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教法学法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课的教法学法(精选9篇)

小学科学课的教法学法 篇1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但它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也不能截然分开。“教”必须考虑 “学”,“学”必受 “教”的影响,因而 “教”与 “学”是双边互动的关系,教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的大问题。许多实例表明:脱离实际、呆读死记的教法与学法,往往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的机会,形成封闭、盲从、呆板,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等不良习惯和学风,不利于学生成才。众所周知童年阶段具有可塑性很强的特点,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越大越低”的现状。下面以四年级上学期的《生活日用品的联想》一课为例来和大家交流下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教材分析

《生活日用品的联想》是人美版第七册的第十四课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范畴。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对炊具、餐具等各种生活日用品的形状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经过人性化的创作设计、大胆的造型表现,使形象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让学生体会创造的愉悦。引导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感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接触过绘画、剪贴、手工制作等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将为学生以后开展想象教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能使用各种工具;能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

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授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自主探究、欣赏分析法、对比赏析法等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美术课中如果能在导入环节中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眼球,就是成功的课程了。本节课在导入的环节中,我直接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让学生先直观的感受锅、勺子、刷子、盆等联想到的人和动物等新形象,让这些独特的新形象牢牢的抓住的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的感受“联想”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

新课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大胆的创新,我设计了“接火车”联想游戏。学生以同一个生活日用品展开联想,由每组第一名同学开始,依次不可停顿的说出自己联想到的新形象,不可重复说出同一新形象。同学们不停的展开联想,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刮起了龙卷风。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一阵欢笑后,我会提出疑问——“你是怎么联想到乌龟、钟面、大胖子这些形象的?”“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让学生小组讨论探索。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会下到各小组听一听同学们讨论,适当的引导下学生在形状上进行分析。学生在经过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并不能准确的回答出美术用语,如,学生会说到勺子的圆形部分与人的头部或身体、乌龟的龟壳、钟面等物品在形状上是相同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要进行提炼,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这些物品在形状上有很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日用品的形状展开联想。

学生在上个环节中对联想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这些了解只是在孩子们的脑中,没有成为现实中的物品。于是,我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的制作的范例,让学生将头脑中的印象与设计制作的实物连接起来。在课堂中,只是一味的欣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小的,但是,如果是带着问题的欣赏,那欣赏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了。“这些日用品是怎么变成乌龟、小钟等这些新形象的呢?”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对比原型和新形象,分析出变形的方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发现运用添加的方法来将联想到的新形象展示出来。以上这连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从展开联想到大胆的表现,感受到了这些日用品变形后带来无穷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分析和欣赏,学生对日用品的联想和创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基本上好似比较零散的,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及时的疏通,让整个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更加的清晰。这时我选择了教师示范制作的方法,一边示范一边帮助学生梳理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对整个制作的过程更加的清晰。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在对生活日用品产生联想后,能把自己的联想的新形象表现出来。

美术课中重难点的攻克有时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是需要在学生作业中进行探索和感受的。在学生作业时,我都会认真巡视辅导,并很重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对于小学生创作,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评价,不能只以像不像去评价。学生作业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对象后的表现,倾注了个人的认识和情感,表达和寄托他们的思想和心愿,可带有一定的甚至强烈的表现性。孩子们的可塑性是很大的,适当的评价和鼓励,会有助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的积极性保持、提高。对于每一次的作业,我都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每一位学生作业的优缺点,正切对待。有时候学生的体验和成就感是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得到体现的,只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获得成就感,让学生热爱美术课的学习。

小学科学课的教法学法 篇2

实施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做到全面发展,响应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是现在教育所需要完成的阶段性的任务。小学教育对于整个教育构建起着基石作用,做好幼小衔接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特别是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小学生学习语文主要是对字词的辨认和识记,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知和巩固过程形成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少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或者是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便无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化。

一、小学语文的学习特点

从总体知识框架和所需培养的能力来看,小学语文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对于知识的积累从来就不是一日之功,特别是语文知识的形成更是一个集腋成裘的过程;教材是学习的主要工具,纵观小学语文六本教材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以篇为单位,而且是一课接一课地进行,彼此相邻的两课之间缺乏相应的因果关系,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把每一课中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形成规律认识;语文的学习需要更多的感性因素,是工具性与情意性两者相结合的学科,课文内容不是一些简单冰冷的公式、定理而是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是一件件有血有肉的艺术作品;语文学习也是有方可寻,模仿对于语文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低层次的学习阶段,模仿几乎是唯一的习得方式。

