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共9篇)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1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安排,新校区综合办召开全体党员会议,认真分析了校本部、西院和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我们还组织全体党员外出考察了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职业学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和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校的新校区,通过座谈和实地参观的方式了解了这几所高校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一、各个高校新校区的基本情况

(一)河北科技大学新校区

该校区在市区的南部,靠近南三环,首批征地2412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左右。目前已经建成了图书馆、公共教学楼、办公楼、钟塔、核心广场及其景观大道等。该校区体现了校园的地域性和本土化,形成具有个性的校园风貌。

(二)河北工业职业学院新校区

该校区位于红旗大街南头,总占地1054亩,其中学院出资征地400多亩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楼,其他后勤设施由宫家庄村投资建设,学校进行管理。目前教学园区建筑面积8万平米,投资2亿多元。该校已被评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三)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新校区

该校新校区占地600亩,总建筑面积14.42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建设资金主要一部分来源于老校区变卖。目前该校区功能齐备,设施先进,从根本上拓展了办学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办学环境。

(四)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该校是2003年由农校、工校和农科院合并组建的。它的新校区不需要征地,是按照,万人规模、本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目前共计投资2亿多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在校生7000多人。

二、各个高校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都开展了校风建设。根据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扎实开展了师德教育,积极倡导优良教风。完善了大学生行为规范,严格考试纪律,营造了良好学风。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廉政宣传教育。

(二)精心组织了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比如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方面的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等。利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了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办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

(三)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他们大都编写了校史,设立了校史陈列室,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学校办学历程。确定了校训、校歌、校徽、校标。精心设计、组织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四)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大都建设了图书馆,建设了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场所,加强了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建设。

(五)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加强了校园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做好了绿化美化工作。在公共场所布置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规划、建设、命名以及管理工作。

(六)对校园文化建设有坚强的领导。各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了议事日程,并把这项活动的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了校园文化建设检查指导等制度,积极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和有关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发展。

三、各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文化底蕴缺乏

新校区没有任何文化背景,缺乏老校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建成时间短,缺少蕴涵学校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物质文化,同时新校区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地缘性文化氛围也比较淡漠。

(二)文化主体不健全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但新校区一般都建在较为偏僻的地带,交通不便,生活不便,大多没有教职工宿舍,教师一下课便忙着赶校车,在新校区教学科研活动机会少,与学生交流机会少,师生之间存在明显情感距离,故而新校区就明显缺乏以教师为参与主体的文化氛围的营造。

(三)文化活动开展困难

由于地域、交通、经费等方面的原因,新校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要比老校区困难的多。新校区的交通不便及距离偏远也带来一些活动筹备的成本及开展聘请教师指导社团、开展讲座,对外交流联系等活动的成本倍增,从而显得活动经费紧张。

(四)校园文化缺乏职业特色

新校区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缺乏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趋于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相反却出现了课桌文学、厕所文学、恋爱风、厌学风、上网风、赌博风、迷信风、打架风、舞弊风等不良之风,严重影响了学院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四、加强我院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鉴于校本部明年整体搬迁到新校区,为加强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制定长远规划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在院党委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成立专门机构或由有关部门具体负责,系统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全面、系统、长远的建设规划。院党委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下拨专项经费,作为学院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来对待。

(二)加强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氛围。要抓好学院院系(处室)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密切联系群众、遵循办学规律、科学决策、注重效率、科学民主、全心全意为学院发展和师生员工服务,带动校风向和谐构建的方向发展;要开展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师表意识,大力提倡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以身作则、热爱学生等良好作风,提

倡学习研究之风,提倡奉献精神,以此来教育、感染和陶冶学生;在学生中要提倡尊师好学,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使尊师好学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要倡导学生自强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督促、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广泛征集制作体现学院光荣传统和特色的校训、校歌,振奋广大教职工的精神,凝聚人心,陶冶情操。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根据学院未来几年的资金状况,可否适当考虑图书馆、培训楼、游泳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会堂等建筑设施建设。外型设计要讲究艺术性,室内空间要宽敞明亮,内涵充实且丰富,内部装饰要优美高雅。要注重校园布局及景点设计,要注重赋予建筑场地以深远的文化意蕴。对于校园内的楼宇、装饰物、附属物、池塘、道路、标牌等要赋予名称,体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建立和完善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

学院在完善校园文化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构建科学、民主、人本的管理制度。如与学生相关的制度,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不让他们在“禁止”、“拒绝”中发展成长。再如涉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术活动、人事管理、职务评聘、奖惩分配、校园秩序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要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五)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宣传媒体包括各部门的报刊、广播、电视、橱窗、牌板等宣传媒体和新型的网络媒体。加大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高品质、高品位的科技、学术、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一方面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活动来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大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2

一、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许多大学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新校区。这些举措拓展了办学空间, 发展了大学的规模, 满足了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但新校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校园文化的缺乏。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地方, 还有着育人的重要职能, 其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精神面貌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 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新建成的校区而言, 如果不及时进行校园文化的移植和重建, 必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违背新校区建设的初衷。因此, 如何传承老校区的精神文化并结合新校区的特点进行创新, 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 如何在办学资源和人文底蕴短缺的新校区构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成为所有新校区教育管理者共同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缺乏积淀, 传承不畅

新校区大部分坐落在城市的边缘地带, 虽然新建的硬件设施比较好, 但缺乏老校区的历史厚重感和校园文化积淀、文化底蕴, 新校区的师生普遍感到缺乏文化氛围, 缺少人文环境的熏陶, 缺乏文化归属感和价值认同。

新老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之间传承不畅。有的学校在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上机械地照搬照抄老校区的或其他兄弟院校的一整套做法, 也有的新校区完全脱离老校区的做法而另行其事。

