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文复习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考数学文复习(精选11篇)

高考数学文复习 篇1

专题二不等式

自查网络

核心背记

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证明 1-_________叫做不等式.

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和6,在a=6,a>b,a

(1)性质1:________,称为不等式的对称性,(2)性质2. 一,称为不等式的传递性.(3)性质3:________________ ①推论1:____,称为不等式的移项法则. ②推论2:____(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

(4)性质4;________(不等式两边同乘非零数值). ①推论1.____ ②推论2:____ ③推论3:____ 二,基本不等式与不等式的证明

(一)实数大小比较与运算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不等式的应用

1.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用基本不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不等式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常出现在选择与填空题中,属中档题.

(1)理解题意,确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建立相应的不等式关系,把实际问题抽象(或转化)为不等式问题;(3)回归到实际问题,得出满足实际要求的结论. 2.不等式与函数交汇的命题

用不等式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不等式应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个热点和难点,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

3.不等式与解析几何、数列等知识交汇的命题 不等式与解析几何、数列的综合问题在近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近两年更是以压轴题形式出现,因此不等式与数列的综合问题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一)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1.-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O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O的某一侧的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半平面)____边界直线,不等式Ax+By+C≥O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半平面)边界直线.

2.对于直线Ax+By+C=O同一侧的所有点o,y),使得Ax+By+C的值符号相同,也就是同一半平面的点,其坐标适合____;而位于另一个半平面内的点,其坐标适合____3.可在直线Az-+B y+C—O的某一侧任取一点,一般取特殊点(x。,y。),从Ax。+By。+C的____来判断Az-+By+C>O(或Ax+By+C

4.由几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____.

(二)基本概念

1.线性约束条件:由z,y的____(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是对z与y的____. 2.目标函数:____,如z-2x十y,z=≯+,等 3.线性目标函数;关于x,y的____..

4.可行解:满足____的解(x,y)叫做可行解. 5.可行域:____组成的集合叫可行域. 6.最优解:使目标函数达到____的可行解.

7.线性规划问题:求____在____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线性规划问题. 参考答案

(二)1.一次不等式限制

2.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函数 3.一次函数 4.线性约束条件 5.所有可行解 6.最大值或最小值

7.线性目标函数线性约束条件 规律探究

1.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求函数的定义域等问题的依据,必须牢固掌握并会进行推导.

2.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一正即必须各项均为正数;二定就是积定则和有最小值,和定则积有最大值;三相等就是必须验证等号成立的条件,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要学会构造不等式求解或构造函数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最值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5.加强分类讨论思想的复习,加强函数与方程思想在不等式中的应用训练. 实际应用

参考答案 1.【答案l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线性规划,利用线性规划的一般方法求目标函数的最值. 【解题思路】画出可行域如图所示,根据图形,显然兰 P一一z平移到点A(6,o)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此时大值z-6.所以选择c 【易错点】解决本题需要注意三条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出现错误.

2.【答案】3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

高考数学文复习 篇2

综合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 客观型试题设干扰项的方法主要有:

(1) 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应的表述或暗示, 选项某些内容是命题者硬加进去的。

(2) 答非所问:尽管选项出自文章, 但与题干毫不相干。

(3) 曲解原文:利用文中某一词语原有的多义性或某一短语的歧义性 (这一词语或短语在原文中是单立的、无歧义的) , 故意曲解原文意思。

(4) 偷换概念:选项中将原文词语用似是而非的非等值概念替换, 常见方法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5) 源流倒置:选项在时间上将原文内容提前或滞后;在原因或条件与结果关系上, 将原文的“因 (或条件) 果”互换;在“源流”关系上, 将“源流”互换。

(6) 以偏概全:即以片面的、局部的认识来概括整体。

(7) 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 误将肯定变否定, 否定变肯定, 谓词变主词, 全称变特称, 特称变全称, 已然变未然, 未然变已然, 或然变必然, 必然变或然。

二. 解题步骤

1、通读全文明方向

科技文阅读考查的是“懂”。要读“懂”, 通读是关键, 在解题之前认真细致地把材料读一遍, 要逐句逐段地认真读, 把握材料的基本意思, 获得整体感知。它考查的是阅读能力, 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

在解答此类题时, 须排除与选文相关的旧有知识的影响, 依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但当旧有知识与选文的观点、说法发生抵触时, 应以选文为准。

2、静心动笔勾大意

科学类文章不可怕, 考查层次浅。初读理思路, 概括其内容。

平时备考, 学生对科学类文章的阅读多存畏惧, 因为材料较陌生, 与考生知识储备有距离。其实近三年来科学类选材贴近时代, 文字凸现亲切感。科学类文章阅读, 考查层次很浅, 侧重于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 即说什么没说什么, 不纠缠于说明对象本身如何和阐述技巧怎样。初看材料时一要平心静气, 二要“囫囵吞枣”, 忌在文章难读之处多作停留。最好读两遍, 第一遍一目十行, 第二遍精读。

