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建设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加快信息化建设(精选10篇)

加快信息化建设 篇1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是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

这些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等工作,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努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在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以农业部门网站为主的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16.79,-0.14,-0.83%)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二是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加快推进。相关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办公自动化、农情调度、动物防疫、农业遥感和渔政指挥等信息系统;各地农业部门还根据管理和服务需要,开发应用了测土配方、病虫害防治、基本农田管理等信息系统。三是大力整合开发涉农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工作,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为农民及时提供各种经济信息。

当前,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就要优化配置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积极开展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要形成贴近农民需要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种养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以及政策法规、气象服务、灾害预防、劳务需求、村务公开信息。在信息传输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公共通信网络和其他专网、适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终端,将信息及时发布到农民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鼓励国内外软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平台建设,以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要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应用信息系统。要完善农村市场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完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要积极推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精准农业。

要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要进一步实施“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加强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积极培养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和农业信息人员,不断提高农业信息的质量,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农民信息运用能力。要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要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要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其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要认识到,加强农民信息素质培训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关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农民特点,开展农民信息运用能力培训工作。比如,与劳务输出相结合,收集有关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等相关信息,有效地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广泛收集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和需求信息,为农户及时提供农产品价格行情和需求服务,促进农户自觉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植养殖生产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教育资源,结合“阳光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百万中专生计划”、“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工程计划的推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快信息化建设 篇2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应遵循原则

1、效益性原则

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 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 要根据自身的能力, 根据馆 (室) 藏基础, 分析用户需求, 研究馆 (室) 藏体系还要考虑馆 (室) 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 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 把重要的, 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 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 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 (室) 藏档案的特色选择这些档案进行数字化, 提供独具优势的服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 特色就是优势, 特色馆藏信息和特色服务往往是赢得用户和创造效益与价值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数字化建设时, 要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做到按“需”数字化。

2、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 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 (室) 藏档案信息化, 一方面可以将馆 (室) 藏的档案通过扫描等技术手段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接收电子文件进馆, 但不管是通过馆 (室) 藏档案数字化还是接收电子文件, 都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 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和法规, 如:字符内部编码标准、数据处理格式标准、信息输出标准 (包括信息的显示、打印、传递等直接面向网络用户的服务格式) 及数据交换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 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 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都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避免出现各自为政, 互不兼容, 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3、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 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 (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 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4、归档双轨制原则

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 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 在较长的时期内, 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 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

1、人才储备

由于电子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 文档处理的一体化, 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 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 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 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 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 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需求。

2、高瞻远瞩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 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 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 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 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 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 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 (室) 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 一定要审时度势, 深入调查, 科学论证, 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 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 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 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 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3、档案信息化建设应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其协作性

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在量, 更在于质,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 档案馆应坚持实用的原则。不仅要对馆藏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处理, 更应有选择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 在信息服务的特色内容和独特形式上做文章。用自己的特色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使自己的信息具备“惟一性”, 从而让利用者面对庞大的信息体系, 而选择点击你的网址;根据利用者的需求, 将馆藏信息资源加工成系统的、专题的、有序的信息, 有机地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 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 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 (室) 来说, 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 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 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 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 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总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 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馆 (室) 某一部门的工作, 也不是单靠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 它需要所有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 档案队伍素质对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 档案队伍计算机技能的提高是目前档案部门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揭新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十大原则》, 《农村经济》, 2002, (12) 。

[2]王栓军、孙贵珍、李亚青:《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战略探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8) 。

[3]韩永红、张宝东、伊国有:《加速信息化建设构造数字化林业》, 《中国林业企业》, 2003, (03) 。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篇3

分步实施,夯实信息化工作基础建设。学校先后投入400余万元,实现信息化硬件一年上一个台阶。目前,学校已实现宽带网络接入独立100M,建成了有线网络与无线wifi互联对接,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39个教学班和10间功能室全面配备了触控一体机形式的“班班通”;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独具特色的“同步课堂的未来教室、精品课程的录播教室、电子书包的智慧教室、信息科研的梦想工作室”。

