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稳处置能力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维稳处置能力(精选8篇)

维稳处置能力 篇1

一、为建立健全我司客运车辆群访、罢运、闹事极端事件的预防及应急处置机制,推进应急处置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提高控制、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客运车辆群访、罢运、闹事极端事件的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二、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方针,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提高应急预防处理能力,做到机构、人员、预案、措施到位,对客运车辆群访、罢运、闹事极端事件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三、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因燃油价格上涨、客运线路调整、经营期限到期及其他原因引起客运车辆的群体性上访、罢运、闹事、阻碍交通等极端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群体上访。违反国家《信访条例》规定,较大规模地到党政机关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

(二)组织罢运。组织客运车辆集体罢运,扰乱正常运输市场秩序。

(三)制造舆论压力。利用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捏造歪曲事实,散布不利于团结稳定的信息,制造舆论压力。

(四)堵路闹事。组织客运车辆阻断交通、闹事,给政府及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影响社会稳定。

四、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处置,认真落实处置主体和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五、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将“宣传法制观念,耐心教育疏导”的工作方法,贯穿预防和处置客运车辆群访、罢运、闹事极端事件的整个过程,防止事态扩大恶化,教育承包人、股东、驾驶员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和方式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六、坚持“常备不懈,预防在先”的思想,做好应对客运车辆群访、罢运、闹事极端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报告体系、指挥协调体系,防患于未然。

七、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坚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有效整合应急资源,预测预警突发群体事件,提高信息分析与处理水平。

八、协同应对、快速反应。坚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各部门密切配合,提高预防、处置极端事件的能力。

九、极端事件处置预案按《毕节市久安通达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十、本工作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毕节市久安通达旅游客运有限公司

维稳处置能力 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广大农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 民生诉求的多样性, 社会分配不公的攀比性、仇富心理的极端性、追求最大利益的功利性也逐渐显露出来。当前, 农村群众在信访中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群众信访总量不断上升; 署名信访、联名信访、重复信访事件明显增多; 信访形式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群体上访突发性明显; 经济性、现实性和利益化明显; 涉诉涉法信访日趋增加; 群众信访呈现出片面性、无序性和随意性。

二、信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信访总量高位运行。以署名信访、联合信访、重复信访为主流, 信访人以维护自身权益为诉求, 凭政策落实、意外事故、城中村改造、土地争议、物业管理、村务管理、历史遗留问题等解决不公为依托,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甚至不惜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不断以畅通信访渠道为借口向政府施压, 或以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相威胁, 使群众信访呈现出片面性、无序性、随意性和冲突性。

2. 重复上访居高不下。缠访闹访或越级上访的信访人多半都属于老上访户, 他们普遍存在“信访不信法, 信闹不信理, 访大不访小”的错误认识, 加之偏执心理的作祟, 往往不通过仲裁、行政复议和法律诉讼等渠道维护自身权益, 肆意加入信访, 认为信访成本低, 灵活性大, 见效快, 利益大。

3. 积案化解进展缓慢。全县以涉法涉诉为主的信访积案较多, 有些因时间跨度长, 信访人诉求过高等原因解决难度很大, 解决他们的问题没有政策依据和法律规定。主要负责领导对一些“钉子案”“骨头案”不能牢牢记在心上, 抓在手上, 落实在行动上。

4. 责任落实有待加强。个别乡镇、单位领导、村干部在定期接待来访群众方面还存在落实不规范、不到位, 重经济轻信访, 重管理轻防范, 重接访轻办理, 办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对县上交办的信访事项不在规定时限内结案, 专职信访干部的作用发挥不好, 信访工作的质量不高, 对本该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访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少, 处理不够彻底, 牵涉多个单位共同协调解决的信访事项主动性不够, 把握解决问题的时机不妥, 反弹现象时有发生, 没有建立起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5. 督查督办执行不力。相关部门在整体信访工作中存在失之于宽, 失之于软, 对各乡 ( 镇) 、部门指导、协调、督促不够到位, 对信访接待交办事项、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交办案件、省市交办或挂牌督办案件存在重交办轻督办, 碍于工作情面, 追责制度不到位, 工作方法单一, 工作思路不新, 工作手段滞后, 没有真正建立起抓大不放小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 尤其是对重点信访人重复赴京非正常上访, 消息闭塞、情报不灵、判断形势不准, 对稳控责任单位督办不力, 没有履行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对重点信访人相互串联、互为效仿, 传授经验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没有与公安部门进行密切合作, 落实好防范和打击责任, 从而对全县信访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农村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信访是社会矛盾的“晴雨表”, 它可以最直接、最迅速地折射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不和谐因素和深层次问题。然而引发当前群众信访高发、易发的主要原因, 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堡垒工程”强度不够。不可否认, 当前绝大多数村干部是好的, 是群众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整体上能够形成战斗堡垒作用。但也有少数干部文化素质、政策水平低, 平时不注意学习, 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不透, 一知半解, 在贯彻时不能正确贯彻到位, 造成政策执行上的偏差, 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2.“阳光工程”亮度不够。现在推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医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 按理, 群众可以从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方面的信息, 对相关事务一目了然。但是, 个别干部在公共事务管理中, 习惯于暗箱操作, 搞“一言堂”“糊涂帐”, 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 如工程发包、资金使用、救灾款物分配、低保户报送、计生指标等不向村民公开, 或者流于形式假公开, 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阳光工程”亮度不够很容易引发群众上访。

