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七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的起源,人类经历了很多的进化,造就今天的文明。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远古人的生活、身体状况,了解远古人类的遗址,聚居地。
3、了解几个远古人类的活动特点。
教学重点:了了解几个远古人类的年代,生活特点。教学难点:归纳远古人类的活动特点。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了解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二、新课教学
(一)学习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
1、了解元谋人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现在有一百七十万年左右,他们生活在云南元谋。
2、在地图上找出元谋人生活点。
3、了解北京人生活
4、归纳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点。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二)学习山顶洞人的特点
1、他们生活在一万八千年前,在北京周口店龙骨上顶部的洞穴里。
2、他们比北京人先进,已经使用磨制骨针和制作装饰品。
3、陕西西安半坡人的特特点。
4、总结新石器时代的特点: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三)总结原始社会特点。
人们过着原始公有制的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的差别,人人平等。
三、总结
1、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主要特点。
2、对应排词
磨制骨针
山顶洞人
北京人
打制石器 板书设计:
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山顶洞人
半坡人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历史过程。
2、了解禹的功劳,和禹坚持坚强的精神。
3、通过教师讲解,了解禹的功劳,通过学生自读、自己归纳出禹的精神和夏朝的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卫生么人们尊称“禹”为“大禹”。教学难点:
阶级社会的特点。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我们华夏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新的内容《大禹治水》,了解一位历史伟人。
三、教学新课
(一)了解禹的功劳
1、炎黄的由来
炎:炎帝
黄:黄帝
他们在四千多年前领导部落人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灿烂的华夏文明。
2、黄河流域的三位杰出首领。
3、禹的功劳。
(1)采用疏导流水的办法治水。(2)13年辛劳。(3)三过家门而不入。
(4)中华民族以治理洪水在世界上树立光辉的形象。人们感谢禹领导治水的功劳,尊称他为大禹。
(二)夏朝
1、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2、我国也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3、对立阶级。
4、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巩固练习:
1、为什么尊称“禹”为“大禹”。
2、我国从什么朝代开始进入阶级社会。
四、作业。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禹的功劳:疏导流水的办法治水。
树立治理洪水的光辉形象 ——称“大禹”
2、夏朝
奴隶社会:奴隶主
奴隶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第三课
教学内容:周武王灭商 教学目标:
1、了解商朝的腐败、暴君的残暴和灭亡的过程,周朝的建立。
2、知道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3、Tt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商朝政治的腐败,通过看图体会牧野之战的激烈场面。
4、懂得残暴终将被人民推翻,仁爱才能得到民心,做一个善良的人。教学重点:
商的灭亡,周朝的建立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大约一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奴隶社会中一次正义的战争。
二、教学新课:
1、朗读第一段,了解奴隶社会经历的朝代。
夏、商、西周和春秋
2、朗读2-3自然段,了解商朝灭亡原因
说一说暴君对人民的残暴行为。
3、朗读第四段
说一说商王是怎样灭亡的?
4、看周武王灭商路线示意图:看看周武王是怎样灭商的5、看图牧野之战,想象当时的场面,感受激烈的战争。
6、西周的建立:
(1)西武王对百姓的救济
(2)西周的建立,定都京镐。
7、卫生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商纣暴虐,丧失民心,武王伐纣,符合民意,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正义战争。
三、巩固练习:
1、奴隶社会经历了大约多少年?
2、为什么说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战争?
第四课
教学内容:孔子讲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优点、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通过自读自悟孔子的教育死刑,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孔子的优点。
3、学习孔子虚心、勤奋好学的品质,将孔子的教育思想为自己所用,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的优点和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 做一个孔子式的人。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西周的建立。
三、新课教学:
1、学习第一自然段(1)东周的建立
公元前770年,周把都城从京镐迁到洛邑。(2)东周分期:
春秋和战国
2、学习孔子的优点:(1)阅读2-3自然段(2)归纳孔子的优点 好学、胸怀大志
学习虚心、勤学好问 学习专心、知识广博 政治上强调“仁” 办事认真,体察民情
3、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
阅读第四段,勾画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1)因材施教
(2)温故而知新
(3)重视道德教育
4、孔子的成就
编写史书《春秋》,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学生整理老师言论《论语》
三、巩固练习
1、孔子有哪些优点?
2、孔子有哪些教育思想?
3、我们从孔子的思想中学到了什么?
