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精选8篇)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1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以下统称职工)。

第三条 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实行这一工时制度,应保证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不减少职工的收入。

第四条 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每周工作40小时的基础上再适当缩

短工作时间的,应在保证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

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第五条 因工作性质或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

工时制度的,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

法,并按照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执行。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企业由于生产经营需要而延长职工工

作时间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有下列特殊情形和紧急任务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资财遭到严

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

及时抢修的;

(三)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四)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外安排的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第八条 延长工作时间的,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给职工支付工资报酬或安排补休。

第八条 企业根据所在地的供电、供水和交通等实际情况,经与工会和职工协商后,可以灵

活安排周休息日。

第九条 第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规定》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应

根据《规定》和本办法及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步骤,并报劳动部备

案。第十二条 本办法与《规定》同时实施。从1995年5月1日起施行每周40小时工时制度有困难的企业,可以延期实行,但最迟应当于1997年5月1日起

施行。在本办法施行前劳动部、人事部于1994年2月8日共同颁发的《〈国务院关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2

《冶金财会》:2016年1期《冶金财会》杂志刊发了关于《制度》的文章, 现在与《制度》相对应的《实施办法》发布, 请您对《实施办法》的工作背景、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做简单介绍。

答:在2015年11月《制度》发布之后, 中钢协开始准备《实施办法》的起草工作, 有关初稿分别在2015年12月至今年1月召开的四次“钢铁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研讨班”征集意见, 经过研讨班参会人员认真学习制度, 深入讨论, 集思广益, 对我们提供的《实施办法》初稿逐条反复修改, 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并于2月份公开向钢铁企业征求意见, 形成《实施办法》终稿, 于3月份发布实施。

编制原则:中钢协制定《实施办法》的依据是财政部的《制度》, 《制度》的制定更注重宏观方面的规定;《实施办法》是对《制度》做出具体化的规定, 并根据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部分有争议的处理方法做出统一规定, 不是修改《制度》, 不能与《制度》相冲突;做出具体化规定必须是多数企业要求的;统一化的内容尽量照顾大多数钢铁企业现行的操作规则;尽可能不干预到企业内部管理, 减少给企业带来修改信息系统的麻烦。

适用范围:《实施办法》是中钢协组织钢铁企业协商共同编制的, 自2016年1月1日起在大中型钢铁企业范围内施行, 其他钢铁企业参照执行。 钢铁行业内部的辅助工序与其他产业有交叉, 部分企业还开展多元化经营, 目前财政部已经制定石油石化行业、钢铁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今后仍将陆续制定、颁布其他行业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为规范产品成本核算程序, 提高成本数据的可比性, 在其他相关行业的制度颁布后, 辅助工序和非钢产业的成本核算应执行其所属行业的核算制度, 在相关行业制度出台前, 应参照已经出台的制度。

《冶金财会》: 钢铁企业在多年的成本管理实践中, 形成了自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产品划分标准。 钢铁制造为多工序生产过程, 分步法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对此又是怎样考虑的?

答: 现实中钢铁企业一般将主要工序设为成本中心, 辅助单位如检化验、水处理、制氧车间等, 设在主流程工序内部的, 作为作业而不视为产品核算;有些辅助产品和劳务也部分对外销售, 如动力厂向居民区供热、汽车队对外提供运输、修理厂接受外来业务等, 这些辅助产品和劳务, 视为产品核算, 两者划分是不同的。

成本核算分步法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 一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主流程和主要辅助产品采用的核算方法基本是综合结转分步法。 其他国家有的采用分项 (或平行) 结转法, 最终的钢材产品成本明细表中的“原料”仍为最初的外购铁矿石、废钢等, 其能源、 人工等成本项目反映的也是全部主辅流程累计的外购 (实际支出、提取等) 要素成本。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如后一种方法便于采本量利分析。 因此, 两种都编制当然更好, 考虑我国钢铁企业的惯例, 仍规定传统的方法为基本方法。

《冶金财会》:为什么鼓励企业采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

答:“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作业耗费资源, 产品耗费作业”, 是一种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分摊共同制造费用, 使成本计算更精确的方法。一般认为, 作业成本法是从发达国家传来的, 其实我国钢铁行业辅助工序向主工序提供产品和服务, 具有作业成本法的性质。国外的作业成本法是从接受订单, 生产准备开始, 直至生产、发货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这不符合我国实行“制造成本法”核算的现实, 它把我国列入期间费用的某些费用 (如销售部门谈判、接受订单, 技术部门的设计等) 也计入产品成本了。 因此, 《制度》使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 也就是在承认辅助工序也属于广义作业的同时, 在工序或成本中心内部进一步划分作业, 然后将资源耗费通过作业分配给产品。 中钢协出于不给企业增加太多修改信息系统程序负担的考虑, 给予企业是否实施作业成本法的选择权。 但考虑到引进作业成本法有益于企业精细化管理和营销决策, 中钢协鼓励钢铁企业尽量采用这一方法。

今后具备条件的钢铁企业可采用基于工序的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 成本中心内部的作业成本向产品结转, 如果有的采用综合结转, 有的采用分项结转, 成本明细表将呈现五花八门, 例如炼钢成本中可能出现“粗炼费”、“精炼费”、“连铸费”等项目, 影响横向可比性。 为更好地深入开展对标挖潜活动, 《实施办法》规定成本中心内的作业费用向产品结转, 要采取分项结转的办法。

为统一起见, 《实施办法》 提供了主生产工序的成本明细表参考格式, 供企业参考。 有企业提出应尽量细化成本表的栏目, 例如原料及主要材料应区分产地、品位等。 但这样做会使表格过长, 过于复杂, 而且难以穷尽所有情况。 因此, 本办法采用了简化格式, 具体细目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 如今后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钢铁企业有需要, 还可以再进行细化。

《冶金财会》: 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原则是如何确定的?我们注意到, 在研讨班上, 关于炼焦工序联产品的设置内容讨论很热烈, 对此方面内容, 也请您给予解读。

