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1

近几年内,我国在不断的发展着国内企业的综合实力,指在向世界强国的迈进,尤其在“十五”,我国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实践后,中国的机械行业已经向国际市场迈出了一步,这位中国在机械行业中的进一步发展中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它的发展影响着时代的进步。

1 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机械大国而非机械强国。虽然我国在极力的发展机械行业的技术水平,尽可能的与国际水平接轨,但就目前我国的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技术实力来看,最多只能算是机械大国,而与所谓的机械强国还有较远的距离。出现这种现象的问题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我国的机械水平以及设备质量与国际的先进水平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目前国际的顶端机械水平已经达到了几乎完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准。而我国的机械水平目前还基本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机械技术理念不够先进,机械设备产品质量也不够过硬。二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几乎见不到中国的机械品牌,就算是在国内,我们往往使用的也都是国外的性能优越的设备,虽然近几年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进行与国际的结果,但还是在段时间内无法形成自身在国际中的品牌地位。

(2)机械产品量大而不精。我国算是典型的机械大国,每年的机械生产量在国际上跻身于前列,但这种量也仅仅局限于国内,往往由于自身的因素走不出国内。说的悲观点,站在国际市场上看,我们的机械产品也只能在自家卖一卖了。虽然在“十五”方案的实施后,我国的机械行业在量大而不精的问题上有所注重和解决,但总归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目前我国机械产品质量地下以及机械技术的落后仍是限制我国机械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限制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成产机械产品过程中,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前期生产成本过高,从而使得我国自主研发的机械产品市场价格就偏高,这就使得我国的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大大降低。

(3)国内机械行业生存压力大。自从我国加入了 WTO 后,国外的不少企业瞄准了我国的这快“肥肉”,大量的外企蜂拥而至,将我国的机械市场据为己有。这样一来,本来就没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内机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我国机械行业起步晚,技术水平发展较慢,在国内有着国产质量不过关、价格昂贵以及性能不如国外等的“群众观念”此时的国内的机械行业有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总的来说,我国的机械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是基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和性能优越的机械产品的压力之下的。

2 国内机械行业发展问题解决措施

(1)培养先进的技术生产理念。先进的生产技术理念是推动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先进的技术成产理念,我们才能进一步的实现技术的创新和提升。尽可能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传统的生产理念已远被现代市场所淘汰。可以说,目前国际市场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机械企业,起初都是因为具备了先进的技术成产理念,进而通过不断的探索,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现代化科学合理的先进的成产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应具备创新精神,任何企业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则会陷入“死循环”的发展模式中。我国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国际市场地位,这时,我们更需要创新,更需要打破常规,尽可能的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来实现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的蜕变。

(2)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是促进机械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站不住脚的主要原因则在于我国国内技术性人才的缺乏以及流失,在我国,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限制,使得专业性人才在自己职业中与国外人才相比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另外,由于国内的种种因素,使得国内的人才在毕业后往往流入到国外,使得国内的人才资源大量流失。因此,我国要是想在机械行业发展中有着本质性的提升,则必须注重人才问题的解决,通过各种政策促使我国人才留在国内就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敢于打破常规,尽可能的发挥出技术人才的潜质。

(3)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设计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是促进机械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在产品性能良好且性价比较高时才有可能被市场所接受,所以我们不能局限出一时的利益,放眼于国际市场,通过过硬的产品质量,首先形成自己的国际品牌,这时企业在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提升工程设计能力,严谨、先进的工程设计态度是国际市场的标准,要想与国际市场接轨,则必须保持与国际水平理念同步甚至高于它,只有这样,我国的机械行业才能再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 我国机械行业产品发展趋势

(1)产品功能多样化、现代化。国际市场的引导方向每天都在不断的变化,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目前不少的机械产品生产都有一定的标准化,不同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通用。因此,机械产品必然是趋向于功能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现代产品的需求。

(2)产品设计智能化。目前国际知名的机械企业已逐步趋向曲面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必然会处处充满智能,机械产品更不例外。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2

自18世纪中叶瓦特发明蒸汽机而引发工业革命以来, 自动化技术就伴随着机械自动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动化技术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刚性自动化单机和系统发展;第二阶段, 数控技术和加工中心的发展;第三阶段, 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的发展;第四阶段,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发展CIMS。

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 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 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 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 不仅对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而且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程度。因此, 加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相符, 而且与我国现代生产的发展规律也相吻合。

机械自动化控制方式之一的气动控制技术是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和信号传递的工程技术, 是实现各种生产和自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气动控制技术不仅具有经济、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优点, 而且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如此, 其也存在一些缺点, 具体表现在:输出力和力矩不太大, 传动效率低。

2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

2.1 结合生产实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目前, 虽然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规模较大, 但是并没有较扎实的基础, 在机械自动化方面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直接由机械制造业规模以及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决定。改革开放以来, 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 我国对机械制造业投入了很多, 但由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基础较薄弱, 没有能够充分地引进外部先进技术, 曾在一段时期发生了逐渐降低的趋势, 由此可见, 我国机械制造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处于低水平状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 以及对国外先进机械技术的不断引起和学习, 为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仍处于较低阶段。

针对我国国情,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在实际生产中, 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必须在借助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与我国生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 我国在生产过程中, 一定要避免盲目地进行生产自动化, 经过实践证明, 盲目地进行生产不仅会使生产效率降低, 还会使产品的质量降低。国产造型生产线因产品质量差、实用性差、可靠性低, 开工率一般仅在一半以上。因此, 在生产中, 效率与效益同时发展才能达到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目的。