2、缺乏交流, 认识狭隘

新校区长驻人员少,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一般只有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人员长驻。新校区缺少教师身影, 目前高校新建校区中的教师一下课就忙着赶校车返回, 与学生交流机会很少, 一定程度影响师德育人的功能。

三、高校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文化不是局部个别形式的活动, 而是人们能直觉到的一种弥漫的精神氛围, 这种精神氛围非朝夕之间所能形成的, 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文化的积淀, 这也是众多新校区缺少校园文化氛围的原因所在。新校区虽文化底蕴积累较少, 但是如果能形成清晰而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使之既能继承老校区长期沉淀下来的珍贵精神文化传统, 又能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 则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必能博采众长, 厚积薄发。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打造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

提倡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内涵。因此, 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积极做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 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成为师生普遍接受、自觉遵守和践行的理念, 成为共同的精神核心和价值基础, 从思想源头上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建设校园文化, 坚持党的领导, 还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发展党员是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保障。因此, 要创新党建工作机制, 跟上时代的节拍, 满足发展的要求, 让更多优秀的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来, 在学生中树立旗帜和榜样, 为思想文化阵地的日益坚固和强大发挥作用。

2、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 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

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有效载体, 是大学生展现青春风采、挖掘智慧潜力的舞台。在学生活动组织和指导中, 要改变过去“为活动而活动”的思路, 倡导以学术性、科技性为特色和主流, 提升学生活动的层次、格调和品位, 凸显学科特色和人文精神;同时, 使学生活动和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互相促进, 更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从而促进知识的优化和运用, 并通过以科技学术为中心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人人重科研、讲科研、搞科研,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和作风, 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开拓创新的学术氛围, 以此促进和提升学风校风建设。

开展科技学术活动的同时, 还要注意“走出去, 请进来”, 依靠学校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 积极争取主办或承办国内甚至国际的各类相关专业学术活动, 为师生提供开阔视野、学习提高的机会, 将学生活动、文化建设与培养锻炼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等一系列学生工作联系起来, 培养出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 能够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3、师生共同参与, 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发展与繁荣, 师生共同参与是保证。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大学校园这一共同环境, 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文化成果的享受者。以拓宽学生视野, 完善知识结构为目的融思想性、学术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各种讲座、学术论坛、科技竞赛等活动具有文化的丰富性、传播手段的多媒介性, 体现了教师在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引导作用,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也是今后学生活动组织的重要方向, 并以此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与学生在校园这个共同家园中通过文化对话、沟通与创新, 必将迎来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4、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坚固基石

制度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同样, 制度也是校园文化稳定发展、持久不衰的保证, 只有制度化的校园文化, 才能巩固和发展校园文化。制度建设是一项严肃而科学的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要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以时而定、以事而立、以项而设, 使经验和有效的管理方式上升到制度的高度, 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和规范性, 使制度建设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固工程。如目前值得思考的如何提升学生活动组织的规范化, 如何对网络文化这一校园文化的隐性载体管理制度化等。

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精心培育。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学校的快速稳步发展, 创新性的探索和思考将会不断涌现, 校园文化的内涵也将得到不断的丰实和拓展, 为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自主创新、自强不息的一代新人提供保障。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所有新校区教育管理者共同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阐述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入手, 分析目前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着重提出建设新校区校园文化应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师生共同参与, 在未来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与科研、课内与课外、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交流, 使校园文化向着具有深厚的科研底蕴、创新的发展模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文化活动的目标发展, 营造和体现新校区特色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参考文献

[1]何祖健.校园文化不仅仅是学生活动[N].中国教育报, 2008-1-25.

[2]周琳.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詞:新校区;校园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160-04

近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扩张大潮在各地高校上演,大潮中的新校区多数都建立在没有任何文化背景和底蕴的“文化沙漠地带”,由此引发的突出问题是:气魄宏伟、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与单调稀薄的校园文化氛围之间的不对称。杜维明在《21世纪的人文精神》的报告中指出:“大学应培养公众知识分子,而不仅仅是专家。教授们应该参与社会、参与政治,并且具备文化敏感性;大学生不一定成为社会灵魂,但应该成为核心价值的保卫者,他们要服务社会、为个人提供机会、自立、接近真理、理解人类以及具有人文精神。”校园文化代表着一种精神和一种力量。“大学的灵魂和生命是文化,没有文化,大学的存在就没有意义。”[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相对独立的校园为空间,以课外活动为主要载体,所创造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等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财富的物质形态、实践活动和规章制度的总和。校园文化是课堂教育的积极延伸,是学生为自身发展的需要在课外创造的各项文化。

作为培育人才的高等学府,其功能显然不能局限于知识、学术的传授,还应包含文化、价值观的传承和精神、理想的传递,更应有对人的综合素质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如晨雾雨露般的校园文化细密无声、日积月累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举止、健全的人格、高雅的气质、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追求。因此,借新校区的文化氛围来传承和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陶冶、塑造、凝聚和激励等各项功能,以先进的文化来引吸引人、感染人、塑造人、陶冶人,以实现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这些恰恰是当前新校区建设所缺乏和急需的,因而理应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目标追求和理想境界。

一、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木桶短板

目前新校区建设普遍体现了起点高、规模大的目标追求,在建设初期呈现了硬件优于软件、物质建设多于文化培育、文化移植多于文化融合创新成长的态势。新校区被戏称为“文化沙漠”确实名符其实。新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薄弱的文化底蕴

但凡发展历史久远的大学,其校园中的一屋一物、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文化的墨迹。而新校区因为新而缺省了许多吸附文化的气泡。相对偏僻、远离都市的地理位置,没有了老校区的区位优势,地缘文化氛围相对单一、淡薄;没有了老校区深厚的文化积淀,少了传统的辐射和支撑,文化背景稀薄、苍白;没有经过历史的锻造、风雨的洗礼,有建筑的宏伟却没有文化生命的鲜活,缺少有故事的建筑物和标志。

