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精选7篇)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篇1

这些句子出现在很久以前的某页日记本上。记得那天是清明节,街上行人很少,出奇的安静。时间在那一秒静止,倾听窗外飘摇了万古岁月的细小忧伤。

很小的时候,我便喜欢独自在雨中漫步看着周围仓皇穿棱的人影,拉长成白色的光束,然后世界蓦然寂静,我的身影逐渐清晰成为唯一的风景。眉梢的雨丝,落寞的毫发毕见。那一刻雨中的世界仅属于我,而人们拥挤在另一个世界,华闹而喧嚣的景象。如同两个隔的不算太远的小镇,一边下着阴雨,另一边却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一样。

我常告诉别人说,我喜欢雨天,我喜欢雨滴安静滑落完美的弧度。我讨厌晴天我讨厌与喧闹的人们共行拥挤在炎热的大街上。但事实上,一切都反了,我讨厌雨天,我讨厌孤独行走在街道上。我喜欢晴天,我喜欢阳光照拂在身上的温暖。

但是,晴天阳光下太过刺眼的目光,与各种各样自以为是的花语,总会深深刺入那个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而我只能抿着嘴角,用力抓住书包袋,一路不停地后退,直到退居到一个安心的角落,然后停下来,孤独的生活。这多像是一个悲伤的隐喻。

于是,渐渐的,我开始喜欢上雨天。喜欢独自行走在雨中,双手插兜,戴上耳机,走出忘记悲欢的姿势。

而自始至终,那雨依旧飘零的那么落寞。

我喜欢在雨天静下心来写字,漫天的牵扯恒古的缠绕出太多的意象。如同一幅水墨画,墨色渲染,浓淡飘逸的深处,隐去了几点雨丝,几点愁思。于是一遍遍用文字描画出那唯美的意境,参差临绘在雨中的故事。这样,那些文字,带着无人领会的孤寂,连纸页上凝固风干了的血痕。

而现在,我早已习惯了等待,倾听雨的降临。想着,那个衣着斗笠的人,穿过雨中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小巷,与雨相识。那些滚落进他漆黑瞳孔里的雨,生在心底最柔软的所在,生长出参天的哀伤与追寻。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篇2

关键词:2016年考试说明 (语文) ,深度解读,变化

2015 年高考的硝烟还没有完全淡出人们的视野, 2016 年的高考旗帜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 (语文科) 》 (以下简称“2016考试说明 (语文) ”其他各年依此类推) 没有任何悬念的在2015 年12 月初呱呱坠地。“2016 考试说明 (语文) ”秉承江苏历年来“考试说明 (语文科) ”变化上的一贯做法———每年的变化都不大, 在2015 年“考试说明 (语文) ”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虽然调整很细微, 但作为2016 年江苏高考命题依据的“考试说明 (语文) ”, 无论变还是不变, 都值得我们认真研读。

笔者参照往年考试说明, 对2016 年考试说明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和比较, 下面是一些所得。

一、“命题指导思想”部分

这部分内容, 可以说是“2016 考试说明 (语文) ”调整最大的部分。笔者发现:第一, 删去的内容都是务虚的文字, 这反映江苏考试说明制定者的踏实之风。第二, 表达更加精当。“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这本来就是正确的废话, 删去乃在情理之中。第三, 思想更加明确。修改后的命题指导思想部分能让全省复习迎考的师生一下子就明白命题的依据、原则、试卷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言简意赅。

二、“考试能力要求”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各年“考试说明 (语文科) ”中最稳定的部分, 多年没有变化, 今年也不例外。其实这没有变化的部分, 恰恰反映了江苏语文试卷多年来在对考生能力要求上的一贯性。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部分

在这部分“必考内容”中的变化有:

纵观“必修内容”的变化, 可以归纳为三类。

一是表述语词的变化———增加或删去语词。如“ (四) 写作”中“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 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等文章。”的表述与“2015 考试说明 (语文) ”相比增加了一个“等”字, 使得表述的文体范围更广;而“ (三) 现代文阅读”中“阅读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表述与“2015 考试说明 (语文) ”相比删去了“鉴赏”和“阅读评价”两个语词, 使表述更科学、简洁。

二是表述内容的变化。如“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 分析综合的 (2) 归纳内容要点”。“2015考试说明 (语文) ”此内容表述为“概括中心意思”。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区别。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文字, “内容要点”可能是多个的, 而“中心意思”只能是一个。因而“归纳内容要点”比“概括中心意思”在思维的质和量上对研读文本者都提升了要求。而将“ (四) 写作”“1.基础等级”的“ (2) 符合文体要求”改为“体现文体特征”, 显然提升了对文体明确的要求。

三是表述形式的变化。如将“ (四) 写作”“ (6) 标点正确, 不写错别字”改为“标点正确, 无错别字”。显然是为了语言表达的整体美, 与考试的要求无关。

在这部分“加试内容”中的变化有:

这部分的三处变化体现了表述语言更简洁 (变化2) 、更科学 (变化1、3) 。

四、“附录”部分

这部分变化有二, 一是调整了古诗文默写篇目:删去《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和《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 增加了《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和《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二是调整了“名著目录”。必考目录中《女神》回归, 同时删去《飞鸟集》。

