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共7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有不少新的突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真诚地待人处事、保护大自然、了解战争,呼唤和平,生命是宝贵的、、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本册教材的注音有以下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直到该字列入要求认识的字为止;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时不再注音;选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均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多音字注音用方括号。课文中的生字,都是注的本音,有些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变调或读轻声,在教参中加以提示,供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时参考。
二、课标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要求会写200字,认清字形,了解在语文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
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型阅读。
5.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单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6.写作:
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作文。
7.实践活动:
(1)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是非善恶。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习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8.写字: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具备初步的概括文章的能力。
(2)加强朗读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篇章。
(3)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2.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能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能适时、友好地进行补充、提问、参与讨论。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及一些星星、奖状、聘书等。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训练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八单元的一次训练,本次的话题是“我们的奇思妙想”,学生可以根据已经了解到的有关科学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对21世纪科学发展的各种奇思妙想,交流的内容可以涉及未来的方方面面,只要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谈话:同学们,在我们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
2. 观看课件出示的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图片资料。
3. 谈话:这些都是科学家们产生奇思妙想后创造的。其实,只要同学们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并努力去创造,那么你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
4. 课件出示一些青少年的小发明创造的图片文字资料。
5. 导入:你们看,这些同学的幻想就变成了现实,想不想向他们学习?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让你们都成为小小科学家,好吗?下面,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吧!
6. 板书课题:我们的奇思妙想。
二、拓展想象,自由练说
1. 拓宽思路:同学们,你们对未来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谈一谈,如: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居住的房屋,照明的设施,公路、铁路、航天、航海及各种交通工具,未来的学校、教室、书桌、黑板、动物、植物的变化莫测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小组练说。
3. 交流汇报(老师注意从中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奇思妙想,还可以谈谈产生这种奇思妙想的根据。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某位同学讲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补充说明,发表不同意见,或深入讨论)。
三、模拟演练,促进交际
1. 谈话:听说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具有奇思妙想的小科学家,于是“环球畅想未来高科技公司”便派出了一位高级主管来到我们这里,想从中招聘几名设计师,大家敢不敢竞聘?
2. 师生互动:老师当高级主管,学生应聘(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讲出奇思妙想,还要作好示范,让学生懂得高级主管应注意与应聘者交流,如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或补充说明)。
3. 生生互动,一生当高级主管,一生应聘。
4. 引导评价“哪个高级主管最善于发现人才,哪个应聘者的奇思妙想介绍得最有特色”(老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礼貌用语、体态语言等进行积极评价,最后评出“星级主管”发给星级证书,评出最优秀的设计师,发给聘书)。
四、创意演示,再现情境
1. 老师:正巧电视台要制作一期题为《我们的奇思妙想》的专题节目,你们想不想参与?如果想参与,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些富有创意的形式来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2. 学生交流讨论用什么方式介绍最好(边画边介绍,边演示边介绍……)
3.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边画边介绍可借助幻灯),另选一名学生作拍摄状。
4. 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几名学生,颁发“最有创意奖”。
五、家庭采访,延伸课堂
1. 今天这节课,我们展开了充分的想象,交流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大家觉得很有意思吧?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父母小时候曾经有过哪些奇思妙想?后来这些奇思妙想变成现实了吗?回家采访你们的父母。
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个单元共安排了四篇主体课文《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生命生命》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对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飞蛾奋力挣扎逃生”、“小苗顽强从墙缝里钻出来”、“倾听自己的心跳声”作了深深地思考,表达了“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要让自己获得更加光彩有力”的人生哲理。
设计理念:
真实体现生本理念进课堂,让学生在阅读中放飞生命。读、写、交流相结合,融汇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推动教学进程,促使简单的教学环节,孕育“惊喜的发现”;开放的合作交流,反馈无穷的文化积淀;敏捷的思想碰撞,催开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努力构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朝着预期的目标迈进。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妙词佳句。2.熟读进而背诵课文,体会感动自己内心的句子。3.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4.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5.仿写有关生命的段落或者文章,阅读交流搜集有关生命方面的名言警句,体现大语文教学观的内涵和好处.
教学重难点::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生本理念进课堂,前置性作业是关键,老师指导学生做好前置性作业,搜集资料,做课堂交流的充分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前导入,老师放<<千手观音>>的舞蹈课件。
师:欣赏舞蹈后,你想说点什么?
生:演员舞姿真优美,让人拍案叫绝。
生:悠扬的舞曲优美的舞姿绚丽的背景,简直让我如醉如痴。
...
。 师:是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婀娜多姿的姑娘,她们都是聋哑人,21个聋哑人,在舞台上尽情挥洒,在残缺中追求完美,在无声中激荡生命。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抒写着华美的乐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杏林子的文章,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9页19课<<生命生命>>,齐读课题2遍。(出示课件2,背景课题。)
2.披文入境,自主阅读.
<1>同学们:我们学习快乐吗?(快乐)!是的,我们要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这节课,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把课堂交给你们,把自由和快乐交给你们好不好?希望你们好好珍惜表现的机会。
<2>学生自由朗朗读文,充分读文2遍以上.师:成功的快乐,大家分享更快乐!学生也说一遍,为小组交流做准备。
<3>学生先把自己做的前置性作业和自己的笔记进行熟悉梳理,做到交流胸有成竹。
3.愉快交流,分享收获。
<1>师:成功的快乐大家分享更快乐!生又说一遍.进入小组交流环节。
好,大家都是会读书的孩子,刚才你们在读文时,我发现大家都很好的完成了昨天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等等都做了读书笔记。跃跃欲试的孩子们,现在小组分享你的学习收获吧。
<2>.学生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是课文的主要内容,234自然段等重点段的感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和体会。读文后,你想说点什么,你对生命以及生命价值观有怎样的思考和判断等,在再次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自由交流,披文入情畅所欲言。
4.全班展示,激情飞扬
成功的快乐,大家分享更快乐!师生同说,进入全班交流环节。
<1>.抽一小组上台前: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上台.就课文的主要内容,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等重点段落做了细致深入的体会和感受的交流,有一学生还出示三段话,探究总结写法:
读了“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一句,仿佛我也感受到那种生命力,种子不怕困难,用自己的嫩芽冲破坚硬无比的外壳,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它知道自己生长在一个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但它并不难过,而是勇敢地面对,虽然只活了几个小时,但是我很敬佩它那种不屈的精神。(先读后感的写法)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他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挣扎着的飞蛾让我分明感到: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诊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中有叙的写法。)一想到自己,觉得很惭愧。以前,我看见一只小蚂蚁都要把这条小生命弄死。现在,每当我发现有一只蚂蚁在咬我,想弄死它的时候,就想起它毕竟也是一条小生命啊!我打消了这个念头,轻轻把它放到地上,让它回到自己的家。(想象联想,抒发情感的写法)。
还有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生读,谈喜欢的原因.不一而足。
<2>.台上学生交流的问题,如果不充分,台下同学进行补充说明。
(整个课堂是惊喜不断的课堂,是学生心灵自由放飞的课堂,是学生生命价值不断升华的课堂。)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好样的!小小年纪学会了读书和感悟,学会了表达和交流,老师由衷地高兴。一起夸夸自己:我们都是好样的!学生齐夸。
<1>.出示课件3(见板书的内容).师:是的,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脉搏的跳动等,他们都是生命最崇高的体现,是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告诉我们生命无价,生命就是拼搏,我们要心怀感激,感谢生命之旅的无限风光。
<2>.师要求学生把手放置在医生把脉的地方,静听自己的脉搏跳动,和血液涌动的声音。师问:感觉到它的跳动吗?它是什么?(我们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它?(生:课文最后一段话给了答案,不要白白浪费它,要让生命活得光彩有力。从现在起都热爱生命,好好学习,做个有出息的人)其他学生做补充,旁征博引,口若悬河说出了生命价值,理应怎样去珍惜。
<3>师:学了课文,同学们一定想起了许多与生命相关的美文、小诗、名言,以及故事,把昨天搜集的资料,也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先小组交流,再自由发言。学生畅所欲言。(整个课堂是精彩纷呈的交流舞台,是学生分享阅读乐趣的自由天地。)
