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精选12篇)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篇1

恩,莫大于父母养育之恩。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父母,应该感谢父母给自己生命,让自己来到人世间走一回,经历人间的悲欢离合,品偿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享受人生的各种乐趣;人从在娘肚里由坯胎形成到哇哇坠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入幼儿园上小学直至读完大学,要花父母多少心血,应该感谢父母含辛茹苦把自己抚养成人;感谢父母对自己呵护有加,免使自己在未成年的时候受到他人的欺凌。感恩,首先要感谢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何况父母的养育之恩恩重如山,如何报答都不为过分。

那日细算了下父亲、母亲的年纪,也都是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老人了,不再是我心中身体康健、硬朗,父亲刚五十出头母亲四十多岁的样子,回想这些年来随着年龄的长大,这边毕业了那边又开始报到开学,与父亲、母亲见面的时间也随之成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一见面,那时比较贪玩,即便有陪父亲、母亲的时间也不愿意在家里待着,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同学和朋友。毕业后在异地工作与父母也是相隔几百公里,回家看看有心也没了时间,只能打电话已慰藉父母对儿之相思。

有句话:也许,看着父母两鬓斑白的头发,就会乖顺了。每当看见年迈的父亲、母亲,望着他们稀疏、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背影,我的心都为之一颤,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带大,我却在成人之后与老人越发疏远了,离家近却借着工作忙的借口,一年半载回家一次。直到那日母亲在电话里说,最近有时间回家一趟吧,有些日子没回来了吧,回家给我做好吃的。回家前按习惯买了些小东西又给母亲打电话问家里有没啥需要的,母亲轻描淡写的说买个三七片吧,说是父亲岔气了。

到家后我进门就看见父亲双腿蜷缩的坐在床上,母亲正在做饭。

看到我回来了,两人甚是高兴,嘘寒问暖的聊了几句后,看见下地准备倒水喝的父亲轻轻的晃着瘦瘦的身体,与往日干练、麻利的父亲不大一样。几经盘问母亲在说出了实情。那时正值农忙时节,就在我回家的前两日父亲开着四轮拖拉机想去在屋后的一块地补上几犁。那时已到中午母亲就回屋做饭去了,留父亲一个人在干活,地头的土较松软,集中精力看犁的父亲没注意到车轮随开始土下滑,拖拉机从坡上翻滚下去,就在拖拉机要翻的那三秒的时间,或许出于求生的本能,父亲从上面起身跳下并向前方迅速爬过去。按当时的情景拖拉机与犁直接翻下来,犁就会压在父亲腹部,父亲做了最坏的打算往前一爬,料想只能压到腿,人在危机时刻往往发挥出潜能,犁翻下来砸落在父亲的脚边,那一爬让父亲躲过了这一劫。只是脚踝歪了一下,需要休养时日,手指甲在爬的时候扯破了。

事后父亲与母亲一直瞒着我们,怕我们担心,如果不是回家看到,父亲与母亲还不想提及此事。看着父亲浮肿的脚踝,心里很难过,父母已经年纪大了,反应不如从前那般敏捷,这次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也许人要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才会明白一些事情,自那日后我经常退了朋友的邀请,回家看看。突然体悟生命本身那不堪一击的脆弱,父亲的那一爬,让我还有机会围在膝前听他唠叨,有机会来报答养育之恩。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篇2

关键词:强迫症,养育方式, 父母,研究

强迫症 (OCD) 属于焦急障碍的一种类型, 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意向和强迫思维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迄今为止表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资料显示, 父母长期不当的养育方式与子女的神经症形成过程有密切的相关性[1]笔者对在自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家庭养育方式的调查,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强迫症患者共89例进入研究组, 同时选择我院的医务人员、志愿者共90例进入对照组, 其入组标准: (1) 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2) 自幼与父母共同生活; (3) 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之继发强迫症状者。2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族史、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方面无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由主试者现场发放问卷, 统一指导语, 现场收回。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是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受试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族史、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出生家庭经济情况等。第2部分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2], 由Prris等人编制, 本调查采用的岳冬梅等修订的中文版, 它包括11个因子, 分别是FF1 (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FF2 (父亲惩罚严厉) 、FF3 (父亲过分干涉) 、FF4 (父亲偏爱被试) 、FF5 (父亲拒绝否认) 、FF6 (父亲过度保护) 、MF1 (母亲情感温暖理解) 、MF2 (母亲惩罚严厉) MF3、 (母亲过分干涉) 、MF4 (母亲偏爱被试) 、MF5 (母亲拒绝否认) , 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此量表为4级评分, 从不为1分, 偶尔为2分, 经常为3分, 总是为4分。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从表1中看出, 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而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而父亲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 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家庭是建立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发源地, 对个体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个体通过与父母的接触, 内化父母的态度, 形成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感知。相关资料显示, 父母养育子女的态度和方法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3]。

本调查显示, 强迫症患者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 说明强迫症患者很少能获得情感支持, 这与张雯[4]的研究一致, 而父母惩罚严厉、父母过分干涉, 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证明强迫症与其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家庭环境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外源变量, 对强迫症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在成长中缺乏父母的关爱, 得不到肯定, 会产生孤独、自卑、紧张及自我认可感低等症状。而国内张雯等也以为很少获得情感支持或正负情感表达的家属成员的个体, 更容易发展成强迫症[4];家庭系统的控制性和组织性过强, 父母总是要求个体按照他们的观点愿望行事, 而个体总是努力的想摆脱, 此时父母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控制与反控制”, 与强迫症的互动模式极其相似。而父母的否认拒绝, 容易造成患者人格内化不完整, 自我认同程度低, 从而导致内心冲突、焦虑, 出现强迫症状。

综上所述, 强迫症的家庭养育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对强迫症的治疗不能只着眼于患者, 而应该外延到患者的家庭, 纠正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 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改善家庭成员之间不良的互动关系, 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参考文献

[1] 梁家国, 朱玉英.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状况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 9 (4) :176-178.

