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区委书记讲话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团区委书记讲话(共8篇)

团区委书记讲话 篇1

胡真

2009年12月4日

尊敬的区委领导,各位委员:

刚才全会选举我继续担任六届团区委书记。在此,我衷心感谢区委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支持和关心。同时,我在这里向组织和同志们承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做到“三个一”,努力团结和带领全区团员青年为把东区建设成 “三个适宜”的首善之区而奋斗。

第一,保持一颗热心。许多曾经在共青团岗位上工作过的领导教导我们,做青年工作需要激情和热心。“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全区团的领导机构,团区委的每一名成员都要用满腔热情对待团工作,切实做到忠诚党的事业,热爱团的岗位,竭诚服务青年,坚决保证只要在团的岗位一天就要热情不减,态度不变,目标不改。今后我们15个人要把共青团不仅当成一份工作,更要当成一种事业,一种荣誉。这样才能无悔于“我的青春我的团”。

第二,带好一支队伍。作为班长,我将带领班子全体成员朝着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自律性团队目标而努力。我们将实施团区委班子集体学习制度。采取交流与讲授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继续推行团工作创

新项目制,探索团建难点。继续开展作风建设和督查督导,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定期召开班子成员民主生活会,真诚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严自我要求,接受互相监督。总之,就是要按照区委对年轻干部的一贯要求切实抓好自身建设,从而以更好的状态完成区委、区政府对共青团提出的目标。

第三,唱响一首歌曲。《西游记》中的《敢问路在何方》。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关键期,共青团工作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想要真正履行好党对共青团提出的“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职能,要想巩固好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共青团组织就必须敢于面对问题,敢于探索实践,敢于迎接挑战,而不能回避矛盾。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特别是区委高度重视青年工作,首次以区委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意见》,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也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区各级团干部,尤其是团区委班子的全体成员更要坚定信念,增强责任感、窘迫感,团结一心,努力探索出一条新路子,开辟出一番新天地,形成一套好经验,从而实现面上工作的整体推进。

同志们,2009年即将离去,2010年的钟声也很快要敲响,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决策下,相信今后三年岳塘的土地将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作为后备军和助手的共青团干部应该珍惜岗位,珍惜时间,珍惜缘分,以实际行动书写岳塘共青

团区委书记讲话 篇2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题,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应该在文化发展方面率先领跑,在中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示范作用。通州作为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战略构成,在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道路上,如何在文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构建与首都发展相适应的先进文化之区,广受关注和期待。为此,本刊记者在全国人代会召开之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王云峰。

“通州历史悠久,运河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良好格局,群众基础雄厚,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方面,应该大有作为或者是有所作为,是因为我们有想法、有思路、有空间、有规划、有基础的大好环境之下。有中央和北京市委这些好的政策。我们是有希望的,这次北京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也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文化创新,未来叫双轮驱动。所以,未来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将以文化为灵魂,在推进文化工程建设上起表率作用,着力建设‘文化繁荣、文明开放、文脉彰显’的活力之城,要努力建设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区。”王云峰如是说。

底蕴深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打造先进文化之区,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这,恰恰是我们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王云峰代表介绍说,通州历史悠久,西汉初建置,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是久负盛誉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美誉。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运河,中国版图上唯一一条纵贯南北的“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就从这里发源。鼎盛时期,万舟骈集,帆樯如云,舶来了古都北京的辉煌。是故,《通州志》有“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记载。

依托于古老的历史及漕运文化,通州遗址遗迹众多,古城名镇更是点缀其间。京通间各条运河故道遗址、通运桥、御制通州石道碑等,无不与漕运密切相关。“古塔凌云、长桥映月、二水汇流、波分凤沼、万舟骈集、柳荫龙舟、平野孤风、高台丛树”构成了历史通州之八景,使人充分领略到通州自古以来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漕运文化风貌。

可以说,水之韵、帆之影、塔之风构成了通州深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国唯一的由儒、释、道三教并存构成的文物古建“三教庙”以及燃灯佛舍利塔、大光楼、京东第一驿等众多名胜古迹见证着运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在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的感召下,黄永玉、冯其庸、韩美林等一批文化名人入住通州,中外闻名的宋庄画家村聚集了5000多位当代原创艺术家。

强基固本,全力抢占文化发展的有利先机

一直以来,通州区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的重要任务,坚持早谋划、快落实,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断夯实文化事业基础,积极抢占发展先机。

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截止目前,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112家。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目前集聚区汇集了5000余名海内外艺术家,艺术家工作室3000多家,14家美术馆,100余家画廊,30家文化生产企业和25家相关服务企业。2010年以来,先后有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三辰卡通集团总部基地、北京世贸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签约入驻宋庄集聚区,总投资额达到400多亿元。“派格”“5D炫幻秀”“新乐城”三个大型主题休闲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文化旅游区,项目总投资额达到494亿元,占地4500亩,预计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年形成GDP60亿元。此外,央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即将落户通州,今年举办首届中国艺术品博览会,一大批文化企业纷纷看好通州新城,主动到新城开展投资洽谈,全区初步形成了以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区两个功能区为核心,以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梨园数字音乐产业集聚区等为多点支撑,以艺术品创作交易、出版发行、动漫网游、原创音乐、影视节目制作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大型主题文化活动,特别是举办中国(北京.通州)运河文化节、奥运文化广场庆典活动、庆祝祖国六十华诞、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等,邀请四大洲10余个国家的艺术家进行精彩表演,吸引观众超过45万人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五月的鲜花”群众歌咏比赛、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农民艺术节、“我的舞台”“三教庙”文化庙会、“我家住在运河旁”等活动如火如荼常年开展,培育出一批独具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开展了百姓读书月活动,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楼门文化建设形成特色,成为通州社区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文化精髓不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通州坚持以“打造通州精神、创造通州速度、树立通州形象”为抓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首都文明区创建成果,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深入推进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网络等六大文明引导行动。不断深化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6家单位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25家单位荣获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文化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高标准实施文化中心等工程,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基层文化室、图书室、室外活动广场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村级全覆盖。全区建成村级数字电影固定放映厅502个,建设面积达6万余平方米。实施“我的舞台”擂台赛等群众文化精品工程,推进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合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有效保护运河核心区文物,积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区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区。

