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2024-11-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精选14篇)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篇1

注意是大家所熟悉的心理现象,它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幼儿对环境中的刺激做出选择性的反映,从而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使幼儿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注意可以使幼儿发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为应付外来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准备,从而能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这扇窗,智慧的阳光才能播洒孩子的心田。因此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是发展幼儿聪明才智的必要条件,对其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

一、从兴趣入手,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兴趣是人们探求事物和进行活动的动力,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无论是谁,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都会注意力集中,很投入、很专注,幼儿也是如此。“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幼儿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即使是疲倦和辛劳,也会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当遇到困难时,也决不丧气,而去想办法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如:在区角活动中,冬冬对智力拼图特别感兴趣(智力拼图属益智玩具,具有开发智力发展幼儿逻辑思维功能,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注意,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分类任务,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意志去保持对分类活动的注意。再如在“制作爆米花DIY”操作试验前提出问题,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引导幼儿去寻找目标,可以引起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使幼儿在实验中集中注意观察、思考寻找答案。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通过练琴、练书法、绘画等方式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

三、从游戏入手,发展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篇2

一、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简单的环境

俄国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 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灵。其实, 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 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幼儿, 即使是成人, 在一些情况下, 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 以便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和注意力的集中。除此之外, 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言行举止, 配合幼儿的行为, 无论幼儿在干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打扰, 给幼儿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

二、让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制度

家长在家不管孩子, 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耍, 造成睡眠不足, 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活动, 从而使注意力涣散。幼儿在家不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来到幼儿园也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简单而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与有规律的家庭生活的良好配合下, 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的活动不仅在家需要做, 来园也要做, 家园共育。

三、教师教具的颜色要鲜艳、新颖

在提高幼儿学习成绩的过程中, 首先要培养的就应该是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的原动力, 缺少了它, 整个学习的机器就会失去燃料, 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因此, 提高幼儿的学习水平, 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 认真钻研教法、学法, 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四、授课时教师的声音要有变化, 高低起伏要明显

教师无论在上课还是在生活中, 声音都要有变化, 只有高低起伏的声音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在讲故事的时候, 不仅教师的声音要高低起伏, 还需要音色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每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 都要围绕活动所需来创设环境, 不添加任何与本节活动无关的内容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授课中教师要巧妙地去引导幼儿的注意力, 及时进行注意力的转换, 同时授课的时间不宜太长, 按标准的时间来上。上课中, 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 都要及时给予奖励和鼓励, 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孩子成为主导的学习者, 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 避免注意力的转移, 最终让幼儿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习。

六、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教学改革虽已经进行多年, 但却因过于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 而忽视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幼儿教学中仍存在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如教学观念陈旧、教材单一等。在幼儿课程教育中, 有效地开展快乐教学法, 以全新的途径来实现发展快乐教学法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两大主题的今天, 加强和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带动快乐教学法在幼儿课程教育的开展, 促进幼儿全面认识当今世界的形势, 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七、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注意力 兴趣 好奇心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06

从事幼儿教育已有多年了,在多年的幼儿教育中常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抱怨:每当给孩子讲故事,不到3分钟孩子就坐不住了;给他玩具玩,看见这个玩这个,看见那个玩那个几乎每一样玩具都要摸过来,但没有一样玩具认真玩,孩子的注意力老是集中不起来……以上所说的这一问题其实也是大部分家长遇到的问题。本人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要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就需要从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入手,利用孩子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也就3-4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们从襁褓中到牙牙学语,从蹒跚学走路到上幼儿园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是孩子没有见过和听过的新鲜事情,在他们的眼中,许多事物在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关注。因此我们只有在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通过我多年在学前教育中的观察与实践,新鲜的、富于运动的事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如会跳的青蛙,会跑的小汽车,会唱歌的布娃娃等。这些玩具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调动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我在上课时根据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室内摆上一些玩具,让每个孩子只挑选一种玩具玩,同时要求他们能说出玩具各个部位的名称,如指着布娃娃让孩子说出布娃娃的手、脚、腿、胳膊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既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使孩子们在指认具体部位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一方法对幼儿小班的孩子特别管用,采取这种方式也最有效,也最能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家长们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或是到野外,让他们看一些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花草及其他新鲜的事物,耐心细致的给他们讲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孩子们的兴趣去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们成年人在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时,总是会很投入,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孩子们也一样,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也会专心致志,有时会忘记周围的一切。如果这时候别人打扰或者让其中断,往往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伤害,个别孩子会兴意未尽,可能会一反常态的哭闹,这样做不但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还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年轻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时要特别留意这一点,在他们专注于某一件事时,不能去打扰他们。如我在上幼儿大班的一节室外课时,有两位孩子在一个蚂蚁洞前撒面包屑,撒上一点被蚂蚁拖走了,再撒上一点又被拖走了……他们玩是那么的专注,以至于上课铃响了,他们都没有听到。这时我没有强求把他们叫回教室,而是特意留他们在外面多玩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们发现其他的同伴都不见了,才意识到上课了,急忙跑回了教室。我望着他们俩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其中一位孩子说:“老师,我发现蚂蚁的力气好大,那么大的一块面包,被它拖走了,真了不起。”另一位孩子说:“老师,我发现蚂蚁在用头上的两对角在说话。”我惊呆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有了这样的发现是很了不起的,比我上课教他们关于蚂蚁的歌谣好多了。孩子们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注意力越集中,家长们应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三、在游戏中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

做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事情,在游戏中不但可以开发孩子们的智力,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注意力。前人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可以让他们多到室外去做游戏,丢沙包、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孩子们在玩这些游戏时既锻炼了身体又使自己的注意力得到了高度集中。我们也可以在室内做这样的游戏,找物品、贴鼻子等有趣味性的活动,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便集中注意力,这样也使孩子们的意力得到了培养。