2.2 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个理论。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投资省, 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将带来较好的经济效果。例如, 采用精益生产管理方式的日本丰田公司, 采用了实时生产JIT、全面质量管理TQC和成组技术GT, 进行精益生产, 使得一些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工厂也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目前,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能源, 虽然我国能源较丰富, 但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 将能源分摊后, 就显得相对匮乏。在新时期, 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机械制造业作为我国的一项基础产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性, 而机械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 实现自动化是基础目标, 在其基础上应注重少投入, 实现大产出。我国在进行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时可以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 会得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也可缩短发展的时间。我国机械制造业需要大量的设备, 并要求各个企业中的设备基本上都可通用, 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应以原来的设备为主, 对机床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和引入CAD/CAM技术, 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共同构成一个单元化生产系统, 这是一条投资少、效益高、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新途径。因此, 我们必须立足于自我研发, 借助国外先进技术, 从而改造机械自动化技术, 进而降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资金费用。

2.3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配套发展

现代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是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 对生产的物流和人的作用进行综合的研究, 涉及到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必须关注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零件检测和机床装料自动化, 广泛采用程序数控机床, 以及研制高效和可靠的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应用于生产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 既要发展主机, 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

要发展应用各种机械自动化新技术, 必须不断引入其他许多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 使机械制造业中原有的一些传统制造技术、产品和观念等不断得到更新和发展, 这就要求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将与知识紧密结合。这种新的制造模式对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技艺、经验上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 工作人员务必要迅速提高相关知识以及技能水平, 各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例如, 某柴油机厂引进了一条造型自动线, 全线控制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由于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 导致高度自动化的造型生产线废品率上升2%~3%, 由此可见, 技术人员的培养工作至关重要, 机械制造业的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管理人员都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自动化技术的新原理、新方法及其应用。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水准的提高, 需要大面积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 而该技术的推广需要充足的人才资源, 总而言之, 人才资源是提高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 由国内外的工业发展史可知, 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 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 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 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国际上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 柔性自动化生产也是同期产生的。在使用初期, 集成制造系统将重点放在信息集成上, 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特征, 在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时, 需要投入巨额的费用, 并且风险较大, 因而将信息集成的效果作为重点, 追求低成本自动化LCA (Low Cost Automation) 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适用是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的前提。因此, 我国必须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 才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 优化人机界面, 从而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系统中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对其进行干预, 并且自动化设备与普通设备共存。我国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时, 在尽可能吸收国外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同时, 必须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进行创新, 创造完全适合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一些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业的现状也是倾向于局部集成, 如CAD/CAPP/CAM的集成、CAD与MIS的集成、MIS与MHS的集成等。要想真正实行效益驱动, 就必须有投资上的大力支持, 我国还要等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酌情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及企业特点的适度集成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先进的生产模式对自动化系统及技术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要求, 这些要求同时也代表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将向可编程、适度集成、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我们对未来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大发展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参考文献

[1]索春英, 冯哲.浅析如何提高机械设计的自动化程度[J].价值工程, 2011 (6)

[2]李金枫.机械自动化工程的发展研究[J].民营科技, 2008 (3)

[3]乔固.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浅谈[J].科技风, 2010 (7)

[4]金衡模, 高焕文, 王晓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2)

[5]韩松岩.机械自动化发展技术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7 (12)

我国植保机械技术发展探讨 篇3

关键词:植保机械;农业发展;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51-02

为了更好地提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效益,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近年来我国在植保机械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所需标准,提出植保过程所遵循的操作规程,以防范农业危害,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效益。

1 我国植保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1.1 我国植保机械技术与发达国家对比情况

经调查研究,目前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技术已经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开发研制了大量的专用喷雾机,并研发出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的防治技术。发达国家的农药使用技术主要致力于降低农药施用量、提升农药的附着率、减少农药对农作物的渗透、减少农药的负面影响等目标。发达国家的植保机械行业是一种“特殊的农业机械”,政府给予植保机械技术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不仅为植保机械技术研发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补贴,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推动植保机械技术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植保机械的发展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植保机械产品相对单一,且工作成效较差。据统计,我国植保机械生产企业约有300家,其年产总量一般在1 000万台左右,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手动式和小型机动式机械,其中手动式机械比例在80%以上。我国的植保机械一般是单管喷雾机、背负式喷雾机、压缩式喷雾机、喷杆式喷雾机等,种类较为繁杂,且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1.2 我国植保机械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产品技术水平较低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植保机械,有助于促使农业的增产增收,同时推动农业的稳步发展。然而,从我国植保机械目前所使用的技术来看,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若要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使之达到无公害标准,就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对植保机械的技术水平加以规范。

1.2.2 高新产品亟待研发 目前我国植保机械技术仍处于亟待开发和研究的阶段。植保机械技术不够先进,使用中机械故障多,经常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全国有约300家生产植保机械的企业,达到1 000万台的年产量,但这些企业主要生产的是手动和小型机动型植保机械,高新产品少之又少。

1.2.3 植保机械操作不规范 农民没有接受过科学指导,在使用植保机械过程中经常出现农药施用过多、机械操作不当的情况。农药施用操作存在诸多漏洞,例如农产品的农药超标现象等。此外,我国植保机械发展体系尚未形成,国家的法律保障和税收保障都没有做到位,植保机械的产品效应和环境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协调发展。

1.2.4 产品种类、规格较少 从国际视野来看,发达国家植保机械产品的发展程度已上升到专业化、现代化的水平,这些国家通过积极开发和有效应用专用喷雾机,增强各项防治作业的效果等手段,不断推动本国农业的发展与进步。相比之下,我国植保机械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品种规格少、产品过于单一、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机型种类很少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浪费农药、污染环境及操作者因操作不当而中毒等现象。

