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前教育考试(推荐8篇)
答:1.组织环境 个人所在的组织环境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组织环境适宜于个人发展时,个人职业更容易取得成功。从组织内部环境看,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组织状况、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管理人员的支持和组织文化等。
2.家庭环境 每个人孩提时的成长环境,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目标、职业选择有很大影响: 首先,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他们认知世界的方法不同; 其次,父母是孩子最早观察和模仿的对象,孩子必然会得到父母职业技能的熏陶; 再次,父母的受教育状况、社会地位、家人的期望、价值观、态度、行为、人际关系等,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起到直接和间接的深刻影响。
3.朋友、同龄群体环境 朋友、同龄群体的工作价值观、工作态度、行为特点等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个人对职业的偏好和变换职业的可能性等。
二 什么是“沟通”?沟通的意义是什么?有效信息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答: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沟通的意义在于:
1、满足社会需要。心理学中认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人与他人相处就像需要食物、水、住所等同样重要。如果人与其他人失去了相处的机会,身体就会出现一些症状,如产生幻觉、丧失运动机能、心理失调等等。我们日常与人的沟通,即使是一些不重要的话,但却能满足我们互动的需求,身心也会感到愉快与舒适。
2、加强自我肯定。通过沟通,我们能探索自我以及肯定自我。要了解自己有什么专长与特质,有时要通过沟通从别人口中得知。与他人沟通后得到的结果,往往成为自我肯定的源泉。
3、建立、维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提供了社会功能。借着社会功能,我们可以发展和维持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通过和他人的沟通来了解他人。借助沟通这个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发展、改变、或者维系。
4、促成决策。沟通促进了资讯交换。正确的资讯有助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资讯的获得有时是通过自己观察,比如书本、电视,但有时通过与他人沟通能获得更多有效、有针对性的资讯。沟通同样影响他人的决策。如果朋友外出购物,他询问你意见,此时,你传达的内容很可能会影响了他的决策。有效信息沟通要注意以下要点: 1.妥善处理期望值:一种途径是向对方清楚说明自己的期望。这种做法可以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期望,又能根据对方的需要对自己的期望做有效合理的调整,预先消除可能遇到的伤害和失望感。2.培养有效的聆听习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充满变数,既复杂又具有挑战性。设身处地是成功交流的一个关键因素。聆听,但不要受他人情绪的感染。他人有难处时,应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但不能为这种情感左右。必须为自己留一份精力去做自己的事。3.反馈:一般来说,反馈是事实和情感因素的结合。交流中的实质信息和关系信息很容易给人带来误解,从而招致不满。因此,在提供反馈意见时,应强调客观公正,不要妄作评判或横加指责。听取别人的反馈时,则要抓住其中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不要计较对方的身份和交流的方式,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4.诚实:诚实是人与人沟通时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虽然有时实话实说很伤人,但忠言逆耳,诚实的品质最终能帮助人们建立稳固长久的关系。如果在与人的交往中有什么困扰,尽量直接说出来,以免小事化大,到头来更难处理。5.制怒:对方怒气冲冲时,让对方的怒气发泄出来,表示体谅对方的感受,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等等。一般情况下,最恰当的解决方法是,找出对方发怒的原因,从源头上去解决。6.果断决策:如果疲惫不堪、心中烦恼或忙得无法分身,要坦然地说出来。另外找一个时间,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时再来处理事务。如果优柔寡断、迟疑不决,可以回顾所有事实,反复过滤各种可行方案,选择最佳方式;一旦决策,立即行动。7.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在交流中出现失误,感到失
望或受到伤害,不要放在心上。不妨问一下自己,想不想背上这包袱?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一旦尽心尽力地澄清了交流中出现的失误,就要为自己付出的努力骄傲,该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三 怎样准备一份令人过目难忘、留下良好印象的简历?
答:要把握好以下四个要点: 1.真实 简历最首要、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真实。诚实地记录和描述,能够使阅读者首先产生信任感,而企业对于求职应聘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诚实。一些不甚明智的做法通常包括:故意遗漏某一段经历,造成履历不连贯;在工作业绩上弄虚作假;夸大所任职务的责权和经验;隐瞒跳槽的真实原因,如将被迫辞职说成是领导无方,公司倒闭描绘成怀才不遇等。2.全面 简历的作用,在于使一个陌生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你的基本情况,就好像是一个故事梗概,吸引他(他们)继续看下去,因此要特别注意内容的完整和全面,以使对方尽可能有比较全面的印象。通常简历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教育背景及学历、专业、外语、电脑水平、工作经历、在职培训经历、特长、业余爱好、简单的自我评价以及其他重要或特殊的需注明的经历、事项等,以及各种联系方式。3.简练 招聘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求职简历,工作非常忙,一般在粗略地进行第一次阅读和筛选时,每份简历所用时间不超过1分钟,如果简历写得很长,难免遗漏部分内容,甚至缺乏耐心完整细致地读完。冗长罗嗦的简历不但让人觉得在浪费他的时间,还能得出求职者做事不干练的结论。言简意赅,流畅简练,令人一目了然的简历,在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也是对求职者的工作能力最直接的反映。4.重点突出 对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职位、不同的要求,求职者应当事先进行必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准备简历。盲目地将一份标准版本大量拷贝,效果会大打折扣。前面提到的全面不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要根据企业和职位的要求,巧妙突出自己的优势,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但注意不能简单重复,这方面是整份简历的点睛之笔,也是最能表现个性的地方,应当深思熟虑,不落俗套,写得精彩,有说服力,而又合乎情理。
四 参加笔试有哪些技巧?
