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1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3.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戊戌维新

C.太平天国运动 D.辛亥革命

4.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5.戊戌维新前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B.守旧派与洋务派之间的一次论战

C.保皇派与革命派的一次论战

D.帝党与后党的权力之争

6.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在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社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8.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B.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C.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

9.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A.新文化运动 B.“二十一条”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0.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1.中共三大正式决定

A.不准与其它党派建立任何联系

B.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C.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集体加入国民党

12.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最大的恶果是

A.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实行长征

B.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13.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系统地解决了党的 A.军事路线问题 B.组织路线问题

C.政治路线问题 D.思想路线问题

14.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1935年12月,中共陕北瓦窑堡会议决定将“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

C.“民主联合政府” D.“苏维埃共和国”

15.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16.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

A.片面抗战路线 B.积极防御的方针

C.消极防御的方针 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17.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的口号是

A.“帝国主义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耕者有其田”

18.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1952年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

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B.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发展生产力

20.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

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对抗性矛盾 D.主要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地位

C.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D.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有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

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遭到了黑旗军的英勇抗击,其领导人为

A.刘永福 B.吴彭年

C.杨泗洪 D.刘铭传

6.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

A.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B.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C.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满汉民族矛盾

7.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D.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8.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人民群众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9.辛亥革命前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重大意义有

A.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暴露出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10.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想破灭了,主要表现在 A.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B.在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C.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D.军阀们为了实行专制统治,不惜投靠帝国主义

11.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其中民主的含义有

A.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

B.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对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C.与封建迷信、蒙昧无知相对立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D.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1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口号有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 D.“反对华北自治”

13.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进行的工作有

A.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B.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C.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D.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14.参加中共一大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有

A.李达 B.毛泽东

C.何叔衡 D.董必武

15.国民革命失败后

A.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D.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不断高潮

16.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深远历史意义有

A.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

B.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

C.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D.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7.抗日战争时期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是

A.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 B.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

C.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是统一的 D.阶级斗争以民族斗争的形式体现出来

18.1946年1月10日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

A.国民党 B.共产党

C.民主同盟 D.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19.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B.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C.使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D.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召集人民代表大会

C.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D.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2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B.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C.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

D.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2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

A.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B.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C.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D.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2

一、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纲要”课程在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共同影响理工科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 也面临自身难以解决的困境, 突出表现为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纲要”课程的时间定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一共160多年的时间历程。通过讲述160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实践, 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和内在规律。因此, 从内容上看, “纲要”课程涵盖了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变革的全部历史进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 现行“纲要”课教材以线索和理论总结为主, 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 有别于历史专业课程, 就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 在有限的学时内,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从理工科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来看, 一般来讲, 理工科学生以理科见长, 高中阶段偏重于理科的学习, 文科知识功底相对薄弱, 尤其体现在对历史基本知识的不了解。目前, 全国高校所普遍使用的高教出版社的教材, 注重对理论和历史规律的总结, 打破原有的历史时间顺序。如在第一章“反对外国的侵略斗争”中, 教材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概括为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四种方式, 其内容贯穿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多个事件和人物, 打破了历史的时间顺序, 理工科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十分困难, 并容易产生混乱, 而这种以概括性强和侧重理论线索归纳的编写方式在教材中普遍存在。在此, 理工科院校的“纲要”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在讲授各种历史理论的同时, 必须将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基本史实进行完整讲述, 学生才能分析理论、理解理论, 从而认同理论。