2 我国植保机械行业发展的措施

2.1 强化机械产品的研制,开发高效农药施用技术

首先应当强化对机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一是要增加对小型机动喷雾机系列产品的研制,将小型汽油机和柴油机作为动力,提高小型机械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促进农田、苗圃、设施和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强对喷杆式喷雾机系列产品的研制,以喷幅为8~24 m、带防飘装置的喷杆机作为研究重点,促进悬挂式、牵引式低量喷杆喷雾机的研究,提高大面积农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三是要加强对植保机械工作部件的研究,积极引进发达国家的液泵、喷头和喷射等物件。

此外,现代农药使用技术不仅包含施药机械技术,还包含农药和剂型研究、施药工艺研究等。因此,要加强对农药施药技术的研究。一是要强化对适应农药施用技术的低量高效手动喷雾系列产品研究,提高手动喷雾器的喷洒面积和喷药质量。二是要着力于农药利用率和农药少残留技术的施药技术研究,重点以防雾滴飘移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发新型的防飘技术、循环喷雾技术、防飘罩盖等。

2.2 增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

在加强施药技术和施药机械研究的同时,还要提升农业机械的政策保障。政府应加强对植保机械强制性认证的管理,强化市场监督,提高对低劣产品的淘汰率,防止出现机械违法进入市场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防范不公平竞争现象;制定相关的政策,提高对企业和农民的扶植力度;对愿意使用新型机械的农民以资金奖励,提高农民使用机械的积极性。

2.3 建立植保机械技术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植保机械技术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的农业工程,需要政策、法律、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撑。因此,要重视农业植保机械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加强对农药的管理,严格限定农药的残留比例和使用标准,将植保机械的专业化研究与农业推广相结合,促进植保机械的实际应用。

3 结语

在不久的将来,传统防治病虫害及杀灭杂草的方式,将被各种污染较小的防治方法所替代。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我国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植保机械技术体系,同时将政策、法律作为制度保障,更好地提高植保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刚,张晓辉,范国强,等.棉花施药机械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4(4):225-228.

[2] 江英兰,李江全,丛锦玲.安全使用植保机械[J].农机具之友,2002(2):11-12.

[3] 刘丰乐,张晓辉,马伟伟,等.国外大型植保机械及施药技术发展现状[J].农机化研究,2010(3):246-248.

[4] 朱金文,李洁,吴志毅,等.有机硅喷雾助剂对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上的沉积和生物活性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1(2):192-196.

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论文 篇4

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经济中以农业经济为主,包括农业经济和非农业经济,以农村中的第二、三产业为必要补充。 农村经济包括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农村个体经济的收入,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旅游业的收入等等,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在国民经济中,农村经济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1 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作用

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 及其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在这种大背景下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 农业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背景,在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变化,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是传统农业正在转变的方向,市场农业的发展速度大为加快,农业内部结构向合理化方向调整,农业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大为增强。 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非农行业, 在农业结构调整并获得稳步增长的同时得以高速增长,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且是对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推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农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村人民几亿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发展农村经济来得以妥善解决,并且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农村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发展农村经济也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人民奔小康,只有把农村经济搞上去,使广大农民朋友都过上小康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 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发展好农村经济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2 农村经济和三农的关系

(1)农村经济与新农村建设。 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得以全面发展,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发展好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走优质、高效、高产的新型农业道路,发展是第一要义,做到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来搞好生态安全农业。 以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三者的结合来进行新农村建设,合理调节资源配置,在农业生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农村经济与农民。 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创造者是农民,发挥农民的主观性活动性,通过辛勤劳动来发展好农村经济,农民才能享受成果。

(3)农村经济与农业。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以政策为保障,加大力度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深加工,增加产业链和附加值。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要促进农村的发展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全政府主导的农业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把农业产业化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建立起协调的利益机制,发展龙头企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债务负担重。 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后,减轻了农民负担,不过农村基层财政收入减少了, 这使本就负债累累的乡级财政更加不堪重负,使其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支出减少。 村里没有创收渠道,村提留收入又没有了,这使发展经济的投入资金减少,农村经济负重前行。

(2)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足。 一些农民没有摆脱计划体制下的习惯,在需求资金项目上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 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没有发挥好主导产业的优势,林牧业的比重不高,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缓慢。

(3)农资涨价过快,这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 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教育投入不够,一些学校环境还很差。 农民工收入偏低,缺乏就业增收能力,整体素质不高,风险应对能力不强。

4 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4.1 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予以提高 , 对农村金融模式进行合理选择我国的农村经济在近些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根据目前农村经济现状,完全一样的金融体制或模式是不可行的, 应采取不同的金融发展模式,健全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要适应三农特点,把金融体系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更好的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4.2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业产业聚集、服务行业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 这就要求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创造就业机会。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加快发展小城镇,充分利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发挥集体作用和辐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4.3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工业化进程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努力培育一批销售骨干企业。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提高竞争力。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5

1 如何解决当前农业机械维修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扶持

做好农业机械维修工作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对推广农业机械化进程意义重大。对此,应该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呼吁,争取政府对农业机械维修各方面的扶持,如给予营业税收减免、给予维修设备采购补贴、采用合作社的营业方式上等[1].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市场把控,进行维修能力考核,避免不具备维修能力或维修能力低下的人员参与农业机械维修,导致市场维修水准低下,打击农户对农业机械维修的信心。另外,有关单位还应努力完善农机维修市场的服务管理体系,做好日常对农机维修市场的监督,杜绝出现乱收费和维修质量差等现象,对于不合格的农机维修站要坚决整改或取缔。

1.2 提高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确保维修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农业机械呈现出多功能、高性能的特点,这也对农机维修技术的要求日益提高,所以,农机管理部门应重视对维修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另外,农业机械使用者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对农业机械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在使用过程中不懂也不重视对农业机械的保养,因此,应设专职人员定期深入农村,为农民讲解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少农机维修次数,保证农业机械得到良好的使用和维护[2].