答:1.复习知识 对大学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复习是笔试准备的重要方式。一般说来笔试都有大体的范围,可围绕这个范围翻阅一些有关图书资料,巩固所学过的课程内容。2.增强信心 要客观冷静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信心。临考前,一要适当减轻思想负担,二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三要适当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从而使高度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休息,以充沛的精神去参加考试。3.临场准备 提前熟悉考场环境,有利于消除应试时的紧张心理。了解考场注意事项,按要求去做。除携带必备的证件外,一些考试必备的文具(钢笔、橡皮等)也要准备齐全。4.科学答卷 拿到试卷后,首先应通览一遍,以便了解题目的多少和难易程度,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答题顺序。遇到较大的综合题或论述题,应先列提纲,再逐条论述。
五 ,创业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当前,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是社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就业前接受到全面的大学“职前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的找到适合个人工作,帮助大学生更好挖掘职业潜力,确定职业定位,找准就业方向,使大学生终身受益。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生产中,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大学生职前教育的现状,分析国内外的形势,及适合我国发展的模式
大学生职前教育是针对毕业生转变社会角色提供的一种专业性的教育,为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的培训,一般包括心态、礼仪、穿着、说话技巧等方面,让大学生做好参加面试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积累步入职场的经验,以及帮助大学生更好挖掘职业潜力。
2.1 国内外形势分析大学生职前培训始发于美国,在国外发
展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职前教育的在校培训及专业培训机构比较健全。目前在我国,各高校和教育机构针对这方面的培训还不成熟,国内的绝大多数高校虽都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并对大学生进行职前教育的培训,但讲课的教师多数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理论知识少,缺少实战经验。
2.2 我国目前的状况
2.2.1 对于大学生职前教育我国宪法第42条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学习外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学生职前教育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职前教育的在校培训及专业培训机构比较健全,如:衣阿华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我国职前教育培训机构也在悄然兴起,但在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上,与国外同等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没有的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2.2.2 结合我国实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前教育培训。
在我国,应逐步发展学校职业教育培训及社会专业职前教育培训机构的双轨模式,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大力开展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
3 我国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的模式及展望
我国应建立与国情及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模式。当前,我国的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内容有待丰富,专业教师人才匮乏。这反面的理论研究较少。
3.1 学校职前教育的培养,高校建立就业指导中心,构建大学生
职前教育、就业指导,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实战的培养。
(1)应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强,社会经验丰富,并长期工作在学生教育一线的教师来主讲这门课。(2)应逐步培养学生认知职前教育的重要性,能够自我认知以及挖掘自己的职业潜能。(3)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主要包括心态、礼仪、穿着、说话技巧等方面,让大学生做好参加面试准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积累步入职场的经验,以及帮助大学生更好挖掘职业潜力。(4)这门课程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更应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如模拟招聘、职业咨询、就业心理指导等。
3.2 在我国社会专业职前教育培训机构尚处于萌芽阶段。
专业的职前教育培训机构较少,社会对其认识还不够,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专项扶持这样的项目。
3.3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能为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间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3.3.1 学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了解社会的需求,从而调整培养方向和培养内容;
发布招聘信息,开设网络课堂,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职前教育的学习。
3.3.2 学生利用网络,更好的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对自己进行职前教育培养,增加求职的成功率。
同时也可以降低学生的就业成本,如在路途、时间上的浪费。
3.3.3 网络同时也是学校、学生及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平台:
学校的信息传递和指导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一方面向学生传递信息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如果没有起到知道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指导不到位或是不考虑学生需求。
4 综上所述,教育百年大计,以人为本
我们所处的是教育学习的时代,人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方面,更应注重人文、社交的培养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大学生职前教育的培养,为毕业生步入社会提供保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前教育培养模式,提倡职业教育终身化,更好挖掘大学生职业潜力,使学生不断的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确定职业定位,找准就业方向,从而达到人有所用,各尽其才,对社会的资源整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李忠军.理想与成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一、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
幼儿师范学校的职前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教育见习和实习等。教育见习和实习,能让幼师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比较深入地了解幼教实际,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能力。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在工作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缩短就业适应期。
二、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
幼儿师范学校的职前教育实践活动除了教育见习、实习,还包括教育调查等。实践活动应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
1.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原则