或许有人会说, 这两处变化没有什么深意吧。是的, 这两处变化中, 第一处变化, 使语言表达更为流畅, 第二处则增加高考对名篇的覆盖率, 其实这就是借助考试说明的变化来传递对学科教学的引领。

五、“典型题示例”部分

教师们对考试说明中的示例的关注和研究也体现了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指向性。我们面对“典型题示例”“删”和“增”做如下拟测:

1.删去2010 年江苏卷中的成语题, 这就意味着江苏命题人清醒认识到从前将“必考内容”中的“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成语) ”单纯命题为“成语使用正误判断”的缺陷。因而也就意味着, 今后江苏卷在“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成语) ”的考查形式会以“词语辨析”的形式出现, 且有“一般词语”和“成语”联合考查的趋势, 如典型题示例中的第1、2 题。

2.删去2008 年江苏卷中的病句题, 增加了2015 年全国卷I的病句题。就单纯病句题这种选择题的形式而言, 删和不删, 增或不增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 删去江苏卷病句题, 增加全国卷病句题, 却让我们看到命题人的胸怀———向全国其他省市试卷学习 (“2015 考试说明”中便有了这种借鉴) 。

3.增加2015 年江苏卷的修辞题。江苏“考试说明 (语文) ”在“必考内容”中, 虽然每年均十分明显的列出了“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且明确了常见修辞手法的范围。但是, 这个考点真正单独成体的不多———以往总是放在诗歌鉴赏或现代文阅读中与其他内容结合考查。2015 年修辞单独成题, 这不仅仅说明江苏卷的覆盖面, 也反映出命题人对过去疏漏或忽视考点的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 近几年没有或很少涉及的考点, 复习迎考的师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千万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以致某个考点忽然出现在试卷中而措手不及。

4.删去了2005 年江苏卷的诗歌鉴赏题, 增加2015 年全国I卷的诗歌鉴赏。虽然都是诗歌鉴赏这一题型, 虽然有年份的不同。如果仅仅从用新题代替旧题或者向全国卷学习之类的理由来解释这一变化似乎太小儿科。我们应该注意到, 新增加的2015 年诗歌鉴赏中的这样一道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道题将学生课内知识和阅读能力巧妙勾连起来, 使学生形成真正的知识迁移。一句话, 这是近年来全国这么多试卷中难得的好题, 套用何永康先生的话, 真实“亏他想得到!”因此, 我们在备考中要注重高中教材的拓展和课堂内外、教材内外、文本内外的勾连。

5.删去了2014 年江苏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二个语段题。增加了2015 年江苏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二个语段题。我们不难发现, 删去的《乾坤草亭》 (朱良志) , 严格的讲既不是论述类文本, 也不是实用类文本。若一定要说出问题所在, 笔者觉得应为小品文。而增加的《罗丹的雕刻》 (熊秉明) 则是一篇典型的文艺论文。在这一删一增之中, 不仅与“考试说明”“必考内容”“现代文阅读”中的“阅读文学类、论述类及实用类文本”的要求相吻合, 也使“典型题示例”更具“典型”性。

6.删去了2010 年江苏卷作文题。2015 年的“典型题示例”, 选用了2007 年、2010 年、2012年、2014 年江苏卷的四道作文题和2012 年上海卷的作文题, 共五道。这五道题其实是两类题型:一类题型是江苏卷传统的“材料+ 命题”, 分别是2007 年、2010 年、2012 年江苏卷作文题;一类题型是人们常说的“新材料作文”, 分别是2012 年上海卷和2014 年江苏卷作文题。如今删去2010 年江苏卷的作文题, 是的, 两类题型的比例为1:1, 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 这两类题型将是未来江苏卷命题的主要形式, 且两者都要抓, 不可偏废。

7.删去2009 年江苏卷附加题部分的文言材料阅读题。增加了2015 年江苏卷附加题文言材料阅读题型。从“典型题示例”对江苏卷加试部分文言材料提到删和增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一是考查的内容更趋向于能力层面, 如新增的2015 年试题, 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由仅仅是“找”上升到“概括”;二是文言阅读材料的选择, 在保持过去的多样化的基础上, 目光由唐宋之前, 拓宽到明清。

8.删去2013 年江苏卷加试题中文学名著选择题。增加2015 年江苏卷附加题 “名著阅读”部分的选择题。虽然这两道文学名著选择题在考查的能力层级上都属于B级, 但2013 年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把握”, 这与收入“典型题示例”的2012 年试题有了重复。而2015 年只是考查对“名著名篇内容的把握”。因而删去2013 年的名著选择题使“典型题示例”编写更科学。同时2015 年的名著选择题从表面看起来考查范围似乎有所缩小, 但在难度上无疑有了提高, 这就意味着对学生阅读要求的提升。

9.删去2011 年江苏卷加试题中的名著阅读简答题、2012 年江苏卷加试题中的名著阅读简答题。将2015 年江苏卷附加题“名著阅读”简答题第一题增加在示例里。这两“删”和一“增”主要是从考试的内容更符合名著阅读特点和要求的角度考虑的。因为2011 年和2012 年的两道题说到底考查的内容仍停留在识记和简单概括的层面, 而2015 年试题虽然是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 但因为是结合人物语言和所在章节的内容而进行的, 因而考查的思维量有了明显增加, “阅读”不再是浮光掠影, 必须沉下心来。

