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

2024-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通用7篇)

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 篇1

华恒智信的历史研究发现,对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是有目的性的。第一是支持公司的战略实现,第二是实现员工的个人成长。

公司首先将组织的战略分解到员工身上,这就对员工的能力提出了要求,这个能力要求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在组织层面的规范所在。其次,员工个人需求和组织发展要形成一致性,只有个人的期望和组织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才是有意义的。

正是这两个基础性工作决定了企业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应该去做。即第一,确定特定岗位员工(例如财务类岗位、前台类岗位)是否需要进行职业规划,这取决于公司对此岗位最高的职位的分析和研究; 第二,在组织管理过程中,员工有不同的喜好和习惯,要根据个人的特点判断是否进行人员职业生涯规划。

总结起来,判断企业是否进行员工职业规划设计,要做好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是公司核心能力的研究,第二是个人发展需要的研究,两者对比之后,如果两者形成交集点,企业就可以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两者的交集点越多,职业生涯规划就越有意义。如果只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而没有员工的发展需要,那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做起来就是空中楼阁,而如果只看到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忽视了企业的发展需要,那么在组织员工提升的过程中,企业会缺乏持久的动力。这是大多数大型企业中的员工职业规划没有做好的重要原因。华恒智信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做出了很多模型,可以用于企业对自身核心能力和员工需要的评估工作中。

结合华恒智信长期以来对企业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一般来讲,大多数企业员工的职业规划都是有问题的。结合经验,有两类特点的员工适合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是在岗员工人数超过10人以上,此时有规划的需要;二是岗位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对于组织的绩效的帮助特别大时,有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企业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必要性和判断方法

不同的企业持有着自身不同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而在组织的战略计划和目标各具特点的同时,组织内部人员也有着各异的特点和个人发展目标。由此,为了保证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在支持公司战略的最大实现的过程中又能保证其中员工的个人成长,便成了现在很多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而这也是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目的性所在。

而同样基于企业人员、机制的等各方面的差异,组织对员工是否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什么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对该企业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则依靠以下两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的考量:

1、确定特定岗位员工是否需要进行职业规划:一方面这取决于公司对此岗位在组织里的最高职位的分析和研究后进行的判断和估计;另一方面也与所在此岗位的员工能力在组织层面的规范有关,即组织的战略目标实现是否依靠或多大程度上依靠该岗位的员工能力以及能力的多少;从而确认并为员工设计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也在同时帮助员工形成自己对自身所处在的这一岗位的清楚认知,然后帮助他们确立个人目标,使其符合组织的战略目标。

2、根据员工的特点判断是否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得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成果有意义的方法,正在于把组织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的期望结合在一起,即员工个人需求和组织发展要形成一致性。一个组织内部的不同员工必然存在不同的个人喜好和习惯、性格等差异;适合这一类员工的管理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另一类员工,对此应该使用的管理方法也就不一样。正如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一样,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者必须懂得根据不同员工的情况作出不同处理方法的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员工自身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规划是组织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前提条件,而只有个人的期望和组织的发展方向能达成一致,组织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设计也才有意义。

组织根据岗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在组织层面的规范及员工个人的特点这两个层面判断是否要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归纳起来,就是要做好公司核心能力的研究和员工个人发展的研究两个方面的工作,并通过这两方面的具体情况来考量组织对这一岗位的员工有无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在通过了解员工对自己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和自身发展想法之后,如果这一个人发展需要能够与公司核心能力或战略目标相一致,而且在企业最高战略目标的实现的同时能够切实地保证到个人得到事业上的长远发展,那么企业就可以对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与个人的目标越一致,意即个人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方向的相同交集点越多,职业生涯规划也就越有意义。

由此可见,对组织战略目标和组织内个人发展目标的同时兼顾是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之处。对其中任何一方的忽视或偏重都会减少组织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如果只看到了企业的发展需要,而毫无顾及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那么会大大降低员工在组织内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后期优秀人才的长久保留增加难度;而另一方面,如果只是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却忽视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那么将很可能造成在组织员工提升的过程中企业缺乏持久动力的后果。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个人发展和组织战略目标相结合的问题,也要注意利用一些专业的管理模型和人力资源分配的结构或方法合理评估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和员工需要,以此来清楚地认识公司与个人二者的交集点所在,并平衡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地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评估以及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

而对现存的很多企业员工职业规划设计的不合理状况来说,尤其要注意评估公司自身的条件,判断企业自身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是否必要;其中,员工的个人需要就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一般而言,公司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应该要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1、在岗员工人数超过10人以上;

