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测试题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音乐测试题(共11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测试题 篇1

1.《小鸟请到这里来》是稍快、深情地。作词:王健,作曲:龚耀华。

2.《少先队员采茶歌》是欢快、活泼地。作词:郑南,作曲:文羽。

3.《唱山歌》是中速、优美地。是电影《刘三姐》插曲,讲述的是刘三姐用歌声同财主斗争的故事。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她用歌声唱出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声。

4.《久不唱歌忘记歌》是中速稍快地,是贵州布依族民歌。

5.《甘洒热血写春秋》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是稍快、豪爽地。其中的歌词有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

6.唢呐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形状像喇叭,锥形木管上有八个音孔,用芦苇制成的双簧哨子吹奏,它的音色高亢,富有穿透力。

7.竹笛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分梆笛和曲笛两种;琵琶是我国民族弹拔乐器。

8.京剧是我国流传最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戏曲剧种,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它融合了徽剧、昆曲、高腔、弋阳腔等唱腔精华。主要艺术手段有“唱”、“瑟”、“做”、“打”;主要唱腔有“西皮”和“二黄”。

9.在京剧中将性别、年龄、性格、身份不同的人物划分为四个类型,这就是“行当”,即:生、旦、净、丑。

10.脸谱提示人物的性格:红色脸谱代表忠勇,黑色脸谱代表正直,白色脸谱代表奸诈。

11.《木瓜恰恰恰》是中速稍快、热情地,歌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表现了恰恰舞的韵律,第二部分用连续切分的节奏表现了喜悦心情。

12.《红蜻蜓》中速稍快、深情地。日本三木露风词,山田耕曲,罗传开译配,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首都东京,《樱花》《拉网小调》等是日本流传的民歌。

13.《男儿当自强》电影《黄飞鸿》主题歌。

14.《中国功夫》稍慢、雄建地。宋小明词,伍嘉冀曲。武木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

15.音乐剧《东郭先生》第一幕途中遇狼,第二幕好心救狼,第三幕凶相毕露,第四幕智擒老狼。

16.《茉莉花》中速、优美地。江苏民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多》中,《东方升起月亮》就是以《茉莉花》为素材创作的。

17.《雪绒花》中速稍慢、深情地。奥斯卡·哈默斯坦词,理查德·罗杰斯曲,章珍芳译配。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

18.赞美花的艺木作品,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

四年级下册音乐测试题 篇2

师:春秋时期, 鲁国有一位大名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 他就是——

生: (争先恐后) 孔子!

师:对, 他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不仅是教育家和思想家, 还是著名的音乐家呢!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孔子学琴》。这个故事选自西汉时期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一本历史书, 内容真实可信。读了这篇课文后, 我们不仅能够认识孔子, 还要学习孔子, 变成孔子。 (师朗读课文, 穿插讲解)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 你们认为孔子向师襄学弹琴之前, 他会不会弹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因为文中说他“弹得一手好琴”。

师:兴许这“一手好琴”就是他跟师襄学的呢!

生:孔子已经会弹琴了, 我是从“孔子从不满足”这句话看出来的, 他向师襄学弹琴, 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

师:说得好!我们读文章就该这么细心, 发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秘密。50岁的孔子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已经很有名气了, 有许多弟子追随着他。可是, 他依然不放弃学习, 拜音乐家师襄为师。你们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呀?

生: (纷纷回答) 学无止境!刻苦努力!虚心!……

师:孔子学习弹奏一首曲子, 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写得非常精彩, 大家一定要细心体会。 (朗读第二自然段) 这是孔子最初学琴的阶段, 师襄来检验学习成果。你们说一说, 孔子是怎么做的?

生:他见到老师后, 特别有礼貌, 连忙站起来。虽然老师说他弹得挺好, 但是孔子却说, 他还没有掌握弹奏的技巧。

师:老师都认为孔子会弹这首曲子了, 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可是, 他却仍不满足, 还要让自己的手指更灵活。自己给自己提高要求, 这样的学生真少见。 (朗读第三自然段) 上次, 师襄是“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 注意, 只是“琴声”而已, 可是, 这次的感受就不同了, 他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他感受到孔子把“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师:如果孔子弹的是钢琴, 已经可以获得十级证书了, 可他还是不满足, 说自己并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 他要演奏得使人感动。在座的各位同学当中, 肯定有学琴的吧?同学们在学琴时, 练习一个曲子, 如果能达到第一阶段的程度, 就会学习新的曲子, 很少有人想过音乐还有思想内容。其实, 任何一种艺术作品, 都有它的思想含义。音乐也是一样的, 所以, 孔子并不满足于掌握了弹奏技巧, 他有更高的追求。

师: (朗读第四自然段) 现在已经进入了孔子学琴的第三阶段。从这段描写中, 你们能不能发现, 此时孔子弹奏这首乐曲的水平是否超过了老师?

