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精选8篇)

中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篇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艰苦而重要的工作.多年来,“教师怵教,学生怕写”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 者:徐雁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辽宁大连,116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xx “”(12) 分类号:G623.2 关键词:作文教学 语言文字 培养

 

中学文言文教学三步曲 篇2

一、吟咏朗诵, 生字正音, 敦促学生提前预习

俗语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对于有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脚, 本用于吟唱的诗词来说, 只有高声诵读、反复吟哦才能够真切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深沉的人类情感, 引起一种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的共鸣。当然, 对初读古诗词的中学生不宜要求过高, 通过课堂讲解之前对他们的诵读要求, 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有预先的情感与语言铺垫即可。

学生在接触古诗词时, 往往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或未曾掌握的多音字, 给阅读和理解课文造成障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标出生字词, 首先结合上下文揣测字面意思然后使用工具书对照。在此基础上仍然不能贯通文意或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做好标记, 等待老师讲解。

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即采取以上步骤让学生自主预习,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诗篇结尾“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强烈的呼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诗中的“罥”字等生僻字也做了主动学习。

二、发扬传统, 情景教学, 引导学生用心感受

古诗词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其讲授也有源远流长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具体方法, 例如知人论世、文以载道等文学观念和句读、批注等细读方法。这些内容一直被应用于我国传统的私塾教育, 是非常有助于对诗词的鉴赏的。在当今社会的语文教育中, 我们可以继承和改进这一传统, 使其在新形势下发挥功用。

当然, 中学语文课堂也要贯彻最新的科学教育理念, 例如情境教学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词中“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 认为我国古诗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意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诗词中所营造的意境呢?根据情境教学法的理论, 我们可以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设置适当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到诗词中蕴含的美妙意境。

如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 对其中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即采取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使学生们了解王维作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和他写作此诗时的个人经历, 再告知以何为古诗词中所讲究的“炼字”与平仄对仗的格律, 让学生们在中国文学理论的背景下细细体味这两句诗的妙处。接着利用电教设备, 综合运用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诗中所描绘景色的直观形象, 也可以请亲身经历过大漠风光的同学讲述一下自己当时的感受, 从而使学生在多个角度上去体会诗句所营造的意境, 感受短短十个字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三、课堂延伸, 课外拓展, 激励学生积极阅读

新课改以来, 课本中的古诗词篇目无论从质上还是从量上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相对于浩瀚无际的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 所撷取的只能是沧海一粟。要使学生们对中国古诗词、中国古典文学能有相对完善的认知, 或者说开发同学们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 提高传统人文素养, 就必须使他们的阅读视野更为开阔, 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在课堂教学上, 无论是在教学进程中还是教学任务完成以后, 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课本之外的诗词知识, 例如相关作家并未收入课本的名篇和代表作, 基本粗浅的诗词创作要求与形式, 清晰概括的诗词流变及发展史等等。这就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两点要求, 一是自己要学识渊博、思维灵敏, 虽然不可能要求中学老师像专业学者那样学富五车, 但也要努力去不断提高其自身的学养, 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在恰当的时刻旁征博引, 信手拈来, 潜移默化之中用知识滋润学生的心灵;二是把握好课堂延伸的度, 毕竟青少年学生尚处于心智发育阶段, 学习和接受能力有限, 课业负担也很重。学习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切忌强塞给学生一些枯燥晦涩、过于艰难的古诗词文本或理论, 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也不能够对课本之外的延伸知识做硬性的规定, 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还有第二课堂——课外阅读。青少年需要有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课外阅读, 用以补充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课外阅读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引, 为了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古诗词, 教师需要严格筛选一些名家名作, 有系统、有条理地指导学生去进行阅读, 并及时应对学生的反馈。

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三步曲” 篇3

第一步曲:勤积累——引导学生知晓积累素材的途径

1. 从生活见闻中发现素材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人物和事物。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只要有心,无论是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还是校园里发生的趣闻,或者是野外一片惹眼的红花,一抹养眼的新绿,一粒破土而出的种子等等,都可以记录在积累本,长期下来就是一笔丰富的写作素材。“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在韶关举办时,笔者鼓励学生走出去,在这节日盛会中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少学生参加了一系列狂欢活动,并按要求记录了这场韶城史上少有的盛世繁华。在作文时,有的学生写与家人观夜景、品美食,有的学生写与同学看表演、走绿道,有的学生写与朋友追花车等等,通过这些人、事、物,写出了韶城的美、亲情的美、生活的美、生态的美、文化的美。

2. 从各类媒体中汲取养分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学生在写作议论文《让青春无悔》时就引用了“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段话作为论据。有学生在写作《我是我的船长》时,就引用了书中“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的句子表达“要把握自己命运”的观点。

当然,21世纪是信息时代,仅仅从书本中汲取养分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从网络、电影电视等媒体中获取信息作为写作素材。

3. 从内心世界中捕捉灵感

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有时头脑中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就是灵感。与别人交流或读书、听音乐时会产生共鸣;对某个人、某件事、某样物会有看法,或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等等,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你不马上做好记录,它会悄悄溜走。在作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叮嘱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随身带着,以便及时记录自己心中的灵感。如有一次,一个学生找余安玩,余安内心纠结不已:一方面很想出去玩,另一方面还没完成作业,怎么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理智战胜了玩心。他觉得这种思想斗争好比是两个人的对话。这种心理碰撞出的思想火花,使他写出了《智者与玩家的对话》。由于人物矛盾心理描写细腻,笔者便在QQ空间展示出来,不少同学跟贴对此赞赏有加。

第二步曲:善思考——教给学生感悟素材的方法

学生拥有素材却无法在写作时激活的原因很多,缺乏激活素材的能力,不能对素材深入思考、多元分解是最重要的原因。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感悟素材的常用方法,引导学生梳理材料,思考素材可以体现的观点, 从中感悟人、事、物所反映的哲理、思想和感情。