四、让孩子明确目的,培养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对所要完成的目标理解越深刻,其为完成目标的欲望也就越强烈,注意力也就越集中,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如我在上课时经常经常会碰到个别孩子写字拖拖拉拉,或在听故事时心不在焉,这时我会许诺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作业的同学会得到一颗小红花。这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集中精力的去认真的写字,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带着目的去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如问问孩子:“妈妈的手机到哪里去了”、“桌子上的玩具少了一件,找找看在哪里?”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让他们养成围绕目的,自觉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五、吩咐孩子做事情只说一遍,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有部分老师或家长吩咐孩子完成某一件事时总是三番五次的去反复交代,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一件事情要听好多遍才能领会它。这样孩子入学后听课也会心不在焉,以为老师也会和家长一样,对一个问题会重复的讲好多遍,而事实却不是那样的,这样给孩子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给孩子吩咐事情只说一遍,不要重复啰嗦,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好方法。

总之,培养孩子的注意力的方法有好多种,其具体操作也不尽相同,在学校老师应该努力去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在家庭中家长应该配合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只要这样努力去做了,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参考文献:

丁祖荫.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篇4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广西梧州藤县古龙泗州小学 黄月娥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这个话题一直是众多家长所期盼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就要放飞孩子,让孩子在空中翱翔,把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自立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一生的使命来完成,能明确这一点就是进步的开始哟。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想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大家能多提建议。

1、孩子缺乏自立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缺乏自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父母对孩子舍不得放手。一是包办太多,不管是家里的事儿,还是孩子自己的事儿,一律揽下;二是想得太周全,什么困难都预先为孩子想到了,时时事事抢着帮孩子解决难题;三是过分娇惯、过分保护、过分迁就、过分照顾,老是把孩子窝在翅膀下,不能放手,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在无意中剥夺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让孩子所感受到的几乎都是“现成”的,用不着去“操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于依赖,自立的生活能力就被父母活生生地砍断了。所以孩子的不自立完完全全是父母一手造成的,作为父母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应该立即将伸出的双手收回来,想想草原上的羚羊,特别注重小羚羊的奔跑能力,因为它们知道,当敌人来的时候,它们除了飞快地逃走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和对方较量,它们没有攻击能力,只有快速逃掉。如果小羚羊不能练就一身善跑的能力,就必然成为食肉动物的美餐。动物尚且注重培养下一代的生存能力,何况人?因此家长的责任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

2、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幼儿期是孩子自立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当然培养得越早越好哟。比如:从小班教会孩子大小便,大小便后会自己洗手,自己动手吃饭等。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这时父母就要珍视孩子的这种独立愿望,并抓住这个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饭、穿衣、叠被、系鞋带、整理图书等。注意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的能力。从点滴小事强化自立意识,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同时明白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其责任心。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孩子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通过每一次的练习、操作激发起责任心。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会“闯祸”,面对孩子的情况,家长就不要抱怨,不要指责,更不要说以后不要做了此类的话,而是亲自做一遍,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对,然后亲手辅导孩子再做,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做对了,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就会喜欢上劳动,喜欢上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段,刚出生的小孩子我们叫他自然人,因为在这

一阶段除了他的本能以外,他什么也不知;第二阶段为社会人,也就是对孩子培养教阶段,孩子通过方方面面的学习,结触社会,认知社会,丰富社会知识。第三阶段,一个真正的人。这是一个孩子出生后经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磨炼,不断成熟的结果。一个真正的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同时最好是有知识、有能力、有本事、同时又必须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无庸讳言,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出息,长本事,能够出人头地。这种望子成龙的想法,对家庭、对自己都是有益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能力、所处的环境与条件等诸方面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遂愿,都能成功。对孩子,家长只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平等探讨,共谋发展。作为父母主要是做好孩子的参谋和后勤,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

3、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当然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在充满亲情与爱的环境下,每个成员之间会相互依恋,相互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帮助。对待家庭中的问题,任何成员面临的压力和危机,都要以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共同设法解决。做到: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经常在自然融洽的气氛中交流、谈心,在愉快的气氛中郊游、打球、游戏等,也可以由父女、母女合作去完成某些家务,如一起做一顿可口的晚餐或是全家人周日休息时合力把家里打扫一番等等。从而把家务从讨厌的负担变为调节生活的内容,变为协调家庭气氛的调合剂。

我个人觉得: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优良性格形成的良好环境,便是为他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幸福的康庄大道。每个孩子来到世上,命运早就注定了他必归属于一个特定的家庭,这里便是他最早的生存环境。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走向幼儿园、学校乃至更为广阔的社会以后,家庭仍然是最贴近、最密切,因而影响最深、最重要的环境。

孩子的心灵是洁白无瑕、天真纯朴的。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父母对孩子没有同情心,孩子就变得没有同情心;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孩子,就是培养孩子友情的最好手段。”事实也证明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做父母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经常保持心情开朗、愉快,可以感染孩子及周围的人,使孩子也觉得人生充满了和谐与光明,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才会真正健康快乐的长大。

4、家庭教育中有哪些培养孩子自立能力的方法?

