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重要性(精选8篇)
文/袁静
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我会在课堂上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我会在课间观察每个学生的活动状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常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平时,我会主动与情绪出现波动的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我要求自己以一颗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作为班主任,要用“放大镜”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发扬优点。
为学生提供发展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多层面的,有的不擅长歌舞,却擅长书画;有的不善于言谈,却善于思考……因此,在每次班会课、思品课上,我都会为学生创造一种假设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自己组织语言表达,要求每个学生都来想一想、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评价、学习,在互相启发中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每个学生都想成为班长,但是名额有限,可以采取创设“值日班长”的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
及时评价学生的日常表现。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会安排责任心比较强的班干部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每天下午放学前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一天的记录汇报,及时让学生知道自己一天的表现如何。在每周一的班会上,我会采取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上周的表现情况做一下总结。自评的方法是让每个学生先想一想,再找几个“问题”学生起来说一说,以便真正认识自己不足的地方;互评是学生之间互相提一提建议,听一听别人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以明确努力的方向;点评就是对班级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
一、班级记忆的内涵与特点
记忆是人类一项极其重要的心理活动, 是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它是保证人类生活、学习和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那什么是班级记忆呢?它指的是某一具体班级全体成员 (班级学生、任课教师、与班级交往的其他成员) 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
首先, 班级记忆是一种个体记忆。自学生被分配至某个班级的那一刻起, 他 (她) 就开始经历一个记忆过程, 直至毕业。在班集体组建、发展过程中, 其间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困惑, 而这些矛盾和困惑在学生探求知识、追寻理想的过程中又不断演绎为成功与失败、坚守与放弃、高兴与悲伤、迷茫与醒悟等多种图景, 学生把这些令他 (她) 难以忘怀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等相关信息留存下来, 过了若干时间以后, 在适当的场合和适当的时间又把它再现出来并进行交流。如有些小学生在习作中经常谈起小学某个阶段对自己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某某老师, 这不仅是小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而且反映了他们对恩师高尚品格和渊博学识的一种理性认识。像这样的个体回忆满足了师生交往认知和情感交流的需求, 成为支撑师生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资源。
其次, 班级记忆是一种集体记忆。集体记忆为大家知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 这个概念由法国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在其著作《论集体记忆》一书中率先提出。班级记忆是班集体所保存的记忆, 它是关于一个班级过去全部认识 (实物的、实践的、知识的、情感的等) 的总和, 人们可以在文化实践活动 (比如仪式、风俗、纪念、节日等) 或物质形式的实在 (比如校史馆、文献图书资料等) 中找到班集体记忆的存在。比如,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春游、运动会等集体活动, 而这些活动均通过录音、录像、摄影、新闻报道等手段及时记录下来。小学生毕业时, 当彼此翻开过往留下的影像、文字资料, 总能在我群体与他群体的互动中找到班级集体记忆的力量所在。
再次, 班级记忆是一种基于叙事的建构性记忆。班级的成长与发展, 从时空上来说具有无限的广阔性;从内容而言具有一定的拓展性和纵深性。这几方面不断地相互交织发展, 形成了班级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 形成了班级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和人文性, 形成了班级叙事的建构性和发展性, 这些都为班级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为班级叙事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国内一些教育类刊物中“让故事说话”、“我的老班”等栏目的推出, 也充分佐证了这一点。基于叙事的班级记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生生和师生在日常交往中认知、情意的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过程。
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观察, 班级记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组织性。
从组织行为学而言, 班级是学校组织结构中最小的组织, 它有一整套维持和促进自身顺畅运行、不断发展的结构和机制。班级组织的结构性决定了班级记忆具有一定的组织性。班级组织的一切制度、精神、符号、成果等都是班级记忆的主要内容。比如, 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的班徽, 它是代表班级精神、建设理念的特有符号, 它是班级成员共同建构的“隐形班级”, 是维系班级组织性的心理纽带, 它将班级成员的认知、情感乃至精神世界联系在一起, 构筑起共同的精神家园。
2. 社会性。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它不仅联系着学校各部门及其成员, 而且联系着一定时势下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 并且与他们开展一定的合作与交往, 并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信息的方式加以编码、储存。例如, 班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经常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优势, 调动小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形成了基于个体与集体、历时与共时、精神与物质等多对关系的记忆集合, 并在一定的教育场域下运用, 活化了记忆, 滋养了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
