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夜行》教学反思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草地夜行》教学反思(共10篇)

《草地夜行》教学反思 篇1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我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通过读词、读文画句子,使他们不仅看到了草地,而且能想象出草地的艰难,从而对草地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草地的憎恶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读书,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我觉得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他们在讨论的同时不仅学到了课文上的内容,也增强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我让他们展示时,我说老红军怎样帮助小红军?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竭尽全力”。对,我迅速的写下了学生的回答。竭尽全力是前几天我给学生讲的一个故事中的一句话。学生学以致用。而且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说,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仅局限于书本,适当的补充课外知识,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这也符合新可标中的综合性学习。

第三个环节通过自读、自悟,相互补充,达到生生互动的课堂效果。引读主要安排在第十五自然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中之重,它是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的集中体现的段落,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受到感染,我安排了两次引读,力求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读来使学生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可见,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更是唤起学生阅读激情的重要形式。

正是因为前两个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才使学生的情感逐渐被调动起来,以至于在进行“难忘”这个教学环节时,学生才能感悟到像老红军这样的战士只是无数红军战士中的一个缩影,草地的艰难只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写照。所以在读那几个故事的时侯,才会出现感人的情景。这就生成了教育资源。至此,整个长征将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们对英雄产生的敬仰之情更加强烈。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则现在、过去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这不仅充分肯定了情感的巨大作用,而且还指明了一条完善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

草地夜行课文教学实录 篇2

《草地夜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帮助一个小战士赶上队伍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动人事迹。草地夜行课文教学实录,我们来看看。

草地夜行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思想感情,体会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

长文短教,克服平推的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提到“草地”你会联想到什么?

(绿油油的青草,绿毯一样的草坪……)

今天咱们学的这篇课文也与“草地”有关,但文中的“草地”与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草地一样吗?谁能说说你了解的红军长征过的“草地”是什么样子?

放.课件,老师对照影片进行描述:

是的,过草地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日子。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到处笼罩着迷蒙的浓雾,散发着腐臭的气息。最可怕的是这每一块草皮下面都有可能是深不见底的泥沼,一不小心陷进去,很快就会被污泥所吞没。这里的气候极为恶劣,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大雨倾盆,时而冰雹骤至。我们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环境中发生的。

二、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围绕“行”是怎样展开情节的?

(简单反馈:一人行——二人行——一人行)

三、学习课文,导出重点。

1、`在茫茫草海中,小红军独自一个人行军,请同学们读读第一段,思考:小红军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行军的?

(出示投影)

(学生抓重点句,谈体会,重点体会“伸”。)

板书:困难重重 一步一挨

2、你能通过朗读把小红军这种艰难的处境读出来吗?

3、就在这可怕的草地上,小红军一个人艰难地行进着。课文最后一段还是写小红军一个人行军,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最后一段,看看:这时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红军又是怎样行军的?

(出示投影) 板书:困难更大 迈开大步

过渡语:小红军此时依然是一个人行军,风雨交加,困难更大了,然而他却迈开大步勇敢向前。是什么给了小红军无穷的力量?我们应从那段中找答案?

四、深入学习,体会重点。

1、(出示投影):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把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情节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这些情节为什么令你感动?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讨论:

简单处理12、13节,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14、15节中老红军的言行。

1) 14节:

a、学生结合老红军的言行谈体会。

(出示投影)对比,老红军当时为什么不这样说?

(老红军在陷入泥潭的一瞬间,首先想到的是小红军的安危,“小鬼,

快离开我!”脱口而出,充分显示了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b、师生分角色朗读。(生齐读)

2) 15节:

a、引导学生重点体会一“顶”、一“甩”两个动词,及老红军的语言。

可追问:一“顶”、一“甩”这两个动作,对小红军和老红军有什么

不同的结果?