阅读时要根据科学类文章的一般思维模式来预测行文思路, 逐段概括内容, 并用笔在文中作简要勾画。自然科学类文章往往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一般涉及发现、发明的内涵、依据、特点、研究过程、评价、意义及运用。而社会科学类, 是要告诉人们某种思想、理论观点, 内容就是思想观点及一系列的论据。

因此在阅读中, 注意针对性、捕捉有效信息, 特别是勾画以下句子: (1) 直接宣布新发现、新假想、新推测、新技术、新观点的句子; (2) 阐明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 体现论据或操作过程的句子; (3) 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 (4) 关键性语句, 如各段的起始句、承上启下句、结论句。

3、紧挽缰绳审题干

题干一般是问文中说了什么或没说什么, 要么选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要么选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或对某一内容理解正误的一项或是推断正误的一项。要特别注意“不”、“是”、“正确”、“错误”、“属于”、“不属于”这类词语, 注意明确题干的陈述对象 (有些选项原文有这句话, 但与题干陈述对象不一致也是错误的) , 可用笔直接在题干上打着重号标明。

4、对应原文审选项

(1) 筛选。筛准与选项、题干对应的原文信息。筛选时原文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 还可以是几段话甚至全篇, 关键要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地方。

(2) 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比较异同, 比较时要注意科技文严密性、准确性。科学类文章阅读, 重点是考查准确的认知、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 准确把握判断的全称、特称、单称, 语气的必然、或然, 时态的未然、已然、将然, 条件的充分、必要, 组成的主次, 集合的相容、不相容等, 准确把握推理方式。根据上下文整体把握词句的含义, 还要善于前后比较参悟, 并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 由普遍到特殊来正确判断、推断。

(3) 排除。对于拿不准的选项要用排除法, 先易后难, 排除错误最严重的选项, 去选择最接近标准答案的一项。

另外, 社科文中有一些主观表达题, 我们要认真组织语言, 拟出要点词语, 然后进行组织, 力求用准确而简明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全面, 最后, 要耐心进行复查, 字斟句酌。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备考方略 篇3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要以三大类文体呈现,即: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和文学作品阅读。笔者这里主要从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角度作一归纳小结:

社会科学类文章指介绍、阐述、诠释、论证社会科学研究情况及成果的文章。其内容很广泛,从近年高考的选文看,主要反映文学、绘画、音乐、教育及考古、历史等方面内容。这类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理论性较强,学术特点突出,思想观点具有典范性、社会认同性;二是内容涉及面广,但尚未涉及哲学、经济学等内容;三是写法灵活多样。从考查的具体内容看,近年来的高考题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侧重考查理解词语、句子和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高考对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能力考查一般以主观试题为主。

社会科学类文章整体阅读要求能理解词语和句子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筛选和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并且要突出两点:一是准确把握这类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作者对谈论的问题所持的态度;二是能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这两点是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应有的认识,也是应具备的常识。

自然科学类文章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一直占有稳定的位置,题量全国卷为3题,分值为9分。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有以下特点: 1.文章的内容“新”。选文一般都是反映自然科学领域各个学科研究的新动向、新发现、新成果,近年来更是显示出贴近现代高新技术的倾向。2.文章的语言“专”。科技文的语言属于科技语体,严谨平实是这种语体的特点,而专业性极强则是这种语体更为突出的特征。但高考考查的仍是阅读一般科技说明文应具备的语文能力,而不是对高科技术语的解释。3.文章的行文“简”。选文一般选自报刊杂志,具有报道性;篇幅短,字数在千字以内,甚至仅三、五百字;其行文往往是抓住重点,不及其余,除了对文中重点知识,重要概念作必要的解释外,其他的相关环节极少涉及。

如何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文章?综观近年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考查的目标大致分为二级:一是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句子、重要信息等;二是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综合,如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作者在文中的基本观点等。为达成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坚持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阅读材料的主旨、行文特点、重要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进而加深对阅读材料中各个具体或局部问题的理解,从而达到能全面、准确地回答所要求解决的阅读试题,这应该是自然科学类文章应试阅读的正确顺序。

整体把握自然科学类阅读材料要注意如下几点: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内容要点;2.抓住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贯通全文内容;3.联系根据材料设计的阅读试题,突出整体把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4.根据阅读试题的要求,对筛选整合的信息一一辨别。辨别时要找准对应点,从语意重点,修饰限制语的范围、程度、正反方向等角度去认真辨析。

解答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一般分为三步:

1.初读。快速扫描,有个大体印象。

2.再读。逐句快读,迅速地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同时动笔画出关键词、句,以备解题之需。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对说明新知识、新发现、新理论等形成、发展过程及作用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等。

