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转型升级进行时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柯桥转型升级进行时(精选4篇)

柯桥转型升级进行时 篇1

刚刚过去的5月,为期三天的2016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面辅料博览会(春季)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在中国纺织行业处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与上海面料展、广交会面料展并称为国内三大知名面料展会的柯桥春季纺博会,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

展会规模创历届春季展之最

创办于1999年,经过18年的发展,柯桥纺博会已成为业界集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品牌影响力展会。本刊了解到,本届纺博会吸引了众多境内外专业采购商,据纺博会筹委会统计,共有645家企业订购展位1380个,登记入场的专业采购商达36330人,实现成交额57.42亿元,规模创历届春季纺博会之最。会上全新推出了“有布”面料采购App,其快捷的面料图搜功能及自动报价功能,吸引国内外采购商排队体验。

展会期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锡安一行在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徐国龙等柯桥区领导陪同下一起参观了本届春季纺博会。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多次参观柯桥纺博会,他到浙江红绿蓝、浙江凡特思、常熟元顺针织、网上轻纺城等展位边参观边听取介绍,感受本届纺博会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新动向。他认为,在过去的十几年内,柯桥纺博会作为中国轻纺城以及柯桥纺织产业对外交流的专业平台,不断创新办展思维,完善办展模式,借助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拓宽展会招商招展途径,精准定位,精确发力,从而使柯桥纺博会人气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他说,“柯桥纺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推动了柯桥纺织产业的持续升级,更为中国纺织行业的创新发展增添了助力,堪称国内产业集群地持续举办专业展会的典范。”

“世界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在柯桥”这句口号背后,有着深刻的产业基因。柯桥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企业集聚地,现有各类纺织企业近万家,年产各类化纤300余万吨,印染布162亿米,服装1亿多件(套),年出口纺织面料超100亿美元。其纺织产业经济生产总量占全国的10%。

在本届纺博会期间,为更好体现柯桥纺博会对行业的引领促进作用,尤其是当前纺织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筹委会推出了一系列专业化水平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活动,包括2016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峰会、纺织电商趋势发展论坛、现货面料整合营销专题讲座、服装品牌对接沙龙、网上纺博会等。

国家纺织面料馆构建020生态圈

2016年5月5日,也就是展会开幕前的前一天,正是国家纺织面料馆成立7年之际,从2009年的艰辛创立,跟随全球跌宕起伏的经济大潮,国家纺织面料馆坚持探索、创新7年,终于在这个春夏交接之日,绽放出全新的花朵。

5月5日晚,集结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领导、柯桥区中国轻纺城领导、来自全国的设计师、服装企业代表、纺织面料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共约400余人,见证了国家纺织面料馆成立至今的首届会员大会暨风云企业颁奖晚会。本次以“在一起,赢未来”为主题的行业盛会,让业界看到中国纺织业发展的新思维、新模式、新创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在致辞时说道,国家纺织面料馆在新时期,承载着推动行业发展你的新使命。十三五期间,新的科技层出不穷,新的模式快速迭代更新,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何让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为我所用,是全行业需要积极思考并践行的课题。

“在当今互联网+的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纺织的呼声也日益强烈,纺织行业对红遍各行各业的O2O这种新经济模式也体现出了诉求。”晚会期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纺织面料馆董事长伏广伟说,国家纺织面料馆敏锐地捕捉到纺织行业的新诉求,提出了建设国家纺织面料馆O2O生态圈的构想。

伏广伟进一步解释道,国家纺织面料O2O生态圈,由两个系统、两个实体、两个平台和一个联盟构成。两个系统分别是诚信体系和质量体系,两个实体指的是面辅料市场和现代物流仓储,两个平台中一个是云设计一个是支付平台,一个联盟就是产业链专家联盟。

“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伏广伟说,国家纺织面料馆从2008年开始筹备、论证,到2009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创建了这一国内第一个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创立之后,用了整整五年时间,进行全球网络化布局,以及基础数据的采集积累。

2014年8月,经过长期沉淀积累,国家纺织面料馆提出了打造优质供应商品牌的设想,“经过为期8个多月的筹备,2015年4月8号我们正式开始浙江片区启动招募,得到了浙江当地纺织企业的积极响应,进展非常顺利。”国家纺织面料馆总经理王苏芳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家纺织面料馆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将最优质的浙江地区供应商纳入品牌建设的系统中,随后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交流互动、国际化会议等活动,得到了浙江片区会员企业的支持和认可。