2、岗位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对组织绩效的帮助特别大; 针对现有的这两类员工特点,公司可能要适当考虑对员工进行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如果公司人员人数规模并不大,且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给组织绩效带来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则公司应该重新定位和评估自身企业是否适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以及如何保证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 篇2

说课和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从而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要求这门课应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需用32学时。前两单元以职业生涯理论教育为主,后三单元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操作为主。教材内容贴近中职生,旨在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形成职业能力,促进中职生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时代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人选用的是高教版的《职业生涯规划》修订内容之一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目《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

本课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从职业教育特点的角度解读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职教特点。

(三)教学内容处理

笔者综合考虑所学专业、学生实际、社会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对所教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拓展,突出了“如何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结合所学专业强化训练职业素养”。

二、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的对象是本校护理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大多是16、17岁刚入学的新生,有如下特点:

(一)学生的素质

通过学情调查得知,大多数学生爱好护理专业,初步对职业素养有认识,但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和训练。

(二)动机与兴趣

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求知欲较强,但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存在知识障碍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多数都来自于中考失利的学生。学生的起点较低,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较差,厌倦枯燥的灌输教学模式,喜欢生动直观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规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作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根据大纲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从五个角度了解职业素养,明确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综合品质,是可训练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二)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把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素养提升联系起来,为实现“我的职业梦”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三)运用目标

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职业素养,养成对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我校每年结合本专业特色举办“白衣天使风采护理技能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本专业和我校实际情况,确定“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结果”为重点。

(二)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理解能力较弱,理论知识薄弱,确定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法和学法

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为此,基于新大纲的第一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并结合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特点,笔者确定教法、学法如下:

(二)教学环境

笔者以“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由教为重心,转向学为重心)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护士分层级、分组的管理模式,把班级分成3个层级6个小组。

(三)教学资源

利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教参、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导,结合本校案例,学生自制采访音频、音乐、动画、校园网视频、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源。

六、教学过程分析

笔者以“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计划用1个课时(45 min)来完成教学任务,共分为4个教学环节,包括组织教学(2 min)→导入新课(3 min)→讲授新课(35 min)→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 min)。

(一)组织教学

课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通过分析学情,采用项目教学法,将本课内容设计成6个项目,并采用护士分层级、分组的管理模式,分成3个层级6个小组。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抓两头带中间,全员参与。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电视、校园网、报刊等信息化手段,独立探索、分工合作完成项目。

(二)导入新课

通过“我校优秀毕业生马丹华”的案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关注。

(三)讲授新课

笔者将本课分为三大内容,六个项目。

1.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的内涵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解决该难点,我组织各个项目组汇报展示,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探究。

2. 职业素养是可训练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通过组织“优秀实习生”项目组播放《吴紫含》的采访,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是可训练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3. 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结果。该内容笔者采用四种教学法来突破本课重点。

(1)通过首尾呼应的方式,组织第六组回到一开始的案例,播放校园网视频《优秀毕业生》。

(2)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与职业素养的德智体美进行联系,探究职业素养是“四育”有机融合的结果。

(3)通过图片展示我校各项活动。鼓励大家在德智体美方面,有意识地训练职业素养。

(4)通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把“我的白衣天使梦”和“中国梦”实现结合。

通过以上四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突破本课重点。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职业素养的关键在于实践。笔者设计了职业素养训练计划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七、教学反思

(一)本课成功之处

1. 为了真正提高本课教学的德育实效,我注重争取校内外德育资源的支持。

包括家长、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团委、德育处、实习就业科和用人单位。从不同角度指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养成对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2. 本课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

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分析身边案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德育课的亲切和实用。围绕护理专业选择教学资源,贴近并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

3. 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绎各种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变得丰富新颖,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4. 任务分层,小组合作,通过调查研究、案例探究,在活动中提高,在交流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同伴互助交流合作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组内外的互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闪光点。

(二)本课不足之处

1. 资源过于丰富,探究过少,无法及时进行评比。

对此,我将评比放在课后进行。根据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出最佳小组,并奖励《礼仪读本》,形成示范作用,把作业和《礼仪读本》展示在学习栏上。

2. 个别学生学习消极。

因此,需要课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个别未能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交流、帮扶,加以适当的鼓励,并加强小组凝聚力建设。

3. 职业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所以,在今后的德育教学中,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加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训练,使德育教学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德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总之,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必须深钻教材,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研究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把说课说得明白,说得有理有据。

参考文献

[1]杨龙海.高职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15-18.

[2]任宝贵,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9-71.