例如,寻根溯源法。就是引导学生从一个素材中寻找产生其结果的原因,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学生观看新闻积累了一则素材:近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部门首次全环节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使“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终于得到了证实。这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地沟油”事件说明了什么?“地沟油”泛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找到的原因有如下四点:一是利益驱动,不法之徒为了高额利润铤而走险;二是道德滑坡,一些人为一己私利置社会公德和法律于不顾;三是监管不力,相关部门监管手段不多甚至失职渎职。四是制度缺失,对生产或销售地沟油该怎么处罚、处罚程度等均未做具体规定,从而缺少可操作性等。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与制度体系,不能对参与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各个环节的犯罪行为进行惩处,利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的现象很难真正根除。

又如,圆心辐射法。就是以一则材料为圆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从中生发出不同的意义,得出不同的观点。学了王安石的《伤仲永》后,笔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方仲永现象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从四个角度思考,就得出了四个观点:一是后天学习至关重要,一个人即使再聪明,如果不学习也会变成普通人甚至庸才;二是家庭教育要得法,父母要学会引导孩子做人做事;三是事实胜于雄辩,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四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吸取教训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第三步曲:精选材——指导学生把握运用素材的原则

1. 注意素材的新颖性

就是让学生选材时尽量避开大家容易想到的材料,最好选取别人不容易想到或想不到的材料。这种鲜为人知的材料别开生面,能给人一种新鲜感。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写游记。像韶关的丹霞山、南华寺、龙王潭、大峡谷等名气大,已有不少名篇佳作,如果以此为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就难有新鲜感。但有个学生很聪明,他选择了家乡一个尚未开发的景点——天石岩作为游记素材,从天石岩洞口那块具有神话色彩的巨石,写到岩洞内墙壁上大小不同、神态各异的龙,写出了天石岩的神奇和美丽,给读者一种新鲜感,让人有前去游览的兴致。这样的文章自然受大家青睐。

2. 注意素材的典型性

就是学会从众多素材中,选择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准确表现主题的素材。如以“学会善待他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积累了三则素材:第一则是自己经常搞恶作剧欺负班上一个智障男生。一次,智障生一个人值日,自己忽然想起班主任曾经说过“要善待他人”的一番话,于是就主动留下帮他一起打扫教室卫生。第二则是鞋匠给自己补鞋的事,修鞋前看见鞋匠衣服肮脏不修边幅,便瞧不起鞋匠。修鞋中发现了鞋匠动作娴熟,感到很惭愧。第三则是班上进行学习小组竞赛,五个小组长都怕“学困生”小豪拖后腿,不要他加入小组,第六小组长全宏丽是个热心肠的女生,见小豪可怜,主动让小豪加入本学习小组。第一则素材表现自己从不懂善待他人到学会善待他人的一个变化过程,前后对比鲜明,主题突出,具有典型性。第二则素材,主要描写鞋匠的补鞋动作娴熟,不能很好地表现“学会善待他人”这一主题。第三则素材,写全宏丽善待他人,全宏丽平时对人都很友好,她善待小豪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这则材料不够典型。

责任编辑 黄日暖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4

我的作文教学三步曲

项伟红

众所周知,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会遇到如下三大问题:一是学生害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洪水猛兽;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尽咬笔头;三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落笔成文,眉头紧蹙。怎样解决这三大问题,先后顺序又该怎样?

一、关注生活,经历生活。

(那刚才说的三大问题该解决哪一个呢?)

多年从教经验告诉我,首先要解决的是第二个问题--即写什么的问题。从三年级开始,我们的作文练习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每周一记;第二类是单元习作。那怎样解决写作素材问题呢?几乎每一个语文老师都会这样向学生表述:作文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看似如此直白的话,可缺乏发现能力的学生大多是懵懵懂懂,我们必须寻蹊径进行落实。

1.天天写微博

周一至周五,让学生“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动动笔,简要记录素材。可以简要记叙事情的全过程,也可以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这里可以交给学生一个绝招--“问题推想法”,即让学生对照问题一一回想:今天我笑了吗?今天我哭过吗?今天我后悔了吗?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见谁被表扬了?今天我看见谁被批评了?今天课堂上有什么趣事?今天家里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今天,街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今天我想到了什么离奇的事?今天我看了什么书,哪里让我怦然一动?……等到双休日写每周一记的时候,学生就从微博中寻找写作素材。那微博中的三五句话就成了一团模糊记忆中的一个线头。有了这个线头,学生就有了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能够随时提取储存在脑中的生命印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起始阶段,老师的刻意提示非常重要,如--要善于攫取生活中有趣的事作为写作素材,怎样落实?孩子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总会发生那么几件让人忍俊不禁的事,我们班就有一个孩子将“雪中送炭”背成“雪中送蛋”,在全班哄笑之后,我鼓励学生可以写写这件事,说不定还能发表在报刊上。结果王继业小朋友就写了篇《雪中送“蛋”》,还真的发表在《宁波晚报》上。这下,部分孩子就得了“红眼病”,这周你写《“一箭双雕”》(体育课“砸鸭子”),下周你写《剪蚕茧》(科学课的实验)……到最后,学生的目光不止停留在上课,空间也不断地扩大,《上当》、《“小俞” 变“小偷”》《打“官司”》等趣事作文应运而生。

(那如何解决单元习作的素材问题呢?)

