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推荐10篇)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篇1

标准名称: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起草部门:安全部起草人:邢长亮批准人:吴凡玲

批准日期:2016.?.?执行日期:2016.?.?有效期:

3年 标准内容: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1总则

为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确保使用可靠、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定义

本规定所称防雷防静电设施指公司内所有防雷防静电设施。3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对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中5.1、5.2、5.3……的管理。4职责和权限

4.1 安全部负责防雷防静电设施管理,相关管理部门协助管理。4.2 相关部门负责文件的具体落实。

5工作内容

5.1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是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的主管领导。

5.2公司安全部是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的制(修)订、组织实施和考核。

5.3公司设备部是防雷防静电设备设施的主管部门。

5.4管理内容与方法

5.4.1 公司设备部应按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在每年当地雷雨季节之前对公司所属区域防雷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检查、检测及整改情况应形成报告,并上报公司安全部。

5.4.2公司安全部应按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在每年当地雷雨季节之前聘请具备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对公司防雷设施、设备进行检查、检测。检测点中必须包括公司在生产设施中所确定的重点部位、关键设施的防雷设施、设备。

5.4.3 检测完后,检测单位应向安全部提交具有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检测报告;如在报告中指出存在安全隐患的,由安全部确定整改时限,并督促设备部按时完成隐患整改,整改完成后将整改记录和检测报告存档并报送安全部。5.4.4防雷防静电设施、设备的外观检查主要包括检查接闪器、引下线等各部份的连接螺栓、焊接处是否牢固可靠;检查各部分防腐、防锈等情况。若腐蚀、锈蚀超过本体面积30%以上,应予更换;对于阀型避雷器,应仔细检查瓷套管有无裂纹、碰伤、密封是否严密,表面是否干净等;测量绝缘电阻、漏导电流应符合有关规程规定。

5.4.5雷雨期间设备部应加强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设备的巡视工作,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存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并作好详细记录。

5.4.6高大建筑、主配电设备、易燃易爆罐区、突出屋面、排放可燃气体或蒸气的放空管和呼吸阀等,都应设防雷保护装置,并检测其全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保证接地电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5.4.7独立避雷针的设立地点应避开人员经常通行的地方,一般应距离路面、厂房、办公楼、操作间等3米以上。

5.4.8严禁将架空照明线、电话线等架在避雷针(线)上或其构筑物架上。

5.4.9日常安全生产巡检中应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落实好安全监控防护措施。

5.4.10为确保安全,防雷防静电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由设备部负责。

5.4.11增设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向生产管理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同意后,由安全部聘请具备防雷防静电设施安装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

5.4.12未经安全部批准,任何人不得拆卸、移动防雷防静电设施。

5.4.13 新、改、扩建工程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相关规定和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H 3097《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等规范及国家对建设项目防雷防静电设施其他安全规定要求,装设防雷防静电装置,并确保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5工作时限

安全部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完成上述工作。6检查确认

5.1 生产副总经理承担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责任,安全部经理承担协同管理责任。6.2 生产管理部负责人具体负责协调、落实、监督和反馈执行情况。6.3 安全部组织执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价。7要求

7.1 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要认真落实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7.2 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

7.3 执行中遇到重大变化或问题要及时向主管部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汇报。8 附则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篇2

在各类计算机机房、服务器中心、数据中心、网络中心拥有数台、数十台乃至数百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许多单位都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包括网络和通信、服务器、数据库、存储系统等,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是保证整个信息系统顺畅的必然要求。计算机安全学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工作设备的环境安全。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为了给操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计算机及其附设的工作环境安全必须首先得到保证。

1 基本情况

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专业化程度比较高、使用比较广泛、承担的工作比较重要而显得突出,通过对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全面地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以后的工作。

1.1 从计算机安全学的角度出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防静电设施

从机房选址、外部防雷、电涌保护器SPD选置、内部屏蔽际接地等方面考虑,应包含机房温、湿度,设备带静电及配电情况,直击雷和感应雷防护情况,各组地线联接形式和接地情况等。目前,因受条件限制,一般检查主要从检查各类地网的接地电阻入手,检查机房交、直流地线、配电形式、等电位连接及直击雷和静电防护等情况。

1.2 检查出的主要问题

在检查中发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是感应雷防护、静电防护、配电线路、保护地线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1.2.1 防感应雷措施不力

各检测点普遍不采取防感应雷措施,是检查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由于各类传输线路的加长,感应雷防护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据统计,感应雷通过线路造成的雷灾事故占整个雷击事故的80%以上,防止这类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加装电涌保护器。但发现,除个别单位外,不采取防感应雷措施的现象相当普遍,这种现象不能说明感应雷击的现象未曾发生,而是由于感应雷击所造成的机器损坏现象比较隐蔽,容易与其他软硬件故障混淆,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检测人员偶尔了解到的机器曾发生故障的现象表现,就与雷击造成故障的现象有相似之处。

