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简单(精选7篇)
个人简介
XXX,男,共青团员,1990年7月出生于XXXX,现就读于XXXX分院09XXXX(1)班,具有活泼开朗、外向型的性格,现在在班级担任副班长、学习监察员、心理委员。在院团委学生会任学生自治中心主任一职,曾获得“第五届测量大赛三等奖”、“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2010—2011学年“勤工助学之星”、2010—2011学年“优秀团干”、2010—2011学年“天韵二等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人生格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又是一年择业时, 611万大学毕业生即将或已经在求职路上开始了奔波。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非常严峻, 今年又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国内外企业纷纷刮起了“裁员风”, 这使得大学生本就艰难的求职路更加“雪上加霜”。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博得一个岗位, 首先就要获得用人单位的面试机会, 而这样的机会, 是用人单位在成千上万封简历中筛选出来, “垂青”极少数人的。因此说, 简历就像是一块敲门砖, 而它能否叩开就业之门, 就要看求职者能否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它。如何设计一份凝练精华、言简意赅又能展示个人实力的简历?又如何让自己的简历在众多的简历中脱颖而出?笔者结合自身曾经参与相关工作的经历, 谈几点建议, 以期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有所帮助。
首先, 简历设计要概要简约。制作简历要把握几个原则:概要、简约、无误、精致。简历、简历, 本身就是简要经历之义。因此, 首先要做到概要、简约。概要就是在简历中呈现最重要的内容, 而不是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 1~2页纸的内容最为合适;简约, 除了也有概要之义, 还有简单节约之义。很多同学把简历做得十分花哨, 不仅有封面、封底, 还有自己参与过的某些项目的介绍和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 厚厚一本, 数十页。这些详细的介绍和证书固然是体现自己实力的有效佐证, 但不宜将其在简历中细致体现, 可在日后用人单位约见时再准备到位, 以便对方的深入了解。必须清楚, 简历的作用在于获得面试的机会, 而不是获得工作, 后者是靠面试的成功而获得的。因此, 自己参与的项目、课题、所获奖项、实习经历等只需实事求是地在简历中按照某种顺序, 或时间顺序, 或重要性, 择要列出名称即可。当然, 最好辅以简单说明, 比如项目课题, 要写清级别, 而对实习经历, 最好用一两句话概括自己的最大收获。特别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确实需要准备一份非常详细的, 页数较多的简历, 最好选择双面打印, 一则节省纸张, 这其实是个人素养的一种反映, 会无形中让用人单位产生认同, 二则减轻分量, 方便个人携带, 也方便用人单位阅览。无误就是千万不要出现错别字、基本用语不规范、病句等低级错误, 这类低级而明显的错误如果被用人单位看出, 其对应聘者的印象会大打折扣, 甚至失去继续阅读此份简历的兴趣, 一个或许能够得到的宝贵机会也就在看似不起眼却致命的瑕疵中成为泡影。精致就是要将简历设计的美观大方。字体大小、行距, 要根据纸张大小相应设置, 使其既不显得稀松, 也不显得局促。页眉可以以较小但清晰的字体写上表达个人信念的一句话, 最好新颖独到, 而页脚可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 如电话和Email等, 虽然这一信息在简历正文中已有, 但这一设计会让用人单位在多个角落看到你的联系方式, 而不必再到正文中去查找, 尤其是2页简历的情况下, 省去了翻至前页的麻烦, 令用人单位更快捷得联系自己。
