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教案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优秀教案1
学习目标
一、读课文,掌握文言实词,通晓文意。
二、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公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仕途不平,屡次被贬。著有《刘梦得文集》。陋室指的是作者任和州刺史期间,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权,皇帝受制,在朝廷,两个党派互相倾轧,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
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陋室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末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再一次证明自居之陋室不陋,同时,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翻译下列句子
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课 型:教读课 课 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
2、点拨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背诵短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学习古
人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阅读教材、教参,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故事图片导入法(请学生选择,并做简要的说明)
唐朝有位著名的诗人,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这位诗人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这位诗人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这位诗人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这位诗人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光,搬了三次家,这位诗人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
于是他会怎么做呢?故事没有完,想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就能找到答案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认识铭(读注释1)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表明文体的字有说、铭、记、序等。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三、走进作者。根据工具书交流刘禹锡的相关资料,与作者对话。多媒体展示: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作品有《刘宾客集》。本文选自《全唐文》。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陋室。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言文三读:
1、一读:读出文章之韵。把课文读通、读顺。
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按照朱熹的要求: ① 自由练读课文两遍;②指名一生朗读,师生评价; ③检测字音,全班齐读课文。
2、二读:读出文章之意。
小组自读,利用文下注释自由轻声译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标记。① 检测重点词义
②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可举手提问。(生质疑)
3、三读:读出文章之情。
(1)师说:这篇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除了押韵,文章多用对偶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音韵和谐之美与整齐匀称之美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音乐美。正因为它具有音乐的美感,所以文章易读易诵,我相信一节课下来大家也一定会背。(2)和州知县得知此事,气得七窍生烟,于是怒气冲冲前来兴师问罪。刘禹锡远远看见知县而来,便故意大声读起了《陋室铭》„„
此时你就是刘禹锡,请对着和州知县大声朗读《陋室铭》。(生可以摇头晃脑地吟诵《陋室铭》,看是否能读出对势利的和州知县的轻视。)
五、探寻作者之思:
过渡语:一篇美文光有形式之美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一位美丽的姑娘不仅要有光鲜的衣着,更要有一颗美丽的心灵。那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1、学生自由发言对文章的看法。
2、陋室陋在何处?“陋”指房屋的形陋 A:找句子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陋室真的陋吗?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全文中的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4、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5、谈作者: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欣赏他吗?赞赏他的作法吗?
六、拓展延伸。
在那个埋没人才的年代里,刘禹锡这匹千里马只得安贫乐道,甘居陋室,现在生活在幸福的阳光中的我们,又该有怎样的理想与抱负呢?(学生畅谈)一篇《学生铭》与大家共勉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成绩不佳,发奋则灵。斯是求学,唯苦唯勤。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谈笑添学问,思辩助长进。可以明事理,冶性情。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七、如何读文章
熟读精思(节选)
□ 朱熹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①看字,子②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④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①[详缓]仔细从容。②[子]通“仔”。下同。③[牵强暗记]勉强硬记。④[漫浪]随随便便。⑤[急]要紧。
把、如何背文言文
刘禹锡让我们敬佩,我们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老师总结一下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1、背诵文言文的原则: 化“长”为“短”
读懂文意
多次巩固
2、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首字提示法
翻译还原法
边读边译法
八、总结: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黑板,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这篇课文背诵一遍。(师生齐背课文)
下课前,我有两句话送给大家:愿《陋室铭》一文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耳际,愿《陋室铭》一文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心间。
九、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知识与能力: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背诵课文。教学难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及“类比”的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2.作者简介与文体介绍(1)文体介绍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是古代散文的一种。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辞精炼,句式工整,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如墓志铭(称述功德)、座右铭(警戒自己)„„这种文体既讲究句式整齐,又讲究押韵,常用骈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似的字。(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诗作《乌衣巷》《秋词》《杨柳枝《浪淘沙》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正字音
德馨 鸿儒 案牍 苔痕 白丁 2.古今异义
馨 鸿 丝竹 形 3.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有龙则灵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三、反复诵读
A.听读:首先请大家听课文朗诵。
要求:1.听准字音;2.把握节奏;3.注意语调、语速。B.自由读:听完了示范朗诵,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诵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停顿。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要求: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可以同桌交流,先重点落实词语理解,然后根据意思疏通文意。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重点研读 细品陋室 1.潜心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2.“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认为陋室很简陋?“馨”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3.作者写陋室为什么先写山水?
