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华经典诵读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中华经典诵读(精选7篇)

九年级中华经典诵读 篇1

小娃撑小艇,偷菜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雀劳利歌辞 北朝民歌 雨雪霏霏雀劳利,长嘴饱满短嘴饥。

今日歌 明。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多!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江南 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 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著)花未?

懊侬歌 南北朝民歌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还有二千在。

台温处树旗谣 元朝民谣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何时?

新安滩 青。黄景仁

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官仓鼠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燕子矶口占 【明】史可法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灯花 宋 王质

造 化 管 不 得,要 开 时 并 开。洗 天 风 雨 夜,春 色 满 银 台。

纨扇 宋 张舜民

纨扇本招风,曾将热时用。秋来挂壁上,却被风吹动。

西村 宋 郭正祥

远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赤日炎炎似火烧

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宋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三字经(常识篇)

节选一 宋 王应麟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字经(常识篇)

节选二 宋 王应麟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三字经(常识篇)

节选三 宋 王应麟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三字经(常识篇)

节选四 宋 王应麟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常识篇)

节选五 宋 王应麟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下册 田家 唐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山中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幕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江日近,回首白云低。

远山 唐 张秦娥

秋水一抹绿,残霞几缕红。水穷云尽处,隐隐两三峰。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商歌 宋 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题舫子 宋 王安石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度水红蜻蜓 宋 梅尧臣

度水红蜻蜓,傍人飞款款。但知随船轻,不知船已远。

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十二月十五夜 清 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寻胡隐君 明 高启

渡山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早梅 明 道源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春游曲 唐 王涯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马诗 唐 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送兄 唐 七岁女子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

江村晚眺 宋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暮秋山行 唐 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水宿闻雁 唐 李益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凉。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枯鱼过河泣

民歌

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相教慎出入。

春昼 宋 寇准

午昼花阴静,春风数蝶飞。坐来生远思,深院燕初归。

春游湖 宋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夜泊 宋 周密

月沉江路黑,傍岸已三更。知近人家宿,林西犬吠声。

夜雨 宋 吕本中

梦短添惆怅,更深转寂寥。如何今夜雨,只是滴芭蕉。

中秋夜八绝(其一)

宋 苏辙

长空开积雨,清夜流明月。看尽上楼人,油然就西没。

微雨夜行 唐 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山行 宋 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寻隐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三字经(伦理篇)

宋 王应麟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三字经(典籍篇)

宋 王应麟 节选一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三字经(典籍篇)

宋 王应麟 节选二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三字经(典籍篇)

宋 王应麟 节选三

九年级中华经典诵读 篇2

一、诵读的前提,激发兴趣

在古诗词教学中,许多诗词的由来都是有着一定的背景,小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就可以从故事入手,给学生讲清诗词的由来, 这样教学,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之中。

例如,在教学《小儿垂钓》这首诗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我先从课前谈话入手:你们在课余时间钓过鱼吗?你们知道钓鱼需要什么条件吗?对于如今的小学生来说,多数都没有钓鱼的亲身经历, 因此,也就无从谈起。在学生沉默的时候, 教师再以讲故事的口吻说道:“古时候,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他钓鱼的时候,有个过路人向他问路,可是,他只是摆摆手,不说话,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儿垂钓》,读完以后, 你就会知道他为什么不回答别人的问话了,你们想知道吗?在这里,在教师故事的引领下,学生的诵读兴趣被激发,为提高诵读效果奠定了基础。

又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 作为毛泽东诗词中的一首,这首诗写的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在教学时,我发现班里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抑扬顿挫,声音极有磁性。在教学时,我就让这位学生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在榜样的带领下,其他学生的诵读兴趣也自然被激发起来,他们跟着这位同学低低地、有节奏地读了起来,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片诵读的浓厚气氛,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诵读的关键,加强指导

