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推荐14篇)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篇1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活动准备:响铃。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练声。《国旗多美丽》《讲卫生》《庆祝节日咚咚锵》

2、律动。

《生活模仿动作》、《我们大家做的好》

二、进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听刘老师弹奏的是什么歌曲?歌曲叫什么名

字?

教师小结:歌曲的名字叫《下雨了》。

2、请幼儿根据歌曲歌词来唱歌。

教师: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也请你们唱着歌告诉我!

3、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教师: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4、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根据歌曲内容,表演歌曲

1、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

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教师: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教师: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3、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5、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篇2

一、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去亲身感受

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学习“打鼓、吹号”这一模仿动作之前, 我们先让幼儿观看本园哥哥姐姐们为庆祝国庆而练习打鼓、吹号的活动, 幼儿会对哥哥姐姐的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看得非常认真、仔细。待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 再教他们做打鼓、吹号的动作。这些孩子由于进入了生活的情境, 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在头脑中留下了鲜明、深刻的表象, 因此在随音乐做这些动作时, 就能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富有感情地表现出来。

二、观察实物的动作

在教幼儿学小鱼游的动作之前, 我先让幼儿观察活动室里鱼缸中的金鱼是怎样游的, 幼儿观察后有的说:“鱼游水没有声音。”有的说:“小鱼用翅膀在游。”到了音乐课上, 我说:“一会我当捉鱼的人, 你们当小鱼, 小心别被我的网捉住呀!”接着让幼儿先听音乐, 然后自己随音乐做小鱼游。这时大部分幼儿都自发地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 或垂在下面, 两手前后摆动。名航小朋友用游泳动作表示鱼在水中游, 澜波小朋友用碎步轻轻地跑动, 还特地跑到我面前说:“小鱼游是轻轻的。”幼儿们用的都是小小的跑动步子, 没有一个是跳跃前进的, 因为他们所观察的金鱼都是轻轻地、无声地、自由自在地游动的。这一观察活动对他们进行小鱼游这一模仿动作起了极大的影响, 使他们在身体活动的同时, 头脑里也有着丰富的思维活动。

三、用实物演示动作

在教“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时, 我除了先给幼儿观看及倾听鞭炮的响声外, 还有意识地左手提着一面锣, 左臂夹着一个小鼓, 一边慢速地敲着锣、咚咚咚咚快速地打着鼓, 一边走到活动室, 以造成热闹的气氛, 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等到上音乐课时, 弹着“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的曲调时, 我眼睛看着琴上的锣与鼓, 提问幼儿这是什么。经过我的暗示, 幼儿很快联想到了刚才老师敲锣打鼓的情景。从这以后, 再用这样一些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做模仿动作时, 幼儿脑子里的表象就会起积极的作用。

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 以获得亲身体验

幼儿对摘苹果的模仿动作很感兴趣,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做出手腕转动、摘下果子的动作, 我组织幼儿亲自采摘园内成熟的水果, 从而使他们有亲身的体会。同时, 为了让幼儿能把手指张开, 用张大的手指做摘苹果的动作, 我把大苹果依次放到每个幼儿的手中, 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尝试摘苹果手指要张大到什么程度。

小班绘本活动:小金鱼逃走了 篇3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绘本故事的童趣。

2.观察比较、发现画面中与小鱼相似的形象,为小鱼寻找朋友。

3.知道朋友越多越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PPT:《小鱼红红逃走了》。

2.背景图:草地、蓝天白云、大树。

3.红色圆形卡片若干。

经验准备:

1.找找生活中哪些是红红的、圆圆的东西。

2.玩过一动不动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神奇的小鱼

1.观察小鱼的外形特征。

(图1):你们看,这是谁?

师:原来是一条小鱼,它长什么样子?

小结:红红的身体,圆圆的眼睛,还有一条爱心似的尾巴,真可爱。你们喜欢它吗?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听小鱼录音:“大家好,我叫红红!”)小鱼叫什么名字?

(评: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鱼的外形特征——红红的、圆圆的,帮助孩子记忆小鱼的样子,以便在接下来的图片中孩子能快速地找到它。在此,我给小鱼起了个名字“红红”,这样会更加拉近小鱼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2.小鱼红红真神奇。

师交代:这是一条神奇的小鱼,它不仅能在水里生活,还能跳出水面,游到草地上,游到天空中,游到它想去的任何地方。

(评:经验告诉我们,鱼是离不开水的,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事先交代了这是一条神奇的小鱼,为的是让孩子们的担忧不会出现,让故事情节在孩子心中的展开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理由。)

二、小鱼逃走了

1.孤单的小鱼(图2)。

提问:小鱼红红生活在哪里?你觉得小鱼心情怎么样?它为什么不高兴?

(听录音:一个人住在鱼缸里,没有朋友,太孤单了,我决定逃走,去找自己的朋友。)

小结:瞧(图3)小鱼决定逃走,它会逃到哪里去呢?

2.小鱼的第一个朋友(图4)——小圆点。

重要提问:小鱼红红逃到了哪儿呀?你能找到它吗?看看,窗帘上除了有小鱼红红,还有什么呢?