6.小结全文,引起阅读期盼。
师:同学们真是棒极了!个个精彩!个个都是会读书的好孩子!相信以后大家都会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阅读更多更大的乐趣。
师深情地:是啊,小草把绿色献给春天,它的生命更精彩;红日把温暖送给隆冬,她的生命更精彩;我们把爱心献给人类,我们的生命更精彩!愿我们都拥有精彩的人生,怒放的生命!(放课件4,汪峰歌曲<<怒放的生命>>)学生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飞蛾求生----生命可叹
19 生命生命 { 瓜苗生长---生命可敬 } 好好珍惜 光彩有力
倾听心跳---生命可贵
附: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以生命生命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交流阅读感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自从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理念,我就试着把这些理念运用于课堂,甚至贯穿课堂的始终,当我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把文本内容让学生当成艺术珍品去欣赏,把过去的一言堂变成一溪活水时,我内心充满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欣慰。当我看到孩子们童真的脸上充满分享的喜悦和阅读的幸福时,我真正体会到生本课堂是激扬学生生命的课堂。我需要继续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交给这些不可小觑的,未来的莘莘学子们。
第一组课文知识要点:
1、在第一组课文中,我们随着作者游览了()、()、()、()、()、()、()等祖国大好河山。我觉得我们的祖国()。我能用(、、、)等词语赞美它。
2、我会背、默三首古诗词,并能想象诗词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了解意思)还会背诵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如()的《
》、()的《
》。(写在背面)3、我能背诵《桂林山水》。我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甲”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给我的感受是“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水就像()。4、我会背诵《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2、6自然段。我能用()、()、()、()形容溪水不同的调子。
5、我能背诵描写自然景观的千古佳句。(写在背面)知道五岳指()、()、()、()、()。五大淡水湖是()、()、()、()、()。
6、我了解了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的句式描写事物的方法叫(),这样写(能分几个方面把景物的特点写得清楚明白、具体生动)。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 天山的野花真多啊,(),天山的野花真艳啊,(),天山的野花真香啊,()。(真),(),(真),(),(真),()。7、用数字来说明,句子(),我能用这样的方法写句子。()
引用古诗,读起来真有味,还让人心服。我也能这样用。()
8、我了解下面这些多音字,能组词。
倒
似
卷
转 饮
朝
没
和
第二组课文知识要点:
1、我认识了《中彩那天》里()的父亲,《万年牢》中()的父亲,《尊严》里()的哈默,《将心比心》里()的母亲,《父亲的菜园》里()的父亲。我拥有()父亲(母亲)。
2、请你说说《中彩那天》一文中“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这句话的意思:()。
3、“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里“富翁”指的是()。当四川遭受地震后,全国人民(),这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是最()的时候。
4、《万年牢》使我懂得(),《尊严》告诉我(),“将心比心”的意思是(“ ”),只有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待人要宽容和鼓励。
5、我知道诚信很重要,我能填一填下面的名人名言:言必信,行必()。己所不欲,()。精诚所加,()。老吾老,以及人之();幼吾幼,以及人之()。
第三组课文知识要点:
1、我知道了《自然之道》的“道”的意思(),文中的“自然之道”就是()。
2、我还知道蝙蝠的嘴就像雷达的(),蝙蝠发出的(),就像雷达发出的(),蝙蝠的耳朵就像()雷达的荧光屏。
2、我知道人们从鲸鱼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鲁班从()得到启示发明(),医学家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挽救了()。我从()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它的作用是()。
3、我会填:朝霞不出门,()。天上鱼鳞斑(),晒谷()。春雾(),夏雾(),秋雾(),冬雾()。根深才会()。青出于蓝而()。
第四组课文知识要点:
1、这单元里我认识了一群同龄人。有()的“小夜莺”,()的雨来,()的雷利,()的安静,()的小珊迪。我最想和()交朋友,因为他()。
2、《夜莺的歌声》一文写的是()时期,夜莺()地和敌人周旋,用()学鸟叫,为游击队(),帮助他们歼灭德国兵的故事。“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里的“野兽”是指(),从这里可以看出“夜莺”是个()的孩子。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雷利”呼吁:“救救孩子们,要()不要()。”为了母亲不再失去(),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为了孩子不再失去()。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你读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4、我能说说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5、我积累了一些跟“战争 ”有关的成语:
四面()草木()()救赵 知己知彼—()出其不意—()
我能简单来介绍一下其中一个成语的大概故事情节::
第五组课文知识要点:
1、这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我认识了()的安静,()的杏林子;()的维也纳的小花,我最敬佩(),因为()。
《手不释卷》的成语故事讲了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在吴王的劝说下从此爱上了看书,知识越来越多了。鲁肃见了很是吃惊。他回答:“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相看……”他回答的话语就是成语()的意思。我还积累了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2、我填一填: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的,我要把()的生命,投入到()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对于我来说,申明的意义在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爱因斯坦 3、我记一记:
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第六组课文知识要点:
这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我们走进了《乡下人家》,了解了乡下人家,不论()时候,不论(),都有一道(),()的风景。如“他们总爱在()搭一(),或种(),或种(),让那些瓜藤攀上(),爬上()。”“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地吃起来。天边的(),()的微风,头上飞过()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他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的田园风景画。我想用()、()词语来形容此情此景。
2、我会背、默三首古诗词,并能想象诗词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了解意思)还会背诵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如()的《 》、()的《 》。(写在背面)
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王维
黄梅时节(),青草池塘()。——赵师秀 独出门前望野田,()。——白居易 我还能写一句跟“田园风光“有关的课外的古诗词()。4、我会写拟人句
(1)秋风送爽,一片片枯黄的树叶()(2)久违了的雪花姑娘()地来到人间。(3)()。
第七组课文知识要点:
1、这组课文的学期主题是(),我们认识了()的伽利略,()的大雕塑家罗丹,还有()的残疾青年,以及()的父亲。我还敬佩(),因为()。
2、《全神贯注》一文中,“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我还能仿写一句:我认为()值得我去做,要做得好就应该()。
3、《鱼游到了纸上》一文中“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一对大眼睛()地就像玉泉的水。”这是对“青年”的()描写。“他有时(),把金鱼的每个部位()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有时又()很快地画出金鱼的(),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是对“青年”的()描写,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他()的特点。
4、我发现文中出现了很多引号,我会选择它的正确的作用:(1)特定称谓(2)特殊含义(3)特殊含义,表示强调 它也因此获得了“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育。()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知识碰到过几次罢了。()林务官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第八组课文知识要点:
1、我们学习了()、()、()等体裁的故事。我还知道(、、)等成语故事,(、、)等民间故事,(、)等中国古代神话。我能向同学讲讲其中的一个。我知道希腊神话中还有(、、)等神,()等故事。我知道《渔夫的故事》选自()的()。这本书又叫(),由()个小故事组成。里边还有()等故事。
2、《纪昌学射》让我明白了(),《扁鹊治病》告诉我们()。
3、我知道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是()、()、()、()。我特别敬佩故事中的()。
4、我学习了这些故事后,了解到“文成公主”是()的人。“普罗米修斯”是()的人。其他众神中我还喜欢(),因为()。“渔夫”是()的人。我还知道()这一故事中的()和渔夫一样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5、我了解了把课文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今后的阅读中我能用一用。
6、我了解了好多带典故的歇后语,好多有趣的对联。如:黛玉焚稿—();霸王请客—();白骨精给唐僧送饭—();
风儿轻轻的唱歌,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谣。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
容
第一周聚聚散散
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
黑与白
第三周主体与背景
第四周冰川与晚霞
第五周画嗅觉
第六周卡通画
第七周双胞胎
第八周藏书票
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十周那一刻的我 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
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
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
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
第十五周迷宫
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
第十七周光的魅力
第十八周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1课 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
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板书:点线结合)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对于吴冠中的作品,多数孩子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这些画是“乱画”。为了让他们都理解其作品的内涵,我带他们从时代的角度、人文的角度多方面的介绍了作品的寓意,使得孩子们终于从画面中悟出了“聚”与“散”。
第二节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在用喷洒的方法进行作业时,很容易溅在身上,一定要提前嘱咐好学生避让,喷洒时动作幅度小一些,尽量保持好卫生。
第2课 小圆点的魅力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2、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教学思路:
本节课教学内容意在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圆点的几种基本形状:圆面、圆圈;发现圆点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给人不同的感觉,产生基本变化:通过对教材创造性的处理,突出一个“玩”字,力求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现小圆点的魅力,用圆点来创造美。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教学准备:
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收集圆的物品,观察寻找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圆的图案。
教具:平面构成“圆点的变化”。
学具:彩笔、瓶盖、纽扣等圆的东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在欣赏小圆点魅力之前,必须知道,怎么样才能算小圆点?谁能告诉老师,圆该怎么画呢?