答:《制度》第二章规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只是原则规定,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有所增减。 例如, 有企业将合格钢水与连铸坯分别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而多数企业只将连铸坯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制度》规定炼焦工序统一采用联产品法进行核算, 但只列举了全焦和煤气两种联产品, 没有明确其他几种产品是否作为联产品。 炼焦工序产出物有多种, 根据重要性原则, 市场价值占总价值比例很小的产出物, 没必要作为联产品核算。 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 故在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基础上, 《实施办法》确定将全焦、煤气、粗焦油作为指定的联产品, 硫铵和粗苯是否作为联产品由企业自定, 其他产出物则作为副产品或回收品冲减成本。 其中, 干熄焦回收余热发电的价值占比不算小, 但由于电力回收价格能可靠地确定, 作为回收物处理不会导致成本扭曲。焦油等联产品进一步深加工的成本核算, 不属于钢铁行业的核算范围, 应按化工行业有关制度规范。

炼焦工序的联产品分配系数, 原冶金工业部1983年制定的《钢铁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采用的是“可燃基重量和综合价值分离法”, 即先计算全焦、 净煤气、化产品 (粗焦油、粗苯、硫铵) 所含可燃基重量及占配煤的比例, 按此确定三者分离系数;然后以粗焦油、粗苯和硫铵的市场价值分配“化产品”已获得的分离系数。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全焦、净煤气与化产品的比价关系, 不符合《制度》规定的“经济比值法”。

“经济比值法”的基本含义是根据联产品的产出率、各种产品的市场价值 (需后续加工工序的硫胺、粗苯的市场价值为扣除后续加工费的金额) 占总价值的比例, 确定分离系数。

根据多数企业统一规定分离系数的要求, 《实施办法》 取目前各种产出物的平均产出率和市场价值作为参数, 采用“经济比值法”制定了统一的分离系数。 其中净煤气一般不对外出售, 没有可资参考的市场价格。 原则上讲, 应当根据焦炉煤气的热值并参考工业天然气的价格, 确定全行业通用的市场价值标准, 但工业天然气在全国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别相当大。 综上上述情况, 《实施办法》 决定参考多数钢铁企业的内部回收价, 作为焦炉煤气的市场价值。

《冶金财会》: 成本项目和成本要素的分类是企业间争论较多的问题, 各企业做法不同, 行业较难统一。 对这方面工作, 企业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 各企业做法主要来自于自己的多年工作实践, 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财产保险费、排污费:有的企业由公司集中购买或交纳, 分厂不能控制, 因此不计入制造费用。 但按会计准则 “使存货达到目前状态和场所必须的支出”之存货成本定义, 这些费用理应属于产品成本的必要组成部分, 同时《制度》也有此规定。 因此, 企业集中购买或交纳的此类费用, 应在成本中心之间合理分配, 计入存货成本。

2.环保方面的资源耗费等:一些企业建议将所有环保方面的资源耗费, 包括分厂发生的环保岗位人工成本、能源成本等都归集于“排污费”项目中, 以便于统计环保费用支出总额。 类似建议还有:把分厂自备车辆包括司机工薪都归集于“运输费”, 把分厂信息系统包括人员工薪归集于“信息系统维护费”等。 这些建议固然有一定道理, 但这样做就混同了成本项目与成本要素的区别, 而费用要素则不是, 将导致燃料与动力费、人工费、折旧费、维护及修理费等要素不全面。 因此, 《实施办法》仍维持多数企业采取的传统方法, 把上述要素限定为对外支付的费用。 企业对反映环保等总体费用需要, 可采用辅助账或统计方法解决。

3.不少企业反映《制度》所列18个要素项目不够用。对此, 《实施办法》提出,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增减。

《冶金财会》:《实施办法》规定, 执行与节能服务企业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 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 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作为燃料和动力费要素核算;同时对人工费中的劳务费也有规定, 这是如何考虑的?

答:这一规定是参照《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 (国办发〔2010〕25号) 制定的。 合同实施的结果能够单独计量的, 例如节能服务企业为钢厂安装余热发电装置, 使用钢厂的水资源与发出的电力均单独计量, 可按购销合同核算。 不单独计量, 例如节能服务企业为钢厂做电器及控制系统改造, 合同内容为将节省电力价值的一定比例作为对节能企业的奖励或分成, 则应将实际支付的奖励或分成作为燃料与动力要素核算。

《实施办法》规定:“其中劳务费是指企业直接雇佣或通过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雇佣的派遣工、顶岗协议工等发生的费用, 不包括与具体业务, 如修理、保安、保洁等经营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发生的费用。 ”意思是说, 执行劳务合同的费用计入“人工费” (或“直接人工”) 还是“外委业务费”, 应根据合同标的的性质区分:纯粹提供劳动力, 按人数和劳动时间计量, 具体工作由需方安排的, 属于人工费;合同规定具体业务内容而不论供方使用多少人员和时间的, 属于外委业务费。

一些企业提出, 通过劳务中介公司聘用的顶岗工、派遣工的费用与在职职工工薪一起计入人工费, 容易出现纳税、 社保和工会经费等计算基数问题。对此,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5年第34号) 已规定:“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 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按照协议 (合同) 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 应作为劳务费支出;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 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 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 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 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这就是说, 通过劳务中介公司支付的人工费用, 并不会作为计算社保、个税等的基数。

《冶金财会》:《制度》 规定了将非正常停工确认为停工损失, 但没有制定确认标准和核算路径。 请介绍《实施办法》的相关指导意见。

答:考虑到目前我国钢铁工厂开工不足的情况较为普遍, 其中不少是市场原因造成的, 但我国对市场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规定不详, 而且会计准则有报告期末存货估价、提取减值准备的规定。 因此, 本办法确定暂采用较窄的认定标准, 即一个车间、一座炉窑或一条生产线全月无产量, 确认为停工损失。 其中因市场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 直接计入 “营业成本”或“主营业务成本”;因事故原因造成的停工损失, 计入“营业外支出”。 这样处理, 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入库产品价值虚高的现象。

《冶金财会 》:请就 《实施办法 》的落实谈谈您的建议?