3.“靠山工程”力度不够。上级机关和领导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靠山”, 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离不开上级机关的支持。但现在往往是一出现上访问题, 不管镇、村 ( 社区) 处理有理无理, 上级不愿明确告诉上访人, 总是批由下级处理; 更有一些职员以牺牲乡村干部的威信来取悦上访人, 甚至满足上访人的无理要求, 无意中增加了上访人的信心, 增加了息访的难度。

4.“系统工程”密度不够。我国法律法规较多, 法治工作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 得到了较大步伐的完善, 但仍然存在一些盲区。有些纠纷的解决, 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 涉及到现实的矛盾时, 无法很好解决, 有的甚至不能解决。有时事情处理起来显得合法不合理, 或合理不合法。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导致有些人钻法律的空子, 有些人只顾个人利益, 不顾整体利益和社会影响, 造成重复访等问题出现。

四、农村信访维稳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面对信访维稳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需要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主动应对各类矛盾, 在新的形势下,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对信访维稳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1. 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时机, 要经常性学政策、学法律, 要学以致用, 在实践中给群众讲明白, 讲透彻, 努力做到在群众工作中不留隐患。

2. 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村负责人为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梳理、情况反映及问题解决, 确保“小事不出村 ( 社区) , 矛盾不上交, 大事不出乡镇”, 确保不留死角。

3. 强化信访接待首办责任制。对群众的来信来访, 认真、及时接待, 及时答复处理, 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要求, 必须做到“热情、诚恳、耐心、周到”, 对漠视群众诉求, 不负责任, 或引起重大上访事件的, 乡镇党委坚决给予必要的通报或处理。

4. 依法治访。大力开展《信访条例》的宣传和落实, 彻底扭转群众“信访不信法”, “法不责众”的错误思想, 加大对非法上访的控制和打击力度, 强化依法治访, 推进信访工作法制化。

众志成城,提高应对事故处置能力 篇3

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指示明确。事情发生当日,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住时机,科学部署抢救工作,确保被困人员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明确了抢险救灾工作的方向,使参与救灾的同志受到鼓舞鞭策,也使受困人员增添了获救信心。

二是组织指挥坚强有力,正确决策,科学施救。河南省省市领导与安监总局领导在现场共同确定和组织实施了“一堵、二排、三送”的救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变化,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部署,走一步看两步,科学果断决策。

三是抢险人员顽强战斗、奋勇拼搏。350名武警、消防官兵在支建煤矿和中铝矿业分公司铝土矿职工的配合下,在大雨中连续奋战,成功地堵住了透水点并加固了河堤。义煤集团成建制调队伍,成批量调物资,全面承担了井下排水清淤等抢险营救工作;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负责同志一线指挥,从各矿抽调的人员在井下水中轮班作业。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调集各方面力量全力投入,为抢险救灾提供了保障。

四是社会各方积极支援,密切关注,共同努力。在雷击造成供电中断的情况下,电力部门迅速排除故障,恢复、保证了供电;交通部门组织队伍抢修公路,保证运输车辆通行;移动通讯部门对矿区进行紧急扩容,保证了信息畅通;气象部门实施了局部消云作业,减轻了洪水压力;水利部门紧盯上游水库的安全;医疗、防疫部门调集车辆和人员,保证脱险矿工得到及时救治;荥阳水泵厂组织职工连夜加班组装水泵;中原油田做好了地面打钻准备;中铝公司总部负责人赶到现场;当地一些企业主动提供抢险救灾物资;各类媒体做出了客观、及时的报道,社会公众反映正面。

五是支建煤矿和被困矿工积极自救。事故发生后支建煤矿和当地铝土矿积极组织自救。被困人员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划分了若干小组,互相鼓励,保持镇定,及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妥善处置携带的炸药雷管,探水探路进行自救,为救援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次抢险救援成功,彰显出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出广大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感;反映出武警部队和国有企业在抢险救灾中的突击队和骨干作用;展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谐氛围和良好风尚,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维稳处置能力 篇4

