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推荐15篇)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1

1、用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典型事例有典型性、有针对性、有感染力、有较强的说服力,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和道理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例中激情,在例中明理,在情和理中导行,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典型事例应该是真实的,但也允许必要的虚拟,而这种虚拟并非是虚构和胡编的。如在讲《调节和控制情绪》一节时我选用的天天的故事和谐真实、人物个性突出、事迹感人、情节饱满、文字优美,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同一幅油画:有质感、自然、亲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2、要努力开发利用现实生活资源

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与丰富多采的现代生活和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比,教材的内容受其时空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内容中引用的案例、材料也难免会显得陈旧、老化。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努力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积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新闻时事,尤其是学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把一

些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接受能力的事件整合到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充满鲜活的生活气息。如在讲《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节时,我注意选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案例如:36小时死里逃生让学生思考威胁青少年的意外伤害还有哪些?这样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课堂气氛活跃。

3、要靠体验诱发情感,以活动引领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会和感悟中去学习,从而明确道理提高认识的过程。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过程中,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触动,思维空前活跃,思想受到启发。在《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录像《小鬼当家》使学生的视、听、运动等感觉器官的体验,获得印象深刻的感性认识,又通过思维体验获得深刻的理性思考。在教学中我还注重以活动引领教学,通过新颖的案例、灵活的方法、生动的手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激情,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活动教学能够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关系和谐、使体验更加深刻、使思维更加灵活、使个性更加张扬!

4、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他学生的配合、互动,既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善于溶入团队的整体工作,支持他人,倾听意见,互动交流,协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如在讲《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把学生分为4人小组,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找出身边的诱惑,并讨论该怎样对待

这些诱惑。记录合作学习的成果。

(二)每个组的组长综合本组合作学习情况,请一人作为发言代表介绍本组找出的诱惑,并自选一个进行分析。本组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对他的分析质疑、补充。老师给予必要的点拨、评价、引导和归纳。

由于“身边的诱惑”是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又有很明确的学习任务,所以他们讨论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每组都能较好地按要求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发言时,涌现出不少颇有思想的见解。

5、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思想政治课新课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媒体信息的处理和应用,可以使学生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源,达到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知识视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求新、求实、求活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全部参与到分享高科技中来,充分体验到参与学习的乐趣和喜悦,例如: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一般有正文、引文材料、相关链接、问题练习等,教师通过制作课件把相关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媒体展示出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快捷、高效,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6、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

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热点,创造符合需要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针对“民生”时事热点,我先出示了两幅漫画(一是有关住房困难群众、住房相关政策;二是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并同时出示党的十七大报告:“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接着给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1、看漫画一,各级政府为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采取的相关政策有哪些?(列举两个即可)

2、漫画二中的农民工也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了。假如有记者采访漫画中这位农民工,问他对这些惠民政策有何感受,请你站在他的角度代为回答。(一句话即可)这样用学生身边的热点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感到学习政治对生活是有帮助的。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2

一、基于情感体验实施思品教学

情感体验是一个复合词语,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情感。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当情感与体验结合起来时,就是一种通过体验者的身体体会与思维验证,以获得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过程。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严格来说,是教师引导学生经过情感体验以生成思想品德认知的过程,可是由于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引领,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直接指向知识的累积,这才造成了文章开头所说的情形。此时,不能忘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过的一句话:“没有情感,道德行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寻找到情感体验的契机呢?笔者试以一例说明。

“依法治国”是一个宏大概念,在“做守法公民”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认识依法治国”。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法,笔者认为凭着对教材例子的转述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基于情感体验去设计教学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目中无法”的例子;其次,让学生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的发生;再次,让学生设想法治世界是什么样子。实际教学中,学生多能想到酒驾的例子,事实上在学生想到这个例子之后,笔者列举了酒驾入刑之初的某省会城市一车连撞数人的例子,学生听了之后,愤怒之情溢于言表,这便产生了一种体验的学习感觉。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反思为什么这些驾驶员能够有这些疯狂的举动,讨论的结果发现,就是因为彼时法律对此有空白,也因此认识到酒驾入刑是多么地重要。然后学生会放开想象,想象有序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于是“法”的概念虽然还没有形成,但“法治国家”的想法已经成型。可以对比,如果是空洞的说教,本课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学生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概念的机械记忆,而有了情感体验,对概念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了。

二、注重道德实践促进思品认知

有研究者指出,道德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途径。道德实践的指向是非常明确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将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获得的认知,运用到真实的实践当中去。自然这里还存在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道德理解的进一步深化。笔者以为,道德实践不一定非得搞成某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果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基于情感体验而生成道德实践,可能更具生命力。

具体来说,就是课堂上生成的品德观点在生活中如何进行认知。比如说“成长在社会”的认知,需要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关心社会发展,学会亲近并自觉服务社会,那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有没有关注社会的变化?有没有看到社会的发展?自己是否亲近并能自觉服务于社会?社会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社会就是走出学校或家庭后的生活,在小区中、在大街上,都是在社会中实践。此时你(学生)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其中能否得到成长?就应当是自我关心的话题。又如“学会合作”,笔者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方法就是瞄准自己的在校生活,审视自己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与人合作,哪些地方别人需要自己的合作,在面对别人的合作需要的时候,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做法是什么。这样的反思,常常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无处不在,更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曾经的不合作行为,并对这种行为产生一种厌恶感。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引导,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真正将道德认知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一种道德的实践特征。

三、重视思品课程内在的规定性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3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心理学家认为,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只有师生平等、和睦相处,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才能达到“快乐”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不是万能者,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大胆在课堂上发表。如在讲“从众心理”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就问:“老师,你变白了的头发常染成黑色,是不是也有从众心理啊?”对学生提出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我总会乐意回答,并且引导、启发他们得出问题的结论。总之,师生间平等了,和谐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1.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思想品德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一个有趣的案例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因此,要合理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例如,在《诚信做人到永远》教学时,我选用着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2.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是《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着名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3.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在教学中,哪怕是学生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具备以下素质

1.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再充分,环节设计的再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都有过类似体会,本以为准备十分充分的一堂课,上完后却发现根本没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因为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没正确引导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出现教学失控。所以,“快乐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快乐”才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2.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充足。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我对建筑公司发展的一点建议 篇4