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要想让学生达到有感情诵读的目标, 教师就要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诵读水平的目标。 对小学生来说,诵读的关键就在于先把古诗词读通、读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有感情诵读奠定基础。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中难以读准的生字较多,因此,在诵读之前,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让学生读准字音和诗句内容上,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做好正音工作。比如“宿”“疏疏”“径”“寻”等字教师要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读通句子。如此一来,只有读准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诗,才能为学生的高效诵读奠定基础。

诗词诵读同时也很讲究的就是抑扬顿挫,读出节奏。如在教学《山行》这首诗时,为了帮助学生诵读,教师要让学生按照七言诗的停顿要求先划出节奏符号。 “远上 寒山 石径斜,白云 生处 有人家。……”在学生划分出节奏符号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跟着这种节拍抑扬顿挫地读,为了使学生的诵读更有感情,教师还可以借助画面,放飞想象,通过摇头晃脑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诵读,就这样,在反复朗读中,学生跟着节奏走,跟着感觉走,时间长了,学生定会读得越来越入味,越来越有感情。

三、诵读的根本,读出美感

在小学语文经典诗词教学中,开展诵读活动的根本是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也就是让学生在诵读过程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喜悦以及心灵上的满足。作为入选语文教材的诗词,大都具有画面感和情谊感强的特点,如在教学《游园不值》这首诗时,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赏析,品味中感受到语言美呢?我主要引导学生就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品味。 在学生读完全诗以后,我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哪句诗写的美,有学生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话写得太好了,有学生认为作者题目《游园不值》中的 “值“字用得好,在语言品味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在反复朗读品味中,读出了诗词的美,这种美只沁学生心脾,起到了“诵读有度,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经典诗词常常富于画面感、情境美。 这些画面情境或是浓缩的场景,或是自然的景观,或是简短的故事,就构成了一首精美的诗词。如在教学《江雪》这首诗时, 在学生诵读的时候,我特意选择了一段给人以孤寂、凄凉、寒冷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配乐诵读,当音乐声响起,配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词,学生的头脑中自然浮现出了一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独自在江面上钓鱼”的画面, 这样一来,情景、人、环境气氛,高度合一, 在有感情诵读中,学生仿佛真正走进了诗词深处,走进了作者内心,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岁月。

诵读中华经典 积淀生命底色 篇3

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初衷和目标

诵读经典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诵读经典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需要。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让学生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补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

诵读经典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是诵读古典诗文能够让人感受宇宙奥秘、顿悟人生真谛,能够把人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点燃创造之火,让学生诵读大量古诗文可以启迪灵感,增强其原创力。二是古典诗文在文字表面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诵读经典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三是古典诗文中有很多名篇佳作描写山水、人情之美,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我们积极探索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达到开发少儿的记忆力和智力、打好语文基础的目的,不断积淀“与经典同在,与圣贤同行”的人文素养。

二、经典国学启蒙教育的形式和策略

在开展诵读经典国学、传承优秀文化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五个原则,使诵读活动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1. 开展“五个一”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充分利用每天早晨阅读15分钟晨读时间。每周诵读一首(篇)古诗词;每周上一节以经典诗词诵读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赛诗会;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经典诗词诵读比赛或诵诗会、诗文表演等;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背诗大王”、“读书大王”和“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既激发学生学古诗词的兴趣,又使古诗词教学形式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

2. 创设诵读经典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底蕴

围绕着经典诗文诵读这一主题,我们利用墙壁、宣传栏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随处可见,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教育气息。在班级墙壁上张贴古诗词名句,张挂学生的作品,一张张诗词小报、一副副诗配画作品,展示的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学生一走进教室,抬头便见经典名句,宽松和谐的氛围为走近经典提供了特定的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同化力、促进力,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 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课程,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支持。比如带孩子去书店,购置经典诵读必备的书籍、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等。使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让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们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体验感悟文化经典的内涵。

4. 以活动为载体,激发诵读兴趣

经典诗文言简意赅,易读易背但并非很好理解。因此,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课内课外组织丰富的活动、竞赛来激发诵读兴趣。