优化流程

推动维稳信息处置工作上水平

随着××公司转型提升发展步伐的加快,维稳信息处置工作的重要性亦日趋突出。××公司高度重视维稳信息工作,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入手,强化维稳信息搜集、分析、研判和应用,提高维稳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新形势下维稳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维稳信息处置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公司维稳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部室、子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全面做好维稳信息的发现、收集、整理、监控和处置工作,及时了解维稳工作动向,加强对维稳工作的监控和引导。工作小组定期召开维稳信息分析会,对群众关心的、涉及公司的热点问题实行“一月一分析”,提出维稳信息关注重点,明确工作方向,各相关部门对涉及本部门的维稳信息制定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出现问题,即可及时、妥善解决。

(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公司党委专设宣传统战干事与主管,重点负责维稳信息处置工作。各部室、子公司选定责任心强、工作严谨、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志担任信息专办员,密切关注各类信息,做到归口信息定期上报,热点焦点立即上报。在日常工作 1

中,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让民众及时得到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对重要维稳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上报相关部门、领导。按照问题性质归口相关部门、责任人进行调查、核实,及时解决。维稳信息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形式进行信息反馈及舆论引导。面对网民对某一事件的质疑,在第一时间上网进行回复,及时释疑解惑,予以解决。

(三)加强督查落实。公司将维稳信息处置工作纳入日常督查工作内容,建立维稳信息处置问责机制,对维稳信息处置工作敷衍、推诿扯皮,应对不力或迟报、漏报、瞒报信息,造成工作被动或产生不良影响的,将对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后果特别严重的要追究分管负责人的责任,并按相关制度规定进行严厉问责。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公司积极开展维稳信息处置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集中表现在个别干部职工对维稳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维稳信息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信息员业务水平不高,应对维稳信息有时显得相对被动,不及时、不得力,维稳信息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等。

三、对策与建议

鉴于公司在维稳信息处置方面存在的不足,建议从加强维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维稳信息网络平台及加强维稳信息分析研判等方面入手,促进维稳工作上水平。

(一)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实行规范管理。一要明确维稳信息员岗位职责,严格工作规程。科学制定《维稳信息员岗位职责》、《维稳信息报送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信息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规程,使维稳信息员工作有章可循,信息收集、上报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夯实维稳信息工作基础,构建维稳信息工作的长效机制。二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维稳信息员素质。要加强对信息员的业务培训,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聘请专家举行业务知识讲座,组织信息员赴发达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方式加强对维稳信息员的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的训,提高综合素质。三要完善考核体系,提高维稳信息员积极性。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绩效考核办法,对工作积极、成绩明显的维稳信息员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调动广大维稳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维稳信息员队伍的稳定。

(二)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快速传递。由于维稳信息报送传递速率慢、存档不规范等现象的存在,造成了工作时机贻误,影响了工作开展,导致维稳工作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建立一个规范的信息传递网络平台,确保维稳信息高速传递、规范管理、高效使用,是做好当前维稳信息工作的重点。可建立企业维稳信息中心,由专人负责维稳信息的上报和管理,加强对信息员的日常管理与工作督查。

(三)认真开展分析研判、商讨交流,积极服务领导决策。

一是实行维稳信息定期分析研判。建立健全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维稳情报信息综合研判机制,基层维稳信息员要做到维稳信息每日一上报。维稳信息中心要坚持每日对当天涉稳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处置。每周根据对维稳情报信息进的行分析研判,提出下周工作措施。每月深度查找和分析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明确下月信息收集和维稳工作的重点。每季对维稳信息工作进行调度,展开稳定风险评估。半年对工作进行小结,寻找普遍性、倾向性、规律性的维稳问题,研究进一步推动工作的办法措施。年底召开工作总结会,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理清思路,推动维稳信息工作持续提升。二是开展维稳情报信息商讨交流。建立信息衔接联动的长效机制,维稳信息中心定期牵头组织各部室、子公司信息员对维稳信息进行商讨交流,做到“情况互通、信息互享、工作互动”。在重点敏感时期前夕和重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发生期间,根据工作需要,可进行专题商讨,有必要的可在商讨基础上展开专题调研,并形成书面报告向分管领导提出意见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

维稳处置能力 篇5

力的调研报告

岗王镇人大主席 XXX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历来是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农村,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平安建设的奋斗目标,岗王镇就“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新农村”这一课题,在全镇27个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深入村组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共走访了30多个村组,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召开各类座谈会20多次。调研表明: 岗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增强了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为矛盾化解、社会稳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关于祥云社区征地拆迁,镇党委政府所有干部不畏艰辛,逐户上门走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和萌芽阶段,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农村社会的不断发展。根据调研结果,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纠纷