生:超过了。

师: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生:“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答案就在这段话里, 你能不能把范围缩小一些?

生: (迟疑) 嗯……“刚一进门, 他就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

师:学生弹琴弹得好, 老师也被迷住了, 是很正常的, 老师不一定达不到学生的水平呀, 你再想想看。

生:“师襄听得如醉如痴, 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师:如果我让你选半句话, 你认为是前半句话还是后半句话?

生:哦, 我知道啦!是“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师襄从未到过的境地, 说明他自己弹琴时, 他也没有弹出孔子演奏的感觉。

师:是啊, 老师“从未到过的境地”, 孔子已经到达了, 这回可以学习新的乐曲了吧?孔子却说:“不行啊, 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继续朗读第五自然段) “琴声戛然而止, 孔子激动地站起来”, 他终于站起来了, 不仅身体站起来了, 思想也站起来了, 他说:“我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谁了。他就是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嘿, 孔子真的把作曲者“弹”出来了!

生:真的能把作曲者“弹”出来吗?

师:孔子生活在周朝末年, 战乱的春秋时期, 他非常怀念老国王周文王在世的时候那和平幸福的生活。这首乐曲激起了他心中的渴望, 让他与周文王的心贴在了一起, 所以, 他想到了周文王。在《史记》的原文中, 孔子不光猜到了作曲者是周文王, 还猜到了他的相貌, “此人魁梧的身躯, 黝黑的脸庞, 两眼仰望天空, 一心要感化四方。”在改编课文时, 这句话被编者删掉了。可能是编者觉得孔子有点儿太神了, 透过一首乐曲怎么可能看到作曲者的长相呢?我倒是觉得不该去掉这句外貌描写。当一个人深入地理解了一首乐曲, 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思想感情, 的确能够想象出作者的容貌来。我听贝多芬的交响乐, 多半是雄浑激昂的, 曲子中还常常流露出悲怆的情感。贝多芬的形象, 就是蓬松的卷发, 紧锁的眉头, 圆睁的怒目, 与他的乐曲风格十分相似。这种感觉, 只有经常听音乐的人才能体会到。所以, 最后师襄对孔子说:“你的琴艺真是炉火纯青啊!我听老师讲过, 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生:老师, 什么叫“文王操”啊?

师:你该不会以为是文王做广播体操吧?“操”字在古代当品行、德行讲。这是周文王在抒发自己的道德情操的曲子, 所以叫做《文王操》。现在, 我们已经认真阅读了这篇文章, 仿佛孔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那么, 大家眼里的孔子,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 (纷纷回答) 认真、细心、谦虚、努力……

师:这些词语虽然都差不多, 不过用来形容本文中的孔子, 都不太准确。他一遍又一遍地弹同一首曲子, 真的只是认真这么简单吗?

生:投入!

师:我们弹琴时, 通常只要求自己练熟就行了, 可孔子却一次次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先是琢磨弹琴的技巧, 后来又研究中心思想, 最后把作者是谁都悟出来了, 这样的孔子, 说明他已经——

生:入迷了, 入迷!

师:投入、入迷, 你们都说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儿——“入”。我给你们一个提示 (板书:深入______) , 孔子不断地练习, 一次次追求更高的层次, 大家想一想, 横线上可以填一个什么词?

生:深入思考。

师:他是在学习、研究, 还有一个准确的词 (板书:钻研) 。深入钻研, 这就是孔子学琴的态度。还可以用了另外一个词形容孔子 (板书:精益求精) , 这两个词都能很好地概括孔子学琴的态度。正因为孔子具有深入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才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两千五百多年了, 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学习孔子, 在音乐中与孔子心连心

师:分析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文, 现在就请同学们也学一学孔子, 在音乐中畅想。我要给大家放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认真听这段音乐, 然后想一想这首乐曲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景象? (播放民乐组曲《清明上河图》之“商队图”, 节奏欢快, 时长4分钟)

师:请同学们把你联想到的景象写成一句话。

生:人们高高兴兴地去集市买东西。

师:你听出了高兴的情绪, 还体会到了逛集市的感觉, 真了不起!

