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老师批评孩子(精选12篇)
海安县雅周中学
周玉元
邮编
226641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时会违反校纪校规诸如打架斗殴、夜不归宿、考试作弊等,老师发现后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有时还会和家长交换情况,让学校、家庭联手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我们有些家长在对待老师给孩子的批评上步入了误区。
一、家长对老师批评孩子的误区 误区一:满不在乎型
一天小华的妈妈来学校给小华送吃的,班主任王老师正好遇到小华的妈妈,他把小华最近偷偷溜出学校去网吧打游戏的事告诉了小华的妈妈,小华妈妈听了后大大咧咧地说:“王老师,学校不是还要学电脑?去网吧上网打游戏不也能培养他的智力?”王老师赶忙向她解释上网成瘾危害,以及学校的纪律制度。小王的妈妈听了后打断老师的话说,我家的孩子我知道,他不会成瘾的,老师你让他去上吧。
材料中的小华的妈妈对待老师对孩子批评就是典型的满不在乎型。小华在学校经常瞒住老师偷上网吧,其行为本来违反学校的纪律,班主任王老师把情况告诉小华的妈妈,本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小华的工作,让小华从此远离网吧,但小华妈妈的态度确实让班主任老师为难。像小华妈妈这样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的还不少呢,他们中有的认为只要孩子玩得高兴,其他的都可以不管;有的家长甚至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的批评是小题大做,对老师的批评不闻不问。误区二:简单粗暴型
小林在班上成绩优良,但他就是喜欢欺负其他同学,暴力倾向严重。老师多次找他谈话,他认错的态度很好,可事后他又犯,老师们有时真拿他没办法。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与同桌打起来,把同桌的头打破,缝了6针,不得已班主任打电话叫来小林爸爸,小林爸爸听说事件的原委后,当着班主任的面抽了小林三个嘴巴,把小林的嘴打得血淋淋的。
小林的爸爸是70年代初期出生的,在恢复高考十周年那年参加高考,因为当时录取率低,小林的爸爸终究未能鲤鱼跳龙门,但他把他曾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他对他的儿子小林要求非常严格,只许孩子规规矩矩,不许孩子越雷池半步,孩子要是越雷池半步,小林的爸爸就会将小林打的头破血流。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在孩子受到老师批评后都会暴跳如雷,对孩子非打即骂。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暴力倾向严重也就无需多言——他们极容易用极端方式解决问题,有其父必有其子!误区三:盲目护短型
初二年级3班教室夜里经常少东西,不是张三少计算器就是李四少零花钱,班主任小霞老师无计可施,体育老师主动请战,埋伏在二3教室的对门,三天后,凌晨三点终于发现有人进了二3班,他冲进教室,打开电灯,出乎老师的意料,竟然是本班劳动委员小军,班主任当即找小军谈话,小军爽快地认了错并写下了检查,当班主任小霞与家长交换情况时,小军的父亲却不承认孩子偷东西,说是老师逼的,甚至找到校长要求追究小霞老师的责任!
笔者和小霞老师曾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当时小军承认偷拿学生东西,并把偷拿的东西上缴给小霞老师。可小军的父亲为了所谓的面子就是不承认,还向老师兴师问罪。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长屡见不鲜!他们平时对孩子娇生惯养,很少批评孩子,老师批评孩子他们还帮着孩子说话;有的家长在孩子挨了老师批评后,不问孩子对错,一味与老师争执,甚至对老师大打出手!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出现过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位班主任老师到学生家家访,家长竟把老师的自行车扣押了。
二、家长对老师批评孩子应采取的对策
1、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必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否则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就会受到冲击;其次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只教书不育人,或只育人不教书都不能说是教师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再次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赏识教育、批评教育都是教育的方式,恰当的赏识教育可以给学生极大的促进,但恰如其分的批评也能促使学生改正错误。俗话说得好,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如果只听见表扬,听不见批评,那只会扭曲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最后家长要多向学生传递学校美好的事物,诸如教师为了学生成长呕心沥血等方面的事例,避免向学生传递消极东西。家长对学校对学生的各种教育举措,不要断然排斥,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心。
2、要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
老师对孩子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从这点讲,老师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教育方面存在认识方面的差异和分歧是可以理解的,谁不说孩子是自家的好呢?在学校,许多孩子集中在一起就有了比较,作为个体其优缺点就会一览无遗。学校教师很容易发现,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家长贬损老师形象,学生犯了错误,家长怪老师处理方法不当;学生成绩差,怪老师不认真教;子女评不上“三好学生”,怪老师偏心等,这些言行对老师的威信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曾做过统计,对老师批评学生时,凡是能维护老师威信的家长,其子女在校成绩相对较好,而那些经常在孩子面前对老师的批评说三道四的,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大多不如人意。作为家长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自觉维护老师的威信。
3、要给子女积极理性的引导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在校表现各不相同,同样,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我们承认,不同的教师对同样的事件处理方法会不同,批评学生时的方式也不相同。比如,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语气和缓,有的语气严厉;有的老师喜欢当着全班同学面批评学生,有的老师习惯个别批评。如果老师存在教育方法问题,家长大可不必跟着孩子情绪化,当着学生的面说老师的不是。家长应该对孩子淡化老师的批评方式,强化老师批评的目的,孩子才可能受到教育。如果老师批评错了,家长应冷静下来,不仅要听孩子的陈述,也要向其他同学和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并及时和教师交换意见,切不可头脑发热,在孩子面前发泄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对于孩子的一些小毛小病,教师批评后,家长可以让孩子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鼓励学生自己找老师沟通,这样才能杜绝下次犯类似错误。