未来五年:建设“文化繁荣、文明开放、文脉彰显”之城

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未来五年至关重要,王云峰强调说,“十二五”期间,通州将把文化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新城建设和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和创新,加快形成与现代化国际新城相适应的文化发展体系,实现思想道德显著提升,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体制活力迸发,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城市文化魅力彰显,文化名家精品荟萃,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化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使通州文化建设创新方面率先突破、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在发展公共文化、壮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文化繁荣、文明开放、文脉彰显”之城。

建设文化繁荣之城。主动承载首都加快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先进文化之都的功能。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加快编制文化产业规划,集中力量抓好“一核五区”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区的建设,使其成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推进一批国家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和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知名度、带动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不断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在新城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引进和发展为文化产业服务的大型现代娱乐、休闲产业,建设一批荟萃中外创意文化精品的高端娱乐休闲场所。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金融、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大胆开展先行先试,力争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通州区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暂行办法》,加快引进一批新城急需的高端文化人才,构建一支德才兼备、锐意进取、结构合理、一定规模的文化人才队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文明开放之城。着力提升新城的人文素养,把新城建设成充满人文气息和生机活力的文明开放之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城文明风尚,强化宣传引导,树立文明新风,为建设北京现代化国际新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塑造文明市民;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体现通州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设品牌, 争创全国文明区;深化楼门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邻里关系。要推动对外开放。大力弘扬“海纳百川”的精神,以更加开放的眼界、开拓的思维、开阔的胸襟,吸纳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技术、新文化、新观念和世界各类精英人才,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提高新城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建设文脉彰显之城。全面挖掘通州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提升新城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结合文化旅游区开发,启动新城规划范围内有关乡镇的规划修编,统筹开发区域文化资源,打造以漕运古镇张家湾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加强运河水系内历史风貌、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三教庙——西海子”周边打造历史文化保护区,对李卓吾墓、潞河驿和古码头等一批有特色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通州运河艺术节”、“宋庄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的品质。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完成运河博物馆、区文化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功能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把公共文化服务纳入“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范畴,提升新城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进乡村”“通州百姓读书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在社区、农村、企业、院校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创建工作,更好满足城乡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前景展望:建设成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2011年北京市市委刘淇书记在考察通州的时候强调,要把通州新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王云峰说,这既是对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为通州未来发展明确了要求。打造科学发展示范区,体现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就要努力建设成为文化创意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文化创新的硅谷。他着重强调,这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基于通州的五大优势。

定位优势。按照北京市对通州的新定位,通州新城是“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未来要成为首都中心城区功能疏解的重要承载地、新增功能的核心承载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和提升新城的文化功能,使新城承担起引领首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任,符合首都对新城的新定位,也是实现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重要途径。

规划优势。通州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新城在产业发展上要全力打造“三中心、一基地”,即打造首都的新商务商贸中心、高端物流中心、休闲娱乐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北京市刚刚编制完成的《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行动计划》中,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城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新城文化产业发展,符合新城的规划发展方向。

人才优势。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文化艺术人才的高度汇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通州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的高度聚集是北京市其它区县不可比拟的。例如,在通州宋庄生活、创作的文化艺术家就达到5000余人,由原来单纯的画家和艺术评论家,扩展到雕塑家、摄影家、表演艺术家、独立制片人、诗人、作家等众多门类,其中包括来自10个国家的200多名外国艺术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0人。以现代音乐学院为核心的梨园数字音乐产业集聚区汇集了数百名音乐创作人才。此外,还有黄永玉、韩美林等一大批知名文化艺术家分散居住在通州。

空间优势。目前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绝大部分呈点状分布,规模较小,发展空间有限。在通州,我们提出了“一核五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核五区”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在全市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规划面积最大,占全市所有集聚区总面积的一半;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规划面积17.2平方公里。“一核五区”主要用于承载文化产业以及为其服务的高端服务业,通州新城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前景优势。目前新城的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以来,先后有国家时尚创意中心、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三辰卡通集团总部基地、北京世贸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大项目签约入驻宋庄集聚区,总投资额达到400多亿元。“派格”“5D炫幻秀”“新乐城”等三个大型主题休闲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文化旅游区,项目总投资额达到494亿元,占地4500亩,预计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4万个,年形成GDP60亿元。此外,央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即将落户通州,一大批文化企业纷纷看好通州新城,主动到新城开展投资洽谈,新城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区委书记的教育情缘 篇3

教师出身又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过的青原区委书记徐明,对教育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他经常说:“全社会的任何一位公民都是教育的受益者,无论是领袖、将军、科学家,还是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最早都是从学校受教育获得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开始成长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以感恩之心、报恩之情对待教育,对待教师。”

他在青原无论是担任区委副书记、区长,还是区委书记,始终对教育倾注一片真情。在他的积极倡导下,青原区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工作放到了与经济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统一安排部署,提出了“三全力四优先”工作思路,即教育的项目全力以赴申报,教育的资金全力以赴争取,教育的法定经费全力以赴保障到位;优先解决教育问题,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引进教育人才。

教育经费优先安排

在推动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青原新区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经费短缺,但徐书记宁愿坚持其他事缓办,也要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发展教育,做到了教育经费的全额保障。近三年区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年均增长在28%以上。

在这种教育战略的催生下,青原区的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近几年共投入资金1亿多元用于学校建设。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基本完成,面积达2.1万平方米;扩建、新建校舍面积达9.2万平方米;全区70%以上的寄宿制学校新建设的食堂、澡堂已投入使用。

——在吉安市率先实行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和学科带头人特殊津贴,800多名农村教师享受到边远地区教师津贴,省、市、区学科带头人每月分别享受200元、100元和50元特殊津贴。

——2007年实施阳光津贴后,全区中小学津贴补助按照公务员标准同步发放,并从当年起,每年拿出10多万元为全区所有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一次体检。

——近几年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共择优录用了344名教师,全区的教师平均年龄为40岁,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达到40%。

让学生吃上热饭菜洗上热水澡

2007年12月的一天,朔风凛冽,寒气逼人。时任区长的徐明带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冒着严寒到农村学校调研。来到富滩中学时,恰逢学生下课吃午饭,因缺少餐桌,学生打完饭后只能站着或蹲着在露天里用餐,不少学生自带的菜已冷冻成块……此情此景,徐书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巡视学校没有看到一间学生浴室时,徐书记关切地问身边的一位男同学:“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们学生平时在哪里洗澡呢?”“夏天,用吊桶在水井里打水冲一冲;冬天,怕冷,又没有地方洗,等到双休日回家洗。”男同学快人快语,让徐书记听了心情异常沉重,“学生吃不好,睡不好,哪有心思读好书啊!”调研一结束,他迅速召开会议,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两堂”(食堂和澡堂)建设列入了区政府的重要工作,决定从2008年起,用两年时间把中学和中心小学的食堂和澡堂全部建设好。一年半时间过去,全区70%以上的寄宿制学校新建设的“两堂”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条件。