第五课
教学内容:商鞅变法 教学目标:
1、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2、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果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3、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一些措施的含义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说说从哪个朝代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
2、奴隶社会大约经历了多少年?
二、新课教学: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谁,做什么?
4、提问:
(1)什么时候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是战国时期的开始,这一年进入了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里,有农民和地主两个对立的阶级。(2)什么事变法?为什么要变法?
变法:就是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进行改革。(3)商鞅是那一年开始变法的?(4)变法的内容是什么?(5)讲讲商鞅诚信的故事。
(6)商鞅变法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秦国的奴隶制度废除了,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大加强了,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
三、巩固练习:
作业课后1-3题
第六课
教学内容:秦始皇 教学目标:
1、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秦朝的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
2、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培养和提高历史人物评价能力。
3、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的教育。教学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度量衡的统一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个皇帝,我们在历史上见过许多有关秦始皇的故事及影片,今天我们学习历史上得秦始皇,看看他是怎样统一六国,统治国家的。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
(1)秦始皇名-----,是我国-------的政治家,是我国第一个------(2)公元前
年至
年,秦王灭掉了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3)说一说
秦始皇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学生读课文第三段,找出答案。
秦始皇建立了整套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4)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读课文第四段,说一说
(5)“六国文字”中“马”是什么样?这样对各国有什么困难?
三、巩固练习:
1、秦始皇怎样加强中央集权问题?
2、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做了哪些事情?
第七课
万里长城
教学目标:
1、记住万里长城的历史意义及作用,了解万里长城的修建过程和修建缘由。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阅读了解课文内容。
3、对历史建筑的敬佩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佩服。教学重点:
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秦统一六国后,做了很多事情,有哪些?
二、教学新课: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3、提问:
A长城象征着什么? B为什么称为“万里长城”? C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D秦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E当今看到的长城是合适修建的
(二)学生回答
1、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3、长城修建,有效地阻止了匈奴骑兵的南下。
4、明朝遗留的。
三、巩固练习。
第八课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默契的残暴,从而包袱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通过阅读课文,教师讲解,观察地图等了解课文。
4、了解历史人物,对历史人讹误的敬佩和干预与现实做斗争。教学重点: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秦始皇是哪一年统一了六国的?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哪些事?
二、新授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看插图,明朝人绘制的阿房宫,说说看图后的感受。
3、这么美丽的建筑需要花费很多的钱和劳动力,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
4、了解秦始皇的残忍,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A他不顾人民死活,兴建了许多浩大的工程。B男力不够,强迫妇女去当苦力。C拼命榨取人民的血汗。D秦朝法律十分严酷。E爆发了农民起义。
5、读课文,说说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6、说一说:
陈胜、吴广起义进军线路图和历史意义。
三、巩固练习:
课后“想一想”和“说一说”。
第九课
汉武帝
教学目标:
1、西汉的建立时间。
2、汉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作用,了解汉朝盛世的原因。
3、想象汉武帝时期的繁荣情景。教学重点:
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果。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回忆秦朝是怎样灭亡的。
二、新课:
1、朗读第一段说说西汉是哪一年,谁建立的,定都哪里?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师生共同朗读第二段,思考: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哪些主要作为?(1)政治上广招天下人才,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2)经济上,汉武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文化上尊崇孔子思想。
3、看图:汉武帝讲学图,从中看出什么?
4、学习第三段。
思考:在军事上西汉武帝有哪些作为? 西汉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在那里设郡。
三、巩固练习:
说一说: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哪些主要作为。
第十课
张骞和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张骞的主要功绩。
2、说一说内地与西域经济交往的具体内容。
3、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
4、通过看示意图了解张骞出示西域的路线。
5、学习张骞意志坚强,终于职守。敢预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1、了解丝绸之路线路。
2、内地与西域经济交往的内容。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汉武帝是位杰出的英明的皇帝,他在位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文化等达到极盛。
二、新课教学:
1、朗读第一段思考:
张骞是位什么样的人?
张骞:陕西人,是西汉武帝时候杰出的探险家,外交家。
2、看示意图。
了解张骞出示西域的路线。
3、学习二、三段。
想一想:张骞有哪些主要功绩?