一说到建议和想法其实也很多的只是有的实用有的却不一定能实现。我真的认为我们的建议真的很重要,因为我们是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们做的事情,处在公司的角度也都不一样,所以有很的细小的事情真的需要听取我们的建议。

一、有独立的资质和管理机制

1、公司想要长期发展必须有自己的资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2、有相应岗位人员:1)技术科负责公司的定位测量放线与工程预决算,需技术员和预算员计3名。

2)质安科负责公司所辖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3人。

3)合同科负责公司的合同签订与工程投标。

二、有相应的设备

公司想要长期发展必须有自己的设备:

1、全站仪或GPS,用来工程定位测量,不可能每次都借用别人的,这样不方便也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2、经纬仪和水准仪我们已有了。

3、红外线测距仪用来测量建筑物物距与标高。

4、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于现场采集数据与信息;再配备一台打字机。

三、就是奖罚制度的完善,真的要有个完善的制度。

罚那是公司严格的制度,奖励真的是公司的助力器。像你说的人真的是需要表扬的,哪怕没什么物资奖励,一句话语也让员工觉的付出还是有收获的。

四、公司会一天天壮大

出现的问题还是会很多的,希望以后的日子还是要提醒员工:公司存在问题要马上提出建议。这样可以提早做出决策,避免很多错误。不要等到问题攒了一堆,在开会解决,也不便于快速的实施。

五、责任感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想了两种解决方案,1、一定时间内的不段提醒,有助与员工牢记在心,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大家可能需要提醒才会注意用心。

2、只有奖励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了。

六、公司整体的工作安排

整个的公司就是一个团体,不管是哪个部门,我们需要让员工知道公司都在做些什么。所以希望公司把每周的大概的公司工作计划粘贴在公司的提示版上。

六、我希望公司有更多的集体活动,可以增加员工与员工、员工与公司领导交流的机会,促进关系和谐,利于公司发展。

八、承诺

人对人的承诺,我想变向的是给对方希望,当承诺没有对象的时候,就是人希望破灭的时候那是另人很失望很痛苦的事情.我们要加强我们的信任,所以要兑现我们的承诺,哪怕是很小的事情.

九、学习的问题

本身我们自己就在不停的学习,生命中总是在学习.希望公司能整体学习些您认为对我们工作生活有帮助的东西,虽然很多人有自己的计划,可以自己学习,但我希望这是我们公司的学习氛围.

孙滕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5

文 / 柳东升

全国人大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进行修订,拟通过修正法律规定,解决法律施行实践中出现的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我国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人力社保法律法规实施实践的工作人员,结合人力社保实践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对《劳动合同法》修改的一点建议和思考,希望对法律的修改完善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应全面总结分析《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制度被一些单位滥用,应当说,是由于原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引发出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需要对原法律规定进行修正。但劳务派遣问题只是原法律规定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个问题,不是唯一问题。《劳动合同法》的修正是一次难得的完善法律规定,解决原法律规定在施行实践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机会,因此,应全面总结分析法律实践中,出现的影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原法律制定时存在的缺陷进行更为完整的修正,而不应当仅对劳务派遣的内容进行修正。

二、解决劳务派遣中的矛盾应当全面分析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和目前劳务派遣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劳务派遣产生的原因

1.劳务派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

企业管理包括人、财、物的管理,其实对财和物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是最难的。近年来,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和《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一系列人力社保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一些企业由于不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需要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提供专业化的管理服务,由此,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分工出了专门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劳务派遣企业。

2.劳务派遣用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用工体制的产物。

目前,劳务派遣用工主要派遣在电力、电信、石油、移动、联通、能源等国有及国有控股垄断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共同特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用工受计划和编制的限制。国有及国有控股垄断企业的用工受上级公司下达的招工指标的限制,机关事业单位受行政编制的限制,在招工指标和行政编制指标受限,不能满足用工需求的情况下,这些单位需要向社会购买人力资源的服务,因特殊的用工需求产生了特殊的用工服务。

3.国有垄断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受利益驱动。

国有垄断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除上级公司下达的招工指标不能满足其用工需求外,还有一个利益驱动问题。这些企业不仅招工指标由上级公司下达,其单位的工资总额也由上级公司下达,在上级公司下达的工资总额确定的情况下,增加本单位职工,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人来分配本单位工资总额的蛋糕,也就意味着人均工资收入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国有垄断企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既不会突破上级公司下达的招工指标的限制,同时,劳务派遣人员的使用又为企业造成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报酬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列

支,未减少本单位职工工资的分配,这些企业受利益的驱动愿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另外,国有垄断企业长期以来由于用工体制的僵化,企业职工在高福利、高待遇的保护下,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困难,而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远远好于这些垄断企业本单位的职工,这也是这些企业愿意大量使用劳动派遣用工的重要原因。

4.垄断企业的高额垄断利润使其有足够的能力支付给劳务派遣人员较好的待遇,劳动者愿意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到这些单位工作。

从目前劳务派遣的实际用工单位来看,均是一些单位效益较好,用工相对稳定的单位。这些单位由于有较好的财力支撑,它能给劳务派遣职工提供工作相对稳定,收入待遇相对较高的工作岗位。因此,即使是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劳动者仍然愿意到这些单位工作。

(二)目前劳务派遣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职工与用工单位职工享受同工同酬待遇引发的矛盾。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在现实中,劳务派遣职工由于与用工单位职工的身份不同,即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主体不同,待遇支付的保障渠道不同,实践中,在国有垄断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是无法做到同工同酬的。在计划用工体制下,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不完全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提供的劳动质量来决定的,而是根据劳动者的身份、级别确定的。但法律作出了同工同酬的规定,现实中又执行不了,因此,劳务派遣职工一方面愿意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到被派遣单位工作,一方面又要求执行法律同工同酬的规定,由此引发了矛盾。其实,劳务派遣实际

用工情况突破“三性”的规定,并不是引发劳务派遣问题的根本矛盾,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和现实中无法做到同工同酬,才是引发劳务派遣矛盾的根本矛盾。

2.劳务派遣的准入门槛过低,多数劳务派遣企业缺乏独立的抗风险能力引发的矛盾。

劳务派遣企业的效益来自于用工单位支付的管理费,劳务派遣企业需要依附于用工单位生存,其自身缺乏“造血”机能,这决定了劳务派遣企业很难独立的抵抗用工风险。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对劳务派遣企业的设立准入门槛过低,所以,当出现大的用工法律责任时,一些小的、不规范的劳务派遣企业常常采取关门走人的方式逃避法律责任,劳务派遣行为由此引发了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这是劳务派遣用工受到社会广泛批评的最重要原因。