这种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结构失衡的教学现状直接引发了两个矛看:一是教学学时不足以满足理工科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纲要”课程的教学学时是32课时, 教材共上、中、下三编十章内容, 若将三个综述各算一章, 则平均每章分得不足3学时。如此众多的内容全部拥挤在32学时中十分困难, 再加上章节之间时间跨度极大,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对内容有所取舍。而事实是, 这种取舍无法满足理工科学生对基本史实的需求, 历史的因果性极强, 任何一种取舍都会造成历史的断裂, 如何取舍这是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二是课程内容的思辩性与理工科学生的认识特点不相符合。“纲要”课程明确把握了历史的主线和本质: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在牢牢抓住历史主线和本质的同时, 相对忽略了历史的多元化发展规律以及其他政治、经济等因素给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这种单一的思辩角度, 与理工科学生相对独立、逻辑性强的认知特点形成矛盾, 如果教师处理不好这一矛盾,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评价。

二、理工科院校“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对策及建议

通过几年来在理工科院校的“纲要”教学实践, 对于如何应对上述矛盾, 发挥“纲要”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 化繁为简,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将中国近代以来到社会主义建设160多年的历史进行简化, 并不是片面的切割历史, 而是将历史知识进行重新整合, 以理工科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调整。所谓整合, 即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综合, 既要关注历史的连续性, 又要关注历史事件的独特性。如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跨越前后26年的历史, 面对如此巨大的时间跨度和由众多繁复因素所组成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我部教师尝试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限制, 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孙中山建立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宣传准备活动、辛亥革命发生及中华民国的建立这样一个时间顺序进行讲授。这样的重新整合, 既弥补了理工科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的欠缺, 又便于从历史的连续性上分析辛亥革命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 对洗礼中国的先进分子继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以及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意义。

(二) 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所谓“因材施教”, 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 教师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教学, 以发挥学生长处, 弥补学生不足。在理工科院校中也有文科学生, 理工科学生中也有文史素养较高的学生, 这些学生的历史知识功底较于其他学生而言相对深厚。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单一化、同一化, 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接受能力, “因材施教”便体现在对待文理科学生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方法上。对于文科见长的学生, 重点不是基本史实的阐述, 而是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研究和解答,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例如, 我部门在教学改革中尝试运用课堂前十分钟, 请学生对某一历史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学生自愿报名、自由讨论, 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和总结, 这种尝试教学的效果反响十分不错,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三) 使学生建立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固然重要, 这是学好“纲要”课程的前提。但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 “纲要”课程也不同于中学历史课, 大学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 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因此, 在“纲要”课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讲授只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方面, 更主要的是启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发学习。“纲要”教材将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以“综述”开篇。“综述”作为对某一时间段内历史的概括和总结, 起到归纳、线索的作用, 利用好“综述”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基本史实, 掌握横向历史事件间的联系,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而教师在授课中力求简明扼要、突出中心, 由点带面, 将历史事件以某种线索建立纵向联系, 学生的课前任务与教师的课堂讲授相互呼应, 形成纵横交织的历史网络。通过这种任务教学, 使理工科学生对历史知识不断积累、思考、总结, 既能逐渐使中国近现代历史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顺序化, 培养学生自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课堂教学的有限性和学生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四) 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影像教学

目前,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几乎全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相对于传统课堂上“教师—板书—教材”的格局, 现代教学需要多媒体的运用。但多媒体教学是否就是教案的电子呈现?多媒体教学如何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 又不过分依赖于多媒体, 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纲要”课程的特点是讲述“以前”的事情, 现有的教材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筛选, 使纯粹的文字表述过多, 难以满足于理工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引发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影像进行历史的重现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 笔者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 引入了电影《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很多学生以往都曾看过, 但普遍反映“看不懂”, 原因在于电影在90分钟的时间内高度浓缩了大量的历史事件, 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人物, 对于缺少历史知识的观众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但将这部电影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结合电影对教材进行补充讲授, 电影中恢弘的场景、鲜活的人物重现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的选择, 十二位青年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 以直观的影像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 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结论, 而是通过接触历史, 从而自发产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三、结语

总之, 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不同于文科学生。因此, “纲要”课程在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 教学方法也不能等同于综合院校。教师必须了解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真正需要, 分析理工科学生的学习现状,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才能有的放矢, 文理兼修, 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耿化敏, 汪云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学与研究, 2009 (11) .