学生来一个画圆,老师用圆规示范画圆的方法。当然我们在画的时候不可能这么标准,做到尽量而已!
老师加于讲解:固定圆心,半径相等长度,旋转360度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了,如果里面是实心(有色彩)就是圆点,如果里面空心的那就是圆圈了!那今天我们画的圆点就是实心的,因为比较小!所以才叫为小圆点。
(一)、大家看见今天的课题肯定会觉得有点奇怪,小圆点的魅力在哪里?怎么体现出来呢?我们马上就可以领略到啦!
老师在黑板上贴好一张白纸,粘上一个小黑圆点,并做从上往下移动,出现三种画面效果,让同学们一起来观察,一起来体验小圆点位置变化后产生的不同心理感觉,并把自己的感觉提出来。
老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加与示范,这就好比是一个小圆点,师生一起进行总结出三种感觉:
1.下落感(悬空的感觉)2.稳定感(上下左右的作用力一样,四平八稳。)3.安定感(没有地方可以掉了)老师拿出2个小圆黑点,要求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摆放出吸引感和排斥感。(请出2位同学上来进行摆放)并得出以下两点感觉: 4.相互吸引感 5.相互排斥感。
老师总结:小圆点只要把位置改变了一下,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画画时,要注意,主体物的位置就象小圆点一样,位置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画面和心理感觉!(出示课件,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讲解)
(主体物---苹果,具有下落感)
(二)、同学们都知道,所有的美术作品都是由什么组成呢?点、线、面,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点是如何变成线的呢?(张贴两张点的范图)
1.直线、曲线的感觉
圆点越密,线的感觉就越明显,朝一个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直线,朝其它方向排列就成了一条曲线。所以点排列在一起会有线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2.移动的感觉
圆点从大到小,是一种透视现象,渐变后会产生移动的感觉!(师生互动,得出相同的感受)。
(三)、在生活中,小圆点无处不在,看:
出示生活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图片,联系生活,从身边寻找灵感,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如---衣服、药丸、被子等等!)
老师加于讲解,并渗透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图案的相关知识。
(四)、小圆点不仅仅出现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而且美术作品中,也有他们可爱的身影呢!你们看!展示画面中具有小圆点存在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明白小圆点的作用和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同学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老师从构图、色彩等审美角度讲解,让学生认识俄国莫斯科画家康定斯基、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老先生及其美术作品,使学生在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最后重点介绍点彩画派的创始人法国画家修拉和其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
(五)、利用小圆点还可以摆放、拼出很多漂亮的图形呢!大大小小的圆点组合在一块,就成了一张美丽的作品了!
出示课件,展示小圆点的美术作品、书本范作。
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抽象和具象作品。并从作品中发现小圆点有大小之分、聚散之分,有无规则之分等。出示老师的示范作品(2张)
继续讲解抽象和具象美术作品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方法。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老师再复述一遍,并根据不同水平定下三个评价标准(1个红点、2个红点、3个红点)。
1.每位同学用彩色小圆点进行装饰或用小圆点拼出其形状。
2.要美观。
3.更需要创意。
方法不限,可以大小彩点结合使用,也可以直接点出作品,或点出作品轮廓后再填充彩点,还可以和线条互相结合在一起使用,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机动。
四、作业欣赏、评价
评价小圆点的美术作品,师生共评、自评,好在哪?不好又在哪?互相提点建议!再次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总结、拓展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彩绘圆点的方法完成美术作品,小圆点的魅力还远远不仅仅在于此呢!还可以利用其它方法、材料,如布、色卡、圆的小物件等等,都可以展示小圆点的魅力所在,在下一课时中我们会继续学习,采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再次显示小圆点的魅力。
小圆点无所不在,美也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善于用发现、审美的眼睛去观察、去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课前的精心准备,换来了学生学习的欢乐,老师也感到了身心的愉悦。一堂课,只要学生学的开心、画的顺利,老师教的实在,我认为就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
第3课 黑与白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作业过程中,许多孩子惊奇的发现:从黑纸上剪下花纹后,剩下的纸铺在白纸上居然也有着奇妙的效果!我适时引导他们: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只要带着艺术的眼光看世界,没有废弃物,只看你肯不肯动脑筋加工。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纸、水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第5课 冰 川 与 晚 霞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1.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2.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色彩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通常以色彩的名称来表现,比如:红、黄、兰。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当一个基本色加黑就会变深,降低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相反,加白色就会变浅,提高这个基本色的明度。纯度是指颜色纯粹的程度,当一个颜色的色素达到极限强度时,正好发挥其色彩的固有特性,这块颜色就达到了饱和程度。教具、学具的准备。
教师用具:范画,文字说明等
学生用具:图画纸,水彩颜料、调色碟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图中色彩有什么变化?欣赏图片并思考问题 启发学习动机,初步认识明度和推移效果。得出结果: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冰 川 与 晚 霞》
2、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展出示学习目标。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突出本课重点:
1、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直观演示
1、提问:如何绘制《冰 川 与 晚 霞》?
2、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展示教师作品
2、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 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第二节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学生:色彩逐渐变浅或变深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的第二课时(明度推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出示范画)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出示轮廓)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出示学生作业)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涂色乱,排序不正确,)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
七、学生绘画开始 展示作业,讲评 作业小结
在设计作业时,为了让孩子们从枯燥的涂色练习中得到乐趣,我设计了“宝葫芦在闪光”、(逐渐加白的过渡练习)“七彩的宝石”(色彩的过渡练习)等几个参考作业。由于形式有趣,孩子们做得也认真。而且通过作业,他们发现了:“原来逐渐加白能出现闪光的效果”“逐渐加黑能出现深远的效果”。
第6课 画嗅觉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抽象绘特征,并尝试运用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知识进
行嗅觉的表现性绘画。
2、丰富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点、线、面等方法来表现多种嗅觉。2、学生领会不同的色彩能表现出不同的、嗅觉。教学准备:绘画工具、一些气味大的食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里放上鲜花,直接刺激学生的嗅觉,引出课题。)
师:你们刚才走进教室的时候,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 生:闻到很香的味道。(教师同时板书部分课题:嗅觉)师:闻着这么香的味道,你们想到了哪些爱吃的水果呢? 生:我想到了„„(课件同时展示出各种水果图片)
二、新授:
1、品尝水果:
师: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水果,不过放在袋子里。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闻一闻,说出这个水果是什么?又是什么味道的? 生:闻(苹果、甜味)
(教师同时再次补充课题:嗅觉)2、讲解甜味
师:还有什么食物也是甜的?你能说一说它们的颜色吗?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甜甜的食物让我们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很能引起人们的食欲。你们瞧(课件展示甜味的颜色)
生:想着这么甜的味道,看着这么漂亮的颜色,真想把这种味道画出来呢!(再次补充课题:画)
师:这种甜味到底怎么画呢?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帮帮管老师,谁愿意做第一位小勇士。
生:创作
师:指导,点评(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进行修改。)师:同样的一种甜味,我们可以画出多种作品呢!师:你喜欢哪一张?有什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味道也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了,真是太有趣了。3、引出酸味: 师:红红的苹果是甜的,可是当苹果在没有成熟的时候就是青青的,酸酸的。师:那酸味给你带来的色彩感觉和甜味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对酸味色彩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呢? 4、闻一闻
师:老师今天要让同学们过把瘾,交换闻一闻自己带来的东西,看看你还闻到了什么味道?通过你的表情告诉大家,并且说一说给你带来了什么色彩感觉。
生:指名回答
师:原来食物当中还有这么多的颜色呢!而且不同的味道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色彩感觉。
师:老师这里还有三样东西,想请你们上来闻一闻,猜猜是什么?(大蒜、洋葱、生姜)
生:我闻出了„„
师:原来食物当中有这么多的味道,只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留意,还能发现更多的呢!