(1)熟悉西域地貌、物产、和风土人情,了解西域各族渴望与汉朝往来的愿望。(2)出使西域加强汉西的经济文化频繁交流。
4、说一说:
十一课
张衡发明地动仪
教学内容:
1、了解地动仪的构造特征和地动仪是怎样测地震方位的。
2、通过看图和文字了解地动仪的构造特征。
3、学习张衡博学多能,学高品好,不求名利的品德。教学重点:
了解地动仪的构造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许多杰出人物,以前我们学习孔子,张衡今天我们了解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第一段
了解张衡及他最大的成就。
2、图文结合学习第二段。
(1)了解地动仪的构造特征。
形似酒桶,仪器内竖立一根铜柱,周围设8个杆杠,外铸8条龙,朝8个方向,龙嘴衔一枚同求。
(2)地动仪怎样测地震方位?
一旦发生地震,铜柱就出动地震所在方向的杠杆,使龙嘴张开,铜球下落到蛤蟆嘴里,发生悦耳声,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了。
3、朗读第三段 了解地动仪的准确性。
4、学习最后两段
想一想,张衡是个怎样的人? 我们向张衡学习什么?(1)博学多能
(2)学问高,人品好,一生不求名,不求利。
5、说一说对“君子不愁官位不高,只怕品德低下,不嫌俸禄不多,唯职知识贫乏”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课后三个题
十二课
赤壁之战
教学目标:
1、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事件。
2、了解曹操人物的朝代。
3、知道三国的方位及其都城所在地。
4、通过观察人物头像,了解人物,看地图了解三国住所。
5、正确地看待、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
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
魏、蜀、吴三国方位及其都城所在地。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西汉是谁哪年建立的,谁建立的?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建都长安,史称西汉。
二、新课教学
(一)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思考:
1、三大军阀的方位。
2、说一说赤壁之战的过程。
3、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4、曹操是什么朝代的人?
(二)回答问题:
1、意思曹操,他基本统一了北方,二是孙权,他占据了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三是刘备,他实际控制了荆州一带。
2、指名学生讲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过程。
3、曹操失败的原因。
4、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致力于北方的治理,孙权巩固了再长江中下游的通知地位,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进而攻占四川。
5、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人。
三、巩固练习作业
十三课
魏孝文帝迁都
教学目标:
1、了解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一个王朝。
2、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3、了解孝文帝迁都的过程。
4、了解北魏迁都的历史意义。
5、通过看插图,了解旧都的风貌,看地图了解新旧都的地理位置和新都的平面示意图。教学重点:
1、北魏迁都的原因。
2、北魏迁都洛阳的积极作用。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西汉——东汉——北魏,今天我们来了解北魏的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自读第一段思考: 北魏是个怎样的王朝?
北魏,又称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一个王朝。
2、自读课文,说说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北魏都城设在塞外的平城,为了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亲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迁都洛阳。
3、看图,阅读书上三、四段 说一说孝文帝迁都的过程。
对照迁都路线示意图,说一说旧都与新都各自的位置。
4、阅读第五段:
说一说:迁都洛阳的积极作用。
迁都洛阳,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北魏境内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客观上促进了北方各个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三、总结:
1、从孝文帝迁都,你觉得他是位怎样的皇帝。(机智、崇尚文化)
2、你觉得文明应该学习他什么品质?
四、作业
第十四课
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祖冲之是我国古代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发明家。
2、了解祖冲之为什么会成为杰出的科学家。
3、了解祖冲之在历史上得重要贡献。
4、通过看插图了解祖冲之,通过教师讲解了解祖冲之在数学、天文等方面的贡献,了解祖冲之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了解祖冲之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在科学上得贡献。教学设计:
一、回忆以前学习的有名的历史人物
孔子、张骞、张衡等,今天文明又要学习古代历史上的另一位伟大的发明家祖冲之。
二、学习新课
1、自读课文第一段想:
祖冲之是位怎样的人?
祖冲之是南朝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发明家。
2、为什么祖冲之会成为科学家?