[2]于首涛.理工科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3]万立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4 (4) .

[4]范连生, 范文文.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转化[J].教育评论, 2014 (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3

关键词 教学 问题

如何改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呈现教学模式僵化与疲软的现状,如何确实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每一个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历史性强而现实性较弱,其次是思想性太强而趣味性不足;再者是教学手段上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少;最后是教学形式灌输性强而探究性少。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历史性强而现实性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达到鉴史育人的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有很多老师是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有丰富的历史积累,在课堂上容易仅仅讲历史而讲历史,注重课程的历史性,而忽视了教学的教育性。这就偏离了本门课程开设的初衷,在一次学习进修的培训上,一位中山大学的教授就说:”上思政治课的老师可以上历史课,而上历史课的老师不一定会上《纲要》课。也正因为很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不联系现在,不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很多学生上起课来就觉得课程的内容离他们很远,加之有高中历史的基础,就更增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厌烦。“

2、教学内容思想性太强而趣味性不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述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里面有丰富的内容,但教材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关键事件将这一段历史串联起来,以及相关事件的历史经验教训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被教材局限,这样的教学容易让学生觉得老师在空洞的说教,逆反之心油然而生,无任何兴趣可言。

3、教学手段上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主要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虽然每学期都要求要有实践的课时安排,但很少落到实处。一方面是条件所限,如带学生去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考察,学生兴趣非常浓,但由于经费所限,一学期下来也只有寥寥无几的班级开展了。另一方面就是与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也有关系,考核只需期末笔试,对于有无实践考察,都没具体要求,同时有些教师也为了避免麻烦,实践性教学这一部分被剔除了。

4、教学形式灌输性强而探究性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师生间形成“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僵化局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自主性学习,学习方法呆板,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本门课程特点和上述存在的教学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采取对策:首先是增强教学的现实性;其次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再者是增强教学实践性;最后是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1、增强教学的现实性

“史学历来有经世致用的传统。追问历史是为了了解现实,关注现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后联系现实,面对当下与未来,这正如意大利史学理论家贝内德托 克罗齐曾提出的著名命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历史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以古鉴今、探今溯故,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史学知识和史学认知结构,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或者难点问题,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以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问题关联的欲望,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诱导,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教学的现实性。

2、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本身就是丰富的故事,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有趣的故事,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每一历史事件都是由人发起的,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收集关键人物的一些有趣故事,每一次课前可以让学生将准备故事与大家分享,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教师满堂讲的做法,可以图文并茂,讲解精辟,学生也乐于接受。

3、增强教学实践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讲述的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每一个地方都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这是最生动的历史教材。我们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受条件所限,教师可以在教学本门课程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布置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周末自由安排自己的实践时间和地点,学期结束前要求学生以报告的形式汇报实践教学的成果,丰富教学的形式。

4、增强教学的探究性

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增强教学的探究性,关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问题意识强烈,才能使教学不落入说教的巢窠。其次是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让学生真正到达自主学习。最后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各种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思维状态,让问题成为学生思维的向导、指南。“

参考文献:

[1]赵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史料运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

[2]闫团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3,(07).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4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B)A.日本 B.俄国 C.英国 D.美国 2.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B)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洪仁玕 3.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B)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严复 4.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C)

A.西征失利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故

5.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C)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6.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7.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战争 8.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B)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D)A.戊戌变法运动 B.保路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B)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11.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指(B)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12.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会议是(C)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1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A)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百色起义 14.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侵略中国的(A)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16.抗战初期,八路军取得的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著名战役是(A)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枣宜战役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17.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上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A)A.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18.1945年8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的谈判是(B)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19.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挑起全面内战的事件是(D)A.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 B.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 C.大举围攻东北解放区 D.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20. 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施的政策是(A)