1.2.2 机房防静电问题较多

机房未铺设导静电地板或导静电地板铺设不规范,是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规范铺设导静电地板是保证机器不受静电损坏和保证人身安全的主要措施,但检查中发现:有的将导静电地线与其他地线混接;有的导静电地板不做接地;有的纯粹不铺设导静电地板;还有些单位无专用机房或机房面积过于偏小,这使得机房防静电能力大打折扣,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和机器都留下了不安全的隐患。

1.2.3 配电部分存在较多的问题

配电柜接线不规范是这次检查中发现的又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按国标规范规定,我国民用供电一般为TN-S(三项四线)和TN-C-S(三项五线)制式,其中尤以TN-C-S布线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规范性的配电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发现的问题主要为:有些配电柜内器件随意布设,形式各异,不作保护接地等。这类配电柜给工作人员操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留下很不安全的因素。另外,还存在木制配电盘(柜),这就留下火灾隐患。还有一些机房干脆不设专用电源或计算机直接使用单项两线制供电,检查中曾经发现个别单位设备机壳严重带电的情况。

1.2.4 保护地线设置不规范

不按规范制作安全接地线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按照国标规范和有关规定,计算机场地应设置的地线可达4条以上,这些地线不但对接地电阻有要求,其地线的布置在施工工艺中亦有许多具体要求。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为:有些测点安全接地线接地电阻过于偏大;不做等电位连接;防静电地线与其他接地线混接;数地线共用地网不按单点接地等等,这些对机器的正常运行都是有影响的,更甚者,有些测点不作任何保护接地或部分机房设施未作保护接地,这在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 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从检查情况中可以看出,受检单位计算机系统直击雷防护设施受到了一定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隐患;感应雷防护问题相当突出,静电防护措施亦不十分到位。寻找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场地的防雷和防静电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技术比较复杂,其涉及到的国标规范就有近十种之多,这对使用者掌握这些规定增加了困难。例如,有些单位将计算机机房地板装潢成大理石或木地板,花了更多的人力或财力,却并未达到计算机安全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对新建和改建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场地的设计进行专门审查就显得十分必要。

2)感应雷击的事故是比较常见的,但有些小型雷击事故表现的比较隐蔽,造成未发生雷击事故的假象,从而对操作人员的防雷意识产生影响。加强管理,做好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年检工作,在检测工作中多询问、多宣传,尽量以事实事例去做具体工作,使人们真正从思想上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防雷问题引起重视。

3)对防雷工作在主观认识上存在差异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最大阻力。防雷工作是一项安全工作,其最大的特点是预防万一,往往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很多单位对此项工作比较忽视。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加大气象法的执法力度,其次要寻找雷击事故范例,做好宣传工作。

3 几点反思

1)尽管在检查中发现了比较多的问题,但人们防雷、防静电的意识正在加强,新建机房防雷、防静电设施逐步得到了完善。这也给我们的工作创造了比较好的机会。

2)计算机场地的防雷工作不但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工作,另外还必须做好人的工作。

3)计算机场地的雷击(尤其是感应雷击)并非十分罕见,应设法抓住这些事例,以求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2]《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887-201 1).

[3]《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T9361-2011).

[4]《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 篇3

第八条 应建立健全防雷、防静电设施档案资料和管理台帐。

第九条 为避免信息通讯和电子仪表等弱电设备遭受雷击侵害,公司在安装防直击雷防雷设施的同时,还应有防雷电波侵人措施。

第十条 每年三月以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站对公司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委托时先行自查整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并经检测站复查确认。

第十一条 新建、改扩建工程以及技改项目中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施工。设计方案须组织审核或技术论证。工程竣工应按规定组织验收,并要有验收、测试的详细资料,防止留下隐患,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 防雷装置的被保护物(如建筑物、露天堆场等)发生变化,超出防雷设施原设计保护范围时,应参照第七条规定相应增加防雷设施。

第十三条 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报废、更新,应及时向公司办理报批手续。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篇4

(含防雷、防静电)

一、检查和管理制度

1、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相关人员必须经必要的培训,获得相关部门核发的有效证书方可操作。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2、防雷、防静电设施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记录。

3、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执行,接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4、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5、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安全小组、维修部人员检查加长电线是否仅供紧急使用、外壳是否完好、是否有维修部人员检测后投入使用。

6、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7、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未经试验正式通电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8、除已采取防范措施的部门外,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9、使用明火的部门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不离人、人离火灭。

10、场所内严禁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二、防静电装置

(一)储罐、输送管理道必须根据有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做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可兼做静电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欧姆。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0欧姆。

(二)防静电接地装置,应定期进行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两次,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进行即使修复和更换。

(三)防静电接地装置应建立档案,编号并登记。

(四)在爆炸危险区内进行接地装置电阻值测量时,所使用的仪表必须式防爆、隔爆或安全火花型的。

三、防静电危害“八不准”

(一)不准在原料输送过程中,进行储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作

业。

(二)不准使用导体和绝缘体两种材质组(制)成的检尺,测温和采样工具(包括绳索)进行作业。使用导体材料时应与罐体跨接,且操作不得猛拉快提;上提速度应不大于0.5M/S,下落速度应不大于1M/S。