正是因为对于语文学习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制定出相对应的教法与学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的教学法是由语言学科和教育学科两大学科交叉构成,而它的基本性质则是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集中语文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教师首先做好备课工作,先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掌握,课上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传授,主要是语言载体的运用,和讲授法相类似的一个方法是回答法也叫谈话法,教师进行口头提问,学生现场回答,或者是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启发学生作答;演示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文内容的讲授还要再辅以多媒体工具或者是模型和相对应的实物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思考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具有直观性、生动性;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引入角色,以课文内容作为整个课堂进行的线索,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进行学习领会文章内在精神,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情感熏陶法,这种学习方法主要适用于讲解英雄人物或者是民族英雄或者是历史名人等人物文章,通过对相关人物的背景知识扩充从而使学生对于人物认识更加具有立体感,继而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

三、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主体是教师另一个是学生,两者缺一不可。我们经常说“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际上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或者是两者的参与度。那么“教”与“学”到底谁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谁才是那个“较大部分”呢?这样的问题放在今天显然已经不再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新课标早已提出要求,教学过程要从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从学生学习知识到学会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意识。想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化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的“学”。

四、结语

谈小学数学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篇3

一、加强直观操作

加强直观操作,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材料,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以此作为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做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学具,并用学具装一装沙子或大米一类的东西,还可以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学具凑在一起拼一拼“1立方分米”,用米尺利用墙角实际体会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常用体积单位的大小、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1立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引导学生独立概括出“体积”、“体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这是一种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概括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

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学生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数学问题、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是发展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训练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于适当的数学活动,如:动手操作或观察教师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或数学原理,使学生能够达到语言和思维的一致。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指导学生逐步地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要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有清楚地认识,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观察已学平面图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以梯形为参照图形,你能把它转化为已学的其它图形吗?你能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其它图形的面积公式吗?通过这些转化你有什么收获吗?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认真动脑筋去寻找各图形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知识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四、适时的指导和总结

适时的指导和总结,使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小数乘法是怎样转化成整数乘法的計算的,在提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否也可以运用转化的方法呢?转化成什么图形?再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再逐步推导出计算公式。以此类推,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或概念时,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借助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长期训练,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2、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例如:在教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后,让学生试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困难自然会动脑筋思考,会努力联想前面学过的知识,再由教师引导着解决问题。又如:在学习“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时,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试做例题,结果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方法会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还能比较灵活地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这样,在试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数学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的影响,目前以“统”“独”“死”“费”为主。

4、数学学习状态上是被动的,缺乏自信的。

5、数学教育评价上导致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逐渐丧失带机殆尽。

教法学法 篇4

情境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我国中学常用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学法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学数学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局面。新的富有特色的教法与学法,有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有令人目不暇接之势。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见诸书籍、报刊,或‘在全国性小学数学学术性会议披露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已达百种之多。除了像讲解法、阅读法、练习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法、实习操作法等基本方法外,还有发现法、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弦、六因素单元教学法、三算结合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学导迁移教学法、三读两疑程序式教学法、单元目标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结构式教学法、台阶式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全息教学法、微型教学法等各式各样的教法。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目的在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各种学法,也不断涌现。诸如:程序学习法、类比学习法、结构式学习法、举一反三学习法、检索信息式学习法、迁移学习法、联想学习法、定向浏览学习法、四环式学习法等学法。

莫泊桑拜师教法与学法 篇5

一、教学目标制定

《莫泊桑拜师》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叙事写人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了悉心指导的事。课文刻画了孜孜以求,勤学苦练的莫泊桑;描绘了直言不讳,循循善诱的福楼拜。由于教材面对的是四年级孩子,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基础,而透过文字感悟文本内在含义的能力相对弱的特点,我制订如下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确立

鉴于教材中详细叙述了3次请教的过程,而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自学批注、朗读感悟,明确福楼拜3次话语的含义,以及莫泊桑如何虚心请教、勤学苦练的行动成了本课学习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着力在学以致用上,在了解福楼拜说的话中,莫泊桑的具体行动中,思考自己学习中的现状。当然,作为一个小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是十分丰富,感受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和福楼拜直言不讳、循循善诱的精神也是难点之一。

三、教法学法设计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法,高年级的段的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所以对于文本,我又采取了这种教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的教学我从题眼入手,抓住3个问号展开。上课一开始,板书好题目,请学生读一读,思考下:读了题目有些什么思考?由这个引发4个思考:

1、拜谁为师?

