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精选8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发展产生的新生事物,它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0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
我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7年,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鄂发[×]×号);省人大出台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2008年和2009年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场会;从2006年起,省财政每年专列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经费;2005年,省编办专门批准成立了“湖北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指导办公室”。从2009年起,我省还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工程、示范工程、人才培训工程、农超对接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由2003年的×个发展到×个,同比增长×倍。
虽然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总体形势看好,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合作社水平参差不齐,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主要原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初期,缺乏合作知识与合作能力。这与政府部门扶持指导和服务不够密切相关。为此,政府部门有必要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上加强引导,从而把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提高合作质量。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发展速度快
截止2009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家,比2008年增加×家,增幅×%。其中京山县、钟祥市、长阳县等×个县(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家,京山县达到×家。
2、领办主体多
一是能人大户领办型,占×.×%。孝昌县冠昌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就是由果品产销大户程国庆领办的。二是科技人员创办型,占×.×%。沙洋县曾集镇五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由该县曾集镇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蔡代兵牵头组建的。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型,占×.×%。湖北长阳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由省级龙头企业湖北常家洞茶叶专业合作社异地投资组建的。四是村级组织牵头型,占×.×%。郧县合叶桑蚕专业合作社,由郧县胡家营镇土地沟村支部书记湛宏远牵头领办。
3、覆盖产业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农村能源、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其中,种植业占×.×%,养殖业占×.×%,其他行业占×.×%。
4、典型示范强
各地培育和发展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充分体现了为成员服务、民主管理和谋求共同利益的合作社性质。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培育典型合作社×家,其中省级指导扶持×家,各地指导扶持×家。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创办者姚凤君同志,是当地果树行业的老专家,该合作社引进培育了×多个果树新品种,推广了×多项新技术,并有多个新品种和新技术在国内领先。联合购买生产资料和联合销售达×%以上,统一培训、修剪、机防、嫁接率达到×%,还有冷藏保鲜、品牌经营,办公和培训大楼等,为成员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以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合作知识的宣传培训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多人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虽然国家2006年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发展原则、组织管理、设立登记等都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宣传不够,又往往停留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和领导讲话上,很多干部群众没有听到,也没看到,从而造成对发展合作社的必要性和对合作社的性质与作用认识不够。近几年省里通过开现场会和培训会,解决了各级政府和农业(经管)部门的思想认识问题,培养了一批合作知识辅导员,但还是难以适应合作社发展的需要。各地也开展了一些针对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但培训人数太少,合作社对成员的培训就更少了,往往只有一些技术性培训。由于缺乏平等互助的合作意识,导致合作社发展中存在“利益驱动”现象,有些政府官员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营主体,又不纳税,没有好处;有人还认为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不要去管;有些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领办者,看到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扶持,纷纷包装挂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些专业大户领办者,以为办合作社等同于办公司,在盈利分配上完全按股金分配,在民主管理上,也是投资多的成员或理事会少数人说了算,完全不知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按交易额(量)分配为主,成员有平等管理合作社的权利。有些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得利,没有履行义务的意识,没有管理合作社建设合作社的主人翁意识。
2、政府部门指导力度不够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涉及到合作知识和组织管理,又涉及特色产业和技术、市场等问题,还涉及领办者带领成员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没有懂合作知识和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人去指导,很难做到依法办社,很难成为政府推动“三农”工作的抓手,也很难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过去政府部门指导不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懂合作知识的辅导员太少。每个县(市)只有×-×人参加过培训,而且往往只有×个专职人员,有些还是兼职。乡镇一级基本没有专职人员。村里基本没人管,指导服务很难到位。二是深入农村指导服务的工作作风不够扎实。现在的指导最多只能跑马观花,很难做到深入细致开展调研和指导。而这项工作唯有直接向群众宣传,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国解放初期的初级农业合作社,就是依靠各级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指导的。三是典型示范不够。典型示范是推动合作社发展的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但由于政府扶持和部门指导不够,导致典型示范太少,规范运作欠佳,服务效果有限。四是没有正确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我们的基层指导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往往强调“先发展,后规范”和“边发展,边规范”的合作社发展思路,缺乏“以规范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一个县(市)、一个行业做几个盆景式的合作社,还不能做到规范运行,最后必然影响发展。老百姓看不到好处,影响加入的积极性,合作社也可能没有生命力,政府的政策扶持也很难加大力度。只要能办出一部分规范的合作社,让广大农民偿到甜头,夯实合作社服务基础,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合作社就会加快发展,政府也就会下定决心加大力度支持。
3、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普遍存在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机构不健全、决策不民主、分配不合法等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关系不顺,核心是合作社能否给成员带来增值利润,这是合作经济的实质。实际上,国家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部出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规定得既有原则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由于我们的领办者和指导者一般只有企业、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经验,往往凭借经验管理和指导合作社,恰恰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其特殊性质,不同于其他任何组织。只要合作社领办者和指导者都能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弄清了合作经济的实质和作用,就是使合作者都能享受通过合作带来的增值利润,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得到生产、加工、流通领域增值利润的好处。就不难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运行机制。
在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关系不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龙头企业运作型。有些合作社,在为成员服务时,往往局限于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和保护价收购社员农产品,这种服务对农户成员确实有好处,但他只是一种盈利性服务的市场买卖行为,而合作社行为应该是在此基础上,让成员分享生产资料和购销产品带来的增值利润。二是行业协会运作型。有些合作社,将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者社员联合起来,既为生产者社员优惠供应生产资料,又以保护价收购生产者社员的产品,既为加工者社员带来稳定的货源,又为生产资料供应商带来薄利多销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这种运行机制看起来大家都能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得到好处,互利共赢,其实,还是“企业+农户”的翻版,核心问题是,往往生产资料和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没有分给生产者社员,只是生产资料供应商和加工销售企业联合起来的一种营销策略,还可以减免税收,或争取政府资金扶持。三是核心成员运作型。有的合作社是以几个能人大户联合发起,作为核心成员,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当地一些小型生产者农户参加,作为“一般成员”,不在工商登记。“核心成员”完全按股份分红,“一般成员”则以购销合同结算。当然“一般成员”还是享受了进入市场、改进价格和技术服务的好处。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至关重要,在运行中应当依法规范,合作社在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后的当年盈余,应主要按成员与本社的交易量(额)比例返还给成员,返还总额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
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合作社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
