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历史文化资料(精选5篇)
送桔表吉祥 在潮州,人们把柑橘叫大桔,它的谐音又是“大吉”,因而,到亲戚家贺年都要带柑橘,主人就拿自家的大桔和贺客带来的互换,以便互尽好意,各得吉祥。通常的,女人到亲戚朋友家里拜年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些红橘,用篮子提上作为新春的礼物,而所得的回赠礼物也都是这些东西。
送桔送红包 在潮州,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至于赏赐红包,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去买些他们爱吃,爱玩的东西,这是后来为简化手续而变化的,虽然意思相同,但还是不如传统的送个橘子更有意义。
送桔赔礼 假如新春佳节期间甲家的孩子打了或骂了乙家的孩子,甲家必须送一对大桔去赔礼,而甲家的爸妈也不责备自己的儿童;乙家的人接受了大桔,也就原谅了甲家的孩子。这说明乙家遭受了不吉祥的打架,甲家赔礼以吉祥献给乙家,就可以使乙家和乙家的孩子今年没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了。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 是由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而成。很早的时候, 潮汕一带是有当地土著居住的, 这些土著少数民族有僚、俚、畲, 这些土著自聚族之日起便慢慢形成自己的文化和民俗。而我们的潮汕民间文化在形成过程之中, 就自然而然吸收了土著文化中的优秀成份。在传统的潮剧剧目中, 就有不少体现这方面的内容。著名潮剧《苏六娘》中便有婉转悦耳的《斗畲歌》, 这是畲族民歌。另外, 潮汕地区目前的居民, 大多数是由中原地区迁移而来, 为数众多的移民, 也带来了中原文化。所以, 潮汕的土著文化和外来的中原文化共同组成灿烂的潮汕民间文化。
光辉灿烂的潮汕民间文化历史悠久, 内容丰富, 享誉海内外。潮汕民间美术文化是潮汕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潮汕民间美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 对弘扬潮汕民间文化的优良传统, 丰富潮汕文化的内容,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潮汕民间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形式
1. 古朴典雅的潮绣
刺绣是中国民间工艺之一, 广东的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称为粤绣。粤绣历史悠久, 其中的潮州刺绣尤为有名。潮州刺绣简称为潮绣, 主要产地便是潮汕地区。
潮绣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题材内容与图案纹样, 独具特色, 有质朴典雅的美术之美。久远在明清时期, 不受文人画的影响, 也不受外洋艺术渗透的冲击;即使在现代, 新美术工作者的介入, 也难于改变其固有的民间刺绣的特色。无论过去或现在, 在潮汕民间都有一批从事刺绣设计的画师, 他们扎根于民间, 融会了潮州木雕、潮绣、潮州木偶等民间工艺, 形成了丰满浮凸、有起伏而又多变化、有条理而不紊乱、色彩富丽、组织细蜜、丰富多彩的总体风格, 给人以高贵典雅、热闹欢乐的美术效果,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潮绣沉重、粗犷、耐看, 常用于民间如古民居或是庙堂作帘帏之用, 与整个建筑物相结合, 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
潮绣的题材除了人物、花鸟、动物走兽、器皿、博古、龙凤之外, 经常用鱼虾以及南国的佛手、菠萝、林檎等瓜果这一类题材, 这也是潮绣的一大美术特色。
2. 走在时代潮流的潮州陶瓷
目前, 潮州击败了景德镇, 被评为“中国瓷都”, 成了分量最重的一张名片。可以说, 潮州陶瓷令潮州这座古老的城市脸上生光, 并不为过。
