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局从2003年起,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在6个科室和8个二级机构着手实施,取得一定成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怀化的城市建设。同时,为下一步的人事制度改革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人事制度改革的初步尝试
1、选准突破口,从全局各科室和二级机构正职领导实行公开竞争上岗入手,迈出改革的第一步。只有破除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人事制度,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房产事业的发展。一是要找准关键敢于突破。二是要确保人事制度改革的公平、公正。全局有14人报名参加上述12个职位的竞岗,经过述职演讲、民主投票、组织考核、拟任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了竞岗职位人选。
2、理顺机构设置,调整人员编制,对二级机构上岗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优化人员组合。2003年以来,我们对二级机构150个职位的上岗人员实行了全员聘用制。一是调整了二级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撤销物业管理中心,新成立房产管理局城东管理所,对部分编制适当进行调整。二是推行上岗资格证制度。要求业务岗位所需人员必须通过业务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书,以此作为双向选择、聘用上岗的必要条件。三是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择优选聘,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不拘一格选人才,对各二级机构副职领导实行公开竞聘,着力培养房产后备干部力量。2004年我局对二级机构10个副职领导职位实行了公开竞聘。全局18人报名参加竞聘,最终对9名拟任人选进行了公示和聘任。这次副职职位的竞聘与正职职位的竞聘相比,有两个不同的特点:其一,竞争上岗的对象范围明显放宽。只要是二级机构在编在职、转正定级二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均可参加竞争上岗。这样,有利于在较大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其二,在综合评分上,对竞聘人员的水平、业绩等都实行了量化计分。这样,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对竞聘人员实行综合评价。
二、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改革,全局上下形成了热情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3年以来,我局连续七年保持了市级红旗单位的光荣称号。另外,多个二级机构被授予市级“文明窗口”和“全省建设系统文明服务示范单位”等。2005年,产权中心杨月明同志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6年,我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红旗单位。
变化之二,职工素质不断提高。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对上岗人员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局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近7年来,每年都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业务知识考试。目前,职工自觉参加深造学习的风气浓厚。全局有40人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其中有15人还获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变化之三,房产管理得到加强。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局的房产管理事业蒸蒸日上。一是实现了房产办证现代化。建立了房产管理电脑局域网络,实行“一个窗口收件,一个窗口发证”。二是加强了房产管理信息的宣传。建立了怀化房产网,创办了《怀化房产信息》。三是促进了房产管理健康稳步发展。完成各项规费收入逐年增长,从2003年的876万元增长到2009年2300万元;为市政府代征契税从2003年的550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2500万元,呈现出连年递增的良好态势。
三、加快人事制度改革还任重道远
一是人员身份的界线应打破。在改革过程中,从我局二级单位中层领导的任命文件来看,是干部身份的属于任命,是职工身份的则是聘任。显然,事业单位干部身份还是没有打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后,应破除干部终身制。只有职务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二是内部分配机制应尽快建立。目前我局二级机构(属自收自支性质)人员还是按档案工资标准获取劳动报酬,干多干少一个样,没有真正体现出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原则。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改革中要尽快建立内部分配机制。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器, 是生产力发展的一条必然规律。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逐渐转变为城镇人口, 是城镇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龙岩市过去由于地处闽西山区, 交通不便且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人口外流较多,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龙岩市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 机械增长一直为负值。自从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 龙岩市经济快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由34.6%提高到近70%, 中心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由1997年的23.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8万人, 其人口增量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据龙岩市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 2009年中心城市登记暂住人口已达8万人。
二、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带来大量的用地需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中心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与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矛盾已经尖锐化, 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比如社会公共服务配套不够健全, 存在就学就医不方便等问题;停车场规划建设偏少, 存在停车难, 交通拥挤等问题;商业与居住混杂, 相互干扰严重, 居住环境不高的问题。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尽快完善城市功能, 改善人居环境, 从而提升城市品位,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大量的用地需求, 特别是商品房的用地需求日益旺盛。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 中心城市商品房购房主体虽然还是中心城市户籍人口, 购买比例占62.23%, 但中心城市以外户籍人员购买比例高达37.77%, 足以说明中心城市的发展受到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影响非常明显。中心城市近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约为80万平方米, 容积率按3.0计算, 仅商品房一项用地就达27万平方米, 加上道路、公共设施的用地, 中心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非常旺盛。
三、服务发展, 积极开展土地收储工作