要让合作社知识深入人心,成为推动合作社发展的动力,就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各级行政组织资源,通过会议形式宣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有关职能部门结合业务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形式宣传合作知识。三是通过各级党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涉农培训机构开设合作社专业课程。四是通过典型示范宣传合作知识和管理人员。五是通过合作社向成员以及农村青少年宣传合作知识。
(二)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市场主体组织形式,它的领办者一般都是农村能人大户、农技人员、龙头企业等,生产的都是优势特色农产品,而且是专业化、规模化、无公害化生产经营。合作社的发展既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又能提高农业效益,最大的好处是能促进农民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好。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扶持。各级财政应当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板块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对合作社的资金投入。目前,我省对合作社的扶持资金主要是对示范性合作社给予补助,一般一个县(市)只有一个,而且资金额度只有×-×万元,只能用于规范化建设和一般性服务。对于发展生产和解决加工销售问题,资金是个重要瓶颈。一般农民社员资金都有限,贷款又没有什么抵押。要想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一是争取金融部门出台支持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二是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议省财政每年拿出×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从发展现代农业看,只有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社,才有能力运用农业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支点,它能把农民的组织化、现代农业和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扶持合作社就是扶持农业、农民、农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着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三)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示范和总结推广力度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 时间是在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前。这一时期的合作社大都是自发形成, 以协会、研究会等形式出现, 没有稳定或统一的发展模式, 会员的联合大都局限在社区内部。在此期间, 全县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只有2家。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并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赋予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地位, 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此进入依法发展的阶段。截止2012年12月30日止, 全县工商登记注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34家, 其中全国示范社1家, 部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6家, 县级示范社46家, 注册资金2.5亿元, 拥有合作社成员近4786人, 带动农户近5100户。
二、主要做法
(一) 加强组织领导
近几年来, 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鼓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具体政策。我县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 特别是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 我县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县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各乡 (镇) 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 具体负责抓这项工作。县里还制定了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有”示范社创建活动的意见, 明确了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标及实施步骤。
(二) 规范发展程序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在开展过程中, 我县严格按照程序建立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好、发展好, 使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发挥作用, 我县十分重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正确引导和规范建制, 不断完善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1) 组织合作社辅导员深入合作社指导和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 促其在自愿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章程、协议, 使农民合作社在依法成立、依法登记的基础上, 按照章程规定的范围和约定的责、权、利条件,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保障了农民合作社成员的合法权益。2)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和利润返还机制, 使农户不仅在生产经营中得到农产品原料上的收益, 而且还能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中通过返还得到部分利润, 从而巩固了与合作社成员之间的关系, 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3) 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 建立和完善了组织内部民主选举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 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主人公地位和经济利益。
(三) 抓好宣传培训
我县非常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培训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 为了使本法深入农村农户, 组织相关部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培训活动。1) 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培训干部群众人员8000余人次。2) 印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册子, 利用宣传巡回车, 在农村集镇赶集日深入乡、村开展宣传活动, 张贴宣传标语, 发放宣传资料, 开展现场咨询。全县共悬挂横幅近20条, 张贴法律标语600多张, 发放宣传资料1000多份, 现场咨询解答10多场次。3) 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纳入“五五”普法学习的重要内容, 组织农业干部群众深入学习, 特别是要求负责业务工作的同志要全面掌握, 做到理解深、理解透。4) 对已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及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法律和业务水平, 使他们依法开展工作。
(四) 开展“五有”示范社创建活动, 实行扶持政策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的若干意见》 (闽政[2011]58号) , 开展“五有”示范社 (即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规范的组织制度、有紧密的合作关系、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明显的增收效果) 创建活动。在莲籽、水果、笋竹、油茶、魔芋、槟榔芋、畜牧水产养殖、食用菌等相关产业各培育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五有”示范社。
对县级示范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2010年县农办安排15万元资金扶持13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1安排18万元资金扶持18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12安排19万元资金扶持19家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三、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取得成效
(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建宁县黄花梨专业合作社, 在2005年5月由县经作站牵头成立, 2006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成立以来围绕黄花梨这一特色支柱产业, 在抓好新品种的引进区试对比观察;抓好生态果园建设;推广节水灌溉设施;扩大早熟梨面积规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对我县黄花梨产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建宁县莲籽专业合作社2006年注册成立, 2007年被省农业厅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7年合作社莲子产品在济南第五届中国国际产品交易会一村一品与专业合作社展区展示中, 产品荣获金奖, 中央电视台对莲籽专业合作社社长曾小福进行了专访, 2008年合作社取得产品自主出口权, 2009列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通过建宁县莲籽专业合作社的运作, 我县莲子的收购价已由去年的每公斤36元提高到现在的每公斤60元, 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和建莲产业的发展。
(二)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全县成立了农机合作社19家, 其中百顺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大, 农机服务质量好, 合作社占地面积1500m2, 办公场所建筑面积120m2, 注册资金400万元, 入社农机户达50户, 社员覆盖面3个行政村。合作社拥有联合收割机12台, 插秧机8台, 拖拉机56台, 谷物烘干机1台, 旋耕机、起垄机等其他配套机械400余台 (套) 。
(三) 增强了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
建宁县莲籽专业合作社2008年注册了“莲子”商标, 采用了精品礼盒包装, 提高了建宁县莲子的包装形象, 深受消费者青睐。
建宁县黄坊笋竹专业合作社2006年3月在县工商局注册成立, 法人代表范龙辉, 合作社2008年注册“素霸”商标食品, 这类食品是以魔芋粉为原料的仿猪耳朵、猪腰、毛肚、肥肠、鸡爪、鸭爪等素食食品。
(四)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2012年通过合作社流转的土地8500亩, 均口镇天南星魔芋专业合作社在岭腰、官常村流转350亩土地种植魔芋, 建宁县锦瑞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均口镇修竹村的300亩土地种植吊 (下转第266页) (上接第252页) 瓜。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虽然我县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我县发展专业合作社起步晚, 没有成熟的经验,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 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群众的参加积极性还不高, 社会认同面较小;2) 我县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在近两年组建, 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有专业没合作, 有合作没规模, 抵御市场的风险还很弱, 带动能力较弱;3) 合作社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能力效应不明显, 经营管理水平滞后;4) 运作不规范, 合作不够紧密;5) 依赖行政扶持多, 市场意识差;6) 扶持政策力度有限, 资金运作困难。