5、找一找 师:(教师出示一朵花,让学生闻一闻)除了生活当中有很多的闻到之外,自然界中也有很多的味道呢!让我们一起到自然界中去找一找!
生:指名回答
三、作业
师: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奇特的书,你们瞧,是一本“百味书”,这本书可神气了,它能过散发出多种味道呢!你们想做一个吗?(想)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每位同学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共同完成一本“百味书”!生:作业(每位同学可以画多幅、多种味道的作品)
四、评讲
五、小结:
师:我们知道了食物当中、自然界中有各种味道,也知道了生活当中也有酸、甜、苦、辣等多种味道。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个小朋友的生活就象喝着甜甜的饮料,吃着甜甜的食物一样,永远的甜甜蜜蜜,幸福快乐!本课通过“闻一闻”、“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这五个环节,使学生充分感受食物的各种味道,并将味道与色彩、色块等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用美术造型语言来表达各种味道。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打破原始的以说为主的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嗅觉,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激情。其次,要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能只局限在对食物味道的描绘上,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各种味道;最后,要让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各种的味道,将抽象的味道与具象的味道联系起来,从而使课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第七课:卡通画
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二)授课:(媒体出现一卡通人物)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
师: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想不想学?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动画打开门,出现画图板)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在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卡通画就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欣赏从网上下载下来的卡通图片)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找个漂亮的背景,配上动听的轻音乐)
(三)布置作业:学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将学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进行评析)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第8课 双胞胎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教学准备
师:彩色纸、剪刀。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教学意图
对称是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图案是对称的。)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
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双胞胎”的?(生说)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1)对折剪(如“游戏”)
(2)对折印(如“长颈鹿”)
(3)对折画(如“新疆舞”)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生说)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双人跳水、对着镜子练体操、花样跳水、两个小朋友对面做游戏、打乒乓球、物体在水里的投影等)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个生说)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3、创作步骤:(师示范)
(1)选定主题与方法
(2)设计主体造型(注意构图与色彩)
(3)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1)构图、造型、色彩(2)颜料水份的掌握等
提醒学生在作业中应注意的问题,即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鲜艳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5、作业展评:评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
1、欣赏一些名作,让学生了解对称也是艺术大师们创作作品的重要法则。
2、课后用其它方法制作对称的作品。
在研讨这一课时,老师们之间产生了分歧:究竟是上成“对称”,还是不同形式“相似”的双胞胎?我个人认为,还是相似的为好,比如将对折剪出的小人的四肢折一下变成不同的动作,就成了双胞胎在做不同的运动了。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特别喜欢。
第9课 藏书票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绘画用品、纸板、刻刀、水彩颜料、毛笔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知识、设计藏书票的草图 教学重点: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自己构图方式的设计 教学过程:
1、老师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
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个别提问后老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藏书票的知识,收集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交流
学生小组欣赏交流自己收集的藏书票,要求从图画内容、文字、制作方法上进行观察
学生个别展示自己收集的藏书票以及自己了解的有关藏书票的知识
老师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并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学生个别回答后,老师小结,介绍世界上第一枚藏书票和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以及藏书票上拉丁文的意思
3、老师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最后写上拉丁文
4、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制作藏书票
5、讲评学生初稿设计情况,为部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一份完整的藏书票 教学重点:按要求做完自己的藏书票 教学难点:刻画稿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藏书票的知识及基本特征
2、讲解初稿设计情况
展示设计有创意的作品,针对部分作品要求学生说出修改意见
3、老师强调这节课要求
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4、学生继续完成作业,老师帮助学生涂色、印制,最后强调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
5、展示并讲评学生作业,活动结束。
怎样让制作出来的藏书票真正的为学生所用,是备课时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最后我选择了卡纸制版,蜡笔拓印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复制容易,色彩鲜艳,学生喜欢,也就乐于真正的将之运用到藏书之中。
第10课 我和我的小伙伴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和不同姿态。
2、学习用泥或彩泥来表现人物的各种造型。
3、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人物的大体比例关系。
2、通过泥工活动,掌握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教学准备:
教具: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导入
2、观看人物雕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了解儿童,少年和成人不同的人物比例。
3、通过观察,交流讨论,认知小学生的比例关系:1 站立时约六个头长,2 坐在椅子上约五个头长,席地而坐约三个头长。
教学意图:从感知到认知,初步掌握人体比例规律。
二、发展阶段
1、学生尝试制作。
2、学生自评,互评。
A、通过纠错发指出作品的缺点。
B、通过模特动作的对比指出不足
3、欣赏优秀泥塑作品,感受雕塑的语言,体会作品中表现情感要素。
教学意图:感受雕塑的空间体积感,掌握泥塑的基本方法,感受雕塑语言。
三、深入阶段
1、分小组交流,讨论创作内容,2、分小组合作,添加场景,完成组群泥塑,用彩泥时还有注意色彩的搭配。教学意图:综合练习。相互帮助,相互学习。陪养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同学间的友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四、作业展评
1、小组自评,互评。
2、师点评优秀作品。
五、课堂小结与延伸
1、师点拨本课教学活动要点。
2、鼓励学生先创作草稿,用绘画的形式来创作一副作品。再通过泥塑来表现自己的创作,通过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来拓宽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
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叫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其实一年级时就用绘画加手工的方法作过类似的课题作业,这次用橡皮泥来制作,立体人物的塑造还是难点。我通过欣赏、比较、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11课 那一刻的我
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动中人物连续动作的画法。
2.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创作一幅“那一刻的我”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片。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在学校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班级里集体进行交流,拓展学生们的创作素材。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那一刻的我”。
二、发展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运动中的人物图像,并讲解人物在运动时的一些主要特点。
创作前,组织学生根据“那一刻的我”的命题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布置作业:
用绘画等形式表现跑步、跳远、掷铁饼等动作,或者表现连续的动作。如:蜡笔画、白描、吹塑纸版画等。今天完成构图,下节课涂色。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表现。第二节
一、交流展示上节课的稿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比较谁的作品更能有新意的表现出“那一刻的我”。比较谁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人物的连续动作。
二、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中是如何运用色彩表现的。修改稿子,涂色完成
三、作业展示,评价。
小组交流中,能否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能否在作品中表现出运动中的人物。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动态骨线的学习引入了课堂。通过简单了解人物动态趋势,运用动态骨线来帮助绘画,看上去很难,但实际上降低了作业难度。
第12课 愉快的春游
学习领域:绘画创作课教材简析:本课正值春游的大好时机,绿色的春天万物复苏,春游中的美景美不胜收,令学生印象深刻,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造的有利时机。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记忆画的形式表现春游中有意义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美好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一个春游的场面。
2、巩固已学的取景构图知识。
教学难点:春游中有意义情景的构思与表现。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讲解作画步骤
(1)构思,想一想你准备以什么为主题来表现春游,注意主题鲜明。(2)起稿,将主题物画大,居画面的中心,尽量突出主题。(3)着色,注意表现春天的特征。
活动二:小组合作作画作业要求:用绘画形式创作一幅春游的情景。
活动三:讲评优秀作业。表扬构图合理,色彩到位,主题突出的学生作业。我们通过春游感受祖国的秀美,生活的幸福。我们是不是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呢?你打算怎样做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学评价学生将春游中的愉快经历和对大自然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构图合理,主次分明。
第13课
哪些是相同的
领域:(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绘制)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来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2.体会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用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来组织画面。
难点是让学生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相同的图形。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作品、各种图形。学具:铅笔、记号笔、剪刀、固体胶等工具。第一节
一、引导阶段:
今天咱们来进行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每次都出现两幅非常相似的画,请你从中找出哪些是不同的。学生游戏。
刚才的游戏玩得不错,请优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原因。(观察仔细等)
二、发展阶段:
刚才咱们找的是不同的,现在请你从一幅画中找找哪些是相同的。
(让学生欣赏和观察作品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图案的选择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物品或动物,但是图形要相对简单一些。在这个基础上设计一个有点不同的图案,如不同颜色,不同的图形等。)
总结:生活中,谁先学会了发现,谁就拥有了智慧和美丽。
说说刚才的画面里,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三、创造阶段:
用老师带来的各种图形摆一摆“哪些是相同的”。
小结,再次体会相同的与不同的图形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样的美感。
第二节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摆的方法表现了“哪些是相同的”,现在请大家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绘画“哪些是相同的”。
二、发展阶段: 示范:
制作作品,可以先画一个图形,再反复剪出或印出几个相同的图形,把其中一个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或者将其中一个画成不同的图形,然后贴在底板上做好。
三、创作阶段: 作业要求:
用绘画、剪贴或拓印等形式,表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指导中,应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进行创作。
作品完成后,可组织学生互相来辨一辨、认一认。拓展
可利用各种废弃材料来做立体的图形。教学评价
能否在作品中体现相同与不同的图形。能否积极参与班级的自评或互评的活动。
:在导入阶段每次都出现两幅非常相似的画,请学生从中找出哪些是不同的。学生游戏后我说:刚才的游戏玩得不错,请优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原因。学生说是因为自己认真观察了哪些是相同的。借此我引出了课题。小游戏的运用让孩子们既亲切,又感兴趣。
第14课
千变万化的帽子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设计制作各种纸制帽子。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设计各种不同造型的帽子。3.体验制作作品过程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 学生: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才叫千变万化?你能说说千变万化指的是帽子哪些方面的变化吗?(引导学生说出 装饰方法、材料、颜色的变化)
2、考考你:在1分钟内,你能把一张彩纸变成几种样子的帽子?