B.暴力没收 C.放任自流 D.限制发展 A.和平赎买

二、多项选择题

1.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先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有(CD)A.《原道觉世训》 B.《十款天条》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封建统治阶级中出现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包括(ABCD)A.奕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左宗棠

3.近代中国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指(AB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本主义 4.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制定的革命纲领包括(ABCD)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ABC)A.联俄 B.联共 C.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

6.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进攻的主要对象是(ABC)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阎锡山

7.1926年,蒋介石制造的旨在打击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力量的事件是(CD)A.商团叛乱 B.暗杀廖仲恺 C.中山舰事件 D.整理党务案 8.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发动的武装起义有(ACD)A.南昌起义 B.百色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抗战爆发初期,国民党组织的大规模会战有(ABCD)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0.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的重大战役有(ABC)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三、辨别分析题

1.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错误。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经济技术武器落后并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不仅仅因为武器装备的落后,更由于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即社会制度腐败。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正确。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是:宣传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是以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反对封建思想的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1919年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即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歼灭关东军主力。

错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奋起抗战。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全中国人民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也得的美苏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大力帮助,这些帮助为中国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4.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错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进入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四、简答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两大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2.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2分)第二,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2分)第三,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分)

3.简述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鼓舞了士气;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3分)同时也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对正面战场的评价,要着眼于战略而不是战役,以空间换时间。(1分)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系主任:

在相持阶段国民党蒋介石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后期有消极抗战、反共的一面。(1分)

4.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分)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分)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分)。

五、综合论述题

1.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三次历史巨变及三位历史伟人认识与理解。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认识理解言之有理即可;(3分)毛泽东领导中共建立新中国,认识理解言之有理即可;(4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认识理解言之有理即可;(3分)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一,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自成立起不断领导组织工农运动,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打倒新旧军阀,有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4分)第二,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提出了民主革命的最低最高纲领,明确反帝反封的任务,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4分)第三,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2分)

命题教师:

于桂兰 马宁 李秀英 满晓晶

教研室主任: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5

2016最新整理

一 单选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A)。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841年5月,广州郊区三元里人民与英国侵略者展开激烈战斗。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美国于1899年9月至11月间照会各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即美国可以获得他国在中国获得的所有权益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B)。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①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②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B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5.太平天国运动起义爆发的时间是()。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战争,前后坚持了14年之久,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C 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7.1861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C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作为总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任命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

8.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D 洋务派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其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9.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A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0.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在中国东北公然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美国与俄国 B.日本与俄国 C.英国与日本 D.美国与英国B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结果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擭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权益“转让”日本。11.20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著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示钟》 D.《猛回头》B 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12.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C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②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③要不要社会革命。13.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C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1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运动是()。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保路运动 D.五卅运动B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口袋自考统计

15.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的是()。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和森 D.杨匏安B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16.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A.上海机器工会 B.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C.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D.中华全国总工会A 1920年11月,李中主持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出版《机器工人》。

17.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A 1935年12月,长征到达陕北不久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18.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D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A.佟麟阁 B.赵登禹 C.谢晋元 D.张自忠D 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20.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A 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21.1946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文件是()。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C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2.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中原,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A.战略防御的序幕 B.战略转移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C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大量歼敌,配合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随后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与之相配合,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23.1947年,国民党宪警制造的镇压爱国学生运动的惨案是()。A.五卅惨案 B.校场口惨案 C.下关惨案 D.五二〇惨案D 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地区16所专科以上院校学生6000余人汇集南京,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及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宪警的镇压。同日,天津南开大学、北洋大学两校的游行学生,遭到特务殴打,许多人受伤。南京、天津的流血事件。便是震惊中外的“五二〇”惨案。24.1948年4月,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著作是()。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将革命进行到底》C 1948年4月1日,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25.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完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C.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D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26.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运动是()。A.肃反运动 B.整风、整党运动 C.”三反“运动 D.”五反“运动C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27.198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建立的经济特区是()。A.珠海经济特区 B.汕头经济特区 C.厦门经济特区 D.海南经济特区D 1988年4月建立海南省,将海南岛辟为经济特区。