4.结尾为什么又写到了“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六、深入理解 雅悟陋室
1.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刘禹锡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2.作者的这种节操和情趣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七、交流感受 总结陋室
假如你面临豪宅和陋室的选择,你将做何决定?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前,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对幸福的理解又是怎样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许多收获。现在,就请你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或学习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景:优美的自然环境
“上”、“入”——以静为动
德馨 友:学问渊博的来客
主人:具有高雅脱俗的情怀
“陋室不陋”
趣:恬然自适的生活
主人: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原因
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1
本教时为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能力
目标
3、认识“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情感
目标
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
教学用具
教学程序
备注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中,极目远眺,所见皆是高楼大厦,我们也是所居者之一,如果这时给你一间茅草屋我想恐怕没有哪个同学愿意去居住,可是我们唐朝伟大的文学家刘禹锡却不仅住着陋室,还提出“陋室不陋”的观点,为何呢?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背景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帮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任连州、郎州、何州等州刺史。在何州有一陋室,此篇《陋室铭》便就此所作。
(二)在学习《马说》时我们了解了“说”这种文体,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认识“铭”这种文体。“铭”就是记载,在器物上刻字,表示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常常在金属器物或碑石上刻写文字,用来记叙生平、事业、功德,表示纪念,或是记物寓意,表示勉励或警戒之意。
(三)析文
1.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2.师: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
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3.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4.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5.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生发言)
6.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它的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
(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生发言)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生发言)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昏庸皇帝当差去
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生发言)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生发言)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生发言)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
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
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
(四)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扬陋室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五)作业:背诵课文,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陋室————德馨————不陋
自然环境(优美)
主人情趣(优雅)雅致澹泊、豁
《陋室铭》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背诵并理解性默写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与中考题目作无缝链接,正确完成相关题目;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举一反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及在不同文段中的不同含义。
(2)教学难点: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复习目标:
1.熟练背诵,准确默写课文。
2.积累文言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主旨、手法。
4.反复练习,提升能力。
二,总体分析:
(1)作者回顾:刘禹锡,唐代散文家、诗人
(2)文体复习:铭是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背诵默写
出示全文,让全班同学默念一次,然后联系初中学过的刘禹锡的其他两首诗歌,作默写拓展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词语复习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有名灵:灵验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是: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长到,入:映入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学识渊博的人。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弹奏。 金经: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丝竹:低俗吵闹的音乐声,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
中考链接:
(1),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A:判断词是/这。 B:助词,的/到。C:就。 D:可以/以为
(2).下而哪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相同?(B)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C:苔痕上阶绿/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可以调素琴/吴广素爱人
【解析】A:一为“出名”一为“取名” B:“斯”都是“这”
C:“上”一为“映入”一为“上等” D:“素”一为“不加装饰”一为“平时”
五,重点句译注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里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六,中心分析:
(1)开头以两个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上”“入”二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绿”“青”二字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往之雅,衬托出主人才学高,品德高尚,也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日常生活。从正反两面写主人的情趣之雅,表明“惟吾德馨”,从侧面写“陋室”不“陋”。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陋室”主人和古贤人有相同的志趣和抱负。
练习:中考默写训练: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作者用来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七,全文中心小结: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八,中考真题分析:
(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20xx,湖南郴州)
A.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来收束全文,突出自己就是和孔子同一类的君子。
B.作者从环境幽雅、交往高雅、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
C.“铭”是用于述功或劝勉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显然是为了表述自己对那些沉迷官场者的劝勉。
D.“何陋之有”巧妙回应开头“惟吾德馨”,不将孔子原话全部引用,显得含蓄无穷,引人深思。
【解析】提示:“铭”是用于述功或警戒自己的古代文体,作者为陋室作铭,是为了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警示自己保持高尚品德。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文首以山水类比,表明陋室也有山水般的“名”与“灵”;后文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类比,表明三者均因主人德高而显名。
B.“调素琴”与“无丝竹”,前者悦耳,暗示自得其乐的陋室生活;后者是作乐俗音,从正反两面描写的是同一情操,并不矛盾。
C.本文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陋室,说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解析】文章没有抒发作者“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希望。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者用“山有仙为名山,水有龙成胜水”的观点,自然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这个核心。
B.本文通过对“陋室”内外情景简要而生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C.本文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体现了一种整齐与错综相结合的和谐美。
D.全文议论起笔,推出“陋室”一语统摄全篇;次写恬静气氛、往来人物、平常生活:无一“德”字,却处处言“德”。
(20xx,湖北随州市)
【解析】应是“德馨”一语统摄全篇。
九:作业:课后作业:完成《南方新中考》P80-81页相关文段
十:结尾寄语: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几簸自天涯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 刘世敏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吾”“牍”“馨”“儒”等生字词。
2.积累文言实词“名”“灵”“斯”“馨”“素琴”“劳形”,虚词“之”,了解特殊文言句式“何陋之有”。3.准确疏通文意,熟读课文。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情怀。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情怀。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展示修复后的安徽和州刘禹锡故居--陋室的照片。
导语: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富丽堂皇的陈设,但它却成就了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的志趣和情怀。
(板书:陋室铭)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我们已经从文章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课文朗读四个方面进行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测预习情况。
(出示大屏幕,学生展示,点评。)
三、课文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听清节奏、找出韵脚。2.出示大屏幕,检查学生节奏、韵脚掌握情况。
(指导学生:韵脚在朗读时,要读的清晰响亮,有延长音。)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4.指两名学生朗读。5.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四、疏通文意
1.小组互助,翻译全文,记录好疑问。
(注意翻译的基本原则:1.字字落实 2.文通字顺)2.全班交流,答疑解惑。
3.教师检测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4.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聚焦文本
过渡:文章题为“陋室”,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描述陋室的语句。(明确答案后,全班朗读)1.研读文本,思考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述“陋室”的?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展示示例:作者围绕陋室,从陋室环境、交往的人、室中生活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2.研读文本,品读感悟
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幅画面。3.研读文本,归纳总结
这些描述体现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展示示例:体现了陋室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的特点。4.研读文本,质疑探究
这篇不足百字的铭文用圆润、饱满的词语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幽雅、儒雅、高雅的陋室图画。这座如此雅致的居所,作者却说他是陋室,你认为陋室简陋吗?为什么?结合全文内容和课前查找的背景资料,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小结:大家从自己理解的角度阐释了陋室的陋与不陋。的确,这是一间名副其实的陋室:主人的物质生活“陋”、社会关系“陋”、身份地位“陋”。可在.作者眼中,这里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分明是一座清新的雅居!.4.再读文本,感受雅趣。
六、对话作者
1.教师补充《陋室铭》的写作背景。
大屏幕展示:刘禹锡因参加以革除政治弊端为主要目的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仅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思考:结合课文和背景资料,说一说,我们从作者的陋室里结识了一个怎样的刘禹锡?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一篇《陋室铭》让世人看到了刘禹锡官场的失意,更让世人看到了他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人格的魅力。这篇“铭”,是他落魄时的自励,逆境时的自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间陋室。当你身处失败、落难、遭到误解、诽谤等人生低潮时,只要有“馨”在心,则心不陋,室更不陋!我们的人生,自然有一份儒雅和洒脱!
七、结课
全体起立,高声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傲岸不屈的高洁品质。
板书设计:
陋
环境幽雅 室
交往儒雅 铭
刘
生活高雅
禹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知识目标:
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疏通文意、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3、当堂背诵短文
4、加强朗读指导,提高朗读能力
能力目标:
1、以读促品,以品带读,读品结合,理解主旨。
2、通过讨论、资料助读,理解句子的内涵。
3、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兴、类比自况、引用名言的作用。
德育目标: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志趣情怀,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以读促品,以品带读,读品结合,理解主旨
2、能译读课文,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三、教学难点: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兴、类比自况、引用名言的作用,体会文章精致的表达。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这是我们班的两幅立轴,康星同学的立轴书写的是“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张韵同学的立轴书写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你们认为哪副作品上的字更适合作为座右铭呢?为什么?