3.劳务派遣员工普遍缺乏温暖感。由于用工主体的不同,在同一场所内工作,劳务派遣单位员工与实际用工单位的员工因不能一同参加用工单位的各项活动享受相同的福利,更没有建议发言权,心理上自然产生隔阂,感受不到单位的温暖。

三、对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建议

(一)制定劳务派遣企业的规范标准和适时监管制度

要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必须对劳务派遣企业从事劳务派遣业务制定相应的标准。如劳务派遣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劳务派遣人员的比例标准,与劳务派遣人员规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的职业技术等级及企业的经营场地标准等,并且这些标准是随着劳务派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动态管理标准。这些标准的达标情况应作为劳务派遣企业年审经营权的前提条件,每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劳务派遣企业执行标准情况报告,凡不能达到规范标准的企业,超范围开展劳务派遣业

务的劳务派遣企业,工商部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报告,对劳务派遣企业不予年审企业营业执照。对年审不合格的劳务派遣企业,企业继续从事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工商部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予以查处。目前,《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对劳务派遣设计了行政许可的前置程序,但设计行政许可的做法没有相应的规范标准,在实践中是缺乏操作性的。因此,在法律修正中建议增加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劳务派遣企业规范标准和监管办法的规定。

(二)建立劳务派遣企业抗风险机制

劳务派遣企业由于自身缺乏“造血”机能,这决定了劳务派遣企业自身缺乏抗风险能力,一但劳务派遣企业采取关门走人的办法逃避法律责任,劳务派遣职工的权益将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目前,建筑领域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设计了建筑企业工程开工前按工程规模缴纳保证金的制度,建议法律修正时,对劳务派遣企业也按劳务派遣人员规模设计保证金制度,以增强劳务派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将劳务派遣企业的注册资本金由50万增加到100万,拟通过增加企业注册资本金的办法,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做法,在实践中是不能解决劳务派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只有设计保证金制度才能增强劳务派遣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追究制

目前,劳务派遣的泛滥和矛盾,有很大的原因是实际用工单位不履行社会责任,将劳务派遣中的矛盾和问题推诿给劳务派遣企业,对劳务派遣企业不履行用人单位法律责任放纵不管。因此,在法律修正时应增加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通过增加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来限制和规范劳务派遣行为。

(四)完善国有垄断企业劳动力成本的监管办法

国有垄断企业之所以大量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是由于其劳务派遣的人工成本未计入用工企业人工成本,而是作为生产经营成本列入了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从而摊薄了企业实际人工成本。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完善企业劳动力成本的监管办法,将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的人工成本,纳入对企业人工成本核算的监管体系;税务部门应将企业劳务派遣的人工成本列入企业的所得税计算基数。通过以上方式,真实的核准企业的人工成本和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使这些企业不能通过劳务派遣用工的方法规避人工成本的核算和减少所得税的缴纳。

(五)将同工同酬的规定改为基本工资相同

同工同酬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严格意义上讲,同工同酬应包括所有工资性收入、福利及保障待遇。在现实中,两个不同的用人单位,待遇支付的保障渠道不同,是无法做到同工同酬的。因此,建议将原法律规定中同工同酬的规定,改为劳务派遣职工与用工单位同岗位职工基本工资必须相同,从而解决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无法实现的矛盾。

(六)建立劳务派遣企业劳务派遣规模和用工单位接受劳务派遣规模的审批制度

目前,劳务派遣用工泛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劳务派遣企业的派遣规模和用工单位接受劳务派遣的规模,法律没有规定相应的审批制度,导致劳务派遣用工处于失控状态。劳务派遣企业可以不受限制的无限扩大劳务派遣规模,用工单位可以不受限制的接受劳务派遣人员。因此,建议法律修正时,增加劳务派遣企业和用工单位的派遣规模的审批制度,授权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具体的审批办法。■

思想汇报:对反腐倡廉的一点思考 篇6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些人心中开始沸沸腾腾起来,开始缺少了静下来的心思,开始忘记了感恩,开始忘记了最初的梦,最初的道德底线。“李刚事件”等等少数****分子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赤峰原市长徐元国和其妻子李敏杰被“双规”,-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而经行贪污****的欣慰勾当。所有这些使得有人开始对中国共 产 党持有怀疑态度,有人还是趋向于追求宗教信仰,有的人开始失去信念……

然而,我们的党却在不断警醒自己,勇于善于认真对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地修补,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制定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把那一些贪官****分子揪出,进行处罚。

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共 产 党里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优秀人员,***总理的直白,***总理的慈爱,***主席等对人民的关爱。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共产 党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我们不再过着像《投名状》电影里农民们过着的那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日子,我们不再过着像《大兵小将》电影里战火满天飞的日子,我们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我们人民过着美好安定的日子。

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党课使我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 产 党,我们的动机是否很无私地是为了实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是否正真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是否确实想到的是在这个多家里有更多的担当为大众的服务呢?说到这儿有的同学会冷笑地说:“那些贪污****分子之前不也是学过这些吗?不正是也学了这些党课知识吗?

这些贪官也和我们一样从小就受到政治教育,要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伟大目标吗?最后还是会自己的私利违背了老百姓。”是的,这一些我们都无可厚非,也正是我们在笑这些贪官****分子之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更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党的性质、党的知识精髓,坚定党的信念,永远不做第二个受人们唾弃的人,永远不会给党抹黑的人。

喜欢这样一个比喻:共 产 党在这里应该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可是在共同享有这块土地的种子会出现这样四种情况。一种是“撒在路旁的种子”不久飞鸟来就把他们吃尽,好比是那些从来没有打算接受共 产 党教化的人,最终应为飞鸟这些私欲的膨胀,这些人没有不断为自己的私欲追求着,最终迷失了自己;一种人是“撒在浅土地的种子”土既不深,发苗最快,但是日头出来一晒,应为没有根就枯萎了,好比是那些在听了党的话后有所憧憬,但是为这个没有憧憬奋斗是去摆脱不了自己的欲望,心中没有树立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蹶不振。