2.错位的文化生态

新校区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但现实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孤立操作、人为割裂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割裂校园文化建设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联系,忽略新生与老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传承,漠视教学与科研风气的熏陶启迪,整体校园文化生态的培育成为孤岛,校园精神在广大师生心中日渐模糊和钝化,校园文化生态将呈现失重乃至错位发展的态势。加上新校区校外社会环境的反差,区域落后的文化与大学校园本身先进的文化落差,将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文化异质化现象,最终必然导致校园文化生态系统品质和特色的退化。

3.单薄的文化力量

校园文化有赖学生和教师作为主体共同创造,但长驻新校区的教职员工比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术讲座和科学研究的氛围自然不浓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教师使新校区明显缺少以教师为参与主体的文化氛围。而且,新校区多是一两个年级的学生生活在一起,一般局限于同级交往,文化传播始终处于平行、封闭的状态,缺少了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直接参与引导,没有了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致使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力量显得如此单薄。

4.贫乏的文化内容

偏远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校区教学及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必须依赖其自身完备的功能系统,新校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却还处于不断地充实和完善的阶段。学生在校园文化内容上难以获得如同老校区一样高密度的优质信息和途径选择。同时,受设施、经费、交通等诸多条件制约,新校区文化活动难逃“开展难、成本高、形式少”的问题,诸多因素使得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受到制约。笔者问卷调查发现:55%的学生反映大学生活很单调,新校区没有大学氛围;45%的学生反映大学像高中生活一样,除功课紧张外没有其它乐趣;64%的学生课余时间是在看书或者自学提高,36%的学生整天在宿舍上网。

5.失衡的发展模式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制度制定轻人文关注,重内部建设轻外部协调。人们在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时,往往热衷于显性的物质文化景观建设,忽视隐性的办学传统、教风学风、创新理念等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局限明显,新校区大多沿袭原来老校区的制度规范,但是,新校区自身存在的特点也亟需制度文化上的创新。另一方面,如果制度只具有约束作用,而没有文化的味道,是很难得到师生的心理普遍认可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也存在与周边社区文化的协调发展问题。

二、制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瓶颈因素

1.认识偏差

目前,对于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最具代表性的有: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归口学生管理部门,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的层面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满足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更没有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轨道。校园文化的外延界定也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从而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削弱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缺少或甚至没有大学校园文化所必须的文化基础。

2.地理位置

新校区远离城市中心,接受城市繁华的文化“雨露”滋润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提高。笔者通过调查本校学生,95%的学生反映新校区离市区太远,平时出行交通不便,接触不到新鲜事物,课外生活枯燥。这表明地理位置是新校区文化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新老校区之间相距较远,也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诸多难题。如:新校区教学及生活秩序的自给自足,极易带来交流不便、信息不畅、自我封闭等问题;新老校区之间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难以共享,造成资源闲置;多校区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隔阂犹存;教师由于教学工作需要在多个校区间奔波,时间和精力被大量耗费在路上,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学生建立社团和组织活动的各项活动成本倍增,等等。

3.主体力量

学生、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领导者和教师的缺失使新校区难以营造强大的文化力量。学校各项会议、学术活动等多数在老校区进行,新校区的学生难以体验到隐含其中的文化精神,相应就缺乏对学校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师在新校区教学科研活动少,与学生交流机会有限,他们的治学态度、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无法对学生产生感染力。新生们长期处在平行、封闭的人际交往中,高年级学生“言传身教”力量被阻隔;偏远的地理位置、封闭的环境氛围、匮乏的活动内容,使他们感受不到校园文化的实质精髓,其直接后果是新校区日渐变异出区别于老校区的亚文化,导致文化断层和大学核心价值的分裂,成员认同度的降低。

4.文化发展规律

异地办学、荒地建校是新校区建设的普遍现象,边规划、边建设、边使用,学生根据建设进度分阶段进驻也是新校区建设初期的普遍现象。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80%的学生表示对新校区的硬件设施满意,但90%的学生感觉新校区基本没有文化环境,70%的学生表示对学校的校史和文化特色有所了解,但不全面。尽管新校區整体规划设计渗透着现代化的气息,也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但毕竟建成时间短暂,蕴涵学校精神和积淀深厚文化的校园景物难以寻觅和捕捉,而单纯高大宏伟的建筑物难以让学生体味学校精神文化上的差异和特色,学校在办学历史中积淀炼就的校训、学风、校风及师生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情感气质等精神文化,要在新校区体现并获得普遍认同需要经历一定的沉淀过程,这也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三、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破题之策

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它能给人以精神性的文化熏陶与濡染。现代化、人文化的建筑,就是传播文明、培养科学精神的生动教科书;浓缩着历史墨迹的人文景点、象征未来的抽象雕塑,就是学校传统和进取精神的示范和延续;承载各种文化形式的活动中心,更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陶冶学生情操的良好场所。因此,着眼于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奠定物态基础,新校区的物质文化建设先行是必需的。

新校区因为是新的起点,所以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确实面临全方位、多角度的诸多困难,要破解难题,除了物质文化基础建设之外,还应有以下几个着力点。

1.观念先导,准确定位校园文化建设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观念上充分重视,并重新认识、准确定位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这是首要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如何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建设符合时代主题和学生需求的新校区校园文化;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唤起大学固有的文化精神,并创造新的文化力量,都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新校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制定短期和中长期规划,从组织架构、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规章制度等方面建立保障机制,将零碎、散乱的文化因子进行组织、整合,形成完整有序的校园文化统一体,并跟随新校区的建设稳步、有序推进。