[2] 岳冬梅.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16.

[3] 刘秀芬, 黄悦勤, 李立明.人格障碍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4 (2) :96-98.

养育子女,日本父母的重负 篇3

先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日本的学费依据学校的公立、私立性质而不同,这几年民主党政权推进公立高中免费及高中就学补贴制度,使学费总额降至39.3万日元,降幅超过20%。但文部科学省2010年度进行的“儿童的学费调查”显示,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学费总额,全部上公立学校需要504万日元,全部上私立学校需要1702万日元。子女的教育费用支出很“丰满”,而由于经济不景气,日本父母的收入却越发“骨感”。

日本国税厅今年9月公布了对4566万名工薪族工资的调查结果:2011年度日本工薪族平均年收入为409万日元,已下滑至1988年的水准。算下来,即便孩子从小到大上公立学校,仅一年30余万日元的学费也要花掉薪金的10%以上。而此次被调查者年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占23.4%。

私立学校的学费高出公立学校两倍多。日本是个“学历社会”,念好学校意味着将来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更大。公立中小学实施宽松式教育,教学进程慢,讲授的内容也少,私立学校讲课则追求高、深、难、快。而学生们想去重点私立中小学就读,还必须先进补习班。日本的重点公立大学竞争同样十分激烈,为了孩子的将来考虑,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因此子女的教育费用有增无减,补习班的费用更是占到了相当比例。

日本父母为子女进行教育投资旨在放眼未来,低迷不振的经济却使得大学毕业生就职难上加难,导致这种投资的回报越来越低,甚至干脆打了水漂。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精选) 篇4

是谁,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成人;是谁,坐在书桌前耐心地指导我们做功课;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心急如焚;是谁„„答案是―父母。

虽然他们不像科学家那样伟大,也不像歌星那样璀璨。但是,在我心中他们却是那样伟大,那样令人敬佩。小时候,我非常顽皮。从外面回来,总是一身灰尘,衣服破烂不堪。这是父母总是慈爱地拉着我的小手,带我去洗澡。我小时候还有一个坏习惯―咬人。也许是因为我属狗吧,见到人总会出其不意地咬别人一口。所以,妈妈和爸爸总是陪在我身边。当我想咬人时他们便会伸出手臂。如今,我已经不咬人了,可是在他们的手臂上留下一个个“坑坑洼洼”的“防空洞”。偶尔看一看,也会回味无穷!到了一年级,许多作业重重压在我肩膀上。做到8点多也没做完,累了一天的我伸了伸手臂,不由自主地睡着了。谁知第二天我的作业奇迹般地做完了,我怀疑是“上帝”替我做了。从此我便一早玩到晚,把作业留给了“上帝”做。可是第三天,“上帝”留了一张纸条给我∶我太累了,能让我休息一下吗?我脸红了,决定以后自己做作业。到现在我才知道“上帝”就是我父母。当我没做完作业时,他们并不是吵吵嚷嚷地把我吵醒,逼着我做,而是耐心地替我做,然后又写纸条让我养成早点做作业、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如今我已上五年纪了,可爸妈还是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每当我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的时候,他们会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我“骄傲使人落后”。每当我失败了,灰心丧气的时候,他们又会安慰我“失败乃成功之母”。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的信 篇5

父母亲,您们好!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它是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的辛劳. 父母总是先子女之忧而忧,后子女之乐而乐.但有些被宠溺的孩子却对这些视而不见,或者把这些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似乎整个地球都是为他们而转.面对父母的爱,他们做了个睁眼瞎子.“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都懂的事,更何况人呢 人之。装饰知识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父母儿女心,天下第一情。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课堂,父母是这个课堂中从始至终的老师。我们在。亲爱的爸爸妈妈 : 你们好!时间流逝,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连我自己也无法相信自己长这么大了!看到你们那饱经风霜的面容,。自己写的还是好,毕竟是自己的父母呀!!!父母亲,您们好!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母之爱,它是无私的付出,不求回报的辛劳. 父母总是先子女之忧而忧,后子女之乐而乐。.不告诉你!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记叙文 篇6

在我一、两岁时,爸爸妈妈总是把好东西都留给我吃,尽可能地让我多吃点。在那时,爸爸还经常教我识字,在睡觉前给我讲故事,好让我甜蜜地入睡。我上街时,爸爸教我认招牌上的字,还时不时教我学英文单词,说两句英文。在爸爸的正确引导下我很快爱上了学习。

在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很重视这个阶段,对我抓得比较紧,他们常常说假如我开头做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每当我放学回来,他们就监督着我做作业,一直到我养成了放学回来马上做作业的习惯,他们才有所放松。虽然爸爸妈妈如此重视我的学习,但更注重我的身体。他们从来不给我加作业,一有时间,他们就让我下去玩,我的睡眠从来不低于9小时,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有强健的体格才有精力更好地学习。

