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申请书范本(精选8篇)
单位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 邮编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手机
参保代码 单位性质
行业风险类别 事故类型
伤(亡)职工姓名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邮编
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时间 年 月 日
劳动保障卡号 工种
身份证号
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印制
填 报 要 求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伤(亡)职工居民身份证,事故现场证人证词和其身份证及相关旁证。
二、劳动关系合同书或者事实劳动关系证明,劳务输出或借调人员的应提交双方单位签章的相关协议书。未签订《劳动合同书》需提交事实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如:(一)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工作证、服务证、考勤记录、上下班打卡记录、领取报酬的领取证明、工资卡及工友同事的书面证明(工友本身必须与用人单位有明确的劳动关系)等;(二)用人单位与受伤者签订的书面协议;(三)与受伤职工有关的、加盖用人单位公章的票据证明等其他能够证明是该单位员工的材料;(四)当事人无法提供以上凭证的,建议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就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等事项提起监察诉请,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把查处结果或者仲裁裁定书作为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进行提供。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医疗诊断材料包括事故发生日,经门诊治疗出具的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诊断证明以及相关就诊病历、影像检查报告、化验报告等;经住院治疗的应出具出院记录、手术记录;医疗诊断证明应加盖医院“医疗专用章或医务处章”。
四、申请因工死亡认定,还应当提交职工死亡医疗机构抢救病历和医学死亡证明、司法部门的死亡证明、户口注销登记或火化证明等。
五、不同伤(亡)事故情形还应分别提交以下相应材料。(一)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已合法登记的查询证明;(二)发生交通事故而伤(亡)的,应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用人单位的上下班作息时间证明,用人单位与职工住地的合理路线示意图及常用交通工具证明(驾驶证、行车证正本、副本);(三)因工外出发生事故伤(亡)的,应提交因工外出工作证明、对方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据(如:会议、调研、座谈会等通知);(四)职工为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而伤(亡)的,应提交公安机关或有关部门的认定或结论意见;(五)诊断为职业病的,应提交职工职业病证、职业史、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六)职工因工作原因下落不明的,应提交公安部门的证明或者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书;(七)因犯罪、自残、自杀、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应提交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出具有关法律文书等证据材料予以证明。因醉酒导致伤(亡)的,应提交医学证明表明职工醉酒,或者有证据表明职工在工作中有严重的行为失控表现,并导致事故发生。
六、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申请工伤认定的,代理人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的,还应当提交与有关法律服务机构签订的委托协议书等证明材料。
七、写清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当时所从事工作简述、受伤原因,在场有哪些目击证人、救治医院、伤害部位和程度以及对照《工伤保险条例》条款等基本情况。
八、申请时,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不准复写,填写后不得复印。同时必须提供相关证据原件和复印件进行核对(复印件使用A4规格纸张),并由申请人按工伤认定申请证据、材料清单要求填写签字后提交。
用人单位对有关事故发生经过的详细调查:
用人单位对有关事故发生经过简述(不超过50个文字):
劳动关系及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签章: 年 月 日
注:此页由用人单位填写。
受伤职工对事故经过的自诉:
伤(亡)职工身份证复印件粘贴处
复
受伤(职业病)职工签名:
张某, 男, 某省矿业集团铁路运输处机务段司机。2009年7月9日张某承担该集团某矿区段煤炭运输任务, 16时40分许, 当列车运行至某江铁路大桥时, 在机车无异常情况下, 张某非常规停车将车门打开, 沿铁路向机车后方桥中跑去, 不慎落入江中。张某落水后, 由于当时恰逢汛期, 水流湍急, 机务段与车站派出所虽共同组织人员, 先后多次沿某江两岸寻找, 并在该市日报登报寻找, 均无果。张某之妻段某在张某失踪2年后向所在市区人民法院申请要求宣告张某死亡, 法院于2011年8月4日在《最高人民法院报》刊发寻找张某的公告, 公告期满, 张某仍然下落不明, 法院于2011年12月22日依法宣告张某死亡。
2012年1月5日, 段某向所在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对丈夫张某的工伤认定申请。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经调查后认为, 张某发生失踪事故的时间为2009年7月9日,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有关规定, 从张某事故发生至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时间已超过1年, 已经不在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内, 所以对段某为其丈夫张某申请工伤认定作出了不予受理的书面告知。
段某不服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决定, 向所在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讼中, 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辩称,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 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此, 由于张某失踪事故发生时间距其妻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已超过1年, 所以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张某工伤认定的申请是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
对于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的申辩, 段某的辩护律师认为, 《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一条亦规定了“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 按照本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而且, 对其的工伤认定时效不应将职工下落不明之日作为事故发生之日, 而应以法院宣告死亡之日作为事故发生之日。因此, 段某为其丈夫张某的工伤认定申请理应得到受理并应认定张某为工伤。
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 段某所提出的理由更为充分, 遂作出市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应撤销对张某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裁决。
案例评析
本案的关键和争议焦点在于, 段某为其丈夫张某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 是按照张某发生下落不明这一状态发生之日起1年内计算, 还是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宣告失踪人死亡的判决之日起1年内计算。
通过对案情的回顾和梳理, 可以看到本案在工伤认定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点: (1) 《工伤保险条例》 (201年修正版, 下同) 第十四条应当认定为工伤7种情形中的第5种是“因工外出期间, 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这一规定是职工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一种情形, 其对情形的描述表达的是“下落不明”的一种事实状态, 是真实存在的一种客观情况。 (2) 按照民事诉讼法 (2012年修正版, 下同第十五章第三节“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的相关规定, 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后, 发出寻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 公告期限届满, 失踪人仍然下落不明的, 人民法院应依法宣告失踪人死亡, 被宣告死亡的公民丧失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终止。人民法院判决“宣告死亡”这一法律行为描述的是一种法律事实, 是对公民死亡的法律定义。
此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五章第三节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宣告公民死亡的期限有3种: (1通常情况下, 公民下落不明满4年的。 (2)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公民其死亡的可能性比第一种情况要大因而法定的期限相对较短。 (3) 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 经有关机关证明该公民不可能生存的。这种情况死亡的可能性最大, 因而不受“4年或“2年”法定期限的限制。
结合本案, 从《工伤保险条例》来看, 根据第十四条第 (五) 款职工由于工作原因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情形, 应当认定为工伤, 并可以根据第四十一条“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 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 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 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规定享受有关工伤保险待遇。因此, 遵循《工伤保险条例》, 职工近亲属可以从职工发生下落不明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并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这一规定也是从立法的角度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职工及其近亲属的权益, 是保护性条款。不过, 人民法院宣告公民死亡是在法律意义上对公民死亡的判定, 这一判定与公民自然死亡具有同样的法律后果。因此, 职工近亲属自人民法院宣告职工死亡之日起1年内申请下落不明职工的工伤认定仍然有效
吴律师:
三个月前的一个上午,我在上班期间由于地滑,不慎跌倒后从二楼楼梯滚到一楼。经送往医院救治,现已痊愈出院。可当我于近日持有医生亲笔签字的治疗病历,向本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时,却被告知我必须提交诊断证明。我坚持认为治疗病历同样能够甚至还能更加详细、具体地反映我的受伤情况、治疗经过,并拒绝补正交付诊断证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表示不予受理。请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对吗?