师:小鱼愿意和小圆点做朋友吗?它会对小圆点说什么呢?

(听录音:你和我真像,红红的、圆圆的,做我的朋友真好!)

突出“红红的”、“圆圆的”,这两个词语,让孩子们反复练习。

过渡:小鱼还想找更多有趣的新朋友哦。瞧,这会儿小鱼又游走了。

(评:在这个环节中,绘本原话是小鱼:“我要去找我的朋友了,于是他又逃走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小鱼不愿意和小圆点做朋友,可是,当我说出这句话时,许多孩子都表示不满意,于是将绘本的原意稍作改动,将故事整个基调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的是帮助孩子在绘本阅读中收获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改变了绘本原先的语言,让小鱼和小圆点成为了朋友,并让孩子学说“你和我真像,红红的、圆圆的,做我的朋友真好”!帮助孩子获得交朋友时的一些语句。)

3.小鱼的第二个朋友(图5)——糖果。

重要提问:这会儿小鱼红红又躲到了哪儿呢?谁来把它找出来呢?猜猜小鱼会愿意和哪个糖果宝宝做朋友?她会对红红的糖果宝宝说什么?

(听录音:红红的糖果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它还会和什么颜色的糖果宝宝做朋友呢?

幼儿仿编:蓝蓝、绿绿的糖果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小结:小鱼红红在糖果罐里玩了一会儿,又出发了,这回它要和小朋友玩个捉迷藏的游戏,它躲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拍下了照片,等你们去把它找出来!

(评:孩子都喜欢糖果的,一看到糖果就肃然起敬,有个孩子突然说,我也要和糖果做朋友,其他孩子都一呼百应,纷纷嚷嚷着要和糖果做朋友,我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对糖果宝宝说:“红红的糖果我喜欢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等等,孩子们特别快乐,还不断地砸着嘴巴,像是尝到了甜甜的味道。此时,有个孩子叫到:“我也要和蓝蓝的糖果做朋友!”接着,孩子们的激情瞬间被点燃了,他们找到了各种颜色的糖果宝宝,这一环节很好地把小鱼交朋友和颜色的认知有机结合,达到了双重认知的效果。)

4.小鱼的第三、四个朋友(图6、图7)——小鱼藏在哪里?

(1)重要提问:看看,小鱼躲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嘘~~仔细看看,谁能一下子把小鱼躲的两个地方都找出来。

(2)小鱼躲在草莓和花朵中是怎样伪装自己,不让别人发现的?哦,原来要一动不动,才不容易被发现。你能像小鱼一样一动不动地伪装自己吗?那我们现在变成小鱼红红吧。小鱼红红快游到花丛中摆个造型,记住要一动不动。

(3)幼儿游戏:一动不动的小花

(评:绘本教学一般语言训练比较多,孩子说得多动得少,我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个伪装游戏,让孩子们学着小鱼一动不动地藏在花丛中,孩子觉得特别有趣,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

5.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我们来看一看。(图4、图5、图6、图7综合在一张)

边看图片教师边念儿歌:

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窗帘上,和小圆点做好朋友。

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糖罐里,和糖果宝宝做好朋友。

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花盆里,和花朵宝宝做好朋友。

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水果里,和草莓宝宝做好朋友。

(评:在众多的图片中选择这四幅,而大胆舍弃了其他的图片是因为我考虑到这四幅图片小鱼躲藏的地方越来越隐蔽——从许多一样的小圆点中找小鱼;从三个不一样的罐子中找小鱼;从两个场景中去找小鱼,有一点像的朋友到非常像的朋友;从整体像的朋友到局部像的朋友;从仅仅只有形状像的朋友到了颜色、形状、甚至细节像的朋友,生动再现了小鱼红红不断积累寻找经验,顺利找到朋友的复杂过程。而舍弃其他的画面是因为我们考虑到集体教学的有效性,避免过多重复平列的故事情节影响活动的节奏,给孩子自主梳理内在经验带来干扰。所以我们大胆地进行了删减。实践证明我们的这一删减是非常有必要,并且是非常有效的。这里我将四幅图的内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诗歌,帮助孩子们的理解和记忆,孩子们边听边说。)

三、小鱼找朋友

1.呀,小鱼有了这么多好朋友,它快乐极了,但它还想找更多的朋友,这条神奇的小鱼还会游到哪里去,找谁做朋友呢?(出示蓝天白云草地的背景图)

辅助提问:小鱼会不会逃到草地上,在那儿它又会找到谁做朋友呢?(皮球、花朵)

小鱼会不会逃到天空中,在那儿它又会找到谁做朋友呢?