全区各中小学校的“两堂”建得怎样,一直牵挂着徐书记的心。今年3月,徐书记再度来到富滩中学,看到学生三五成群地坐在餐桌前吃着香喷喷的热饭菜,并听到学生说能洗上热水澡时,徐书记满意地笑了。

在加快“两堂”建设的同时,徐明书记又提出全面推进学校功能化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区农村初中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音体美器材、实验仪器、图书装备一应俱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日臻完善,基本实现了网络或远教“班班通”,区域教育资源实现了网络共享。

眼下,走进青原区最边远的东固畲族乡,昔日“一个小操场,一堆大垃圾,一座破房子,窗上飘着塑料纸”的学校写照已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式的建筑、绿茵茵的草坪、宽广的操场、明亮的教室以及富有朝气的教师。当地村民逢人便说:“学校变化太大了,可以说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读书,我们感到踏实、放心。”

不让一个学子因贫困而失学

万婷同学家住河东街道芫下村,一家五口人常年住在三间有20多年历史的砖坯房中。由于经济困难,无力修缮,房屋出现多处裂缝,逢雨必漏。母亲多种疾病缠身,昂贵的医疗费成为家里十分沉重的经济负担。雪上加霜的是,2002年万婷的父亲不幸患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并且为父亲治病欠下了4万多元的债务。

那是七年前,徐明刚到青原区,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和万婷家里取得联系,明确表示要帮扶万婷上学。尽管工作很忙,徐明总会抽出时间,第一时间给万婷回信。徐明在给她的第一封回复信中写道:“困难是暂时的,努力学习可以改变面貌,我会一如既往地帮助你的。”徐书记不仅关心她的学习,也常常牵挂着她家的生活,为她家解决拆迁安置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万婷中考成绩不很理想,为减轻家庭负担就南下打工赚钱。徐书记知道后很是痛心,并安排专人找回万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说服她继续求学。如今,她坐在井冈山大学附中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心中的大学梦想而拼搏。她非常激动地对记者说:“是最尊敬的徐书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现已考入太原理工大学的孤儿夏芳,也和万婷一样一直受到徐明书记的真情关爱。在一次下乡的偶然过程中,徐明书记了解到夏芳家里的情况。看到眼前这个失去双亲的孤儿,以及她家里非常拮据的生活境况,徐明的心在颤抖,决意帮助这个贫困女孩完成学业。之后,徐明书记不间断地去家里、学校看望她,有时还会带着家人一同前往,并深情地告诉她:“困难是暂时的,只要有信心,就一定会渡过难关。”

在徐书记的不断鼓励和真情温暖下,夏芳渐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迅速提高,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记得上大学时,手捧徐书记的资助善款,夏芳哭了,哭得是那么开心。因为她知道,是徐书记让她圆了大学梦,让她可以走出农村,去找寻更广阔的天空,开始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到了太原后,夏芳不忘和徐书记通信,不时地谈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徐书记都会一一回信,告诉她要好好学习,将来更好地报效家乡和祖国。

七年来,徐书记共帮扶贫困学生十多个,先后捐资近万元。逢年过节,他常带上家人到这些学生家里走访,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徐书记帮扶贫困学生在青原已成为佳话。

在他的示范效应下,全区掀起了捐资助学热潮,四套班子成员纷纷走进学校、家庭,与贫困学子结对帮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该区每年还要组织相关部门摸底调查、汇总登记学生家庭的困难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由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今,该区为全区所有在校学生减免了学杂费并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贫困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提前一年达到省里要求的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水平。该区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和强农惠农“一卡通”、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政策,深入推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已建立了4个“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机关干部当代理家长认领留守儿童,党员义工与100名留守儿童结对,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困惑和难题。

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在确保教师工资、教师13个月奖金、教师住房公积金、医保、社保等全部落实到位的同时,徐明书记更多地关注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在每年的教师节上,区政府都会拿出20多万元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教师和先进集体,还为教师体检买单。富田中学胡名真老师接到体检单后,兴奋不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由衷地说道:“教了这大半辈子的书,党委政府买单为我们体检,更加感受到老师这份职业的幸福啊!”

2009年6月25日,对56岁的富田镇高家小学刘根平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而又格外高兴的日子,因为他刚从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康复出院。这事还得从两年前他参加教师免费体检说起。

刘老师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次被评为区优秀教师。他的身体一直很棒,可是不知怎的,有段时间一天工作下来,常感觉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右下腹还时有隐隐之痛。刘老师本想到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又但怕耽搁教学而没有去。当年教师节前夕,区党委、政府买单为全区所有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免费体检,刘老师在这次体检中被查出早期肝硬化。

刘老师在治疗期间,区委徐书记曾两次嘱托教育局领导到医院看望他,要他安心养病,渡过难关。经过近两年的治疗,刘老师的病情渐渐好转,前不久,在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做了最后一次检查,肝功能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每每说到这里,刘老师总是泪流满面,他激动地说:“要不是那次免费体检查出问题,后果真不堪设想!党委、政府买单为我们体检,当老师,值啊!”

在青原区,像刘根平老师一样在免费体检中查出问题并得到及时治疗的教师逢人便说:“教师免费体检,政府确实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徐明书记还致力于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他的大力倡导下,青原区坚持校长由教师公推,通过“三推一考”等方式,选拔出6位中层干部走上校长岗位、4位副校长到农村中小学挂职锻炼。同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竞争氛围。青原区还大力实施业务培训、学历达标培训、校长资格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四培”工程,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教师基本功达标”等教学技能大练兵活动,一支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已初步形成。