①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例如,保育员见习,可以连续进行两周,也可以化整为零,在一个学期内每周见习一天。集中实践适用于教育实习、见习,分散实践主要适用于教育见习、教育调查。
②集体实践与个人实践相结合。例如,教育见习和实习,学校可以集中组织,由带队教师带领;也可以在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分散到各自家乡,自主进行见习、实习。
③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例如,教法课的见习,在与幼儿园协商好后,可以利用正常上课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节课或者某个活动。之后,可以利用课余,让学生到幼儿园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2.教育实践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教育实践一般按照学科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周。具体安排如下:
①一年级:结合《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学生在保育员岗位实习工作2周。
主要内容与目的:深入幼儿园和班级,获得与幼儿直接交往的体验;观察幼儿的生理活动和心理发展情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连续两周到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实习;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实习。
②二年级:结合《幼儿教育学》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教育见习、实习4周。
主要内容与目的:观摩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活动等,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幼儿园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形成正确的职业理解与认识。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个教学、游戏活动;连续4周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和部分内容(如组织游戏)的实习;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见习。
③三年级:结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随堂见习,第二学期安排学生进行12周教育实习。
主要内容与目的:掌握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了解实习、见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提升“育人实践”的能力。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个教育教学活动;连续12周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见习;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保育、教育的综合实习和见习。
④四年级: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课程的开设,开展点式实践课程安排,即散布在各课程中的见习活动,由各任课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和进度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考察。
主要内容与目的:强调对学生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整合各领域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到幼儿园观摩某节课、某个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实习。
⑤五年级:结合《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开设,第二学期至少安排10周的学生顶岗实习。
主要内容与目的:强调未来幼儿教师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力求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缩短就业适应期,满足社会的需要。
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教育调查可以在各个年级进行,利用节假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幼儿,积累有关幼儿教育、幼儿发展等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理念,提高专业能力。
3.实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完善“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实践应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全过程。为了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育实践收到实效。
②成立专门的教育实践组织机构。幼儿师范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以幼教专家、专业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商讨教育实践工作。
③制订和完善各项教育实践的规章制度。由教育实践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期间的教育实践活动计划,确立各阶段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安排好学校及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生守则,做好师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考核与评价,做好与实习基地的协调工作。
④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幼儿师范学校应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为幼儿园提供幼教教学、科研信息和幼儿教师培训方面的便利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到幼儿园听课、评课,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师范学校还应定期邀请幼教专家到幼儿园开展工作研讨。各实习基地的幼儿园也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到幼儿师范学校对学生进行入园前的指导、培训。
幼儿师范学校应积极和大型幼教机构联合,利用学生实习、见习机会,推荐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提前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形成订单式培养。有条件的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校内实训基地,使教育实践常规化。
总之,教育实践活动符合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塑造专业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级各类幼儿师范学校都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职前教育实践活动。
每个人在面对就业择业的时候,一般表现出一定的职业兴趣倾向性,也往往有各自更适合的工作领域,我们自身也是这样。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其核心是按照不同的职业特点和个性特征将人分为六类:技能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这六种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每种类型的人对相应职业类型感兴趣,当我们就业择业的时候,我们的兴趣与职业环境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成就感的基础。本测验是基于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兴趣测验的本土化产品,它不仅能够测出你对什么类型的事情和工作感兴趣,而且还反映出你的做事心态、以及你的部分性格特点。
我在这次测评中的结果是:技能型(a型)11分;研究型(b型)13分;文艺型(c型)15分;社会型(d型)15分;企业型(e型)11分;事务型(f型)15分。通过这次测试我知道自己在职业方面更倾向于文艺型(c型),社会型(d型),事务型(f型)。文艺型:(15)该类型的人属于理想主义者,追求完美,不重实际,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性,具有独创的思维方式,直觉强烈、敏感,情绪波动大,较冲动,不服从指挥。社会型:(15)该类型的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为人友好,热情,开朗,善良,善解人意,助人为乐,易于合作。事务型:(15)该类型的人服从权威,讲究秩序,责任感强,高效率,稳重踏实,细心仔细,有条理,耐心谨慎,依赖性强。所以:测评让我充分了解自己。