(可以使小红军尽快脱离危险境地,而老红军却陷得更快、更深。面对死亡,老红军毫不犹豫的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小红军,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一“顶”、一“甩”两个简单的动词,使老红军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b、体会语言;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老红军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饱含了希望小红军克服困难,走出草地,赶上部队,继续革命。充分表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3、谁能将这震撼人心的一幕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4、在听同学们读时,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当时的画面了吗 ?让我们再带着想象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5、师生对读:

从相识到永别,是那么短暂,我甚至还来不及熟悉他的音容笑貌,他的一切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陌生。但是他的一言一行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师:当天色渐渐暗下来,草地上到处都潜伏着危机,老红军是怎么说的?

生读。

怎么做的?

生读。

师:当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草地上伸手不见五指,风雨

交加。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他却是怎么做的?

生读。

师:当他突然深陷泥潭,情急之中,脱口而出的是?

生读。

师:当我们二人身处险境,命系一发时,他又是怎么做的?

生读。

师:他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大声说?

生读。

师:茫茫的草海上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舍生忘死帮助我的老红军永远地

去了,被这可恶的草地吞噬得无影无踪了。此时,我的心请是怎样的`呢?

生接读。

师读:风呼呼的刮着……黑暗笼罩着大地。

生读:“要记住革命!”……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7、同样是这片茫茫无边的草地,同样是这位孤身一人的小红军战士。此时环境更加恶劣,前方的道路更加艰险,然而他却迈开大步勇敢向前呢?这个问题现在能解决了吗?

(是老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和“要记住革命”的嘱咐鼓舞了小红军的斗志,增强了信心,增添了力量。)

8、重点体会:(出示投影)

“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 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

提问:分明是在茫茫无边的草地上,分明是在风雨交加的漆黑之夜,为什么小

红军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呢?(引导学生体会“通”的意思与1节

中的“伸”相比较。)

(这里的“光明大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小红军受到老红军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感染后,对革命充满了信心,觉得前途一片光

明,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9、这段中几次出现了“要记住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 是老红军对小红军的嘱托;

第二次“要记住革命”已成为小红军的坚定信念。)

10、句子练习:

老红军虽然牺牲了,却留给了我们很多,(出示投影)“虽然老红军牺

牲了,但是……”

五、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同学们,正是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战士,才使我们的队伍坚不可摧;也正是有了无数个像老红军这样的无名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使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伴着那瑟瑟秋风、踏着那片片落叶,如果我们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去缅怀英雄,你会对英雄说些什么呢?(出示投影)

今天我们的作业就是:“英雄我想对你说……”可以是一句赞美的话、一首缅怀的诗、一封怀念的信。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可敬可爱的英雄们吧,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板书设计:

21草地夜行

困难重重 “要记住革命” 困难更大

草地夜行读书笔记 篇3

上午语文课学习的红军长征故事《草地夜行》中老战士说的那句感人的话语一直在我的耳畔回荡。“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这短而简单的话语却那么令感动,为了落下部队的“小鬼”,为了革命,宁可牺牲自己。这是多么可贵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我原来心里总是有一个疑问参加革命的战士每天行千里路,还吃不饱,穿不暖,睡不足。甚至要吃草根、吃树皮,一定很辛苦,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放弃呢?读了这篇文章后,才明白战士们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也不放弃革命。因为他们的.心中装着的不是他们自己,是别人,是全中国的老百姓。他们宁愿自己受苦甚至牺牲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人用生命换来的么?想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理解了老师为什么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草地夜行读后感 篇4

文章内容是这样的,在茫茫的草海,有一个红军小战士,他非常饿,一点食物都没有,他把皮带都吃了,可是他还是饿,他跟着队伍走,他一步一挨,身上还扛着枪,压得他喘还气来,就要掉队了,前面有一个同志向他走来,说:“快点走吧!要是像你这样走,走三年也到不了陕北”。他把我的枪拿了下来,背到了他的身上,让我快一点走,我紧紧的跟着他,可是我还没跟上,他说:“我背你吧!”他背着我走呀走呀!忽然他猛的往下一沉,他说快离开我,我掉到泥潭里了,他使颈一顶,把我顶到一边去,他说:“一定要记住革命!”就这样一个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帮助战士牺牲了。

