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作文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作文(精选10篇)

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作文 篇1

今天,我依旧如往常那样来到了玉泉,但比平时晚了一些,这时金鱼缸边早已挤满了人。我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聋哑青年在画画。有位跑步的老师停了下来,有位散步的老人停了下来,大家都来看青年人画画,有两个小孩也来凑热闹,看他们戴着红领巾,大概是小学生吧。还有一位母亲怀里抱着一位婴儿,来看青年画画。一位小女孩穿着漂亮的花裙子,扎着一个马尾辫,小男孩穿着一身非常帅气的.衣服,那位老师穿着运动服,戴着眼镜,一双大眼睛,身体笔直;老人和那位母亲穿着短袖上衣和短裤。青年的画还没画完,他们都用吃惊的目光看着那幅画,开始议论起来了。老人说:“他画得真漂亮呀!”母亲说:“他简直就是个天才。”老师说:“对呀!”小孩说:“我们长大也要当非常出名的画家。”连母亲怀里的婴儿也咿咿呀呀的,仿佛在说:“他画的真好。”就这样,他们热烈的议论着。

我以后做事情也要认真去做,专注去做。

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作文 篇2

1.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叙事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2. 留心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鱼”字先写鱼头再写鱼身,鱼尾要端平。“游”中的“子”的这一笔是横折弯钩,“到”的最后一笔是竖钩,“纸”最后一笔是斜钩。一起读———

生:鱼游到了纸上。

师:鱼游到了哪里?再读。

生:鱼游到了纸上。(强调纸上)

师:同学们,鱼应该在哪里游啊?

生:在水里游。

师:课文却说鱼游到了纸上,这是为什么?上节课初读后,同学们读懂了吗?

生:我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指聋哑人画鱼画得特别好,好像鱼游到了纸上。

师: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啊?鱼先游到了哪里?

生:先游到了心里,再游到了纸上。

师:通过初读,同学们还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还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他画鱼画得非常好,做事非常专心。

师:这位青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的叙述顺序你们读懂了吗?

生:我认为课文先写了观鱼,再写了画鱼,最后再写纸上交谈。

师:上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帮大家梳理了一下。(课件出示)通过初读,我们认识了一位青年,他———

生:举止特别,画技高超。

师:理清了一条思路———

生:观鱼———画鱼———笔谈。

师:我们还明白了一个关系———

生:鱼是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了纸上。

(师板书:心→纸)

(二)品读课文,领悟表达

师:这节课,闫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认真读课文,细细品味,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纸上的。

师:先来看“观鱼”部分。请大家认真默读第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青年心里的语句。

(学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

师: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鱼游到了青年心里?

生:我是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中感受到的。

师:(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他关注的是这些语句,你们还关注了哪些具体描写的词语?( 根据交流,重点指导“忘我”“呆呆地”“静静地”)

师:什么是“忘我”?

生:“忘我”就是忘了自己。

师:联系下文,谁来说说,这位青年还忘了什么?

生:还忘了时间,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联系你自己,想一想,他还可能会忘了什么?

生:他还可能会忘了休息。

生:他还可能忘了周围的一切。

师 :他从未忘 记的又是什么?

生:他从未忘记的是这些金鱼。

师:是啊,他的心中只有鱼,鱼游进了他的心里。美丽的西子湖畔,泉白如玉的玉泉边,游人边饮茶边观鱼,悠闲自在,而这位青年呢?

(生齐读第4自然段中的语句)

师:这样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仅仅就这一次吗?联系第三部分纸上交谈的内容,谁来说说?

生:他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

师:谁能把青年观鱼的神态读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静静地听。

(一生读)

师:因为呆呆地、静静地观鱼,作者才会感受到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谁再读?

(生再次朗读)

师:就是这样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心里。(指板书)

师:鱼又是怎样游到纸上来的呢? 再来看“画鱼”部分,认真默读第5~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圈画出让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语句。

(生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语句。)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圈画出了哪些语句?

师:(根据交流出示第7自然段)哪些词语启发了你呢?

生: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师:能联系课文的具体描写,来理解这两种画法吗? 工笔细描是怎么画?

生:工笔细描就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挥笔速写又是怎么画?

生: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真是个好方法。

师:带着你的理解,谁再来读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两名学生分别朗读)

师:真细致,真娴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读出味道。

师:有多细,有多快呢?这段话在表达上还有什么特点?我们得再好好读读。(“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变红色)这次你读黑色部分,老师来读红色部分, 其他同学好好想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

(师生合作朗读)

师:这两部分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认为前半段是作者看到的,后半段是作者想到的。

师:这段话中既有看到的,又有想到的。这样写好在哪里呢?咱们还得仔细品一品。(课件出示工笔细描的句子,生读完整句。)

(课件或去掉或加上“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后指名朗读,反复三次。)

师:好在哪儿?读出来了吗?

生:我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写出这位青年的动作。

师:这位青年的动作是怎样的呢?姑娘绣花你们见过吗,是怎么绣啊?

生:是非常专心,一针一针地绣的。

师:青年工笔细描呢?

生:青年工笔细描是一笔一笔画的。

师:它们哪里像啊?

生:它们两个之间相同的地方就是都认真细致地去做。

师:说得真好!一个是一笔一画,一个是一针一线,都是那么一丝不苟,认真细致。有看到的,有想到的,青年工笔细描的样子仿佛就在咱们眼前了。一起读。

(生读)

师:再来看挥笔速写。

(课件或去掉或加上“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后指名朗读,反复三次。)

师:这些可爱的金鱼都有哪些动态呢?睁大眼睛仔细看。(播放视频)

生:它们是身子一摆一摆地游。

生:它们是屁颠屁颠地游。(笑声)

师:呵呵,心里特别欢畅就这样游了。

生:它们有的向上游,有的向下游,有的向左游,有的向右游。

师:你表达得真清楚。这些动态你们觉得青年都画了吗?