说到方法可以说是太多了,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传授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为他们的自立打下基础。家务劳动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孩子最容易接触的劳动就是家务劳动,比如自己洗衣、做饭,学会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手脑并用,不但会促进大脑发育,激发求知欲,同时,还能学会独立思考,并能独立解决问题,这些都是自立必需的能力事的兴趣以及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当然,如果孩子把事情做好时父母应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扬,然后提出那些事儿还可以做得更好。

其二,把劳动游戏化。孩子的特点决定了他对枯燥无味的事情没有兴趣,也不会坚持去做,因此,做父母的可以利用游戏方法使他产生兴趣。比如,小孩子玩完玩具后,父母可以和他玩“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戏,在玩具架上贴上各种玩具摆放的标记,请孩子把每种玩具送到相应的位置上。孩子会将这种劳动看成是游戏的一部分,每次玩完都将玩具归位。

第三,运用比赛的方法。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好、做得快。比如,比比看谁吃饭的碗干净、不剩饭,谁床铺整理得好,谁的衣服穿得快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做让孩子交朋友,从小让他们融入社会中去;让孩子吃一些苦,让孩子经常受一些挫折,让他们尽早明白人的一生不是风平浪静,不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自作自受,从错误和挫折中接受教训,积累生活经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条有理地处理事情,使他们有能力有主见,有自尊、有自信,明白自己的责任。

第四,运用奖励的办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立习惯,能够让孩子坚持经常去做。比如,让孩子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他插一面小红旗,等孩子坚持到插满十面小红旗时,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如图书、画笔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也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

第五,把生活技能编成儿歌。父母以生活中的技能为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一边让孩子操作。比如,穿裤子可编成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孩子不喜欢穿衣服时,父母说了有趣的儿歌后,孩子会很高兴地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饭等都可以编个儿歌,这样,孩子比较喜欢接受。

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陶行知先生在《自立歌》中写到的几句话:“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这首歌启示我们:人生应当自立自强!所以,孩子不能老是被父母“捧着”、“抱着”,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从吃饭到穿衣,以及自我服务,从小让孩子干力所能及的活,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尽早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替代,进而让孩子自觉学习;让孩子从小明白,他们不光是接受父母的爱,还必须爱父母、爱别人;从小之一。

对于如何引导孩子改变生活不自立的现状,我认为首先得从父母做起,少一些包办,多一些放手,少一些唠叨,多一些信任和宽容。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屋子,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做耳旁风,依然故我,屋子杂乱如前;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烟,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领导一次又一次地训诫员工要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依旧拖沓懒散„„“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的说教,往往让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既能避免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又能留出空间让孩子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所以父母必须首先改变,把孩子的事儿教给孩子自己去完成,家里的事儿与孩子共同完成,学习的事儿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儿,父母就不用担心了,一定要学会放下,再放下......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立生活的氛围。

正确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篇5

良好的注意力是孩子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从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的培养。以下介绍的几种方法对提高孩子注意力很有帮助。

①拼图、下棋:让孩子学会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快书。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②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③经常让孩子帮助你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告诉外公,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到长一些的语句。

④让孩子听和看录音磁带和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那种配套图书。它和电视的不同之处在于,孩子对电视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画面,也就是用来看理解故事,并且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有损害。而这种图书却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提高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⑤增加一些专门的训练:

让孩子把在纸上大小不同,次序也被打乱的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让孩子把1-100基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各种有趣味的画面。

让孩子把你规定的几样东西看上1-2分钟,然后撤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请孩子猜出是什么东西被撤掉。

教孩子跟随你说话,你完整地说一句话后,你说前面的半句,让孩子来说后面的半句。把几种不同形状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见的口袋里,让孩子闭上眼睛去摸,然后提问孩子:“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如何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篇6

注意力是成功之母。一个人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决定着他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科学史上思想深邃的巨人都特别能集中注意力。著名作家奥托弗里希回忆说:“爱因斯坦特别能集中注意力,我确信那是他成功的真正秘诀:他可以连续数小时以我们大多数人一次只能坚持几秒中的程度完全集中注意力。”这句话说得很精彩,它清楚地揭示出了注意力的重要性。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要成为年轻家长必修课题。注意力培养可以通过以下训练来进行。

提高注意力用拍球、跳绳来锻炼孩子的协调性和集中注意力等等。在训练结束后,一般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训练,内容包括语言、数学、记忆、图形识别和空间知觉等脑力活动,目的是使孩子的左右体能脑协调起来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搭积木、拼图、剪纸都可以增加孩子的注意力趴地推球 主要训练协调性拍球、推球:适应症身体协调不良,多动症。

1训练首先从运动的肌力入手,锻炼他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训练,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庭中的配合。

2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进入视觉—运动能力的训练,即手——眼协调性。如上抛接球,要求两脚站稳,双手上抛球过头,并用双手在胸前接球。

最后一个阶段训练他的运动协调能力,在运动中发展他的节奏感、空间感、和协调性。此阶段可进行拍跨球练习,要求一拍一跨,脚不能挪动,上身要保持垂直,节奏要均匀。跳绳也是训练协调性的一种好方法,要求速度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包括各种跳法

4可在家做的训练。一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二、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一

四、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小孩的注意力。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这些训练内容的意义是:

1. 滑板游戏 姿势为飞机式、蜻蜓式两种,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前庭和触觉功能。

2.平衡台游戏平衡台: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前庭失调,手、眼足、身体主要协调训练平衡摇摆、匍匐摇摆、相互支持摇摆、被动站立摇摆、平衡台上蹲起、平衡台上抛接球等,主要作用是训练前庭功能。

3.滑 梯 持划板俯卧式由高处划下推球,划下取球投球、划下投保龄球,主要作用是全身感统训练,以前庭功能为主。

4. 趴地推球 主要训练协调性。

5. 独脚桥 单足站立,双手外展平身,两足轮换进行,主要训练平衡能力。跳床: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

6. 网揽 网缆: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手眼协调不良。将患儿置于吊带中,以腹部为支撑点,前后摇摆,双手同时操作,将棋子放回棋盘中,其作用是训练上肢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发展能力等。