区委书记人大闭幕讲话 篇4

宿豫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这次大会,是在圆满收官“十二五”、全面开启“十三五”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忠实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利,积极建言献策,体现了胸怀全局、情系人民的使命担当,展现了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会议始终洋溢着民主、团结、务实、高效的浓厚气氛。应该说,这是一次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提神鼓劲、催人奋进的大会。特别是会议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各项工作报告,集中反映了民心民意,汇集了代表智慧,契合了时代要求,体现了宿豫实际,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激励全区上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推进“强富美高”新宿豫建设。在此,我代表区委对会议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十二五”时期,是宿豫综合实力提升快、城乡面貌变化大、群众得实惠多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干群,凝心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破难题,全力以赴抓落实,圆满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宿豫经济开发区成功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化工园区“五大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各项工作位居全省南北共建园区前列,乡镇共建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投资强度、容积率分别超过了300万元和1.0;以装备制造、食品饮料2个特色产业和新材料1个新兴产业为主体的“2+1”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以电子商务为引领的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现代农业“1+_”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基地农业、订单农业、可追溯农业“三大农业”稳步发展;荣获“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玻璃制品出口基地”等近10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农村电商“一村一品一店”建设、乡镇共建工业集中区建设、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支部+电商”党建富民新模式等一批特色做法和创新举措得到了肯定和推广,等等,这些都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应该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更是饱含着各级人大和全体代表的智慧与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展望未来,宿豫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____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我们顺利实现“十三五”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人代会,把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区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区十一次党代会第六次会议暨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任务要求,全面落实到了区人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中,并细化、实化、量化为具体的推进举措,下一步的重点就是抓落实。全区上下,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迅速行动起来,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坚持“集约集聚特色”发展理念,按照会议的部署安排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履职尽责勇担当、聚精会神抓落实,为谱写宿豫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一、谱写发展新篇章,必须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主动作为。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无论形势怎样变化,加快科学发展始终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在经济新常态下,不是不要发展,更不是不要发展速度,而是要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更有效益、更有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要突出“三量齐抓”,按照“一产抓规模高效、二产抓转型升级、三产抓拓展提升”的理念,坚持招引项目扩总量,突出把增加有效投入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抓手,狠抓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培大育强优存量,继续开展“三服务三促进”活动,深入实施企业培育“511”工程,加快农业“1+_”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引领提质量,加快宿迁新材料科技城等载体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创新。要突出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双轮驱动”,把实体经济和互联网经济作为经济腾飞的两只翅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构建以“2+1”工业体系为主体、以互联网经济为支撑、以“1+_”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融合发展。要突出特色竞相发展,坚持差别化、个性化发展,按照“十个方面创特色”的要求,紧密结合宿豫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面上推动与重点培育相结合,在转型中打造特色、在发展中彰显特色,致力将特色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逐步形成特色引领、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二、谱写发展新篇章,必须要在改善民计民生上全面突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精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以打造更加繁荣宜居城区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着力加快“一核一带多点”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实施名校、名医、名园建设工程,加速实现城市形象的一体化、城市功能的特色化、城市发展的融合化,全面提升市民的舒适感、愉悦感、幸福感。要以建设特色镇村为抓手,聚力建设精品小城镇,落实“五个一”建设任务,努力让乡镇镇区面貌提升,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要全力打造美丽乡村,按照产业和居住“两个规划”一起做、整村推进和改造提升“两种模式”一起推、生产和生活“两个方式”一起转的要求,优选一批试点村(社区)进行重点打造,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切实增强农村居民对全面小康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要以办好实事工程为重点,全面落实“七个更”要求,坚持民生工作“三个优先”,进一步完善提升“普惠型、兜底型、内生型”三大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医教水住行娱”等问题,强化攻坚扶贫开发,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三、谱写发展新篇章,必须要在推进作风建设上久久为功。作风就是战斗力,作风就是执行力,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工作成败,关系事业兴衰。当前,发展目标任务已定,关键就是靠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全区上下要继续发扬作风实、肯吃苦的优良传统,对确定的目标、部署的任务、明确的重点,雷厉风行、一抓到底。要强化责任抓落实,按照工作项目化的要求,把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硬化,层层分解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使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要雷厉风行快落实,增强“昼无为、夜难寐”的责任感和“今日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必须立说立行、立抓立推,决不能阳奉阴违、虚以应付,切实做到挂图作战、序时倒逼,环环相扣、高效运行,确保中心工作不在自己岗位延误,不在本单位受阻。要严督实考促落实,对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要实行清单化分解,对照清单,加强实时督查、跟踪督查,强化过程控制,以严格的督查考核,鞭策空谈者、惩罚误事者、奖励实干者,确保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落地有声、落地见效。

四、谱写发展新篇章,必须要在凝聚工作合力上尽职尽力。人大工作是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人大有效行使职权、依法开展工作的根本保证。人大及其会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定人大工作的重点,把推动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人大依法履职的重中之重,综合运用听取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形式,加强对特色镇村打造、电商产业发展、民生实事办理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促进落实;要把依法监督与支持“一府两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支持中履行监督职能,在监督中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各位代表即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回去后要带头宣传好本次大会精神,带头贯彻好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汇集民智,多做政策宣传、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团结鼓劲的工作,多办惠民利民的实事好事,切实为发展增添动力、凝聚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区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大力支持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权利,主动为人大调研、视察等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做到思想上重视,工作上信任,决策上尊重。“一府两院”要自觉接受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广大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在接受人大监督的过程中推进依法行政、司法公正。

“凡事成之,必在干之”。各位代表、同志们,让我们顺应时代潮流,不负群众所托,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静水流深的稳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加快推动宿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多做贡献、再立新功!

区委书记经济会议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在这里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我区经济顺利实现“十二五”开局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区长就20xx年全区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就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希望全区上下认真按照×××区长的安排抓好落实,顺利推进今年各项工作。

为更好地抓好今年经济工作,我再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要有强烈的加快发展意识。这次列席省人代会期间,从各市州的简报和领导讲话中我感受到了全省各市地州抓发展、促发展的紧迫感,都希望将自己的项目、工作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对省委省政府提了很多建议。从发展速度看,省委明确了今年“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主要抓手就是统筹城乡、两化互动、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各市地州在代表团讨论的发言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的速度,这也与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相符。“稳中求进”有个解读就是“东部要稳,西部要进”。东部要“稳”,就是要稳定经济增长态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西部要“进”,就是在西部本来就发展慢、发展不够的情况下,更要在发展速度、质量、效益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加快发展的力度,提升发展的效益。去年全省财政从“吃饭财政”到了“发展财政”,各级财政税收增长较快。只有地方经济发展了,才能有能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政绩观,发展并不仅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而是为了保证民生需要,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全区今后有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全区上下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今年全区财政体制进行了调整,偏远乡镇财政困难点,要抢抓机遇,抓好发展,加快发展,攻坚破难、乘势而上、提升实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近郊乡镇街财政宽裕点,要发扬革命同志间的友谊,相互支持、协同共进。