2.幼儿创编,教师绘画。

孩子创编出了:太阳、气球、花朵、娃娃的脸、纽扣、苹果等等。

3.创编儿歌:小鱼红红逃走了,逃到哪里去?逃到XX里,和XX宝宝做好朋友。

(幼儿创编出一样东西,教师就在事先准备好的红色圆形卡片上添画,然后布置到背景图中。)

(评:合理运用设问的策略,以引发孩子们逆向思维的方式,帮助他们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我试探着问:“宝贝们,想想这条神奇的小鱼除了能逃回大海,还能逃到哪儿去呢?”我故意强调了“神奇”两个字,并用了“除了”这个词,孩子们有反应了。创编出了很多红红的圆圆的东西:太阳、气球、皮球、苹果、花朵、娃娃的脸、纽扣等。我们应该审视孩子已有经验带来的束缚,带着他们去做一些不太循规蹈矩的活动。)

四、小鱼找到的朋友

1.小鱼红红遨游了整个世界,最后来到哪里了?(大海)你能找到它吗?看来你们都记住小鱼红红的样子了。小鱼红红在大海里自由自在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和你亲亲,一会儿游到西和它抱抱,它再也不想逃走了,因为这里有它的许多朋友。

2.情感体验。

重要提问:孩子们,你们有好朋友吗?找找你的好朋友在哪儿,和你的好朋友抱一抱。

小结:有朋友真是件幸福的事,我们也像小鱼一样去外面找朋友吧!

(评:孩子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朋友,还有很多孩子把我也当成了他们的朋友,一起拥抱,温馨而甜蜜。)

小班美术《下雨了》 篇4

活动目标:

1.用短垂线、长垂线表现小雨和大雨,喜欢绘画活动。

2.用正确的方式握笔和绘画姿势,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体验大胆想象的快乐。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活动准备:1.老师示范画一张。2.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3.雨声磁带,老师事先给孩子剪贴好云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我们上绘画课,画什么呢?小朋友们先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吧!(滴答、滴答)

师:是什么声音呢?那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幼儿回答)

师:哦,真棒,原来是下雨的声音,今天啊我们就来画雨吧!你们知雨是从哪里来的吗?你们见过小雨点吗?谁来说说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师:你们回答的真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画吧!

二、老师示范画大雨和下雨的短线,发放绘画的工具,让幼儿自由的作画。老师根据每位幼儿不同的作画情况进行引导完成作品。

小班美术教案《下雨了》 篇5

1、初步尝试用长短不同的直线表现大雨和小雨,学习简单的添画。

2、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的乐趣。

准备:

1、物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

(2)音乐《大雨和小雨》。

(3)相关ppt。

2、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从小雨到大雨的下雨过程。

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下雨的图片,引出下雨了。

2、听音乐《大雨和小雨》,提问:

(1)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大雨和小雨)

(2)大雨是怎么下的?(大雨哗啦哗啦)

(3)小雨是怎么下的?(小雨淅沥淅沥)

二、引导幼儿学习长线、短线的画法。

1、出示大雨、小雨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后提问:

(1)天空中飘来了两朵云,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一朵大、一朵小)

(2)请幼儿说说大云下面的雨和小云下面的雨有什么不一样?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作画,引导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边空手作画边念小儿歌(大云大云下大雨,长线长线是大雨;小云小云下小雨,短线短线是小雨。)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请幼儿先找到大云,在大云下面画上大雨,再次引导幼儿知道长线长线是大雨。

2、请幼儿再找到小云,在小云下面画上小雨,再次引导幼儿知道短线短线是小雨。

3、画完大雨小雨后,给小花和草地涂上漂亮的颜色。

四、展示交流。

1、请幼儿离开座位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篇6

2.体验好朋友的互助和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大意,感受萝卜变成萝卜伞的乐趣。

难点:能积极想出应对下雨天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1.小粉猪和美美兔玩偶。

2.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大萝卜。

1.认识小粉猪和美美兔。

出示玩偶小粉猪和美美兔引起幼儿兴趣。

2.观看课件,倾听故事前半段(讲至“大萝卜,真好吃”)

提问:小粉猪种了一个什么萝卜?萝卜长得怎么样?

小粉猪请来谁帮它一起拔萝卜?我们也帮小粉猪一起拔一拔。

拔出萝卜后,小粉猪和美美兔怎么样?

大萝卜味道如何?我们也来尝一尝。

二、好玩的萝卜伞。

1.倾听故事后半段(从“下雨了……”到故事结束)。

(倾听故事开头)突然,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小粉猪和美美兔可要被雨淋湿了,这可怎么办呀?孩子们快想办法帮助他们吧!(送雨伞、穿雨衣、雨鞋等。)

(继续倾听故事到结尾部分)它们想的办法和你一样吗?它们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那你喜欢它们的办法吗?我们可以怎么夸夸它们?

小结:《萝卜伞》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呀!我好想再听一次哦,你们想吗?

2.完整欣赏故事。

小粉猪和美美兔是不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一起做了那些事?

如果你也像小粉猪一样遇到了困难,可以请谁来帮忙?

如果你也像小粉猪一样有好吃的食物,可以请谁来分享呢?

三、活动延伸:美食分享。

小粉猪有了美味的食物它会和好朋友分享。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美食,我可以和谁分享呢?

活动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篇7

【案例再现】

环节一:好玩的滑梯

“宝宝们, 喜欢玩滑滑梯吗?你是怎么玩滑梯的呢?”

“我们先从滑滑梯的楼梯上一步一步往上爬。来, 我们一起一步一步往上爬……现在我们爬上来了, 准备滑下来咯, ‘哗……’滑下来咯!”