父母如何对待有天赋的儿童
1. 让孩子的兴趣顺其自然, 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2.培养孩子健康的自信心, 对他出众的地方经常给予表扬, 同时不要忘了提醒他, 别人在其他方面也有特长。
3. 通过系统的强化训练, 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性格, 与孩子谈话时不要怕询问孩子自己对事情的看法。
4.培养坦率、友好和宽松的气氛。
5.结交有培养天才孩子经验的父母, 交流培养孩子的“窍门”。
教师如何对待有天赋的学生
1.不对他们作什么硬性规定, 相反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
2.为他们成立一个较小的集体, 让他们充分施展他们的天赋。
3. 为他们制订跳级计划, 可以提前完成规定课程。
4. 对有天赋的儿童, 尤其是当他们在某些方面所掌握的知识甚至超过大人的时候, 要表现出理解和尊重。
5.不要贬低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低能, 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孩子们进行比较, 在一个集体里强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但每个人又都是不同的, 培养他们相互尊重的意识。
6. 不要让孩子脱离集体。
鲁教授在“答复”中,先申辩自己的那条被批评为“伪注”的注释,“决不是故意作假”:“我一向自以为自己的文风比较老实、严谨,当然懒惰之事偶也发生,但决不是故意作假。”“实际情况是我写作此段引文时没有参考任何中文译文。这些英文极其简单,根本不需要‘学贯中西’,稍识英文者就能一目了然。我的英文水平虽然不高,但作为一个毕竟翻译了几十万字英文书籍与文章的人,犯不着为如此简单的文字去作假。”
不过,鲁教授承认批评者所指出的问题是存在的,而且也的确是个问题,“正如批评者所说,‘犯了不应该犯的错误’,将刊名搞错。这种疏忽与失误的确不可原谅。更不可原谅的是:在编辑追问注释有无问题时,我自以为原文都核对过,不会有问题。”然后,鲁教授又诚恳地表示:“批评者指出这一错误,我深表感谢。我先前将引文上的学风严谨集中于对原文及其上下文的忠实把握,力图扎扎实实读原文,不歪曲原文的总体意思,翻译得比较准确。现在我知道,这样做远远不够。不但要在学术内容上严谨,而且在技术上更要特别严谨,万万不能留下空子。此事上的技术性疏忽是我学术生涯上的一次严重的教训。在这方面,我真诚地向这位批评者表示感谢,也希望其他学者从中得到教训。”
以上态度基本上还算是一个接受批评的应有态度,是值得欢迎和提倡的。如果我们的学者都是以这种态度对待批评,学术批评也就有了一个可以正常展开的基础。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鲁教授大笔一转,开始了对批评者的无端指责。
首先,鲁教授认为批评者的学风并非“真正健康”,是“抓住一些并非故意而为的疏漏与失误无限上纲,诋毁他人人格,并非君子之为,无利学术发展”。而鲁教授自己不是“圣贤”,就连苏轼那样的“千古之大师”,都难免“将赤壁之战的原址搞错”,“何况我们这些庸碌之辈”。一言以蔽之,似乎鲁教授可以犯错误,而读者却不能批评。当然,鲁教授并没有公开说不允许批评,他甚至还提到“作品的疏漏必须指出,这是好事”,但他接着的一句就是“但不能以攻击为目的”。读了这些话,以及后面一些类似文字,就不能不使人怀疑其认错态度的真诚了。
什么叫"PA攻击为目的”?不妨先将批评者的有关文字摆出来,请大家看看有没有“无限上纲,诋毁他人人格”的言论:“最近看了《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所刊的第一篇文章——《产业结构变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世界秩序》……让我失望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作者的注释。……作者在该文中的第一条注释(第4页)的确让人感到是‘伪注”’。/“鲁晶越教授的这一条注释是这样写的:SamuelP. Huntington,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Diplomacy,New York,Summer,1993(见《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第4页注1)。正是这一条看似规范的注释让人看到作者犯了不应该犯的错误”。/“……然而,中文所说《外交》是约定俗成的译法,它的英文名称是Foreign Affaim(外交事务或对外事务等)。这样,中文的此‘外交’就不是英文的此‘外交’(Dlplomacy),而是英文的彼‘对外事务’(Foreign Affairs)。这个刊物非同小可,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晴雨表,……它是表达美国政界、商界和学界各种人物重要外交思想(现在也涉及经济)的喉舌。这样一本极其重要的刊物,如果是真的读过的话,应该是不会把名称写错的。”/“本人这里暂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加以猜测,鲁品越教授很可能是把中文的名称翻译回去的,并没有看过原期刊。但是,将中文‘翻回’英文往往是要‘失真’的。……当然,这位哲学教授没有犯题名错误,因为中文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上就有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只是期刊英文的名称写错了。这种不可能也不应该写错的地方却偏偏写错了,让人不可思议。笔误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其中的原委,恐怕只有文章的作者自己知道。”/“现在学术论文中的伪注现象相当严重,不少学者在论著中‘作注’喜欢外文,否则似乎不够档次,不能表现出其学贯中西的气象。但是,引用外文书刊的条件是自己必须亲自读过或者至少是认真核对过。我觉得,在学术论文中作‘伪注’也是一种学风问题。因为文科文章中的注释,如同科学论文中的数据一样,是不能作假的。”
从以上文字中,我们能够找出什么“无限上纲,诋毁他人人格”的言论吗,批评者只是批评鲁教授的岂个注释有“错误”,这一点鲁教授也是承认的。当然,批评者将该“错误”视为“伪注”,并发表看法说,“在学术论文中作‘伪注’也是一种学风问题。因为文科文章中的注释,如同科学论文中的数据一样,是不能作假的”。虽说语气上并不十分地客气,但够得上“以攻击为目的”的“无限上纲,诋毁他人人格”的“非君子之为”吗?我真不知为什么鲁教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鲁教授在指责批评者“缺乏根据”时,最应当拿出他所提倡的“根据”来,但是很遗憾我们却没有看到。
很显然,鲁教授最为恼火的是批评者使用了“伪注”、“作假”这兩个词。他在接着的一段文字中提出,批评者是有意“将疏漏与作假相混淆”,是“在缺乏根据的情况下,硬要将这类疏漏‘拔高’为学风上的‘伪注’,是非常不实事求是的‘扣帽子’的行为”;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加论证,无限上纲,凭其不合逻辑的想象罗织罪名,以至进行人身攻击,不是正确的批评态度,也与该批评者口口声声力倡的‘严谨学风’背道而驰”。“失误就是失误,作假就是作假,二者之间本质不同,必须严格区分开来,进行不同方式的批评”。(马斗全:《假已如斯》(学术批评网/学界观察,2002年6月7日,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2154&type:1003)揭露了两则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故意捏造文献的“作伪”,可以参考)
