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链物流的组成(精选6篇)
01 范围
规定了 在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交接、运输配送、储存、人员和管理制度、追溯及召回、文件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准则。
适用于各类食品出厂后到销售前需要温度控制的物流过程。
02 术语和定义
2.1 食品冷链物流以温度控制为 主要手段, 使食品 从出厂后到销售前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 的物流工程。
2.2 交接冷链物流过程中 的环节, 包括人库交接、出 库交接和配送交接等。
03 基本要求
3.1 应配备与冷链食品 生产经营相衔接的冷库、运输工具或其他符合冷链食品 储存温湿度要求的设施设备。
冷库、运输工具等设施设备应配置温湿度监测、记录、报警、调控装置, 监控装置应定期校验并记录。
设施设备应易于清洗、消毒、检查和维护。
3.2 冷库应具备配套的制冷系 统或保温条件缓存区的封闭 月 台, 同 时与车辆对接处应有防撞密封设施。
冷库门 应配备限制冷
热交换的装置, 并设置防反锁装置和警示标识。
3.3 运输工具厢体应使用 防水、防锈、耐腐蚀的材料,厢体内 壁应保持清洁卫生,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异味。应定期对运输工具的冷藏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3.4 应建立与储存、运输相配套的信息化系 统, 信息化系 统应有储存、运输管理相应的模块。
3.5 需温湿度控制的食品 在物流过程中 应符合其标签标示或相关标准规定的温湿度要求。
3.6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及时根据有关部门 的要求, 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对相关区域和物品 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对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 增加消毒频次, 防止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人员、环境和食品 受到污染。
04 交接
4.1 交接环境应符合食品 安全要求,并建立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4.2 交接时应检查食品 状态, 并确认食品 物流包装完整、清洁, 无污染、无异味。
4.3 交接时应确认食品 种类、数量、温度等信息, 确认无误后尽快装卸, 并做好交接记录。
4.4 交接时应测量食品 外箱表面温度或内 包装表面温度, 并记录;如表面温度超出规定范围, 还应测量食品 中心温度。
4.5 交接时应严格控制作业环境温度并尽量缩短作业时间,以防止食品 温度超出规定范围 , 如无封闭 月 台, 装卸货间 隙应随时关闭 厢
体门。
4.6 交接时应查验运输工具环境温度是否符合温控要求。
人库和配送交接时,还应查验全程温度记录;出 库交接时, 还应查验在库温度记录。
当 温度或食品 状态异常时, 应不予接收。
4.7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进行食品 外包装及交接用 相关用 品 用 具的清洁和消毒。
05 运输配送
5.1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 应建立清洁卫生消毒记录制度, 定期对运输工具清洁、消毒。
运输工具不得运输有毒有害物质, 防止食品 被污染。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增加对运输工具的厢体内 外部、运输车辆驾驶室等的清洁消毒频次, 并做好记录。
5.2 应根据食品 的类型、特性、季节、运输距离等选择不同 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 同 一运输工具运输不同 食品 及多 点装卸时, 应根据产品 特性, 做好分装、分离或分隔,并存放在符合食品 储存温度要求的区域。
5.3 装货前应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 根据食品 的运输温度对厢体进行预冷, 并应在运输开始前达到食品 运输需要的温度。
5.4 运输过程中 的温度应实时连续监控, 记录时间 间隔不宜超过 10min, 且应真实准确。
5.5 当 运输设备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 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措施, 并如实记录超温的范围和时间。
5.6 运输过程中 运输工具应采取安全性揩施, 如铅封或加锁等。
运输过程宜保持平稳, 装卸时应行动迅速、轻拿轻放, 并尽量减少车厢开门 次数和时间。
5.7 配送前应确认食品 物流包装完整, 温度符合要求。
5.8
需 冷冻 的食品 在运输过程中 温度不应 高于一 18℃;需冷藏的食品 在运输过程中 温度应为 0-10℃。
06 储存
6.1 冷库的温度显示、区域划分标识应清晰规范, 并做 好 温 度 记 录 , 确 保 准 确 真 实 , 记 录 间 隔 时 间 不 超 过30min。
6.2 冷库温度记录和显示设备宜放置在冷库外便于查看和控制的地方, 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应放置在最能 反 映 食 品 温 度 或 者平均 温 度 的 位 置 , 建 筑 面 积 大 于 100m2 的冷库, 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数量不少于 2 个;应建立库房温度记录保存制度。
6.3 当 冷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 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揩施, 并如实记录超过的范围和时间。
6.4 不同 品 种、规格批次的产品 应分别堆垛, 防止串味和 交 叉污 染。
储存 的 食品 应 与 库 房 墙壁 间 距不 少 于10cm, 与地面间 距不少于 10cm。
6.5 冷库机房应 24h 不间 断运行并有应急措施。
6.6 冷库作业区应建立清洁卫生制度, 并建立记录机制。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加强对货物转运存放区域、冷库机房的清洁消毒频次, 并做好记录。
6.7 需冷冻的食品 储存环境温度应不高于一 18℃ ,需冷藏的食品 储存环境温度应为 0℃~10℃。
对于有湿度要求的食品 , 还应满足相应的湿度储存要求。
07 人员和管理制度
7.1 应符合 GB 31621 的相关规定。
.7.2 从事食品 冷链物流各环节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运输、储存配送.交接及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的能力 , 并有明确的职贲和杈限报告操作过程中 出现的食品 安全问 题。
7.3 应建立食品 运输、储存、配送、交接等环节温湿度及操作要求制度。
7.4 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7.5 当 食品 冷链物梳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按照有关部门 的要求, 加强人员 健康状祝管理, 根据岗 位需要做好人员 健康防护。
08 追溯及召回
8.1 应符合 GB 31621 的相关规定。
8.2 当 食品 冷链物梳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对受污染的食品 应按照有关部门 的要求进行处置。
09 文件管理
9.1 应符合 GB 31621 的相关规定。
9.2 文件保存期限应不少于食品 保质期满后 6 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 保存期限应不少于 2 年。
9.3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按照有关部门 的要求执行。
篇二:
冷链食品安全食用指导方案
一、“关注冷链食品”
尤 其 对 于 进 口 冷 链 食 品,“ 购 买、储 存、加 工 ”这 三 个 节 点 要 注 意 :
1.购买
✪去正规超〇〇或〇〇场选购冷链食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 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以保证来源安全。
✪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可使用一次性手套,接触后也应及时洗手,同时戴好口 罩。
2.储存
✪最好采用独立封闭包装。
✪冷冻冰鲜食品放置冰箱冷冻室保存,不要存放过长时间,与熟食要分层存放。
3.加工
✪ 遵 循 “ 生 熟 分 开 ” 原 则,刀 具、砧 板、餐 具
(盆、盘、碗)
等 器 具 单 独 放 置,与 熟 食 的 分 开,使 用 完 后 及 时 清 洗 消 毒,清 洗 或 接 触 冷 冻 生 鲜 食 品后,应 洗 手 再 接 触 器 皿 或 熟 食。
✪ 肉 蛋 海 鲜 类 食 物 一 定 要 烧 熟 煮 透。
✪ 在 此 过 程 中,牢 记 不 摸 眼 口 鼻!
二、“关注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快递、
货物” ”
怎 么 做 ? 记 住 三 点 :
