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组网试题

2025-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网络组网试题

计算机网络组网试题 篇1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1分)

1、在ISO/OSI参考模型中,互操作性是指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程序能够交换信息和相互操作。要使采用不同数据格式的各个计算机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主要是由哪一层来实现?

A应用层B表示层C会话层D传输层

2、在ISO/OSI参考模型中,______中包含了文件传输,邮件传输,虚拟终端等大量专有协议。

A应用层B表示层C会话层D传输层

3、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中,______是源机器向目的机器发出独立的帧,而目的机器对收到的帧不做确认。

A面向连接的服务

B面向确认的服务

C有确认,无连接服务

D无确认,无连接服务

4、帧结构中的帧编码用于______

A同步B呼叫设置C状态检测D呼叫终止

5、在CSMA/CD中,冲突的数量与1-坚持CSMA中的相比______。

A更多B更少C一样D是1-坚持CSMA中的两倍

6、在以太网中,MAC帧中的源地址域的内容是______。

A发送站点的物理地址

B目地站点的物理地址

C源SAP地址

D目的SAP地址

7、________使用星形拓扑

A10BASE5B10BASE2C10BASE-TD上面任何一个均不是8、10BASE-T使用________电缆,而10BASE5使用________电缆。

A同轴,细同轴

B双绞线,粗同轴

C细同轴,粗同轴

D光纤,细同轴9、10BASE2和10BASE5具有不同的________。

A信号类型B帧结构C最大网段长度D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10、在________标准中的监控站点保证了网络中有一个且只有一个令牌在循环。

A802.3B802.5CFDDID上面任何一个均不是

11、在令牌环网中,当数据帧在循环时,令牌在什么地方?

A在接收站点

B在发送站点

C在环中循环

D上面任何一个均不是

12、在令牌环网中,数据帧由________从环上移走。

A目的站点

B监控站点

C源或目的站点

D源站点

13、以太网的站点在发送帧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时,它将________。

A不理睬,继续将当前帧发完,然后再作处理

B立即停止发送当前帧,进入监听状态

C立即停止发送当前帧,改发强化冲突信号,然后进行退避处理

D不理睬,冲突造成的错误交由高层处理

14、以下哪种LAN具有最大的数据速率?

A10BASE5B10BASE-TC令牌环网DFDDI15、CSMA/CD和IEEE802.3标准的另外一种说法是________o

AEthernetB令牌环网CFDDID令牌总线

16、IEEE802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上子层是________,下子层是________。

ALLC,MACBMAC,LLCCPDU,HDLCDHDLC,PDU17、FDDI是________的简略语。

A快速数据传输接口

B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C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

D快速分布式数据接口

18、在FDDI中,数据通常在________传输。

A主环上B次环上C两个环上同时D两个环上随机

19、什么是FDDI中次环的主要功能?

A如果主环发生问题,次环可以替代。

B如果主环发生问题,主环和次环形成一个环绕连接来修复环。

C次环和主坏交替传输数据。

D次环被用来在主环忙的时候发送紧急数据。

20、下列哪一项属于802.3u的规范?

A10BASE-FB10BASE-TC100BASE-TXD1000BASE-CX2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以太网连接的最恰当描述?

A在服务器和局域网之间使用10Mbit/s以太网作为连接

B在用户级使用吉比特以太网作为链路以提供高性能

C在用户级与网络设备间使用快速以太网作为链路,以支持接入链路上来自各以太网段的 聚集通信

D以上都不是

22、哪项技术不属于无线通信?

A 蜂窝B 宽带C 红外线D 扩频

23、以下哪项不属于广域网实现?

A DSLB ISDNC 帧中继D 以太网

24、哪一项对DCE的描述最恰当?

A 网络末端的用户设备

B 作为数据源或目的的设备

C 类似协议转换器或多路复用器的物理设备

D 组成用户-网络接口中网络端的设备

25、MAC地址的前6个16进制数代表什么?

A 接口序列号B 组织唯一标识符C 接口唯一标识符D 以上都不是

26、MAC地址的长度是多少位?

A 12B 24C 48D 6427、解释以太网工作的访问方法的名称是什么?

A TCP/IPB CSMA/CDC CSMA/CSD CSMA/CA28、MAC地址位于?

A 收发器B 计算机BIOSC NICD CMOS29、下列关于局域网中两台设备之间通信的描述,哪一个是最确切的?

A 源设备将数据封装在帧中并传送出去,该帧包含有目的设备的MAC地址,局域网中的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但那些地址不匹配的设备将忽略该帧。

B 源设备封装数据并将目的MAC地址放到帧里。源设备将帧放于局域网中,只有地址匹配的设备可以检查其地址域。

C 目的设备将数据封装在帧中并将帧放到局域网中,该帧含有源设备的MAC地址。地址匹配的设备取走该帧。

D 局域网中的每台设备都收到帧并将该帧传递下去,由软件决定是保留还是丢弃该帧。

30、介质访问控制是指什么?

A 网络接口卡获取了网络介质,可以进行传输的状态。

B 支配介质抓取和释放的原则。

C 决定在共享介质环境中的计算机是否被准许传输数据的协议。

D 已被传输的正式的字节序列。

31、在以太网或IEEE802.3局域网中,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冲突?

A 当一个节点在没有通知其他节点的情况下就放置一个分组在网络中。

B 当两台主机侦听流量信息,都侦听到没有流量,于是同时传输数据。

C 网络中两个节点向一个不再广播的节点发送分组。

D 当检测到抖动,正常传输过程的通信被中断。

32、下列哪一个是第2层数据链路层的重要功能?

A 逻辑链路控制B 寻址C 介质访问控制D 以上全部

33、不使用中继器的粗缆以太网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A 185mB 250mC 500mD 800m34、10Mbit/s以太网的工作受到计时限制,这是由不超过()个中继器所划分的一系列不超过()个分段所提供的。

A 2,3B 3,4C 4,5D 5,635、快速以太网所支持的传输速率达到多少?

A 5Mbit/sB 10Mbit/sC 100Mbit/sD 1000Mbit/s36、以下哪一个是属于吉比特以太网电缆规范?

A 1000BASE-TXB 1000BASE-FXC 1000BASE-LX1000BASE-X37、1000BASE-SX的传输介质是什么?

A 单模和多模光纤上的长波激光B 5类UTP铜缆

C平衡的、屏蔽的、150欧姆、两对STP铜缆D 多模光纤上的短波激光38、10Gbit以太网的IEEE标准是什么?

A 802.3zB 802.3uC 802.3aeD 802.339、用中继器可对冲突域实现哪个方面?

A 减少B 无影响C 扩展D 以上都不是

40、使用复杂的网络设备(如网桥、交换机和路由器)将冲突域分开的过程称为什么?