又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人身攻击”之类的语言,这些姑且不论。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是,鲁教授提出的故意作假还是无意成假的问题。为说明问题,我们在此非常有必要引进两个法学概念——“作为”与“不作为”。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版)说法,“作为”是“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所禁止的某种积极的行为”;“不作为”是“指行为人依照法律或自己的职务应该实施、并且能够实施的行为而不实施”。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可以将被称为“伪注”的那些注释,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故意“作为”的作假,即本来没有该文献,自己生造出来,或明知是假却还要引用的;二是“不作为”作假,即原本不知道是假的或有问题的文献,引用(包括从其他文献中引用)时本应仔细核校却没有核校的。故意“作为”的作假与“不作为”的作假,其实只是程度的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虽然前者往往更加恶劣。具体到鲁教授的那条注释,显然属于第二种类型。因为按照程序,鲁教授应查找“刊登此文的印刷品杂志”并仔细核对,如果实在找不到原刊,就应公布文献的真实来源,比如说“引自Xx网”。没有看到原刊,却非要冒充看到过原刊,这算什么,而且,没有看到原刊,怎么就知道从网上下载的那篇文章与刊登在杂志上的文章,是同一文章或丝毫没有出入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很严谨地考察和引用了亨廷顿的英文原文”,又如何能保证没有搞错呢?这能算是“文风比较老实、严谨”吗?如果这一点鲁教授还是有把握的或没有意识到不对的话,那么最“不可原谅的是”,鲁教授是知道该刊刊名并没有核对过的,虽说“时间一长,此道本该很简单的工序便忘记了,疏忽了”,但在“在编辑追问注释有无问题”的情况下,还会想不起来?——他却仍然“不作为”!并且还“自以为原文都核对过,不会有问题”。难道编辑追问的注释,只是原文而不包括刊名出处,鲁教授这种作法能算是无意中的“失误”吗?
鲁教授本来应当按照学术界约定俗成的规矩去做却没有做。正是由于自己的“不作为”,而产生了“伪注”。这不是作假又是什么呢?而由于不负责任,“犯了不应该犯的错误”,当然属于学风问题,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注释的“疏漏”。——要知道,并不是只有抄袭剽窃才算是学风问题!
至于批评者称其为“伪注”,不过是指出一个事实罢了,何必大惊小怪!顶多是“作假”这个词在被批评者听来有些刺耳而已,但事实明摆在那里,换个说法比如鲁教授说的“疏漏”或“失误”,也并不能改变“作假”的实质。从鲁教授的“不作为”和批评者的言论来看,我认为批评是恰如其分的,是“实事求是的批评”,并没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也没有“不加论证,无限上纲”,当然更没有仅“凭其不合逻辑的想象罗织罪名,以至进行人身攻击”。倒是鲁教授有点气急败坏,有失学者风度。他对批评者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人家批评者并没有说他是主观故意“作假”,而他非要在这里“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是只能欲盖弥彰吗?
退一步讲,即使被“攻击”(如果这种很正常的批评但被批评者认为“刺耳”的用语,也算是“攻击”的话)了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难道大家看了错误都当没有看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对了,或者先恭维一番,然后再提点小小不同看法,才算是“健康的批评文风”?关键的问题是,鲁教授的确“以讹作真”地“犯了不应该犯的错误”。鲁教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在《中国社会科学》这样严肃的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做到一丝不苟了吗,为什么不多想想自己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责任呢,只辩白了一两句“自己并非国际政治专业的学者,以前也不知道此杂志(据我所知,许多摘哲学的人都不知道此刊)”之类,就可以反过来“理直气壮”且莫须有地指责批评者是“无限上纲,诋毁他人人格”了吗?
在文章的最后两段,鲁教授又提出说法:“真正能够推动学术发展的批评,其重点始终应当在学术思想内容本身,而不能以技术上的准确与否为中心。”“技术上准确……毕竟只是外在形式,而不是实质性内容。……近年来的学术批评之风日盛,这是好事,但批评的中心似乎老是集中于找人家的在技术上与形式上的漏洞,而故意回避或者根本不涉及论著的学术思想本身。这种批评固然具有促使作者严谨做学问的良好作用,然而毕竟只是学术批评的初级阶段。如果长此下去,则会舍本求末,将人们的精力集中于如何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上,并不能真正推进学术思想本身的创新与发展。”/“因此,我真诚地希望人们对拙作的实质性思想内容进行实事求是的批评,特别是对批评者所提的这篇文章的实质性内容的批评,……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这样的围绕学术思想内容的批评,实在太少了。”
鲁教授提的问题当然是对的,笔者非常赞成,我们目前的学术批评的确有点“初级阶段”的味道。但这“初级阶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批评,特别是在许多学人都不把“技术上的准确与否”当回事的现阶段,尤其值得大力提倡。我们不能因为是“初级阶段”,就将其说成是“故意回避或者根本不涉及论著的学术思想本身”,就认定其“长此下去”,“会舍本求末,将人们的精力集中于如何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上,并不能真正推进学术思想本身的创新与发展”。这个问题说来话长,笔者也不想在此多费口舌,只想提醒鲁教授,学术规范是学术发展的必要保证,如果非要说学术规范没有多少必要性或者是“小儿科”,笔者也没有办法。我想鲁教授也不是这个意思,他不是也说“这种批评固然具有促使作者严谨做学问的良好作用”吗,鲁教授在这篇反驳文章中强调思想重于规范,不过是“在乎山水之间也”。说实在的,我真为鲁教授惭愧,尤其是他所指责的对象不过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人物’(初涉学界的年轻人,)。鲁教授这样盛气凌人的姿态,想要给这位年轻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青年学子作何榜样呢,
在本文结束的时候,不由地又想起了鲁教授文中提到的苏轼的例子:“其代表作前后两篇赤壁赋”,都“将赤壁之战的原址搞错”,“此事若是发生的今天,被批评家们抓住,恐怕定判学术死刑无疑矣,然而我中华民族毕竟胸襟宽大,此事并不影响此文成为千古名篇”。鲁教授那篇刊登在《中国社会科学》上的大作是不是“千古名篇”,自有行家评判。苏轼的文学作品与鲁教授的学术论文,两者其实并不具有可比性。苏轼的错误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见景生情”,是可以允许的一个“美丽的失误”,因为人们对其要求主要是“美”而不是“真”;学术论文就不同了,我们对其要求是“真”,美当然也在要求之列,但这是次要的甚至不是必要的。再说了,伟大人物的缺点或错误就可以成为我们犯错误的理由吗?