学校的橱窗、班级的黑板报、墙报,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和才华的阵地,学生学习的诗词小报、诗配画、诗化作文等形式多样,应有尽有。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如开学不久的中秋节来临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文,并做一张贺卡寄给远方的亲人,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象征合家团聚和美好时刻的中秋节的内涵。结合班队课开展活动,如母亲节,学生们收集了有关歌颂母亲的古诗。一首首普通的诗文,既表达了礼轻、意重、情深的文化内涵,更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5. 初步尝试课题研究的开发

我校从2007年着手经典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进行了经典诵读与潜能开发、经典诵读与儿童的人格成长、经典诵读与语文教育三个方面的研究工。目的在于:(1)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有利于促进他们在人格的成长上获得更大的提升。(2)利用诵读经典的潜能开发效能,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能力、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3)通过对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探究,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经典学习的效率。

三、国学经典启蒙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1. 通过国学经典文化教育的积累与欣赏,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经典学习与积累的一些操作模式。

2. 诵读国学经典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3. 通过吟诵经典,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提高了教师的文学素养和科研能力,促进了专业水平的提高。

4.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教育特色。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深化与延续

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最为重要的,是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并茁壮生长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1. 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课题研究及校本国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使校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学校课题研究组要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结合校本教材研讨定期组织课题研究观摩活动。

2.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使学校特色建设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结合平时国学诵读启蒙教育开展的常规活动、竞赛活动,学校要制定出较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考评。

3. 进一步拓展经典国学教育,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的精神食粮,即:早诵读新三字经,让孩子在琅琅的读书中与“文明”结伴;中午诵读古诗文,让孩子每日与圣贤相约;晚上诵读文学经典,让孩子走进名著,与名人握手。

四年级下期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篇4

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现特对四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出以下计划: 第一周背诵:2月26-3月3

《出塞 》 王昌龄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第二周背诵:3月4-10 《凉州词》王翰(唐)

《敕勒歌》北朝民歌 第三周背诵:3月11-17 《墨梅 》王冕

《望洞庭 》刘禹锡 第四周背诵:3月18-24 《马诗 》李贺

《咏 柳 》

曾巩 第五周背诵:3月25-31 《登鹳雀楼》王之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第六周背诵:4月1-7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春游曲》(唐)王涯 第七周背诵:4月8-14 《江雪 》

柳宗元

《别董大》高适 第八周背诵:4月15-21 《题西林壁》 宋-苏轼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第九周背诵:4月22-2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第十周背诵:4月29-5月5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石灰吟》 [明] 于谦

第十一周背诵:5月6-12 《早春.》

.韩愈

《春日偶成 >程颢

第十二周背诵:5月13-19 《江南》 汉乐府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第十三周背诵:5月20-26 《池上》[唐]白居易

《绝句 》

杜甫 第十四周背诵:5月27-6月2 《田园乐》 王维

《塞下曲》卢纶 第十五背诵:6月3-9 《溪居即事》 崔道融

《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第十六周背诵:6月10-16 《春日》朱熹

《从军行》·(唐)王昌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第十七周背诵:6月17-23 《乐游原》(唐)李商隐

《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第十八周背诵:6月24-30 《春望 》(唐)杜甫

九年级中华经典诵读 篇5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诚信。

何为诚信?从古至今,何为诚信?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其实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就用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立书告诉了我们“何为诚信”? 是的,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在现在的这个社会,我们需要诚信,我们呼唤诚信。因为现代的文明,使本来就已经很累的人们,更加的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本就寂寞地影像,深深地隐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之中。罗曼 罗兰曾经说过:“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需自扁舟,方能到达彼岸。”我们所要承受的太多,太多,健康,美貌,金钱,权利??但我们有否静下来,独坐窗前,对月沉思?如果失掉诚信的学生,又怎能驾驭自己的生命之舟,驶达彼岸呢?