一种是“撒在荆棘地里的种子”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最终也没有结出果实,好比那些贪官污吏,之前是那些我们学习的榜样,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国家领导人,但是最后因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在生活中有太多的思虑收到钱财等荆棘的诱惑把他们的精力耗尽,最终结不出果实来。最后一种是“撒在好土地的种子”不断地正常生根发芽,结出了果实,有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好比那些用心在体会党组织的营养成分,不断地用心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断地结出像毛泽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果实,哺育着华夏子女。

现在的我们是上面的四种种子中的哪一类呢?我们都会希望去做最后一种,用心去体会这一切的一切,用心去为人民谋利益的一类,中国最后也会强大,中国最后也能够实现和谐社会共 产主义社会。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诚信教育

一、教师的率先垂范是诚信教育的前提

教书育人是教师所肩负的双重责任。社会道德规范可以通过言教, 也可以通过身教传递给学生, 而往往身教重于言教。“言必行, 行必果”, 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是学生诚信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课堂教学中所列举的案例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的, 切不可夸大其词、胡编乱造;优秀品质、道德规范,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为人师表, 身体力行, 有诺必践。因而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当好诚信的镜子。

二、思想品德课是诚信教育的主阵地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不少诚信教育的素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专门讲诚信, 在八年级教材中还有很多知识可以渗透诚信教育, 如在“友好交往礼为先”中就要求“我们要做到内在真心诚意、外在彬彬有礼, 就能广受欢迎、广交朋友”。在“竞争合作求双赢”中公平的竞争就需要诚信。在“隐私受保护”中“尊重他人隐私, 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在关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崇尚公平、维护正义的教学中也都需要强调不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

在九年级教材中也有不少教材内容涉及诚信教育, 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框中就明确指出“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是我们负责在任的表现”。在第五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就要强调继承和发扬“诚信”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在讲到公民正确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时, 就有“实事求是, 以事实为依据, 如实反映情况”的要求, 在讲到共同富裕的概念时就应强调“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另外在“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中都涉及诚信的内容。所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一诚信教育的主阵地的作用。

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诚信教育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激发, 教师的言传、教师的身教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的功能, 否则只能是教师一厢情愿、唱独角戏。因而,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提高诚信教育的效果, 必须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不仅知其理, 而且付之行。

1.知晓诚信之内涵, 懂得诚信之重要。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空洞的说教, 学生接受性会很差。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古今中外诚信的典型事例, 如徙木为信、曾子杀猪的故事, 让学生比赛着去列举诚信的名言警句, 小组合作着共同寻找身边诚信的事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 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2.洞悉社会诚信现状, 反思自身诚信程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辩证、全面的看待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因而可以引导学生对当今社会人际交往、经济生活、道德风尚进行审视, 如好心救助他人却招惹交通肇事嫌疑的事例, 如名家请人代工制造假宜兴紫砂壶的案例, 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大讨论, 学会明辨是非, 更加增强认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我们要求学生在反思社会的同时反思自己,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否存在撒谎、抄袭作业、请人代写作业、考试作弊、言而无信、欺骗他人等不诚信的行为, 正确认识自我, 发现不足, 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去改变、去完善。

3.践行诚信点滴小事, 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我们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诚信认识, 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将学生的诚信认识转化为诚信行为。学生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现了社会和自身存在的诚信问题, 就更需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主动将诚信转化为自觉行为。学生不诚信的行为往往是明知不对, 却抱着侥幸心理, 希望家长老师同学不知道, 而当一次成功后, 就可能有第二、第三次……我们可以为每个人建立诚信档案, 先填写承诺书, 再把平时各种违纪不诚信行为由相关监督者记录在案, 每周反馈一次, 敦促学生及时纠正, 并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挂钩, 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同时也可以发动家长进行监督, 发挥家庭在诚信教育的作用, 让学生做到处处有诚信, 时时讲诚信。

孔子云:“民无信不立。”陶行知先生说:“不做假秀才, 宁做真白丁。”李嘉诚说:“你必须以诚待人, 别人才会以诚相报。”诚信在一个人的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诚信是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道德准则, 对加强个人道德涵养具有重要作用。诚信教育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 更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很好的渗透诚信教育, 让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伴我们一路前行, 一生同行。

参考文献

[1]韩久建.中学政治课堂活动设计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 2006年08期

[2]蔡华.论新课改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使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08年02期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8

八年级教材的第二模块为“与他人和谐相处”,这一模块是在七年级积极与他人交往的继续和提升。就模块本身来说是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的。但是在模块内部的编排中却出现了瑕疵。这一模块有四课,课题如下:

第五课 诚信使你我走得更近

第六课 平等对待你我他

第七课 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八课 尊重权利 履行义务

这四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与他人和谐相处”,由此可见,“与他人和谐相处”是这一模块的落脚点和基石,也是本模块的归宿所在。但是教材的编排让人觉得这一模块不“和谐”,尤其是第七、八课的排列和设置上。笔者觉得这两课的内容相互调换后,本模块的编排会显得更加“和谐”、逻辑更加严密。

第五课中,教材从个人诚信发展到了构建诚信社会,然后重点讲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第六课中,教材从人人平等讲到人格平等,同时强调人格尊严的平等,这里也强调了相关的人格权利;第八课中归纳了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知识,补充了第六课没有讲完的人格权利——隐私权。而第七课中没有相关的法律知识,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并发展到要和全世界人民友好相处。这如同异物在喉,使得法律知识的联系发生了中断。如果进行相应的调整,会使得本模块的知识联系更加紧密和完整,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得要更好的发挥。

其次,就法律来说,它是自由的前提和保证,它制定的规则也是社会的基本规则和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和规范,同时也是社会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的保证。“依法治国”已经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在日常生活重要依法办事;在处理人际关系事业要依法办事。这一模块的主题是“与人和谐相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法律这一大前提下进行。任何违法法律的行为都将导致不和谐。“同在一片蓝天下”是以“尊重权利、履行义务”为前提的,没有人与人的“尊重权利、履行义务”那就不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和谐相处了。另外,我国教育体制当中,在初中进行了相关的有教材的法制教育以后,要到大学才有比较系统的有教材的法制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中法制教育是由学校自行组织的,但是许多学校忙于应付高考,对于法制教育常常是敷衍了事。但是,众所周知,青少年的叛逆期就在初中到高中这一时间段,如果我们能把法制教育做到位,落到实处,对于防范青少年犯罪不也是一件好事吗?就这而言,教材中的这两课的内容也要做一些调整才行。