2.新老校区互通,带动校园文化的移植与创新

新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本源一体,是一脉相承的,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才能使学校成为最有活力的文化高地。重视发挥校史的教育作用和校友的榜样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学校的治学理念,举行蕴含核心价值观及特殊意义的典礼仪式,建设物质文化标识等,使新生逐步了解学校的历史,理解、认同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创造便利条件为学生发挥“传、帮、带”作用,如多组织跨校区的文体活动,在新校区进行模范、标兵的展示活动,组织各类模范典型走进新校区学生中间,进行学习经验和成长经历交流;建立专业班主任导师、专业教师联系班级、教授定时坐班,等等,从制度上创造条件,缓解新校区“师气”不足的问题;借助网络技术填补校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缺陷,老校区举办学术讲座,新校区可以即时共享,老校区名师上课,新校区学生也可以同时收看,使新老校区“离”而不“分”,等等,使老校区的优良传统、悠长的文化气息不断地延伸、渗透并扎根于新校区。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密切相联,要善于在借鉴、吸收社会大文化的精华中创新发展。

3.师生为本,发挥全员主体的共建共享作用

领导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教师、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依靠力量,所以首先要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格局,实现校园文化共建共享的统一。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价一个学校,首先要评价它的校长”。[2]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的校长的教育思想的诠释,大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受校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影响,校长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决定大学的文化品位,而校长的改革创新意识引领大学的文化发展走向。学校领导要坚定地做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行者和力行者。

学生是校园中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是校园文化的营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必须充分发挥好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特别是学生社团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活动,精心构建有特色、有活力的文化活动平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营造积极向上、健康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自觉参与文化活动中受到积极、深刻的影响,陶冶思想情操,深化道德境界,从而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

教师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相对学生群体而言,教师群体是校园文化中比较稳定的主体。“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3]“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4]教师不仅负有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使命,使人类文化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更要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进行知识创新的示范和启蒙,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者”。教师围绕教学开展的各项活动,是提炼实践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升华思想理论、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追求的主要实践活动,带动着学校其它活动的开展,因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和主要载体。科研、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力行者和维护者,在规范新校区制度、优化新校区生态环境、维护先进教学设施和科研设备、示范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努力也将促进新校区校园文化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4.品牌带动,舞起品牌活动和精品社团的牵引龙头

品牌活动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参与度高、反响大,活动激励引导作用明显,并实现理论教学课堂的有效拓展。各高校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已创建了有自己特色的的品牌活动和精品社团,在新校区可以继续发挥它们的影响力和示范力。

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习生活的延伸,应体现专业培养要求,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把握好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并激发其创造力,从而释放活动品牌的魅力,保持品牌的生命力;新校区品牌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与学生的成长和自我认识提高的过程有机结合,体现大学生的思想追求、审美意识、年龄特点等,在开展健康文明、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基础上,凝炼出校园文化活动的深厚内涵和价值。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们基于共同爱好、兴趣、志向而自发组织建立的相对自治的群众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它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高校有八成以上学生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即使没有加入某个社团,仍然会参加到各种社团活动中。”[5]而精品社团的广泛参与度及其活动的影响力、辐射力,已经成为提高师生校园归属感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肯定学生社团,尤其是精品社团对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学校应该给足政策支持,加强专业指导和组织引导,帮助他们开展好各种活动,使之成为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第二集体”。同时鼓励学生社团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交流中汲取发展经验,在学习、合作、竞争中创新发展思路,更在融入社会中铸造品牌活动。进行“十佳学生社团”、“星级学生社团”、“优秀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评比,通过评比的“择优”机制来搭建“鼓足干劲,力争品牌”的氛围和创优平台,以相互比较和借鉴来培育精品社团,由精品社团打造品牌活动,由品牌活动来引领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总而言之,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继承发扬老校区校园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点一滴积淀而成的,找准了着力点,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唯有如此,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才会从荒芜沙漠走向繁华绿洲,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强大的生命力和恒动力。

参考文献:

[1]姚福校.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考[J].创新论坛,2006,(3).

[2]侯光明.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致全体校友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就职演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4

你们好。为了加强校区内的安全防护工作,为了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现将目前校区内所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特向各位领导汇报。

1.一二楼的食堂门(大、小门)均未上锁。

请食堂工作人员在下班时关好各打饭窗口和窗户,门要上锁,避免闲人进出。

2.校区内的一些主要通口及楼梯口晚上各照明(22:00时就自动关掉了)致使监控画面不清晰,也不便于保安人员的巡逻。建议各主要通口及楼梯口德照明照至第二天早上。

3.2号门无固定人员看守,因门太矮学生或其他人员易翻门进出,偷递东西出去。建议安排固定人员看守或加高门的高度。

4.个别监控画面无图像,或画面质量不好。建议尽快处理。

5.建议学校组织进行一次全方面消防检查,因个别消防箱内无消防水带及水,或存在其它问题。

6.建议马上对楼层的电源井加大锁的力度,并请各部门配合。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5

请示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XXX教科城是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实现XXX战略决策的重大举措。为满足我院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X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决定,我院将整体入驻教科城建设新校区。为了加快新校区建设步伐,为下一步建筑施工奠定基础,我院拟建设新校区X期工程项目。我院已完成新校区二期项目申请报告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等前期工作,特申请立项。现将项目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名称:XXX学院新校区X期工程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工程。

三、项目建设地点:XX学院新校区校园内。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按照规划、设计要求,总建筑面积XX平方米,含学生宿舍2栋,食堂1栋,公共教学楼、教学实训楼、教学综合服务楼各1栋。

五、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投资概算总额为XXX亿元。资金来源为学院自筹。

六、项目建设年限:两年。

当否,请予批复。

附件:

1.新校区X期工程项目项目申请报告 2.新校区X期工程项目项目申请报告评审意见

3.XX市环保局关于新校区X期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批复 4.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新校区X期工程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的审查批复