领导最近总是安排活给我,是什么意思?
领导最近总是会问我工作进展,是有别的暗示么?
早上一来到办公室,领导就说“来我办公室一趟”
……
然而这句“来我办公室一趟”,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就跟魔咒一样,总是担心是不是做得不对,领导对自己是否有意见,担心受到领导的批评……
面对职场领导的批评,如果没有较好的心态和方式应对,就很容易因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做出过激行为,
今天,小赏想分享给大家一个职场必备技能——如何正确的对待领导的批评。
微笑的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感谢对方抽出时间对你的指导
面对批评,深呼吸冷静下来,保持微笑,虚心受教。并感谢领导抽出时间关心你的工作表现,同时展现出自己的反省态度,让领导觉得自己的批评是有价值的。
要明白领导批评你的目的
如果你的领导/同事对你的批评是自命不凡、攻击人格性的,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是非建设性的,那么不必争论,保持冷静假装你在听就好,但实际上忽视他们,可能反而会赢得对方的尊重。
如果是有建设性的批评建议,要正视它的价值, 不要埋冤别人为什么对你有意见,为什么针对你,而是要把这一份建议当作一次自我反省的机会,一次职场上难得的礼物。
但在接受评价的当时,你仍然可能做出过度的、不恰当的反应,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工作中,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1. 耐心倾听,冷静解释
在面对批评时,人本能的反应是争辩,否认。但无论原因是否,耐心听完对方的看法,然后冷静并有条例的阐述自己在工作中的责任与结果。
比如,原本一份由你同事应完成工作报告,但由于她突发个人身体状况,需要你协助完成报告的后部分,最后签字提交,
但最终由于报告前面的一些数据失误,导致项目产生危机。这时,经理指责你没有细心检查,认为是你的错误。虽然这份失误是你同事造成的,但是经理只会看最终签字的人是谁,负责人是谁。这时,你应该先承认“没有细心检查是你的责任”,继而表示,下一次一定会细心检查,并表示这份工作原本应该是你同事的任务,你是在协助他。
2.理性对待,避免人生攻击
每个人都有缺点,在接受批评时,有的人会反射性地把矛头指向对方,说“你某些地方也有问题。”这是不对的,必须记得就事论事,你们讨论的重点应该是你做错的事情本身,而不是你以及他人的为人。
3. 适度道歉,注重改正
如果批评是基于一件具体的错误、误解或者行为的话,记得:道一次歉就够了。你的道歉必须是严肃的、就事论事的,并且表现出你已经完全明白了问题所在,以及如何在未来避免同样的情况发生。
4. 抓住解释机会
当批评过去了几天,或者几个星期以后,回去和批评你的人讨论也并不是一个坏主意。比如,你可以说,“基于我的评估,有三个方面是我特别需要改进的,还有两个地方是我觉得之前就做得比较好,需要继续坚持的。最后,你提到的一点让我还有些疑惑和担心:……”这时,对方一方面会欣赏你,就收到的负面评价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澄清一些误解和对方说错的部分。
5. 保持自信,正面批评
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围棋项目。我常跟家长朋友解释这种情况,现在的围棋培训分基地生和棋院生两种。每个学期末,棋院组织在幼儿园学棋一年的孩子们参加比赛或者直接打电话给家长朋友,这本身属于市场行为,但这些活动的意义还是存在的。在幼儿园用很少的学费和比较短的学习时间接触了围棋,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仅仅学会而已,就这样又远离了围棋,那对于这个孩子自身来说是非常遗憾的。这个阶段他其实对围棋的魅力感受到的还没有百分之一。就这样和围棋擦身而过是最可惜的,我们的宣传本身没有错,对于所有参与过围棋却对它不甚了解的家长朋友,我们有责任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第二个阶段的学棋方式是棋院道场等更正规环境也更好的场所。但这跟我们计划体制时代提到的专业围棋还是不同的。我教棋生涯中亲自启蒙的孩子大概有上百人,但至今没有发现一个可以往专业目标发展也就是可以成为专业棋手的孩子。那么我们有必要去探讨这个阶段孩子们学棋的目的。
有一种情况,家长朋友认可围棋,但在我开头提到的理念指导下,玩的心态明显。对孩子的成绩呀作业什么的不闻不问,甚至出勤也保障不了。这样学棋是毫无益处的。孩子在班里落后,直接影响他的兴趣,什么益智修身的目标根本就是镜花水月。甚至会养成孩子应付事情,不思进取的情况,这跟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了。最后孩子离开的时候把理由强加在围棋这个项目本身显眼是不公平的。
第二种情况,家长很在意成绩,对孩子的督促也很严格,有的家长周末几乎全程陪着孩子,假期到处请老师加课,联系参加比赛。甚至跃跃欲试找专业棋手去北京等等。对于这样情况的家长,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我看到 的一种现象是作为他们孩子的老师一些人没有把自己看到的和理解到的情况传达给他们,有的老师甚至刻意去培植家长们的这种心态,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没有尽到一名老师的根本义务。围棋技艺的提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孩子达到业余一二段的之前,需要老师大量细致而兼具的劳动,在这一点上我们培训机构的很多启蒙或者初级班的老师付出的更多,而且他们具有比职业棋手更难能可贵的认真和耐心,所以在孩子处于业余三四段以前就去找专业棋手辅导,收效甚微,甚至效果相反!我经营围棋道场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术业有专攻,家长朋友们对围棋的了解毕竟没有在其中浸淫了多年的我们深刻。由此带来的各种心态和不合理的举动太正常了。我们不能去苛责他们,而是要帮助家长朋友树立正确而合理的学棋理念。我们的培训冠以了专业围棋这四个字。但事实上我们从事的是普及围棋教育。这一点没有什么可以隐晦的,而且我认为我们各个城市的这类围棋培训机构功莫大焉,我们做的事对整个社会民众的文化构建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学习围棋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上面这句话我很多次跟家长朋友们提到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您的孩子一路蹦蹦跳跳地去附近的道场学棋,那里有他喜欢的老师,有让他喜爱的围棋,他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会为学棋过程中的一个成绩欢欣,也会因为一次挫败而懂得坚强。