再次,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特殊性,初中阶段已经使他们形成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他将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的儿童的思维发展归纳为形式运演阶段,他认为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上,我们更要注意结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实际。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仅是要完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应该着眼于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过程,帮助他们成长。

综上原因,笔者以为这两课的内容和顺序作出一些相应的调整会使得教材更加完善,更符合学生实际。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9

很荣幸在2012年年底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我深感此类学习的实效性和严肃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将一如既往地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份任务。

在目前的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课是“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对教师的建议”,在此我想联系前段时间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谈谈我的感受。在此我想谈谈在学习此课之后我的一些理解、体会和感悟。

前不久,各个频道都报道了关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2012年5月8日,在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门前,一辆失控车辆疾驰而来撞向学生的一霎那,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张丽莉用力推开身旁的学生,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

在前段时间频繁发生的妇女儿童被拐卖事件,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等等,似乎让我们有些迷失方向。我们不禁要问问:国人究竟是怎么了?五千年中华传统道德礼仪竟然如此沦丧?世间良知何在?人情又何在?

而此次的“最美女教师”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人民教师她平凡的大爱。她义勇的善举一时间传遍中华大地,张丽莉更成为当代青年心中最美的风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之所以被热议,反映了人们对高尚品行——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美德依然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的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都要向“最美教师”

学习,学习她的奋不顾身,学习她的至善大爱,学习她的崇高品德……“最美女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心里,真正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最美教师,美在责任,美在勇气,美在义无反顾。“最美教师”的事迹也给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一个启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学生成绩这些显性指标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我对古筝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10

隨著民族音樂的不斷復興,民族樂器的學習者也越來越多,而古箏憑著她獨特的音質,優雅的旋律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如今不僅僅是兒童,更多的成人和老年人也加入到了古箏學習者的行列中來。那麼如何學好古箏呢?在這裏,就自己學習和教學過程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古箏學習中應當避免的認識誤區 誤區之一:古箏容易學

很多人在給你推薦學習古箏的時候,總會說古箏既好聽又容易學。當然相比鋼琷來說,古箏是比較容易點,因為通常考級的譜都是簡譜,而不是五線譜,同時鋼琷有88個鍵,古箏只有21根弦。當然古箏也比古琷、琵琶這些好學,但是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

從技法而言,傳統的古箏技法有勾、抹、托、打、勾搭、花指、刮奏、大撮、小撮等等,從古箏的入門來講,僅勾、抹、托的組合基本上就能彈奏一些比較簡單的曲子了。不過這並不說明古箏就好學。任何一樣東西,要學會都不會很難,但是要學好,就需要花時間和下功夫,要學精,就更要加倍努力。

古箏究竟難在哪?這裏先舉一些例子。

1、技法多。除了傳統的技法外,經過幾代大師不斷地創新,如今的古箏演奏的技法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除了左手彈奏的使用外,更增加了小指拔、掃搖、輪抹、輪指、雙搖、食指搖,中指搖、名指搖,雙指搖等眾多技法。很多新的技法需要多年練習的功力方能達到收發自如的效果。

2、變調。古箏的基本定調是D調,在學習過程中,隨著學習的深入,會逐步接觸到G調、C調等不同變調的曲子,每轉一個調,弦位就發生完全的變化,對不同調子弦位元的熟悉,需要時間。更有一些現代創作的曲目,會要求在演奏的過程中進行變調,這既需要純熟的基本功,也需要對琷碼移動位置的熟悉,在這種曲子的演奏中,變調不可能讓你去試音,需要立即完成。

3、風格。古箏分為九大流派,陝西、浙江、河南、山東、潮州、客家、蒙古等不同的流派,在演奏的風格上有所差別,怎麼去表現這些不同流派箏曲的風格,即需要練習技法,更需要去深入瞭解每個流派的特點。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潮州箏輕六調和重六調,在對4和7的按弦變音上,有所不同。《秋思曲》中的7的音介於7和降7之間,而4音則在升4和4之間。如果光看譜來彈,那就會彈錯。

4、速度。從趙曼琷發明古箏快速指序彈奏方法之後,古箏演奏在速度上有了更大的提升,《打虎上山》一曲多種新指法的並用,將這首原本不可能用古箏彈奏出來的京劇選段演奏得淋漓盡致,但是如果沒有個十年左右的訓練,你是無法做到的。

5、韻律。在學界裏有句俗語,叫“技術好說,感覺難找。”一首曲子為什麼在不同人的手上,演奏出來效果有好有壞,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對曲子的理解和韻味的表現。揉、吟、顫等技巧不會全在譜子上標注,需要你自己對曲子的理解去添加。而古箏每一根弦的不同位置所發出的聲音音質是不同,如何去處理一首曲子的每一個音的音質,需要你去感悟。

对高中语文课改的一点感想和建议 篇11

首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值得提倡。新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代表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值得提倡。但从教学实践来看,确实存在问题和矛盾。

一、问题和困难

1.容量太大,课时紧张。

课改后,要在高一至高二上学期内就要完成五本必修内容,也就是半学期(两个半月)一本书。必修教材内容由“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阅读鉴赏”有四个单元,共12篇课文;“表达交流”有四个单元;“梳理探究”有三个单元;“名著导读”有两个单元。要在短短的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多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笔者一向开展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朗读)”“阅读课堂”“影视欣赏”等课堂活动不得不因时间紧半途而废。

2.难度过高,脱离实际。

新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目过难,对于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来说,很多学生接受不了。例如:文言文单元中所选的《烛之武退秦师》出自文辞典雅、文字艰涩的《左传》,其难度超出了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现代文单元中所选的《记念刘和珍君》是大思想家鲁迅的文章,由于时代背景炯异,文字艰涩,学生理解起来更是如登青天。

3.高考内容已定,却心中无数。

经过2010年的高考我们发现,四本选修课本内容似乎与高考无关,学不学似乎不影响高考成绩,就连必修五本课本内容,也不需要全学,其实,只需要把“阅读鉴赏”的内容认真学习了就可以。“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等内容,不学习也不影响高考成绩。但笔者又不能肯定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确。笔者也同其他多个学校的老师交流过,他们的做法和我们大同小异。既然如此,新课改后,我们的教材改革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老教材的一到六册本身就挺好。我们甚至认为:老教材比新教材更实用。其实,就语文教学本身来讲,教材对教学的影响有限,说到底,新课程改革中对教材的改革意义不大,甚至有些失败!