直到现在,我若有不懂的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地给我讲解,一直到我明白为止;一旦我犯了错误,他们就会和我谈心并督促我改正;他们还让我学乐器,让我多才多艺……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篇7

在当前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以下不良倾向:只知受惠, 不知感恩;只知索取, 不知奉献;只知攀比, 不知回报;只知被爱, 不知责任。在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中, 也经常可以看到自私、狭隘、霸道、不容人、不讲道理, 缺乏或者没有爱心, 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的现象存在。我曾对本园的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7%;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 比如说, 爷爷、奶奶或父母生病了, 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9%;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 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7%。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下雨天, 年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孩子换鞋子, 而孩子却心安理得, 竟没有一声“谢谢”;孩子大小便在身上了, 老师毫无怨言地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服, 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 没有任何表示。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古人有许多描述感恩的语句:“得人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至为真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他人的感恩之情, 是对知恩图报这种美德的最好阐释, 而这种美德为何会渐渐地从人们的身上缺失了呢?究其原因:就家长而言, 在对孩子的培养上, 不少家长片面重视智力开发。忽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 全家一切以他们为中心, 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想得到孩子的回报, 久而久之, 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 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感激他人;就幼儿教师来说, 在幼儿园课程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 再加上幼儿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 因此也就自然而然地较少对幼儿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 如果童年蹉跎, 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 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可见, 在幼儿阶段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何谓“感恩”?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也是做人最基本的修养。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 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 “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二、研究目标

感恩教育的本质目标就是完善人的生命, 特别是完善人的精神生命。我们要教育幼儿学会懂得感恩, 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情教育起, 也就是说幼儿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幼儿感恩教育的内容。通过研究, 探索幼儿感恩教育的互动形式、内容和策略, 使幼儿学会感恩,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幼儿感恩教育的培养目标。

研究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 各种互动形式培养目标的恰当性、适宜性、可行性。

2选择和运用适宜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互动形式和内容。

(1) 父母与幼儿互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成为幼儿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 并将家庭视为幼儿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首先, 在家庭中, 父母与儿童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 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儿童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这符合道德教育的养成性特点, 教育效果会更加深刻有效。其次, 家庭对幼儿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幼儿感恩意识与行为的形成来说, 家庭同样起着首要的决定性影响。因为孝敬老人、尊敬父母、爱戴兄长等教育内容必须在家庭情境中实施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而家庭中父母等人的榜样角色作用对幼儿感恩行为的习得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再者, 儿童道德的发展与儿童早期跟父母感情的联结有密切的关系。感恩作为一种道德品质, 必将受到子女与父母依恋关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其他任何关系都无法取代的。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幼儿道德品质的发展。

(2) 幼儿与幼儿互动: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 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话》中所写道的:“我们幼小时所受的影响, 哪怕极小极小, 小到无法觉察出来, 但对日后都有极大深远的作用。这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 水性极柔, 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 正由于从源头上的一丁点引导, 河流便有了不同的流向, 最后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幼儿园踏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场所就是幼儿园, 在这里孩子与孩子间的交往成了主题曲。现在的孩子典型特征是“独”, 这与交往中的“亲和”、“合作”、“互动”、“共享”等行为精神有很大矛盾:成人要注意幼儿间交往方式的变化, 注意语言的文明性, 表情的丰富性, 提高他们的分享能力, 移情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同伴之间互相关爱、互相理解、互相忍让, 会用商量的语气说话。例如:一次手工课上, 毛毛跑到我身边对我说:“老师, 大可不给我胶棒用, 我的不能粘了”。看着毛毛着急的样子, 我问:“毛毛, 想用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说?”毛毛不说话, 我把他揽到身边对他说:“你用商量的语气问一问。”毛毛听我说完, 立刻回到小明的身边对他说:“大可借给胶棒用一下好吗?”“等一会, 我用完就给你。”“好的, 谢谢!”我看到这种情景表扬了毛毛和大可, 并让小朋友向他们俩学习, 做一名既愿意帮助别人又懂礼貌的好孩子。

(3) 教师与幼儿互动:。教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 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师幼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教师的情感特征促进或干扰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特征反过来也影响和调节着老师的情绪。现在的幼儿对于老师的“提饭、拎水、穿衣、打扫卫生...”常常熟视无睹, 他们能很坦然地接受他人的爱, 而无爱他人的意识, 类似情况已成为较普遍的现象。作为教师, 应对幼儿倾注尊重、理解、期待和关怀, 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使幼儿心灵走向自由。

用“尊幼”替代“爱幼”, 真实承认“教师”与“幼儿”具有人格上的平等性, 承认两者都是作为参与教育互动的独立体, 没有谁的身份优越于谁的隐含假设, 不再用处于高位的教师去关爱处于低位的儿童的眼光看幼儿。那么, 孩子心中那份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受会通过健康、快乐的心情流露出来, 相信他们会在自由、平等、宽松的人气氛围中, 对你说“感谢”, 并以一颗感恩的心快乐成长。

3研究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意识形成和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 所以幼儿园应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开展感恩教育, 从小培养幼儿的感激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1) 捕捉生活, 潜移默化