其次, 简历投放要对点定制。上述基础简历做好之后, 还要根据不同的应聘单位性质和岗位要求进行“微调”, 而不能“千位一历”。因为越是有针对性地投放简历, 成功的机会越大, 所以一定要按照应聘职位的要求, 积极修改自己的简历内容。正所谓, 有的放矢, 方能百发百中。比如学教育学的, 如果应聘教学岗, 就应该在简历中突出自己的教学实践经历和教学体会, 而如果应聘教学管理岗位, 就应该侧重介绍自己在此方面的经历和经验感悟。虽然二者有很多相容相通之处, 但任何一个招聘者都希望招到与职位最切合的人员, 毕竟现在是买方市场, 人多岗少, 在完全对口的应聘者已经过剩的情形下, 没有相关经验的应聘者显然不具备优势。所以, 即使是同一个实习经历, 也要学会根据应聘岗位的要求, 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概括。在参加大型招聘会时, 有两点建议:1、事先了解参会单位和招聘职位, 目前绝大多数招聘会主办方会把相关信息提前在网络上公布, 应根据这些岗位要求进行分类, 对基础简历进行修改, 准备出若干有所侧重的细化简历, 以便在招聘会现场有针对性地投放。当然, 如果能够在简历中表明是针对某个公司、某所学校的某个岗位, 最好不过。比如在简历最后, 写几句应聘感言, 感言中要体现你对该单位有了解 (通过一两句话概括出其最显著优势或特点, 或其为你所认同的价值观或组织文化) , 并表达出自身对此职位的向往和能够胜任。2、并不一定要在招聘会上投递简历, 因为几乎每个职位前都有很多人在排队递简历, 而应聘方很少有时间详细看这些简历, 基本都是简单问一两句, 就将简历放在了一边, 所以可以考虑在招聘会后在单独把简历以快递的方式寄过去, 最好寄给直接负责人, 一般可从网站上查到相关信息, 而不要笼统地寄给相关部门。对自己特别中意的职位, 如果方便, 也可以亲自送过去, 或许还能同时得到一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总之, 投递简历针对性越强, 成功率越高。
美国时代周刊在四月份公布了,所评选出的2011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其中Angry Bird的开发者,Rovio公司的游戏开发和商业开发总监Peter Vesterbacka,不仅入选且排名第七。Angry Bird这样一款看似极为简单的小游戏,不仅在上线4个月后,成为竞争激烈的App Store中收费和免费应用类的下载第一名,并且已占据 Apple App Store 榜首达数月之久。而在一年之内,Angry Birds在移动平台的销量更超过了5000万,负责游戏开发的 Rovio公司更通过Andry Birds得到了至少800万美元的下载收入,游戏从iOS平台扩展到Android、PSP、PS3及电脑桌面上,最近Angry Birdse更是计划走向大荧幕。
想想看,一个拉开弹弓,瞄准方向,砸死躲在框架里偷蛋的猪头(可能大家都讨厌猪头吧?),这么简单的游戏模式,竟然能够红遍了全球,经常都会看到不少人在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上乐此不疲地在用一只只小鸟消磨时间,这究竟是怎样的魔力呢?其实就俩字:简单!
这款游戏不需要懂什么攻略,不需要看游戏说明,没有艰难的操作及繁复的游戏过程。无论男女老少、有没有玩过游戏,只要摸两下就能立即上手,开始娱乐。而且每一个游戏关卡都非常短暂,非常适合许多人在碎片式的短暂外出及等待,拿起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就开始填满短暂片刻的无聊。
除了前述的这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再来看iPhone及iPad成功的例子,同样也证明了“简单”所带来的巨大成功。iPhone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智能手机复杂且需具备操作知识的藩篱!在iPhone尚未出现之前,由Windows Mobile所领军的智能手机多是一些科技及高端商业人士使用,并以男性居多。而iPhone的出现,通过极为简单的操作接口与方式,让所有人都能立即上手,使得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到更广大的人群中,并且让智能手机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样,iPad的例子也是,在iPad之前,并非没有平板电脑,但iPad同样让电脑变成一种简单的工具,无需等待开机、手指一滑一点就能使用。瞬时间,电脑从一种复杂且难以亲近的工具,变成了大众娱乐的时尚消费品。这所有的结果,都还是两个字:简单!