答:希望钢铁企业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的《制度》和中钢协的《实施办法》, 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映到中钢协和财政部。 《制度》及《实施办法 》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目的是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 提高成本数据的可比性, 起草组会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对《制度》及《实施办法》不断地完善, 并再用于指导实践。 因此, 钢铁企业要充分了解工作基础就是要吃透《制度》的内涵, 了解《实施办法 》的具体内容。 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将积极扩展工作, 在《制度》和《实施办法》执行过程中提供理论培训和现场辅导。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3

关于落实“三谈两述”制度的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的监督,促进局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勤检廉检,廉洁自律,根据中纪委二次全会关于建立“三项谈话”制度,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三项谈话”是指了解情况谈话、任职谈话和诫勉谈话;“两述”是指述职述廉。

第三条谈话实行分级负责,即:局领导责对班子成员和谈话,分管领导负责对分管的干部职工谈话,同时本局负责人还应接受上级领导和州委、州政府领导的谈话。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负责人”指局长、副局长、等党组班子成员。

第五条了解情况谈话是指院负责人为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与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进行的谈话。

(一)了解情况谈话的时机:

1、民主生活会或年度工作考核,需要了解班子及个人工作情况时;

2、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发现干部称职票数不过半数时;

3、届中考察或换届时;

4、其他情况需要谈话时。

(二)了解情况谈话内容:

1、领导班子及本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情况;

2、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和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及决议、决定、指示的情况;

3、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

4、选拔任用干部的情况;

5、领导班子及本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情况;

6、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

(三)了解情况谈话的方式:

了解情况谈话通常采取个别谈的方式进行,但班子若有集体违规苗头、团结出现问题或工作上出现需要谈话的问题时,亦可进行集体谈话。

第六条任职谈话是指本局负责人与局新任的班子成员、干部职工的任职前谈话。

(一)任职谈话时机:

一般应在公布干部任职命令时。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推迟。

(二)任职谈话内容:

1、组织决定及任职的主要理由;

2、反馈对其考察的主要情况;

3、新任职岗位的情况及对本人的要求;

4、贯彻民主集中制,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洁自律方面的要求;

5、听取本人的意见建议。

(三)任职谈话的方式:

对班子成员的谈话视情可采取个别谈或班子成员集体谈的方式进行;对其他人员的谈话一般采取个别谈的方式进行。

第七条诫勉谈话是指发现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存在需要诫勉事项时所进行的谈话。

(一)诫勉谈话的时机:

对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与其进行诫勉谈话:

1、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决议、决定、指示不力,工作打不开局面的;

2、有违法违纪苗头性问题或群众有举报,需要本人向组织讲清问题的;

3、领导班子和商务队伍中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4、领导班子存在严重不团结现象的;

5、群众对领导班子成员投诉较多的;

6、局领导认为有必要进行谈话的。

(二)诫勉谈话的主要内容:

1、提出被谈话人存在和需要注意、改正的问题;

2、听取本人陈述;

3、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

(三)诫勉谈话的方式:

诫勉谈话一般采取个别谈话方式进行。对局领导的谈话由上级领导或州委主要领导进行; 对其他班子成员的谈话由上级领导或州委领导进行。

第八条谈话涉及业务工作中的问题,可由局领导或指派分管局领导谈话;涉及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可由局领导或指派纪检组长谈话;涉及干部任免工作的,可由局领导或指派组织部谈话。

第九条谈话前,应将谈话的时间、地点及有关要求提前通知被谈话人。

第十条谈话时,对要求干部本人说明的问题和干部本人的表态等内容,要做好记录,由被谈话人签字后交纪检监察部门或组织部门存档。参与谈话的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第十一条述职述廉,是指领导干部向单位全员大会报告履行职务情况和遵守廉政纪律情况。

第十二条述职述廉的对象为局班子成员。

第十三条 述职述廉通常结合年度工作总结一道进行。主要内容为:

(一)领导班子及本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和州委、州政府工作部署及决议、决定、指示,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三)贯彻民主集中制,落实“一岗双责”情况;

(四)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廉洁自律情况。第十四条 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后,要组织对其工作和遵章守纪情况进行满意度民主测评。对班子成员的测评结果应当随同单位工作总结材料一并报上级院政治部门和市委有关部门。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4

【文号】京劳社医发[2007]95号 【颁布单位】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颁布日期】2007-06-12 【生效日期】2007-09-01 【法律层级】规范性文件

第一条 为保证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根据《关于建立北京市城镇无医疗保障老年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07]11号),参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参加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的人员范围包括:

(一)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且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小学、初中、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殊学校、工读学校和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学历教育)就读的在册学生;

(二)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参保缴费当年8月31日前年龄在16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托幼机构儿童和散居婴幼儿(不含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

以上人员统称“参保人员”。

第三条 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参保人员,于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持本人的户口簿,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办理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手续,按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年龄在16周岁以下非在校少年儿童和散居婴幼儿于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由其家长持参保人员户口簿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社保所”)办理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手续,按缴费标准一次性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

第四条 本办法第二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参保人员有下列情形的,免缴个人应缴纳的大病医疗保险费。在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时,除持本人户口簿外,还应当分别提交下列相关证件:

(一)享受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提交《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

(二)享受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待遇的人员提交《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

第五条 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以每年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为大病医疗保险。从缴费当年的9月1日起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第六条 参保人员可以现金或银行代扣形式缴纳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费。参保人员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后,选择定点医疗机构,领取《北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手册》。参保人员超过办理参保缴费期限的,不再办理当学年的参保缴费手续。

第七条 参保人员已缴纳次学年医疗保险费,在当学年9月1日前死亡的,由其家长持医疗机构或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到参保人员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退费手续。

第八条 参保人员发生以下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的医疗费用,由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一)住院的医疗费用;

(二)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包括肝肾联合移植)后服抗排异药、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特殊病种”)的门诊医疗费用;

(三)急诊抢救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

(四)急诊抢救留观死亡的,其死亡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

第九条 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下列医疗费用:

(一)在非本人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但急诊住院除外;

(二)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造成伤害的;

(三)因本人吸毒、打架斗殴或者因其它违法行为造成伤害的;

(四)因自杀、自残、酗酒等原因进行治疗的;

(五)在国外或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治疗的;

(六)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由个人负担的。

第十条 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在一个医疗保险内,第一次及以后住院的起付标准均为650元。

第十一条 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上部分由个人和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比例分担。其中: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在一个医疗保险内,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支付的最高限额为17万元。

第十二条 参保人员住院治疗以90天为一个结算期。不超过90天的按实际住院天数结算;超过90天的,按每90天为一个结算期结算,结算后视为第二次住院。

第十三条 参保人员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按每个医疗保险为一个结算期。当年办理特殊病种审批手续的,自审批之日至本医疗保险截止日为一个结算期。