(一) 政策扶持不够
目前国家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出台了总的方针、政策, 但我县就如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尚未出台优惠政策, 资金、信贷、税收、科技投入等方面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与各部门也缺乏沟通, 相当一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弱, 抵制市场风险能力差。
(二) 内部运作不畅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局登记注册均有严格的申报材料和章程,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监督机制的批复文件。但在实际运行中未发挥作用, 章程流于形式, 财务不完善, 有的合作社根本没有成员账户和股金设置, 与过去的协会公司没有任何区别, 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现象, 基本上还是处在比较松散状态, 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及相关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久而久之, 势必有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危险。
(三) 品牌意识不强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80%以上是农民, 小农意识强, 小富即安, 对自己种、养殖的产品不注重宣传, 没有著名、驰名商标的培育意识, 更谈不上强化商标帮扶战略, 打造精品名牌, 扶持合作社做大做强。这样就导致了合作社的产品知名度不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
下一步,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1)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重视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浓厚氛围。2) 进一步加强领导, 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 形成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局面。3) 加强培训, 提高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成员的素质。4) 加大扶持, 县政府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 用于合作社的培训经费及示范合作社的奖励资金, 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 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2007年以来, 我县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 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 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协调引导, 创新发展模式, 优化配套服务,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到2011年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1万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774个(1000万元以上规模农机合作社达到558个)。社员发展到20.6万人,带动农户近100万户,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4。其中:种植业合作社11315个,占总数的53.9%;养殖业合作社4689个,占22.3%;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2810个,占13.4%;从事技术、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服务的合作社2186个,占10.4%。合作社服务内容由初期的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许多合作社经营活动已扩展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按交易量、按交易额、按股份分红、二次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社员与合作社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领办类型多种多样。5个县(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类型主要以村集体、企业、种植大户领办为主,村集体领办196个、企业领办55个、种植大户领办2081个。将广大农户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产业分布全面广泛。5个县(市、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已经由种养业不断向其他领域拓展,基本实现了农村各业全覆盖。其中:种植业合作社2181个,占总数的74.4 %;养殖业合作社384个,占总数的13.1%;农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190个,占总数的6.5%;从事技术、信息、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等服务的合作社177个,占总数的6%。
(三)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社服务内容由初期的生产技术服务为主,逐步向销售、运输、贮藏、加工等环节延伸,许多合作社经营活动已扩展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经营全过程,覆盖良种引进、农资采购、生产经营、产品加工、产品销售、品牌建设、资金互助等领域,并逐步向实体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四)分配形式灵活多样。广大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按交易量、按交易额、按股份分红、二次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密切了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系。2011年,肇州富美佳养鸡专业合作社实行三次利润分配。首先,合作社收购社员鸡蛋的价格高于市场价2角钱,通过这种方式向社员返利56.52万元,占盈余总额的11.81%;其次,依据社员股金返利150万元,占盈余总额的31.33%;再次,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量返利81万元,占盈余总额的16.86%。经过三次分配,合作社向社员返还利润额287.52万元,占盈余总额的60%。其余部分作为公积金,并量化到每个社员,作为下年生产资金。几年来,已累计向社员返利600余万元,实现了养殖户利润年年都有新的增长。
(五)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一些合作社合作范围已跨村、跨乡、跨县,部分甚至跨省。讷河市同心乡无壳白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覆盖周边9县市和内蒙古自治区。一些同类型的合作社还组建了更大规模的联合社,讷河市18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优质高蛋白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入社农户7560户,涉及9个乡镇、66个村,辐射耕地31.8万亩。
二、存在问题
(一)组建数量较多,带动力不强。从全省来看,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万个,但具有一定规模、注册资金较大、入社农民超百户或千户的合作社较少,兴办加工企业和经营实体经济的更少。
(二)覆盖范围较广,区域之间不平衡。从地市之间看,有的地市合作社已经发展到5000多个,有的地市却不足100个;从县市之间看,有的县市发展到1600多个,有的县市仅有几个。
(三)新成立的合作社运行管理不规范。大部分新成立的合作社普遍存在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有的不能正常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决算;有的合作社管理不民主,重大决策仍然是少数人说了算;有的产权不明晰,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有的名为合作社,实为股份制或个人企业。
(四)筹资渠道较窄,资金严重短缺。金融机构因合作社缺少抵押物,合作社法人与公司企业法人资格存在差异,造成合作社贷款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有的合作社即使取得贷款支持,但贷款利息偏高,实现利润下降。
(五)农民入社意愿较强,领导人才匮乏。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入社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部分农民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但由于当地缺乏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能人”,加之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较少,因此很难组成合作社,即使初期成立了合作社,也会由于管理不善而解散。
(六)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扶持方式有待于创新。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支持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政策的含金量不高,特别是投入的力度不大,加之落实不到位,使合作社没有得到真正实惠。在扶持方式上,目前还存在着扶持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资金投入过于分散。
三、政策建议
(一)突出支持重点。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合作社的基本情况,根据入社农民户数、入社土地面积、注册资金额度以及经营收入等指标,将合作社分类排队,对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大型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鼓励发展合作社联盟,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梯次格局。一是对种植业和养殖业合作社,重点支持入社农户超过500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万亩或经营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合作社。二是对加工、销售、运输和贮藏以及生产资料购销合作社,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按照我省产业化龙头和中小型企业政策给予重点扶持。三是对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业合作社,按照服务对象的覆盖面大小给予优先扶持。
nlc202309040350
(二)创新投入方式。一是直接投入。各级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重点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产品质量认证和优势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和仓储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训等。二是放大投入。以担保公司为平台,由政府出资注入担保资金,选择承贷银行,按照放大5—10倍的额度为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发放担保贷款,解决合作社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根据合作社贷款规模和利率,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补助。三是整合投入。将国家和地方现有政策资金集中向合作社投入。在农机方面,优先支持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大型农机合作社;在水利方面将节水增粮项目优先给予合作社安排;在农业技术推广、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保险等方面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四是融资投入。探索建立融资租赁公司,将合作社需要的农机设备先由租赁公司出资购买,然后租赁给合作社使用,通过按年收取租赁费的形式收回投资,减轻合作社筹资难问题。