2.和家长牵手

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习作前,我都和家长充分沟通,鼓励家长让孩子用眼睛看一看,动手做一做,用笔记一记。如:写三上《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我给家长发短信:让孩子自主确定写谁,提醒孩子在与他交往中注意观察并做记录。写三上《秋天的快乐》前,我就发短信:和孩子一起捡落叶,摘桔子,摘柿子等,提醒孩子注意观察,享受秋天的快乐!如写三下《我学会了……》前一段时间,我就发短信:引领孩子学一样本领:滑滑板,拖地板,骑自行车,学蛋炒饭等等,并耐心引导孩子领悟其中的窍门。这样,让亲身经历做铺垫,使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也陆陆续续渐悟:原来作文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尤为重要,因为作文说到底是“情动辞发”。提升孩子的思考力和心灵敏感力除了提倡课外阅读,在习作讲评时渗透,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可以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这是我其中一篇班主任工作总结片段--

【一、抓住意外促反思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而有时“意外”

恰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可抓住“意外”,引导学生反思,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案例1:《茶杯打翻以后》

上星期五,上品德与社会课前,学生陈杰帮我在讲台边查对本子。只听“啊”的一声,原来陈老师的水杯被碰翻了。水立即打湿了讲台上的本子。“水要渗到电脑上面去了。”子昕脆脆的声音从一旁传来。我心急火燎地找餐巾纸之类的东西。这时,吉星递过来一条毛巾,我赞许道;“真是雪中送炭!”用毛巾初步吸水后,卢艳又拿来一条干毛巾重新擦一遍,我又赞许道:“真是精益求精!”

上课铃响起,陈老师从忙碌中停歇,过来找水杯。我把水杯递给她,笑着说:“杯盖没拧紧,茶杯水倒翻有你一半责任哦。”陈老师也笑着说对不起。

上课伊始,我就一五一十讲了事情的经过,引导孩子追究水杯为什么会打翻,怎样避免类似现象发生。学生稍作思考,便回答;

“老师喝完水要拧紧水杯盖。”(这是前排偷听我和陈老师对话的孩子的回答。)

“我们以后帮老师查对本子别挤在讲台边。”

“我们可以到后面平台上查对本子。”

“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继续引导学生反思。

这次学生做沉思状--

“做事情要雪中送炭。”

“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遇到事情要先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后要总结教训。”

“如果不总结,不反省,永远是失败。”

这样的话由从四年级孩子的嘴里说出来,让我震惊和窃喜:谁说孩子不是思想家?

在抓住意外引导反思之后,我不断强化该事件的正辐射作用。从此,班级有事,先解决再反思,并以文章形式记录。这成为班级处理事端的方法。

二、趁热打铁促反思

有心动就要有行动,有反思就要有记录。为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我规定每人一本反思录,及时记录点滴反思,留住瞬间的思想,让它成为学生成长的点化石。

案例2:《午餐见闻》

这是我们班罗平同学的一篇习作--

中午,在钟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食堂就餐。

就餐时,大家都很安静,但只有一个男孩在旁小声说话。而我对面的丁磊听了很不舒服,就拿勺子敲了一下他的脑袋。谁知,男孩还挺小气的,竟哭了。可他哭哭还不够,竟然把饭菜给倒了。

等他哭了好久后,我不禁有个念头:“他们的班主任难道不应该管管吗?”接着,我又看见他们的班主任--贺老师在说说笑笑。看见后,我就认为贺老师这个班主任当得似乎太不好了。我想:“作为班主任,就要时刻关心孩子们的事,可她……”

想着,贺老师来了,先说了丁磊一番,再把男孩教育了一下:“身为男子汉,就应该大气点。吃饭要安静,你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要把饭倒掉,你这不是饿了自己吗?”

当我看见贺老师紧紧牵着小男孩的手,去拿饭菜,然后又给男孩盛汤。再看着男孩一口一口把饭菜吃下,一口一口把汤喝完时,我发现我错了,我真的错了,从而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

做任何事或看某件事都不能只看到一半就判定这个人品行,要看到最后才能下结论!】

瞧,孩子思想的触角在不断延伸,这样的学生更让我们警醒:孩子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最公正的监督者。]

这样,在平时的点点滴滴生活中让学生关注自己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久而久之,擦亮作文的眼睛就不难,它就在那儿!

二、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在开始培养学生摄取生活能力时,我总是让学生顺其自然进行写

作。但随着课文学习,随着作文深入,就需要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怎么写,这是涉及到写作技巧的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有练有导,循序渐进。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学生的每周一记,因为少有拘束,出彩的、灵动的、个性化的描写比比皆是。但是翻阅学生的单元习作,就令人有窒息感,仿佛一潭死水,禁锢的是飞扬的童心。我想这是因为单元习作有这样那样的约束。

那是不是我们要就此摒弃单元习作,张扬每周一记呢?这让我想起我们蔡老师在有次语文老师培训时有这么一段话,大意是:就关于王钊老师《我的舞台》教学程序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人文性设计,有人提出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设计,蔡老师最终决定采用既突出语文能力训练,又不丢弃语文的人文性的设计思路。这一席话给了我作文教学的灵感:我们的作文教学能不能在自由中加点约束,在约束中追求自由,特别是单元习作,即使戴着镣铐也要舞蹈。

(接下来要讲的是单元习作的导练)

1.心中要有目标

单元习作的导练心中一定要有目标。一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拿到教科书会对本册语文知识、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做一个要点汇总,以便于有的放矢进行导练。如三上作文能力要点汇总如下:

习作内容

习作要求

习作能力

我们的课余生活

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其他事。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分享习作的快乐。

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学会用一件事写人的一个特点

写秋天的画

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一写自己选的或画的秋天的画,同桌互读互改。

运用积累词句素描景物

写观察中的发现

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写自己最想写的,与同学交流。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用文字记录整理

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在综合性语文学习中把你最想告诉大家的,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摄取写作材料,把资料语言转换为自己的语言。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

运用本单元写景文章中的写作技巧来写一个地方

编童话故事

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写下来。

编有趣的动物童话

有了清晰目标的语文老师就仿佛一位胸有成竹的猎人,一击必中。如四上第五组课文《颐和园》一课是一篇典型的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文章。教学时就以三个问题贯穿全过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画出路线图。写了哪几处景点,每处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从中让学生领悟游记类文章就可以按游览顺序来写,要抓住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描绘,并采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写形象。

在学生领悟写作技巧方面知识后,就开始实战演习。学习《颐和园》后,就让学生写《我们的学校》,让学生按图索骥作以下三个问题的思考与准备:你准备按什么顺序写我们的学校,请画出路线图。你所选取的每一处景点景物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其中顺序自定,景点自定,怎样描写自定,给学生留下舞蹈的空间。但我们知道通过一篇习作就想掌握此种写作技巧那是痴心妄想。于是便出台游记擂台赛,连续两周一批又一批擂主荣登讲台,一篇又一篇精彩游记纷纷展出。当然还有些半生不熟的就等以后在语文的熔炉里渐渐捂熟吧!