训研结合,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学校通过建立“两个机制”,促进教师应用水平的提升。

全员普训机制。我们采取“五定”(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目标、定考核)和“四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线上学习与课堂融合相结合、走出去学习与请进来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95%的老师达到了“五会”:会文字处理、会查询下载、会白板应用、会资源加工、会空间应用。

点面结合机制。为了塑造一支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型于一体的研修团队,引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学校以省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以及热爱钻研课堂研究的学科教师为成员,组建成信息化研究的梦想工作室,充分发挥其研修作用,先学先试,以团队辐射带动教师。

多措并举,推进网络空间人人通。开展人人通空间探索,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研究,解决有了班班通、电子白板却没有教学资源的问题。首先,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梦想工作室的教师利用平台分学科上研讨课,其他教师通过课堂应用学习,再上交流课,做到信息平台应用常态化。随时抽查常规课堂的应用情况,后台统计平台应用情况的数据在校内一周一通报。其次,在青蓝工程中,由师傅指导徒弟利用平台资源上汇报课。再次,100%开通平台空间账号,全面实现了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五大空间的互联互通。

立足课堂,创新课堂信息融合新模式。同步课堂教学。学校尝试“一校同步多校”的探索,实现了与远在梁子湖畔的夏沟小学、峒山小学同步教学,在校与校之间的共同协商下,选择班级实行“四同步”:班级课程安排同步、教学计划同步、教学时间同步、教学内容同步。智慧课堂教学。学校开展了以移动学习终端(电子书包)为载体的智慧课堂应用探索,并将智慧课堂引入常规教室,实现智慧课堂教学常态化,为师生配备移动教学终端,一人一机,让学生将“电子书装进书包”,在学校、教室、家里运用电子书包上课、学习、完成作业等。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中进行电子书包智慧课堂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每年开展一次微课、微视频评选展示活动,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注入新的源泉,也为翻转课堂的研究提供载体。“一师一优课”精品课程。学校采用“一备、二研、三讲、四磨、五录、六晒”的“六步法”,细化晒课的步骤,充分利用自动录播教室有利条件,积极录出“精”课、晒出“新”课,保证每名教师每年至少在平台上晒好一节课。

机制创新,形成信息化有力支撑。我们不仅制定了班班通电子白板使用管理制度、课堂信息技术应用考核评价制度,还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考核中,实行周通报、月通报、学期评分奖励机制。另外,对信息化应用表现突出的教师,优先安排外出学习,优先晋升职称;对网上晒课、录像课等获奖成绩按照同一级别的现场优质课比赛的标准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奖励范围;对信息化应用不积极的教师,由年级组长在年级组内通报批评并约谈。

(作者单位:鄂州市实验小学)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篇4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作 者:房玉勇 张玲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委党校,山东,临沂,276000刊 名:改革与开放英文刊名:REFORM & OPENNING年,卷(期):“”(14)分类号:F32关键词:农村 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 篇5

意识是前提机制是保障应用是关键

我认为,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意识是前提,机制是保障,应用是关键。警务应用、提高效能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工作中,目前存在的瓶颈主要是基础信息采录维护机制有待完善,同时情报信息研判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要以推进“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情报”系统,实现信息和技术资源综合应用、深度应用、全警应用。

科技强警保一方平安、促经济发展

“在保一方平安、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综治委和社科院的调查显示:烟台是全国最平安的城市之一,而且连续5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是全国获此殊荣的两个城市之一。在保卫一方平安、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我们把信息化建设置于公安工作先导性、核心性位置来抓。

首先,强化应用。我们举办了信息化培训班1600批次,培训民警6万余人次。科技强警的触角广泛延伸,信息化全警应用,充分发挥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实战的作用,为打防管控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其次,强化创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开通了网上警务室,群众可以进行网上投诉、申办护照等,我们开发出网上办案、电子笔录、网上视频督察、网络视频接访等系统,有效预防了违法违纪问题发生。

信息化是提升警务效能的根本途径

“要真正实现与时俱进、提升警务效能,必须也只能依靠信息化。”