第十四条 参保人员患精神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自因精神病住院之日至本医疗保险截止日为一个结算期。

第十五条 连续缴纳次学年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跨医疗保险住院的,本次结算期内的医疗费用按医疗保险分别计算。8月31日前发生的医疗费用与当学年支付的医疗费累加计算;9月1日起发生的医疗费用与次学年支付的医疗费累加计算。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按当学年和次学年分别计算。

参保人员在一个结算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支付一个起付标准,次学年再次住院或进入下一个结算期的,按第一次住院支付起付标准。

第十六条 未连续缴纳次学年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当学年8月31日前的医疗费用,不再支付次学年9月1日以后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除在本人选择的3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中的专科、中医医院直接就医外,还可直接到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中的A类医院就医。

参保人员需要变更定点医疗机构的,在校学生和托幼机构儿童可于每年7月1日至9月30日、非在校少年儿童和散居婴幼儿可于每年6月1日至8月31日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患病时须持本人《北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手册》到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参保人员所持的就医手册进行查验。

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因患急症不能到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在就近定点医疗机构急诊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回本人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第二十条 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市内转院治疗的,需由定点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提出意见,经医疗保险办公室批准后,方可办理转院手续。转院后发生的医疗费用与转院前发生的医疗费用累计计算。

第二十一条 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或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就医时由个人先交付预交金,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记帐。结算时,按规定应由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其余医疗费用由个人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员急诊抢救留观并收住入院治疗及急诊抢救留观死亡的,住院或死亡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先由本人或家长现金垫付,结算时持相关证明及医疗费用单据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员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应持诊断证明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特殊病种审批手续。在确定的本人特殊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由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患门诊特殊病种需连续治疗的,可于每年6月1日至7月31日到学校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手续。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员参保缴费前已住院或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应将参保前的医疗费用结清,参保后的医疗费用由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员在外埠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规定的急诊住院医疗费用,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

第二十七条 16周岁以下学生儿童在外省市居住或就读的,应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申请办理异地就医登记手续。可选择居住地2家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或儿童专科医院和本市1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疗待遇按照本市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规定执行。其发生的医疗费用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

第二十八条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享受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待遇的学生儿童,在享受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待遇后,符合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条件的,还可向民政部门继续申请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

第二十九条 符合本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享受免收借读费的非本市城镇户籍的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在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时,需提交以下相关证件:

(一)原北京知青子女,提交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

(二)随军家属中的适龄儿童、少年,提交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证明;

(三)在京工作的博士后人员子女,提交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开具的介绍信和进站函;

(四)在京投资台商及其雇员(台胞)子女,提交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台胞子女在京就读批准书;

(五)本市引进人才子女、留学回国人员子女,提交父母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六)父母一方有北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提交父(母)的北京市户口簿及我市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学生与父(母)关系证明。

第三十条 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不建个人帐户、不计个人缴费年限。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予明确事项,参照《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及有关办法执行。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5

北京同仁医院挂号看病服务网 整理编辑: http://

第一条 为保证本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做好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工作,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北京市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08〕2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参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具有本市非农业户籍,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居民(以下统称“参保人员”),按照《实施意见》,参加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

第三条 在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个人名义委托存档的灵活就业人员,应当按《北京市个人委托存档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京劳社医发〔2001〕186号)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不纳入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范围。

按失业保险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人员医疗补助待遇,不纳入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范围。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后未就业的,可参加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

第四条 参保人员于每年9月1日至11月30日持本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第二代证)、本人近期免冠彩色照片(1寸)两张等材料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以下简称“社保所”)办理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手续,按缴费标准缴纳次年的大病医疗保险费。

第五条 参保人员中享受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和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待遇(以下简称“城市困补”)的人员,需分别提交《北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以下简称《低保证》)或《北京市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金领取证》(以下简称《困补证》)。

符合参保条件的残疾人员,需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重度残疾人员还需提交《低保证》、《困补证》以及《北京市无固定性收入重残无业人员生活补助金审核发放证》等证件中的一种。

第六条 残疾人员伤残等级标准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确定。

第七条 无行为能力或行动能力的残疾人员,应由监护人或当地残联部门办理参保手续。

第八条 在医疗保险内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员,自达到参保条件之日起90日内持本人户口簿等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参保手续,按缴费标准缴纳当年的大病医疗保险费。自参保缴费的次月起享受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待遇,享受待遇时间至当年的12月31日。

第九条 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居民参加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以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医疗保险。

第十条 参保人员可以银行代扣或现金形式一次性足额缴纳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费。

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700元,其中个人缴纳600元、财政补助100元。

残疾人员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400元,其中个人缴纳300元、财政补助1100元。

享受本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居民生活困难补助待遇的城镇无业居民,个人缴费由户籍所在区县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重度残疾人员个人缴费由户籍所在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全额补助。

第十一条 参保人员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后,领取《北京市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手册》。参保人员超过参保缴费期限的,不再办理参保缴费手续。

第十二条 参保人员已缴纳次年医疗保险费,在缴费当年12月31日前死亡的,由其家属持医疗机构或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到参保人员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退费手续。

在缴费当年12月31日前就业且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持所在单位出具的参保缴费证明到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退费手续。

第十三条 参保人员发生以下符合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的医疗费用,由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一)住院的医疗费用;

(二)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肾透析、肾移植(包括肝肾联合移植)后服抗排异药(以下简称“特殊病种”)的门诊医疗费用;

(三)急诊抢救留观并收住入院治疗的,其住院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

(四)急诊抢救留观死亡的,其死亡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

第十四条 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下列医疗费用:

(一)在非本人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但急诊住院的除外;

(二)因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或者其他责任事故造成伤害的;

(三)因本人吸毒、打架斗殴或因其他违法行为造成伤害的;

(四)因自杀、自残、酗酒等原因进行治疗的;

(五)在国外或者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治疗的;

(六)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应当由个人负担的。

第十五条 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在一个医疗保险内,第一次住院的起付标准为1300元;第二次及以后住院的起付标准均为650元。

第十六条 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上部分由个人和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比例分担。其中: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60%,个人负担40%。在一个医疗保险内,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支付的最高限额为7万元。

第十七条 参保人员住院治疗以90天为一个结算期。不超过90天按实际住院天数结算;超过90天的,按每90天为一个结算期结算,结算后视为第二次住院。

第十八条 参保人员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按每个医疗保险为一个结算期。当年办理特殊病种审批的,自审批之日至本医疗保险截止日为一个结算期。