3、同学们,你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帽子是怎样做的?帽子上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想一想这些帽子有什么作用?(表演、装饰美化)
4、你想怎样装饰你手里的帽子?用什么办法?(学生回答)
看看老师跟你想的一样吗?(卷、折、刻、挖、穿编、粘贴)
5、分小组竞赛:
刚才学习了那么多的方法,下面我来考考你们哪个组学的最好:
⑴ 这些帽子上装饰的图形是用刚才教的哪些方法制作的呢?
⑵ 你还能想出其他装饰的方法吗?
6、图片说明做法
你知道他们的帽子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课件)
7、作品欣赏:欣赏各种学生作品
装饰帽子的方法还真不少,看来要想当个帽子设计师,不光要有灵巧的手,还需要有一个充满创意的头脑。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四个人的智慧肯定比一个强,我们四个人一组,共同设计装饰一顶帽子。比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帽子即美丽,又形象特殊。我今天还带来了相机,我要把你们当中做的最特别、最漂亮的帽子拍下来,给小朋友们寄去,让他们也向你们学习学习。
三、学生制作阶段
⑴ 增添课堂愉快的氛围。
⑵ 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⑶ 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
下次继续完成,并进行展示。第二节
一、继续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小组长分配好角色,组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完成后再根据该组设计的帽子角色用肢体语言或声音表演。
二、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的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帽子?
第15课
漂来漂去的小岛
(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白色泡沫板制作小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制作能力。教学目标
1.学习用白色泡沫板材料制作作品,体验白色泡沫板材料的特性。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备一些泡沫板等材料。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二、引导阶段: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对小岛的印象。
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漂来漂去的小岛上都会发生什么事情。
三、创作阶段:
讨论:我们用什么材料,怎样表现漂来漂去的小岛比较好?
从自己组带来的材料中找出最适合做漂来漂去的小岛的,并说明原因。作业要求:
用白色泡沫板做小岛,然后在纸上画人物、建筑物等,剪下粘贴在小岛上。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
教师应鼓励学生制作出不同形状、风格的小岛。材料也可以多样化,以利于激发学生创作愿望。第二节
一、对比哪一组的半成品的质量更好,装饰更加美观。
1.看外观。2.看构造。3.看装饰。
二、互相学习后,继续改进,完成作业。
做完的作业,可放在水里漂浮进行展示、评比。教学评价: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能否运用各种材料制作不同风格的小岛。
整个教学活动中,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鲁宾逊的故事引起了学生们很大的兴趣,所以孩子们在创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想象力,让自己创造的飘来飘去的小岛充满了神秘感。
第16课
迷宫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我让孩子们用鞋盒子盖来制作迷宫。先设计好进口和出口,再设计好一条通畅的道路然后在通途的周围设计上用来混淆视觉的道路。在道路周围还可以设计上陷阱等等,让我们的作品既有观赏性,又具有娱乐性。
第17课 电脑美术
(设计·应用)(电脑绘画)
本课的要点是在电脑上,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方法,绘制有趣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中笔刷工具的功能,学会利用笔刷工具的不同设置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设计制作成功的喜悦 学习要求
·用笔刷工具进行电脑绘画练习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电脑教室,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使用的电脑,并开机老师检查每台电脑的开机情况,遇到电脑故障及时调整学生座位 引导阶段
1复习启发
师:上学期,我们在电脑美术课上学习过运用画图程序进行电脑绘画,同学们学会了许多电脑绘画工具的用法,画出了非常漂亮的画许多同学还在课后自学了许多绘画技巧和绘画工具的用法,现在,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A你还记得哪些绘画工具?学会了哪些绘画技巧?(绘画工具:画笔颜料桶橡皮擦喷枪放大镜等,绘画技巧:复制粘贴反色裁剪移动图形等)
B你最喜欢用什么绘画工具?为什么?能不能用你喜欢的工具或绘画技巧在电脑上操作演示给大家看?
(请3-5位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演示,同时通过网络广播演示给全体学生看)2老师归纳: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演示很好,掌声给予鼓励!电脑绘画的工具和操作方法很多,只有多练习多动脑才会掌握更多的电脑绘画方法和技巧,才能画出更多更好的的电脑美术作品
3欣赏图案,复习复制粘贴
课件出示上面图案:这张画你喜欢吗?你知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谁到教师主机上演示给大家看?
主机上打开画图程序,画面左上角显示单个小猫图案 请1-2位学生到主机上作演示复制粘贴的方法
操作方法:选定工具选择小猫(编辑菜单)复制(编辑菜单)粘贴拖动小猫到合适位置完成
师:刚才两位同学复制出了小猫,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复制出很多很多请看老师制作的两张作品
4课件展示两张(2开图画纸大小)打印出来的四方连续纹样:
师:这两张图案就是运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制作的,漂亮吗?你觉得这两张漂亮的图案纸像什么?
学生发言:象包装纸象桌布象花布象地毯象窗帘 发展阶段
1认识四方连续纹样
(1)老师把两张作品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张作品上的图案,图案有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是否发现它的规律?
学生观察回答,老师归纳纹样排列特点:西瓜图案上下左右翻转重复排列,小猫左右上下整齐排列
电脑屏幕显示:上下左右不断重复的图案叫四方连续纹样 2观察对比:这四张图有什么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上下左右翻转)
(2)用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张图的方向? 问:哪位同学能把这张图上下左右翻转过来?
请2-3位学生到主机上尝试翻转小猫图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表扬
方法:用选定工具框选图案在图像菜单中选择翻转/旋转水平翻转(或垂直翻转)完成
3欣赏课本范图
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四方连续纹样作品
实践阶段
1师示范绘制四方连续: 老师以清晰的演示讲解示范四方连续纹样的绘制过程: A用矩形画笔颜料桶等工具画一幅简洁的图案
B选中图案,在编辑菜单中分别选择复制粘贴,在图像菜单中点击翻转/旋转或拉伸/扭曲
C移动图案,排列成有规律的四方连续纹样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四方连续的绘画方法了,动手试试吧? 2学生实践
A作业:运用所学方法,画一块花布 B学生绘画,老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认真作画,大胆创意图形老师在巡视中注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C学生保存作品(个别学生不会保存的可让学生相互帮助或老师帮忙)
作品展评
1选择10-15张学生作品(包括2-3张不理想的作业),通过网络展示 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图形是否有创意?排列是否有规律?复制粘贴翻转和旋转拉伸和扭曲等方法运用得好不好?
2思考:我们设计的大花布可以制作成什么呢?(衣服桌布裙子地毯)
四时装制作和表演
师:我们设计的四方连续纹样可以制作成很多东西!老师现在就把这两张花布(西瓜和小猫图案)制作成两件衣服好不好?
1老师现场快速制作马夹和裙子
(激发学生兴趣,直观引导学生学会设计与应用)
师:这是两件是什么衣服?哪位同学想穿穿这件新衣服?(让学生轮流试穿)穿上这件衣服感觉怎样?在电视上有没看过时装表演?能不能学走模特步把你这件马夹展示给大家看?