潮州陶瓷主要有美术瓷、日用瓷、卫浴瓷和特种瓷等。美术瓷又叫工艺瓷, 它最能体现潮州陶瓷与美术的千丝万缕密切关系。这种陶瓷主要有人物瓷塑、动物瓷、通花瓷和花瓶彩绘等类型。其中人物瓷雕, 用料精细, 洁白晶莹, 造型秀美, 以别具风韵而饮誉瓷坛;而通花瓷则以雕镂精细的镂空技艺、配以捏制的各式瓷花, 以玲珑剔透之美而独步瓷坛。动物瓷中的美术则以变形最负盛名, 它以变形夸张的手法, 强调动物之某一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使之神韵独具。通花瓷瓶是在瓷坯体上雕通几何图纹, 或各种花卉、人物、动物等图案, 由人工彩绘装饰花纹, 其花纹色彩绚丽、多姿多彩。装饰多以镂空几何纹样为底纹, 底纹多为四方连续图案, 充分表现出精工细致的艺术效果。而花瓶、瓷盘的彩绘, 也推陈出新, 异彩纷呈,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是其主要特点, 至今还不断吸收引入新的形式和技法。
在彩瓷上, 更是吸收多种美术上色的技法, 工笔、意笔, 兼工带写, 现代派彩绘, 纷煌倍出。潮州彩瓷中的彩绘, 颜料丰富, 构图清新, 细腻清丽, 经历代艺人的努力, 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瓷区的彩绘风格, 这便是陶瓷界声名远播的“潮彩”了。
3. 巧夺天工的潮州木雕
潮州木雕也是潮汕地区闻名于世的传统美术工艺形式。它不但继承了我国传统木雕的雕刻技艺,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更是吸收了石刻、绘画、泥塑以及潮剧木偶等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的长处, 融会贯通, 自成一风格, 独树一帜。因其工艺精良, 逼真度高, 色彩艳丽, 这种从唐代开始便产生的潮州木雕, 用途广泛, 既用于制作建筑摆设、家具、神器、案头摆设等, 也被广泛应用潮汕各地的祠堂、庙宇、建筑物的门窗、匾额、承柱、藻井以及家用器物上的屏风、几桌、床炕、茶橱、宣炉罩等, 而潮汕民俗中迎神赛会、祭祀祖先的神龛、神轿、烛台、挂屏等也都用潮州木雕装饰。
4. 潮汕民间美术工艺的集大成者——潮汕古建筑。
潮汕古民居尤其是宗祠、寺庙更是集潮州的木雕工艺、陶瓷工艺、潮绣工艺于一体, 水乳交融, 摇曳多姿, 是潮汕民间美术工艺的集大成者。
传统的潮汕古民居, 一般来说, 中脊经常有嵌瓷的爱好。中脊有高脊、中、低脊之分, 大厅顶为高脊, 前厅为中脊, 次房或花巷为低脊。厝头的顺延方向为垂带, 潮州的垂带多样形式十分丰富多彩, 有的可与皇宫的装饰相媲美, 因为潮州嵌瓷的大量应用于中脊和垂带头, 形成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屋顶装饰独特景观。常见的有中脊通花嵌瓷, 浮肚嵌瓷, 神庙脊上龙及百花百鸟的嵌瓷作品, 是潮式建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起来美轮美奂, 典雅大方。
当然石雕门楼肚的石雕也有独特的艺术, 在以前那些翎毛花鸟, 走兽飞禽, 人物及景观都是工艺师傅的精心细刻, 其中凝结了他们的辛苦劳动和艺术精神。这些图案栩栩如生, 充满了浓烈的美术气息, 更体现了潮汕人民的美术传统。
木雕和彩绘金漆木雕的应用, 精细的雕刻技术, 令人叹为观止, 如庙宇的神像或者屋檐、花窗的雕刻。此外, 楹梁彩绘, 潮绣帘帏, 色彩斑斓, 民间艺术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 但潮州彩绘。潮州刺绣、潮州木雕更显精细, 色彩更丰富。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重要的艺术形态, 潮州的泥塑、民间的稻杆画等等也是潮汕民间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限于笔者的资力, 未能详述, 故一笔带过。
综上所述, 潮州民间美术是潮汕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气息, 对潮汕文化的繁荣和弘扬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 深入研究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刺绣、潮州古民居等民间美术工艺品, 对弘扬潮州文化意义是十分深远的。
参考文献
[1]郭马风.魏影.《潮汕美术陶瓷与刺绣抽纱》.1999年1月花城出版社.