7.袋鼠跳将小儿放在跳袋中,双脚并拢,手提跳袋向前跳。其作用是训练下肢协调性,锻炼肌力等。

8. 跳 绳连续跳200跳,主要训练协调性、方向感、方位感等。

9.平衡木平衡木:前庭失调。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 徒手走、正直走、侧身走、头顶物走,主要是锻炼平衡感。

10.拍球单手排球、双手排球、跨腿排球,主要锻炼协调性。

11.羊角球 小儿跨坐在羊角球上,目视前方,向前跳,主要训练全身协调,视觉,前庭觉。

12.圆桶圆筒:触觉敏感,多动症,自闭症,身体协调不良等,前庭功能失调训练前庭觉,适用于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在摇动中进行手眼协调游戏,促进姿势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1.让孩子做旋转圆筒的运动,从而就训练了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孩子更容易集中注意力2.让孩子做拍球等协调性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制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课程安排: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1.5小时,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20次后进行测验,鉴定效果。

1、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2、经常让孩子帮助你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篇7

如今, 有部分的家长不理解甚至不认同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于是在家长会上我先引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谁不善阅读, 他就不善于思考”。接着, 我举了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四个读小学五年级的孩子, 教育家把他们分成两个组, 第一组这两个孩子在学习上也很用功。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还算可以, 但写作水平很差, 内容贫乏。教育家了解过这两个孩子, 发现他们都不怎么看课外书。第二组的两个孩子中其中一个是极为出色的学生, 各科成绩优秀, 学习能力强, 还特别有主见。另外一个小男孩优缺点都明显, 总不好好完成作业, 成绩中等, 但口才极好。这两个孩子的共同点是不光作文写得好, 而且各方面都应付得轻松自如。教育家也跟他们谈过, 发现他们特别喜欢看书, 课外知识十分丰富。教育家跟踪这两组学生一直到初三。第一组的两个孩子都没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而第二组中特别优秀的孩子已被确定保送到一所市属最好的中学读高中。两组孩子的故事讲到这里, 从家长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出, 他们大部分已经开始觉悟了。有了家长们的支持, 我可以放开手, 在日常工作中和家长共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了。

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

在孩子们入学没多久, 班里便设置了图书角。这些课外书大部分都是孩子们自愿带来的, 品种繁多。另外, 有一小部分是我自己掏腰包在网上买的, 都是家长会上向家长推荐给孩子的书目。同时我建议孩子的书包里也随时放着一两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以便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看, 也让班级里可以浸润更浓厚的书香味。即使孩子不是整天把书捧在手上, 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书香的熏陶吧!

三、想方设法激发孩子对阅读的欲望

在课堂内外, 我会利用各种机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利用课后的五分钟, 有时跟孩子讲一些简短的故事, 然后留下结局的悬念, 让孩子们欲罢不能。这时我会说:“想知道结局吧?下午再告诉你们!”孩子是天真的,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到了下午, 还没上课就乖乖地坐在教室里等老师讲故事。孩子们最初的阅读都是从故事开始的。因为故事里有曲折的情节, 有可爱的人物, 再加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 孩子们对故事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我还通过课堂教学, 带动课外阅读, 做到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我觉得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四、培养孩子静心阅读的习惯

古语云, “定能生慧, 静纳百川”。这是在告诉我们——静心, 对于渴望汲取知识的人来说, 是多么的重要。培养孩子静心阅读, 需要反复地强调与正面地引导。课堂上, 一旦我发现某个孩子能专心聆听或静心地阅读, 我就找机会表扬他们一番, 让孩子们知道, 能静下来, 是一件可贵的事情, 还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只有让孩子的心灵静下来, 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广阔而精彩的阅读世界中。

五、读写结合

读与写是分不开的, 所以开学两个月之后, 我就开始要求孩子们每日写一句话。内容不限, 也不强求每个人每天都写, 只要当天有想写的话就可以写下来。我坚持每天都收上来查阅, 但从不评分, 只写批语。而且, 我会经常抽取写得较好的文段让大家一起读读, 这也是一种阅读习惯的培养。况且是孩子身边小伙伴的作品, 孩子会更有兴趣去阅读。

我坚信, 阅读对孩子的一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虽然通过我的做法, 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 但要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任重而道远。在这条路上, 我将继续带领孩子多读书, 读好书, 让这条路越走越宽, 一直飞往广阔的阅读世界!

参考文献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习作能力 篇8

一、从“趣”字入手,兴趣是最佳的老师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教人不见情致,必不乐学” 写作同样也要激发孩子的乐趣。现在小学生生活环境千篇一律,生活比较枯燥,上课、回家、吃饭、做功课、看电视,做游戏(其实就是疯打,胡闹),所以我首先充分利用课间时间和学生一同做游戏、打沙包、跳大绳等活动,同学们兴致勃勃,踊跃地参与进来,尔后我赶紧让孩子们把活动自认为最感兴趣的、最难忘的场面、讲给同学听,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讲完后再趁热打铁地指导他们有条理地写下来;其次我充分利用班会课或者自习课,开展故事会、演说会等竞赛活动,学生们都纷纷参加想展示自己的故事比别人的好听,此时的我,站在一旁,就成了编导,指点他们如何投入情境,使故事生动、具体,最终获得全班的掌声;第三,我充分利用放学回家的课外时间有意为孩子设置情境命题。比如,小学作文:《我第一次、、、、、、》这样的命题就需要孩子去主动去体验生活,这就需要父母给孩子创造机会,孩子才能有话去说,才能把尝试的经过、情感表述出来;《我想、、、、、、说》这样的命题就需要孩子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伤心烦恼和高兴惊喜的事,毫无保留地有意无意地就倾吐出来,经过教师这种因势利导有机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效地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所说所感用文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增添了写作的素材,还锻炼了孩子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情趣,所以我发现,孩子们愿做的事情常常会全身心的投入,灵感的火花也就随之闪现,凡有成效的事情无一不是以强烈、浓厚的兴趣为先决条件,同样要提高作文的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二、其次从积累入手,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必要条件