简单,从结果上来看,并不困难,当一个成功的简单的结果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有些人会恍然大悟,有些人会叱之以鼻,认为没什么了不起。但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反其道而行,将产品或者服务,越设计越复杂。为何把东西做的简单,却是如此困难?在很多人的经验中,为了设想更多、更没有遗漏、做的更完整、功能更全面,我们通常在设计一个产品或服务时,经常是不断的越想越多、功能或内容越加越多,深怕遗漏。而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的产品与服务的发展都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去考虑的。
而这些成功的简单产品,带给我们的思考方向,却是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他们或许没有科技上的创新,却有着从消费者角度、能力及心理需求上极为细微的洞察中的创新,他们永远都站在一般消费者的角度去理解及使用产品,固执地要求简单再简单的产品设计,永远都希望消费者无需经过学习,便能非常容易的使用产品。这让我想起,我以前在台湾的一个门户网站担任首席运营官时,我曾经跟设计一个新服务的团队讲过的一句话:用户是天才与白痴的综合体,当涉及到用户利益与金钱的时候,他们是天才,绝对的精打细算;当使用产品或服务的时候,他们会装成白痴,在复杂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产生错误。因此,当你在设计及规划产品时,一定要设计出一款白痴也会用的产品,才能成功。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和变迁,现在的找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了,我们如果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需要再到人才市场区奔波,在家里面就能够找工作了,因为网络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那么在网络上究竟应该要如何来找工作呢?首先你需要找到一家比较靠谱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注册一个账号,再在网络上为自己制作一份详细的个人简历,在网络上求职的基本工作就完成了。
在网络上进行求职,比在人才市场更加方便,因为在网络上可以批量的投递简历,如果你看准了某个工作,就可以向这个工作投递一份简历了,这种求职的方式非常的简单,如果公司在查看了你的简历之后,同时也对你的比较的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给你联系了。本文信息来源于WWw.DXSXY.com大学生校园网。请注明。
简单的个人简历表格展示
简个人简历模板图
制作简历表格的注意事项
(1)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等等;
(2)学业有关内容: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位、外语及计算机掌握程度等等;
(3)本人经历:入学以来的简单经历,主要是担任社会工作或加入党团等方面的情况;
(4)所获荣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专项奖学金等;
(5)本人特长:如计算机、外语、驾驶、文艺体育等。
个人 简历 应该浓缩大学生活或研究生生活的精华部分,要写得简洁精练,切忌拖泥带水。个人简历后面,可以附上个人获奖证明,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证书的复印件,外语四、六级证书的复印件以及驾驶执照的复印件,这些复印件能够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履历表要注意的问题是:
(1)首先要突出过去的成就。过去的成就是你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据。详细把它们写出来,会有说服力。
(2)履历表切忌过长,应尽量浓缩在三页之内。最重要的是要有实质性的东西给用人单位看。
(3)履历表上的资料必须是客观而实在的,千万不要吹牛,因为谎话一定会被识破。要本着诚实的态度,有多少写多少。
(4)和写 求职 信一样,资料不要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项目与项目之间应有一定的空位相隔。
(5)不要写对申请职位无用的东西,切记。
猜你感兴趣:1.最简单的简历表格制作模板
2.最简单的简历表格模板
3.个人简历简单模板表格
4.简单的个人简历免费模板
关键词:结构力学,静定结构,支反力计算