兴趣是成功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合的职业,将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感,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如果对某种工作不感兴趣,则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并且容易疲劳。所以,以后我在择业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与自身兴趣相匹配的职业类型和职业环境。
然而,在实际的职业选择中,除了应该优先选择那些与自身的职业类型相匹配的职业环境外,我还要考虑一些别的因素:
首先,因为个体本身常是多种职业兴趣类型的综合体,单一职业倾向显著突出的情况往往并不多见,因此在具体择业的时候,除了得分最高的职业类型外,得分第二高的职业类型中的相关工作,有时同样也可以予以考虑。
其次,由于兴趣的可行性差异,职业兴趣脱离客观条件,过于浪漫,往往想得好,做不到;职业兴趣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如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社会的职业需求等,最后心想事成,获得成功。所以,以后我在择业时,除了要考虑与自己职业兴趣外还要兼顾考虑获得职业成功的现实可能性。
人格(personality)源于拉丁语persona,也叫个性。心理学中,人格指一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即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独特的行为表现,包括思考方式、决策方式等。世界上关于人格理论的划分有很多种,本测评采用的mbti人格理论,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在企业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之一。
根据测评我更好的了解到了自己。测评结果是:您有一副热心肠,待人友好真诚,慷慨大方,希望能真实具体地帮助别人。您健谈亲切,好交际,善于合作,是集体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体贴有礼貌,易于共事,需要和谐并且能够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您比较多愁善感,尽责,做事有条理。在鼓励和赞扬声中您能工作得十分出色。对于那些对人的生活有直接的、显而易见影响的事情感兴趣。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在意别人的情感和想法,可能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需要学会给人空间,必要的时候说“不”,并考虑一下自己提供的帮助是不是别人所需要的;为了维护和睦的人际关系,对冲突常常采取回避和妥协,不能积极、正面地处理;对批评或漠视过于敏感,容易沮丧和郁闷;容易陷入情感和细节中,通常很难变通。
根据测评结果社会型的工作很适合我。例如:教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法律顾问等。测评还说有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并通过广泛的合作来维持友好关系、关注细节的工作,例如市场、公关、媒介、人力资源、咨询、顾问、保险代理等。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年代,各种人才在时代舞台上“争奇斗艳”,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就业竞争的压力,不得不早早开始思考自己的就业目标以及人生规划。
在我还有些迷茫的时候,锦程网的职前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动力。
观看完专家讲座后,我了解到,职业的最好选择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给我们极大地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帮助我们以乐观、积极的形态对待工作中的各种挑战。然而,人的一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别说是以之为职业,但我们可以追求,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努力完善自己,积累足够的资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是一种幸福,为了这样的幸福,现在一切的努力和学习都是值得并且必要的。
当然,就业也不能完全按照兴趣,更要综合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特长等,根据锦程网上的职业性格以及职业人格测试,我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自己比较适合的职业,这对我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努力方向给出了很好的指导。
在选择了职业的基本方向之后,视屏教程告诉我们,自身能力的培养是不和或缺的,粗略的来讲,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交际技能。
大学四年是我们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时间,也是我们顺利就业、理想就业的根本,我们应该从头开始努力,并且坚持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学术水平奋斗,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出色的专业知识技能。“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裹然,适百里者,宿椿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脚踏实地地学习基础课程是必须的,大一的学习是大学四年的基础,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能使得大学的学习变得相对轻松。大一只是又一段人生的开始,在这里,我将为我的未来奠下基土,努力学好专业课,勤奋探出人生路。只为着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永远都只有根基稳固的大厦才能在风雨中坚挺依旧;社会交际技能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不亚于专业知识技能,大学生对于共同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样不能忽视,这项工作也应当从大一开始做起。大一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有机会加入学生组织、社团等团体锻炼自己就是很好的选择,在组织中认识更多的同学、学长,在与他们共事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交际、组织协调、合作、领导等各方面的能力,让我们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完成自我能力的训练之后,求职过程中还有一系列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首先是个人简历的制作与投递,通过大学期间的努力换来的优秀的成绩以及更高的学位无疑是个人简历最好的装饰,然而,在符合用人单位条件的前提下,一份语言幽默生动、格式新颖多样的求职简历更能帮助自己的简历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个人简历的制作也是一门需要好好研究的学问;如果我们有幸通过的简历的筛选阶段,能够进入面试环节,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事项,小到服饰礼仪,大到动作、谈吐都会影响面试官对你的印象。提前收集应聘企业的相关资料、真诚、守时、自信、微笑、谦逊有礼、富有创新力都是面试成功的关键之处。
通过网络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大学只是我们对未来的准备,大学毕业生即将面临着一个身份和环境的转换。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们一当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潜能的有效途径或方式,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此次的学习让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问题,也更懂的了我们该怎么做。
第一,我们要好好的总结自己大学来的得失,对自己做一个深刻反思与认识,对自身的优势与弱点都要加以深入细致的剖析。大一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在这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中,我开始逐渐适应一个人独立生活,学到了很多以往学不到的东西,并且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但宽松的大学生活也让我对于学习有些松懈,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是需要改正的地方。
第二,给自己一个奋斗目标,一个理想。做出一种愿望定位、心理预期和取向审视。新的学期已经到来,我更加应该制定好学期的计划,确定努力的目标,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闲暇时间,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组织社团活动、多于同学交流沟通。