祖冲之祖上几代人对数学和天文历法都有研究,受家庭影响,祖冲之青年时代曾专门从事学术研究,做官以后,他坚持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进行机械发明创造。
3、了解祖冲之的历史贡献
(1)祖冲之曾制造出指南车,水锥磨,千里船等巧妙的机械。
(2)最大的成就在数学方面,将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的第七位。
(3)在天文上
4、总结,你认为祖冲之是位什么样的人。
一、聋校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困境
1. 指导教学过程不重视
目前在聋校中高年级语文的教学中,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不注重教学指导过程的优化, 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 教师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上对聋生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和提问, 使得聋生在总是忙于各种各样的问题思考, 而没有对这些语文知识的用途和实践来进行学习。在对语文的课文讲解的过程, 教师往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让聋生来对文章的每个段落来进行学习, 对具体的词汇来进行学习, 每一个细碎的问题和答案都让聋生知道, 整个教学过程毫无活力, 死气沉沉。这样一种教学现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听力系统受到损伤, 学习语文显得非常困难, 教师为了让聋生能够跟上教学, 只好进行较为一致和较为缓慢的语文讲解, 对每一篇课文都进行逐字逐句的讲解。但是这种只重分析而不重视聋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语文教学, 只能让聋生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断章取义、错误百出, 这对于聋生长久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2. 实践教学过程不重视
长久以来, 语文教学中很突出的特点就是不注重聋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只是针对聋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来进行教学, 这样是很难使得聋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聋生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交流, 使得聋生能够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由于聋生先天的身体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知识的学习的时候, 往往是依靠感性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 就应该多利用图片或者视频来增加聋生的视觉感受。
3. 教学重点设置不突出
目前教师在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 往往是按照教学要求来进行的, 教学要求指出要提高聋生的语文基础素养, 使得聋生的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为了扩展聋生的知识面, 因此就在教学中安排了较多的教学内容, 将短短的40分钟的教学时间全部填满, 整个课堂的教学进度很满, 既希望聋生的基础知识能够得到提升, 又希望聋生的情感态度能够得到健全, 因此就安排了很多的教学内容, 整个课程讲解过程中也没有突出重点, 聋生只是感觉自己的学习就像被赶着一样, 最终使得聋生掌握的所有知识是浅尝辄止, 什么都学习一点, 但是要让聋生来对具体的语文问题来进行分析的话, 聋生却往往不能够分析出所以然来, 聋生在整个课程结束的时候, 感觉学到内容很多, 但是真正掌握的内容却很少。
二、改进聋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1. 改进教学内容, 加强聋生指导
要提高聋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首先就是需要对教学内容来进行优化, 在对课本内容讲解的基础之上, 教师要注重将语文知识向课外拓展, 注重将聋生的学习体会融入进来, 要注重聋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使得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促进聋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聋校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 教师在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以后, 就需要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拓展, 可以让聋生以“假如给我三天声音”这个题目来进行写作, 在写作的过程中聋生就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聋生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过程中就会感觉到语文的好处, 通过文字聋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进行倾诉, 最后就能够使得聋生的情感得到丰富, 语文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2. 促进聋生合作, 提高聋生素质
合作学习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而传统的教学并没有重视聋生之间的合作, 使得聋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往往是一个人来进行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聋校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安排聋生完成项目性的内容, 让聋生分小组合作来对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来进行学习, 能够了解海伦凯勒做出的贡献, 还需要让聋生能够对三年来的“感动人物”的人物事迹来进行学习。这个项目的内容比较多, 因此就必须要聋生通过合作来完成, 因此聋生就会自发形成5~6个人为一组的小组, 然后每一个人都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来进行学习, 比如有的聋生来针对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查找资料, 有的聋生来对海伦在文学界和公益界做的贡献来进行学习, 而有的聋生对近三年的感动人物的事迹来进行学习, 然后聋生再将所有找到的内容放在一起整合, 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聋生的知识点都得到了扩展, 同时也促进了聋生之间的交流, 聋生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融洽, 聋生以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也能顾主动和别的人来进行合作, 这样就能够促进聋生的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3. 增加生活实践, 增强课堂活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教师还需要注重将实践课程引入到课程中。对聋校的聋生加强语文的教学, 最为根本的目的还是要让聋生能够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使得聋生能够更好去适应社会, 能够实现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在实践中聋生也会对知识点有新的体会, 这样就能够促进聋生的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聋校语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分的内容的时候, 教师为了让聋生能够学会坚强和学习自立, 就可以让聋生来进行话剧表演, 通过自己的手势和动作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教师还可以让聋生去与低年级的聋生来进行交流, 和对这些孩子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 这样聋生就会对语文知识有新的体会,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上, 聋生以后在进入到社会以后, 也能够将语文知识迁移出去, 能够和社会的人进行更好的交流,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课本知识的理解上。再比如在学习“火烧云”这课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让聋生走进户外, 来对云彩的形状和颜色进行观察, 从而增强对文章的体会。
关键词: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实践;研究