生:老人在公园里晨练, 有的唱歌, 有的打太极拳。

师:这就是幸福的生活。

生:农民在田地里快乐地劳作, 牛的脖子上挂着铃铛, 在耕地。

师:你说得真好!还听到了铃铛声, 真细心!其实, 每个同学的回答都是正确的, 因为你们感受到了乐曲传递给我们的欢快的、乡村的、幸福的信息。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写到了电视剧《乡村爱情》, 写到了农村娶媳妇的场面, 你们的艺术感觉都很敏锐。这首乐曲是根据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改编的, 表现的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刚刚听到的这一小段, 表现的是商贩们有的骑马, 有的推车, 有的挑担, 正在赶往城里做生意。有人把音乐比作世界语,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乐曲, 无论在哪里演奏, 人们都能理解。同学们喜欢听这样的音乐吗?

生:很喜欢, 音乐很美。

师:对, 音乐的美、文章的美以及生活的美, 都需要我们用心感悟。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多听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 你们会变得更聪明, 你们写出的文章也会更有节奏感, 更有想象力。我想, 大家通过自己努力, 感悟出乐曲或者文章背后隐藏的秘密, 你们的心里一定很自豪吧?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 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像孔子那样善于学习的人, 学会认真, 学会钻研, 学会感悟。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 看到别人永远看不到的奇妙故事, 听到别人永远听不到的美妙旋律。

备课笔记

幸福课

语文课就是幸福课。当一颗幼小的心灵在故事中接触了快乐, 在语言中认识了智慧, 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节奏, 幼小的心灵就变成了充实的心灵、高贵的心灵、幸福的心灵。阅读, 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无限开阔。“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因为书中的世界比天地还要广阔。静静的书桌前, 当一双手捧起一本书的时候, 就像捧起整个宇宙, 上承远古, 下启未来, 高抵星辰, 深入熔岩, 我们怎么会被窗外的琐事搅乱了心性呢?

九年级数学下册综合测试题 篇3

A. B. C. 1 D.

2.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x2-2x+3m-1=0有两个实数根x1、x2且x1·x2>x1+x2-4,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m>- B.m≤

C.m<- D.-

3.如图1,O是△ABC的外心,OD⊥BC,OE⊥AC,OF⊥AB,则OD∶OE∶OF=( ).

A. a∶b∶c

B. ∶ ∶

C. cosA∶cosB∶cosC

D. sinA∶sinB∶sinC

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 、 、2, △A′B′C′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 ,如果△ABC∽△A′B′C′,那么△A′B′C′的第三边长应该是( ).

A. B.

C. D.

5.如图2,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CE折叠,B点恰好落在AD边上,设此点为F,若AB∶BC=4∶5,则cos∠DCF的值为___.

图2 图3

6.如图3,AB∥CD,AC、BD交于O,BO=7,DO=3,AC=25,则AO的长为__________.

7.抛物线y=x2-4与x轴的两个交点和抛物线的顶点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8.已知关于x的方程x2+(3-m)x+ =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m的最大整数值是___________.

9. 如图4,△ABC中,∠C=90°,AC=8cm,BC=4cm,一动点P从C出发沿着CB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另一动点Q从A出发沿

着AC方向以2cm/S的速度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s).

(1)当为几秒时,△PCQ的面积是△ABC面积的 ?

(2)△PCQ的面积能否为△ABC面积的一半?若能,求出t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图4 图5

10.如图5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cm,点A、C分别在y轴的负半轴和x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ax2+bx+c经过点A和点B且12a+5c=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P由点A开始沿AB边以2cm/s的速度向点B移动,同时点Q由点B开始沿BC边以1cm/s的速度向点C移动.

①移动开始后第t(s)时,设S=PQ2(cm)2,试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4

四年级音乐教案

学 校:班 级:执教者:

神木九小

四年级

2015年3月9日

第一单元 绿水江南 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忆江南》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四、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2、学习用多种形式方法来表现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图片,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2、结合图片内容引出赞美江南的诗词(学生吟诵)揭题《忆江南》

(二)新授教学

1、诵

(1)朗诵诗词《忆江南》

师:这么美的江南,如果请你用音乐伴奏,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呢?

2、唱 师: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用这首委婉的旋律来唱唱江南(1)一听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感受或体会(委婉、优美)(2)二听教师范唱歌谱,学生说说旋律的组成

师:歌曲为何如此优美委婉?请大家再次聆听,然后说说歌曲是由哪些音符组成的?(3)学唱歌谱

让学生跟琴哼唱(视唱)旋律。

采用分层教学法:一部分学生直接视唱旋律,一部分学生用WU哼唱(两遍:第一遍熟悉旋律,第二遍纠正错误之处或跟着教师模唱)(4)填词演唱第一段

第一遍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指谱,注意一字多音的演唱)第二遍教师弹琴,学生齐唱(结合情况及时找出错误并加以练习)第三遍教师指导学生个别或小组唱一唱。