❶ 查 收 来 自 高 风 险 地 区 的 快 递、货 物 时,可 戴上 塑 胶 手 套 或 一 次 性 手 套。
❷ 收 到 来 自 高 风 险 地 区 的 快 递、货 物 时,可 先用 75%的 酒 精 或 含 氯 消 毒 液 等 擦 拭 消 毒,但 需 要 注意 酒 精 是 易 燃 物 品,切 勿 进 行 大 面 积 喷 洒 消 毒。❸ 拆 完 快 递 后,要 及 时 用 流 动 水 加 肥 皂 或 洗 手液 洗 手,或 使 用 免 洗 手 消 毒 液。
三、“继续做好手卫生”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提 示,正 确 洗 手 包 括“ 三 要 素 ” :
❶ 洗 手 时 使 用 流 动 水 冲 洗。
❷ 使 用 肥 皂 或 洗 手 液 等 清 洁 用 品。
❸ 洗 手 时 间 不 少 于 20 秒。因 为 新 冠 病 毒 有 脂 质 包 膜,难 以 被 水 破 坏,而 皂液 在 作 用 一 定 时 间 后 可 破 坏 病 毒 包 膜,从 而 瓦 解 病 毒。所 以,洗 手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时 间,充 分 搓 揉 不 少 于 20 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保障食品从生产到流通领域品质和供应时效的食品冷链物流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生鲜冷冻食品产销量巨大, 但并未形成完善配套的冷链物流系统,导致生鲜冷冻食品损耗严重,并严重制约着我国生鲜冷冻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因此, 建立配套完善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使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对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促进生鲜冷冻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对促进技术装备市场的发展,扩大内需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冷冻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迅速拉动了冷冻食品的消费,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1]。 其中,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制品类等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率分别约11%,25.8%,12%,24% 和7.8%[1]。 可以说我国是生鲜冷冻食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冷链物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长很快,但与之配套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产地预冷缺失、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运输环节,由于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冷冻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导致无法提供持续、必需的低温环境。 目前我国的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2]。 这直接导致运输过程的损耗增大,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例加大。 在仓储环节,现代化标准冷库无论从数量还是容量看都明显不足。 现有冷库大多只适合肉、鱼类的冷冻存贮,且淡旺季明显,存储能力旺季不足、淡季过剩的现象突出。 在技术方面, 冷库的制冷技术也相对落后, 现在仍沿用旧制冷工艺和技术,只相当于国外20 世纪80 年代的水平,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清洁、卫生管理、包装技术和国际标准仍有较大差距[2]。
运输和仓储等物流环节设施能力不足、 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流通过程中无法提供适宜的低温作业环境,增大流通过程损耗,而且对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保证食品安全极为不利。
2.2 冷链物流管理体制制度和国家标准缺乏
迄今为止我国在冷链物流方面尚未出台一个具备一定约束力的统一标准供企业参考与执行,细化的系统性技术标准,如冷链物流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物流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尚未制定[2],冷冻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物流作业标准亦尚未出台,监管也是一片空白。 因此企业只能是按照自身作业标准运作,且只能依靠企业的自律维护产品质量。 政府公共部门监督和指导的缺乏直接制约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3 冷链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一方面,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的产业。 事实上食品冷链物流因其作业难度高、投资大、管理复杂等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独立运作。 另一方面,由于从“田间到餐桌”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以独立完成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 因此,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低,多数都是依靠生产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自主完成。 生鲜肉类食品和速冻食品的行业巨头双汇、思念等企业集团均是依靠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完成冷链物流作业。 双汇集团下辖的物流公司有200多辆冷藏食品车辆, 日常配送和运输几乎均由物流公司独立完成。 自营物流虽然能满足双汇肉类食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的要求,但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费用十分巨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导致双汇的物流成本增大,资源分散,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成本和商品损耗率高,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加快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我国于2009 年6 月公布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更加关注食品在整个供应流通过程的安全监控, 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4 项措施。
3.1 制定食品冷链物流的作业标准和监管标准
冷链标准能为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运作指导,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同时也是公众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在运作中显现的问题反映出对规范行业标准的需求很大。
国家强制性标准是食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农产品保鲜物流行业有关的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 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对保鲜物流系统的各阶段制定具体的温控要求,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规定。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行业标准形式的企业责任对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制定作业标准时,可由国家牵头,行业巨头企业和高校专家共同制定具体标准后交由相关部门讨论确定。
3.2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现 “三位一体化”改革