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 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幼儿了解“恩”, 体会“恩”, 要让幼儿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 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 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 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点拨幼儿知恩, 引导幼儿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感恩教育深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感情态度。在教室里, 我们进行了与感恩教育相结合的环境创设, 起到视觉暗示, 语言提示的作用。让孩子们学着关心周围人。

(2) 艺术熏陶, 春雨润物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 具体形象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看录相, 讲故事, 念儿歌等形式, 丰富幼儿的感恩认知, 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艺术熏陶下受到教育。如:故事《孔融让梨》;语言活动《分果果》、《轻轻地》;艺术活动《乖孩子》;游戏《相亲相爱》等活动来深透。

(3) 、体验活动, 亲身感受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教育者要积极引导, 教育幼儿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 从小事做起, 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幼儿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 是快乐生活之源, 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我们让幼儿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感受体验, 表现表达, 从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我们利用节日, 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 送妈妈一件小礼物。六一节我们进行“义卖, 义捐”活动, 全园小朋友通过自己的书画, 手工作品, 进行义卖, 然后把钱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 让他们觉得帮助人的快乐。重阳节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 通过送爱心卡片, 给爷爷奶奶捶背按摩, 给他们表演节目。通过一系列活动, 培养幼儿的感恩心理。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本园小、中、大全体

幼儿。

(二)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进行的过程中, 及时反思、调整教师的指导策略, 优化与改良环境, 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 及时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

2个案研究法:对幼儿感恩教育的发展情况, 目标达成进行跟踪记录和分析。

五、研究体会和思考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有的, 需要特殊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 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 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 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

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 摈弃“假大空”, 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 理应回归生活。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不要仅停留在课堂上, 应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来进行, 以生活为导向, 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 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 多形式, 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要教育幼儿从日常小事做起, 从细节做起, 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引导他们加强实践。感恩教育不仅是要送一份祝福, 做一件小事, 更不仅是开展一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要感恩, 在不是感恩节的日子里也一样要感恩。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要让孩子从心里接受教育, 而不是感觉感恩教育是在走形式走过场。因此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 使幼儿的感恩教育日常化, 避免形式化。要让幼儿从内心深处去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 要加强幼儿的迁移教育, 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幼儿园应努力构建一种感恩的文化, 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养成学会感恩的习惯, 并且把好的品行带到家庭里, 家园互动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并将美好的情感带到社会中。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 篇8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大学学的是法医专业,毕业后就顺利成为法医了吧?第一次出现场还有印象吗?

邓亚军(以下简称邓):就业时,因为性别原因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我到省公安厅求职,对方说不需要女性。多次碰壁后,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收留了我。我觉得灞桥分局对我有知遇之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正式报到那天,我就出了现场,现在我印象还很深:田埂上躺着一具女尸,身上盖着破烂的草席……当时,刑警队长问我:“小邓,敢不敢过去把草席掀开?”队长是在测试我的胆量。我没有回答他,而是慢慢走近尸体,掀开了草席,对死者的伤口进行了初步检查,并将结果报告给队长。队长对我的表现很满意。

记:后来你为什么又考研了呢?你家人同意你辞职吗?

邓:当法医那两年,是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刑警队里女性少,我成了大家照顾的对象,与同事相处得非常融洽。因为工作没有压力,我的体重从大学毕业时的45公斤一下子增加到65公斤。生活太安逸了,我就有了考研的想法。考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作后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1999年,我成了一名在职研究生。硕士毕业后,我正式从灞桥分局辞职,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母亲对我的辞职想不通,说我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端,非得读什么博士,真是瞎折腾!好在有大哥的支持,帮我做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

记:读研第二年,你就被导师带到中国科学院工作,还被提升为生产办公室主任,在人才济济的中科院,算是相当出色了。

邓:这要感谢导师对我的欣赏。2000年,导师把我带到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工作,参与“人类基因组”百分之一任务的项目。第二年,我又参与了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基因组测序工作。我们在做这个项目的同时,日本的一个实验室正在做另一品种水稻基因组的测序,而且宣布2001年内完成。为了能比日本先完成课题,更是为了一份民族荣誉感,研究所要求我们最好两个月内完成任务。没想到的是,我这个硕士在读生被破格提拔为生产办公室主任。后来我才知道,所里让我担任这个职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和领导聊天时说的一句话。我们工作的地方位于郊区,一天,我和领导在市区办完事回单位途中,领导无意中说起,前天从市区返回单位,因为一起不太大的交通事故引起了大堵车,一直从晚上9点堵到凌晨2点,弄得他都快崩溃了。我接过领导的话茬说:“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会拿出警官证疏导交通。”领导可能认为我责任心比较强,工作也很出色,就把生产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交给了我。

记:你研究生还没毕业,就领导着一群有不少博士学历的精英搞研究,压力很大吧?