A 分部分B 分段C 减少冲突域D 以上都不是

41、一个网络区域中,两台或多台以太网工作站由网桥或第2层交换机分开,其内生成数据帧和冲突,该网络区域叫什么?

A 冲突域B 网络域C 广播域D 网段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与广域网比较,局域网有哪些特点?

2、局域网络的三个关键技术是什么?试分析10BASE-T以太网采用的是什么技术?

3、IEEE 802标准规定了哪些层次?

4、半双工千兆以太网中,若要发送一个100字节的帧,从把第一个字节发送到物理介质上开始,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把它发送完?若要发送10个100个字节的帧,又需要多长时间?

三、应用题(第一题9分,其余各题10分,共39分)

1、试分析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

2、在提高以太网速度的过程中,人们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分10Mb/s到100Mb/s,100Mb/s到1000Mb/s分别论述)?升级到万兆以太网时,又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3、一个10BASE-T的部门局域网需要进行升级,有哪些可选择的方案?试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组网试题 篇2

光纤网络的工作原理是以光纤为媒质进行传输的高科技通信技术, 具有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抗扰能力强、扩容便捷等特点, 被大规模地运用于各网络骨干网组建中。本文通过分析SDH组网技术的特点, 探究SDH组网技术的要点, 进一步探讨SDH组网技术在光纤骨干网络组网中的应用。

二、基于SDH的光纤骨干组网技术

由于目前SDH技术的组网技术在各大传输网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 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组网技术, 成为现今骨干网络中的主流组网技术。尤其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MSTP) 的不断完善, 为SDH网络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支持, 例如IP、ATM等数据业务。这对各运营商的网络业务兼容能力的提高和延长SDH技术的使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SDH网络组网技术都会是网络组网技术的主流技术, 被广泛地运用于网络高速公路建设事业中。

三、组建SDH网络的要点

3.1局站设置

常见的传输设备有ADM (分插复用设备) 、TM (终端复用设备) 、REG (再生中继设备) 等类型。根据设备的传输方式, 可以讲传输站点分为以下四种:再生中继站、分路站、转接站、终端站。其中, 终端站就是整个工程的始末端。中间节点配置背靠背TM和/或DXC的站称为转接站, 中间节点配置ADM的站称为分路站, 配置REG的站称为再生中继站。当同一工程、同一网络等级相关系统的REG与其他系统的ADM、背靠背TM和/或DXC共同安装于一个节点时, 则可将其分别称为该网络等级的分路站、转接站。在一个网络中, 由于同一个节点不能够同时作为工厂的分路站、终端站、再生站、转接站, 因此, 分路站、终端站、再生站、转接站的命名方式知识根据设计阶段中, 工程能够方便辨识所起的临时名称。

3.2汇接点的设置

进行汇接点设置的时候, 要全面考虑当地传输网络建设的现状以及公司对当地网络的规划进行设置。为了能够方便光缆线路的组织, 汇接点的地理位置设置要适中, 最好设置在业务量集中的交换局, 接点要与汇接局和长途局设置在一起。在多个传输点进行汇接的时候, 要控制各个汇接点内管辖的终端接点, 终端接点的数量控制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3网络拓扑选择

1、在SDH组网技术节点的选择上, 要根据当前网络内传输速度的现状以及业务量的大小, 结合选用的网络保护措施和通道调度方式选择相应的网络拓扑结构。2、局站设置要根据企业的业务流量、流向、网络规模、网络安全要求、经济可行性、光缆路由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局站位置要远近结合, 钻则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网络结构。譬如中小城市可采用线形和树型网络结构,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环行结构。省会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地区, 根据业务量发展情况及交换网络组织方式, 宜设置若干传输汇接点, 传输网采用分层结构, 即传输汇接点之间组织骨干层 (汇接层) , 传输汇接节点和传输终端节点之间以及传输终端节点之间组成外围层 (接入层) 。骨干层的组织宜采用环形或格形的拓扑结构, 业务量大、网络结构复杂时可考虑采用DXC设备组成的调度灵活、生存性较高的传输网络。骨干层的组织应充分考虑传输网的发展, 使其能适应将来的组网要求。外围层的组织应根据各节点间的业务量大小、地理位置、局间中继线路的通达情况以及外围节点的归属情况, 选用线形、树形、星形或环形拓扑结构。3、在技术条件可行, 经济条件可行的情况下, 网络拓扑尽量采取以自愈环为主要组网方案。

3.4常用自愈环的选用及组织

1、根据自愈环的类型进行区别, 主要有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二纤双向通道倒换环、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四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要根据自愈环上的节点间的业务量、节点的数量等因素, 选择不同的自愈环。2、STM-1及STM-4速率的自愈环宜采用二纤通道倒换环, 在小城市或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当传输节点间中继系统比较少时可选用STM-1二纤通道倒换环。3、STM-16速率的自愈环可以选用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二纤双向通道倒换环、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中的一种。当业务分散, 且业务量较大, 自愈环上节点较多时, 可以采用复用段倒换环。都能够也去模型较为集中时, 采用通道倒换环。当业务需求已达到需要建立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时可以采用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4、中继网采用分层建设时, 外围层宜采用STM-1的自愈环, 业务量较大或有特殊需求时也可采用STM-4的自愈环, 采用环形拓扑的骨干层宜采用STM-16的自愈环。5、自愈环上的节点设置要根据线路的业务量大小和流量进行设置, 要综合考虑不同的自愈环的特点选用自愈环, 从总体上考虑, 自愈环上的节点设置不宜过多。6、当在网络上设置有多个自愈环时, 自愈环的建设应使环间的业务量最小, 以提高设备利用率。相邻环之间至少在两个节点上互通, 以利于网络调度及安全。

四、传输网络的保护方式

4.1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

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的设置, S通道光纤主要用于业务信号, P保护光纤只要用户保护线路的安全。单相通道结构主要使用“末端倒换和首端桥接”结构,

在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中, 一根光纤用于传业务信号, 称S光纤;另一根光纤用于保护, 称P光纤。单向通道倒换环使用“首端桥接, 末端倒换”结构。如图所示, 以A、C两点间的通信为例, 节点A入环的是发信信号在, 同时馈入发送方向光纤S1和P1, 即所谓双馈方式 (1+1保护) 。其中S1光纤按顺时针方向将业务信号送至分路节点C, P1光纤按逆时针方向将同样的支路信号送至分路节点C。接收端分路节点C按照分路通道信号的优劣决定选哪一路作为分路信号, 正常情况下, 以S1光纤送来信号为主信号。同理, A点至C点的收信信号在节点C同样馈入光纤S1和P1, 正常情况下, 以S1光纤送来的信号为主。

