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反馈(精选9篇)
院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09级生物工程2班
指导教师:邓晓辉
组长:张明 200906050046
组员:
韩甜甜200906050037 和梦涛200906050038 刘继娟200906050039 娄云霞200906050040 胡娟200906050041 杜佳佳200906050042武亚蕾200906050044 曹棒200906050045 闫伟红200906050048
日期:2011-5-1
3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面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压力已经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主要以几个简单问题对安阳工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因此得到了主要压力类型,并且对其原因做了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如何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压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望能够为大学生正确的处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实现自我健康和自由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压力缓解 调控策略
目前,大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的增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大学生压力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为我国大学生应对干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有针对性的帮助大学生们愉快地完成学业、平稳地度过大学生活,顺利地步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压力的概述
压力(stress),也译为“应激”,其研究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加拿大的学者薛利(1956年)第一次提出了压力的概念,因此被公认为“压力之父”。他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及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调查中,“你是否对自己的自己的学习状况感觉有压力”,85.5%的被调查者有压力,9.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还可以,只有2.8%的没有压力。这是一个不理想的结果,因为对于大学生社会激烈的竞争体现在校园内主要是学业上的竞争。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经历了高中几年的艰苦奋斗,以为考上大学就会轻轻松松,在大学里失去了好好学习的良好习惯,导致了很多只是没有学会,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所以大学对自己的学习状况都很不理想。学校考试的压力和竞争,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而且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外语的能力,英语四、六级考试也成为了众多大学生生活的主题。外语一门学科的负荷比任何学科甚至是专业课都大,它就像一座山压在学生的身上,它占据了大学生们绝大部分时间,本来就感到对专业学习时间紧张,还要考虑英语四六级和计
2算机等级考试,这是大多数人感到很无头绪。另外,部分大四的学生还面临着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2.经济压力。调查中,“是不是对自己的消费还算满意”,有65.3%不满意,21%的认为还可以,5.8%的还算满意,另外,“你是否存在有经济压力”,有70.4%有压力,只有7.4%没有压力。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经济状况,因为,自从我国高校实行入学收费制度以来,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那些来自经济不景气的农村家庭中的大学生会产生很大的经济压力。本来家庭中已经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费用,积蓄已经所剩不多,不可能为学生每月提供足够多的生活费,因此他们往往会因衣着的寒酸和手头的拮据而产生自卑情绪。另一方面,当今的大学校园还存在一种为追求虚荣而产生的竞相消费现象,大学生代表着当今时代的消费潮流,很容易产生竞相消费,并且,竞相消费现象强烈地刺激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有限的经济来源和实际的高消费欲望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成为大学生经济生话的一个重要心理障碍。
3.人际交往压力。大学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的,但是人际交往的困惑也是影响心理行为。调查中,“你和班内及宿舍的人际交往如何”,54.3%的认为不好,34.6%的认为马马虎虎,“你对人际交往有心理压力吗”,66.7%的认为很有压力,26.4%认为有点压力,究其原因,由于大学生来自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和个人爱好等,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同时在交往知识和技能上又存在明显的不足,造成了大学生既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的心理困惑。再者,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异性交往也成了交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这也就成了交往中的一大障碍,这也就将影响到很多人的交往。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在交往中,畏首畏尾,害怕被别人嘲笑,这给很多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强调个性特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受到同学的排斥和反击。虽然生活在集体之中,他们却仍感到孤独和不安。
4.就业的压力。调查中,“你对自己将来就业有压力吗”,88.7%的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甚至感觉队就很渺茫,不知道所学专业将来有什么前途,及就业方向。只有6%的学生对就业还相对乐观。因为,近几年来,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与市场需求的相对饱和,使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上深切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出现了新的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和问题。不能对自我进行清楚的定位,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职业上,3而不是考虑到自己的竞争能力和专业特长。他们不愿到急需人才的基层、农村或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最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对安阳工学院的没有信心,感觉到安阳工学院的就业前途很渺茫,只因为安阳工学院只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二本,也不考虑自身的学习问题,一味的考虑所在学校的好坏,所以,就业选择的心理冲突总会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另外:虽然大学生心理压力种类繁多,表现也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不外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心理品质和思想素质等几种因素。
同时,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属于青年期,生理发育基本完成。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矛盾性最为突出,他们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是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的“我”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我”,内心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心理和行为中易出现不协调现象。另外,从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来看,学校教育还没有重视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所以,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引导,心理素质不理想。统计结果表明,“心理素质很好”的占9.4%,“心理素质较好”和“心理素质一般”的分别占23.3%和45.8%,而高达21.5%的大学生认为“心理素质较差或很差”。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大问题。那么,有哪些调控政策能让大学生正确的面对并且解决心理压力问题呢?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压力的调控策略
压力往往能够直接转换成强大的动力,压力产生的紧张状态可以提高警觉水平,但是压力过于强烈、持久,超过个人的承受力,势必会破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和缓解,这种心理上的压力不仅会造成价值系统的混乱,而且会导致情感的极度苦闷。因此,帮助大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对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促进心身健康的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压力应对的个人策略
1.正确认识压力。调查中,“你是否对自己的心理压力有足够的认识”,49.6%的没有这个概念,34.5%的不清楚,11%的还知道自己的心理压力的症结所在,对压力要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态度。压力及其反应并不是全都有害的,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同时,压力是生活的伴侣,是不可避免的。应了解自己在压力情景下的反应方式,增强自己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能力,有效处理过度的压力。
2.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帮助大学生及时调整心中过高的期望值。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个体发展的需求,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
3.学会放松自我。大学生应学会各种放松技巧,以有效减轻紧张感,大学生在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时,学会放松、进行自我调节是减少或消除压力影响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压力应对的学校组织策略
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调查中,“你想接受有关自己的就业指导吗?”,93.8%的很希望学校能给于指导,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就业前景及就业选择,从而造成了对就业前景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应该看到,在择业竞争过程中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现象是正常的。而对来自社会以及竞争对手的压力,适度的紧张与焦虑也不全是坏事,它可以催人奋进,培养自信,使人趋于成熟和坚强。因此学校应对就业心理压力过重的大学生加强引导。
2.切合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
(1)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心理卫生宣传活动。在学校内进行心理卫生的宣传工作,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学、了解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
(2)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使学生能够及时的咨询自己心理的疑惑,帮助他们缓解及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
(三)大学生压力应对的社会策略
1.社会应该认真对待和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压力问题,把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提到日程上来。比如提供奖学金、贷学金、社会助学金,学校实行减免学杂费和勤工助学等都是帮助贫困大学生解除生活压力的重要途径。在调查中,“你是否想让学校有更多的奖学金发放”,有96%的学生愿意,所以。社会应该本着对大学生高度负责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经济政策,简化贷款手续,扩大贷款规模,使他们在象牙塔中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
总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各方面的压力。心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差。我们要及时的了解心理压力的成因,定义,造成的困扰和解决办法,避免遭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个人、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往往形成一种矢量的合力,大学生们应该在有效的利用这三者的正合力,最终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在自我和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上,实现自我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三者的正合力,最终在社会上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在自我和社会的最佳契合点上,实现自我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在大学生活中收获快乐,得到成长,学到知识充实自己,在大学中健康生活,快乐生活,留下美好的大学回忆。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年龄19~49岁, 平均 (34±8) 岁;工龄1~27年, 平均 (14.5±0.5) 年。其中, 来自临床科室151名, 门诊及辅助科室26名, 管理23名;护士36名, 护师109名, 主管护师55名;大专学历55名, 中专学历145名;19~30岁57名, 31~40岁95名, 年龄41~49岁48名。
