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职工帮扶方案(共8篇)
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升全市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后管养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内容
按照XX省民政厅、财政厅《XX省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实施办法》(X民福函〔2015〕X号)要求,实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根据供养服务质量、内部管理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和组织保障力度,由低至高划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按照XX省财政厅、民政厅《XX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5〕X号)规定,依据等级评定结果,将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按星级高低划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按类别实施综合定额补助管理。
二、实施程序
1、首次评定。由县级民政部门、卫健部门组织本辖区内供养机构自愿申报,依据省级制定的标准评定供养机构等级,其中三星级供养机构须报送市级民政部门复核;市级民政部门对县级民政部门报送的三星级供养机构提出复核意见;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依据审批权限,分别对评定的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供养机构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无异议后,县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一星级、二星级供养机构名单并报送市级民政部门备案;市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三星级供养机构名单并报送省级民政部门备案。
2、有效期内更高等级评定。三星级以下供养机构可根据自身条件完善情况,向县级民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申报更高等级评定。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供养机构等级评定申请后,对申报二星级的供养机构,须在30日(含公示期)内进行评定;对申报三星级的供养机构,须在15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送市级民政部门评定。市级民政部门对申报三星级的供养机构,须在收到县级民政部门初审意见后30日(含公示期)内进行评定。市、县两级民政部门依据审批权限,分别对评定的三星、二星供养机构进行公示。公示期7天。公示无异议后,县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二星级机构名单并报送市级民政部门备案;市级民政部门发文公布三星级机构名单并报送省级民政部门备案。
3、有效期满后,供养机构须重新评定等级,评定程序参照本条第一款。
三、补助标准
一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4800元/人/年;二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6000元/人/年;三类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不低于7200元/人/年。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在不低于上述指导标准的基础上,鼓励等级评定结果同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运营维护资金分配相挂钩,统筹使用特困人员供养机构运营维护经费,资金向高星级机构倾斜。未达到等级评定标准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的综合定额补助标准,由县级财政部门、民政部门按照保基本的原则确定。
四、公示公开
各县(区)民政部门要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实行“网上+墙上”公开公示,主要包括:奖补资金分配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名称、金额、使用方向、收益范围等重要信息。县级民政部门应同时委托乡(镇)、村在公示栏公开,接受各方监督。
五、保障措施
1、明确职责分工。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财政局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市民政局、市卫健委负责编制实施内容、制订管理制度和对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市财政局负责分配省级财政资金,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督促县级财政部门落实补助资金,并对补助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2、健全落实机制。县级人民政府是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营维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地特困供养服务机构运营维护的组织领导、审定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等事项,并要求规划、监察、建设、国土、公安、审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履行职责。
就业工程、爱心工程和送温暖工程, 在帮困解难中较好地体现了工会的价值。
1 公司现有困难职工的类别及致困原因
(1) 因病致贫职工。在困难职工中占绝大多数, 主要是由于职工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症、绝症或慢性病治疗花费巨大, 或是在患重症、绝症实施治疗后又无效死亡致使家庭在较长时期内背负重担。近年来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职工群体占困难职工的比例正在以较快的速度逐年递增, 2012年春节调查摸底中共有56户, 占特困职工的64%。还有10多位病退职工, 他们的收入只是企业按月发给的生活费和定期困难补助, 生活极其艰难。
(2) 单亲女职工。随着婚姻观念的转变, 离婚现象日趋平常, 由于母爱使然, 许多女工坚持子女抚养权, 但她们多数属于低端工作岗位, 收入低, 快速增长的生活费用、节节攀升的教育费用导致她们生活雪上加霜, 难上加难。在2011年公司“金秋助学”给予资助19个困难家庭中有10户为单亲女职工家庭, 占整个比例的53%。
(3) “单边户”职工。前些年, 由于企业建设征地而招进了大量周边农转非职工, 他们由于配偶务农、多子女就读、需赡养老人等现实情况, 一人工作养活全家, 生活压力非常大, 这样的“单边户”困难职工在我司共有23户。