由于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农村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利益之争上。调查显示,我镇农村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纠纷发生在土地纠纷、征地拆迁、村务管理、邻里家庭等方面。

1、征地拆迁纠纷。我镇农民为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我镇门楼王征地拆迁过程中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补偿资金发放不及时等原因也引发很多矛盾纠纷。一是征拆补偿资金不尽合理,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补偿标准不一致,很多百姓不理解,意见很大。二是征拆补偿经费分配及失地农民就业难。在征拆补偿经费分配上,势力强的压势力弱的,大姓家族压小姓家族,还有部分群体强烈要求改变历史传统补偿资金分配办法的,导致补偿资金无法分配,引发不少矛盾纠纷。三是安置失地农民不到位。从调查中得知,一些失地农民的安置措施不及时,关心不够,安置点建设滞后,导致失地农民对安身问题意见很大。

2、村务管理纠纷。引发村务管理纠纷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村级财务不公开。由于农村财务长期缺乏监督机制,村财务收支很不规范,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据我镇张楼村村民反映,该村已有3年未清理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村民意见很大,村干部之间也产生了矛盾。个别干部利用在位的机会,抱着能捞就捞、不捞白不捞的思想,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资产。还有部分村干部因垫资抵上交任务,款未收回,从而 引发矛盾。少数村民以村级财务不公开、帐目不清为由,多次上访。二是村干部作风不正。一些村干部上任后,工作作风简单,管理不民主,脱离群众,产生矛盾。三是困难救助发放不合理。一些村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在上报特困户名单、发放救灾物质、助学金、抚慰金时不透明、不公平,一些应该照顾的没有得到照顾,与村干部关系好不符合条件的反而得到照顾,这些现象引发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助长了农村宗族姓氏斗争和派性斗争。

3、家庭邻里纠纷。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家庭纠纷在民事纠纷中所占比重较大。2011年全镇共调处民事案件80多起,其中家庭纠纷案件30起。家庭纠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离婚纠纷。农村婚姻家庭成员责任感不强、婚姻家庭观念差,导致离婚纠纷年年高比例增长。调查显示,受理的农村家庭纠纷案件多半是离婚案,农村家庭离婚率过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单亲家庭的子女抚养和教育不当,又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造成恶性循环。二是赡养义务纠纷。农村多子女家庭互相攀比,不履行赡养义务较突出,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在赡养养老问题上,有矛盾或尽赡养义务有困难的占30%,不尽赡养义务的占10%。三是家庭财产纠纷。农村家庭财产分割、老人的田地分配、儿女的财产继承权等都是影响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不少家庭因为财产分配造成父子成仇、兄弟反目、家庭分裂。四是家庭暴力 纠纷。据调查,20%的农村家庭有暴力存在,10%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5%左右的人在对配偶施暴的同时对子女施暴。此外,农村邻里矛盾纠纷也是农村较为普遍的一个问题。由于部分农民思想意识狭隘,教育滞后和素质较低,常因相邻间的宅基地、通行、排水、采光或田间地埂等事引起矛盾纠纷,两家争斗几代成仇。

二、农村矛盾纠纷的成因

1、部分基层干部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当前农村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少数干部生活腐化、滥用职权的现象确实存在;有的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大吃大喝;有的文化水平低,对法律和政策知之甚少,权力欲望大,独断专行,以权压人;有的不善于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方法简单,作风粗暴,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削弱了基层组织的威信。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的惠农政策调整很大,很多惠农政策由于在执行时走了样,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农村抗旱抗洪救灾补助、特困补助、退耕还林款的发放不及时,粮食生产“两补”款跟人不跟田走、随意挪用抵扣和截留各项补助款等各种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常常引起农民的意见。部分基层干部在群众中产生信任危机,一旦群众对立情绪升格,极易引起共鸣,产生各类矛盾纠纷。一些基层干部好心办事,不但得不到村民的认可,反而令村民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2、农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差。农村的普法 工作尚未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还很不到位,基本流于形式,广大农民并没有很多机会接触法律和学习法律,在发生矛盾纠纷时,只是凭自己主观思想来评价是非,难免不发生违法抗法的事。一些村民抱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常常选择一些重大活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期间,采取静坐、堵路堵桥、围攻镇政府机关等过激行为,有意制造不良影响,向政府施压,引起领导重视。