“滑滑梯真好玩?我们再来一次吧!除了直直的滑梯, 还有什么样的滑梯呀?哦, 还有转着滑下来的哦, 我们也来玩一玩吧!‘滑滑梯, 真有趣, 一步步, 往上爬, 滑呀, 滑呀, 滑呀滑呀滑。’”

“这首好听的音乐, 唱的就是有趣的滑滑梯,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评析】活动一开始, 幼儿在教师的语言及动作提示下回忆、模仿滑滑梯的过程。随着模仿游戏的开展, 教师十分自然地引出了自编的儿歌, 带着幼儿在儿歌中有节奏地进行游戏, 在体验语言节奏的同时也感受着身体大动作的节奏。在幼儿玩性正浓时马上直接切入活动主题, 引出音乐《快乐滑梯》, 并引导幼儿安静地倾听。

环节二:认识新朋友———铃鼓

“刚才的音乐好听吗?有个乐器朋友听到了刚才的音乐也来了, 看, 你们认识它吗?它的名字叫‘铃鼓’。铃鼓要和宝宝们打招呼啦!你们听!它在说什么呀?”

“铃鼓在向我们问好呢!我们也来和铃鼓打个招呼吧!”

【评析】看似简单的问好活动, 实则暗藏了教师的教学意图, 那就是通过“宝宝, 你好!”“铃鼓, 你好!”的对话, 让幼儿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感受到铃鼓的两种不同演奏方法“拍”与“摇”所演奏出的两种基本节奏型“XX—”和“X———”。同时, 通过“问好”游戏来模仿这两种基本的演奏方法。

环节三:在“玩滑梯”的情境中初步尝试跟音乐演奏铃鼓

“铃鼓想跟着刚才滑滑梯的音乐玩一玩呢!想知道铃鼓是怎么玩的吗?请你仔细看、认真听哦!”

“在唱‘滑滑梯, 真有趣, 一步步, 往上爬’这几句的时候, 音乐就告诉我们开始爬滑梯了。那这时铃鼓在干什么?发出了什么声音?来, 我们把小手当作铃鼓试一试。”

“在唱‘滑呀, 滑呀, 滑呀滑呀滑’这几句时, 音乐告诉我们开始往下滑了。这时铃鼓是怎么滑下来的?又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来, 我们把小手当作铃鼓试一试吧。”

“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声音和滑下来的声音一样吗?原来, 一步一步往上爬时的声音像小兔跳跳短短的、往下滑的声音像火车一样长长的。那音乐里不唱儿歌的时候又是告诉我们要干什么呢?对啦, 该休息啦!”

【评析】在第一次接触乐器演奏的时候, 采用“听”、“赏”的教学策略能更好地使幼儿关注到乐器演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逐句分析, 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结构及演奏的方法。教师亲自生动形象地模仿滑滑梯动作, 更是十分巧妙地化解“教”与“学”矛盾的痕迹。这样的学习对初入园一个多月的小班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负担的。

环节四:优雅正确地演奏铃鼓

“你们想不想拿着铃鼓玩滑滑梯呀?宝宝们, 请拿起你的铃鼓朋友, 老师来念儿歌, 你拿着铃鼓一起来试一试吧!好听的玩滑梯音乐响起来了, 我们带着铃鼓一起玩吧!准备好了……”

“刚才铃鼓拍着腿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还可以让它拍哪里唱歌呢?我们试一试。”

【评析】在这里, 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如何正确使用乐器, 如何使自己的乐器融入音乐, 如何更富创造性地演奏乐器。不同纬度的关注, 使得幼儿的三次练习也各有侧重点, 这样的打击乐活动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练习, 而是一次次新的挑战。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能完成这样的挑战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

环节五:小铃鼓睡觉啦

“铃鼓宝宝玩累了, 我们把铃鼓宝宝送回家吧!”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 孩子们安静地抱着铃鼓, 将铃鼓轻轻地送回器乐架。

【评析】此时, 体现了教师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整理打击乐器的意识。整个活动也在温馨舒宁中走向尾声。

【案例反思】

1.小班音乐活动内容的产生要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活泼好动、敲敲打打是孩子的天性, 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作战、相互配合”, 从而使幼儿的头脑变得灵活聪慧起来。

对于刚跨入幼儿园大门的小班幼儿来说, “无意注意”主导着他们的情绪及注意力。所以, 若要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幼儿接受知识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教师必须要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及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

基于以上思考, 经过反复的推敲与筛选, 最后笔者选用了幼儿最喜欢的滑滑梯游戏, 并选取爬楼梯、滑滑梯这两个基本动作, 配以铃鼓这一小朋友常见的打击乐器, 体验与动作相契合的节奏型X X—X——, 设计了此次《快乐滑梯》的教学。

通过这次活动的实施, 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实施打击乐教学, 完全可以拷贝这样一个模式, 即借助单一乐器, 结合该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或寻找或自编简单上口的儿歌, 配以孩子们熟悉的游戏情境, 在语言节奏及大动作节奏的帮助下, 使幼儿尽快地熟悉掌握该种乐器的演奏, 从而为今后的多种乐器配合演奏奠定基础。