《职业生涯规划》说课设计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材、学情、教学方法设计、学习方法引导、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安排、板书设计展示及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阐述中职生如何调试职业性格、提升职业能力以促进其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说课设计 职业性格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38

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课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现在就将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说课设计与读者分享。

一、教材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1]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德育必修课之一,其课程性质是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生涯发展教育,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奋发图强”,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所以它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活动课和技能课,它虽不是一门专业课程,但却是一门依托于成功学的原理,借助心理学、社会学方法,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并进而规划自己一生的方法学课程,也可以说是一门生涯成功方法学课程。之所以说它是方法学,是因为它实质上就是一种目标管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目标管理人生方法在人生规划中的运用。从广义上说,它属于通识教育范畴。也正是因为这门课程属于成功方法学范畴[2],所以,它的重要性远大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可以说这是一门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课程。而本章节则是本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每个人的都想有成功的职业生涯,但这不是一厢情愿的心想事成,而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之上,知己就是了解自己,而知彼则是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只有对这两者有了深刻正确的认识,并且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那么,如何才能了解自己,則需要从人的性格、能力、兴趣、气质、职业价值观等多方面来入手。本课的内容则主要集中在性格与能力这两个个人因素上。据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需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性格、什么又是能力?知道什么是职业性格,知道什么是职业能力?

能力目标:明确“调适性格、提高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专业学习和职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适职业性格、提升职业能力。

素质目标:引导学生正视现实,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认识自己,形成要当个性主人的正确理念,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

结合教学大纲以及我校农村医学专业的实际,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从人的职业个性(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角度认识自我,明确“调适性格、提高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因为只有使学生根据所学专业与职业特点自觉能动地进行职业性格调适和能力的提高,才能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才能实现“人选职业”与“职业选人”的完美结合。

本课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状况,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形成要当个性主人的正确理念,通过调适性格、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其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通常以患者的身份去医院就诊,但对于医师职业对从业者性格及能力的要求知之甚少,所以本堂课的教学关键点就是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不善于调适自身性格、提高职业能力就会丧失许多发展机会,让学生真正感受性格调适、能力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教学一定要首先了解授课对象,再结合教学大纲,才能做到讲课时有的放矢。我校是中职卫护校,绝大部分中职生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因此各专业的学生年龄均普遍偏小,十六、七岁的学生居多,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尚不了解,对职业及人生的认知尚不清晰,进而尚未形成专业及职业认同感。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思维灵活、乐于参与及接受新事物、拒绝平凡,另类乐观,有创新意识和叛逆精神。因此,他们需要尽快形成对专业及职业的认同感,清晰职业及人生目标,进而为其目标奋斗。而本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农村医学专业班,这个班是男女混合班且男生居多数,大部分为来自农牧区的哈萨克和维吾尔族同学,他们好奇心强、主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再者因为我校历届农村医学专业就业率较高,该班同学对自身职业生涯都有较高期望值,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进一步增强职业认同感,更加清晰职业及人生目标,进而为其目标奋斗。本堂课恰恰就是帮助学生实现正确自我认知的一个部分,使学生能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树立职业生涯以及就业主体两个意识,将职业规划、求职礼仪与技巧、就业与创业的理论与实践贯穿学业、职业、就业、创业全过程。

三、教法方法设计和学法方法引导

现代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所以在运用教学方法与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过程中,我将学生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求知。故本课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主题讲解法、案例探究法、情感体验法等;而引导学生则以自主探究、协作讨论以及情感共鸣等方法对本课内容加以掌握并能付诸于实践活动当中。

例如在“性格及其调适”部分,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探究师生共同探讨了了性格的含义、形成原因以及作用。为了让同学们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协作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进行了性格自评和互评的课堂互动。也由此让同学们主动去思考如何对自己的不良性格品质加以调适,从而引出下一个问题:医学中职生如何调适性格?通过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为该部分下一内容的讲解做了铺垫。

此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大量具有很强说服力并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的案例,借助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以图片、视频等方式与学生分享。例如在“性格及其调适”部分的经典案例就有“孟母三迁”、“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中国达人秀——刘伟”;“能力及其提升”部分的经典案例则有“人类智商分布图”、“智障残疾人音乐指挥家:舟舟”。endprint

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分享了“‘中国达人秀——刘伟”的故事后,很多同学十分感动,纷纷表示从中感触与受益颇深,一定要将刘伟这位身残志坚、迎难而上、不向命运低头的年轻人的楷模作为不断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提起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以前一堂课所留下的思考题开始本堂新课。同学们都认识到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也都期待自己能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可放眼周围,人们的职业生涯历程却不尽相同,有人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又有人却碌碌无为,这是为什么?以这个问题将同学们引入新课主题---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

