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们服务的人教案设计(精选11篇)
2.初步树立为他人服务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的意识。
3.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劳动者的感谢。
教学重点:
具体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生共存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做许多事情,谁想说说你每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此处需注意鼓励性评语的运用。例如生说写作业,师应追问你每天能完成作业吗?生回答能,师评说:看来你是一个合格小学生;如生说吃饭,师应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如生说锻炼身体、上厕所、刷牙、洗脸等,师都要提前预设相应的互动评语)。那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了一位新朋友——小明,我们看看他和你们在一天当中所做的事情一样不一样。
(课件演示吃早餐、走在上学的路上、乘坐公交车去上学、到学校上课、放学后到文具店、回到家看电视)
通过刚才的观看,谁说说小明在一天当中都做了哪些事情?和我们平时做的一样不一样?(不管生回答一样或不太一样,师都要做恰当点评,例如学生回答一样,师要说:看来你家和小明家有些相似;如生回答上学父母接送而不坐公交,师要说:你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如生回答自己不吃早饭,师要说:这样可不好,长期不吃早饭不但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会影响听课效率的。)
请大家思考一下,小明所做的事情,光凭他一个人能完成吗?为什么?(例如生1:他不会做早饭,凭自己就吃不了早饭了,生2:他不会开车,凭自己上学肯定就会迟到的,生3:他不会做文具,也不会挣钱,凭他自己就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文具了等等。)
看来我们生活当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服务,对不对?除了刚才提到的亲人和身边的劳动者,我们每天还会得到哪些人的帮助和服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为我们服务的人》(板书并齐读)
二、引导发现,提升认识
活动一?(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写出为我们服务的劳动者)?
(1)除了刚才在画面中提到的人,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下面我们就来个小小的竞赛,在一分钟时间内,把这些劳动者的称呼写到纸上,看看谁写的最多,好不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纸,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时间到,请大家停笔。报一报你写了多少个(生1:8个,生2:10个,生3:13个,报到写数量最多的学生为止。)
师:说一说你写的都有哪些劳动者?(让写的最多的学生回答)
生:门卫师傅、快递员、清洁工、医生、厨师、警察、军人、煤炭工人、农民、理发师、美容师、送报员......师:能写出怎么多,你在生活中一定是个很有心的孩子。你写完了吗?
生回答:没写完;师说:可能还有,但一时想不起来,对不对?(如生回答:写完了; 则师追问:确定自己写的没有漏掉的?)
师:确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在为我们提供服务(边演示课件边引导学生说这些服务者的称呼)(课件出示:比如这是为我们看病的医生、这是为我们送快件的邮递员、这是为我们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人、这是为我们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这是为我们打造更好的形象的理发师......)
其实就是再给大家两分钟估计你也写不完。因为这些为我们服务的人都是我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还有很多我们没办法直接接触到,但我们每天依然离不开他们给我们提供的服务,比如吃饭,除了你妈妈外,我们所使用的碗筷就需要伐木工人、挖掘工人、运输工人、生产筷子和碗的工厂工人等等,妈妈做饭所使用的材料,就离不开种粮、油、菜的农民伯伯、卖菜的小商贩、塑料袋所依赖的石油产业工人;切菜所使用的刀具就离不开矿业工人、钢铁工人、五金工厂的工人等等。这些劳动者,他们都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
活动二? 假设: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1)为我们服务的人不胜枚举,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了这些人为我们服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课件出示:如果没有了医生、警察、理发师、清洁工、面包师......任选一个主题。)
(2)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的感想。
生1:如果没有了医生,我们生病了就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身体会越来越差,会影响学习,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生2.如果没有了警察,社会的治安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就不能拥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生3.如果没有了清洁工,我们生活的环境将会一团糟,我可不喜欢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生活。
......(3)(师小结)是呀,没有他们的服务,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不方便,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那么,概括起来就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需要谁为我们提供服务?(教师同时板书: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服务)
三、展示采访
活动三:汇报采访情况(先小组成员互说,主要目的为了让孩子们相互启发表达,以及让准备全班发言的孩子把内容提前预演一下。)
师:课前呢我给大家布置过一个作业,就是让你采访一个每天为我们服务的人,大家都采访了吗?(课件出示下列问题要求)
下面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你采访了谁?结合屏幕上出示的问题把采访的情况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在工作中他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他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技能?
他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他的工作?
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1.师:谁愿意把自己采访到的情况分享给大家?
生1:我采访的是一位保安叔叔,他在我们小区做保安,主要职责是维护我们小区的安全秩序,他说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小区的车多车位少,很多车因为没有车位直接把车停在了路中间,妨碍别人出行,他希望车主停车时能够多为别人考虑,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小区里的居民都可以幸福的生活。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保安叔叔的工作很辛苦,以后我一定要提醒爸爸停车时不能停在道路中间。
生2:我采访的是一位清洁工阿姨,她是负责我们社区两条主干道的清洁工作。她说每天早晨4点钟她就起床打扫卫生,保证人们在上班之前把道路清扫干净。她在工作中最大困难是她刚打扫好,随之就有些不文明的人乱扔垃圾,她不得不重新打扫;其次是遇到季节性问题,刚打扫完,一阵风吹过,满地又都是落叶,她再次重新打扫。通过这次采访,我才深刻地感受到清洁工阿姨的不容易,以后我一定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一定要文明守纪,绝不乱扔一片碎纸。
生3:我采访的是一位老师。她的工作性质就是教书育人,在工作中他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工作技能,比如要说标准的普通话,了解儿童的心里变化,还要有很广播的知识。他最大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有用的人才。通过这次采访,我体会到做老师原来还需要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我也想做一名老师。
2.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相信通过这次采访活动,大家一定对各行各业的的劳动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一定会更加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那么大家看看这几幅画面,看了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明辨是非,回归生活
1、活动四? 他们这样做,对吗?
(图片展示:小朋友乱扔垃圾、上课时交头接耳、浪费粮食、.......)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1.他们这样做是不正确的,清洁工阿姨刚打扫完她就乱扔,太不尊重清洁工阿姨了。
生2.上课也不能交头接耳,他们这样做既不尊重老师又扰乱课堂秩序。
生3.那个男孩实在是太浪费了,想到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的劳作,他们是多么不容易啊!