[2]远宏、祥波, 《中国民间陶瓷艺术》.1996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潮州 释 道 方志
序言
考“潮州”之名,应始于隋,由“义安县”改名而来。今日所称“潮州”,实际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现广东省潮州市,辖潮安区、湘桥区等地。广义则指古潮州府,于明洪武二年由元潮州路改置而成,主要管辖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澄海县、饶平县、普宁县、惠来县、丰顺县以及大埔县等九县,大致为今天所称“潮汕地区”。
本文,笔者将以乾隆《潮州府志》为研究视角,对古潮州府释道先贤、寺、祠文化以及两者与儒学的关系展开论述,以期对古潮州府释道文化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而笔者在此选择乾隆时期周硕勋纂修的《潮州府志》,据《“潮州方志”考》,现存最早的《潮州府志》应为嘉靖年间郭春震所纂修。一方面是因为周志之后饶宗熙《潮州志》已刊行不全,而周志之前,方志多亡佚,或藏者较少,如顺治《潮州府志》、康熙《潮州府志》。另一方面,选择清朝府志,也是希望从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来收集古潮州府释道文化的资料。
一、释道先贤
自唐宋以来,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和保护,释道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古潮州府出现了不少在释道文化方面的名人,地方府志对这些人物亦有一定记载。笔者在此将通过对乾隆《潮州府志》中所记载的人物的分析,从而对古潮州府的释道先贤的形象有一个较好的呈现。
(一)释道先贤在方志中所处位置
乾隆《潮州府志》是由时潮州知县周硕勋主持纂修的,全书共有四十三卷,其中人物志三卷十四类,即为“名臣”、“循吏”、“儒林”、“忠烈”、“孝友”、“文苑”、“武功”、“义行”“隐逸”、“耆德”、“方技”、“仙”、“释”、“列女”。
任何一部著作,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 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乾隆《潮州府志》产生于封建时代,这就决定了其在修纂过程中必须以在当时占据主流的儒家文化为指导思想,以及由此来衡量人物能否入传的标准。因而可以看到,在这一人物志中,忠、孝、节、义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二)释道先贤的神话色彩
宗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对于未知或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所臆造出来的一种自我安慰。释道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它往往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和虚幻性。正是在释道文化的这种特性的影响下,乾隆《潮州府志﹒人物志》对“仙释”类人物的记载也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三)释道先贤的禅诗色彩
释道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其义理中包含着诸多对人生、对世界的哲理性思考,值得我们深思。也正是因为释道文化的这个特点,乾隆《潮州府志﹒人物志》对于“仙释”类人物的记载常常带有禅诗色彩。
笔者认为,乾隆《潮州府志》中所记载的释道先贤,或是对释道文化在潮州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或是由于释道文化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释道文化在古潮州府的影响。
二、寺、祠文化
潮州古属楚地,背五岭而面南海,远离朝野,民风淳然,“尚鬼神、重淫祀”之风盛行。释道文化本身就是宗教文化,当它们传播至这样一个信仰成风的地区,自然也形成了一定的民间信仰。同时又由于潮人处在临海之地,思想活跃开放,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度较大,从而促成了释道相融的现象。
此外,从乾隆《潮州府志》对寺、祠文化的记载,我们还可以发现古潮州府释道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如乾隆《潮州府志﹒寺观》载,侣云庵中悬有真武铸钟,且庵前阔埕有“玄天上帝”石炉,可见当时一些庵寺存在兼祀他神的现象。这一特点在《潮州市佛教﹒潮州开元寺志》有更详细的记载,如潮州九槽庵,“庵三进,……庵中兼祀三山国王、城隍、玄天上帝、天后圣母、土地神等”。
虽然乾隆《潮州府志》对寺、祠文化的介绍多停留在名称和地址记载方面,但却足以为我们呈现出古潮州府庵寺和祠祀发展的大致草图。据此可以发现,释道文化在古潮州府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信仰,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融合的情况。
三、儒学与释道文化
虽然释道文化在古潮州府取得一定的发展,对儒家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但这并不能,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文化的主流地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笔者在此要论述的,并非单纯意义上的释道文化对儒学的冲击,而是希望借助乾隆《潮州府志》中的一些记载,论述释道文化对儒家士大夫的吸引力,以及三者之间的渐趋融合,从而对释道文化在古潮州府的发展进行更深一步的认识。
