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文章(精选10篇)
细雨缠绵,红尘作伴,瓦片早已风化,不知经过了多少年的大理石地板早已长出点点苔藓,那是历史长河流过的痕迹。一把油纸伞,一段故事,记忆的传承也许有一天它会消失。一点一滴都被我们保留,具有江南特色的房屋整齐的坐落在哪里,当你推开每一家的房门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一把梨木的太师椅做了几代的当家主?如今看它依旧庄严肃穆,淡淡的木香飘散在这江南小巷,让我陶醉在其中,
微风习习,时间如梭。桥面早已没有人。每当你走过这里依稀可以看出那当年凿出的花纹,清晰,细腻。坐在亭子的石座上,我朦胧地看到一位身着淡墨绿色的荷花旗袍的美人正依靠在桥边,却迟迟未肯走上,过了许久她终于踏了上去,池中的荷花正挺立在那,绿叶衬托着娇嫩的花瓣,怜人极了,让人流连忘返意犹未尽。我紧随其后,原来那是一条小巷,哦那是江南小巷。
夕阳伴天西下,蝶沐日飞舞。已是傍晚,孩童们早已放学归来,路上的欢声笑语就连西下的落日也舍不得落下。他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路旁的古树也随之欢舞,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江南小调,简洁动听。也许是玩累了,都三三两两的走回家去了,哦不,是应该走回那条江南小巷。
夜幕来临,星笼大地。一家人坐在庭院里闲聊,祖辈躺在摇椅上,一手里拿着把扇子不停地扇呀扇,虽已是初秋了,可夏那股子燥热却丝毫没有减轻,反而更热了。一手拿着紫砂壶里面的龙井茶是今年新采的,抿一小口,那是大自然的味道。他向天空指指点点,没人知道他要做的是什么,我只知道那夜下的江南是如此的神秘。天上的星一颗颗的镶嵌在那乌黑的油布上,美极了。你也许不曾了解星的美,大概是你在城市里呆久了,只记住那霓虹灯下的冷淡,那条江南小巷,早已驻进我心。
一、首尾呼应, 嵌在文章开 篇和结尾之处。
在记叙文中, 如果把议论或抒情性的文字巧妙地嵌在文章的开篇和结尾之处, 就能形成首尾呼应之势, 抒情点题, 增强意蕴, 余韵不绝; 议论扣题, 强化主旨, 升华思想。需要注意的是, 嵌在开篇和结尾的语句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 但意思要相近, 要扣紧主题。比如, 学生优秀习作《让阳光永驻心中》开篇“:一朵牵牛花, 身上沐浴着阳光, 是那么明艳。它把它最美的笑脸给了阳光。因为它知道正因为阳光, 它才能如此美丽。是呀, 阳光是重要的, 因为阳光是希望, 阳光是力量。只有让阳光扫除了心中的阴霾, 我们才会快乐。”这样抒情兼议论的开篇既形象生动, 又诗意盎然;然后又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结尾“:就这样, 一路阳光, 一路希望, 一路欢笑, 人生之路我走得坦坦荡荡!”作者先从一朵牵牛花写起, 点明阳光是希望和力量。文章结尾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 由衷地抒发了作者自己在人生之路上的自豪之情。文章首尾呼应, 结构自然。
二、承上启下, 嵌在“事”“情” 的衔接转换之处。
在作文时, 经常会遇到“事件”“感情”的衔接与转换, 如果总是用干瘪的关联词语进行衔接过渡, 势必会显得很生硬。倘若能嵌入一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 从结构上说, 标志着每个事例的结束, 起到衔接与过渡的作用;从内容上看, 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 使读者的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比如,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收录有《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其中就有这样三句话: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 ——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 情况就迥乎不同, 而且一反既往了。”
在这里, 作者用了三个简洁的议论句完成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到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过渡。
再比如, 魏巍的名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共写了三件事:松骨峰战斗, 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谈话。这三件事, 怎样连接成一个整体呢?作者写完第一件事——松骨峰战斗后有这样的句子“:朋友, 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 你的感想如何呢?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个句子从结构上说标志着对“松骨峰战斗”记叙的结束, 是承上;从内容上看点明了这件事表现的是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 并让读者与作者一样产生自豪感。
三、贯穿全文, 嵌在文章肌 理、结构线索之处。
是指把抒情句或议论句当成贯穿全文的线索, 或者是用散落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句子来突出、强化文章的中心意旨, 这种写法能让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严谨, 表达方式的运用更加合理规范, 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突出。
比如, 学生优秀习作《承受是一笔财富》以议论句“承受是一种涵养, 一种处变不惊、处乱不慌的气度和坦荡”为文章线索, 然后在文章分别对应两件小事, 一是当“我”被朋友误解却又无法解释的时候“, 我”选择了承受, 当有一天, 真相大白时, 这段友谊不仅没有因曾经的误解而褪色, 反而愈加牢固;再者, 结合全文来看, 这句议论性的文字使得行文思路更加清晰, 也将原本联系并不怎么紧密的两件事情巧妙地融为一体。
四、边叙边议 (抒) , 嵌在“情” “理”点染升华之处。
边叙边议 (抒) , 即在记叙中自然插入议论 (抒情) , 这种写法可以在记叙的同时, 字里行间闪现出智慧的光彩, 展示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边叙边议 (抒) , 强调记叙描写为主, 而议论抒情为辅, 因此要确保嵌入的议论、抒情与文章的记叙要保持意脉的连贯, 千万不要写一段叙述, 再强行加入一段议论 (抒情) , 显得非常突兀、别扭。比如学生优秀习作《柳暗花明》, 下笔便是从议论中引出的“: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 烂泥塘里也会变得柳暗花明。”文章接着引出了家门口一个污浊小塘种上藕之后的变化。在讲述完父亲的辛苦耕耘之后, 作者写道“:第二年, 春暖花开的时候, 池塘一片新景象。荷钱争先恐后地钻出水面, 很快舒展开来, 渐渐地, 田田的荷叶铺满了水面。不久又有荷花点缀, 或含苞待放, 或鲜花怒放, 缕缕荷香沁人心脾。蜻蜓或轻盈飞舞, 或静立于绿叶红花之上……池塘竟然成了一片美景。”收束时文章笔锋一转, 用议论作结“:不同流合污而独善其身固然值得赞美, 但仅仅如此, 污秽、腐败便不会消失;尽其所能净化污泥, 消除腐臭, 才能创造出一片洁净的天地。”同样是写身边的景物, 由于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文章也就从寻常的事件中挖掘出了深厚的生活哲理。
五、画龙点睛, 嵌在需要抒发 强烈情感之处。
与边叙边议 (抒) 不同, 画龙点睛的嵌入, 强调的是用较为集中的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 或点明文章中心主旨, 或宣泄内心强烈情感。比如学生优秀作文《幸福就是现在》中有这样的话“:今天是我生日!我竟然忘了, 他们竟然给我这么大的惊喜!爷爷和奶奶在一旁拍着手, 欢快地哼唱着, 那慈祥的目光抚摸着我。我有如此爱着我的家人, 温馨的生活, 学习苦又怎么样?身体累又怎么样?有家人在身后支撑, 我就很幸福!”