去年11月,我参加了公安部组织的第一期全国公安机关中青年领导干部国际化培训班,到美国一些高校和专业机构进行了观摩考察和交流探讨。相比之下,我国警务工作的信息化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务效能的提升。

我们要以“三项建设”为契机,努力提升警务工作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尤其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应用。三项重点工作中的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充分依托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当前重点要加快“大情报”平台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度开发和高端应用,确保各类社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联动使用。

对于中西部地区公安机关来说,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缺乏。因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提升现有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以真正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用信息化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的发展

牟晓良:陕西省延安市公安局局长

“警务工作的信息化让老区人民群众看到进步、得到实惠、尝到甜头。”

在“三项建设”中,我局党委把信息化放在龙头位置。警务工作的信息化可以推动规范化执法的实现,而执法规范化有利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真正让老区人民群众看到进步、得到实惠、尝到甜头。

我们到南方发达地区考察并总结经验,用有限的财力集中精力搞信息化。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全警计算机拥有率、民警警务通发放运用率、数字身份证书发放率等6个100%。

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最大好处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建议在“大情报”系统建设和应用上,从上至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按照“部厅搭台、市局建库、基层采集、全警应用”的思路和模式,真正实现公安情报信息的大共享,把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体现在提高公安工作效能、方便服务群众上。

依托信息化改革社区民警工作模式

陶晶: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局长

“要尽可能科学地为社区民警提出信息化学习和使用的目标。”

公安队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我们要从最具体的角度让社区民警了解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这会是一场全新的警务革命。单纯根据衣着、相貌去辨识可疑人员的传统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调查工作需要。全面应用信息化是很复杂的,社区民警的工作琐碎繁杂,我们不能一上来就对他们提出大而空的信息化要求,而是要尽可能科学地为他们提出学习和使用的目标,让他们逐渐熟练起来。

举个例子,很多与生活相关的情况都是能发现可疑线索的,我们根据长期调查,总结出最可能发现可疑线索的20种情况。一

切与维护稳定有关的信息都有必要做及时详细的录入,通过限定出的这20种基本生活情况,让民警随时录入更新,这样既能锻炼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又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犯罪分子的蛛丝马迹。

用信息化解决公安工作发展难题

任锐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

“有了信息化,公安业务流程和民警的执法行为越来越规范。”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要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有了信息化,实现网上串并案、直接破案和追逃等,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在我们的努力下,公安业务流程和民警的执法行为越来越规范,对群众服务的水平越来越高,警民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在具体措施上,我们结合自身实际,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强力推进五项重点工作:一是把握紧密结合环节,重点强化公安“大情报”体系建设;二是把握以建保用关键环节,重点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平台建设;三是把握信息资源关键环节,重点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四是把握队伍素质关键环节,重点强化应用培训;五是把握服务实战关键环节,重点强化实战应用。

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完成理念上的转变

王惠敏: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局长

“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和理念。”

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完成理念上的转变。技术只是一种载体,它需要依赖人的智慧和使用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和理念。公安民警需要从“口袋信息”、“脑袋信息”和“纸袋信息”的习惯中走出来,而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

制定长远规划也很重要。要有针对性、目标性,更重要的是要有对自身的客观评价,为此,我们专门组织人员对我市公安工作信息化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在与一些发展水平相当的城

市进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了我市公安信息化工作的优势和不足,编制了《全市公安机关2010-2012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确定了今后三年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每年的分阶段目标,相信这对我们宁波市公安局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会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把信息化建设置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李如林:山西省大同市公安局局长

“把信息化建设当成重中之重,以此提升公安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我们把信息化建设置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摆在重中之重来抓,以信息化带动全局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安工作的层次、质量和水平。我们以“金盾工程”二期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安网络应用系统在各警种、各部门实现全覆盖。同时,我们以重点工作目标综合考核为契机,对信息系统的覆盖率、信息采集的鲜活率以及系统的使用率进行严格考核。