另一方面,不仅平民百姓,许多潮籍的士大夫,如明海阳籍入阁的盛端明、清初澄海籍潮州总兵许龙等,都被释道文化所吸引,而在潮为官的唐朝潮州刺史唐临、韩愈等,也与释道先贤交往密切。以韩愈为例。韩愈本因谏迎佛骨而被贬潮州,但他不到潮州一年,却与灵山寺高僧大颠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除此之外,如“仙”类人物白玉蟾、黄延新皆与士大夫有所交往,“释”类高僧惠照、惟俨等,皆颇受当时儒家士大夫赏识,多次向他们传授佛理。
儒释道的渐趋融合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产物。当几种文化共处一室而又无法消灭任何一方时,只能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融合的矛盾中共存。笔者认为,释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潮州儒家士大夫的认可,是其能在古潮州府得到较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释道文化在潮州的发展,给儒学带来压力,从另一个角度上而言也促进了儒学的发展。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乾隆《潮州府志》对古潮州府的释道文化记载虽不够详实,但已足以反映出当时潮州释道文化的大致发展状况。显然,自唐宋以来,释道文化在潮州已取得一定发展,逐渐得到平民百姓甚至文人士大夫的认可,并且留下了许多庵寺、祠堂遗址,形成一定的民间信仰,影响了现今潮汕地区多神信仰的潮州文化。
【参考文献】
[1](清)周硕勋纂修。乾隆潮州府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2](明)郭春震纂修。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嘉靖)潮州府志 8卷[M]。北京:中国书店。1547
关键词: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宣传;人际传播
潮州市位于广东的最东端,是广东的“东大门”。潮州是一座有着1 6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闻名遐迩的“潮文化”发祥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称。潮州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是粤东文化古迹荟萃之地,拥有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等众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古迹,于1986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拥有“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潮州菜之乡”等含金量极高的国家级“城市名片”。但是,在众多的旅游城市名片中,潮州的“文化旅游优势”并未如期待地那般引人注目。
一、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现存问题
笔者于2016年3月15——3月26日期间,在潮州的开元寺、牌坊街、广济桥等主要文化景点,面向来潮旅客展开关于“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潮州文化旅游形象存在以下两个较突出的问题。
(一)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缺乏有效整合
在旅游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类型众多,包括政府职能部门、旅游业企业、个人传播者等。
政府职能部门传播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对受众具有较高可信度。潮州政府一贯十分重视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传播工作,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职能部门未能形成统一联合的格局,造成传播力量的分散化。
广电部门在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对外宣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电部门通过专题报道、纪录片、宣传广告等传播形式,吸引受众、强化推力,有效促进了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而在现实中,潮州文化旅游形象的宣传力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户外常见的电子屏幕、车载电视、信息查询触摸屏等新媒体,仍未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