业界对冷链物流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这个行业水很深。 ”冷链物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对资金、管理和技术要求很高的产业,完善和健全冷链物流运作体系需进行“三位一体化”变革,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机制。 一方面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创造良好营运环境;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运作规范,对企业的设施规划及经营方向给予指导。 另外,企业也应根据市场规律运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服从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合力促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3 加强上下游整合,实现集约化和社会化
冷链物流链条长、节点多、供应链组成复杂,而我国农业还处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化运作状态,产业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产供销一体化尚未形成。 因此,为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体系,整合冷链物流上下游,通过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实现冷链物流集约化和社会化。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美日等冷链流通率较高的发达国家来看,自营冷链物流将逐渐转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与自营物流比,第三方物流专业、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十分明显。 此模式更自由地协调生产运作,加强柔性管理,使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3.4 加强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
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需要大规模地进行冷链技术改造,更新物流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结合我国国情,在仓储环节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在运输环节可引进、推广车辆温度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 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 铁路运输可以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 公路运输方面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
4结语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起步较晚, 在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水平、行业标准和国家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食品冷链物流业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必将迅速崛起,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也将步入正轨,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冷链物流作为食品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重要安全保障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
杨毅斌 麦德龙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总经理
王曦 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上海)秘书长
吴箐 通用磨坊品控部负责人
谢 晶 上海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
高海东 上海宏泉丽笙酒店采购经理
江 新 麦德龙中国质量部总经理
随着对食品新鲜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冷链物流正成为一种社会热潮。2011年1月13日,“冷链管理与食品安全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上海制冷学会、上海市物流协会等行业协会权威专家以及麦德龙与双汇的公司代表就“国外冷链物流发展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启示及借鉴意义”以及“如何打造全程新鲜、安全的食品供应链”等课题进行了探讨。
我国目前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可是我国食品冷藏链这一环节常被忽视。根据我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由于冷链的问题造成每年约有20%的果蔬的浪费,损失的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另据了解,全国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均以传统的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没有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冷藏冷冻的规范进行操作。当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服务的质量、运输的质量、缺乏可靠的物流服务商、成本高、运输和储存的基础设施不足等。
上海市制冷学会副理事长谢晶教授介绍,在我国,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侧重于数量保证,对品质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冷链物流应如何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冷链技术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
在谈到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这个问题时,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的王曦秘书长介绍,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如今,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经达到80%~90%,而中国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大约在10%。如果冷链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将显著地减少食品和其他资源的损失。
谢晶教授解释,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标准来保证食品的安全,但这些政策及标准更多地关注冷链物流以外的其他方面,如产品的产地、卫生问题等,对冷链运作本身的关注还不够,并且缺乏强制执行的力度。因此,是否严格执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冷链标准,基本取决于企业自身对消费者的态度。
麦德龙供应链管理及物流总经理杨毅斌介绍,麦德龙为了保证商品持续不断地冷链控制,专门设立了冷冻、冷藏品的收货检查制度,并且在收货的过程中,设有独立的质量团队,对温度进行监测。当生鲜产品运输到麦德龙商场后,冷链还是不间断地在工作。从收货时的操作到摆进冷柜再销售到消费者手上时,麦德龙还会给消费者提供保温袋和保温箱。
为了保证整个冷链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麦德龙2010年10月与本土高水准的冷链物流企业——双汇冷链物流强强合作,精细对接,通过标准化和跟踪技术,保证冷链物流顺畅流转,希望能对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为支撑,以规范有效监管为保障,着力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发挥政府部门在规划、标准、政策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和监管作用,为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问题导向,补齐短板。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抓两头、带中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贯通一、二、三产业的冷链物流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提高效率。大力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创新经营模式,发展供应链等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全面提高冷链物流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完善标准,规范发展。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上下游衔接、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冷链物流发展由“自配自用”向“中转外运”转变,普遍实现冷链服务全程可视、可追溯,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努力将嘉峪关市建成全省冷链物流重点集散、配送中心。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鼓励大型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牵头单位:商务局;