读者:张晓莲
张晓莲读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做法并无不当,即其的确有权要求你提交诊断证明。
一方面,诊断证明和普通病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普通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由于它只是代表医务人员个人的意见,由医务人员个人签名出具,而且受病人身体状况、医疗设备、医务人员专业水平、治疗过程等多种因素制约,决定了不仅同一病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病历可能存在差异,就是同一病人在相同医疗机构的不同时间的病历也可能不同。诊断证明是包括健康证明、疾病证明、诊断证明、伤残证明、功能鉴定书、医学死亡证等证明文件。它代表医疗单位的意见,而非医务人员个人,由医疗单位出具,盖有医疗单位公章,是司法鉴定、工伤认定、残疾等级评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另一方面,申请工伤认定不能用普通病历代替诊断证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权要求你补正,如果你拒不补正,则可以拒绝受理。
吴律师
游客在旅游中因故脱离团队受到损害旅行社是否有赔偿责任
吴律师: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今年5月1日,我和我的同学林某报名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登山一日游活动。上午9时导游王某带领我们30余名游客到了山脚下,对我们游客简短嘱咐之后,我们30余名游客就跟随登山的队伍开始登山。约一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山顶,这时我和林某发现我们脱离了团队。此时我们浑身疲乏得很,又很害怕被团队落下,于是我们就打听到有一条下山的近路,看到这条近路上也有稀稀落落的游人在行走,我们也就比较放心地跟着走。当走到一个一边是约三四十米深的陡坡山涧,而另一边则是仅能容一个人走的约四五十米长的崎岖小道,看着有人小心翼翼地走过去,我们也就只能跟着走。当我走到这条小道的中途时,突然脚下一滑,就摔下陡坡,幸亏我抓住了陡坡上的一棵小树,距离上边的小道也就是五六米的样子,在林同学的帮助下我慢慢爬了上来。上来后才发现挂在我脖子上的3000余元的照相机掉下去了。
我要求旅行社赔偿我照相机丢失的损失3000元。旅行社答复说我是故意脱离团队,走景区没有开放的道路造成损害的,旅行社没有赔偿责任;再说,你的照相机是否丢失以及照相机的价格都是说不清楚的事,就这一点也是不能赔偿的。请问:游客在旅游中因故脱离团队受到损害,旅行社受伤否有赔偿责任?
读者:陆秀芸
陆秀芸读者:
你所说的要求旅行社赔偿的问题,这在法律上属于旅游中发生的侵权赔偿纠纷。旅行社是否对你的损害有赔偿责任,取决于两个条件:其一是你是否有损害,损害的多少,即损害量的确定;其二是旅行社对该损害的发生是否有过错。
先说第一个问题,你是否在旅游中丢失了一架3000余元的照相机,旅行社对此不承认,这需要由你来举证证明。你可以找你的同学林某,和你一起参加一日游的其他游客证明你参加一日游登山时是带着照相机的,而登山回来时并没有带,另外你购买照相机的发票,以此即可确认和证明你在一日游登山时丢失了3000余元的照相机,即证明了你有损害和损害的数量。
再说第二个问题,旅行社对该损害的发生是否有过错问题。《旅游法》第八十条规定,旅游经营者应当就“未向旅游者开放的经营、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其他情形”要以明示的方式事先向旅游者作出说明和警示。你是在走景区没有开放的道路时造成损害的,但导游并没有带领游客走,也没有对游客进行明确的说明和警示,这显然是有过错的。另外,旅行社说你故意脱离团队而受到损害也是不能成立的。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确有规定:“旅游者在旅游行程中未经导游或者领队许可,故意脱离团队,遭受人身损害、财产损失,请求旅游经营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你的情况显然不能认为是“故意脱离团队”。
另外,还必须指出,你作为一名成年人,对自身的安全和保管的财产都负有注意义务,你是在走不适宜游客走的地方造成财产损害的,对这一点你本人也是有一定过错的,你本人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
你可以和旅行社协商各自承担你丢失的3000余元照相机的份额,如果协商不成,则你只能提供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裁决。
吴律师
保险公司违规退保发生事故仍应担责
吴律师:
今年2月,李某将自己的一辆现代牌轿车卖给了我。办理过户手续时,李某将该车交强险保单交由车辆管理部门存档,同时将保险标志交给了我。因该车交强险尚未到期,所以我没有重新购买,便放心地上路行驶了。前几天,我在回家的路上将行人杜某撞伤。因事故发生在保险期内,所以我陪同杜某到保险公司索赔,却被告知原车主李某已经以车辆转让,保险单和保险标志遗失为由向保险公司申请了退保,所以保险公司不再承担赔偿责任。请问保险公司可以随意办理交强险退保吗?