龙岩中心城市的土地收储工作伴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实施启动运行, 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并逐渐做大做强。通过几年的运作, 有力地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 盘活了存量土地资产, 促进了土地资源有效配置, 筹措了大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为龙岩中心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土地收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环节多, 需要协调部门多, 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工作难度非常大。自2003年开展土地收储工作以来, 中心城市储备土地方式从以收购国有企业改制存量建设用地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征收集体土地为主。征收集体土地势必带来大量征地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 都说蜀道已经不难走, 唯有拆迁难, 难于上青天, 拆迁难直接导致土地收储周期长, 一个涉及拆迁的土地收储项目从土地报批开始到净地往往要1-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一) 科学谋划, 有条不紊地开展土地收储工作
1.科学制定土地收储的中长期规划。土地收储工作要重视土地收储中长期规划的制订。土地收储工作是一项周期较长的工作, 必须在科学的中长期规划指导下开展工作, 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龙岩市委、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市西移南拓的发展战略构想已经付诸实施, 一座以西陂为中心的新城正在崛起, 初具规模。中心城市土地收储中长期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 明确以龙岩大道、龙腾路两侧为工作重点, 商务板块、物流商贸板块和人居板块同步实施。争取用三年的时间, 全面完成人民广场周边三个立面的土地收储工作, 三个板块都有项目可以交地建设。
2.注重前期, 做好信息收储和红线收储工作。信息收储包括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城市总体规划、招商引资政策和开发商的开发意向等信息, 对每个地块建立信息库, 对信息确定的, 可以就地块的具体信息包括面积、位置、用途等申请规划部门确定项目规划红线, 纳入红线储备, 以便适时开展实物储备工作。龙岩中心城市的近郊区如铁山、东肖、红坊、龙门和江山等地, 都应纳入信息储备范围, 为将来的红线和实物储备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合理布局、宏观调控房价。合理供应土地对于稳定房价意义重大, 要求土地收储工作在空间上、时间上合理布局, 既要有中高档商品房用地的推出, 也要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具体到中心城市, 在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和出让土地时, 既要开展龙岩大道、龙腾路从人民路到华莲路的核心区域的土地收储工作, 也要兼顾小洋片区和东山片区土地收储工作, 在时间上按季度均匀投放土地。防止集中某个区域大量供应商品房, 造成供应区域失衡、房价出现波动, 确保商品住房供应均衡稳定, 科学布局中心城市建筑功能, 引导人流、物流合理分布, 促进城市功能科学、健康、协调发展。
4.适度储备, 规避政策调控风险。目前, 龙岩中心城市土地储备资金主要还是靠商业银行贷款, 巨额的银行贷款利息是土地收储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过多的土地储备造成大量的土地闲置, 闲置地的利息成本增加了土地收储成本。但土地收储工作周期较长, 受政策影响较大, 比如2004年的暂停土地农转用和征收审批, 又如福建省的农村土地整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 都会严重影响土地收储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土地储备量, 就有可能会出现地荒和商品房供应断档的现象, 直接影响房价的波动。中心城市年均80万平方米商品房需求约需土地400亩, 正常的土地收储周期按2年计算, 中心城市的土地储备量保持在1200亩是较为适合的。
(二) 创新方法, 破解拆迁难题
1.安置先行。科学编制安置房建设“五年规划”和“中长期规划”, 保证安置房建设适度超前。规划安置小区要有一定规模, 在城区的牛坑片区、小洋板块、东山片区、陈陂片区和曹溪片区规划大型安置地, 集中规划、集中建设、集中安置, 绿化、停车、教育、医疗、社区服务与管理等应综合配套。安置房早计划、早立项、早规划、早设计、早建设, 尽量做到现房安置, 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 心里有数, 同时可以减少大量的周转过渡费用。
2.鼓励货币补偿。结合区域商品房价格, 适当提高货币补偿价格, 鼓励拆迁户选择货币补偿, 尽量减少房屋产权调换, 防止部分拆迁户通过转让安置房获利, 减轻安置房建设压力和安置成本, 节约用地。
3.查处违法建筑。面对房屋拆迁的高额补偿, 许多拆迁户受利益驱使, 心存侥幸抢建房屋, 有的是违法占地, 有的是未批加层, 这些违法建筑给拆迁工作增加相当大的难度。加大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是做好拆迁工作的必要手段。
(三) 快进快出, 降低土地收储成本
土地收储周期长, 资金占用量大, 直接影响到土地收储成本, 必经尽量缩短土地收储资金占用期, 减少利息支出。土地收储资金占用期主要为土地收储资金支出开始到土地出让后收储成本的回笼, 因土地收储前期工作资金需求小, 做好、做细土地收储前期准备工作是降低土地收储成本的关键。准备充分的项目土地收储进展必然较快, 一旦成为净地后马上投放市场, 资金占用期短, 土地收储成本明显降低。比如商务运营中心, 占地面积304亩, 前期调查摸底和拆迁方案的制订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真正实施拆迁时间仅用了三个月, 加上2个月土地出让时间, 资金占用期只有五个月, 实现了快进快出, 有效降低了土地收储成本。
(四) 多元结合, 调整土地收储方式
土地收储方式主要包括征收、收回、置换和收购四种, 龙岩中心城市的土地储备主要以征收集体土地和收购国有企业改制用地为主, 时至今日, 可收购的国有企业用地数量已较少, 征收集体土地已成为主要的储备土地途径。目前, 福建省要求做好“三旧”改造工作, 并且中心城市还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划拨土地非法改变用途的现象, 中心城市土地收储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当前政策, 挖掘土地收储潜力, 结合“三旧”改造工作, 与“五大战役”衔接, 做好城区周边的水泥厂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 逐步开展国有企事业单位划拨土地非法改变用途的土地收回工作, 将相对单一的以征收集体土地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征收、改造、收回同步开展的多元结合的土地收储方式, 保证土地收储高效运作。
(五) 开展县、乡土地收储, 缓解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压力
龙岩市辖五县一市一区,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大量人口涌入中心城市, 给中心城市的建设带来巨大压力。开展县、乡土地收储工作, 一方面, 可以为县、乡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促进县、乡经济发展, 实现全市经济均衡、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 可以缓解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压力, 让中心城市轻装上阵, 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龙岩中心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与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矛盾已经尖锐化, 存在着社会公共服务配套不够健全, 就学就医不方便;停车场规划建设偏少, 停车难, 交通拥挤;商业与居住混杂, 相互干扰严重, 居住环境不高的问题。龙岩市政府必须尽快完善城市功能, 改善人居环境, 科学谋划, 有条不紊地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创新方法, 破解拆迁难题;快进快出, 降低土地收储成本;多元结合, 调整土地收储方式;开展县、乡土地收储, 缓解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压力, 从而快速推进土地收储工作, 切实保障城市发展的用地需求, 提升城市品位, 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龙岩,中心城市,城镇化,用地需求,土地收储
参考文献
[1]俞万源.欠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模式——以梅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 2007 (3)
[2]魏凤春.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J].财经研究, 2005 (11)
关键词: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方式
一、历史教师要顺应课改新形势, 适时转变教师角色
(一)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代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新的课程改革,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 而且要用眼睛看, 用耳朵听, 用嘴巴说话, 用手操作, 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等探索活动, 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过去的教育, 只强调共性教育, 忽视或压抑个性教学;只重视知识的讲授, 不重视人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由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