3、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引发各类矛盾纠纷。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农村精神文明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农民固守“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思创造,不能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二是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漠、道德意识滑坡,精神生活空虚,封建迷信、“黄赌毒”泛滥,打牌赌博几乎成了农民休闲时间主要的娱乐方式。三是宗族势力抬头,有的地方宗族势力把持一方,以大欺小,恃强凌弱,严重干扰和威胁基层政权,有的为社会不法分子所利用演变为社会恶势力。四是家庭伦理道德丧失,家庭暴力犯罪、离婚遗弃和虐待老人等问题已成为农村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对策

1、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农村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全镇矛盾纠纷是当前影响稳定的重大隐患,是建设和谐 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势必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党委政府要把解决农村矛盾纠纷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出具体的考核目标责任制。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同样是政绩”的观念,树立调解矛盾纠纷就是为民造福、就是为建设新农村作贡献的思想,提升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要确立化解农村矛盾的新思路,建立健全调解组织机构,形成宏观上有人管、微观上有人抓、一级扣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面对农村矛盾的多发、高发态势,要始终坚持经济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把握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的原则,树立决心、坚定信心、增强耐心,敢于接触群众,敢于面对复杂问题,妥善处理各类复杂矛盾。

2、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农民安居乐业。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惠民政策,给予农民多项补贴。但由于一些基层干部理解上存在偏差,执行时既走样又打折扣,引起农民不满。因此,各级领导要对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特别是对发放给农民的各种钱物和补贴更要加强监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征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深入征拆对象了解情况,倾听失地农民的呼声和意见,严格 实行先安置后拆迁,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财产权和监督权。依法依规制定补偿标准,及时给予农民补偿。主动关心失地农民的生活,真心实意为失地农民排忧解难,自觉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镇村干部征拆政策的宣传培训,使他们熟悉征拆政策,了解征拆工作,清楚补偿标准,带领群众积极支持各项工程建设。目前,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征地拆迁纠纷中所涉及的安置不及时的问题,让被征拆农民有自己的安居之地。保证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农村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大、困难多,应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逐步推开。民政部门要加强农村低保检查力度,确保这项政策的公开、公平、公正。目前,应首先落实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这是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最有效的办法,也是缓解失地农民矛盾纠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改进全镇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认真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制度建设切实改进干部作风,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实践提升基层干部驾驭处理复杂矛盾纠纷的能力。一是落实镇干部驻村入户制度。驻村干部要真正做到工作吃住在农村,落实每月至少住村20天的有关规定,通过深入农村,与农民打成一片,融入群众,真正了解农民之所急,及时掌握农村矛盾纠纷情况,快速排查 化解矛盾纠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想做的事情做起。二是建立镇干部调处矛盾纠纷的责任追究制度。农业税和“两统筹一提留”取消后,镇干部除计生工作外,社会稳定,调处矛盾纠纷,就是镇干部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加强镇干部矛盾纠纷化解的责任感和工作力度,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对多年的矛盾纠纷实行镇干部包案制,限期化解调处。建立处理矛盾纠纷的台帐制度,全面记录矛盾纠纷的类型、发生事由、发生地点、处理结果等信息,调处一个销号一个,使领导心中有数,应对自如。对出现大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化解的,实行责任追究制,该免职就免职,该撤职就撤职。三是完善和落实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要坚决落实镇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接受广大村民的监督,把村务公开栏变成群众的“明白栏”。对于一些存在政务不公开、村务不公开、内容不彻底、程序不到位等问题,要进行跟踪督查,限期整改。

5、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全镇普法工作要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工作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一批农村普法志愿者队伍,充实镇司法所和法律服务咨询机构。努力提高普法内容的针对性,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将法律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及“三农”问题 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结合农村中心工作和农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主题普法活动,着重搞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为他们印制发放一些常用法律法规小册子,供农民工维权使用,力求使农村普法教育取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效果。

6、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长效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调解队伍。我镇要广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长效机制,以利社会的和谐稳定。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作组织网络,稳固调处工作基础。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建立镇和村组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组织网络,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镇和村组。做到小问题不出村组、一般问题不出镇、大问题不出县,力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

维稳处置能力 篇6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和冲突呈现突显和多发趋势,新近以来各种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和舆论风暴等等突发事件,都直逼党和政府执政管理一线,成为当前对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考验。去年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等,就是由于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了群体事件的发生和恶化,造成恶劣影响。前不久发生在杭州的5·7飙车案,由于有关部门信息发布不严谨,在网民的反复质疑和猜测下,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演变成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危机,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杭州城市形象。我们自身也深刻感受到,由于去年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再次降到冰点,市场监管公信力受到空前质疑。透过这些事件,从我们面临的形势来分析,应对突发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是我们从2007年研究和排查责任与风险问题的延续和补充。事隔两年,我们再次强调责任与风险问题,并延伸到对突发事件等重大责任与风险问题的关注,是对两年来我们一些领导和干部仍然在监管执法中忽视风险问题的再敲警钟,是对履行监管执法新职能新要求的持续努力,是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事前贯彻,也是对国家总局强调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的积极落实。