活动当天,欢迎酒会及颁奖晚会,4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精彩不断。而跨界整合、资源共享,也在现场得到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中国流行色协会柯桥服务站签约、国家纺织面料馆顾问团成立、国家纺织面料馆会员理事会成立,一系列举措,让业界看到国家纺织面料馆新时期的新变革。

“从2015年开始,国家纺织面料馆一系列新举措,让我们这些会员企业真正感受到了跨界的重要性。”叁六纺织总经理张群说,2015年,跟随国家纺织面料馆参观、学习、考察了多个国内知名企业,不仅有红领、雅莹、雅戈尔、真维斯、九牧王、特步这样的国内知名服装企业,还有美图秀秀、美柚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这些走访学习,不但实现了销售对接,更让会员企业开阔了眼界,对自身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就像今天大会的主题一样,我们与国家纺织面料馆在一起,赢未来。经过过去一年的落地活动,我们相信,未来国家纺织面料馆将为企业带来更多。” 绍兴正典纺织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周玲迪说,公司业务的增长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更多新的模式和技术,这对公司发展有着根本性的推动作用。

伏广伟在大会最后演讲中说道,国家纺织面料馆在2015经历了快速发展的一年,为中国纺织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仅去年一年,国家纺织面料馆就新吸纳了近200家会员企业。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伏广伟说,为了让会员企业享受到国家纺织面料馆的优质资源和服务给他们带来的福利,2015年,我们先后带领会员走访了温州、大连、深圳、虎门、常熟、广州等代表性产业集群和服装品牌聚集地,与近300家服装企业进行了面对面对接,开启了会员企业与品牌设计师协同创新的新篇章。为建立高效联盟式供应链打下重要基础,为创建新型供应链模式创造良好条件。

柯桥转型升级进行时 篇2

2015年7月6日, 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在明确“互联网+”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保障支撑的同时对重点行动提出了指引。其中“互联网+”协同制造成为了重点之一。

2015年12月14日, 工业和信息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 (2015-2018年) , 再次加速“互联网+”的落地。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 让“互联网+”成为了国家级战略, 全国各地各种“互联网+”联盟纷纷组建,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

2016年5月4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此次常务会议提到,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推进“中国制造2025”, 是深化结构性改革, 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新经济, 加快“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举措。

2016年5月20日,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部署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 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进行时 篇3

纺织业发展至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统产业,在当前的新常态下,纺织业面临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遇。实现转型升级,是纺织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环保、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也对专业市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五点要求:第一,加大专业市场之外的其他流通领域的研究,提升整个流通领域的发展水平;第二,继续加快智慧商城建设的探索,智能制造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流通领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是摆在会员单位面前的一大任务;第三,继续加大品牌成长的扶持力度,品牌的成长是专业市场发展的核心功能;第四,推动行业内外的强强联合、专业市场的多方联动,逐步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专业市场联盟;第五,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产业流通领域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更是“十三五”谋划布局之关键年。身处重要时间节点,面对产业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专业市场冷静思考,找准定位,蓄势而发,正在为纺织强国梦的早日实现努力前行。

宏观把握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 潘建成:形有波动 势仍向好

中国经济在经过了快速增长时期后,增速放缓是正常的经济规律。过去我国经济的增长是百米冲刺的速度,如今在马拉松的赛道上,百米的技术显然并不能够让我们跑到终点。现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是希望企业能够尽可能长效地发挥效应与能量。

中国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让人们过多地关注了增长率,而忽略了增量。其实,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经济增速换挡,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也需要换挡。但需要关注的是,这两年的下行速率已经明显放缓。

从2012年到现在,中国经济增长运行的波动保持在7%~8%的窄幅区间内。看起来增速在下滑,但下滑态势是非常平缓的,也可以说长期来看已经处在一个“平底”之中。根据换挡的趋势来看,这个“平底”可能是略微向下倾斜的“L”形平底。

中国经济在压力和动力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动态向前发展,二者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当压力和动力的动态均衡在一段时间相对比较稳定,就出现了经济底部。