2、为何拜师?

3、拜师经过?

4、拜师结果?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并自学生字词语。然后,交流收获,解决前面的2个疑问,在此过程中,并让学生展示提前搜集的莫泊桑、福楼拜的个人资料。在引导学生交流时,注意课文内容挖掘的深浅:只要能读流利课文,对课文条理有个清楚认识,为下课时学习作铺垫。

(二)第二课时教学设想

1、在回顾旧知中切入。

复习回顾第一课时内容:请学生简单介绍莫泊桑为什么拜福楼拜为师?几次拜师?教师小结过渡: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再三请教作品被喻为法语典范的福楼拜的?而

福楼拜又是怎样指点的呢?这个切入点是顺着第一课时遗留问题展开的,由于第一课时已经作了内容疏通的铺垫,再次提出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重点段落,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2、自主学习中悟重点段,引导在批注中学习。莫泊桑第二次请教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进行细致的、有效的观察是现在的孩子所欠缺的,这里一连串的问话也体现了福楼拜本身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青年一代的悉心指导。在帮助学生理解“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的呢?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是读文中的问句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哪些疑问,这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引发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再读思考,你还能懂得什么?这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挖掘,教会学生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真正的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会观察、不断积累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同时进一步了解福楼拜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第三步再次提出疑问:福楼拜还会问什么?这是让学生融入角色,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高年级段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感悟能力,所以对于本文,我引导学生采用边自学,边写批注的方法。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写莫泊桑的句子,找出写福楼拜说的话。边读边找,边找边写上自己的阅读感悟。例如:说的话中感悟到什么?通过某个字,某句话,读懂了什么?

3、适度拓展

课文内容结束后,我安排三个题目供学生思考:

1.福楼拜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莫泊桑是一位怎样的学生?

3.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4、作业布置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写一篇读后感;

2、选读莫泊桑名著

五、总结

小学科学课的教法学法 篇6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教师对优化教法、活化学法上有了很多感悟,现将这段时间来我们的一些感悟进行以下总结。

我们平常要求学生要活学活用,所谓“教无定法”,教师的教法也应该活引活用,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知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就理所应当从实践、从生活中探索、研究,这样就会为进一步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践打下基础。新课改的今天,将知识结构生活化、实际化,让课堂返回自然、返回生活更是一个改革的趋势,所以教师应优化教法,学生要活化学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现实目的。

一、创设“演”的环境,使学生“形”与 “神”的教育完美结合。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以合作的方式、将课本内容以自己最高水平表演出来,让学生在演得过程中亲身感受、体会课文的思想、主旨,提高学生的识辨能力、评价判断能力,教师再契机点拨,让学生的“形”与“神”教育加以完美的结合(所谓“形”与“神”结合即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理清知识结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一方面使学生在形象中、亲身体验中得以充分的感受与体验,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到新的台阶。)

二、多方感受、体会知识,不同渠道搜集素材 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所能利用的资源和素材是很有限的,所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观:

1、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等教育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物搬入课堂,真实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2、放心大胆的将学生领入条件允许下的环境去感受、去体验、去观察,将学生引入宽松、无束的环境中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交流、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界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的流露出来。如:内容相关,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不仅可以观察到自己家乡的特色变化、看到了农民的情景,还使学生放松了心境,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变化,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再创作,也就是仿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美、意境美,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境和学生自身的成功感。三、一改以往传统呆板的 “听课”式模式,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

学生只要能亲身感受和体验,亲身去实践理性化的知识结构就变得浅显易懂,变得更加的贴近生活。学最终服务于用,何不就将现学的知识就应用于现实的生活中去。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将学生领出教室,走进学校环境最差、最薄弱的地带去“参观”呢?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造成的后果让所有人无法接受,而且使学生在内心中激起一种共鸣: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接下来就启发学生进行实地活动--------捡垃圾,可以做一些争当“讲卫生好队员”的竞争活动,期望同学从现时、现地去做好“环境小卫士”。