(4) 内退职工。公司从2002开始实行了三项制度改革, 先后有600多位“3848”以上职工办理了企业内部退养, 拿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内退工资。他们中只有少数重新上岗, 有的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根本就没有再就业, 而成了单职工家庭。由于是老国企, 多数夫妻均在同一单位, 企业收入本来就不高, 加上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各种花销为最多的时期, 导致了生活困难。
(5) 因工伤残职工或因公死亡职工遗属。部分职工因工伤残后病退在家, 部分职工因工死亡后留下了孤儿寡母。公司现有抚恤对象143人, 他们中有一部分生活主要来源靠企业救济金, 家庭一旦有一些小的意外事故或子女上大学便陷入困境, 抵抗风险能力极低。
2 公司困难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
公司工会从企业特点以及工会自身社会职能特色出发, 把困难补助与扶危济困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加大了对这方面的投入力度, 在立足解决暂时生活困难的同时, 千方百计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1) 实施送温暖工程, 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
公司坚持“五必访” (伤、困、病、死、灾必访) 送温暖机制, 先后建立了低保补助、因病住院和因公伤残补助、水电减免补助、突发事件补助等常年送温暖机制, 为各种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近五年来共发放补助1579人次, 发放补助款、慰问款71.59万元, 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 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赞扬。
在加大内部扶贫补助的同时, 各级工会积极争取社会资源, 做好向当地上级有关单位申请补助的工作。五年来, 共向上级争取困难职工、困难党员、困难劳模、单亲女职工扶贫慰问金21.95万元, 仅2012年春节, 各单位分别向当地市县总工会、妇联、民政部门等争取到慰问款10.51万元, 对136人次进行了补助, 为一位困难劳模申请到了近6 000元的补助金。
(2) 实施助学工程, 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难问题。
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公司于2003年提出了“不让一名职工子女因家庭生活困难而上不起大学”的要求, 将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这项工作列入公司为职工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4年制定出台了《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困难职工子女助学管理办法》, 采取公司行政拔款、职工捐款的形式设立了助学专户资金。公司助学办法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的家庭, 因患重大疾病、遭受意外灾害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和单亲困难职工家庭上大学的子女每学年给予3 000或4 000元的补助, 一年办理一次, 直至其毕业为止。办法实施9年来, 已累计发放困难职工子女助学金119人次, 39.8万元, 单户家庭最高受助金额达15 000元。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应届生申请到当地有关部门、能源集团的助学金56 000元。目前已有54名困难职工的子女在公司的帮扶下完成了大学学业, 走上了工作岗位。
(3) 实施助医工程, 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根据近年来患重大疾病的职工日渐增多, 许多家庭因病返贫的现象。2004年公司制定出台了《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实施管理办法》, 规定在职职工、内退退休职工在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保险之后, 对职工个人所承担的自付费用实行累进制补助。据统计, 近五年来公司共办理补充医保3966人次, 发放大重病、慢性病补助金459万元, 其中单个职工最多的5年累计获补助7万元, 有效减轻了职工医疗费用负担, 缓解了重病职工的家庭经济困难。
(4) 再就业工程, 解决困难家庭的后顾之忧。
从眼前帮扶向与解决长远困难并举转变, 公司权属各单位建立了内退职工再就业意向档案, 积极主动与县市劳动、工会等部门联系, 为困难内退职工及职工遗属再就业搭建平台和牵线搭桥。在向外部单位推荐就业岗位的基础上, 公司内部有岗位空缺时, 工会部门及时向单位推荐内退职工再就业, 近5年来先后安排了80余名内退职工在门卫、成品库、化验室取样、清洁工等岗位再就业;金银湖水泥有限公司在招工时, 特意安排了20个名额给内退职工。再就业工程使单纯的“输血”帮扶变为“输血”与“造血”并举, 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源头解困。
(5) 实施献爱心工程, 提升困难职工的信心。
发扬福建水泥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 近年来公司先后开展了6场为本公司患重病职工、困难职工子女助学、受洪灾职工捐款的“献爱心”活动。2011年开始, 公司与建材控股公司建立与能源集团对接的党员领导人员联系困难户帮扶机制, 联合开展了联系帮扶活动, 经摸底最后确定24名领导干部与12户困难家庭进行2+1联系帮扶。12户家庭中9户是因本人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致困的家庭, 有3户是慢性病或残疾家庭。党员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带头帮扶及职工的乐于奉献, 不仅给困难职工送去了温暖和爱心, 更提升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3 当前企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实践, 公司的助学、助医、就业、献爱心工程和送温暖工程已经与弱势群体脱贫工程有机的结合起来, 形成了帮扶困难职工的有效机制,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保障拾遗补缺的作用。但随着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的提高、教育费用的看涨及与日俱增的医疗费用, 也存在着虽然企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但距离困难职工群众要求的差距也在加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助学的范围与职工实际需求有差距。公司现行的助学对象仅限于考上本科的困难职工子女, 但对部分长期贫困户来说, 其子女就读高中、技校或是大专院校的费用也令他们生活压力巨大, 他们特别渴望公司助学管理办法资助的范围能惠及到高中、技校和大专。另外, 现在执行的公司和能源集团家庭人均收入的标准使不少在岗的单职工家庭与单亲家庭达不到申请条件, 但他们的收入又确实存在着难以承担子女上大学费用的困难。因此, 公司助学活动无论是在帮扶职工的数量上, 还是实际的支持力度上, 距离困难职工的实际需求尚有距离。