这样愉快的学习,用不着家长朋友跋山涉水,(个别家附近没有棋院的情况除外)也用不着在寒冷的冬夜顶风冒雪。学棋的过程愉快,价格适中,家庭可以承受,孩子能较多地利用假期参加棋院和省市的比赛。这样的生活可以一直陪伴他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在他十几岁学业已重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告别这样的学棋生活了,但围棋已经成了他永远的朋友,一生的伙伴。这个时候他是3段还是5段重要吗?他拿没有拿过大的冠军重要吗!我们回头替孩子回忆一下:这么多年走过来,我快乐吗?我有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坚强了吗!我想家长朋友得到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所应该得到的,也一定会得到的!看到这里有
朋友会质疑甚至怀疑我道场的实力,自己的孩子在我这里会不会被埋没。这一点我要说明一点,我也跟家长朋友们多次谈到过,我可以做到的是自己的培训生涯绝不会埋没一个超常的孩子。我们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做到,把孩子智力的真相告诉家长朋友,一个职业棋手出现的概率不是十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初级班冠军孩子的家长)不是百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中级班冠军孩子的家长)不是万分之一,(这个可以告诉夺得过市级比赛冠军孩子的家长),我们可以给他描述一下周睿羊 杨鼎新 在学棋初期的表现。很多朋友知道概率,可轮到自己身上他的感情色彩支配了他的理性。如果我们各地的老师都能把自己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就不会有那么多背井离乡去北京的孩子,在他们当中成功者被放大了光环去描述,而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被我们的媒体掩盖甚至轻描淡写了。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如果有人为了自己的声名让明明知道机会渺茫的孩子们去冒险,那我们的道德底线显眼是模糊的,也没有尽到老师应尽的责任。说了这么多,我最终的观点应该拿出来了,那就是我们该怎样学围棋:每周两三次,除非你是那百万分之一的情况不选择每周学棋7天的做法。离家较近,接送方便。用不着鼓励孩子带病坚持,也不需要去顶风冒雪,悬梁刺股。对孩子我们严格要求,也绝不苛责成绩。在有围棋的每一天我们都是愉快的健康的,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即使隔壁邻居的那个我们同一天开始学棋的孩子已经拿了冠军已经升了五段,但我们仍然以我们自己的孩子为荣,因为他很快乐,因为他爱围棋,也因为他也一直在努力!
什么是好老师的问题值得思考。因为在一般人看来良师的主要标志是出高徒,反过来出了高徒的老师就是良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老师来说,如何辅导孩子练棋,也是教孩子学棋的一个重大课题。不论学哪种棋,老师在课堂讲课的时间一般每周一次也就几个小时。而花大量的时间,是在练棋上。所以在学棋整个过程中练棋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内容。问题非常明显,老师教的再好,学生不练,等于零。手筋,死活,官子这些技巧不练不行。有的学生光上课,不练或练的太少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怎么练棋?围棋是一门古老的中国文化,非常深奥,对孩子来说,领悟难,掌握更难。那么让家长辅导好不好呢,也不容易。对于一部分负责的家长,孩子学棋等于大人学棋,因为多数家长都不懂围棋。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如果一滴都没有,怎么辅导孩子呢!
我从事围棋教学多年。深感南昌围棋的普及远不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把一个孩子从懵懂带到业余2段以上。是很不容易的。绝大多数的孩子在期间能感受到围棋带给他们的乐趣,收获一些玩伴。学会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一些做人的礼仪等等。已经是收获了。最后借用一句在台湾棋界流行的宣传语;
“学围棋的小孩不会变坏,学围棋的商人会做生意,学围棋的老人不会变痴呆。”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会下棋的家长就这个问题经常感到困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的看法。
1.多输,少赢。家长在跟孩子下棋时一定要多输棋,让孩子高兴,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兴趣。
2.不要期望值太高。订一个适合孩子的短期目标,实现了再订一个目标。比如追赶同班的比他水平高一点的孩子。
3.少批评、多夸奖。不要总是以成人的眼光、目标要求孩子,要切合小孩子的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特点来要求、帮助他,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对孩子的下出的好棋给予夸奖、鼓励,少指责孩子的不足。在跟孩子下棋时,少讲解,多夸奖。即使讲解,一盘棋也不要讲得太多,找出几个问题(一般不要超过三个问题),盘后讲解。
4.多与教棋老师交流、沟通。您可能棋下得很好,但您不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对如何教棋不一定了解很多。多与老师沟通,在老师的指导下回家指导孩子,这样您可能找到更适合您指导孩子的方法。
5.监督指导孩子的作业。在家里可以多给孩子留点作业,最好是手筋、死活方面的题多做一
作为教师,我们很清楚的知道,每个班都有差生。为了让本班的成绩比其他班好,应该说每个老师都不是很喜欢差生。但是,面对这种不可能没有差生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差生呢?