把影响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因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环境为我们提供重重机遇。但如何把握机遇,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面的个人因素,由此展开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由案例导入——讲授新知——合作探究——形成观点——总结归纳五个环节构成。在“性格及其调适”部分,用一个很浅显的案例引入了第一个知识点:什么是性格?又以“孟母三迁”的典故讲解了性格形成的原因,再以“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的案例分析了性格對职业生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如何调适性格”进行小组讨论,并和学生分享中国达人秀——刘伟的故事,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那就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调适职业性格”。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各类案例的展开探讨,突出了本课重点:从人的职业个性(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角度认识自我,明确“调适性格、提高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在“能力及其提高”部分,教师则以钱钟书、琼瑶、韩寒、刘翔、杨丽萍和迈克尔.乔丹等名人名家引出了第二个知识点:什么是能力以及能力的类型。穿插了人类智商分布及智商测试等课外知识后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新的问题: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间有何关系?通过分享“智障残疾人音乐指挥家:舟舟”的故事后得出新的观点:在职业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能力。通过对案例的深入探究,解决了本课难点: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状况,从职业的角度认识自己,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形成要当个性主人的正确理念,通过调适性格、提高能力主动适应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的机会。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做出总结: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只要挖掘出来并付出努力,就能主动适应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就能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由此也引出下堂课的教学内容: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五、教学时间安排

1.新课导入:5分钟。2.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20分钟。3.如何调试职业性格:15分钟。4.能力及其类型:20分钟。5.如何提升职业能力:15分钟。6.本课小结及作业:5分钟。

六、板书设计展示

七、教学反思

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由实践来检验我们的思考是否正确。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去思考;与学生分享经典案例,以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只有让学生边听讲边观看边思考,才能诱发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实践,去证实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教师也应当更加充分的准备,更多地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不断探索德育课教学新方法,引导年轻的学生们更好地去探索人生,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设计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4

20世纪初包豪斯曾经提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特别是服装,本身就是人体的外部覆盖物,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设计师只有对人体比例结构有准确、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立体地表达人体之美,这是设计的基础。

2、丰富的想象力

独创性和想象力是服装设计师的翅膀,没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师技能再好也只能称为工匠或裁缝,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设计市。设计的本质是创造,涉及本身就包含了创新、独特之意。自然界中的花鸟树木、我们身边的装饰器物/丰富的民族和民俗题材,音乐、舞蹈、诗歌、文学甚至现代的生活方式都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迪和设计灵感。千百年来,服装的历史长河中正是由于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创的精神才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宝贵财富。

“我的大学生涯规划”设计 篇5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这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度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计划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一个百花园,我只是百花园里一根小草,可小草也有一个大理想,于是我在这里畅想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涯。

当我在大学门外的求识路上苦苦摸索时,老师总是说大学是天堂,那里充满着浪漫与极度的自由,不需要以往寒窗苦读的身影,你就能轻松地完成学业,我于是满怀憧憬;刚入河北金融学院,还来不及品味大学的自由,老师就教诲我们大学学习应该“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还是多准备、多积累点好,我对此话也深信不疑,我始终相信机遇只会青睐于那些时刻有准备的人。于是我改变了上轻松自由大学的想法,开始有意识的给自己的大学四年进行简单的规划。这份简单的大学生涯规划,粗略的规划了我的大学四年,它所代表的是我大学四年想发展的大体框架。他所起的作用是鞭策我向理想加快脚步,换言之,它是一种动力催化剂。

一、制定规划时间表

进入金院,我对自己大学四年制定了一系列奋斗目标,首先是整体目标,也就是大学四年需要完成的任务,如通过英语四级、考取会计证、普通话证、计算机二、四级证等;参加学生组织,争取担任重要职务;每次获得一等或二等奖学金;考取研究生等,后我围绕这个目标又进行细分,分为学年、学期目标,比如英语证在哪学期里拿到,具体在某学期里应该怎么做等,都进行了简单设计。

二、进行自我分析。

自我评价:属于耐心型和憧憬型性格。追求完美、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注重团队精神。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为人诚信,勤奋务实,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热爱集体,愿意服从集体利益的需要,热爱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

兴趣爱好:音乐、体育活动、旅游。

优势盘点:时间观念非常强,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忠诚,有责任心,有说服人的能力和较强的领导才能;有团队意识,坚持以团结合作,共同创造;好强的性格形成了我越挫越勇的工作态度,凡事力求完美。

劣势盘点:做事情不够大胆,遇事有些犹豫不决,决策不够果断坚决,考虑问题不够周全细致。

三、大学生涯规划,规划大学发展方向

性格中的优势:诚实正直,从而鼓励着人们重视你的想法;有领导能力,并有高度的组织能力;对事情专注且执着,有做出成绩、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干劲„„