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患精神病需长期住院治疗的,自因精神病住院之日至本医疗保险截止日为一个结算期。

第二十条 连续缴纳次年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跨医疗保险住院的,本次结算期的医疗费用按医疗保险分别计算。12月31日前发生的医疗费用与当年支付的医疗费累加计算;次年1月1日起发生的医疗费用与次年支付的医疗费累加计算。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最高限额按当年和次年分别计算。

跨医疗保险住院的参保人员在一个结算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支付一个起付标准。次年再次住院或进入下一个结算期的,按第一次住院支付起付标准。

第二十一条 未连续缴纳次年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费的参保人员,跨医疗保险住院的,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当年12月31日前的医疗费用,不再支付次年1月1日以后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员跨参保制度住院治疗或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原参保制度和新参保制度的规定分别计算。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员除在本人选择的3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中的专科、中医医院就医外,还可直接到本市定点医疗机构中的A类医院就医。

参保人员需要变更定点医疗机构的,于每年的9月1日至11月30日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参保人员患病时须持本人《北京市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手册》到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参保人员所持的就医手册进行查验。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员因急症不能到本人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在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急诊住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应及时转回本人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因病情需要市内转院治疗的,需由定点医疗机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提出意见,经医疗保险办公室批准后,可办理转院手续。24小时内转院的按连续住院办理,转院后发生的医疗费用与转院前发生的医疗费用累计计算。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或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就医时由个人先交付预交金,发生的医疗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记账。结算时,按规定应由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其余医疗费用由个人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结算。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员急诊抢救留观并收住入院治疗及急诊抢救留观期间死亡的,其住院前及死亡前留观7日内的医疗费用先由本人或家属现金垫付,结算时持相关证明及医疗费用单据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手续。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应持诊断证明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特殊病种审批手续,在确定的本人特殊病种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由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第三十条 参保人员在外埠县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急诊住院发生符合本市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到本人户籍所在地社保所办理报销手续。

第三十一条 参保人员参保缴费前已住院治疗或进行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应将参保前的医疗费用结清,参保后的医疗费用由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第三十二条 享受城市低保和城市困补的城镇劳动年龄内无业人员,在享受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待遇后,符合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条件的,还可向民政部门继续申请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

第三十三条 符合参保条件的优抚对象,在享受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待遇后,还可经原渠道按规定享受优抚医疗待遇。

第三十四条 参保人员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自缴费之月起,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在已缴费医疗保险内再次失业的,在本次医疗保险期内继续享受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十五条 参保人员在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个人委托存档且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前,在本次医疗保险期内继续享受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已参加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且符合参加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人员,在8月31日前办理参加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手续,缴纳当年的医疗保险费,从9月1日起享受当年的医疗保险待遇,享受待遇时间截止到当年的12月31日。

第三十七条 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不建个人帐户。

第三十八条 2008年6月30日前符合参保条件的城镇劳动年龄内的无业居民,于2008年6月30日前办理参保手续,缴纳2008年的医疗保险费,自2008年7月1日起享受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待遇,享受时间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

按自愿原则,参保人员可选择同时缴纳2008和2009年的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九条 参加城镇无业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劳动年龄内无业人员,2008年的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300元;残疾人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150元,享受待遇不变。

第四十条 本办法未予明确事项,参照《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及有关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6

一、当前工时管理运行现状

1.工时标准体系亟待健全

当前, 一些船舶建造企业已经建立工时管理组织及标准体系, 实施船型职种工时比例、职种能率和元件级详细工序能率等工时标准, 测算建立各职种工时人工费费率, 按时完成线表项目, 以及工作包和派工单工时分解预算, 并依托工时管理 (MH) 系统, 对造船项目每个派工单进行详细工序的定额工时计算, 以修正分解预算和支持标准作业工序日派工管理。但是仍存在因项目设计周期短, 在采取经验评估研讨方式进行预算时造成的出图标准降低、物量提取不完整等问题。更有个别企业工时管理系统要素不全, 运行不稳定, 因系统崩溃问题, 致使历史数据丢失、工作包和派工单预算分解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不充分等问题。

2.工时统计方式急需创新

近年来, 一些船舶建造企业以确保工时管理的有效运转为目标, 不断总结总工时管理的经验做法, 并及时对企业阶段性完成项目情况进行预估, 确保了工时管理的正常运行。当前, 有的企业虽在工时管理组织体系及应用上渐趋成熟, 但统计项目生产工时的数据质量以及项目生产工时统计的方式仍需进一步完善, 公共资源内协单价制定需要合理调整。有的企业采用信息系统和人工统计相结合的方式, 对工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而在信息系统的完善与运用上, 存在着运行方式方法和手段落后的问题。另外, 由于海工管理软件中没有早期开工项目的人工工时数据, 导致车间/部门人工费用以外的制造费用除个部项目可按工时或物量分摊外, 其他仍使用重置产值进行分摊。

3.工时管理渠道有待拓宽

在工时末端管理中, 一些船舶建造企业进行了部分工作包和派工单预算分解, 规范了工时管理标准, 但在具体实践中, 有的虽然进行了项目实动工时记录, 但工时记录未细分, 仅用作同型产品总工时预估和下一轮计划编制和人工费率参考。另外, 一些工区制造费用统计指标准确性偏低, 如:工时统计仅根据出勤人数进行统计, 与工时定额的统计要求有较大差距。还有一些工区制造费用在进行分配时采用的实动工时统计指标不合理, 如:工区的制造费用, 主要是公司本工工资、工区厂房设备折旧等, 而统计指标却为外包工工时, 如按此指标分摊制造费用, 必然存在偏差。

二、目标成本管理引入工时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具备了引入的理论基础

目标成本管理, 通常是指以管理为核心, 坚持价格引导、关注顾客、加强产品与流程设计、跨职能合作、生命周期成本削减、价值链参与为原则, 有序实施成本分解、控制分析、考核评价等环节, 进而实现成本的最小化。而工时管理是以工时输入、查询、统计为载体, 健全管理系统, 打造运行环境, 体现系统价值, 实施任务进度跟踪管理。从理论上讲, 目标成本管理与工时管理研究重点各有侧重, 运行路径相异, 但均归属于管理学科, 尤其在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上, 具有本质的一致性。近年来, 在造船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 一些船务企业加大两者融合实践力度, 丰富协调推进的有机元素, 为目标成本管理引入工时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2.拓展了引入的预算范畴