邓:压力太大了。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人员有150多人,其中有不少博士生,和这些精英同事一起工作,而且还要领导他们,不但要求我在业务上能独当一面,在团队合作上也得让大家拧成一股绳,把心聚到一起。在任务分配上,我发扬民主原则,争取让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有些又脏又累的实验,我主动承担。有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同事,对于我这个硕士还没毕业的女孩当他们的领导很不服气,就想在业务上为难我一下。在一次试验中,他故意漏掉了一个程序,这样就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他向我“请教”,我让他再演示一次试验过程,结果,我一眼就看出了他的纰漏,不动声色地纠正了他,他这才心服口服。除此之外,同事之间因为工作有了矛盾,我还得及时调解,不能让他们带着情绪工作。由于我业务上让大家信服,处理事情公平公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项目终于如期完成,总算不辱使命。

率团队参加国际救援,征服外国同行获赞“超级明星”

记:你是国内DNA鉴定领域知名度颇高的专家,多次参与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的研究和救援,哪一次经历让你最难忘?

邓:最难忘的还是“非典”期间从事SARS病毒的检测和分离。那时候,SARS病人的血清谁看见谁害怕,而我就带着血清坐飞机。SARS病毒被解码之后,为了验证病毒靠什么途径传播,我们从各地收集了500份SARS病人的血液、粪便和唾液,进入P3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离。P3实验室里是负压,对女性危害更大,如果在生理期内进入实验室,整个生理机能就会立刻发生紊乱,而我在里面待了整整3个月,体重下降了4公斤。因为样本量太大,我每天在实验室要工作9~12个小时,身边很多人受不了这样的负荷以及危险,纷纷辞职,我却坚持下来,这也是我离死亡威胁最近的一次。

记:在你近十年的DNA鉴定经历中,最艰辛的是哪一次?

邓:东南亚海啸国际救援是我所经历过的最曲折、最艰辛的一次。当时,我和其他4位同事被派往泰国,代表中国进行DNA检测与识别工作。忍着高温、腐臭等不利因素,我们在尸体堆里投入地工作。然而,我们第一批采集出来的DNA样本受到了污染,必须重新采集。当时,我们向国际DVI组织提出用骨骼作为鉴定样本,却遭到了西方一些专家的反对,他们开始怀疑中国DNA鉴定的水平和能力。经过争取,我们只能带着100份牙齿样本回国。可没有料到的是,经过多次检测,这批样本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的鉴定结果。对于DNA样本鉴定来说,没有准确的鉴定结果就是失败。这个情况好像给我浇了一盆冷水。

记:下一步你们如何应对呢?

邓:我带着一位同事再次赴泰国,把实际情况向国际DVI组织做了汇报。国际DVI协作组的专家们召开会议,我用英文把检测结果做了详细讲解。一位韩国专家当场就摇起了头,意思是中国不行,只有一位美国专家对我的意见表示认同。我向国际DVI协作组建议更改流程,不再采集牙齿样本,全部改为骨骼样本进行鉴定。我的建议并未被协作组接受,他们始终对中国的鉴定能力表示怀疑。最后,协作组重新修改流程,每份样本既采集牙齿又采集骨骼。同时,对方还提出一个要求,将第二批样本送往中国的时候,国际DVI组织还派出5位专家一同前往。在专家组成员的全程监控下,牙齿样本仍然做不出来。国际DVI组织随即决定向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实验室发送样本再次检测。这时,我们的领导坐不住了,问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说:“我们没检测出结果,其他国家也检测不出来!”

记:其他国家检测出结果了吗?

邓:澳大利亚承诺一周内出结果,等到第10天,他们才返回结果。他们拿了10个牙齿样本,只有1个做出了不完全的检测结果,这就等于没结果。韩国三周后才返回3个结果,但是没有提供必需的阴阳性对照,因此也属于不准确结果。英国、德国则始终没有返回结果。尽管如此,外界已经出现了对我们非常不利的舆论。就在我们向外交部提交解释报告的当天,局面出现了转机,国际DVI组织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布:鉴于以前从海啸遇难者身上采集的牙齿样本无法检测出DNA结果,现全部改为骨骼样本进行检测。当年4月,第三批500份骨骼样本从泰国发了过来。

记:改用骨骼检测后,结果如何?

邓:整整两个月,我和同事反复做着样本检测工作,最后终于取得了突破。到6月份,500份样本一共检测了473份(其他27份已通过指纹和牙齿等方式完成了识别)。在这473份样本中,有404份提交了准确的DNA数据,成功率高达85.4%,当时,国际上对骨骼样本的检测准确率仅是50%。我派一位女同事将检测出来的样本数据送到泰国。到泰国的第一天,同事就利用这批数据确定了7名遇难者的身份。在此之前,所有确认身份的尸体都是通过牙齿、指纹或医疗记录完成的,虽然数目并不多,但这是第一次用DNA数据完成遇难者的身份确认。短短一个月,依靠中国提供的DNA数据,有180多名外国遇难者、60多名泰国遇难者的身份得到了确认。整个救援过程中,中国共为1981名海啸遇难者做了DNA鉴定,做出准确结果的超过1800份,鉴定成功率超过90%,其中包括一些在其他国家无法完成鉴定的样本。我们用出色的表现回击了别人的质疑。整个工作完成后,国际DVI专家称赞我们这个团队是“超级明星”!

亲子鉴定“鉴”出世相百态,遵守道德法则才能乐享人生

记:从2002年起,你负责的鉴定中心开始涉足包括DNA亲子鉴定在内的司法业务。在亲子鉴定领域,你应该目睹了许多人间悲喜剧吧?