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第四遍(机动)全班进行齐唱(5)完整齐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诗 歌 舞等几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但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自豪。有关我们江南的音乐、歌曲还有很多,这就要我们去做一个有心人,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江南景色的美,去发现江南音乐的美!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

二、教师准备:多媒体

三、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2.“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我们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

生:秀美、俏丽、灵气。西湖

2、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

生:朝阳、柳梢、绿水、青山。

师: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生:淡淡青烟漫山腰、皓皓朝阳上柳梢、柳浪莺声报晓。这首歌曲是合唱。教师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教师向学生详解词意。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音乐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者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像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学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3、拓展──走进西湖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1:有很多赞美西湖的诗句。生2:我看到了西湖的图片,太美了。

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生: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教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

2.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教学目标:

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生:北京、沈阳、成都……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去看一看。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大家,你们对江南有什么了解?

师:我们来看地图,人们习惯上把长江以南称为南方,一说到“江南水乡”,又以江、浙一带最为典型,这里江河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就是“一郡丰收,可供数郡使用”,宋代时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

二、欣赏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乐曲给我们描绘的江南的秀丽景色吧。1.初听《江南好》。

师:听完这首乐曲,你想说些什么?

生:小桥流水人家、烟雨蒙蒙、小舟摇曳、渔歌阵阵、山清水秀……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江南好》。这首乐曲,是根据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欢乐歌》改编而成。乐曲旋律明快流畅,不仅描写了江南优美的景色,更有江南人民的纯朴、豪放,他们载歌载舞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感受。我们再次来欣赏乐曲《江南好》感受江南美景,请同学们思考乐曲分为几部分? 复听音乐。生:乐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第二部分欢快。2.分段复听。

师:请同学们感受第一部分音乐,说一说音乐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民族乐器把我们带到了江南? 生1:潺潺的流水、幽静的小巷……

生2: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风景如画的江南。师:为什么你认为有潺潺的水声、幽静的小巷?

生:乐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音乐情绪优美(教师进行评价)。师:欣赏完美丽的江南景色,不同的美景又印入我们的眼帘…… 师:下面这一段乐曲又表现了什么?

教师播放乐曲第二部分。学生仔细听第二部分。

生:水中的鱼儿跃出水面、渔民在愉快的撒网捕鱼、人们划着小舟在水中采摘荷花、莲蓬……(速度是快的、情绪是欢快的)

师:这一段音乐是如此的欢快。书上用三种颜色的小船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三段,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三种颜色的小船出现了几次?我们为它们排排顺序。3.完整地欣赏乐曲《江南好》。

师:听完了乐曲,我们已经知道这首乐曲是由民乐合奏的。领奏乐器是竹笛,属于民族吹管乐器(教师出示竹笛,让学生观察竹笛的形制、听辨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由教师或同学吹奏)。

三、知识拓展

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同学们能够说一说吗? 1.咏江南(课件展示诗词两首)。组织学生一起朗读。《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 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教具准备: 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上节课我们在〈〈林中的鸟声〉〉内容学习中,感受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动物们和谐发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教材简析:《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

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

3、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2)学生齐唱旋律。

5、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

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

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

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

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5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3、通过欣赏,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难点:

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

学习方法:

欣赏法、表演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圆号:温和、高雅。

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

大号:低沉、浑厚。

分辨

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生齐:记住了。

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近,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

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

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

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生:西洋乐器。

师: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洋铜管乐器。(板书:西洋乐器)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

过渡语:在我们对四位朋友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点击课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看得出,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就一起说吧!生:小号――

师:(板书:小号)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书:《那不勒斯舞曲》赏析)

2、乐曲简介

师:(点击课件)《那不勒斯舞曲》师巴黎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作者,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

熟悉旋律

师:首先来熟悉乐曲的旋律。(板书:旋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按书上的顺序,用小号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个乐段连起来吹;第三遍,让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正确排序

师:刚才老师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吹奏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听一边乐曲录音,判断一下,书上的顺序是否符合乐曲的演奏顺序?(播放录音)

生:书上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

师:正确的该怎样?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篇6

1. 308的15倍是( ),360是15的( )倍。

2.一瓶牛奶的容量大约是250( ),小强家的电热水器能盛水50( )。

3.在 里填上“”、“”或“=”。

950毫升( )1升 3升( )000毫升 2升20毫升( )毫升

4. 汽车每小时的速度是每小时80千米,可以写成( );

每辆自行车的单价是600元,可以写成( )。

5. 根据15×6=90直接写出: 15×12=( ) 150×60=( )

6.( )≈6万,括号里能填的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用4个0和2、3、5、8这些数字组成一个八位数。