1.3 加大投入,改善修理厂条件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6

根据国外航空电气技术的最新发展,研究了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发展需求,重点阐述了多电飞机的.关键技术,结合我国航空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在多电飞机关键技术方面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作 者:郑先成 张晓斌 黄铁山 ZHENG Xian-cheng ZHANG Xiao-bin HUANG Tie-shan  作者单位:郑先成,张晓斌,ZHENG Xian-cheng,ZHANG Xiao-bin(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黄铁山,HUANG Tie-shan(中航一集团628所,北京,100083)

刊 名:航空计算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COMPUTING TECHNIQUE 年,卷(期):2007 37(5) 分类号:V242 关键词:飞机电气系统   多电飞机   起动/发电   电作动  

★ 电气论文

★ 建筑工程技术发展研究论文

★ 试述土地农田水利设计论文

★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论文

★ 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重点试述论文

★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论文

★ 电气自动化节能技术论文

★ 地铁辞职报告

★ 地铁年终总结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7

1 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跆拳道最早始于朝鲜, 这项运动极具竞争性, 我国开始引入这项运动始于1994年[1]。尽管跆拳来自其他国家, 但是随着这项运动的引入, 跆拳道在我国呈现以下特点。

从跆拳道训练主体的年龄特点来看, 多数为12~20岁地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选择跆拳道的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和学成武艺。另外从性别来看, 男生居多, 女生选择跆拳道运动为少数。

影响我国跆拳道发展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跆拳道纳入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备受国家关注。经济因素:跆拳道的发展能够产生无形的资产, 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跆拳道比赛的高额奖金促使一些运动员和裁判员为追求个人利益失去原有的比赛精神。

2 我国跆拳道科研现状

2.1 忽视选材

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跆拳道人才, 进行科学的选材是提高体育地位的关键[2]。目前很多国家对科学选材都十分重视, 由于我国跆拳道运动引入时间较短, 对于其科学研究也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我国关于跆拳道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也较少。关于跆拳道科学选材的研究要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多层次性以及多指标性[3]。但是, 在近几年我国跆拳道运动比赛中, 我国还是有一批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加强科学选材迫在眉睫。

2.2 跆拳道研究人员

关于我国跆拳道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关于跆拳道进行论文研究的作者较少。而且, 我国进行跆拳道论文研究的作者分布地域集中在北方, 关于我国跆拳道科研作者数量及分布情况。 (见表1)

2.3 跆拳道运动技术研究

我国跆拳道训练技术主要为后抡踢, 我国跆拳道技术使用主要以高技术水平含量的战术为主。跆拳道战术指在比赛中, 运动员采用的计谋。比赛运动员在经过训练以及体质相当的情况下, 战术的选择在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战术的使用和训练主体的心理和技术等方面有密切联系。有研究认为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战术要注重速度的快、狠、准, 运动员使用的战术要有创新性, 这种研究是基于各种资料以及实际比赛经验而得出的看法;有的研究则认为研究跆拳道战术的运用是重点, 在跆拳道中使用主攻战术不适用于中间级别的选手, 这种战术对于高级别和低级别的选手有一定效果。另外在跆拳道中运用的防守战术主要由中级别选手使用。因此该研究认为在战术的选择上要考虑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为了避免在比赛中失分, 战术的选择和使用要对相关战术使用的判罚进行研究。

2.4 心理研究

跆拳道运动的危险性以及竞争性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目前对跆拳道选手的心理研究也在不断的进行。研究表明, 跆拳道选手在比赛中容易出现焦虑心理状态, 但是一定的心理焦虑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适宜的心理焦虑能够让运动员对变化的环境进行积极的应对。另外运动员自信心理对运动员比赛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运动员的自信能够帮助其减压, 在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关于跆拳道心理研究发现运动员心理问题还有偏执和强迫等心理状态。

2.5 跆拳道生物力学研究

关于跆拳道生物力学研究这里主要分析横踢技术和损伤方面。

跆拳道横踢技术包括下肢和上肢运用。跆拳道上肢在比赛中的运行主要基于杠杆原理。在进行上肢进攻时, 髋关节的运动是关键。运动员通过摆动腿对对方进行攻击。目前运动员在进行上肢攻击时,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员膝关节没有伸直, 这就影响了运动员髋关节运动的发挥。横踢技术上肢的主要是通过运动员的身体把上臂的力量传到腿上, 加大腿的攻击力量。优秀运动员的上臂肌肉一般都比较结实, 横踢技术过程为:通过上臂摆动和后腰肌肉的收缩, 髋带动大腿、大腿带动小腿以及脚尖, 这种攻击方式在比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效果[4]。

运动员损伤主要发生在腰部以下, 这些损伤是在进攻和防守中产生的。为了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损伤, 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得分的训练, 要求运动员减少对打击效果的关注, 重视比赛的得分。同时加强运动员的打击速度。另外在训练中药加强医务人员的监督, 运动员一旦出现损伤要及时进行处理, 避免落下病根。

2.6 运动员身体状态研究

对于运动员身体状态的研究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机能主要注重三个方面:无氧供能、有氧供能以及反应时。在训练时, 注重运动员的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训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反应能力有重要作用。另外运动员的心率变化等训练中也要进行分析。

运动员的身体机制的各种变化既影响着运动员比赛的成绩也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安全。心功能较好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处于优势, 再加强技能训练, 在比赛中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运动员营养对运动员的身体机制也有一定的影响。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消耗的能量和损伤较多, 因此训练后和赛后对其加强营养补充很重要。研究表明, 银杏液的注射能够减少运动员的损伤, 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另外葡萄适的服用能够消除运动员的疲劳, 对于赛后和训练后运动员的体力恢复也有一定的作用。