10.增加2015 年江苏卷加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题。这一道题目的增加, 首先是使“典型题示例”的编排更合理和科学。新增的示例从文学类、论述类及实用类三个方面选择阅读材料。其次也有提醒考试复习范围的作用。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篇3

纵观新课标全国卷I近五年高考作文题:2011年,《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调查中国崛起的六个特点;2012年,油漆工刷漆顺便补洞,船主孩子驾船出海得救;2013年,师傅指导徒弟成功切割钻石:不去想价值的事,手才不会抖;2014年,规则是学生相遇时将对方抵下桥自己通过为胜,一组相抱转身双双通过独木桥;2015年,女大学生小陈举报了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这一事实,引发多角度的讨论。连续五年,命题形式均为新材料作文,且命题材料趋向为情节叙述型的,注重社会问题的思考分析,材料角度呈多样性,体现较强的思辨性。今年高考结束后,于丹老师这样评价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I的作文题:“每个人看见的都是他的主观世界,这道题也是鼓励每个人各自发挥的,这个类型的题目在今天更有意义,是因为它在颠覆标准答案的传统思维。”面对这样的命题趋势,我们要有相对应的作文复习策略。

1.强化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如果走错,将满盘皆输,因此备考复习,必须重视审题立意训练。除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训练,我们还要进行专门的审题训练,审题训练的的时间和形式都可以多样化的。时间上要有先对集中的时间作系统化的训练,把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步骤和方法教给学生。常用的如:主旨倾向法(概括材料的要点,确定材料的性质,筛选材料的观点);抓关键词、句法(找出材料中具有暗示材料主旨的词语和句子);求同分析法(此种方法适合于材料多则且内涵具有相同点的)等。

2013年广西高考作文题,材料大意:年轻人捡到尚先生的手机,尚先生要求归还,可年轻人不愿意。后来尚先生出2000元把手机买回来,可是年轻人又改变主意,无条件归还。原因是年轻人看见手机里面很多内容是关于地震尚先生捐助的内容。

把这个题目拿到班级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审题,其中一位学生把写作角度确定为“批评年轻人的见利忘义”,就是属于对材料主旨倾向把握步准确的。年轻人虽然动过把手机占为己有的念头,但当他得知尚先生前不久刚给芦山灾区捐过款时,还是无条件归还手机。年轻人受尚先生所感动,守住了道德底线。整则材料要宣扬的时正能量,善的力量,爱的传递等。

学生如能运用“主旨倾向法”,确定材料的性质,明确出题者的命题倾向,审题就不会出现偏差。

学生掌握了以上的审题方法之后,课堂上,老师提供材料,要求学生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审题,然后说出自己的审题思路和写作角度。

除了相对集中的训练,审题训练还要贯穿于平时的教学当中,偶尔拿出一节课作审题训练,或以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老师提供一组材料,让学生课外审题,然后把写作角度和写作提纲写在作业本上上交,老师要即时批改即时反馈。

2.注重作文素材的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注重丰富生活的积累,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仔细观察生活,多方位地感知社会,感知人生,把握当今时代脉搏,生活是最生动的写作素材。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阅报、看电视、上网等手段,多渠道的积累写作素材。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专门的素材本子,每天至少积累一则素材,老师定期检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积累足够丰富的写作素材,方能在写作时做到游刃有余。

3.加强议论文思辨思维训练

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议论文時懂得在思辨中理论构思,在论证分析中体现思辨色彩。

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呢?可以适当开设几节思辩思维训练课,给学生推荐一两本比较简单的哲学书,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深入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高三的学生,看待事物,看待问题,不能还只停留在表面上,而应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揭示问题的原因所在。

在一次的作文训练当中,一位学生的论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从正面举了两个事例:“史泰龙经历了1849次碰壁之后,终于在第1850次获得成功”和“爱迪生经历了25000次失败之后,发明了蓄电池”。然后该生分析,“可见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只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样的分析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现实生活中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没有取得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一个反面的例子能把他的分析驳倒。可见我们不仅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还要有面对失败的智慧,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不懈的努力之后走向成功。

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较全面深入地看问题,才能将这种能力转移到作文中,作文才能更具思辨色彩。

4.重视作文修改和作文升格

每次作文批改完成之后,老师要把学生作文中的典型毛病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避免同样的毛病在下一次作文中重复出现,特别是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优秀作文对他们来说似乎太遥远,但毛病是可以避免的,毛病一样一样的避免了,作文水平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也要打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学习,同学的优秀作文,比网上来的什么名校学霸的作文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就实实在在在我们身边。这样,让学生在欣赏优秀作文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老师评讲完作文之后,让学生着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修改中获得启示,升格自己的作文。

此外,还要加强议论文的开头段结尾段的训练,加强拟写标题训练,加强书写训练等,还要让学生了解作文阅卷标准,鼓励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自信心。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篇4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毎小题3分,共12分)

1.A2.B3.D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5.D6.B

7.(5分)

(1)赞同。

(2)美是真理的光辉,学习数学会有韵律美的体验和感受。

机械的题海战术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使孩子们失去了探寻科学美的机会。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D9.C10.A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0 分)