为此,我们要更理性、全面地看待经济发展,用更为综合的指标去衡量:实现从增速到增量、从数量到质量、从速度到效率、从增长到发展的转变。

就纺织服装行业而言,由于民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特色,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纺织服装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明显,这充分表明行业正在普遍的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事实也证明,广东、江苏、浙江这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已经在重视技术改造,重视创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路径。”这句话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同样会对行业甚至是企业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纺联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 孙淮滨:全产业链模式助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2025,已经给我们画出了宏伟的蓝图。就纺织工业来说,“十三五”规划也已经把智能制造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是要落实到智能产品上,而不只是机器换人,提高效率。

经济放缓,作为新常态下的基本特征,既是大势所趋也同样不可逆转。在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当中,产生一种对冲来抑制经济下行的压力,这是行业对纺织新常态的一个理解。

在国际市场上,自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缓慢的增长态势依然会持续存在,行业也会面临一个漫长的调整期。发达的经济体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此外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也让行业提振信心。首先,70%~80%来自农村的中低消费人群,是未来行业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其次,中产阶级追逐时尚化、个性化的消费习惯,让这部分人成为创新驱动的主要原动力;第三,电子商务方兴未艾,让零售业有了新的发展动力;第四,移动端、PC端和线下实体的有效联动,打造全渠道网络零售结构的移动思维正在逐步灌输给企业家们。

未来,纺织工业“十三五”规划已把智能制造放在一个重要的层面。具体而言,在纺织领域将建设的六条智能生产线,基本覆盖了全产业链的主要行业。有了这样的智能生产线,再去发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包括装备的智能化以及管理的智能化。当然,这些最终要体现在服务与产品上,所以产品结构调整才是行业企业发展不可忽略的方向,而不只是机器换人,提高效率。

微观切入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衍虎:创新经营:构建“蛛网式”大平台

不论是改革、创新,还是转型升级,这种探索一定要基于自己的基础上来做更多的尝试。电子商务不是“狼来了”,是市场的新型融合,是诚信的建设。如今,义乌加快市场走出去的步伐,构建多渠道营销网络,正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转变。

2011年3月,义乌市成为全国唯一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县级市。随着义新欧铁路专线的开通,义乌成为中国“丝绸之路”新起点。日前,义乌又获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试点,义乌将充分发挥内外贸结合一体化发展的政策优势,拓展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空间。

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旗帜指引下,公司以市场为核心,以资本运作为纽带,打造“现代贸易服务集成商”,大力培育出口、进口、转口贸易,围绕公司“互联网+”战略,践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打造义乌购电子商务绿色生态圈,构建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蛛网式”大平台。

在电子商务的大平台上,义乌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的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以实体市场为依托,以义乌购为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市场诚信评价、激励、监管机制。在实体市场建立经营户诚信评估体系,在虚拟市场推出“义乌购”诚信交易保障体系,实现每一笔交易都有诚信保障。

与此同时,义乌重新梳理“智慧市场”发展规划方案,改版运行集团门户网站、市场商户工作平台、市场百度地图。持续推进“电子商务全员培训方案”,积极开展“经营户上网工程”和“网商培育工程”,构建“虚拟电商产业园”。

通过“资本+品牌+管理+商品输出”多途径走出去,有选择性地组织商户到全国重点市场以及丝绸之路重要贸易国开展贸易对接会,大力发展连锁配送市场,进一步提升义乌市场国际辐射力。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总经理 程九洲:“互联网+”的背景下巧布局

白马从2005年上市以来,就开始了对硬件、品牌和交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之路。白马下一步的发展是把这个模式进行再造,展开以“广州白马+区域中心+白马电商+白马奥莱”的全新“白马+”发展战略。

近十年来,专业市场外部的环境,变化非常明显。首先,交通和物流的高度发展,让专业市场的主流经营模式发生转变,渠道扁平化和批零结合成为专业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比如白马目前的零售比重是20%~30%;而一些北方市场,零售的比重可能已经超过50%。

其次是产地的多元化和市场的区域化。由于成本上升,导致大量的工厂往中西部地区迁移,带来产业的多元化,由原来聚集在东南沿海,变成分布于全国各地,从而导致专业市场也跟着发生变化。四川、贵州、陕西等西部地区专业市场发展得非常快,2014年比2013年同比增长39%。反而在东南沿海,专业市场的经营面积增长得比较慢。这就需要专业市场在自身上找突破。