(二)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认识。×××区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全区人均财力已超过7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不能列入省上财政一般转移支付的盘子,加之房地产不景气和国家税收政策调整影响,要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确保正常运转,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把抓好本部门工作的责任当作“接力棒”而不是“烫手山芋”,不能有“往后甩”的思想。各乡镇街和区级各部门的工作还有不平衡性,一些部门和乡镇街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还有差距。面对群众的监督、上级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务必要与时俱进,不能忽视群众对工作的监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以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尽好职、履好责。

(三)要有强烈的攻坚意识。在面对发展制约因素多的情况下,今年经济工作必须突出“破难攻坚、乘势而上、提升实力、改善民生”主题,“破难攻坚”就是在面临发展所需要的水、电、气和土地供应等已经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解放思想,加强执行力去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就是要在近年,全区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度也很高,有很好的发展基础的情况下,把全区发展从速度和效益上抓得更好。“提升实力”就是要通过抓发展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实力,提升干部整体素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升经济实力,以强力的财力支撑把群众想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把党委政府想做的事情做好;提升产业实力,把四大产业真正形成产业支撑,提高税收占GDP比重;“改善民生”就是要通过发展,努力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解决好,尽力解决好病人看病难、入学难、学校大班额等问题,尽力偿还好社会事业欠帐。“提升实力、改善民生”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努力方向,今年全区各项目标任务不仅数字上必须完成,从发展质量、效果上还要有明显提升,在社会管理服务、城市建设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等方面都要体现出我区的特色。市委、市政府对我区工作非常重视,将我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之一,在全市规划的临港物流产业园区、市委“156”发展战略和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给我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我区作为临港物流产业园区主战场,更要围绕“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城一体”思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服务好,抓好落实和执行,推进全区经济发展工作。

(四)要有强烈的软环境建设意识。要通过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狠抓发展软环境建设,以外在的督促力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工作执行力,让干部不敢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以更优的服务保障全区发展。今年,我区在全市首个将软环境建设作为一个重大项目,由纪委邓永铸书记牵头负责,并按重大项目管理机制纳入考核管理。今天会后,各乡镇街、区级各部门要及时将会议精神传达到本部门干部职工,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负起效能建设职责,抓班子带队伍,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加强职工管理和教育,增强职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执行力。要坚持教育在先,加强对同志的关心、关爱。从一定意义上说,惩处也是关爱,是为了不让干部走得更远、陷得更深,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春节过后,区纪委就要代表区委、区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对软环境建设开展督查,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对事不对人。要增强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识。区效能办、发改局要围绕区上的重点项目认真清理项目开工前、施工过程中、竣工投产等全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服务内容,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明确办理时限,简化流程,缩短时限,限时办结,狠抓行政效能建设。区级各部门也要围绕区上确定的重点项目主动服务,认真梳理本部门在项目建设中的服务内容,明确办理责任人服务时限,并与2月3日前交区纪委监察局和区发改局。2月底前,区纪委监察局要会同区发改局进行梳理核实,确保全区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服务内容全部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办理时限,并全程跟踪督查,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同志们,×××区发展慢不得、等不起,全区上下务必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赶超意识,自觉把各项工作置于区域竞争更大的范围去审视、去谋划、去推进,主动拉高标尺、自我加压,加快工作节奏、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保持并扩大追赶之势,全力推动全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督查,切实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的推进工作

刚才曾区长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建设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就不再多讲,请大家切实抓好落实。要高度重视项目引进和督查工作,强化招商选资工作力度。招商引资工作要以园区为龙头,以招商局为主、乡镇街为辅。当前,在我区面临发展用地制约情况下,更要注重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努力招进大项目、好项目。只有把好招商选资的关,才能保障好的项目引进来时有地可落。对新招商入驻的重大项目,要及时列入重点建设项目管理,相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抓好服务工作。今年,区委决定由区人大徐剑南主任、区政协赖应强主席牵头负责全区重点项目总督查工作,加大重点建设项目推进的督查力度。两位领导牵头把督查工作抓好了,区委、政府领导就有更多精力去为推进重点项目搞好服务、协调和保障工作。要通过强有力的督查督办和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见效。开发区要认真清理已签约项目的开工履约情况,对没有按时开工、投资强度、回报率等达到不招商引资协议要求的,要督促企业按时开工、按时竣工,认真履约。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问题,努力提高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三、强化协调,切实加强发展要素保障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区房地产开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全部出现下降,在房地产及建筑业税收占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的税源结构形势下,如何才能确保今年财政收入增量,确保经济工作不滑坡。全区上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提前思考今年财政增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量等问题,尽早谋划新型工业化的抓手问题,积极争取、协调发展要素保障,为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新项目需要土地作支撑。在今年全省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天府新区建设的情况下,更要积极争取破解用地瓶颈制约。首先是要努力争取市上领导的支持。各联系重点建设项目的区级领导要牵头把自己联系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突出项目的特色和亮点,形成汇报材料,争取春节后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作好汇报,努力获得市上领导对我区重点项目的支持,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要鼓励业主自带用地指标投资发展,通过引进重大项目获得省市用地支持;要认真研究各级政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充分挖掘本地资源,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着力破解发展用地不足瓶颈。要着力提供融资、用地、供电、用气等发展要素保障,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好龙马兴达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机制和“三区两港”合作机制,有效解决我区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四、主动对接,切实加大争资争项工作力度

投资拉动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投资包括区上积极争取的各级项目的投资,乡镇街自身的投资,以及社会资金的投资。要认真研究各级政策、发展规划、工作报告以及主要领导讲话,从规划中、报告中、领导讲话中找到我区争资争项工作的着力点,主动去对接项目、跑项目,努力争取一些没有定点的项目尽力落户我区,增加我区项目投资额度。要加大争资争项工作的考核力度,科学制定考核办法,今年全区争资争项要达到5亿元,对区级部门、乡镇街要明确任务,既要考核绝对值,也要考核增量,对原来争取的普惠的策资金要锁定基数,区别对待是普惠增项目增量,还是真正通过做工作增加项目的增量,让争资争项考核真正公平、有效。

最后,年关将至,我再强调一下当前工作。一是要全力确保实现“开门红”。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有关部门要把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街和企业,积极协调好各种生产要素保障,要引导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的条件下开足马力,全力确保实现“开门红”。二是要全面做好群众工作。春节临近,各乡镇街、区级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好“送温暖”和“献爱心”等帮扶活动,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要组织好节日市场供应,做好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保障,确保群众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物资供应。三要全力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高度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维稳工作力度,今年敏感时期多,维稳工作压力大,各乡镇街、区级各部门年初就必须绷紧维稳工作的弦,扎实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历史遗留化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抓好道路交通、烟花爆竹及消防等安全,商场、文化娱乐场所等人员集聚区的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要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要坚持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禁巧立名目乱发钱财,严禁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着力营造清正廉洁、风清气正的良好风气。五是全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工作。

同志们,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转型跨越的前景催人奋进,任务艰巨繁重。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为党的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献礼!