3.精读。看清题干要求,将选项一一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确定答案。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对照比较。

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原因大致有四:

一是阅读急功近利。没有真正读懂原文就急于动手做题,结果做题受阻,再去读原文,既耽误时间,又不能准确地捕捉文中的信息。

二是缺乏阅读的敏感性。不能快速地找准、找全包含答题信息的语句,不能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必要信息。

三是找到答题要点,但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表达,与标准答案有较大出入。

四是基本功差,语言不通,错字很多,卷面混乱。

因此备考的基本对策是:增强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语感,提高理解社会科学类文章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平时的阅读积累。考前准备主要针对考试时的心态和解题的基本方法。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误答的原因有:

1.平时缺乏整体阅读意识,未能养成全面把握文旨的习惯。

2.临场心态不佳,不能正常发挥。

3.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文旨尚未把握便急于做题,甚至胡乱猜测,结果翻来覆去,费时费力,甚至答错。

4.做题方法不科学。有的考生不是先读题干,而是急于读选项,把头脑搞昏,结果欲速则不达。

为此,建议如下:1.在备考时选读一些科技类文章,增加知识储备;2.了解科技类文章的命题特点,做到心中有数;3.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高考数学文复习 篇4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cos 300°的值是()

1133A.B.-C.D 222

2π22.已知α∈(0,π),cosα=-tan 2α=()23

33A.B.-3或- 3

33CD3 3ππ3.下列函数中,周期为π,且在,上为增函数的是()42

ππA.y=sinxB.y=cosx- 22C.y=-sin(2x-π)D.y=cos(2x+π)

π4.将函数y=sin 2x+cos 2x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解析式

4可以是()

A.y=cos 2x+sin 2xB.y=cos 2x-sin 2x

C.y=sin 2x-cos 2xD.y=sin xcos x

5.如图Z3-1所示的是函数y=Asin(ωx+φ)(ω>0,0<φ<π)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此函数的解析式是()

πA.y=2sin2x+ 3

2πB.y=2sin2x 3πC.y=2sinx- 23

πD.y=2sin2x- 3

π6.已知函数f(x)=sin(ωx+φ)3cos(ωx+φ)(ω>0,|φ|<),其图像相邻的两条对称轴方2

π程为x=0与x=()2

A.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且在(0,π)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B.f(x)的最小正周期为2π,且在(0,π)上为单调递减函数

πC.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在0,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2

π

D.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在0,上为单调递减函数

2

7.函数y=xsin x在[-π,π]上的图像是(图Z3-2

ππ

8.将函数f(x)=sin2x+的图像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y=g(x)的图像,则

43g(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π

A.2kπ-,2kπ+k(k∈Z)

63

π5π

B.2kπ,2kπ+(k∈Z)

36

ππ

C.kπkπ(k∈Z)

63

π5π

D.kπkπ(k∈Z)

66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9.设α是第二象限角,P(x,4)为其终边上的一点,且cos α=x,则tan α=________.

10.在△ABC中,若2sin A=sin C,a=b,则角A=________.

π

11.在△ABC中,BC=2,AC=7,BABC的面积是________.

12.已知函数f(x)3sin 2x-cos 2x,x∈R,给出以下说法:

π

①函数f(x)的图像的对称轴是x=kπ+k∈Z;

7π

是函数f(x)的图像的一个对称中心;

12,0

π

1③函数f(x)在区间π

22

②点P

π

④将函数f(x)的图像向右平移g(x)=sin 2x-3cos 2x的图像.

2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0分)

13.(13分)在△ABC中,若sin A=2sin B·cos C且sin2A=sin2B+sin2C,试判断△ABC的形状.

4.(13分)已知函数f(x)=sin(π-2x)+2 3cos2x,x∈R.π(1)求f;

6(2)求f(x)的最小正周期及单调递增区间.

→→

15.(14分)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2S△ABC=3 BA·BC.(1)求角B;

(2)若b=2,求a+c的取值范围.

专题综合训练(三)

1.A [解析] cos 300°=cos(360°-60°)=cos 60°=.π5π11π23

2.C [解析] 由cos(α+=-α=α=tan 2α=-.3212123

ππ

3.D [解析] 排除A,B;对于C,y=sin(π-2x)=sin 2x,在,上单调递减,排除

42

C.ππ

4.B [解析] y=sin 2x+cos 2x→y=sin 2x++cos 2(x+)=cos 2x-sin 2x.442ππ5ππ2

5.B [解析] T=+×2=π,ω==2,当x=-时,可得A=2,φ=.T1231212

22x+.∴y=2sin3

π

6.C [解析] 由其图像相邻的两条对称轴方程为x=0与x=,知周期T=π,排除A,2B.ππππ

f(x)=2sin2x+φ-,sinφ-=1,显然φ=-f(x)=2sin2x-=-2cos 2x,6332

π

在0,上为单调递增函数. 2π

7.A [解析] y=xsin x为偶函数,排除D.当x=±π时,y=0,排除C.当x=y>0,排除B.ππππππ

8.C [解析] g(x)=sin2x-+=sin2x,由-+2kπ≤2x-≤+2kπ(k∈Z)

262364

ππ

得单调递增区间为kπ-kπ(k∈Z).