当BC节点间光缆被切断时, 两根光纤同时被切断。如图2所示, 在节点C, 由于从A经S1光纤来的AC信号丢失, 按通道选优准则, 倒换开关将由S1光纤转向P1光纤, 接收由A节点经P1光纤而来的AC信号作分路信号, 从而使AC间业务信号仍得以维持, 不会丢失。故障排除后, 开关返回原来位置。

4.2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二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在环中的两个节点间需要两根光纤, 两根光纤上承载的信号传输方向相反, 在每根光纤上都会有一半通道用于工作通道 (S) , 另一半则用于保护通道 (P) 。一条光纤上的工作通道由沿环的相反方向的另一条光纤上的保护通道来保护, 反之亦然。当B.C节点间的光缆被切断后, 通过B节点和C节点中的倒换开关将S1/P2光纤和S2/P1光纤沟通, 利用时隙的交换技术, 将S1/P2光纤和S2/P1光纤上的业务信号时隙移到另一根光纤上的保护信号时隙, 从而完成保护倒换作用。直到工作人员排除线路中的故障后, 开关才会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继续执行保护指令。

4.3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

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支持传输的业务量大, 约为通道保护环的3-3.8倍且业务量均匀分布。设备费和光纤的使用量是二纤通道环的2倍。对目前GSM移动网等业务需要比较少的传输电路来说不适合组建四纤双向复用段保护环网。

五、结束语

混合组网提高远程教育网络性能 篇3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以及交互式教育模式的发展。现有的网络传输速度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经济安全的网络发展模式。当前形式下能够满足人们对网络速度的需求,即无线系统与现有的成熟的有线系统相结合的模式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有线系统;无线系统;网络;媒介

中图分类号:G727文献标识码:A

一、现有计算机网络存在的问题

现有计算机网络按照根据不同的网络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一)有线传输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有线传输系统中数据的传送是依靠与计算机相连接的传输介质来进行的,目前主要有三种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不论什么样的网络传输介质来传递信息,在网络性能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双绞线用于传输数字信号,想要实现较高的传输速率,只有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它只能够传输中小型的文本文件,不能够传送大型文件(包括高质量的图片),更不能够传输高质量的音视频文件和双向实时对话,如网络会议等;同轴电缆的基带系统最大距离限制在几公里,只适合于小型的局域网,不能够满足人们目前的需要,不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对于宽带系统,由于传输的是模拟信号,因此需要周期性地加强信号,而模拟信号放大器仅能单向传输信号,如果计算机之间有放大器,则报文分组就不能在计算机间逆向传输。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同轴电缆也不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光缆系统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使用寿命的短期性与成本的过高,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电话线一样直接接入普通用户家庭,再者由于其使用寿命远不如铜线,后期的维护、更新非常复杂、麻烦,因而单纯使用光缆也不是远程教育网络发展的方向。

(二)无线传输系统中存在地问题

无线传输主要有三种技术:微波、红外线和激光。这三种技术都需要在发送方和接受方之间有一条通路。这种传播是对环境干扰特别敏感,如受到天气的影响(雨、雾等),电磁干扰等,还存在着窃听、插播和干扰等一系列不安全问题。因此单纯依靠无线传输也是不合适的,不能满足人们稳定性、安全性的需要。

二、有线系统与无线系统相结合提高网络性能

从上面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不论运用有线系统还是无线系统传输数据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那么能不能把现有的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结合在一起且各取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呢?如果能够组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怎样组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提高网络传输的性能呢?

(一)有线系统的组合及其问题

现有的有线网络组合有: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同轴电缆等方式。这些组合只是为了适应实际情况的要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的性能,但是并没有改变目前网络中的实质性问题即总的带宽并没有增加,在网络中照样存在很多冲突,如果网络忙时仍会出现网络无法正常连接,丢失数据等现象。

(二)有线系统与无线系统结合的原理及可行性

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的结合是指在目前已有的有线网络组合的基础上把无线网络系统加入到整个数据传输链路,在有线网络系统中传输上行信号,无线网络系统中传输下行信号。

把传输介质中的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分离,网络中的冲突就会相应的减少(有线网络中也有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分离的做法,但它只是把已有的带宽划分成两部分或者更多,总的带宽没有真正的增加,实际上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通道反而变窄了)。如果把无线系统和有线系统结合将会怎样?把地面有线系统作为上行信号的通道,把无线系统作为下行信号的通道,这样就可以把网络中的冲突降低到最低点,相应的把网络带宽提高了很多;这种信息传输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的技术已经成熟的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基础之上,没有脱离实际情况,就资源的应用上可以做到几乎不浪费已有的网络系统资源,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较高网络性能,从这一方面考虑有线网络系统与无线网络系统的结合是目前提高网络性能的比较理想的方法,可行性较高。

(三)地面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结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无线网络+光缆+双绞线;

2、无线网络+光缆+同轴电缆;

3、无线网络+同轴电缆+双绞线;

在图中发射(上行)天线负责把用户需求的数据信息传输到卫星或其它无线转发器,卫星或其它无线转发器负责接收和发送用户请求的数据信息,接收(下行)天线负责向计算机用户传送其所需求的数据信息,资源控制中心包括数据服务系统、点播应答系统、传输系统等功能,整个地面有线系统一般情况下数据信息是单项传递的,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地面有线网络系统可以完全进行数据的双向数据信息交流,另外,如果使用卫星传输数据信息,接收(下行)天线也可以向地面电视系统传送电视信号。

(四)有线网络系统与无线网络系统结合的工作原理

在这种地面有线系统和无线系统相结合的传输模式下,一般情况下地面有线网络系统完全分配给上行信号使用,信号单向传输,把传统地面有线网络系统中的下行信号交给卫星或者其它无线转发器传送。这样,与只有地面有线网络系统传输数据相比无形之中就成倍地提高了上行信号的带宽。由于计算机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一般先发送请求信号,而这种请求信号一般比较小,仅使用地面有线网络系统传输数据就已经足够了;下行信号是用户需要的数据,主要是文本数据、图形、音视频信息等,文本数据比较小,容易传输,高质量的音视频数据等大型数据可以通过空中无线系统传输:资源控制中心在接到用户的请求信息之后就向发送天线传送数据,地面发送天线向卫星或者无线转发器发送数据,卫星或无线转发器在接收到信息后就向地面接收天线发送信息,地面接收天线在收的信息后通过宽带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或光缆把数据信息传送给与之相连的计算机用户,用户即可取得所需的数据信息。

(五)有线网络系统与无线网络系统结合的优点

1、保留了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的优点

有线网络系统和无线网络系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技术优势和传输特点,在结合之后的网络中它们原有的优点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

2、提高了整个网络的工作稳定性

随着网络带宽的相应增加,计算机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就不会出现单纯使用有线网络系统时经常掉线的现象,也排除了单纯使用无线网络系统时其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干扰网络可能中断的事件发生。