我读了这篇课文,我特别敬配老红军,为了革命,为了帮助小红军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在长征艰苦凶险的恶劣环境中牺牲了,就在掉入泥潭之际想到的是革命,他这种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精神太俚梦颐茄习了,同时也使我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这美好的生活,有吃有穿有学上,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学习呢?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我决心好好学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长大有所作为,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来回报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畏付出。

《草地夜行》教学反思 篇5

百胜镇中心小学校:周显锋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书中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创设诗意课堂;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第三个环节:品读诗文,体会诗意;第四个环节:诵读诗歌,体会情感;第五个环节:拓展训练。回顾课堂,总结如下:

一、把握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探究式阅读,本着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课堂上学生对“别枝”一词的解释产生了歧义,借用此契机,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词人深夜行走在黄沙岭的山间小道上,此时月亮已升得很高,但由于月光为山岭所挡,词人所处的位置和鹊儿所在的枝头还是比较昏暗的。随着月亮的上升,月光越过山顶泻向词人,词人忽然觉得眼前一亮,抬头一看,一轮皎洁的明月已然挂上了枝头,树枝上的鹊儿也因突然受到月光的刺激而惊动不安。适时地让学生进入情境,诵读诗词,在一片读书声中,学生走进了词人所描绘的词的意境中,见词人之所见,感词人之所感。

二、多种方法朗读词,读中悟情。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诗,然后指读。当我发现该同学字音读的十分准确时,采访同学:“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我来采访采访你。”借机强调了生字字音,“转”、“见”,使同学对字的读音印象十分的深刻。接着,我引导同学们读诗要有节奏,古人读诗手舞足蹈,于是我就让同学们拍手读诗,又学着古人“踏歌”而读。后来我让同学们借歌曲《明月几时有?》来唱唱这首词,又是朗读方式的延伸。

三、发挥想象,感悟诗意。

在古诗词教学中,根据古诗讲究“诗情画意”的特点,在读好的基础上,设计想象画面、说一说等方法,为古诗和今天的理解,作者和今天的学生搭设一个桥梁。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像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预设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如在本课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

《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6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反思《《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 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金色的草地及教学反思 篇7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此环节上所耗的时间较长。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编故事记住较难写的字在一定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学生哭仪采用大声朗读,一来可以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可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并知道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爱方面可以通过制作简单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其他学生补充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有趣的蒲公英的品读中,结合学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经验,提高其积极性,通过自身吹蒲公英的乐趣来感受小作者当时的心情,加深理解“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起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语文金色的草地教学反思 篇8

本篇课文的生字有些难写,我把写字教学放到了后面集中识记。比如按结构进行分类指导,先整体观察,再注意各部分摆件的位置,其次生字的笔顺要注意。

对于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教师引读、分角色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其次,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草地夜行》教学反思 篇9

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虽然当时学生只是挤在讲台前观看我小小的电脑屏幕,但学生还是完全感受到了草地的美,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孩子们产生了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与此同时,我便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

《草地夜行》教学反思 篇10

课文语言平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那么在设计本课教学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以朗读为线,读中想象为主要的教学策略,突出语文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内容的同时,充分感受草地的美,激起学生对草地、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首先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让学生想象阳光普照,草地上将会是怎样的美景呢?同学们闭上眼睛尽情的想象吧!有的说:“绿绿的草地一片生机,好像大绿毯。”还有的说:“阳光一照,这绿毯还能发光,上面就像绿宝石一样。”那我就接着引导学生想象:“那阳光照到草地上呢?”学生说:“草地就象戴上了皇冠,就象穿上了黄灿灿、亮晶晶的衣裳。这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学生通过读课文,大体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就用“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这个问题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件事情的时候,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俩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通过表演,学生体会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金色的草地是蒲公英给草地带来的新装,因为有了蒲公英,草就有了神奇、美丽了,这是大自然美容师的功劳。怎样让学生走进草地尽情玩耍,找到发现的快乐呢?我抓住了教材的空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以及生活实际,尽情去领悟草地的金色之美。而学生的精彩语言远远超过平常之语。真可谓 “给学生多大的舞台,学生就会给你多大的惊喜”。

上一篇:人工辅助授粉技术下一篇:小学英语90学时培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