读者:谷明
谷明读者:
保险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交强险,全称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我国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相关责任人没有赔偿能力而致使受害人无法获得赔偿。由于交强险具有法定性、公益性等性质,所以与商业保险相比,交强险在投保、退保等方面有着特殊的规定。
根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除以下三种情形外,投保人不得解除交强险合同:一是被保险机动车被依法注销登记的;二是被保险机动车办理停驶的;三是被保险机动车经公安机关证实丢失的。
此外,《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还对交强险退保作了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即保险公司解除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合同的,应当收回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并书面通知机动车管理部门。
从你反映的情况来看,李某将车辆转让给你并不属于法定可以退保的三种情形之一。另外,保险公司在退保后也未履行收回保险单和保险标志,并通知机动车管理部门的程序义务,因此,该退保行为并不发生法律效力,你仍然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
吴律师
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要定罪判刑吗
吴律师:
朋友李某买了一辆摩托车,虽然会驾驶,但一直未能取得驾驶证。上个月,李某开着摩托车到镇上办事,结果在公路上撞倒正常行走的路人孙某,孙某伤得很重,现仍在住院治疗,很可能构成重伤。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李某听说自己的行为很可能涉嫌犯交通肇事罪,因此积极垫付医疗费,多次到医院向孙某赔偿道歉,并愿意给予更多的赔偿,以取得孙某的谅解。请问:李某是否会被以交通肇事罪判刑?
读者:王圣荣
王圣荣读者: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1.行为人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即有违章行为;2.违章行为是必须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3.违章行为必须造成了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即违章行为与重大事故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
一般来说,行为人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的,不会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的规定,如果是无证驾驶机动车,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则要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其法定刑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案中,李某无证驾驶摩托车,属于违章驾驶,且对事故负全部责任,但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关键要看孙某的伤害结果。如果孙某在治疗过程中因伤势过重而死亡,或者在治疗结束后经鉴定为重伤的,则李某构成交通肇事罪,是要依法判刑的。当然,如果李某作出了令受害人孙某满意的赔偿,取得了孙某出具的谅解书,人民法院原则上会对李某适用缓刑的,即只定罪判刑而不关押,实行社区矫正。
吴律师
试用期满确实仍需“继续考察”也不得再次试用
吴律师:
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时,约定试用期为一个月。如今,试用期届满,但公司提出,尽管我在试用期内工作非常努力,具有一定潜质,但从综合考评结果上看,尚不具备一般员工所应具有的必备要件,与公司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出于“继续考察”需要,表示要延长我一个月试用期。我虽然承认自己确实存在不足,但基于试用期的工资只有同岗位正式工的50%,尚不够自己的日常开销而拒绝。可公司却固执己见。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
读者:李玉萍
李玉萍读者:
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
一方面,《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九条规定:“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而就试用期的具体时间确定,《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指出:“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与之对应,你的试用期只能为一个月。即不管公司是基于什么原因或理由,也不管该原因是否客观、理由是否成立,都意味着其延长你一个月试用期的决定,不仅违反了“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之规定,而且在总时间上也超过了一个月。同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如果你确实不符合录用条件,公司也只能接受或者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得以继续考察为由擅自延长试用期限。要是公司固执己见,你则有权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之规定维权,即“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另一方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你的工资只有同岗位正式工的50%,明显与之相违。这也就意味着你有权要求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要求公司补齐差额。
吴律师
员工虽非建设单位所聘也能要求工伤赔偿
吴律师:
一家建筑公司在获得一项30层的建筑项目后,将砌墙部分全部肢解,分包给6个包工头,没有相应资质的李某属其中之一,我则系李某雇请的工人。三个月前,就在砌墙项目就要完工、进入清理废渣阶段之际,我因脚手架出现倾斜而从三楼摔下,经送往医院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却花去22万余元医疗费用,并落下六级伤残。由于我没有办理工伤保险,被工伤保险机构拒绝给予工伤待遇,加之包工头李某在结清款项后已下落不明,我只好于近日要求公司赔偿。但公司认为我只是李某私人所雇,与公司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彼此不存在劳动关系,公司自然无需为我办理工伤保险,也没有向我给予赔偿的义务。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读者:苟如富
苟如富读者:
公司的说法是错误的,其照样必须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一方面,公司与李某之间属于非法承包。《建筑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分别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而公司不仅将工程肢解分包,且发包的对象只是个人,并非“建筑工程的单位”,甚至不具备相应资质,即明显与之相违。另一方面,公司难辞其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也指出:“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第(四)项则进一步明确:“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正因为李某没有相应资质,决定了其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而你虽然不是公司所聘请,但公司作为发包方却必须对你“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包括因其未为你办理工伤保险,而应当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项目和标准,向你赔偿损失。
吴律师
职工请假后长期“消失”公司未依法解聘也须担责
吴律师:
我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三个月前,职工李某借口妻子出车祸,需前往照顾,口头要求请假一周。我当即表示同意。谁知,李某一去之后,不仅未按时返回上班,且因一直不接电话,而处于“消失”状态。一个月后,公司基于内部规章制度及与李某劳动合同中,均明确规定年内无故旷工达7天以上的,公司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职工大会上宣布将李某解聘,并在报纸上刊登了相应公告。近日,李某突然来到公司,反咬一口称公司让其回家待岗,一直不给其安排工作,要求公司向其支付未上班期间的基本生活费。公司以已经将其解雇为由拒绝后,李某又以公司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其属于超假、旷工、已通知其上班且解雇程序违法进行抗辩。请问:公司究竟应否担责?