(1)翻译

①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2)断句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鰥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12.(7分)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2)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13.(6 分)

(1)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2)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颭芙蓉水

(3)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4.(2 分)

(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

(2)古城人不观解陈皮匠的选择。

15.(5 分)

5计)

(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

(2)为陈皮旺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16.(4 分)

⑴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

(2)数设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

(3)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17.(5分)

(1)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

(2)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

(3)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18.(7 分)

(1)评价:

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 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

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 度有失偏颇。

(2)探讨:

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4 分)略

20.(4 分)略)(4 分)略

七、(本大题60分)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篇5

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本套试卷没有清晰的图片版,加之能力、时间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使用。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给(ji)予 毛坯(pi)强劲(jing)人心惶(huang)惶 ....B、山崖(ya)霎(sha)时 掳掠(lue)沁人心脾(pi)...C、馄饨(dun)不屑(xie)嫉(ji)妒 令人咋(zha)舌 ....D、神甫(fu)订(ding)正 烙(lao)印 摄人心魂(hun)...答案:D 解析:A、给(gěi)予 毛坯(pī)强劲(jìng)人心惶(huáng)惶 ....B、山崖(yá)霎(shà)时 掳掠(lüâ)沁人心脾(pí)...C、馄饨(tún)不屑(xiâ)嫉(jí)妒 令人咋(zhà)舌 ....D、神甫(fǔ)订(dìng)正 烙(lào)印 摄人心魂(hú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 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领衔浙江,独占鳌头。/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摘自招牌广告)答案:D 解析:原文看不清楚,依据文本稿推断。A笔法娴熟;B、会计《规范》第五十二条具体规定:“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不规范的简化大写数字,如以“另”代零;以“两”代贰;以“什”代贰拾等。《规范》第五十二条还具 1

体规定:“大写金额数字到元或者角为止的,在‘元’或者‘角’字之后应当写‘整’字或者‘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字后面不写‘整’字或者‘正’字。”C沾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表露出来。B、浓重:(色彩、气味、烟雾等)很浓、很重:设色浓重|浓重的香气|江面上的雾越发浓重了。C、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作者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C.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D.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答案:B 解析:A、介词残缺,“得到”前加“以”;C、宾语残缺,“药品”后加“价格”;D“因”改为“受”,去掉“事件”。

5.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 2

语言当有立体之感。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 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B.文白相济,见真求新。C.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D.白话为本,力求立体。答案:C 解析: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排除D;抓住“也有文言的墨水”“ 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即可排除A、B,得出答案。6.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4分)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椅子在,坐它的人去;笔在,用它的人去;书在,读它的人去;文章在,写它的人去。或人在,爱去;爱在,人去;人与爱都在时,青春去,岁月去,美好时光去„„ 7.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2分)

示例:爱护动物,尊重生命。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①无牙的大象和小象的背影占据中心构图,对比鲜明,凸显主旨;②咆哮体文字结构醒目,反复的文字表现了小象的惊喜;③妈妈的无语沉重揭示了现实,④文字的省略让人们看到了背后的惨景。

附:原宣传画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日本这次大灾难让所有人对科技文明的脆弱有了深刻的体验。现代人看上去很强大,他能建核电站,能建规模很大、功率很高的水电站,因为他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科技知识,但仅仅这些知识对人类的存在而言就是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有当这种技术的后果呈现在人类面前,被人类充分意识到,人类才看到自然向我们敞开的完整真理,黑格尔说“真理是整体的”就有这个意思。“改造自然”是科技文明的一个基本观念,但它却蕴含着摧毁我们生存根基的各种危机。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是人类适应与协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改造自然”的本质是人要以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为目标,让自然服从自己,而不是在天地间不可逆转的规律之内,争取人与自然的共济。结果,人类强行向自然索取的地盘全部都被自然以诸如洪水、海啸等各种方式抢回去了。每每谈到这点,我都要对中国先人曾经的睿智心生敬意。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创造的都江堰四六分水的治水法,直到今天都令人叹为观止。它是一个体现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则。堰意味着对水的因势利导,在达到人的引水目的同时,并不违背水的自然本性。而坝则意味着对水的强硬抗衡,对水流方向的强力阻遏,是人与自然的迎面撞击。哲学家指出,这才是现代技术的本质。

但从哲学角度看,对我们生存性命攸关的根本自由是我们对真理开放的自由,行动的自由乃是后发于它的。如果我们看不清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的思想还被各种偏见、流行的概念所蒙蔽,那行动对我们造成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往往也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知识的局限所造成的视野的偏狭,也许,退后一步,放弃(至少是暂时放弃)那种疯狂的自我表现,包括由此而生的扭曲行为,倾听自然,还事物以本来面目,存在的真理就可能向我们敞开。

其实,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生活中正在发生许多我们在思想上尚未做好准备的变革。以遗传工程为例,难道我们已经想好我们打算排列出何种遗传基因组合吗?我们完全可以掌握遗传工程的手段,但并没有产生出把这种手段用于造福人类最高利益的人的智慧。哲学家在这里是想提醒我们这样一个事实:除了技术性思维外,我们还必须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这项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次的核灾难是自然向人类的又一次敞开:人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8.下列不属于“对真理开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我们往往不能摆脱怪癖的意志、扭曲的心理所造成的视野的狭隘。

