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精选10篇)
2002-03-26 14:12:06 丰捷 杨光 孙献涛 戴自更
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促使我们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进进行深刻的反思。
据报载,武汉市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上含泪向家长致歉,曾经使学生各科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的她,本学期因为按照上级规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使班级综合成绩滑至年级倒数第二名。痛定思痛,她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减负了”。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也明确表示,他们万万不会“减负”,因为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减负”就意味着吞食“双输”的苦果。尽管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仍以考试、升学论成败的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进何其艰难,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坦言,“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席2002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给予了强烈关注。
素质教育有名无实
拥有46年执教经验的北京五中前任校长吴昌顺委员形象地概括了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处境:“理论口号一大堆,名词概念漫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是不知实践怎么走”。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代表一语中的,“素质教育还没有破题。现在总结出来的素质教育经验好像就是减负,文化课减了多少,音乐、美术等艺术课加了多少,成果汇报就是一台演出,这是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偏差。”
而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以高考为核心的一系列升学考试几乎成了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湖南省教育督导顾问刘正委员讲述的见闻颇令人忧虑:1997年,湖南省汨罗市在400多所中小学校进行区域性教改,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据说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他在一所中学视察时却发现,那里的学生书本堆成高高的两摞,学生只能从夹缝中看黑板,把学生的书本收上来一看,是13门功课的19本书,243万字,加上《应试指南》等辅导书,有56本500多万字。一位教师上课时从头至尾就他一个人讲,刘正委员问,能不能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那位教师答,我这样讲都讲不完,哪有时间讨论。
重新理解素质教育
去年荣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委员在谈到我国的教育现状时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但是,学生的头脑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用来点燃的火种。
“减负”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全部过程,贯穿每一个教育阶段,许多代表、委员对此已形成共识。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代表一言以蔽之:“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的过程,这里的素质包括情感、道德、体格等各方面。”他认为,要研究素质教育的特点,就要先研究它的对立面——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核
心是知识教育。以大学教育为例,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学校设立很多专业,专业中开设很多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生产线上加工的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多样化。他说,成长的过程是吸收知识、锻炼能力,最终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要把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要尽力营造使学生喜爱学习、发挥其创造性的氛围。在牛津、剑桥这样的著名学府,除开设课程外还设立学院,在学院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与导师一起随便聊。其实,学习也需要调动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相互激励、相互给予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
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陆善镇代表着重指出了当前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几点偏差。他说,许多人一提到素质教育,就把矛头直指教师,教师稍微严厉一些,就会被扣上“压制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帽子,否定教师的主角地位,这是最大的偏差。事实上在任何一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一再证明,对学生适当严厉一些,是一种最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另一个认识上的偏差,是否定课本的指导作用。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赢利性的课外辅导班,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在各种班里“提高素质”。其实中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正规的课堂学习,建立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华罗庚晚年回忆自己的学术经历,觉得一生中用得最多的知识,还是初中、高中阶段死记硬背的那些“死知识”。当然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能引导学生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记住这些“死知识”,这本身就是典型的素质教育。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