“重结论, 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 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以最终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为此教师要甘当“平等的对话者”, 要倡导和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改革师生互动方式, 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 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 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 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 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并注重培养学生自信、独立、勇敢、有主见、敢于创新的良好意识。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要顺应课改新形势, 在教学中, 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 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 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 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 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 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 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 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加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多提供一些权利、时间、空间和机会, 关注和关爱每一个或每一类学生, 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实施区别指导、重点辅导和分层 (分组) 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确立“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能”的信念,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使“潜能”变成“现实”。
在课堂上多引入现实事例, 多谈论他们关心的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并引导学生质疑﹑探索﹑发现,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在进行《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 联系目前全球金融危机, 联系现实中政府的宏观调控, 联系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联系现实中低保和医保的完善,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引领学生各抒己见﹑一吐为快。既营造了热烈的教学气氛又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 要由教学“单一信息源”转变为教学“综合信息平台”
随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进一步增多, 历史教师和教科书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和信息源。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挖掘历史信息,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新课改中, 历史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 而且要交换信息, 更要接受和反馈学生输出的信息, 促成师生双向或多向、多维交流, 教师要成为信息交换的综合平台。这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同时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三) 历史教师要变成研究型和智能型的教师
历史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历史教学成果、科研成果, 特别是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同时注意学科间的结合, 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外交、中文、军事、哲学、地理等相关学科和交叉知识, 不断拓宽知识范围。此外, 也要多了解新闻时事、热点事件和国家大政方针, 以便历史课可以生动地联系现实世界,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探索新时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科学新方法
(一) 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 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 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例如, 可以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这样的纪录片视频。所谓科学化, 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 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 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 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开展辩论、开展知识竞赛或排演历史话剧等方式, 使学生主动学习
这种方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增强学生兴趣, 并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学习《战后资本主义调整》这一课, 对股票分散化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比赛。一方认为“实行股票分散化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一切和以前一模一样”。而另一方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的情况下, 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通过辩论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达到知识越辩越明,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增强,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 利用班报、墙报、校报
可以在班报、墙报、校报中开设“历史园地”, 由学生供稿, 老师做顾问。以此来增强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兴趣。这种方法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方法。
(四) 要精心备课、备学生, 并精讲精练
教师要了解学生, 并认真挖掘教材,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状况来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 设计每一个环节, 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历史课堂充满生机。授课时要抓精髓, 抓重点, 语言要简练, 不能重复, 不能啰唆。同时习题也要精选, 习题要有典型意义, 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备课要充分深入, 也要增强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推荐阅读:
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10-29
如何快速适应初中生活06-21
如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07-07
职场新人怎么快速适应职场11-19
议题:适应集团新发展形势07-18
出入境工作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几点建议10-19
更加适应现代教育发展10-15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06-21
适应时代发展、做好乡镇保密工作09-19
为了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