此外,移动互联的崛起促使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去五年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是10.8%,网上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是39.7%。可以发现电商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线下零售总额的发展速度。

白马从2005年上市以来,就开始了对硬件、品牌和交易方式的转型升级之路。自2005年起,白马每年投一千万元左右,对大厦的硬件设施进行改造,目前已累计投入一亿元。而比硬件改造更难,也更加重要的,则是定位的改变,定位的核心在于品牌的升级。打造中国服装品牌孵化基地,这是中纺联流通分会一直在做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白马从1500多个档口,调整为目前的1100个,明年计划调整到800个,整个档口数量的减少是为了扩大单一品牌展示的空间,提高白马市场整体集约化的程度。

电商面面观

目前,中国正进入互联网发展的快速阶段,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O2O正在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商业模式和资源使用方式。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互联网+”正在快速渗透着纺织服装行业,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行业融合发展,提升行业协同创新,提升精准制造、精细管理的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加快纺织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的步伐已成为大势所趋。

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网购规范处处长 白海龙:使命 用心 向前看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商务模式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显示出了巨大活力,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今年1~9月,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超过了1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其中B2B的交易额增长了21%;网络零售的交易额是2.59万亿元,增长了36%,远远超过了B2B的交易额,在网络零售交易额当中实物商品交易达2.1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4%,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个百分点。

从用户的规模看,2014年服装鞋帽已占网购市场的75.3%,成为了网购第一大类商品,由于毛利高、重复购买率高,服装鞋帽类一直成为网络零售主要利润来源,吸引了众多电商积极投入这个市场。

从发展模式上看,O2O是当前最大的热点,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我国O2O市场规模达到了3000亿元,同比增长了近80%,远远超过了网购、B2B整体的增长率。业界普遍认可O2O的发展潜力,O2O也将成为继网络零售之后,中国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在发展领域上,农村电商和跨境电商应该是未来发展的两个重点领域。目前,农村网民的比例还很低,仅为27.9%,但随着我们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电子商务环境、购物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的网络零售也将很快迎来大幅度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被很多业界人士认为是跨境电商进口的元年。去年以来,传统零售商、海内外的电商巨头,包括创业公司、物流公司纷纷布局跨境电子商务。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跨境电商做好了顶层设计,也为跨境电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东华大学教授、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 汤兵勇:

互联网+纺织:借助区域商贸优势与电子商务完善产业服务功能

“互联网+”的时代一定不能就事论事,而且不能再走传统互联网的老路。

“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概念?较严谨地说,实际是发挥互联网优化和集成作用,通过深度的融合来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里的互联网就是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互联网+”必须渗透到传统行业中去,而不是简单的说零售商在网上开网点卖东西。

纺织服装行业是最完整的行业,从原料采购、纺纱织布、到服装,最后进入到商品环节。整个链条非常完整,中间既有大宗商品的交易,也有客户直接面对面的零售。

要把“互联网+纺织”做透,首要核心还是“互联网+工业”,实现工业互联网,也就是智能制造。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在走这条路,随着企业原有生产逐步半自动化、自动化,甚至是智能自动化。要在“互联网+”的情况下更好地完成产品的小批量定制,工厂的智能化,物流的智慧化等是行业企业发展的方向。其次是“互联网+商贸”或者“互联网+流通”。过去专业市场的任务主要是销售,现在还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要把客户需求反馈给生产企业。此外需要“互联网+文化创意”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协同配合,将“互联网+纺织”做大做强。

易观国际北区咨询中心总经理 李宁:

互联网+金融: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互联网金融绝对不是互联网跟金融行业简单的结合,一定是依托在一些互联网化工具的基础之上,对于金融业务的创造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对于在信息层面上不对称的变化,从而提升金融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

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里面有P2P、众筹、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网络等模式,当然还包括虚拟货币。在众多的模式之下,关键的一点不是在于多有特色的产品,而是在于到底如何运用大数据,基于数据层面建立数据体系进行管理。

未来,一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基于互联网产业金融相融合的1+1+1式的综合性平台。互联网金融会从过去的由点到点向点到面的发展。