首先,教师对待优生和差生要平等,不要让差生感觉低人一等,要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爱差生。
其次要多给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多鼓励,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当差生有反复时要有耐心,坚持正面引导。一定要多鼓励差生,不要以歧视的眼光看待,最好不要给差生留下心理阴影,最好的做法就是和好学生同等看待,不要对好学生给以微笑,而对差生冷面相对,这不仅会使差生感到自卑,还会使好生与差生之间产生矛盾,也会致使差生憎恶老师,作为老师,要让差生产生上进心和自尊心,劝导好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差生,多给差生以表现的机会,尤其是非学习方面的能力。最不可取的是安排好学生做值日班长,记下不守纪律的学生名字,然后变相体罚或当众点名,人格侮辱,这是极不负责的做法。老师能做到这点也可称伟大了。
最后,教师要从心里转变:我们是教书育人的,不仅要教好学生的成绩,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以巩固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另外孩子写家庭作业的过程,也是我们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那么家长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首先,要想办法把孩子引入做作业的境界。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自控力弱,回家后贪玩忘记了做作业是
常有的事。有的孩子在睡觉前才想起做作业,甚至有的在上学前一天晚上做作业,急急忙忙,应付了事。对待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多督促,做到孩子回家后先问问有没有作业,如果有,要先做作业,完成作业后再玩或看电视。家长可以找机会和孩子谈心聊天,平心静气地询问孩子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什么想法,自己对家庭作业的看法,以及老师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态度等。使孩子明白做好家庭作业的重要性,知道家庭作业是非做不可的。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做作业的好习惯。孩子在做作业时,要尽量避免各种干扰,不要让孩子在嘈杂的环境中做作业,比如闹市、麻将或牌局旁、电脑游戏或电视机旁。让孩子有自己的天地,能独自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并且不要随意在孩子身边走动、询问、指责,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思路。不要在孩子的书桌旁堆放零食、玩具、饮料等,更不要把孩子学习常用物品摆放得太远,以免养成孩子经常走动拿取,或者边写边吃的习惯。总之,让孩子养成专心快速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去玩的好习惯。
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守着孩子做作业,要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审题,自己去解决困难,需要辅导的,家长必须耐心进行辅导。不要一开口就告诉答案,而是要启发引导孩子思考,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作业完成后,家长要进行检查。看孩子写字是否规范,作业是否认真对待,有条件的家长可以给孩子纠正错误,分析作业,做到对孩子心中有数。有时老师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就是这个目的。这样有督促,有辅导,有检查,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孩子早恋在国内家长看来是不能容忍的,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各方面的恶魔,必须扼杀在萌芽状态。那么,国外的家长又是如何对待孩子早恋这件事情的呢?其实,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早恋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许我国的家长可以从国外家长身上学到些处理这种事儿的方法。
不同文化差异,家长对孩子早恋的情况反应差别也很大。两个女孩分别来自中国和美国,在同一所初中上学。
中国妈妈:
中国妈妈很保守,对女儿要求很严,谈恋爱在中学绝对不允许发生。可是,女儿对班里一个男同学动了心,对妈妈做法很了解的女儿将这份心动深深藏在心里,从来不会撒谎的女儿一方面开始对父母各种隐瞒,一方面想尽办法背着妈妈和男孩约会。后来,男孩提出分手,女儿很伤心,又不敢让父母知道,只能一个人偷偷流泪,体重和成绩一起直线下降。妈妈也一直没有发现孩子情绪低落、学习成绩变差的原因,单纯的认为孩子课堂上听不懂,不断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
美国妈妈:
美国妈妈在教育上很开明,女儿学习成绩也很好,从小就在优生班里学习。女儿上初中后,美国妈妈告诉她:妈妈不反对你谈恋爱,但你一定要让妈妈知道。结果到初三时,女孩和妈妈讲,自己喜欢上了同乐队的一个男孩。这时妈妈很惊讶,但仍然遵守信用,没有反对女儿早恋,而是和她约法三章:和男孩在一起谈谈心、一起玩都可以,但不能发生性关系,因为她还承担不起随之的后果。同时还强调,她不能因恋爱而影响了学习和其他正事,否则妈妈就要限制这件事。女儿愉快的答应下来。因为妈妈的接纳态度,女孩常会把她和那个男孩之间的事和妈妈讨论,征求妈妈的意见。一年后,她觉得男孩身上有些地方自己不能忍受,就提出分手。
从这两个实例中我们会得到些启发,家长如何对待孩子早恋,持有什么态度,对孩子后期的教育有着深远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担心孩子谈恋爱会对学习造成影响,在初中谈影响考高中,在高中谈影响考大学,那么在大学就不影响学习了吗?不是常有孩子因此都毕不了业,还有杀人自杀的?何况,大学谈也会影响考研究生,到了工作时谈恋爱,会影响工作,影响升职。
越有思想的人越难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统治!同样,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开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见,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变得似乎“不听话”“叛逆”起来了。
其实,所谓叛逆,不过是大人一厢情愿的说法,对孩子来说那是人家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长,你就不会再为此而挠头。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1、第一个叛逆期:可怕的两岁左右
孩子在两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变得强烈,所以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凡事总喜欢以“不”字打头,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觉!”“吃饭!”“不饭!”“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妈妈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叛逆了,那可能是因为妈妈在跟孩子交流时,总喜欢命令式的不要怎样,不许怎样,孩子就过早地学会了说“不”。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样的,在他那里就会得到反射。所以改变孩子的关键,还是先改变自己!