在节选的文字中, 结尾部分用抒情语句为下文用议论性的文字抒写“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抒情类文章 文本解读 教学实践
纵观当下的一些语文教育名家,他们在教学抒情类文章时虽技巧不同,但都牢牢抓住了文本和学生、体悟和建构之间的联系,从感知到渗入再到情感,由字词及句段再到篇章,这纵横的联系构成了一张交织、盘旋的“网”,网住了学生的心,语文教学实现了学生素养的提升。“抒情类”文章是“文道结合”的代表:这里的“道”更为纯粹,因为它包含的是最美好和最真实的情感;这里的“文”也更为华美,因为它是奔涌在规范里的活水……
笔者试从“解读文本”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来谈谈对“抒情类”文章教学的思考。
一、抒情类文本的解读是一个发现、筛选、整合的过程
1.枪挑一条线,剑刺点点红。“叙事抒情类”文章可以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综合考量入手,理清文章的各部分组合及其相互的关系。窦桂梅老师的《幸福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中体现的就是将学生置身一个特殊的时间下特定地点一些特别的人物所发生的故事大背景,去层层深入地探究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外在表象下的丰厚人性。
如此,才能将文章的主题体现出来,才能将作者的情感和读者的情感在丰厚的理性依据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正是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得文章的表情达意如此真实可感。
2.要黑虎掏心,须隔山打牛。许多“抒情类”文章是通过塑造一类人物的形象来展现文章的思想内涵的。抓住特征性人物的特征性描写进行品评的同时,去分析、体会事件中其他相关人物的表现及其情感,就如同“百川汇海”,最后将所有的情感指向文本的主旨,丰富了文本的内在价值。
表现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丰满,正须借助文本中围绕中心人物进一步展开的相关语言文字。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塑造了彭德怀、方副官长、老饲养员等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革命者的生动形象,由这些形象升华出“大黑骡子”这一内隐着“默默为革命流干最后一滴血”的崇高形象。
3.跳出三界外,心系五行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或是赏析,一般是立足于单个文本所体现出的“工具”“人文”的价值思考,而主题单元式教学模式似乎为解读教材的单个价值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此类模式效应得以实证的基础上,我们还可大胆地依据学生的知情特点、发展规律,以一个“非主流”但却不失恰当的角度去审视、剖析、重构教材。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是语言艺术之美。如上所述,可另辟蹊径式地引入与“安塞腰鼓”相关的系列视听和阅读素材,将壮观画面、飞扬思绪、激荡情怀与具体的语言联系起来;也可发掘“状物抒情”类的同类文章,通过比较揭示这类文体的共同点,即扣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运用丰富的句式、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抒发情感。
二、抒情类文本的教学是一个酝酿、生成、喷薄的过程
1.“感同身受”的“理性”。抒情类文体的内在价值不能仅靠第三方的转述、灌输去传递,教师自身也应作为一个感受者参与其中。以课堂教学目标为起点,教师不妨换位考虑自己是否能通过课堂学习达成,尤其是情感的目标,如果教师最终连自己也无法感同身受,那又怎能对学生有所要求呢?