B.洪水、海啸等诸多自然灾害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然是不可改造的。C.科技飞速发展,但人类并不清楚怎样对已主宰人类的技术施加影响。

D.真理是整体的,而我们对技术、知识的认知常常存在局限。

9.下列各项中,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项是 A.人类应顺从自然。B.真理是整体的。C.人类应与自然共济。D.使真理向人类敞开。答案:D 10.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画线句中“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的具体内涵。(3分)提示: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在哲学上对真理开放,以洞察到我们真实的存在,明了新技术对我们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第9车厢 【俄罗斯】

米哈依尔 扎多尔诺夫

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

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 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

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 5

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来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

(本文有修改)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提示:内容上表现车站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结构上为发表讽刺小品,引起读者回信,我拜访写信人,引出第9车厢的故事做铺垫。

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不超过50字)提示: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时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你们赶快派一名记者来,我肯定不会让你们白跑一趟的!

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第三人称,全能视角,有助于写出各个人物做出的各种反映,让读者全面了解时间的发展。

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提示:(1)点明时间,渲染氛围;(2)表明车站工作人员不负责任到了极致,深化了主题;(3)衬托了人物的心理;(4)为下面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鉴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 6

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① 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明经 第:考取。.B.子无为嫌 嫌:疑忌。.C.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答案:D 解析:比拟,相当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所不及 公之逮所由使也 .. B.因极推引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逸则富以康 醉则更相枕以卧 ..D.保邦于未危 室西连于中闺 ..

答案:A 解析:A、所字结构;B因而|于是;C表并列|表修饰;D在|到。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答案:D 解析:不是“贬谪”,而是“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是升官。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提示: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提示:像你的才能,没有实行自己的主张不能做到的,哪里用得着赠送物品呢。(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提示:我希望安抚他们,不要让他们因为劳累产生怨恨。隋朝灭亡的教训不远,(皇上您)不能不明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

这是一篇出塞怀古之作。这首词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似深含隐怨。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其悲慨已见,“今古河山无定据”,起句即言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画角”以下便描绘塞外的战事频仍和荒凉萧索,用景语写凄怀。下片“从前”三句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沉思,不停的纷争,不息的战火,将这荒凉的塞上留下了无数的幽恨怨怼,更使这里平添了几多悲凉。最后又以景语作结,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毛泽东批语云:“看出兴亡。(《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点出此篇之旨。吴士昌评价此词时说:“此首通体俱佳。唯换头‘从前幽怨’不叶,可倒为‘幽怨从前’。”(《词林新话》)这是从词的写作技巧上说的。整首词幽隐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风格清新婉丽,不事雕琢,情韵哀婉深长。

一时是金戈铁马的滚滚烽烟,一时又是昭君慷慨出塞换来的和平时光,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铁马金戈,青冢黄昏,隐约透示着满清入关以前各族间的战事痕迹。‘今古河山无定据’,含而不露,不让人得以指摘。纳兰氏与爱新觉罗氏是世仇,性德虽仕于朝廷,怕还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不什数③①也,而用

②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提示:孔子:以德治国;韩非子:依法治国。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提示:法、德都有优缺点,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完善社会主义法律。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2)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_______。(《楚辞》)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4)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2)可以濯我缨 可以濯我足

(3)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5)江月年年只(望)相似 但见长江送流水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初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匆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篇6

在这些研究中, 笔者认为, 只有在充分地掌握高考语文的各种题型, 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才能做好好后续的考前冲刺研究。这所谓的“竹”, 就是一套高考语文试题会包含或应该包含的知识点, 就是试题中涉及到的各类题型及我们的备考策略。

一、高考语文题型解说

1. 客观题型类

本部分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共35分, 其中选择题30分, 填空题5分。在这部分中, 又可以分成四大考点:语文基础知识, 社科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

●语文基础知识:

(1) 语音 (近年连续考查, 重点)

(2) 文字 (错别字的考查, 由于在作文中已对错别字扣分有明确规定, 所以, 近年以来一直没有在基础知识中出现这种题型)

(3) 成语或词语使用辨识题 (着重考查成语或熟语的使用)

(4) 语病辨识题 (2010年《考纲》规定的六大病句类型)

(5) 语句衔接题 (考查语言的连贯)

●社科文阅读:

(1) 概念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题型

(2) 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题型

(3) 文意的把握类题型

(4)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类题型

●文言文阅读:

(1) 重点实词虚词类题型

(2) 信息筛选类题型

(3) 归纳要点、概括中心类题型

(4) 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类题型

●名句名篇的背诵默写:

(1) 积累类题型

(2) 重点考查名篇

在以上所列举出来的这些题型中, 语文基础知识的 (4) 、 (5) 类题型, 社科文阅读的 (1) 、 (2) 、 (3) 、 (4) 类题型以及文言文类的 (2) 、 (3) 、 (4) 类题型属于能力类题型, 其它题型均为积累类题型。