而且孩子虽然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在与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比如当别人抢他玩具时,情急之下他会做出拳打脚踢的动作。一个是因为手脚敏感期,一个是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该怎样正确表达意见,慌乱中做出的随心所欲的`反应。
那么父母该如何管教这一时期的孩子呢?
(1)切记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长似乎很民主,凡事都与孩子用商量的口气,我们去吃饭好不好?我们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这种情况下大都会回答“不好!”接着你又会开始发脾气或者讲道理,那宝宝会更听不进去。
(2)让孩子做选择题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选择方式,给出他两个选择!比如你想吃米饭还是面条?咱们现在出去,还是五分钟后出去?
当然,有的小孩会给出额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确地告诉他,这不是选择范围内的,然后很严肃地再重复一遍自己的命题。其实,很多时候小孩子也不想给家长太多的冲撞,一般此时他会根据你的范围来选择的。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引导,另一方面让孩子觉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
(3)不要总是用命令的口气交流
比如:不许把玩具到处乱扔!其实你直接说:“宝宝应该把玩具放好!”这句他更乐意接受。
家长粗暴,孩子就会跟着学习你的粗暴,接着就是无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长要首先改变1%,那宝宝就会改变99%。
(4)给出孩子做准备的时间
虽然孩子是以玩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须立马停止的,你要给他做出反应的时间。
比如:出门前尽早提醒,5分钟后我们出门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饭!不要磨磨蹭蹭的!”改为“宝宝,再过五分钟,我们要吃饭了哦!”
想想哪种方式孩子更乐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会不同!
(5)让更多的人参与孩子的成长
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一手带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妈妈的脾气秉性,所以能轻而易举地在“斗智斗勇”中取胜。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讲道理,只是陪他玩儿,做给他看,他自然会明白什么是规则,什么是规矩!
2、第二个叛逆期:7-9岁的小大人儿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小大人儿”了,极力想挣脱父母的掌控,于是就变得处处喜欢跟大人“唱反调”。
既然孩子变化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就得跟着变!不然头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还会因为没得到恰当引导,变得更加叛逆,甚至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最终无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长专权,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让他自己做主。
此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规律非常重要,比如饭前做作业,饭后看二十分钟电视,这些约定俗成的事情,有助于帮你更好地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
3、第三个叛逆期:12-15岁美好的青春期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初步成熟,而心理却未成熟,于是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感,心理变得更加矛盾,甚至烦躁!
父母如果此时强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适得其反。而是要先试着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确引导他。
不妨多给他看一些积极的励志书,比如名人传记等,让他内心有个学习的楷模。用心目中的榜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另外,他的社交圈虽然我们无法干预,至少可以给予他一个健康的社交氛围,比如多带他出去接触接触不同的人,去高校学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亲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时更能赢得孩子的内心,比焦虑的母亲沟通起来要简单许多,所以父亲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不同时期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所以我们的教养方式不能一成不变。做父母,也是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无论何时,请记得收起你的家长专制!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父母如何正确批评孩子》的内容,具体内容:孩子不听话确实很令人头痛,家长们该说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听从吩咐呢?下面我为你整理,希望能帮到你。一、孩子不肯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懒?自己多动...孩子不听话确实很令人头痛,家长们该说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听从吩咐呢?下面我为你整理,希望能帮到你。
一、孩子不肯独立完成作业。
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懒?自己多动动脑筋!“,不妨说:”这是你的作业,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
”许多家庭里,一提到作业,孩子就头疼,有的甚至放松功课,此时给予孩子太多帮助,反而会帮倒忙,应尽量让孩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子有方》一书的作者史维亚雷姆指出,首先,让他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明确规定一个学习制度,并给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兄弟姐妹的吵闹声,远离电视。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在他身边转个不停,这会助长他的依赖心理。孩子拿不定主意时,可适当给予指导,然后走开或坐到一边。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写作业,那样只能导致他不学无术。要让写作业成为孩子每天的例行常规。
二、孩子弄乱房间。
不要说:”赶快收拾好房间,不然不客气!“,不妨说:”快(或是十分钟内)把房间收拾好,为你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空发威胁,难以触及孩子的改过之心,结果很快使威胁演变为一场家长与孩子间意志的较量。“《说不的孩子》一书的作者杰米温德尔说,”不要给孩子最后通牒,不妨对孩子说:如果玩具和衣服都摆放整齐,你的房间会更漂亮!“
三、孩子早晨睡懒觉。
不要说:”起床!再不起来就别指望还会有人叫你。“,不妨说:”早上好,已经 7 点了,现在该是你干什么的时候了?“
父母为孩子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孩子在长出门牙前一直都需要哄着才肯起床,他们自然便从经验中判断,父母还会一如既往地哄他们起床。”唠叨不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内尔森说。礼拜天,教教孩子如何克服早上起床时的忙乱。比如,前一天晚上就教孩子把干净衣服准备好,把书本装进书包;给孩子买个闹钟,让他自己学着定时间。
让孩子决定好自己该做些什么而不是要让孩子做些什么。告诉孩子如果错过了公交车或校巴,你不会开车送他上学。当然这一招只有孩子能步行上学或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前提下方可奏效。