2.小班音乐活动目标的设置要结合幼儿现状体现儿童“最近发展区”理念。结合对幼儿现状的分析,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任务所提到的要求:“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 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 培养节奏感”, 我为本次活动制订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在“玩滑梯”的情境中尝试用两种方法演奏铃鼓;二是能让幼儿愉快、积极地参与活动, 体验节奏游戏的乐趣。教学实践表明, 这节课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目标设置合理, 充分建立在对幼儿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3.小班音乐活动重、难点的把握与有效突破是保证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此次教学的重点, 其实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就是要让幼儿在滑滑梯的游戏情境中了解并基本学会铃鼓两种演奏方法, 并能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学会运用乐器。

“无意注意”主导着幼儿的情绪及注意力。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 年龄较小, 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让他们接受知识并获得心智的发展, 其中之一就是必须要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寻求突破。因此, 我采用“化整为零、分步突破”的方法降低幼儿学习难度。起初, 我和幼儿一起回忆玩滑梯的过程, 并用身体动作模仿游戏过程, 其目的是用形象逼真的动作促使幼儿对节奏节拍形成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 我引入铃鼓, 用打招呼问好的方式向幼儿介绍了铃鼓的两种演奏方法及声音节奏, 这与模仿滑梯中的身体动作密切联系, 加深了幼儿对节奏的感知程度, 也就为后来的边讲儿歌边使用乐器演奏, 直到最后幼儿能跟着音乐自己使用乐器演奏, 打好了基础。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篇8

【关键词】民间舞蹈 音乐 欣赏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07-02

鉴于我班幼儿是小班年龄,我们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精选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方民间舞蹈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途径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南通民间舞蹈。

一、挖掘经典民间舞蹈作为舞蹈欣赏的内容。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结合我们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操比赛中,我们小班编排的蓝印花布艺术操,我们向幼儿介绍蓝印花布,请家长带幼儿去蓝印花布艺术馆参观。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为幼儿制作了蓝印花布艺术操道具。当幼儿们手持爸爸妈妈用蓝印花布为他们制作的花瓣排练艺术操时,都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场,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做操。他们在比赛时大胆的表现,优美的动作博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奖项。在利用民间艺术操比赛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的同时,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我们南通的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我班幼儿在参加园内民间艺术操比赛时,欣赏了大班哥哥姐姐表演的海安花鼓操。我们不失时机地在打击乐课上让幼儿区别大鼓和海安花鼓的形状,欣赏大鼓在打击乐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南通人在国庆五十周年晚会上表演的海安花鼓舞。通过欣赏活动,幼儿知道了大鼓和海安花鼓在形状上的差别,海安花鼓的鼓槌上有绿绸子。我们让幼儿在家里和父母尝试利用易拉罐、硬质盒等材料制作海安花鼓,在园里涂色花鼓的鼓身、鼓面和鼓槌以激发幼儿对海安花鼓的兴趣,初步接触南通民间舞蹈之一的海安花鼓舞,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二、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欣赏内容。

课题开展之初,我们向家长宣传课题名称、计划,让家长了解我班的特色活动,以便能及时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们也极力配合我们课题的进行,带孩子参观蓝印花布艺术馆,为孩子做艺术操道具,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制作海安花鼓。此外,我班幼儿汪可辰的妈妈是一位舞蹈演员,经常参加南通民间歌舞晚会调演活动。在她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家长带孩子观看了一场具有南通民间特色的歌舞晚会。因为孩子年龄小,家长们边看演出边为孩子们讲解,幼儿们由此知道了南通的民间舞蹈有很多。《跳马夫》全是男的跳的,演出的道具是棍子,主要反映的是驱赶鬼神。《龙舞》里有分别用扁担和板凳做成的龙,因此称作扁担龙、板凳龙。此外还有人龙。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踩文蛤》则让幼儿们知道了文蛤是南通的一种海鲜特产,人们根据踩文蛤的模样创编了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舞蹈。《菊花颂》中丰富的舞美灯光效果,道具的美感让幼儿领悟到菊花是我们南通的市花。整台晚会专业化的舞蹈让我班的小朋友看得回味无穷。热心的家长将晚会摄像制作了碟片。平时音乐欣赏,我们播放碟片和孩子们边回味边谈哪个舞蹈好看时,有的说《菊花颂》很美,有的说《踩文蛤》扭得好看,有的说《龙舞》很特别,还有的说《跳马夫》里的叔叔基本功好。因为我们是艺术班,通过这次欣赏活动,很多小朋友在上舞蹈课练功时不喊苦了,跳舞时表情也丰富了,动作也到位了,表现欲望也增强了。值得庆贺的是,汪可辰妈妈参加了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她们的民间集体舞进入了决赛。我发动小朋友在家观看电视转播。通过再次欣赏舞蹈《踩文蛤》,小朋友们感受到在舞蹈中每个人的动作是那样的一致,由此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南通民间舞蹈能参加全国比赛,使他们感到无比的自豪。