由于聋校低年级学生群体较为特殊,无疑给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一定挑战,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就聋校低年级语文日常教学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即为字词教学,不但是聋校低年级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基础性项目,同时还是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交往技巧以及沟通技巧的重要途径。聋校低年级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通常需要学习大量生字和词语,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手段,往往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所以开展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活动尤其关键。
一、直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
聋校低年级学生受听力限制等方面的影响,在认识外界事物、了解外界事物时都会受到直接限制,而在语言理解方面也存在着极大困难。一般而言,如果聋校低年级学生的听力损失程度已超过55dB,与其他孩童进行交流时,通常会错过大量语言信息,因此,把握直观教学方法的有效实践程序十分重要。直观教学方法强调对多媒体设备、实物、动作、图片、标本以及模型等具体形象进行合理利用,并开展各项教学程序。直观教学方法可以使聋校低年级学生更加明确、直观、清晰地了解相关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其加以应用。通常而言,聋校低年级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着缺陷,但是其视觉方面却能够得到补偿,因此这些聋校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非常丰富,开展直观教学模式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合理应用各种教学设备
聋校低年级学生语言发展相对迟缓,在学习活动中其反应也会受到影响,为了弥补其听觉方面的不足,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图片或者是各种实物,有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字词时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进而学会理解、应用生字词。例如,教师在讲解“雨”“雪”“鸟”“虫”“鱼”等生字时,可以选择图片教学法,通过给聋校低年级学生展示生字所对应的图片,使聋校低年级学生形成直观感受,从而加深其记忆。
2.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
基于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而言,其传统教学手段以静态教学为主,即借助实物或者是图片等器材开展直观教学活动。近几年,随着国内外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越来越多学校引进、推广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正式走入课堂,教学模式也从静态模式升华至动态模式,聋校同样不例外。投影仪、计算机以及电视等设备可以为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通过对乏味、枯燥的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再以生动、鲜亮的模式呈现在聋校低年级学生眼前,以吸引其注意力,使之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有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效率。
3.合理应用动作演示方法
动作演示方法即在课程教学实践程序中,教师配合动作演示的形式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及记忆能力。一般而言,在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讲解动词时,由于动词出现几率非常大,同时其所占比重也非常大,所以可以考虑应用动作演示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擦桌子”“踢毽子”“做游戏”“慢跑”以及“跳绳”等词语时,可以借用各种道具进行实地演练,并鼓励聋校低年级学生参与演练程序,在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使之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趣味性,并在此过程中对所讲授的词语产生直观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提升其词语利用的精准性。
二、加加减减方法的有效实践
聋校低年级学生常用汉字有五千多个,其中以表形文字、表意文字为主,因此聋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有针对性地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讲解,以相加或者是相减为主要方式,对字形进行重新组合以后,使之变为一个新字,再结合其表意部分对改字含义进行讲解,即可化难为易,在加深聋校低年级学生记忆的基础上,使之能够理解改字或该词的深刻内涵。例如,教师在给聋校低年级学生传授词语“鸭子”时,由于聋校低年级学生已经对“鸟”字有所认知,同时“甲”字在其中起着表音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告知聋校低年级学生“鸭”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甲”和“鸟”。
与此同时,部分字词既非表音,也非表意,只需相加或者是相减即可对其字形进行转变,需要教师加以利用。譬如,在讲解“前”字和“剪”字时,教科书将“剪”字安排在第二册中,“前”字安排在第三册中,所以聋校低年级学生学习“前”字之前已经对“剪”字形成客观理解,而在具体教学程序中,教师只需告诉聋校低年级学生“剪”字去掉下面的“刀”即会变成“前”字。采取该教学手段不仅能节省时间,同时还可能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教学程序整体趣味性。
三、句子理解方法的有效实践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部分词语、字会单独出现,以至于聋校低年级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了解。针对这些字词,教师应当创建出个性化语言环境,并将聋校低年级学生带入语言环境中,从而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生字“会”时,教师可给聋校低年级学生观看小朋友浇花的图片或视频,同时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亲身体验,使之认识到其操作过程即可称作“会”。在此环节,不仅能提升教学程序的趣味性,同时还能确保聋校低年级学生在实践程序中领悟到生字的意义与内涵。
四、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实践
低年级语文内容中有部分词语并不需要聋校低年级学生进行理解,只需其进行观察以及认知即可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趣味教学”的实践程序中,应当引导聋校低年级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带领聋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强化其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针对字形偏难的生字,教师可予以深入讲解,确保所有聋校低年级学生都能掌握该生字后,有助于提升聋校低年级学生自信心,使之感知到自我存在价值。
综上所述,开展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不仅体现可行性特征,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现实意义,是当前聋校低年级教育领域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为了优化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程序,不仅要求学校领导及教师把握直观教学方法的实践程序、加加减减方法的实践程序以外,还应当把握句子理解方法以及自主学习方法的有效实践,通过优化其教学程序,不断提升其实践价值与效率,从而推动聋校低年级语文“趣味教学”的实践活动得以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薇.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捡语言多处行:谈聋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艺术[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3):35-36.