3 思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 为了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和竞争优势, 要加强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高运动员战术技能、以及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需要注意的是、对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进行科学研究要注重各个方面在其训练中的侧重点。研究表面, 在对女运动员进行训练时, 要加强女运动员的身体机制以及心理素质培养。

其它建议:跆拳道运动科学研究要扩大研究范围, 增加研究人数, 控制运动员体重以及运动员比赛的次数。

4 结语

为了缩小我国跆拳道运动和其它国家的差距, 需要不断的加强科研项目。针对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特点, 对各种影响运动员的因素进行分析, 探索有效地训练途径。面对跆拳道运动在国际迅速发展的今天和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的现实情况, 为了国家荣誉和地位的提高, 对其进行科学研究是必须的。跆拳道运动的复杂性要求科学研究要全面和系统化, 目前我国对跆拳道运动研究的人数颇少, 因此我国首先要培养更多的研究者, 这些都离不开国家对跆拳道的重视和支持。最后扩大跆拳道市场, 规范跆拳道训练和人才培养的指标, 提高教练水平, 对跆拳道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 我国跆拳道科学研究将不断增加, 跆拳道事业也将不断发展。

摘要:跆拳道在世界体育运动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随着其极速发展, 我国也在大力发展这项运动。这种以实用性和观赏性吸引人们的运动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关于跆拳道科研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通过科研项目对其的探索, 从科学角度训练运动员, 寻找有效的、科学的发展跆拳道。

关键词:跆拳道,科研,现状

参考文献

[1]陈琳, 赵冰, 刘骁倩, 等.我国跆拳道的发展特点和科研现状及其建议[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3) :249-252.

[2]鲍巨彬.对我国跆拳道运动科研论文阶段性调查分析[J].山西体育科技, 2009 (3) :3-7.

[3]张海滨.韩国跆拳道运动的发展对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启示[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71-73.

[4]谢玉辉, 谢晓艳.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综述[J].陕西教育·理论, 2008 (12) :96.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现状;趋势

随着机械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各大公司都注重机械产品的开发,而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当今制造工程领域中涉及面广、研究十分活跃的技术。本文章对制造自动化现状及趋势作了分析和论述。

1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CAD 应用的基本普及与CAPP技术之应用.应用了CAD 技术之后,就能起到提高企业设计效率与优化设计方案的功效,同时还能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压力、缩短技术人员设计的周期、强化其设计的标准化等多方面的作用。机械制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CAD 技术领域,而重点骨干企业绝大部分已经应用了CAD 技术。但是,在全行业当中,CAD 运用的深度依然存在较大的局限,还有很多的企业还停留在出图上,而三维CAD、CAD/CAM 及仿真设计等方面的应用会很少。而CAPP 技术在应用之后,大大降低了机械自动化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艺设计的效率,规范了工艺设计的思想,实现了工艺资源与数据的共享,并为整合企业的资源和重组业务流程,提高设计的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互动性基础技术平台。

1.2“人机一体化”思想得到体现.有学者预测人机一体化系统与技术将是21 世纪机械科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近些年来,提出的“人机一体化”新思想,其内社科论坛148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涵就是发挥人的核心作用,将人作为系统结构中有机组成部分,使生产制造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其成本,减少消耗,并满足环保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生产管理与过程控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柔性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检测线、现代物流系统及立体仓库等制造过程自动化,在基础条件强的企业已有一定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快速响应能力,但投入产出比不理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4CIMS 在部分企业应用.在现代的机械制造企业中,制造目动化系统是由不同生产车间组成的,车间是制造自动化的核心,制造自动化系统又称为车间制造自动化系统,机械自动化分系统是CIMS 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CIMS 信息流和物料流的汇聚点,它既是自上而下信息传输的末端,又是自下而上信息采集的源头,机械制造企业采用车间自动化分系统,在新的生产模式下,各车间控制可根据所处的环境自行决策,但在总体上又与企业其它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形成一种最合理的结构和最优化的运行方法通过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在制造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技术为企业赢得竞争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以上情况说明,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自动化进程已经开始启动,并已显示出一定效果,但其应用规模、范围、深度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业尽快实现产业与产品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和加大实施企业自动化的力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趋势

2.1智能化这是未来制造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所谓智能制造系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 智能制造技术的宗旨在于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以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

2.2绿色化.“绿色”是从环境保护领域中引用来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将走向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人与人类社会本质上也是自然世界的一个部分,部分不能脱离整体,更不能对抗与破坏整体。

人类必须从各方面促使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和谐一致,制造技术的自动化也不能例外。制造业的产品从构思开始,到设计阶段、制造阶段、销售阶段、使用与维修阶段,直至回收阶段、再制造各阶段,都必须充分计及环境保护。作为“绿色”制造,产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是艺术品,以与用户的生产、工作、生活环境相适应,给人以高尚的精神享受,体现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环境文明的高度交融。每发展与采用一项新技术时,应站在哲学高度,反思“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即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保持环境文明。制造自动化必然要走向“绿色”自动化。

2.3数字化这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数字化制造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和应用的结果。对制造企业而言,各种信息(如图形、数据、知识、技能等)均以数字形式,通过网络在企业内传递,以便根据市场信息,,迅速收集资料信息,在虚拟现实、数据库、多媒体等多种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对产品信息进行分析、规划与重组,实现对产品设计和产品功能的仿真、加工过程和生产组织过程的仿真,或完成原型制造,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与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以满足客户化要求。对全球制造业而言,用户借助网络发布信息,各类企业通过网络,根据需求,应用电子商务,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动态联盟,迅速协同设计并制造出相应的产品,因此机械制造的数字化发展也是必然趋势之一。