3. 集体性。
一般来说, 记忆更多地体现个体性特点, 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的, 并且在个体记忆之中体现自身。班级记忆不仅具有个体性特点, 而且它基于每个人的个别经验而又体现为班级的集体意识和价值。因此, 班级记忆具有集体性特点。
4. 教育性。
班级记忆主要是关于班级管理中师生生命交往的教育性记忆, 这是班级记忆最为鲜明的特征, 它有别于其他组织记忆、社会记忆和群体记忆。基于班级发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班级记忆, 而它又反哺、滋养着各类教育活动, 促进了师生的成长与发展, 推动着班级记忆向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一目标发展。
二、班级记忆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来划分, 班级记忆内容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征。
第一种划分, 从学生受教育的途径来分, 班级记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课堂生活的记忆。这部分记忆构成了小学生班级记忆的主体。例如, 有些小学生回家后经常给父母亲讲学校课堂上发生的事情, 有些事令自己异常兴奋, 讲起来滔滔不绝;而另外一些令人讨厌、悲伤的事情, 也会被一一道来, 在与父母的沟通中, 一些负面情绪得到调适。二是有关课外活动的记忆。这部分记忆是小学生班级记忆的另外一扇窗口, 时空范围极广的课外活动记忆给了他们更多的愉悦。
第二种划分, 从指向学生发展的目标来分, 班级记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建立发展班级人际关系的记忆。班级学生间日常发生的争吵、分享、移情、合作等行为构成了班级记忆的主要内容。二是有关获得知识、技能等学习过程的记忆。这类记忆更多地发生在课堂、操场、实验室等场合, 是学生在参与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三是有关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的记忆。
第三种划分, 从心理发展的过程来划分, 班级记忆可划分为认知性记忆和情意性记忆。认知性记忆是关于学校、班级事件和活动本身等的记忆, 它是事实性记忆;情意性记忆是基于对学校、班级发展所形成的各种成果 (物质的和精神的) 的认知而产生的体验性记忆。这种体验性记忆既包括欣喜、激动、自豪等正向性记忆, 也包括悲伤、担忧、痛苦等负向性记忆。
三、班级记忆的运用
班级记忆伴随着师生的生命成长一起发展, 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旧到新, 见证了班级全体师生在共处的时光里所取得的成就, 不断地累积、沉淀成一部生动的班级发展史, 构成了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背景和发展脉络, 蕴含着丰富的管理资源和教育资源, 弥足珍贵, 要加以不断挖掘, 不断梳理, 不断丰富, 不断创新, 让它成为班主任和教师有效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财富。
1. 正确认识班级记忆, 做班级记忆的积极参与者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不少班主任和教师并没有明确意识到班级记忆的存在和它在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因此, 在教育活动中, 他们往往无意而为之, 并没有充分发挥其育人启智的最大作用。
班主任和教师要善借班级记忆的教育性力量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首先要正确认识班级记忆。班级记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意义性符号和标签, 实际上, 它演绎着师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生动的充满着意义的故事。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是班级故事的主要参与者与解释者, 他们是班级记忆的主角。通过师生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为, 为班级记忆之炉持续不断地添加燃料, 使之生生不息, 班级精神薪火相传, 进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其次, 班主任和教师要积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班级记忆的建构发展中有意而为之。教育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 班主任和教师只有对教育教学现状不断反思和不断创新, 才会产生变革现状的心理冲动, 在教育实践这块肥沃的土壤里不断探索, 体验各种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喜悦, 书写绵延不断的教育故事, 真正成为教育实践改革与班级记忆的积极参与者。
2. 全面参与班级活动, 做班级记忆的主动建设者
班主任和教师是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是学生发展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和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 要全面参与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类活动。
一要加强体验式活动的组织。班主任要对班级各个年段的活动进行全面规划, 精心设计, 扎实推进, 既要注重活动的数量, 也要提高活动的质量, 扩大师生参与面, 提高参与的深度和效度, 让班级记忆既丰富又深刻。
二要加强班主任与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新课程背景下, 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依存度相比以前要高得多, 因此班主任、任课教师之间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与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合作, 共享学生成长的烦恼与进步的喜悦, 共同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
三要拓宽班级记忆之源。班主任可利用班会课和晨会课时间, 轮流让小学生当新闻播报员, 把一周内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有选择地讲给同学听;班主任也可让参加校内外活动的同学把观摩或参与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思, 用转述的方式或讲故事的方式及时传达给其他学生;也可把班级学生在班级博客等渠道获得的信息纳入班级记忆, 合理储存, 科学管理, 便于日后调用。这样, 多种形式的发布与交流拓宽了学生视野, 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学生的记忆之门, 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四要让学生分享教师的人生记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要意识到自己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梳理自己多年来的教育经历, 采用主题演讲和故事讲述等形式在主题班会课、新年联欢或春日郊游等正式与非正式场合讲述自己多年来职场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 在故事的交汇和碰撞中, 让学生获得智慧, 形成感悟, 提升境界。
3. 自觉运用班级记忆, 做班级记忆的智慧管理者
班级记忆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班级记忆库是发挥班级记忆效用的主要课题。