3、提高了整个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这种传输模式下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上行信息的传输速度,减少等待时间;下行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就目前无线系统的传输带宽来说可以满足需要大型数据传输的要求,可以近似的认为用户的计算机直接和资源控制中心相连,好象是高速公路直接通到家门口一样方便。

三、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多媒体化的加快,受教育者知识的获取将主要依靠网络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提高其速度,但是这种提高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抛弃现有的已经成熟的网络技术。因此,运用无线系统与有线系统的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网络中存在的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大幅度提高网络的使用率,使之真正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娱乐的好工具。

计算机网络组网试题 篇4

为了掌握一些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为今后学习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课打下良好的基础,由学校统一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计算机组网与网络技术实习。

实习步骤:

第一步是拆机。首先将机箱背面的各连线拔下。打开机箱后,先拔下硬盘和光驱的电源线、数据线,然后依次拔下网卡、显卡、内存条,最后小心拔出cpu。拆完电脑后,我认真研究了一下各个硬件:网卡很好认,即使不看它的d-link标志,看一下它附带水晶头的插口即知;内存条也很好辨认,是直尺大小的一个绿色长条;鼠标是双飞燕的双键鼠标,手感自然比不上三键鼠标;光驱是nec的vcd光驱;硬盘是madein马来西亚的西部数据;至于机箱,我们的是卧式的,还有一些是立式的。

第二步进行装机实习。先安装amd的cpu。将零插拔力的插口的横杆拉起,然后将cpu无针的三角对准插口无孔的三角处放下去拉下横杆即告完成。接下来是装风扇——将风扇基座的簧片卡住cpu插口侧端亦固定完毕。只是由于供我们拆装的机子是较早前的电脑,其风扇接线并不是像常规的接法一样接在主板上,而是接在电源线上,这让我略微思考了一会。很轻松地将显卡和网卡插在(白色的)pci插槽上、内存条插在黑色的插槽后,便要开始数据线的安装了。软驱的数据线最为明显,是分叉的,不用费劲就可以找出并装好。接下来是光驱、硬盘的数据线,因为我在家中安装过刻录机,安装它们自然不在话下。当然,这里有一个诀窍:将数据线的红色边缘朝向电源线接口那一方就不会接错了。另外,接鼠标的和键盘时发现其接口不是主流机箱接口中的绿色接口和紫色接口。

第三步是进行安装系统的实习。由于机子本身已经装有windows98系统,我们打算格式化系统盘后重新安装。先是直接在c盘下输入以下命令:formatc:/q,即快速格式化c盘。格式化完毕重启电脑,按del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将启动顺序设置为cd-rom优先。保存设置退出后再次重启电脑,在光驱中放入win98安装盘,光盘引导后选择startwithcd-rom......一项,片刻后即进入win98安装界面。设置后便进入30来分钟的系统安装过程。安装过程进行到某一阶段后,系统会重启。重启三次后,win98操作系统便基本安装完毕。

第四步是安装硬件驱动程序。由于不熟悉各驱动安装盘的内容,又没有说明书可供参考,所以几乎是挨个尝试着安装的,而且失败了多次。其中有一次网卡的驱动程序安装完毕后无故障和冲突,但却无法正常使用网卡。后来找到了d-link的驱动重装了一遍才算安装成功。

第五步是练习分区。这里要用到dos的fdisk命令。在安装盘的win98目录下调用该命令后即进入分区菜单。首先是删除分区。选择第三项即是删除分区功能。新的菜单里又有子菜单供你选择,依次是删除基本分区、删除扩展分区和删除逻辑分区。需要注意的是,删除分区时必须先删除逻辑分区,再删除扩展分区,最后才删除基本分区,否则系统会提示删除分区无效。删除完分区后,就该回到主菜单选第一项创建分区。创建分区的顺序正好和删除分区的顺序相反。即先创建基本分区,再创建扩展分区,最后创建逻辑分区。值得注意的是,创建基本分区时系统会提示你是否将所有空间分配到该分区,这里选否,然后就可以自己定义分区的空间大小。另外在创建分区时不要设置卷标,否则系统可能会不识别分区。万一不小心设置了卷标也不要紧,再格式化一遍设置了卷标的分区,然后在系统提示是否清楚卷标时选择是即可。创建完全部分区后,就需要选择主菜单的第二项把基本分区设置成活动分区,最后退出fdisk的菜单,用format命令依次把各分区格式化一遍即可。

第六步是制作网线。网线的制作方法比较独特,先是用特制的钳子在网线的外皮上轻划一圈,即可用手把外皮剥掉。接下来是分线,剥离外皮的网线会露出八条小线,白色和彩色的小线两两绕在一起。只需将八条小线从左到右按以下顺序分好即可:白、橙、白、蓝、白、绿、白、棕(没错,白线总是在左边)。最后,将蓝线和绿线左边的白线交换一下位置,一根网线就分好线了。分好线以后就可以安装水晶头了,将分好线的一头插入水晶头里,然后用刚才划外皮的特制钳子加紧水晶头即可。安装水晶头前一定要注意将八根小线弄平弄齐,否则装入水晶头时可能会出现个别小线套不上水晶头里的金属触片的情况,从而导致整根网线作废(只能剪掉水晶头重装)。

第七步是连接局域网。这一步倒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只不过需要反复调试。可先在开始-运行里输入cmd进入命令提示符,然后输入ipconfig查看本机或是其它机子的ip地址。然后在网上邻居里设置好网关、子网掩码和ip地址就可以尝试着连接目标计算机了。如果连接不上可以考虑在命令提示符里ping一下,看是否网络连接通畅。如果第四步和第六步工作没做好的话,都有可能导致这一步无法完成。

第八步是网上冲浪。进入这一步就相对轻松多了。很多同学都对在线电影感兴趣,只是不知道免费在线电影网站的网址,我告诉他们网站的网址,又帮他们下载并安装好realplayer10,就可以在线观看电影了。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机房的电脑都安装了还原精灵,一重启就会自动还原系统盘,所以我下载的软件一律放在d盘。与别人不一样的是,我并不着急网上冲浪,而是先下载一个叫maxthon(即遨游)的浏览器。众所周知,ie浏览器本身太耗资源,反应速度慢,且极易出现停止响应的现象,而遨游就快捷多了。下载好浏览器后,我接着下载紫光拼音输入法3.0,它相对于微软拼音和智能abc要好用得多。安装完紫光拼音后,我才正是开始网上冲浪。想去的网站太多,可是没记住它们的网址怎么办?好在我有一个随叫随到的收藏夹,那就是我的网站。先在我的网站里进入千龙新闻网,看看当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新闻。接着进入全球中文论坛网,看看当日有什么精彩的帖子,然后就在博客中国里看看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知识。最后来到音乐网站听听最新的歌曲,来到flash网站看看flash新作,来到中国声音网听听曲艺、相声,用龙卷风收音机听听广播电台,不由感到畅快无比。轻松之余,忽然想学些技术,于是看看手机有人网的手机资讯,看看京东多媒体论坛的时尚数码,看看豆豆技术网里的电脑技术......。最后是维护自己的网站。先回复留言本里的留言,更新一下建站日志,然后用写字板写下一篇已经构思好的文章,在网上发布。……