(三)加强政策扶持。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尚处在发展的初期,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积极调整或制定新的法规和政策,建议以省政府名义,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要尽快出台和细化具有操作性的支持合作社发展的税收、土地、金融、人才等优惠措施。
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对合作社自产自销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合作社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免征所得税;对从事机耕、排灌、 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从事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江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银社对接,扩大合作社贷款规模,缓解合作社融资难的问题。鼓励社员多、示范带动能力强,有条件的优秀合作社组建资金互助社,以吸收社员存款为主,发展内部资金合作互助,灵活运用资金,增强自身造血机能,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三是给予土地优惠政策。在土地使用上,要优先支持合作社必要的需求,在乡村可以利用集体闲置房屋为其提供办公场所。合作社建立农业示范基地、养殖基地、产品储藏基地,在不改变农业用地用途的情况下,按照平等协商、有偿的原则,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解决。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涉及农业用地转用的,在按规定报经批准后,优先安排农业用地转用指标。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营最缺乏的是人才支撑,特别是缺乏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因此,要尽快制定合作社人才培训政策,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管理成员。要比照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锻炼,或通过参与、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创业、就业,给予大学生良好发展前途的未来预期。要支持和鼓励农业高职院校开办合作社专业,专门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
五是建立激励奖励政策。鼓励合作社创建明星示范社,按照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分配机制好等要求,细化各项指标,对全省合作社进行考核,树立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可学可比的先进典型,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并给予表彰奖励。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8月10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周玉生的带领下,对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委员们视察了天长市鑫洁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永丰镇现代农业合作社,并邀请10多家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座谈讨论。座谈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农委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通报》,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副市长刘正田应邀参加座谈会并讲话,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截止2010年7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家,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涉及种植业、畜禽、水产养殖业、苗木花卉、农事服务等10多个领域,拥有成员1.5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带动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四个提升,一个增加”:即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了农民市场地位,增加了农民收入。金集益民、仁和芦龙两家合作社成立以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种植,入社会员每年增加收入4000多元,被流转户通过务工经商,年平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维林水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科学养殖,统一经营,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户均增加收入6000多元。益民鹅业合作社、龙岗芡实合作社分别荣获农业部和安徽省“示范合作社”称号。
在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市委、市政府及市农委、市工商局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建立了由市农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管理服务体系,并依据各自职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二是工商部门通过上门指导和注册登记,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构成、出资方式和组织机构,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扶持政策,专门安排扶持资金,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成长壮大;四是市农委及新农办组织人员深入各地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照章程认真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
调查表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效益也日趋显现。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1、少数干群对合作社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清。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新生事物,一经工商注册就是一个新型的具有法人代表资格的市场主体,以增加收入为宗旨的企业,其本质是合作。调查显示,不少干部和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它的性质、作用认识不明,导致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后劲不足,运行不规范。有些农民虽然参加了专业合作社,但也仅仅是把合作社当作一个销售场所和销售渠道,而对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的服务功能和作用缺乏全面了解,契约意识、规则意识比较薄弱,执行章程规定的自觉性较差。一些社员当产品好销时,往往自行销售,当产品滞销时,就找合作社解决销路。还有个别合作社的负责人,利用合作社的资源向自己倾斜,不是平等地服务于每一个社员。调查中我们还了解
到,有少数镇村干部将合作社视为村级集体组织,平调或挪用市政府的扶持资金。
2、服务面不广,层次较低。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调查显示,我市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限于产前的农资服务统一采购,产后农产品销售这些环节。多数专业合作社还没有做到统购统销,农户基本上是各自为战,一些新的服务领域还未拓展。
3、内部运作机制不够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市已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比较规范的章程及有关制度文本,并按规定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等机构,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大都流于形式,不少合作社未按规定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大会,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还未形成。
4、政策扶持需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专设一章来规定政府对专业合作社的扶持。从我市实践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国务院还未按合作社法的规定出台相应的税收、金融等方面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给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税收政策方面,目前按暂缓征收操作,不少合作社都反映心里不踏实。在金融方面,我市金融机构,还未开展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目前只承办对社员个体的金融服务。(2)我市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用在合作社的开办和规范化奖励上,扶持的深度和层次还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
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采集、发布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调查显示,我市在上述方面还存在不足。(3)《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还对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以及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作了原则性规定。调查中发现,我市对专业合作社发展急需解决的人才、用电、用地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扶持措施。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合作社目前普遍存在着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财务管理人才、信息采集发布人才,导致服务水平难以提升,规模难以扩张。
5、规模小,应对市场和自然灾害能力差。我市大多数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积累不足,很难应对市场行情的变化,特别是承担千亩以上规模种植的合作社,水产养殖、种植合作社一旦遇到较严重的自然灾害,虽然参加了农业保险,但仍然难以支撑,抓紧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二、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注重规范运作,提升合作水平。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是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凝聚力和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建议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运作程序,增强合作功能。一要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参照示范性章程文本,制定并完善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合作社章程,明确服务宗旨,成员资格,股权设置,组织机构,成员的权利与义务等。二要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要严格执行议事规则,使重大事项决策真正民主化。三要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好公共积累和利益分配的关
系,既要让入社社员增加收入又要确保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四要建立外部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的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五要建立合作社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服务、市场销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各类合作社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