XXXXXXXX)2

年X月X日5.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6.建设项目土地预审文件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6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发表的“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校园廉政文化在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探求校园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根据省教育厅、市纪委等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按照反腐倡廉工作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青少年学生为重点,以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为主旨,通过师德建设、学科渗透、主题活动、课外阅读,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引导和影响青少年学生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自觉养成自律、诚信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格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及要求自然地渗透到德育教育工作中,使两者融为一体,互相促进。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浸润中,树立廉洁的意识和观念。

(二)与其它课堂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在其它社会人文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利用廉洁教育的资源,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

(三)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借助校园文化生活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校园廉政文化活动,使广大师生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受到廉政的教育和熏陶。

(四)与学校党建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把廉政文化建设要求渗透到学校党建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和师生日常管理的各个领域,真正建立起廉洁文化育人的制度和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典型示范、榜样引路,培养青少年学生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人生信念,引导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础道德教育。以诚信、正直、节俭为核心价值观,开展基础道德教育,塑造青少年学生的完美人格。

(三)传统美德教育。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公民崇尚廉洁的道德观念。

(四)法制意识教育。拓宽廉政教育领域,下移反腐倡廉重心,从青少年抓起,重点培养其反腐倡廉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达到预防和教育的目的。

四、方法载体

(一)注重宣传功能,促进廉政文化的传播。充分发挥校园网、校报、宣传窗等宣传工具在传播廉政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在校园网设置反腐倡廉工作的网页,在校报开辟党风廉政建设专栏,在宣传窗辟出一定版面,广泛宣传反腐倡廉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反腐时评,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互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二)开展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廉洁体验。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结合班团队活动,分层设计、组织开展各类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大赛、廉政漫画征集、小品、人生AB剧、廉政网站、社会调查等,帮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感知、体悟、探究、思考和积累,使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编辑廉政读物,把学科教育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辑学生课外廉政读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精心挑选收集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专门汇编成册,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将廉政教育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课外阅读中感受和领悟,加强渗透和熏陶。

(四)借助文化力量,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艺术活动。根据校园文化资源实际,围绕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有侧重地举办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艺术活动,让广大师生在参与中益智养廉。针对大中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的特点,可组织开展廉政辩论赛、廉政文化网络知识竞赛、廉政建设大家谈等活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又好动的特点,组织开展廉政故事比赛、廉政网络游戏比赛、廉政趣味竞猜等启蒙教育活动。

五、活动步骤

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门科学,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精心策划,必须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开展。

(一)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分层进行。一是在学校行政干部和教师党员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奋发有为,勤俭办学,办人民满意教育;二是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八要十不”师德自律活动,坚持依法从教、廉洁从教,争做师德表率、育人模范;三是在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以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为基本的核心价值观,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学校廉洁教育的具体安排。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拟在小学5-6年级、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进行。在教育内容方面,小学5、6年级以讲述历史上清正廉洁的官员故事、我党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优秀干部(如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的事迹为主;初中以初步了解一些与廉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结合一些正面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为主;高中以较全面学习了解我国廉政的法律法规并结合一些正反面案例,组织学生讨论为主;高等学校应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我国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及国外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政策法规与经验等为主要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学习建国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高尚品德与感人事迹。

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主要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原则上小学五年级以上各年级每学年安排1课时。高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廉洁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近期学校廉洁教育的重点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市纪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廉政文化“六创”评选活动的通知》,认真制定本单位开展“廉洁教育好学校”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近期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开展一次“廉洁自律、教书育人”的师生签字活动

——上好一节“廉洁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

——制作一批“廉政文化视窗”

——设立一批廉政格言警句宣传牌

——组织一次有积极影响的廉政文化活动

今年年底前市教育局在各地各单位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评选出“廉洁教育好学校”先进典型十名,推荐上报至市纪委,在全市总结表彰。

六、其它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实施。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要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廉政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实践者,主要领导要亲自动手,自觉参与,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二)讲究方法,把握规律。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学生;把握学校教学规律,防止廉政教育与学校教育“两张皮”现象,把廉政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学计划,渗透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力求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使学生受到廉政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7

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建设,校园文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各种各样的职业学校也在深化教育改革,在职业培训领域都达到了意想不到的高度,而高职学校的在校学生也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在此基础之上,为了有效的解决学生持续增加的问题,很多学校都在不断的扩大办学规模,而学校也从一个校区扩张成两个校区(新、老校区)或几个校区(一个老校区、几个新校区)的模式。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完善现有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的首要目标,而如何去实施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需要进行深思熟虑的问题。

1 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要沿承老校区物质文化

在进行高校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是实现一个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和研究来发现问题,并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维护和创新才可以使自身的特色完美的体现出来。还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原有校区的物质文化进行传承。

通过对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传承原有校区在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还需要按照新校区的自身情况开展创新工作,以此来建设有新特色的校园文化。为了使高校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沿承原有的文化和精神并通过对比来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发动全体师生也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之创新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可以形成更具内涵的新校区校园文化。

物质文化在新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作用,也是作为物质载体而存在的。而物质载体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学校的建筑、学校的大门、校徽、校旗、学校的园林绿化以及景观等。在对新校区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学校的历史文化以及整体布局的和谐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文化建设,所以需要重点考虑。除此之外,还需要把新校区的规划以及自然地文化环境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体现出传统的文化,也可以把现代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从而使校园文化可以更加的丰富多彩。

而在对新校区内的各个领域(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以及景观区等)进行建设时,既要体现出各个建筑所具有的特色以及文化个性,从而让学生所到之处都可以受到熏陶。还要让各个建筑相辅相成、相互依托,这就是所谓通过个性与特色来体现和谐,使这些单独存在的建筑通过相互融合、贯通来共同谱写绝美的乐章。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把传统的文化和具有特色的新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此来把新时代下的活力与激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以此来实现环境的启发功能以及诱导功能。通过传统文化和新文化的融合,还可以把文化的传递和耳濡目染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学习,也会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培养自身的理智思维以及净化心灵,以此来使学生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充分的得到发挥。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2 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要沿承老校区制度文化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校园制度文化作为一种规范的体系,对高校师生的社会关系体系的形成以及宏观调控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制度可以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来充分的体现,其既包含了高校组织管理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科研方面的规范条例,还包含了生活习惯和自身的礼仪以及学校的校风与学风等。校园文化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带来很大的便利,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教育,为学生提供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到熏陶和感化的作用。尤其在对新校区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人人往往会采用全盘照搬的方式,这是人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要不断的改变这种思维方式。