计算机网络组网试题 篇5

首先是PC。PC不联网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除了书房和儿童房间外,PC还大量出现在以前不常见的地方,譬如厨柜台面或者是卧室梳妆台。

其次是网络及相关技术。网络可以让您共享宽带Internet连接或者打印机,共享文档、电子表格、数字相片和MP3音频文件更不在话下。

无线仍旧是热门技术。随着标准不断发展,人们将唾手可得更高的安全和更快的网速。目前,共享宽带Internet连接,最简便的办法是使用路由器。如今,哪怕是价格低廉的路由器也都具有防火墙功能。不过,光靠一个路由器或其他什么网络设备保护网络安全是不够的,您还需要选用安全专用设备并采取一些安全管理策略。

此外,我们还有必要说说兼容性。虽然从理论上来讲,Wi-Fi标准允许不同厂家的无线网络设备协同工作,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您从头组建网络,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使用一家厂商提供的无线硬件。这样,您不会遇到与来自不同厂家的有线以太网联网设备同样的问题。

对于SOHO环境,是选择有线网络还是无线网络,需要根据自己业务、应用和资金状况来确定。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网络,各产品的安装都具有通用性。现在,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通常做法下的SOHO安全组网攻略。

注意,动手时先读一下使用手册。开始组建网络前,备份好每台PC的所有重要数据。

选择合适的网络

目前,网络种类繁多,每种类型都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到底选用哪种网络,还得您自己拿主意。不过,丰富的产品种类确实可以简化您组建网络的复杂度。

标准有线以太网

优点:10/100Mbps有线以太网费用低廉、组建方便,网速高于无线网络。新的千兆位(10/100/1000Mbps)技术快如闪电,但主要针对企业环境。

缺点:需要把线拉到中心连接交换机或路由器。价格较贵的千兆位网卡和交换机需要成本不菲的专用线缆。

成本:10/100Mbps网卡,每台PC为15~25美元;或者千兆位网卡,每台PC为90~110美元;10/100Mbps交换机,35~75美元;或者千兆位交换机,100~200美元;Internet路由器/防火墙,50~75美元。

无线网络(Wi-i)

优点:无须线缆穿过墙壁或者过道;使用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沙发上或者院子里上网冲浪。

成本:比有线网络高。若想获得最大的安全系数和最远的传输距离,组建时需多方考量。不断发展的标准让人混淆,而且互不兼容;距离增加,网速就会随之下降。成本:802.11bPC卡(10Mbps),50~90美元,或者802.11b/gPC卡(54Mbps),70~100美元;附加的无线PCI卡,每台PC为90~125美元,或者USB无线网卡,每台PC为50~90美元;单速无线路由器,50~100美元,或者双速无线路由器,225~300美元,

混合网络

优点:兼具组建方便和成本低廉的优点。

缺点:不同技术给网络组建带来难度。

成本:参见上面的“标准有线以太网”和“无线网络(Wi-Fi)”。

电力线网络

优点:安装简单,网络布在家用电力线上。

缺点:网速慢(12Mbps),成本比较高,不同厂商提供的网卡未必彼此兼容。

成本:每台PC为90~100美元。

无线网络安全大全

如果您在运行无线网络,路由器又连至Internet,您无异于有了一个小型双向广播站,它显然是引诱不法之徒的目标。如果不采取一些基本的防范措施,任何人只要携带配置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游逛到附近,就可以免费搭载您的Internet连接,或者进入您的PC,窃取数据,或是利用您的PC发送垃圾邮件。

无线安全尚待完善,它的各项标准还在不断发展。只要给足够的时间和访问权限, 就有可能闯入您的无线系统。不过,您可以采取诸多措施,从而减小 得逞的机会。

这里介绍的设置技巧(以LinksysWRT54G路由器为例)很有代表性,大家不妨一看。

更改路由器口令

一条重要的(也往往是被遗忘的)安全措施就是更改默认口令。您可以凭借默认口令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

禁用远程路由器访问

事实上,禁用远程路由器访问阻止不了铁了心的本地无线用户访问路由器,但可以防止有人通过Internet远程访问您的路由器。

更改SSID、禁用广播功能

服务集标识符(TheServiceSetIdentifier,SSID)是您本地无线网络的名字。您只有知道它,才能设置网络上的其他无线客户机。所有的无线路由器都随带一个默认的SSID,您应当加以更改。同时,还要禁用SSID广播功能。该功能会向附近使用配置无线网卡的电脑用户广播网络的存在。

打开防火墙

在默认状态下,路由器通常把防火墙打开(不过要确保果真如此),也会启用其他附加的防火墙功能,譬如这里所显示的阻挡匿名Internet请求的功能(如)。想进一步增强安全,可在每台联网的PC上运行软件防火墙。

启用数据加密

计算机网络试题和答案 篇6

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0分)

1、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

2、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可分为 局域 网和 广域 网,其中 局域 网主要用来构造一个单位的内部网。

3、信号是___数据____的表示形式,它分为__模拟____信号和___数字____信号。

4、为了便于数据传输和处理,必需采用__数据编码___技术。

5、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__电信号___,而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 脉冲序列__。

6、异步传输是以__字符___为单位的数据传输,同步传输是以__数据块__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7、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___高效率___而__无差错 传送数据。

8、信噪比是指__信号__与__白噪声__的比值,其比值越___大___,所引起的差错将会越小。

9、差错纠正有__反馈重发纠错__和__前向纠错___两种方法,绝大多数的通信系统采用的都是__反馈重发纠错__。

10、通常我们可将网络传输介质分为___有线_____和____无线____两大类。

11、双绞线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两根导线相互绞在一起,可使线对之间的___电磁干扰___减至最小,比较适合___短距离___传输。

12、在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有_____5类___双绞线UTP和_____1类___双绞线STP两类,其中5类UTP的传输带宽为___100____MHz。

13、在___低频_____传输时,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比同轴电缆要高。

14、在网络中通常使用 线路交换、报文交换 和 分组交换 三种交换技术。

15、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为 星型、环型 和 总线型。

16、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采用了 层次 结构的构造技术。

17、在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只定义了__物理层___和__数据链路层___两层。

18、局域网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是_介质访问控制__技术,也是局域网设计和组成的最根本问题。

19、TCP/IP协议的全称是__传输控制___协议和_网际__协议。

20、TCP/IP协议的层次分为_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_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而_应用_层对应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1、3类UTP的带宽为__16_MHz,而6类的UTP的带宽可达__200__MHz。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是在(B)年诞生