性格中的劣势:决策不够果断,方法不够灵活,做事太认真,有时过分的专心致志,结果可能导致死板; 很难做与自己价值观相冲突的事; 有时过份关注自己的观点是否被尊重和采纳,而不是以结果为导向„„

适合的类型:适合加入学生组织、进一步培养自己的领导才能,喜欢挑战性工作,接受实践锻炼,如沟通类的服务性工作、专业有关的创造性工作等,善于处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协调关系,做到两不误。

个人发展建议:在工作中注意培养自己坚决果断的风格,以便更有实效的促进事情的正面转化;和他人一起检讨自己,更客观对待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在挫折中获得动力和源泉;需要放松,对于目前情况下能够完成的事情,应当报有更开放的态度。

四、具体大学生涯规划

学习不仅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终身收益。无论怎样,学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而且重要的是要提高学会怎样学习的能力。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尤为必要。所以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涯作出以下简短设计。

大学一年级:

做好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适应工作,熟悉大学情况,努力熟悉和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特点、所需的专业素质,拟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尽最大可能提升自己。

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些课外知识,比如日语,韩语等;或掌握些与计算机有关的较简单的知识,比如Flash,Photoshop等。

与同学做好沟通,多交流,互相帮助,彼此鼓励,共同向理想进发。提高自己的交友与沟通能力,扩充自己的朋友圈。

大学二、三年级:

1、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和其他基础学科,坚信基础的东西一定是最重要的。注意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各种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科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

2、做一些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课余时间从事一些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的专业类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

3、证书大突破:考取英语四、六。全国计算机二、四级等级考试。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会计证,以及其他相关证书。

大学四年级:

1、开始尝试并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社会需求。搜集与本人目标工作有关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渠道尝试和已毕业的校友交流思想。开始毕业前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知识积累。

2、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作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演练,为自己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努力。

为人处世方面:

1、改掉自己偶尔情绪急躁的坏毛病,千万不和同学发生冲突。

2、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对方有什么性格,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们。不去争名利,不计较利益得失,做一位合格的中国公民,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抓住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全力以赴完成班级和学院本职工作,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干出一点成绩,不一定非要得到别人的肯定,重要是给自己找一个相信自己的理由。

生活方面:

大学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在人的一生中这样的时光不多,好好把握将会收益终身。

要多和家人及同学联络,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慰藉我的失落。一路走来,是他们一直支撑着我们克服种种困难。尤其是上了年纪的父母,他们操劳了一辈子也许最想要得只是我们的一声问候。享受亲人的爱,并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

本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写完大学生涯规划书,突然感觉像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亮光,让我有目标可循。进而信心百倍,动力十足的去实现它,这乃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我不再盲目的、无目的的学习、生活,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生活。

曾有一位北大学子给他中学校长的信中写道:“有的人在大学过的是人过的日子,可他将来过的将不会是人过的日子;而有的人在大学过的不是人过的日子,可他将来过的却是比旁人更好的日子。”我不知其中是满怀绝望,还是充满坚定,可却不容质疑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大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地方,自己的将来也许就由这四年的奋斗来决定。既然如此,我就应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用行动来刻写无悔的青春。

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探析 篇6

所谓职业生涯, 就是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历程。这个历程有长有短, 各人互有不同, 有的几年, 有的十几年, 更长的可达几十年。从某种意义上说, 职业生涯是人生最辉煌灿烂的阶段, 人的生命的价值基本上都是在这个阶段才得以体现出来。

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 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它是是个时间概念, 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 意指职业生涯期。包含有具体职业内容的发展概念、动态概念。职业生涯不仅表示职业工作时间的长短, 而且内含职业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 包括从事何种职业工作, 职业发展的阶段, 由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换等等具体内容。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 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便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重要依据。为此, 成功的职业生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科学的目标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 毫无方向, 对前途一片茫然。只有树立了目标, 才能明确奋斗方向, 犹如海洋中的灯塔, 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 走向成功。目标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确定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 所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首先要确定目标, 这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

1. 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确立阶段性的目标, 包括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指今后职业发展的最高点或职业理想, 时间为5—10年。这里涉及一个职业定位问题。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进行定位时, 需要把握一些基本原则, 依靠这些原则可以快速正确地缩小自己的定位选择空间, 从而使职业定位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一是择己所爱。职业定位首先要想到自己喜欢哪种职业, 或者对哪种职业比较感兴趣。一般来说, 只有从事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工作, 工作本身才能给你一种满足感, 你的职业生涯才会变得妙趣横生, 因此择己所爱是大学生做好未来职业定位的首要原则。二是择己所长。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中, 大学生必须善于从与竞争者的比较中来认清自己的所长和所短, 亦即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不过, 为了真正能择己所长, 大学生应特别注意要尽可能学以致用, 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把未来的职业定位在与自己所学有较密切联系的行业领域。三是择市所需。在进行职业定位时, 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社会职业需求状况, 还要善于预测职业随社会需要而变化的未来走向, 以便能使自己的职业定位富有一定的远见。