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此时的大脑就像一个加工厂,如果没有原材料,就不可能有成品的产生,孩子们就不可能有东西可写,就害怕写作文,那么,从哪里积累写作素材呢?我认为首先应先从生活中积累,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因此我充分利用孩子们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引领孩子们去大自然体验生活,如组织春游、秋游、让孩子体会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感受外部世界,体验生活,领悟大自然的美,再此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文体、读书、演说等活动,以此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为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并且注重孩子每次活动完成后,都让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感受用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素材。除此之外,还要适当积累一些科学知识,如:燕子低飞要下雨,早晨为什么会有露水,冬天窗户上为什么有窗花,还有一些生活小常识,知道的越多,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大而全的写作素材库,到习作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其次就是要让孩子从书本中积累素材,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本中的材料也是生活实际的反映,在阅读中积累,时间短,节奏快。我们不限定孩子读什么作品,只要是内部实质意义健康向上的,他喜欢读的均可以拿来读。俗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道理是一样的,天天读名家文章,读的多了,即使不刻意归类总结,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自然就从你的口中溜出,这种无意的积累就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约好,每天读一篇,作为一项家庭功课来完成,并做一个专门的读书记录本,打出规范的表格,内里可以设以下小格,一是时间,二是文章题目或书名,三是作者,四是感悟,五是家长签名,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组织语言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设想,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和素材的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外,也要让孩子正视教科书中的积累,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编攥而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细挑精选的优秀范文,每一课的好词,好句,那么多精彩的比方、人格化修辞方式,生动形象的排比句,当你心里暗自为它叫好时,它就已经存在于你的大脑中,储存在影象库里,等你用的时候,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调用出来,为你所用,习作还会困扰你吗?

三、勤写多练, 才能让素材溢光流彩,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勤能补拙,练能生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素材进行练写,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只寄托作文课堂上学生的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一定的训练效果。我认为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任何时间记下来,内容可长可短,灵活自如,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乐趣,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学生首先要从写日记中领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忱就能经久不衰,习惯就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写作技法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今后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述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具体形象。文章就会有滋有味,甚至让人读了回味无穷。

幼儿园孩子注意力培养的方法 篇9

很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孩子总是三心二意的,这边看电视那边还想着玩游戏,想让他认真地念念唐诗,唱唱儿歌,他却只有三分钟热度。孩子的注意力怎么就这么难集中?

提醒家长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孩子的年龄特点之一,学前期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0-15分钟。在培养孩子注意力时家长切勿急于求成,而是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在生活中慢慢培养。

一、用游戏激发孩子兴趣

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一干就是一个来小时,而不感兴趣的则怎么也不起劲。在给孩子安排活动时,激发孩子的兴趣很重要。家长可以借鉴幼儿园课堂的做法,给孩子准备具体形象吸引人的材料,并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情境。

在给孩子安排游戏时,要注意游戏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让孩子既能体验快乐又要感受挑战。如果游戏超过了孩子所能完成的范围,即使再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游戏太容易,对孩子没有挑战性,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二、给孩子营造安静的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因新的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家长可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的游戏环境。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游戏角,让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远离孩子的视线。

在与孩子游戏时,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比如,当孩子在专心致志地做某件事情时,家长不要随意地去打扰孩子。若这时家长一会儿让孩子去吃水果,一会儿又问他饿了没,孩子的活动被家长打断多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

三、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孩子一天的生活节奏和活动时间都会影响到他的注意力。所以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很重要。

吃饭、睡觉、游戏、运动,看绘本,每天安排好每个活动的时间,如没有意外的话尽量不去打乱一天的安排。比如每天饭后“工作”半小时。我说的“工作”其实就是让她玩游戏。我会告诉她,宝宝要像妈妈一样工作了,宝宝也要像妈妈一样认真地去完成。当她完成自己的“工作”时,我会鼓励她:“宝宝工作完成得很好,很棒!”每到“工作”时间,孩子都会很专注。

四、别强求孩子专注一件事

如果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了,家长不要强制孩子一定要专注。注意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的。

当孩子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适时地转移孩子的兴趣点。比如画画,因为他喜欢画画,可以画上一个钟头。都不厌倦。同时,家长还可以强化孩子的兴趣点。比如孩子喜欢飞机,就给他多安排些和飞机有关的游戏。孩子的注意力会在这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中慢慢培养起来。

一年级数学课如何吸引孩子注意力 篇10

——提高课堂效率之心得体会

朝那中小:李强

低年级的孩子大多都是七、八岁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说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直接影响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一节课,要让他们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真的不容易。“某某,请你听好了”,“某某,你在做什么,为什么不听?”……这些训斥的语言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但效果可想而知。经过认真的研究,终于有了自己的看法。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一年级学生都是刚从幼儿园走出,在幼儿园是以玩为主,而小学以学习知识为主,孩子从心理上不适应小学的课堂纪律方面的要求。

2、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学生一学期下来依然对考试,没有很强的意识。

3、学生的自控能力弱,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而这些都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没有办法从根本上改变。

应对措施:

1、培养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如上课前,除了文具盒、课本、练习本之外,其他东西通通都撤掉,让桌面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以免繁杂的物品干扰学生的学习使他注意力不集中。

2、做好课前情绪上的准备。学生经过下课十分钟的吵闹,往往很难立刻安静下来准备听课。因而,上课前要加一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环节。