生:都画了。

师:可是这些动态作者都写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他只写了———

生:(读)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多么传神啊!这就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青年笔下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姑娘绣花,金鱼在纸上游动,都是作者看青年画鱼时想到的。描写人物,不仅要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

(板书:看想)

(三)拓展阅读,深化认识

师:像这样既写看到的又写想到的语段,在课文画鱼部分还有两处,咱们到文中找一找,看谁能最先找到。

生:我找到的是第8自然段。

师:还有一处,发现了吗?

生:我找到的是第9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8、9两自然段)先来看上面这段话,谁读看到的?谁读想到的?

(生分别读文)

师:作者为什么会觉得“他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呢?

生:我认为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唯独没有忘记的是游鱼。

生:我认为旁边那么吵,他还是一直在画,没有任何反应。

师:是啊,那么多观鱼的人,对他来说似乎都已经不存在了。正是因为看到了青年这样的专注,所以作者才会想到———

生: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再来看“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谁能联系作者看到的内容说说,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虽然围观的人很多,但他从早画到晚,没有任何反应,所以我认为他把时间和自己都忘记了。

师:说得有道理。从清晨到太阳下山,作者正是看到了青年专注痴迷的状态,才会想到———

生: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师: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很多作家都喜欢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刚刚读过的第26课《全神贯注》中就有这样的语段。(课件出示《全神贯注》片段)

师:自己读读,找一找哪里是想到的。

(课件出示四个语段,生读想到的内容,课件变色。)

师:这四个语段都是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好好读读,认真想想:写好“想到的”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可以前后同学一起商量商量,研究研究。

(学生思考讨论)

生:我认为要写好想到的必须联系看到的。

师:你能举个例子来验证你的想法吗?

生:比如前面写青年工笔细描是一笔一画的,所以想到了姑娘绣花;后面写青年挥笔速写,用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来描述,就写出了金鱼的各种动态。

师:说得有条有理。谁同意他的观点,再来举个例子?

生:我用第8自然段验证他的想法: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师:这个例子举得好。还有第二点发现吗?

生:我们还发现,要写好想到的,句子中都有一些词语,比如“好像”。

师:不仅仅是“好像”,看看还可以用什么。

生:可以用“像”,可以用“好像”,也可以用“仿佛”,还可以用“似乎”。

师:(小结) 我们一共有两点发现:想到的必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要有联系。第二点,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在一起。

(四)实践运用,习得方法

师:这是闫老师班里的同学写的一段话,你们读读,看看他写了什么。

跳绳比赛开始了,同学们很快地摇动绳跳了起来。吧嗒,吧嗒,吧嗒,跳绳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他们的脚跟着绳子的节奏不停地跳动,姿态轻快优美。

生:他写了同学们跳绳比赛的情景。

师:你发现了吗,他只写了看到的,能不能帮他写得更好?

生:我们可以把想到的和看到的联系起来写。

师:这真是个好办法!同学们,想象一下自己跳绳的情景,你觉得这段话中可以在哪里加上想到的,加在你的书写纸上,注意要用上添加符号。

师:谁能在第一句后面加上想到的?

生:我在第一句后面加上了“像小燕子一样轻快”。

师:像小燕子,确实有联系了。

生:我在“发出了清脆的声音”后面加上了“好像演奏着动听的乐曲”。

师:说得真好,老师把你想到的加进去。

(师课件输入)

师:谁能在第三句后面加上想到的。

生:我加的是“仿佛是一个小姑娘在跳舞”。

师:老师帮你稍微修改一下,也加进去。

(把“仿佛在翩翩起舞”添加在第三句后面)

(师生合作朗读改后的习作片段)

师:有看到的,再加上想到的,同学们跳绳的情景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师:孩子们,读文章不仅要关注它的故事情节,还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观鱼的神态,画鱼的动作,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鱼先游到了青年心里,再游到了纸上。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总结)其实不仅是描写人物,记叙事件、描绘景物都应该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不仅要写看 到的 ,还可以写 想到的。(在“看”和“想”中间板书加号)

师:刚刚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40分钟又带给你哪些感受?你又想到了什么呢?同学们愿意写一封信,寄到遥远的天津吗?闫老师会在千里之外等待来自桂林的消息。下课!

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导读里提到要“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可是具体到这篇课文,怎样指导学生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短短的40分钟里让学生学到什么?这是我们在备课初期思考了很久的问题。是让学生感受青年人“身残志坚”,体会他做事专注?或是理解鱼“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试教之后,我们发现,这些言表之意是学生读过几遍课文就能自得的东西,无须教师煞费苦心去讲解。我们也发现,对作者是怎样把某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表达出来的,学生却关注不够。怎么才能让教有价值,学有所获呢?我们的想法就是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深入语段“工笔细描”,力求一课一得。因此,我们经过反复斟酌,将作者抓住青年的行为特点细致观察,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则围绕文本观鱼、画鱼两部分展开。

本篇课文,作者在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时候,多次先写观察所见,再写由观察所见想到的。课标中对中年级习作有一项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篇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正好与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相吻合。于是,“以课文为例学习表达方法”成为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深入语段,领会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会在习作中运用由看到想的表达方法,教学画鱼这一语段,我们从认识到领会,步步深入。

认识语言表达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读好“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的句子,通过以文解词、以词明意的方法理解句意,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将描写“看到的”与描写“想到的”句子分开,师生合作朗读,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引导他们发现这段话既写了作者看到的,又写了想到的,以此给学生辨识语言的起点,让学生触摸语言表达的奥秘。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就是更生动,更形象,可对这份生动、形象他们并没有切身感受。为了加深学生的体会与感悟,我采取反复多次的比较朗读,通过联系生活理解,通过观看视频表达,让学生真切领会到既写看到的又写想到的这种描写人物方法的表达效果。