(接下来我要讲关于每周一记的导练)

2.心中要有序列

信马由缰写每周一记是常态。在那里让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觉,唱出自己独特的属于自己的童真和童声。这里我展示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学博客片段--

追寻作文的成长(1)

洗头

每次洗头都是一种享受。

把发带解开,满头的乌发便倾泻下来,乖乖地浸泡在温水盆中仰泳。躺式洗头,一直陪着我到现在。

一双纤瘦的手,一手有力地托着我不听话的脑袋,一手把挤好了的洗发水,轻轻地擦在我的头发上,我舒服地闭着双眼。转眼间,我的头上出现了一头白花花的泡沫,细听微微发出“咝咝”的声响,偶尔踊跃跳动的白泡泡调皮地亲吻着我的额头,随即让那双手擦拭得无影无踪,仿佛不曾发生过一样。耳边响起了轻笑声。

在擦洗间,痒痒惹得我“咯咯”直笑。“别笑了,当心泡沫又钻到你鼻子里了。”我停不住笑地说:“好痒。”双手在我头上抓了一阵子,直到自认为满意。我的笑声也随之嘎然而止。

换盆清水,双手托着我的脖颈,在水中清洗了一下,仔细地检查了一会儿。片刻水龙头一开,头发随流水四处躲藏,冲散开后又聚拢一处。洗完后,拿干毛巾,慢慢地把头发撂起来。吸干水后,理顺头发。我甩了一下头发,叹道:“好舒服啊!”

那双纤瘦的手,自然就是我妈的手,那里有无比的温柔和怜爱。

如此鲜明的作文个性是怎么长出来的?自由。曾有一段时间纠结于周记该不该作文化?如果从应试角度出发,周记作文化或许能使平均分提高2分左右,但思虑再三后,还是决定让学生自由驰骋于文字中,让思想的缰绳毫无羁绊,由此呵护的是学生作文的兴趣,作文的灵气!我深知,孩子要的是飞翔,而自由是个不能代替的远方。

学生在每周一记中自由驰骋,但是我们语文老师心中应有序列,在自由中加点约束。也就是说每周一记的.作后讲评应渗透写作技巧,而且有一个明显的序列。如渗透写景技巧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序列:素描景物→抓景物特点→描写+联想→情景交融;如渗透动作描写技巧是不是有这样的序列:描写连续性动作→描写个性化动作→突出动作描写的情感性;如渗透人物对话描写,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的序列:对话的形式→对话的内容(切合人物)→对话形式的妙用等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每次渗透写作技巧,一定要和学生的每周一记的精彩之处挂起钩来,也就是与“佳作欣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既能使佳作的作者产生莫大的自豪感,也给其他学生温和柔顺的亲切感,训练也显得自然,没有突兀感。如:

我的爷爷

北仑蔚斗小学 302班叶靖怡

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有一头银白色的头发,慈祥的脸上布满了皱纹 ,一笑起来,额头上就会露出一道“河”,波纹十分清晰。

爷爷喜欢看报纸,只要一有空就会拿起报纸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眼镜,喝喝茶,非常悠闲地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自言自语地发表意见,似乎和奶奶一样在念经呢!

爷爷还喜欢拉二胡。有一次,我悄悄地走进爷爷的屋子,只见爷爷正在全神贯注地拉着,他闭着眼,头不时地随着节奏摇来晃去。再看爷爷的手,左手不时地按着琴弦,右手拿着琴杆一拉一拉,时长时短还不时地颤动呢!

我挺喜欢我的爷爷!

这篇优秀周记我们欣赏人物的外貌描写。因为描写十分准确,写的确实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而有的孩子写老人外貌,什么“眼睛炯炯有神,樱桃小嘴,还露出小酒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又如:

老爷爷的菜园

北仑蔚斗小学402班 顾航瑜

我奶奶家道路一旁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小的荒地。一个月前,我常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老爷爷在那儿耘田。他常常赤着脚,拿着锄头,脖子上挂着一根毛巾,头上戴着一顶草帽在那儿忙活。他用双手将锄头举起,然后狠狠砸下去。那时,我心想:难道这位爷爷要在这块黄土地上种菜吗?这块土地可坚硬得很,而且到处是可怖的大石块!这位爷爷真是异想天开!

过了一个星期,我又去那儿看了看,啊!展现在我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土地,尽管上面还有许多石块,但与上回比明显少了许多。这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高大的身影,是那位爷爷来了。他今天竟然穿着背心,头上依旧戴着草帽,脖子上也依旧挂着一条毛巾。他看见了我,朝我笑笑,又卖力地干起来,那天烈日炎炎,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没过多久,那位爷爷的头上已布满了汗珠,他拿下脖子上的毛巾,在脸上猛擦了一把,又抡起锄头干了起来……

又过了几星期,我又去那儿看了看,我惊呆了。因为我面前的土地上已经没有石块了,原本的黄土,也已变成了黑黄色了。这是我不由想到,老爷爷的那顶草帽顶了多少天的烈日,老爷爷的那条毛巾擦了多少汗滴,才有这改天换地的变化!

现在,那位爷爷在这块地里种上了青菜、蚕豆等植物,从远方看,那儿绿绿的一片,就像一块碧绿碧绿的翡翠。

这篇文章我们还是欣赏人物外貌描写。因为外貌描写不仅准确,而且一咏三叹,十分切合本文的“文气”!