2学生时装秀表演:
A让6-8位学生轮流穿上马夹和裙子,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绕教室走一圈!B分组比赛:男同学穿马夹女同学穿裙子比比谁走得最精彩!评出优胜者,掌声给予鼓励
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关机,摆放好鼠标键盘凳子
第18课
会游的玩具
(设计•应用、造型•表现)(设计制作)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就是“会动的玩具”系列,通过设计与应用的课程培养学生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学过的知识的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废弃材料,设计制作简易的玩具。
2.运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游动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会游的玩具。
难点:巧用游动的原理设计会游的玩具,并进行造型美的修饰 教学准备:
师:“会游的玩具”的范作、游动原理的课件或范图 生:包装纸盒、彩色纸、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观察会游物体的原理并进行交流 导入阶段
一、初步感知游动物体的原理及其工艺。
课前让学生了解游动物体的原理,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自主的交流和讨论。
1、组长汇报:该组讨论探究游动物体的原理的制作报告。
2、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小结。
3、欣赏图片:多方位感知会游的玩具的造型特点。
二、利用游动的原理制作会游的玩具。
1、让学生说说游动的物体游动的原理及其造型特点。
2、师出示范例—会游的玩具
3、师小结会游的玩具的制作技巧和方法: a、制作玩具的模型 b、安装游动的设备
c、进行造型的修饰,注意颜色的搭配。
4、生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游动的原理来制作玩具。
5、让学生利用游动的原理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出玩具。
三、提升对会游的玩具装饰性的认知。
A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B将作品进行再装饰(小组内互提意见进行修改)。C学生展示、评议作品。
D教师小结,及时指出问题。E拓展:“游一游”比赛游戏
课前,师生应准备一些废弃的材料。教学中,教师应展示一些会游的玩具,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制作过程中,重点应启发学生,如何使玩具游起来。课堂的组织形式,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商讨、制作。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并提醒学生要认真画好草图,并注明设计的意图。作业完成后,可将玩具放在水中游动,比比谁的玩具设计、制作得更好。
第19课
光的魅力
(综合•探索)课时: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要点是让学生了解光对美术作品的影响。
光有自然光,如太阳光等;也有人造光,如烛光、灯光等。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光,其实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也要依靠光,只有在光的映衬下,艺术作品才会显得更加生动迷人。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
2.指导学生采用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并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3.通过活动,让学生产生对光的兴趣和对科学的追求。教学重、难点:
欣赏、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用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作品。
用不同颜色的人造光照射作品,进行展示。教学准备:
请学生事先准备了各种卡通形象图片。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魅力:
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各种卡通形象图片拿出来。
让一个学生用一些卡通形象编故事,几个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摆放图片,或者简单构出画面,另一些学生用光源对已构好的画面或场景进行照射。
引导学生进入到了学习状态,认真地听故事,然后对构图不够合理的大胆提出建议。
教师引导:象不像舞台上表演卡通片?比单纯的画面效果好多了是吧? 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把光用蓝色的皱纸包住变成蓝色的光,更符合故事情节的气氛。” “光从卡通形象的下面往上照,才能有恐怖的效果。” 在热烈的讨论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光的魅力,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了解光的魅力:
教师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进一步分析总结光影与美术的关系。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了解不同光照射下,美术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白天太阳光下的建筑,晚上在灯光照射下的建筑;雕塑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效果。甚至也可以利用画室里的石膏像,在不同光线照射下的不同效果,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光的密切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对光的兴趣。
三、探究光的魅力:
在制作作品前,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总结出:表面光滑的物体与粗糙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四、布置下一次需要的材料。
布置学生寻找纸张或其他材料设计制作作品,下次利用光的照射,进行展示。
第二节
一、启发思路:
教师归纳总结光影与生活、光影与美术的关系,分析几个相关作品的设计思路并演示一些具体的制作方法。
学生分头设计方案,与组内同学讨论改进方案,并按方案完成作品。
二、展示光的魅力: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能否了解光与美术的关系。作品是否有创意。
第20课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欣赏•评述)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欣赏
教师把搜集到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各种图像资料,给学生观看,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我们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
二、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方法。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墓俑?人们为什么要造它?你知道的墓俑有哪些?
2.看书上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介绍。
西师版第八册语文期末课文内容复习
一单元
1、翻开这本书,就想展开一幅画。九寨沟的(迷人)、五月青岛的(秀美)、华山的(险峻)„„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美妙)。
翻开这本书,就想开启一扇门。孙膑的(足智多谋)、禄东赞的(聪明能干)、林肯的(仁爱宽容)、法国小姑娘杰奎琳的(机智勇敢)„„让我们感受到智慧的力量。
翻开这本书,就像驶进辽阔的海洋。纳米科技的(神奇)、鱼市场的(快乐)、飞天梦想的(实现)„„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的宽广。
2、在《你好!新年》的祝福声中,我们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三百六十五片叶子,(叶叶青翠),请你把第一片珍贵的叶子捧在手上;三百六十五里路,(路正漫长),请你用(诚实的脚步)去把它丈量。”这句话中的“叶子”指(日子)。“叶叶青翠”指(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珍贵而美好的。)“诚实的脚步”是指(我们要诚实做人,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时间,诚实做人,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有价值。)说到诚实,我也想到了有关诚实的一句名言:(没有一种遗产能像诚实那样丰富的了。——莎士比亚)或是(民无信不立。————孔子)或是(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3、《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我们知道小女孩教会了爱因斯坦(穿戴)、(摆放东西和布置房间),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对(谦虚而平凡)的爱因斯坦十分佩服。
4、《我家的园子》是作者(萧红)写的。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家的园子是多么(自由美好),充满(生机)。我们还曾学过萧红的《火烧云》。
5、在《校园交响乐》中,我们知道了教室就是一只(蜂巢),它演奏了一曲(勤奋学习)的乐章;校园像一个(鸟岛),它演奏了一曲(欢乐、充满幸福)的乐章;学生寄给老师的贺卡就是那片片(花瓣),它演奏了一曲(浓浓师生情)的乐章。
6、我们学过很多修辞手法。巧用修辞,会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比如排比句会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读起来层层深入、强调而有气势。)我也能写一个排比句:()(学生
自己写)
二单元
7、《迷人的九寨沟》围绕“九寨沟真是迷人的人间仙境!”这个中心句,作者从(海子)、(山林)、(深秋的景色)三个方面介绍了九寨沟的迷人景色。
深秋的九寨沟,简直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天气多变,一会儿(晴)、一会儿(阴)、一会儿(雨)、一会儿(雾),也有同时出现(东边云雨西边晴)的现象。天气变,感觉也变:(雨水洗过)的九寨沟,像(一幅水粉画);(阳光沐浴)着的九寨沟,像(一幅油画);(云雾缭绕)的九寨沟,又像(一幅国画)。头天还是(五彩纷呈)的高地,第二天就可能变成(白茫茫的雪原),色彩由(斑斓)转换成(素洁)。水晶晶亮亮,乳白色、深蓝色、翠绿色、橙黄色„„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的意思是(看到这么多神奇的色彩,令人赞美到了极点。)