2.4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9

一、影响乘用车销售量指标的确定乘用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国家的乘用车的生产能力,二是国家的政策,三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五是乘用车的价格,六是乘用车的使用成本,七是乘用车的使用条件。乘用车销量,会受以供给量的限制,而我国乘用车的供给量主要来源于我国自己生产的汽车,进口汽车的数量比重很小。本文中,乘用车的生产能力用乘用车产量指标来反映。影响乘用车销量的国家政策因素,主要包括乘用车的购置税、进口关税、节能减排政策、购车限号等。

因为这些政策有的变化不大;有的在执行范围上,全国不统一;有的政策在不同类型乘用车上也不统一;还有的政策属于国家临时制定的。这些政策有的是偶然性的,有些影响不是连续的,有些政策对汽车销量变化的影响不大,所以本文没有选取这方面的指标。影响乘用车销量的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本文选取了人均 GDP 这个指标。人均 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也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影响乘用车销量的人民生活水平因素,本文选取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指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两个指标,直接反映了居民的购买力。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如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过高,客观上也降低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乘用车的价格是影响其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因为乘用车种类繁多,无法计算一个统一的价格。原材料成本是构成乘用车价格的重要因素,乘用车的成本主要有钢材、橡胶等,因此,本文选取影响乘用车价格的主要成本因素之一,钢材的原材料的价格指数来反映,具体我们选取了黑色金属材料类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二、结论

从计算结果上来看,乘用车的销售量与其产量关系最为密切,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数据上看,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影响乘用车销量指标中,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占第二、三位,这两个指标都是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说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对乘用车销量有着明显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使乘用车的销量有了快速的增长。在乘用车销量影响因素中,公路里程占第四位,说明人们在购买乘用车时,非常看重出行的条件。人均 GDP 对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居第五位,表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乘用车销量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对乘用车销量影响因素中,燃油价格居第六位,说明人们在购买乘用车时,也非常关注乘用车的使用成本。

我国筑养路机械技术水平评价 篇10

我国筑养路机械自上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有计划地发展以来,目前整个行业已基本形成规模。尽管与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已能生产筑养路工程所需的大多数产品。目前,筑养路机械的新机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十分兴旺,已进入全面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促使筑养路机械向高水平、高性能和大型专用机型发展,有些性能优良的筑养路机械已逐步进入国际市场,标志着我国筑养路机械的技术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应当看到,我国筑养路机械行业用于高等级公路施工的机械品种少(如高等级公路施工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机、大型混合料烘干拌和机及高性能的多功能养护机械等仍需全部或大部进口)、配套能力差、制造工艺落后、产品综合水平低、科研开发手段落后、检测实验手段不完善等问题是十分突出的。鉴于此,根据我国筑养路机械的现状,对筑养机械产品技术水平进行评价,从而对自己的产品技术水平有一个比较科学和切合实际的认识,这对于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筑养路机械是很有意义的。一般来讲,这种评价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使用可靠性

我国目前对筑养路机械的使用可靠性无统一的要求。国外筑机产品一般要求出厂后连续使用1500h~2000h不应出现机械故障。根据大多数厂家对机械可靠性的要求,我国此类机械的连续使用期应保证在1000h~1500h不出故障为宜。

无故障期的长短是衡量机械可靠性优劣的基本指标。可靠性不仅反映了机械本身的内在质量,使机械效率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是反映和衡量生产厂家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从世界筑养路机械行业来看,并无多少新机种问世,生产厂家大多都在提高机械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方面作文章。据最近的资料统计显示,当前世界最优秀的工程机械制造厂家的产品较以往的机械产品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如激光找平、红外探测等,使其产品的先进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从整体水平分析,其连续作业的无故障时间已超过2400h。但同期同类机械的自重却有所提高。这部分提高的自重,绝大部分用于机械薄弱部位的强度和刚度的加强。他们对机械可靠性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筑养路机械的恶劣的作业环境,其工作的可靠性较之机械本身的技术先进性更为重要。当然技术的先进性亦可用于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工程技术人员和制造厂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找出他们的内在关系并进行最佳安排的设计。

自控程度

自控程度的高低是反映机械自身技术水平的基本指标,它是指机械在人工无法完成的操作和工作质量控制中采用自动化技术程度的高低。

采用自动控制典型的例子是在20世纪中出现的液力技术。由于液力变矩器(耦合器)的装设,可使机械随工作阻力的变化自动调整其驱动扭矩,因而在土方机械(有代表性的如全液压装载机和推土机)和军用装甲车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现代筑养路机械中,采用自控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如高等级公路在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摊铺机中采用自动找平装置(其典型的类型有比例--脉冲式和激光找平式等)、混合料滚筒式烘干拌和机采用的物料配比自动称量及控制装置、机械工作过程自动化操纵仪等。它们的采用大大提高了机械作业的施工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减轻了操纵人员的作业强度。近年来,高等级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出现,没有自动控制的具有高精度检测和质量要求的相应设备,是无法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

自动化机械故障报警系统也归于自控技术中,它不仅可使机械的故障得到及时发现和修复,同时对于保证操作者和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应当提出,机械的自控技术水平是整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它的发展依赖于基础材料工业、电子工业、工艺设计机械加工及材料热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产业的综合水平。由于我国目前整体技术

水平较低,因此筑养路机械自控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发展要求角度讲,自控技术必须尽快采用和普及,这是毋容置疑的。维修保养的方便性