63

9.- [解析] 因为α是第二象限角,所以x<0.又因为cos α=x3544

=-3,所以tan α.x3

πa2)2-a2π2

10.[解析] 因为c=2a,b=a,所以cos A==A=.4242a·2aπ3 311.[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AC2=AB2+BC2-2AB·BC·7=AB2+4-2AB,23π1

所以AB-2AB-3=0,解得AB=3或AB=-1(舍去).所以△ABC的面积是S=·BC·sin

3=3×2×=.222

xx+16,解得x

ππ

12.①②④ [解析] f(x)=2sin2x-,将x=kπ∈Z)代入得到y=2,①正确;

365ππ11π

当x∈,π时,2x-,ymax=1,③错误.再依次验证②④正确.

6662

a2bc22213.解:由sinA=sinB+sinC得2R=(2+(2,2R2R

π

则a=b+c,即A=.a2+b2-c2a

由sin A=2sin B·cos C2×,则b=c.综上可知,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

b2ab

角形.

π

14.解:(1)f(x)=sin(π-2x)+2 3cos2x=sin 2x+3cos 2x3=2sin2x+3,3

πππ3

则f=2sin+3=2×+3=2 3.2633

2ππ

(2)f(x)=2sin2x+3的最小正周期T=π,23

πππ5ππ

又由2kπ-2x2kπ+kπ-≤x≤kπ∈Z),故函数f(x)的单调递增

23212125ππ

区间为kπ-,kπ+(k∈Z).

1212

15.解:(1)由已知得acsin B3accos B,π

则tan B=3,∵0

(2)方法一,由余弦定理得4=a+c-2accos,a+c2

则4=(a+c)-3ac≥(a+c)-3(当且仅当a=c时取等号),22

解得0b,则2

方法二,由正弦定理得a=sin A,csin C,33

2ππ444

∵A+C=,∴a+c(sin A+sin C)[sin A+sin(A+B)]=[sin A+sin(A+)]

33333π41313

=+sin Acos A)=4(+=4sin(A+.

222622πππ5ππ1

高考文综复习方法 篇5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高考复习中,要指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要把学生看做主动学习的对象,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复习教学中有意识设置问题陷阱,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还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与时事相关的感性材料,从感性材料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多参与讨论,在讨论活动中学会发现。教师对学生发现的所有问题及时引导,让学生主动去分析、去解决。

2、学会将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

教材是平铺直叙的,平时的讲授也是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的,是一种平行系统,而高考命题的思路变成了专题形式,是一种立体系统。因此,高考复习必须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立体分析,掌握立体分析的方法。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复习:国企改革和价值规律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国企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关系、国企改革和经济效益关系、国企改革的哲学思考、国企改革和国家职能的关系、国企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等等。这种学习方法既形成了知识系列,实现了相关知识的贯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对书本知识进行网络编织

艺术生怎样复习高考文综 篇6

艺考生学习文化课时间短,任务又重,在复习中一定要学会取舍,在高考中文综分值一般的分配比例是2∶5∶3,也就是说,难点在高考中占20%的分值,难度适中的占50%的分值,剩下这30%的分值相对较容易。艺考生在复习中如果把这些知识体系化和网络化,再结合历年高考试题,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其实剩下要掌握的知识还不到这三门学科的60%,结合方法和技巧,文综就能轻松搞定。

俗话说政史地不分家,内在有联系。这就要求同学们树立“生活处处有文综”的意识:平时看新闻等信息时要从命题人及考生的双重角度筛选信息:此信息与课本哪部分相关,可以从哪个角度出题,如何回答等。例如,新闻材料是有关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发展道路回顾的。示范命题如下:在新中国经济及发展道路探索上我们由最初的计划经济过渡到如今的市场经济,二者各自利弊如何?为何要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经济常识);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试从哲学角度分析改革的重要意义(哲学常识);中国近代许多仁人志士对中国发展道路进行了一系列艰难探索,请列举三个并说明其意义(中国史);请对比新经济政策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背景及结果(世界史);珠江流域对推动中国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试从其地理环境分析其原因(地理);回答时只需回挂课本相关知识并加上自己的思想逻辑,顺畅地表达出即可。

除此之外,文综复习中,要善于利用发散思维。见到一个知识点要能由点引线再到面,最后想出跨学科立体思维框架。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提高思维灵敏度加快答题速度。