(2) 缺乏统一的公司帮扶制度。公司部分保障帮扶制度已是统一的, 但对于日常的补助与困难救助在救助对象、救助标准、救助方式等方面各单位却各有千秋,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操作程序, 这就导致了公司内部帮扶工作开展的不平衡。
(3) 政策性的不足。现有的遗属抚恤办法, 工伤死亡职工和因病死亡职工的遗属抚恤费标准都是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75%或40%、45%, 这些抚恤费对于年老多病的抚恤对象来说是杯水车薪。此外, 国家最低工资标准年年上调, 但企业病退人员的基本生活费却未能及时调整, 过低的生活费导致部分病退的单亲困难职工长期依赖企业的困难补助或是年迈父母的支持才得以生活。
(4) 帮扶资金不足。目前公司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的来源主要为各单位预算的行政拔款和有限的工会经费, 面对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能源集团兄弟单位较高的帮扶标准, 我们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 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 公司工会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建设, 构建充满关爱的“温馨之家”、“和谐之家”, 促进公司和谐稳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 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牢固树立“坚持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发展成果由广大职工共享”的理念, 把深入开展帮扶救助工作与推动公司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 完善企业工会帮扶体系。在企业效益较好时, 适当提高工亡、非因公死亡职工遗属的救济待遇和病退人员的病退工资;增加每年的帮扶资金预算, 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关爱,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救助需求, 切实解决“生活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问题;激发帮扶活力, 借鉴能源集团煤电公司的做法, 建立完善困难帮扶考核约束机制, 把帮扶工作列入各单位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激励鞭策各单位把困难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2) 加大源头解困力度, 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首要目标。
公司目前内退困难职工的子女大多处于就业年龄, 但有少数却因各种原因未能就业。鉴于这部分内退职工现基本上处于“5060”上下, 他们年龄大、文化不高、掌握新技能、适应新情况能力较差, 找工作比较困难, 但其子女相对容易学习技能、找到工作的实际。工会部门在建立困难职工档案过程时, 仔细了解这部分职工及其子女的劳动技能, 多方寻找就业信息, 积极探索通过促进困难职工本人再就业及其子女就业“双管齐下”的路子。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动员其子女积极参加公司新建项目的招工, 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招聘就业等, 解决就业问题, 变“输血式”的帮扶为“造血式”帮扶, 从源头解决长期性的困难。
(3) 扩大助学范围。
帮助困难职工的子女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不只是困难职工家庭摆脱贫困的希望, 也是整个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希望。困此, 对公司《助学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探讨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收入计算方法, 对单亲家庭降低助学门槛等, 扩大助学范围。在目前公司助学管理办法没有涉及到高中生、技校生和大专生的情况, 对不是低保户但因患重大疾病、天灾人祸等原因造成特别困难, 已纳入困难户档案管理的职工子女考入大中专院校、技校和高中的, 由各基层单位给予资助。
众人拾柴火焰高。2011年公司工会组织人员采写的《90后女孩带妈妈上大学》的报道见报后, 引起了三明市总、永安民政部门的注意, 他们专门给这位职工遗属送来了助学金。为此, 工会组织要发挥联系面广、协调性强的优势, 当好助学第一知情人, 积极与扶贫办、民政局、妇联部门, 与海都报、福州日报等当地社会媒体联系, 争取工会外部的支持和资源, 拓宽助学渠道。
(4) 完善帮扶制度, 实现帮扶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帮扶工作的核心是公开、公平、公正, 对公司权属各单位现有帮扶制度进行整合, 取众家之长, 出台公司范围内统一规范的、能够发挥长效帮扶功能的困难职工帮扶制度, 统一和规范困难职工对象、标准、帮扶渠道和程序, 将制度和办法上墙, 确保其不因人为因素和客观原因中断或终止。健全完善帮扶救助议事制度、帮扶联络沟通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帮扶对象公开制度, 及时完善困难帮扶措施, 与时俱进调整帮扶救助标准和帮扶救助范围, 使公司帮扶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的工作格局, 确保把有限的困难帮扶资金用到实处。
(5) 加强宣传, 营造关爱特困家庭的良好氛围。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工会组织部门要主动先行学习理解上级有关帮扶政策, 为职工提供帮扶咨询服务, 及时指导帮助困难职工用好用足政府助学、助医政策。对公司实施“金秋助学”的历程进行回顾, 回访受助人员, 展示特困大学生家庭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广泛宣传, 营造“接受爱心、传递爱心、奉献爱心”的和谐理念, 扩大“金秋助学”的影响力, 让更多的职工关心关注特困职工子女的就学难问题, 帮助特困生完成学业。
(6) 开拓创新, 拓宽帮扶渠道和方式。
调研组先后到被联企业涟钢振兴企业公司了解情况,并与职工代表座谈,现场查看涟源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听取涟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总工会主席、涟源市“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朱桂良关于“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情况汇报,与涟源市“双联”成员单位、被联企业及困难职工、农民工代表座谈。