(三)不准喷溅式灌装甲醇燃料,并严禁使用塑料桶或绝缘材料制作的容器盛装甲醇燃料。

(四)不准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化纤等外衣(内衣不应穿两件以上涤纶、腈纶、尼龙等才衬衣)、非防静电鞋以及丝绸或人造纤维袜子进行作业,上罐时不准戴手表或戒指等无关金属物。

(五)不准在爆炸危险场所梳头、穿脱任何服装、拍打衣服和互相打闹。

(六)不准在爆炸危险场所用化纤织物拖擦工具、设备和地面。

(七)不准用压缩 空气清扫输送管线和储罐。

(八)不准用表面电阻率大于106电阻/CM的材料铺设爆炸危险场的地面通道。

四、避雷管理制度

(一)避雷设施的设计、安装及电阻值要求,检测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二)避雷接地装置应由专职电工进行管理与检查,每年至少检

测两次,并做好记录。

(三)对不符合要求的,必须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新,(四)避雷装置应建立档案,并编号登记。

(五)遇有雷雨天气,应停止收、发作业,使设备复位。登高作业人员应立即清理现场,返回地面。

防雷、防静电自查自纠报告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宁地建字(2013)31号“关于切实做好防雷、防静电装置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认真开展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自查自验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

为全面加强防雷、防静电安全自查自纠工作,确保各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项目部成立了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制定了防雷、防静电工作方案,明确了各负责人具体工作,构建了防雷、防静电工作网络,确保防雷、防静电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重拳出击,狠抓严查

项目部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工作思路,项目经理亲自带队担任自查自纠领导小组组长,认真组织,严格排查现场大型设备、临设、变压器等的防雷接地工艺、防护措施、接

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重点是变压器、起重吊装设备(门吊、吊车)

(一)完善相关规章管理制度,树立端正的防雷意识,增强防雷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对各重点设施部位进行防雷检查,尤其是接地连接,确保各连接点、连接引线接触良好,保证其连入主体接地网,做好记录和统计。

(二)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重点是季节性防雷电、防水灾等教育,提高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如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做出预防。

(三)仔细检查现场大型设备(三台门吊、流动性吊车)防雷措施落实情况,设备电源系统防雷情况;设备接地连线是否紧固,接地是否并入接地网络,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吊车起吊完毕后是否收回吊臂等。

(四)电源系统防雷情况,防雷系统是否连入网络,电源开关是否采用三级配电及“三相五线制”,保护装置是否连接到位等。

(五)施工区及生活区临设是否满足防雷要求,设施是否存有超高未安装避雷装置的。

(六)工程实体部位的防雷接地是否符合要求,防雷、防静电装置保护是否到位,损坏的装置或埋件修复是否合理,以及防雷施工方案评审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面对我项目部施工工地多、分布不集中,大型设备,用电设备相对较多,防雷电工作难度较大,但是通过我们此次自查自纠活动发现,我项目在防雷电工作方面总体较好,但是也存有不足和不全面的地方,如:防雷接地电阻个别位置因接线不牢造成阻值偏高;吊车使用中存有不按要求收回吊臂;门吊基础轨道因一处连接件更换,轨道间连接导线未做好连接的问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及时整改。要求相关片区负责人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和措施,做好防雷,防静电工作;抽调人工对接地电阻连接线加固并保证阻止合格;加强吊车操作人员安全教育,监督其操作行为,对拒不按要求做防雷收臂的违规人员进行清退处理;立即安排设备维修人员对门吊基础轨道连接线加装,且保证连接效果良好合格;并安排专职电工(党工)进行巡视检查并对复查结果进行通报,保证所有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和计划

(一)工作思路

1、继续加强对防雷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防雷安全意识,将防雷知识学习纳入到日常的业务知识学习中,充分调动每个施工人员的防雷责任感和使命感。

2、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防患于未然。

3、建立防雷工作长效机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个遥控站进行防雷检查,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做好防雷工作。

(二)工作计划

由于我检查人员知识面有限及非专业性,虽然检查前进行了防雷知识学习,但是在检查中面对实际的情况,还是不能轻松应对。以后在业务培训中将邀请专业人员前来授课指导。

目前,江苏南京市已经迈入雷雨多发期,我项目充分认识到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力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力求防御和减轻雷电和静电对我项目造成的灾害损失,保障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项目部安全、平稳发展的目标。同时,要求全体人员紧绷防雷电这根弦,无论是外出还是在办公室,使空调、电脑等设备时都要注意防雷电。

防雷防静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篇6

一、申报材料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2建设设计说明(建施、电气说明(电施;(3防雷接地平面图及大样图;均压环设计图及大样图(电施;(4总平面图、四置图、天面图及大样图(包括针、带、网及其他;(5配电图(含强、弱电系统及配线图。电施;(6总等电位及局部等电位设计图(电施;(7建筑物拔海高度及与气象观测场水平距离平面图(仅限观测场四周1公里范围内提供;(8采用防雷设施产品的技术参数及相关资料;(9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一、二类,包括以下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设项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规定一、二类防雷建(构筑物;化工企业、加油加气等生产与储存易烯易爆物品场所;体育场馆、医 院、学校、大型商场和住宅小区(5万平方米以上等人员密集场所;供水、供电、供气等市政公用工程, 通信枢纽;大型桥梁、大跨度和高层建筑物(10层以上或高度 24米以上的建筑、户外大型广告牌等设施, 在建设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10建设立项批复文件复印件。