文综政史地三科各有其特点,复习时要能抓住各自的特点,会针对性更强,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政治: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政治虽然文科性质很重但经济常识中那些计算题,如价值量、汇率等如果出刁了,还是够我们在考场上急出一身冷汗的,务必重视。

二、平时做题时要注意答题套路及术语的总结,如提到党,我们常从党的性质、宗旨、党风建设、领导执政方式等方面入手。

三、注意对课本知识的精确理解,规避模糊性错误

四、平时应适当关注时事热点如三农、金融危机、节能环保、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观、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问题,将其与课本相关知识结合,知其然,思其所以然。

历史:一纵一横两条线

历史的一纵一横间总蕴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因此,对历史的纵横把握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抓住纵横两条线索,纵向把握一地各个历史阶段的史实,横向对比同一阶段各个国家的不同状况。如纵向:我国古代政体的变迁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反列强侵略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等。横向:工业革命时期东西方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及此状况对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这样将知识穿线连网不仅利于宏观把握知识体系,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地理:发扬啃数学的精神

地理是一门让许多文科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然地理中四大运动规律的难懂与难算,这需要我们发挥学数学的精神平时多练、多思。当然,自然地理中也有不少需要背的东西(如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高发原因)需要我们发挥文科生特长。趣味性强的人文地理是多数文科生喜爱的,但要得满分却很困难,原因在于其得分点不好全面把握,我们只能平时练习时多加总结尽量完善我们的答题点,亦可自己总结小专题,考试时灵活套用。人文地理的核心当数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对其发展条件评价一定要烂熟于心。以农业为例,分析一地农业发展现状常从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农业基础、工业基础、交通、科技、政策等)两方面答,有时要连上一些时政内容。

高考数学文复习 篇7

关键词:高考文综,第41题,“SOLO”分类评价法

一、渊源和地位

第41题属于开放性历史试题, 而开放性历史试题早在1999年高考 (即第42题“关于洋务运动历史作用的评价”) 就出现了, 但由于评分过程中存在不好操作、主观性较强等问题而沉寂了一段时间, 近几年又有发展的趋势, 如2007年“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状况”题 (9分) , 2008年“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题 (9分) , 2010年全国卷第40题第 (3)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题 (4分) 等。从这个角度上看, 这恰恰是我们对于高考命题和趋势研究不够及时和深刻导致的。

有些老师说第41题“超纲”了, 我认为这种开放性的题型设计不仅不“超纲”, 而且更能体现新课程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的考查, 符合新课改的方向, 符合并践行了《考试大纲》。第41题的命题者“运用新材料, 创设新情境”, 给考生提供历史素材, 要求他们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再根据论点进行史实论证, 用小论文的方式答题。《考试大纲》对考试的内容作了概括性的描述, 它特别强调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 这就是对小论文题型所作的提示。这种新题型能较好地拉开优秀考生与一般考生的差距, 使考生与高等院校接轨, 真正实现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

二、理论及特点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 此类开放试题在经历了近十年的沉寂之后, 2007年随着“SOLO”分类评价法的推广再次兴起。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评价方法, 认为一个人在其总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每个阶段, 还有几个不同的水平, 这些水平可以通过其思维结构的复杂性得以表现, 它能够判断一个人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于哪一层次。2006年, 广东省在高考历史卷中率先运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2007年, 上海高考同样予以施行。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中的第40题和2011年全国文综新课标卷中的第41题都采用了“SOLO”分类评价法, 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对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呈现出日益扩大的态势。

“SOLO”分类评价法与传统的评价法差异较大, 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结果评定标准的制定上, 它是将参考答案, 依据五个思维层次进行“质”的描述, 评定时是将学生的答题结果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 以区别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不同。它不在乎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准答案相近的字眼, 而是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他能够达到哪一思维层次。

三、复习策略和方法

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由繁入简、模板训练、规范书写”十六字原则进行。循序渐进, 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要先易后难, 边练边总结。比如, 训练时先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开始, 让学生不至于因为知识的盲点而产生畏难情绪;由繁入简, 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要细致严格, 之后逐渐放宽限制, 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 对学生小论文的要求从“一要观点明确 (全面, 准确) , 二要围绕观点, 三要多角度分析, 四要辩证评价, 五要段落层次分明, 六要回扣观点”简化到“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多角度辩证分析”;模板训练, 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 老师引导学生先总结出一些题目的答题模板, 先按模板训练,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对于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观点, 建议按照“观点+评述, 观点+评述”的模式进行, 对于题中要求“评述”某一观点的题目, 一般可从原因、性质、影响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规范书写, 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时候注意“逻辑性”词汇的运用和段落的划分等事项, 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提升得分。在答题中, 要求学生尽可能采用“高级词汇”, 如“因为……所以”“综上所述”“因此”等。