配合单位:发改委、邮管局)研究国家及省上发布的冷藏运输车辆温度监测装置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在市场准入环节明确冷藏运输车辆温度监测装置要求。(牵头单位:工信委;
配合单位:交通局)针对重要管理环节研究建立冷链物流服务管理规范,建立冷链物流全程温度记录制度,相关记录保存时间要超过产品保质期六个月以上。(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卫计委、农林局)
(二)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嘉酒区域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面向全国、覆盖城乡的消费品、农产品及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引进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参与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网络终端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双向流通。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牵头单位:各区、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商务局、农林局、供销社、邮管局)
(三)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大型批发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利用自有设施提供社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提高城市冷链配送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牵头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邮管局)鼓励冷链物流平台企业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与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深度合作,为小型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创造条件。(牵头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商务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供销社)
(四)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建立冷链物流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逐步实现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数据化、透明化,加强对冷链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实现市场需求和冷链资源之间的高效匹配对接,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将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等信用状况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通过“信用嘉峪关”网站依法公开。(牵头单位:工信委;
配合单位:发改委、交通局、社会治理局、商务局、农林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五)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对延缓产品品质劣变和减少腐损的核心技术工艺、绿色防腐技术与产品、新型保鲜减震包装材料、移动式等新型分级预冷装置、多温区陈列销售设备、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节能环保多温层冷链运输工具等的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牵头单位:科技局)督促冷链物流企业从正规厂商采购或租赁标准化、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加速淘汰不规范、高能耗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辆,取缔非法改装的冷藏运输车辆。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从运行状况、能效水平、绿色环保等方面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开展认证。结合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推广标准冷藏集装箱,促进冷链物流各作业环节以及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有序衔接。(牵头单位:交通局;
配合单位:商务局、工信委、邮管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冷链物流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把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冷链物流发展沟通联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全市冷链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二)强化统筹规划。促进建设项目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对接,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对符合规划的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国土局、规划局;
配合单位:建设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三)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鼓励流通企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按照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印发的《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鼓励地方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要求,努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等投入。积极探索新型投融资模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与冷链物流企业深化合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适合冷链物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牵头单位:发改委、商务局;
配合单位:财政局、金融办、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
(四)推进资源整合。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等资源。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和配套协作,在物流园区建立大型低温冷链物流中心,并采用现代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提高冷链物流整体质量与效率。引导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并购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牵头单位:国资委;