三、梳理区域活动,发掘多元欣赏价值。

资源的欣赏价值是多方位的,孩子们依靠视觉的欣赏是一个方面。我们将区域活动充实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取乐,使他们对民间舞蹈的欣赏得到升华。如设置南通民间舞蹈角,让孩子们拿着海安花鼓跟着《拔根芦柴花》的音乐敲一敲、舞一舞、扭一扭;在美工区让幼儿涂色海安花鼓的鼓身、鼓面和鼓槌等;在配对小屋中让幼儿配对《海安花鼓》和《跳马夫》的服饰;在音乐角中让孩子们拿着小短棍看图谱敲《跳马夫》和《海安花鼓》的节奏;在濠河大舞台让幼儿模仿《跳马夫》的舞蹈队形;着人龙、扁担龙和板凳龙服饰舞龙等等,以此训练幼儿舞蹈的合作性、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的统一性。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抹、点、印的方法大胆组合表现画面内容。(重点)

2、初步学习两两合作完成画面,体验合作作画的乐趣。(难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雷声、雨声)、水粉作画工具、纸。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出,感受春雷。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老师带你们去做游戏。(欢快的音乐响起)

2、(一阵雷声)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啊?雷声响了我们快躲到屋里去吧!(请幼儿入座)

打雷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回答)

(二)乌云过后,下起雨来。

这时,一大片乌云飘过来了。(教师示范用抹的方法表现乌云)

五指拼拼拢,颜料舔一舔;纸上横着抹,乌云就出现。

快,这乌云来得太快,请你们两个两个一起在白纸上抹上乌云吧!注意不要抹太多,要不然我们会看不见了。

(雨声起)听,什么声音?

下雨了!(老师示范)伸出食指点点,变出雨点哗哗。

两个小朋友一起商量一下,谁用食指点,谁用小指点?这样就有大雨点小雨点了。(两位教师示范)

(三)光着脚丫,雨天玩水。

下雨了,小朋友想不想去玩一玩?

五指紧紧握拳,颜料盘里舔舔;拳头重重一按,变个脚丫出来。(教师示范)

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雨中玩一玩吧!

(四)天气睛了,晒脚丫了。

哇,小朋友,你们玩得开心吗?

(音乐起)现在雨停了,让我们把湿湿的小脚丫去晒一晒吧!这么大的纸怎么拿呢?你们的手捏住四个角,出发喽!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中班综合活动下雨了 篇10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对象声词感兴趣。2.乐意参与活动,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天的声音。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图片:小草、小窗、小门;字: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节奏谱若干。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我带来了一幅图片,看看怎么了?(下雨了),还真下雨了。再听听,听到什么了?(下雨的声音)哦,也听到了下雨的声音了。

2.你们看,这是谁?(小鼹鼠)一看就看出来了,这是小鼹鼠。请你们听听雨天里鼹鼠发生的一些事情。故事的名字叫(雨天的声音)对了,叫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见门外有声音,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下雨了。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哦,小鼹鼠听到了“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小鼹鼠又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3.孩子们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小草、小窗、小门)出示图片。小鼹鼠的朋友都发出了什么声音?(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窗呢?(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小门呢?(哦,咚咚咚,小门是你吗?)

二、学习并创编节奏。

1.孩子们你看鼹鼠朋友都会发出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的声音,他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出几下声音啊?(三下)请你们仔细听听,这三下声音里,哪一下是最长的。听听哦,小草是沙沙沙,小窗是叮叮叮,小门是咚咚咚。三下声音里哪一声是最长的?小草是沙沙沙,三下声音对吧,这三下声音里,哪一下是最长的?第一声还是第二声还是第三声?第几声?(第三声最长)再来听听小窗(叮叮叮),小门是(咚咚咚)第几声最长?(都是第三声)前面两声是长的还是短的?(短的)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小草是沙沙沙,小窗是叮叮叮,小门是咚咚咚。

小结:诶,孩子们你看,发出有长有短有节奏的声音才好听,像这样长长短短的声音,就是有节奏的声音,真好听。

2.你们看这是什么?xxX,(叉叉)几个叉叉?(三个叉叉)。用这三个叉叉来表示小草发出的沙沙沙三下声音,哪一下是大叉叉发出的?(第三下)是长的那下还是短的那下?(哦,大叉叉发出的是长的声音)。那小叉叉呢?发出的是什么声音?(短的声音)来试试看这个节奏,小草谁先来挑战一下,男孩还是女孩?小窗轮到谁来挑战了?小门我们一起来试试。孩子们你看小叉叉发出短的快的声音,大叉叉发出长的声音。(把大叉叉前置)那这样呢,你能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吗?这是(长的),这是(短的)。谁愿意来试试小草发出的声音。小窗呢?谁来试试。小门我们一起来试试。(把大叉叉放到后面)像这样的节奏,我们可以用这个来表示xx x,这三个叉叉一样吗?谁来说说。大小是一样的,不过有一点不一样,下面有条线,这条线表示什么?(就是代表快的意思)。用手发出这个节奏的声音。出示节奏型x xx 看看这两个节奏有什么不一样?(两个有线的,放到后面去了)放到后面去了,谁会把这个节奏打出来,这是慢的,有线的是快的。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试试。