邓:10年来,我所在的鉴定中心受理了2万多例亲子鉴定委托案件,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鉴定结果,都会对鉴定者的婚姻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种种的聚散离合,我常感到困惑与无助。有一个前来做亲子鉴定的女人,她怀孕后不顾危险,连续在三家鉴定机构做了亲子鉴定,鉴定结果都显示孩子是她老公的。但她还是不相信,一遍遍给鉴定中心打电话,说她结婚两年了,一直没有怀上孕,同情人发生“一夜情”后,再与老公同床就有了孩子。她不知道孩子到底是谁的,就不停地做亲子鉴定。找到我后,我就耐心和她沟通,说你这样折腾自己,其实是克服不了自己的心魔,你要相信科学,安心和老公过日子,不要再做对不起老公的事情就行了。那个女子听后,心里这才释然。

记:亲子鉴定中,最大的受害者应该是无辜的孩子吧?

邓:是的。我曾接待过一个三口之家。小男孩才四五岁,来时,他爸爸给他买了一大堆好吃的。采血的时候,小男孩哇哇大哭,他爸爸还心疼地亲吻他。然而,7天后,当那位爸爸带着孩子再次来到鉴定中心时,一张排除他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结果让一切都改变了。鉴定结果让这个年轻的爸爸面如死灰。这时,鉴定书的发票掉了出来,孩子抱着他的腿说:“爸爸,这个可以刮奖!”让人没想到的是,孩子的爸爸一下子把孩子推得远远的,然后扭头就走。这个场景让我感到十分心酸。当晚,我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作为职业鉴定人,我尊重科学的结论;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我实在无法面对孩子那清澈无辜的眼神。我真的想过去抱住孩子,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

记:有没有鉴定人请求你出假证明的?

邓:有啊!2010年8月,一对男女带着一个孩子来做亲子鉴定,当我把鉴定结果告诉他们时,那个女的当场就痛哭起来。哭过之后,她跪在我面前,苦苦哀求我帮她一个忙,因为她老公打算下周带孩子来做亲子鉴定。因此,她才提前一周带着孩子和情人来做亲子鉴定。她恳求我,下周她老公带孩子来做鉴定时,希望中心能出具一个假鉴定结果,就说这个孩子是她老公的。出于职业道德,我没有答应她的请求。然而,她一次又一次地打来电话,诉说这个孩子只是她七年前的一次“意外”,她现在的夫妻感情有多好多好,说她当年只是年轻不懂事,一时糊涂怀上了这个孩子。她三番五次的哭诉让我很纠结,同为女人,我也想让她的家庭更加和谐美满,可这些都不是我违背职业道德的理由。

记:亲子鉴定在寻亲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方面的个案很多吧?

邓:很多。2011年2月,一位中年男子向我求助。18年前,他刚出生的孩子在医院离奇失踪,此后,他走遍全国各地,到处寻找自己的孩子。2006年,他发现一个与自己长得很像的少年,但当地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这个孩子不是他的。尽管如此,半年后,这位中年男子再次到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称这个少年就是他失踪多年的孩子,要求做亲子鉴定。后来,我把这个少年的DNA与这位中年男子的DNA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这个孩子确实不是他的。得知结果后,这位中年男子的眼神立刻涣散了,丝毫没有刚来时的精气神。希望再次破灭,他受到的打击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记:听说你给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也做了鉴定,为什么呢?

邓:没错。我在医院生下双胞胎儿子后,因为孩子是早产,老二一直躺在我旁边,老大有黄疸,我只看了他一眼,就被护士带到监护室去了。19天后,老大才从医院抱回来。抱回来的时候,这孩子头发特别黄,皮肤也很白。我就问我老公:“你是不是抱错了?这孩子怎么像个外国小孩?”老公认真地说:“不会搞错的,手牌上写得清清楚楚的。”但我还是有些疑虑,于是在护士为我儿子采血时,我把止血的棉签放进了口袋里。回到办公室,我就让实验室把两个孩子的DNA数据做了出来,我和老公两人的数据已经有了,经过一比对,我这才彻底放心。现在,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已经5岁了,两人一高一低,一黑一白,一个外向,一个内向,如果不做DNA鉴定,我也会为此疑心烦恼。总之,DNA是把双刃剑,不仅能“鉴”出世相百态,还能让你吃个定心丸。但我想说的是,科技并非万能,要想乐享人生,还得遵循基本的道德法则。

感父母之恩 篇9

人生怀感恩之心。

幼儿园里唱着歌:“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唱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这是人的本性。

肤发受之于父母,父母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人。我们需要学会感恩父母。这便是“孝”--。谓有“百行孝为先”。

孝的本意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中有一位叫何红涛的普普通通的工人。他很普通,但他却有着不再普通的事,他用自己的孝的行为打动了全国人民:自己动手改装了一辆摩托车,细致的他为父亲安装了靠背,用自己不多的时间,陪伴父亲,游览大地。父亲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甜蜜的笑。如《礼记》中所载:孝,乐其心,不违其志。”孝,随心而做,并不需要什么代价。

“爸爸妈妈,等我长大了,一定让你们幸福!”,这是我们最常听见,也是我们最常说出口的一句话。但这仅仅证明,我们依然爱着父母,想着父母。然而,可曾想,这一等竟不知等过了多少个春秋,不知父母额头上增添了多少沟壑,不知岁月已无情地带走了一切。这不能称之为孝。