调研组认为娄底“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特点突出、成效显著。一是领导亲自挂点。55名市级领导把困难大、问题多、任务重、环境差、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企业作为自己的联系点。2月2日,市委书记林武到涟钢走访慰问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与企业负责人一起召开座谈会,共谋解困良策。市长张硕辅春节前到百年老矿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慰问,深入生产一线看望劳模和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信卿、市政协主席杨云辉、市委副书记田福德等其他市级领导先后深入31家挂点企业调查研究,为企业排忧解难,慰问劳动模范、困难职工家庭,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二是社会广泛参与。近年来不但将市直机关全部纳入参联单位,还将效益好的企业也纳入参联单位,如电力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局、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这样不但帮助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也起到了互帮互助的作用。充分整合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社会资源,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组织保障有力。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成立了娄底市“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田福德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总工会主席李江南,副市长邓建和任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司法局等16个单位为成员单位,并明确划分了各单位工作职责。市直127家机关事业单位都相继成立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领导小组,明确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确定了“双联”帮扶工作联络员。市直机关深入企业调查走访,摸清困难职工底数,机关干部与困难职工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今年,市直机关工委和各县市区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以及“三文明”建设考核体系。2010年,市“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双联”和帮扶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各参联单位也把“双联”和帮扶工作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四是乡镇“双联”别具特色。双峰县各乡镇按照“贴近中心谋发展、贴近职工办实事、贴近基层搞服务”的工作思路,普遍建立了“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困难职工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和就业培训中心,并积极开展别具特色的“双联”帮扶活动。如该县三塘铺镇党委、政府、工会为农民工搭建出国务工桥梁,进行业务培训,每年向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输出劳务工300人以上,同时为在全国各地从事铁路维护建设的5000余农民工建立档案,进行远程管理服务。
刘正华指出,娄底的“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卓有成效,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二是工作扎实,制度健全;三是形势多样,内容齐全。他强调,各地做好双联”和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应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参联机关本职工作与“双联”工作的关系;二是正确理解节日慰问与经常性“双联”工作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重点“双联”与一般“双联”的关系。
明显,困难职工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至目前为止,“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1825件次;帮扶困难职工1724人次,发放帮扶款、物折合共计58.7785万元;其中生活救助1207人次,医疗救助193人次,助学救助84人次,就业培训209人次,职业介绍31人次,法律援助28人次,现将本帮扶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实效,形成了多样化的帮扶机制
我们着力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工会运作”的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送温暖”工程的长效机制,认真分析本地涉及全区、与职工合法权益相关的、关系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针对职工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等当前突出的问题,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1、信访接待。向来信来访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解答有关疑难问题;调处劳动纠纷;掌握、分析、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本“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2053件次;其中实施困难救助654人,为他们送去了困难帮扶金16.7178万元。
2、生活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帮扶中心”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目前一年一度的双节送温暖活动已经形成机制,坚持不懈,成为具有工会特色的帮扶活动,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社会各届的赞扬。本“帮扶中心”共救助生活困难职工634人次,送去慰问金13.4678万元。确保了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家庭困难而发生意外。