2、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包括财政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税收优惠、信贷支持、土地流转、用地、电力供应、技术人才、农业保险、绩效评价、争先创优等方面政策措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论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项服务,应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形成一整套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议市政府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专项资金,不搞普惠制,要跟项目走,做到“见花浇水”,这样有利于合作社发展壮大。
3、加强资源整合,促进做大做强。一是要坚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加快土地向合作社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建设现代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条件成熟的可在合作社下成立合作农场,专门承担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种植,加快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二是要鼓励全市同一领域的专业合作社,实行横向联合,组建行业联合社和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共同开拓市场,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和农产品标准,实施品牌和标准强社战略。四是帮助合作社培养和引进人才。建议市农委、新农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密切配合,制定出合作社专业人才的培训计划,对有培养前途的、具有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合作社成员,建议
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或专项扶持的措施,将他们输送到大专院校进行短期培训。鼓励大专院校对口的毕业生到专业合作社工作,必要时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补助。从外地引进的人才可以享受工业企业引进人才的有关优惠政策。
珙县政协农业工作委员会(2013年12月11日)
为全面了解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推动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健康发展,2013年12月5日,珙县政协农业工作委员会组织该委政协委员对珙县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视察调研,深入到珙县大自然粮油专业合作社、珙县红欢堂粮油专业合作社、珙县金和花椒专业合作社、珙县苗阳粮油专业合作社原料基地、加工厂房、办公场地进行了实地视察,同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部分成员、乡镇村社干部进行了广泛交流;在座谈会上,听取了珙县供销社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讨论发言。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的现状。
近年来,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发展数量多。至2013年11月,共引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2个,全部完善了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其中:有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4个,市级示范社16个。社员注册资本达13662.76万元,资产累计达14589.35万元。
(二)产业涉及面广。产业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服务业等行业。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有效地推进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良性互动:一是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蚕桑生产由于有蚕业专业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带动了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全县畜牧业产业在畜牧专业合作社的积极带动下,形成了较强的产业经济;二是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区域布局更加优化,重点产业带已成雏形。全县形成了孝儿、恒丰、底洞、下罗、曹营五个蚕桑产业带,下罗、孝儿、玉和、巡场乌骨鸡,上罗岩桂、竹荪,玉和黄金梨、辣椒,沐滩甜苦笋,洛表水果,石碑茶叶,孝儿黑花生,珙泉、恒丰粮油生产加工等一批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带村。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特色产业良性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了产前统一新品种推广,产中统一技术培训、防病治病等生产环节的服务,产后的市场营销,为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助农增收效果明显。专合社入社成员17669户,带动农户26466户,2012年社员户均增收2100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80元。
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2012年珙县供销社被全省供销系统表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先进集体。
二、发展的历程
2004年9月,珙县供销社改制基本结束。改制后是等待观望,还是创新发展?珙县供销社在思考讨论中形成了共识,选择了创新发展的理念,走有为有位之路,积极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县社职工进村入户,广泛宣传,逐户动员,引导农户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争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管理服务职能,县社积极向县委、政府领导汇报供销社在改制后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得到了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2006年6月,为了加强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珙县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同珙县供销联社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履行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管理、服务职责,这在全市是第一个。2008年5月,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市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县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珙府发[2008]33号),明确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纳入各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年终目标考核,考核细则由县供销社(县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制定并负责考核。形成了全县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由县农工委牵头,县供销社(县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乡镇属地管理的工作机制。2009年起,县政府将市政府下达珙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标任务交由县供销社(县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承担。从实践看,由于县供销社(县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承担了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标任务,履行了对各乡镇政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考核打分职责,强化了县供销社的职能职责,提高了供销社的地位,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积极同县人民银行联系并向县政府汇报,2010年10月,制定了《珙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和加强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珙府发〔2010〕13号),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资金保障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宣传力度不足,农民认知度不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长期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不少农民缺乏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同时,一些基层干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足,导致引导和服务作用小、支持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运作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制度约束、财务约束、合同约束、利益分配和风险规避等机制方面还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成员权利义务不明;有些合作社设立登记不规范,有的只办理营业执照,无生产、办公场所,不具备开业资格等。
(三)依赖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希望政府资金扶助,依赖现象十分严重,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不想办法,在筹备阶段就要求政府注入启动资金,否则无法启动。合作社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扶持和引导,但目前政府受财力所限,财政资金补贴过小,在资金扶持、信息、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扶持和引导力度不够,在补贴对象上,偏重于补贴那些有经济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能够得够政策补贴的只占20%左右,其他80%规模较小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能另谋融资渠道。
(四)规模较小,发展不均衡。总体上还存在着经济实力不强,覆盖面较窄,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部分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对产业带动作用差,没有较好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几统一服务(如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五统一:统一饲养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防疫病防治,统一饲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与市场、龙头企业对接差,难以形成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五)资金缺乏,融资困难。资金问题成为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全供销系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扶持相对较少,能得到项目资金的更是凤毛麟角。因而供销社虽然是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但资金支持不多。珙县供销社努力通过协调融资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困难。2010年以来,积极牵线搭桥,协调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担保,珙县农村信用联社承贷,珙县红盛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珙县玉龙黄金梨专业合作社、珙县红欢堂粮油专业合作社、珙县金鼎核桃专业合作社等四个专业合作社获贷款340万元;珙县德窝永春李山地鸡专业合作社获贷款80万元,珙县恒新竹木专业合作社获贷款300万元。但是,部分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不健全,贷款意愿强烈,还款意识不强,使用不按相关规定,造成在宜宾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信誉每况愈下,继续贷款十分困难,局面越来越被动。