孝,不应愧对于心,更应竭力而为。何红涛不是名门望族,但他凭借自己的双手与那一颗诚挚的孝心,与父亲游历了三山五岳,没有一个人敢说这不是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需要向父母尽孝。

孝就是回家后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是更多地与父母沟通,是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是陪伴于父母左右......而不是一纸空话,不是一台电视,不是一个收音机,更不是电话的另一头的你......我们也该付出点行动了。孝应该落实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有人说,我还小,没有任何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那我只能够等待。这便是错误的。

孝与敬组合在一起就是“孝敬”,孝必须先学会尊敬父母,敬爱父母;孝与顺组合在一起又是“孝顺”,那我们就应顺从父母的.劝告,避免他们生气;“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还需要爱护自己,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孝,需要的还有那一颗炽热的心。对父母来说,你的一片心胜过千言万语,胜过万座银山,他们不图任何回报,只是想多看你一眼。

小乔的《母亲的目光》中这样写道: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儿子睡觉;母亲总是偷偷地看着我,我不耐烦地说走了母亲,她再也没有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现在,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

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也许大家看过——《妈妈洗脚》:在妈妈给孩子洗完脚之后,孩子也端来满满一盆水,也许水很多,孩子也难以端稳,他高扬起脸,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个小鸭子的故事......”当听到这句话时,那位母亲脸上写满了开心与感动。这就是父母,在子女面前不加任何掩饰,永远那么无私与纯洁。

回家为父母泡杯茶,聊一聊今天的趣事,讲一两个笑话,做点家务......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父母也会会心的笑,忘却了一天的疲惫与烦躁,只留下与孩子的幸福点滴。

莫忘父母养育恩 篇10

在汉代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亲暖被窝后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身旁摇这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生相报。”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母。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就不如他们吗?这个故事一直激励着我——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心中惦记着父母,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

从离开家,参加工作之时,我会将每个月的工资寄给母亲,,手中只留生活费。妈妈每年过生日,我都会买生日礼物,陪妈妈一起唱生日歌,一起点蜡烛……让妈妈觉得她并不孤单,他没有白疼我这个儿子。虽然说这些微不足道,但我能从妈妈的眼神中感觉到她的心里暖暖的……

父母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温暖的家庭,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无私的给了我,留给自己的只是残枝枯叶。

当我做上可口的饭菜时,我总会先让妈妈品尝;当冬天来临时,我会给妈妈穿上暖和的衣服;夏日来临时,我会给妈妈献上他想吃而不舍得吃的水果;秋天,是妈妈最忙碌的季节,我给妈妈撑起蓝天,让庄稼粒粒归仓……

有一天,天正下着雨。我路过校门口,见到被雨淋湿了衣服的家长,手中拿着雨衣,一个个站在校门口,耐心的等着放学接自己的孩子。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当年发生在我身上的情景:

那是一个雷电交加,漫天风雨的下午,放学铃已经响过很久,班里的同学穿上雨衣被家长陆陆续续的接走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没有雨衣,只好在教室里等雨停了。可这时雨越下越大,雷声和闪电将教室笼罩在阴森的天空中,恐怖的景象已把我吓吓的战战兢兢,我很害怕:我多希望能见到妈妈(妈妈病了)。这时黑暗的雨帘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向学校奔来。“啊!是妈妈!”我跑出校门,一头扑到妈妈的怀里。妈妈用冰冷的手抚摸着我的脸。只见她全身湿透了,微笑的脸庞上没有一点血色,瘦弱的身躯在风中颤抖。只有充满爱意的眼神支撑着她没被压倒。顿时我泪如雨下,脸上不知是泪水还是雨水……

我从这一幕中清醒过来,我愧对我的母亲,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今天的我,父母要付出多少汗水!受多少累,吃多少苦?我不能忘记她,不能让他失望。父母恩情重于泰山,我怎能忘记我的父母。让这份真诚感染您的子孙,让这份爱代代相传……

天大地大,父母恩大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母爱像一团巨大的火焰,温暖我心。

母爱像一片宽大的荷叶,替我挡雨。

母爱像一块强烈的磁铁,吸引我走上正道。

鲁迅说:“母爱是最伟大的!”。说出了我内心的声音。母亲冒着生命危险,怀胎十月,忍受着13级的分娩之痛,带我来到这世上。伟大的母亲呀,您辛苦了!

小学时代的我,不仅调皮捣蛋,而且对家里人有点叛逆。每天重复着两种颜色,早上出去一身白,晚上回来一团黑。这让妈妈累坏了,每天大早起来就听到,搓衣板的声音了,“嚓嚓,嚓嚓”。还记得有一次,同学来我家,准备找我出去聚一聚,玩一玩,谁知道,老妈从大门中冲出来,手中还带着洗衣服的手套,指着我朋友说:“不要找他出去玩,最近他学习成绩下降了。”我在楼上听着,心中的怒火一股气从脚喷到头上,但我也只能忍气吞声。从那以后,我的小伙伴们一见到我妈就害怕,甚至路过我家门口,也迅速逃过,好像这栋小房子里住着个女巫一样。那时,心里想的`就是:老妈是个女巫婆!越来越讨厌她。一个明媚的星期天,我吃完饭,就骗老妈说出去买只铅笔,其实我是偷偷去网吧打网络游戏去了。当时的我可没现在这么乖,对我来说,游戏就像是我的第二顿餐,对它的态度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如饥似渴。老爸得知后,给我买了台电脑。我玩的更疯了。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爸妈快睡着了,我却还在不停的敲打着键盘,疯狂的点着鼠标。老妈善意的劝告道:儿子快去睡觉吧,不早了。我没应他,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三十分钟过了,我一如既往。这时老妈呵斥道:”快去睡觉!听到没。”我只无奈地应了一声“哦”,老妈火了,起身,伸出手摸了下开关,有看了看我,又一按。这下完了,就差一点经验,就超过同学的等级了。这让我很火气。甩开凳子,快步走进自己的房间,扔开门。