3、医疗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对患重病、大病、长病的困难职工给予了相应资助。协同卫生等部门落实对困难职工的医疗救助。本共慰问患重病、大病、长病的困难职3人次,送去慰问金0.26万元。
4、助学救助,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8月27日,在沙湾区沫若中学阶梯教室举行了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由区总工会、教育局、民政局主办,区委常委、区宣传部部长先斌等领导出席,全区首批66名受助贫困学生参加了发放仪式,共发放助学金13万元。其中“帮扶中心”帮扶困难大学生12名、高中生5名,发放助学金3.05万元。
5、就业救助,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职业介绍机构的作用,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根据劳动力市场需要,为困难职工提供免费岗位培训服务。
6、法律救助。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一是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聘请专职律师常年值班,无偿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宽维权渠道,丰富维权内容,对合法权益确实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工会借助自身和社会的法律服务力量,为其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救助,或者指导其向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二、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困难职工帮扶环境
加强“帮扶中心”工作协调,建立和畅通了劳动、民政、经委、财政、司法、教育、卫生、城建、信仿、工会等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形成党政群企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工作机制。各级工会组织在党委的领导下,主动承担起关心困难职工的具体责任,努力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对于职工反映的需要移交政府有关部门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时移交政府有关部门,并督促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三、积极拓宽帮扶资金渠道,完善资金管理
1、竭力争取区政府拨款、区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竭力向政府申请定期向帮扶中心拨付资金,并将有关支出列入财政预算;工会调整经费支出结构,在相应的预算科目中单列出帮扶中心的经费额度,逐步增大帮扶资金支出在工会经费支出中的比例。做好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捐款捐物活动。
2、建立了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资金使用和管理。
⒊接受政府审计部门和工会经费审查部门的监督,并建立和执行物资登记、统计和帮扶款物发放的管理制度。
四、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帮扶效力
⒈切实加强对帮扶中心工作的领导,成立工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中心组长由区总工会主席担任,成员由工会副主席,工会保障、女工、组宣等相关业务人员组成。帮扶中心小组定期对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为困难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2、帮扶中心向社会招聘了3名有一定劳动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的人
员为固定的工作人员,负责“帮扶中心”的日常工作,并聘请1名常年律师为“帮扶中心”的法律顾问,负责代理“帮扶中心”诉讼或非诉讼案。
3、帮扶中心硬件设备齐全。在区委一楼建立了帮扶中心专用办公场地,并配备了电脑、电话以及办公桌、文件柜、接待室等办公设施。
4、建立健全了困难职工档案。根据《乐山市总工会关于补充完善困难职工档
案的通知》要求;区总工会高度重视,把往年上报的困难职工档案重新完善、健全,至9月中旬共完善困难职工档案2053份,为更好的开展送温暖活动打好了基础。
5、制定了完善的帮扶中心工作机制。如帮扶中心工作职责、主要职能、工作流程、申请程序、帮扶救助标准等,并上墙公示。
6、帮扶对象明确。对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救助等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帮扶中心困难职工对象和标准。
7、帮扶中心工作程序清晰,做到“四有”:有接待登记、有送达办理、有办结报告、有帮扶档案。
四、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五、下一步的打算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一 总 则
为切实帮助我所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度过一时难关,让其真正感受到我所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所工会本着“救急不救贫”的帮扶原则,对职工本人或其近亲属在遇到重大疾病、突发事故或其他重大变故时能得到单位在第一时间给予的一定的物质帮扶,现根据我所的实际情况及工会组织困难职工帮扶意见,制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以规范和统一帮扶标准、申请程序、承办时效等。
二 困难帮扶工作的原则、目标、服务宗旨
1、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工会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重要体现,是我所关爱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帮扶工作坚持面向困难职工,及时帮扶的原则,努力把帮扶工作打造成依法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
2、基本职责
工会根据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和会议决策等方式,为困难职工提供直接的帮助和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生活、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难题,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扶重点的是伤、病、残职工及因遭遇意外灾害、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重)病等原因造成的困难职工群体。
3、服务宗旨