下面我来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并没有的放在心上。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这个故事其实就告诉了我们,人无信而不立,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

其实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者。健康与美貌会随着时间消失,而金钱和权力也会被时间带走,头脑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得愚钝,请你们告诉我,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又能剩下些什么呢?从亿安科技的百元股神话的破灭到三鹿品牌奶粉的黯然伤神,难道诚信危机导致的苦涩就只有说谎者自己知道吗?相信这些诚信危机所导致的苦涩,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假若这个社会失去诚信,人们隐藏在笑脸背后的丑陋面庞,拥抱背后的不择手段,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啊!

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篇6

10.雨巷(戴望舒)11.我爱这土地(艾青)12.致橡树(舒婷)13.我的自白书(陈然)14.囚歌(叶挺)

15.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16.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王怀让)07. 17.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18.雷电颂(郭沫若)19.怀念母亲(季羡林)20.乡愁(余光中)21.相信未来(食指)22.南方的夜(冯至)

23.中国,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曹汉俊)24.山雀子噪醒的江南(饶庆年)25.我的南方和北方 25.春天随想起 26.匆匆(朱自清)27.草原(节选)(老舍)

诵读中华经典,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篇7

【关键词】经典诵读;德育;传统美德;

中华经典文化,几千年来,源远流长,被一代代中华儿女吟诵。弘扬中华经典文化,不仅仅让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洗礼,使之继承和发扬,同时还潜移默化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我们通过学习、调研,交流讨论后,探索出了一条以诵读中华经典为切入点的德育教育新模式。在教学中挖掘传统经典中的德育价值,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对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从小让儿童诵读中华经典文化,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在的孩子一进学校就是接受书本知识教育,忘了圣人留给我们“入则孝,出则悌,百善孝为先”的孝亲敬老的思想;不懂得做事小心,说话诚实之“谨而信”的道理;不理解为人要“泛爱众,而亲仁,”的大度胸襟;更不知道学习要做到“行有余力,则学文”的良好学习习惯,古人为人处世的美好品德被忘记得彻彻底底。

“幼无学,老何为?”说明幼儿的学习就是扎根教育。一个人需要有扎实的基础,这样的基础就是从小让孩子接触经典文化的浸润,使之成为一种推动自己前行的动力。

二、诵读经典,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看看我们的孩子,在与同学和伙伴的交往和学习中是不是缺少宽容心、恻隐心、是非心?是不是存在不少人格缺陷?诸如: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他人感受;自私狭隘;缺乏健康的学习习惯,缺乏一种刻苦耐劳的精神,玩手机、打电脑游戏却是他们的强项。他们最爱看的是动画片,卡通漫画书;说得最多的是“神马都是浮云”;哼唱得最多的是流行歌曲。许多孩子不知道体贴父母、尊敬长辈,不懂得谦让,不知道待人接物,不知道勤俭节约。

而诵读经典正好可以弥补孩子的这些不足。开展诵读经典一方面可以开发孩子们的人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善良的心地和宽阔的心胸以及温和敦厚的谦谦君子风范;另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训练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三、诵读经典,以活动为载体。一个人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读过多少圣贤的书。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经典诵读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基于此,我们学校提出诵读的基本原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在平时,教师不必引导学生句句领会,章章理解,我们只需要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大致了解其义,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积累,增加阅读的内容,慢慢地文学素养会逐步提升,良好品德会逐步养成。

我们规定每天安排20分钟左右的晨读活动,每周拿出一节课作为诵读活动课,大课间活动采取集体背诵的方式进行,高年级学生还要求写读后感,每学期开展一次“诵读经典,爱我中华”的诵读比赛。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每天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之中成长。学生在熟读中成诵,背诵中理解,然后浸润于心,最终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总之,诵读中华传统经典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高起点,古圣先贤的仁、爱、信、义是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我们的孩子在少年时就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孩子们一定会继承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风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诚信之礼。

参考文献:

[1]陈吉荣.浅论小学生经典诵读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0(10).

[2]穆影.校园经典诵读活动的德育功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

[3]陈付良.经典诵读为孩子发展奠基[J].教育科研论坛,2008(02).

[4]李生滨.高尚道德:孩子们成长的精神力量[J].人民教育,2010(Z3).

上一篇:学期保育计划下一篇:浅谈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