第三,定位好自己,我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呢?对自身的素质、潜能和实力进行全面的测试和把握。在新学期我要根据网络学习的职业测试结果尽快找准人生方向,制定大学四年的规划,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地朝着理想努力。
第四,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状况和所拥有的各种资源状况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和把握。
第五,我们应该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今竞争在不断的激烈,我们不应该退缩,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理想的实现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做好自己的准备,我们应当对自己进行一次就业观念的大改变:先就业再择业,先就业再创业!刚进大学时,我们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想象,如今我们更应该面对的是现实。真正一毕业就找到很好的工作的学生毕竟是很少的,那我们应当怎么办呢?我们首先一种适合自己的生存生活方式,不断的积累资本,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好的基础。
叶萍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概括起来主要有语言、艺术和教学三大类。我校作为当地唯一一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多年来一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从教学设施的改善,课程设置的调整、教材内容的研究和校园文化的建设等,加强职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规范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和考核,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形成教师认真指导和学生自觉进行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使学生在校学期期间重视练习和掌握教师专业技能,为将来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能职前培养对学前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的阐释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另外,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即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因教育目标、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的特殊性而要求具备的特有的从教能力。这里强调:幼儿教师专业技能与其它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显著的不同,幼儿教师既要有教师的一股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其它教师无需具备而其必备的特殊技能。例如,儿童化的语言表达技能、儿歌弹唱与鉴赏能力、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等等。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内容
1996年6月1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目标的规定,蕴含着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主要从三方面来指出了幼儿教师应具备语言、艺术、幼儿教学等方面的特殊技能。
2.1语言类技能
语言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帅能够规范化、儿童化地运用语言、文字与幼儿进行交流及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主要包括书写、普通话、讲故事、英语口语等能力。
2.1.1书写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应该具备诸如工作日记、工作计划、总结、教育研究论文等基本的应用文的写作能力,以及规范地用钢笔和粉笔书写汉字的能力。
2.1.2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的水平。讲故事技能要求幼儿教师能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充分突出故事中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为幼儿演讲故事的能力。
2.1.3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要求幼儿教师具备准确、生动、流利的英语会话与交流能力。这是双语幼儿园中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
2.2艺术类技能
艺术类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具备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方面的基本技能。其主要内容有弹唱及儿歌欣赏,舞蹈表演与创编、绘画与美术鉴赏等。
2.2.1 弹唱及儿歌欣赏能力是指幼儿教师借助钢(风)琴,运用声乐技巧自弹自唱儿童歌曲及对儿童歌曲艺术性、思想性的理解能力。
2.2.2舞蹈表演与创编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要掌握多种形式的民族舞蹈基本表演技巧和根据不同的儿童乐曲编制儿童舞蹈的能力。2.3教学类技能
教学类技能指幼儿教师为顺利实现幼儿教育目标所具备的适合幼儿特点的基本的设计、组织、制作、创编等能力。主要包括游戏组织与创编、幼儿活动设计、玩教具制作等技能。
2.3.1游戏组织与创编能力是幼儿教师根据达成教育目标需要自行编制并组织幼儿进行游戏的能力。幼儿园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各方而教育目标都要寓教于游戏之中。
2.3.2幼儿活动设计能力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育内容的实际,预先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的能力。幼儿活动设计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前提和基本保证,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
2.3.3 玩教具的制作能力是幼儿教师根据活动、游戏的需要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和教具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职前培养的实践
我校自1997年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以来,已经培养了近1000多名毕业生,目前在当地幼儿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还有一部分学
生成为幼儿园的园长、中层领导和教学骨干等。近几年,学校引进了“3+2”五年制的学生,在生源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在提高。因此,在不断创新的管理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学校正努力将学前教育打造成精品专业的目标努力。边学习,边总结,边实践,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逐步实践对学期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的职前培养。
3.1 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建设
我校历年来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开齐开足相关课程。同时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条件,采用小班化和分层教学,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还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一方面开设了校本课程,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技能,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到一专多能。另一方面在保证原有的课程基础上,充分挖掘新的课程内容。如我校积极争取,经上级部门任命为非物质文化——农民画传承基地,利用这一平台,我们鼓励一部分学生参与到农民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有我们还聘请了社会上与幼儿园课程相关的手工老师来我校授课,为学生的美术技能打好基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自制的作品也是琳琅满目。