4.知道往哪走,不知道怎么走。

新课标对“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都是教学理论,没有具体实践经验。对新课标中提到的许多具体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确实没有具体现成的方案,甚至连具体的示例参照都没有。在教学实际中,多数情况我们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能力培养要求。

5.矛盾重重,层出不穷。

新课改是新生事物,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在所难免,但问题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经常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矛盾层出不穷。例如矛盾一:部分篇目过难,我们必须细讲、精讲,否则学生根本无法接受,粗讲等于没讲,细讲课时又不够,会影响教学进度。矛盾二:,部分内容难度过高,老师反复讲解学生都难以理解,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的,学生的自主探究也就难以体现。所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矛盾也就无法协调;矛盾三:新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三条强调:“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笔者认为必修内容应该是“共同基础”的东西,既然是“共同基础”的东西就应该比较简单,应该照顾绝大多数学生,应该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而实际并非如此,必修教材内容难度大、容量大,新课标中的目标和要求只能是一种美好理想,根本无法实施,这样“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就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矛盾四:必修(一)中部分单元的篇目编排有矛盾。譬如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是本单元中最难的一篇文章,却编排在第一课,《鸿门宴》最简单,却放在最后一课。类似这样的情况在第三单元也存在,这样,篇目的不合理编排就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矛盾。矛盾五:初中和高中衔接的矛盾。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方式不衔接,初中注重知识灌输,学生依赖教师讲解学习已成为习惯,自主探究学习和陈旧的学习理念形成矛盾;二是难度不衔接;三是知识不衔接,譬如语法知识,初中淡化语法,甚至不讲语法,学生对语法知识根本就是一片空白,但高中的文言文学习、高考的病句判断和修改等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矛盾六:必修教材和学生学习兴趣的矛盾。现代的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必修教材中的多数篇目根本就不感兴趣,不要说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即使老师引导甚至是强制性学习,学生也不乐意接受;矛盾七:新教材和配套资料的矛盾。笔者在暑期培训期间曾收到多家知名出版社送的新教材配套资料,当时心中暗喜,这样就有依靠了,但这种喜悦很快就变成了失望。包括开学后发的两本资料在内,一共有十几本,待我仔细翻阅以后,没有发现一本真正的配套资料,有很多资料其实就是换了一个封皮,和课改前的内容没什么两样;有的资料甚至把许多高考题作为高一的习题训练,试题的样式、难度、模式、分值等在毫无调整的情况下原封不动地放进了高一的练习册中,这样的习题是误导学生。诸如此类的尴尬和矛盾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二、现状和做法

课改毕竟是新生事物,出现的矛盾和遇到的困难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面对矛盾和困难,我们不能等待,不能回避,只能迎难而上,我们坚信方法总比困难多。目前,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标是根本,课标是依据。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认识新课标,努力使课堂教学向新课标靠拢,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2.针对高一学生正处在从初中到高中过渡的具体实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遵循“重教材,重基础,重实际”的原则,争取降低难度,深入浅出,寓繁于简,让学生感到高中的学习不是难不可攀的事,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让他们有信心、有兴趣地学习。

3.认真研究课改试验区的高考题,在宏观上,对新高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们心中有数就不会在教学中多走弯路。

4.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照搬教条,不迷信死板,不机械模仿。针对教材的具体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深浅难易,我们进行了有取舍、有增减、有主次、有粗细的灵活教学,作为教师,我们既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又要有大胆改革的气魄和胆量。

5.关于课外配套资料,我们遵循“宁缺毋滥,宁精毋杂”的原则。我们对资料,不是什么都要,也不是拿来就用,而是经过精心的选择。对同一本资料的内容也要做精细的取舍,凡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我们必须自己先做。让学生做的习题一定是我们精选的试题,学生做过的试题,我们还要有选择的讲评。

6.努力构建开放、和谐的大语文学习观,努力使语文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感,让更多的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知识的内在魅力,让更多的学生由不愿学习语文到有兴趣而又乐意地学习语文。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并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习惯。如:大声朗读的习惯、规范写字的习惯、热爱读书的习惯、坚持记日记的习惯等,良好、科学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正确学习语文的关键,也是高效学习语文的保证。

三、建议和希望

1.建议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降低难度,适当减少容量,贴近现实生活,缩小与学生的“代沟”,紧跟时代脉搏。

2.新课程改革既是一项新生事物,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根本上取得质的进展,一线教师必须反复实践和大胆探索,更要不断学习,认真总结。因此,殷切希望各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能从实际出发,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有关新课改的教学信息、教学方法以及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3.高考仍然是新课程改革的指挥棒,只改教材不改高考,教学改革就会成为空谈、口号或者是形式。从目前的高考来看,考试的内容和考核的方式仍然没有较大的变化,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八股”化、程式化、固定化等考试模式仍然存在,这就是老教法仍然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因此,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改革中高考的步子再大一些,形式再灵活一点。

(马涛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 710077)

对现今大学美术教育的一点建议 篇12

到了封建社会, 绘画艺术多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与之联系在一起的。近代的中国, 外来入侵, 不仅体现在武力上, 对中国文化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战争使得整个教育时断时续, 美术教育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 政府鼓励倡导艺术百家齐放, 对中国教育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大讨论。美术教育在其中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纵观国内外美术教育, 关于美术教育的大讨论与社会大环境是相一致的。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工具主义美术教育观的主要思想基础;争霸世界的需要使得美国在60年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运动, 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由布鲁纳 (J.S.Bruner) 倡导的以了解科目基本结构为主旨的结构主义理论,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 美术教育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本质论。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始终贯穿其中。美术教育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与内涵。学生在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中学教育阶段, 本人认为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完善自身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大学美术教育则是我们用来影响与改造世界的工具。