在结构力学的学习中, 静定结构的支反力计算一般采用∑M=0, ∑X=0和∑Y=0进行计算, 但我在学习中发现周围的初学者不容易掌握外力较复杂时的计算, 尤其是在运用∑M=0时, 较难判断转向问题。其实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法则, 静定结构支反力也能很容易的被理解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法则:
法则1:牢记力 (集中力、均布力) 与力平衡, 力偶与力偶平衡。
法则2:熟练掌握三种力 (集中力、均布力、力偶) 在一般情况下的静定结构支反力的简单算法, 如:
法则3:特殊情况下可暂时将均布力化成集中力进行计算。这里的特殊情况是指均布力未满布在结构上, 而只是分布在其中的一段, 如图, 均布力化成集中力的大小为ql, 作用点在均布力的中点。在均布力化成集中力后, 间支梁的支反力就可按集中力的形式使用简易算法进行计算。
法则4:将结构上的力偶化简为一。力偶的作用会使物体产生转动, 如有多个力偶同时作用在结构上, 但该结构最终只会向一个方向转动, 所以多个力偶可以合成一个合力偶, 合力偶即结构上的原力偶按其方向相加减。结构支反力只要平衡合力偶即可。
在力偶化一后, 只要将结构上的所有单力分别按简单计算法进行支反力计算, 计算后将各单力在结构上同一支座上引起的反力进行合成, 即得到该支座的支反力。
如能理解上述几点, 在掌握一定的使用技巧, 在一些计算中我们就可以不必使用∑M=0进行计算, 例1
此例题存在一个集中力, 一个均布力, 两个力偶。解题时先将两个力偶合成, M'=M1-M2=16kn.m, 方向同数值较大的M1为顺时针。将均布力q化为集中力, 大小为P'=8×3=24kn, 作用点为均布力的中点, 距A点4.5m。经化简后结构上分别作用着两个集中力和一个力偶, 分别用简易计算法计算各力在A点上引起的支反力24/8×6 (P') 、24/8×3.5 (P) 、16/8 (M) , 将它们合成即得到A点的支反力, Ra=24/8×6+24/8×3.5-16/8=26.5kn (↓) 。使用相同的方法求得Rb=24/8×2+24/8×4.5+16/8=21.5kn。但当求得其中一个支座反力时使用∑Y=0计算Rb更为简单, Rb=24+24-26.5=21.5kn, 此计算也证明了简易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此题只需将均布力q化简为集中力P'=2×5=10kn, 作用点距A为4.5m, 计算A点支反力Ra=10/10×8+15/10×5+10/10×5.5+20/10=23kn, ∵∑Y=0, ∴Rb=10+15+2×5-23=12kn。
使用上述方法与使用∑M=0比较, 其不用将所求反力设置为未知数进行方程计算,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更容易理解些。但运用此方法进行计算应注意以下问题:力偶与力偶合成时应注意其大小和方向, 力偶作用在结构上任何一点上效果都是一样的;计算力偶引起的反力时应注意力偶自身的方向, 以便判断反力的方向;集中力与集中力、均布力与均布力一般不作合成。
上述方法是否也可以运用在外伸梁上呢。只要对外伸梁稍作变化同样也是可以使用上述方法的 (外伸部分如果作用的是力偶可以不作任何变化) 。我们可将外伸部分上的力移至近端支座上, 但原作用力的作用会使结构存在转动的趋势, 为使移力产生相同的效果, 应在结构上附加意力偶, 力偶的方向应相同于原结构的转动趋势。力偶大小为PL (或1/2q L) 。如图
“1+1=2”这么简单的等式,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谁要是不知道“1+1”等于几,那可是个大笨蛋。
可是,数学家为了证明这个简单的等式,竟然用了300多页纸来计算呢。
20世纪早期,伯特兰·罗素想要结论性地证明数学原理,所以决定从我们所知道的最简单的概念开始,然后进一步深入。
因此,他开始证明“1+1=2”,没想到算起来相当复杂。
你想知道“1+1”为什么等于2吗?
验证步骤实在太繁杂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罗素的《数学原理》哦。
“几乎必然”难解释
如果说一个给定事件几乎必然要发生,你如何跟别人解释?
也许你会觉得很简单,说:“这件事几乎已经确定要发生。”但稍后,你还得解释这句话中“几乎”是什么意思,而这会让人觉得更难理解。
“几乎必然”的定义不简单,“某件事几乎必然要发生”的概念本来就含糊不清。
强大的数学家对其进行了解释,只是这一概念的定义乍一看令人生畏:在概率论中,如果除去一些可能构成一个零概率事件子集的样本点,其他的样本点都具有某种特性,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特性是几乎必然存在的。
通俗地说,就是即使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百分之百,它也不一定会发生。比如,你将一个硬币抛一百万次,硬币落下时至少有一次正面朝上。然而,每次硬币落下时都可能反面朝上。
自行车平衡论
自行车只有两个轮子,行驶时如何保持平衡?