一要结合特定时段学生的需求, 组织回忆性的主题活动, 分享美好的成长记忆。比如, 小学生毕业前夕, 班主任可组织相应的毕业主题活动。在准备阶段和正式举行阶段, 伴随着学生和教师各种形式的表演, 那些曾经遗忘的事情和令人刻骨铭心的事情顷刻间让在场每个师生的回忆之舟都徜徉在班级记忆之河, 共享生命成长的每一个片断, 达成彼此精神上的相融相生。
二要结合小学生提升知识水平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班级记忆, 提供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搭建“脚手架”。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之一。班主任和教师不要因自身智育方面的不作为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成长。教师可撷取班级记忆中贴近学生经验和知识能力水平的事例, 作为学生兴趣的触发点, 并把它加工设计成贯穿整堂课的主要线索, 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让他们在探究中感知和理解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形成发展过程。这样, 由于知识源于学生的亲力亲为, 学生对之易产生亲近感和渴望。师生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必须在班级记忆的框架内来完成, 个人记忆需要来自集体源泉的养料持续不断地滋养, 否则容易导致师生知识结构死板和僵化。
三要结合学生交流发表的需求, 建立班级博客或班级QQ群, 丰富班级记忆内容。当下中小学学生因其具有喜好接受新事物、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强等优势, 在运用社会性软件方面的能力要胜过家长和一般老师, 大部分学生都建立并参与了班级博客和QQ群的交流。实际上, 这是构成班级记忆库的重要一块。这些社会性软件所具有的界面清晰、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等特征给师生的知识管理、思想分享和情感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班主任和教师一方面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网络交流, 倾听真实的声音,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给予实在的分忧与排解。另一方面, 班主任和教师在如何管理自己的博客方面要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比如, 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发表作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学习笔记、调用资料等方面既做理念的引领, 也做技术的辅导。这样, 班级博客与班级QQ群不仅为班级记忆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而且引领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要结合学生道德成长的需求, 借用班级记忆, 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段, 其道德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水平, 具体表现为性质不同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些矛盾,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充分调用班级记忆中的资源, 合理选择, 灵活运用, 适时适度地化解学生遇到的道德困惑, 明晰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会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例如, 有位班主任针对班中某个学生出现的欺负弱小同学、认为学习辛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等现象开展了生命教育。这位班主任采用个别交流的方式, 结合上学期开展的“护蛋”活动循循诱导, 让他明白了生命需要呵护、生命需要奋斗等道理。因这位学生参与了这一活动, 所以存在较深的记忆, 这样, 结合他亲身经历的说理教育便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莫里斯·哈布瓦赫著.论集体记忆[M].毕然, 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2]孙德忠.社会记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6.
[3]周跃良, 王璟瑶.组织记忆机制与学校特色创建[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4]汪新建, 艾娟.心理学视域的集体记忆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
【关键词】得力的班委会 建立和谐 融洽 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11-01
最成功的教育应是不着痕迹的。正如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所描述的那样,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真知,学会做人,这可能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了。
老子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中,因为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教育的效果也不同。我觉得,班主任的工作要注重细节,并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一、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有一点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思想指挥行动。记得上大学时,很多同学入党的时候,辅导员都会教育他们要从思想上入党,不要流于形式。中学生正处于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刻,学生如果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思想素质较差,容易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我主要采用主题班会与个别谈话的教育方式,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营造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经过不断的教育感化,使学生从思想上,行动上都有为集体争光,为父母争光,为自己争光的意识。不断减少不良行为,既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又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
二、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和组建得力的班委会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也有学校的管理制度。任何一个管理者,都希望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来执行。大家都知道,班级管理是一项繁杂而又琐碎的工作,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严而有度,粗中有细地开展班级工作呢?在开学初,我就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制订了《高一(6)班奖罚细则》,该细则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纪律、体育运动、劳动清洁、公物保管等方面进行细化,奖罚分明,便于操作。为班级管理起了导向作用,它为班委会顺利开展工作而服务。