一、把握当前突发事件的特点

结合当前所处的社会阶段和社会环境,分析近年来广为社会关注的各种突发事件及其处置,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多元化利益主体。群众利益和安全受到损害后,容易引起群体性突发事件,把群众、企业、政府等一起卷入事件之中,使事态难以控制,矛盾错综复杂,各种利益诉求相互交织,应对处理难度很大。二是突发事件往往反映出政府公共管理不足。这些年发生的突发事件,大多跟政府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市场监管、安全管理等公共服务欠缺、公共管理不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强紧密相关。三是突发事件往往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随着公民意识的兴起和网络时代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意见,并且具有“一呼百万应”的特点,使网络监督几乎没有真空,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不断加快,舆论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大。四是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经验不足。从多起突发事件演变成公共舆论事件,并对党和政府公信力造

1成严重损害来看,反映出政府部门在应对上还处于被动,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二、关注工商部门突发事件的多发领域

从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全省和全市工商系统各种引起舆论关注的突发事件来看,工商部门的突发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食品安全事件。比如阜阳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多宝鱼事件,我们市场上的问题腐竹事件、玉米窝窝头事件等等。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突发事件多发、频发的高危领域。二是执法监管事件。比如市场和无照经营户火灾、假冒侵权打击不力、虚假广告层出不穷、“傍名牌”屡禁不止等一旦被舆论关注,都会成为监管执法不力的公共事件。还比如,执法办案中遭遇暴力抗法的事件和涉及多方利益的重大复杂执法行为等等。三是投诉维权事件。在消费申诉处理中,消费者反复投诉、无理投诉、越级上访等容易演变为处理不力的突发事件。群体性消费投诉和维权事件,涉及面广、影响大,容易受到关注。在信访中,涉及多个主体的群体信访事件和反复上访的重复信访事件,也容易出现过激行为等造成严重后果。四是舆论监督事件。工商部门市场监管和执法维权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媒体关注度高。无论是审批服务、执法办案、市场监管、消费维权以及干部作风等都很容易引起媒体注意,提出批评性监督报道,容易把普通事件演变成舆论高度关注质疑工商行政作为的公共事件。从上述几方面来看,我们讲的突发事件主要是与工商工作和工商队伍有关的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舆论关注、处置不力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重大复杂事件。

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突发事件影响重大,能否主动防范、及时预警、妥善应对至为关键。从这几年来看,由于我们坚持建设“三型”工商,尤其重视坚持依法行政,在防范和应对食品安全、暴力抗法、群体信访和集体维权等事件中,基本上都能做到反应迅速、处理果断、合法合理,没有造成重大不利的负面影响,有力地维护了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维护了执法公信和队伍形象。但是,从当前复杂的形势来看,我们还很有必要进一步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要提高主动防范应对意识。只有未雨绸缪,才能临危不乱。从2007年强调责任与风险问题以来,通过查找风险点,开展风险教育,系统干部风险意识显著增强。但是,防范重大、复杂事件发生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市局和分

局领导、市局处室和分局科所负责人作为主管一定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基层和窗口一线干部作为直接面对企业群众的执法人员,在防范一般风险的基础上,都要切实提高主动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意识。尤其要提高对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绝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增强责任心,提高敏感度。

二要加强风险监控预警。大多数突发事件的发生既是偶然,又是必然,有其萌芽、产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主动防范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第一道防线就是要加强风险监控和预警。要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通过日常督查开展履职风险排查,发现风险隐患;要注意掌握各大媒体和网络舆论动态,并通过投诉、监督、信访等各种途径和渠道掌握收集各种信息,监控风险动态;要及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风险隐患和风险动态的分析评估,发布风险预警,主动采取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防止风险扩大演变成突发事件。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真正把风险排查、监控和预警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工作贯彻落实到位。

三要把握好应对原则。在积极防范的基础上,妥善应对突发事件,要遵循事件发生和处置规律,迅速、主动、果断处置,减少负面影响,增强正面引导,化被动为主动。具体要注意把握五个方面:一是及时主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领导到位,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第一时间回应诉求,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拖拉,把事件引导上正常处理轨道上来。二是合法合理。既要坚持依法行政,避免陷入违法处理造成新的矛盾,又要高度重视群众、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三是担当责任。对突发事件中工商部门和工商干部存在问题和差错的,要坦诚面对质问、主动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四是公开透明。对突发事件中矛盾和问题的处理,一定要公开公正,主动发布信息,主动接受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五是引导舆论。要及时掌握舆论动态,分析舆论走向,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引导,为事件处理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