区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篇6

今天,我们召开南开区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和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总结“十一五”时期工作,谋划好“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刚才,宏范同志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做好下一步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同意。“十一五”期间,南开教育硕果累累,取得一批教育部授予的荣誉,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坚持推行素质教育、优质教育,坚持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特色突出、实力雄厚、文明和谐的新南开做出了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好的班子、好的队伍、好的思路、好的作风。藉此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也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长期以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勤勉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发展付出大量心血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一会儿,市教委靳润成主任要就南开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贯彻落实。

下面,我就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认清新形势新要求,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教育是民生之基、强国之本,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高丽书记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天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南开区今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建设科技南开、实现科学发展”,当前的主攻方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区域综合实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要完成这个任务、实现这个目标,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所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部署,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办好优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实施科教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构筑南开教育发展的新优势,为把南开区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实力雄厚、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科学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为此,我们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要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明确任务,抓好五个环节: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必须坚持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本着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五是必须坚持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与人民群众对人人享受优质教育新期待存在的差距,更加坚定以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南开区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在推动教育强区、人才强区战略的实践进程中始终走在全市的前列。

二、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期盼,对加快创办优质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作为衡量我们教育工作的一把尺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南开教育的满意度。

一是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要坚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和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制。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推进中、小、幼有机衔接,做到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更加重视打牢创新基础,倡导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更加重视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全面提高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关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先天优势,培养有特点的学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二是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坚持教育公平。教育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体现,是社会和谐最重要的基石。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创办优质教育行动计划的落实,我老秘网区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每一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机会和权力得到了切实保证。但目前我老秘网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教育发展“东强西弱”现象依然存在,优质教育的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缩小校际间差距,教好每一个学生,形成普惠于民的教育,保障每一个孩子公平享受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十二五”期间,我们要以建设科技南开、实施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加快西区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西区教育发展的投入,提升西区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落实示范高中、高职校建设,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南开西区要切实改善校园的环境,切实加强师资力量,切实提高科技水平,切实优化班级规模,实现东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均衡发展。

三是创办南开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保障,对建设教育强区和人才强区意义重大。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要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大张旗鼓地鼓励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辐射作用和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优秀教师资源的覆盖范围。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质量区域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设科技南开,要提高南开教育科学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运用科技成果、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南开教育质量。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南开区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机制创新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第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机制创新,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的成效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否持续提高,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逐步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广大青少年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发展。

第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机制创新,要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化学校制度。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机制创新,要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教育管理专家。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作用影响重大,牵动教育全局。希望各位校长务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率先垂范的工作作风、严谨治学、严格治校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大胆探索,潜心实验,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要不断开创教育系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局面,大力培养教育管理专家,更新用人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健全科学体系,探索有效途径,在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依法治教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秀、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第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机制创新,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造就教育家。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人格修养的楷模,以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拓宽教师培训渠道。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载体,引导教师把科研的落脚点放在为教学服务上,把自己研究成果转化为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要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名家、大家的思路和要求,明确我们教师队伍建设方向,丰富培养手段,健全培养机制,勇于打破条条框框,造就一批在天津市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声望的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物,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献身教育事业,具有国际视野、有先进教育理念、有创新能力和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壮大名师、大家群体,提升南开教育的品牌形象。

第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机制创新,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南开教育品牌。要全力支持南开中学的改革创新,要全力支持翔宇中学在南开持续发展,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国内名校之间的交流,加强世界名校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机制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破解难题。作为南开区来讲,“十二五”期间,要破解东强西弱的难题;要破解入园难的难题;要破解终生教育、社区教育难题;要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参与、多元办学、民办教育发展的难题。要经常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

团区委书记讲话 篇7

传说, 春秋时, 鲁人公输班“削竹木以为鹊, 成而飞之”, 从此, 每到春天来临时, 一代代人“忙趁东风放纸鸢”, 扯着希望的丝线, 在明媚的阳光下, 把一年乃至一生的梦想交付蓝天。前不久, 在鸢都潍坊, 记者就该市坊子区全面推行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这一话题, 对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书记丁志伟, 作了一天的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中, 记者深深地感悟到:就像把梦想交付给蓝天一样, 丁志伟和他的同事们通过不懈努力, 圆了潍坊市坊子区20余万农村父老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之梦……

解析城乡“二元差”, 引出农村医改的“坊子模式”

此前, 记者已经通过不同渠道, 了解了在国内卫生行政管理系统引发广泛关注的“坊子模式”的大致内涵:他们以“坚持政府主导, 公益优先;对卫生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坚持平等自愿, 互惠互利原则”为探索创新理念, 实行了城乡卫生一体化、集团化管理, 并导入连锁式运作, 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和拥戴。

因此, 在中共潍坊市坊子区委丁志伟书记的办公室里刚一坐定, 记者首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他们迈出具有明显的创新意义的改革步伐, 是如何发轫的。

对此问题, 丁志伟介绍说, 从2006年,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工作中逐渐发现, 在千头万绪的各种问题中, 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是广大农村存在的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 加之农村基层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失衡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广大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但“新农合”的特性是“低水平、广覆盖”, 从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看, 还是存在着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的“二元差”等问题。而且, 当时不仅仅是坊子区, 全国其他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大多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承担农村重要医疗职能的镇、街卫生院发展缓慢、医疗水平低下, 甚至生存都存在危机;二是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城乡卫生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利用。

上述情况, 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了群众生活, 影响了卫生工作的正常推进, 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群众、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和政府均不满意。

丁志伟说, 针对这些情况, 坊子区委、区政府从理顺卫生管理体制和机制入手, 提出了全面整合卫生资源, 实施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 率先启动农村医改的工作设想。

突破瓶颈制约, 着力探索三级卫生服务体系

据记者了解:潍坊市坊子区共有5处镇、街卫生院, 此前均存在医疗设备不足或陈旧等情况;同时, 多数镇、街卫生院业务收入低, 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部分业务骨干离开了镇、街卫生院, 导致技术水平降低。而在城区, 医疗资源却相对集中, 但由于机制原因, 区人民医院和镇、街卫生院形成了单纯的竞争关系, 城乡卫生资源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