二、办事程序(1提交上述材料

(2对防雷设计文件进行技术审查,提供技术评价意见,签订《防雷安全设施质量跟踪检测委托书》

(3编写《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一、二类,签发《防雷设施审核意见书》(4签发《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

三、收费标准及文号

(1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0.14元 /平方米(三类;0.168元 /平方米(一、二类(2防雷装置施工质量跟踪检测:0.7元 /平方米(三类;0.84元 /平方米(一、二类(3雷击风险评估(一、二类:按项目投资总额的 1.5‰计收(4以上每项不足 300元的,按 300元计收。收费文号:省物价局价服 [2012]209号 收费许可证号:闽价费 H03QX02

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篇7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办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公司雷电防御管理,有效预防雷电引发的事故,减轻雷电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安全培训制度

一、公司要对新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并经考试合格后,进入操作岗位。

二、对于电工、金属焊接、切割、锅炉、压力容器、等作业的操作人 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准许持证上岗。

三、在采用新方法,添设新设备,调换工人工作岗位的时候必须对工 人进行新操作方法和新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

四、公司建立安全活动日和班前班后安全例会制度。对职工进行经常的安全教育,并且结合文化生活,进行各种安全生产的宣传活动。

五、经常对职工进行用电、防雷、消防知识教育,使每个职工均能熟练 掌握所用器材的使用。

六、组织好用电、防雷、消防演练,提高技能。

防雷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防雷技术档案的管理,确保技术资料的齐全、完整和准

确,发挥技术档案在生产、基建中的作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制定本制度。

一、技术档案指本单位的防雷生产技术、基本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归档保存的各种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等技术文件材料。

二、技术档案工作是技术管理、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必须将技术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各室责任范围,工作程序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进行严格考核。

三、各部门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必须按一个技术项目进行 配套,加以系统管理,组成案卷,填写保管期限,注明密级,经 技术负责人审查后,集中统一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已有。

四、技术档案应分类编号和必要的加工整理,排列整齐。

五、已归档技术图纸、说明书的修改,补充应先请示领导,履行审批手续。

六、建立技术档案的收进,移出总登记薄和分类登记薄,及时 登记。每年年未,要对技术档案的数量、利用情况进行统计。

交接班制度

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加强防雷设备安全监察力度,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交接班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交接班记录妥善保管。

二、交接班必须做到:

1、交清当班记录、设备、安全以及处理情况。

2、做好各项生产(工作)准备,为下一班创造条件。

3、提出建议,共同商讨,搞好工作。

三、接班者必须做到:

1、提前到岗位,认真阅看交接班记录的各项内容,写出意见和评 语,做到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2、接班中发现问题要共同商量,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当班领导。

定期报检制度

一、在用防雷装置定期进行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全部检验。

二、运行检验及内外部检验由用户向安全、气象、电力部门提出 申请或由安全、气象、电力部门向用户下达检验通知;

三、检验时,用户应向检验员提供以下资料:

1、防雷装置运行登记证、质量证明及有关材料等。

2、防雷装置运行记录、事故记录、维修改造记录等。

四、检验员按商定检验时间进行检验。

五、检验结束后,检验员应出具检验报告,用户应按商定时间到 安全、气象、电力部门交纳检验费,领取检验报告,按报告要求进行整改,将报告存档备查。

六、停用锅炉如需重新启用,应向锅检所提出申请,锅检所派检 验员进行内外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启用。

七、在用防雷装置的修理改造需在定期检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 部门的规定要求进行报检。

事故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雷安全设备管理的法规政策,按规定程序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保证安全可靠

二、对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一时难予治理的,要采取防范监护措施,同时要积极防止新的隐患形成。

三、防雷使用和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上级安委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气象部门备案。

四、防雷使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按规定立即向上级安委会和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气象部门报告,不拖延隐瞒,不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私自处理。

五、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生产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做到事故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

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公司主管部门的正职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

三、对公司重大事故或了现重大险情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或指挥不当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对发生伤亡事故隐瞒上报、谎报、虚报的公司将对生产安全责任人追究领导责任。

四、对公司连续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或事故情节严重,社会影响极坏的净按照有关规定加重处理有关责任人。触犯《刑法》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刑事责任。

五、事故责任追究坚持:

1、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没处理不放过

3、事故相关者没得到应有的教育不放过

4、事故的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有限公司

防雷接地安全管理制度 篇8

1、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设计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2、接地装置的安装必须按照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安装过程必须按照《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施工及验收。

3、防雷设置

3.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电力变压器和开关装置等应采取防雷措施。3.2、变电站周围应设立避雷塔,防止对变电设置造成直接雷击。

4、静电防护

4.1、在氨库区、结晶硝铵库房、污水处理站进界区口安装防爆静电消除器。工作人员进入场所时必须进行静电消除。

4.2、在氨库区进行液氨、液硝充装时,充装车辆必须有效的接地。4.3、各类电气、仪表设备设施必须有效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并在允许范围内。