四要强化应对能力的提升。围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这一重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落实依法行政,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全系统防范和应对风险的整体能力。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一线执法人员为主体,要积极开展履职风险、依法行政和公共管理方面的全员教育培训,组织干部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提高

维稳处置能力 篇7

一、建立健全联合指挥系统, 加强组织指挥能力建设

组织指挥系统是整个应急处置工作的核心和“灵魂”。越是危急时刻, 越要加强统一指挥领导。一是逐级完善组织指挥体系。形成纵横交错, 覆盖军队、地方、民众等社会各界力量, 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密切合作、步调一致的联合指挥网络系统, 形成强有力的中央、省、市、县、乡、村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领导体制。明确由联合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 实现条块结合、上下协调的统一组织指挥体系。二

是由各级地方主要领导任联合指挥部总指挥。地方主要领导任指挥长, 便于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队、民间等各方面的力量聚集起来, 通过联合指挥部, 凝聚力量、集体决策、抓好落实。三是在联合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 成立指挥部。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四是加强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应急处置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和人员的骨干引领作用, 又要发挥地方组织熟悉情况、统筹协调的作用, 更要发挥广大民众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基础作用。五是加

强对突发事件的研判, 果断制定决

策。地方党政、军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应熟悉本地情况, 广泛收集信息, 做到信息情报准确到位, 应急处置果断。在准确把握形势, 科学比选方案的基础上, 果断做出决策。六是宏观把握全局, 科学制定处置举措。突发事件发生后, 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全局、掌握实情、理清思路, 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拿出有力的措施, 确保用最少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甲型H1N1流感发生后,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 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 各级、各部门立即行动, 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及救治效果比较好, 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赞扬。

二、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系统, 加强救治能力建设

应对突发事件的重中之重是以人为本、抢救生命。一是建立健全自救体系。各类突发事件尤其是各种灾难发生后, 最及时有效的措施是组织开展自救, 因地制宜, 建立覆盖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救灾救援队伍, 配备救援工具, 广泛开展群众避灾及救助知识的培训演练。二是建立健全专业救援体系。以解放军、武警、公安、民兵预备役为主体, 建立健全专业救援队, 按照“一专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 加强救援训练。加强与邻近地区的沟通协调, 建立抗灾应急互援机制。三是建立健全医疗救护体系。在以当地医院医疗急救网络为骨干力量的基础上, 组织和动员群众性救援组织与专业医疗队伍配合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心理救助系统。坚持身体治疗与精神抚慰相结合, 组织开展心理治疗, 确保灾民的身心健康。

三、建立健全综合保障系统, 加强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各种突发事件尤其是灾情发生后, 抢修道路、通信、通电、通水及食品供给是救灾的当务之急。通信、交通、物资供给等工程性保障是确保科学有序指挥的前提基础。一是在通信系统方面。一手抓紧急通讯线路抢修, 一手抓应急通讯网络系统启动。二是在道路交通、工程抢险方面。首要任务是争分夺秒地抢修毁损道路、打通生命线。坚持突出重点、先抢干线、后通支线的原则, 采取公路多点推进, 铁路、水路、航空齐头并进, 形成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立体式、快速化的救灾交通网络。三是在物资供给方面。要建立相应规模的物资储备中心, 储备充足的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被褥、照明、油料等救灾应急物资。四是在健全机制方面。要设计和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 提高灾害风险转移能力。

四、建立健全灾后重建系统, 加强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安置灾民就是保护灾民, 稳定灾民。一是尽快安置。坚持发动群众、争取援助、就地取材、逐步完善的原则, 采取多策并举的办法, 多途径抓好生活安置工作。二是科学安置。坚持“就地安置为主, 异地安置为辅;分散安置为主, 集中安置为辅;自力更生为主, 上级支持为辅”的原则安置灾民, 避免因过分集中安置导致局部环境卫生条件下降, 引发疾病。三是科学编制重建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 处理好就地重建和异地建设的关系、自力更生和对口支援的关系、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规划和产业发展, 做好重建方案和建设规划, 及时展开灾后重建工作。四是实施对口支援。采取省对市、市对县的办法, 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帮助灾区加快恢复重建。五是注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大巡逻防控力度, 震慑犯罪, 增强群众安全感。加强对党政机关、银行、商场、药店、医院、临时救护点以及群众露宿场所、救援物资储存点等重点部门及单位的保卫和监管, 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六是