(1)组成最大的八位数 ( )

(2)一个“零“也不读 ( )

(3)只读一个“零”( )

(4)读两个“零“ ( )

(5)读三个“零”( )

8. 1095050是由(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它的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读作( )。它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9. 找一找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1)9×9=81   (2)1×8+1=

99×99=9801   12×8+2=( )

999×999= 998001   123×8+3=( )

9999×9999=( )×( )+( )=( )

99999×99999=( )×( )+( )=( )

10.甲、乙两筐苹果共64千克,从甲筐里取出5千克放到乙筐里去,两筐苹果的重量相等。甲筐原有苹果( )千克。

11. 从9:15到9:30,分针旋转了(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7830读作:七千八百二十万零三十。 ( )

2.用0、3、5三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

3.如右图,将三角形A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可以得到三角形B。( )

4. 20度的角在5倍的放大镜下,看到的是100度。( )

5.两个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这两个乘数的积的末尾就有几个0。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在读“08090”时,要读出( )个0。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2.如果1万张纸叠起来大约高1米, 那么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高( )米。

①100米 ②1000米 ③ 10000米

3.下面的算式中,先算乘法的是( )。

①600÷2×20+10 ② 600÷2×(20+10) ③600÷(2×20+10)

4.下面等式不成立的是( )。

①1800÷2÷8=1800÷(2×8) ②78×3+56÷4=(78×3)+(56÷4) ③18×6÷18×6=(18×6)÷(18×6) ④36×(15+5)=36×15+36×5

5.下面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①长方形 ②等腰梯形 ③平行四边形 ④等边三角形

四、计算能手(23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120+306=答案 45×20=答案 20×400=答案 560÷80=答案 25×4÷25×4=答案 10×800=答案 385-99=答案 750÷5=答案 24×50=答案 875-154×0=答案

2.竖式计算并且验算(9分)

17×409= 816×48= 190×40=

3.计算下面各题(9分)

15×(41-17)÷30 618-80÷2×5 420÷[(205-198)×4 ]

五、动脑动手(8分)

1.把平行四边形先向上平移3格,再向左平移6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将三角形围绕点o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画出图形3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六、解决问题(27分)

1.小波的圆珠笔支数是小亮的4倍,小波和小亮共有圆珠笔45支,他们俩各有多少支圆珠笔?(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下册音乐测试题 篇7

《纪昌学射》一文是人教版四下第29课的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 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 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 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 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 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

设计意图:

《纪昌学射》这则寓言篇幅短小、内容浅显, 但人物个性鲜明, 寓意深刻。文章中描写纪昌练眼力的句子描写生动, 突出表现了纪昌的品质。这部分内容既是故事情节的重点, 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 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因此, 设计中, 我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 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品质, 以此达到提升语言和人文的双重目的。感悟纪昌勤学苦练、认真刻苦、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学生来说, 比较容易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但“只有练好眼力, 才会射出百发百中的箭。”这一层寓意学生是较难感悟到的。于是, 教学中我安排从飞卫的话入手, 质疑讨论感悟寓意。但寓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于是, 我便安排了这样的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借此让学生感悟以上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2个生字, 会写4个生字。联系生活理解“注视”, 结合语境理解“相当到家”。

2.在读读议议、品句析词中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寓言的寓意。

2.结合重点语句, 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积累词语, 揭题导入

1. 出示词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2. 这些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这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射箭能手。板书:纪昌

(提醒昌的写法) , 齐读, ——补充课题。

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 我们不仅要读懂故事讲了什么, 还要想想故事蕴含着的寓意。

(二) 初读寓言, 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 争取把课文读通、读懂。

2. 检查反馈。

(1)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

(1) 指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 谁能把2句话连成1句话来说。

(2) 指名学生读剩下的4段, 随机正音, 练读不通顺的句子。

(2) 谁能来说说纪昌学射的过程?

(1) 出示提示, 指导练说。

纪昌向射箭高手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让他练眼力, 先练, 后练。练好眼力, 飞卫才教他开弓射箭。后来, 纪昌成了。

(三) 读读议议, 感受纪昌

1. 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呢?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 画出纪昌练眼力的句子, 并想想从中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纪昌?

2. 交流, 出示句子: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1) 读读这两句话, 句子中的哪些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纪昌的勤学苦练, 请你把它圈出来。

(2) 理解感悟“注视、聚精会神地盯”。

(1) 联系生活理解“注视”:平时你都注视过什么?

(2) 比较纪昌的注视与我们刚才所说的有何不同:现在纪昌注视的是什么?

(3) 创设情境, 在朗读中体会时间的长。

(4) 再读第二句, 这聚精会神地盯又该怎样呢?