二、拓展语段,习得方法

通过对画鱼这一语段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由看到想的表达方法。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我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全文,从文中找出同样写法的句子,并说出哪些语句是作者看到的,哪些语句是写作者想到的。语文的学习只有让学生在不同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于是,我拓展了阅读的语境,从本单元的略读课文《全神贯注》中,选取了具有同样描写特点的语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样表达的特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这种表达方法的技巧,体会言语表达的秘妙呢?我采用了比较的策略。我让学生小组讨论,横向比较这些语段看会有什么发现。一番讨论交流之后,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写好想到的和看到的要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要运用恰当的词语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合作学习的方式加上比较的阅读策略很快突破了教学难点:写好“想到的”要注意什么?学生自主发现运用的技巧,使教学不是停留在“教过”的程度,而是达到了“学会”的高度。在举一反三的认识、反三归一的理解中,在结合具体例子验证自己的观点的思维活动中,学生对“写好想到的”方法由模糊到逐渐清晰,走了一条扎扎实实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路。

三、迁移训练,运用方法

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理解———运用”的历程,要体现学生由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语言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有所得、有所获的时候,还需要再回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一步实践,把这一“得”落到实处。

我们选取了学生写跳绳情景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们把想到的内容加进去帮作者写得更好。通过这样的实践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由看到想的写作方法,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迁移中学会“运用”,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把“消极语言”转化成“积极语言”。

两个多月的磨课,十多次的试讲研讨,《鱼游到了纸上》“教什么”“怎么教”逐步清晰。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入:我们的教学是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以语言学习为内容展开的语文实践活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学生的语言发展。我也希望这堂课的教学,能带给老师们更多的思考。

教学评析

闫君燕老师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是一节凸显“语用”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典型课例。教学中,闫老师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教学资源,让学生领悟理解词语的方法,领悟“由看到想”的表达方法,并练之于写作实践。整堂课从“发现规律”“印证规律”到“运用规律”,教得自然,教得轻松,学生学有所得。

一、发现规律,习得方法

“忘我”“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些词语该怎样理解呢?闫老师让学生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看,找出文中与词语有关联的语句。

比如,在体会“忘我”的意思时,闫老师让学生先读读后文,看看青年都忘记了什么;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他可能还忘记了什么;最后再回到前文,看看青年没有忘记的是什么,进而反复朗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教师用这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带领学生反复体会青年的“忘我”境界,理解“忘我”一词的含义。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习“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这两个词语时,很自然地联系到词语所在的语境,“工笔细描就是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挥笔速写,就是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是中年级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闫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发现规律,习得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样的指导思想也体现在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中。

闫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作者看到的”和“作者想到的”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发现,并通过反复“去掉”“加上”进行朗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进而让学生发现文章表达的特点,发现规律,习得方法。

二、印证规律,举一反三

“像这样既写看到的又写想到的语段,在课文画鱼部分还有两处,咱们到文中找一找。”闫老师在学生有了发现之后这样说。

闫君燕是个有智慧的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之后,她并没有马上运用,而是让学生换一个语境再去印证这一发现。学生找到课文的第8、9两个自然段: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正是因为看到了青年这样的专注,所以作者才会想到“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正是因为看到了青年专注痴迷的状态,才会想到“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就这样,“先写看到的,再写想到的,在观察中融入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规律在本篇文章中再次得到了印证。

“很多作家都喜欢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闫老师又大胆引入前面学习过的课文《全神贯注》中的四个语段,让学生再次印证。

发现是令人兴奋的,印证更加强化了学生的认识。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把单元教学的内容整合起来,前后勾连,不仅心中有学生,而且心中有目标,心中有全局。这样的教学彰显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追求课堂实效、不盲目“创新”的精神。闫君燕老师的课与众不同在此,创新在此。

三、运用规律,学习表达

写“看到的”并不难,如何写好“想到的”却需要“研究研究”。

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印证规律的基础上,闫老师将这堂课的读写训练定格在了写“想到的”。这就像一个微型的习作指导课,教师先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方法:“第一点,想到的必须是在看到的基础上,要有联系。第二点,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词语,如‘像’‘好像’‘仿佛’‘似乎’等,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连在一起。”之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喜闻乐见的课间活动片段,让学生补充想象,将一段话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这样的语言应用,一课一得,或许在学生学习写作的道路上,只是脚下的几颗小石子,然而只要我们一路撒下几颗小石子,学生就会一步一步地走在这铺满落枫的石子路上,仿佛在红地毯上一步步走向幸福的语文殿堂。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3

师:第一次读课文,大家能够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真不错。相信同学们读了课文,对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来考考大家。(出示:清澈见底 自由自在 赏心悦目)这是课文中的三个词语,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师:不错。在文中,这三个词描写的是什么景象?谁来说一说。

生:这三个词描写的是玉泉中的水和玉泉中的金鱼。

师:用上这三个词来说一说,可以吗?

生:玉泉的水清澈见底,我看了赏心悦目,玉泉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好像一群快乐的神仙。

生:我想这样描写:我坐在茶室里,看着清澈见底的玉泉,玉泉里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我看着看着,自己仿佛就是那些鱼儿中的一员了。我开心极了,赏心悦目地坐在这儿喝茶。

师:“自己仿佛就是那些鱼儿中的一员了。”多么有趣啊!“我开心极了,赏心悦目地坐在这儿喝茶”可以这样改一改:“我开心极了,坐在这儿喝茶,真是赏心悦目。”我们看一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一段情景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生读)

生: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来,一起欣赏一下这赏心悦目的画面吧。(屏显鱼儿在水中游的画面)是不是感觉很美,别有一番情趣呢,带着这种感受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点评】没有语言的习得训练,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味”。用“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三个词语进行说话练习,启发围绕文本内容,变换句式表述,不仅要说对,而且要说好,最后出示原文,读一读,学生自然会跟自己的表述相比较。这样的言语实践,使三个词语形象生动起来,学生在运用辨析中理解意思,体会情趣,形成积累,积淀语感。如果不忙着观看视频,先让学生说说读课文中句子的感受、感觉,效果或许会更好。

师:文中写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语(出示词语:静静地 呆呆地)来介绍一下这位青年吗?