班委会在班级管理中的桥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那么,如何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呢?我是这样做的:以班长为核心力量,实行班干部轮值制度,每周的值周班干部记录好本周清洁,课堂纪律,考勤等各方面的情况,并由值周班干部统计好每人的纪律表现,总结本周存在问题,好的方面和提出改进措施,在周一上交班主任。每周的班会课,先由班干部总结,班主任补充并公布每周的加分,扣分情况。结果公布在本班“每周点评”上。全班同学共同监督,班干部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三、注重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有句广告词是这样的:沟通从心开始。确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从沟通开始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沟通,那么他的工作就无法开展。与学生沟通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个学生都有他丰富的心理世界,他希望别人关注他,也需要交流。所以,我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单独谈话或集体交流,通过谈话,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遇到什么困难,也让学生知道老师的用心良苦,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曾经有一个叫邓江伟的男学生,性格内向。由于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学习上无人过问,学习基础很差。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我经常提前半小时到校给他补缺补差。在课堂上他从不举手发言,为了增强他的自信心,我就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来回答。只要他开口答了,无论对错我都给他微笑和鼓励。有一次他捡到十元钱交给了我,我大大地表扬了他一番,还从家里拿来一些动漫书奖励给他。渐渐地他变得活泼起来,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有付出就有回报,两年后他以理想的成绩升入大学,以后假期回来见到我总会甜甜地叫上一声“梁老师好”。虽是平常的问候,却让我心里幸福很久很久。
同时,每次与学生的谈话内容都作好记录,分析该生的思想状况,性格特征,学习态度以及家庭问题等。熟悉学生的有关情况,才更有利开展班主任工作,这也为家访和以后评价学生的提供了有利的佐证。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要让学生产生“亲”情,教师必须有爱的奉献。我知道无论在哪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没有爱的教育,将是一池死水,毫无生机。我坚信,教师诚挚的爱,可以赢得学生心头上进的火焰,可以除去学生心灵的自卑阴影,只要有爱,师生之间思想才能互相交流,互相包容,互相理解。
四、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
班级管理的视角不能光停留在学生的学业上,还要注重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诸如:良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态度、积极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志趣等。
教育需要精神的浇灌。班主任的教育更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拔掉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教师的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存在于无言的感动和人性的光辉里。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班级管理活动应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旋律,师与生心的和谐、脑(思维)的碰撞、手的协作,共同演绎出教育之歌。他们之间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走进如是教育之境,空气清爽,氛围自由,教师可亲,学生可爱,对话平等,彼此尊重,师生合作,亲密无间。师生共同在这个教育场里,你激励我,我激励你,像泉水相互滋润,像星光彼此照熠,竞相发展着自我,每个人的创造力尽可能得到展示,每个人的个性尽可能得到张扬,每个活生生的生命尽可能得到光大发扬……
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应该是班级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期
——论班级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姓名:虎树英
单位名称:会泽县待补中学校
通讯地址:云南省会泽县待补中学校
邮编:654216
联系电话:***
习惯决定成败
——论班级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会泽县待补中学
虎树英 摘要:班级卫生工作是学校万千工作中一个最基本的工作,相对于教学而言,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和提及。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团结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班级凝集力。
关键词:班级卫生
责任意识
习惯养成
一个班级的卫生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部分也往往是不被人们认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有的老师可能这样认为,一个班级只要学习好了、平均分高了、优秀人数多了、优秀率高了领导就满意了,家长就夸赞了,就会认为这样的班级是优秀的班级,其实不然。学生来到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学习不单指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书本知识。更要进行行为习惯的学习和培养。查·艾霍尔说“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我们初中教师,面对的学生可塑性强,接受性强,只要能正确引导,一定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大写的“人”。
但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说我们今天规划好,制定出目标,明天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一个及其缓慢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求我们辩证的看待学生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小事抓起,从身边抓起,从最简单的卫生工作抓起。
就班级而言,卫生工作也是衡量一个班级精神风貌,文化氛围的的一面镜子,他与班级的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就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而且能提升社会的文明素质,根据“破窗效应”的原理,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呢?