近年来, 一些国内船舶修造企业对项目目标成本总预算范畴进行了实践探索:即按全年建造产品预算总工时, 用人工费费率测算各项目人工费, 再按制造费用分摊费率计算各项目制造费用的分摊。从项目目标成本预算分解看, 在单个项目各职种和作业部门预算工时, 按职种人工费费率分解预算项目人工费, 对相应职种制造费用分摊费率, 分解预算项目制造费用。从作业部门目标成本预算分解看, 按各项目工作包和派工单预算工时, 以及对应职种工时制作费分摊费率和人工费率分解预算工作包和派工单工和费成本, 随双月滚动小日程计划分配作业工段工作包, 分解预算作业工段目标成本。通过以上层面的实施, 为目标成本管理引入工时管理开创了预算实践基础。

3.形成了引入的实践依据

在目标成本管理引入工时管理实践中, 按项目作业计划进度, 对应预算成本生成项目成本计划。部分成本科目按成本属性分别按预计发生时点、预算资源占有时段等不同方式形成成本计划。按项目当期发生的实动工时对应财务数据计算和分摊计算项目、作业部门当期制造费用, 各部门再按工作包和派工单实动工时, 以及其他辅助作业工时数据, 结算作业工段和班组制造费用;按实际完工物量结算人工费;按资源占用实际时间和实际发生的节点性费用结算相关科目费用。对照成本计划与实际成本分析当期差异, 查找原因, 调整和制定对策。为此, 在制定实施项目成本计划中, 可针对项目实际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增强目标成本管理引入工时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三、解决目标成本管理引入工时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1.针对工时标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 企业战略发展部应与生产制造部加快对工时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 以尽早实现以工时进行制造费用分摊。经营部需完善各项工时定额, 与生产制造部共同研究工作包和派工单预算分解, 从而把现有产品固化后再转到海工产品中予以实施。设置或指定组织及人员全面启动工时管理工作, 加快建立工作包和派工单管理, 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时标准体系。可采用工时和公共资源内协服务成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摊分配, 即:每月末财务部收集各业务部门统计的项目生产工时和公共资源作业量相关数据, 并根据内协单价计算出各项目应分摊的公共资源费用, 编制成统计指标录入财务信息系统。

2.创新引入方法

用工时来分配间接费用是成本计算中力求合理准确的一种方法, 体现了“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 工时的种类有机器工时、定额工时、生产工人工时等, 只要企业具备条件提供工时资料, 就可以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随着工时管理项目应用的增多, 待一些企业海工项目条件成熟时, 也应对新项目渐次实施工时预算分解, 测算职种工时费率。将各部门制造费用分摊标准逐步由重置产值改为人工工时, 根据现有对总工时的经验评估方法, 实现在年度线表策划阶段对项目总工时的预估工作, 按照生产部推进计划建立工作包和派工单管理, 进而全面反馈实动工时。

3.拓宽引入路径

针对建造业务的工时管理工作推进程度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要全面推进实施项目目标成本总预算各环节的应用, 尤其要根据总工时有效实施的经验评估方法, 提前在年度线表策划阶段完成项目总工时的预估。要进一步测算各职种制造费用分摊费率, 完善海工项目工作包和派工单策划与工时预算分解, 进一步加强实动工时反馈管理, 进而加强项目目标成本预算分解、作业部门目标成本预算分解、项目成本计划、项目实际成本归集与分析等环节的应用。对于线表中各项目, 做好全年成本全面预算, 并结合市场人工费价格水准测算出总体工时人工费费率。作业部门按项目完整记录作业实动工时, 可按直接作业工时、修改作业工时和等工工时记录派工单和作业人员工时, 即时反馈记录项目节点实绩, 完成相应财务数据报表。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 船舶建造行业迎来了产业高端化、经营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发展机遇, 同时又面临着换档增速强动力、调整结构激活力、内部改革挖潜力的严峻挑战与考验。本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 着力探讨将目标成本管理引入工时管理的手段、路径和方式方法, 为推进船舶建造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船舶建造项目,工时管理,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1]索哲, 滕勇, 刘金华, 等.船舶生产设计工时管理分析及其信息化[J].江苏船舶, 2011, (6) :32-34.

[2]陈睿, 王艳霞.工时统计对船舶生产管理的指导性[J].船舶工程, 2011, (S1) :78-81.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7

(温政发〔2007〕1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

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八日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浙政发〔2006〕48号),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浙劳社老〔2006〕14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

办法。

一、巩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

1.各县(市、区)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两个确保”的要求,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落实当地政府负全责的责任,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保发放”的长效机制。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筹措机制,确保做实个人账户后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二、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3.按照《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的范围、对象,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城镇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为参保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4.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统一调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县(市、区),缴费基数一步到位有困难的,可分3年过渡,2006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2007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90%,2008年为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95%,2009年起全部到位。有条件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在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至300%之间确定缴费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5.各地要进一步落实“4050”人员和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为他们参保缴费创造条件。

6.要重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可直接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用人单位要继续按时足额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7.本省户籍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社保经办机构核准,可适当延长缴费年限,延缴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延缴期间本人必须按月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延缴后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的,一次性支付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8.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当年应保未保的,经社保经办机构核准,允许一次性补缴,补缴的基数为补缴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补缴的比例为补缴时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补缴的养老保险费按补缴时规定的个人账户记入办法和规模一次性记入补缴时的个人账户,并按补缴时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补缴年限的缴费指数。

三、调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

9.从2006年4月1日起,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按本人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目前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尚未达到8%的县(市),从2006年4月1日起要统一提高到8%。

10.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管理,认真做好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记录,清理核实个人账户信息,及时纠正个人账户记账不全、不规范的做法。

11.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转移时,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按浙社险〔1999〕66号文件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的转移手续,其中1998年至2006年3月31日期间个人账户规模按当时记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转移,2006年4月1日起个人账户规模按8%转移,同时转移参保人员历年缴费工资和实际缴费指数信息。

12.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省内跨统筹范围转移时,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

严格按照浙政发〔2006〕48号文件规定办理转移,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应及时接续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不得以各种理由设置转移条件。凡不符合规定的转移政策,应予纠正。