丁志伟说:“我们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 探索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机制, 以构建城乡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目标, 整合、激活全区卫生资源, 由区医院托管全部镇街卫生院, 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 实行城乡卫生一体化、集团化管理, 连锁式运作。建立起了政府主导的、以区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镇、街卫生院) 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 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站在区委书记的高度, 丁志伟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他们的改革理念、经验和具体做法。

丁志伟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工作中, 我们按照十七大精神要求, 着重把握了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公益优先。坊子区医院受区政府委托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 做到“五个不变”, 即:接受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镇、街的管理不变、镇、街承担的责任义务不变、财产所有权不变、人员性质和工作关系不变、承担的疾控任务和卫生监督责任不变。

二是坚持统一规划, 全面管理。区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人事、业务、药品、财务等方面实行“四统一”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人事统一管理”、“业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配送”、“财务统一核算”。

三是坚持平等自愿, 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 我们充分征求了镇、街和卫生院职工的意见, 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 区医院与镇、街签订托管合同, 直接托管卫生院。托管后, 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应急出诊制度, 形成良性转诊机制, 实现互惠互利。

任何先进的理念和规划, 都需要通过一项项具体而细化的工作程序去实现, 因此, 谈及这个问题时, 丁志伟显得十分自信, 他向记者一一介绍说:我们的改革措施共分四步———

一是出台政策。我们先后制定了有关文件和配套政策。出台了《关于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意见》, 印发了《关于推行城乡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坊子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施方案》、《坊子区城乡卫生管理一体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 由此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工作的目的。

二是先行试点。在我们全面分析镇街卫生院的现状之后, 选择经营困难最大、上访职工最多、医护用房最差、职工待遇最低的南流镇卫生院作为试点单位, 在充分征求镇政府和卫生院职工意见的基础上, 由区医院采用托管经营的方式全面接管。

三是梯次推开。在成功托管南流卫生院的基础上, 坊子区医院又先后托管了眉村卫生院、长宁卫生院、荆山洼卫生院、穆村卫生院、黄旗堡卫生院, 将其改建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并投入1000余万元, 对各卫生院医护用房进行了改造, 添置了医疗设备, 派出管理团队和医疗专家70多人, 使镇街卫生院逐步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四是全面推进。坊子区的城乡卫生一体化探索全面推开后, 首先由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规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和城区诊所进行整合, 按照农村居民3000人左右、城区居民6000人左右设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投入350余万元进行改造建设, 更新、配置各种检查治疗设备, 改善了基层卫生服务条件。

据丁志伟介绍, 目前, 坊子区共设置了7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下设7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形成了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卫生服务网络, 同时辅之以“新农合”、城镇居民合作医疗, 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个“三位一体”, “坊子模式”引来中央部委课题组

采访在愉快而又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着。丁志伟书记在详细介绍了坊子区在探索、创新城乡卫生一体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个个阶段之后, 忽然话锋一转, 说:“简而言之, 我们进行的这场农村医改, 可以用‘三个三位一体’来概括。”之后, 他就简洁而又高度概括地说, 坊子区的做法, 实际上最核心的理念有三个方面———

一是区、镇 (街道) 、村“三位一体”。由区医院直接托管镇街卫生院, 卫生院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 进行提升规范管理, 从而建立起以区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管理、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管理上, 区医院成立专门管理团队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评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培训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轮流到区医院接受业务培训。服务上, 区医院派出业务骨干到中心工作, 同时由专家轮流到中心定期巡诊;投入资金,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 并成立药品配送中心和后勤服务中心, 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提供统一的药品配送、医务用品消毒等服务。

三是预防、治疗、保健“三位一体”。预防上, 组建了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大队, 镇街疾控职能由改建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治疗上, 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村不离镇、大病不出区”。保障上, 全面推行“新农合”、“新城合”和医疗救助制度, 在全区实行“一证通”和出院即报销制度, 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据记者了解, 坊子区由此三个“三位一体”所全面推进的改革措施, 大大降低了农村群众的医疗费用, 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记者在一份资料上看到:坊子区南流镇建华村的患者蔡世梅在南流医院做了子宫肿瘤切除手术, 如果在区医院大约需要4000元, 但是在南流医院 (镇街卫生院) , 仅仅需要2000元左右。蔡世梅的丈夫高兴地说:“大夫都是区医院的大夫, 但是价格是镇医院的价格, 更好的是, 这里离家近, 方便, 看护费用也低。改革之前, 南流医院条件很差, 不敢来这里看病, 现在放心了。”

同时, 坊子区的城乡卫生一体化改革, 还有力促进了“新农合”的开展。丁志伟介绍说, 坊子区推开城乡卫生一体化的医疗改革措施后, “新农合”参合率由85%提高到95.2%。

坊子区实施的城乡卫生一体化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引来了中央相关部委的高度关注。

2008年8月30日, 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国家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的领导、专家课题组一行8人, 到坊子区调研坊子城乡一体化医改模式。专家课题组成员先后到坊子区人民医院、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后, 作出了一份题为《统筹城乡卫生资源破解农村医改难题》的调研报告, 不仅对坊子区的农村医改措施, 归结为“坊子模式”, 还对坊子区的城乡一体化医改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记者在丁志伟书记提供的这份近5000字的调研报告中看到, 课题组经过调研后认为, “坊子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优化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 激发了各级医疗机构的内在活力, 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 促进了区域内卫生事业的发展, 收到多方共赢的效果。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群众享受到了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减轻了农民就医负担;二是有力推动了区域内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使社会各种卫生资源合理流动、配置, 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建设。

同时, 调研组还认为, “坊子模式”对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推进新一轮医改工作具有诸多启示。

采访结束后, 记者感悟到, “坊子模式”中的城乡卫生一体化改革, 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 因而, “坊子模式”, 无疑是即将全面推开的新一轮医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医改工作, 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实践结果!