[2]郑璇,袁小勤.聋校开设“手语汉语互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12(05):29-34.
[3]刘清华.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提供广阔天地:谈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整合[J].读与写,2014(03):49.
[4]姚水生.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突出语文工具属性,服务聋生职业发展的聋校语文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31-32.
狼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3.掌握小说主题。(二)能力谰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二、学法引导
1.本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或基础较好的学生先讲故事,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领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以达到铭记于心的目的。
2.查阅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准确理解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要注意分辨。课文中有些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敌、顾、洞、隧、止、几何、股”等。
3.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意思,领悟小说的生动描绘及作品的中心思想。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层次线索,分析小说是怎样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表现各自的性格特点。体会一波三折、富于变化的情节特点,文中狼和屠户双方矛盾的白热化的转变过程是“顾野有麦场”的描写,精彩细腻,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础上,对作品做拓展性思考:这仅仅是在写狼吗? 通过思考作品给人们的启示,认真体味议论性文字的深刻含义,更深刻地理解小说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文言实词以及“眈眈相向”、议论性句子的卡片,进行知识积累。3.投影仪。
4.有条件的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熟读课文,根据注释尝试翻译,了解故事梗概。2.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3.思考、归纳小说的主题。4.背诵全文。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就险些被狼吃掉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4.熟读、背诵课文。(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义。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参考文下注释或依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教师讲评。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 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讨论后明确
第一自然段 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 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 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 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3.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四)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学习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和理解《理想》的哲理。《行道树》
1、学习行道树这无私奉献者的精神。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蜕(tuì)变 倔(jué)强 洗濯(zhuó)玷(diàn)污 扒(pá)窃 诅(zǔ)咒 寂寥(liǎo)夸耀(yào)脊(jǐ)梁 贪婪(lán)怨(yuàn)恨 鬓(bìn)发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 退化
倔强 坚强
洗濯 洗涤
玷污 沾染
扒窃 盗窃
诅咒 咒骂
寂寥 寂寞
夸耀 夸赞
装饰 庄稼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
(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6)行道树:指种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7)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8)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9)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
(10)红灯绿酒:即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二、重点分析
1、阅读新诗《理想》,把握主要内容。
什么是理想?人们说:理想是对未来的美好设想。如: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祖国独立、民族解放。今天,我们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的理想是什么?强国富民,振兴中华。诗人流沙河极大地赞美理想: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理想》共有12节,每一节主要写什么呢?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1节用了四个比喻:由石到 火,由火到灯,由灯到路 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2节诗是写: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如:饥寒、温饱、文明)。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并不很切近,往往要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长期性。)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使人乐观、给人斗志、增人活力。(理想使人有满怀希望的情怀、不屈不挠的斗志、壮心不已的活力。)
第6节:为崇高社会理想而奋斗,将获得幸福。(理想不是黄金梦,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
第7节: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享受着欢乐、品尝着艰辛。(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不是个人荣誉。所以,社会给你的荣誉,只不过是副产品。寂寥写出了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的处境。)
第8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第9节:理想使人走上正轨,奋发向上。(罪人、浪子有了理想,就能恢复良知,重新做人。)
第10节:理想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这也是一种考验。)
第11节:失去理想,人生将没有意义。(对应第八节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今日抽芽、开花,明日浓荫、甜果。)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理想而奋斗是幸福的,是一种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要舍弃小我,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2)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句诗的含义?