加快信息化建设 篇6

化建设在市场监管中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建设对市场监管的重要作用

1、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市场监管模式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去年12月23日,吴仪副总理在对工商工作所作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是为市场主体和广大消费者服务的现代化手段,对于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设社会诚信体系,都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工商部门的同志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总局王众孚局长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商标管理自动化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网的应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用。”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高科技手段,开展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已成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wenmi114.com2、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市场监管职能的到位。近几年来,随着工商体制、机制、监管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小局大所”的格局的形成,基层市场监管执法的力度的加大,实施“经济户口”管理、企业信用建设、商品准入制度建设、个体经济分层登记和分类监管等新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都有赖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就难以实现市场监管的创新和突破。

3、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行为。改革实践证明,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使系统内部管理日渐高效、规范、科学、透明,形成流程科学、简洁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新格局;可以使案件办理流程化。案件处理从发现线索、立案、调查取证、移案、撤案、案件调查终结到案件执行、责令赔偿、结案等可全部实现网上审批,既规范了办案工作程序和办案行为,也有效地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信息化建设,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时查询每项业务工作的质量,过错责任一目了然,从而有效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4、加快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提高监管服务效能。随着网络信息的逐步完善,12315维权网络系统,网上查询、名称核准、办照、年检,网上互联审批,发布企业信息实现网上交易、招商引资等无纸化办公方式的变革,提高了部门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消费者,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在监管方式改革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管理和操作人员贫乏。体制改革以后,工商系统现有人员知识结构还主要停留在上世纪80—90年代对社会招聘干部和复转军人的基础上,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补充和更新受体制的影响速度缓慢,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工商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还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要求。

2、硬件建设发展不平衡。由于受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部门预算等因素的限制,部份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工商部门缺乏经费,硬件建设工作滞后。

3、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硬件建设。一是针对各项监管职能的应用软件没有充分开发利用,信息网络资源相对闲置,“路多车少”,造成资源的浪费;二是已开发利用的软件因是各地区各部门自主研制,系统上下级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百花齐放”,“各自为政”,数据资源不能有效的对接共享;三是系统内网络建设还仅限于内部业务网,对外服务网络如12315维权、网上受理、商品准入、企业信用建设等网络的开发利用尚处于初试阶段,与政府网站及税务、金融、质监、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信息共享网络建设也仅仅处于构想阶段。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落实组织保障。省、市、县各级工商部门要分别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把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和部署。要加强对系统干部的思想观念教育,使每一位干部都能认识和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文字处理,而是做好日常工作、强化监管职能和提高服务水平的最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和调动全体干部的积极性,认真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困难,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群策群力,克服困难,把信息化建设抓紧、抓实、抓好。

科技部: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篇7

2013年12月26日, 科技部召开了新一轮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指导专家组会议, 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出席会议, 孙九林院士等18位示范省建设指导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农村司王喆副司长主持。

会上, 科技部农村中心蒋丹平副主任宣读了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关于依托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浙江等五省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的函, 科技部农村司产业处胡京华处长宣布了新一轮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专家安排、分组情况。与会专家就“示范省建设指标框架指南”、“涉农信息资源整合”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科技部张来武副部长在讲话中首先感谢专家们在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中付出的大量心血, 要求各位专家以“示范省建设指标”为抓手, 做好浙江等五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修订完善工作;指导各省聚焦食品安全平台建设, 促进各省平台与国家平台的对接, 早日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完善统计工作 篇8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统计工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1-01

1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只有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技术,才能完成各项复杂的信息搜集、整理和计算任务,大大缩短信息传递的周期。医院统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替代统计人员的手工劳动,更主要的是通过电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准确、及时地掌握大量的、详细的基础数据,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各种复杂的分类、分组,并运用统计学和其它科学方法,去完成人们手工计算难以做到的大量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工作。