生:这个青年观鱼时,呆呆地站在水缸边,静静地看着那鱼儿婀娜(“娜”读成了“啊”音,教师帮助纠正)多姿的舞姿。

师:还有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青年呆呆地看着水池里那婀娜多姿的金鱼,静静地站在旁边,看着,画着。

师:让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句子吧。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师:书上还有哪里写出了他老是一个人在那看鱼呢?

生:课文第12自然段:“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师:是呀!这个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难怪,文中说——(生接读)

师:这就是青年特别之处,他爱鱼真是到了忘我的境界呀。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词(出示:一会儿 一会儿),谁能用上这两个词,也来介绍这位青年?

生:只见这位青年一会儿用工笔细描,一会儿挥笔速写,一条条金鱼一会儿就在纸上呈现出来了。

师:表达得非常完整,还有谁来说?

生:这位青年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挥笔速写,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金鱼就被他给画下来了。

师:不错。后一句这样说——“不一会儿,金鱼就被他给画了下来,栩栩如生”。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来读?(生读第7自然段)

师:同学们看,这句话中,“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的前面都有一个词,让我们看到青年在画画时,动作在不时地变化。是哪一个词啊?

生:有时……有时……

师: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可以换成“时而……时而……”

生:还可以换成“一会儿……一会儿……”

生:还可以换成“一会儿工夫……一会儿工夫……”

师:“一会儿工夫……一会儿工夫……”请你带进去读读,看是否通顺?

生:他一会儿工夫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又一会儿工夫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同学们觉得通顺吗?

生:不通顺。

师:该怎么改呢?

生:改成“一会儿……一会儿……”。

师:对,我们一起再读读。(生齐读)

【点评】抓住“静静地、呆呆地”“一会儿……一会儿……”两组词语,让学生尝试自己评说这个青年,既是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是语言运用的训练。我们看到学生的表达并不是那么准确,甚至有错误,呈现的是真实状态,这就是真实的课堂,正因为这样,老师的点拨、引导才显得那么有价值。比如,当学生说换成“一会儿工夫……一会儿工夫……”时,老师并没有着急,而是让学生把词语带到句子中,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在具体语境里,通过自己的比较发现了问题,进行了修正,这就是进步。再者,有了自己的尝试,体会到艰难,在品读原文时,自然而然会更多地关注文本语言的准确和精当,“关注文本内容”和“关注语言表达”的自然融合。

师:什么叫“工笔细描”?

生:应该是画画专用的笔在纸上细描。

师:你说对一些,还没有完全说清楚,理解“工笔细描”,可以联系一下课文里面的句子。

生:就是非常认真地在纸上素描、画画。

师:非常认真的,在课文里有一个词语是什么?

生:(齐答)一丝不苟。

师:文中的青年一丝不苟地画什么呀?

生:金鱼。

师:金鱼的什么呀?看看课文里的句子。

生:每个部位。

师:工笔细描就是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师:那什么又叫“挥笔速写”呢?

生:我觉得挥笔速写就是用几笔草草勾勒出了金鱼的动态,让人一看很传神。

师:课文里有一个句子可以解释你刚才说的这句话。

生:“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师:对了,同学们可以联系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学习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金鱼的哪些动态呢?

生:我见过金鱼在水中摇头摆尾,把它的大尾巴甩来甩去,像个活泼的小朋友。

生:我还见过金鱼在水草中,和它的伙伴们捉迷藏,像一个淘气的小姑娘。

生: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好像在操场上比赛跑步似的。

生:我见过金鱼的脸贴在玻璃上,好像好奇地看着来观看它的人。

师:其实,速写就是指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那样。同学们,在青年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下,鱼游到了纸上。那一条条游到纸上的金鱼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展开你们的想象,用一两句话,把你想到的写下来。(生写句子)

师:让我们看看这些活泼可爱的小金鱼吧。谁来读一读。

生:我想到的是,有的金鱼摆动着它的尾巴,扭来扭去的,好似一群快乐的小精灵;有的金鱼五颜六色的,游到了彩色珊瑚旁,仿佛在和它们比美似的。

师:在你的笔下,调皮的五颜六色的金鱼游到了我们面前。

生:这条小金鱼,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两只凸起的眼睛,小小的嘴巴一张一合,还吐出许多泡泡,身上的鱼鳞一闪一闪的。

师:这是工笔细描,让我们看到了一条美丽的金鱼。

生:她们有时依偎在水草旁,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有时在水面上吐泡泡,比比谁吐得泡泡最大、最亮。

师:这拟人化的说法把金鱼写活了。

【点评】“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两个词是绘画的术语,老师很清楚这里不是讲解绘画知识,而是要理解语言,所以不是讲解,而是联系情境,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只有经常性地这样实践,理解语言的能力才能提升。如果能够抓住“细”和“速”两个字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一下,推敲一下,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体悟语言的精妙。读写结合是有效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看读写结合是否高效,就要看写的时机是否恰当,写的要求是否适当,评价引导是否精当。我们看这里的安排:在文本讨论的特定情境里,老师很自然地提出“你们见过金鱼的哪些动态呢”,激活学生的记忆,使一些鲜活的场景在眼前浮现,接着要求写写游到纸上金鱼的样子,从说到写,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在你的笔下,调皮的五颜六色的金鱼游到了我们面前。”“这是工笔细描,让我们看到了一条美丽的金鱼。”“这拟人化的说法把金鱼写活了。”讨论交流时,老师的这些评价有的放矢,精准而富有情趣,符合文本意境和学习情境,是很好的激励和引导。这样的读写结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了语言的表达,适时,适度,适当。