(刚才我说的是写作技巧的领悟、渗透、操练,其实文章的语言质量也是写作教学的一个关键。我的做法是鼓励两种表达。)

3.鼓励两种表达

无论是单元习作还是每周一记,在把握语言关时,可紧扣课标要求--“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扬两种表达。下面就以《放风筝》作后指导为例--

A扬学以致用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

爸爸叫我托着风筝,他牵着线往前跑去,到了远处,大喊一声“放”,我赶紧扔出了风筝,只见爸爸箭一般地向前冲去,老鹰慢慢地飞上了天空,在蓝天白云间快活地飞翔着,我高兴地在下面大喊:“爸爸加油!爸爸加油!”爸爸不断地拉紧放松自己手里的线。“哎呀,不好!”我大吃一惊,爸爸没拉紧手中的线,风筝倏地飞远了,我们只能看见一个小黑点飞向天际,到最后再也看不到它的踪影了。(乐家玮)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很快就发现这个片段的长处就

在于能从《风筝》一课汲取营养,学以致用。老师趁机强化:有时生活中的事件刚巧与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事件相近,何不巧剪辑,妙运用?

B扬个性表达

出示学生习作片断:

突然,两个风筝飞在一起,线打结了,杨晨赶忙把风筝降下来。我们三个垂头丧气地坐在草地上,刚才那兴奋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了。我们齐心协力想把死结打开,可是死结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娃娃,怎么也打不开。(倪佳瑜)

轮到我放了,一开始我就十分顺,把风筝放得老高。我心里想:老爸在放风筝方面也不过是一个菜鸟,还装作是专家的样子。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啊!我的风筝线被两棵小树给缠住了。顿时,我像个漏了气的皮球--瘪了。(顾子欣)

老师还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欣赏语言。对语言敏感的孩子,他们很快就发现“可是死结像一个不听话的小娃娃,怎么也打不开。”中比喻的生动有趣,发现“我心里想:老爸在放风筝方面也不过是一个菜鸟,还装作是专家的样子。”中网络语言的妙用,与“正在我得意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啊!我的风筝线被两棵小树给缠住了。顿时,我像个漏了气的皮球--瘪了。”中的乐极生悲产生共鸣。老师需要强化的是①小作者用自己的笔写着自己独特的经历,那就是创新;②那鲜活的句子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也是创新!

就这样,在不断地练评改过程中,让学生既能把握写作框架,又能把握语言表达,让学生经历一个刻意运用写作技巧到自然运用写作技巧的过程。当然老师要面对的是学生的差异,学会等待,点燃热情是我坚持的原则。

(那如何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下面我讲第三大点。)

三、多种渠道,给力作文。

在学生习作开始,有一件事便形影相随--就是给学生的作文以充分的甜头。为此,老师真是花样百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源源不断地给学生输送作文的动力。(我个人觉得这一点的重要性胜过前两点,所以我们老师在事实上一定要有耐心,有智慧,有热情。)

1.同伴追捧

老师指点学生带着放大镜寻找同桌的优点,并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作文文面一侧。然后将习作本置于班级书架上,供大家随意借阅点评。有时,我还让优秀习作“出国”,让他们到邻班诵读,那可是出尽风头,“出国”回来同学必然春风满面。

2.老师赞赏

老师鼓捣巧簧之舌,学生习作封号名目居多,并给足向上台阶。就周记就有周记创意奖(专门表扬题材新颖,个性鲜明的作文)、周记优秀奖(专门表扬经典院士派作文,循规蹈矩,语言生动优美)、周记进步奖(专门表扬那种突然开窍,作文写得像模像样的孩子)。每一篇习作,我打分起点就是90分,稍有起色便得满分,其它亮点频闪的文章超越百分是常事,因为这是对学生两度作文,精心修改的肯定。最高奖项是--

录用单

同学:

恭喜你!你的 这篇习作已被班级刊物《萤火虫之歌》录取。请你修改后把文章发至邮箱****或直接用u盘拷过来。

项老师

3.家长欣赏

在开学伊始的家长会上,我就和家长商量:这学期开始,孩子会遇到他语文学习上的一座高峰--习作。为了孩子能有勇气攀登,你们能不能帮孩子一个忙,给自己的孩子的作文写上评语,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当然欢迎有能力的家长在赞美之余,给孩子提一两个小建议。最后我还建议家长一定要珍藏孩子每学期的习作本和周记本,这会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美好的记忆,是家庭一笔精神上的财富。

4.鼓励投稿

我是非常赞同管建刚老师的“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是发表意识”这一论点的。一开始,我总是会想方设法加以润色,让学生获得发表的喜悦。聪明的孩子通过发表前和发表后文章对比,总能领悟到写作的窍门。到了五六年级,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已不需要我的润色,能自行投稿发表文章,并成为我习作教学时的得力助手。近十几年来,我深深感到,学生通过文章的发表(到现在四年级我班约有2/3的学生在报刊网站发表文章),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写作的动力,写作成为一种良性发展的内在机制。

5.整理成书

从二年级开始,我们班便每一学年出版一本自己整理的作文集--《萤火虫之歌》。学生捧着充满墨香的文集,看着印有自己大名的文章,内心的自豪感能激发孩子来年更上一层楼。

有这五种甜头,再害怕写作的孩子也会在一时冲动下拿起手中的笔,秀秀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觉,于是乎也就顺理成章解决了写作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害怕写作,把写作看作是洪水猛兽。

农村幼儿园绘本教学“三步曲” 篇5

【内容摘要】 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活动,首先要有优秀的阅读读本,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再者是要有良好的阅读指导方法,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经验。阅读教学活动还必须以幼儿为本,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成长规律相适应,以注重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促进幼儿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为目标。

【关键词】 农村幼儿

绘本 教学

我园大部分幼儿来自农民家庭,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几乎为零,幼儿的阅读经验极其缺乏,因此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在幼儿绘本阅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形势下,我们接触着琳琅满目的绘本,如何为幼儿选择喜欢的、合适的绘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成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喜欢阅读的孩子们,我们努力地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形成了简易的农村幼儿园绘本教学“三步曲”。