读者:王淑丽
王淑丽读者:
公司应当向李某支付基本生活费。
一方面,公司必须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即公司必须就其解雇李某的正当性、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而上述规定第二条第二款指出:“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正因为公司不能提供李某属于请假、已通知李某上班、李某的行为属于旷工等证据,决定了公司必须承担“不利后果”,即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之规定向李某担责:“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另一方面,即使李某属于请假,公司的解聘程序也同样违法。《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规定:“企业通知请假、放长假、长期病休职工在规定时间内回单位报到或办理有关手续,应遵循对职工负责的原则,以书面形式直接送达职工本人;本人不在的,交其同住成年亲属签收。直接送达有困难的可以邮寄送达,以挂号查询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只有在被送达职工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的情况下,方可公告送达,即张贴公告或通过新闻媒介通知。”公司没有穷尽直接送达、邮寄送达要求李某上岗的通知,便直接刊登解聘公告,明显与之相违。
单位工伤事故报告范本
单位工伤事故报告是为了总结事故原因,督促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那么单位工伤事故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单位工伤事故报告究竟该怎么写呢?请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详细内容!
单位工伤事故报告范本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 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xx单位工伤事故报告
兹有xx县xx中学职工 xx,女,汉族,年 月 日生,身份证号码:xxxxxxx,xx 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职务为副校长,分管教学,语文骨干教师,任初三年级1xx班、1xx班语文课,每周每班5节课。因x年x月x日星期二早上6:30,副校长照常到教学区视察学生,招呼学生食用营养餐,坐班上课,开展一天的紧张工作。
上午第一节课在办公室坐班备课,第二节上1xx班语文课,第三、四节继续到坐班;下午第一节上1xx班语文课,第二、三节坐班检查指导教师备课;晚上自习课到1xx班辅导学生,xx结束辅导后,刘副校长急匆匆的从三楼准备赶回宿舍照顾读小学的女儿吃晚饭、睡觉。可能是因为劳累了一天导致身体不支,当下到最后四级楼梯时不小心绊倒,后背着地,倒地后无法动弹,被后面下来的老师看到后,立即报告校长,联系家属,当晚送往xx县人民医院,医院确诊为第11胸椎骨折。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经xx中学校委会x月x会议讨论研究,认为 副校长是在学校正常工作日的正常工作中因公负伤,属于工伤事故,恳请相关部门给予认定为工伤为盼。
xx中学
x年x月x日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甲方(单位):
乙方(雇员):
乙方于2012年月日在工作期间不慎发生伤害事故,左眼不慎被齿轮崩瞎。事后,甲方立即将乙方送往医院治疗,并妥善处理与解决乙方受伤事宜。2012年月日,经乙方主动提出,要求甲方给予一次性赔偿伤害费用,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公正、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双方此日签订的赔偿协议。
2、自乙方受伤之日起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所实际发生的和其它应当由甲方支付的医疗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共计元(大写:人民币),已由甲方全部付清,协议签订之后乙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向甲方索取前述期间即乙方受伤之日起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发生的任何费用。
3、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再向乙方一次性办结和赔偿伤残待遇、一次性医疗补助金、误工费用等依法应由甲方给予的全部费用(以下合并简称“一次性补助金”),合计人民币元(大写:),由甲方在协议双方签字时一次性付完。
4、乙方收到一次性补助金后,应当合理分配、处理,自觉留足可能发生的后续治疗、康复、生活等费用。乙方分配、处理前述费用的方式由乙方自行决定,后果由乙方自行承担。
5、甲乙双方签署本协议后,终止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乙方承诺不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就与劳动、伤害有关的事宜向甲方要求其他任何费用或承担任何责任。
6、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与中间人各执一份,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7、本协议为一次性终结处理协议,双方当事人应均以此为断,全面切实履行所有约定项目与内容,不得再以任何理由纠缠。乙方今后身体或精神出现任何问题均与甲方无关。
甲方(盖章)签字:乙方(手印)签字: 中间人签字:
最新工伤私了协议书范本
xxx年X月XX日XXX同志在XXXXX楼施工完一道工艺后背着电线和电箱从XX层乘室外人货电梯下来,去XX北侧水电库房换工具,为抄近路准备从楼内穿过,途经XXX段南侧黄沙堆时,被楼上掉下的临边防护钢筋网片砸中,XXX同志受伤后,公司及时派人将其送入XXXX进行诊治,现基本恢复XXX同志于XXX年X月中旬出院,现据XXXX本人愿意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⑴公司承担XXXX同志XXX年X月XX日~XXX年X月中旬在院期间的全部药费、护理费、误工费和伙食营养费共计XXXXXX元合计:(大写:XXXXXXX整)。
⑵公司另外补助XXX同志的日后误工费、后期手术费及其它各项费用共计XXXXXX(大写:XX元),XXXX同志同意一次性处理。
⑶XXX同志领取一次性补助款后,自愿与公司劳务单位解除所有劳动合约,离开施工现场回原籍自行进行补养及二次手术,日后同公司及劳务用工单位不在发生任何的费用纠缠。日后不在向任何部门和单位投诉,若再投诉相关单位与公司及劳务用工单位无任何责任关系,用工单位概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本协议双方签字认可后,具有法律效力。本协议一式四份,劳务用工单位,伤者家属,伤者及家属代表各保留一份。报XXXXX一份。
单位负责人签字: 伤者签字:
伤者家属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一、我省非师范教育类教师资格认定取得的成绩
几年来, 由于有湖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的正确领导, 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工作, 我省非师范教育类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总体情况比较好。表现在:
⒈教师资格认定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项工作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 从参与这份工作的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得出来。近几年来, 面向非师范类毕业的社会人员认定教师资格一年比一年火爆,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2009年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的人数分别约为8000人、9000人、17000人、22000、30000人。短短五年时间, 参加资格认定的人数就增长了3.75倍。人数的激增固然与教师这个行业越来越受到尊敬和羡慕、教师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增强有密切关系, 也与我省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有序、有力分不开。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我们这项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强, 报名参与资格认定的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
⒉资格考试教材建设取得初步成绩
2006年, 由省厅组织编写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教材, 填补了湖南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这套教材以考试大纲为基准, 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的原则, 把基本理论知识教育与复习应考有机结合起来, 是各级培训机构培训和考生自学的好教材。这套教材已经使用四年, 受到了考生的广泛好评。2009年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重新编写了《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中小学教师通用) 三本教材, 教材的形式与内容都紧跟时代变化, 注重时代性与实用性, 面貌焕然一新, 是一套学习与应试的好教材。
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命题、制卷、评卷、测评体系
从2005年开始, 教师资格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 一直采用全省统一命题制卷、市州负责组考、评卷的形式进行。命题由我中心负责, 每年命题期间, 我们都组织强大的命题专家阵容, 命制了多达8套以上的试题, 再从中遴选优秀试题作为考题, 保证了命题质量;我们实施了最严格的保密制度, 确保命题不发生泄密事故, 这几年以来没有发生过一例试题泄密事件。评卷和测评由各地市组织, 从这几年实施的情况来看, 大部分市州在组考方面还是认真严肃的, 操作是公平公正的, 效果是比较好的。2009年开始, 首次实行全省统一评卷, 严格纪律, 统一标准, 公正客观地评分, 社会和考生都一致认可。
⒋培训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省厅湘教通[2001]106号文件规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高等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的教师资格, 均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补修教材为国家对申请的教师资格规定的合格学历所对应的全日制师范类层次的教材。根据教育厅的这一精神, 各市、州教委都开展了非师范教育类教师资格认定的专业培训工作。调查结果表明, 在培训管理上, 大部分地区指定了培训单位, 指定的培训基地有地属高校和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 各市州基本将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作为课程设置框架, 重点保证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课程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在教学安排上, 一般采取分段培训的方式, 前段为理论学习时间, 后段为技能训练时间。总体来说, 培训逐步走上正轨。
二、我省非师范教育类教师资格认定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如不及时解决, 还会影响我们整个认定工作的权威和效果。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比较大的问题:
⒈在阅卷评分、测试 (面试、试讲) 评分方面
命题由我中心组织, 由于组织严密, 命题的质量和保密工作均有较高的保障。2009年以前, 评卷、测评由各地市负责, 而由于各地市工作态度和水平不一, 存在的问题较多, 也较为严重。
评卷方面的问题有:
一是各市州组织评卷, 评卷人员人数相对较多且过于分散, 致使标准不一致, 造成评分差异较大, 考生有意见, 认为不公平。
二是由于地区跨度较大, 考生学识水平差异也较大, 有的市州为了追求通过率, 有意降低评分标准, 造成人为的标准不一致。
三是各市州对评卷教师的管理和要求不一样, 有的严格, 有的懒散;有的流水作业, 有的一卷到底;有的认真仔细, 有的马虎了事。
四是有的市州依傍培训院校组考评卷, 而大多数考生都参加了该校的考前培训, 评卷人员大都是任课老师, 当然也就“高抬贵手”, 造成评分不公平。
五是考生人数分布差异很大。每年报考的人数有的市州只有二三百人, 有的市州却有近万人, 不利于保证和平衡阅卷质量, 也容易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009年实行全省统一评卷后, 由于组织严密, 以上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这说明全省统一评卷非常必要。
测试 (面试、试讲) 评分方面的问题有:按照《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标准及办法 (试行) 》的规定, 能力测试以面试和试讲两种方式进行, 有些市州因时间和场地的限制, 仅仅测试了一个项目, 没有按省里规定的内容、标准、分值给出客观的评分, 三五分钟就草草了事;另外, 各市州测评专家的要求相差较大, 以致评判标准不统一, 造成很多人为的不公平。尤其是由于各市州人数相差悬殊, 有的市州考生多, 组织难度大, 甚至有些混乱, 很难保证测试质量。还有, 湖南省颁布的测试评分表已经有七年时间, 表中的有些项目和内容已经与课程改革、现代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修改。
⒉在教材建设方面
由省厅组织编写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材, 使用已有四年, 教材中有些内容已经过时, 加之当时编印时间紧, 专家力量有限, 其质量有待提高。2009年由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重新编写后, 教材内容根据时代要求完全更新, 很适合广大考生使用。但小学教师申请教师资格没有专门的培训考试教材。因此, 及时编写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培训教材应成为教材建设的当务之急。
⒊在培训实施和管理方面
这方面的问题有:
一是培训的课程被简化, 教育实习几乎停留在口头的要求上, 并未真正落实;虽然名义上各培训机构均有教育实习或教育技能训练, 但一般仅仅由指导教师认可签名或让学员自己任找单位“实习”盖章, 但结果基本上限于见习, 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习。
二是在学籍管理上, 几乎都没有进行正规的学籍登记, 特别是作为学习档案的学籍登记。
三是在培训管理上, 大多数地区对申请者是否参加培训并未作硬性规定, 而是采取自愿原则, 所以到培率并不高。
四是在师资力量上, 有的市州只有几个人, 对要求开设的课程而言, 师资远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三、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有关工作的经验与借鉴
2009年10月中旬, 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谢先国等同志对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的有关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结果综合如下:
⑴上海市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的系列工作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直属二级机构上海市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全权负责, 由8位专职人员参与具体工作, 分培训考试科和资格认定科两个科室。
⑵每年度组织两次考试, 上半年3月份进行, 下半年10月份进行。每次参考人数为1万人次左右, 一年共约2万人次。个人申请周期 (从考试报名到资格证领取) 为一年时间。
⑶每次过关人数为:理论考试通过率为60%, 不以60分为标准, 而以当年考试成绩统一划线为合格或不合格。理论考试合格的人员参加教学技能培训与测试, 通过率约60%, 即每年度获资格证人数为7000人左右。
⑷考试与认定工作全市完全统一, 即报名、命题、组考、评卷、技能测试、颁证等完全一个尺度, 统一进行。教育技能测试分层组织:高中教师由市里统一组织, 初中以下教师由区里统一组织, 但全市统一要求, 统一内容。
⑸全市一律实行网上统一报名, 网上缴费, 对参加理论考试报名者, 不进行任何资格审查, 完全开放。
成绩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合格证有效期为三年, 三年内全科合格者才能申请教师资格, 申请资格认定时须按教育部要求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
⑹报名参考人员的理论培训和技能测试培训由全市统一安排, 上大课 (约1000人左右为一课堂) , 每学科约设十个讲座。
⑺缴费标准为:理论考试每学科收50元 (其中考试费40元, 报名费10元) , 理论考试培训收费250元/人, 教学技能培训收费270元/人。
⑻考生的所有信息实行全程电子化管理, 包括报名、准考证打印、资格审查、成绩查询、资格认定等。
四、解决我省非师范教育类教师资格认定存在问题的建议与思考
通过省内外的调查, 我们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 大家对此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们对这些建议进行了整合归纳, 表述如下:
⒈加强培训工作
省厅湘教通[2001]106号文件规定:"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高等学校以外的其他学校的教师资格, 均须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 补修教材为国家对申请的教师资格规定的合格学历所对应的全日制师范类层次的教材。根据教育厅的这一精神, 在培训方面, 我们建议: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分工, 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有关机构要对培训机构的生源状况、教学计划、教材使用、教学管理、师资配备、实习基地、教育实习、学生作业、考试考核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 同时组织各种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广泛交流经验, 促进培训机构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真正能培养合格的师资。总体来说, 要加强培训, 提高效果。
⒉全省统一组考
我们认为, 我省非师范教育类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存在的合格率和平均分市州差距很大的问题, 皆由于考点分散、监考标准不一、不能统一管理所致。特别是这几年由于考试规模的扩大, 有的市州指导思想和要求不一致, 导致我们应有的监控基本流于形式。要加强对组考工作的监控, 最有效的办法是全省统一组考, 将考点适当集中, 以保证组考和监考的严肃性和一致性。因此, 我们建议, 将组考权利收回省级, 由我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以保证监考的公平和质量。⒊全省统一组织教学能力测评
在测评 (面试、试讲) 方面,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精神, 我们建议, 借鉴上海经验, 将全省所有申请教师资格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人员按层次分级别分别由省市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认证, 其中高中教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证, 初中小学教师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认证。省级教学能力测试由我中心具体实施。我中心将严肃认真组织, 并组建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专家组, 统一确定评分标准、测试内容与方法, 最大限度确保知识考试和能力测试的公平、有序、有效性。我们根据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改革要求, 对原有的测试评分表进行了修改, 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
⒋尽快新编完善考试培训教材
在教材建设方面, 应在新编《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中小学教师通用) 的基础上, 组织人员新编一套申请供小学教师资格认定使用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培训考试教材, 要求全省所有申报教师资格的人员, 必须以新编教材作为培训考试用书, 并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和指导。
⒌研制考试报名系统和成绩发布系统
根据报名考试社会化的需要, 组织技术人员修改研制关于教师资格考试的全套信息管理系统。从报名、到考室编排、到成绩录入、到成绩公布、到证书打印等, 都要有属于全省教师资格考试专门使用的电子软件系统。
⒍制定统一的考务手册
8个月前,我在公司上班期间,由于所操作车间机台上的飞轮突然脱落而受伤。经住院治疗,虽然已经花去3万余元医疗费用,但仍落下七级伤残。可由于公司个别领导对我抱有成见,为借机对我加以刁难和“教训”,遂故意制造种种借口,不管我如何哀求,就是一直没有为我申请工伤认定,也拒绝向我提交认定工伤的相关证据,致使我一直无法享受到工伤待遇。请问:我该怎么办?