【总评】潘老师的这节课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 以词语为媒介架构教学。在初读课文后,老师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照文本内容的顺序组织教学,而是选取了“清澈见底、自由自在、赏心悦目”“静静地、呆呆地”“工笔细描、挥笔速写”等几组词语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讨论学习中,词语的意思、词语的情感、词语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这样的课堂非常清晰地形成几个板块,每一个板块有所侧重,同时又互相关联,以文本的情境内容为线将几个板块连接,形成整体。这种围绕词语展开阅读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二、 从“关注文本内容”向“关注语言表达”悄悄转身。阅读教学要“关注语言表达”已经是大家的共识,成尚荣先生指出,要让学生把阅读的触角降临在文本的大地上,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体温,掂量语言的轻重,辨别语言的色彩,玩味语言的意蕴。究竟如何落实?这堂课的设计就是基于语言表达的一种模式,学习过程中,淡化了情节的分析,始终坚持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内容,评价人物,非常重视词语的运用训练,接着,才引出文本片段,比较辨析中感受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从而提升语言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文本内容的理解融入到以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中,“关注文本内容”向“关注语言表达”悄悄转身。当然,如果操作上放得更开些,细节处考虑得更周到些,这样的“转身”会更加美丽。

(本课教学实录由李林钟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王树华节选)

(潘 飞,广西南宁市园湖路小学青年教师;王树华,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鱼游到了纸上的」的续写作文 篇4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小孩、有教师、有画家、有老人......

第一个小孩开口了,说:“叔叔把鱼画活了,好漂亮啊!”小孩边说边拍手叫好。一位教师看见了说:“画技不错啊!把鱼画活了,真漂亮!”这个老师笑道,又看着青年画的画。一位画家开口了,说:“不错啊!把金鱼的每个部分都画得一丝不苟,你达到了画画的极点。细心观察,一定是你的绝门方法!”画家毫不犹豫的点头、夸赞道。一位老人突然开口了:“画技真高,你是我见过的画画最好最认真的一个!”老人竖起了大拇指......同时没有反映的是他自己,他安静、全神贯注,与画鱼融为到了一体,在此我也要向他竖起一个大拇指,因为他的全神贯注,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5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三组课文。这一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共有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

2.揭示课题。板书:7鱼游到了纸上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同桌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来这里画金鱼。画的金鱼十分形象生动,像活的那样在纸上游动。学生只要大致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行了,不必要求说得过于详细。)

4.你是怎么知道这位青年是聋哑人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从“从来不说一句话”、“没有任何反应”和他胸前佩戴的“福利工厂”的厂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聋哑青年。如果是会说话的人,不可能从来不说一句话;如果是听得见的人,那么在众人的赞叹、议论声中,不可能“没有任何反应”;“福利工厂”一般是专为残疾人开办的工厂。)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有关“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

2.轻声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

3.讨论课文的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三段(第五—九自然段),讲这位青年如何画金鱼。

第四段(第十—十四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不恰当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1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第一、二段。

二、提问:

1.“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2.“举止”的意思是什么?“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四段,按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认真准备。

2.讨论交流。

(1)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表现在哪些地方?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有时……有时……”;“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太阳快下山了……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等。)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融为一体”是融合在一起的意思。聋哑青年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像他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专注。)

(3)“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4)“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物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语气。

2.教师范读课文。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讨论下面问题: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作者与那位青年“只是碰到过几次”,却发现了他的“特别”之处,对那位青年爱鱼爱到忘我境界进行了准确描写,并发现那位青年是聋哑人,这些都说明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正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所以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2.聋哑青年又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一看就是一整天”等,说明他观察事物十分专注、刻苦。)

3.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教师可从两方面加以引导:一是引导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二是谈谈如何学习那位聋哑青年的勤奋、刻苦的精神。)

三、完成课后“读读写写”的练习。

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说说“唯一”、“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的意思。

3.抄写词语,每个词语抄两遍。

四、布置作业。

预习《火烧云》。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6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岭南学校

樊华荣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看鱼非常专心的聋哑青年,并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刻画传神。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年段“如何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更好的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技能目标:

(1)、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表达感受——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想象说话,是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本册教材编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设计意图: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划”划文中的重点词句,“说”自己的感受,“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写”学习作者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写小练笔,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动笔,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中,如何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呢?可以分作五个板块进行教学设计。

(一)、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配乐出示一组鱼儿在水中游的图片。师:我们都知道鱼儿喜欢在水里游泳,但是我们昨天所见到鱼却在纸上游动。想弄清怎么回事吗?引出课题。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阅读教学,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在开始新课之前,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既符合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起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品“画鱼”,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1、快速地通读全文,画出青年画鱼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看图识义。先简单解释工笔和速写,再出示两幅分别用工笔和速写作的小鸟图让学生进行分辨,明白工笔和速写的这两个词汇的区别,受到了美的熏陶,也为感知青年精湛的画技作铺垫。

3、谈感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青年画鱼时的认真和画技的高超。在教学过和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一丝不苟”的意思,并用造句加深词语理解。抓住“一丝不苟”“细致”“很快地”“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等关键词句感受青年画鱼认真细致,技艺高超,理解“鱼游到了纸上!”。

4、补白想象。一是想象青年画的鱼会有哪些动态,二是通过引导想象当时周围人的会如何赞叹青年的画。主要引导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去想。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感受青年高超的画技,同时也体会了“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也为后面的小练笔作铺垫。)

5、感情朗读。采用男女分读,配乐读、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让女生用缓慢的语速读工笔细描部分,体会青年的一丝不苟;让男生用稍快的语速读挥笔速写部分,感受青年画技的娴熟。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读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以心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以达到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效果。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读出感情,加深印象,提高阅读能力。)

(三)、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青年之所以能够将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正是因为他能做到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静静地看”。这一部分教学,采用了划、悟、读三步教学策略:

1划。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能够表现聋哑青年看鱼到了“忘我”境界的语句。2悟。紧扣文本语言,体会聋哑青年那份专注、认真,感受青年已经完全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可以让学生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不说一句话”、“每个星期天”、“常常”等词眼中进行感悟。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教学中让学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抓重点词句既让学生感受到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3读。可安排两种形式的朗读:一是感悟后的朗读:在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之后,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对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这一品质的理解表达出来;二是创设情境读:如果按一年365天算,那么他观察了五十来天!这五十来天不管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间断,教师引读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回环句势的引读,让学生体会到聋哑青年爱鱼如痴,观鱼似醉,使学生增进了感悟,深化了情感,又更好理解鱼游到了心里了。)