配合单位: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五)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监管执法协调联动,推动冷链物流全程有效监管,坚持不定期抽查。依法在车辆进入营运市场、年度审验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查处非法改装、假牌假证、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冷链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冷链物流企业信用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现有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将企业信用信息归集至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及时公开。(牵头单位:公安局、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综合执法局、安监局、运管局、商务局、发改委、社会治理局)
(六)鼓励人才培养。积极促进企业、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高校、科研机构间的产学研合作对接,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大型卖场、连锁超市、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场、物流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从业人员的冷链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实施冷链物流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冷链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牵头单位:人社局、教育局)
(七)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加强冷链物流行业调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强化冷链物流、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全程冷链生鲜农产品质量的认知度。(牵头单位:各区、农林局;
如何优化冷链物流成本, 这一课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陈妍、齐晗提出应该从运输、配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外包等方面来解决我国冷链物流系统的成本问题[3]。徐自坚、胡继灵简化冷链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 从运输时间、仓储时间与保存温度这三个关键因素出发, 建立了成本优化的线性规划模型, 并提出优化冷链物流成本的相关措施[2]。赵小鹏从北京奥运食品冷链物流成本的构成出发, 建立了多目标LRP (Location-Routing Problem) 模型, 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 以便建立潜在设施、使总费用最小化, 从而达到优化物流成本的目的[4]。Zhang等利用禁忌搜索算法 (Tabu Search, TS) 对冷链物流系统成本的优化进行了研究[5]。Marija Bogataj认为通过合理温度控制以及迅速反应可弱化不同阶段的干扰对冷链的影响, 从而保障冷链物流低成本运作[6]。此外, 一些用于降低冷链物流运营成本的策略也不断提出, 如建立效率型物流MJ、冷链食品JIT配送、冷链食品多式配送、建立冷链物流中心、采用第三方物流以及构建冷链合作机制等。
尽管已有不少学者对冷链物流成本进行了研究, 但总体而言, 结合模型讨论冷链物流成本优化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跳出冷链物流运营成本的传统研究角度, 认为冷链物流成本主要由初始投入成本 (包括物流硬件设施、设备投入和物流软件技术投入) 、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所组成。其中初始投入成本在企业物流系统建设时期就基本确定下来了, 对其调整需要付出较大代价, 因此不能进行经常性的调整, 故理论上将其看成固定成本。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在冷链物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 而管理成本相对较小。在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上, 由于冷物流链在储运中需要对易腐食品进行全程温度控制, 所以, 相比常温物流增加了可观的制冷能耗成本。
由于食品冷链物流所运输的货物是易腐、易变质的食品, 其品质与安全性与储藏温度密切相关, 而温度需要以能耗为代价来换取, 因此, 研究在确保食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的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对国家和冷链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1 食品物流的安全可靠度模型
可靠度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7]。按照可靠度的含义, 可将食食品的安全可靠度可定义为:食品物流单元在规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 提供物流服务, 能使食品的安全性保持在一个规定的可允许范围内的概率。其主要由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的数量决定, 即致病微生物数量越多, 则安全可靠度越低, 反之则越高[8]。
1.1 微生物生长模型
根据文献[9], 由微生物生长模型, 可得食品中的微生物生长数量的公式为:
式中:Nt是t时刻的微生物浓度 (cfu/g) ;N0是起始时刻的微生物浓度 (cfu/g) ;b为适用于实验数据的参数;ΔT=T-Tmin, 其中T是微生物生长的温度 (℃) , Tmin是微生物零生长温度[8,9]。其中微生物生长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大致如图1所示。
1.2 食品物流单元的安全可靠度的解释
规定: (1) 安全可靠度与食品可能导致的致病率 (感染率) 之和为1; (2) 食品中的致病菌浓度不大于1cfu/g时的安全可靠度为1; (3) 食品中的致病菌达到或超过致病浓度 (国家公布的卫生标准) 时, 即如果致病菌浓度一旦超过卫生标准, 食品不能食用, 此时物流单元的安全可靠度为0。
根据以上规定, 令ND表示微生物的致病浓度, 定义t时刻食品物流单元的安全可靠度为:
由式 (1) 、式 (2) 可得:
1.3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度
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是由多个独立的食品物流环节组成的系统, 包括采购、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 其遵循上一个环节的输出是下一个环节的输入, 食品经过i个物流单元后的安全可靠度为[8]:
2 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模型的建立
冷物流链和常温物流相比, 其在储运中需要进行全程温度控制。所以, 冷链物流相比常温物流增加了可观的制冷能耗成本。另外, 由于食品的安全可靠度的降低同时也伴随着食品品质的下降, 会对食品的价值造成一定的影响, 造成食品的品质损失成本。一般而言, 花费较高的制冷成本以维持更好的温度环境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食品品质和较高的安全可靠度;但在实际操作中, 并不需要过度制冷即可保证规定的品质和安全性。所以, 制冷能耗成本与品质损耗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的关系。为简化计算且不失一般性, 仅考虑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制冷能耗成本CW与货损成本CV来进行优化。
2.1 制冷能耗成本模型
对食品冷链运输的一个单元而言, 制冷能耗成本CW是制冷能耗W的函数:
式中, c是单位能源的成本系数, 由能源 (汽油、柴油、电能等) 物价所决定。
其中制冷能耗W可表示为:
式中, P为该单元制冷设备的平均功率, t是该单元的处理时间, 根据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P是温度的函数, 且有:
其中, a是制冷设备的制冷系数, 表示制冷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 T是食品的处理温度, 即细菌生长温度。函数f (T) 的图像大致可以用下图中的制冷功率温度曲线表示。其中, Tmax是制冷系统零能耗时食品的自然温度, 取决于环境温度、光照、热源等因素。通常情况下, Tmin<Tmax.由图可知, Tmin≤T≤Tmax, f (Tmax) =0, f (T) >0, f′ (T) <0, f″ (T) >0。
根据式 (6) 、式 (7) 、式 (8) 可得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成本函数为:
令, 则系统的成本函数可以表示为:
s.t.