在案例中,我们注意到小米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学生,而且成绩也在不断进步之中,不妨可以抓住这一点及时激励。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满足小米的自尊感、价值感、成功感,引导他更上一层楼。激励人心的方式有很多,如尊重激励、情感激励、赏识激励、成功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偶像激励、信任激励、宽容激励、荣誉激励等等。因为小米同学有上进心,并且成绩在不断进步,我们就可以采用成功激励法和目标激励法,可以通过与小米沟通,从学习上与他商定一个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不断为之努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他再次丢三落四而批评责怪他,而是要在学习上不断给予他帮助,助其实现目标,给予他充分的信任,相信他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在笔者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小杜同学有着和小米一样的“丢三落四”的毛病。
进入预备年级以来,小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忘带英语默写本、漏做语文家默作业、忘抄备忘录、备忘录忘记签名、英语练习册忘记订正、英语摘录纸不翼而飞……从各科任课教师那里了解到,他各门功课都是拖到最后才去订正,而且字迹潦草,质量不高。
针对他的这一情况进行分析,我决定首先要争取他妈妈的合作,共同帮助他逐渐改掉这一毛病。起初,我们采用了奖励法,但收效甚微。接着,又采取了列表法,也不理想。就在他的妈妈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提议尝试激励法。
期间,我特别注意从小事出发,对于小杜做得不错的事情及时给予肯定。比如,他之前各门学科都存在着订正拖拉、错误很多的情况,我从自己任教的英语学科入手,引导他认真完成当天的英语家默,将单词、短语背熟,告诉他只要背熟,第二天校默一定可以取得好成绩(第二天校默的内容即当天家默的内容)。他按照我的要求做了,第二天很“意外地”得到了95分。初战告捷,我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电话告知他的妈妈,这让他妈妈增添了不少信心。我和小杜妈妈相互鼓励,又时刻彼此提醒:这个孩子身上的毛病肯定会反复,但我们一定要积极应对。
对于教师来说,能否抓住教育契机尤为重要。抓住契机,及时鼓励,加强教育,往往事半功倍。这个孩子身上虽然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但在课堂上却有出色的表现,如他能积极发言,声音洪亮,每次朗读课文总是特别认真。一次在英语区级公开课上,他的表现十分突出,现场听课的教师都被他优异的表现所吸引,被他可爱、认真的神情所打动。我抓住这个契机,及时给予他表扬,这大大提高了他的信心。自从那次公开课后,小杜像变了个人似的,干劲十足地听课、作业一天比一天做得认真。
小杜还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每次见到老师都会鞠躬问好,而且大大方方、声音洪亮。一次班级执勤时候,他是负责门口迎宾的学生之一,德育处老师特别关照我一定要表扬他,因为他向每位老师问好的时候声音都特别洪亮,而且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如此,热情从未减退。于是,在班级小结时,我对于他的良好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小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单独找他谈心,鼓励他把这样的热情带到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当中,只要有热情、肯努力,丢三落四的毛病也一定会渐渐远离。
在处理小杜的事情上,我及时抓住小杜做得好、做得对的事情进行正向激励,以起到心理学中的“强化”效果。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并适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的肯定会成为他前进的动力,激发他潜能开发。令人欣慰的是,进入初二的小杜,在学习上,不再需要各科老师操心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订正作业的速度也有所提高。更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学习成绩有了跨越式的提高,这让老师震惊、同学瞠目。与此同时,他还在校艺术节上担任主持,表演的相声得到校文艺表演一等奖。
本案例中的小米与小杜有着诸多雷同,正向激励的方法应该也能有效改善小米的行为。相信经过不断地从学习上予以强化,小米同学的正能量会被不断激发出来,进而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逐渐改掉丢三落四这个坏毛病。
当下,部分职校班主任和家长在家校合作方面存在着认识和操作层面的双重误区。相当一部分班主任认为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整体素养不高,由于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才导致了学生当下的问题,但自己没有教育和指导家长的职责,在教育学生时难以向家长借力。因此在学生没有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当学生出现了各种“严重”问题,需要家长履行某种责任、承担某种义务时,才会联系家长,联系方式视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定,或电话或面谈,其内容往往是告知事情的原委及学校的处理意见,提出让家长协助达成的目标。这种谈话不能称之为家校合作,甚至连沟通都谈不上,因为班主任并没有将家长置于合作者的平等地位,其方式往往是居高临下单向的信息传递,内容往往是学生“罪行”的“告状”及“宣判”。这种谈话方式有可能导致家长唯唯诺诺地应允,但由于缺乏有效方法,实际上还是“管不了”孩子,学生的问题往往还会反复出现,或者只是由外显变为更隐蔽,不能得到真正解决;有的家长干脆逃避责任,认为教师承担教育学生的职责,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就应该负责把孩子给教育好,只有无能的教师才需要家长的配合,因此堂而皇之地只养不教,将自己的责任简单地定位在给孩子经济支撑上;极个别家长在学生出问题后甚至会找种种理由玩失踪,这往往导致了班主任的挫败和无助感。而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撑或配合,部分学生的问题很难得到真正的解决,班主任会降低对这部分孩子的要求,甚至对这部分学生提出“只要不惹事,其他就不管”的低要求,影响了职校育人的质量。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班主任老师应该积极作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实施有效的家校合作。