面对这个问题,你肯定会摇头,说不知道。不止你,连科学家们都搞不太清呢。他们一直为自行车确切的工作原理——如何保持平衡而争论不休。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是车轮旋转产生的回转力使得自行车保持平衡。但是后来,科学家们制造了一辆特殊的自行车。车上装有奇妙的装置,可以抵消轮子所产生的回转力,而这辆车仍能保持平衡。于是,前面的理论被推翻。
有人又说,自行车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使其调整车身倾斜的方向,从而保持平衡。不过,这只是理论,人们从来没有验证过。而且,研究者不太愿意将时间花在自行车动力学这一科学领域。
因此,我们还是不清楚自行车这个构造简单的家伙在工作时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一根绳子有多长
如果一个人给你一根绳子,然后问你这根绳子有多长,你用尺子一量,马上就能说出长度。要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可难不倒你。
但是如果这个人想要知道绳子的精确长度,你会怎么回答呢?
在英国广播公司一档特别的电视节目《一根绳子有多长》中,喜剧演员艾伦·戴维斯就把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抛给了一组科学家。
相当滑稽的是,答案居然是“视情况而定”,因为某样东西长度的准确定义要根据被提问者而定。
数学家们说,在理论上,一根绳子的长度可能是无限的。而物理学家们觉得,基于亚原子物理学的本质以及从技术上讲,原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所以想要精确测量绳子的长度是不可能的。
打哈欠也传染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上课的时候,感觉疲倦,不由自主地张大嘴巴,就打出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打完哈欠后,整个人感觉精神了不少吧?
的确,打哈欠的目的是通过迫使身体吸入氧气,从而保持头脑清醒。因为当我们感到疲倦和无聊时,往往会打哈欠。可事实是,实验已经完全否定了这种说法。
实际上,尽管每个人都会打哈欠,但为什么打哈欠,仍然没有统一的理论。现在人们比较接受的观点是:打哈欠是为了降低大脑的温度。
说到打哈欠,你是不是打了好几个哈欠了?
哈哈,打哈欠是会传染的哦。当人们看到另一个人打哈欠,甚至读到“哈欠”这个词、想象打哈欠的场景,或者看到一张打哈欠的图,都会跟着打哈欠。
遗憾的是,科学家们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如果只有一只手,而没有另一只手的话,你会说这只手是右手还是左手呢?
仔细观察下左手和右手,你会发现它们显然是不相同的。比如,左手戴着右手的手套绝对会不舒服。但是如果你想用语言描绘来把它们区别开来,估计很难哦,因为它们看上去又是一样的。
没有另一只手存在,你真的说不出这只手是哪只手呢。
不要以为我们夸大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要知道,关于左和右的哲学分析,有一本书哦,书名就叫《左与右的哲学》,有400多页,比验证“1+1=2”的页数还要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个人喜欢的食物、歌曲和电影,另一个人可能一点都不喜欢。
我们一般认为,因为能感到愉悦,所以喜欢某些事物。其实不然,科学家已经证实了这种说法不全对。
比如,只要告诉人们某种食物或酒非常昂贵,他们就会上当,认为自己真的喜欢这种食物或酒。对于物品,这也同样适用——人们选择昂贵的而不是便宜的产品,纯粹是由于价格的缘故。
为了证明这一点,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将葡萄酒的标签换掉,品酒专家们就信以为真,将这种便宜的葡萄酒当作一种顶级的葡萄酒,并说喜欢得不得了。
【个人简历简单】推荐阅读:
简单个人简历表格06-30
英文简单的个人简历06-22
简单个人简历免费下载09-11
土木工程专业简单个人简历表格11-21
物流仓储管理个人简历简单范文02-06
简单简历空白表格11-12
简单清晰版简历表格06-07
简单的英文简历带翻译10-14
简历应简约而不简单05-27
简单护士个人述职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