专业市场的平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关注度非常高,网上轻纺城、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等都在紧密结合“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概念。这些互联网金融工具,最终还是希望服务于专业市场。如果跟有形市场的流通环节紧密连接,无疑对行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中国智慧科学研究院院长 胡宝钢:

互联网+流通:传统行业的变革与创新

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全面到来,“网络商城”成为互联网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商城形态。在这一阶段,互联网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模式和服务的主流模式,网络化电子商务的方式广泛普及。如今,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和数字贸易等网络化应用,都已在很多商城得到实现。方兴未艾的中国商城网络化电子商务大潮,经历了“信息商城”、“网络商城”、“数字商城”阶段,开始迈向“智慧商城”。

“智慧商城”是在传统商城和文化商城的基础上,依托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等一系列新科技、新技术,为传统商城构建起智能网络、智能管理、智能物业、智能商业、智能监管、智能预警等。同时“,智慧商城”本身也孕育着一批新兴业态,特别是互动共享、数字商铺、专业资讯服务等高端信息服务业。

建设智慧商城不仅仅是搭建物联网系统,更应重视的是如何促进传统商业地产转型、升级、发展,即传统商城发展路径的转变、商城网络化方式的跃迁,及商城整体如何发生质的变化,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商业地产进程中正在遭受“产能过剩”的困扰,如规划难、定位难、招商难、运营难中各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商城的管理日趋复杂等。

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定位应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以智慧商铺、智慧物业、智慧商家为代表的商城应用领域。这些与商城的建设水平、运营能力、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并推动传统商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商业地产产业发展领域,包括智慧商城产业发展、传统商业地产产业改造与升级,选择、引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物联网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传统商业地产产业的改造与提升,以及产业之间的互动与促进。

有赞CEO白鸦、运营总监 冷面:

互联网+渠道:传统企业的转型路

今天的服装企业,对于中间的渠道环节最重要的事情可能不是一定要在网上交易,而是如何去利用互联网经营自己的顾客,传播自己的信息。

有赞利用半年的时间,走访了1750多个商户,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原因,一个是消费者不再逛街了,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了解信息、获取信息和商家沟通;另一个是新增的市场份额给了电子商务,而不是线下零售市场。

很多商户进入电子商务的初期,并不是在线上达成交易,而是为了传播产品的信息,维护老客户,并挖掘新的潜在客户。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许多商户尝试去搭建自己的移动电商系统,去做营销,与客户进行互动,以及策划品牌的活动。无论任何形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韩都衣舍副总裁 贾鹏:

互联网+品牌:电商企业的多品牌发展之路

基于互联网的多品牌运营集团,韩都衣舍整个集团现有28个品牌,40多个业务部门,2600名员工。

近几年来,韩都衣舍非常乐意与大众分享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很多业内人士对韩都衣舍的“买手小组”逐渐熟悉。而这个“买手小组”的全称是“以产品小组为核心的单品全程运营体系”。目前,集团拥有280个小组。

从韩都衣舍创立伊始,“产品小组制模式”就借鉴了稻盛和夫的“阿米巴模式”,在最小的业务单元上实现了“责、权、利”的相对统一,培养了大批具有经营思维的产品开发和运营人员,为集团多品牌战略提供了最重要的人才储备。

产品小组一般会由选款师、页面制作专员、库存维护专员三个核心职务组成,配以文员、韩语助理等人员进行协助工作。选款师,他是掌握产品款式定夺大权的人,必须运用自身的经验去判定一个产品在网络上是否有前景。因为选款师是小组的灵魂人物,因此这些小组也经常被业内称为“买手小组”。而其他几个岗位,则在销售过程,或者选款过程中协助选款师的工作。他们是一个团队,每个岗位对电商来说都很重要。

每一款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都以“产品小组”为核心,企划、摄影、生产、营销等相关业务环节配合,全程数据化、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在实现“大规模C2B定制”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服装行业最为头痛的库存问题,从而保证以极高的性价比给顾客提供更多的商品选择。

未来,韩都衣舍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时尚品牌孵化平台,到2020年旗下品牌达到50个。

记者手记

转型升级与互联网

对于现今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来说,“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一带一路”所带来的历史机遇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不触电,生意将越来越难做。”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过去一味开门卖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互联网+专业市场”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专业市场相结合,寻求新的商业模式,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重塑实现跨越发展是当务之急。