3. 有句话叫做“功夫不负有心人”, 纪昌的苦练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呢?

出示语段:

妻子织布的时候, 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 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 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 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他用一根长头发, 绑住一只虱子, 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 聚精会神地盯着它。那只小虱子, 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 练到后来, 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1) 男同学读纪昌如何练习, 女同学读练习的效果。

(2) 第一次练习得相当到家, 怎么个相当到家?

(3) 第二次练习, 如果也用上相当到家, 该怎么说?

(四) 反观飞卫, 感悟寓意

1. 纪昌之所以能这么刻苦地练习眼力并取得成效, 那是因为有老师的指导。请找出老师指导他的句子。

2. 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 首先应该下工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 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 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 你再来见我吧!”

(1) 谁学着老师的样子来指导指导纪昌。

(2) 纪昌想学的是射箭, 老师为什么要让他下工夫练眼力呢?

(3) 指导朗读。

(4) 学习射箭是这样, 那要学习书法, 或是学习其他本领, 你又觉得该怎样呢?

3. 纪昌按照老师强调的重点去学习射箭, 终于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呢?

出示练笔:因为纪昌 () , 所以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五) 布置作业, 拓展积累

1. 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并与家长聊一聊从中得到的启示。

四年级下册音乐测试题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材分析 篇9

任课教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材共九个单元,其中第九单元是乡土教材“多彩贵州”,现就本册教材分析如下:

说明:由于本班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老师的指导,音乐基础差,教师没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缺乏,教学技能相对低下,因此,教学目标定得低,都是老师尽力能做到,学生通过努力能掌握的。

第一单元

林中的鸟声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2.欣赏《林中的鸟声》、《百鸟朝凤》

3.相关文化: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了解唢呐民间艺人任同祥 教学目标:

1.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美好心愿,学会二声部合唱。2.初步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对民间艺术家产生敬重之情。

3.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小鸟请到这里来》二声部合唱时声部准确声音谐和。第二单元

绿水江南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2.欣赏《西湖春晓》、《江南好》

3.相关文化:了解采茶的相关知识,西湖的传说。教学目标:

1.能用甜美的歌声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为《少先队员采茶歌》舞蹈创编动作,表现采茶情景。2.在欣赏《西湖春晓》、《江南好》时,感受歌曲营造的意境,感受《江南好》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初步认识民间吹管乐器竹笛,感受其音色。

3.了解采茶的相关知识,西湖的传说 教学重难点:

1.为《少先队员采茶歌》舞蹈创编动作,表现采茶情景。

2.感受歌曲营造的意境,感受《江南好》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初步认识民间吹管乐器竹笛,感受其音色。

第三单元

五十六朵花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唱山歌》、《久不唱歌忘记歌》 2.欣赏《小山羊》、《天山之春》

3.相关文化:了解桂林山水及壮族人文风情,了解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人文风情。

教学目标:

1.能基本正确、完整、流畅地演唱《唱山歌》、《久不唱歌忘记歌》,知道这两首歌曲分别是壮族和布依族民歌。2.能用语言描述欣赏歌曲后的感受。

3.了解桂林山水及壮族人文风情,了解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人文风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及壮族人文风情,了解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人文风情。第四单元

学戏曲

1.学唱歌曲《甘洒热血写春秋》

2.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唱脸谱》、《京调》、《急急风》

3.相关文化:了解京剧的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伴奏、著名演员。

教学目标:

1.能能基本正确、完整、地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2.了解京剧的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伴奏、著名演员。教学重难点: 能能基本正确、完整、地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第五单元

环球采风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红蜻蜓》 2.欣赏《尼罗河主题曲》、《火车咔咔咔》

3.相关文化: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埃及、日本、阿根廷等国的音乐文化。教学目标:

1.能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2.基本能用均匀的呼吸演唱《红蜻蜓》。

3.初步了解印度尼西亚、埃及、日本、阿根廷等国的音乐文化。教学重难点:

能用均匀的呼吸演唱《红蜻蜓》。第六单元

中国工夫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中国工夫》

2.欣赏《少林 少林》、《武术》、《男儿当自强》 3.相关文化:了解歌曲的对应与对称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有表情地演唱《中国工夫》 2.了解歌曲的对应与对称 第七单元

小小音乐剧 教学内容:

欣赏、演唱、表演音乐剧《东郭先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故事

2.能基本正确的演唱、表演《东郭先生》 教学重难点: 表演《东郭先生》

第八单元

花的旋律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茉莉花》、《雪绒花》、《樱花》 2.欣赏钢琴独奏《樱花》感受日本风格乐曲 3.相关文化:了解与花有关的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