因为,理想会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的奋斗的。因而面对不幸和厄运,有了理想,就能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的奋斗。所以,理想可以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4、《理想》的脉络是怎样的? 总说理想的意义(第1节)理想的历史意义(第2、3节)理想的人格意义(第4、5、6、7节)理想的人生意义(第8、9、10、11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5、新诗《在山的那边》和《理想》有共同的主题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共同的主题是: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相同的诗句:①关于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每一次的失望是折磨人的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②关于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的你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6、行道树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行道树的形象就是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7、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8、问题探究:
(1)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因为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荫,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2)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它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它们寂寞、孤独、苦熬。它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
(3)行道树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9、的行道树和奉献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
托物言志(或托物寓意)是散文领域里传统的表现手法,是借行道树的自白,来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首先,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奉献者舍小我、牺牲个人幸福,为人们的幸福而辛苦忙碌、努力奋斗。
其次,行道树和奉献者一样,他们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都会感到寂寞、孤独、苦熬,往往不被人重视、不被人理解。
第三,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的幸福,他们同样享受着深沉的幸福。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全对的一组()A.蜕变tuì 倔强jué 洗濯zhuó 玷污diàn B.扒窃bá 诅咒zǔ 寂寥liǎo 夸耀yào C.脊梁jǐ 贪婪nán 怨恨yuàn 鬓发bìn D.洗涤tiáo 堕落duò 坠落zhuì 包袱fu 2.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A.蜕变 退化
倔强 坚强
洗濯 洗涤 B.玷污 沾染
扒窃 盗窃
诅咒 揍骂 C.寂寥 寂寞
夸耀 夸赞
装饰 庄稼 D.堕落 坠落
烟尘 沉沦
忙碌平庸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堕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句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光的赞歌 艾青 只是因为有了光 我们的大千世界 才显得绚丽多彩 人间也显得可爱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那些殿堂多么雄伟 里面更是金碧辉煌 那些感人肺腑的诗篇 谁读了能不热泪盈眶 那些最高明的雕刻家 使冰冷的大理石有了体温 那些最出色的画家 描出了色授神与的眼睛 比风更轻的舞蹈 珍珠般圆润的歌声 火的热情、水晶的坚贞 艺术离开光就没有生命 山野的篝火是美的 港湾的灯塔是美的 夏夜的繁星是美的 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 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1、阅读上面的诗歌,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行道树(节选)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l、作者写了一篇行道树的自白,用的是什么手法?行道树的形象象征了哪些人?作者赞美了他们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道树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中的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仍然固执表现了奉献者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线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与《理想》中的哪句诗意义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忽然间,花园的角门开了,一个小男孩飞跑了进来。他没有看那月光下的万紫千红,却一直跑到松树背后的一个不受人注意的墙角,在那如茵的绿草中间,采摘着野生的二月兰。
那些浅紫色的二月兰,是那样的矮小,那样默默无闻。她们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只是默默地尽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世界加上点滴的欢乐。
月儿行到中天,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1、在语段中找出一个形容花多,颜色迷人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设计一个小男孩采摘二月兰的细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写到花园里的花儿们有点不好意思,有什么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巩固训练
1、A
2、B
3、(1)堕落:思想行为变坏或往坏的方向变。指行道树离开了原始森林,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大大跌落了。
(2)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指对被污染的城市的一点改观。
4、这就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所以说,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5、详见重点分析。迁移阅读
(一)1、诗人以光这个形象为核心,描绘了因为光才有的绚丽多彩的世界。
2、因为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二)1、拟人手法。奉献者。宁愿牺牲自我,以苦为乐,把为社会做贡献视作神圣事业。
2、从现实中人们对绿化、环保的不够重视方面来回答。
3、主要是:一切神圣的事业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深沉的幸福。
4、奉献者执著于神圣的事业,而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与态度。
5、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三)1、万紫千红
2、在选文中点明主旨,借默默无闻的二月兰歌颂品质谦逊、作风朴素的劳动者。
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问题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同学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保守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扮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激发同学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和同学主动探究的愿望)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和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三、揭示目标
(出示小黑板)
四、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聋校语文七年级教案】推荐阅读: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9-11
七年级语文人生寓言教案06-18
七年级语文化石吟教案07-01
七年级语文下《马》教案07-07
童趣七年级语文教案09-14
七年级语文教案《夏感》10-16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10-20
七年级上册语文《猫》教案12-05
七年级下册语文5 黄河颂 教案1七年级10-17
七年级语文上册寓言四则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