2. 主观题型类

包括:文言文翻译题 (严格的说, 这种题型应该属于客观题型类) , 诗词鉴赏题, 现代文阅读题, 语言运用题, 写作题。

(1) 文言文翻译题:着重考查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

(2) 诗词鉴赏题。

a.鉴赏内容类题型 (写什么, 是什么)

b.鉴赏形象类题型 (是什么)

c.鉴赏手法类题型 (怎么写, 如何写)

d.鉴赏语言类题型 (怎么样)

(3) 现代文阅读题。

(1) “作用”“好处”类 (是什么, 为什么)

a.谋篇布局类 (思路结构类)

b.修辞手法的鉴赏

c.表现手法类类

d.人称变化类

e.写景作用类

f.表达方式类

(2) 作者意图或用意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或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3) 概括文意类 (是什么)

a.特点类

b.文章内容归纳类

c.寻找原因类

(4) 句意理解类 (是什么)

a.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甚至前后矛盾的句子;

b.使用辞格、内涵丰富且富有哲理的句子;

c.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d.文眼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句。

(5) 探究延伸类 (怎么样)

a.主题探究:探究文本的主题

b.写作特色探究 (材料组织、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和文章结构:开头结尾、铺垫照应等)

c.观点评价类题型

对以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种题型的简单解说:

“为什么”类:这属于原因类题型, 只要在前后文中寻找问题设置的原因, 然后归纳整合就行。

“是什么”类:这属于内容类题型, 做这类题型需要在原文的相关区域归纳问题设置的内容, 或整合文本信息, 最后分条阐述。

“怎么样”类:这属于手法类的题型, 做题时需要结合文本采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表达左右来阐述该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 语言运用题。

(1)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2) 句式变换

(3) 选用仿用句式及选词填空题

(4) 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5)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6) 连贯得体简明

(7) 综合改错类题型

(5) 写作:命题半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漫画类作文、话题作文。

以上是高考语文的题型, 我们只有对这些题型了然于心, 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复习备考, 才能让学生复习起来不再盲目。

二、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1. 客观题型的备考策略

(1) 认真研究学生两次省统测、一次市统测反映出的典型问题, 集中突破。

(2) 狠抓语音训练, 着重抓常用字字音、特殊字音、多音字字音的训练, 重点归纳习惯性误读字字音。集中训练六大病句类型, 注意成语正误辨识的方法总结。

(3) 注意引导和归纳社科文阅读的方法。

(4) 加强文言实词虚词的记忆和运用。

(5) 加强名句名篇的记忆, 特别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2. 主观题型的备考策略

(1) 加强文言文翻译训练, 教会学生掌握翻译“得分点”。“得分点”指的是:固定句式、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重点实词虚词和成分的省略。

(2) 诗词鉴赏, 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诗词的能力, 尤其要掌握各种手法的运用;着重教会学生从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三方面鉴赏诗歌, 着重规范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

(3) 现代文阅读题, 指导学生归纳整合题目类型, 细化每种题目类型的答题步骤, 做到答题规范工整。

(4) 语言运用类题型, 回归高考真题, 归纳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3. 作文备考策略

之所以把作文的备考独立出来, 是出于我对作文的重视, 就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谈谈作文备考策略。

(1) 典型错误。

(1) 书写差, 卷面不整洁;

(2) 不会整体把握材料含义, 曲解或误解材料的含义;

(3) 不会深入分析问题, 论点不鲜明, 论据不充分;

(4) 行文中不会紧扣材料, 放任自流;

(5) 只把材料简单的进行扩写或进行幼稚的改编;

(6) 作文没有亮点, 有些作文语言枯燥乏味甚至逻辑不清。

(2) 备考策略。

(1) 加强训练学生对材料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夯实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教会学生审题时抓住命题者的意图来进行立意;

(2) 鼓励学生多阅读, 多做读书笔记来积累作文素材, 并要求学生用感动中国人物评语的方式重新构建材料, 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加强学生的书写练习, 特别是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

(4) 进行文章内容建构训练, 突破作文“内容”的得分点;

高二语文全国卷考试作文 篇7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5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至11页,共11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

选择题一(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直接相关

B.红细胞的形成与基因表达有关而与细胞分化无关

C.胡萝卜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全能性

D.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畸形分化无直接关系

3.在题3的图中,图1、图2为不同材料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示意图),图3、图4为不同条件下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4.某成年女性因患病导致性周期停止,并出现泌乳现象。据此推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A.胸腺 B.垂体

C.卵巢 D.乳腺

5.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6.题6表是食用碘盐包装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6表

配料精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35±15mg/kg

储存方法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烹饪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A.高温会导致碘的损失

B.碘酸钾可氧化氯化钠

C.可用淀粉检验碘盐中的碘酸钾

D.该碘盐中碘酸钾含量为20~50 mg/kg 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8.对于反应①K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Na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其结构简式如题9图所示。下列对氧氟沙星叙述错误的是

A.能发生加成、取代反应

B.能发生还原、酯化反应

C.分子内共有19个氢原子

D.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多于6个

10.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11.如题11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12.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题12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

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 436 kJ D.188 kJ

14.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eV~3.10eV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题14图)可判断n为

A.1B.2

C.3D.4

15.汽车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会瞬时变暗。如题15图,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10A,电动机启动时电流表读数为58A。若电源电动势为12.5V,内阻为0.05Ω,电流表内阻不计,则因电动机启动,车灯的电功率降低了 A.35.8WB.43.2W