28.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是()。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三步走“ C.”两个飞跃“ D.”两个大局“C 邓小平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两个飞跃”的思想

中国农业的改革与发展,是邓小平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他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29.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30.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与时俱进 B.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 D.以人为本C 与时俱进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快速发展是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 多选

31.1911年,直接参与领导武昌起义的革命组织是()。A.共进会 B.文学社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A;B 由于革命形势日趋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

32.1913年至1922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辛亥革命成果进行的斗争有()。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第一次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A;B;C;D 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

为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运动;1921年9月,孙中山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随后发布北伐令,以捍卫约法、恢复民国。

33.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的口号是()。A.自由 B.和平C.民主 D.团结B;C;D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4.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A;B;C 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与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5.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构成人民民主专政主要联盟的阶级是()。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A;C 同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②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一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6.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包括()。A.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 B.关于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C.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D.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A;B;C;D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其主要内容是:①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②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③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④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37.土地改革完成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为()。A.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C;D 新民主主义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38.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逐步实现()。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B;C;D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9.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性经济形式包括()。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A;B;C 第一是互助组。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4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A.公私合营 B.加工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B;C;D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办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三 简答

4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第二,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第三,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者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42.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弱点和局限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维新派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43.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第二,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其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4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②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③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④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国际条件。

45.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其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是一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称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其二,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四 论述

4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6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外国侵略军是

A.日本侵略军B.英法联军C.俄国侵略军D.八国联军

3.1895年签订的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4.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5.太平天国在1853年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十款天条》 B.《原道觉世训》C.《原道醒世训》 D.《天朝田亩制度》

6.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太平天国领导人是

A.洪秀全B.洪仁C.杨秀清D.石达开

7.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8.为对抗维新变法而发表《劝学篇》的洋务派官僚是

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刘坤一 D.《仁学》

9.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系统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章是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Bolshevism的胜利》 D.《科学的社会主义》

10.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建立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

A.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C.北京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1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 C.新民主主义D.社会主义B.上海机器工会 D.京汉铁路总工会

12.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制造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事变是

A.中山舰事件B.马日事变C.四一二政变D.七一五政变

13.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第1页(共6页)

14.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地是

A.陕北保安B.陕北洛川C.陕北瓦窑堡D.甘肃会宁、静宁

15.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侵略中国东北的事变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6.1933年5月,国民党西北军将领冯玉祥领导成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

A.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C.东北抗日联军B.晋中回民支队 D.东北抗日义勇军

17.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以身殉国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佟麟阁B.赵登禹C.谢晋元D.张自忠

18.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19.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中心任务是

A.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2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A.加工订货B.和平赎买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

21.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A.农业合作化B.农业机械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社会主义现代化

22.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沿海工业 D.优先发展内地工业

23.新中国第一次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一月风暴”的兴起

C.“天安门事件”的爆发B.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垮台B.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5.1964年,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B.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A.1949年B.1956年C.1971年D.1972年

27.1978年,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28.199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为进一步对外开放而作出的战略举措是

A.建立厦门经济特区

B.建立珠海经济特区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C.开发、开放海南经济特区

29.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30.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C.快速发展D.以人为本

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2.中日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有

A.左宝贵B.邓世昌C.林永升D.丁汝昌

3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B.军事指挥失误 D.经济技术落后

3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主张暴力革命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主张文学革命

35.五四时期,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有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C.新民学会B.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D.觉悟社

36.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出版的通俗工人读物有

A.《劳动界》B.《劳动者》 C.《劳动音》D.《劳动与妇女》

3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三大政策是

A.联俄B.联共C.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

38.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四大家族垄断的大银行有

A.中央银行B.中国银行C.交通银行D.中国农民银行

39.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

A.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B.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C.国民革命的影响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40.1928至1929年间,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土地革命文件有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第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传播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第三,引发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4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发展进步势力。进步势力主要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争取中间势力。中 间势力主要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孤立顽固势力。顽固势力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4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是什么?