维修保养的方便性依靠科学合理的设计及良好的加工工艺来实现。任何机械,尤其是先进的高技术机械,同样会随时出现机械故障。为了提高利用率,要求机械的故障最好能够在现场处理。这就要求机械具有易损零部件的可靠供应和各部零、部件拆装的方便性,零、部件的通用及标准化程度。同时应有为特定机械设计的零、部件更换时所专用的工具等。

应当指出的是,机械维修保养的方便性与它的使用效率息息相关。设计和制造厂家应将其视为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操作驾驶条件

良好的操作驾驶条件主要指机械要有舒适的乘坐条件、广阔的视野和空调通风设备。对于筑养路机械,由于它的作业环境恶劣,流动性大,操作极度频繁,因而驾驶者容易疲劳,也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并导致事故,因此,具有良好的操纵条件应视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事故的重要因素。

专业技术培训

任何机械设备,如果使用者对其不了解或不甚了解,不仅不会充分发挥其效率,而且会毁坏设备,严重者会酿成事故。统计资料显示,筑养路机械由熟练的操作者和未经培训的操作者操作,其机械故障的发生率为1∶3,而施工效率为4∶1。因此,是否注重专业培训,在将机械交给用户的同时,也将机械的使用及维护保养知识和经验交给用户,同样应视为衡量机械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11

一、机械自动化的产生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上世纪60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社会实践证明,这种定义下的制造系统自动化与当代大多数企业的实际不相容。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二、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11.4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三、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探索

(一)结合生产实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全年生产任务只需1~2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国产造型生产线因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实用性差,开工率一般仅在50%~60%。而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主力生产线很少,像第一汽车制造厂的01线、第二汽车制造厂的BMD线等具有全年开工业绩的线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不属偶然或局部,而是带有普遍性。据调查,我国引进的弧焊机器人,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的只占1/3;另外1/3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完全正常运转状态;还有1/3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二)注重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现代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就是在控制理论的指导下,对生产的物流和人的作用进行综合的研究,涉及到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等。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必须主要地关注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零件检测和机床装料自动化,广泛采用程序数控机床,以及研制高效的和可靠的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应用于生产的信息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既要发展主机,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这些都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

对我国机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文 篇12

国外农业装备的水平和特点, 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代表, 这些发达国家在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土地经营规模、农民经济收入、社会化服务体系、自然条件以及使用的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具有一定典型性。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特点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促使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60年代后期, 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更加提高, 达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全过程机械化;70年代初完成了棉花、甜菜等经济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的全面机械化。当前依然在种植业、工厂化畜禽饲养、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高度机械化水平, 科学有效的管理, 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1987年美国农业劳动力人均产值达到了55300美元, 是当时其他发达国家的4倍, 居世界第一位。农业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也使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

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凯斯·万国公司、福特公司等大型跨国农机公司生产的农业机械生产率高, 性能先进, 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 制造质量好, 使用可靠, 方便、舒适性好, 为世界先进水平。在本国和世界使用广泛, 深受用户欢迎。

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约农业资源,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保持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美国特别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美国工业如机械、化肥、航空航天等方面为农业提供了大量农业机械、化肥、农用飞机等先进生产资料和装备, 使农业几十年以来一直成为主要出口产业。美国高度重视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的推广和使用。经过长期努力, 目前实施保护性耕作 (按作物残茬覆盖量达到30%为标准计算) 的比重, 大豆已达到30%—40%、玉米25%。实际上地表作物残茬覆盖量小于30%而接近标准的土地耕作面积远大于上述数。为了适应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需要, 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凯斯·万国公司等农机厂商, 已向农业提供了大量保护性耕作用的少耕、免耕农业机械。

近几年, 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开始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农业出现了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特点

澳大利亚是一个人少地多的国家, 农牧业发达, 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澳大利亚的重要农作物为小麦、甘蔗;其次是大麦、燕麦、棉花、水稻、牧草等。澳大利亚的小麦、水稻、大麦、燕麦、牧草等作物早在1970年左右就实现了生产机械化, 至今保持着高度机械化水平。甘蔗是澳大利亚的主要农作物, 甘蔗从农田建设、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装卸等各环节都使用机械作业, 每个农业劳力年均生产甘蔗4000吨。澳大利亚的甘蔗机械化程度超过90%, 其中甘蔗收获机械化点99.9%。甘蔗收获主要采用切段式收获, 甘蔗段用大型拖车、重型汽车和火车运往糖厂;植保采用飞机喷施农药和除莠剂, 用大型喷灌机灌溉。

澳大利亚牧业发达, 全澳有农牧场17.8万个, 其中农牧结合的2.7万个, 纯牧业8.4万个, 全国耕地4680.6万hm2 (hm2为公顷, ) , 草地4250.6万hm2。牧草和小麦轮作, 围栏放牧, 通过草场改良增加载畜量。牧草从种植到收获全部使用机械。牧草播种采用圆盘开沟播种机、免耕播种机, 用机动喷雾机和农用飞机喷农药、除草剂;牧草收获采用收割、搂草、压扁、打捆联合收获机, 也有部分使用割草机、指轮或滚轮搂草机、压捆机进行分段作业的地区。

澳大利亚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 广泛采用大功率轮式拖拉机配带宽幅, 联合作业机组进行作业, 如配套施肥播种机宽达21米。

三、加拿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特点

加拿大是一个人少地多, 农牧并重的发达国家。其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值大致相等, 加拿大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马铃薯, 畜牧业以肉牛、羊、猪为主。加拿大每一个农业劳动力年均生产的农畜产品, 粮高于10万千克, 肉类高于4000千克, 牛奶高于1.6万千克。这么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与粮食生产及禽畜饲养高度机械化分不开的。加拿大农业机械的特点是粮食生产和畜类生产机械与设备配套成套性强, 田间作业机械从拖拉机到农机具及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大部为大功率、宽幅、高效机具。这和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基本相似。