四、调整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一)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13.“新人”基本养老金的计发。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即“新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从核准退休的次月起,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用公式表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参保人员本人退休时历年缴费工资指数(含视同缴费年限的替代指数)的平均值。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按《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附后,同下)执行。

14.“中人”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温政〔1998〕7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2011年3月31日前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0年和2011年4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中人”,退休时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用公式表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其中: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计算公式与上款相同;

(2)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一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997年底前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997年底前本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4%。

式中:1997年底前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参保人员本人1997年底前历年缴费工资指数(含视同缴费年限的替代指数)的平均值。

15.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温政〔1998〕7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的“新人”,温政〔1998〕7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2011年3月31日前缴费年限满10年和2011年4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中人”,经县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且又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以退职。退职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与退休人员相同。

(二)调整相关养老保险政策。

16.上述公式中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年的,计算到月,缴费指数保留到小数点后4位。

17.2006年3月31日以前已经退休(退职)的人员,仍按原办法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正常调整办法。

18.为使基本养老金新老计发办法平稳过渡,设置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办法与老办法进行对比。按老办法计算基本养老金时,凡执行温政〔1998〕7号文件规定的,计算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时的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水平封定在2005年。

19.过渡期内退休(退职)的人员,基本养老金按照“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少”的原则,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高出部分按一定比例予以封顶限制,封顶限制的比例逐年增加,具体按省劳动保障厅在每年年底根据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养老金调整等情况公布次年的封顶限制比例执行。2006年退休(退职)的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按浙劳社老〔2006〕154号文件规定执行。2011年4月1日以后退休(退职)的人员不再实行新老办法的对比,退休(退职)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全部按新办法规定的标准发放。

20.未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中断缴费人员,在退休(退职)计发基本养老金时,其计算基础养老金中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应计入中断缴费年限的指数,中断缴费年限期间的缴费工资指数为零,其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公式为:

中断缴费人员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全部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之和÷(全部缴费年限+中断缴费年限)。

全部缴费年限指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全部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之和=参保人员本人退休(退职)时历年缴费工资指数之和+参保人员本人视同缴费年限×统筹地的替代指数。

21.对1997年12月31 日以前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等称号、2006年4月

1日以后退休仍保持荣誉的参保人员和1997年12月31日以前获得科技成果奖等奖项的高级专家、2006年4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以及1987年12月31日以前从事井下、高温、有毒有害工作累计满5年以上、2006年4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员,继续按浙政〔1997〕15号、浙政办〔1986〕54号、浙政发〔1993〕227号文件规定实行增发一次性补贴,一次性补贴的计算公式为:

劳动模范一次性补贴=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增发比例×180;

从事井下、高温、有毒有害工作一次性补贴=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增发比例×120;

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一次性补贴=参保人员退休时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增发比例×180。

22.“新人”缴费年限不满15年;“中人”2011年3月31日前缴费年限不满10年和2011年4月1日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23.参保人员在当年尚未公布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之前达到退休(退职)年龄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先预付一定数额的基本养老金,待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正式公布后再为其核定基本养老金,预付的差额部分予以多退少补。

24.继续执行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保障制度。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确定。凡企业退休人员当年计发的月基本养老金数额低于最低标准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补足。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参保人员,退休后不能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

(1)中断缴费的人员;

(2)退职人员;

(3)执行“前补后延”的人员;

(4)本办法实施后未按统一规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5)上年已按规定享受最低基本养老金待遇的人员。

25.企业职工失业后及个体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享受企业退休人员同等标准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费,其所需费用在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如参保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所需费用在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五、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26.根据我市实际,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前提下,从2006年4月1日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1)做实个人账户的基本原则。做实个人账户要实行老中新分开,即:以2006年4月1日为分界点,之前已退休的,退休前已有账户不做实;已经参保尚未退休的人员,以前没有做实的个人账户不再做实,以后缴费逐步做实;之后参保的人员,个人账户从参保缴费开始逐步做实。

(2)做实个人账户的目标。根据各县(市)基金结余和财力状况,对2005年末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的统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起步比例为3%-5%,今后逐年提高,最终达到8%;市区做实个人账户起步比例为4%。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下的统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比例由当地政府确定。

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做实个人账户后,当年基金出现缺口的,由当地财政补足。

(3)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运营。个人账户做实基金应与社会统筹基金实行分别管理,两项基金不得相互调剂使用。

(4)做实个人账户指导性意见及具体操作办法另行制定。

六、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

27.根据《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省政府令第188号)的要求,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实行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职工个人按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基数,单位缴费与个人缴费分核办法,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行“五费合征”,努力提高征缴率。

2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对拒缴、瞒报、少报养老保险费的单位,要依法处理;对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地税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追缴力度。要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收尽收。

29.逐步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严格执行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得擅自扩大统筹项目和出台调整计发办法的政策。

30.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完善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认证办法,建立制度,定期审验,严格查处欺诈冒领基本养老保险金的行为。

31.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或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或与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混设。

32.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构建设,调整充实专业人员,完善协同监管机制,保证基金管理监督制度的落实;加强内部监督,制定内控监管办法,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维护基金的安全。

33.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的意见》(浙政发〔2004〕36号)精神,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力度。

七、建立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

34.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各县(市、区)不得擅自出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的政策。

八、积极发展企业年金

35.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增强企业人才的竞争,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具有相应经济负担能力的企业,经过集体协商,建立企业年金。

36.企业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20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保障部令第23号)规定制定的企业年金方案,应严格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浙劳社老〔2006〕22号)规定执行,做好企业年金方案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备案工作。

37.实行企业年金的企业,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建立的企业年金,其所需费用在不超过本单位工资总额5%范围内列入企业管理费用支出。

38.加强对企业年金受托机构、托管机构、账户管理机构和基金投资机构的监管,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实现规范运作,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九、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39.要高度重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加大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工作力度,基本实现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

40.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的要求,落实工作条件、充实专业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推进街道(乡镇)社区的工作平台建设。

41.要不断拓宽社区管理服务内容,建立起规章制度完备、服务程序规范、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满足退休人员多层次的需要,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能力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

42.要高度重视社保机构和经办能力的建设,规范社保经办机构的名称、性质和职能,切实解决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和工作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抓好社保经办机构的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工作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我市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十一、其他