对第41题的有效训练最关键和重要的是讲评。不管学生训练多少次, 如果没有有效和针对性的讲评, 那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以下我就结合一次针对性训练中学生的小论文, 进行说明如何有效讲评。

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谈谈你对这场‘妥协’的认识”, 这样的题目答题应注意结合材料和辩证分析。

例一观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是革命失败的根源。 (1)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约总统权力, 革命党尚未认识到民权主义尚未实现, 代表封建势力的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这是资产阶级妥协性的表现; (2) 1916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 严重违背《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3)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孙中山不断进行维护共和的斗争, 但都以失败告终。总之,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使得袁世凯有机会实行专制, 造成辛亥革命的失败。

例一观点过于单一, 没有辩证分析, 所以只能属于第一层次 (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 并合理运用一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 但鉴于论证的时候史实基本合理, 所以得分应该在4~6分之间。

例二观点:我认为这场“妥协”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积极方面: (1) 孙中山的让步有利于当时社会的稳定, 避免了一场持久内战; (2) 有利于避免外国干涉, 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3) 孙中山的让步使得清帝退位,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消极方面: (1) 孙中山的让步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 使得辛亥革命失败, 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总之, 虽然这场“妥协”使得辛亥革命失败了, 但是它的积极方面不容忽视。

例二有辩证分析的意识, 属于第二层次 (能从一个角度提出观点, 并合理运用多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 但没有有效利用材料, 其中“消极”作用基本脱离材料, 犯了未能“结合材料,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答题的”错误, 得分应在5~7分之间。

例三观点:这场妥协一方面避免了国内战争, 维护了统治, 另一方面也是革命失败的根源。 (1) 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妥协促使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宣告结束, 同时也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袁世凯就任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开始。同时, 袁世凯就任也防止了外国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避免了内战及下层人民的起义, 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 (2) 但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妥协也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袁世凯本身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他受到日本支持, 为袁世凯日后复辟帝制埋下了伏笔, 因此这次妥协乃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因此, 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妥协既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 又为革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例三既体现了辩证的要求, 论证中也能结合材料, 史论结合, 应属于第三层次 (能综合多个角度提出观点, 并合理运用多则材料或史实进行论证) , 缺点在于论据稍显不充分、有力, 得分应在9~11分之间。

2012年和2013年高考文综试题继续沿用了第41题的题型。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们对此题充满信心!考试结束后, 很多学生兴奋地说:“老师, 这次我肯定能进第三层次!”看到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 一切的辛苦都化为了快乐和幸福……我想这也许就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乐趣所在吧!

参考文献

[1]孙义飞.2012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第41题评析[J].历史教学 (中学版) , 2012 (8) .

高考数学文复习 篇8

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因此,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和课标要求的文科综合高考,必然要把时事政治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把“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高考政治的考试内容之一。综观近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卷,可以看出试卷中直接或间接考查时事政治的试题占卷面分值的50%以上,试卷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预计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仍将继续重视对时事政治的考查。

二、时政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规律

1.从试题的立意看,试题坚持时政与政治理论的有机结合。依据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进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时政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文综命题的触发点和兴奋点。热点问题往往被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使试题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可见,时政热点在命题中只是一个载体,其用意在于通过对特定热点问题的设计。引领考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思想导向性。

如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第20~21题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特别值得强调的是,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的第15、17、28题,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的第14、15、18、38、39题,都是通过关注民生、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等重大热点,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主题来命题的,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可见,试题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考纲的考点、教材的重点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

2.从命题的切入点看,社会重大热点、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与学科考点知识这三者的交叉点是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兴奋点,时政热点问题始终在文科综合卷命题的视野之中。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特别是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影响,文科综合卷充分渗透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命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思想性以及价值取向上,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考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如2008年商考文综山东卷第28题就是引导考生树立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试题。

3.从命题的反映方式看。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反映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1)直接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识记。即直接考查考生对近一年发生的重大时政主要内容的记忆,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内容的记忆。如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考查有可能会采取这一方式。

(2)时政热点仅仅是考查学科知识的外壳。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设计者,近几年在创设题目意境时,时政热点只被作为外壳,实质是考查考生重组、整合知识的能力。

(3)突出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融合或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所学学科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整理、对知识进行重组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三、时政试题的类型

1.从题型上分,高考政治试题不外乎三种类型,即填空题、选择题、非选择题。

2.从考查时政热点的范围上分,可分为反映国内重大时政热点的国内类、反映世界时政热点的国际类、反映地方时政热点的区域类三种类型。

3.从考查时政热点的内容上分,可分为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科技类等。

4.从考查时政热点的方式上分,可分为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识记类、形式上反映时政热点的“影子”类、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融合类等。