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与“抒情类“文体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情境或让学生参与与这种情感相类似的体验。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要充分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用《祖国览胜》的风光视频,表现大自然的声音的音乐等。
2.“依枝摘花”的“重锤”。“抒情类”文章于学生的学习价值而言,丰富语言储备和获得情感熏陶同样重要。这类文章中包含着大量的比喻、夸张、排比、顶针等的经典修辞方法和精巧句式、段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我课前了解到学生羞于表达、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就将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内在情感感悟和外在语言交流中来确立为教学主要目标。在教学“感受母爱”这一重点时设计了仿照文中句子说话的小训练: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抢过去,而我却边走边玩。学生很踊跃地产生了许多精彩仿句,如:“每逢母亲生病,她总是强忍着,而我却照样让她服侍。”
3.“涓涓汩汩”的“井喷”。“抒情类”文体的教学讲究的是层层深入、重点突出。课堂参与者的情感总有一个逐次变化、递进的过程,教学设计时要尽量体现出环环相扣的情感脉络,体现出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策略。
《桂花雨》中感受“摇花乐”和体会“思乡情”是一个相扣的情脉,通过对“闻香”“摇花”“品食”来表现“摇花乐”,借助母亲的感叹来表现“思乡情”。
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形式的语言训练,如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赏读玩味、依据描述交流个人感悟、根据表达形式进行仿写练说等;也可以结合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或听、或看、或演等,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感悟文章内涵、训练语文技能,从而获得素养的提升。
01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有过这样一种感受,那就是觉得自己长大了一定很厉害。
一直到现在,这种想要变得很厉害的情愫依旧存在。
我想这层情感的产生,大抵是因为童年贫穷,愈发想要改变命运的渴望。
佛教里经常说“因果报应”,我到不完全相信这些,但是现实里的确存在着一定因果联系。比如说,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很压抑的家庭,长大了你的情绪也会变得捉摸不定,抑郁就像天上的乌云,来得急走得快。
贫穷的岁月里,人也会因为穷而变的异常敏感与坚强,日子虽苦,但精神却焕发,这就好比冬日里过于寒冷而感觉头脑清醒,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昏昏欲睡,效果是一样的。
街坊邻居经常到我家来指手画脚,奶奶待我母亲不好,母亲因受气受累时常落泪,被摧残后的脸是没有过多的表情,痛苦就像是慢性病一样,一点一滴的磨损你的意志,拖垮你的精神。
这就是贫穷带给我感觉。
我的母亲没有像书本上一样,坚强、温柔犹如观世音下凡一样,给艰难的岁月带来温暖的阳光,抚平疼痛的伤口。
现实里的母亲,我很难用一句话去形容她。
心底善良却又时常受气受累,当面不敢顶撞别人,吃了亏就回来抱怨;坚强,是做事吃苦耐劳,一个人顶大半个大男人,但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因为受了气而默默流泪自怨自艾。
她的情绪及其不稳定,我很少在她脸上看到笑容,她没有书本上那样神圣,不停地鼓励我,她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哪有功夫安慰我。
人们在回忆里,总是把自己的过往写得美好与感动,不甚美辞,过于修饰。
其实,现在想想,我并不感谢贫穷,我感恩母亲,却又极力地想摆脱我的母亲的影子。
我的身上遗留着我母亲的影子,情绪飘忽不定,抑郁时常侵袭而来,喜欢安静独处,对未来充满不确定。
以前看过《百年孤独》,里面很多内容我都记住不住了。
我记住了一位读者的评论“当你不孤独的时候,请你不要读《百年孤独》。”
我很后悔没有听他的话,当时为了读书而硬着头皮去读。
现在想想,收获还是不少的,但是与之而来的是我明白太多了。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每代人的经历都是如此相似,他们从小就孤独与冷漠,这是他们家族的共同点。
我身上流淌着母亲的血,如我母亲一样情绪不稳定,如同我父亲一样暴躁,尽管我用教育用修养,封印住了精神的飘忽不定与性格的暴躁不堪,但是我内心清楚得很,我只是伪装,说不准哪一天我会失控。
如今,很流行的叫“原生家庭”。
有些人在原生家庭里已经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而有些人通过“原生家庭”的助力飞得更高。
前几天,我在知乎提了这么一个问题”穷人为什么难以改变命运?穷人如何突破困局?”
收到1600人关注,173个回答。
有人说:“人生并不是生儿平等,人生的竞争不是靠你一个人,而是你祖祖辈辈的接力赛,而且当今的社会阶级越来越固化,要实现阶级的升迁举步维艰。”
有人说:“穷人想要过常人的生活,已经消耗了所有的精力,让你疲惫不堪,不敢对梦想有非分之想;而富人轻而易举的生活,而且有大把时间去追逐梦想。”
02
你只愿意关注你内心所想的内容,你所接触的人大抵是和你处境差不多,性格相差无几的人。
到了30岁,我发现我身上有一种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认不清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自己过高的期望与不肯回头的苦犟。
这几乎是所有贫穷孩子的通病。
活着活着我们慢慢发现,扣扣不聊了,微信不撩了,偶尔冒出个同学,不是微商就是让你点赞。
当生活再也没有什么惊喜和感到,你会发现,孤独,就是最大的自由。
生活的确不容易,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疲惫不堪,哪有功夫却搭理你。
同学小孔,幼年家父因病去世,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大专毕业的他,因专业不好,做着自己不擅长的事,受着领导的气,至今依旧单身,孑然一人。
朋友小沈,大专毕业,进了一家厂,熬了几年在生产组做了组长,我时常邀他出来玩玩,他的微信每每回答的很迟,回复我的总是那几句话“没有力气,还要上夜班,过几天再说吧!”
我们最终活成我们讨厌的模样,那个当初一喊就到,意风发的我们到底去哪了?
而我一直在坚持,再坚持,现在也算差强人意。
我曾经在家闭门考试,考了一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考过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和银行等,最终考上一家事业单位。
我读书已经坚持了好多年,虽然至今写作依旧没有名气,但是这条路我一直在坚持。
如果放弃梦想,我就如同被放入鱼缸里面的鱼,虽然有吃有喝,但终究受到条条框框,而我想要的是大海。
记得何炅说过这样一段话:“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决定自己生活的样子,所以我想说,如果你真的觉得很难坚持不了,那你就放弃但是你放弃了就不要抱怨说我为什么没有得到,所以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要得到你必须要付出要付出你还要学会坚持而且你要懂得一定来得及。”
愿你熬过时间的苦,迎来人世的光。
励志文章2:从上路到成功,我们只是路过了失败
01
小时候的我一直都有着莫名其妙的挫败感,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的严重,就好像被施了魔咒,以一种胜券在握的姿态告诉我:你永远也不会成功,你就是一个失败者。
我曾天真的相信过,尽管我再怎么努力,我永远都不会成功,是无法打破的魔咒。可如今要是有人跟我这样说,我死都不会相信,甚至要质疑他,努力的人怎么会不成功?只是没那么快。
抠着手指头算算自己的年龄,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啊,怎么可能没经历几次失败就成功了?
有句话说,从上路到成功,我们只是路过了失败。
路过失败,只是离成功更近一步罢了。
02
初中的时候,我非常努力的学习,就是为了考上高中,然后再考一个大学。这对很多人来说是再平凡不过的步骤,不用多加努力就可以实现。
但我不行,我没有基础也从不被看好,所有的努力都是自己在咬牙硬撑。而且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大批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我生怕自己就是其中一个。中考前夕,我一直困惑在家庭亲情以及整夜整夜的失眠中,不出所料,我考砸了。
知道分数的那天,我在吵闹的集市里往家走,周围的声音我都听不见了,迷茫和恐慌充斥着我的大脑,我一遍遍的问自己为什么考这么低?为什么会这么低?