中期目标时间为3—5年, 主要是指为了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在大学期间应当达到的目标。短期目标的时间可以年、月、周或天等为单位。

2. 制定具体化的目标。

制定具体目标主要是合理制订大学四年不同阶段的具体的生涯规划目标。一年级为试探期, 主要目标是适应大学生活, 转换自身角色, 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及其重要性;二年级为定向期, 这一时期应确定大学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 并为此做相应准备;三年级是拼搏期, 不论是何种目标, 在这一时期都应当是尘埃落定, 剩下的唯一任务就是为此做全力的努力和拼搏;四年级为冲刺期, 主要任务是抓住时机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最后的冲刺。

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要符合社会与组织的需要, 要适合自身的特点, 目标要高但决不能好高骛远, 目标幅度不宜过宽, 要注意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目标要明确具体, 同一时期内的目标不要太多, 同时也要考虑职业目标与家庭目标的协调。

二、系统分析自身优和劣势

自我评价是以自我作为客观对象, 但同时又受到其本身择业观念的影响, 因而, 自我评价仍需处理好主客观的统一问题。

1. 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

不同的择业者有不同的职业适应范围, 不同的职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 两方面的最佳结合就是择业者的个人特征与职业对人的要求相匹配。因此, 弄清个人特征是科学地选择职业的基本条件。就大学生择业而言, 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 是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

职业体力倾向是通过对择业者的身体素质的评价、分析, 判断出其所适应的职业倾向。一般包括力气, 身体动作的敏捷性和平衡性, 整体协调控制等。

择业者的择业能力是直接影响其顺利地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具体来说,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主观条件, 是主观条件的一种心理特征。它总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并在具体活动中表现出来。

职业个性倾向主要是指个人的职业兴趣与性格。对于择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一定了解职业的详细状况, 朦胧地表达职业兴趣可能造成失真。因此, 职业兴趣评价必须根据人的职业兴趣特点和职业性质, 对职业进行适当地分类, 然后作出分析和判断。

职业心理学研究表明, 性格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 还要考虑自己的职业性格特点, 考虑职业对人的要求, 从而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最易于适应的职业, 或者改变自己的性格特点来适应职业的要求。

2. 自我评价的原则。

自我评价是建立在自我观察与自我分析基础上的对自我身心素质的全面评估。择业者在自我评价时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适度性。过高的评价往往使自己脱离现实, 意识不到自己的条件限制, 甚至自傲狂妄, 由自信走向自负;过低的自我评价, 往往忽视自我的长处, 缺乏自信, 过于自卑。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 对自己都是不公正的。二是全面性。即自我评价应当全面, 既要看到优点和长处的一面, 又要看到缺点和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评价, 又要对其他各个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到全面的整体因素, 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三是客观性。即在自我评价时, 尽管是自己对自己进行观察、分析和评价, 应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和依据。只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才有可能使自我评价趋于客观、真实。四是发展性。即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自我评价时, 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自己。自我评价不但应当对自己的现实素质作出适当、全面、客观的评价, 而且应当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变化, 预见性地估价自己将来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三、制定提高和完善措施

大学阶段是完成职业生涯设计的奠基阶段。要按照目标要求,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 努力达到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一是适应阶段。该阶段主要是生活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初步了解自己与社会, 做好规划。要初步了解职业, 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要多参加学校活动, 增加交流技巧, 学习英语、计算机知识, 在学好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争取尽早通过等级考试。二是探索阶段。该阶段学生主要是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时期, 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心理测评, 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自己的学习目标, 作出对自己、对社会有利的职业决策。三是拼搏阶段。该阶段学生主要是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 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 深化对自我的认识, 认真评估自己的中期学习目标, 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四是冲刺阶段。这时, 可先对前期的准备做一个总结: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 前期准备是否已充分;然后开始工作的申请, 写好简历, 特别是要写好在前几年积累的与自己要申请的职业相关的各种实践经历, 积极参加招聘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 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 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 强化求职技巧, 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 尽可能地在做出比较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施展演练。

四、积极付诸行动

如果没有行动, 计划就毫无价值, 目标也就失去了意义。苦思冥想, 谋划如何有所成就, 是不能代替实际行动的, 没有行动的人, 只是纸上谈兵, 成不了大业。要使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变为现实, 必须按照计划去行动。