(六)没有品牌,附加值低。有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结合产业特色形成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缺乏产品精深加工,无法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难以将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融合转化为产业优势,导致产品附加值低。
(七)法律意识淡薄,维权困难重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又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艰难。
(八)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多因素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相关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资金扶持和信息、技术、管理服务相对还比较弱,合作社在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均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使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成为实施农业项目的重要载体。
四、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深刻领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精神实质;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好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组织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二)强化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义是“由从事同一种或同一类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按照合作制原则管理,围绕成员的生产、营销,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提供各种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这里最核心的是“农民自愿”四个字。组织内首先是农民。体现的就是“三民主义”和“四大自由”:民办、民管、民受益;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当然,在发展初期,由于农民自身的认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还需要农村专业大户、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等等来领头兴办,这是必要的,但成员主要还是农民,成员之间也应当是平等的。其次,要强化组织本身的规范,依法登记是不可缺少的;建立组织的章程和完善组织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是最重要的。特别是结合各类专合社自身的特点,拟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确保成员之间平等和组织发展有序、机构运行稳定的关键和前提。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有不同的产品链条,有不同的生产主体,也有不同程度的市场环境,因此,应当同等注重专合社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可能就是技术服务、有的可能就是个产品联销、有的可能搞到股份合作。无论它是什么程度,就目前而言,都是我们力主促成的内容。
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成员是农民。作为生活在基层的老百姓来讲,他们是最看中实际的。组织的凝聚力,不能说就没有道义上的支撑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利益关系的稳定。因此,发展和巩固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注重组织给其成员带来的实效。当前,在组织发展的门类上,重点还在于有一定区域优势的农产品,而且这种优势不仅仅是村、社范围,也不仅仅是县、乡范围,跳出县、市,甚至在全省、全国都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比如宜宾茶叶、南溪白鹅、珙县蚕茧,建中香料以及林竹类产品等,围绕这些产品建立一定范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了解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组织发展的区域上,先小后大,根据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分布,先在有突出地位的地方引导其发展,以其示范作用,也就是真正给农民带来好处的实效,来引导推动组织的拓展,直至打破行政辖区、城乡分割、生产分工等界限。在组织发展的实效上,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一性的。目前重点还在于生产的技术服务和销售的组织联合,让农民的优势农产品产量高、质量好,能够卖个好价钱。产加销的一体化,甚至组织内部规范的股份合作,还有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其要害是利益关系的整合,切不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只有充分调动了专合社内绝大多数成员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才能健康推进和发展。
(三)注重联络协调。加强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农业系统相关部门的联络协调,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建议定期召开专业合作社发展联系会,通报情况,为农业系统相关部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依据。争取领导视察调研,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如2011年12月20日,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率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深入到珙县红欢堂粮油专业合作社调研,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加油鼓劲,出谋划策,极大地推动了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四)争取资金支持。
1、财政资金。各级正在逐年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一是鼓励创建各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对各级示范专业合作社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二是对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县相关部门审核,确是规范成立的,县财政可补助一定的工作经费,以解决开办之初必要办公设施经费;三是加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经费预算,保证必要的管理培训经费。四是捆绑涉农部门项目资金,重点倾斜专业合作社,与专业合作社作好项目对接,把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项目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对助农增收、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提升作用。如:近两年来,县科技部门争取上级资金120万元投入专合社发展。项目资金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的做强做大,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金融资金。各级正在逐步加大涉农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创造条件,争取支持。同时,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加强诚信建设,规范贷款用途,按时归还贷款,树立良好信誉,为专业合作社争取金融支持营造良好环境。
(五)重视人才培养。通过人才推动,增强发展潜力和水平。农民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进程,政府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开展对农民的培训普及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逐步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状况,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健康发展;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培养一批合作事业的积极分子和带头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内部教育和学习机制,引导社员加深对合作制度和组织章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对合作社的认同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六)狠抓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是向科技主管部门所申报项目,针对科技部门用足用活政策,组织力量整合项目资源,挖掘项目的创新点。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农业科技项目,由此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创新水平。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具有一定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七)重视市场营销。要通过营销平台的搭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畅通产销渠道,构筑流通网络,通过市场营销促进产品生产。2010年发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经纪人牵头成立了珙县农产品经纪人综合洽谈办公室,2011年成立了珙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交易服务中心,对全县农特产品可免费上网直销。近年来分别组织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到上海、杭州、西安、成都、宜宾参加了5次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签约订单2.08 亿元。专业合作社参加成都农产品迎春大联展等10余次。但是,市场营销还需进一步重视。
(八)加强品牌建设。
在专合社发展和农产品市场拓展中,要积极引导品牌创立、商标注册、产品包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近年来,县供销社(县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扶持培育了已取得较好效益的品牌如“僰乡花生”、“红欢堂”磕粉、苦竹笋,“老寨土鸡”,“僰皇”腊制品,“珙玉龙”黄金梨,“金鼎核桃”、“福乐山珍”、“蓉山”山鸡,“珍源食品”,“大自然”和“陆汇”面制品,“僰龙”香猪,“僰滋堂”、“僰鹿”梅花鹿产品,“淑容峰”蔬菜,“僰金和”花椒,“僰茗”,“四里坡”等,一批初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是品牌仍显不足,建设仍需加强。
白银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从事某项专业生产或经营的农民在自愿基础上联合建立的,以发展专项产品产业化经营和对成员提供服务为宗旨,以维护成员利益、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实体.