那一年,我的梦碎了,碎成了玻璃渣子,再也粘不回去。
我以为我这辈子完了,就像电视连续剧全剧终,我的人生已经播完了。中考失利带给我的打击让我在职高开学的那几个月处在神游状态,无心学习,也无心任何事。
喜欢发呆就是那时候开始的,我喜欢一切安静的事情,不想跟别人交流,也不想被打扰。
直到期中考试之后,我被自己一塌糊涂的成绩气哭了,它再一次刺伤了我,但把我从颓废的边缘往回推,我骨子里的不服输开始蔓延生长。
我开始和自己较劲,把成绩一点一点提上去,回到了我应有的水平。
03
经历失败到重新振作,我路过自己的失败,惊喜的发现所谓的成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里找到自己的脆弱点,并加以牢固。
好比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像鸡蛋壳那般一碰即碎,可从破碎到重塑,它就会变得牢不可摧。
原来的我,经历一点点挫折就以为天塌了没救了,直到现在积攒的失败越来越多,如同家常便饭,任它怎么打压,我都不会轻易的说放弃了。
在我做错什么事,被责骂到无地自容的时候,我小小的自尊心会跑出来提醒我,不会再有下一次。我也不想再做一颗经不住打磨的鸡蛋,一碰就碎,没有了生命力,而是要做一个能孵出梦想的鸡蛋,把壳敲碎,就能出来梦想。
那些天真的以为,永不成功的魔咒,只是我不自信不敢正视失败的懦弱借口。
玻璃心没有成功,只有碎了一地的梦想。
04
曾看到过一句话:失败的从来不是人,是事。
是的,我们从来没有失败过,是我们所做的那件事,它失败了,所以我们就重新开始啊,继续尝试,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成功的是人,失败的是事。
如此一想,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乐此不彼的接受失败,又满血复活的重新再来。
如果每件事情都有它发生的概率,那我们反反复复的去做,总会击中概率的。
买彩票不会中奖,是因为我们不能买下大部分的号码来增加中奖率,但你的梦想可以被无限的接近,只要你从不停止靠近它。
励志文章3:每个人的低潮期,都是在月光下披荆斩棘
01
该怎么形容低潮期,像是在梅雨季节里一床经久不干的毛毯,它饱含着整个夏日空气的潮湿和绵密,让人觉得沉重无力,想要逃离却又被紧紧缠绕。
《癫痫》的词曲人黄雨篱在网易主页里写:
那个阴沉的下午已经离我很遥远了,脑子还是会时常短路,肚子上也留下了一道伤疤,但是我很感激命运将我带离了那段沉滞的时光,让我能够在这里平静的讲述那些毫无逻辑的情绪和臆想。
生命之所以拥有低潮,是因为还在不断奔腾,而那些不断发生的不尽人意或始料未及,就像歌里写的那样:
是透明的微风里突发的癫痫,是非不分的一天。
02
你今天是笑着度过的吗?
这是我在某问答上面的看到的一个问题。热门评论里有这样一个回答:
是笑着的,但不是快乐的。
笑并不都是发自肺腑,那些裹着沉重的悲伤的笑有时候看起来更像是一根无形的针,疼痛的何止是体肤。
凉是我的小学同学,爱笑爱闹,怎么看都是个活泼的人,自打初中后我们再没怎么联系,只知道她去读了职业中学,后来又辍学,去外地打工 。
再后来,我听说她得了抑郁症,一直在靠药物调理。
我从来没想过那么乐观的一个姑娘会与抑郁症有瓜葛。
凉的父母好赌,败光了家里值钱的财物还有房子,凉是迫不得已才选择了辍学打工,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她太善良总被欺负,工资被黑心老板拖欠,满心欢喜爱上了一个渣男。
生活就像一个多棱角的玻璃片,它才不会管棱角正对着的是小孩还是成人,所以我们才会被无数次中伤。
不知道凉现在康复的怎么样,被情绪的重负击垮,她经历的低潮长达多年。
央视名嘴崔永元在的时候因为沉重的工作负担患上重度抑郁症。
他在采访中说:自己是靠家人的陪伴和意自己的志力才走了出来。
有时候,能够救赎我们的只有自己。
毕淑敏在泥沙俱下的生活一文中这样写:
“你有一千种可能性会死,比如雪崩,比如坠崖,比如高原肺水肿,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战死疆场,比如车祸枪伤……但你却在苦难的夹缝当中,仍然完整地活着。而且,只要你不打算立即结束自己,就得继续活下去。愁云惨淡畏畏缩缩的是活,昂扬快乐兴致勃勃的也是活。”
03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位作者的留言,他说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是在创业那几年,创业失败,合伙人逃跑了,自己的老婆也走了,家中母亲突然生了大病,一个人承担了所有。
他说自己那时候真的有跳楼的冲动,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度过那段黑暗的岁月,现在的自己过上了安稳的新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低潮期,说大也大,考试失利了,失恋了,失业了,家人生病了;说小也小,被误解被非议,新买的鞋子被踩脏了,刚做好工作报告电脑死机了,努力了一个月的备考却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些看似倒霉的事情第一次发生时你会安慰自己,第二次发生时激励自己,第N次发生时你可能开始怀疑自己,为什么是我?