一、选择曲——图像吸引是基础,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从最早的小人书,一直到现在的图画书,不管任何时期的幼儿读本,都向幼儿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但绘本中文字语言与美术语言共存的情况下,美术语言所展现的图像魅力又成了能第一吸引幼儿的瑰宝,所以,要选择一本幼儿能够喜欢并且爱不释手的阅读读本开展活动,首先是要从画面图像的选择开始的。绘本中或简洁可爱或生动有趣的画面,能够最快地触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和思考,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白羊村的美容院》讲述着一群洁白美丽的羊儿们追求时髦的事,画面展示着羊儿们新奇怪异的装扮,变成各种颜色的白羊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同时幼儿也都会思考:这样的羊儿真的漂亮吗?《鳄鱼爱上长颈鹿》是一本幽默有趣的读本,画风明朗,色彩鲜亮。图书的封面就向幼儿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可爱的鳄鱼先生爱上了漂亮的长颈鹿小姐。对于认识它们的幼儿来说,这是件多么奇怪、多么有趣的事情呀!这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呀!幼儿说:一定要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幼儿的阅读兴趣从被绘本的封面和内容画面的吸引开始,轻轻翻开图书的第一页,阅读中假以教师的提问、联想猜测式的指导,一场充满奇思妙想的阅读活动从“选择曲”开始,被愉快地奏响了。

二、引导曲——符号解读是关键,积累幼儿感性的经验。

我们知道,绘本的阅读更多的是从画面捕获信息,但绘本中或多或少的文字与符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绘本所要表达的内容、人物情感等,让我们能不偏不倚地开展阅读指导活动。我们要善于利用图像与文字符号的关系,帮助幼儿梳理它们之间的联系,培养幼儿对于阅读中出现的汉字、各种符号的敏感性。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常常提问幼儿: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你是怎么发现的呀?例如:阅读活动《我的幸运一天》,绘本中小猪见到狐狸时惊恐的样子,狐狸抓住小猪兴奋得不得了的心情,狐狸忙碌得累极了还想着努力撑下去的心理,小猪兴奋着飞奔回家的情景等,都有很多相关的线条、符号可以引导幼儿去发现、感知和理解两个角色的心理变化,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贪吃的小猪》是一本可爱的、极其符合小班幼儿年龄心理的绘本,贪吃的小猪走了很多的地方,吃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它吃了红红的大苹果,脸蛋就变得红扑扑的,吃了金黄的奶油蛋糕,肚子就变得黄灿灿的„„在阅读中,基于教师的提问,幼儿会积极地关注着小猪到了什么地方,吃了什么东西,身体的哪里发生了变化,教师还可以利用图谱阅读方法进行适时的指导,将绘本中的图片与文字进行对照,指导幼儿观察图文的联系,比如让幼儿懂得图上小猪的红脸蛋与“红”字相应,红扑扑的脸蛋又与红苹果相似,让幼儿在教师自然的引导中、在自己一页一页认真翻阅的过程中认识“红”字等个别汉字,这种图文并读的引导方法是其他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为幼儿的前阅读等感性经验的积累弹起了“引导曲”。

三、收获曲——价值获得是重点,给予幼儿成长的帮助。

绘本中所散发的魅力,除了每一个画面的精美,更重要的是绘本的情趣。泉州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的颜晓燕副教授指导教师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时说过:领略绘本的情趣是绘本阅读指导的重点,才能不失去阅读活动的乐趣,也才能真正领会绘本的价值所在。在绘本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幼儿身上特有的思想情感,单纯可爱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实在令人着迷、忍俊不禁。绘本《换一换》讲述了小鸡与动物朋友们交换叫声的故事,一只小鸡出去玩,先跟小老鼠换了叫声,“吱吱”地往前走,又连续跟猪、青蛙、狗换了叫声。这是很有趣的一本书,小鸡是弱小的代表,但是通过不停地换叫声,一只小鸡嘴里叫出来的竟然是“汪汪”声,当憨态可掬的小鸡面对大猫时,落荒而逃的竟然是猫,小鸡回到家,鸡妈妈歪着脑袋不解地看着这个汪汪叫的孩子。多么有趣的故事呀,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可爱至极的快乐,也懂得了体形的差异并不能决定强弱,关键要有智慧的头

谌赂业厝Jn13;

ЩΡ鹑俗?/span>带着幼儿在绘本的情境中阅读,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间真诚的鼓励和支持是多么的重要,也让幼儿深深地体验着: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每一次的成功都绝不是偶然。绘本有欢笑、有感动、更有泪花,幼儿在专注阅读的同时也谱写着他们成长的“收获曲”。

绘本,蕴含着丰富的生活知识、科学知识和自然知识,像是为幼儿打开了一扇窗,对于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世界充满了疑问的每一个幼儿来说,无论地域所在,通过阅读活动都能够获得审美教育,同时使他们拓展视野,增长见识,获得能力,丰富情感。绘本的价值还不仅在于绘本本身,更在于它能与各领域进行整合,拓展出丰富的、幼儿喜欢的活动。所以,绘本有爱,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好绘本选择与教学指导的尺度,给幼儿更多暖暖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2年9月版。

2、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周兢,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美国早期阅读教育目标评析,《早期教育》2002年7期。

4、周兢,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幼儿自主阅读,《早期教育》2002年5期。

人生三步曲 篇6

人生一路风风雨雨,光靠一个人去扛去顶,很多沟沟坎坎的地方是过不去的。当然,我们不能违心去想,到了困难的时候,就能够意外获得贵人的相助。

我们生存于社会这个大家庭当中,要想获得帮助,就要自觉去帮助别人;要想获得温暖,就应该向他人释放暖流;要想获得尊重,就必须去尊重他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献出爱心,就能收获爱心。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生的道路,我们一路都要感谢。