......师(总结):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明白了,老师和家长为什么要经常教育你们讲文明懂礼貌。在生活当中我们将心比心,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就是对别人尤其是劳动者最大的——尊重(板书:尊重)。
五、写感谢小语
师:生活当中有那么多的人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我们在享受别人服务的时候,不仅应当尊重他们,同时也应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谢。(板书:感谢)
1.你最想对谁表示感谢呢?下面请拿起笔写下感谢的话吧!
(出示图片加背景音乐)
我对我们的班干部说:(特别感谢你们每天不辞辛苦地为我们收作业)
我对校园的清洁工人说:(感谢清洁工阿姨每天我们打扫卫生,让我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我对警察说:(感谢警察叔叔为我们维护社会治安,能让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中生活。)
我对我的老师说:(感谢老师每天认真为我们批改作业、用心教育我们)
我对厨师说:(感谢厨师师傅为我们做出喷香可口、营养均衡的饭菜)
......2指名交流。(此环节背景音乐继续。师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比较好的内容,直接示意其起立,并让其带感情地朗读出来。)
师(总结):感谢我们身边所有的人,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是他们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为他人服务。今天,我们在这里好好学习;明天,不管我们成为清洁工,成为售货员,成为解放军、还是成为科学家,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将成为千千万万服务者当中的一员。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背景音乐停止)
6、谈收获、结合实际、课外践行
师: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让生简单总结),老师建议大家利用休息日,在家长的安排下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去扮演和体验一天小小劳动者的角色,亲自去感受一下他们的辛劳和快乐,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一进屋她又化身为熟门熟路的老客人,找到最里面的座位,说这里安静,为我介绍店里好吃的甜点可丽露,这座咖啡屋位于街角,延伸而出骑楼有几个座位,入口处有红色砖墙,墙上布满浓浓绿色树篱,她说:“但是最近老板换人,可丽露没卖了。”声音压低彷佛在说一个秘密。
她说自己都关在家写作,咖啡馆是她与朋友聚会或记者访谈时才会去的,“这条温州街是我与台湾一些小说家朋友如骆以军颜忠贤的梦幻之街,我们看着许多店开张,收摊,看著街景变化或不变,已经许多年,从30几岁到现在40多,街景几乎都没改变,但我们中年了”,说着说着她浮现出梦游的神色,然后点了一杯薰衣草茶,她又笑说:“2008年一场怪病,就戒了咖啡跟香烟。”她说病后自己早睡早起,白天写作,傍晚运动,日复一日,唯一不改的只有写作习惯,“还是像公务员那样写作。”“朋友都为了我把聚会从晚上改到下午,夜里大家去酒吧续摊我就不跟了。”
我的咖啡和她的热茶都送来,我按下录音笔,翻开笔记本,开始发问。
几乎什么问题她都仔细回答,有时还会抱歉地说:“答案太长你可能会很难写。”就像在脸书(Face Book)上的她,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很难想象这是写出《恶女书》这样争议作品的作家。我问她一直这么亲切吗?她又笑了(几乎每隔几分钟都会微笑一次),“因为很容易紧张,所以时常微笑,对于认真提问的问题都想好好回答。”去年9月因为公布与同性伴侣结婚的新闻引起轰动,陈雪是少数公开自己同志身份的作家,我问:“愿意谈谈你的同志身份以及对创作的影响吗?”她娓娓道来:“1996年在台湾出版《恶女书》时,因为时常参与各种同志活动,有人问起,我就说过去男性女性都交往过,目前有一个稳定交往的女友,自我认同是女同志,大概这样我就算是出柜了。”“后来《蝴蝶》这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已经是2004年了,当时我已经出版《桥上的孩子》,算是有意识地逐渐淡出同志圈,一方面是因为想要更专注地写长篇,再者也是因为感受到自己的同志身份造成自己写作上的某种困境,是最早写作时我没有刻意想要书写同志题材,《恶女书》里的几个短篇在我来说更像是书写梦境、记忆、身世、伤害,等到我有意识地想要创作与女同志相关的小说,却感到一种深刻的困惑,当时我想,我还是要回到关于小说这个题目上,而不是关于议题。”
“我想做一个小说练习生,从头学起,那意味着必须抛弃已经擅长的、习惯的,无论题材或技法,《桥上的孩子》的写作使我回到一种更素朴而孤独的状态,然后就一路开始写长篇。”
陈雪回答问题态度是严肃的,严肃中似乎回想起当初的困惑,她继续说:“很长一段时间,读者以及朋友都会问我,为什么不写同志题材?为什么放弃你最熟悉与最擅长的?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那其中必然有着我当时还无法回答的原因,但写作总是能让我安静下来,心里稳稳的,觉得作品是一切答案。”
她说当时的她,从台中搬到台北定居,开始所谓“专职写作”,“专职写作其实就是把工作辞掉,没有固定收入,那是个冒险,但我一直想写长篇,而且是大长篇,没有将全部心力投入不可能做到”,“真实生活里的我,有各种爱情关系,自己也在性别认同与情欲关系中摸索着,曾经爱过男人,也曾经爱过女人,恋人的性别对我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确实可以感受到那其中的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跟女人与跟男人交往,还是可以归纳出自己感受上的不同,以及相处细节上的差异。《桥上的孩子》里有5个篇章,描述了4个恋人,因为是告白体,恋人都以‘你’来称呼,我极力不点出这4个人谁是男谁是女,刻意模糊性别,翻译成日文时,译者告诉我因为日文的男女文法不同,她必须知道对话里的性别,否则无法翻译,我才第一次对读者说明了篇章各自的性别。”
“不好意思,我先喝口茶。”她说,喝了很久几乎把杯里的茶都喝完,又请服务生在壶里加满热水,像是需要将话题沉静下来,我问她:“选择《桥上的孩子》作为在大陆出版的一本书,有特别的原因吗?这书对你是否有特殊的意义?”她回答:“这是我迈入写作成熟期最重要的分水岭。”
“那么关于最新的长篇小说《迷宫中的恋人 》,可以算是女同志小说吗?”她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如此回答:“写完《桥上的孩子》、《陈春天》、《附魔者》这3本关于家族的故事,感觉自己从学徒的生涯毕业了。过去心里一直纠缠难解的种种问题,似乎也松开了,那之后因为生病,有几乎一年的时间无法写字,连握鼠标都有困难,我也重新思考了写作长篇的各种可能。当时就在想,倘若还可以写下一本长篇,期盼自己的心态是自由的,无须再证明什么了。这么想着的时候我才察觉,年轻时因为同志小说成名对我而言具有某种压力,使我一直想要证明自己可以不写同志题材,但开始写《迷宫中的恋人》时,我觉得那些需要证明的其实时间都已经反覆验证过了,我是个小说家,我追求自由地书写。所以《迷宫中的恋人》是个围绕着爱与病,命运与时间之谜的小说,里面主要角色都是女同志,但那是一趟出入生死与迷境、繁复的旅程,其中有着她们艰难而珍贵的爱情与生活细节,里面有各式各样的爱与生的考验、提问,在主要角色之外,我还创造了许多生动而必要的次要角色,他们是医生、小贩、钢琴老师和帮忙煮饭打扫的阿姨。你可以说它是同志小说,也可以说它不是。对我来说,它是一本成熟而不必贴上标签的小说。读者可以自行解读,我已经不会介意了。”
说到此处,窗外雨停了,我问她等会可否拍照,她爽快答应。最后一个问题:“目前与同性伴侣的生活因为新闻与脸书的公开,会带来困扰吗?是否影响写作?”她放松地轻声笑说:“长篇刚出版,正在休息,因为自己个性是很容易规律的人,所以并不担心脸书以及新闻造成负面写作的影响,现在我也参与一些同志的活动,可能是步入中年以及结婚的安定感,让我对于参与公共事物有不同于年轻时的心情,如今我能分辨自己小说家与公民身份这两者的不同。我想,这些都是时间兑换而来的,贵重的学习和成长。”