1.2 调查方法
对所有护理人员均采用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和分析, 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和心理压力等。一般资料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工龄、学历、所在科室、家庭成员和婚姻状况等;心理压力包括社会方面的心理压力、工作性质及强度方面的心理压力、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以及家庭方面的心理压力。社会方面:人事调动濒临转岗或下岗情况、害怕受患者及其家属的殴打或其他伤害、努力付出得不到认可等;工作性质及强度方面:害怕工作中出现失误、加班调岗、工作量大等;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职称晋升或深造的机会较少、医疗知识适时更新等;人际关系方面: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过高或不文明、管理层不够包容和理解、患者治疗不配合等;家庭方面:自己生病、老人病重不能护理、经济条件差、儿童上学问题等。各项心理压力源均采用0.94和0.93调查信度系数法进行分析和评分[3], 根据0~4级评分方法进行测评[4]。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的主要心理压力源分析
所有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主要为社会方面186名:人事调动面临转岗或下岗;工作性质及强度方面200名:害怕工作中出现失误、工作量大;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172名:职称晋升机会较少;人际关系方面167名: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过高;家庭方面145名:老人病重不能护理。其中, 害怕工作中出现失误居首位。
2.2 不同年龄心理压力源评分比较
19~30岁低龄护理人员在社会方面、工作性质及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和家庭方面的心理压力评分均明显低于31~40岁中龄以及41~49岁高龄护理人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注:与中龄及高龄年龄段比较, *P<0.05
3 讨论
3.1 社会方面
医疗事业的人事管理制度是随国家管理制度改革而变化, 新条例的不断更新, 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增加, 害怕人事调整导致转岗或下岗。另外, 近几年常有患者及其家属与护理人员或医师发生打斗的情况[5], 造成其心理负担明显增加;再者患者出院时都会感谢主治医师, 从来不会感谢护理人员, 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得不到肯定, 因而形成社会方面的心理压力源。
3.2 工作性质及强度方面
护理人员的工作较繁重, 每天需面对不同的患者, 加班、值班或倒班大量的工作造成其心理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在工作中, 一旦出现微小的失误便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引起家属不满, 家属过高的要求也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担心自身技术问题或出错, 从而形成心理压力源。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害怕工作出现失误是护理人员最大的心理压力源。
3.3 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
随着医疗机构的不断革新与发展, 人们对医疗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 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范畴的逐渐拓展, 护理人员需晋级、深造, 但由于医院名额和条件限制, 导致晋级或深造机会的匮乏, 形成心理压力源。本研究表明, 不同年龄段对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心理压力有一定差异, 中龄段及高龄段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低龄段。
3.4 人际关系方面
在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处理上下级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和护患关系, 而护患关系一直都是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6], 患者及其家属的刁难以及领导的不理解与斥责都会造成其心理压力的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 低龄护理人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分值低于中龄及高龄者, 说明中龄和高龄者的压力较大。
3.5 家庭方面
护理人员都身兼多职, 家庭中是妻子、妈妈、女儿或儿媳, 在工作中是医师、护士、助手或领导[7], 而当家庭内部发生问题并与医护工作发生冲突时, 护理人员周转不开, 从而造成其心理压力增加。本研究中, 中龄及高龄护理人员家庭方面心理压力源分值明显高于低龄者, 说明中龄及高龄护理人员家庭方面心理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受多种心理压力影响, 害怕工作中出现失误居首位, 且中高龄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郑娜.老年病院护士职业压力状况的调查及干预[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20) :59-60.
[2]张金华, 周小怡, 彭学韬, 等.中国三甲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 (18) :162-164.
[3]贝志红.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 (2) :7-9.
[4]胡梦梦.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调查[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35 (3) :286-288.
[5]吴秀平.某三甲医院病房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6) :293-294.
[6]范玉华, 刘彦慧.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 2012, 10 (3) :677-680.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压力 高中生 原因 建议
一、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当今中国,由于经济社会长期高速发展,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竞争异常激烈,英语学习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英语在高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英语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高低。正是由于英语学习的重要地位不可忽略,因而,英语学习不得要领,英语成绩下降,英语能力长期无法提高,等等,这些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倍感心理压力重重。如何缓解心理压力,快乐学习英语、有效学习英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选择这个主题进行调研,本问卷着眼于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英语学习压力带来的的种种影响,并探求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
笔者利用在深圳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实习期间以高一年級4班和11班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心理压力的真实感受和看法。问卷针对研究的核心要素设计了十道选择题,内容涵盖英语学习心理压力的来源,心理压力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及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等等。共发问卷110份,收回并抽取有效问卷108份。
三、调查数据分析及结论
对被调查者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了10个方面的问题,重点对问卷中,现在的英语学习压力来自哪里;对英语考试成绩的态度;考试失利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学好英语的信心,这4个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
数据表明:
1. 72.2%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心理压力来自于考试成绩下降;
2. 74.8%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非常关心;
3. 64.7%的学生认为考试失利对英语学习影响很大;
4. 60.1%的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严重不足。
从以上数据分析中可看出:该校高一学生普遍感到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从问题1中可以看出:调查人数中,压力大多来自考试成绩的下降,可以看出英语成绩长期无法提高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从问题2中可看出:考试后同学对自己的成绩是相当关注的。成绩是学习效果的反映,学生对于成绩的关心和获得高分的愿望自然强烈,同学与同学之间进行排名对比,成绩低于别人时,又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心里又有了自己给自己的压力。从问题3中可以看出,当学生遭遇自己考试失利时,会对自身产生很大影响,继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烦躁,厌学,怕学等情绪,从而自身产生压力。从问题6中可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能学好英语严重缺乏信心,对自己英语能力的提高无从下手,无能为力,从而又给自己下了一个“学习压力大’’之称。
由此笔者得出结论:高中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大,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对英语考试成绩的高期望,也与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有关。学生对英语学习只做考试成绩目标期待,如果不从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而急功近利,其自身基础与方法的弱势与自己所定的成绩目标不匹配,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决定英语学习进步和前程,这样学生的过大压力不可避免。
四、思考与对策
学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问题的引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不能完全解决它,也不可能让学生没有压力,笔者所做高中生英语学习心理压力调查是想真正了解我们高中生学习压力的实际情况,从而探讨减少压力的办法,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心理疏导教育工作。由于平日生活关系,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实质是最密切的,家长是学生最好的伙伴,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最大的鼓励和支持应该来自于家庭。希望家长能够与子女进行沟通,了解子女的心理,和子女建立亲密关系,做孩子的知心好友,能够站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看待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及时调节孩子的心理,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家是他最大的依靠,无论发生什么困难,家长是最大的力量。而对有利于孩子学习的规定和要求要慎重考虑,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这样学生才能放松紧张的神经,以相对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2、良好学习的氛围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希望各科老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活动,而且要重视课余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尽可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授人以渔”,寻找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分数观。
3、作为学习主体的我们,要正确面对压力。压力应该时时有,但要学会调节,学生应当自己给自己适当放松的空间,不要时刻给自己添加压力,学习动机要适度,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学习目标要适合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积极面对人生,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4、最后希望学校都能够作好高中生心理压力的调节和疏导工作,多进行一些讲座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
欢迎您参加问卷调查!又到一年毕业时,看着人才市场人潮暗涌,供不应求的求职岗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了呢?现在耽误你宝贵的几分钟时间帮我们填写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查问卷,我们将不甚感激。谢谢!