四、创设优雅娴淑的情景,使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无形中将审美教育同知识教育相结合。

比如在生字的书写、美术创作教学中,配置一段古色古香的旋律,如用古筝曲伴随学生进行书写,使学生自己有一种书香门第的感觉,在宽松、和谐、自然的环境中体会到正确的书写是迈向书法艺术的前提。学生在无形中与各种媒体出现的艺术家、书画家的书法、绘画心境相比较,会受到一种优雅娴淑之美的享受。

又如在课文的朗读中,给学生配以一些轻音乐或合乎课文基调、激情的旋律,不但使学生感到读课文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烂读”,而是一种美的体验、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而且在配乐的影响下,学生的感情会得到进一步的流露,流发出的感情跃然纸上,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主题思想会在“韵读”中得以显露,更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和课文思想、主旨的理解。同时应将教师的范读重视起来,这样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的读来渲染气氛,给学生体会课文的基调。

五、进行课堂的变序教学。

如在拼音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原本进行的四周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调换位置,或同步进行;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去亲身感受、亲身体会。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每天校园中发生的小事件或媒体热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教学声情并茂,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

另外,还采用做游戏、编顺口溜、读写画欣赏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小学科学课的教法学法 篇7

一、媒体介入, 启动感知引擎

(一) 激发兴趣

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要想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借助游戏、竞赛, 让学习内容更具趣味性, 学习形式更具多元性, 确保小学信息技术学习更高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必须结合教材, 创新设计, 采取多种激趣导入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对知识的掌握也才会更牢固。

(二) 厘清思路

要想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感知课程内容, 教师首先要厘清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只有教师厘清了教学设计思路, 才能让学生清楚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展教学。在小学信息教学中, 知识之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一节课的内容一般会与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 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种方法既可以夯实所学知识, 又可以让学生对现学知识产生兴趣。也可以围绕关键问题进行引导, 通过问题将整节课串联起来, 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在学习《画圆》时, 教师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图的有关知识, 掌握了一些画图工具的使用技巧, 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国宝熊猫。”学生通过旧知识进入新课的学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形, 同时思考画大熊猫可能会用到哪些工具,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问:“我们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画?”教师演示, 并让学生思考:“计算机绘画与手工绘画有哪些区别?”教师重点演示熊猫头部的画法, 总结画图方法, 并向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在教师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中明确了画圆的方法。

二、任务驱动, 实现自主学习

(一) 明确问题

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一系列“学习实践”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 从而达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任务驱动型教法最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必须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只有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习效率才会提升。

(二) 主动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是学好信息技术的重要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 信息技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 主动获得知识。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更能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在学习《“我的电脑”窗口》时,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打开计算机, 并双击“我的电脑”图标, 导入新课:“点击后, 桌面出现了一个长方形区域, 这就是所谓的窗口, 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窗口组成和基本操作。”接着教师演示、讲解窗口各部分名称:“窗口的第一行被称为标题栏, 它会显示窗口名称, 第二行是菜单栏, 菜单栏有对各种操作的菜单命令, 窗口的右上角有几个按钮, 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猜测讨论, 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最右边有一个叉号, 这应该是关闭的意思吧。”还有的学生说:“靠左的那个键那么小, 而旁边的那个键显示的是一个大框, 应该有一个是缩小键, 一个是最大键, 变小的肯定就是最小化键, 大框则是还原成最大状态的键。”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内容。

三、合作互动, 构筑交流平台

(一) 示范展演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为了能让学生直观、有序地学习知识, 充分感知教材, 教师的示范展演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示范展演的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言语描述、具体操作激活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体系, 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具体展演时, 教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学优势, 对计算机实行人为控制, 模拟某些现象,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观察方法, 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技能。教师的示范展演必须规范、科学、简便, 这样学生才能看懂、理解, 也才能确保学生实践操作的高效性。

(二) 实践操作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 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 教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不教”的目的。实践操作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过程中学习, 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 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具备了多实践、多操作的理论基础, 教师只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尽情发挥就可以了。遇到较难的问题时, 学生可以合作交流, 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再进行适当指导。