3.2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的管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类技能,涉及到舞蹈、音乐、美术、美工、语言、体育等,这些技能的训练需要做到每天训练,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我们合理利用学校的作息时间,如晨读的口语训练,写字课的书法训练和晚唱的音乐训练等,同时要求学生每周完成一定时间的琴点练习,学生采用刷卡制度,做到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反馈。今后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力争做到推出舞点、美点等技能训练时间,确保学生的技能训练有序推进,不断进步。
3.3 搭建各种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活动中成长,努力遵循活动育人的原则,多方位开展各级各类活动,为学生搭建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更加富有活力和自信。学校教导处每年推出传统与经典的活动,辅助一些创新活动,不断完善活动的实际效果。如历年来学校的红五月、集体舞、名家名篇朗诵比赛和元旦文艺演出等经典活动。我们也坚持群体和个体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班级的发展,也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进行大力的鼓励和宣传,起到极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因而,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4.1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分成三大类,我们学校只在艺术类技能方面较为重视,并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培养方式。对于语言类和教学类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探索,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更为完善。
4.2 我校现有的专业技能课的师资相对不足,如涉及幼儿园教学类技能和幼儿园理论课的师资应选择专业对口的教师授课。
4.3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体系。如师资短缺,设施不足等一些问题阻扰了课程设置的合理安排,我们有时候也显得草率应付,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这样对于学生的培养往往过于牵强,没有遵循合理地培养体系进行实施。因此我们应依据科学的理论基础,探究各专业技能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李云淑 关于构建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 [期刊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张建波 新《纲要》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期刊论文]-学前教育研究2009(5)程利.李岩.张象林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期刊论文]-世纪桥2010(19)张铁牛 教学技能研究的理论探讨 [期刊论文]-教育科学1997(02)
近年来, 受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影响和国家政策引导, 幼师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如火如荼的发展, 在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幼师职前教育也很受到重视, 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研究, 并取得一定成果。
总体而言, 我国幼师职前培养呈现体系不完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幼师学校的发展呈现两极分化等特征。幼儿教育发展的这种新形势客观上要求我们不应墨守陈规而应采取新的对策。有鉴于此, 笔者认为解决如下三个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政府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幼师院校的政策指导, 二是如何进一步调整幼师教育资源结构, 三是如何进一步改革幼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1 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1.1 概念界定
1.1.1 幼儿园教师
文中所指幼儿园教师即幼师是指具有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 主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任教师, 不包括幼儿园园长、保育员及其他工作人员。
1.1.2 幼师职前教育
幼师职前教育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入职前培训, 主要培训对象是面对第一份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目前, 幼师培养任务基本上由大专和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承担。表1中可见, 男幼师数目很少, 只占总人数的3%, 女学生占97%。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性别的严重失衡, 导致男幼师供不应求, 学校很难输出男幼师。
(1) 和下文中的 (2) 、 (3) 、 (4) 、 (5) 和 (6) , 表中的数据都是笔者运用问卷调查等方式,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整理出的数据.
2.2 职前教育现状分析
2.2.1 课程内容分析
表2中可见, 在幼儿园课程实用性调查中, 选择学前卫生保健教程的占71%, 幼儿游戏占78%, 手工占88%, 音乐占89%, 美术占90%, 教育见习占70%。所以, 美术、音乐、手工、学前卫生保健教程、游戏、教育见习等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在幼儿园中比较实用的课程。但事实上, 在专业课程中, 学前教育理论、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保健等课程内容存在较大的重复性, 而且这种分科教学不利于学生以整体结构认识学前儿童;在艺体课程中, 音乐美术等课程内容也是多而杂, 与艺体类学生区别不大, 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为艺体专业而开设, 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
2.2.2 课程结构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职前教育课程结构失衡, 职前教育课重视三学六法课程, 高达100%。此中可见学校重视传统的三学六法课程, 属于单一学科纵深发展型, 没有体现幼儿教学工作的专业特点。这种课程使幼儿园形成分科教学独占鳌头的局面, 幼师没有选择教学模式的空间。可以说教育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2.2.3 教学方法分析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最常见的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大部分教师局限于单一讲授法。上表数据显示, 喜欢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比重在50%以上, 喜欢讲授式的人数只占27%, 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少。
调查显示, 在学生成绩评价上, 考核方式只是单纯笔试, 没有突出能力考核。考试内容以死记硬背为主, 没有把平时课程见习报告、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评析和闭卷考试结合起来评定成绩。
2.2.4 教育实践环节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环节上, 不重视教育实践, 在更大程度上重视理论, 忽视专业技能教育, 理论课程偏重, 实践教学很轻。在教法实践课中, 教师仅仅采用单独讲授法, 没有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教育理论没有用到教育实践中, 在各学期也没有安排实习。实践和教学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单纯依靠理论很难得到解决。
3 对幼师职前教育的建议
综上述分析可见, 幼师职前教育在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 笔者将逐一研究以提高幼师职前培训质量和实用性。
3.1 关于课程设置