1.2 统计信息是医院领导决策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医院统计以手工填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搞单纯的事后统计,统计分析也只是本医院简单的数字说明,缺乏对医院外部有效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和有深度加工分析,以致许多医院尽管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多年,但医院统计工作仍停留在较低水平,大量宝贵的信息被闲置,医院管理决策并不能从中受益。随着计算机技术影响力的日益增大,医院统计必须调整视角,变单纯的事后反映为事前的预测与咨询、事中的监督与控制、事后的信息与评价为一体,促进统计信息整体功能的发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为医院领导、医院各科室和临床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服务,为探讨和摸索适合医院实情的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1.3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以计算机为龙头的信息革命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特别是医院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引入到了经营管理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信息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数据库化将是建设现代化医院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医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以此来强化医院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

2 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方案

2.1 加强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利用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应用是目的。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选择适合本医院统计工作开展的实用的计算机软件,使统计工作程序化、网络化、规范化。我院目前开通了门诊收费工作站、住院护理、医生工作站、病案管理工作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医院内部网络的构建,可以提高数据的综合利用效率,方便统计工作的开展,为准确、及时地获取详细的统计基础数据打好基础。

2.2 实行电子病历制度,强化信息质量控制力度 电子病历是进行医院统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具有及时、准确和系统三大特征。不仅是医疗管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获取医疗统计信息的途径之一,只有确保病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统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才具备有力保障。全院各科室要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集中力量严格把控好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的质量关,病案统计人员对录入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不规范、不合要求的病案不予录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并做出相应处理,保证信息质量的准确、完整、无误,将缺陷发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促进医院统计数据信息质量监控机制的不断完善。

2.3 加强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虽然在收集和整理资料上,计算机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方式,但是这并不代表医院的统计工作完全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的,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统计人员既掌握统计业务知识,又通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才能对于网络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整理,才能够客观而真实地反应医院经营和医疗活动,并做出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2.4 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管理 医院实施信息化管理,各种统计数据都将依赖计算机整理、传输、保存,所以我们必须确保医院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信息系统的网络维护,保障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定时监测,及时更新软件设备等安全防御体系。因此,医院要建立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规则,并完善相关制度,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必要时建立光盘库,防止数据丢失。安装并及时升级杀病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非法入侵。

3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在医院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统计工作的手工、局限、烦琐的被动局面,变为自动化、全方位、简单快捷、多方位运用的现代化工作模式,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益,增强了统计工作职能,赋予了统计工作人员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在实践中逐步摸索,不断拓展统计职能,在发现问题的同时,逐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统计工作做得更好,确实当好新时期管理决策者的参谋和助手。

参考文献

[1] 于卫力.网络环境下如何做好医院统计工作[J].经济导报,2013(03).

[2] 张瑄.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J].信息系统工程,2011(01).

[3] 钟靖明,缑文海,冯艳慧,王玲.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做好医院统计工作.中国医院统计,2004年第04期.

加快信息化建设 篇9

一、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信息网络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委信息化建设就是科学技术在党的工作领域的充分体现,其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党的领导活动和组织结构的更新,扩大党内民主,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内事务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对加强实现党委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提高党委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中央文件为做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多年来,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做的非常好,相对而言,党委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比较滞后。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8月份省委办公厅又印发了《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实施意见》,对全省的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这些都是指导我们做好未来三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工作的行动指南。从全国总的情况看,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江苏、浙江、上海已完成了党委内网基础平台建设,实现了党委系统以及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之间的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江苏省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成了“两横一纵”(省、市两级横向,省、市纵向)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开发应用了公文传输、会议服务、信息报送等办公系统,建成了辅助决策、文件资料、工作信息、参考资料等信息资源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他们的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三是市委的高度重视为做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共中央办公厅的《规划》出台后,市委办公室抓紧研究,就贯彻落实的意见专门向市委常委会议作了汇报。市委主要领导非常关心支持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门批示:“要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委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为契机,切实抓好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抓紧时间、高质量地办好市委网站。”市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抓好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从提高各级党委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思想观念,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方法,扎实推进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二、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力求使全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保障党委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级党委的决策和领导水平,是实施党委系统信息化的根本目标。能否全面完成全市《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市委各部委、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委工作的一次检验。当前,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市委工作中心,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力求实现“五个突破”。