在学习《初识画图》时, 教师激趣导入新课:“大家喜欢画画吗?平时都是在纸上画, 大家想知道在计算机上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随后出示优秀绘画作品课件。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启动记事本方法, 让学生展演。教师接着引导:“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启动‘图画’工具?”教师请学生在电脑上试一试, 学生认真操作。教师在介绍完“画图”界面后, 为学生演示画图方法、调整画布方法, 最后退出“画图”。教师布置画图任务, 学生利用“画图”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四、评价小结, 提升思维能力

(一) 教师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正确对待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存在的差异, 不能统一标准, 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用多元化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2]可以设置三级评价目标, 让不同阶段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实现弹性评价。此外, 教师评价要贯穿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始终, 尤其是课堂小结部分。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 部分学生仍然理不清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通过小结评价, 再次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整节课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二) 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知识点的简要归纳, 是对学习过程进行的归纳反思、回顾提升。学生在总结过程中, 要明确知识要点、重点难点、易错点, 掌握学习方向, 从整体上把握课堂学习。学生总结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思, 能够帮助学生厘清所学知识结构层次, 掌握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一定知识体系。

在学习《调整图形》时, 教师激情引趣, 导入新课:“一群辛勤的小蜜蜂在花园中采蜜, 多光荣啊!把它们画出来吧!”接着教师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 点拨学习难点。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环节, 教师利用任务进行训练:“用‘拉伸’或‘扭曲’变换出大小不同的蜜蜂, 并总结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选取不同效果的作品, 让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有的学生说:“‘拉伸’的这只蜜蜂, 它与原来的图形比例是100%, 现在垂直和水平框中的数值都小于100%, 说明图形缩小了。调整图形还可以用到旋转和翻转, 在进行操作时, 必须首先选取图形再进行操作。这样其他图形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不选取图形, 整幅图都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调整图形时该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法丰富多样, 教学手段日益灵活, 教师不能固守成规, 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适时改变教学观念,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等具体方法, 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 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包含的内容丰富, 实用性极强, 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它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拓展学生思维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必须精选教学方法, 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科学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法

参考文献

[1]何秋华.优化“任务”设计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10) .

浅析初中语文的教法与学法 篇8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一般能力强,才能有好的教法运用与语文教学实践中。

其次,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强,方法才能优化,成功才有保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扬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语文教学中,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全面启动声像设备,多渠道、多触点、多媒体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课堂容量,加大课堂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课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对生活的感受。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通过咏、诵,溶入情感,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头绪多,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字、词、句,有以系统的完整的同一的形式存在的,而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之,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语文能力也会逐年提高。

2、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社会、关心世事。有生活乃有语文,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基础打不好,煮夹生饭,到头来还要重煮,还要从头学起。做到新旧联系,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如文言虚词,读到初三课文中的文言虚词就要联系初二、初一课文中出现的同类文言虚词,加以比较,深化认识。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自定目标,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學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3、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学法里体现着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相互代替。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是有机统一的,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高度的重视。其实,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会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关键,只有做到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才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初中科学考试教法与教案设计 篇9

(1)请指出科学素养包含哪几个方面。

(2)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请简述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② 科学知识和技能

③ 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④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① 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② 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

③ 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

④ 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

2、《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1)简述本课程内容“整合”的特点和途径是什么。

(2)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内在的统一性,请你简述在《科学》课程中这些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有哪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概念或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各方面的体现作一简单阐述

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3分)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3分)

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则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等途径进行。(3分)

如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守恒等(3分)如“平衡”这个概念在生物学方面有“生态平衡”、人体中的“水份平衡”、“酸碱平衡”等,物理学中的“力的平衡”,化学中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等(3分)举其它概念或原理只要言之有理参照给分)

3、“分子运动论”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理论请你针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始终在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的关系。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猜想和初步的推理能力,了解物体气态、液态、固态转化时分子之间间隔的变化。

(4)、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了解分子间既存在引力又存在斥力,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观念。

2)教学内容(1)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不偏易、偏难、多余、缺漏)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突出。

(3)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性错误

3)教学步骤

(1)是否有层次的呈现教学内容。

(2)

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创意

4)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该内容以采用讨论和探究教学法为宜

4、某工厂在装备一件设备时,不小心把一个用镁.合金制造的精密空心小球掉到一个很深、很小的坚固水泥地缝中了,用各种工具都取不出来,有人提出往地缝中倒入某种溶液使小球浮起的方法。现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

注: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溶质溶于水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在保证不损环小球的前提下,理论上可以用上表中

物质配制成溶液,倒入地缝使小球浮起。该溶液的最低温度应保持在▲

℃以上。(已知该零件的密度为1.64克∕厘米3),在以上计算所得的最低温度时,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若地缝的容积为4000毫升,要配制4000毫升该溶液理论上至少需溶质 ▲ 克。① 该题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哪些能力?