第一是互助组,这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经济组织。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

44.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45.中共十三大制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1905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主要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重要意义: 第一,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认识到实民主革命的必要性。

第二,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47.统一战线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以下简称《纲要》课) , 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之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之一, 承担着帮助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 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的重任。在新疆, 《纲要》课程还承担着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正确认识新疆的区情, 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反对民族分裂, 与三股势力作斗争的使命。因而加强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充分发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了解国史、国情以及新疆区情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就当前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以及新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等三个层面展开阐述, 希冀对于建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当前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性。

(一) 在新疆高校《纲要》课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憾的弥补。

《纲要》课是一门以历史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政治性。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内容多 (涉及从1840年至今170多年的历史) 、理论性强、课时少 (标准为32学时,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学生专业课实践的因素, 很多学校不得不压缩教学周) 等原因, 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 加快教学进度,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 授课形式普遍采取两三个班甚至四五个班大合班的形式, 上课人数多, 增加了师生互动的难度, 从而普遍出现老师“一言堂”的授课现象, 降低了学生的听课兴趣,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此外, 由于现在的授课对象是“90后”, 他们成长在一个和平、生活相对比较富足的时代, 历史距离他们已经很遥远了, 传统教学中仅仅注重课本知识传递的授课方式, 在今天已经严重与社会生活实际脱节, 学生难以以现代的心情理解过去的历史。因而只有把学习书本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才能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 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 培养合格人才目的。

(二) 在《纲要》课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和补充。

目前《纲要》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内容涉及1840年至今170多年的历史, 共十章。鉴于课时限制和避免授课内容与另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重复, 在实际授课中新疆高校《纲要》课普遍采取专题化教学, 授课内容的范围也相应调整为第一—第八章的内容。由于这是一本理论性较强的全国通用性教材, 在教材编撰上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对地方的近现代历史进程的介绍, 而这部分内容对于地处祖国边疆的大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新疆, 让大学生认识和了解近代以来新疆各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的一部分, 新疆各族人民反军阀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一部分, 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 新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是抗日战场的大后方,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而通过开展实践教学, 挖掘新疆近现代史中的历史资源和线索, 对于地处边疆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与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和补充。

(三) 在《纲要》课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培养高素质的合格大学生是当前教育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以新疆高校《纲要》课程教学为例,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的限制, 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 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而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使学生积极投身和参与社会实践, 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亲自证实和接受所学理论知识, 同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学习动力则是对课本知识的有益补充, 是对课堂效果的有效强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疆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现状。

关于新疆高校《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践教学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理论研究成果有待丰富。

目前专门针对新疆高校《纲要》课实践教学的研究论文还没有, 但并不是一点也没有涉及。目前关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论文虽然数量不多, 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尤其以新疆大学的姜勇副研究员和王霞副教授为代表, 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客观的分析和研究, 王霞副教授最新的研究《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一文, 则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这对于新疆高校《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对实践教学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 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

当前, 各高校普遍存在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总体上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无课时、实践活动无经费保障的尴尬局面。以《纲要》课程为例, 该课程授课标准为两个学分32学时, 以一个学分至少保证两课时的社会实践教学为标准, 该课程至少要有四课时的社会实践教学, 但是在现实授课中这一标准往往难以落实, 甚至还存在压缩理论课时现象。另外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完全由任课教师自由发挥, 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和规范。实践教学因为没有经费保障, 在实施中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作用难以充分体现。

(三) 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 实践教学平台没有建立起来。

实践教学资源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目前新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深入,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数量上与学生人数的比例不协调,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 学校与实践基地虽然建立有合作关系, 但在合作内容上不够深入。