我们走出咖啡屋,摄影记者在树篱与砖墙前为她拍照,雨后的阳光照亮空气,使她的面容带有一种透明感觉,那种透明几乎像是时间擦过,使人丰富却不让你沧桑,神色就像是从远方归来,为我们捎来信息的人。
一、【主题目标】
1、调查采访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
3、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
二、【活动准备】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样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在《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的活动设计中,我事先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由于借班上课时间紧迫,前期工作要在短短的半天时间内进行调查、访问、查资料等形式开展活动,这是无法完成。因此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充实,生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主题,使学生感到他们所学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并乐于参与活动探究之中。使活动中的课程资源得以开发与利用,提高了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学生分析】
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得到来自不同行业劳动者的服务的便利,但他们并没有想到正是由于有无数人的服务,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他们还意识不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关系。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生活周围各种职业和劳动者的观察,懂得他们的劳动与自己生活的关系,进而学会尊重人、尊重人的劳动。
新坝中学 刘静
教学目标:
1、用柔美的音色、流畅的气息深情地演唱《你是这样的人》,表现对周总理的怀念、崇敬之情。
2、认识附点、变拍子、延长符号,学会划拍准确演唱歌曲。
3、欣赏《为了谁》,从中感受英雄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4、在演唱和活动中,回顾历史、了解伟人、赞颂英雄、感悟人生。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性地把握歌曲节奏并能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大提琴演奏的《你是这样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这样一位伟人,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逝世前,他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这个人是谁?(学生回答)
今天让我们随着音乐来领略周总理的风采与崇高
二、新授《你是这样的人》
1、播放刘欢演唱的mtv。(通过播放音乐,使学生从感人肺腑的演唱及画面的中真切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引起共鸣,自然过渡到新课。)
多媒体板书课题《你是这样的人》)
2、、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拍摄的记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总理是怎样一个人呢?
3、我们一起把歌词朗读一遍,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用歌词中的语言谈谈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回答)
4、再次欣赏歌曲并轻声跟着哼唱
思考:歌曲分为几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第一段(a):3 2 4.3| 2-6-|的音量发展而成。
第二段(b):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1 2 | 3 6-|的音调反复出现。第三段(a):是第一段的再现。
说说歌曲演唱过程中是如何反复的?(学生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歌曲结构图式 ||:a :|| + ||:a + b :||
5、唱曲谱,解决难点
a段打击典型节奏型,唱准附点节奏和3 6| 3 7 |大跳音程的音准(黑板板书,跟琴练习)
b段打击典型节奏型、找出运用5/4拍子的地方并打击节奏。
6、轻声唱歌曲ab段,讨论分析两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怎样表现情绪?(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回答)
第一段:旋律深情委婉,抒发了人们对总理的无限思念和痛失总理的哀思之情。第二段:情绪激昂悲壮,仿佛是人们对总理的热切呼唤,尤其是12|37-|把歌曲推向了高潮,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如火山迸发出来。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表现了对总理的无限追忆。
7、老师范唱歌曲
8、有感情的演唱全曲。(钢琴伴奏,要求气息连贯,吐字清晰、柔和,注意口腔的打开)
9、欣赏刘欢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
讨论:他唱的好吗?好在哪里?他是怎样处理表现歌曲的? 深情,激动,有强有弱,加了延长音和装饰音。
三、拓展
过渡语:在这首歌曲中它从头到尾都没有指出主人公是谁,却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使用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回答:你是这样的人。那么总理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1、观看视频《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总理》,要求学生找出能描述总理的关键词。(平易近人、崇高伟大)
师总结:因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所以“人民的总理人民爱”。
2、观看视频《十里长街送总理》
(通过视频的观看,感情层层深入,让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总理,感受总理的人格感召力。)
四、活动:
配乐诗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
过度语师:随着我们队总理的进一步了解,我么对总理的怀念崇敬之情就更强烈。
1、在自由朗诵过程中讨论:应该用什么感情和语调来朗诵,才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爱戴和思念?(学生思考并回答)感情: 深情.悲痛.崇敬.怀念。语调: 低沉.缓慢.寄托哀思。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诵作品。
五、欣赏《为了谁》
师:周总理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平凡的人物。引导学生说出(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抗洪抢险的战士),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让我们为他们献上一首歌《为了谁》表达我们对它们不尽的赞美。