5、检查和维护

5.1、对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防雷建筑物以及高塔设备防雷检查间隔时间为6个月,对其他防雷建筑物检测时间为一年。每年春、秋季在主管部门电仪车间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查和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后,将检查测试报告报公司设备动力科备存档,并由设备动力科备委托有资质的防雷装置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电仪车间应积极配合。

5.2、电仪车间每天进行设备巡检时,要对厂区内防雷接地装置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防雷静电接地设备设施每月至少检查一次,雷雨季节应加强检查的力度。

5.3、电仪车间检查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网、避雷针)、引下线、接地装置、静电消除器等防雷、防静电装置的运行情况。出现腐蚀现象、焊点脱焊、螺栓松动、变形、断开等现象是,必须及时组织维修。

案和措施。

计算机防雷安全管理制度 篇9

为了防止计算机雷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生命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1、雷电时,必须关闭电视、音响、影碟机、计算机等室内的用电设备,并断开电源及信号线路。

2、雷电时,不要触摸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类似金属装置。紧闭门窗,防止雷电侵入。

3、定期由有资质的专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4、设立防范雷电灾害责任人,负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减灾管理规章,落实防雷设施的定期检测,雷雨后的检查和日常的维护。

5、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6、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用时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篇10

3.1设备安全装置:设备出厂时附带的和企业增加的,用以进行安全防护或职业危害控制的设备组成部分或附属装置,应包括安全联锁装置、安全报警装置、职业危害现场通风和现场除尘装置等。

3.2特种设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设施。

3.3防护用具:指作业过程中佩带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防护眼镜、防毒口罩、特种手套、绝缘棒、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职责

4.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4.2 公司及各单位技术装备部门负责通用设备及特种设备安全的归口管理。4.3 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对本厂设备设施安全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4.4 各单位使用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设备设施安全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管理。管理规定

5.1设备设施通用安全管理要求

5.1.1各单位应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对设备的购入、验收、使用、保养维护、检修、报废等作出具体规定,并明确职责。

5.1.2设备设施操作人员自觉爱护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操作。

5.1.3本规定的设备设施为烟草企业通用设备设施;特种设备、电气设施和防雷系统安全管理参照对应的管理文件。5.2设备设施采购安全管理

5.2.1设备设施建设中的安全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并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2.2设备采购前,项目实施部门应对采购、安装、调试、验收及使用进行风险评估、应满足设备本质安全要求,并保留记录,安全管理部门应参与设备安全性能、安全装置等选型和评审。采购过程要特别强调设备结构的安全性,操作点必须没有危险。

5.2.3设备设施出厂时的合格证明、技术要求、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由使用部门保留并建立档案台帐。

5.3设备设施安装及调试安全管理

5.3.1设备安装及调试过程,项目负责人应确保安全装置的完好性和可靠性,因工作疏忽造成安全装置缺失、失效的,对项目负责人进行隐患问责。

5.3.2设备安装及调试现场内的坑沟孔、高压电器设备、易燃、易爆场所等必须设置围栏、盖板及危险标志,夜间应设信号灯,必要时设专人进行监护。各种防护装置安全标志,未经项目负责人批准,不得移动和转移。

5.3.3设备安装及调试以操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所在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米之内的所有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连轴节、带轮、飞轮、电锯等外露危险零部件及危险部位,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

5.4设备设施验收及交付安全管理

5.4.1涉及特种设备及涉及安全装置较多的设备验收时,应由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并保存验收记录;必要时,可聘请有资质的相关机构、技术人员参与验收。

5.4.2设备交付时,由设备使用部门对设备安全装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进行确认,并由操作工签字存档。

5.5设备设施使用安全管理

5.5.1各单位设备设施使用部门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制定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定人定机制度、操作证制度、安全检查、检验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5.5.2设备使用前由设备设施厂家技术人员对设备操作工进行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知识等。

5.5.3设备设施使用过程中任何人不得随意取消和改变安全装置。关键要害部位,实行两人操作确认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避免出现操作失误,导致重大人身事故的发生。5.5.4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罩、网和防护栏应符合GB/T 8196的要求;凡传动外露于设备外部,距操作者站立平面≤2 m的旋转部件,均应装设有效的防护罩(门)、网或禁止人员入内的防护栏;网罩及与设备运转部位的距离应符合要求;防护网、罩等材质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无明显的锈蚀或变形;安装应牢固,工作时不应与可动部件有接触或产生摩擦,机械运转时防护装置无振动或松动。防护罩(门)透明度良好,外观完好、无破损,各种螺丝连接紧固、不缺失;联锁装置的位置无位移、无变形,无被碰撞、破损现象。5.5.5生产现场地面的防护栏的高度应不低于900 mm;距地面高度大于等于2 m并小于20 m时,防护栏杆高度应不低于1050 mm。

5.5.6液压管路或气压管路应连接可靠,无老化或泄露;控制按钮应齐全,且动作准确。5.5.7设备走台和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与其刚性连接;梯间平台不应悬挂在梯段上;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与建筑物牢固连接。