调查数据告诉我们, 幼师职前教育课程庞杂。在专业课中,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课程重复性可减小;在艺体课中, 要注重幼师审美意识培养。这就说明职前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因此应首先明确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合理的教育目标关系着教师教育的成败。幼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 精于从事幼教专业的幼儿教师, 即提高幼师整体素质, 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西方的全美幼教协会指出, 幼师的专业化应该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将心理学和教育学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 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实施适应儿童发展的课程, 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助关系, 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幼儿家庭建立积极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 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实的理解;对教师专业注意予以认同。
3.2 关于课程结构
师资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 培养热爱幼教事业, 具有健康身心素质、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多方面教育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幼儿教师。
在课程设置上应打破学前教育传统“三学六法”的课程体系。其中“三学”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六法”指《幼儿园语言教学法》、《幼儿园数学教学法》、《幼儿园常识教学法》、《幼儿园体育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幼儿园美术教学法》。应该设置现代化的学前教育“模块”课程体系, 具体包括“通识类课程”、“专业类课程”、“艺体类课程”三大模块。通识类课程既包括自然科学课程, 又包括人文学科, 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所必须的;专业类课程既包括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学前教育理论, 又包括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SPSS运用、学前儿童发展与评估、学前儿童健康营养与安全、幼儿游戏理论、幼儿园课程、家庭与社区教育学、0~3岁婴儿保教及各科教学活动设计等应用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包括幼儿手工制作与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儿音乐舞蹈创编、幼儿文学创作、钢琴、绘画、体育等。这三大模块由一条基本线索串联起来, 即培养人———培养幼儿教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幼儿教师。
3.3 关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 教育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达成度。长期以来, 有些教师用想当然的教学方法应付教学, 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最常见的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大部分教师局限于采用单一的讲授法, 带来了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 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致使学习效率降低。长此以往, 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确实比较困难。例如唐山市幼师职前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采取“模拟课堂”和“幼儿园见习”基础上, 增加“模拟课堂”和“实践操作” (教育活动设计, 说课, 相关教具的制作, 课件制作等) , 增加“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的课时”扩充“儿童发展”的内容, 加强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高校教师, 也应提高对教学方法的认识, 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 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学会质疑、思辨,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此外还可开展课堂模拟教学训练, 架起理论和实践相互沟通的桥梁,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 突出能力考核, 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考试内容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 题目灵活, 降低死记硬背的比重, 并且把平时课程的见习报告、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评析和闭卷考试等结合起来评定成绩。结合社会需要, 使学生在校时能得到学历和能力的双丰收, 为学生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3.4 关于教育实践
正像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所理解的那样, “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 幼师职前教育应把见习和实习放在突出地位。重理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轻实践练习, 仍是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实践相脱离, 忽视教育见习与实习, 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是“行动的矮子”。实践证明这种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不能直接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因为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对教育教学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他们对教育教学复杂性的认识多是肤浅的。任职之后面对的教育情境复杂多变, 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仅仅依靠所拥有的理论性知识难于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并非是简单的正比例关系。理论的简洁性和一般性很难适应实践问题的复杂性和情境性。
要改变这一点, 就必须加强教育实践环节。实践可分为专业实践和艺术实践:一是与有关课程相结合进行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活动, 每学期至少一次。这样才能使学生及时发现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激发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和解决实践问题的热情,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走进示范园, 与优秀的幼师挂钩, 幼师生要直接站到幼教前沿, 跟随最好的老师迅速成长;延长教育实习和见习时间, 实现全程教育见习。将原先比较集中的教育见习时间, 分散到更多学期的每周内。同时还应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将其分散在更多的学期里。通过教育见习, 使学生亲自参与教学实践, 对遇到的实际问题, 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解决, 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提升自身教育实践能力。艺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 这类课程不仅需要具体的实际操作, 也需要师范生经常练习。学校要为师范生创造有利条件, 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让师范生把所学的技能展现出来, 并让他们在展现中提高对艺术的审美情趣。
4 研究结论
幼师职前教育是为幼儿园提供源源不断发展动力的源泉, 是在终身理念倡导下, 社会大环境要求的大势所趋。在本次调查研究中, 笔者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资料, 对幼师职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与对策。随着人们对幼师职前教育的重视, 相关研究成果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全面, 幼师职前教育一定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娟.对现代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 2011 (2) :135-136.
[2]徐青.浅析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职前教育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3) :152-154.