第一,要在服务党委工作上求突破。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公众可以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党委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一些重要信息,能够实现党委与公众双向的、直接的沟通和互动,也必将促使党委系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沟通协调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党委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加大网络信息和社情民意的采集力度,加强社会动态信息的收集整理,为各级领导了解和把握社会动态开辟新的服务窗口,实现服务方式的新突破。

第二,要在党委网站建设上求突破。办好党委网站,对于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促进党务信息公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加强宣传引导。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把市委的重大决策特别是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宣传好、引导好,重点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经验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宣传,提升庆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县(区)委和市委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特点,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共同树立党委的良好形象。二要保证信息发布权威及时。通过建立健全信息审核和发布制度,确保上网各类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时效性和鲜活性。动态信息要及时更新,静态信息要定期更新,要保证24小时提供不间断的信息服务,特别是市委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要做到上午的活动下午上网,下午的活动晚上12点以前上网,重要的信息要做到图文并茂,联系协调市委常委工作的市委办有关负责同志要严格把关,确保常委活动信息权威发布、及时更新。相关单位的重要信息要及时向市委信息化工作部门报送。三要完善服务功能。各级党委和党委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党委网站这个平台,为公众提供人性化的网上服务,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化解社会隐患和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通过开设领导信箱、领导在线交流、热点评议、政策解答、网上投诉等互动栏目,广开汇集民意渠道,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要不断完善网上信件办理的方式方法,优化流程,落实责任制,靠实责任人。四要优化网站设计。不断跟踪最新的网站制作技术,以更加丰富的图像、视频、三维动漫等情景模式,以更具亲和力的浏览风格、友好界面,提升网站的吸引力。特别是首页的设计要突出党委工作重点,突出地方特色。

第三,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是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全国、全省乃至其他兄弟市州的最大制约因素。在全市《规划》中确定的四个重点项目,是提升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这四个项目建设的时限要求紧、技术含量高,只有大胆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才能走出适合庆阳市情的发展路子。要积极向省上衔接汇报,争取把我市列为全省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试点市,积极与中央办公厅联系,争取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要按照“注重实用、适度超前、便于拓展”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在设备购置上力争“一步到位”,杜绝重复建设,测算项目经费要严密细致,保证“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涉及各县(区)委和市委各部委的建设任务,要按照全市《规划》的统一部署和时限要求,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各县(区)要尽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争取两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第四,要在整合信息资源上求突破。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在经济社会资源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实现最优配置。目前,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网络建设自成体系、信息资源部门化等问题比较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在推进党委信息化建设上,必须打破行业和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党委信息化工作部门要尽快构建市、县两级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数据交换平台,抓紧建立完善各类信息资源库,彻底改变目前重复建设和信息资源浪费的现状。在建设新的信息资源系统时,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设备和网络系统,特别要重新挖掘党委机关内部的信息资源,如历次党代会、全委会留下大量珍贵的文字、音频和视频资料,几代人呕心沥血挖掘整理的党史资料、地方史志等,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率。各级党委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提供信息资源,实现同一平台下的共建共享共用。

第五,要在促进应用开发上求突破。业务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建设就是为了应用,如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建成的网络系统只是一个“空壳”、“花架子”,这不仅与信息化建设目标相去甚远,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要按照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决策指挥、统筹协调等工作,按照省上制定的规范标准,逐步建设完善各级党委办公应用系统,重点建设内网网站,实现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法院、检察院业务网站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使信息化建设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机关工作上台阶的“助推器”。即将开发的所有应用系统都要保证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符合党委工作规范和程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党委信息化的推广和应用。今年,要尽快建成市委公文交换站项目。

三、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为党委系统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合力推进。目前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虽然相对滞后,但通过学习借鉴、加大投入,可以建得更好,更先进。各级党委和部门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打破地域、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建立协调、协作、协同的工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互补互利。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分工合作,上下协调联动,形成党委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和工作格局。