四、孩子发生小意外。
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从洒了牛奶到损坏了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与疏远与否,信任与反感。“家庭精神治疗家、《自律》一书的作者内尔森说。有时家长免不了要骂孩子,夺过孩子的卡通画,或是不帮他们倒牛奶,可是这种严厉的行为难以令孩子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如果对孩子大声斥令”马上清理干净!“这种清理似乎更像是惩罚,而不是孩子对
自己行为理应承担的责任。让孩子也参与对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无需责备,只需让他知道问题需要解决。
五、孩子不愿做家务。
不要说:”什么时候你才能懂得,你也该为家里做点事情呢?“,不妨说:”你得把碗筷摆好,我才开饭。"
让孩子们认真干点家务可能会遭到拒绝。不妨向孩子们明确规定,什么时间由谁做什么事。让孩子们参与制作一张职责表,然后张贴起来,如果有谁没完成任务,就让吃点小苦头,作为给他的一次教训。比如,孩子不肯摆碗筷,就不让他吃晚饭。态度要坚决,即使让孩子饿着肚子上床睡觉。孩子如果又把脏衣服随地乱放,这时,不要叫嚷着让他把衣服捡起来,只给他洗放到洗衣房的衣服。如果女儿想穿那件她最爱穿的衬衫时,发现它是脏的,她自然就会懂得该怎么做了。
自从早操结束,我的耳边就不停的出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马嘉蓬打我,呜呜……”“贝贝打我,呜呜……”“康展翔搞我椅子……”,由于都是新生,本身早晨入园情绪都不是很稳定,经过这么一闹,班级简直一团糟。
起初,我的处理方法时:不断地询问,调解。“马嘉蓬不能打人,打人是不对的,跟他说对不起”,“贝贝,你为什么要打他,不能打人,要玩和他手拉手玩……”可是我的口干舌燥并没有换来安宁,仍然哭的哭,闹的闹。
晚上回家想了想,终于醒悟到,我的做法不对,于是改变对待告状的态度和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处理同伴间的冲突,杜绝他们小题大做,张口就告状的坏习惯。在呀吗还不了解“告状”一词的含义前,让他们善意的告别“告状”。
我用一节课10分钟的时间把所有孩子的性格在他们面前介绍。
1、介绍每个孩子好的一面。例如:“马嘉蓬小朋友很能干,胡明思摔跤了她会把他拉起来,很棒!”“贝贝会帮老师拿茶杯”……逐一介绍他们的有点。
2、告诉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如果小朋友用手碰你一下,那不叫打,那时因为他想和你交朋友,想和你一起玩。
3、在与小朋友游戏时,交代他们如果想和好朋友玩耍,用小嘴巴说,不要用“手”说。做个乖宝宝。
4、交代几个喜欢用手碰小朋友的幼儿,不要碰小朋友,老师给奖励小红花,糖……
5、与家长合作,让家长理性的理解孩子间的攻击行为,孩子还小,不要轻易的伤害孩子,要正确引导。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幼儿园教师如何表扬和批评孩子》的内容,具体内容:幼儿园的孩子有时候因为不懂事可能会惹人生气,那么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如何表扬或者是批评孩子们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供大家阅览!如何表扬和批评孩子:表扬孩子的通...幼儿园的孩子有时候因为不懂事可能会惹人生气,那么幼儿园的教师应该如何表扬或者是批评孩子们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供大家阅览!
如何表扬和批评孩子:表扬孩子的通用公式
表扬=陈述事实+确认事实的可贵性+表达感受+表达期望+身体接触。表扬是让孩子继续努力的有效手段,所以必须做对动作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完整的表扬,必须按程序做对每一步:
(1)陈述事实。
即孩子做对了什么事情,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他什么地方做对了,什么行为被肯定和欣赏。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被表扬,他下次可以继续做下去。
(2)确认事实的可贵性。
即让孩子知道家长为什么要表扬他,让他知道被表扬的真实理由,知道自己行为的真实尺度,从而对自己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评估,产生自豪感。
(3)表达感受。
家长一定要表达为孩子高兴的感情。这种为孩子取得成绩而替孩子高兴的感受,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使孩子会继续把事情做下去。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为孩子高兴(即家长说“我真的为你高兴!”),而不是家长自己高兴(即家长说“我真高兴!”)。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为孩子高兴,表明良好的行为和成绩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只是替孩子高兴,家长是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而家长自己高兴,传达了一个信息:孩子取得好成绩,家长就高兴,那么如果孩子不能取得好成绩,家长就不高兴。家长无形之中把自己牵扯进去了,家长成了孩子学习的当事人,孩子的学习是为了家长,这就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4)表达期望。
即家长表达完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而高兴的感受之后,还要表达新的期望。也就是告诉孩子,只要他继续努力,他会做得更好。
这里的关键是家长要表达宏观的期望,就是说家长应该笼统地说:“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而不能提出具体要求。要知道,一旦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孩子就认为家长对自己目前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由此产生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的压力感,这就使得表扬的作用大打折扣。我们在这里一定要记住,孩子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绝对不能让孩子感到他是为家长学习或为家长做事。家长只是为孩子高兴,他学习不好,家长也没有什么,这样孩子才能够轻装上阵。
表达期望,实质是暗含着告诉孩子,学习无止境,他还得继续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家长对孩子学习潜力的信任。
(5)身体接触。
在表扬孩子的场合,家长如果能够拥抱孩子或拍打肩膀或抚摩孩子的头
发,那效果会倍增。
我们知道表扬的目的是让孩子有向上的动力。身体接触,会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所传达的力量。人是一种奇妙的动物,身体的接触会比语言更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很多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很少与孩子有身体接触。甚至,连温柔体贴的话都不说了,最后剩下的只是苛责埋怨与批评。在这种关系状态下,孩子的动力已经丧失殆尽。
所以,家长们要记住,要想让孩子改变,那么家长必须先改变。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先突破自我的局限,做出相应的动作,我们才能指望孩子有优秀的表现。
如何表扬和批评孩子: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要实施一次有效的批评,必须做到:
(1)陈述事实。
就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
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如何对待老师批评孩子】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公平对待学生07-23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09-09
该如何对待《共产党宣言》11-01
如何对待不爱学习的学生09-29
正确对待失败和批评作文09-13
幼儿园教师用爱心对待孩子心得12-10
幼儿园教师如何正确批评孩子07-16
如何教育孩子尊重老师09-11
老师如何给孩子写评语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