作 者:雒新昂 作者单位:白银市农牧局,甘肃白银,730900刊 名:甘肃农业英文刊名:GANSHU NONGYE年,卷(期):“”(10)分类号:F2关键词:
一、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随着兰州市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09年4月底,经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60个,合作社涉及种植、养殖、销售、运输服务等农村经济的各个行业。按行业分,蔬菜、果品运销合作社169个,占65%;畜牧、水产养殖合作社74个,占28.5%;灌溉、农机服务等其他行业4个,占1.5%;药材、花卉、休闲类合作社13个,占5%。入社会员4万人,带动农户7.45万户,入社会员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其他农户高20%。
二、兰州市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特点
(一)农民入社积极性高,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
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宣传引导,广大农民从认知专业合作社,到积极组建合作社、加入合作社,再到规范合作社的运作方式,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民的经济联合体,成为农民抗御市场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降低投入品购入价格、产品统一营销、利润二次分配等方面显出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加入,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仅2009年前四个月,全市合作社就新增58个,与上年底相比增幅达29%。
(二)多主体牵头、多领域兴办格局基本确立,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按牵头主体分,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有四类模式:一是企业(公司)依托型。即企业(公司)牵头发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为运作模式,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企业(公司)的优势,在连接基地和市场等服务功能上,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结成紧密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二是农民自发合作创办型。即由生产大户或农村能人牵头发起,以“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依托能力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入社农民采取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按股分红,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三是政府牵线、科研单位参与、农村能人依托型。通过政府牵线拱桥,实现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与农村能人的合作,合作社实现了新技术、管理经验、销售网络的优势组合,推动了优势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村集体组织牵头型。即由村集体组织发起,以“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其特点是利用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优势,围绕本村的传统主导产业,从而促进产业发展,在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等作用较为明显。
(三)已经由‘松散型”向“紧密型”专业合作社转变。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协调解决入社农民生产发展资金、统一组织管理生产、批发价购买饲料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统一进行产品收储销售、统一聘请技术管理人员等方面优势突出,农民合作社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合作社带动和引导农民发展生产的组织能力越来越明显,农民与合作社的依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四)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
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介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既发挥了家庭经营制度的优点,又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不足,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竞争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管理,全面落实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广大农户不断改变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方式,提高了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兰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
一是社员占农村人口比率低。全市共有农村人口130.7万人,入社社员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06%;合作社带动农户7.45万户,占全市农村户数的8.1%;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不强,辐射功能较弱。一方面是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很少,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没有再生产和流动资金。
(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
全市合作社中实行二次利润分配和返还的不多,大多采取公司化运作。一是多数合作社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利益风险不紧密。有的专业合作社在初创时期,由于资金缺乏,由几个大户出资兴办,经工商登记后,剩下的股金甚至又重新分退,专业合作社成为无经济实力的“空壳”。社员按农产品销售量享受分配,但按股金进行两次分配的极少,体现不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的特点。半数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并没有开展任何工作,没有实质意义的运转。
(三)内部运作不规范。
一是合作社《章程》不够规范,有的流于形式。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一部分专业合作社几乎无理事会、监事会等必要机构,即使有,也没有发挥作用。三是股金不规范。有少数合作社事实上是由某个专业大户个人出资的,但为了登记注册的需要,以几个股东“共同出资”的名义进行注册登记,容易造成法律纠纷。四是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专业合作社未建立或者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四)资金严重短缺。
从注册资金看,只有20%的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超过百万元,七成以上合作社在申报注册资金将入社农户的牲畜、果树、土地、机器设备、个人财产等作价登记,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并无可支配的周转资金,合作社在建立基地、开展培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严重短缺,在农产品运销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五)各县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县区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合作社发展在县区间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全市八个区县中,榆中县依托“兰州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成立了110个合作社,占全市的42.3%;永登县以养殖和特色产业为主导成立合作社80个,占全市的30.8%,其他六个县区合作社发展相对较慢,在带动农民上也有较大差距。
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一)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章程制度和管理模式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完善和加强。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推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形成良好运行机制,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完善利益分配制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宗旨具有追求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合作社制度的核心内容和灵魂,能最直接反映合作社的思想宗旨,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发展、壮大的关键。要完善社员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关系,协调好利润分配中分红与积累的关系,明确以社员为主体的产权制度,确保社员权益的落实,激发农民的合作热情,克服松散性的弱点,使其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较强的带动力。
(三)创新形式,准确定位。