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开辟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可以完全突破线下市场空间规模和交易时间的限制。由于专业市场大多以自身已经拥有的商户资源、产品资源及品牌资源发展电子商务,也是对现有线下资源的再一次利用。

柯桥转型升级进行时 篇4

广东与国内外先进国家(地区)的主要指标差距比较

从国内比较看(参见表1),广东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GDP能耗、规模以上企业资产利润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人均GDP上明显落后,总体上看广东的转型升级在国内发达省市中处于相对领先水平。

从国际比较看(参见表2),广东大部分指标仍明显落后于亚洲“四小龙”和国际发达经济体,特别在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等方面差距更大,说明广东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高端化任务仍十分艰巨。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粗放型发展模式仍未根本转变,产业经济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2008-2013年,广东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一定成效,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未发生质的变化。其中,从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一指标来看,与江苏和浙江相比,广东省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这两个省;但与发达国家水平差距较大,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广东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仅为美日两国的32%、39%(见下图),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偏低,尚未明显表现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特征。

此外,尽管广东全省的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珠三角地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但粤东西两翼特别是山区的单位GDP能耗偏高,分别为0.645、0.636、0.972吨标准煤/万元,表明粗放型发展方式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引起重视。横向来看,广东省单位GDP能耗水平低于江苏和浙江,而与美国、日本相比,广东在节能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见图2)。

(二)产业转型的创新动力仍显不足,价值链仍需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相关数据的评估分析表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动力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然而与先进国家及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在创新投入、专利等方面均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

其中,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待提高。广东全省R&D投入占GDP比重在逐年提高,2013年为2.32%。然而与北京(6.08%)、上海(3.6%)、天津(2.98%)、江苏(2.51%)相比,广东省的研发经费投入占比相对偏低,与韩国(3.47%)、日本(3.44%)、德国(2.92%)相比差距也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工业企业专利申请的总量和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广东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曾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但近年来已被江苏反超。2008年以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国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国的占比则持续上升,2014年占比已高于广东;而且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速度要低于全国,更是远远低于江苏省的速度,发展后劲受到制约。

广东目前的自主研发水平不高,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投入比重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0%的水平。同时,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10%。此外,关键技术缺失,广东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中,80%的专利技术来源于国外,微电子、光电子、关键芯片和基础材料发展滞后;装备产业中,精密驱动件、控制件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三)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仍需加快,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

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广东制造业主导产业竞争优势弱化,先进制造业发展质量不高。从制造业主导产业的细分行业来看,近五年来广东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三大行业产值高于江苏,但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其他运输设备两大行业的规模领先优势消失,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则远远低于江苏。广东制造业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的阶段明显滞后于江苏,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高级化程度相对滞缓。

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较为缓慢。2013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47.8%,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53%、高收入国家72.5%的平均水平。其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和商务等五个行业增加值约占整体服务业的38%,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

产业配套还不够完善。重大产业上下游和关联产业发展不匹配,未能发挥应有带动作用。如汽车,广东零部件与整车产值之比为0.12∶1,而全国平均水平为0.42∶1、江苏为0.52∶1、上海为0.64∶1、山东为0.74∶1,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1.7∶1;又如造船,国产设备装船率平均为69.3%,但我省设备装船率只有10%;再如石化,我省主要集中在开采、炼油等环节,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下游精细化工发展没有跟上。

(四)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仍过大,产业梯度转移仍需大力推进

近年来,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差距虽然呈不断缩窄的趋势,但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仍居高不下。经测算,2013年广东地区发展差异系数高达0.698,而苏、鲁、浙地区发展差异系数分别只有0.413、0.452和0.263,均远低于广东,广东区域不协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2013年,粤东西北三大区域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发展水平分布逐步向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变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狭小,从而导致区域经济关系扭曲,影响经济运行效率,反过来也拖累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同时,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并不高,区域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城市群之间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明显,尤其是珠三角,其城市群产业同构系数最高值达0.9223,区域分工合作不明显,产业结构雷同,对粤东西北辐射的能力非常有限。粤东西北城市群产业同构系数最高值也达0.8243。珠三角须统筹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转移,粤东西北积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继续不断优化。

上一篇:董事长2018年工作动员会讲话稿下一篇:法院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