<二>解题: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是歌功颂德的文字,一般都是用韵的,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朗读课下注解铭的定义,圈画词语:警戒自己、歌功颂德
<三>作者简介:1,简单介绍生平(见投影)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20多年,《陋室铭》就是他被贬至安徽和州所写。
2,联系作者的作品《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知晓刘禹锡的漫长的贬谪生涯、辛苦辗转,联系《秋词》让学生体会作者是一个心气极高、进退自如的诗豪。
<四>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要求:学生散读课文,注意投影上给定的字音,能流畅地朗读全文
全班集体朗读
2、读准节奏
要求:教师作出示范,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能读出节奏
学生个别示范读,其余学生、教师作点评。
3、读准虚词“之”
投影: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指导朗读:读准虚词,文言的味道就读出来了,前两个“之”,作用是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后一个“之”,用在反问句中,语气强烈,要重读。
学生练读
<五>译读课文:读懂全文句意
要求:译读课文,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请根据课文下的注解与老师补充的注解,大声译读全文。
投影:在:在于。
名:出名,有名。
则:就是。
灵:灵异,神奇。文中作动词,意思是成了灵异的水
乱:使.......扰乱
劳:使.......劳累
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这里指官府的公文
注:文中把丝竹解释成:琴瑟、箫管等乐器,个人觉得概念有误,还是琴瑟、箫笛等乐器比较妥当。
当堂检测:要求学生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品读课文:解读作者对陋室的多角度描绘,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1、找出文中作者描写陋室的语句,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
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
2、品读“室中景”
“上”“入”用了拟人手法,化静为动,请你由“上”“入”联想开去,结合原句,展开想象,描述陋室的环境。
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这样的环境吗?
板书:环境清幽
指导朗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品读“室中人”
古人云“欲知其人先观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与作者交往的都是文人、名士,可见作者是什么人?大家在一起谈论会什么?为什么而高兴呢?
小结:作者是一个情趣高雅的人。
板书:情趣高雅
指导朗读:“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品读“室中事”
(1)品读实写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对今人弹琴做调查:班上会弹琴的请举手,知道弹琴能考级的请举手
小结:今人弹琴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自己拥有一项技能,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盼望把琴声留给舞台,那古人呢?
投影: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江上琴兴
(唐)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思考:古人为何要在皎皎明月下、凄清的江风中独自抚琴?
小结:作者也是如此,弹琴能让一颗被俗务缠绕的心完完全全地安静下来,彻彻底底地放空。
思考:刘禹锡不信佛,为什么要阅读佛经?
资料助读:
投影: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经典,其实是在讲心灵的种种尘垢和种种磨洗的方法。
(2)品读虚写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思考:丝竹出现在什么场合,代表着什么生活?案牍出现在哪儿,代表着什么生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铭”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等。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3.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预习检测
1.铭,是指,后来成为,它的特点是。
2.本文作者是,字,朝著名的、家。
本文选自
3.生字注音
铭斯馨苔鸿儒调牍庐蜀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学习重点
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和语言的音韵美。
学习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本文的主旨。
自主学习互助探究
读通课文,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B级)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习方法:对照课下注释,参考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1、写出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
有仙则名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有鸿儒( )可以调素琴()无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3、这篇课文几乎通篇押韵、对偶,试通过朗读,体会它的音韵美。
文中押韵的字是:
韵脚是:
4、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孔子曰:“何陋之有?”
展示训练评价推进
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精妙新颖的构思及托物言志的写法(B级)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法:学生先注意听别人读课文,然后标画之后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1、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开篇“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接着以“
”一句统领全篇。下文则用“”
写室外环境之幽雅;用“”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结尾再用“
”予以强调,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这是一种的写法。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全文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2)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这些是实写,虚写的句子
是:。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拓展延伸反思提升
1、请举出古诗文中托物言志的例子。
2、仿照课文开头两名反向立意的写法写几个句子。
3、以《教室赞》为题,仿写文章托物言志、反向立意的写作方法。列出写作提纲:
达标测试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勾画阅读提示的要点,明确学习《陋室铭》的素质 教育目标。
师生讨论,逐条 板书或投影显示本节课素质 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引导: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身世、处境作一些了解。让我们先复习有关刘禹锡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要写这篇“铭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人,自幼好学,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调整仕途得失的一条基本心理原则。刘禹锡是中唐时期政治上的激进派,主张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挤,一再被贬,因而作此铭文,自剖肝胆,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2.结合注释学习“铭”,让学生当堂记忆。教师当堂抽查。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及节奏,全班学生齐读。
[复习旧课知识点:引入新课的学习,当堂记忆并检查,个别读与集体读相给合都是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字,时间为四分钟,教师巡视,个别解答学生的疑问。
2. 教师结合课后练习及预习提示的问题向学生提问,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能提奖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头两句有何作用?