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如同搭一座金字塔, 越到上面专业性越强, 越是达到顶层, 越是各门学科融会贯通。大学美术教育在此时分科严谨, 大致分为设计艺术、绘画与理论等几个方向。本人认为此时大学美术教育是改造世界的工具。艺术家使用艺术工具来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这种关注除了作品本身, 还掺杂着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再认识。应该说, 美术与评论是美术史上的两个篇章, 后者对前者起到了解读, 支撑, 和普及的作用。虽然大学美术教育不同于科学的声势浩大, 卓见成效。但其对文明的传承与影响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体现出来的。我国的大学美术教育, 起步较晚, 多以苏联为模本开设, 重绘画, 不重设计。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教薄弱。建国后, 关于大学美术的学科开设, 分段教育, 虽一直改进, 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仍需不断努力。

张道一在《设计观念———工艺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中说:“教学目标不明确, 便不可能制订有力的教学措施和合理的教学结构, 遗憾的是, 我们现在的教学情况, 就其整体来说, 仅仅是百衲衣式的碎片连缀, 还看不出完整的体系。”本人结合自己工作多年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弊端:

一、学校追求就业率与招生效益, 不具备条件, 匆忙开设课程

最近几年, 全国很多高校合并, 中等学校升格, 学校为了扩大招生提高经济效益, 在专业软件与硬件都不成熟的条件下, 不能脚踏实地, 发展自身特色, 匆忙开设社会上比较热门的新专业课程, 使得学生素质不高, 一时间某专业良莠不齐, 市场饱和。近几年, 设计类专业比较受欢迎, 美术教育的市场需要趋于饱和, 纯艺术类学生在短时间内看不出经济效益。因此, 许多学校不顾多年教学特色, 纷纷改专业, 美术教育学生与纯艺术类学生, 也迫于就业压力, 按捺不住, 纷纷改行, 大大挫伤了这类学生的积极性。此外, 由于匆忙上马, 有些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专业, 因缺少实践的机会, 如同纸上谈兵。而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 因为专业的重新设置, 与自己的原专业大乡径庭, 迫于压力改专业来适应学校改革, 结果既浪费了资源, 又影响了教学效果, 还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不具时代性

能否正确认识与领会大学美术教育的目标, 与本专业本学科特色, 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观念, 进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例如, 中国画专业的开设, 在课程设置上是通过花鸟、山水、人物等内容循序渐进, 在技法上, 从工笔到写意逐步深入, 如同搭积木般相互支撑, 相互渗透。这是一门课程的开设。由此类推, 一个专业的开设, 其架构也是如此。我们开设了新专业, 但设置的课程却没有大的变动, 只是简单的进行了删减。课程的内容, 与教学的方法一如既往, 没有因为新专业的开设而有重有轻。应该说假使教师不能转变教学观念的话, 我们的课程设置只能是“拉郎配”, 如同一盘散沙, 对本专业毫无给养。例如, 素描课程的开设, 在纯艺术院校里, 比较侧重造型, 明暗调子, 但在设计专业中开设的素描课, 就要侧重于设计素描, 更注重结构。因此, 教师根据专业设置,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非常重要。

三、不能与社会需求相协调

大学美术教育在社会主义各阶段分别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低下, 物质匮乏。美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作为宣传的工具, 对缺乏美育的中国人民起到了很好的鼓励与普及作用。但如今, 生产力逐渐提高, 物质丰富, 艺术也不同程度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因此, 我们对艺术、艺术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紧抓时代的脉搏, 让艺术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让艺术改变生活!

参考文献

[1].赫伯里德著, 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年3月

[2].奚传绩著.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年

[3].郭西萌著.美国艺术[M].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

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点看法 篇13

碑记镇大佛小学韩炳辛

其实说实在话,我在小学时间很短,我只是抱着要做,就要的信念来做事。下面我就从三个谈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抓细节抓质量。

上课时我注重每一个微小的细节,这与初中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发散能力都还没发展起来,因此注重每一个细节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勤动笔,多答问。注重“手、脑、口”的训练。

在讲课时,每个学生都在倾听。当有几个学生走神时,立即停止讲课,让课堂静止下来,等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后再讲课。当大面积的学生都有浮躁的心理,听讲不时,可以玩游戏或讲小笑话,用幽默的语言放松一下学生的心理,然后讲课。不但完成了教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要求作业限时,要检查,有错题要更正。老师对课堂作业要批阅,对家庭作业也要检查,做家庭作业,每天要抽补。学生很会察言观色,布置了就要改,要不就不布置。老师不批阅作业,就会偷懒,作业的质量就会很差,每天都批,作业质量就会完全不同。要人人清、日日清。

二、转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近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习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把游戏引入枯燥的练习

我们知道,计算练习一直是常规的基础性教学,但孩子却对它不感兴趣。怎样才能让孩子愉快地学习计算呢?我在让学生做习题时总是把游戏引入课堂,通过游戏情境创设,可以增强学生练习计算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喜爱计算、喜爱数学。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把计算练习融入到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中。将所有的枯燥练习安排在一个个游戏环境中,在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计算训练。计算变得其乐无穷,妙趣横生,孩子不再把计算作为一种负担,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快乐的家园,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2、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能恰当地组织学生使用学具,开展实际操作活动,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利用学具操作的直观性、具体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一个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思维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摆棋子加深了对方向的认识和理解。又利用自己制作的方向板,寻找好朋友的位置,加深对方向知识的具体运用能力。

让孩子经历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它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学习知识、动手实践的全新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都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生长的需要。

3、创设身临其境的数学情景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是孕育数学源泉。然而教材给孩子的是结晶了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对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发感受体验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是模糊的,浅层次的。

因此,教师应努力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从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开展教学,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近于生活的课堂教学情境,并注重从生活中提炼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直观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实实在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之下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从而达到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发展。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我总是想方设法创设一些情境来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而且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点建议 篇14

村 学 校 课 堂 教 学 的 一 点 感 悟

对乡村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点感悟

摘要:新课改倡导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旨在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构建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关键词: 新课改

素质教育

教与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县教育局有关精神的指引下,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我县的大部分学校积极推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同伴合作、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把原有主体传授变为专业引领和总结提升。但是通过在安墩任教一年的情况发现新课程教学在乡村学校的实施还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现就对《乡村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点感悟和大家一起研究。

乡村学校的教师普遍因个人发展等原因而不怎么重视教学素质的提升,因而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掌握不足,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整堂灌的方式教学,大部分学生还是沉默式地听话坐在那里,哑口无言、鸦雀无声,大眼盯小眼,课堂自然也就成为了老师的独角欢,无形中又助长了填鸭式教学方式。