C.48.2WD.76.8W

16.如题16图,悬挂在O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端有一个带电量不变的小球A。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当B到达悬点O的正下方并与A在同一水平线上,A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的电量分别为q1和q2, θ分别为30°和45°,则q2/q1为

A.2B.3

C.23D.33

17.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位上升了45mm。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m/s。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 kg/m3)

A.0.15PaB.0.54 Pa

C.1.5PaD.5.4Pa

18.真空中有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由铂和钾(其极限波长分别为λ1和λ2)制成,板面积为S,间距为d。现用波长为λ(λ1<λ<λ2 )的单色光持续照射两板内表面,则电容器的最终带电量Q正比于

A.dS(λ-λ1λλ1)B.dS(λ2-λλλ2)

C.Sd(λ-λ1λλ1)D.Sd(λ2-λλλ2)

选择题二(本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9.土卫十和土卫十一是土星的两颗卫星,都沿近似为圆周的轨道绕土星运动,其参数如表:

卫星半径(m)卫星质量(kg)轨道半径(m)

土卫十8.90×1042.01×10181.51×108

土卫十一5.70×1045.60×10171.51×108

两卫星相比,土卫十

A.受土星的万有引力较大

B.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较大

C.绕土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D.动能较大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最大值的2倍

B.声波是纵波,声源振动越快,声波传播也越快

C.在某介质中,红光折射率比其他色光的小,故红光传播速度比其他色光的大

D.质子和α粒子以相同速度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质子作圆周运动的半径较小

21.氧气钢瓶充气后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假设缓慢漏气时瓶内外温度始终相等且保持不变,忽略氧气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该漏气过程中瓶内氧气

A.分子总数减少,分子总动能不变

B.密度降低,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C.吸收热量,膨胀做功

D.压强降低,不对外做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74分)

22.(请在答题卡上作答)(17分)

(1)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用导线a、b、c、d、e、f、g和h按题22图1所示方式连接电路,电路中所有元器件都完好,且电压表和电流表已调零。闭合开关后:

①若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的示数为零,小灯泡不亮,则断路的导线为_________;

②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小灯泡亮,则断路的导线为_________;

③若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小灯泡亮度发生变化,但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不能调为零,则断路的导线为____________。

(2)建造重庆长江大桥复线桥需将长百米、重千余吨的钢梁从江水中吊起(题22图2),施工时采用了将钢梁与水面成一定倾角出水的起吊方案。为了探究该方案的合理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个模拟实验,研究将钢板从水下水平拉出(实验1)和以一定倾角拉出(实验2)的过程中总拉力的变化情况。

①必要的实验器材有:钢板、细绳、水盆、水、支架、刻度尺、计时器和_________等。

②根据实验曲线(题22图3),实验2中的最大总拉力比实验1中的最大总拉力降低了____%,钢板受到的最大浮力为_______ 。

③ 根据分子动理论,实验1中最大总拉力明显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 可能导致测量总拉力的实验误差的原因有:读数不准、钢板有油污、_______、_______等等(答出两个即可)。

23. (16分)在t=0时,磁场在xOy平面内的分布如题23图所示,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0,方向垂直于xOy平面,相邻磁场区域的磁场方向相反。每个同向磁场区域的宽度均为l0。整个磁场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匀速运动。

(1)若在磁场所在区间,xOy平面内放置一由n匝线圈串联而成的矩形导线框abcd,线框的bc边平行于x轴,bc=l0、ab=L,总电阻为R,线框始终保持静止。求

①线框中产生的总电动势大小和导线中的电流大小;

②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2)该运动的磁场可视为沿x轴传播的波,设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场方向为正,画出t=0时磁感应强度的波形图,并求波长λ和频率f。

24.(19分)飞行时间质谱仪可通过测量离子飞行时间得到离子的荷质比q/m。如题24图1,带正电的离子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进入长度为L的真空管AB,可测得离子飞越AB所用时间t1。改进以上方法,如题24图2,让离子飞越AB后进入场强为E(方向如图)的匀强电场区域BC,在电场的作用下离子返回B端,此时,测得离子从A出发后飞行的总时间t2。(不计离子重力)

(1)忽略离子源中离子的初速度,①用t1计算荷质比;②用t2计算荷质比。

(2)离子源中相同荷质比离子的初速度不尽相同,设两个荷质比都为q/m的离子在A端的速度分别为v和v′(v≠v′),在改进后的方法中,它们飞行的总时间通常不同,存在时间差Δt。可通过调节电场E使Δt=0,求此时E的大小。

25.(2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碰撞问题,其模型如题25图所示。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N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左到右,球的编号依次为1、2、3……N,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球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k(k<1)。将1号球向左拉起,然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2号球碰撞,2号球再与3号球碰撞……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绳的伸长,g取10m/s2)

(1)设与n+1号球碰撞前,n号球的速度为vn,求n+1号球碰撞后的速度。

(2)若N=5,在1号球向左拉高h的情况下,要使5号球碰撞后升高16h(16 h小于绳长),问k值为多少?

(3)在第(2)问的条件下,悬挂哪个球的绳最容易断,为什么?