六、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象周总理学习,向我们身边的英雄们学习,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在刘欢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中结束本课。
周总理的睡衣
总理的睡衣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啊。
论文摘要:
激励性评价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班级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本人一直在这方面进行着尝试。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在使用小红星激励学生的过程中,赋予了它很多新的功能,它也的确在班级管理中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 星星本 演变
小红星激励法是我们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段。确实,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小红星就像金子般宝贵。得了红星能引来同伴们无数羡慕的目光,又会受到家长的夸奖,真是自豪极了。正是出于对孩子这种心理的了解,从一年级起,我就对孩子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是我们班的一颗小星星,我们的班级因为有了你们才会更加精彩。每个孩子都会因为某个好的表现,从我这得到一颗颗小星星。因此我们班从一年级上学期起就一直在沿用着星星本,但随着年级的不同,星星本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功能也在产生着变化。
星星本的诞生
记得我刚接手这个班时,适逢我教完了一个循环班又重新回到一年级的讲台上。当第一天开学,面对一张张那么稚嫩的笑脸时,我连呵斥一声都舍不得;午睡时,有个孩子问我:“老师,怎么睡呀?”我当场就愣住了,是呀,他们幼儿园一直是睡小床的,现在叫他们怎么睡呢?我只能好言相劝,让他们先趴着适应适应。孩子都是机灵的,他们从这个小细节中就感受到:这个老师不严厉。所以当第二天其他班都已经开始正常入睡时,我们班大多数同学还都高高地昂着头说:“我睡不着。”好不容易哄他们都趴下了,可一双双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毫无睡意。我知道这样是不行的,必须马上想办法才是。这时,我似乎才想起运用“小红星”这一法宝,同时我又想到超市为了刺激消费而推出的会员卡制度。虽然每次消费所得的点数不多,但我们一家出门购物时还是会相互提醒一声:会员卡是否带了。因为看着卡里的点数不断接近可兑换点数时,那种充满期待的喜悦也是挺诱人的。如果让他们把每天得到的小红花都攒起来,月底进行一次集中奖励,那对他们来说就更有激励性了。于是,我拿出了一叠本子,在上面写上了“星星本”三个大字,并且在封面上进行了一定的装饰。第三天,我把星星本发给了他们,当他们得知午睡表现好就可以在本子上贴上小红星,并且一个月只要满三十颗老师就会发小奖状时,当天的午睡就不需要我再一遍遍哄,一遍遍骗了。午睡过后,看着他们一个个喜滋滋地数着星星本上的颗数时,我知道,这个办法是可行的。
一年级,星星本散发“规范”的光泽。
思考:
众所周知,一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从早上准时到校到上课认真听讲,从课间不追逐打闹到吃饭不挑食剩饭,从回家不跟父母顶嘴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每个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而这个训练过程中十句大声的呵斥还不如一颗小红星管用。
措施:
自从我们班建立星星本评价制度以后,我就充分发挥了它在行为养成方面的作用。当我开始训练自觉早读时,我会让负责管理早读的同学在表现好的同学的星星本上贴上一颗小红星;当我开始训练做课前准备工作时,我会让负责的同学也给表现好的贴上一颗小红星……于是,他们得小红星的途径便开始逐渐增多起来:作业认真了可以得;课前准备工作充分的可以得;上课发言积极的可以得;保持地面干净了可以得;自觉复习了可以得;……家长们也可以从星星本上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心的家长还会借助星星本来约束孩子在家的行为。其间有孩子的星星本找不到了,家长还特地打电话给我,询问我星星本丢了怎么办,之前的小红星没有了怎么办等等。可见,星星本在家长心目中也具有了一定的分量。星星本除了奖励作用以外,同时还起着制约作用,如果哪个同学连续三次不能达到老师要求的话就得扣除一颗星星;如果哪个同学表现过火了,导致我们班被小岗哨扣分的话,那就得扣除两颗星星等。
成果:
每月的最后一天则是我们班的节日,每个孩子都喜滋滋地举着自己的星星本,数着自己得到的星星数,然后满三十颗的同学(因为得星的途径多,只有极个别表现实在差的同学才不满)就可以从老师手中换取一张喜报,接着我会给得喜报的同学照相,把他们的照片贴到我们班的每月之星栏目中。放学时,他们会举着自己手中的喜报向家人汇报着喜讯,有孩子还偷偷告诉我,她爸爸答应她拿了喜报可以去吃肯德基。学生的学习劲头随着星星本上的星星数逐步攀升,小红星激励着班里的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
于是,整个一年级,在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的关注中,星星本为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年级,星星本闪耀“个性”的光辉。
思考:
当进入二年级后,我发现原先采用的一些评价方法开始暴露出一些弊端:首先,每天为孩子贴小红星需要大量的时间,往往占用了我大部分的课前准备时间。其次,原先操作时因为我精力有限,而学生又不会写字、比较懵懂,因此把学生各方面的表现都混杂在一起,每次喜报的内容也不能突出个性。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了一个好孩子。”我觉得是时候要进行细化,让每个孩子更清楚地认识自我了。
措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我开始观察这些孩子们在各个方面的优势,希望接下来的细化能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果然,有一天我发现我们班有个感统严重失调、学习上很落后的同学,在其他同学放学走后,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和同桌的桌子排放好,而且只要轮到他值日,他总是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得非常妥帖。而另一个平时毫不起眼的同学,总会在别人受委屈时去安慰他,总会在别人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虽然以前我没过多关注到她,但我发现,她在同学中的人缘是非常好的……
于是,在一次班会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把星星本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包括了劳动、卫生(认真值日、保持教室卫生);学习(包括认真早读、认真完成作业、认真预复习、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体育(认真上好体育课、大课间以及体育节上有良好表现);文明(课间和同学友好相处、关心同学、不随便说脏话);艺术(认真上好美术、音乐课和校课,有好的作品)这几个方面。我让他们把这几类都写在星星本的抬头部位,如果有好的表现,就在相应的位置下自己打个五角星。
成果:
每次月底,我们会对每个部分分别进行评比,于是,孩子们喜报上的内容开始丰富起来:有学习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等。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针对二年级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这些心理特点,星星本功能的转变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我们班的星星本此时已经不仅仅是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和互相检查的工具。也让孩子们从中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优点,更好地发挥和展示自己优势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星星本让评选更加“人文”。
思考:
以往,在评选三好生与优秀生时,一般都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虽然选出的同学也的确是一些佼佼者,但由于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评选时往往会忽略掉一些本学期有进步的同学,优秀学生的名单总是围绕着那几个同学打转,这对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
而我们班在连发了两年多的喜报之后,同学们对于拿到喜报时的兴奋劲也已经逐步淡化。
措施: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我们班的`墙报中开设了“你追我赶”一栏,把孩子们平时点滴好的表现都以分数的方式进行折合,期末选取一学期积分多者为三好生或优秀生。例如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取得第一名的可得三分,取得第二名的可得两分,取得第三名的可得一分,报名并进行训练的同学也可得基础分一分;其他不是竞技类的比赛活动中表现积极的也可加分;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也可加分;学期末民主评选胜出者可得一分……而更主要的加分途径则通过星星本来获得。我在发喜报的基础上,又重新调整了一下星星本的功能,也就是每得到二十颗星,不管是哪方面的,取其总数,就可以加一分。
成果:
孩子们对于星星本上的星数开始变得更加珍视起来,而每天下课以后“你追我赶”栏目下总围着好些同学,他们都在数着自己的分数,并与其他同学在默默较劲。
四年级,星星本焕发“合作”的精神。
思考:
在之前的几年中,我们班借助星星本逐渐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涌现出一大批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学校各项活动,我们班都有出色的表现。但是当他们进入四年级,班级里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好学生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巩固、加强;而一些学困生随着学业难度的提高,功课量的增加,开始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且学生都比较自我,不会主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课就是“学会合作”,这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是时候改变星星本的评价方式了,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明白在一个集体中,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办好事情。让他们感受合作和团结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热爱集体的积极情感。
措施:
鉴于以上思考,我首先和所有的任课教师达成了共识,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分组整体评价。然后我又和学生们达成了共识:我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每组的数字,和他们约定,从四年级开始我们的星星本将从对个人的评星转化为对整组的评星。如果哪个组当天值日好就能加一分;如果哪个组作业有全对的,则按人数进行加分;如果哪个组当天课堂作业第一个收齐也可加分;如果哪个组有同学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表扬他了,那也可以加分;如果哪个组课堂纪律好,发言积极也可加分;如果哪个组参与学校活动积极可以加分……当然有加就有减:如果哪个组有同学故意破坏课堂纪律,则要减分;如果哪个组有同学作业不认真完成也要减分;如果哪个组卫生保洁做得不好也要减分……然后每天放学前进行小结,当天得分都不满十分则分数最多的一组加一颗星;当天得分都超过了十分则每组加一颗星;以此类推。每组选定一个大组长进行组内协调、管理。如果哪个组一周下来得星最多的不久可以酌情减少双休日的作业,还可以让家长带着整组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学生对于以上措施都表示认同,并且对于最后的奖励也非常期待。
当然,合作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其中有一个组因为当天有学生没完成家庭作业被扣除了五分,该组同学个个指责他,而其他组也是幸灾乐祸。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当天的夕会课上进行了重点的讨论,议题就是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一开始学生都怔在那,感觉作业不做是他的事,自己能怎么办呢?于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些团结合作的小故事,一经点拨,他们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有同学说,他们组其他同学应该各方面加把劲,争取给他们组挣分;而他们组则有学生说,她以后要提醒他把作业记清楚,放学前再交代他一遍,一上学就帮他检查一下。
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我感觉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学生作业改不好,他们组会有人主动去教他;有同学作业全对了,他们组会当宝一样来给我看;有同学地上有垃圾,他们组马上会有人提醒他;有同学上课开小差了,周围的同学会及时提醒……而且有些学生为了给自己组争分,开始写起了流动日记,主动做起了复习……现在同学间知道互相帮助了,他们会为自己组成员的成功而喜悦,也会为自己组成员的落后而担忧。
丽嘉酒店集团公司的前身是波士顿丽嘉酒店,这家著名的波士顿酒店出色的服务,已成为丽嘉在世界各地所有酒店恪守的标准。这一标准的本质已被归纳总结为一系列称为“黄金准则”的核心准则:信条、优良服务的三步骤和丽嘉员工的20条基本准则。
信条:
1、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令丽嘉酒店成为一个让宾客获得体 贴关怀和舒适款待的地方。
2、我们保证为客人提供最完善的个人服务及酒店设施,让客人身处一个温馨、舒适而又优美的环境。
3、丽嘉的服务经验除可令宾客身心舒畅,甚至可满足客人内心的需求与愿望。
优良服务的三个步骤:
1、真挚热诚的问好。应尽可能称呼客人的名字。
2、预见客人所需,应做好充分准备,并须遵从客人意愿办事。
3、欢欣的道别。跟客人亲切地说再见,应尽可能称呼客人的名字。
丽嘉的员工基本守则:
1、信条是我们公司的基本信仰,所有员工均必须了解,谨守和实践该信条。
2、我们的座右铭是:“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们忠诚服务。”作为专业服务人士,我们以相互尊重和保持尊严的原则对待客人与同事。
3、优良服务的三个步骤是丽嘉酒店的待客基础。每位员工必须遵循,以确保客人满意,愿意重临及忠于丽嘉酒店。
4、员工承诺是丽嘉酒店工作环境的基础。全体员工都将信守该承诺。
对员工承诺 ☆ 在丽嘉,我们的绅士和淑女是对客服务承诺中最重要的资源。
☆ 通过实施信任、诚实、尊重、团结和承诺的原则,我们培养并充分发挥员工的才干以达到个人和企业的互利。