1.你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你所在年级是?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3.你是否感受到明显的就业压力?
A 是B 否
4.你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哪?
A 家庭B 社会C 自我因素
5.当你感受到压力时会有那些症状?(可多选)
A 失眠、多梦B 感到头晕C 不知所措D心悸E饮食不规律F 其他
6.面对压力你采取的办法是?(可多选)
A 找人倾诉B 逃避C 不知所措D 用自我方式(运动、大喊等)E 寻求心理医生F 其他
7.你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信心指数是?
A.很没有信心B没有信心C 一般D 有信心E 非常有信心
8.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你的那些条件?(可多选)
A 专业能力B 综合能力C 专业成绩D学校名气E社会经验F其他
9.在择业过程中你最关心的是?(可多选)
A 所在城市B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空间C专业对口D工作与兴趣相投E 单位所有制F企业规模和知名度G工资待遇与福利H工作环境和稳定性
10.你的基本就业观?(可多选)
A 发挥个人特长、符合本人兴趣B 专业对口、待遇好C先就业再择业D先择业再就业E 听从安排、走一步算一步
11.你期望的月薪?
A 1000以下 B 1001-2000C 2001-3000D 3000以上
12.你认为现在找工作难的原因?
A 学校的专业和社会的需求不吻合B用人单位在选拔中存在不正之风C 自信心不够
D 用人单位要求过高E 其他
13.毕业后,对于最初的梦想,你的打算是?
A坚持下去 即使压力很大B 暂时找一份工作、有机会的话会去实现C 放弃 屈从现实D 其他
14你认为你目前最欠缺哪些因素?(可多选)
A 沟通协调能力B 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C 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D 专业知识技能E 没有做好心理准备F 其他
15.就你现在的状况,你将如何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
A 现在努力、抓补欠缺B 等待时机、总有工作可找C 考研D 还没想好、走一步算一步
随着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如家庭的经济状况、毕业后的就业状况等,都让大学生感觉到大学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究竟在什么地方,一阵阵压力的袭来,让大学生们上气不接下气,就像一片被风吹着满地走的树叶,不是不给你喘气的,就是让你再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往何处走去。如果没有及时的开导,后果将是不可预计的.因此,本人特做了一下的调查,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以及总结一些解决的办法。
一.面临压力的性别比例及年级差异
据调查显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男女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也有不一样的比例,其中男生占了55.5%,而女生少了接近是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男大学生的压力问题明显比例女生高了,其实个人觉得只要是因为在大学的四年之中,男女生的生活学习等多方面造成的结果,例如,如今在大学期间,越来越多没得男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不难看出,这正是他们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来源所在,而女生却不一样,她们大部分的时间正是做她们想做的是,学习的,实践比男生多了许多,所以不难知道这结果了。而对于年级的差异,其中压力占的最多也最大的是大三,大四的学生,占了57.2%,居少数的是大一,都在了十个百分点左右,针对针对这一情况,合理的解释是,大一的学生就是刚离开了一直在努力的高中,接触社会的机会本来就少之又少,着也导致了来到大学时,对大学的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更不用说社会了,所以不会吧眼光放在社会里,压力明显不大。大二的学生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压力,随着接触社会的面积及机会越来越大。而对于大三和大四的的学生,那是因为忙于实习与学习之间 ,就业的压力对他们来说却是很大。
二.压力类型
1.自身外貌问题
通过西南大学校学生会做的一次问卷调查发现,90%以上的女大学生有外貌压力,而其中近一半和“肥胖”有关。调查显示,随着大学生社交、恋爱、面试、文体活动的增加,大学生比中学时代更加重视自己的身材外貌状况,还会关注整个身体状况的社会评价。调查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在意自己的身材。分析人员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女生对自己的外貌更苛求,并且认为在恋爱、求职等方面外貌会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
2.情感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大学里不用像初中高中那样偷偷摸摸地恋爱,可以很用心很坦然的恋爱,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恋爱,而且学校里的爱情是比较纯洁的,到了社会可能找不到这样的爱情了,所以有些人不想自己以后有什么遗憾,所以都会学则在大学拍拖。但是,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57.2%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记得自己在大一的时候,多想找回属于自己的高中的那一份爱情,看着别的情侣牵着手散散步,逛逛街,那
是多羡慕哦。自己何尝不想也能拥有自己的爱情呀。所以有57.2%的大学生的面临着这方面的压力。
3.经济状况问题
调查问卷中,其中 20.8% 的是农村家庭,8% 的人来自乡镇,其他是城市家庭。城市家庭的调查中占绝大多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经济适中的比较多,明显大学生家庭经济没达到富有的条件,对于务农和工薪收入的家庭经济来源辛苦而且所得不多,父母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为孩子上学一点点积攒费用。经商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比较好,但经商家庭在调查中之占少数,说明大学生经济状况以普通为主。调查结果显示,处于乡镇或农村的家庭基本处于中低收入,在支付完孩子的学杂费之后基本上没有余额,很难再继续支付孩子的生活费用,城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很好,基本不存在经济负担。在学生生活费来源的调查中,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的生活费通过支助和自己做兼职解决,在能自力更生的情况下尽量不给家里添负担,家里条件比较 好的同学生活费主要靠父母解决,整体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虽然如此,但是还有那么多的大学生还面临着经济的压力。
4.学习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次主要的方面,有42.9%大学生觉得这方面有较大的压力,特别是大四的学生,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越来越厉害,没有文化在现在的社会上真的很难生存,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读书了。同时我们的国家的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问题,正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通过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大力扶贫制度让更多的人都能够读得起书甚至上大学了,我们不得不说这是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对它的人民的恩赐,但是同时这 也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率,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而大学阶段作为人生的关键阶段,相比于高中阶段,要求一下子高了很多,不管是生后、学习、工作,都比之前困难很多。因此,很多人都陷入了矛盾,而且会经常感到压抑、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等。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要有很高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很高,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还有素质的要求。鉴于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的问题真是这方面的原因,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
更有甚者,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所以,为了解决这方面的压力问题,还是建议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光多做些有关学业的研究,迎接更多挑战。
5.就业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就业难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更加充分暴露。在调查中,有71.4%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成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
三.解决办法
在我看来,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还有一个是家长和学校的帮助。
从自身来讲端正态度,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对就业,情感,都要有乐观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要学会坚强站起来。要知道“行行出状元“,像一些冷门的专业还是可以出人才的。
理性面对困难,在困难面前不要惊慌失措,而是要冷静下来,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提高心理素质,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对自身心理方面进行锻炼,提高心理素质,这样在重大场合或者遇到困难才不会过于惊慌失措,影响自身发挥。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也可以学习学习人际关系学,多学点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这样,与人交往才不会成为我们的压力。从家长和学校角度来说,要及时做好与同学们的交流沟通工作,密切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
学校方面,应该定期 开展心理辅导工作;要多举行有助心理辅导的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气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泄和放松。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有途径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学会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当然也需要心理咨询老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学生的秘密,更要更好地进行疏导。家长则应该时常和孩子谈心,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交流。相信,通过这些方法,同学们的压力一定会有所缓解。