一、寻找契机,制造舆论
开学时,班主任一定要重点管理班级的卫生,此时一旦放松了要求,会对以后的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我利用班会时间明确了班级卫生的具体要求,再利用一周的时间,指导各组同学打扫各块卫生(教室、清洁区、宿舍),并要求班委特别是生活委员在一旁观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地参观学习所有的班委都知道了什么情况才算干净,什么情况算基本合格,什么情况算不合格。各个同学在心中也大致明白了卫生的要求,知道了要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然后逐步让生活委员试着独立管理班级卫生,我则带领班委不定时的检查指导,就发现的问题如卫生死角打扫不干净让各位班委发表自己的看,最后通过集体讨论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打扫方式。管理、指导一段时间后,班级卫生状况有了好的表现。这时所谓的契机就成熟了,我立即抓住它,及时的进行班级教育,也就是制造舆论,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时间,大力表扬班级卫生情况,表扬生活委员,肯定他的管理与付出;表扬班级的各位同学,肯定他们的付出与辛劳。此时班级卫生良好的荣誉感正在班级中形成,维护班级卫生的责任感也初步形成。通过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我们班在学校每月的“白鸽奖”评比中喜获第一名,同学们拿到这个承载着自己辛劳与汗水的奖状,知道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没有付出,哪来收获,从此以后,卫生习惯就更好了。
二、注重引导,形成共识
卫生,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要做好一次,或者做好十次非常容易,难的是贵在坚持,就比如教室卫生,如果只是为了一次的干净,我们可以用洗衣粉洗,用毛巾擦,但天天这样做反而又太浪费时间了,学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对于学习也不利。所以打扫后保洁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利用一节班会课,专题讨论卫生与学习的关系,让每个同学就二者的关系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一致认为,一个脏、乱、差的环境是不利于我们的学习的。干净、舒适、整洁的环境我们自己在其中生活才觉得舒心,学习起来才有劲。而乱糟糟的环境让人心烦,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这样搞好卫生的共识就达成了,每个同学都会把搞好卫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理念贯穿在以后的工作中,打扫起来也比较的尽心负责。
三、精细管理,责任到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些班级的卫生工作经常让检查卫生的老师不满意,其实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打扫卫生的同学责任不明确,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地步才算完工?每个人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卫生也打扫不干净,交差了事,等追究责任时就推诿扯皮,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我对待这些问题的方法是:
一是让班委带领学生根据本班的卫生区域自己制定卫生标准,明确责任和奖罚措施,然后再交由我审核,最后全班讨论通过实施,这样让学生明白依据及准则,搞清楚自己的任务及责任,安排的事情也就非常乐意做了。
二是小组长分配任务,明细到个人,实行包干制,人人有任务有责任。
其实班级的卫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功不可没的是卫生委员。每天卫生委员都要不厌其烦的提醒督促同学们按时值日,保持地面卫生。这样才能有效的杜绝相互推诿、缩减值日时间,也便于班委管理。
我班生活委员舒有胜,有责任心,干劳动积极,上学期开学到现在每天除了安排卫生打扫人员以外,几乎每天都到清洁区和教室监督打扫,自己也跟着打扫,他打扫的都是其他同学不愿意干的脏累活,这样全班同学都佩服他、喜欢他,使他平时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舒有胜还是全班同学的“传话筒”,打扫卫生时会遇到哪些困难,或需要怎样改进,都是同学们说了由他来向我反映,针对他说的情况,我都会及时的指导解决,如我班清洁区是老女生宿舍旁的两个洗衣台及楼后的阴沟、过道,上学期他反映得最多的是我们值日生打扫完离开后,扫楼道的就会把垃圾留在我们的清洁区上,我及时找宿管员、卫生管理员进行反映,经他们协调处理,这一现象解决了。
另外我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劳动委员和管理组长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班主任要有一双明锐的眼睛,善于发现对待卫生工作认真负责的学生和小干部,善于发现学生在卫生打扫,小干部监督方面做得好的地方,并在全班大力表扬,提升威信。小干部要有责任心,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能把工作分配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在劳动委员和管理组长的带领下,卫生工作的效率越来越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一天比一天强。
其次“勤观察少指点”。“勤观察”就是了解发现班级卫生问题,对教室、宿舍、清洁区的各种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掌握详细的资料,安排工作时目的和要求才比较明显。“少指点”就是班主任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来打扫这片卫生,能不能比学生打扫得更好?或者还不如学生做的好。与学生交流时,注意语气和分寸,毕竟我们的卫生工作是要依靠学生去完成的,所以要相信学生放心让学生干。工作中要尽量少越俎代庖,少指手画脚,力争做到帮忙而不添乱。
四、日常管理,注重细节
一日三扫是班级值日的基本要求,但是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如学生忙于作业等原因经常会相冲突,为此,我要求学生做好“保洁”工作,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别人也为自己省下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将心比心,谁也不愿意在自己清扫的时候有非常多的垃圾,伸伸手、弯弯腰,看到地上有垃圾的时候就立即捡起来放到垃圾桶中,经过一点时间的适应,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还培养了一支有力的班队干部,抽查平时的卫生工作、班级的卫生情况,抽查结果及时向老师反馈。在抽查中发现保持不好的同学,参加第二天的值日,以做惩罚。如果一个月的抽查中有多次不达标(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必须参加一个周的卫生工作或者参与检查一个周的卫生情况。所有结果记录在案,作为每年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五、卫生工作,贵在保持
在班上我们提出了“人人都是环保员”的口号,号召全班同学来参与卫生的“保洁”工作,因为一时的打扫清洁容易,长期持久的保持就难了。所以如何进行“保洁”,是班级卫生工作的重点。保洁工作主要从平时的小事情上入手。
1、平时值日生打扫完教室后,必须把卫生工具摆整齐,并监督其他同学不乱丢垃圾,保持教室卫生的干净整洁。所以我的做法是将教室地面承包到人,每人桌子周围大约1平方米的地,平时都归他负责,看到有垃圾不管是不是你的,都要随手捡起来。时时保持清洁。讲好卫生,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习惯要求,每个人都讲好卫生,班级环境干干净净,在优美的环境里心情舒畅,做起事情来效果才更高。
2、在每次放假返校的时候,我都会特意指定几个班委提前一段时间到学校,先将教室打扫干净,其他同学回来时就能有一个好的环境,就能有一个好的心情。放假时再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这样不仅强化了班干部的服务意识,更强化了其他同学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的整洁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在班级的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每时每刻充满浓浓的人情味,经过半个学期的不断改进,教室里渐渐干净整洁起来,课桌下再也没有踢来踢去的垃圾了。总之,班级卫生的管理如同行医治病,需要我们老师仔细寻找,发现原因,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炼。
总之,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它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卫生习惯。当然进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中,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座位,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