A 1946 B 1969 C 1977 D 19732、局域网采用的双绞线为(C)

A 3类UTP B 4类UTP C 5类UTP D 6类UTP3、世界上第一台电脑是在(A)年诞生

A 1946 B 1969 C 1977 D 19734、以下不属于无线介质的是(C)

A 激光 B 电磁波 C 光纤 D 微波

5、假如收到1000000000个码元,经检查有一个码元出错,则误码率为(D)

A 十的负二次方 B 十的负四次方 C 十的负六次方 D 十的负九次方

6、以下哪一种方法是减少差错的最根本方法(A)

A 提高线路质量 B 采用屏蔽 C 选择合理的编码方式 D 差错检查

7、电话交换系统采用的是(A)交换技术

A 线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 信号交换

8、以下哪一个协议是国际标准(A)

A X.25 B TCP/IP C FTP D UDP9、以太网使用的介质控制协议是(A)

A CSMA/CD B TCP/IP C X.25 D UDP10、TCP协议工作在以下的哪个层(C)

A 物理层 B 链路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11、以下属于低层协议的是(B)。

A FTP B IP C UDP D TCP12、TCP/IP层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D)。

A 物理层 B 链路层 C 网络层 D 物理层和链路层

三、判断题

(每题0.5分,共16分。对的打√,错的打×,以下没打√的为×)

1、介质访问控制技术是局域网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在1977年成立的。()

3、半双工通信只有一个传输通道。()

4、在数字通信中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需以某种方式保持同步。(√)

5、OSI参考模型是一种国际标准。()

6、CRC码主要用于数据链路层控制协议中。(√)67、减少差错的最根本途径就是采用自动校正的前向纠错法。()

8、LAN和WAN的主要区别是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89、度量传输速度的单位是波特,有时也可称作调制率。(√)910、异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11、白噪声在任意传输速率上强度相等。(√)1112、所有的噪声都来自于信道的内部。()

13、差错控制是一种主动的防范措施。(√)1314、双绞线不仅可以传输数字信号,而且也可以传输模拟信号。(√)1415、OSI层次的划分应当从逻辑上将功能分开,越少越好。()

16、ISO/OSI是一个国际标准。()

17、高层协议决定了一个网络的传输特性。()

18、为推动局域网技术的应用,成立了IEEE。()

19、TCP/IP属于低层协议,它定义了网络接口层。()

20、TCP/IP是一个工业标准而非国际标准。(√)2021、TCP/IP不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OSI的标准。(√)

2122、在局域网标准中共定义了四个层。()

23、星形结构的网络采用的是广播式的传播方式。()

24、半双工与全双工都有两个传输通道。(√)2425、模拟数据是指在某个区间产生的连续的值。(√)2526、模拟信号不可以在无线介质上传输。()

27、为了确保数据接收的正确性,必需保持同步传输方式。()

28、白噪声随着传输率的增大而增强。()

29、由于前向纠错法是自动校正错误,所有大多数网络使用它。()

30、TCP/IP是参照ISO/OSI制定的协议标准。()

31、报文交换的线路利用率高于线路交换。(√)

3132、线路交换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建立一条完全的通路。(√)

32四、简答题(共10分)

1、网络协议的关键要素是什么?(3分)

答:网络协议的关键要素分别是 语法、语义 和 定时。

2、OSI共有几层?分别是什么?(7分)

答:OSI共有__7__层,它们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五、简述题(8分)

TCP/IP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答:TCP/IP的核心思想就是“网络互联”,将使用不同低层协议的异构网络,在传输层、网络层建立一个统一的虚拟逻辑网络,以此来屏蔽所有物理网络的硬件差异,从而实现网络的互联光纤入户。

光纤入户(FTTP),又被称为光纤到屋(FTTH),指的是宽带电信系统。它是基于光纤电缆并采用光电子将诸如电话三重播放、宽带互联网和电视等多重高档的服务传送给家庭或企业。

光纤通信以其独特的抗干扰性、重量轻、容量大等优点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体被广泛应用。而利用已有的输电线路敷设光缆是最经济、最有效的。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丰富的电力线路资源。全国500KV和330KV的电力线路有25,094.16公里,220KV线路107,348.06公里,连上110KV线路共计310,000公里,所以我国的电力线路具有非常可观的应用前景。

由于光纤通信具有大容量、长距离和抗电磁干扰等优点,使光纤通信很好地适应了当今电力通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结合了铝包钢线的高机械、高导电性和良好的抗腐蚀性,将电力架空地线与通信光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受到电力系统行业的重视,并逐渐被推广使用。

光纤入户有很多种架构,其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点对点形式拓扑,从中心局到每个用户都用一根光纤;另外一种是使用点对多点形式拓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PON),采用点到多点的方案可大大降低光收发器的数量和光纤用量,并降低中心局所需的机架空间,具有成本优势,目前已经成为主流。

光纤接入所用的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署在电信运营商机房的局端设备,叫光线路终端(OLT),另一种是靠近用户端的设备,叫光网络单元(ONU)。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光纤入户还涉及多个产业和门类,如室内光纤、工程以及应用,对整个电信业乃至信息业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目前,在光纤接入领域,业界争论的热点是无源光网络的两种技术方案:GPON和EPON。简单地说,前者多业务支持能力更强,传输效率更高,适合于全业务运营时代高端商业客户和住宅客户的部署,但是成本相对高一些。EPON主要针对数据传输,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成本的相对低廉。目前,两种技术都在不同的应用环境获得了商用,可谓各有千秋。值得关注的是,无论EPON还是GPON,都在向10G的时代迈进。就短期来看,10G EPON比10G GPON有优势,这主要是成本问题。而且不少运营商认为,未来几年带宽也足够用。所以,两种PON混用的时代应该也会存在一段时间。实际上,在建网和组网的过程中,GPON和EPON的建设模式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运营商不同的技术选择而已。目前,GPON的业务提供能力与EPON基本一致,还未出现GPON能做而EPON做不了的业务接入。未来,10G时代,两种技术有可能走向融合,即同一硬件平台既支持10G EPON也支持10G GPON。已有设备制造商开始淡化两种技术的区别了。

总的看来,在没有其他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出现的情况下,光纤入户是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电信网接入宽带化的终极目标,它将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数千亿乃至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因此,光纤入户是电信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技术动力之一,也是电信业推进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利器。

光纤入户是FTTX计划的一部分。作为通信传输系统的未来中坚力量,光纤的抗干扰性,抗电磁的特性更加迎合未来人类信息量大,精密度高的需求,而且低廉的价格使得光纤这种传输介质能得到很大范围的推广。但相对来说,光纤到户要很好的实现普及,还有好多问题要解决,比如发射以及接收端的技术以及硬件,还有传输系统的速度虽然可以提到G字节的速度上,但对于使用者来说,大信息量的处理,更需要更好的计算机来处理,因此,通信系统的提高,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集中控制方式的网络拓扑结构是(A)