3.这些都是鼹鼠朋友声音的节奏,你还知道不一样的节奏吗?你还会打出什么不一样的节奏,比如说小草除了沙沙沙,沙沙沙,还有不一样的节奏吗?在下面先玩一玩。谁来说说你有什么不同的节奏。

? x x 两下,我把你的节奏记下来,和它们只要不一样就可以哦。都是慢的,下面没有线的。谁还会打出和他们不一样的节奏。

? xx xx 四下的,是这样的节奏。我们一起让小窗来发发这个节奏的声音。还有谁会和他们不一样的节奏。

? xxxx x 他的节奏是这样的,前面几下是很快的。你们跟着他一起来一下。一根线不够,我们就画两根线。两根线快还是一根线快?(两根线)来试试小门发出这个节奏。小结:雨天里鼹鼠的朋友发出了这么多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

三、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天的声音。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花、小桥、路灯、椅子)你还看到了树,还看到了什么?(帽子、小河)这是一条什么?(小路)这些东西在雨天里会发出声音吗?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小花会发出什么声音?小木桥会发出什么声音?路灯会发出什么声音?小椅子会发出什么声音?在雨中,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也都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谁能像小鼹鼠一样来问问他,小鼹鼠是怎么问的?(沙沙沙,小草是你吗?)谁来问问小花?(滴答滴答,小花是你吗?)问得真好听。那么小木桥呢?谁来试试。先要有声音。(你让小木桥发出了有节奏的声音,真好听)小椅子谁来试试,我们用这个节奏xx xx 来问问他。还有谁来问问路灯。路灯是发出这个节奏x xx 的声音的。谁会和他一样来问问。

2.孩子们我们看到的东西,在雨中会发出各种各样有节奏的好听的声音,你看,除了这个东西之外,我们身边还有好多东西在雨中也都会发出有节奏的好听的声音,只要你仔细去听,美妙的有节奏的声音在雨中还多着呢!

小班音乐:小鸟飞来了 篇11

1,能初步合着音乐,脚做小碎步同时双臂两拍一下地上下摆动,学做小鸟飞动作。

2,想象并表现小鸟吃虫的动作。

3,在活动中,注意保持合适空间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小鸟图片。

活动过程:

1,在《网小鱼》的音乐声中进教室,并边唱歌曲边表演。

2,听音乐,分辨音乐的优美柔和,断顿跳跃。

“春天到了,小鸟也来到了树林里。听!音乐的什么地方是小鸟在飞?什么地方是在吃小虫子?”

3,创编动作。

“怎样才能像小鸟那样轻轻地飞来飞去?”“翅膀是怎样飞的?”“合在一起做一做。”(随乐练习)

“小鸟肚子饿了,怎样吃小虫?”(一下一下地吃,并随乐练习。教师可唱5—8小节旋律,突出音乐的断顿与跳跃)

4,完整学习。提醒鸟飞时,翅膀不要和别人碰撞。

动作建议:

小碎步:两脚踮起,快速,均匀地向前后左右行进或原地走动。膝关节放松。

1—4,9—12小节,小鸟飞,脚做小碎步,双臂两拍一下地上下摆动。

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 篇1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玩乐情绪,初步学习在休止、间奏处控制不唱。

2.通过回忆、模仿吹泡泡的游戏情境,记忆歌词,掌握间奏。

3.大胆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在间奏处等待的乐趣。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吹肥皂泡的经验。

2.歌词磁带“泡泡不见了”。

3.幼儿吹泡泡的工具和肥皂水。

活动过程

1.幼儿迁移生活经验,自由谈论泡泡。

幼儿回忆吹泡泡的情境及泡泡的`大小、颜色,以及泡泡最后会怎样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反馈歌曲中的内容,如“泡泡有大的,有小的,还会飞呀飞上天,最后炸掉了”,为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做准备。

2.幼儿回忆、模仿吹泡泡游戏,记忆并学唱歌词,掌握间奏。

(1)幼儿学习第一句歌词,在第一间奏处模仿吹泡泡两次。

教师范唱第一句歌词,然后幼儿创编吹泡泡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56565ˇ553)。幼儿重点练习跟着间奏吹泡泡的动作,每小节吹泡泡一次,教师带领幼儿歌唱和吹泡泡交替练习。

(2)幼儿学习第二句歌曲,在第二间奏处模仿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

幼儿说出泡泡“有大又有小”,并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范唱第二句歌词,幼儿做出大和小的动作,配班教师及时弹出间奏(232325721),幼儿重点跟着间奏练习做大泡泡、小泡泡的动作,教师边做,边轻声提示“做个大泡泡,做个小泡泡”。幼儿教师自然地跟教师,唱与做动作交替练习。

(3)幼儿学习念、唱第三、第四句歌词。

教师做泡泡向上飞的动作并念歌词“泡泡飞呀,飞上……”幼儿填空“飞呀,飞上天”。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唱第三、第四句乐句。