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_______,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

(3)一定温度下,1molNH4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p氨气×p硫化氨=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________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7.(1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题27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 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再由a向c中加2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题27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27表

方案反应物

甲Cu、浓HNO3

乙Cu、稀HNO3

丙Cu、O2、稀HNO3

(4)该小组还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证明氧化性KMnO4>Cl2>Br2。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

28.(16分)有机物A、B、C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5H8O2,有关的转化关系如题28图所示。已知:A的碳链无支链,且1molA能与4mol Ag(NH3)2OH完全反应;B为五元环酯。

(1)A中所含官能团是____________。

(2)B、H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D→C______________________;

E→F(只写①条件下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的加聚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a、b、c、d、e是短周期元素,周期表中a与b、b与c相邻;a与e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3,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e的最外层电子数少1个;常见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生成c的单质,且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1)e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__。

(2)a、b、c的氢化物稳定性顺序为(用分子式表示)________;b的氢化物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Z,则Z中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Z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ab-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由a、c、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定量的d2c2与ac2反应后的固体物质,恰好与0.8 mol稀盐酸溶液完全反应,并收集到0.25 mol气体,则用物质的量表示该固体物质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1分)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

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_倍体植物;

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31.(21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茎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

甘薯还原糖含量(mg/g)22.123.325.837.640.547.454.768.945.3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 ℃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

第三步:70 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包括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1.C;2.A;3.A; 4.B;5.D;6.A;7.B;8.B;9.C;10.D;11.A;12.D;13.C;14.B;15.B;16.C;17.A;18.D;

选择题二(包括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9.AD;20.CD;21.BC

第二部分(包括10小题,共174分)

22. (17分)(1)d导线 h导线 g导线

(2)①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等等)

②13.3(允许误差±0.5) 0.37(允许误差±0.03)N

③分子之间存在引力,钢板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大

④快速拉出、变速拉出、出水过程中角度变化、水中有油污、水面波动等等

23.(16分)解:(1) ①切割磁感线的速度为v,任意时刻线框中电动势大小

ε=2nB0Lv(1)

导线中的电流大小

I=2nB0LvR(2)

②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F=2nB0LI=4n2B02L2vR(3)

由左手定则判断,线框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始终沿x轴正方向。

(2)磁感应强度的波长和频率分别为

λ=2l0(4)

f=v2l0(5)

t=0时磁感应强度的波形图如答23图

24.(19分)解:(1) ①设离子带电量为q,质量为m,经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v,则

qU=12mv2(1)

离子飞越真空管AB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L=vt1(2)

由(1)、(2)两式得离子荷质比

qm=L22Ut21(3)

②离子在匀强电场区域BC中做往返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

qE=ma(4)

t2=Lv+2va(5)

由(1)、(4)、(5)式得离子荷质比

qm=12U(L+4UE)21t22 或

qm=(L2U+22UE)21t22(6)

(2)两离子初速度分别为v、v′,则

t=Lv+2vqEm(7)

t′=Lv′ + 2v′qEm(8)

Δt=t-t′=(Lvv′-2mqE)(v′-v)(9)

要使Δt=0,则须

Lvv′-2mqE=0(10)

所以E=2mvv′qL(11)

25.(20分)解:(1)设n号球质量为mn,n+1号球质量为mn+1,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n、v′n+1,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据题意有n号球与n+1号球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n、0,mn+1=kmn

根据动量守恒,有

mnvn=mnv′n+kmnv′n+1(1)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

据题意有vn+1=v′n+1

得vn+1= v′n+1=2vn1+k(3)

(2)设1号球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同理可求,5号球碰后瞬间的速度

v5=2g×16h(6)

由(3)式得

(3)设绳长为l,每个球在最低点时,细绳对球的拉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1)式中Ekn为n号球在最低点的动能

由题意1号球的重力最大,又由机械能守恒可知1号球在最低点碰前的动能也最大,根据(11)式可判断在1号球碰前瞬间悬挂1号球细绳的张力最大,故悬挂1号球的绳最容易断。

26.(14分)(1)2Fe3++H2S=S↓+2Fe2++2H +

(2)Na2S+2H2O电解S↓+H2↑+2NaOH

或S2-+2H2O电解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 ①2a

27.(16分)(1)检查装置气密性。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反应变缓,气体颜色变淡。

(3)丙;耗酸量最少,无污染。

(4)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c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中溶液变为黄棕色;没有处理尾气。

28.(16分)(1)醛基或-CHO

(1)AaBB、Aabb、AABb、aaBb。

(2)抗寒晚熟;F2(或子二)。

(3)数目。

原因:F1代通过减数分裂能产生正常与不正常的两种配子;正常配子相互结合产生正常的F2代;不正常配子相互结合、正常配子与不正常配子结合产生不正常的F2代。

(4)①42;

②二;

③4。

31.(21分)

(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酶具有最适温度。

(2)不含淀粉酶。

(3)实验原理:

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实验步骤:

第二步:等量淀粉溶液。

第三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 min。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

(4)唾液淀粉酶。

代谢变化是: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合成糖元(肝糖元、肌糖元);转变成非糖物质(脂肪、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栏目编辑陈 洁)

上一篇:转户口证明下一篇:十九大学习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