四、时政试题的解题方法

1.对于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识记类试题,考生最好依据自己记忆掌握的热点问题的主要内容或重要时政理论,弄清题目考查的是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主要内容及意义,或是党和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

2.对于形式上反映时政热点的“影子”类试题:首先要围绕设问,正确审题;然后回归基础,找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整合知识的能力。

3.对于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融合类试题:一要审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句,把握答题方向,找准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需要用教材的哪一个或哪些知识点解决问题,如何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二要把热点的重要观点作为答题素材,努力达到教材语言、时政语言、材料语言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考生解答时政试题的失误原因及复习建议

考生解答时政试题出现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考生对重要时政知识掌握不牢。如考生可能因记不清楚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几周年等,导致试题选错或答错。

二是考生因学科基础知识薄弱而缺乏对时政背景材料的分析能力,致使答题脱离热点材料。如考生可能因为对财政的作用、政府的职能、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理解肤浅,所以难以做到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4万亿元促进经济增长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三是考生不会提取时政热点材料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对于间接反映热点的综合类时政试题,考生筛选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弱,导致组织的答案无法达到教材语言、时政语言、材料语言的有机统一。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考生要学会对重要时政热点归类复习,精选时政热点,打造时政专题,对于新观点、新提法要准确记忆、正确理解。

其次,考生要加强有效训练,提高审题与答题能力。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训练:一是以知识带热点,即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热点;二是以专题热点带知识。即知道某热点应该用哪些知识去分析。

高考文综高效备考复习方法 篇9

2、由于文综背诵部分较多,所以文综复习最重要的是背书,这是文综的特点决定的;

3、要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这可以使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其联系,有助于记忆理解;

4、复习期间应追求质而不是量,历年高考试题是很好的范本,练和分析结合起来,了解高考答案的答题技巧;

5、练习中建立个人的错题集,要学会将有用的知识进行积累等。

<<<返回目录

艺术生如何复习高考文综

政治:关键在于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政治虽然文科性质很重但经济常识中那些计算题,如价值量、汇率等如果出刁了,还是够我们在考场上急出一身冷汗的,务必重视。二、平时做题时要注意答题套路及术语的总结,如提到党,我们常从党的性质、宗旨、党风建设、领导执政方式等方面入手。三、注意对课本知识的精确理解,规避模糊性错误, 四、平时应适当关注时事热点如三农、金融危机、节能环保、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科学发展观、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问题,将其与课本相关知识结合,知其然,思其所以然。

历史:一纵一横两条线

历史的一纵一横间总蕴含着发人深省的道理。因此,对历史的纵横把握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抓住纵横两条线索,纵向把握一地各个历史阶段的史实,横向对比同一阶段各个国家的不同状况。如纵向:我国古代政体的变迁及其原因;中国人民反列强侵略史。

地理:发扬啃数学的精神

地理是一门让许多文科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自然地理中四大运动规律的难懂与难算,这需要我们发挥学数学的精神平时多练、多思。当然,自然地理中也有不少需要背的东西(如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高发原因)需要我们发挥文科生特长。

趣味性强的人文地理是多数文科生喜爱的,但要得满分却很困难,原因在于其得分点不好全面把握,我们只能平时练习时多加总结尽量完善我们的答题点,亦可自己总结小专题,考试时灵活套用。人文地理的核心当数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对其发展条件评价一定要烂熟于心。

<<<返回目录

如何学好文综

一、历史

1、根据时间点来记忆

历史课本的编撰,通常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来呈现的,当然这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顺序,必须先掌握前面的知识,才知道为什么这样发展。因此,根据时间点来加深对历史事件、知识点的记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唐宋元明清不同的朝代,可以将所有的皇帝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包括每个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什么大事,有什么历史意义,以及对后面历史有什么影响等,一环扣一环,应该能更好的帮你理顺该阶段的历史知识点。

2、通过对比来加深记忆

对于文科学生而言,中国古代史应该不算最难的,毕竟它离我们时间很远,有许多东西都无法进行验证,而近现代史、世界史就不一样了。这距离我们时间不过两三百年,也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一段历史,无论它是怎样的,都不应该忽视。为了更好的进行记忆,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二、地理

1、根据高考地理题型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以往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发现,很多情况下,重要知识点都会通过固有的题型形式呈现出来,因此根据高考地理题型的不同,整理归纳重要知识点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高考地理出现最多的就是关于分布规律的知识点,其展现的题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位置,或是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的综合应用,或是利用洋流的分布规律来解答地理问题等。这些都需要考生认真分析题型,仔细归纳总结知识点。

2、需要结合一些社会问题来分析解答

高考地理综合主观题所占分值较重,且一般一道题里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需要考生完全调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解答。尤其是,高考出题者最喜欢结合当下聚焦的社会问题来出题,一是考察考生对社会实时的关注,二是真正的让考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运用。