字数统计:3925字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先玲《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人品》河南人民出版社
2、《班级卫生管理》百度文库
情感教育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由于小学生的不成熟的思维,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1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1.1积极健康的正向情感:第一,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等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倡导从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这些小事做起。第二对小学生进行文明规范、思想品德和礼貌礼仪教育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正向情感。教导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正义感。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行为和健康的个人情感。要教导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对亲人、朋友还是社会中的人,要勇于追求真善美。
1.2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考虑,引导学生清楚内心真正的需要,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一是根据他们的情感、意志随年龄的增加而成熟,让他们感受自我、认可自我,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其二是教导学生时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来调整不良情绪的影响和控制消极情绪。
1.3激发对外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小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内心体验、他人和社会的情感体验的关系。教导学生要以正确的认知去认知客观世界,对不良情绪问题所引起的与外界的冲突,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通过自我调整跨越痛苦,使之成为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获得心灵的成长动力。
2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因为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差,教师应该要注意对其引导。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6岁小男孩去上学,因为他与同学打赌,说让他爸爸开丰田霸道去送他上学,可是正赶上是他爸爸出差,让其舅舅开普通的车送他去上学,他觉得丢人,闹情绪就没去上学。通过这个例子分析,如果不及时纠正他的这种错误的攀比观念,久而久之就会无限的被放大。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如果攀比的蔓延之风不被遏制,小学生就会产生扭曲的价值观,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在小孩子最童真的时代要以正确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从爱出发,了解、关爱学生: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从生活中不断地给予关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会因为一点点不顺利的小事或是不和自己的想法就可能走上极端,这是非常可怕现象。教师要把爱学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那样,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对于某个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波动时要及时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克制这些不良情绪。
2.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坚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学生们能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和遭受的失败的抗打击能力不容置疑。与此同时要教导学生们要有宽阔的胸襟和气度,淡然的面对生活的挫折与所遇到的困难。还要是他们要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发挥长处,增加自信,并保持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4帮助学生自我调控情感:尽管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背景和环境各不相同,但都会在学业、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家庭暴力、失业、离婚等现象,他们内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充满友爱的氛围,使那些心灵曾经受伤害的学生有集体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要重点呵护那些经家庭变故的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可以教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找人倾诉、听音乐等方式发泄或转移其不良的情绪。在发生冲撞时时,教导学生要保持冷静,从而提高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
2.5创设丰富的情感教育情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用通过创造丰富的班级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正向情感。第一,可以设计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公益互动,艺术鉴赏活动、文体活动等。第二,教师要善于建立争当典范的教育情境。原因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如社会上的英雄和模范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来共鸣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形成自身的正向情感。
2.6注重形成情感教育合力:要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合力开展情感教育。第一,充分调动老师进行情感教育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情感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和班级各任课老师展开协调配合,齐心协力的解决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任课老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各类活动中,和学生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积极发挥他们在教导学生的作用。第二,学校从整个校园营造一种注重情感教育的大环境。在学校有关领导的鼓舞下,创造愉悦民主,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再次可以与家长商议举办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强化家长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这难得的机会中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最后,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要时刻注意孩子成长内心的需求,并为孩子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3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班级的管理效率。小学教育的重点更注重孩子是否健康的成长和如何教他们如何有优良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小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能成为什么养的人。只有把“德育”和“才育”二者兼得才是未来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玉敏.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1):119-119.