1.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

职业生涯规划能否实现,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立即行动。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因为只有行动, 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只有从现在做起, 才能完成你的人生规划。可是有些人总是有拖延的毛病, 对于今天应该做的事情, 总是用种种借口拖着不办。今天拖明天, 明天拖后天;今年拖明年, 明年拖后年, 最后直到把事情拖垮。

订了计划, 就要行动, 不要考虑那么多, 在行动中遇到问题也是正常的, 遇到问题, 就解决问题, 人生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前进的。

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行动是习惯, 拖沓也是习惯。这种习惯与能力无关。有些人能力很强, 但就是因为有拖沓的习惯, 使自己一事无成, 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实现。所以, 这个习惯必须引起重视。如果你有这个毛病, 就应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用好习惯取代拖沓的习惯。当发现自己有拖沓的倾向时, 静下心想一想, 你的目标是什么?在此时间内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如果今天不干, 明天会出现什么问题?考虑完这些问题后, 定出一个最后期限, 自我约束, 渐渐地就会养成好的习惯。

2. 勇于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只有立即行动还不够, 还要不怕困难, 持之以恒。因为, 前进的道路并非平坦大道, 可能出现各种各样困难, 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没有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生涯目标是实现不了的。

有些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期, 坚持行动是没有问题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动力就逐渐减少, 行动也就难以坚持了。特别是工作较忙时、工作有变动或家里有什么特殊情况时, 按计划行动就更成问题了。有的人在此时就放弃了行动, 终止了生涯规划的发展, 使事业的成功大打折扣。

3. 提高学习和做事的效率。

并不是每一份付出都能带来一分收获, 它还需要提高行动的效率。一是集中力量向目标发起进攻。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如果不把力量最大限度地集中到实现目标上, 把过多的力量耗费在无谓的事务上, 就不可能有效地实现目标。二是排除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会有许多无益于目标的活动和干扰, 对于那些无益于目标的活动要力求避免。三是注意行动不要偏离目标轨道。目标行动是新的行动, 往往会受到某些阻力或者是受自身习惯的影响而偏离轨道。发觉以后要及时加以纠正, 免得回到老路上去而前功尽弃。四是不受他人的影响。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可能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 甚至一些讽刺打击的意见。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 因为自己的目标并不一定非要得到他人的赞同。只要自己认准了的目标, 就朝其方向前进。

职业生涯设计是科学规划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 随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必要时应准备几套实施方案, 当情况发生变化, 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行动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样就能避免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使规划落空, 从而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职业生涯是个体的行为经历, 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它是是个时间概念, 指一个人一生之中的工作任职经历或历程, 意指职业生涯期。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 最主要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便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成功的重要依据。为此, 成功的职业生涯要确立科学的目标, 并系统分析自身优和劣势, 同时要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变为现实, 必须按照计划去行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黄林楠.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教育探索, 2009 (1)

[2].刘静, 李桂山.大学生职业生涯干预中参与性及互动关系研究.教育与职业, 2010 (23)

[3].刘宁, 谢晋宇.从职业生涯的二元性看职业成功的评价.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 (4)

[4].陈军, 钟新.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问题的再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09 (1)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一、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飞速发展,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2010年高考的报名和录取人数分别是956万和657万,全国将近70%的考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80%。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满意度却并不高。2007年中华女子大学主持的一项全国性的课题“女性高等教育问题调查”显示,有42.1%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有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2010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调查发现,仅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高考填写志愿可以被看作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据调查,现在学生和家长更多的只是根据一本高考报名手册来进行简单的分析,只是考虑到自己的分数和这个学校的专业能否匹配,没有考虑到自己报考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是否匹配。如果在中学教学中设计有效的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够科学的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则可以降低此类人才浪费的情况,无疑对个人和国家都有相当的益处。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中生出国留学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不仅有专门的IB文凭项目班,每年自费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也占相当的比例。可以说学生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多元,但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却没有同步提高。为了躲避高考压力、随大流出国的学生不在少数,随之而来的出国后适应问题也日渐显现。“海龟”、“海带”等新名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开设生涯规划课无疑是可行且必须的。

二、理论基础

1、埃里克森的人类发展模式认为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危机,如同生病时发高烧一般,成功解决的话症状就会解除。危机的出现有特定的时间,高中生属于发展期中的认同与认同混淆阶段。对自我的认识,建立统合的自我概念是此时期高中生的重要任务。如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帮助学生建立对自我概念的完整认同,使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有力量继续前行,是普通文化课力所不能及的,而在生涯规划课中,则可以引领学生深入、全面的认识自我,度过这一阶段的危机。

2、格林豪斯研究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职业准备阶段,典型年龄段为 0-18 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一个人在此阶段所作的职业选择,是最初的选择而不是最后的选择,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个人职业的最初方向。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已经明确要求在大学阶段开展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广大青年人在18岁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阶段目前接受的教育还几乎是空白,可见在中学阶段开设生涯规划课很有必要。