及时向公众报道灾情, 正确引导舆

论。组织新闻工作者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第一时间发布灾情, 强化政府信息主导社会舆论。通过新闻发布会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传媒, 向群众及时、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为应对突发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努力增强领导干部素质, 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维稳处置能力 篇8

【关键词】突发事件 威胁 舆论 公安机关 处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5-01

根据2007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造成或造成严重社会与经济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紧急处置措施并且应对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事故灾难。”突发事件的发生大多具有突然爆发、危害严重、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等特点,处置不好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无论规模大小、持续时间长短,都会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地危害。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突发性事件总量不会明显减少,甚至在某一阶段仍会呈上升趋势。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是政府负责社会治安秩序的职能部门,因此有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击犯罪等重要职责。公安机关作为处置突发性事件的参与力量之一,是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和基本的专业处置力量。大量的处置实践表明,公安机关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角色的准确定位及其功能的实现,不仅首先要在宏观层面明晰判定当前突发性事件的基本性质,而且还要在微观层面明确和规范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处置原则、处置步骤以及处置措施等[1]。然而,基于处置实践的立场来检验处置理论,则表明不少研究成果有大而空的嫌疑,因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方面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的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突发性事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近年突发性事件略有下降,但是从发生突发性事件的绝对数字来看,也不容乐观。突发性事件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这不能不成为公安机关极其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2]。总而言之,提高公安机会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迫在眉睫的,因此结合实际处置案例提出了以下几个改善建议:

(一)赋予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

突发性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环境、意外事件、主体心理变化等多种偶然因素导致事件的加剧或者恶化。如组织者通过不断的煽动、引诱,激起其他参与者的不满和愤恨;过路围观群众的过度聚集等等。上述情况,很难在事先的预案中加以规定,但临场执行者又不得不处置,否则可能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恶化。我认为,公安机关可以借鉴国外紧急状态立法的经验,赋予公安机关一定的紧急状态处置权。通过立法,允许现场指挥人员在紧急状态下,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依照法律,采取合格的手段对事件进行灵活处置。

(二)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法律体系。

当前公安机关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遇到的执法难题,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和不足有关。在现行可资引用的法律中,政策性、原则性规定多,可操作性条款较少,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完整、规范的法律体系。因此,亟需制定一部处置突发性事件的法律或者法规,统一执法工作,把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的的轨道[3]。

(三)实施法律宣传,教育疏导。

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要发挥法制宣传教育者的角色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告知公众的基本权利、义务,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要因为眼前的既得局部利益而违反法律规定。例如,教育公众不得妨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跨地区、跨行业串联聚会,不得聚众阻碍交通,不得妨害正常的社会秩序;告知公众通过不合法的途径实现利益诉求的危害性;告知公众合法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通过法制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做到遵纪守法。

(四)公安机关主动做好舆论引导。

突发性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因此从预防、处置、善后各个角度来说,做好舆论引导都格外重要。舆论包括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还包括新兴媒体网络。舆论一旦形成,就成为公安机关不得不面对的外部环境之一。甚至有时舆论将决定公安机关的生存与发展[4]。

因此,在突发事件引起关注时,主动发出声音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明事实的真相,更重要的是表明相关政府部门和责任单位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对當事群众利益和诉求的尊重,对自己行为勇于承担的责任感。因此,需要及时地利用恰当的方式发出声音,说明事实,表明态度。

发出声音后,就要对已经形成的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澄清事实,以应对误解、恶意曲解和不实的报道,这可以使用各种有证据和依据价值的事实和人,例如,专家的评价、第三方的意见等;另一方面公布措施,以应对敌意和观望,这可以说明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即将采取的措施。此外,要呼吁公众给予理解和支持,将类似事件向好的方向引导。

(五)重视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

公安机关在发布突发事件有关信息时,要重视新闻发布的口径准备。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由专门部门及人员搜集相关舆情信息起草新闻通稿,统一发布口径,并指派专人向媒体发布消息。未形成统一口径之前,公安机关人员不能随意发布信息或发表意见。

二、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引发了不少突发性事件。突发性事实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符合进化规律的现象,是社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正常状态。可以说,突发性事件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函数,它反映出社会冲突和矛盾的程度。公安机关要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就要提高自身的处置能力,规范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切实处理好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影响重大,能否主动防范、及时预警、妥善应对至为关键。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真正把风险排查、监控和预警作为一项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工作贯彻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何贵初.公安群众工作基本功[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2]杨志和.如何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J].刊授党校.2012(1)

[3]魏耘,周英杰.公安机关应对突发性事件实务与策[J].广东科技.2007(3)

上一篇:化石吟教案与作业设计下一篇:我对“心理”的认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