(4)幼儿看教师表演及回答教师的问题,学唱最后一句歌词。

教师按节奏说最后一句歌词,在休止处做出泡泡爆炸状,并轻轻发出“啪”。最后提问“泡泡怎么了?”幼儿自由回答,说出“泡泡不见了”。教师带领幼儿表演唱最后一句歌词。

(5)幼儿随音乐完整地念一遍歌词,在间奏处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用手势和动作提示幼儿念歌词、做动作。

3.幼儿跟琴练习演唱歌曲3~4遍。

幼儿在歌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歌声、体态等提示幼儿,注意逐步退出,幼儿自己跟琴走。

4.幼儿边听歌曲录音,边与教师一起玩“吹泡泡”的音乐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轻松达成活动目标。第一环节幼儿通过看泡泡、说泡泡、捉泡泡的游戏运用身体语言愉悦地掌握了儿歌内容。

小班音乐活动听音乐爬山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快慢,尝试用踮脚尖及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大灰狼头饰。

教学过程:

一、感受乐曲,用身体动作、语音表现节奏。

1、T:山脚下住着两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图片),我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们玩个游戏“听音乐爬山”(听音乐,手指腿上爬行)

提问:

1)、刚才爬山的两段音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同?

2)、你觉得快的音乐像谁在走路,慢的呢?

2、T:原来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样,我们再来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语音:(小羊)的笃、(大羊)踢托。)

二、尝试用踮脚尖走,弓箭步表现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长满了绿绿的、嫩嫩的青草,我们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师带幼儿听音乐踮脚尖走、弓箭步走)。

2、T:刚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气了,我们请他表演一下。

点评:看!这只小羊走路时身体直直的,踮起脚尖轻轻、快快地走的,真棒!你会吗?我们一起来学学。

3、T:谁来学学老羊走,请两名幼儿示范,你喜欢哪只羊走路的样子?

师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弯弯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们也来学学老羊走吧。

4、T:现在老羊小羊要来找好朋友,谁会听音乐走,走得对,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戏,进一步巩固步伐。

T:两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常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大灰狼,老羊小羊会怎样保护自己呢?如果你们听到大灰狼的声音,可要逃回家,千万别让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语: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个饱吧!

老羊上山啦,快来一起吃草,真呀真高兴!

(提醒幼儿找一个空地方玩游戏。)

四、结束:时间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学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秋天》 篇1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

2、鼓励幼儿自己创编各种动作表现小树叶飞的形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秋天的景色

师:这几天呀,我也很开心,因为我星期天出去玩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我拍了很多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问:“孩子们,照片上是什么季节呀?”“刚才你看见了什么?” 问:树叶都变成什么颜色了? 树叶落在什么地方了

二、幼儿学习歌曲。

1、出示秋景图,了解歌词大意。

你觉得秋天美吗?美在哪里?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用歌词进行小结。(树叶到处飞呀飞;秋天多么美。)

2、欣赏歌曲。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名字就叫《秋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里面唱了些什么。听录音一遍。

提问:这首歌好听吗?你喜欢哪一句?幼儿回答后老师分句范唱。

3、幼儿学唱歌曲。

秋天这么美,我们宝宝也来唱一唱吧,唱的时候要唱清楚秋天为什么这么美。幼儿学唱若干遍。

4、引导幼儿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你喜欢秋天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秋天有多美给唱出来。

三、学习用动作表现歌曲。

1、树叶到处飞呀飞,它们是怎么飞的?都飞到了哪里呢?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飞舞的形态。

2、听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提醒幼儿不要挤在一块,音乐停止时保持不同的造型。教师可以提问:这片小树叶飘落在哪里?

四、结束部分。

现在我们到大树下再去看看小树叶还飘落在哪里,是怎么飘落下来的,好吗?在音乐声中幼儿出活动室。

3、风声,听是什么声音?(师:原来是秋风婆婆把小树叶吹来了和我们做游戏呢。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树叶娃娃戴在手上。)老师带上大树头饰,说:现在我是大树妈妈,你们是树叶娃娃。

4、看视频,创编动作。师:秋风一吹树叶娃娃还会跳舞呢?你们想不想看? 教师引导、启发幼儿听音乐,并初步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问:秋风吹来,叶子是怎么飞的?你们来做做看呢? 她边跳舞,边说什么了?(歌词)老师说一遍歌词。

5、学习新歌,师:树叶娃娃看到你们跳得这么美,它高兴地唱起了歌? 问:学其中两位小朋友的动作,边唱边跳。(唱两遍)

6、游戏:大树妈妈的孩子。

边放音乐边做游戏:幼儿及老师一起当树叶,在大树妈妈(助教扮演)的怀中。音乐起,树叶被风吹散(可随意做飞舞的动作),当唱到睡地上时,树叶全部睡下,大树妈妈醒来说:我的孩子在哪呀,孩子们快回来吧!树就赶快跑回去。如此反复几次。

7、游戏:树叶分类

师:树叶落了一地,不把它扫走就会踩脏了,现在请我们的宝宝当一回环卫工人,把小树叶送到相应的筐子里去,你送的树叶要和筐子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上一篇: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下一篇:《冲刺高三》励志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