总结
题目:
姓名:邱显楠
学号:04100503
班级:计算机与科学技术05班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
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0.7.24
调查地点:广州大学城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调查问卷
调查人:黄晓石
调查分工: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和个性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成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前途的烦恼等方面的问题,其心理状况值得注意,国内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试图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做一综述,以便了解整体状况。因此本次调查目的为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以便更好地对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方法综合当代大学生的有关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性别、年级、家庭状况、地域、专业等有一定关系。而且有关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的结论对在高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与高校学生讨论和访谈,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编制出高校学生心理压力问卷,并以此问卷对1624名被试进行测查,进而分析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的维度及其相关背景因素。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经因子分析抽取出11个维度;自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与不同维度的压力具有显著的偏相关;在7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5个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这些结论对有的放矢地做好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缓解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压力的概念探讨
当stress被引入作为心 理学 术语时,我国心理学词典和教科书对其有多种解释,如压力、应激、紧张、挫折等,当前心理学研究并未给其一个统一的定义。从概念接受角度来说,用压力这个概念则相对来说通俗易懂,易于被大众接受。如果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对其进行定义,那么就可能有多种概念的内涵:如压力反应、压力事件、压力感、压力应对等。如塞里(1936)从生物医学的研究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具有非特异性的生物学反应现象。我国有心理学家则认为压力包括压力事件和心理压力两个概念,压力事件(stress)是指一定令个体紧张,感受到威胁性的刺激情境或事件。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压力事件反映而形成的一种特别紧张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即个体心理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而应激则是心理压力的特殊表现形态。从上述观点来看,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压力的定义并不尽相同,可见,压力是个普遍概念而非单独概念。
二、压力研究的取向
纵观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各种压力研究,大致可以概括出三种类型:
1.将压力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对有害刺激的反应
早期以塞里为代表的生物医学观认为应激是有害刺激作用于有机体的结果,注重研究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过程,而不是引起这种反应的心理社会原因,并在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般应激综合症(GAS模型),其观点和研究模式至今还在医学的病理生理学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将压力作为自变量进行研究,关注压力来源的性质与特征
这类研究把应激作为自变量,研究各种有害性刺激物的性质和特征。历史 上,与塞里研究
形成对照的是一段时期里心理学家们把应激与应激源作为同一概念来研究。而且心理学家所指的应激源的范围相当广泛,远不是塞里所强调的躯体性应激源,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性的应激源。
3.对压力过程中的中介变量进行研究,关注个体在应激源与应激身心反应中,中介变量如何其作用
例如,认知因素首先被认为是应激的决定因素,Lazarus提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其它还发现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人经历和个性特征等许多因素对应激反应起着中介作用。
三、压力研究的阶段
依照压力的研究取向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临床取向(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该阶段主要是从病理心理的角度出发,说明生活中的危机事件或身体疾病对个体身心的影响,对危机事件的研究是从压力源研究角度而言的。
主要研究:绑架、家庭成员杀害人(Mayers&Pitt;1976;Morawetz;1982;Petti&Wells;1980);父母离异(Steinberg,1974;Yours,1980)以及创伤性事件(Bulman&wortman,1977)等。身体疾病又是该阶段研究较多的另一个压力源。研究者主要考虑一些传染性小而残废率的重大疾病。包括心脏病(Mehler,1978),激素疾病(Drotar,ousens,1980),癌症(Earle,1979)等。该阶段研究明显不足之处在于被试年龄分布的不均衡,青少年研究只有7%,而成人研究则高达42%,另外过度重视危机和重大压力源而忽视了日常压力源的研究工具缺乏。
第二个发展取向研究阶段。自80年代开始,对压力的研究突破生理心理模式,转向发展心理模式。从压力源来说,日常压力源的研究是第二阶段的显著性标志。日常压力源主要来指家庭、学校、同伴等日常压力事件,例如学校环境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者着重从发展任务的角度来研究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应对的关系(oerter,1985)。研究考察了年龄、性别、种族和人格特征对压力的影响,研究了社会支持对象,如压力问题此外,研究者开始从自我概念这一新的角度来研究个体内部因素对压力的影响。
四、压力研究的主要理论背景
1.反应理论——生理医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认为压力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有机体的许多不同需求而引起,并且具有非特异性。该理论提出应激的“一般适应综合症”模型(th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ne,简称GAS)包括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衰竭三个阶段,提出用生理参数(肌肉紧张度,皮肤电等)作为应激反应的客观指标,比心理变量或其他的躯体状况在应激的评估和测量上更具有信度和效度,此外GAS理论的提出促进了从生理系统的变化来揭示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这一新的突破口,也是阐明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作用机制的关键。
GAS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包含理解人类应激的重要心理因素,把人看作是对不良环境做被动反映的生命体。在强调生理指标的同时,忽视了人心理和行为的反作用。另外对于压力的评价也有较偏向的一面。
2.压力刺激理论——生物物理学的压力观
该理论模型把压力定义为能够引起个体产生紧张反应的外部环境刺激,如失业,失恋,天灾,贫困等。其关注的核心在于何种环境能够使人产生紧张反应。
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推动压力源(生活事件)的定量化研究,促进了人们对社会心理刺激和疾病关系的认识,从而加速了身心医学的发展。在该模型基础上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对于揭示生活事件和躯体疾病及精神病症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模型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将活生生的人物理化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行为的复杂性。
3.CPT模型——心理学的压力观
压力的CPT模型,即认知—现象学-交互作用(cognitive_phenomenological_transactional,CPT)模型,该模型的典型人物代表是拉扎罗斯(lazarus)和福克曼(Folkman)等人。该模型的核心点是,应激“既不是环境刺激,不是人的性格,也不是一个反应而是需求以及理性地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
该理论模型包含如下三个基本要点:
(1)认知的观点,即认为思维和认知是决定压力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用,换言之,压力感能否产生,以什么形式出现,均取决于个体对其与环境间关系的评估。
(2)现象学的观点,既强调与压力有关的时间、地点、事件、环境以及人物的具体性。
(3)相互作用的观点,包含两大要点:其一,在压力过程中,存在许多中介因素,压力源与中介因素的交互作用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最后的反应方式和结果。其二,压力产生与个体与环境间的特定关系,若个体认为自己无力对付环境需求则会产生压力体验。
该模型包含了压力研究的基本的四个要素:压力源、中介变量、生理或心理的反应结果。拉扎罗斯(lazarus和Launier,1978)认为:任何一个事件,只要是环境或内在要求超出了个体的适应性资源,压力就会产生。
与刺激模型理论和GAS模型相比,CPT是有下述特点:(1)不像前两种理论那样,只关注压力过程的两端,而是更注重中间过程的研究,尤其强调了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作用,对于全面理解压力想象具有重要意义;(2)克服了前两种理论中对人的机械生物化的看法,不再将人看作是只受压力情景摆布的消极有机体,而是认可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
(3)运用该模型可促进对压力的干预方式的研究,如改变中介机制可有效控制压力反应等。
五、压力研究的主要方法