3、充分挖掘教材,充实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很认真的学,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让其感兴趣,学生就会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现在低年级的教材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科书是我们教师教学时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必须主动的去分析探索。充分发挥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而这些例子全都是经过精心设计,都来源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图。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我想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也是为了迎合儿童的心理,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材中的巩固练习“想想做做”,也不是死板的练习,也设计了很多游戏,比如卡片游戏、小火车钻山洞的游戏……。很多连线题也都采用了“信鸽送信”、“小蜜蜂采蜜”的形式来呈现。我也经常会按照教材的安排编一些小故事贯穿在整个课堂之中,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尽量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利用题目中的图示来把它讲述成一个需要小朋友帮忙解决的问题,让孩子开动脑筋来帮一帮遇到问题的童话主人公,孩子们通常积极性都很高。我认为,既然教材也在有意识的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那我们作为教师就更加应该好好的利用起新教材的优势,让孩子轻松地学习。

4、提升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亲和力。我认为特别是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富有吸引力。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英语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对于孩子的进步则给予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游戏互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让四个学生分别带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头饰上台来找朋友,大声的问:“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同学则举起相应的物体回应:“你的朋友在这里”。再让学生检查看看他们是不是都是你的朋友呢。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都很积极地配合,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很多,也在犯错、纠错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了每一种物体的特征。

再比如在教授“10的分与合”时,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猜花片”的小游戏。我手里拿了10个花片,然后让一个学生从我手心里拿走一些雪花片。我通过自己手中的花片的个数,很准确的就猜出那个学生拿走的个数。学生很自然地感觉到老师真的好厉害,怎么每次都猜对了呢?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随后告诉他们:“我们小朋友在学完今天的10的分与合之后就会变得和老师一样聪明了,你们愿意学吗?”这样很快的就引起了孩子浓烈的学习兴趣。一个个都坐得很端正,注意力也很集中。很快也就掌握了玩的技巧,接下来,我再让他们同桌之间练习这个游戏。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能让孩子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 篇11

一、联系生活和数学的纽带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过去,我们没有重视指导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思考,学生很难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生活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譬如蒋潇的日记:

黄瓜·数学

黄瓜——数学,数学——黄瓜,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一定很奇怪吧?你怎么会起这么个题目呢?现在就请听我慢慢道来:

那天,妈妈买了两根大黄瓜,做凉拌黄瓜丝。这可是我最喜欢吃的一切道菜。正好我也正闲着无事,就想暗暗和妈妈学学,也好将来露一手。

妈妈把一条四分米不到的黄瓜摆到菜板上,斜着就是两刀,把黄瓜两头给剁了下来,她说头部和尾部都要切掉一块,那个不要它。妈妈看我没事做,就给我出了一道题:这条黄瓜能切成几片?要切几刀?我一听乐了,妈妈又要对我的学习做一次“考察”了,不过这难不倒我。根据我所学的知识,因为黄瓜约3.6分米,每片约2毫米,那么共可切360÷2=180片,要切180-1=179刀。我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可妈妈说我不对,还说我忽略了她切的方法。经妈妈一点拨,我就明白了,妈妈切的方法是斜切的,头尾各去掉一块,而且那两块太厚不能算片,那么切的片数就不应该是180了,应用总长减去两头被切掉的两块的长度,然后再除以每片的厚度,而切的刀数是包括头尾这两刀的。根据头尾两块长约5毫米,可知共切了(360-5×2)÷2=172(片),共切了172-1+2=173刀。妈妈笑笑对我说,运用知识不能只套公式,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边说妈妈边夹了一片黄瓜给我吃。啊?!妈妈的凉拌黄瓜已经做好了,我忙着计算黄瓜中的数学问题却忘记了学怎么做菜。呵呵,不过我现在的心情比自己品尝佳肴还开心。

可见,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教师的指导才能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数学日记使学生敞开了心扉,而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不仅使我更广泛地、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而且可以根据学生日记中反映出来的“数学现实”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促进思维条理化的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谢一帆的“剪指甲”:

剪指甲

“咔嚓……咔嚓……”又要剪指甲了。我突然想算一下,一年在手指上能剪掉多少指甲呢?

我想,大拇指的指甲面可以看作长和宽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每次大约剪掉长度1毫米的指甲,1毫米=0.1厘米。每周剪一次,一年有365天,365÷7=52(周)……1(天),我们就按52周来计算,一年共剪掉52×0.1=5.2(厘米),那么一年一个大拇指剪掉的指甲就是1×5.2=5.2(平方厘米)。如果和其他手指的指甲平均一下,每个手指一年约剪掉5平方厘米,十个手指就是5×10=50平方厘米。如果再加上脚趾甲,一年剪掉的指甲就是100平方厘米呢!

哇塞,“相当于一个手掌大小啊!”当我算出这个得数时,不由的发出了一声惊叫。

从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维过程。也许,他经过了多次实践和反复思考,才完成了这项活动。但最后,当他用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时候,他的思维就有条理了。

四、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数学日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数学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 篇12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心”

1. 感受“爱”的存在

当一个呱呱坠地的小生命来到人世间, 预示着家庭教育就开始了,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 是幼儿“爱心”教育的摇篮。所以,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 要让孩子也学会爱, 让他们感受到爱的存在, 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 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孩子时时刻刻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选择《故事》、《儿歌》等读物, 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爱心”的培养教育, 让孩子懂得爸爸、妈妈爱你, 你也要爱爸爸、妈妈。孩子上幼儿园后, 一天中在幼儿园的时间较长, 和老师接触比较多, 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 让孩子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爱”。如:早晨幼儿入园时在门口热情地和孩子打招呼、摸摸头、拉拉手, 欢迎他们的到来;小班的孩子可以抱一抱;孩子如厕后帮助整理一下衣裤;作业间歇时, 跟孩子多说话;午睡时, 轻轻地为孩子盖好被子;起床后, 帮孩子们穿穿鞋;帮女孩梳梳小辫儿;特别是对带药的孩子, 在他们服药时说些鼓励的话, 药片尽可能处理得小点、碎点;离园时, 和孩子说再见等, 让孩子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爱。