2.2 货损成本模型
食品的价值V与其安全可靠度R有着密切的关联, 食品安全可靠度的降低会导致食品价值损失, 由此产生的成本称为货损成本CV, 则货损成本CV是食品的安全可靠度Ri的的函数:
其中, γ是食品的安全可靠度价值系数, Rm是食品价值为0时的安全可靠度。由于食品的消费人群及品质要求等等的不同, Rm的值不是固定的, 由市场需求以及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可接受度决定。
3 模型的成本优化与求解
综上所述, 根据式 (11) 、式 (12) 可得冷链系统成本为:
在食品冷链物流系统中, 各个处理单元的处理时间tj有一个最小值tj*, 通过工艺优化, 作业管理优化, 可以减少单元处理时间tj, 但是这样的优化有一个极限tj*, t*j≤tj.
对式 (11) 按时间tj求导可得:
对式 (12) 按时间tj求导可得:
由式 (13) 、式 (14) 、式 (15) 可知:
所以当tj=tj*, j=1, 2, …, i时, 系统成本C相对时间tj取得最小值。则 (t1*, t2*, …, ti*) 是系统时间的最优解, 在时间确定的基础上只能够通过调整温度Tj来实现更低成本。
在各个环节处理时间取最优解 (t1*, t2*, …, ti*) 的条件下, 这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成本模型优化的实质, 就是通过调整温度T来调整食品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度R, 在能耗成本和货损成本之间获得一个平衡点, 以达到系统总成本的最低。
设 (T1, T2, …, Ti) 为系统的一组可行解。令珝Rj (j=1, 2, …, i) 表示第j个环节损失的食品安全可靠度, 即:
下面分别对能耗成本CW与货损成本CV求取最优解。
首先分析货损成本CV与系统安全可靠度Ri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式 (12) 对CV求Ri的偏导可得:
由上式可知, 系统的安全可靠度越高, 货损成本越低。
然后再分析在货损成本CV确定的情况下, 系统的能耗成本CW与可行解之间的对应关系:
令表示第j个环节的能耗成本, 即:
对求Tj的偏导可得:
又根据式 (17) , 对求Tj的偏导可得:
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可得:
设是使能耗成本取极小值的最优解, 则根据极值定理有:
其中, 微小变化量。
又由于Ri不变, 所以有:
通过类比, 可以发现该模型与连通U形管中的液体平衡模型具有类似性 (如图2所示, 各个管的截面积不同, 管中的液体的密度不同, 管下面连通, 通过活动隔片防止液体混合) 。
设连通管系统中有i个竖直管, 第j个竖直管底部的截面积为sj, 其中液面高度为hj, 底部压强为pj, 系统的总势能为Ei, 则当液面变化时, 第j个竖直管中势能的变化为克服液体压力做的功ΔEj=pjsjΔhj, 系统的总势能变化为:
当系统的势能是最低时, 所有的液面将保持稳态, 此时
由于液体的总量是不变的, 所以有体积变化量:
通过对比式 (24) 与式 (26) 、式 (27) , 可以发现, 令:
则两个系统等价, 所以可以借助连通管系统模型来研究冷链物流能耗成本模型的最优解。
根据液体的流动性, 当系统的势能最低的时候, 液柱根部的压强是相等的, 否则液体将会流动, 从而使势能转换为动能。设该压强为p, 则有:
设C*Wi表示系统安全可靠度为Ri时的最优化能耗成本, 可以证明C*Wi是Ri的函数, 根据式 (29) , 式 (23) 可化为:
可得:
则结合式 (18) 、式 (22) 可得系统的最优化总成本C=C*Wi+CV对Ri的偏导为:
同样根据极值定理, 当系统的最优化总成本最低时, 有:
又由式 (22) 可得, 当调节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温度Tj, 满足
时, 系统达到成本与安全可靠度的最优化。
4 实例分析
以寿司生产过程中的金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为研究对象。已知金色葡萄球菌的最小致病浓度为105cfu/g, d=0.0003, 零生长温度为5℃, 安全可靠度成本系数γ=5000[8]。
由于单位时间制冷能耗成本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难以用公式进行描述, 所以, 直接计算ejfj (Tj) 是不可能的。但是, 在物流系统长期的运营中, 可以通过收集系统各环节不同时期的单位时间制冷能耗成本与对应温度的历史数据, 通过数据挖掘, 能够得到某段时期内, 某种天气条件下该物流系统各环节的单位时间能耗成本温度的对应关系的预测数据表, 如表1中ejfj (Tj) 列所示。由于该表是离散表示的, 为了能够精确计算, 可以通过插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便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为简化运算, 本例中采用线性插值法, 求得的导数如表中ejf′j (Tj) 列所示。