纵观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压力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与心理测量法,采用最多的工具是量表或问卷。最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如下表1所示:从以上研究工具分析看,由于依据压力研究理论观点各异,出现了不同压力调查问卷和测量量表,但总体来看他们大部分是考察个体所承受的压力源来评价压力,而对压力源研究主要是通过归纳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日常事件中对个体影响较大且产生压力的事件。事件越多,影响程度越大则表明个体的压力越大。
六、压力研究的 发展 趋势
回顾过去的压力研究 历史 ,可以发现压力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压力源、压力反应、压力中介变量三个领域,从上个世纪末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压力的研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压力的跨方化研究
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和发展任务给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提出了不同的挑战(Greenfield&Cocking,1994)。Markus,Kitayama(1991)和chan(1994)指出,文化的力量可能对压力的评估产生显著影响,压力与心理适应的研究结果是有明显的跨方化差异。对同样的压力事件,不同文化背景,包括不同国家、地区、种族和社会团体中的个体的事件的压力感受和态度不尽相同,这无疑是取决于该文化规则、习俗和观念等因素。
有的研究者对中美两国大学生“学生生活应激量表”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对量表部分因素的反应及其总分都与美国大学生有及其显著的差异,表明我国大学生对应激状态的认知和应对反应不同与美国学生。
Jose和Anna等人(1998)近期对俄罗斯和美国青少年的压力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结果发现,俄美两国青少年在重大生活事件的压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俄罗斯青少年的日常压力显著大于美国同龄人,这与俄罗斯社会动荡,经济 衰退直接有关。
2.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在压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常常是关注危机性或重大性生活事件与人的心理适应之间的关
系,如失业、配偶或朋友死亡等危险性压力事件的影响(B.S,Dohrenwent,1981)。后来研究者发现,由日常生活及社会角色所带来的持续压力是影响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如由婚姻、育儿及家庭经济所带来的压力与人的抑郁有密切相关(Schnefer&Lazarus,1981)。同时发现,时间压力,缺乏自主决策,工作角色含糊不清,工作中的绩效评价等与人的抑郁也有相关很大(Billings&Moos,1982;Kasc,1978)。40多项横断研究均发现了压力与抑郁的显著相关(Compas,Orosan&Grant,1993)。然而,这种相关不局限于抑郁。Compas和Howell(1989)等人发现,压力与内在心理问题相关(可解释11%的变异)要大于外在心理问题的相关(可解释5%的变异)。这可能表明,压力事件与抑郁等与其它症状的关系更为密切,但压力与各种心理和症状之间均存在普遍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七、压力研究的评析
1.研究对象的范围过于集中
被试的选择“重两端轻中间”,即重视18岁之前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轻视18岁之后到成熟的中间阶段压力的特点考察,青年时期,尤其是青年中期和晚期日常压力特点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青年中期的压力研究远落后于成人方面的研究,也落后于儿童期的研究。美国心 理学 家科雷汶(W.Kleiwer,1991)指出,有关成人的压力与应对研究已处于“成熟期”,而对于青年的这方面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婴儿期”。这种现状与发展心理学的生命全程观不够协调。
2.重静态特点研究,轻动态发展考察。
已有研究对压力随个体成熟而发展变化的特点缺之考察,对18岁之后的大学生压力和应对的发展特点尤其缺之足够的探讨。
3.理论研究较多,干预研究较少。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某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临床工作6个月以上的护士156人。入选标准:近1年内无重大生活事件;无重大精神疾病史或重大躯体疾病史。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护龄、职称、是否在编制内等。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3]:该量表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5个方面,共35个条目组成。采用1级~4级评分,分别为无压力、轻度压力、中度压力、重度压力,得分越高,表明压力越大。症状自评量表(SCL-90)[4]: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共90个条目。采用1级~5级评分,分别为无、轻度、重度、偏重、严重。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158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8.73%。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量表评分情况进行统计描述,SCL-90得分与常模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5]进行比较,工作压力源与SCL-90各因子评分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156名护士中女147名,男9名;年龄19岁~49岁,平均29.61岁;护龄0.5年~31.0年,平均10.2年;中专51人,大专86人,本科19人;护士91人,护师37人,主管护师16人,副高级及以上12人;正式编制62人,非正式编制94人。
2.2 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SCL-90各因子得分相关分析(见表1)
2.3 精神科护士压力源得分情况(见表2)
2.4 精神科护士SCL-90评分与常模比较(见表3)
3 讨论
3.1 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各条目与SCL-90各因子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P<0.05或P<0.01),相关系数r在0.22~0.58水平,说明工作压力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带来影响。分析原因可能与护士工作压力大、自身缺乏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对心理状态的调整没有给予重视有关。
3.2 精神科临床护士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中,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环境差、病区拥挤;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护理的病人突然死亡,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护士工作未被病人及家属认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作量太大,上班的护士少;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经常倒班,晋升的机会少;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其他卫生工作人员的理解和尊重,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不够。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随着国家农村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启动,住院就医人数逐渐增加,病房床位拥挤,精神科病房大多还属于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护士长期在一个拥挤的特殊的人群中超负荷工作,极易导致心理失衡;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之后,有过错就得赔偿,管理者又将赔偿与个人劳务费挂钩,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控制难免会出现意外,而家属往往不能理解,认为病人住在医院就应该绝对安全,护士害怕工作中会出现差错事故,在这种高度紧张状态下,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近些年编制外聘用护士较多,未完全体现同工同酬,无安全感,加之工资及福利待遇低,晋升机会少,倒夜班勤,而夜间工作人员少正是病人容易出现意外的高峰期,因此需勤巡视,加强观察以减少和防范意外事故发生[6]。目前社会还不能真正承认精神科护士的辛劳,护士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无成就感,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3.3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
压力源是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刺激,高强度的压力会使人产生疲惫感,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7],在高压力、高度紧张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精神科护士健康状况已经受到影响,尤以躯体化、强迫、焦虑影响最明显。
综上所述,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是多种多样的,建议管理层重视护理工作,改善病区的工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员,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值夜班次数,改善编制外护士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多一些激励机制,为护士提供晋升职称和进修学习的机会,定期做心理测评和压力管理培训;同时临床护士自身要采取积极的方式正确面对压力和释放压力,如做放松训练、健身运动、娱乐活动等,以促进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临床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精神科15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依次体现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病人护理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工作压力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中,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建议管理者采取有效的措施缓减护士的工作压力,护士应正确对待工作压力,掌握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
关键词:压力,护士,心理健康,精神科
参考文献
[1]Berggren T,Hane E,Ekberg K.Stress at work:An intensive modelfor work environment analysis[M]//Carl Z.Occupational medicine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hicago:Year Book Medicial Pu-plishers,1988:1075-1086.