2. 引导孩子学着付出“爱”

当孩子感受到爱后, 就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爱。爱是一种高级的情感, 年龄越小就越容易引导。无论是孩子的家长, 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做有心人,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活动, 抓住教育契机, 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如看到有的幼儿扶起跌倒的小朋友, 帮别人卷衣袖、提裤子、系鞋带等, 看到后都应当及时给予表扬, 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 看到别人有困难, 主动帮助。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心培养

爱心的培养和其他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样, 都要寓于一日生活之中。在教知识、学习技能的过程中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 使幼儿在得到美和情的熏陶的同时, 逐步净化心灵。

1. 充分利用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

幼儿教材中有一些关于“爱心”行为的教材, 对此可充分利用。如:中班的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三只蝴蝶》, 该活动目标为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本次活动让幼儿知道了解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爱, 请小朋友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我是怎样关心朋友的, 教育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故事内容上, 更重要的是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 学会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

2. 在游戏活动中体验“爱心”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运用幼儿游戏自主自愿的特点, 将“爱心”教育贯穿于游戏中, 诱导幼儿在活动中学, 在娱乐中愉快地体验“爱心”行为。例如:《娃娃家》的游戏中, 角色互换, 让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爸爸的角色, 感受照顾别人多么不容易。

3. 利用大自然发展幼儿的“爱心”情感

幼儿天性喜爱大自然, 大自然给了孩子们真、善、美的感受, 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美的感受, 获得许许多多的欢乐。

春天, 可以带孩子们来到郊外, 看看花, 看看草, 在感受阵阵春意的温馨的同时, 让孩子们知道小花、小草也是有生命的。秋天, 可以带孩子们来到田野, 闻着瓜果成熟的香味, 体验“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冬天, 一场大雪之后, 孩子们带上小铲子来到户外, 为小草拨开盖在上面的积雪。尽管这种爱的情感是初级的, 但是它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逐步迁移, 升华为对家乡、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

三、创设“爱”的环境, 营造“爱”的氛围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 得到怎样的印象。”因此, 可以在环境创设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以爱为主题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 多让幼儿注意关心小动物和花花草草, 可以通过一些好的《动画片》、《故事》、《情景表演》等, 向幼儿进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的教育, 让幼儿感受小动物、花花草草的可爱之处, 体验付出爱心的喜悦。教师用亲切的口吻, 温柔的动作感染幼儿, 让孩子从中感受到老师的爱, 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心。将教师的这些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让孩子在付出的同时, 感受到小植物、小动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呃印象。”因此, 我们要做时刻充满爱的老师, 时刻关注、爱护孩子, 营造爱的氛围, 让爱始终盈满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常用喜爱的目光去注视孩子, 经常与孩子拉拉手, 摸摸他们的头, 使他们在一种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感受到别人对他的爱, 将每周固定的一天定位分享日, 让孩子把家里自己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久而久之, 孩子在享受别人的爱的同时也慢慢学会主动给予别人爱。

四、家庭中“爱”的教育

家长是孩子行为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家长在注重榜样力量的同时, 还应该给孩子表达爱的机会, 如:三八节懂得为妈妈送上自己的小礼物等来表达自己的爱心, 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做一件事等。这些活动既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 又可以让他们体验到爱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因此, 家长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 更要以身作则, 起示范作用, 更好地营造爱的氛围, 感染孩子。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 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 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 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成人的浓浓的爱;成人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 比如“你辛苦了, 先歇一会儿”、“别急, 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在长辈面前, 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 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梳梳头、洗洗脚、说句体贴的话, 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残疾人搀扶一下等。成人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萌发的关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爱心”行为的电视节目, 让幼儿观看, 讲述有“爱

WENJIAOZILIAO

心”行为的故事给幼儿听等, 以激发幼儿的“爱心”行为。

五、家园一致, 共同进行“爱”的教育

教育纲要提出:家园密切的合作, 步调一致的教育,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爱的教育”的盲区, 比如绝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自己的孩子帮别人、爱他人, 就是教自己孩子“学傻”, 他们担心如此“爱的教育”会使日后走上社会后“吃亏”。许多孩子的父母还会通过自身的行动, 向孩子进行一些错误甚至恶劣的示范。

爱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 并由此学会爱别人, 帮助别人, 形成健康的人格。父母生病了, 让孩子来照料;父母上班累了, 让孩子多做一些家务;公交车上让孩子给老人让座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照顾比自己小的伙伴等, 借助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 反复加深孩子的印象, 使孩子明白帮助别人, 能给被帮助者和自己都带来快乐。道德根植于生活, 把德育大课堂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 带领幼儿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 体验爱带来的幸福感。

幼儿园、家庭应携起手来, 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 懂得如何付出爱, 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及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理解、尊重他人;主动示爱;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爱护自己的物品, 使其成为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的人。