(四)、理解“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的关系。

1、通过前面悟“看鱼”和品“画鱼”,学生感受到了青年的忘我,从而理解了青年的话“鱼先游到了心里”,并借助“胸有成竹”的故事加深理解。2、用一组关联词把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连起来。(设计意图:通过填关联词,辅导学生对课文难点的学习,从而让学生理解因为把鱼形记得牢,所以能把鱼画得活。)3、引导学生谈体会。

(五)、拓展延伸。

1、生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具有这样的精神?师相机播放千手观音录相,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设计意图:这不仅让他们体会到残疾人身上那种身残志坚的精神让人敬佩,更要让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要瞄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就一定可以成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谈启发,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课堂小练笔。(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与写的结合不可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是要为学生的读写结合训练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后的小练笔引入到教学中来,利用课文插图,这样随文练笔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体现学以致用。)

六、说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板书(略)

(设计意图:以一条鱼的形式来板书,一是为了美观,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为了通过这个板书,让学生明白只有专注地看,才能让鱼游到心里,只有认真地画,才能让鱼游到纸上,也只有先游到心里,才能再游到纸上。)

鱼游到了纸上小练笔作文 篇7

教学片断:

师:“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 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画画得好呢?

生:你画得真是太棒了!

师:虽然只是一个“棒”字, 但是说出了对青年的赞叹。

生:活灵活现, 惟妙惟肖。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 一下子说了两个成语, 而且非常恰当。

生:栩栩入生。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 栩栩如生, 就是说形象特别逼真, 好像活的一样。所以课文中的那个女孩子才会评价青年画的鱼简直就是游到了纸上。当然, 还可以说跃然纸上、出神入化……

师:你们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教师出示一组词语: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出神入化。学生读。)

师:想一想, 会有谁这样赞叹和议论青年呢?他们在说话的时候会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呢?

(学生思考一分钟, 然后是同桌交流, 班里汇报。)

生:一个老爷爷笑眯眯地说:“这小伙子画得可真是活灵活现啊!”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老爷爷的神情——笑眯眯。不错, 从这个词语中看出老爷爷很欣赏这个青年。而且, 他称呼这个青年为“小伙子”, 这个称呼多符合人物身份啊!

生:一位老爷爷一边捋着胡子一边赞叹着说:“这小伙子可真是不简单啊!”

师:你能想到老人家捋着胡子讲话, 也真是不简单呢!

生:一个小姑娘看到青年的画, 惊奇地叫道:“大哥哥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 金鱼都游到了他的纸上啦!”

师:围观的人那么多, 假设小姑娘的个子又不够高, 她会怎么做呢? (师做动作, 引导学生体会)

生:一个小姑娘挤进人群, 踮起脚, 看到青年的画, 惊奇地叫道:“大哥哥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 金鱼都游到了他的纸上啦!”

师:除了老爷爷和小姑娘, 会不会有来公园写生的学生或者是其他身份的人呢?

生: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来公园写生, 他看到青年画的画, 情不自禁地说“:这个青年画得金鱼可真是跃然纸上啊!”

师:“情不自禁”“跃然纸上”这两个词语你用得特别好, 如果这个学生与此同时还想到了自己也是学画画的, 还会怎么说呢?

生: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来公园写生, 他看到青年画的画又是赞美, 又是惭愧:“这个青年画的金鱼可真是跃然纸上啊, 比我强多了。我得把他当作榜样才行啊!”

师:你真会体会学生的心理, 而且特别会表达。

生:我觉得还可能有商人来公园, 他对青年说:“把你的画卖给我吧!” (听课教师笑)

师:你们同意商人是这样赞叹青年的吗? (生:同意——) 可是, 商人没有夸这个青年画得好啊?

师:商人想买这个画就说明青年画得好, 这样才有收藏价值, 将来才能卖个大价钱。 (听课教师报以掌声)

师:同学们说出了不同人物不同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但是都表达了对青年的赞叹,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说, 而是你一句我一句地在议论, 你能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为开头, 用一段话说出人们的表现吗? (思考并与同桌讨论、交流)

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一位老爷爷背着手, 微微点头, 满脸带笑地说:“这个小伙子画得可真是惟妙惟肖啊!”一个小姑娘从人群里挤进来, 踮起脚看到青年的画, 惊奇地叫起来:“呀,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小姑娘的爸爸竖起了大拇指, 连声说:“这鱼画的, 简直绝了!”

师:这位同学除了借鉴了刚才别的同学的发言内容, 最可贵的是有自己的想象和创新, 那个“竖起大拇指”就表现了对青年的赞赏。

……

师:无论围了多少人, 无论人们在议论什么, 青年依旧忘我地画画, 谁能读出那个青年的安静与投入呢? (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赏析:

教学中, 王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了语文实践, 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语用练习, 让学生用词语来赞扬青年的画, 用一两句话来表达对青年的肯定, 用一段话写出人们的不同表现, 让大家既看到语用过程不断提高的层次, 也看到学生语用实践的扎实。教学中, 之所以能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精彩的表现, 是王老师充分吃透了学生的学情, 让课堂语用教学步步落在实处, 步步贴近学生的发展需要, 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要求学生用词语来称赞青年时, 学生能想到的词语并不丰富, 教师适时出示了一组与绘画有关的成语, 帮助学生进行积累, 可谓恰到好处;当学生用一句话来称赞青年的画时, 教师通过表情和动作, 进行启发, 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 换一个角度表述。可以说, 这样的教学引导, 正是老师在对学生学情充分尊重基础之上开展的有效教学。学生不断走向精彩的表现, 不正是源自老师吃透学情进行语用教学的结果吗?由此, 笔者深深体会到:

1.只有真正站在学情角度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很多时候,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更多想到的是教学的切入点, 创新点, 考虑怎样教得更为精彩, 可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忘记了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实际, 忽略了学情特点, 造成了教学的高耗低效。王文丽老师的教学, 针对学情的指导到位, 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因此,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段特点、思维特点、学习基础等做有效的引领,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真正站在学情角度进行教学, 达成教学目标。

2.在关注学生的动态学情时, 也要关注学生的静态学情。教师在教学之中, 能关注到学生的课堂表现, 针对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进行引领点拨, 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是值得肯定的。王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的点拨引导,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可以说, 这是对学生课堂中的动态学情的关注, 体现了一位老师课堂教学的“课感”。但不能忽视的是, 学生的静态学情往往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预设的重要基点。所谓静态学情, 笔者认为是学生在走进新课学习之前已具备的学习力。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等, 预先把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做到在教学预设中能够加以针对性的设计, 在教学中适时地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促进, 让动态和静态学情有效结合, 彰显课堂教学实效。

3.学情才是教学策略择取的核心指标。笔者认为, 学情特点是教学策略择取的核心指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如果不是立足在学情特点之上进行教学, 再精致, 再巧妙, 于学生来说, 都只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已。王文丽老师的教学, 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这样的教学策略正是因为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在哪里, 学生语用实践的突破点在哪里后而体现的。所以, 在这样的课堂中, 听得到是学生不断拔节的声音, 感受到是学生语文能力得以提高的实实在在的过程。教师研究学情, 了解学情, 吃透学情, 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站在学情角度, 思考怎样的教学策略才是最优化的, 这正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也是我们专业能力的重心所在。

《鱼游到了纸上》说课稿 篇8

《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事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往往在挫折中放弃,文本中的聋哑人身上却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使人心灵受到启示。因此,应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来感受年轻人勤奋、专注的品质。

下面我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罢、徽、聋、哑四个生字。

2、会写厂徽、咯噔、聋哑、花港、清澈等词语。

3、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青年人绘画时专注、勤奋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学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标有重点句子、插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音乐

二、说教法

教法选择

1、采用“质疑问难——理解感悟——感情朗读”的自主 、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特点,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创设对话情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与文本、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在质疑中探究。课堂上,当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深入,理解会更深刻。

2、在品读中体验情感,积累语言。学生通过想象情境、品味词句,反复朗读,达到熟能成诵,积累语言。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词典理解本课生字词的意思,了解课文的内容,并提出颖难问题,以备课中质疑。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游到了纸上》。(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学生边听边想,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既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规律。

2、请同学们谈谈预习中提出了哪些问题?预设学生会解决一些词语的理解比如:赏心悦目、一丝不苟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初步读懂了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课前预习的收获,达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由疑入手,提炼研读专题

1、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质疑将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如,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为什么说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先游到我的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四)、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1. 默读后找到相关段落,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引导理解“惊奇”后指导读好用小女孩赞叹的话。

b.细致的动作描写,

1)读过这一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认真 细致 熟练 专注)

2)引读—他有时---有时---

出示使用工笔细描、速写手法画出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体会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

3)配乐读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如果你在旁边观看,你会怎么赞叹?

(五)、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

交流第四自然段

1、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自由读谈体会

2、比较句子的异同,说说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1) 他一个人站在金鱼缸边,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2)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4、、师: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他静静地看鱼,他放弃过也从没有动摇过。

交流第八自然段

1、看这位青年画鱼的情境,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有老人,孩子,也有青年。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可是,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什么是融为一体?

2、有人认为他是一位聋哑人,没有反应,这是很正常的事。你认为呢?

他可以抬起头来看看周围人赞赏的目光

他可以打手语与大家交流吗

他可以自豪的举起自己的画 向大家炫耀吗?

可这些他都没有去做,他好像-----------

3、再读这段(8段) 指读

第十二自然段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教师小结:聋哑青年爱鱼到忘我的境界,观察鱼时出神入迷, 画鱼时与鱼融为一体,并且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所以他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六)、研讨“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因果关系)

1、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择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可以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 2)只有……才……

3)先……然后…… 4)即使……也……

5)哪怕……也……

2、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

(七)、延伸课外

1.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可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9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名画欣赏

(一)谈话引入

1、聊特长爱好

上课之前咱们先随便聊聊。我知道大家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个个都多才多艺,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特长、爱好?

2、重点强调画画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绘画,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画画请举手?啊,这么多啊。那咱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大画家。

(二)图片激趣

1、出示齐白石图片

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知道他擅长画什么吗?

2、出示竹石图

这是什么?知道谁最擅长画竹子吗?

3、出示群马图

再来看这一幅图。知道谁最擅长画马吗?

二、导入课题进行质疑

(一)齐读课题

1、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一位残疾青年也擅长画画,他善于画――金鱼。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质疑

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时,你的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教师随机点评)

(1)鱼是画到纸上的,怎么会游到纸上?

(2)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三)学生解疑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结:产生了疑问,又通过预习课文独立解决了疑问,真棒!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起探讨。

三、查读生词知道书写

(一)出示生词

花港、鱼缸、挥笔、厂徽、清澈、罢了、绣花、聋哑、一壶茶、一丝不苟

1、下面我要看看大家生字词会读了吗?指名读。

2、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3、讲“壶”字。

(出示甲骨文的“壶”字)大家看,这个字你认识吗?猜一猜。

4、将“挥手”“厂徽”变红。

读读这两个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大家看,音同字不同,字形、字义都不一样,大家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了。

5、指导书写:“厂徽”的“徽”字还不好写呢,下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下,请同学们举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

还有一个字也容易写错,那就是“花港”的“港”。先写三点水,注意它的右半部分,请大家跟我一起写。提醒:最下面是个堵了头的“己”,念sì。

四、整体感知谈感受

(一)自读课文

1、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通过读这遍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开始吧!

2、学生自读课文。

(二)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大胆些,有一点说一点。

五、体会青年人的忘我、专注

(一)通读找句子

1、明确要求。

刚才,同学们体会出青年人看鱼、画鱼时是那样的专注,画得金鱼那样形象逼真,这都与文中的一个句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齐读这句话。

“忘我”是什么意思?