在陌生的城市,感谢好心人为你指点迷途;在创业的初期,感谢让你赚到第一桶金的亲友;在无情的自然灾害来临之时,感谢为你打开生命之门的解放军战士;在病魔突如其来之时,感谢为你解除病痛的医者仁心;在人生低谷之时,兄弟和闺蜜对你的全力支持和不离不弃……

感谢你的父母,他们给了你生命;感谢你的师长,他们给了你知识和力量;感谢你的朋友,他们给了你无私的帮助;还要感谢你的敌人,他们让你越挫越勇,变得更强大。

情 怀

做人就要做有思想,有情怀的人。选定目标后,就要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勇气和决心。人生天地之间,要包容万物的胸襟,要有怀揣天下的情怀。

人生有情,心怀天下。

情怀,是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情怀,是常存敬畏之情。要常存敬畏历史之心,常存敬畏法纪之心,常存敬畏权力之心。敬畏历史,要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敬畏法纪,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法纪观念,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敬畏权力,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让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情怀,是常修自律之德。做人做事以德为先,牢牢守住道德的底线,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自律能力。常省自身之过,常存自律之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做人,但求心底无私天地宽;做事,讲求敬业执着甘于奉献。

荀子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后,坚定执着,持之以恒,努力坚持到底。梦想将不再是梦想,而必将成为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会被挫折缠绕的时候,每当这时,我们不要选择逃避,坚守信念的力量,越在最紧要关头的时候,越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绝不退缩,终会拨云见,放飞希望!

有一种信仰叫坚守,有一种坚守叫忠诚。

提高教学实效“三步曲” 篇7

一、课伊始, 激发参与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 向学生引入新知识, 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 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明代文学家谢榛谈及文章的开头时说:“起句当如炮竹, 骤响易彻。”那么一堂课的开始, 也应该如此。也就是说教师应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集中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和思维活动, 引起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做到心动、脑思、口说、手写;同时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 并有意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心理和知识上进入听课的良好准备状态, 进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

1. 创新导入指教师设计出具有创新思维价值的问题, 能

够使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后积极思维, 大胆创新, 在创新中完成对新课的学习。导入语的设计由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 始终让学生处于紧张而有兴趣的思维状态, 迫切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这样“新”“巧”的导入设计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保持高频思维的吸引力。

2. 故事导入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先叙述

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 (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 , 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入课文方式。运用故事导入,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 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但应该注意的是故事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 宜短不宜长, 能说明问题即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 适时转入新知识的教学环节。

3. 情境导入指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创设出

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 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课文方式。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 由于孩子们生长在南方, 没有机会接触到雪, 于是, 我在课伊始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美丽的雪景并配上生动的介绍“下雪了, 下雪了, 小动物们出来玩了, 你看谁来了?”, 这样, 让学生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进入到课文地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 创设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 具有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当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处于极致时, 学生的认识功能也发展到极致, 教师的教授能力也得到最佳状态的发挥, 会产生忘我的精神状态。

二、课堂中, 善于煽情

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 可是一旦叩开了,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去, 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 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 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天真活泼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越是在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中, 越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有时候学生的创作激情是在非正规的教学场景中迸发出来的。如喧哗下的激烈讨论, 手舞足蹈地比划, 成功后的高声欢呼等。有时候为了尽可能地营造出这种活跃、富有激情的教学场景, 教师的语言可以在有趣的基础上, 大胆地、适当地加进能够使学生“火一把”的激情语言来“煸动”每一个学生。

如学完课文《一片树叶》后, 我问“对于一个问题,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你们对小动物们的做法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过或见过这样的事情呢?以后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 你们会怎么做呢?请同桌及小组的同学大胆地讨论, 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全部说出来。”我话音刚落, 整个教室如沸腾的水一般, 讨论声一浪高过一浪, 甚至有几个人因为一个问题险些吵起来, 虽然课堂短时间内失去了严谨的教学秩序, 但是通过激烈地讨论, 学生的确有了一些颇有见地的想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不仅是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作者既然赋予了文学作品以深厚的感情, 那么语文教师必须在体作者之情, 察作者之意后情动于中而形诸于言, 准确传达出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 以情感人, 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如过峦的风、入夜的雨, 浸润学生的心田。教师应以饱含丰富感情的语言去渲染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氛围, 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进而把教材化作潺潺的溪流, 涤荡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的情感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的语言应让学生产生出亲切感和信任感, 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气氛, 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敏捷、兴趣才会浓厚。

三、课结束, 注重延伸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 犹如鱼儿离不开给她生命、给她滋养的小河。语文学习只有延伸到生活中去, 才能充分展现出它的博大与深邃, 才能勃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课程改革主张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最主要的应该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 即把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或是生活中印证课堂内容。拓展的本质是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和读写领域, 指导学生自主进行丰富的课外读写活动, 而课堂教学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挖掘教材本身的底蕴。如利用文本的“空白点”, 引导学生去补充、丰富, 体会渗透其中的人文情感。充裕的时间是语文拓展的翅膀, 广袤的空间是语文拓展的舞台。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 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 人生才能得以精彩, 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让我们为之探索, 为之思考。

阅读教学三步曲 篇8

一、备课求异是阅读创新教学的基石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备课求异是阅读教学创新的基础,语文教师把握住了这一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不难实现了。

第一,入课要悬。导入课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导入课文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悬念,以便激发其求知欲。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并感受到语文课的无穷趣味和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也就会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姿态出现在课堂上,课堂气氛就活跃。学生不仅与老师相互融洽,配合,而且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阅读活动。

第二,手段要新。备课特别要注意设计运用多种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目标的落实以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学手段老化,千篇一律的一本书,一支笔,学生就会觉得单调乏味,失去信心和兴趣。录音磁带,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多媒体的使用,适时的插入音乐故事,谜语,歇后语,绘画以及竞技活动等,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效果自然会好。