在进行建设时需要按照新校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对原有的文化传统有选择的进行沿承,并且需要添加新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建设过程,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来使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管理经验以及管理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直至达到相关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制度的高度。为了使建设制度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需要有关人员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思考,从而保证在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以及严密规范性。

3 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要沿承老校区精神文化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精神文化占据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校园中,精神文化不仅仅通过学校的传统文化、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来体现,还可以通过大学精神以及校园群体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等)来进行充分的体现。而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大学精神直接体现着价值观的,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它既影响着全校师生的发展和进步,作为全校师生的内在精神动力而存在,以此来进行自我规范和完善;还对全社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作为精神文化的灵魂而存在的,从而引导主流文化走向成熟和发展。

由此看来,在进行新校区建设时,精神文化建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对于新校区的建设,并不是要对老校区的精神文化采用全盘照搬的方式,而是需要从中提取其精华,还需要在学校的教育和建设的过程中,对长期以来通过历史筛选积累出来的经验和文化内涵进行掌握,而且还需要将新时代下的要求与校园文化精神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如果想要构建出具有丰富特色的文化精神,还需要吸收国内外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精神文化的建设,由于会受到很多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也会有着很多的要求。在进行校园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筛选的方式沿承老校区的文化传统,做到与时俱进;精神文化的建设还影响着全校师生的传统理念的统一,并且可以增加向心力以及凝聚力。精神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于社会的改造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并重塑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潮流,还可以促使全社会找到正确的前进的方向。以此看来打造出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氛围。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职学校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创新,而在高职学校中,校园文化建设是首要发展目标而校园文化很好的体现了人类的先进文化。而校园文化由于自身存在的优势还可以被看做是永恒的风景线,由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的,所以其构建和建设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可以顺利的完成。与此同时,在进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出现缺乏文化底蕴等综合性的问题。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维护和创新才可以使自身的特色完美的体现出来。还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原有校区在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坚持不懈,才可以打造出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才可以更好的来发挥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戴丽江.和谐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刍议[J].理论与改革,2009(2).

[2]李云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5(03).

[3]卢虹.浅谈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4]睦依凡.大学者,有大学文化之谓也一兼谈大学新区的文化建设.教育发展研究,2004(4).

[5]周琴.高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6]姜连馥,满杰.高等学校校园规划与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7]宜勇,单玉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建设中高等教育理念的融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关于加强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8

内教〔2009〕71号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目标任务

用三年时间,把全县中小学校容校貌建设再向前推进一大步,使中小学成为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各项制度完善、师生关系融洽的具有内乡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校。

三、基本原则

1、教育性原则。要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2、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坚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全员参与,持之以恒。

3、特色化原则。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规范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避免照搬照抄、千篇一律,学校要形成体现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4、发展性原则。校园文化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

四、基本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活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整体布局,校园绿化、硬化、净化、美化,包括教学设施的规范,教室、办公室、餐厅、宿舍等处的布置,墙体立面布置等。

2、校园活动文化建设。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活动文化,是推进创新教育的一个突破口,是培养与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校园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建设成特征鲜明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

五、具体要求(一)、校园物质文化方面

1、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等区域布局合理,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品位高,体现幽静、雅美,具有现代气息。

2、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如醒目的标语、优美的画廊等,绿树、草坪和花木等要与学校建筑相得益彰,要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作用。

3、校园地面、墙面、门窗、食堂、厕所等无杂物、无痰迹、无积尘、无卫生死角。

4、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音乐室、运动场、各功能处室等面积规范、布置典雅。

5、学校有阅报栏,墙体立面有宣传窗、黑板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风、学风、校风、校训及名人画像和激励性名言警句等,让墙体“说话”,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的理念。

6、教室、寝室、办公室等装饰新颖、美观、大方、实用,文化布置给人舒心的感觉和美的享受。

(二)、校园活动文化方面

1、开展教师争优活动。注重教师的培养,积极参加教科研、各类培训和竞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团队活动。如师生征文、演讲、知识竞赛与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等。

3、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展室等媒介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4、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制度化、常规化。通过升国旗仪式、文艺节目汇演、体育比赛、国防教育周、阅读周、文明礼貌周、民族精神教育月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文明、团结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校园制度文化方面

1、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

2、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3、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校园精神文化方面

1、校风建设。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优良的校风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各校要根据本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提炼先进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思想、理念和校训,建设具有特色的校风。

2、教风建设。要按照“尽责、好学、合作、创新”的教师文化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案例分析、课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建设教研文化;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开展好教育教学特色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使家长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习惯的表现。包括学以致用、勤学好问、求异多思、严谨治学、既精又博、尊师重教、遵

纪守法、举止文明等内容。各学校要注意学风养成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

4、各中小学校应将本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予以最精炼的归纳,彰显在醒目位置,并不断向学生解读其内涵。可采取编写知名校友事迹、名师优生风貌、建立荣誉室、建设楼道文化、办校报校刊、建设校园广播及校园网等方式,不断强化校风、教风、学风,激励师生努力实践。

六、工作要求

1、各乡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各乡校要制订符合本单位实际和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强力推进;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广大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表率作用。

2、各乡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这项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广泛参与,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

3、各乡校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力求实效。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历史、地理、人文、自然条件以及文化积淀等各方面因素,深刻挖掘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选准主题,抓住重点、突出特色,力戒千篇一律,千校一面。为确保工作实效,教体局将定期组织人力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成绩突出的学校予