因此,考生在紧张的备考阶段,还需要抽一定的时间了解一下当下社会问题,自己试着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出题者,会出一些什么样的题目,自己再试着解答。说不定在高考考场上真的会出现与你想法不谋而合的题了。

三、政治

1、总结划分背诵重点梯度

考生必须根据考纲,老师平时的重点划分,以及多次考试和对往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自己对政治重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并将所有的政治知识点进行一个梯度划分,即哪些是必须背诵掌握的,哪些是知道了解的,哪些是可以一眼带过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划分,才能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刀刃”上,获得最大的价值。

2、政治冲刺离不开时事热点

在高考所有科目中,如果说哪一科与社会时事热点联系最紧密,政治说第二,就没有哪一科敢说第一了。因此,在政治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必须了解一下近几年,尤其是今年的政治新闻热点。

高考文综第二轮复习策略计划 篇10

研究考纲和新课标,二轮要针对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理性的舍弃一些考点,因为高考虽然说考那么多本书,但文综就是那么几道题,每科10多道选择加上五六道简答。所以要“舍得”。

着力提升做题能力:不可否认,“高考就是做题”,所以二轮应是以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构建实用性答题模式,通过训练,用答题模式激活知识体系,提高完善答题技能,牢牢把握分数。做题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

知识上的积累

高考数学文复习 篇11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四重一避”的策略

2012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最主要的特色还是体现出一个字——稳,试题考查知识较全面,难度较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与前两年一样都没考查,立足基础,注重技能;避免热点,保持考查重点;降低门槛,难易程度适中,利于考生发挥,能紧紧抓住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及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对知识的基本原理、规律的运用和判断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有用地理信息的获取能力,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前三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命题规律,提出2013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

一、重基础,抓主干

高考始终坚持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理念,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而地理能力是建立在地理基础知识之上,只有对地理基础知识达到一定的储备量时,才能谈到地理能力的建立,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素质。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学生必须要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力求做到“当天所学知识当天消化,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不断扩大自己的“基础覆盖量”,方法上抓主干知识的梳理和整理,形成主干知识框架,采取“一天一小梳,一章一大梳”,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联系构建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重图表,抓识图

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也是第二语言;地理图表是地理学常用的表达方式,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它包括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式图、统计图、等值线图、光照图、关联图、分布图、经纬网图等。近几年来高考命题几乎达到题题有图,通过地理图表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可以说“无图不成题”。那么,学生对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图中各种信息的挖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即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对于地图,一是多用心看图,在自己大脑中构建图像信息库;二是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图表知识的归纳、总结;三是做高考试题和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图形强化训练,取得的效果极佳。

三、重应用,抓思考

高考地理试题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图表可能来自近几年科研机构研究的成果、也可能来自国家的统计年鉴等,复习中可以通过精选习题模拟训练,最好以近几年高考试题、各省区名校的部分模拟试题(如渭南市联考题、西安市几大名校模拟题等)作为练习题,可以说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力争做到变中求深,在解题过程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和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摩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基本特征、解答思路、解题规律,在合理的训练中不断思考、探索、感悟、总结;多变式回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重表达,抓条理

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书面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表达能力,题目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突出有用地理,注重回归教材,创新开放性题目;特别是回答综合性题目时要做到:一是准确地使用地理术语;二是紧扣题意,问什么就答什么(即怎么问就怎么答),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要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三是从试题所给材料入手,从中提炼结论,不能一味地简单搬用教材的现成结论;四是要抓住主要论点,切中要害,做到主次分明;把你最精彩、最重要的结论放到前面,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五是当无法把握结论时,运用模糊答题的技巧,如:不清楚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之间,则可用模糊答题法答为: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千万不可答为:台湾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

五、避热点,抓永恒

世界上每年都会有许多热点事件,高考前师生非常注重猜题押宝,认为这些热点可能是高考的必考点,于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是受前几年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常以热点为切入点的影响;然而,实际上陕西省从2010年实施新课标卷以来,这些非常热的热点几乎都没涉及到,这说明命题人旨在引导广大师生要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研究;不要为了热点而学地理,不要盲目地去追求热点而忽视教材的主干知识。当然,人口、环境、粮食、资源能源、工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地理知识是高考永恒的主题,我们要紧抓这些重点知识来学习,关注地理学本身研究的热点;区域和综合性是地理学两大基石,高考地理试题将考查对象极为现实的落实在了“区域上”,学习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试时面对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时一定要“实际联系理论”,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简洁准确地用地理术语描述出问题的结论。

总之,2013年的陕西省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也将会稳中有进,创新有加,不会出现偏题怪题和超纲题,以上是针对2013年的备考提出“重基础,重图表,重应用,重表达,避热点”的复习备考策略。

上一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下一篇:舞蹈教育学专业本科生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