5.5.8汽、气、水、料等各类管道应完好,无跑、冒、滴、漏;管道各类阀门完好,启闭灵活,性能可靠。热蒸汽、热水管道应加保温隔热防护层,并完好有效,无法加保温隔热防护层之处,应有防止烫伤的警示标志。5.6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安全管理

5.6.1设备设施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确保设备设施安全。5.6.2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零件的使用寿命,预先制定出安全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落实专人负责实施,将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设备本质上的安全性;定期检修保养严格执行设备设施保养的周期和内容、记录要求。

5.6.3各单位涉及设备设施大修的,应制定设备设施或季度的定期检修计划,其中应包括对设备安全装置的检修;设备大修后应进行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时应对安全装置进行验收,并在验收报告中列出验收结论。设备设施维修过程有相关方参与的,须办理相关方施工许可证,确保安全施工维修。

5.6.4设备保养清扫时,应正确作业,宜采取湿式作业、擦抹等方法,避免扬尘。5.6.5设备清扫和维护检修应做到

a)设备清扫和维护检修包括润滑、保养、排除故障等,应关闭设备,停机作业,应停电并悬挂警示牌。

b)使用酒精应防止泄漏,严禁烟火,使用后及时收回到存放点或库房保存。c)使用压缩空气,应防止喷头甩出伤人,禁止高压气体面向人员方向。d)维保过程中临时用行灯必须用低压36伏。储罐、沟道,潮湿区域必须用16伏,绝缘良好。e)进入筒体、柜体内作业前,应先进行通风后方可进入,作业时应设监护人,严禁关闭门、孔等通风口;作业前将隔离开关放在关闭位置,用挂锁锁住或拔下钥匙自带,或由现场监护人员保管;在筒体、柜体内电焊作业时,应穿戴防滑鞋,应防止中毒、窒息等危害发生,属于有限空间作业的,应在作业中对含氧量进行检测,并现场准备空气呼吸器;电焊作业前后应清理现场可燃物。

f)进入设备内部进行保养检修时,应先关闭电流主开关,挂上警示牌;将隔离开关放在关闭位置,用挂锁锁住或拔下钥匙自带。警示牌上宜写上相应的维修人员的名字,联系电话,执行谁挂牌、谁摘牌的制度。保养检修工作结束后,确认设备内无人,关闭检修门、所有人员离开工作现场,方可启动设备开机。

g)设备安全检查过程中应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和设备原理、构造、性能的教育培训,并确定日常点检的项目编制点检表。

5.6.6特种设备检查维护安全管理,执行Q/HNZY G AB011《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

5.6.7检修后恢复

维修后由项目负责人对安全装置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使用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5.7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管理

5.7.1 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台帐或清单,主要包括安全联锁装置、安全报警装置、职业危害现场通风和现场除尘装置技术资料、安全附件、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保养记录、各类设备安全装置定期检修、大修方案、保养情况记录,设备设施改造记录、登记设备设施的购买使用日期及重要零部件更换情况、设备完好情况。设备设施保养指导书或规范性图示,设备点检卡。

5.7.2设备设施所在车间应明确管理和检修责任班组或责任人,建立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台帐,并定期更新。

5.7.3急停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开关形状应区别于一般控制开关,按钮应突出其他按钮的外平面,按钮头应有醒目的红色标记。周边无障碍物。

5.7.4各单位对防护器具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各种设备设施、仪器仪表、电器方面的安全保护装置。在操作人员接近可动零部件并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下,设备应不能启动或自动停机、制动。安全装置应便于调节、检查和维修,并不得成为新的危险源。并避免其于可动零部件之间产生接触危险。

5.7.5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必须确定责任人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好用。安全装置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废置不用,若确有必要申请拆除应经安全保卫部同意;除安全装置专责维修人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得乱动。

5.7.6安全管理部门或专兼职安全员每季度对安全装置维护保养情况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并保存记录。安全联锁装置应符合GB/T 18831的要求,其中:

a)防护罩(门)打开后,绿色准备灯应立即熄灭,红灯应该亮起,或操作显示屏上显示报警信息。

b)设备相应部位应立即停止工作;关闭后,人工在控制程序上进行复位,确认故障消除后才能重新运转。

c)防护罩(门)透明度良好,外观完好、无破损,各种螺丝连接紧固、不缺失;联锁装置的位置无位移、无变形,无被碰撞、破损现象。d)严禁人为变动、破坏或拆卸安全联锁装置。