以表扬,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学校通报批评,并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评中,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内乡县教育体育局

某学院新校区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篇9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某学院新校区校园网规划与设计

校园网建设现状 某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现有在校生共计 12000 余名。学校 于 1999 年 1 月接入 CERNET,经过近几年前三期的校园网建设,出口速率由最初的通过微 波共享 2M,2002 年 5 月升级为 1Gbps。某学院老校区校园网以四号教学楼(网络中心所在 楼)为中心,通过单模和多模光缆连接校内各办公楼、教学楼、家属楼、实验楼和学生宿舍 楼等,实现了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连接校内所有建筑物的快速校园网络。目前老校区接 入校园网的计算机主机数已达 6 千多台,信息点 1 万余个。某学院校园网现有 AVAYAP882、AVAYA P333R、华为 8505、华为 6506、华为 3526、华为 3026、华为 3526FM、华为 5516F、华为 2403H、华为 3500、华为 2016、CISCO 2514 路由器,BAY1100、BAY350、BAY450,博华网龙千兆防火墙、CISCO 4006、CISCO 3548、CISCO 3524 等三百多台 高、中、低档交换机,曙光 TC-1700、HP LH4、HP LC3、Dell PE6650,Dell 2650,Dell2600,Dell1600sc,Dell PV770N NAS 存储服务器,Dell2800,HP Proliant BL 刀片服务器等一批高中 档服务器。提供有域名服务、电子邮件服务、WWW服务、VOD 服务、ftp 数据存储服务等。除提供基本的网络应用功能外,还搭建了教学、教务、办公、课件开发、数字图书馆等一系 列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平台。

目前校园网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老校区的网络建设和运行,目前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2.1 网络可靠性差 由于网络结构中没有设备、电源、线路等的冗余和负载均衡,中心核心设备或分中心设备故 障等问题出现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网络中断,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且每次出现问题后网管 人员需要作出相应响应,网络不具有自动愈合功能。2.2 网络安全性差 由于教学、办公、公共机房等的计算机管理责任不明确,以及管理不善,经常造成 ip 地址 冲突、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网络拥塞、国际流量异常以及资料泄密等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 发生严正影响了该校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3 用户管理、认证效果差 虽然学生宿舍区应用了计费认证系统,但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4 网络应用平台繁多和孤立

在校园网上运行有邮件系统一套,OA 一套,教务管理系统一套,网络教学平台两套,课件 开发平台一套、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三套等一系列平台,但这些平台都彼此孤立和不能互相兼 容,致使用户登陆每一个平台都需要输入不同的帐户和密码,特别是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率极 低,使投资浪费。所以在新校区的网络建设上要彻底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要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彻底保证 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3 新校区校园网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 3.1 新校区概况 由于该校发展需要,2004 年学校在郑州郑东新区龙子湖征地 1770 亩,在 用于建设新校区。目前已完成 1-5#学生宿舍楼,1-4#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教工活动中心等建筑物的 建设,已入住 2005 级新生 3000 余人。根据《某学院校园建设规划》 “2007-2008 年全部完 成新校区工程建设和配套工程、校园绿化美化等主要工程”“新校区是学校的办学主体,以,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功能”“新校区的学生规模为 18000 人,总建,筑面积 492600平方米”以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 功能齐全、信息畅通的数字化校园”,新校区将布信息点 2 万多个。3.2 新校区网络需求分析 基本需求:为加快该校新校区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响应新校区校园网建设工程,满足该校信 息化需求,保证高质量、高效率地为各个子网日常办公、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共享、E- MAIL、FTP、WEB 信息发布、VOD 视频点播、信息传递、共享文件打印机、宏观协调及科学 决策服务,新校区网络主要实现新区网络中心到办公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以及教师生活 区、实验场馆等地光纤高速接入校园网。应用需求:新校区将来是办学主体,网络规模会比较大,用户数也会很多,并且会有很多依 赖于校园网所运行的平台,例如一卡通系统,这些都对网络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稳定 性提出了有很大的要求;由于网络管理的需要,对用户入网认证、网络监控管理,也都提出 了需求;另外为满足重要应用优先的运行对 QoS 应用提出需求,而视频远程教学又对组播 应用提出需求,下一代互联网应用则对 ipv6 部署也提出了需求。3.3 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3.3.1 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设计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 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保证该校 网络建设的领先地位,网络主干设备选用高带宽的、千兆位及万兆位线速路由交换技术。3.3.2 高性能