雪中送炭、救急济难
4、、工作标准
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以自救为主,以帮扶为辅;鼓励困难职工自强不息。
三、困难帮扶的类别、标准及对象
1、特殊帮扶标准
(1)、职工本人因病或突发性事件等原因需要救助的,给予一次性救助1000-3000元;
(2)、因火灾、水灾等意外性突发事件等原因需要救助的,给予一次性救助3000-5000元;
(3)、其他需要给予特殊救助的,由工会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给予一次性救助5000-10000元;
2、帮扶限定额度
(1)、限定标准:每人每次救助资金不得超过上述标准。(2)、限定次数:每人每年只申请帮扶一次(3)、特事特办,急事急办。
3、困难帮扶对象
(1)、家庭遭遇意外灾害,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特困职工。(2)、因生活难以维持造成子女失、辍学的特困职工。(3)、职工本人因重大疾病且个人承担的医疗费超过本人月实际所得2倍的,帮扶金额为超出部分,但帮扶总金额不得超过特殊帮扶标准;
(4)、职工本人遭遇意外事故且不在医保范围内的,医疗费超过本人月实际所得2倍的,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帮扶金额为超出部分,但帮扶总金额不得超过特殊帮扶标准;(5)、有其他特殊困难的职工;
四 帮扶救助资金使用、审批程序
1、特困职工申请
(1)、由特困职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所长签核。
(2)、工会核实
由工会召开专门会议,拿出救助意见,五、救助资金发放
一、公司工会为困难职工帮扶责任部门,负责每年对公司员工进行一次生活状况调查,并建立困难职工档案,直接受理困难职工的帮扶申请。
二、帮扶的内容:
1、为困难职工提供困难救助、法律咨询、信访来访接待等方面的援助;
2、元旦、春节期间对困难职工进行一次走访慰问;
3、对因病住院的员工进行探望慰问。
三、困难职工帮扶条件:
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2、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
四、申请程序:
1、由职工本人或直系亲属向公司工会提出申请,并同时出具有关证明;
2、工会负责对困难职工真实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并签署意见报公司负责人审批或向县总工会帮扶中心申请救助,如属一般性生活困难,则由企业工会按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办理;
3、确定帮扶方式和帮扶金额进行帮扶。
五、资助标准:
1、凡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重大损失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2、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每季度视情给予300至500元的定期补助金;
3、因本人或家庭成员痪大病造成家庭困难的,一次性给予500至5000元救助;
4、子女考取大专以上普通高等院校,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支付子女上学所需费用的,一次性给予2000元补助。
六、资金来源:
1、公司行政和上级工会拨款;
2、公司工会经费注资;
困难职工大多下岗失业人员, 他们普遍年龄偏大, 没有及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较低, 要想融入社会再就业比较困难。所以他们对于生活和工作有较大压力和失落感, 找不到人生和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对于子女的教育, 父母的医疗等方面压力大, 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
二、对困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 工会首先要要从加强困难职工的思想教育入手。只有先从思想教育入手, 从源头上解决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问题, 践行科学发展观, 深刻领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意义, 才能高度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问题, 才能更有效率地决好困难职工思想政治问题, 只有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关爱, 才能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工会组织要真诚待人, 尽量定期举办困难职工交流会, 提高各级党政府对于困难职工的关注, 争取早日解决职工的困难问题。
才能帮助困难职工转变思想观念, 对生活和工作重塑信心。工会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对于困难职工问题的重视, 对于党和政府的的帮扶救助政策要及时地向困难职工传达, 对于党和政府颁布的关于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条款要及时地让职工了解, 看清楚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的发展方向。对于职工的要求和需求, 要对他们给予理解并及时解答, 对于他们的思想顾虑要要明确分析, 并能够帮助他们消除顾虑, 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生活道路, 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后的发展道路。此外, 要积极引导困难职工及时了解时事资讯, 及时了解市场发展, 了解改革大潮的整体思想, 跟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困难职工自己提升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难问题。在解决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问题的时候要结合各级党委政府的力量。
2) 工会要积极宣传帮扶工作, 将帮扶工作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责任。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工会和政府的统一结合, 齐心协力, 共同解决, 除此之外, 也要结合社会的力量。只有形成全社会救助的局面, 才会将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全社会关注的高度, 工会对于困难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向社会传达, 加大宣传力度, 在全社会都了解困难职工的困境的情况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