松杉青绿,椴木浅黄,朱紫的是山杏,殷红的是枫树,还有无数山花和野果,把沟沟岭岭点染得绚丽多彩。“点染”指的是(那色彩各异的树木花果,把九寨
沟点缀、打扮得绚丽多彩。)
8、“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这才明白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
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这一
段选自(老舍)的《五月的青岛》。本文从(五彩缤纷的花)、(绿意无限的海)、(充满朝气的人)三个方面写出了五月青岛的特色。老舍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主要作品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等。
9、华山的特点(险),作者从(华山的山路)、(华山的峰峦)、(游人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突出的。战胜危险,登上华山后,我们会感到愉快之极,不
禁会感叹:“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或是“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或是“会当
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填诗句)
10、《松坊溪雪景》从溪石、石桥、村子、山林、溪中的倒影和溪中的游鱼等方
面写了松坊溪(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11、《绝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诗句写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
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中的“迟日”是(春日)。后两句的诗意是:
(春暖潮湿,泥土变软,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鸳鸯睡在暖和的沙滩上享受
春天的阳光。)全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朱熹),诗句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
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后两句诗的意思是(随便就能感
受到春风的清新和温暖。到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胜日”
就是(风光美好的日子。)“等闲”就是(轻易,随便。)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景。我还知道一些描写春景的诗:“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
冉遍天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到春景诗,我自然联想到描写夏天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
船。”„„
秋天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对愁眠。”„„
冬天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2、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
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勇者敢攀登。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
桂林。
13、“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有本领,混在行家中间充数,或
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三单元
13、《飞檐走壁的虎将》这篇课文让我们知道了这“虎将”就是(壁虎)。课文
抓住了它的捕食之(快)、(准)、(凶狠)三个特点表现了他的“虎劲”与“虎威”;
还写了它的(胃口很大)、(能够飞檐走壁)、(断尾避敌)、(喜欢清静,要冬眠)
等特点。
14、《马蜂与熊瞎子》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马蜂不酿蜜,(专门偷吃)其他蜜
蜂酿的蜜,还(攻击)前来(抗击)的工蜂。熊瞎子喜欢(劫夺)马蜂又大又胖的(蜂蛹)。真是“一物降一物”。由此,我们知道(猖狂)的马蜂面对(聪明贪
婪)的熊瞎子也只有(无可奈何)。
15、学习了《白鲸》,我们知道白鲸是地道的(夏季旅行家),是惊雷王国中最
优秀的(“口技”专家)。每年七月,成千上万只白鲸从(北极)地区出发,它们
一边悠闲地游玩,一边不停地表演,平时冷清的(海湾)、(河口)、(三角洲)顿
时(热闹异常)。白鲸不仅喜欢游戏,还极爱干净。它们的洗澡方式很特别。它
们纷纷潜入水底,在河底下(打滚),不停地(翻身),还有的在浅水滩的沙砾或
砾石上(擦身),一天长达(几个小时)。
16、《动物的“睡眠”》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睡眠方式。如:蝙蝠是(集体
倒挂着睡觉),它们采用“睡眠”的办法来对待(绝粮)的,它们是冬眠。青蛙、蛇、熊、松树„„都要冬眠。海参要“夏眠”、蜗牛既要冬眠,也要夏眠。动物
在不利(生存)的情况下,正是以(睡眠)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的。
17、有很多含动物的词语都有别的意思。如:“千里马、老黄牛、铁公鸡、变色
龙、领头羊、过街鼠、纸老虎、哈巴狗、地头蛇、替罪羊、狗腿子„„”
千里马——能够日行千里的马。老黄牛——比喻老实肯干的人。
铁公鸡——比喻非常小气,一毛不拔的人。变色龙——指那些见风使舵,阿
谀奉承,立场不坚定的人。领头羊——比喻前导,领导者,群众的首领。
过街鼠——比喻人人讨厌,受人谴责的人。纸老虎——比喻表面厉害的人。
哈巴狗——比喻阿谀奉承的人。地头蛇——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担罪的人。狗腿子——指替别人跑腿学舌的人。
18、天气谚语:
蜻蜓高,晒得焦,蜻蜓低,雨迷迷。
鸟入林早,天气好,鸟入林晚,要变天。
蜘蛛收网,不久雷响。蚯蚓出洞,无雨也有风。
19、“熟能生巧”比喻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四单元
1、《田忌赛马》这篇课文讲了田忌和齐威王两次赛马,由于(调换了马的出场顺
序),就转败为胜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我们还知道
了描写神态的词语有:(垂头丧气、得意洋洋、目瞪口呆、胸有成竹、喜形
于色、笑逐颜开、眉飞色舞、愁眉苦脸)等。
2、《聪明的使者》(聪明能干)的禄东赞用(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的办法辨别
出母子;他用(把绳子系在木棍中央,放入水中)的办法,辨别出檀香木棍的根和梢;他又用(把线系在蚂蚁腰上,让蚂蚁爬过玉石洞)的办法,把丝线
穿过玉石洞眼,禄东赞用智慧解了三道难题,完成了赞普的使命。
3、《鞋匠的儿子》林肯在当上美国总统的那一刻,大部分出身(名门望族)的参
议员乘机想(羞辱)他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他却以他的(宽容和
智慧)征服了大家,把(嘲笑)化作了(赞叹)的掌声。
3、《生死攸关的烛光》让我们认识了(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伯诺德夫人(杰
克、杰奎琳)。
4、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雨后的竹笋——节节高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针眼里看天——一孔之见打开天窗——说亮话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5、“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以死相拼的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五单元
1、《我们爱祖国》这首诗紧紧围绕(什么是祖国)和(什么是对祖国的爱?)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祖国是新建的高楼大厦。
祖国是古老的神话传说。
祖国是()。
祖国是()。
2、《高山流水》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首《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当伯牙抚琴奏“志在高山”时,钟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
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当伯牙奏起“志在流水”时,钟子期又意味..
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伯牙再也(按...
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啧啧赞叹和意味深长表达.....
了(钟子期对俞伯牙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按捺不住和激动表达了(伯牙遇到知
音的激动和欣喜之情。)后来,(“高山流水”)就成了友谊的象征,(“知音”)也
就成了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3、《海军将领邓世昌》描写了邓世昌在自己的“致远”号(船伤弹尽)的情
况下,毅然指挥着它向敌人的(“吉野”号)冲去,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邓
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我国古代的名族英雄
有(岳飞、文天祥、卫青、郑成功、戚继光)
4、《这里危险,让我来》在文中多次出现,通过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叶
欣勇敢,不怕危险,为他人着想,把安全让给他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无私奉献。)
5、当有同学知道自己的职责,却又不愿意去做时,我们可以劝告他:知而
弗为,莫如勿知。)当有同学不懂如何欣赏别人时,我们可以对他说(最真诚的慷慨就是欣赏。)当有同学不能太过于小气时,我们可以劝告他:(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激励自己的名人名言(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急火攻心——心急如焚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前途无量——前程似锦
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漠不关心——冷若冰霜
《毛遂自荐》的故事让我们明白:(只要自己有才能,就应该相信自己,勇敢地
让他人了解自己,善于抓住展示自己的机会就一定会成功的!)