系统建设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保证系统具有足够的数据传输带宽,并为 可预计的业务提供足够的系统容量和提供 QOS,COS 服务品质,建设新校区的高性能网络系 统,保护该校的投资。3.3.3 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 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 障时间。方案中涉及核心层设备,要求提供电源备份,模块的热插拔维护。核心层设备的系 统模块,如交换引擎、电源模块等均能 1+1 冗余备份。在网络结构设计中,也考虑了一定 的冗余和负载均衡,保证网络高可用性。3.3.4 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系统应分别 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 权限控制等,如划分 VLAN、MAC 地址绑定、802.1x、802.1d、802.1w、802.1s、VRRP、ACL、PORT+IP+MAC 绑定等。3.3.5 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 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佳的投资,实现系统的扩展和 维护,所以全线采用可网管产品,提供堆叠、集群功能,降低人力资源的费用,提高网络的 易用性、可管理性,同时又具有很好的可扩充性,实现网络的可维性。3.3.6 结构化设计 接入层:连接各端末设备,做为网络智能安全接入和策略的边缘。汇聚层:连接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的接入设备,提供负载平衡、快速收敛和扩展性,完成路 由选择,提供冗余。核心层: 连接各汇聚设备或接入设备和服务器群设备?提供路由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数据高速交换、快速收敛和扩展性,完成高速转发。3.4 建设目标和未来校园网发展方向 某学院新校区网络建设在实用的前提下,在保护投资及长远性考虑原则下,在技术上、系统 能力上要保持五年左右的先进性。采用标准、开放、可扩充的、能与其它厂商产品配套使用 的设计。结合实际建网情况和前期网络建设,在充分研究了目前国内外网络界对校园网设计所采用的 各种网络主干技术,并充分考虑到技术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后,选择万兆以太网为目标,IPV6 协议为基本协议框架构建新校区的网络建设,设计“核心层之间万兆链路,核心层到汇聚层 千兆主干、百兆交换桌面”的网络拓扑结构,核心层和汇聚层硬件实现 IPV6。考虑到校园 网管理的智能化和校园网发展的良性循环,要求能够通过统一的用户管理平台实现基于 802.1X 协议的全分布式校园安全认证计费目标。整个网络能够实现: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可运营、可管理、可增值的智能安全网络。经过未来几年的努力,校园网作为整个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将建成一个高速、开放、先进、智能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1]。在将来,某学院的校园将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校园。4 新校区校园网规划和设计 4.1 方案拓扑设计 方案设计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万兆以太网为目标,采用“主干万兆,支干千兆,百兆 交换桌面”的三层设计思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设计 2 台高性能万兆核 心路由交换机,和分中心的万兆高性能交换机组成全冗余的万兆双链路,保证了校园网的高 速数据路由交换,并且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整个网络分中心由 6 个分中心构成,每个分中心部署一台万兆高性能交换机,每台万兆设备 和核心设备之间两条万兆链路实现负载均衡的同时完成链路的备份,为了更好的加强整个网 络架构的稳定性和健壮性,每个分中心之间进行千兆链路的连接,从而完成链路更好备份需 求。汇聚层部署 IPV4/IPV6 双栈硬件转发路由交换机通过千兆链路实现和各个核心层分中心的 互连,构建新校区高性能、高稳定、高可靠的 IPV4/IPV6 双栈汇聚层网络。各楼栋汇聚层 采用全千兆 IPV6 路由交换机分流核心数据压力并终结各 VLAN 信息。接入层全部采用千兆智 能安全交换机,实现接入安全控制。核心层的万兆链路以及汇聚层的千兆链路连接可以轻松提供高速数据包吞吐量和高可用性; 并采用 OSPF 协议更是保证了园区骨干网的服务不中断时间,而且核心设备的可热插拔接口 模块、管理模块冗余和电源冗余也提供了进一步的可靠性保证。新校区部署管理平台和认证计费平台,从而完成新校区全网的用户管理、设备管理和日志管 理等。上述的高速网络配置的部分功能特性,为新校区高带宽应用(如视频流和 IP 组播)提供了 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理想解决方案。整个链路网络拓扑见图 1: 图 1 某学院新校区网络拓扑图 4.2 设备和系统选型

设备的选型是网络设计当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严格的选型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即系统相对 独立,升级简便,组网方式灵活,以保护现有投资和未来的发展。所以为了满足学校目前的 需求,立足长远发展,网络设备的选型除了依据提出的需求外,还需遵循上面的原则。根据知名品牌主流网络产品性能、功能和技术,结合网络应用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网络方 案中的交换机设备和网络平台选用以下系列产品。4.2.1 核心层设备选择 在本方案中,中心交换机采用锐捷网络 RG-S6810E 万兆核心交换机作为整个校园网核心层 的双核心交换机,该款万兆交换机完全可以满足组网要求。RG-S6810E 万兆核心交换机具 有 1.6Tbps 的背板带宽,个插槽,10 万兆端口密度为 32 个,二、三层转发速率为 572Mpps。可配置冗余电源模块及管理引擎模块,而且所有模块支持热插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 用性。RG-S6810E 万兆核心交换机是锐捷网络专门针对园区网骨干和中高密度接入一体的高速局 域网络,提供一个高性能、多层交换解决方案,其设计宗旨是满足主干/分散和服务器集合 环境对千兆位密度、可伸宿性、高可用性及多层交换不断增加的需求,是大中型网络核心骨 干交换机的理想选择。对于核心层各个分中心而言,采用同样支持万兆的高性能路由交换机 RG-S6806E 作为核心 层分中心的交换机,完成各个分中心业务的汇聚交换处理,达到整个核心层的稳定运行。4.2.2 汇聚设备选择 本方案汇聚层交换机采用锐捷网络 RG-S3760-12SFP/GT 全千兆交换机。RG-S3760- 12SFP/GT 最多支持 12 个千兆端口,具有 48Gbps 的背板带宽,三层包转发率达到 18Mpps。

二、RG-S3760-12SFP/GT 支持冗余电源接口,需要另外配置专门的冗余电源模块提供电源。RG-S3760-12SFP/GT 对于 IPV6 的全面支持,满足新校区的全面部署 IPV6 网络的可能性。该款交换机完全可以满足组网要求。4.2.3 接入设备选择 接入层交换机选择锐捷网络 STAR-S2100G 系列千兆交换机。STAR-S2100G 系列千兆交换机 是全线速可堆叠千兆智能交换机,可以配置百兆、千兆模块或堆叠模块。STAR-S2126G 可 实现与 STAR-S2150G 的混合堆叠,最多可以实现 8 个设备进行堆叠。STAR- S2100G 系列 千兆交换机可以实现支持 802.1x 的五元素绑定认证,包括用户名、机 IP 地址、机 MAC PC PC 地址、接入交换机 IP 地址、接入交换机端口号元素。提供智能的流分类和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以及组播管理特性,并可以实施灵活多样的 ACL 访问控制,支持基于用户的带宽控 制。4.2.4 安全认证系统

上一篇:0718的一封信下一篇:二级建造师注册流程(最新通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