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精选4篇)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 篇1

此书共有二十篇,其有关教育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教子》,《治家》,《慕贤》,《勉学》,《音辞》,《杂艺》等 篇章。在教育上,我颇认同《教子》、《治家》及《勉学》中某些观点。诚如篇二《教子》,主要阐述对士大夫子弟的教育问题。认为儿童的早期教育如胎教、幼教十分重要。必须处理好教育和爱护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害的。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立场,首先要重视品德教育。“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如果像北齐的这位士大夫以教儿学鲜卑语、弹琵琶来取悦公卿,换取富贵,那就悖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胎教、幼教这些在我们现代社会逐渐被重视的教育模式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颜之推就曾提出过,反观科技教育如此先进的今日,有多少父母依然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思想,重养轻教,重能轻德,如此只会害了自家的孩子,而非真爱。

篇五《治家》,主要探讨和总结了治家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後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认为治家必须自上而下,即要求子女做到的事,父母必须首先做到。

父母首先应该给子女起表率作用,治家要勤俭,宽严要适度,要有仁厚之风。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也是他们最好的模仿对象,他们会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记在脑子里加以模仿,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都会给孩子很深刻的影响,而且不容易改变。

篇七《慕贤》,即仰慕贤才。年少初学应多接触有德行的君子,这样可潜移默化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对于有德有才之人,一定要与之交往,多加礼敬和学习。可见当时的颜之推已经意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大影响,这种教育思想在今日依然正确并该推行的。

篇八《勉学》,是该书的著名 篇章,内容很长,字数特别多,论述的道理值得重视。作者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的现状进行了抨击。他认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不可轻视。

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如果饱食终日,无所作为,就难免家败人亡。作者还通过各种事例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和观念,如主张人要博学,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为师表;学习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要学以致用;学习要抓好早期教育,要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等。

这一 篇章不仅论述子女教育及学习态度的问题,也讲述了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人们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职业的贵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应当受到尊敬。做为一名社会人,我尤为喜欢这一篇,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想这也是作者阶级局限依然能清醒意识到人之学习态度决定一切,也是此书可流传一千四百多年的魅力之所在。

《颜氏家训》对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产生于六世纪的一部教育史和学术名著,《颜氏家训》不但适合于封建士大夫阶层的需要,而且其中所反映的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现代教育也具有普遍的启迪意义。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 篇2

二、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

三、译者:钟文书

四、出版社:xx社

五、出版日期:二千年八月十五日

六、大意:

一个小圆因为缺了一角而不快乐,为了补上那一个缺口,它决定出发去寻找它那失落的一角。一路上,它必须忍 受日晒雨淋及冰冻,因为缺了一角跑不快,它可以停下来和小虫聊天,闻花香,和甲虫比赛。有时,它要上山下海,穿过沼泽和丛林,全都是为了寻得那一角而努力。它在路途中也找到了各式各样的角,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最适合的,但却因为那一角,而无法顾虑到其他事情,造成它的不快乐,最后它仍然放掉了那一角,从容离去。

七、心得:

《失落的一角》是本简单明了、易读的书,它并没有丰富的色彩,也没有长篇大论,却含有深远的意义。

小圆的故事就像是人做事的心态。小圆最后出乎意外的放弃梦想而去追寻快乐,令我百思不解,或许小圆已经懂得追求自己最需要的事物。许多人为了达成自己的梦想而不惜放弃周遭快乐的事,忍受着痛苦,我们应该要寻找最适合、让自己最快乐的生活,而不是一味的追寻不适合自己的目标。

《颜氏家训》读书心得感悟之寒假读书笔记 篇3

书中金句读书笔记摘抄:

试想中国的诗人中,有谁能像司马迁那样有着广博的学识,深刻的眼光,丰富的体验,雄伟的气魄呢?试问又有谁象司马迁那样具有大量的同情,却又那样有力的讽刺,以压抑的情感的洪流,而使用着最造型底史诗性底笔锋,出之以唱叹的抒情诗底旋律的呢?

司马迁使到了他的笔下的人类的活动永远常新,使到了他的笔下的人类的情感,特别是寂寞和不平,永远带有生命,司马迁使可以和亚历山大相比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显得平凡而黯然无光了!

司马迁的受刑,在他个人当然是一个太大的不幸,然而因此他的文章里仿佛由之而加上浓烈的苦酒,那味道却特别叫人容易沉醉了!又象音乐中由之而加上破折、急骤、悠扬的调子,那节奏便特别酣畅淋漓,而沁人心脾了!

精华笔记与心得感悟:

作者李长之先生,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与季羡林、吴组缃、林庚齐名,并称为“清华四剑客”,中国20世纪伟大的批评家。

本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是中国近现代全面介绍和评议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专著。李长之先生从时代精神、家学渊源、孔子思想的影响、司马迁个人经历等方面,全面的追溯了司马迁自然主义浪漫人格与写作风格形成的根源。

此外,作者对《史记》一书的写作美学风格也做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分量。可以说,本书对司马迁及《史记》所牵涉到的重要问题都不同程度上给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深刻见解。

司马迁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与其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司马迁所处的汉代,深受着都代表浪漫精神的齐楚文化的影响,并将楚国的浪漫奔放和齐国的黄老学说的宗教精神融合在了一起,塑造了汉代独有的浪漫主义精神。“驰骋,冲决,豪气,追求无限,苦闷,深情,这是那一个时代的共同情调,而作为其焦点,又留了一个永远不朽的记录的,那就是司马迁的著作!”

家学渊源对司马迁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司马迁从父亲那边继承了批判主义精神。他的.父亲虽然根本立场是道家(浪漫的思绪),但在教育司马迁的时候,又加入了儒家(古典精神)的熏陶。

这就使得司马迁的身上有着儒家和道家相互作用的印记。司马迁身上彻头彻尾的反功利精神,是其与孔子精神的真正契合之处,而这种反功利的态度,也使得《史记》能够成为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脱离封建意志而得以留存的伟大史书。而道家思想中的无为,也成为了司马迁审视政治,审视历史的重要角度。

寒假教师读书笔记心得 篇4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

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上一篇:百日攻坚周汇报下一篇:期初视导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