:冷气团)
在冷气团的控制之下,气温会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我们把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称为寒潮。寒潮是冷锋影响我国的典型的天气现象。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了冷锋的形成过程以及冷锋过境时对天气产生的影响,以同样地方法,我们一起分析一下,暖锋的形成过程以及暖锋过境时对天气产生的影响。
我们知道冷锋是冷气团实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运动,那如果是暖气团实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运动,形成的锋叫什么锋呢?(生:暖锋)
是的,暖锋就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当暖气团想冷气团移动的过程中,暖气团比较轻在上方,冷气团比较重在下方,由于暖气团占主导,从上方压制着冷气团,冷气团势力小,无路可走的冷气团,只能在下方产生回旋。暖气团在主动爬升的过程中,爬升的坡度较冷气团较小,速度比较慢,在锋面上缓慢滑行的过程中到达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当水汽足够多时,便产生连续性的降水。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到,暖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且由于暖锋的锋面坡度比冷锋小,所以暖气团在爬升过程中常常出现广阔的降水带。暖锋在天气图上我们也是用符号来代表,暖锋的符号与暖锋一样,代表了暖锋的移动方向和锋线。暖锋符号就像是馒头,我们可以说是暖馒头。
我们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一下,暖锋过境对当地的天气产生的影响,按照我们分析冷锋的思路来分析。假设A地现在受冷气团的控制,请同学们分析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A地的天气变化。(请一个同学起来分析,教师做出总结)
我们同学分析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对比总结一下冷暖锋,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之前学系的知识,填写冷暖锋对比的表格(呈现ppt表格,请同学回答教师用设置好的ppt填写)。
好,对比完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还有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就是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是两者都不占上风的情况下形成的锋。锋面的坡度介于冷锋和暖锋之间。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锋上有明显的降水,如我国的华南准静止锋,大多数是由冷锋在南下的过程中,冷气团的温度升高,势力减弱,暖气团的温度增加,势力增强形成的,和慢行冷锋比较相似,只是锋面的坡度更小,降雨却更为宽广,降水强度较小而已。另一类是无明显降水的准静止锋,如昆明准静止锋,它是由于南下的冷空气被山脉阻挡,暖空气比较干燥且爬升缓慢造成的,暖空气一侧由于水汽不足,所以产生不了降雨,南下的冷空气如果流经潮湿的下垫面,就会受到下垫面的影响而含有一定的水汽,在沿山脉爬升的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连续性的降水。我国的华南、西南及天山的北侧,在冬半年常受这种准静止锋的影响。
在我国,受准静止锋影响的典型就是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地区长达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梅雨季节。我们简称为江淮准静止锋,它移动缓慢,且常常来回摆动,在摆动过程中使得阴雨天数增加,长达十天甚至半个月,一个月以上。我们说的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江淮准静止锋作用的结果,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出现了一种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这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时期,故称“梅雨”。
今天我们学习了锋的三种类型,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其中,影响我国最主要的锋面系统是冷锋系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练习。(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给予讲解)。
好,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是怎么判断冷、暖锋呢? 我们判断冷锋和暖锋可以从1.根据符号判断、2.根据移动方向判断、3.根据雨区位置判断、4.冷气团箭头方向、5.锋面坡度、6.降水范围和符号等方面来区分。
【天气与生活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与天气经典民间谚语06-12
雾霾天气与环保节能11-07
天气日历教学反思09-15
PM10污染与天气形势统计分析论文10-13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07-17
《看云识天气》优秀教学方案10-14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 教学设计 教案10-11
湘教版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0-14
大雾天气作文06-01
恶劣天气预案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