② 你认为中等程度的学生做该题时的主要错误可能会有哪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③ 针对该题的知识点和解题涉及的能力,请简述,在平时的教学中,采取什么教学措施较好? 1)该题考察的知识点有:物质的溶解度概念及计算、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沉浮的条件;考察的能力有: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计算能力。(5分,答错1点扣1分,不给负分)

2)产生的主要错误可能有:(1)选择硝酸铜配制溶液,错误的原因是只考虑了小球浮起对溶液的密度要求,没有考虑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选择氯化钾配制溶液,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不知溶液的密度如何计算,也有可能是不知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3)溶液应保持的最低温度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不知物体沉浮的条件是什么。(4)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题中没有提供具体的溶液质量数据,学生不会根据溶解度的数据来计算。(5)需要溶质的质量计算错误,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不知道选择哪种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来进行计算。总的错误原因可能是学生缺乏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缺乏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和解这类题的思维方法。(每小点1分酌情给分)

3)虽然该题的解答涉及较多的知识点,但如将题目分解为单因素的问题,或将题目改成常规题型,相信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都会解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和要解答的问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能力。教给学生将综合性问题先分解为单因素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综合的方法,对初步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含有多因素的教学情景、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和严密性。也可以布置联系实际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的科学方法,克服对该类题型的畏惧心心理(5分,酌情给分

5、请举例简述两种在自然科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情景的方法和原则(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有多种如:

通过实验(增加、改进、产生出乎意料的现象等);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日常观念和科学观念的矛盾创设问题情景;

设置开放性问题(条件、过程、结果开放)创设问题情景等

问题情景中的问题要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适度性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诱发性原则(诱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冲突)

探究性原则(学生能对问题进行可操作的探究和衍生出新的问题)

6、“小孔成象”是常见的光学现象,请你设计一个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小孔成象原理的案例。要求简要说出科学探究的各过程的具体内容。

评分说明:应说出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1)提出问题;2)进行猜想和预测;3)收集事实证据;4)得出结论和解释;5)评价;6)报告与交流。并有相应的具体内容。内容完整,并有具体说明的给15分;内容完整,但内容比较抽象的给11—14分;内容不完整的,视内容给6—10分;只写出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而没有具体内容的,给5分

7、试从初中《自然科学》的教学实践,说明自然科学(物理内容)演示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的基本要求,谈一谈你的体会。(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评分说明:应说出演示实验在设计和教学方面的三条基本要求:

1、确保成功;

2、简易方便;

3、现象清楚。并能结合自然科学的教学具体说明。内容完整,并有具体说明的给15分;内容完整,但内容比较抽象的给11—14分;内容不完整的,视内容给6—10分

8、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背景下,设计“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教学流程。参考答案:(略)评分办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与“练习使用显微镜”各占5分,每个部分能够体现合作学习,给1-2分;能够体现探究学习,给1-3分。

9、生态系统概念的教学目标属于掌握层次,你认为在教学中应怎样落实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略)评分办法: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措施能达到的教学层次酌情给分。了解层次:概念内涵外延(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划分)(3分)理解层次:各组成成分的功能、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破坏等(3分)掌握层次:通过“生态系统成分分析”的实习,目标分步达成(4分)

10、你认为生物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遵循哪些原则?并举例简单说明。(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参考答案:(略)

评分办法:科学性原则、普及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写出一条原则得1分;并举例解释,得1分。以此类推

1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1)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3)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4)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12、(1)《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突出科学探究”,请简述在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1)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提倡用自制教具和低成本实验进行探究活动。

(2)注意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探究活动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与开发各种层次的、以小型为主的探究性课题。