一棵小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 离不开阳光和雨露, 离不开土壤和养料, 如果你想孩子具备爱心, 就请你在生活中培养它、呵护它。孩子心中的爱, 离不开家长、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 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 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 应具体、直观、形式多样, 为幼儿创造奉献爱心的机会, 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 懂得这种爱的珍贵, 学会关心人、爱他人, 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 让爱在孩子心田发芽。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 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幼儿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 对爱的感受最自然、最丰富。我们要通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为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拥有健全人格的人,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很多, 由于诸多因素导致很多孩子无意地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只知获取不懂得付出, “众人为我”的心理倾向。所以, 家庭、教育机构应该携起手来, 让孩子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 懂得自己应该如何付出“爱”, 如何使他人接受自己的“爱”, 并且学会关心、理解、尊重、帮助他人;知道要爱护公物, 爱护动植物, 爱护自己的物品, 具有爱心、乐于助人、德才兼备。

关键词:“爱心”,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家园一致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注意事项 篇13

首先独立生活能力包括:

独立意识,即孩子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生活自理能力,即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好习惯的养成。

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即有关学习生活的常规知识,比如整理书包、课本,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等。

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即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有关劳动技能,比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子、煮饭等。

当然,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父母坚持不懈的努力。

同时,在其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有耐心。

孩子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可能会闹出很多笑话,犯很多错。比如孩子刚开始学穿衣服时,可能会穿的很慢,还可能会把衣服的扣子系错。父母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失败就对他失去信心,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并及时给予鼓励,耐心地进行帮助。

2、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不要妄想孩子在短时间内就具备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独立性也不例外。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1岁半左右,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独立吃饭;到两岁半时,就可让孩子自己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3、通过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比起生硬的说教,生动的游戏显然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如,教三四岁的孩子洗脸,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比赛看谁洗脸洗的又快又干净,好不好?”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这样,孩子不仅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3、持之以恒。

好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培养出来的。在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时,千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家庭,家庭成员的意见不统一,如,父母要孩子自己做,爷爷奶奶却要帮着包办,这也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学校、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4、对孩子晓之以理。

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篇14

大家都知道“注意”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没有注意伴随的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注意力缺失是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最近许多家长与我交流,都谈到了自己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的现象,很难专心做完某件事情。下面我想先谈一下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各种原因。

一、影响幼儿注意力的诸因素 :

(一)与生俱来的个性特点:影响幼儿注意力主要由与生俱来的个性及气质特点决定,这主要指的是注意力的持久性与易分散程度,持久性是指幼儿对于一样事物注意的时间长短,而易分散程度指幼儿对周围事物排除干扰的能力,这两因素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

(二)年龄因素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在良好的环境下,3岁儿童能够连续集中注意力3—5分钟;4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0分钟;

5、6岁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15分钟左右。所以,成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来为幼儿安排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学习和游戏活动。

(三)环境影响幼儿的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经常处于一个嘈杂的环境中的孩子,不仅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会变得焦躁、不安。在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总是多动,没耐性。做事情还虎头蛇尾的”。其实,家长和老师应该知道自己是孩子的学习的榜样。许多孩子没有持久性,是因为我们成人对孩子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要求家长和老师要注意不要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她把正在进行活动有个了结。如孩子正在画画,你应该等她画完画把东西收拾好之后再让她看电视,而不是让她一边看电视,一边画画。

二、经过与家长们的交流和自己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我也总结了些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措施,家长和老师可找出与孩子相适应的有效方法,不妨一试,下面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实验证明,强烈、新奇、富于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会走的机器人,会摇头的小娃娃,自动下蛋的母鸡等玩具让孩子集中注意力观察、摆弄。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用来训练他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采取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另外,还可以把孩子带到新的环境中去玩。比如带小孩逛公园,让他看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花草、不同风格的建筑及其他新奇的景观。带孩子到动物园去看一些有趣的动物等等,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去培养注意力。

(二)让孩子明确活动目的,自觉集中注意力

孩子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得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就越集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也就越长。比如:一个平时写字总是拖拖拉拉、三心二意的孩子,如果你许诺他认真写字,按时完成任务之后就送一件他一直想得到的礼物,他一定会放下心来,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写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训练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如问孩子:“宝宝的衣服哪儿去了”,“桌上的玩具少了几个”,“都是什么”,或是叫孩子画张画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等等,这样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学会有意注意,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三)把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总会很投入、很专心,小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接触的书本知识很多,走进课堂后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很熟悉的东西,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精神溜号儿,东瞧西看,做小动作。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看到一些小孩子在按家长的要求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而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却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因为对幼儿来说,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比如培养幼儿识字的兴趣,你可以利用小孩子喜欢故事的特点,给小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小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并且告诉孩子这些好听的故事都是用书中的文字编写的,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然后认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所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并以此为媒介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四)感观训练和智力游戏:

1、感官训练

(1)在桌子上摆几件物品,让孩子看清楚后,令他转过身去,将物品变换位置或取走其中的一两件物品,再让他转过身,说出物品的变位,或者说出被取走的物品名称。

(2)复述图画给孩子看一张或一组有趣的图画,然后移开,让他复述所见图画。(3)看图形数数在黑板上画出由易到难顺序排列的几何图形,让孩子对各类几何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和计数,这样既训练他的注意力,也训练其观察力,提高思维能力。

2、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可以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找异同、找大小、找长短、考记忆、走迷宫等等,这些方面的游戏,既能培养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此外,还可以让孩子经常练习一些拍球、走平衡木等体育活动。如果孩子能够熟练地在平衡木上走动,可以在他玩的同时,训练他接投给他的球,这样既训练其动作,又训练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五)劳逸结合,让幼儿保持良好的状态

孩子要集中注意力,首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他们需要劳逸结合,从事一种活动的时间不能太长。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活动时间都不相同,这就需要动静交替,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和比较放松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在有节奏的活动变化中,使注意力的保持、转移等能力都得到发展。

上一篇: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文本下一篇:运动会祝词贺词祝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