多媒体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教师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地位可见非常重要。而乡村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40-60岁之间的老教师,课件操作能力和制作能力比青年教师差很大一块。比如网上的课件无处查找,课件如何修改等,现下课程很多答案需要教师大量查阅电脑,而

那些上了年龄的老教师只能望“脑”兴叹了。当然还有包括应用展示台的能力,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实效性。更不用说教学生电脑了。而新课程教学处处要求学生有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就算是一年级也经常需要查阅相关的课外资料,加上农村家庭因为经济原因,家中大部分是没有电脑的,因而上网查资料能力的缺失,给教学带了很大的不便,课前预习就难上加难了,平时作业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很重要。教师的肯定对学生的成长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运用恰当得体的激励性评价,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添活力。农村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中就忽视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回答反应冷淡,学生回答问题正确,老师不予以激励性的评价,长此以往,学生反应也就淡了。加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素质上偏低,导致学习成绩往往不是很理想,主动学习的想法几乎没有,都是家长要我读书,教师硬要我来读书。

虽然新教改努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是牢牢占据着位置不放,学校还是通过成绩考核教师,而教师不得不把成绩放在第一位。因而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不自觉得轻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以探究——研讨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和训练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小组讨论进行自主学习,教学方式仍然古板,学生缺少从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中得到发展的机会。

那么,在新兴的自主参与式教学下,如何提高乡村学校课堂教学响应率呢?首先让尽量多的教师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自己的课堂做起,多参加各种新理念的培训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的上时代的变化。要么就是让城市中新理念丰富的师范学校给我们接成对子进行帮扶,这样或许会来得快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多创设故事情境,动手操作情境,游戏情境等,把学生引到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从而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条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最后营造和谐氛围,而尊重是营造和谐氛围的基础,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会尊重并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可以很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才可能提高学生课堂响应率,课堂才会有实效。

算法教学中的一点建议 篇15

一、在教材中算法知识存在的不严密之处

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的第一章《算法初步》教材中出现如下值得商榷的问题:

问题1 (教科书P41) 设计一个算法, 把k进制数a (共有n位) 化为十进制数b.

教材中用循环语句编程 (如表1所示) , 其中的语句“a=”“t=a MOD 10”用于取出k进制数各位上的数字, 但如果a是16进制数, 这种取法就是错误的.因此问题中的k进制数a应该限制k是10以内的正整数, 以上程序才可以正确运行.为了避免这种错误, 人教社新课标教材电子课本在此问题上做了改正, 引进了GET函数用于取出a的右数第i位, 即“t=GET a[i]”.但是师生在写算法语句前并不知道此函数的作用.

对此问题笔者认为:在教材中应该把a的范围限制了以保证教材的严谨.另外, 算法教学中如果需要具备对一些常见的函数符号的认识, 建议将一些相关的函数符号列成一张表格形式作为附录, 以方便学生在了解掌握算理之后设计算法程序时使用.

二、算法程序语言错误举例

问题2请设计用二分法求方程x2-2=0的近似根的程序框图, 写出相应的程序语句.

首先, 依算法思想写出如下程序框图:

接着在进行编程时, 遇到了程序语言缺乏的障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像这种循环体之内, 有判断后的分支延伸到循环体之外的框图, 转化为程序语言不少人会遇到问题, 很多人编写的程序是错误的 (如下表2所示) , 原因是在执行f (x) =0的判断时, 如果判断是的话, 就要退出循环, 因此程序是错误的.在教科书中没有给出退出直到型循环体的程序语句“Exit Do”, 从而造成编程上的困难.另外, 考虑到在QBASIC运行环境下, 对函数值精确等于0的判断一般无法做到的, 改为在某一精确度范围内用近似等于0代替更好, 将程序语言改为表3, 就可以执行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根的算法思想了.

三、算法教学建议

在算法教学实践中, 可以发现算法内容的教育价值, 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算法内容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算法具有具体化、程序化、机械化的特点, 又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精确性.对一个具体算法而言, 从算法分析到算法语言的实现, 任何一个疏漏或错误都将导致算法的失败.算法既重视“算则”, 更重视“算理”.中国古代数学以算法为主要特征, 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算法重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算法思想既反映了时代特点, 又是中国数学课程内容的新特色.但由于算法是刚纳入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 在算法教学上仍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把握重点, 区分算法教学和程序语言教学

算法教学与程序语言教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所设计的算法正确与否要通过编程并且运行程序进行验证, 借助于程序语言可以使算法得以实现;反之要设计程序就必须弄清算法原理.可以说, 算法教学是程序语言教学的基础, 程序语言教学是算法教学必要的延续, 两者相辅相成.然而, 上述两者在教学重点上有所不同.算法的教学重点在于:体现算法的思想———程序化思想,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而程序语言教学却是计算机语言教学,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编程.两者各有特色, 相互联系, 在算法教学时可以充分结合程序语言教学, 鼓励学生尽可能把自己的算法在计算机上实现.但不可本末倒置, 不要把算法内容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或程序设计.

2.改进教材, 重视自然的算法思想, 增加编程需要的必要参考附录

算法思想是自然的, 如果为了程序语言编写的方便而生硬地改造原有的朴素思想, 那么所谓算法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形成构造化、程序化的数学思想就会被冲击淡化, 这将不利用发挥算法的教育价值.当然在实现过程中, 可以小部分地调整语句以体现算法思想, 也可能需要一些编程参考函数, 如GET函数、ABS函数等;或是一些简单的退出循环的语句参考等, 以方便学生在理解算法思想的基础上, 满足编程检验算法准确与否的需要.建议在教材中增加必要的参考附录.

3.对教师进行程序语言教学的一些必备常识的培训

教师的程序语言的必备常识急需提高,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用程序语言检验自己的算法思想, 教师必须更多地认识了解有关QBASIC或VB运行环境下的程序语言, 只有做到自己心中有数, 才能更好地驾驭算法课堂教学, 既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算法思想, 又能结合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编程方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高中数学) .http://www.pep.com.cn/gzsx/.

[2]李建华.算法及其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 2004, 8.

上一篇:全力以赴再创辉煌演讲稿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的实践与体会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