A、星形结构 B、环形结构 C、总线结构 D、树形结构

2.用户资源子网是由(B)组成的。

A、主机、终端控制器、传输链路 B、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

C、终端、交换机、传输链路 D、通信控制处理机、传输链路

3.中继器的主要作用是(C)

A、连接两个LAN B、方便网络配置 C、延长通讯距离 D、实现信息交换

4.关于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分层结构,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A、分层结构使得网络具有灵活性,易于实现和维护

B、所有的网络体系结构都用想通的层次名称和功能

C、分层结构把多种网络功能组合在同一层中,使用更方便

D、当某一层的具体实现方法发生变化时,必须对相邻层进行修改

5.以下哪个不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D)

A、流量控制 B、差错控制 C、帧同步 D、路由选择

6、关于子网掩码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A)

A、利用子网掩码可以判断两台主机是否在同一子网中

B、子网掩码代表internet上每台主机的唯一标识

C、子网掩码用于设定网络管理员的密码

D、子网掩码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忆

7.介质访问控制MAC是(D)的子层

A、网络层 B、传输层 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

8.在TCP/IP协议簇中,(C)完成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解析

A、IP B、ARP C、RARP D、TCMP

9.在考虑网络设计方案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一个局域网中一定要有专用网络服务器

B、无论什么类型网络,其体系结构必须包含OSI模型中的全部7个层次

C、一个局域网中,可以采用交换机进行网络分段

D、局域网中必须使用路由器

10.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有(D)

A、3层 B、4层 C、5层 D、7层

11.信号传输速率单位一般为(B)

A、b B、b/s C、mhz/s D、mps

12.文件传输使用的协议是(B)

A、SMTP B、FTP C、UDP D、Telnet

13.(B)是路由器最主要的功能

A、将信号还原为原来的速度,再传送出去 B、选择信号包传送的最佳路径

C、集中线路 D、连接互联网

14.如果有多个局域网需要互联,并且希望将局域网的广播信息能很好的隔离开来,那么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C)

A、网桥 B、中继器 C、网桥 D、路由器

15.广域网WAN是一种跨越大地域范围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下列关于广域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广域网是一种通用的公共网,所有计算机用户都可以接入广域网

B、广域网使用专用的通信线路,数据传输率很高

C、广域网能连接任意多的计算机,也能将相距任意距离的计算机互相连接起来

D、广域网像很多局域网一样按广播方式进行通信

16.HTTP是(D)

A、统一资源定位器 B、远程登录协议 C、文件传输协议D、超文本传输协议

17.IPV6将IP地址空间扩展到(D)位

A、16 B、32 C、64 D、128

18.域名服务器上存放着INTERNET主机的(D)

A、域名 B、IP地址 C、电子邮件地址 D、域名和IP地址的对照变

19.某人想要在电子邮件中传输一个文件,他可以借助(D)

A、FTP B、Telnet C、WWW D、电子邮件中的附件功能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病毒特征(D)

无线自组网网络层安全隐患分析 篇7

移动通信网络因其依赖于预设的网络设施, 因此在战场上部队快速展开和推进、地震或灾后营救等场合不能胜任, 而Ad Hoc网络可以满足临时快速自动组网的需求。由于在IEEE802.11标准下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开放性, 使得网络层路由在实际应用上存在很大隐患。同时, 网络层是无线网络的第3层, 直接关系到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 它在实现策略、协议和面向用户的操作上存在的隐患也在日益凸显。

一、Ad Hoc网络路由在Qo S上的隐患

Ad Hoc网络拓扑经常变化, 在时间上有些节点的信息可能已经过时。在空间上, 节点通常只了解周围部分网络的状态。Ad Hoc网络中带宽是受限的, 并由多个节点共享, 没有中心节点负责分配有限的资源, 从而使得Qo S路由的发现和维护非常困难,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动态多变的网络拓扑使信息的收集和维护非常困难。由于节点需要维护和更新大量链路状态信息, 路由开销将会消耗过多的带宽。

2.Qo S路由的不准确性。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网络的动态变化特性, 包括拓扑结构和各种网络参数的变化;路由信息汇聚引入的不准确性 (如基于簇的路由) ;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可能存在隐藏的路由信息;所有测量得到的网络参数值都是近似值。

3.难以确定路由信息的更新频率。不同指标的改变速率一般不同 (如网络拓扑的变化一般低于链路可用带宽的变化) , 并且路由的跳数越多对路由的更新间隔也就越敏感。

4.计算存储和通信的开销较高, 可扩展性较差。为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 节点需要交换大量的状态信息, 从而大大增加了控制消息的数量、计算时间和存储耗费, 特别是当网络规模较大时会使移动节点无法满足计算和存储的要求。

二、Ad Hoc网络路由在协议上存在的隐患

1.DRS对Qo S的支持隐患。DSR协议是用广播方式来传播路由查找控制分组, 每个中转路由查找分组的节点将其地址加入到该分组的列表中, 当到达目的节点时, 分组中就包括了完整的路由信息。但DSR协议中并没有考虑到Qo S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DSR协议路由发现过程只是找到了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一条通路。在数据发送过程中, 路径上的节点采用尽力传送的策略, 对于有特殊服务要求的数据, 失败率比较高。

(2) DSR协议在路由发现过程采用了泛洪广播的方法, 邻节点在收到请求后再向其邻节点转发, 这使得在网络中充斥着大量路由请求分组信息, 这将占用网络中的很多资源, 从而大大降低了网络的吞吐量。

(3) DSR协议在路由选择的过程中没有提出明确的策略。一般的做法有2种:一是目标在第一次收到某一源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分组时返回路由回答分组, 其余情况不返回;二是选择跳数最小的路径返回路由回答分组。但是应用这2种策略选择的路由对于有Qo S要求的数据来说可能并不是最佳路径。

2.AODV协议对Ad Hoc网络的隐患。AODV不需存储和维护全网所有节点信息的路由表, 并且假如中间节点有到目的节点的足够新的路由, 即可由中间节点对RREQ进行应答。这样减少了寻找的额外开销并缩短了路由建立的时间, 而路由表溢出和黑洞问题也正是利用了AODV的这2个特点。

(1) 路由表溢出。路由表溢出是指恶意节点不停地发送大量的RREQ, 要求与不存在的节点建立路由。恶意节点所发出的每一个RREQ都会遍历全网, 其他所有的节点都至少要查表、转发、记录各一次。全网的节点为处理大量RREQ而疲于奔命, 占据了大量的节点计算能力和网络带宽, 致使很多正常的路由无法建立, 最终导致全网瘫痪。