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会和市场中定准位、定好位。一是以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为办社依托。紧紧围绕兰州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县区主导产业、特色产品来培育,并不断扩大规模,带动农户。二要与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优势结合起来,引导村社组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联合农户组建产销合作社闯市场上来,提高市场销售能力。三要与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结合起来,积极为入社会员提供市场信息、优良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服务,积极利用项目建设为合作社解决发展方面的资金问题。四是积极探索把分散农户和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围绕区域优势产业进行基地建设和市场开拓,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进行项目倾斜,可在设定条件的基础上,优先委托对口的合作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等工程项目。地方性项目的实施可以合同的方式交给协会,用实施的效果对合作社予以奖励。二是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合作社销售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和初加工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三是对带动农民致富成效突出的合作社进行奖励,或者以奖代补。
(五)加大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
协调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其他金融机构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信贷资金,解决合作社季节性、临时性所需的资金。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对合作社的信贷服务,降低信贷担保门槛,大力推行合作社社员联保形式办理信贷。金融、担保、保险机构应探索创新服务方式,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形成支持合力。要倡导并推进建立农村担保机制,加快农业保险发展步伐,探索建立由经济组织、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积极参与或以农户联保的贷款新机制,分散风险。
(六)引导合作社开展市场营销,提升市场开拓能力。
1.美好春光的象征
柳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的象征。
正所谓“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腊日》),“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宫中行乐辞八首》),依依袅袅的杨柳成为诗人们歌咏美好春光的意象。白居易的《杨柳枝》:“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他将初春新柳的婆娑轻扬,“弱不胜莺”的风姿,描写得细致入微。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丹阳湖》:“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生意盎然的早春意象在“柳”字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如烟般团团堆在一起的杨柳,绿阴萋萋,尽显春天亮丽的风采。
清人杨昌俊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清人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写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春景图。
以柳写春的古典诗歌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2.离愁别恨的隐喻
柳在古代是离别的象征,是寄寓离别之情的信物。
史书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诗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躞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在唐代折柳赠别的风气更盛,涌现了大量的折柳赠别之作。如施肩吾《折杨柳》“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刘禹锡《折杨柳枝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离别”;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水边杨柳曲尘线,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情更向手中吹”;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诸如此类佳句在唐诗中数不胜数。
另外,宋代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词:“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词中六次出现“柳枝”,把离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3.年华易逝的人生感慨
李商隐是历代爱用“柳”意象的诗人,他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自我画像――“临风立马图”。勤政楼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种的,至穆宗长庆二年已百岁上下,而白居易时值五十多岁,又遭江州之贬,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柳怎能又不动情呢?
宋诗人朱淑真《蝶恋花》:“楼外垂柳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诗人望着楼外垂柳,忽然想到了似箭的光阴,韶华易逝,青春不再,怎能不使人暗暗叹息落泪!
明诗人高启《秋柳》:“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愁杀桓司马,暮雨秋风满汉南。”描写干枯的柳枝,失去了往日那种青翠柔软、长条低垂的姿色,从而忆及人物,抒发了年华易逝、世事频更的感慨。
历来诗人以“柳”入诗,但很少有人写到冬柳,而唐人陆龟蒙则不然,他的《冬柳》:“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写的是在寒风中零落枯槁的冬柳,寄寓了诗人自伤的情怀。
4.风流韵致的梦中情人
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动人,所以古人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柳叶初生似睡眼初展,故称“柳眼”。女子秀眉细长如柳叶,喻为“柳眉”。女子身腰若柳条柔软,故称“柳腰”。
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芙蓉和柳是美丽的,但它使情人想到了在水一方的爱人,杨柳便成了无尽的垂泪想思之树了。李商隐的《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全诗全用白描,“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詠柳即咏人,对柳之依依不舍,实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李商隐的另一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其一)“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写与情人惜别时劝慰情人,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而在这令人痛苦的惜别前,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枝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离别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析呢?“惜”与“损”互相呼应,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此诗先用暗喻的方式教人莫折,然后转到明明白白地说出非折不可,把话斩钉截铁,充满了悲观情调。
5.邀宠取媚的奸佞之徒
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诗人们会根据杨柳的一些生理特点,赋予它不同的含义。那枝条柔软“恰如十五女儿腰”(杜甫)的杨柳,也能比喻趋炎附势、得意忘形的小人;那素洁似雪的柳絮,也能影射不思进取的孟浪子弟。曾巩的《咏柳》讽刺了那些一朝得势便肆意妄为的小人:“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韩愈《晚春》借柳絮讽喻了那些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的小人:“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朝诗人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纤柔轻盈、妖媚多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无耻的邀宠取媚的小人及腐败的朝政,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宋代诗人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则以乱条狂舞、柳絮纷飞的柳的意象讽刺了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徒。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但“柳”伴随古人的诗篇,咏柳至今。古人笔下的柳,柔媚多姿,又哀婉动人;轻盈婀娜,又坚忍刚强。柳,是春天的使者,是离情的丝带,是高洁心志的象征。那随风飞扬伸展的枝条,弹奏出一曲曲洞箫吹奏的旋律,不仅打动了离别归隐之士,超脱尘俗之人,而且穿过千年的时空,打动了今天读者的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报告】推荐阅读:
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总结06-21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07-10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及对策建议09-08
省XX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调查报告05-25
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11-13
农民渔业专业合作社章程10-2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总结07-15
1.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程序06-28
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管理制度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