读者:白晓鸽
白晓鸽读者:
你有权避开公司直接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公司拒绝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你则有权要求公司赔偿损失。
一方面,你具有直接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因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正因为公司一直没有申请,甚至是故意刁难,决定了你可以通过工会或直接申请工伤认定,并要求公司承担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公司必须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其第十九条第二款则进一步:“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即在你无法按要求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而这些证据材料为公司所掌握的情况下,基于公司违反了自身的法定义务,决定了其必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之规定承担责任:“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廖春梅
邮编:342400电话:13133771817
出差被砸伤,虽侵权人不明也能获取工伤赔偿
编辑同志:
我是一家公司的采购员。三个月前,我被公司指派到深圳一家工厂购买原材料。当我下了公交步行前往工厂,途径一栋居民楼下时,突然被从楼上丢下的一只空酒瓶砸中头部。经送往医院抢救,虽保住了性命,但却花去4万余元医疗费用,还落下八级伤残。由于无法查证空酒瓶是谁所丢,我只好要求工伤保险机构报销医疗费用并给予相关待遇,但却被告知公司并没有为我办理工伤保险,我只能找公司担责。而公司认为我所受伤害并非发生在工作场所内,也与工作没有直接关联,且完全是别人侵权所致,故不构成工伤,其无需承担任何责任。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读者:冯佳妹
冯佳妹读者:
公司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必须对你作出工伤赔偿。
一方面,你的情形当属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其中强调职工因出差而导致工伤的认定条件有二:“因工外出期间”和“由于工作原因”。也就是说,你能否被认定为工伤,不在于你当时是否身处“工作场所内”,也不在于你所受伤害来自何人,而在于你是否具备上述两个要素。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你前往深圳是受公司指派,即因工;你出现在事发地点,是因为去工厂购买原材料所必需经过,即出于工作。另一方面,你有权要求工伤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二条已明确规定:“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即你对于自己所受伤害,既有有权请求工伤赔偿,也有权请求侵权人(丢空酒瓶者)赔偿,甚至有权获得来自工伤、侵权的双重赔偿。再一方面,公司必须向你赔偿损失。给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是每一个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公司拒不为你办理,显然是对自身法定义务的违反,自然也就必须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六十二条第二款之规定承担责任,即:“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颜东岳(笔名颜沐)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22635
工友被提拔重用,强请“升职饭”当心构成犯罪
编辑同志:
我是一家设计公司的新进设计师。因此前一家与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大客户,对公司提交的多次设计方案一再不满,致使公司领导在大发雷霆之余,许诺只要谁的设计方案能达到大客户要求,不仅给予重奖而且升职。我通过半个月的苦思冥想,得出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并赢得了大客户的赞赏。公司领导随即兑现承诺,给了我一万元奖金,并让我担任部门负责人。苗某等3名老员工见“乳臭未干”的我一夜之间成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出于妒忌和不服,也为给我一个“下马威”,阴阳怪气地要我在当地最高档的酒店请吃“升职饭”,因被我拒绝,遂前后三次对我进行殴打,最后一次还导致我轻伤。请问:苗某等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读者:杜 娜
杜娜读者:
苗某等人已涉嫌构成寻衅滋事罪。
该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条则进一步指出:“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认定为‘寻衅滋事。”“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的”、“多次随意殴打他人的”,应当认定为 “情节恶劣”。与之对照,苗某等人的行为已经具备该罪的构成要件:一方面,苗某等人强请的“升职饭”目的,在于发泄妒忌、不满、不服的情绪,通过所谓的“下马威”逞强耍横;另一方面,在被你拒绝,而你的拒绝完全属于依法行使自身权利的情况下,苗某等人已经肆意挑衅、强拿硬要、随意对你实施殴打,不仅次数达到三次,构成“多次”,而且造成了你轻伤,即无论次数还是伤情,都意味着当属“情节恶劣”,即苗某等人难辞其咎,必须受到刑事制裁。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颜东岳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22635
从事公益性工作被解聘,为何不能获取经济补偿金?
编辑同志:
三年前,我与一家公司因劳动合同到期而解除劳动关系后,由于我年逾50,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加之没有什么专长,而一直未能找到工作。一家公益性单位见我家生活困难,却又无经济来源,出于照顾,让我担任公共场所协管员工作,工资来源于政府的扶持资金。如今,因我所协管的公共环境发生变化,单位提出解除与我尚有六个月到期的劳动合同。我虽表示同意,但觉得单位应给予我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而单位以我从事的公益性岗位与其它普通岗位不同为由表示拒绝。请问:仅仅因为从事公益性岗位就真的无权获取经济补偿金吗?
读者:张小莲
张小莲读者:
的确,你无权获取经济补偿金。、
虽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且其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进一步指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即表明看来,单位提前六个月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理应按照你的工作年限向你发放经济补偿金。但是,该规定只是针对一般用人单位用工而言,就公益性岗位用工则不在其列,因为《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出资扶持、社会统筹资金,用来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而设立的从事公共利益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与公益性岗位用工相对应,一般用人单位用工都具有营利性质,招工对劳动者实行择优录取竞争上岗,不存在优先安置、政策扶持性质。这实际上也是公益性岗位用工同一般用人单位用工的根本区别。故你能否获得经济补偿金,关键在于你是否具有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的法律特征。而你的工资来源于政府的扶持资金,担任公共场所协管员工作,明显具有公益属性,即不能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经济补偿金规定。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颜梅生(研究室主任、江西省首届审判业务专家,笔名袁梅)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71715
拼车郊游出事故,保险公司能否以“载客牟利”拒绝理赔?
编辑同志:
半个月前,因公司放假,我和2名同事商定一起自驾我的小车去郊游踏春,油费按实际支出,彼此分摊,且每人先预交100元,多退少补,即彼此“拼车”。不曾想,期间由于田间路面太滑,加之我缺乏相关经验,导致小车发生侧翻,并花去3600余元修理及施救费用。鉴于汽车尚在保险期内,我遂请求保险公司给予理赔,但却遭到拒绝。理由是我收费载客郊游属于私自从事营业性运输,而我与其的保险合同中约定,我的小车只是家庭自用,如果未经保险公司许可,从事营业性运输发生的交通事故,则不在理赔之列。请问:保险公司的理由成立吗?