团区委书记讲话 篇8

5月6日,湖南省懷化市委常委、鹤城区委书记易贵长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他认为,只有以人为本,让利于民,和谐拆迁,困扰城市建设的征地拆迁难题就会变成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

“不公则难,公平则易”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目标和“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科学决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

大建设带来了大变化、大发展,大建设也必然带来大拆迁。作为怀化唯一主体城区,鹤城区承担了这一征地拆迁安置难题。

易贵长认为,不公则难,公平则易。几年来,怀化市在征地拆迁安置方面做到了三个“始终坚持”:一是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不管是项目立项、土地报批,还是土地的招拍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出台、房屋的拆除等,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二是始终坚持阳光操作。为了确保公平,在房屋拆迁评估机构选定上,坚持群众代表参加抽签决定评估公司;入户丈量登记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管千家”;对房屋丈量结果、违法建筑的认定、补偿金额及资金兑付等情况,都及时向社会公示。给群众知情权,确保了被征拆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始终坚持高度统一政策标准。怀化市将所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全部交由市征地拆迁安置办公室管理,严格实行一个标准,坚决“一碗水端平”。

2008年,当地政府组织村组干部、被征拆群众代表赴外地考察,大家考察回来都反映,怀化的被征拆户得的实惠是最多的。

易贵长举例说道,比如,城市规划区内的居民拆迁选择产权调换的,实行等面积调换,被拆迁人选择户型超过其被拆迁房屋法定面积的20%以内部分按成本价购买,超过20%以外部分按市场价下浮10%购买;村民房屋拆迁遵循“统一选址、统一规划、分户联建、乡村落实”的原则,就近实行划地安置,安置地在报批时变为出让地,政府负责搞好安置地“三通一平”;对积极支持城市建设按期实施腾地拆迁的,分别给予奖励等政策,都充分体现了让利于民、和谐拆迁的理念。

安置区大都规划在最好地段

群众安居乐业是和谐的基础。如果征拆让群众变得无房可住、无业可就,就违背了征拆的初衷,征拆对象和失地农民既伤利更伤心,会引发出各类对抗性、偏激性言行。

易贵长介绍,在拆迁工作实践中,他们不仅通过采取货币安置、产权调换等多种形式,让群众有选择的空间,而且十分注重安置区的规划建设,安置区大都规划在最好的地段,安置房都参照商品房标准来设计。

首先是科学规划安置点,加快安置区建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怀化市规划了35个村民安置点、预留4900余亩安置地,专门用于怀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27个行政村当前和今后因项目建设被征地拆迁的安置。他们还按照被征地总量的5%留地给被征地村组,专门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安置。目前,已完成5个居民安置区、7个村民安置区的建设任务,共建安置房42万平方米,可安置被征拆户4000多户。

其次是实行政策优惠。怀化市明确,安置区建设用地政府负责完成“三通一平”后以低于成本价提供,土地变性为出让地时免收出让金。安置房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按规定标准的30%收取,安置户办理安置房权证的费用按8.9元/㎡的标准包干收取,与按正常收费标准相比,仅此一项户均节省办证费用上万元。安置房手续办理方面,从市征拆办、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抽调专人负责办理,实行特事特办,为被征拆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同时,坚持项目建设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集中改造,配套跟进,政策扶持”原则,积极实施“城中村”改造,一揽子解决城市规划区内村民转居民过渡时期村民建房问题、违法违规建设问题、失地农民长远发展问题和安置问题。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中村”改造规划要求,出台了《怀化城市规划区城中村改造试行办法》,对城市近期建设区,以村为单位,科学确定建房地点,配置发展用地,以村为单位一次性量化村民转居民后可享受到的城市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开发经营,并将住房分配到户,将经营性资产股份量化到村民,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无地农民的出路问题。

另外,怀化市出台了《怀化市城市规划区内无地少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对无地农民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府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原补贴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人每年增加30元的补贴;出台了《怀化市城市规划区城中村改造社会养老保障补贴试行办法》,村民改为城镇居民后,参照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政府配套相应资金,比如对女性16至40周岁,男性16至45周岁年龄段人员,政府给予每人5年的养老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当年社保最低缴费基数的12%,2010年人均年补贴额为1878元,第十年可达5206元,这样从根本上解决无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易贵长表示,实践表明,只要把安置工作做好,切实做到越拆越好,便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征拆成为群众积极拥护的民心工程。

项目建设到哪里,协调服务就到哪里

“群众既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又是城市建设的直接受益者,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做好征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工作的实际体验,我们更加坚信群众的主体和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群众都是识大体、顾大局的,也是相信政府、渴望发展的。因此,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争取群众。”易贵长说。

在征地拆迁实践中,怀化市委书记、市长等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被征拆群众,明察暗访,全面掌握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政策落实、干部作风等情况,当群众对征地拆迁安置政策不理解时,多次现场办公,当面为群众释疑解惑。几年来,市、区两级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与被拆迁户当面对话,现场解答被拆迁户提出的问题,得到群众一致称赞。

以拆迁促进城市发展,以拆迁改善居住条件,以拆迁提升生活水平,一直是当地执政者追求的目标,这几年之所以能够“征”出良好的发展环境,“拆”出融洽的干群关系,其中一条重要理念就是不把安置仅仅当作安居,摒弃了把补偿当作“了断”,而是作为执政为民、凝聚人心、提高区域竞争力、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征地拆迁实践中,他们不断解放思想,把握征地拆迁规律,创新工作机制,从过去委托征地事务所到现在成立专门征地拆迁安置机构;从过去以责任单位为主体协调服务,到现在“定区级领导、定工作班子、定工作目标、定工作经费、接受社会监督”项目管理机制的建立;从过去分管领导的单线调度,到现在全区性统一工作调度、督察和考核机制的建立,不仅有效地规范了征地拆迁行为,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征拆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一套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了完善、高效的执行系统。

同时,不断强化市、区一体理念,建立市、区部门联动机制,对征地拆迁涉及事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服务征地拆迁工作已成为市、区各级党政机关的自觉行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得到有序、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实施的迎丰路综合改造项目,仅3个月完成城市中心区房屋拆迁11000平方米,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多月。

创新保障机制。建立完善了工作调度机制,坚持市一月一调度、区半月一调度、项目部一周一调度。建立了信访接待制度,成立专门信访工作组,实行首问责任制。建立了投诉、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指定专人负责办理举报事项。建立了工作台账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行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到大事小事不过夜。

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将征拆责任单位相关工作纳入行政问责,实施捆绑考核;将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权交项目部,实行考核结果同评先评优、经济待遇、提拔使用挂钩,每年公开表彰、提拔一批实绩突出的干部。通过这些机制的创新,有效地理顺了征拆工作责、权、利关系,基本做到项目建设到哪里,协调服务就到哪里;哪里出现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干部去协调解决。

上一篇:先进技术导论下一篇:写给家庭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