1.能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茉莉花》、《雪绒花》,《樱花》。2.欣赏钢琴独奏《樱花》感受日本风格乐曲 3.了解与花有关的相关文化 教学重难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篇10

遭殃(yānɡyànɡ)扫帚(zouzhou)土壤(rǎnrǎnɡ)腐烂(fǔfù)

关键(jiànjiǎn)机翼(jìyì)简略(nüèlüè)鲸鱼(jīnɡjì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栖()从()攻()末()形()

晒()丛()功()未()型()

三、连线。

砍光原理异想天开的飞机

除尽灌木机毁人亡的地方

增强杂草轻而易举地命令

捕食肥力动物栖息的惨祸

四年级下册音乐测试题 篇11

游戏规则:随机请一学生(女生)上前,让她请上自己要好的男生,上来手拉手。再由该男生请上要好的女生,继续拉手。以此类推,请上自己要好的异性同学。最后全班同学绕着桌椅外围,拉手围成一个大圆。

2. 师生问好后,请学生说说玩游戏的感受

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大家团结一致。

师:讲得非常好。

生:这个游戏让人玩得很害羞。(生笑)

师:第一次玩嘛,总有点害羞的。

生:我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和男的手拉手,这样不太好。

师:没拉到过,下次多拉拉。

生:有点恶心,但为了玩游戏豁出去了。

师:豁出去就好了。

生:我觉得这个游戏很好玩,看到了大家的害羞。

师:这个游戏会有很多的启发,但是现在大家还没想到,学了今天这篇课文之后,我再请你们说一说,你们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 直接入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出示课题:大自然的启示)

师:一起读。(生齐读课题)

师:谁来说一说“启示”是什么意思?

生:它的近义词是“启发”。

师:对。

生:通过某个事物使人们发明、创造些什么东西。

师:想到些什么东西,对不对?非常好。

师:再增加点难度,“启”是什么?

生:启发的意思。

师:“启”就是“启发”的意思?猜吧,我估计你们都不知道,那就猜吧。

生:“开始”的意思。

师:为什么这么说?(该生接不上)你是从哪个词语当中想到的?

生:启动。

师:“启动”就是开始的意思。

生:道理。

师:道理?不对。

生:事故。

师:不对。所以很多时候,一个词语的意思我们是知道的,但要去想一个字的意思就不知道了。“启”的意思,你们知道吗?

生:发现。

师:也不对。老师告诉你们,“启”的意思就是“打开”。喝酒的时候有一个“启瓶器”。“启示”连起来就是“启发”的意思。

4. 明确学习要求

师: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看要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呈现略读提示语,请一生读要求)

师:学习这篇课文有两个要求,第1个要求是——

生:说一说其中的每篇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师:对,这是第1个要求。第2个呢——(标画两个要求)

生:画出自己感受深的语句,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它们抄下来。

师:你有一个字读错了。“画”,我们南方人都读“划出划出”,其实是错的,应该是——

生:画出。(生齐读)

5. 感知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要求,在屏幕上。

(生先自学,然后教师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过程略)

6. 认读新词

师:了解了主要内容,再来看一看生字和词语。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师:这里有个词语“遭殃”,“殃”是什么意思?又靠猜了。(生猜)

师:破坏,猜错了。

生:灾难。

师:猜对了。今后要多预习,特别关注每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7. 理解课文

师:森林遭了什么殃?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把森林遭殃的这段话用笔画出来。你到前面来画。(呈现《“打扫”森林》的课文,请一位学生在白板上画,利于后面校对)

师:对不对?(该生画出了第3段)

生(齐答):对。

师:我们一齐来读一读。(生齐读所画段落)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这段话中把什么比作扫帚?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讲得非常好。谁再来讲讲?

生:把干枯的橡树和菩提树比作扫帚。

师:第2个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比作扫帚?(稍等待)来,这位同学。

生:因为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所以——

生:所以把橡树和菩提树比作光秃秃的扫帚。

生:这样更表现了森林遭了殃,菩提树和橡树的叶子越来越少了。

师:你是这样理解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生:我觉得这样才能体现害虫的破坏力大。

师:才能够体现出来,是这个意思对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因为森林里没有了那些脏东西,像枯枝烂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现在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所以作者把它们比作一把把扫帚。

师: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课题,“打扫”森林,“打扫”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它代表反义词。

师:反义词什么意思,就是不打扫?