3、舒伯在他的生涯发展与角色扮演理论中,提出了生涯发展观,并以“生涯彩虹图”表示。每个人一生中扮演许多角色,就像彩虹的许多色带,主要角色包括儿、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管人员、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项,主要舞台在家庭、社区、学校及工作四个场所。高中阶段的角色包含学生与为人子女等,在学习上则更能接触外在世界,了解工作世界,並逐渐为工作者的角色作准备。高中生在角色上处于由学生向工作者过度的准备阶段,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在高中阶段过分强调了“学生”这一角色,教育工作以学科知识的灌输为主,造成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要么迷茫、困惑,白白浪费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要么仍然继续高中的苦读模式,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身在生涯规划方面的缺陷与不足。

三、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

根据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认识、探索职业生涯。高中生涯规划课应服务于这一任务,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意识,并锻炼学生规划生涯的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认知方面:了解个人发展与生涯规划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掌握获取职业信息的方法;制定出短期的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行动方案。

2)、情感方面:培养积极、主动的生涯态度与信念;培养生涯规划的自主责任意识。

3)、能力方面:统合生涯发展资源;整合信息完成生涯评估;运用生涯决策方法确立生涯目标;落实生涯行动;

生涯规划课中应着重以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学生规划自己人生的能力,不仅对其生涯规划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迁移到其文化课学习上来。更关键的是,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技能,能够真正的规划自己人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时,其自我认同感会大大的提高,甚至其生活信念也会改善,是对德育工作的良好补充。

2、课程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生涯规划课的内容主要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了解自我:从各层面深入了解自我,包括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自身潜能等方面。

2)、探索世界:对于世界的认识,尤其是职业世界。包括大学、专业、职业的信息收集和深入了解等

3)、整合信息:通过相关决策技能,將对自我的了解與与世界的认识结合,做出初步的生涯规划,并掌握实现该规划的相关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

主题单元内容

自我探索一、生涯意识及成长过程1、回顾成长过程及其中的重要事件

2、了解成长过程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认识生涯规划的概念和阶段理论

二、个人特质及优势1、认识自身需求、兴趣、价值观等个人倾向性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2、认识自身性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及其与生涯规划的关系

3、发现自身优势与潜能

三、生活角色与重要他人1、了解各种生活角色内涵及其互动关系

2、认识原生家庭及重要他人对生涯规划的影响

3、完成自我分析报告

职业探索四、认识大学与专业1、了解大学、专业的相关信息

2、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3、对特定学校及专业深度体验

五、认识社会与职业1、了解当代社会对职业、个人的需求

2、参与生涯发现之旅活动,初步认识职业的相关信息

3、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对特定职业深入了解

生涯决策六、决策风格及生涯规划1、探索、认识个人决策风格

2、运用决策技巧,统合信息,制定生涯规划书

3、模拟升学、职业选择等过程,完善生涯规划书

七、执行生涯规划能力1、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2、提升情绪管理、时间管理能力

3、掌握面试技巧

3、课程模式

高中生涯规划课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一门经验课程。因此,在教师过程中,应以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式教学法为辅。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是指在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生涯探索活动之中,学生在经历生涯探索活动之后,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体验反思自己所面临的生涯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辅导,最终使得学生能尝试为自己的生涯发展作规划。

本课程的三个主题分别设计了对应的问题和任务,在第一主题自我探索中,要求学生在完成该主题学习后,综合自己的各个方面,完成一份有深度的自我分析;在第二主题职业探索中,设计了生涯发现之旅和生涯人物访谈活动。生涯发现之旅以班级为单位,由班级同学自己组织,到某一位同学家长的单位去参观、访问。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职业的基本内涵。生涯人物访谈是在之前课程和生涯发现之旅的基础上,选择一位正在从事自己最感兴趣职业的职场人,从各个角度深度访谈,对该职业产生全面了解。在生涯决策主题中,要求学生完成 “我的生涯规划书”,综合之前的各项信息,理性规划自己的目标和发展路径,写出一份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生涯规划书。通过日常的教学以及上述的活动,使得此项课程覆盖课内课外,学生家长班集体,使得课程变得立体和生动,真正融入学生的高中学习生活。

4、课程评价

高中生涯规划课的综合性决定了在评价方式上,必须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真正使课程评价服务于课程价值增值的目的,促进教学改进、学习增效、课程完善。

1)、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及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反馈情况,将同学们的核心困惑和需求糅合进课堂教学侧重点中,并及时记录课堂气氛。

上一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创建文明城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