接下来的日子,选择了循环模式:上学,罚站,睡觉,下课,打游戏。这一下来,我变得更加叛逆了。那一次,我和老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了起来,不仅吵而且动了手,老妈听到声音不对劲,从坡度为70°的楼梯上爬上来,看到这场面,她立刻推开我,自己却被老爸的一脚给踹错了,结果老妈的脚起了个大包,有多大呢?小笼包大小。我小心的扶着老妈下了楼梯,在楼下,妈妈痛的哭了出来,我见她那样,我的心也如刀绞,我们之间的矛盾瞬间烟化了。我鼓起勇气,在黑夜中,给老妈买回了膏药,并亲自一点点涂上去。

那次,我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和意志,也许偶然,也许因为她不是别人,而是我的母亲!从那以后,我对“母亲”这两个字的理解更深了。

我真后悔为什么自己不早点懂事,为母亲分担些,哎。

不忘父母养育恩作文 篇11

大家好!首先我给大家朗诵一首短诗:呀呀学语时,眼神给了我动力。蹒跚学步时,温暖传递掌心。我在爱的.羽翼下,健康成长。什么无言,什么胜似有言?大爱无言,亲情胜似有言。在这勃勃生机的春天里,有一个字眼。足以与春风相媲美——父母。

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你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在炎热的夏天穿着凉爽漂亮的衣裤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为 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多少辛劳?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会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素有“礼仪之帮”之称,而礼仪之首便是尊敬父母。父母对孩子的付出都是为了爱护子女,都是无求无悔的,可是有些人不觉得,还有的人以为父母的给予是应当的,甚至也有人因为父母没有让子女有多余的钱可供挥霍,便怨恨父母,焚杀父母 。记得那是在九八年的时候,在青铜峡铝厂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骇人听闻事,一位母亲在年轻时,因丈夫重病不幸去世,年轻 的母亲带着年幼的三个孩子过着相依为命的艰难生活,他拒绝了很多的上门求婚着,善良的母亲怕再婚后,孩子会受到伤害。

于是她黑天白夜的在外面打临工,自己总是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仍然供着三个孩子的学习,满足 孩子的生活需要。后来,三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然而善良的母亲却已年迈,而且体弱多病。还在外打临工。已经技校毕业上班的二儿子因谈女朋友接二连三地向母亲索要金钱,可怜的母亲实在是拿不出多少钱来,儿子竟然大发雷霆,母亲泪水涟连,伤心不已,狠心的儿子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找来绳子活活将母亲勒死后埋在树林中。同学们!这位母亲当时是多么痛心啊|!自己对儿子的拳拳爱心换来了什么呢?你们能想象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身父母亲都不热爱,他还会对其他人充满爱心吗?世界没有了爱心将变的怎样?老人流落街头,小孩被丢弃荒野……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我国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亲暖热被窝后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身旁摇着扇子躯赶蚊蝇。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想报。”他长大后当了官,遇上了灾年,他拿出自己的钱物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又怎么会用自己的 钱财救济百姓呢?

《不忘父母养育恩》读后感 篇12

《不忘父母养育恩》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不忘父母养育恩》。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当你坐在明亮的教室中聆听老师讲课时,当你坐在饭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你可曾想到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为今天的我,父母要付出多少血汗!你是否想过有一天你会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书中的一件事令我十分感动。曾为新中国建立了赫赫战功的陈毅元帅,在任外交部长期间,工作非常忙,而他却能利用出访回来的间隙顺路去看望年迈的母亲,并给瘫痪的母亲洗尿布。我想到在他身上就具有不忘父母养育恩的美德,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而礼仪之首是尊敬父母。我曾见过一件这样的事,一位同学在家里一直娇生惯养。一次,妈妈因生病耽误了做饭,他竟然大发雷霆,妈妈泪水涟涟,伤心不已。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么的痛心啊!母亲对儿女拳拳爱心换来了什么呢?我们应该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热爱,那他还能对其他人充满爱心吗?世界没有了爱心将会变得怎样?老人流落街头,小孩被丢弃荒野……那得是多么的可怕。

现在,我们应该去了解、体谅我们的父母。记得以前我总是在父母面前撒娇,当我受到委屈时,父亲或母亲总是与我侃侃而谈,当我感到迷茫时,母亲会为我举起导航灯,引导我走出恼人的漩涡,重新鼓起勇气站在竞争的起跑线上。

一个只有懂感恩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应该学会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并将我们养育成人,是多么伟大。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孝敬和热爱为我们日夜操劳的父母,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做个孝顺的儿女。让我们都来关心、孝敬父母,为父母,为长辈写一首爱之歌吧!

上一篇:国庆游花海作文下一篇:民族团结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