(2) 黑洞问题。AODV路由应答机制中允许中间节点对RREQ进行应答。如图1, 节点B是恶意节点, 当它收到源节点的RREQ后, 立即应答RREP, 使源节点以为自己找到了所需的路由从而开始给恶意节点B发送数据。这就是所谓的黑洞问题。当然, 如果该恶意RREP晚于正常RREP到达源节点则节点B的目的将无法得逞。但由于节点B收到RREQ后既不查表也不比较序列号的大小就马上应答, 故其产生的RREP常常快于正常的RREP到达源节点。在此情况下, 恶意节点可以轻松骗得大量的网络信息和数据。

三、Ad Hoc分簇算法的隐患

Ad hoc网络一般有2种结构:平面结构和分级结构。平面结构的网络比较简单, 网络中所有结点是完全对等的, 原则上不存在瓶颈, 比较健壮。它的缺点是可扩充性差, 每一个结点都需要知道到达其他所有结点的路由。维护这些动态变化的路由信息需要大量的控制消息。

在分级结构的网络中, 簇成员的功能比较简单, 不需要维护复杂的路由信息。这样大大减少了网络中路由控制信息的数量, 因此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并且簇头结点可以随时选举产生, 分级结构也具有很强的抗毁性。分级结构的缺点是:维护分级结构需要结点执行簇头选举算法, 簇头结点可能会成为网络的瓶颈。

四、Ad Hoc网络路由在应用中的隐患

在面向用户操作上的隐患有许多种,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包括Ad Hoc网络在内的通信网络所共有的, 笔者主要讨论在无线自组网布中的典型的隐患。

1.网络接管与篡改。因为TCP/IP设计的原因, 如果攻击者接管了某个AP, 那么所有来自无线网的通信量都会传到攻击者的机器上, 包括其他用户需要使用的密码和其他信息。欺诈AP可以让攻击者从有线网或无线网进行远程访问, 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引起用户的重视, 用户通常是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输入自己的身份验证信息, 这让攻击者可以继续接管链接, 而不必担心被发现。

2.拒绝服务攻击。 (1) 无线信号传输的特性和专门使用的扩频技术, 使得无线网络特别容易受到Do S (拒绝服务) 攻击的威胁。通过让不同的设备使用相同的频率, 从而造成无线频谱内出现冲突。 (2) 另一个攻击手段是发送大量非法 (或合法) 的身份验证请求。 (3) 第3种手段是攻击者接管AP, 并且不把通信量传递到恰当的目的地, 那么所有的网络用户都将无法使用网络。

3.能源消耗攻击。现有许多网络接入设备为了节约电池能量, 都使用了节能机制, 可在不进行通信时进入休眠状态。能源消耗攻击目的是破坏节能机制, 如不停地发送链接请求, 使设备无法进入节能模式, 最终达到消耗能量的目的。

4.路由表的冗余。Ad Hoc网络中的结构比较复杂, 而用户的移动性比较好, 在用户不断地更新中, 路由表都会产生用户的信息。而在一些老用户撤离或注销网络后, 路由表中没有删除这些用户的信息。从而导致路由表中产生大量的无用信息。

5.WORMHOLE攻击。这种攻击又称为隧道攻击。2个串通的攻击者, 采用专用通路直接相联, 越过正常的拓扑结构, 直接转发路由查询报文, 造成错误的路由拓扑信息。

计算机网络组网试题 篇8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学术界关于项目教学法还未能界定统一的核心概念。德国的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和傅小芳对项目教学进行了以下界定:项目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特定的学习集体(项目小组)中,根据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或活动的愿望(项目创意),对活动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是否立项),并围绕既定的目标(项目成果)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行计划、实施和评价学习活动的教学活动。徐国庆在《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中将项目教学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

虽然不同学者对项目教学法有不同的定义,但是都体现出了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基于项目。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项目教学法融合了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将项目作为教学手段,以实际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在职业学校,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教师将授课内容寓于项目中,辅助和引导学生实施和完成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小组协作,从而完成项目。

二、计算机组网技术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计算机组网技术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应用型主干课程,具有知识量大、概念多、跨学科、操作性强、职业特征明显等特点,该课程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掌握。如果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制约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抵触的情绪,降低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淡化理论难度和深度,吸收职业资格标准,把各个能力体系分解成若干个教学“项目”,在各个教学模块中将知识点与能力点紧密结合,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特色和能力本位。

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与生产、企业的对接,强调学以致用,采用的是贴近企业的实际项目,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适合本门应用型课程运用。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强化学生职业岗位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引人项目教学法、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组网技术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主要区别表现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 “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所以,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主线,把握好教材选择、项目确定、项目实施和项目考核评价四个环节。

1.选择符合项目教学要求的教材

项目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说教式的传统教材无法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应该选择适合项目教学、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教材。教材内容应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构建课程体系,并且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应知、应会”相对应。同时,教材内容必须动态更新,以适应行业和技术的发展。

2.项目确定

应通过走访系统集成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用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吸收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设置情况,以企业实际生产流程和岗位技术要求为依据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同时,也应该兼顾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和场地等情况。本课程以完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工程确定项目和工作任务。项目和工作任务如下表所示。

项目方案表

3.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主要起指导、咨询、答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真实的学习情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实施主要由明确项目、合理分组、获取信息、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总结评价六个流程构成。第一明确项目,主要让学生了解需要完成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由教师进行讲解部署。第二合理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项目,小组长担任项目经理角色,项目经理承担本项目组的组织与管理职能。在分组时,每个小组的人数要适当(一般以3-5人为宜),根据组员的能力等级和个性差异合理搭配,以利于学生取长补短。第三获取信息,学生综合利用教师讲授、课本资料、报纸杂志、网络资源、广播电视等获取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第四制定方案,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和所获信息,经过集体讨论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第五组织实施,学生应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根据老师审定的实施方案,按步骤按程序实施。教师审核学生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解答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第六总结评价,师生共同检查评价项目完成情况,通过总结评价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单元项目主要通过校内实训完成。综合项目安排一周的企业实践,通过企业实战项目检验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效果。

4.项目考核评价

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采用以一张试卷作为评定标准的传统课程的评价体系,而应当坚持评价主体及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原则,根据项目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包括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公正、准确、客观、科学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过程评价主要依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态度、知识、技术、方法、创新、规范、安全、考勤、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指标。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学生项目成果、项目报告书等。同时,为突出应用型课程的特点,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密切关系,考核内容和标准要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衔接,以学生是否顺利考取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三级证书作为本课程成绩的重要评价依据。

四、结语

实践证明,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组网技术课程教学,突破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密切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联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五个对接”的目标。

上一篇:系统工程师考试下午题下一篇:组织人事处2011~2012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