关键词: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8-0063-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实施的许多重大信息化建设工程和政策的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在成绩的背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现状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建设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于2004年出台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依据该标准而启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尽管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不少的差距。这种局面的造成,很大程度上与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方面有关。因此,探讨分析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高师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来实现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这成为制约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来看,主要凸显出如下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单一
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全国依据该标准开始大规模地实施职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中央电化教育馆及下设的各级电教馆培训中心作为主要的培训实施机构,近年来不少大学和高师院校也作为培训机构参与到职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来。
培训的实施项目是依据标准而设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在三年内建立起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项目的实施主要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三级培训。2005年4月上旬,该项目全面启动;2005年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大纲出台,与此同时第一批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
项目的实施采取先设立试点,再逐步推广的策略。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都已设立培训机构,基本形成了完善规范的以“培训、考试、认证”为一体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
综观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相比,国家的重视程度与投入的精力都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高师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来实现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在高师院校开设“电化教育”选修课程(后改称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到90年代该门课程已成为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从这一点上来看,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性,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充分。直到现在,对比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国家对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这种单一的培养途径去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对于提高师范生的技术水平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提高其应用技术的水平却难以达成,更谈不上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另外,由于职前教师深入到中小学校开展教学的实践活动一般是在大学最后一个学年里进行的,对于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也可能到那时才真正理解。而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师范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也是20多年来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整体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2.“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各高师院校中,每年都有上千名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与教育理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教学内容一直在不断地更新,同时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与多个学科课程内容交叉融合,其应用性和方法性都很强。
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不仅反映了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为了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师培养衔接起来,不少教材还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进行编制;另外,该课程为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主学习、学会协作探讨还提供了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平台支持。
从课程的理论内容到实践内容,该门课程都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支持。从理论上来看,这门课程应该是教师好教、学生爱学的一门课程。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太尽如人意。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来看,教师应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媒体应用、课程整合等能力,相对应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也包含了这些教学内容。而从这门课程开设的课时与要求来看,课程内容多、要求高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就十分的突出。
尽管有不少的专家与教师就该课程的教学提出若干解决方法,如: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干线式”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干线通达——实例跟进——迁移提升”,即在有限的课时里,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确定教学内容,提炼出一般的方法向学生推介,同时用精心构造的实例、典型案例和生活中的情景作为一般方法的补充和对一般方法的理解,以设计性实践和综合性实践为主,完成所学知识的迁移提升;[1]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远程与课堂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远程教学在教学互动时空不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以弥补课堂面授时间有限的不足[2]等等。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课程内容多、要求高与课时少之间的矛盾,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又带来了另外一些问题,如:不是所有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都能运用好“干线式”教学方法;采用网络远程互动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是否有效地、积极地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指导,需要教师付出比常规课堂教学更多的工作时间,这多出来的工作时间如何计算与认定,可能会直接影响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影响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改善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的对策
1.构建高校、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中小学校的教学共同体
在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指出“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2004年我国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其目的就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以促进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能够适应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每年有60多万高师院校毕业生毕业,其中有20多万毕业生经过上岗考试后加入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去。由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不到位,即使经过上岗考试成为正式教师的师范毕业生也不得不加入到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中去,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也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
我国单一的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不仅使高师院校在培养师范生的质量上受到影响,同时也未能发挥政府、社会积极参与高师院校教育的作用。因此,应打破单一培养途径模式,构建由高校、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中小学校的教学共同体,实现教师教育资源共享。
目前,不少职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还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由其电教中心统一组织培训,培训的主讲教师有当地政府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等,其培训的内容及过程就可以作为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资源。另外,高师院校不仅是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地,同时也能为职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提供帮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在高校与中小学校间架设一道“桥梁”,使高师院校的教师与中小学校具备良好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线教师共同承担起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这种教学共同体将会是一种双赢的群体组织,对于共同体中的任何一方都是有利的,而且从世界教师教育的总体趋势和发展规律看,师资培养由封闭走向开放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因此,教学共同体的构建不能只写在政策文件上,还应当把它扎实地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这不仅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也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2.调整教学计划,重视教学实习
构建教学共同体是培养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应不断提高高师院校在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质量,这样对当前的课程教学计划进行更为有效的调整就是必要的。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程所涉及到的能力培养众多,要完成如此多的能力培养,对于一门最多只有72课时的课程而言是十分艰难的。除了在教学内容选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寻找、开辟新的途径,解决课时少与任务重之间的矛盾外,还应该在课程计划中增加多种教学实践,延长实习时间的方式,锻炼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技术的能力。
例如,在“现代教学设施与设备的使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上,可在课堂教学以外增加必要的实践活动,首先分小组让师范生到各中小学校去做基本的调研,了解现在中小学校大致有哪些现代教学设施与设备,在调研的基础上写出一份调研报告,教师结合各小组所提交的调研报告对“现代教学设施与设备”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请本校管理人员给师范生讲解与演示本校教学设施与设备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最后再由教师做扩展补充与总结;其次安排师范生实际使用现代教学设施与设备的实践活动,这次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安排到中小学校去。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到实践,这样能实实在在地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
另外,“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也比较多,如教育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这些学科中的一些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前修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期都会有所不一样。根据这些课程的开设时间,从大二或大三开始,每学期都应安排师范生实习一段时间,实习地点可以选在中小学校,也可以在高师院校内开展。在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计划和目标,[4]同时将所涉及到的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内容也整合到实习计划和目标中去,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体验、感悟和反思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最后的一学年里集中时间实习,实习的地点最好选在中小学校,师范生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已积累起一定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能较好地适应中小学校的教学,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专业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能逐步消化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实践内容,极大地提高师范生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琪,陈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7).
[2]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8-22.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edu.cn/20021119/3072463.shtml.
[4]赖小琴.芬兰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1).
【大学生职前教育考试】推荐阅读: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考试试题07-12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法律文书学》考试作业06-30
大学生党课考试模版06-29
上海大学生村官考试07-22
大学生村官考试1209-06
大学生村官考试习题09-18
大学生村官考试相关政策06-09
大学语文考试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