其实生活之于我们的仁慈或残酷在于我们的自己的心态,你愿意面对便可以轻松度过,不愿意面对也就成了死循环,低潮期不过如此,让我们在生活中一边麻木,一面又披荆斩棘。
鸡汤读多了也无济于事,无论怎样安慰自己,生活总是要继续,重要的是如何调节自己并且找到缘由继续下去。
04
小时候很喜欢一部《洋洋三嫁》的电视剧,女主角洋洋每次相亲失败或遇到伤心事就会吃果冻,等吃到撑吃到忘记悲伤之后,她又能重整旗鼓再战。
虽然有些幼稚的行为,但在某种意义上确实能帮助我们赶走坏情绪。
如果你正在悲伤,正拥有低沉的情绪。请不要让自己停下来,那样只会让自己在安静中不断反复坏情绪。
让自己动起来,去运动,去读书,去逛街,去吃各种平时想吃又没吃过的食物,总之要让自己有事情可做。
下一步便是有一个清晰合理的调规划,先让自己的心情丰富起来,再让自己行动充实起来。
就像毕淑敏所讲:
锻炼身体,坚信无论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体魄都用得着。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挺过去的。趁机做家务,把平时忙碌顾不上的活儿都抓紧此时干完。
糟糕的事情总会不期而遇,而正确的面对方式是有备而来。
每个人的低潮期原因的不尽相同的,但影响是极其相似的。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岁月是那只微小却又可怕的蜘蛛,它在楼上栏杆上织就一张一张的网,而我的等待是落在网上的虫儿,猛力挣扎却又徒然无力。
明月依旧照西楼,昨日如斯,今日亦如斯,明日如斯,可昨日的我是流连花间的蝴蝶,今日的我是苦苦等待的鹧鸪,明日的我是深秋时寒蛩,在日日浓重的寒霜里,无可奈何地老去。
我看见窗外有一盏盏燃烧着希望的孔明灯,但我更看见那些在角落里的人,没有灯火,没有盛宴,唯有一杯冒着热烟的咖啡和一本翻开的杂志,落寞的神情没有写在脸上,而是藏在了心中。远处的孔明灯一杀一闪了好久,才慢慢的随着风溜走了。注视着他们的,是一双又一双期盼的眼睛,在微风中瞪的大大的,希望自己的新年愿望能够随之实现。
哦,亲爱的,那喝了一半的咖啡和看了一半的杂志的人呢?深夜里竟然找不到一点他的身影——呜,是他在哭泣,恐怕不是吧?!那只是微风浮起的音符。是风的韵味,风的感触,风的洗礼。他只是把自己锁在了一个黑屋子里,除了他自己,没有谁能打开它。那就是好,还是坏呢?看造化咯,我的信徒!
也是一年的跨年的夜晚,我着了魔似的撞着自己的脑袋,我想哭出声音,但是没什么用吧,有人听得见吗——————
你做的一切是有意义的吗?你的人生是有贡献的吗?你就够了吗?你心甘情愿的一个人承受痛苦吗?你难道不想像丑小鸭一样蜕变吗?我不止一次的告诉自己——嘿,伙计,你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我问自己,你有钱吗,不,我没有;你有房吗,不,我没有;那你有什么,别告诉我那是精神上的玩意儿。绝对不是!我从来就认不清什么叫做灵魂上的东西,我也没考虑那么多,我的伙计,我有属于我自己的零花钱,属于我自己的房间,它们给了我许多;我有我的朋友,家人,老师,他们给了我许多;我还有我自己爱的和爱我的人,我不仅会得到许多,我更会付出许多,这才是我的价值——我能让大伙笑起来,这是我的能力;我能让每一个看见我的人记住我,这是我的个性。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随想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
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 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 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 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 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他的散文还选择了最新的构思方式,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有明显的特点。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 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 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故而散文一开始是作者“疯狂似的不能自主地”沉醉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中,神往六朝金粉、笙歌彻夜的繁华与艳迹,最终却由于现实的丑恶黑暗,“清艳的夜景为之减色”,“那不安的心愈显活跃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惆了。”
三、语言凝练,精雕细刻
朱自清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中也不乏饱含优美、浓郁情致的篇章。他前期散文《绿》就是典范,读其文可以看到,他用清新朴素的笔调赋予天外流云、枕石亭阁、凌空瀑布、凝碧深潭以鲜明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色调柔和、神形毕肖的画面。又紧扣“绿”字对梅雨潭那令人“惊诧”、令人留连和陶醉的绿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看到了“闪闪的绿”“奇异的绿”“似荷叶铺着的绿”“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皱缬着”“滑滑明亮”的绿,且有了质感———“那样软,那样嫩”。更甚者,“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与其比,“似乎太淡了”; 杭州跑马寺近旁的“绿壁”与其比,“又太浓了”; 同西湖的碧波比,“太明了”; 和秦淮河凝香溢脂的波涛比,“又太暗了”,因而作者说“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以至于把这“神妙”的绿虚幻成温柔而恬静的姑娘,情不自禁地向“绿姑娘”扑去,使自己激荡的心魄栖息在清澈、碧绿的潭水里。