[2]杜保珍.浅议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5,(5):246.
一、自觉遵守学校、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为八年级全体同学树立
榜样。
二、负责全班同学的纪律考勤,严格执行考勤制度,敢于负责,不徇私情。
三、严格规范自己、要求自己,使每个同学发自心底地感受到纪律的重要性,从而自发自觉地去遵守纪律。
四、在需要的时候协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障同学们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五、对班中有待改进的现状进行记录,并向班长或班主任进行反馈,商讨解决对策。
六、针对班内接下茬、起外号、起哄等不太符合班级形象的现象,要联合其
他班干部以及班主任引导同学们放弃,并从思想观念上否认这些不良的举动。
七、参与制定班规,并针对本班情况制定有益于班级发展的新条例。
八、每周对近期纪律状况进行总结,并且推荐3位纪律优秀学员以及一位纪律批评生。、上交纪律委员。
众所周知,一个集体,如果要想拥有良好的风气以及强大的凝聚力,是必须拥有严明的纪律的。因此,作为纪律委员,我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而一个班级纪律的优劣,也正是我们工作情况的体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尽己所能,在班级的纪律方面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在纪律方面屡犯错误,则自愿辞职,并向全班检讨、道歉。———— 八年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成员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独立能力以及批判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的自我认知的体验也得到了发展, 克服困难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会存在孤独、偏激和固执等等负面的因素, 容易有优柔寡断的情况发生。当前我国班级管理的现状来看, 班务管理当中有不公平的现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一般情况下, 班主任把班级里的学生分为差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三种, 班主任会把这三类学生的管理进行分类管理。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对班级管理也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班级管理中还有缺乏计划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个性比较复杂, 这给班务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在班务的管理当中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总之, 班主任需要克服很多管理上的难题, 这些难题很复杂, 所以班主任应该坚持自己在管理当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 真正实现良好的班务管理。
二、教师要树立育人意识和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的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 要想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就要先树立育人的意识, 通过教育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甚至是学生的信仰。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抓起。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 班主任应该平等观、个性观以及发展观。平等观就是教师要与学生平起平坐, 尊重学生的人格, 原谅学生的过失, 信任学生, 关心学生, 并且理解学生, 构建民主和和睦的氛围。班主任要能够亲近学生。在教学当中要鼓励学生质疑, 并且敢于和老师进行辩论。如果在班级管理当中产生了分歧, 就应该多和学生进行商量。教师要监督学生, 并且以身作则, 这样才能够在无形当中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个性观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所以教师在工作当中应该关心学生的不同个性。不仅要关心聪明,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还要关心那些在心理和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发展观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任何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很难有起色。班主任应该鼓励后进生多多进步, 做好后进生的安慰工作。
三、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的健康角度来看, 作为班级的管理者, 不仅要从专业知识的角度, 还要从社会的经验的角度来武装自己, 这些素质对学生的成长的作用很大, 所以班主任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关心鼓励每个学生,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来培养学生, 实现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健康发展的目标。班主任要做到以学生为本, 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赢得学生的尊重, 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实现激励学生的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够通过班级管理的实际行动来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克服学生的确定。
四、班主任要积极转化后进生
学生犯错是很正常的, 教师要针对学生所犯的不同的错误来选择理性的方法来对待, 要爱护学生, 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做思想工作。要做到对事对不人的原则, 避免矛盾的激化。同时, 家长要能够与班主任积极合作, 多加了解, 多走访, 和学生谈心, 多方面去协调, 让学生管理的工作紧张而有序。在态度上, 班主任要让学生感觉对后进生的偏爱, 对后进生的作业优先批改, 参加集体活动优先等等, 多多表扬后进生, 让他们从内心感觉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 做到管理方法得当,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班级凝聚力
一个好的班集体, 是学生成功的前提, 要形成好的班风和凝聚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应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集体目标具有强烈的指向性, 是制约班级的心理上, 是激励、引导全班学生团结奋斗, 不断追求的动力。集体目标应是远景目标和近景目标, 单向目标和系列目标的综合和统一, 只有大家共同认可了这个目标, 就会想集体所想, 心甘情愿地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去拼搏, 去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 班级应实行民主管理, 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体会到教师有爱。民主能够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感觉, 爱能使学生体会到温暖, 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影响下, 学生才能充分地和班级融为一体, 大胆地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 各种管理, 才能创造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从而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自己归属于班集体的情绪体验。
班主任的工作复杂, 而且有创造性, 只要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 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所以班主任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孝华.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5) .