读者:彭芬冉
彭芬冉读者:
保险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其必须承担理赔责任。
首先,你“拼车”郊游并非属于从事营业性运输。根据《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条款》附则之规定,营业性运输是指“指经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发营运证书,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利用被保险机动车从事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的行为。未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核发营运证书,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以牟利为目的,利用被保险机动车从事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的,视为营业运输。”即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没有核发营运证书的情况下,可以将私车载客“视为营业运输”的情形,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以牟利为目的;二是有运输旅客、货物的行为。而本案并不在其列:一方面,你向两名同事收取的费用,仅仅是实际支出的油费,且按照“拼车”约定彼此实行分摊,即你并非也不存在牟利,甚至还得倒贴小车本身的自然损耗。另一方面,你只是因为公司放假,而临时决定与同事“拼车”郊游,并不是专门从事载客经营活动,所运输的并非不特定的乘客,而是特定的同事,即不属于“运输旅客”。其次,保险公司不能免责。《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在合同有效期内,保险标的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被保险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险人未履行前款规定的通知义务的,因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而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人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即只有在你载人致使小车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通知保险公司,而发生交通事故时,保险公司才有权拒绝理赔。可当时车内只有你和2名同事,并未超出核定的乘坐人数,没有因此增加轿车的危险程度,更不用说使“危险程度显著增加”。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颜东岳
邮编:342400 电话:13707022635
夫妻一方“失联”,另一方如何离婚?
编辑同志:
我与李某于2005年经人介绍认识后结婚,婚后夫妻尚可,并育有一个女儿。五年前,李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踪,至今下落不明。前不久,我通过网络认识了一个在银行工作的女孩,她非常爱我,对我女儿也很好。我打算今年跟她结婚,但由于我和妻子的婚姻关系还没有解除,所以无法办理结婚登记。我现在想和李某解除婚姻关系,但她下落不明,请问我该怎么办?
读者:颜东
颜东读者:
夫妻一方“失联”,另一方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解除婚姻关系。
一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人民法院通过公告送达和缺席判决的方式来处理案件,至于法院是否判决离婚,则由法院依法根据你们婚姻的实际状况来决定。为了能确保法院判决离婚,你还可以在起诉前先向法院申请宣告李某为失踪人,因为根据《婚姻法》第32条第4款规定,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二是通过申请宣告死亡来达到解除婚姻关系目的。根据《民法通则》第23规定,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或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二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失踪人死亡。公民被宣告死亡后,其效力等同于自然死亡,夫妻关系自然解除。
需要提醒的是,通过上述两种途径都能达到离婚的目的,但在财产分配方面会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缺席判决离婚的,法院会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宣告失踪的后果是失踪人的财产由人民法院指定的人代管。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等同于事实死亡,被宣告死亡人的财产属遗产,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
从你反映的情况来看,以上两种方式你都可以采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最有利于保护自身利益的方式来达到离婚的目的。(末利)
―――――――――――――――――――――――――――――――――――――――
通联: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事故处理大队院内A楼206号陶家平(收)
邮编:243000
职业: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人民法院法官
电话:0555-2370249(办)13855550562 QQ:28016748
银行卡号:4340 6217 0002 5954开户行:建设银行马鞍山东湖公园支行
祭奠时被鞭炮炸伤,能否要求墓园管理单位赔偿?
编辑同志:
母亲去世后,我将其埋葬在一处墓园,并与墓园管理单位达成的协议,我每年缴纳600元管理费,由墓园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几天前,我前往祭奠时,突然被飞来的鞭炮击中眼睛,已花去3600余元医疗费用。由于当时燃放鞭炮祭奠者众多,根本无法确定鞭炮是谁所扔,我只好要求墓园管理单位给予赔偿,但却遭到拒绝,理由是我所受伤害并非其直接所致,且其已在入口的醒目位置上贴有禁止燃放鞭炮的告示,别人不听劝阻,自然与其无关。请问:在墓园管理单位并未采取任何实际措施阻止他人燃放鞭炮的情况下,真的可以无需担责吗?
读者:张 雯
张雯读者:
墓园管理单位必须承担赔偿责任。
一方面,从侵权角度上看,《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即鉴于墓园是公共场所,墓园管理单位作为管理人,对墓园负有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其究竟应否承担赔偿责任,取决于其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从本案实际情况看,墓园管理单位却属未能。因为虽然墓园入口醒目位置张贴有禁止燃放鞭炮的告示,但其却并未采取任何实际措施阻止他人燃放鞭炮,甚至在燃放者众多的情况下,同样是听之任之,也就意味着墓园管理单位对可能发生的损害存在疏忽大意或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心态,具有明显过错。再一方面,从消费服务角度上看,你与墓园管理单位所达成的协议表明,墓园带有经营性质,并非纯粹的公益性服务场所,彼此之间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消费关系。而修正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和第四十九条分别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鉴于墓园管理单位没有保障你的人身安全,自然也就难辞其咎。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 颜东岳
邮编:342400电话:13707022635
同村村民对承包地是否享有优先承租权?
编辑同志:
我家虽然实现了机械化耕地,但由于承包地有限,难以实现增收。不久前,得知本村村民窦某有8亩的土地要出租,即赶去与他商量承租一事,可窦某说要租给他妹妹。其实,他妹妹早已出嫁在邻村落了户。请问,农村土地出租时,同村的村民是否享有优先承租的权利?
读者莫浩
莫浩同志:
你所咨询的问题实际上关于农村承包地的流转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可见,国家允许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土地流转必须依法进行。根据该法第33条规定,土地流转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三)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同时,该法第37条还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根据上述规定,窦某转租承包地,在同等条件下,你享有优先承租的权利,这种权利是法定的。你可与窦某再行依法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调解解决,或者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伤认定申请书范本】推荐阅读:
【工伤认定文书】工伤认定申请书01-10
工伤认定个人申请09-07
申报工伤保险流程与工伤认定申请材料10-06
工伤认定申请表正本12-17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所需材料06-03
重庆市工伤认定申请表11-26
醉酒不得认定工伤10-26
职工工伤认定标准10-25
工伤认定委托书06-21
工伤认定管理办法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