三、新疆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

自2012年开始, 新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就开始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统一思想, 认识到开展实践教学是提高课堂效果, 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通过举办教研室教师研讨会分析实践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使教学团队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提供思想上的保证。

2.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确定实践教学内容、考核和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思政[2012]1号) 的要求及设置“05方案”新方案为依据, 突出社会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感知、认知, 直至理性认识为要求, 以帮助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理论学习知识, 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为目的, 并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考核和评价做出了细致的规定。

在实践内容上根据授课对象和授课时间, 学生自由选择老师提供的选题和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命题的方式展开。实践教学可供学生选择的选题包括 (1) 新疆大学校内道路命名由来的考察。以校内资源为依托, 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考察学校各条道路的命名由来, 如雁冰路、秀松路、阿扎提路等, 以弘扬传承新疆大学精神, 写出调查报告。 (2) 乌市红色旅游资源参观考察及现状调查分析。参观校外的红色路线如烈士陵园、八路军办事处, 毛泽民故居、新兵营、一炮成功和空军新疆航空队纪念馆。通过参观、考察、查阅资料,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 经典著作选读报告。主要是引导学生与经典著作一次亲密接触, 让学生对经典著作的形式、内容, 以及理论体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4) 新疆近代史中的历史人物及其评价。以查阅资料为主要手段, 了解新疆近代史以来, 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而作出的贡献的历史人物, 如林则徐、左宗棠等。

在具体实践要求上, (1) 采取小组的形式展开。以五六人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进行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选题内容进行调研, 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内容相结合, 题目自拟。 (2) 填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项目登记表》, 阐明选题理由和意义, 项目实施方案, 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3) 必须有小组拍摄的照片 (如:调查地的情况, 小组成员在调查时的照片等) 作为支撑。 (4) 读书报告因其特殊性, 以个人提交的方式完成。

在最终评价上, 采取调研报告和课堂交流汇报相结合给予综合评价的方式, 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占总成绩的20%。

3.规范实践教学实施过程, 监控实践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中,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时间、结束时间, 最终成果的汇报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要求各位任课老师在上课的第1周介绍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和要求, 第2—3周落实各组的分组和选题情况, 第4周开始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调研活动。第10周提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项目登记表》, 并开始课堂的实践调研报告交流汇报活动, 各小组派代表以PPT展示的方式分享调研情况和调研收获, 并由各组组长组成评委团进行打分。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实践, 教学成果显著, 受到学生的欢迎。

4.不断挖掘本地历史资源, 尤其是红色资源,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供保障。

目前我校已经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一炮成功、烈士陵园、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故居、新兵营、空军新疆航空队纪念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了联系, 并正逐步按计划相继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这为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保障。另外, 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内容也在深化过程中, 比如与实践基地合作培养优秀人才, 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 为学生提供假期或者业余时间的实践平台,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5.通过个体实践与集体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实践教学, 增强实践教学影响力。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 每学期选择在校本部的班级中抽出两课时的时间开展“认真践行爱国、爱疆、团结、进步”的新大精神, 了解校史, 参观新疆大学校史馆、“了解历史, 向革命先烈学习”, 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活动。

(1) 参观校史馆, 树立热爱母校的情怀。

通过参观新疆大学校史馆使新大学子进一步了解了新疆大学80多年的风雨历程, 尤其是在特殊的革命年代, 新疆大学为新疆的人才培养及进步思想的传播作出的突出贡献。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共产党人为新疆大学的发展做出的成就, 让学生肃然起敬。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图片, 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新疆大学80多年的发展历程, 认识到80多年的风雨艰程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新大人的梦想和心血, 树立了“今天我为新大自豪, 明天新大为我骄傲”的理想信念。