(3)探究是一种多侧面、多形式的活动,无论何种形式,关键是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基本特征。

(4)探究活动的指导与开放程度可以不同,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根据多种因素来把握指导与开放的程度。这些因素包括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内容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资源的情况等。随着学习的进展,应使开放的程度逐渐提高。

(5)探究活动应当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但获取证据的方式是多样的。

(6)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方式。在科学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

(1)能使用基本仪器进行安全操作;

(2)能从多种信息源中选择有关信息;

(3)能进行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测量;

(4)会记录和处理观察、测量的结果;

(5)理解实验对科学探究的作用

13、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1)自然科学第四册第二章中《一氧化碳》

2)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三章中《光的折射》 3)自然科学第六册第四章中《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的“非条件反射和本能、高级神经活动”

4)《科学》第二册第二章中《牛顿第一定律》

5)《科学》第一册中《物质的溶解性》

教学目标

(1)是否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和最近发展区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不偏易或偏难)

(2)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全面。(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

(3)目标是否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教学内容

(1)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不偏易、偏难、多余、缺漏)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突出。

(3)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性错误

教学步骤

(1)是否有层次的呈现教学内容。

(2)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创意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3分、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4分,根据设计酌情给分,其它设计若符合题意也酌情给分

14、《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提出了评价建议,请你简述对学生“科学知识和技能”评价中的注重点、目标和依据。

对科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1)要注重评价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而不是单纯记忆;

(2)要注重评价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的领会,而不是仅停留在各学科的具体知识上。

(3)评价的依据应是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内容标准提出的科学知识要求;

(4)技能的评价目标包括观察技能、实验技能和查阅信息资料技能等方面。

(5)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尽量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的情景中。

1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自然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请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

三、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一)要实事求是,观察力的生命在于真实,实事求是是观察的基础,又是观察的重要品质和方法,也是未来科学工作者的基本态度。

(二)要认真、细致,深入、细致是观察能力重要品质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三)要各种感觉器官和脑并用在实验观察中,要提倡各种感觉器官和脑并用,即把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若没有举例说明则最多6分)

16、面向全体学生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如何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①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②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③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④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 ⑤ 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17、科学课程是建立在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的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要阐述科学课程的本质。①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知识是全人类特别是科学家探究活动的结果  ② 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

 ③ 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科学知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和进步它不是绝对真理只能在一定条件与范围内适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④ 可验证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科学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 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

18、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检验与评价”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① 将证据与科学知识建立联系得出基本符合证据的解释。 ② 能注意和预想不一致的现象并作出简单的解释  ③ 能提出改进工作方法的具体建议

④ 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

19、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科学》学科的教学中面向全体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请你结合教学实际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① 创造适合合作学习的和谐学习氛围

② 建立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 ③ 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  ④ 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 

⑤ 建立对全组学习有激励作用的奖励评价方法,能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要注意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问题阐述相应对策,对策能联系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其余的回答,只要符合教学实际和题意也酌情给分

20、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科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请联系教学实际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① ② ③ ④ 创设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

改变过度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  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 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具体方法 

⑤ 建立鼓励学生质疑的发展性学力评价体系  能联系教学实际有可操作性。根据回答酌情给分其余的回答只要符合教学实际和题意也酌情给分有特色的酌情加分。

2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① 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②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 ③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④ 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2、请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简谈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的方法

能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进行一般论述4分 

能从《科学》教材的处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联系实际进行较具体的论述。 依据论述的方面和方法的可行性酌情给4分以上的分

如以下的一些做法。其他的方法符合教学实际也对。

a、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确定合适的课堂教教学目标。

b、特别关心帮助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

c、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d、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e、合理处理教材突破重难点

f、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指导他们确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23、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一个“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环节,请写出这个环节的教学达成目标

(1)能针对探究的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实验、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4分

(2)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能确定需要测量的量,并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变量。4分

(3)理解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分

24、“注重学生动手和动脑的结合”是科学教学的原则之一,请联系平时的教学实际回答,如何落实这一教学原则。① 认识到只有使学生将科学探究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②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③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养成质疑、反思的思维习惯。

④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方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也可以让学生增加和改进课本上的实验。

上一篇:各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申报报告(DOC)下一篇:公务员人事关系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