一要加强对党委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各县(区)委和市委各部委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做好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全市《规划》要求上来,把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上重要日程,集中利用2-3年时间,建成党委办公系统。各县(区)委要成立党委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负起责任,党委分管领导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亲自抓,解决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大问题。要明确党委信息化的建设任务由机要部门承担,市委机要局要设立信息化管理科,尽快配齐工作人员,选好专业技术骨干和会跑项目、能争取来资金的人才。全市机要部门要彻底转型,坚持走出去,把大半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上,对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人员,要尽快调整。市委各部委也要确定分管领导,确定专人从事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市委网站的信息报送工作。要协调建立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之间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定期研究和解决内网建设中互联互通的重点、难点问题,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展示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新成果,赢得各级党委的重视支持和干部职工的广泛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要加大对党委信息化工作的投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次性投入、一次性建设,而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坚持不断地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软硬件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上,更需要有足额的资金来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大力支持,把党委系统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保证工作需要。信息化工作部门要积极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广泛征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

三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干部教育培训。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市党委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我们既要理顺人才进入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务员招考等形式,把立场坚定、技术过硬和事业心强的优秀人才选进来,又要营造适合技术人才发展的空间,确保技术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有发展。要注意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组织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运用信息化办理业务的能力。请组织、人社和编制部门在增加编制、健全内设机构、选调专业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要抓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党委系统涉密信息、敏感信息较多,在信息化建设中,安全保障措施能不能跟得上,决定着建设的成败。要认真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上网谁负责”的要求,建立安全责任制。要采用密码技术、数字认证技术和网络防护技术,从技术层面建立一个违规行为可阻断、越权行为走不通、突发灾难不用怕、信息传输和存储放心的安全环境,保证网络状态可控,病毒和网络攻击可防。各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落实安全保密责任,特别要加强信息发布的审核和上网信息的监控管理,把好出口关。凡涉密信息和不便对外公开的信息绝对不能发布到互联网,存储有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也绝不能上互联网。对于把握不准密级的信息,要及时征求保密部门的意见,避免造成泄密事故或工作被动。

(作者为中共庆阳市委常委、秘书长)

加快信息化建设 篇10

——在全市电教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民乐县教育体育局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按照会议要求,现就民乐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及2012年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民乐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6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69所、教学点10个、县直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43971人,其中普通高中7039人、中等职业学校1137人、初中11131人、小学19399人、幼儿园及学前班5265人。现有教职工3070人,其中普通高中422人、职业中专111人、初中706人、小学1755人、县直幼儿园76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3949台,生机比为

9.6:1,师机比为1.5:1。建成多媒体教室569个,其中电视机模式328个,投影模式129个,电子白板教室112个。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持续、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狠抓不懈,在逐年筹措资金添置信息化设备的同时,认真研究国家政策,抢抓-1-

各种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装备水平,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下面我就民乐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些主要做法和大家作以交流:

(一)树立优先意识,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优先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渗

透,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县在稳步实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同时,把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县委、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育发展问题,拨付专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强化设施配备;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时,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主动实践,不断提高对现代教育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

2011年,针对我县中小学在图书、电教设备、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配备等方面存在的缺口大、个别指标不达标的现状,县委、政府在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两基国检为目标,促办学条件上台阶”的目标,建立了主要领导分块负责的工作机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配备计划,为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面对地方财政紧张的现实困难,我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争引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千方百计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一是积极争取省厅项目资金。2011年先后为3所初级中学配备了8套实验仪器、设备,为70所小学配备了科学仪器,并为新建学校拨付图书购置专项资金51万元。