四、追求口语,雅俗共赏
叶绍均在《朱佩弦先生》一书说: “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文学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学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语言艺术方面的建树,这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美学的一大贡献。
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一种堪称典范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 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虽说仍属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五、手法多样,技能精湛
作者擅长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观察,对声音、色彩有独特的敏锐感受, 并尽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卷。
以《荷塘月色》为例,出水的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白花象“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里的喻体都是秀丽雅致的。“不仅如此,作者的比喻手法又常与通感、拟人等交融到一起。如写清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花( 嗅觉) 比喻成歌声( 听觉) ,立体化了花香给人的感受性,借歌声的特点写出了清香的幽幽渺渺,增强了空寂辽远的情味。此外,作者选择的所有喻体都依附于清幽宁静、悠远美丽的基本情调,可见笔致之精细。
杨朔的抒情散文代表了散文“诗化”创作方向,众多的文学史都肯定了他的这一贡献。让我们挑出几篇最具诗意化的散文来分析他的创作,看看究竟能有一些怎样的思考。《荔枝蜜》已烙在了我们那一代学生的记忆里,《茶花赋》、《雪浪花》、《香山红叶》给我们深深的印象。当再一次细读这几篇散文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种模糊的好的印象,它已引起了我强烈的思考欲望。以前的欣赏只是泛泛的印象感觉,不涉及任何创作规律内在的思考。当拔开那层掩盖在其上的红花翠叶之后,一个清晰的骨架已呈现出来。因此,在杨朔的散文世界中,一切纷繁复杂的表象下面都可以找出一些简单的构架。
毫无疑问,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散文材料还是很广泛,空间的跨度也很辽阔,并且在具体的事物选择上也注意事物本身的诗意特征,枫叶,浪花,茶花,蜜蜂等事物在我们的视界里(传统中也如此)都是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带褒义感情色彩的,作者能借助这些事物再融入自己的体验或传说故事来营造意境,生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文体,一般的阅读印象便是如此。但当仔细去思考他的散文构筑方式时,同时也发现一个让我惊讶的现象:散文创作样式的同一模式,或者说复制现象。以上所举的四篇文章进行解析,为了便于明晰的理解,示图如下:
《荔枝蜜》通过我对蜜蜂的感情为线索,以喝荔枝蜜的甜美生活体验,而抒发对劳动人民对甜美生活的创造的情感,最后升华到自己变成蜜蜂;《茶花赋》以我在异乡求人作画解乡愁为由,联系自己在云南见到茶花之美,而抒发劳动人民创造生活之美的情感,最后画与茶花成为一体;《雪浪花》以海边礁石议论的见闻为发端,通过描写老泰山一生为线索,而抒发祖国建设就是千千万万的老泰山的集体力量所成,最后升华到老泰山就是一朵雪浪花;《香山红叶》通过我游香山为绪,穿插老向导的动人叙说和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抒发人们对香甜事物只有在好的时代才能自觉的情感,最后升华到老向导也成了一片可爱的红叶。这四篇文章都采取借物抒情的方式,从具体的事物联想到生活美好的一方面,其想象方式和想象的过程也显现出基本一致的倾向。
横线上下则是作者设计的两条抒情线索。以上部分是文学的显性层面,是审美抒情,其构造方式是完全同一的,由一物而想到这种事物所对应的一个褒义审美特征,并通过这种审美特征象征人的精神品格,最终达到物与人的合一。以下部分是政治的隐性层面,属政治抒情,其表达没有超出诸如生活、人民、劳动、集体、时代等范畴,体现着时代的鲜明烙痕。而连结这两条线索的是人类的美好情感体验,既是他所借的那个物本身所能具有的特征,同时又指向抒情双线中那些体验的对象,对象在享受着这些美好情感时,同时又显现着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将物与人实现合一。这样就呈现出了杨朔散文外在表现庞杂而内在同一的精神模子,就好比我们工业生产中的模具一样,用的是同样的模子,塞进的材料不一样罢了,有些人感觉出它们的花花绿绿,煞是可观,而细致的人则看出了他们不过是规格稍有出入,内里骨架却完全一样的东西,久而久之便感觉出单调来。这恐怕是杨朔散文致命的软肋吧!
也许,在今天这样一个偏重个性和审美的时代里去苛求杨朔散文,显然是一种苛责,也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宽容一些,回到他的创作年代,那样的散文就是难能可贵的。可淘洗经典的重要液质莫过于时间了,时间的长河流得越远,我们的宽容也就越少,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而无法让评价的法则圆满,结果只能是像杨朔这样的作家在反前一阶段的畸形要求下被抹煞了。又说回来,任何一种怎样的模子,他也会产生成熟的作品,骈文就是一幅戴在创作者身上的镣子,但镣子也能成就人,王勃不也能写出《滕王阁序》这样的千古绝唱吗!但《滕王阁序》只能是唯一的,我相信,在一种正常的批评风气里,杨朔的散文极少数还会时不时地被人提起,会在某一个时期走进我们的语文课本。