3) 充分做好各级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做好各级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才能为工会组织顺利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因为工会干部是帮扶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落实者, 及时发现职工问题, 才能及时解决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定期培训等方法加强各级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提升工会干部的的整体素质会更好地帮助困难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才能以最有效地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 让他们自强不息, 勇往直前。
4) 各级工会组织要多关注那些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职工。对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职工的事迹, 工会组织要多多关注并能够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宣传, 给另外的困难职工提供真实事例, 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以真实事例做榜样会更有说服力, 才能让他们有更大的信心和力量重新站起来, 对自己负责, 对家人负责, 同时也为社会负责。
5) 工会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其实效性。工会组织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困难职工解决困难问题, 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作用, 而怎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是每个工会组织人员考虑的问题。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不是简单地枯燥地对困难职工进行说教, 还要真正地设身处地为困难职工着想, 把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困难职工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 把党和政府对于困难职工的关注真实地传达给困难职工, 才能让困难职工对工会组织产生信任, 才会积极配合, 重新融入社会和生活。
6) 工会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其针对性。因为每个困难职工的问题是不同的, 他们有不同的需求, 有不同的思想状况, 有不同的地位背景, 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就要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针对性地教育, 把握每个职工的不同需求, 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质量。
7) 工会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其艺术性。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说教, 而是一种有艺术性的教育, 对待困难职工, 不能居高临下, 更不能盛气凌人, 空洞无语的说教只会让困难职工产生反感, 因此要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性, 采用职工能够接受的方式, 不仅能够将政府的政策完整传达而且能够从职工角度出发, 采用符合实际、通俗易懂的方式与职工沟通, 才能让职工接受, 甚至能提出问题, 重新树立信心。
8) 工会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其预见性。工会在对困难职工做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重要的是心与心、思想与思想的交流, 因此, 工会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应该及时掌握和了解困难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思维方法, 对于他们感兴趣的观点和问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对于他们所担心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和化解,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 才能使思想政治问题顺利进行。
9) 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工会组织要想真正解决困难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 让苦难职工甘心地配合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 让困难职工真正地从自己目前的生活中走出来, 改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 首先就需要解决困难职工的实际困难, 真正地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 然后针对实际问题做出回答和解决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人心, 才能依靠职工的力量去改变当前的市场现状, 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大潮中, 及时脱离目前的困境, 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对于困难职工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企业如果能够适当给困难职工拨款, 就能赢得职工的信任。如果企业能够在重大节日看望为企业做出很大贡献却有困难的职工, 一定能够温暖这些职工的心, 让他们同企业共进退。
三、结语
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 人心是困难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法宝。在困难时期, 企业需要更加重视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只有稳定了人心, 创造条件让企业逐渐复苏, 才职工看到企业复兴的希望。因此, 越是困难的情况下越是需要凝聚人心, 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这样, 企业的发展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企业的生存才会有保障, 也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孙同庆.基于目标化管理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职工教育, 2013.