5.7.7 机械手应符合GB/T 20867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 a)作业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封闭的防护栏。

b)必备的检修门和开口部位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设安全销和光电保护等防护装置或上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接触设备运转部位、设备误启动。

c)液压管路或气压管路应连接可靠,无老化或泄露;控制按钮应齐全,且动作准确; d)执行机构应定位准确、抓取牢固;如有自动锁紧装置,应灵敏、可靠。5.7.8管道和压力容器压力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汽、气、水、料等各类管道应完好,无跑、冒、滴、漏;管道各类阀门完好,启闭灵活,性能可靠。

b)热蒸汽、热水管道应加保温隔热防护层,并完好有效,无法加保温隔热防护层之处,应有防止烫伤的警示标志。

c)压力容器的压力表应设置上限红线标志,压力控制在红线所示安全工作范围内;压力表应有定期检验合格的标志。5.8设备设施安全标识管理

5.8.1设备设施所带的安全标识完好、清晰、不被遮拦;外文安全标识应翻译后张贴中文标识。根据设备设施风险程度,可增加相应的安全标识,使用中文并完好、清晰。5.8.2作业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封闭的防护栏;必备的检修门和开口部位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设安全销和光电保护等防护装置或上锁;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接触设备运转部位、设备误启动。

5.8.3压力容器的压力表应设置上限红线标志,压力控制在红线所示安全工作范围内;压力表应有定期检验合格的标志。

5.8.4各单位安全标识由安全保卫部门监督管理,各使用部门对辖区内的安全标识定期清洁维护,确定责任人。

5.9安全操作规程管理要求

5.9.1安全操作规程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原则,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编制应依据工艺流程、设备(设施)性能、操作方法及工作环境制定,一般应以作业工序、作业岗位为基本单元编制;相同设备设施,且作业方式相同,可以合并,否则应单独编制安全操作规程;需编制的作业岗位应包括作业和设备操作岗位、检修岗位、仓储岗位、检验检测岗位等,并形成文本清单;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设备和作业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穿戴要求等,内容应符合国家、行业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突出重点,文字力求简练、易懂、易记。条目的先后顺序力求与操作顺序一致。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维护要求,结合生产及工作环境进行编制。符合YC/T 384.2中相关作业要求。操作现场有岗位操作规程,其中应包括安全操作要求或单独编写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设备和作业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穿戴要求的描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宜单独编制,也可与岗位说明书相结合。

5.9.2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在投入使用前应先修订或重新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随工艺或设备的变更情况,及时进行更新,保持有效版本; 5.9.3安全操作规程可单独制定,也可与设备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整合发布;下发到现场作业人员。

5.9.4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部门、班组应按本企业部门、班组对待,组织其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开展班组安全活动等;其中如派遣机构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应经过企业确认后,方可使用。

5.10微波装置安全管理要求:

5.10.1设备微波装置防护装置完好,无损坏。

5.10.2指定设备检修人员,每月检查一次,确保联锁有效,并保持记录。5.10.3每两周更换一次微波松散设备门密封条,并保存记录。5.10.4设备微波装置所在部位应有安全警示标志。5.11公用电饮水机安全管理

5.11.1各单位购买饮水机时要选具有产品合格证的正规厂家的产品,产品要有缺水、漏电、接地保护。5.11.2饮水机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周围不要有易燃易爆、热源、火源、腐蚀性气体或灰尘大。插座及漏电保护器装置应安装牢固;在使用饮水机时,若发现有异常气味或噪音,应立即断开电源,及时维修。

5.11.3饮水机确定专人负责,必须上明锁,经常观察饮水设施内外部的卫生和水质情况,及时清除污垢,保证职工饮用水的干净和卫生。5.12辅连设备安全管理

5.12.1转动外露于设备外部的运动部件,均应装设有效的防护罩或防护盖。5.12.2启动输送设备前,确保设备上无人或异物。

5.12.3喂料口作业应观察防护网完好,防止肢体进入。5.12.4严禁踩压电子皮带秤、振槽、振筛、输送带。5.13工作现场工业梯台、走台、护栏、格栅安全管理 5.13.1钢直梯

5.13.1.1单段梯高宜不大于10 m,攀登高度大于10 m时宜采用多段梯;梯段高度大于3 m时,宜设置安全护笼;单梯段高度大于7 m时,应设置安全护笼;当攀登高度小于7 m,但梯子顶部在地面、地板或屋顶之上高度大于7 m时,也应设置安全护笼;结构件不应脱焊、变形、腐蚀和断开、裂纹等缺陷,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的钢直梯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安装后应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

5.13.1.2使用时应经常检查其各部分强度,如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维修部门修理;使用3 m以上的直梯时,只允许一个人在上面,并有监护人。5.13.2钢斜梯

5.13.2.1梯高宜不大于5 m;大于5 m时宜设梯间平台,分段设梯;单段梯的梯高应不大于6 m;梯级数宜不大于16;踏板应采用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结构件不应脱焊、变形、腐蚀和断开、裂纹等缺陷,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的钢斜梯不应有歪斜、扭曲及其它缺陷;

钢斜梯安装后,应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

5.13.2.2钢斜梯使用时应检查其各部分强度,如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维修部门修理;使用5m以上的斜梯时,只允许一个人在上面,并有监护人。5.13.3走台、平台

5.13.3.1距下方相邻地板或地面1.2 m及其以上的平台、通道或工作面的所有敞开边缘应设置防护栏杆;其中在平台、通道或工作面可能使用工具、机器部件或物品场合,应设置带踢脚板的防护栏杆;平台地面到上方障碍物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 m;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与其刚性连接;梯间平台不应悬挂在梯段上;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与建筑物牢固连接;钢走台、平台铺板应采用不小于4 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相邻钢板不应搭接;结构件不应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应有裂纹钢走台、平台安装后,应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