[2]侯丽华.影响精神科护士心身健康因素与人性化管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3):277-278.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31-35.
[5]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
[6]刘玉霞.精神科护士流失的心理因素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2):160.
【关键词】大学生 性心理 心理问题
大学生已经进入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性是经常要面对的问题,若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会诱发心理障碍。只有全面客观地了解大学生的性心理状况,才能更好地指导、引导学生性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然而,在我国,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性是人们羞于启齿的话题,对于大学生性心理状况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状况,为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调查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问卷共分为5个部分:(1)一般情况;(2)恋爱的态度和经历;(3)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和观点;(4)性知识水平和来源;(5)性心理及其特点。
2.工具、样本及程序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6年8月至10月,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采用自选设计问卷,采用信封密闭问卷形式。先通过小范围(50份)初调查,修正初始问卷存在的问题。最终共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其中,因资料填写不全剔除51份,有效答卷为449份,有效率为89.8%。均排除重大躯体疾病,既往无精神病史,无严重认知障碍。男女比例为2.19 : 1。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01岁。大学一年级151人(33.6%)、大学二年级163人(36.3%)、大学三年级96人(21.4%)、大学四年级39人(8.7%)。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的卡方检验对男女生在恋爱心理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
二、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1.大学生普遍对爱情存在渴望
大学生恋爱心理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初始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刚进入大学,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的成熟和大学校园内相对自由的空间,恋爱人数比上大学前增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6.3%的受调查者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只有28.7%的人在上大学前谈过恋爱。
大学各个年级的学生恋爱的经历及渴望程度也有所不同:(1)恋爱比例随年级增加呈增加趋势,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恋爱比例分别为25.8%、43.9%、50.1%和51.6%;(2)变化趋势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阶段比较明显,而在进入大三、大四后趋于平稳。此结果说明,大学生普通对于爱情存在渴望,特别是在刚刚进入大学后,很多人即开始了对爱情的追求,恋爱人数明显增加。
大学生对恋爱虽然存在渴望,但恋爱目的却不尽相同,仅18.4%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今后的婚姻,高达72.4%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丰富精神生活。另外,还有8.2%恋爱是受周围同学影响或只是为了追求时尚。
2.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
(1)大多数学生对待爱情的态度是认真的
71.3%的人不会为了体验性而与不喜欢的异性交往,另有16.2%严重鄙视这种行为。61.5%的大学生坚持只能拥有一个性伙伴,多性伴侣的支持率只有10.1%。
(2)在看待性与爱的关系上,仍明显受传统观念影响
38.1%的人认为,贞操女生比男生重要,只有2.5%认为,男生比女生重要。另外,有34.2%认为,男女生都不重要。在看待爱情与性的问题上,大部分人还是把爱置于高于性的位置的,50.1%的人认为,应先有爱后有性,而认为应先有性后有爱或只要有性可以无爱的只有19.2%。
(3)部分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发生性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受到各种较开放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青春期的躁动,当代大学生在性方面是比较开放的。16.9%的人发生过性行为,发生第一次性行为年龄最小为15岁,平均年龄为19.2岁。47.4%的人在发生性行为后表示很想再来一次,但是,也有22.4%的心理压力很大,担心怀孕。另外,78.6%的人在同居方面认为只要真心相爱就无所谓。41.4%的人与异性交往方面容许性爱抚,容许性交的有23.8%。
3.男女生恋爱心理存在明显差别
通过比较(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在恋爱性心理上,男女大学生存在一定差别,主要表现在男生更希望与异性交往、男生相对更关注性、对性持较开放态度。
表1 男女大学生恋爱性心理比较
另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男女大学生对于贞操的看法有显著不同(P<0.01)。女生较为保守,而男生相对比较开放。
表2 男女大学生对于贞操的看法比较(%)
4.大学生性心理及其特点
(1)大学生对性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获取渠道狭隘、知识不全面、不准确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思想相对多元化的群体,相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具备的性知识比较多、比较科学。86.6%的人自认对性知识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性器官、性生理也有较好的认识。例如,我们问题中调查大学生对于睾丸功能是否有正确的了解,62.5%的人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98.9%的人了解至少一种避孕方法,有78.6%的人了解三种或三种以上避孕方法。然而,在问及“还知道其他什么避孕方式”时,部分人填写了“体外射精”(3%)、“憋住不射精”、“喝可乐”、“温水浴”(后三者均为0.2%)等不科学的避孕方法,另外,在考核受调查者对于安全期是否有正确的了解时,仅35.4%能选出正确答案。
大学生对于性知识的了解不足,主要是由于许多老师和家长对于性问题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导致大学生性知识获取渠道狭隘、知识面不广。在性知识的获取渠道上,95%的人通过书籍、杂志、互联网、朋友等渠道了解性知识,只有5%的获取渠道是通过与老师或家长交流。这与其他一些调查结果一致。狭隘的获取渠道限制了他们的知识面,在问及他们最了解的避孕方式时,94.5%的人对避孕套最了解,而其他避孕方式(避孕环、药物避孕、结扎、安全期计算法等)了解甚少。
在是否需要性教育方面,大部分大学生选择了“需要”(见表3),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性教育不足,希望加深、拓宽。
表3 大学生性教育需求内容
(2)基本能正视性生理、行为变化,但心理障碍排除途径有明显的局限性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身体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月经来潮、遗精,也会出现一些性相关行为,如手淫等。在出现以上现象时,82.0%的人认为手淫是正常生理心理现象、可以理解,而不视之为肮脏或见不得人。
在对待性心理障碍方面,认为同性对自己完全没有吸引力的占60.6%,有15.4%表示对同性有一定的兴趣。表示不愿提及与同性恋有关的话题的占46.2%,对此类话题感到反感的占21.4%。80.0%对露阴癖、窥阴癖、恋物癖等行为有所了解,其中28.6%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性变态行为。处于中立态度的占29.7%。
在对于如何排除自身心理障碍,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和同龄人交流或任其发展,而极少选择向家长交流,或者是正规的心理咨询。
5.其他
在最后问及受调查者自己想说的话时,0.5%的受调查者“希望以后别再做此类的恶心的调查了”,但同时,又有0.7%的受调查者表示“感谢你们所做的调查”。另外,受调查者普遍提出了希望普及性知识,逐渐消除性神秘、隐晦的情况,希望可以向其他话题一样,无需遮掩,可以在公开场合很自然地谈论有关性的话题。
三、讨论
大学生性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社会成熟与心理成熟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因而他们有了与自己倾慕的异性谈恋爱的心理需要,并常付之于行动。大学生属于青春中后期,其性心理的发展处于青年性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恋爱阶段。这时,他们的性意识已经十分活跃,性冲动及性需要很强烈,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已是发育成熟的男性和女性。但由于高校不鼓励大学生谈恋爱,并禁止发生性行为,因此性的需求和禁忌成为一对矛盾。特别是在今天社会变革中,性道德观念的新旧交替,加剧了这对矛盾的对立和冲突,这使得大学生们的性心理困扰尤为突出。这种突出的矛盾在大学生性心理发展中是比较典型和特殊的。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有过恋爱经历,在追求爱情的态度上更愿意顺其自然。在性经历的体验上则相对保守,仅有少数有过性行为;而在思想上则较为开放,可以接受较为亲密的行为。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排斥观念不再占统治地位,如对同性恋的看法更多的人选择尊重个人的选择。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的性知识水平较高,但在性知识的体系架构上,普遍为性生理知识,对于性道德心理、与性有关的社会现象、性行为后的责任为题则感到迷茫,迫切需要在校园内开展相关方面的教育。