☆ 丽嘉致力于创造一个尊重个人价值观、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个人抱负、巩固丽嘉成功秘诀的工作环境。
5、所有员工均须圆满完成其工作岗位的年度培训课程。
6、应将公司目标传达给所有员工,支持该目标的实现是每位员工的责任。
7、在工作中创造乐趣和自豪感,所有员工都有权参加制定与其工作相关的计划。
8、每位员工应不断寻找酒店运作弱点。
9、为满足客人和同事的需要,每位员工都有责任建立团体协作和相互扶持的工作环境。
10、授权于每位员工。例如,当客人有问题或有任何特殊需求时,即使需要暂停您的正常工作,也要全力解决客人的问题。
11、时刻保持整洁是每位员工的责任。
12、向客人提供最好的亲身服务,每位员工都应负责了解和记录客人的喜好。
13、不可失去一位客人。每位员工都有责任确保客人得到即时安抚。任何员工接到客人投诉都须负责,妥善解决并作好记录。
14、经常展示微笑。保持积极的眼光接触。对客人和同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例如“早上好”,“当然可以”,“乐意效劳”和“荣幸之至”。
15、无论身处工作环境以内或以外,均须充当酒店的使者。言谈保持积极肯定。将关注转告相关人员。
16、亲自带客人到酒店内的其他地方,避免只是指示方向。
17、使用丽嘉酒店的电话礼仪,在铃响三声内接听电话,语带“微笑”。尽可能称呼客人的名字。若需客人等候,应问客人“您可否稍等片刻?”不可询问来电者的姓名和意图或挑选接听来电并尽量避免转接电话。遵守语音信箱标准。
18、关注自身仪表并为之感到自豪。每位员工都应通过遵守丽嘉酒店的着装,仪容标准,展示职业化的形象。
19、安全第一。每位员工应负责为客人和同事建立起一个安全和无事故的工作环境。警惕所有的火警和安全紧急程序并立即汇报任何险情。
20、保护丽嘉酒店的财产是每位员工的职责。节约能源,正确地维护酒店资产并保护环境。
时至今天,这些黄金准则已用书面形式印刷在一张口袋大小的薄片上,为丽嘉酒店两万五千名绅士和淑女们所熟知,信奉并执行。
每一位新员工在上任前的强化培训中将了解到黄金准则,以后在每日所有雇员都需参加部门的例会中,员工还将进一步熟悉这些准则。公司华盛顿总部也于每天提出议题传达到全球每个丽嘉酒店供他们讨论和学习。黄金准则是所有雇员培训的基础;丽嘉酒店作为行业的先锋,每年对员工达到120个小时的培训。
酒店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imon Cooper说:“虽然我们模仿其它酒店制定了黄金准则,但这准则被印制在宗旨卡片上却是这一行业首创,这为我们的成功绘制了蓝图。每位员工在口袋里都装有丽嘉酒店的商业计划,时刻提醒他们让顾客满意是酒店的最高使命。”
正因为这些,2003年在香港揭晓的第二届“亚洲最佳雇主”奖名单中,继2001年亚洲最佳雇主评选以来,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再度高居“亚洲最佳雇主前二十名”的榜首。
“我们为上海的绅士和淑女们感到骄傲”,丽嘉酒店集团行政副总裁Herve Humler先生说,“获得此殊荣再次证明了我们丽嘉出色的企业文化,我们信守员工承诺,培养并充分发挥员工的才干以达到个人和企业的互利。”
酒店副总裁及区域总经理狄高志先生补充说:“我由衷地庆幸我能和我们700多位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的绅士和淑女们一起工作,自1998年酒店开业以来能两度获此殊荣真实反映了我们对彼此以及客人的尊重和承诺。”
除此,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还因为:酒店入住手续总是高效快速的;革新过的维修计划确保所有的客房每90天内焕然一新;每位雇员自成服务体系,不管份内份外,积极帮助客人,提供始终如一的,具可靠性服务„„获得美国商业部颁发的Malcolm Baldrige国家质量奖。
当然,在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如下的服务:
比如,在大堂改造之时,他们特别强调了如何对入住客人进行热情服务。其方案便是从客人进入海关到抵达酒店,酒店方面专车、专人迎接的一条龙服务。该服务深受客人欢迎,即便在大堂改造完成后仍在进行,现在有70%左右的住店客人仍能享受到这种服务礼遇。
特别为初来乍到上海的客人们度身制定了“上海印象”观光入住套餐:客人入住酒店之后,礼宾咨询专家――酒店人力资源总监亲自为客人解决商务上的特别需求,并为之介绍独特的上海风土人情。从涉外工作许可证申请到为客人的孩子挑选合适的教育机构,从上海特有的文化所应对的处事准则到品尝上海地道的小吃名点。
他们还为小客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安全保护概念”。随着携学龄儿童外出旅游的家庭日趋增多,丽嘉酒店在完成了一系列针对客人特殊需要的市场研究调查之后,创造了本项儿童安全保护措施。
客人带着五岁以下的孩子入住酒店时,客户服务小姐将陪同至客房,并详细解释保护孩童的安全设备及预防措施。
全新“安全保护概念”包括:
○一盏夜灯
○电源插座保护装置
○医药用品(邦迪、温度计)
○桌子边缘保护装置
○印有本地紧急电话号码的安全卡片
○图画书及配套蜡笔,积木和一只毛绒玩具酒店还为客人提供价格合理的照顾婴儿服务
教学要点:恋爱事件。
我们上节课有一个问题没有讲DD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事件。
给同学们三五分钟的时间,自己细读这些文字,看看有哪些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间里,我穿插一些话语鼓励他们。
一、我们阅读文本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读出问题”。发现文本中你所不理解的地方,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撬起整个文本的杠杆。
二、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大半。另有俗语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等待之后,“读出问题”的学生不举手自己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思考,问题果然精彩,列举如下:
一、关于结婚。
1、别里科夫是否爱华连卡,如果不爱,为何要结婚?
2、校长太太为何要尽力的撮合他们的婚事?
3、华连卡为何会喜欢别里科夫?
二、关于漫画事件?
1、对于漫画事件,别里科夫为何非常气愤?
2、既然全城人都受他的辖制,为何还有人敢给他在他头上“动土”?
三、自行车事件。
看到华连卡骑自行车,别里科夫为何在第二天就心神不定,甚而病了?
四、谈话事件。
1、为何别里科夫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2、为何华连卡的笑声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她的笑声为何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
其实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恰恰是理解文本的钥匙。课堂中最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全体同学的智慧和积极性,让其它同学来回答问题,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补充和引导,把讨论引向深入。
一、事关撮合。
一学生说,校长太太之所以撮合别里科夫,是因为想借华连卡来改变别里科夫的生活,让他走出封闭的“套子”,从而不再辖制他们。
这时我补充到,其实不止是校长太太努力撮合,课文中提到“人人DD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DD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她们之所以如此做还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想让自己的生活摆脱辖制。
接着我就此提出问题: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别里科夫和华连卡恋爱成功,结婚了,你认为他们谁会改变谁?