调整后的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 经过调整以后, 虽然某些环节的温度降低了, 使得该环节能耗成本上升, 通过其他环节的能耗成本的下降, 使得总能耗成本反而下降了。而货损成本虽然有所上升, 但是综合计算系统的总成本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 说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优化冷链物流系统安全可靠度已经成本的目的。
5 结论
(1) 能源损耗的控制是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的重心。由于食品的安全可靠度降低的同时也伴随着食品品质下降, 将对食品的价值造成一定的影响, 形成货损成本。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成本C是制冷能耗成本CW与货损成本CV的和。
(2) 以冷链系统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冷链物流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借助连通管系统模型研究冷链物流能耗成本模型的最优解, 采用类比的方式, 设计了基于“压力平衡”的启发式求解算法求解以逼近系统的最优解。
(3) 通过实例分析, 得出通过“压力平衡”原则的启发式算法优化后整个冷链系统的各环节的“压强”更加平均, 冷链系统的总成本也降低了, 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和算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优化后能耗成本节约41.7%, 系统总成本节约10.8%, 各环节的温度更为接近和相对稳定, 关键是要保证装卸与搬运过程的温度不能过高 (如采用封闭式月台和低温穿堂) 。
摘要:与常温物流相比, 冷物流链在储运中需要对易腐食品进行全程温度控制, 其成本差别主要体现在能源消耗及控制上。本文运用定量实证分析法, 立足于低温能耗控制, 首先从微生物生长模型的食品安全可靠度出发, 推导出食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度, 得出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成本C是制冷能耗成本CW与货损成本CV之和这一关键函数关系。接着以冷链系统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冷链物流成本优化的数学模型, 通过调整温度来调整食品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度, 寻求能耗成本和货损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以达到冷链系统总成本最低的目标。然后设计了基于“压力平衡”的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 以实例进行验算并对优化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优化模型行之有效, 而这种“压力平衡”启发式算法摆脱了运作过程中具体函数关系的约束, 易于实际操作,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食品安全,冷链物流,成本,优化
参考文献
[1]谢如鹤, 邹毅峰, 刘广海.冷链运输原理与方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2]徐自坚等.食品冷链系统的成本优化问题研究[C]//第五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论文集, 2007.
[3]陈妍, 齐晗.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4]赵小鹏.北京奥运食品冷链物流成本优化模型初探[J].改革与战略, 2011.
[5]Zhang G M, et al.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deep frozen and chilled food chain with tabu search procedur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3, (60) :67~79.
[6]Marija Bogataj, et al.Stability of perishable goods in cold logistic chains[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2005, (93~94) :345~356.
[7]金星, 洪延姬.系统可靠性评定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8]邹毅峰等.基于安全可靠度的食品物流系统优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0.