现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也与以前明显不同,已经逐渐解除传统观念的影响。1989年,黄希庭等的调查表明,2/3以上的大学生对贞操很看重;1993年,耿文秀的调查显示,同意“贞操是姑娘最珍贵的财富”的大学生占一半。而本次调查显示,对贞操的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变化,且男女生又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大学生性教育时,要注意男女生的差异。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1.当前中国缺乏科学有效的性教育
这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性知识来源狭隘(大部分通过书籍、网络、朋友,而极少来自父母、老师),而且所获取的性知识并不科学(如关于安全期的不甚了解、对于避孕的错误知识等),这与其他研究也是一致的。中国家庭、学校在性教育领域的欠缺,特别是中小学阶段性教育的欠缺,是造成我国大学生性知识匮乏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性观念存在不健康的两极分化
主要表现在部分受传统思想影响,谈“性”变色,回避任何与性有关的问题。近年来,尽管部分学校开展了性健康教育课,但未能系统化、正规化,课时少、教材缺,导致了性话题的隐晦性。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大学生受到“性解放”、“性自由”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大学里边同时也存在了对性持过分开放的态度,婚前性行为、校外同居、未婚先孕、未婚人流者日益增加。出现上述两极分化的现象,体现了性意识的强烈性与表现上的隐藏性之间存在矛盾,是我们未能正视性这一话题的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国人的思想上也更为开放。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性知识共享已经不再是问题。大学生性生理知识水平较高,而性心理知识相对较低,这是中国性教育程度相对滞后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性心理上开展更多的指导和教育。重视性道德、性伦理教育;重视性抑郁的排解指导方法;重视性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让我们的大学生在性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建科.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发展过程[J].教育艺术,2006,(11):36.
[2]郭晋林,冯国强,裴义.1000名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442-445.
[3]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56-160.
[4]耿文秀.当代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研究及性教育设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2):87.
[5]马金耀,孟宪鹏.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内容概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8):638.
肖莉
(九江学院政法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5)
摘要:本文根据对361度公司部分员工的心理压力测试结果和课堂讨论,归纳出其主要的心理压力源及特点,以此为依据向361度公司提出了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树立文化建设典范及改善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方面的建议。关键词:心理压力测试 心理困惑及特点 建议
361度公司是国内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体育用品公司,公司在近五年来发展迅猛,已跃升成为国际知名牌品的体育用品公司。公司领导层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全国各分公司不仅设有专门的员工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训部,还分期分批送员工到高等院校参加培训和学习。在公司副总裁朱家春教授的真挚掇合下,九江学院有幸成为361度公司的员工培训基地。作为学院的教师,我们于2010年9月开始了与361度公司学员的近距离接触,在几个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个公司有着尽职尽责、服务大众的文化内涵,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企业精神,犹其是员工们尊师重教的热情,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为他们授过课的老师。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公司员工80%以上都是80后和90后的年青人,又以女性占多数,他们的文化程度大多为高中和中专,但他们却是公司基层的领军人物,担任着店长、主管、领班、督导、经理、人事专员和客服代表等职,他们有着对公司兴盛的期待和对个人事业发展的渴望,工作十分投入和努力。由于行业的竞争和工作的重任,不少员工感受到较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他们不仅需要学习管理和营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迫切需要掌握提高心理素质和排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我在给361度公司员工讲授“压力的管理与疏导”的课上,先后为1000多名员工进行了心理压力水平的测试,并保留了他们的“困扰的心理互助”训练的部分资料,以下调查报告,就是根据他们的测试结果和课堂讨论统计整理而成。
一、心理压力测试结果
从1000多名员工的心理压力水平测试中,随机选取563人进行统计,结果如下:员工感到心理压力大的占15.3%,心理压力中等的占66.8%,心理压力较小的占17.9%。
有较高心理压力水平的员工,主要表现为:担忧销售业绩上不去,自信心不足,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不满意,人生目标不清楚,心情不好笑不起来,有的还出现了入睡困难、肌肉紧张和偏头痛等躯体化症状。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精神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在身体上出现诸如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等亚健康状态,在心理上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顿、情绪烦躁,在精神上萎靡不振、茫然空虚。这部分员工的个人生活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和工作业绩不佳,是迫切需要进行心理调整和疏导的人群。
中度的心理压力对职业人而言常常是适度的,若管理得当,压力可以变成工作动力,身心健康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若处理不当,中度压力会与高水平压力一样,成为有害身心健康的因素。有较低水平心理压力的员工,目前正处在一个工作生活较顺利、个人心态较平稳的状态,但并不表明他们的压力水平会一直保持不变。人的心理压力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状态,在遇到挫折、失败和发展阻碍的情况下,人的心理压力水平会大大上升,如果懂得及时调整和疏导自己的心理压力,就能及时预防高水平压力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员工的心理压力源及特点 我们根据学员的课堂讨论(讨论后以书面形式上交),将他们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按比例大小,归纳为七个方面:①个人情感、婚姻家庭,占20.1%;②工作业绩与管理,占15.9%;③人际关系与沟通,占15.7%;④个人前途与发展,占15%;⑤个性、知识与能力,占13.3;⑥体貌与健康,占10.3%;⑦经济收入,占9.7%。
员工的心理困扰和讨论,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1.情感、婚姻和家庭方面的困扰在女性员工中最为突出。
这方面的困扰占的比例最大,为20.1%,这与361公司员工75%以上为女性有关。男性的心理压力源大多来自事业,而女性的心理压力源通常在事业和家庭方面都占有很大比例。她们困扰的具体问题有:“感情失落忘不掉”,“不知怎样对待恋爱中的矛盾”,“婚姻状况不好,经常与爱人发生口角。”,“父母不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工作”,“生活孤独空虚”,“对待亲人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自己工作忙照顾不了孩子,觉得非常欠疚。”,“不能照顾父母”,“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等。
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发现,第一,员工对婚恋、情感问题的处理存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大多数女职员对同伴所诉的情感困扰,能提出中肯的建议,但自己陷在其中时却难以自拔。如,某25岁女员工在规劝同伴时说:“你应该结交更多的同性或异性朋友,建立自信,爱他就要信任他,在感情上不依赖对方,多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表明,现在的年青人,信息渠道多,见多识广,并非缺少理性,但是正处在情感困扰中的人,往往存在负性情绪的笼罩效应,难以有理智的思考和有效的行动。所以,女职员处在个人情感困扰中时,更需要的是同伴之间的安慰、启发和心理支持。第二,相当一部分女职员对家庭心存愧疚。她们因工作繁忙不能很好照顾父母,觉得内心不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有许多烦恼和焦虑,不知如何处理亲子冲突。有一位女职员说,自己4岁的孩子由奶奶带着,最近情绪特别不安,想要妈妈陪在身边,而自己现在远离家,不清楚孩子是怎么回事,担心出问题,晚上睡不好,内心焦虑。课后我们为她做了专门心理咨询和辅导,她有所领悟,知道了如何与孩子的奶奶做沟通,情绪安定了下来。