“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里面打开的改变之门”,改变只能是别里科夫自己从内心改变,并不是借助外力改变。因此华连卡改变不了别里科夫。
而且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都是华连卡的力量不够。
这时我补充到,结果有两个方面,一是华连卡使别里科夫走出套子;二是别里科夫使华连卡成为另一装在套子里的人。可以从悲观和乐观两方面来分别对待。
二事关爱情。
可以肯定的别里科夫并不爱华连卡。那么为何要结婚呢,我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文本。从关键字词入手。
1、怂恿。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
怂恿DD鼓动别人做某事。
2、游说。
3、应当结婚。这里的应当很明显是说按照世俗的标准,而非出于爱而产生的自然想要结婚的念头。
而且根据未删节的原文来看,他们结婚的原因只是因为两个人都年纪大了。用我们的话说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三事关笑声。
为何别里科夫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碰到华连卡?这是违背生活常理的。
发现文本。很多时候,课本上的文字我们一扫而过,最重要的信息并未进入我们的视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某一段文字的重点剖析首先源于对此文字的重新“发现”DD是的,这个词、句子、这段话本来就存在,但我们却没有对它表示足够的关注、重视。
似乎答案就在下面的文字中: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1、华连卡和另外两位女士看到了滚下楼下的别里科夫,那么这件事将会被传扬出去DD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
注意别里科夫的口头禅DD千万别闹了什么乱子,而现在他DD最怕出乱子的人却成为一出乱子的主角。
2、漫画。
前一幅“恋爱中的人”事件已经让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嘴唇发抖”。那么此事件可能又要出现新的漫画,关于他的“恋爱”事件肯定会满城风雨。
四事关死亡。
虽然楼梯又高又陡,但是我们的别里科夫从楼上滚下来的时候却安然无恙,但为何在一个月后却死了,你认为他是因何而死?
1、郁郁而终。
2、恐惧而死。
3、被气死。他在这里辖制别人十到十五年,从来没有人反抗,而如今这个乌克兰来的年轻人竟然有人反抗他,真是气煞人也。
4、自杀。
学习一篇文章我们除了要解决一些问题,读懂之外,还应该从文章中找出和自己、自己的生活相关联的地方,此谓之“读出自己”。学完此文你有哪些感想?
因为离下课的时间很近了,而且我在后面布置学生把这些感想写在周记本上,最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一如一个完全封闭的套子,学生的生活除了强制的学习之外丝毫没有趣味可言,郁闷、无聊、乱糟糟的恰是高中生活的最形象的写照,所以课堂的这一部分主要是由我来讲解。
我简单的`举了几个例子,学校的管理,班主任的要求,家长的期望都是有形或无形的套子在束缚着我们。然后选择一学生周记本上的一段文字,与学生共同分享:
当今社会,学生的自由不复存在。除了固定的睡眠和吃饭时间,其它时间,学生都在听众于其他人的安排,由学校决定几点到校、读书、下课,由老师决定念这背那,这样学,那样做,由家长决定吃这喝那,穿这戴那。而由学生决定的只有服从命令。我们变成了没有选择权利的空壳。虽然人还活着,但自由的灵魂早已逝去。我们甚至没有决定买什么样的书的权利,更别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了!
我们被训练成写作业的工具,念书的机器,听话的玩具。也许是有一些人整天在校园内嬉戏,打闹,但结果呢?一张罚单,一张钞票走了,一串责备来了,一张哭脸走了。我们是该哀叹啊!哀叹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现在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机械地去提高模仿能力,而真正的人才遭禁锢,甚至被扼杀。社会在进步,但人的思想依然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
在一班,当我的朗诵结束时,当时就响起了掌声。
最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生活自由、快乐。
一、关注文本。
整篇课文很是有些沉闷和压抑,文章中唯一的亮色就是华连卡姐弟俩人,其中华连卡的一段话深深的触动了我:
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是的,生活“可爱得要命”,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吗,我们感受过这样“可爱的要命”的生活吗?或许我们可以抛弃别里科夫们的套子,抛弃怯懦与中庸,把一个自由快乐的自己展现出来。
二、三句名言。
1、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DD富兰克林
我们是否可以如富兰克林一样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学校,哪里就是我的班级,哪里就是我所要生活的家园。
2、如果不能成为富兰克林,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做李敖呢?
李敖说:“这里是我的国家,我要使它自由”。我们是否可以说,这里是我的班级、我的学校、我们生活的地方,我要使它自由。
3、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劫难磨练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这是我十五年来与日俱增的信念。而这一切都由于贝多芬的启示。
DD傅雷《贝多芬传译者序》
9-23 18:30
1、声音的产生
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看谁的效果最好。
如:用手指放在正在发声的喉头,感到喉头在振动。
演示实验1: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然后,请同学们阅读“帕斯卡的故事”
提问:通过实验阅读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波。
请同学们观察P21的图片2-2,让学生归纳:
板书: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声音的传播条件
活动2:参照P21图2-3进行实验,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
(不相同,空气的效果最差,木杆的效果最好)
活动3:听水中发出的声音
演示实验2:参照课本图2-4,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提问:真空能传声吗?
演示实验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
让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抽气机一直在抽走罩内的空气,当罩内空气抽完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个现象表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对以上活动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贝多芬的故事”和“信息链接”。
教师:请你猜想一下,当宇航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怎样相互交流的?与同学们交流并讨论你所想到的方法的.可行性。
板书: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请同学们阅读P23内容(结合观察图2-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题: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准确吗?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要求学生能否计算出:听见枪响计时会慢多少?
板书:4、声音的传播速度: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V固>V液>V气
5、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演示实验4:参照课本P23图2-8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当喇叭发声时,肥皂液膜会出现什么现象?