2、找句子。

文中有好几处句子,就具体描写了青年人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找找看。

3、学生边找边汇报找到的句子。

找到一处说一处,找到两处说两处。谁来说第一句?……(学生逐一汇报,随机点评,读正确即可。)

(二)抓重点谈感受

1、屏幕出示汇报内容。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2、齐读初步感受忘我

我们来看,这是大家刚才找到的句子。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聋哑青年爱鱼忘我的境界。一起读。

3、四处重点句子分别引导学生感悟

(1)出示句一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抓住“呆呆地”“静静地”两个词语深入体会聋哑青年看鱼时的忘我境界。

②教师总结提升概括

青年人呆呆地看鱼,静静地看鱼,是那样入迷那样专注,如果用词语形容概括聋哑青年看鱼忘我境界的话,你想用哪个词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

③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2)出示句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重点抓住“融为一体”体会青年人忘我的境界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自己先来读一读。

②理解“融为一体”(变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能够体会出青年人的忘我的境界,哪一个?

同学们,什么叫做“融为一体”啊?

③小结

青年人和金鱼都如同一个整体了,难怪说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3)出示句三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①体会青年的勤奋刻苦

②抓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引读

青年人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为了画好金鱼,青年人克服重重困难,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他――(学生接读)

六、学习画鱼部分体会青年人画技高超

过渡:正因为一年多来,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所以他画得鱼:

(一)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读。

2、读了这儿,你想说点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两点体会:①细致如绣花。②挥笔速写。随机指导朗读。

3、展示金鱼图。

大家看,这就是青年人画出的金鱼图。看这姿态各异的金鱼,像活了一样,仿佛在纸上游动。如果让你来夸夸他画的金鱼,你打算用什么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表扬:大家知道的四字成语可真多。)

七、弄清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过渡:正因为青年人画得鱼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因此他得到了围观人最高的赞赏:(读课题)

(一)提出质疑

1、咦?画画,画画嘛,应该是画到了纸上呀,怎么是游呢?换成“画”行不行?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谈出用“游”字的好处。)

3、小结:

小小的“游”字,用得多么巧妙和恰当呀,把聋哑青年一年多来的努力和高超的画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怎一个游字了得。

(二)赞叹青年人的画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这是小姑娘当时对青年的评价,让我们带着这份惊讶来夸夸这位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携一份赞叹夸夸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再来夸一遍。(学生齐读)

八、拓展写话

(一)出示课本插图

1、这就是青年人在花港玉泉边画鱼时的情景,在众多围观者当中,谁最吸引你?请你仔细看图,选取其中的一位,把他的外貌、看青年画鱼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自由习作。

3、现在请几个同学合作再现当时围观的场面。

教师引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只见一位举止儒雅的老爷爷……

你看,有一位穿方格褂子的阿姨也挤进来了……

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

看,一位刚放学路过这儿的小学生也探进脑袋……

4、小结:同学们写得好极了,仿佛把当时围观青年人画鱼的场面搬进了我们的课堂上。

九、总结提升

鱼游到了纸上教案 篇10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和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生答)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谁来读一读?“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谁先来说说?

(一)生: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生: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专注、入神)

5、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6、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7、你读得不错,谁还能读得更好。

8、你读得真棒!青年认真看鱼的样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9、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全班齐读)

(二)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青年喜欢看鱼?(生答)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生答:坚持不懈、忘我)

2、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3、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4、男同学,你们觉得女同学读怎么样?(好)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她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6、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胸有成竹)

(三)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1、这位青年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还在金鱼缸边画画。真是如痴如醉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

2、还有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象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这句话中没有写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他是个忘我的人呢?(生答:“唯一”、“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2、“他好象和游鱼融为一体了”怎么理解呢?

3、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谁愿意来读读?

4、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能读好吗?

(四)这位青年忘我地画鱼,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谁来读一读!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些什么呢?

2、谁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地读读这一段,看看能读懂些什么?

4、谁来读一读,让我们再次感受到青年画技的高超!

5、我们全班一起来一遍吧!

6、你们的朗读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7、原来是这位青年高超的画技吸引了过往的游人。

(五)这些人中有老人、青年、孩子,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赞叹。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些游人中的一位,你会不会去夸夸他呢?

(六)你会怎么去夸他呢?现在我们来做个“你说我猜”的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你的赞叹,让大家来猜猜你模仿了什么角色。我们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语气、称呼、赞叹)谁先来?

(七)1、画面上的女孩怎么赞叹的?(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2、(是赞叹哦;她很惊奇哦;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的哦)

3、孩子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忍不住要说一句:“你们读得真是太棒了!”

4、这个女孩这么说是在夸青年什么呢?(把鱼画活了)

5、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形容把鱼画活了?(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逼真、巧夺天工)(这么多好词啊,都赶上词语字典了)

(七)关系

谁能用上一组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说说“鱼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联系?(因为----所以----)

(八)这位爱鱼成癖,看鱼似醉,画鱼如生的青年,真了不起啊!不过更让人敬佩的是这位青年还是个怎样的人?和我们一样吗?(他是个聋哑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两个句子:a、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b、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2、谁来读读这组句子,读出不同的语气。书上用的是哪句?为什么?

3、惊讶!(你能读读吗?)(读得不错)惊讶什么?(再来读读?)(读得很好)仅仅是惊讶他是个聋哑人吗?所以这个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你能读得更好吗?)(读得太棒了)

(九)这位残疾青年专著、坚持不懈地学画画,比我们正常人付出更多,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可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敢于向命运挑战。学习了这位青年的品质后,我们受到了什么启发?(谁能联系自己的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来说说呢?)

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和这位青年一样,勤奋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十)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

2、谁愿意起来说说你喜欢哪个段落,和他一样也喜欢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上一篇: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竞选演讲稿下一篇:安全委员分工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