第三,导入得法。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如何导?这是教师备课的重点,也是备课中的难点。有的教师也认真备了课,但备课时总是预设种种问题,并设有一个“标准答案”,然后在施教过程中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往里钻,钻进去了,正合“吾”意,过关了。钻不进去,或嗤之以鼻,或大发雷霆,或冷言嘲讽,此种备课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备课时必须绞尽脑汁地去思考,去领悟文章的真谛,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出多种引导方法。学生的能力,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引导要有层次性,既要兼顾全体,又不要忘了个别,只有这样,所有学生的素质才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四,结构要巧。如何设计课堂结构,这是备课的重要一环。建筑师在未建筑之前,该建筑物的结构和形体在他胸中就构成了。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他未上课之前,这一节课将是一个什么样的课也应心中有数。当然,课堂结构在实际操作中会有调整,但总的框架,大致轮廓应充分考虑和设计。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读与联想比较的能力

人们通常认为:阅读是接受前人的文明成果,是获取一切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和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的习惯,提高分析理解的能力。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主动体验和愉悦感悟的过程。

1.读中领悟。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知识的“拥有者”和“垄断者”,不一语道破,“天机”就无法泄露;学生是听者,接受信息,贮藏知识。长期如此被动,学生也不相信自己,不愿开动脑筋,即使开动了脑筋也不起作用,所谓的讨论,都是一锤定音。古人尚能“书读百道,其意自现”,何况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呢?文章的意义和价值应是学生在阅读领悟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我认为阅读教学,读是重头戏,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读,在形式上可齐读,自由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师生齐读,跟读等;在方法上可采用诵读,品读,探读,研读,猜读;在结构上可顺读,中间开花读,跳读,逆读。总之,要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兴趣,对学生的读要有明确要求,才能使学生在读中领悟,也才能读出收获,读出能力。在读中悟其义,明其理。

2.联想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能提高,比较分析,求同辨异,深刻领会文章的特殊内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篇内比较,相关文章比较,与生活积累相比较,使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分析和联想的人。

只有比较阅读,由此及彼,学生才能用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散发型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意识,这样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才能形成。

3.讨论交流。学生在阅读中对课文的理解联想,要保证时间让他们得以讨论交流,才能“不亦说乎”,当学生对复杂事物通过比较有了新的认识或独特见解时,不让他表达他就会沉闷,忧郁,只有表达出来,才会使他们产生一种满足感,才能享受到成功和自信的喜悦,才能成为推动他们前进的一种力量。讨论交流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只要这样,他们就越学越有信心。讨论交流要人人参与,老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一道发表意见,而不仅是对学生的评判。

4.扩展阅读内涵,丰富创新空间。阅读教学应走入社会,也应让生活进入阅读课堂。语文学科有很强的工具性,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阅读的文章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它是以灵活多变的方式间接地反映生活,它只能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个侧面,不可能是全部,阅读教学应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同时更应该让生活走进阅读课堂。社会生活才是真正的丰富多彩的最好的阅读教材,只不过要用心去体会,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气候的威力》与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后,又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并调查老百姓中有关的经验积累,还运用生物课,地理课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写出了有本地特色的《大自然的语言》。

三、培养创新人才是阅读教学的立足点

1.大胆怀疑,培养创新意识。我们的社会是在继承和怀疑中前进的。如果没有怀疑就不可能有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认识,思想就会僵化。特别是刚进中学的学生对老师比较迷信,唯马首是瞻。培养学生大胆怀疑精神,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老师的精神。老师有意读错文章,便可把学生从迷信老师的桎梏中摆脱出来,进而让学生怀疑书本上的有些东西。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就能增强自我意识,就能用心思考,就能别出心裁地表现自我,创新意识就会增强。

2.标新立异,拓展创新思维。要打破常规思维拓展空间,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明白事理,由此及彼,寻找不同答案。在阅读《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在讨论中说我们只学愚公坚忍不拔的精神,排除万难的思想,这对我们有着极大的鼓励,但从现代观点看,愚公的做法是一种犯罪,严重地破坏自然景观,削山填海,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的灾难,他思想僵化,极不可取;他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而且以子子孙孙为代价违背人性天理,实在太荒唐。学生争论激烈,个个独辟蹊径。在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词语时,有个学生这样说:表面看它符合常规,但实际上它为贪官污吏鸣锣开道,提供理论依据,按其理,那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人就贪得理所当然了。那我们又如何去理解“出淤泥而不染”呢?关键是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的程度。还有的从主观和客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上去分析,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

3.驰骋想象,增强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阅读教材这个载体,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在阅读《蚊子和狮子》时,一个学生一反作者本意地进行创造性的续写:“蚊子打败了狮子,吹着喇叭往前飞,一头撞在蜘蛛网上,蜘蛛飞快地爬过来要吃蚊子,蚊子急中生智,忙笑者说:‘蜘蛛大哥,我是看你不在家,好找糖给你吃。”蜘蛛从未吃过糖,又听见叫它为大哥,心里自是欢喜,放走了蚊子,蚊子趁蜜蜂采花的空偷了糖给蜘蛛。蜘蛛正吃得津津有味时,蜂王带着大批工蜂赶到,不容分说严惩了这个“盗蜜贼”。这时,蚊子正躲在一片树叶下,捧者脸“嘻嘻”笑呢!这个同学塑造了一个机智的小精灵的形象。孔乙己那里去了,一个学生说:“他误入了时光隧道,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大都市——武汉,他的学问在今天可派上了用场,他成了‘之乎者也广告代理商,他开的茴香豆餐馆生意特别红火,凡是知道孔乙己的人都会千里迢迢地跑来尝一番……课后这个学生写出了别具一格的《孔乙己外传》。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在阅读理解中要注意对作者情感的尊重,力求尽可能完整地把握好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阅读教学说到底是人文素质的教育,在感知、领悟、鉴赏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创新的视域,培养学生的人生品格,发展个性,健全语文人格,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

上一篇:2024年第一学期61班班主任工作总结下一篇:以母亲节为话题的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