加拿大在农业上采用夏季休闲水土保持耕作与冬季秋雪管理的机械化作业。其耕作技术正向保护性耕作技术方向发展。适应耕作技术的变化, 近年来普遍推行双列圆盘犁和偏置式圆盘犁耕作。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双翼铲中耕机、翻转式中耕机或双翼杆式中耕除草机防治杂草并增施肥料。与美国的免耕法不同的是, 加拿大每隔6年左右都将土壤深耕一次。深耕大多采用有壁犁, 该犁既可动表层土壤又可疏松犁底层。休闲地耕作常用圆盘耙或弹齿耙, 有的地块则用联合作业机进行一次性覆盖镇压。

加拿大的大草原地区采用积雪融化措施来补充旱地土壤水份。积雪的机械化管理主要是用联合收割机形成不同茬高、用开沟犁开出积雪沟, 用来将冬季降雪积存, 防止大风刮出农田。春季根据需要用农用飞机或机引机械喷洒草木灰, 将积雪融化, 使土壤畜水增墒。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美国北部地区相近, 皆属高水平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四、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特点

法国农业发达, 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之一,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小麦、玉米等谷物生产、畜禽饲养均已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粮食作物从整地、播种、中耕、病虫害防治、收获、运输、加工、储存等环节均有相适用的农业机械。法国在作物育种机械和葡萄园机械方面较发达。作物育种从种床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收获后清选、分级、包装、包衣等有一整套机械供应, 特别是种子加工厂, 各种设备配套齐全, 自动化程度也较高。法国的葡萄园机械, 从拖拉机到配套的栽植、剪枝、整形、施肥、施药、采收、包装、运输都有相适应的机械, 机械化作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葡萄采收机械每年生产量较大, 也有较多出口。法国的农机企业主要有雷诺公司、麦赛·福格森公司、萨朗约翰·迪尔柴油机厂、于阿尔犁业联合公司、圣迪洛埃拖拉机厂、史陶普手扶拖拉机厂、布朗排灌机械厂以及生产各种喷雾机、喷粉机的埃伏拉特公司等。其中如拖拉机、柴油机、联合收割机、铧式犁、葡萄园机械、大型喷雾喷粉机等皆为法国重要农机出口产品。

五、国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

纵观各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点, 尽管各国的社会制度不同, 经济制度各异, 起步有先有后, 速度有快有慢, 水平有高有低, 特色千差万别, 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相同的, 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作用上具有共同的特征。

1. 从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看, 为确保农业机械化的推行, 许多国家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都无一例外地制定保护和扶持政策, 并且通过立法的形式对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出具体的规定, 包括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 在资金、税收、水电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 都给农机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 经济发达国家在短时间里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并向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是科研先行。这些国家都建立起相当完整的农机科研、开发体系, 不但国家有专门的农机科研机构, 农机企业也有专门的农机科研机构。这些国家的农机科研机构不仅数量众多、阵容庞大, 科研设备亦相当先进齐备, 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开发创造十分良好的条件。

3. 建立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这些服务组织代表农民和农机企业利益, 在推进农机化发展、反映农民要求、沟通政府与民间的联系, 以及为农民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方面, 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4. 为提高本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许多国家还制定了免费培训的政策。通过教育和培训, 无论是农场主还是一般农民, 知识都比较丰富, 能够掌握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和各种车辆的使用、维护和修理, 懂得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和通信工具, 具备环保、园艺、法律等多种学科专业知识, 不仅工作质量好、工作效率高, 而且由于人的素质高、修养好, 眼界开阔, 为生产结构调整、技术选择和决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克服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使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

六、政策建议

1. 把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建设放到工作首位。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指出, 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就要求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要充分地认识到健全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客观要求。为此, 我们应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把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和队伍的建设作为当前农业机械化系统的头等大事来抓,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辩证地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积极行动起来, 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和政策, 通过抓一些试点, 认真探索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机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

2. 发挥每个体系的最大优势。我国一直按专业分设推广体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每个体系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目前的情况下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实质性的合并。建议, 在制定政策上, 要考虑每个系统的特征, 发挥每个体系的最大优势, 以促进和谐发展。

3. 将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列为农业机械化推广重点。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应尽快对农业机械的购置和使用实行专项补贴, 实施农业机械用油优惠政策, 并对农业机械生产、销售、使用实行减免税政策。同时, 应结合未来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加大农业机械科技开发资金, 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与技术研发。

4. 建立推广人员培训和使用机制。应该尽快建立以下人才培训和使用制度:一是资格认证制度, 保障推广队伍的基本素质, 在建立资格认证制度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完善推广员的录用和试用制度, 特别是在录用上的统考制, 可以有效避免大量非专业人员充塞推广队伍;二是聘任制度, 打破用人制度上的任命制和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 实现严格考核、竞争上岗、按岗定酬、以绩付酬的机制;三是建立教育制度, 对具有推广资格的在职推广人员, 进行定期的学习、进修制度;四是建立考核制度, 不定期的对具备资格、从事推广工作的推广人员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进行考核、监督。

5. 用好用足WTO规则允许的农业支持政策。各级政府支持农业机械化推广, 符合WTO规则中“农业支持政策”的要求。用好用足“绿箱”、“黄箱”和“蓝箱”政策, 可以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建设时, 要通过创新农业机械化推广体制和服务模式, 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 提高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2004

[2]聂闯等.国外农业推广试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

[3]许无俱, 等.农业推广学[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89

[4]朱再清.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论文, 2000

上一篇:快乐的一天作文850字下一篇:软件课程设计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