(2) 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 培养大学生爱党爱疆意识。

通过参观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活动, 学生对于新疆近代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尤其是特殊的抗日战争时期, 活跃在新疆的共产党人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的突出贡献, 以及新疆作为抗日战争战场的大后方的重要历史地位。通过对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历史的了解, 学生对于抗日战争时期, 共产党人在新疆为巩固抗日战争大后方做出的历史贡献有了深入的认识。通过此次参观活动, 学生对于中国的近现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被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所感染, 深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

综上所述,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 新疆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团队克服困难, 在经费紧缺和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的现有条件下在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以上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然这一探索仅仅是抛砖引玉, 希望对疆内其他高校《纲要》课的实践教学有所启发, 同时期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在政策上、经费上能给予倾斜, 加快我们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步伐,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感染力作用,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从而全面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霞.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3 (1) .

[2]陈春红, 孟瑜.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篇8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思考

中共中央16号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提出新的改革方向,认真领会精神的基础上,着力吃透教材,使教学更具实战性,更贴进行学生的实际。笔者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做以下思考。

一、明确时间界限,找准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通常意义上,史学界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至今的历史,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划分了中国近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间节点为现代史;1949年至今为当代史。这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中的划分有所区别。“纲要”中体现的时间节点是始于1840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近代史,之后为现代史。要在学习“纲要”的导论时,将时间点划分和基本线索厘清,以便更好地掌握学习规律。

二、避免重复教学,突出重点侧重学术性

与高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相比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字数变少,课时压缩。要避免高中教学的图文并茂式,在把握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有所侧重,突出学术性。对于中国古代文明,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点到即可。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殖民侵略,要明确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在第一章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中国落后挨打的实质,中国在受侵略中的灾难以及反抗斗争。第二三章则侧重于中国各阶级对于国家出路的问题进行探讨。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出路的同时,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以及资产阶级都做出相应的努力,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引领学生明确为什么是无产阶级来完成中国历史的改革。

要从高中的“是什么”的问题向“为什么”进行转变,强调“纲要”的学术性,侧重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要以前沿问题研究为基础和核心进行探讨。

三、要明确教学特色,区分对待该课程与其他两课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了解历史,热爱国家的情愫,科目内容有相互联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课存在重复性内容较多。二者起点均已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渗透的主旨思想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辉煌的成就。但两门课程各有侧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侧重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革命的发展以及中国的建设等,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侧重于改革思想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涵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纲要”与“概论”在讲述同一问题时也各有侧重。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这个章目而言,“纲要”以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为核心,而“概论”以理论内涵为核心,二者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在学习“纲要”过程中,以规律性为学习重点,要“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概论”则是对历史的升华,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四、凝练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处于中心环节。教师要将个人的魅力体现于教学中,唤醒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喜爱。

首先,教师要坚信马列主义,才能打动学生相信。教师要将《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中革命先烈的精神、老前辈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的一个宝就是《资本论》,三个上就是床上、车上、厕上。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一天不看《资本论》,浑身不自在。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使他的讲授理直气壮,活灵活现,深入浅出,学生乐于接受,学有所得。

第二,要跳出就理论讲理论的模式,与学生相关联,与当前重大事件相关联。教师上课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年代的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必要的课程变革,要对学生的状况充分调研,才能深层次的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这门课程更具价值。要敢于剖析历史,敢于“刺激”学生,以第一章为例,教学重点是帝国主义入侵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敢于评价帝国主义入侵的功与过,就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为中国的发展做了继续和储备,但进程被打算,中国沦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与学生的关注点相结合,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要热情饱满,聚精会神,全身投入,感染学生。学生在热情饱满的教学态度感召下,会不自觉地融入到教学中来,这种政治激情的感染力能够迸发出鼓动性和震撼力,对学生心灵的冲击持久。

参考文献:

[1]李松林.“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7.4.

[2]徐奉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回溯提升教学法探微[J].吉林教育,2007.1.

上一篇:房地产公司员工2011年总结及2012年计划下一篇:项目实施计划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