5.13.3.2轮式移动平台主要受力构件及焊缝应无变形、腐蚀、裂纹等缺陷;升降台在升降过程中自然偏摆量、支腿回缩装置、防止工作台失控下降的安全装置、锁定装置、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等符合要求;升降车和行驶速度大于4 km/h的自行式升降台应设置报警装置;工作台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 m的保护栏杆或其他保护设施,且无破损;工作台表面应防滑 5.13.3.3平台、走台使用和作业应经常检查其各部分强度,如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维修部门修理;在平台、走台上的操作人员应注意力集中,不准携带重物进行高处作业;在平台、走台上作业,不准往下抛掷材料、工具和其他物品.移动平台使用操作时设备应放置稳固,并防止滑动,平台上有人时不应移位;使用处下方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范围内,不准堆放杂物,在平台上作业时不应穿光滑硬底鞋,登高人员物品不应超载,并有监护人。

5.13.4活动轻金属梯及木质梯、竹梯

5.13.4.1活动轻金属梯梯长应小于8 m,不应超过10 m,两节梯子梯长比为1:1,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150 mm。梯宽不应小于300 mm。踏板间距为270 mm~300 mm,顶节梯子和底节梯子最下一个踏板与梯梁底端距离均为275 mm;工作角度为75°±5°;轻金属直梯具备伸缩加长的直梯,其止回档块完好无变形、开裂;人字梯的铰链完好无变形,两梯之间梁柱中部限制拉线、撑锁固定装置牢固;木质梯,其梯柱的截面不应小于30 mm×80 mm,横梁截面不应小于40 mm×50 mm,同时木质中不应有死结、松软结或腐朽结,梯柱上不应有长度在100 mm以上和深度超过10 mm的裂纹;竹梯,构件不应有连续裂损2个竹节或不连续裂损3个竹节;梯脚防滑措施完好,包有防滑橡皮,无开裂、破损;结构件不应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应有裂纹。

5.13.4.2梯子使用应建立各类梯子台帐,并每月至少检查一次,保存记录;操作时登高梯台应放置稳固,使用前应先固定住轮脚,并插好保险销;不应在梯子底下垫物来抬高梯子; 梯子使用处下方可能坠落范围半径(R)范围内,不准堆放杂物;使用梯子时不应穿光滑硬底鞋,只允许一个人在上面,并有监护人;梯上有人时不应移位;在梯子上作业,不准往下抛掷材料、工具和其他物品;使用梯子登高,超过5m无固定平台的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应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体防护用具,安全带、安全绳应挂扣在作业面上方固定、牢固的构件上。

5.13.5钢格栅网架区域安全管理

5.13.5.1钢格栅的选用及安装应符合YBT4001.1-2007要求。

5.13.5.2钢格栅网架区域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由实行属地管理,由钢格栅所在部门进行管理。5.13.5.3 施工方需要施工,必须报请所在部门审批,由所在部门开具施工证。施工证上必须签有施工方责任人姓名、现场监护人姓名、施工开始时间、施工结束时间、施工后必须经所在部门复查人员对现场复查后签字。

5.13.5.4所在部门生产时间,不得开具施工证,严禁任何单位在钢格栅网架区域施工。5.13.5.5钢格栅网架区域大门实行上锁制,钥匙由所在部门安全员管理。

5.13.5.6施工方凭施工证进入现场施工,钢格栅网架下方必须设有现场监护人,现场监护人具有警告、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下方的权利,无关人员必须绕行。现场监护人应精力集中,不得擅自离岗或做与现场监护工作无关的事。

5.13.5.7施工方应制定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5.13.5.8施工方如需动火,必须同时持有动火证,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并做好钢格栅网架上下防火工作,施工过程中,所在部门有权对施工过程进行抽查,对违规行为有权制止,并各单位报安保部门进行处理。5.13.5.9施工结束,施工方不得在钢格栅网架区域遗留各种未固定牢固的金属和非金属物品。不得擅自离开所在部门,施工方必须主动与所在部门复查人员一起,对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检查,确认钢格栅区域无未固定牢固的金属和非金属物品后,在施工证上签署复查人员姓名后方可离开,复查人员对检查结果负责。5.13.6电梯井和管道井安全管理

5.13.6.1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缆、电线等。电梯井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它洞口。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5.13.6.2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5.13.6.3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5.13.6.4管道井(含强电井、弱电井及空调设备间)日常应处于锁闭状态,严禁无关人员私自进入和占用管道井。

5.13.6.5各单位应明确管道井主管部门,应指定专人保管管道井钥匙,并做好编号,非工作需要不得使用和外借。钥匙的领出、收回要有签字存档。

5.13.6.6进管道井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需穿越非管理归属线路设施时需通知相关部门同意方可实施。

5.13.6.7外来施工人员因工作需要开启管道井时,由主管部门委派专人进行现场指导把关,不得由外来施工人员自行领取钥匙进行相关操作。

上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下一篇:初二下册物理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