[2]魏福贵, 杨祚挺, 魏福善.中学班主任的工作常规及评价[J].教学与管理, 2003, (25) .
[3]张国芳.树立学生主体参与观, 探索和谐教育模式[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4) .
[4]韩芳晗.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学生观和教育观的重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6, (03) .
[5]檀鲁镔.教育公平问题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反映及思考[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S1) .
[6]李建平, 戴军, 周平.影响英语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6) .
[7]沈文宏, 代荣彪.试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云南教育.视界, 2005, (06) .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育 班主任 专业化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如今的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开放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对于班级管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特点,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在存在共性基础上都有各自个性特点,班主任具有专业化知识,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班主任专业化知识建设,对班级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
班主任专业化知识建设主要表现在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的教师职能、扎实的专业能力三个方面。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开学时很多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的同时,也选择着班主任,家长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现在的学生个性比较强,大多人在物质需求上具有优越感,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动力不足。因此,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要善于观察学生,掌握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超过半数,家长只能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一年中有的家长陪孩子的时间不到100小时,甚至几年没见到孩子。这样,班主任更要认真研究学生心理成长规律,要清楚这批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教育、开导他们。在职业道德这把尺子上,班主任应力求做到将心比心,尽力而为,心境坦然。在教育学生时,身教重于言教,在各方面给学生力求做到表率作用,做到和学生平等交流,不歧视差生,不偏袒优生,对待学生人人平等。对学生严中有爱、爱中从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一直秉行的教育原则。
二、专业的教师职能是班级管理的保障
班主任至少有以下专业职责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创造和谐、安全的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班主任要留心学生可能会遇到的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现象,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让学生体会到在校学习安全、幸福、成长快乐。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传播主流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进程不断加快,评价人才的标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已经从单纯以学生成绩评价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因此,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班级管理者必须具有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和阳光、向上的性格。
3.科学引导,及时修正,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科学合理而及时地予以批评指正。如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好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失对孩子的各方面教育,部分学生好吃零食、厌恶劳动、唯我独尊、不爱学习,班主任应该及时指正,正确引导。
三、扎实的专业能力是班级管理的内核
1.捕捉细节,探知诉求,具备与学生心灵沟通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家庭的成长环境变化大,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迈体弱无力照顾,或因父母离异,或因父母在外意外伤害等原因,他们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甚至有少数学生心理自闭,班主任就要探知学生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多和学生沟通,便于对症下药,循循诱导。
2.挖掘潜力,迸发激情,具备活动组织、宣传、激励的能力。开展主题班会时,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积极参与、大胆参与,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运动会和竞技比赛中鼓舞学生士气,形成热烈火爆的竞技场面和良好的竞技精神的能力等。
3.因材施教,恩威并施,具备适时批评,教育学生的能力。批评学生也要因人而异,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教师采取批评的方式方法也要不同。有的学生能够接受“爆炸式”的批评,而有的学生只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批评。教师批评时也要抓住时间点,不要翻旧账,要有针对性。对学生既要“打”又要“摸”,“打”即应该严厉批评时毫不含糊,“摸”即在批评学生后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学生谈心,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问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建立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
4.赏善罚恶,公正严明,具备弄清事情真相和原委的能力。班主任有时要做警察,有时要做法官,有时还要做“打假办主任”,所以需要一双分辨率高的“慧眼”,恩惠和威严同时施展,做到公正裁判,教会学生明辨是非。
5.一视同仁,扬长避短,具备总结经验,反思提高的能力。班主任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容得下千差万别的学生,要有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表扬,即使所谓的“差生”也不能厚此薄彼。
班主任具有专业化知识,擅长因材施教,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的亮点,及时鼓励学生,评价学生要以“关爱、鼓励为基础,赏识、赞美为手段”让希望之花永远洋溢在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产生幸福的内心体验,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肖晓蓉.班级管理之我见.陕西教育,2014(6).
[2]朱德超,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摭谈.吉林教育,2014(5).
【班级管理重要性】推荐阅读:
班级管理反思-班级管理09-07
强化班级管理:争创优秀集体-班级管理11-10
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体会-班级管理06-14
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班级管理06-27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思考-班级管理09-21
班主任如何优化班级管理资源-班级管理10-30
班级管理的核心:班主任的素养-班级管理10-05
一位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班级管理07-01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班级管理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