写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是设喻引题,颂扬陋室。
(3)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阶入室,并无荒芜之感,倒有一股生气。
(4)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两句。
(5)文中是怎样描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话,再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与学生边讨论边明确:“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作者的陋室充满文化气氛,来客全是饱学之士,与主人兴致盎然地谈古论今,可以想见其妙语连珠。意趣横生的场面。客人去后,主人焚香弹琴,或翻阅经书,参悟妙理,可以想见其安逸潇洒之风度。居住在陋室,远离尘嚣纷争,心情平静清畅,不受官场羁绊,免于劳体伤神,落个心静体闲。
(6)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背诵,教师当堂抽查,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7)是不是刘禹锡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静无为”的境界呢?
不是。
(8)从哪里看出来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他用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会永远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华,兼济天下。
(9)作者一方面写自己的心静体闲,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华,兼济天下,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当权的保守派显示自己并没有遭受打击郁闷寡欢;另一方面,是等待时机,再图报效国家。
(10)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这是个文言倒装句式,“之”起连接作用,无实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篇末以圣贤之语自勉,而且呼应开头。意味无穷,是画龙点睛之笔。
(l)全班齐读(齐诵),再次体会文意。
〔这一部分的 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讲析上应深入浅出,在学生主动的学习中完成素质 教育目标。〕
(四)总结、扩展
1. 教师引导:这篇散文被选入唐宋名篇朗诵经典,读起来清脆作响,落地有声,妙不可言,后人纷纷摹仿它的结构和韵律作“铭文”,是什么缘故呢?
古人作文很讲究韵律美,骈散句结合,讲究押韵,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韵,而且水火构思精巧,立意鲜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骈句呢?看课后练习第三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让我们了解骈句的知识。
〔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学会总结,抓住特点,也为课外作业的私利《成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
1.仿照《陋室铭》写《xx铭》,长短不限,把握《陋室铭》的精髓并有所体现即可。
2.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3.预习《爱莲说》,要求熟读并完成有关练习。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教师 板书或投影显示素质 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l.请同学朗读自己的“铭”文,常见内容如《教室铭》、《作业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丰富 教学内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投影学习字词,教师出示内容,请同学判断,集体订正。
3.结合注释了解作者。
4. 教师引导,“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物,也可以通过写人、状物来讲道理。《爱莲说》是一篇情致饱满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过传神之笔,精妙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可爱的莲花写生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一株莲花,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莲花的姿态。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加以点评。
〔采用现代化 教学手段,可以加大课时容量,字词 教学可扫除词语中的拦路虎,请学生描述,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l. 教师引导;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录音,边听边用笔作勾画。
2.请一名同学朗读,同学作点评,然后全班齐读。
3.请同学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外部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句子,并结合注释分析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4.请同学在2分钟内背诵“予独爱„„不可亵玩焉。”并且当堂默写。
5.对照注释自读第二段,请同学翻译第二段。
6.本文以“爱”为意脉,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衬手法。
7.作者赋予它们怎样的品格?
作者连用三个拟人,把菊花比做“隐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现人的孤傲,呼应文章开头“晋陶渊明独爱菊”,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贵者”,用它的富丽浓艳表现世人的庸俗,这是反衬。
8.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莲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浑然熔铸在一起的,作者名为写物实则写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学的定义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投影定义内容)。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慨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1.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生活态度,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把莲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尚的君子行为。
(四)总结、扩展
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文意。
2.再放“莲花”幻灯片或投影,想象像莲花一样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联系实际来谈。
[由“莲花”入题到以“莲花”结束文章的学习,线索清晰,又注重了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陋室铭教案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陋室铭》八年级语文教案10-06
陋室铭优秀教学设计11-04
《陋室铭》整体评析06-03
陋室铭原文和翻译06-30
《陋室铭》中考复习要点10-11
教学课件陋室铭10-23
初二语文《陋室铭》学案11-12
26.陋室铭知识与练习07-16
文言文《陋室铭》复习要点06-16
刘禹锡《陋室铭》注释赏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