让学生回答。
美丽的校园
第2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执教教师:高琪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和作品。过程与方法: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符合审美要求,能初步提出校园环境艺术设计的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校园、美化校园的愿望与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校园雕塑作品的设计应与校园整体环境相协调。难点: 雕塑艺术对校园空间文化塑造的意义和作品。【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示范、分析、练习为主。【教具准备】
教具:PPT。
学具:素描纸、卡纸。【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2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总课时:第13课时)教学内容
一、引导阶段
多媒体展示环艺雕塑的图像资料和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范作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校园里设置的艺术品应该如何与校园环
境相协调?在校园里设置艺术品应该考虑选择哪些内容和形式?你认为目前我们的校园环境应作拿些改进?何处应增加何种雕塑艺术品?
二、发展阶段:
走出教室,进行校园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对校园环境现状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改进实施方案,提出作业要求,设计一件校园环境艺术雕塑小品。
1、提出思考:同学们对我校有多少了解?
2、教师简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建校以来校园建设的改变,号召学生爱校、建校。出示校园环境的图片。
3、考察校园,讨论什么样的雕塑作品更适合我们的校园。
4、组织学生讨论,写出文字策划方案。
三、作业布置:
以小组的方式,写出文字策划方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总课时:第14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实物导入,立体构成的制造型作品。
二、发展阶段:
1、讲解纸的单形设计方法,一般用7-8CM见方的较薄白纸,运用切口、折叠、弯曲等手法作多种方案的立体形态塑造成立体的形态。
2、讲解示范纸造型的基本方法。(切割与结合、折叠与弯曲)
3、学生实践,独立或合作制作一件立体造型作品。
4、立体造型作品的实用意义。
5、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实地考察校园环境。在体现学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案。
6、学生分组合作,通过研讨,大胆提出改造设想,在小组内采用分工合作形式,画出校园环境总体规划草图。
7、制作未来校园模型制作,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三、评价阶段: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五、教学反思:
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点:
1.活动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我把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 “搬”入课堂,让学生在回忆自己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思考。
2.整节活动注意了操作性、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上我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大胆猜测,提出合理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4.注意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观察活动时允许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课堂中的不足:
课题
第4课 我们在一起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分析作品,体会人物画作品中主题的表现,并能把握常见的人物动态表现绘画。
方法与过程目标:理解怎样处理利用人物组合关系和画面构图来加深作品情感的表达,并尝试记录和表现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生活故事。
情感与态度目标:大胆尝试运用人物画表现手法叙说故事、记录生活、表达愿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人物的面部表情和人物动态的`掌握。
组合人物画的布局和构图空间、人物层次空间和疏密强弱空间等关系。
教法学法
欣赏、归纳、尝试表现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感受体验
欣赏中国岡《童年》。
教师小结:人物情感的表现可以不需要语言的衬托,利用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动作即可以反映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
二、对比研究
1、欣赏《悄悄话》和《又是一个2分》。
老师提示:两幅画都描绘了得知考试成绩回到家的小学生及其家人。画家通过家庭成员不同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表明人物间的关系,使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气氛。
2、欣赏《祖孙四代》并说说画中四人间的关系,你是从哪些细节知道他们的关系的?
3、欣赏《我们要去捉狗熊》。
小结:画面的人物组合形式,人物与背景的相互衬托,构图的运用都可以丰富和加深画面情感的表达。
三、教师演示
利用线骨架和体块连接描绘动态。
要点提示:重点讲解平衡、重心线、动作和姿态。学生讨论并临摹老师示范的动态形象。
四、活动体验
学习活动一:仔细观察你的家人,试着画面他们在不同姿态下的草图。
五、作品展评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
学生尝试从表情、姿态来分析作品主题。
请同学们分析并填写下表:作品、人物组合、神情、姿态。
分析从相貌、姿态的处理表现家庭人物的地位和关系。
学生分析画面中不同人物在行走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并上台模仿动作演练。
尝试创作体验。
学生自评互评。
一、导入新课。
1、 还记得那首关于风的小诗吗?一起来回忆回忆。背《风》。
2、从秋天飘落的树叶,二月里开放的鲜花,江面上激起的浪花,竹林里树木的倾斜,都能让我们找到风的踪迹。
3、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诗,是我特别喜欢的,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配音背诵)
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3、检查认字情况。
师: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用课件打出生字,请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师:记住了吗?去掉拼音,还能读准吗?读要写的字。
师:孩子们,再去读读最后两个字。读读红色的部分,再去读读这个字,有什么发现吗?其实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只要你掌握了这样的学习方法,你就能和更多的生字宝宝交上朋友。
4、检查读文情况。
师:把生字宝宝放回课文能读好吗?第一小节谁来?谁喜欢第二小节?三小节谁能读得最准,最流利。
评价。
5、孩子们那我们向我们班的朗读能手学习读课文。齐读。(初步感受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节。
(1)师:是呀!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风这么的神秘,谁来读读一、二行。任何人都没有看见过,谁谁再来读。太神秘了,一起来。
小结:风真的是太神秘了。所以叶在二、三小节用了相同的句子,再读。
(2)风这么神秘,我们能发现它吗?读三、四行。
这两行诗告诉了我们风再哪里?再读。
读着这两行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己再去读读。(说感受,多种形式的读)
小结:再来感受风儿吹过枝头的轻柔,齐读。风就在那儿,多有趣呀!就想我们的小伙伴一样,再读读。
2、学习二、三小节。
师:风就像我们的小伙伴一样,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它,发现它,见到它呢?去读读二、三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读。
汇报。注意:老师提醒,还有谁喜欢这一小节,有补充吗?
3、背诵。(配音乐)
四、拓展活动。
1、既然风向顽皮的孩子一样,你们能做的事它也能做,那想想它还能做什么呢?
老师马上把孩子的语言变成规范的语言。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
2、想当小诗人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把风娃娃写下来,画下来。
3、展示汇报,交流作品。
4、是呀,孩子们,风太有趣了!捧起你们的诗行高声朗读。
5、老师背《我们知道》,孩子们接自己的诗(配音)
5、是呀,风太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草坪边和风做游戏吧!
【为我们服务的人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感谢那个为我们提灯的人作文09-27
志愿服务,我们一直在行动07-0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07-13
我们的校园数学教案设计07-24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教案设计11-04
我们都敬佩的人作文800字07-09
让我们为自己歌唱11-22
让我们为中考加油吧10-12
中学生感恩节作文:感恩讨厌我们的人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