竹,顽强如斯,创造着神奇的生命链,并非只是茂盛的表象,更是它的内蕴与精神。只是小小的一茎,随意栽种,它的生命就会势不可挡、延绵不绝,收不了手,回不了头。来年,还你一片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竹枝,挤挤挨挨簇拥着刺上天空,似要冲破云霄。而竹根,却纵横交织,盘根错节,在地下相拥延绵,无尽地生长扩张。竹的世界,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新奇与盛大,更是我们的思想无法解读的静默与宽阔。我们,可以抬头仰望竹的高度,却无法揣度和丈量竹的深度与广度。
久居城市,常常怀念家乡的竹,风姿朗朗,性情淡泊,刚正不阿,灵逸似仙。记忆中的家乡,闭塞落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民,从来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时,山上山下,溪岸塘边,房前屋后,处处竹影丛丛。春天,那破土的小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成茁壮的新竹,散发着箭破云雨的威然气概,你能清楚地听到新竹拔节的声响。片片竹林,似一个个盛满快乐的城堡,很世外,又很生活,绝对是小小村落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孕育着乡民心中的美好希望,更带给儿时的我们一段最真最美的快乐时光。
竹林,儿时快乐的摇篮,此生再不曾遇见。至今,我都能清晰地忆起那叠翠的绿意。那绿,密集成堆,高耸入云,生机勃勃,似流动的色彩,在心间温柔地泼墨。这竹林,没有杨柳的婀娜多姿,却是另一种风姿飒然,没有青松的挺拔巍然,却永远虚怀若谷,没有花朵的娇艳明媚,却清逸绝尘安然静美。竹枝,总是微微低垂着,绝不会低至尘埃,它只是习惯了俯首尘世间那些平常风景,愿意以这样卑谦的姿态引领着世人的脚步。
放学了,约上小伙伴直奔竹林。竹林密密丛丛遮天蔽日,是捉迷藏、打游击战的最佳场所。我们商量着分成敌我两派,看哪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而战利品仅仅只是属于胜利者的那份荣耀。有的会趁机大显身手,似猴子一样嗖地爬到竹竿的顶端,然后又呼喇喇地顺着竹竿滑到地面,小伙伴们连连拍手叫好;有的将绳子绑在两根粗壮的竹子上,快乐地荡着秋千;有的,摘下一片嫩绿的竹叶,放在双唇之间,嘴唇使劲地叭嗒叭嗒,就会叭嗒出清脆的声音,瞬间收获小伙伴们崇拜至极的眼神。
竹林,若生长在富足的地域,顶多也只是人们闲暇时观赏游玩的一处平淡风景,倘若生长在穷乡僻壤,便自然成了一方乡民赖以生活的衣食父母。
“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铮铮傲骨、潇洒豪放的东坡先生早就一语中的,道出了乡下人对竹的钟爱。儿时,住在乡村。乡民居住的房屋都是低矮破旧的土砖房,透着无尽的破朽与沧桑。勤劳的乡民便在屋后的空地插上竹子,要不了三两年,简陋而古朴的屋舍便掩映在青翠竹林之中,清风悠然地荡过小轩窗,孩子们在竹林间嬉戏,鸟儿在竹林间欢唱,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气象万千。
那年春笋满林,家家飘着满桌的笋香。春天一到,小竹才生黄犊角,却都争先恐后,熙熙攘攘地占据了那片可以任它们肆意生长的土地。那时,乡民的生活很苦,终年难吃上几顿鱼肉,心灵手巧的乡民便将刚出土的嫩笋剥皮,洗净切成薄片,放上辣椒或是加两个鸡蛋,做成舌尖上的美味。春笋疯长,乡民将吃不完的竹笋制成笋干,成为家中的典藏,可随时取来食用,真正是“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待竹子长到玉树临风之时,竹林便成了乡民家中一笔不小的财富。勤劳的乡民将竹子砍下风干,剖成篾条,编成扁担、箢箕、箩筐、菜篮、筛子等农具厨具,制成竹席、竹椅、扫把之类的生活用品,或是选择大小长短适中的竹干架在屋前晾晒衣物被褥……总之,勤俭的乡民深懂那片竹林存在的意义,靠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将竹子进行加工和利用,将其变成生活之需,以填充当时太过贫苦的生活。而片片竹林,亦是那贴心贴肺的知己,安静沉默,任劳任怨,倾其所有去改变这一方乡民的际遇。
望着漫山遍野的竹,乡民的心是喜的。耕种季节,浇灌庄稼和农田是一件非常重要且辛苦的农活,仅靠肩挑手提绝对会误了好时节。勤劳智慧的乡民从竹林挑选最粗壮的竹子砍下,剖成两半,一根搭着一根连接着水源与庄稼地,那清亮的山泉水便淙淙地流向渴望它的田地,灌溉出生生不息的希望。村里有爱好音乐的姑娘小伙,便取之天然,挑选长短粗细适中的竹枝,亲手制作,用满腔的热情和似水的柔情,让简单的竹节吹出了世上最美妙动听的声音。一管笛声,悠扬,生动,婉转,深情,吹开了村庄的静默,吹醒了乡民心中的希望,亦吹开了有情人的心田。
乡间的夏日傍晚,劳作了一天的乡民将竹椅搬至屋前的庭院或是葡萄架下,闲散地靠着,手中摇着竹扇,享受这难得的清闲。月儿清辉浅照,明灭的灯火透着暖意,抚过竹林的风温柔地吹,悠扬的笛声伴着虫吟悠悠飘送,鸡群正被主人追赶着回窝而上窜下跳,小黄狗围着主人叫得正欢,乡民的土灶膛里几撮干柴正噼里啪啦燃烧正旺,围在一旁的小猫小狗早已垂涎三尺。
春暖花开之际,钻进大山的深处,于那一片又一片延绵的竹海中徜徉,我听到春笋吮吸大地乳汁的声音。那时的竹林,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植物群,更胜似世外桃园,赛过人间天堂。竹林里,春风送着迷人的花香,清幽的竹香,还有泥土的清香,更有蝶舞鸟鸣为之助兴。嫩嫩的春笋,沾着早春的清露,有的长得亭亭玉立,有的才露尖尖角。那高大的竹枝,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春风中尽情摇曳。微风过处,吹起的不只是春意盎然,更是心灵的春天。抬头,望向那一片被竹林高擎的天空。我的内心,竟是那么细微沉静,又自我通透。如此,不愿归去。只愿,与这片竹林同在。