一、帮扶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为困难职工服务的窗口、是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是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坚持以职工为本,诚心诚意为职工说话办事,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和谐稳定矿区发挥积极作用。
二、困难职工帮扶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原因
陈家山矿在册职工2641人,困难职工132户,占职工总数的5%,全矿有19个车间工会,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组织机构,加强帮扶组织领导和帮扶力度。
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下岗失业所致。在深化改革减员增效发展中,部分职工面临下岗,无经济来源,导致生活
困难。
二是因子女上学所致。近几年由于煤炭市场不景气,经济效益不稳定,部分家庭子女多,在校学生多,加上学费高,培养一名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大学一路下来10多万元,对于普通职工家庭靠工资是很难负担得起而导致家庭困难。
三是工、病亡家庭、单亲收入低所致。在工、病亡家庭及单亲家庭中,家庭收入有限,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又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给家庭生活带来困难。
四是患大病所致。因病住院就医难,医疗费用高,特别对患大病、重病,其治疗费用对普通职工来难以承受。
三、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基本思路
存在问题: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办公室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帮扶力量有限。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基本思路:在管理体制上,建立困难职工电子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实行困难职工月报制度,每季度对临时困难的职工进行救助,切实解决了困难职工的燃眉之急、无奈之困。按照“党政所望、群众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为”的原则,设立“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开设再就业介绍、困难救助、技能培训、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在与工会其他部门的关系上,个人认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实际上是工会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细化,是在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载体。
四、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的有效方法
一要“实打实”提供法律援助。建立法律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维权难问题。我们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维护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要“百分百”处结信访援助。完善职工信访维权网络,建立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会商制度,及时开通职工维权热线电话,努力做到职工信访“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
三要“面对面”实施困难援助。通过自上而下制定方案,层层发动摸清情况,想方设法服务职工,着力加大困难职工帮扶力度。使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最大限度保障。
四要积极实施“困难职工家庭医疗救助”,制定困难职工家庭医疗救助暂行办法,针对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在医疗保险报销后,个人年自负数额超过5000元以上的,给予剩余部分80%的救助。
五要及时推行“手牵手”入学关怀,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六要开展“心贴心”生活兜底救助,经过摸排走访,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400元的困难职工家庭,实施差额救助,保障困难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
七要开展“肩并肩”节日关怀。建立帮扶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生活难问题。
五、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的对策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是新形势下党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一)建立和完善源头参与机制
工会组织要通过建立与行政联席会议制度,紧紧抓住涉及职工权益问题的重要决策和立法建章环节,代表和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搞好整体维护,促进困难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积极推动把困难职工,尤其是伤、病亡遗属纳入到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使困难职工进入科学化帮扶的轨道,充分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
(二)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运行机制
工会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办事程序,实行规范运作。充分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及职工群众力量,并不断把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延伸,在企业内部建立帮扶点,构建困难职工帮扶网络体系,努力把帮扶中心建设成为扶贫济困、化解矛盾、服务困难职工的重要“窗口”。
(三)协调劳资矛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要通过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信访接待,进一步了解职工群众的呼声,准确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掌握职工需求的第一信号,使“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要求有一个落实的平台和有效的载体。对于困难职工反映集中的、需要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工会要利用三方协商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等推动行政给予合理解决。畅通信息渠道,引导职工理性合法反映利益诉求,维护职工队伍和矿区政治稳定。
(四)建立稳定的帮扶资金、物资筹措渠道
积极争取支持,将工会帮扶工作纳入社会救助体系,形成帮扶资金的定期注入制度,加大对帮扶工作的资金投入。行政与工会共同出资,建立困难职工救济基金或温暖工程基金。成立基层工会互助储金会,发挥其聚少成多、互助互济、救急解困的作用。
(五)深入扎实开展“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活动
工会组织要把生活救助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把政策帮扶与资金、物资帮扶结合起来,把日常帮扶、突发性救助与节日的走访慰问结合起来,并要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好“金秋助学”活动,积极稳妥地开展大病重病、住院医疗、女职工特殊疾病等区域性、行业性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减轻困难职工的医疗负担。
六、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委和行政的支持。
帮扶体系建设的所有工作,是协助矿党政解决问题,排忧解难,企业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掌握企业和困难职工群众的第一手材料,针对性开展帮扶救助工作。
(二)形成协调的帮扶体系建设工作机制。
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体系建设工作与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三)建立稳定的帮扶资金筹措机制。
要通过行政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行政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体系建设工作。
(四)建立帮扶体系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困难职工帮扶方案】推荐阅读:
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07-22
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制度11-11
困难职工帮扶记录表10-21
困难职工救助制度06-14
困难职工补助标准11-15
工会职工困难补助标准05-26
困难职工救助倡议书06-16
慰问困难职工慰问信07-08
下岗职工困难补助申请报告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