关键词:区域性;连锁超市;生鲜食品
(一)原材料加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加工时没有严格的卫生管理
肉类食品的加工分为冷藏加工和冷冻加工,随着温度的降低,嗜冷性微生物的活动减弱,冻结食品的冻藏一般温度在-18~-20℃之间,有的达-40℃以下,即使在-30℃以下冻结之后肉类,有时受到细菌产生的酶和毒素的污染,也会对食品质量有不良影响,所以在冻结前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卫生管理。
(2)用的杀菌剂与发达国家相比杀菌能力低,环境污染大
我国通常使用甲醛、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氯制剂、紫外线作为消毒剂,甲醛、二氧化硫、高锰酸钾、氯制剂杀菌后的残留制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紫外线只有照射到物体表面且达到一定的照射强度才有杀菌效果,然而食品车间一般比较大,致使紫外线照射强度远远不够,特别是距离远,照射产生很大死角并且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一般要6h以上。
(二)肉类食品冷冻运输存在的问题
(1)缺少温度自动记录设备
冷冻运输包括地区之间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的市内送货。主要涉及到冷藏汽车,冷藏火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运输过程中,我国的冷藏链虽已走向规范,但是在速冻产品冷藏运输过程中,无论是冷藏火车还是冷藏汽车,很多运输工具都没有温度自动记录设备,即使有温度显示器,有偶尔有故障不能用,或未定期校正,无法确保流通过程中的温度管制,再加上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加冰量不足、个别司机为省油减少制冷机开机时间等,都会使速冻食品在冷藏运输中融化变软,甚至结陀不能销售,大大降低了食品质量。
(2)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配送成本高并且肉制品质量难以保障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发展初期,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该市场潜力很大,拥有很大市场;现阶段冷链物流市场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经营模式比较混乱;冷链物流没有发展大局计划,发展方向比较随意,缺乏有效管控;该体系发展较晚,没有先进的硬件设施作支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基础建设,而个体很难承担这部分费用;现有的冷链物流没有形成市场化,配送成本相对高;配套的物流系统缺乏污染管控,车辆对于交通造成很大负担。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专业的冷链配送公司,而是部分生厂商自行建立配送团体,这种配送系统成本高,配送质量差。
(3)运输过程中管理缺陷导致食品质量下降
①货物未进行预冷处理,因冷箱设计制冷能力有限,仅能用于保持货物的温度,如货物温度过高,将使制冷系统超负荷工作导致系统发生故障,影响货物质量安全。②错误的将冷箱预冷一般情况冷箱不应预冷,因为预冷过的冷箱一打开门,外界热空气进入冷箱预冷将产生水汽凝结,水滴会损坏货物外包装和标签;③预冷时没有关紧箱门如果冷箱预冷时未关紧箱门,可能造成货物温度波动影响货物质量。④货物堆装不良致使货物冷却不足;⑤入贮前没有合理计划贮存总量,导致冷藏间热负荷过大,造成降温困难、垛堆内温度过高,不利于食品的通风散热,不利于食品冷藏,降低食品质量。
(三)规范食品冷链物流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
中国现有的冷链市场与国际上较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中国市场不够规范,难以保证冷链体系健康发展,需要借助立法的手段强制保证冷链市场发展的方向。政府需要对我国冷链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并主动帮扶大小型企业进行良性发展,严格控制市场价格,促进良性竞争。通过政府干预,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协调整体规划,保证冷链市场上下游顺畅。
此外还要加速第三方生鲜物流企业的介入。加速第三方生鲜物流企业的加入有三个理由:①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很高,并且相对于一般物流具有技术性强、专业性高的特点,这要求进入这一行业的企业需要到达较高的水平。②冷链市场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大型生产厂商难以建立自己的专业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系统建立冷链物流是行业发展的趋势,既可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又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质量。③借助第三方发展物流信息系统,可以保证物流网络覆盖面广,运输成本低的需求。并且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实时跟踪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系统,是提高我国冷链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
(四)加强食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
冷链物流中心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且依赖高科技和专业技术,才能保证系统中心高效运作。建设冷链物流中心不是单靠政府或者个体企业能够完成的,它的特点是回报慢,资金回收周期长,正常运作时需要大量资金维持,最好的运作方式就是政府与企业联合,发挥各自优势。政府可以为企业提供前期政策扶持,制定一系列优惠方针,引导企业建立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通过税收减免,对非冷链控制环境保护等手段发挥政府作用。企业则借助政府前期提供的经济支持,建立物流系统基础,依靠企业发展实力,发展壮大冷链物流系统,最终达到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 Demma,Dave. The Untyp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J].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News.2009,(1):73~89
[2] Francois Billiard,Cold chain logistics predicted to grow[J].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Europe.2006,(10):14~15
[3]于学军,张国治.冷冻冷藏食品的贮藏与运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0~22
[4]匡勇,张晨.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8,(8):45~47
【食品冷链物流的组成】推荐阅读:
农产品冷链及绿色食品11-21
物流冷链合同01-12
title冷链物流方案07-25
冷链物流swot分析10-09
冷链物流解决方案11-19
冷链物流配送合同01-08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调研汇报06-12
北京市药品批发企业冷链物流技术指南01-10
冷链药品互助协议06-30
冷链运输温度记录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