生:破坏的意思。

师:你觉得是破坏森林。好的。

生:“打扫”有特殊含义,它不是真正的“打扫”森林。

生:加双引号含有贬义的意思。

师:就是不好的意思。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把它们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一打扫,那些树一片叶子也没有了,所以把光秃秃的树比作扫帚。

生:因为林务官已经破坏了生态平衡。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第5、6自然段,找出这两段当中的一个总起句,把它画出来。(师出示要求)endprint

师(巡视,指点):总起句,不要拿起笔就画,想一想。画出一句。

师:请一个同学读出来。

生: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师: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些同学画到最后去了,老师提醒了之后就画对了。“总起句”是在前面的(白板中红线慢慢标出总起句),开始的时候写的这句话叫“总起句”。有的同学画到第6自然段去了,那个不叫“总起句”。今后一定要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师:我们来看这句话,“原来”(白板上红笔圈词),这个词语是针对哪句话来说的?联系上下文来思考一下。

生:第4自然段中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师:对,“原来”是针对上文的。

师:“互相联系” (红笔圈词)针对哪里?

生:针对下文。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4人小组合作。合作要求,请看大屏幕。

师:比如说“枯枝败叶”,它和“土壤”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师边讲解边示范画法、写法)它是“土壤”的“肥力”。“枯枝败叶”还与什么有联系呢?“土壤”又与什么有联系呢?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纸,4人小组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写得越多越快越准确,越好。你们有5分钟的时间。开始。这条线(白板时间线)没了,就结束了。画好了,可以贴到黑板上。(生小组合作。组长张贴合作单)

师:我们叫下面的老师也来参与一下我们的学习,好不好?选一个老师上来,选一个小组汇报。(一位教师主动上台选了一张小组合作单)

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成果。

生1:我们小组认为“枯枝败叶”对“土壤”有肥力作用,它们也是有些动物的食物,动物也会为森林提供生态平衡。(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你们觉得这组怎么样?

生:很好。

师:鼓掌。请你选一组。

生2:我们组认为枯枝败叶可以让土壤增加肥力,土壤为大树提供养料,大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供养人类,又为小鸟、动物提供栖息地,小鸟为大树捉害虫。(学生对着思维导图讲解)

师:好不好?(生主动一齐鼓掌)再选一组。

师:(对生2)你觉得比较好的选一组。放投影上。

生3:我们组从灌木联想到害虫,从害虫联想到天敌,由害虫又联想到鸟类,由鸟类联想到树木,从树木联想到土壤,从枯枝败叶联想到肥力,从兽类联想到栖息的地方,从兽类还联想到隐蔽的场所,从栖息的地方联想到昆虫。

师:这个同学的表述有个问题,没有讲清楚,对不对?你们组有没有人能讲得更清楚?他就讲了一个词“联想”,关系没有讲清楚。你来,能不能讲清楚?

生4:由兽类联想到灌木。

师:又“联想”了。

生4:兽类在灌木丛里有隐蔽的场所,有栖息的地方。灌木丛里有害虫,就有鸟类来制服害虫,还给树木捕捉害虫。树木吸收土壤的肥力,给人类提供氧气,枯枝烂叶提供肥力给土壤。

师:先回去吧。这张图主要的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两个上来的同学都讲不清楚?

生:没写清楚。

师:对,他们把作用也写进去了,“鸟类”“昆虫”“栖息地”,“栖息地”应该写在横线上就非常清楚了。这张图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还需要修改。下课以后可以修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一起读一遍。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学习下一篇课文《人类的老师》。你自己先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然后找最要好的同伴交流,这次不限男女。时间是3分钟。

(学生自学,找同伴交流。教师巡视、倾听,发现一个没有同伴的孩子)

师:你们一起好不好?

师:时间都去哪儿了?都花在学习上了。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要求是说说你的同伴怎么说的。(引导互相倾听)

生:啊?(略显意外)

生:我的同伴是这么说的,“如果没有这些动物启示我们人类发明这些、创造这些,我们的生活不会这么多姿多彩”。(师示意自由传话筒)

生:我的同伴说:“人类要从大自然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发现。”

生:我的同伴说:“大自然中的奥秘是很多的,所以,我们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感受,很好。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

师:你自己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得到了哪些启发,结合课前的游戏,重新思考一下有哪些启发。

生:我知道了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生:我们必须团结友爱。

生:我们认为的枯枝烂叶也有用处,不能随意清理。

师:我记得你刚才说“有点恶心”,现在觉得刚才的游戏有没有意思?

生:还是有点。

师: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

生:好一小点。

生:我知道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我们人类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一些东西。

师: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互相联系,我们同学之间是不是互相联系的呢?我们同学是不是应该联系在一起呢?

师:最后做一个作业,把老师提供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图画出来。画好的就下课。

上一篇:太安镇中心小学开展政风行风评议下一篇:青协期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