二是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了政府拨款、乡镇配套、企业垫资、学校自筹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进一步加大了教育技术装备投入力度,仅2011年一年为中小学配备了价值1591.77万元的电教设备、图书、实验仪器和音体美器材等教学设施设备。共配备电子白板96套,购置学生计算机957台,一次性购置图书14万册。为86所小学配备了科学实验仪器,为156所小学配备了标准化实验台。为186所中小学配备了音体美器材,使城镇中小学达到了国版二类标准,农村小学达到了三类标准。其中,民乐二中建成高标准微机室6个,配备计算机316台,建成电子白板教室66个,高标准实现了“班班通”,配备理化生标准化实验室12个,一次性购置图书8万册,严格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上架,安装了图书管理软件,规范了图书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金山小学新建微机室3个,配备计算机176台,建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13个,一次性购置图书3万册,配备小学科学实验室2个,配备仪器设备2套;为12个乡镇寄宿制小学各配备电子白板教室2个。为了改善教师信息化办公条件,我县采用学校、老师共同筹资的方式为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目前中学教师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小学教师正在逐步配备当中。

三是积极争取侨心项目,为学校配备信息化设备。至目前,共争取到“周大福爱心电脑教室”12个,配备计算机232台。同时将66个村委会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设备和21个“农村文化共享工程”设备整合到学校,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

四重新调配现有资源,提高教育装备利用率。针对布局结构调整后,原农村初中部分教育装备不能适应寄宿制小学教学需求的问题。我局抽调专人对全县各学校教育装备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按“按需调配,公平均衡”的原则进行了重新分配,有效避免了教育资源浪费,提升了教育装备利用率,实现了县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通过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我县教育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改善了办学条件,也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促进教育持续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三)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教育装备切实为教学服务

教育技术装备的价值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提高教师对现代信息设备的应用能力,我县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教师信息化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县、乡、校三级培训网络为基础,以骨干教师引领的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和以赛促训的激励机制。

一是在去年寒假期间,利用15天的时间对小学科学课教师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由人事股牵头,教研室、电教室共同主办,抽调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专业的骨干教师,对265名小学《科学》任课教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对各类仪器的名称、功能、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介绍,把小学科学课中安排的72个实验人人规范操作了一遍,完成了《小学科学实验手册》初稿的编写工作。今年3月份,根据市局电教馆的要求,分四期,对232名科学课教师和320名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本次培训的重点是如何上好科学课。

二是利用去年寒暑假时间,先后组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集中培训。我县于2007年制定出台了《民乐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核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教

师信息技术考试制度,并将教师考核成绩作为上职称、评先进的必要条件。2011年,全县又有181名教师取得了合格证书。截止目前,取得合格证的教师已占到全县教师总数的86%。

三是要求各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将信息化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分年龄对学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并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的情况与教师的业绩考核和评优晋级相结合。

三、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尤其是经过去年设施配备,我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已经基本筑牢,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进行教学的氛围已基本形成。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意识还不强,尤其是年龄大的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堂课”的模式,观念转变较慢。二是少数农村学校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三是部分学校的信息化设备陈旧、老化,亟待更新升级,四是我县信息化水平跟兄弟县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四、2012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点

2012年,我县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强化检查、督促和引领,通过组织开展督导检查、针对性培训、激励性竞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设备效益,进一步促进教育技术装备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一是进一步推动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大屏幕触摸电视”为代表的“班班通”先进模式建设,逐步升级、淘汰落后设备。2012年我县同10个学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要求每个学区新建一所“班班通”学校,根据各自实际更新、升级旧设备。

二是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设备、仪器和音、体、美、卫设备及图书的管理、应用工作,本着“建、管、用”并举的原则,管好、用好各类设备,努力提升设备的利用率。三是进一步加快学校教育网站建设,未建成网站的城区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到年底全部完成学校网站建设。

四是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和“特色校创建工程”紧密结合,按照“宁肯用烂,不能放坏”的要求,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大规模、大面积推行现代教育装备进课堂活动,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创建标准化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推波助澜。

五是继续组织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培训。采取校本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节假日等空闲时间,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师进行全覆盖式培训,结合我县开展的“三字一画一语一操作”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装备进行教学的能力。

六是继续推行“以研促训”的模式,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将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作为教研活动的基础,深化研究,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同时教体局继续组织开展全县性学科教学评比活动,进一步强化交流,推动应用。

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技术现代化,实施“校校通、堂堂用”,全面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将进一步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为全面开创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做出积极努力!

上一篇:初中环保作文: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下一篇:酒店员工离职辞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