旅游业企业在潮州文化旅游形象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各大旅游业企业直接接触受众,给受众一个直观而深刻的感知形象。但是,目前潮州各旅游业企业并未形成统一有效的信息传播机制,信息传播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而纷繁冗杂的旅游信息加大了游客搜索信息的负担,并且容易导致信息疲劳。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游客倾向于选择相信通过人际传播方式获取旅游信息,尤其是亲朋好友的推荐信息,认为其可信度高。然而,受人际传播方式受众面和传播速度的限制,仅倚重人际传播方式并不能对潮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因此,如何有效整合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中的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及人际传播(口碑传播),成为问题的关键。
(二)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备
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对潮州文化旅游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不是很满意。在交通状况方面,公车的数量少且管理不到位,各种私人面包车和人力三轮车的营运缺乏规划管理,停车场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潮州旅游业的发展。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命脉,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应是旅游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在酒店服务水平方面,潮州市区主要以潮州迎宾馆、蓝钥湾酒店、潮州宾馆、华侨大厦、金信大厦、白玉兰等酒店为主,其余多为中小型宾馆,在旅游旺季有可能出现住宿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部分酒店的设施和服务水平也相对有限。在旅游地商铺建设情况上也存在一定问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众多景点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但从目前旅游地商铺建设情况上看,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杂乱现象。部分风景区内,甚至出现“市场乱摆摊”的现象,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文化氛围。
二、优化潮州文化旅游形象传播的对策
潮州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由于信息传播、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等因素,导致潮州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很好地得到开发利用。为更好地树立和传播潮州文化旅游形象,吸引更多人体验潮州文化之魂,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宣传主导作用,提升信息传播素养
一、谈历史——韩愈在潮州
(一) 韩愈赴潮的经历
宪宗元年十三年, 韩愈的《论佛骨表》激怒了宪宗, 而被宪宗贬至潮州。当时宪宗迎佛骨将侯佛的局面直接推向了高潮, 不论是民间还是宫中都对宪宗迎佛骨之事表现出如痴如醉的沉迷。对此现象表示无法忍受的韩愈用一篇《论佛骨表》进行斥责和批判, 韩愈的上奏表文立足儒家学派对于社会价值的追求, 却忽视了对事件陈述的具体情况。维护正统儒教的韩愈, 他的作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却在当时偏偏忤逆了宪宗想要长生不老的急切愿望, 大发雷霆的皇帝原本下令要将韩愈斩首, 后因有权臣为韩愈求情才保全性命, 只被贬黜潮州, 降职潮州刺史。1
当韩愈作出《论佛骨表》一文之时, 他所心怀的情感是济世救民的自我价值认同, 并没有因为贬黜而灰暗。韩愈谏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但是对于韩愈本身而言, 精神信念更加重要。韩愈怀着受创的精神力量, 在去潮州的路上一直深沉反思, 试图对他受到打击的信仰进行平衡。在接近潮州时, 韩愈得知此去潮州之地, 是一个风水险恶、频发灾害, 并且鳄鱼为患的地方, 韩愈意识到, 自己必须在任职当中通过实践行动, 来平衡贬职的落差。在这样的心境变化下, 任职之后的韩愈, 对于潮州治鳄鱼的事件, 对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而这样的意义也在《祭鳄》一文中得以体现。
(二) 韩愈对潮州历史的影响
韩愈作为宋代已经形成的文化形象, 从唐代始, 韩愈的变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 这些变化都离不开韩愈本人的经历。其实, 在韩愈未到潮州之前, 他的文章就已经在潮州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曾有潮州人就“蓬茨中手持目览, 饥食渴饮”, 并因为韩愈的文章而感到“沛然满饱”。韩愈的“大文人”形象于此可见一斑。2
韩愈恰好是在潮州历史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贬到了潮州。潮州当时的历史发展, 正是一片需要文明之火来点燃的荒废草原。作为中原文化的杰出人物韩愈, 恰逢其时, 贬来潮州, 这大约是一种历史的因缘吧。而潮人之尊韩, 应该也离不开这个因缘。