6、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
勇敢的)法国小姑娘、(宽容大度)的林肯、(意志坚强)的军神刘伯承、为他人
着想的(叶欣、娃丽和瑞恩)、(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和(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
敏)的艄公。
六单元
7、《军神》中刘伯承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的原因是(刘伯承有钢铁般的毅力,在右眼受重伤的情况下还能从容镇定,不需要打麻醉药进行手术,在手术
中一声不吭,居然还在数医生的刀数。)从刘伯承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
体会到刘伯承(从容镇定,一心为革命,意志坚强)。
8、学习了《瑞恩的梦想》我们知道,瑞恩最初的梦想是(捐70加元,为非
洲孩子捐一口井),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大家的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可
是事情并没有结束,瑞恩又有了新的梦想(挖更多的井,让每个非洲人都喝上洁
净的水)。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就会变得更
加美好)。
9、《鱼市场的快乐》中鱼贩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着我们,他们(把
卖鱼当成一种游戏,把苦日子过甜,)让我们明白(要微笑面对生活),正如有句
俗语道:(知足者常乐,常乐者知足。)
10、写出与说有关的成语(窃窃私语、交头接耳、哑口无言、张口结舌、信
口开河、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无所不谈)。
七单元
1、《纳米新星》这篇文章给我们介绍了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一个纳米长度相
当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科技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用来解决汽
车尾气污染问题;可以制成自清洁材料;在健康问题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还能制成治愈率高,副作用小的药。总之,在21世纪,(纳米科技)的应用
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
2、《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首诗中移植记忆多么有趣,但这也并不仅仅只是(幻
想),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给我们(启迪),记忆移植能不能实现,要靠我们
(不懈地探索、努力。)
3、《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指(神舟五号成功飞天的伟大时刻)。全文按(时间)
顺序来写的:2003年10月15日凌晨4时,(人们来到问天阁给杨利伟送行);
6时15分,(人们等待火箭点火升空;7时39分,(火箭点火升空);9时02
分,(飞船与运载火箭分离);16日6时54分,(杨利伟胜利归来)。中国首
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宇宙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4、《神奇的玻璃家族》给我们介绍了(泡沫玻璃、夹丝玻璃、隔热玻璃、变色
玻璃、吃音玻璃、电子玻璃、可钉钉玻璃、防盗玻璃)等特殊的玻璃的作用
和特点。(详情见练习册上表格。)
5、“遥望”、“仰望”和“眺望”都是表示(看)的意思。我们还知道表示看的词
语有:凝视、注视、窥探、俯视、鸟瞰、凝望、打量等。
6、入“木”三分:本指笔力劲健,后来比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八单元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牧场之国——(荷兰)欣赏了那儿(宁静、闲适)的牧场风光,那儿(花牛悠闲、骏马自由、动物悠闲、生活闲适),文
中“真正的荷兰”出现了多次,表达了作者对荷兰的(热爱、赞叹和向往)
之情。
2、(迷人,诗情画意的)音乐之乡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许多著名
音乐家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儿度过的,他们在这儿谱写出了许多不朽的音乐
作品;这儿到处蕴藏着音乐的源泉,充满了音乐的气息。)
3、《黄河的主人》给我们展示了黄河上划羊皮筏子的(艄公),凭着(勇敢和智
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作者以黄河的(险)为背景,多处采用(对比)的写作手
法,表达了对征服自然的勇士——艄公的(无限敬意和赞美)。
4、哲理诗《题西林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游玩庐山之后的感叹。
当我们在迷茫的时候,不禁会想起其中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是:(弄不清楚庐山到底是什么样子,只因为自
己身在庐山之中啊!)这首诗告诉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得冷静、全
面地看待问题,才不会被局部现象所迷惑。)我还知道的哲理诗有:(“山穷水
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南宋名家(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初夏时节紧
张而又忙碌的农村劳作)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热爱和赞
美)之情。
6、积累八给我们收集了几句谚语都是表示(事物虽小,只要持之以恒,就能产
生巨大力量)的谚语。你能默写这些谚语么?()
表示推测的词语有:似乎、大概、也许、大约、可能、或许、或者、左右、上下、约摸„„写作时用上这些词,可以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准确)。
1. 认识生字“洛”。
2. 有感情地朗读《秋思》,并能背诵。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
4. 想象诗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背诵;品味诗句,想象意境,领会诗情。
课前准备:了解张籍生平。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 教师展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两首学过的诗吗?谁能说出这两首诗是什么内容?生答: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谁能找出和《秋思》有什么共同点?
生:诗中都有一个“思”字。对的,“思”是思想、思念、考虑、动脑筋的意思,那么诗人在《秋思》中思考的是什么呢?
2. 师:同学们再看题目,秋字代表着秋天,秋天通常有什么节日?
生: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师:秋天古往今来就是文人墨客最常寄托思念与哀愁的季节,那么大家想想,诗人在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考虑呢?好,让我们带着疑问探寻张籍诗中那份思念是怎么样的感情。
运用学生已学诗句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同类题材的诗中找到共同点,对所学的诗做出大胆猜测,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也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已学学以致用。同时,利用题目的“秋”字交代诗创作的背景时间,有助于借用环境、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找到了诗的情感基调,为进一步理解诗、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背景,领悟诗的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二、古诗初步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的色调、人物的穿着、动作、表情等大胆猜测诗人在做什么。(大家请认真观察课文插图,画面是什么颜色的?里面都有什么景物?人物正在做什么?)
2.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四遍,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有层次地进行,由浅入深,让学生读得轻松,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获得成功体验。
(1)前两遍要求学生读通、读顺,标出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读正确。(“洛(luo)”“意万重(chong)”)
(2)后两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分小节,朗读时注意诗内部的停顿。
(3)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根据诗中故事发展的脉络,将诗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3.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了解诗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境遇。(洛阳曾经是繁华之地,可到了张籍的时候却已是繁华不再。那到底是什么勾起了客居异乡的张籍的思乡之情呢?才让他写出这样一首思念情感厚重的诗呢?他是否也象图中人物是个身在他乡的人,只能托付别人向亲人寄去思念呢?)
三、品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
1.让学生根据注释,对诗作初步的逐句翻译。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根据注释,怎么翻译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学生回答)
师:那么把四句诗连起来,整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想写一封信给家里,要说的话很多很多。恐怕匆匆忙忙地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完,捎信的人要走时,我又找开信封看看还有什么没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再来读一遍这首诗。
2. 逐句品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标出每句诗的关键字词,并解释为何要标这个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你从诗中什么地方最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1)“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让学生想象秋风中的洛阳城百花凋谢,黄叶飘零的凄凉摇落之景。
(2)“欲作家书意万重”(家书、意万重),安排学生先与同桌讨论,感受诗人心中的千愁万绪,重点解读“万重”,让学生体验到诗人说不完、写不尽的思念,因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
(3)“复恐匆匆说不尽”(恐、匆匆、说不尽)“恐”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为什么觉得家书写得“匆匆”?“说不尽”的是什么?
(4)“行人临发又开封”(又开封)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的情景。
四、想象意境,领悟感情
1.逐层感悟。
(1)秋风引发乡愁
①指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②探究“见”字描绘了怎样情景;
③回顾《静夜思》——举头见明月,低头思故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家书寄寓沉重思念
①诗人独在异乡,愁肠百结,只能凭家书传递亲情,他会有什么体会呢?你读了后又有什么体会?
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3)诉不尽的乡愁
①营造情境,再次感受行人临行,但诗人心中说不尽的思念及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
②回读《秋思》。
2. 整体朗读。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带感情读诗。
师:闭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3. 小结。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秋叶飘零,意万重、又开封的画面。透这些画面,我们为诗人这种思乡情深深感动着。
该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提问、讨论、想象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同时也培养了群体合作意识;教师适时地点播,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古诗朦胧之解,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将古诗熟读成诵。
五、指导背诵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前面所学,看着带着对秋天的想象、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朗读全诗。
2. 指导学生根据板书多形式练习背诵古诗。(集体背、小组背、个人背)
3. 小结:同学们,表达对家乡思念的古典诗词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诗《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六、欣赏唐代岑参的《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1.教师范读。
2.介绍作者岑参及写作背景。
3.学生读。
4.看到滚滚的渭河水流向故乡,诗人产生奇特的想象,想寄一样什么东西回去?
5.指导朗读。
6.小结:
师:什么是思乡情啊,那就是……的细节……那就是平添两行泪……那就是……
七、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回读这二首思乡诗。
2.山水相隔,隔不断我的思乡情;鸿雁传书,表达不尽我的思乡意;让我们一齐诵读这千古名作《泊船瓜洲》,《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生齐诵读)
3.“秋思”已经转化为文化的符号,成为古今文人吟咏不时的命题。思念让人感到幸福,也感到悲伤,有喜有悲,有聚有散,但这就是人生。
板书: 秋思
意万重又开封
︸
思念家乡
点评:
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在教学中,本教案着力体现:1. 引导学生通过插画、关键字词对诗中的“秋”感同身受。2. 从诵读提升到品悟的高度,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从字面上理解诗意,从感情上体悟诗境,从而体会诗句背后的内蕴。遵循这理念,本教案设计呈现出以下特色:
一、以学引思,由已学导入古诗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对已学思乡诗的复习当中为学习该诗酝酿情绪,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同类诗中找出共同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该诗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新诗学习中找到不同点。通过在“旧诗”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理解新诗的“途径”,给下面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古诗的氛围。
让学生根据插图“看图说话”,重塑了诗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并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诗人创作的心情;在交流中,学生你来我往地“输出”自己的理解,不断修正着其他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学生循环渐进地一次次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在配乐朗读中,优美动听的音乐则再次为学生重现了秋天萧条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尽情挥洒情感,实现与文本、教师和人物对话。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的交替,一遍遍深入对诗的感悟,实现了多途径与文本对话,逐步深化感知文本。在生本对话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到“正确”、“有节奏”,文本在对话中被学生解读出“味道”与“感觉”,实现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三、在吟咏反复追寻诗人的情思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11-26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学反思07-17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10-0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09-13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07-0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第八单元小结07-24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教学计划11-16
人教版语文第九册语文教学计划10-15
语文第八册《练习二》第三课时教学设计06-1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