夏日的竹林,热闹了些,虫儿忙碌,鸟儿歌唱,蝉鸣声声。漫步竹林,只为那一缕缕抚过竹林的风,带着前世的清凉,抚慰你躁动不安的心。阳光透过密丛的竹叶斑驳投射,而竹林却似一道清凉的屏障,把这个夏天隔在了尘世之外。此时,我听得见风动竹林的萧萧声响,映衬着我鲜活的心跳。待到日薄西山,百鸟归林,炊烟缭绕,暮色中的竹林有了别样的热闹,乡民们坐着竹椅,摇着竹扇,吹着竹笛,听着竹林风,话着竹林永不落幕的故事,好不惬意。
秋风起,黄叶落,竹林中一片落英缤纷。厚厚的竹叶,苍绿的,枯黄的,暗红的,似一层色彩明丽的地毯,踩在上面发出清脆的声响,迎合着你温柔的心跳。秋阳如画,涂满了落寞的天际,亦为竹林染上层层秋色,琉璃若诗。竹叶片片,柔柔地下坠,干净利落,呈现出生命最真的真。这凋败,如此宁静优雅,这回收,亦如此从容恬淡。不时,你会看到有鸡群在竹林埋头觅食,小狗小猫蜷缩在竹林中打着盹,即使有人前来,它们亦不惊不扰,依然顾我,该吃的吃,该睡的睡,还有的瞪着闪亮的眼睛大胆地迎着你的目光,安静且慵懒,放射出温暖的讯息。偶尔,几声鸡鸣犬吠,便让这竹林涌起生动的波澜。
冬,百花凋尽。竹林,相比之前的丰腴盛绿稍显单薄了些,多了季节的沧桑与落寞,却姿态依然,挺拔,坚毅,卑谦,无所畏惧。雪,飘了。美丽的雪花,一朵朵,一簇簇,覆盖在萧疏的竹枝上,似盛大苍茫的前世缤纷而降,温柔地依附。面对这个洁白素雅的世界和这片旷世的寒凉,竹用自己孤清的骨骼温柔相待。面对这突然的骤变,竹依然勇敢地自持和坚守,守护和探测着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母亲的一生,恰似那竹。从来,坚贞,沉默,隐忍,却又从不妥协和认命。她认真地过着每一天,没人能看出她内里的伤痕,也没人能听懂她悲伤的低诉和切切的期盼。她,一直都在咬紧牙关,承受着生活一轮又一轮接踵而至的疼痛,抵挡尘世风雨。只因,她是母亲,也是父亲。她,顶不了天,却必须让这个家安稳地立地。
“一两三根竹竿,五六七片竹叶。自然疏疏淡淡,何必重重叠叠。”读着板桥生生的诗,对竹更是格外喜欢,喜欢那一味清淡寡涩,喜欢那样的疏淡有致。用淡竹叶泡了茶,茶水是淡淡的黄,不浓烈,闻着便温和舒心、清爽怡人,是自在的生活真味,似一缕清风漫过你不安的心湖。浅饮入喉,那份清气与恬淡让你唇齿留香、心清目明。
漫步竹林,是会醉的,薰薰然,是微醉的诱惑。轻轻的脚步踏出悉碎的声响,从斑驳竹影里望向那片高远难测的天空,心中回荡着无比空灵的绝响,眼中被这片竹林过滤得只剩纯粹与美好。微风起,竹枝摇,似一场纵情声色觥筹交错的盛景,时而洒脱,时而缠绵,时而粗犷,时而细腻,时而高昂,时而婉转。阳光射进来,被细细的竹叶裁剪成碎银一地,那是岁月剥落的层层光阴,洒下一地苍凉的华美,依依诉说着曾经。
竹林听雨。任竹叶上那颗颗灵透的雨滴纷落在眼角眉梢裙角裤边,那温柔的扑打和莹润的气息潜入我的血脉,有些微凉,却那么独自,那么逍遥。“芊芊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突然念起这句,却无法深解。漫步竹林,感受它的蓬勃与深寂,谁人,能够深谙它的禅意?
竹林听风。任风儿或温柔或狂乱地吹过,清清的,纯净的,一点点将我深情包围,密不透风,让我无处可逃,无法不沉溺。纤细的竹叶儿,一片片在风里欢唱舞蹈,沙沙的声响,似多情女子含情脉脉轻解罗裙的声音,淡淡的羞涩,柔媚的风情,暧昧的诱惑,多么热烈,又多么温美。清清的它们,安享天然。瘦瘦的它们,从不寂寞。
天边,斜阳如画。轻轻一瞥,见不远处艳红的天空下那片茂盛的竹林,芊芊竹枝一浪又一浪在天空下舞动,与天边的红霞相互映衬。竹林边,是欢快流淌的淙淙流水,鸟儿更是不知疲倦地放歌,乡民正趁着黄昏之时竹林风吹送的凉意在田间快乐地劳作,好一派诗意的田园美景。是否就是靖节先生笔下的“采菊冬篱下,悠然见南山”?
“只在竹林中,云深不知处”。常常做着一个梦,我奔跑在延绵的竹海里,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要去向何处,却停不下来。一路,清风相伴,星月相随,鸟鸣啾啾,将我的灵魂引向竹林的深处,感受竹林的轻盈曼妙、温美静气,一管袅袅的竹笛在心间柔柔地吹,吹落一地缤纷的心事,很远,又很近。
纷乱尘世,总需要一处低调温婉的风景,来隔绝外界所有的喧闹与躁动,涤荡心灵的浮尘。
茫茫人海中,总需要一种沉默的力量,足够抵挡世间斑斓的诱惑,还原内心的安宁、温美与恬淡。
春天来了 , 光阴是最好的陪伴 、在每一个一去不复的日子 ,慰藉着似水流年里羌杂的心绪 ;一天又是一天 ,天那边有神魔我不得而知 ,但我知道心的温暖 、只待如期而至的相聚 、一瞬怒放 。
已是初春 ,喧闹的街头依然残留着几许冰凉 ;太阳似乎躲得好远 ,歇斯底里的寒风不时刮在脸上 、 缭乱了的情愫缠缠绵绵浮躁着带有湿润的天空 ,忐忑的心蕴藏着的不安慢慢缓缓 。
慢无目的地蹒跚 ,熟悉的街来往着一张张陌生的脸庞 ;不忍离弃的记忆蜗居在心的一隅 ,只需要相思轻轻触碰 、便会花雨漫天坠落一个万般不舍的眷恋 。
倒影清澈在望眼欲穿的眸 ,日复一日憔悴许多的脸颊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模样 , 无论坚信还是怀疑人心和时光的无情总是那么残忍 。也许自己所走的的路大概就是自己命定之道 ,只有得过且过允许一切如其所是才能安然 。
一个人怎样努力都无法阻止在岁月里的离散 ,经年悠畅只有一婉花语香软在心怀旖旎出柔沛的爱意 、蕴在斑驳的心墙在有风有雨的日子蚀化 ,碎了似梦非梦的落花繁华 。
无法解扣的心结千千其实只是心的杂碎 ,自己不勇敢地割舍只能是自己的庸俗和堕落 , 与其卑微到无可救药不如留给自己些许骄傲和自尊去高贵地生活 。
我们所谓的信仰 ,改变了我们对人生起初的敬畏 ,也改变了我们对生命原本的敬重 。 当我们近于疯狂和不择手断地去追遂我们所谓信仰的时候 ,我们的心态和形态都在扭曲中变的异常地狰狞 。
你若光明世界就不会惨淡 , 你若坦然世界不会绝望 。眸里是春俏枝头 , 命来是缘尽繁华 。
街头穿过人潮人海的还有一颗飘渡的心 。 冷风掠过接踵而至的游子、还有怀揣着的旖旎的梦 ,匆匆的过往 、不期而遇的美好总有心偷偷在爱和被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