43.各县(市)可依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44.本办法从2006年4月1日起实施。在此之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按本办法规定执行。

关于工时制度的实施办法 篇8

建人〔2018〕]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水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委、局),国务院有关专业部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为统一和规范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设置和管理,提高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素质,提升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现将《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8年7月20日

(此件主动公开)

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维护国家、社会和公共利益,充分发挥造价工程师在工程建设经济活动中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造价工程师,是指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后从事建设工程造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国家设置造价工程师准入类职业资格,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应配备造价工程师;工程建设活动中有关工程造价管理岗位按需要配备造价工程师。

第四条 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一级造价工程师英文译为Class1 Cost Engineer,二级造价工程师英文译为Class2 Cost Engineer。

第五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制定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并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与监管。

第二章 考 试

第六条 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

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全国统一大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一级和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均设置基础科目和专业科目。

第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拟定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基础科目的考试大纲,组织一级造价工程师基础科目命审题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按照职责分别负责拟定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专业科目的考试大纲,组织一级造价工程师专业科目命审题工作。

第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审定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负责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并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对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和相关规定组织实施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第十一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确定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合格标准。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确定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合格标准。

第十二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一)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

具有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6年。

(二)具有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认证)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4年;

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5年。

(三)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硕士学位或者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四)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博士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

(五)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者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

第十三条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参加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一)具有工程造价专业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具有土木建筑、水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大类大学专科(或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3年。

(二)具有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1年;

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门类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满2年。

(三)具有其他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人员,从事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年限相应增加1年。

第十四条 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按专业类别分别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用印,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五条 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按专业类别分别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用印,原则上在所在行政区域内有效。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跨区域认可办法。

第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学历、从业经历等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资格条件的审核。对以不正当手段取得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 注 册

第十七条 国家对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实行执业注册管理制度。取得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且从事工程造价相关工作的人员,经注册方可以造价工程师名义执业。

第十八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应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并监督执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分别负责一级造价工程师注册及相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按专业类别分别负责二级造价工程师注册及相关工作。

第十九条 经批准注册的申请人,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造价工程师注册证》(或电子证书);或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造价工程师注册证》(或电子证书)。

第二十条 造价工程师执业时应持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注册证书、执业印章样式以及注册证书编号规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统一制定。执业印章由注册造价工程师按照统一规定自行制作。

第二十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信息平台,保持通用数据标准统一。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归集全国造价工程师注册信息,促进造价工程师注册、执业和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第二十二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负责建立完善造价工程师的注册和退出机制,对以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证书等违法违规行为,依照注册管理的有关规定撤销其注册证书。

第四章 执 业

第二十三条 造价工程师在工作中,必须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和从业规范,诚信执业,主动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加强行业自律。

第二十四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共同建立健全造价工程师执业诚信体系,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或从业标准规范,并指导监督信用评价工作。

第二十五条 造价工程师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执业,不得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严禁“证书挂靠”。出租出借注册证书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一级造价工程师的执业范围包括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与咨询等,具体工作内容:

(一)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与审核,项目评价造价分析;

(二)建设工程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编制和审核;

(三)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文件工程量和造价的编制与审核;

(四)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结算价款、竣工决算价款的编制与管理;

(五)建设工程审计、仲裁、诉讼、保险中的造价鉴定,工程造价纠纷调解;

(六)建设工程计价依据、造价指标的编制与管理;

(七)与工程造价管理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 二级造价工程师主要协助一级造价工程师开展相关工作,可独立开展以下具体工作:

(一)建设工程工料分析、计划、组织与成本管理,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编制;

(二)建设工程量清单、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报价编制;

(三)建设工程合同价款、结算价款和竣工决算价款的编制。

第二十八条 造价工程师应在本人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上签章,并承担相应责任。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应由一级造价工程师审核并加盖执业印章。

对出具虚假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或者有重大工作过失的造价工程师,不再予以注册,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十九条 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应当按照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接受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印发之前取得的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公路水运工程造价人员资格证书以及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效用不变。

第三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一级造价工程师、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人事部、原建设部发布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1996〕77号)同时废止。根据该暂行规定取得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与本规定中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效用等同。

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第一条 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委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承担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可分别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工作的命题、审题和主观试题阅卷等具体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本地区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组织工作,具体职责分工由各地协商确定。

第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

第三条 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4个科目。其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建设工程计价》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和《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为专业科目。

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2个科目。其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为基础科目,《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为专业科目。

第四条 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专业科目分为土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和安装工程4个专业类别,考生在报名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其一。其中,土木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专业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由交通运输部负责;水利工程专业由水利部负责。

第五条 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分4个半天进行。《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建设工程计价》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科目的考试时间为4小时。

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分2个半天。《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时间为2.5小时,《建设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为3小时。

第六条 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4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在连续的4个考试内通过全部考试科目,方可取得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实行2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全部2个科目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2个考试内通过全部科目,方可取得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 已取得造价工程师一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报名参加其他专业科目考试的,可免考基础科目。考试合格后,核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相应专业考试合格证明。该证明作为注册时增加执业专业类别的依据。

第八条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参加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可免考基础科目:

(一)已取得公路工程造价人员资格证书(甲级);

(二)已取得水运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

(三)已取得水利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

申请免考部分科目的人员在报名时应提供相应材料。

第九条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参加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可免考基础科目:

(一)已取得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

(二)已取得公路工程造价人员资格证书(乙级);

(三)具有经专业教育评估(认证)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申请免考部分科目的人员在报名时应提供相应材料。

第十条 符合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报考人员,按规定携带相关证件和材料到指定地点进行报名资格审查。报名时,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核发准考证。参加考试人员凭准考证和有效证件在指定的日期、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及所属单位、中央管理企业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第十一条 考点原则上设在直辖市、自治区首府和省会城市的大、中专院校或者高考定点学校。

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每年一次。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每年不少于一次,具体考试日期由各地确定。

第十二条 坚持考试与培训分开的原则。凡参与考试工作(包括命题、审题与组织管理等)的人员,不得参加考试,也不得参加或者举办与考试内容相关的培训工作。应考人员参加培训坚持自愿原则。

第十三条 考试实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人事考试工作人员纪律规定和考试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考试工作纪律,切实做好从考试试题的命制到使用等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严防泄密。

上一篇:校长任职资格远程培训总结下一篇:驻村保安个人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