2.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业绩、管理、人际关系和发展前途。在工作方面,不少员工反映最大的烦恼是“销售任务重,每天为业绩担心。”在讨论中,一些员工认为: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其次要认真反思销售上不去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销售策略来应对。店长较大的困扰是“人员流失严重,招聘困难。”,而普通员工认为:“对待人员流失问题,公司应该了解每位员工的需要,多与他们沟通,多鼓励,公平对待员工,使他们感受到公司的温暖、有归属感。”在招聘方面,员工提出了不少可行的方法,如:“可以店铺贴广告直招,去人才市场,去高校联系毕业生,利用自己的人脉„„”,可见,不同职位的员工间的相互交流,可以相互了解、相互鼓舞,也可以给彼此提供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人际关系困扰主要存在于80后和90后的年青人,他们的问题有:“如何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如何与性格反差大的同事相处好?”,“如何与陌生人沟通?”,“在人多的时候说话紧张怎么办?”等。员工们认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上班就不会有好心情,同时也易导致怠工和人员离职,所以在这方面迫切需要学习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知识,他们感到,培训中九江学院为他们提供的沟通类课程和心理学类课程,对他们帮助很大。
“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将来”,也是年青员工困扰较多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提出本身,反映了员工对自己目前工作的职责、角色、地位、努力方向不清晰,也间接表达了他们对当前工作状态的不安定、不满意的心理倾向。当今社会,年青人受多元生存价值观的影响,有着更多的工作选择机会,现实的和虚拟的人际关系交织,环境诱惑增多,使得他们对工作和事业的想象带有更多的理想化色彩,新员工在入职后,发现 2
工作的琐碎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就会产生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从而失去目标感。所以,公司对新员工要有入职教育,要致力于矫正他们的工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偏差,树立其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其进行具体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3.关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增长、个性优化和身心健康。
在个人能力、个性改善和健康方面,员工的问题有: “怎样搞高自信心?”, “怎样克服懒惰性?”,“怎样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如何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克服自己遇事不果断的毛病?”,“睡眠不好怎么办?”,有的员工还烦恼于:“休息时间不够”,“太胖或个子矮”,“脸上长痘或掉发”,“体质差,易生病。”等。361度公司员工大多有较强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他们很容易因为自身的不足而烦恼和自卑,同时又对自身的改善和提高有着强烈的渴望,而这些恰恰正是形成员工归属感和激励他们自我改善和积极向上的潜在因素。
4.80后90后员工更看重经济收入。
年青员工中有9.7%的人的主要困扰在于经济收入低、每月工资不够开销。他们中有的人自称是“月光族”,每月工资一发下来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消费欲望;女员工有的称自己有购物冲动,男员工普遍感到恋爱、交友花销大,结婚买房买车压力更大。有研究表明[1]:80后员工的生活观念更趋现实,他们更重物质生活,追求眼前利益,偏功利,求实惠。我们认为,80后90后员工对经济收入的看重,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主导型社会的现实有关,对他们的物质追求,一方面要给予接纳,并在绩效管理中充分利用这种需求进行工作激励;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他们有更长远的目光,看到精神追求的价值所在。
三、给316度公司的建议
1.建立员工心理辅导机构,重视心理健康普查及心理健康教育。企业中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常被称为EAP,即员工帮助计划。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建立了EAP。EAP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包括: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难、婚姻家庭问题、健康生活方式、法律和理财问题、减肥和运动等,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361度公司作为一个国际性大公司,用一定的投入,在国内各大分公司建立完善的EAP机构,应是一种远见和卓识。有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每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16美元。EAP服务通过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自信心、有效处理与同事和客户的关系、适应工作环境、克服不良嗜好、减少错误解聘、改善员工士气等方面,可使企业获得更大收益。361度公司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可以在三方面起作用:
一、每年定期为员工做心理健康与压力测查,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员工,给予辅导和关怀,以防患于未然;
二、为有心理困扰的员工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即时改善情绪状态和建立良好行为方式;
三、提供361公司各层次、各部门职员信息交流的通道,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和训练的平台,员工相互交流和学习、支持,同时员工的想法和意愿可以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以有效协调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和人力资源调配。
2.加强分公司间的交流和学习,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得到推广应用。361度公司不乏优秀的企业文化,如“多一度热爱”的独特理念,“忠诚、务实、协作、高效”的核心价值观和“执行力即行动力,学习力即竞争力”的企业意识。根据九江学院教师2010年对361度公司的调查[2],北京、哈尔滨、昆明、成都、武汉和广州等分公司,在对361度公司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贯彻的具体措施上,存在较大差异。某些分公司较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人文建设,相关的集体活动开展少,员工互不关联;另一些公司的文化教育活动十分跃,如,提供免费瑜伽练习,开展经常性文体活动,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建立每月员工讲坛,举办员工交流沙龙,开设文化宣传栏等。调查还发现,文化和交流活动活跃的分公司,3
员工的流失率低、归属感强、目标明确、工作热情高,相反,文化和交流活动单调的公司,员工的心理压力大,流失率高。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良好的文化氛围创造和谐,优秀的文化理念激励人心,文化建设会对公司的事业推进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361度公司应着力树立优秀企业文化贯彻的典范,加强各大分公司间的交流和学习,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涵得以展开和落实,先进的管理制度得到推广和应用。
3.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企业绩效管理制度。
361度公司有着一大批关注自身在公司发展前途的年青人,他们的愿望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工作意愿和兴趣,尽可能地实现“人尽其才”、“人适其位”,实现员工个人技能与岗位工作要求的相互匹配,因为员工只有安心和热爱他所从事的工作,才会有做事业的自豪感和工作的积极性。在员工职业发展和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员工的需求,在管理、技术、营销、服务等方向,切实建立起以业绩和能力导向为主的的职业发展通道。同时,不断优化与其相配套的薪酬分配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满足员工对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的基本要求。在绩效管理方面,制定明确可量化、可考核的绩效目标,并通过沟通使员工接受绩效目标的挑战;积极帮助员工找出完成绩效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及时解决他们在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帮助他们实现绩效,增强员工完成工作、应对压力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与分析反馈】推荐阅读: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11-16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9-21
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10-15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09-21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分析心得总结10-25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06-16
大学生个性与消费心理分析论文10-03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的调查06-15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调查报告12-17
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与信仰的调查与分析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