虽然韩愈在潮州任职时间十分短, 但却留下了不朽的盛名, 在潮州有很多以韩愈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和观光胜迹。在中国历史上, 唐宋历代文人墨客都会提到韩愈, 可见对韩愈的推崇尊敬, 成为了跨越年代、区域的文化现象。
二、韩愈《祭鳄》背后的经历影响
(一) 韩愈治鳄的传说与历史事实
在历史上, 对于韩愈的《祭鳄文》抱有褒贬不一的评论, 认为好的人说:这篇文章表现了韩愈热爱人民体恤人民生活的父母官形象。而认为这篇文章不好的人说:这是一种迷信, 简直故弄玄虚没有做到作为官员应该做的事情。笔者认为对这件事的评价之所以会褒贬不一, 因为不管是维护韩愈的, 还是诬陷他迷信的人, 都只是非常片面的去看待韩愈所做这件事, 而并没有结合潮州当地真实的情况:地理地形、人民的遭遇等事实。不过当时人们也并没有什么条件去了解事实, 只能凭借他们看到的这篇文章来对韩愈做出片面的评价。
韩愈的这篇《祭鳄文》的作用, 我想主要不应看它当时的实际治鳄功用, 而应着重看它从精神和气概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其潜移默化的精神作用, 大于实际的也即直接的作用。而这种精神上的感召力, 又对改变当时的现实面貌起了极大的作用。
(二) 韩愈《祭鳄文》中的文化反思
不过笔者想说的, 并不是《祭鳄文》给潮州带来的切实的作用, 而是这篇文章之后, 韩愈的思想和历史的考究。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 人们对鳄鱼这种生物是不敢做出任何作为的, 将其视为神物, 向江中抛掷牛羊等活物, 相当于祭祀。然而这对治鳄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反而鳄害越来越严重。韩愈在了解这一事实之后, 他认为只要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管是哪路神明都是不能让其继续发展的。他认为应该彻底铲除。
在人民仍然奉鳄鱼为神明的时候, 韩愈用《祭鳄文》让人们明白了他们奉了可恶的东西作为神明, 在文中影射了潮州的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和恶霸, 并声明要铲除“他们”3, 让当地的百姓得到信心并且鼓舞了人们, 让他们不再恐惧这些“鳄鱼”, 引导人们和鳄鱼坚持到底的做斗争。
从宏观视角来看, 儒教伦理强调意识形态的存在, 普通民众少有融入儒教而生活的, 所以儒教仍然与人民做着包容磨合以及深入的融合。在韩愈的那个年代, 人们的信仰更多的与迷信的佛教密切相连, 更多人更容易接受并接受天命。直到现代科学逐渐成为人们常识测量的量尺时, 还是有人仍然相信迷信深陷其中。而我们将这个韩愈当年的言论做法, 嵌入这样的背景中, 就不难解释那些持有贬论的人的想法了。
三、韩愈《祭鳄文》中的儒家思想
不难想象当年的韩愈是秉持着怎样的决心, 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治理鳄鱼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在后世研究看来, 韩愈这样的做法与他本人所信仰的儒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怀着儒教文化滋养下一颗仁慈却不屈的心, 站在人群中给予大家信心, 鼓舞大家去与鳄鱼作斗争。这样的做法在潮州在后世都得到了崇高的评价。
韩愈的信仰让他对鳄鱼这种被其他人奉为神的存在报以完全的否定。他的作为有着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体现, 面对鳄鱼, 韩愈看到的是超于鳄鱼的存在, 他看到潮州人民承受着除了鳄鱼灾害之外的更严重的灾害, 他告诉大家可以用敬畏的心看待神明和生灵, 但不能让他们伤害到我们自己, 可以以抗争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并以让大家接受这种的方式为基础, 写出《祭鳄文》4。
后世当中, 韩愈被认为是一名迂腐的儒家知识分子, 那些批判他的人难道就没有看到, 在韩愈之后一个一千年的历史时代背景么, 纵然韩愈自己信仰儒教, 但是他身边仍然迷信的人, 在多数。韩愈试图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治理鳄鱼, 况且那个一点都不发达的年代, 请问还有什么高见呢?
四、结语
民间传说突出了韩愈携带的神秘力量, 潜藏着对坎坷生活的辛酸无奈, 正史的记述则服从于正统儒学理路的解释方式, 而具有儒教思想的知识分子在潮州做官后, 进一步把祭鳄奉为象征式的楷模, 起到了治理鳄害的实际效果。三种记忆主体虽然对韩愈治鳄的利用方式不尽相同, 但都有意无意地强化、发挥了祭文本身的神圣色彩而抹去了其他细节。
摘要:韩愈被贬黜的经历, 历史上大有文章可做考证。韩愈被贬到潮州待了八个月, 不同于其他曾贬到潮州的人, 他带给潮州人的不仅让潮州人铭记, 在中国历史的青卷上也留下了他的名字。后人也由于仰慕其才华和人品, 络绎不绝的来到潮州。
关键词:韩愈,《祭鳄》,历史和文化
注释
11.王琳.韩愈潮州祭鳄的历史语境和文化反思[J].兰州学刊, 2011 (5) :183-186.
22 .李荣.从古潮州溪谈到韩愈祭鳄, 鳄鱼西徙六十里之事[J].韩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8) :52.
33 .邱妙芳.韩愈祭鳄的文化反思[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2) :94-98.
【潮州历史文化资料】推荐阅读:
潮州特色07-01
粤东潮州广济桥07-11
潮州俗语之民间传说07-01
厦门潮州三日游600字作文06-20
历史二轮复习资料05-24
高一历史复习资料10-07
九年级期末历史资料07-10
中考历史备考策略的资料总结06-14
河南省中考历史资料07-23
人教版中考复习资料历史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