一、理解家长,尊重家长,服务家长
家长信任职业学校,将孩子送到学校来学习,因此有学校提出了家长是“上帝”的理念。确实,职校教师和家长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经济收入或文化水平的差异就把家长分为三六九等,也许有些家长教养孩子的方法是不妥当的;也许有些家长没有很好地承担起监护人的职责;也许有些家长对于老师的教育工作还有这样那样的误解和偏差,但是,我们应该牢记任何一个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支撑起家庭的父母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一个养育爱护孩子的父母都是值得尊重的;任何一个信任学校并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职校的家长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对家长的尊重不能挂在口头,而是要通过服务家长的实际行动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如主动和家长协商形成一致的培养目标;及时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告知家长;在家长来校时安排一张舒服的椅子,递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在解决学生问题时坚持把学生的利益和家长的正当需求放到第一位等。只有理解家长、尊重家长、服务家长,才能为家校携手合作奠定基础。
二、用好家校合作平台,以家长的需求为中心,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合作实效的取得要有平台做支撑,目前学校已有的沟通平台有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信箱等,这些平台基本上都是学校统一设置的,是家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和渠道,班主任要学会用好这些既有的平台和渠道。如开家长会,一般职业学校的家长会沿袭基础教育的做法,即在期中考试后举行,但是基础教育是以应试为导向的,考试成绩是家长聚焦的关键,所以在期中考试后举行家长会是迎合了家长需求。但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不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家长对职业学校的了解也比较片面,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家长最为焦虑的时段,也是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最好契机。所以有些睿智的班主任会在开学初(如军训后一周或开学一个月内)就举行家长会,其内容也是精心设计的,有利用多媒体记录的全班同学军训、上课、作业、课外社团活动、食堂就餐、宿舍生活的短片回顾;有学校、班集体规章制度的解读和介绍;有班级每位学生学期计划和作业的展示;有家长代表发言、家长心声环节;更有班主任“夸夸我班学生”的赏识性教育环节等。通过这样一次面对面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每位同学的爱心和关心,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新集体中的适应和成长情况,让家长认同和支持孩子的奋斗目标,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认同学校、认可班主任、支持班集体工作的目的。可见,用好家校合作平台要抓好四个关键点:1.以家长的需求为中心,急家长之急,满足家长的心理需求;2.活动交流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符合家长的认知特点;3.巧抓沟通契机,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将各种问题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4.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潜移默化地引导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其实,家长和教师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就是学生学业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以此为合作宗旨,发挥班主任的专业特长,引导家长积极履行教养职责,那么家校携手合作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巧借网络平台,家校共建网上家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少班主任开始构建班集体网络平台,如班集体网页、QQ群、微信群、博客、邮箱等,有效地实现了班集体的各项活动回顾,师生、生生之间的无隙沟通等功能。其实我们还可以邀请家长加入班集体网络平台,如通过班级QQ群,教师、学生、家长都注册成为其成员,让不同角色的人能在网络平台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真实、自由、全天候地进行多向沟通:通过群共享可以方便地对学校的各项活动进行动态直播,家长动动鼠标就能看到孩子的最新状况;家长、学生的需求可以通过公开发言或私聊的方式告诉教师;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答疑解惑,征求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地共同进行班集体建设。另外,现在不少学校都开通了家校通平台,班主任可以发送短信到家长的手机,而家长的意见也可以通过“家校通”来和任课老师、班集体、校长沟通。但是班主任在使用家校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策略和方法,要明确其目的是要获得家长的合作,需要精心设计发送信息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而不能把家校通异化为教师居高临下发布命令的渠道,这样的话只能引起家长的反感和抵触。
职业学校家校合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育人质量,目前职业学校家校合作的形式、内容和渠道都有创新的空间,我们要高度重视家校合作,与家长携手合作,提升育人的实效。
为切实把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激发出的工作热情,及时引导到攻坚克难、破解难题的实际行动上来,结合教育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破解难题工作重点
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着眼于推进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着眼于服务学校全面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找准突出问题,探索破解难题的措施办法。
二、破解难题工作安排
(一)在教育系统内部听取意见的重点:
(1)影响和制约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2)在进一步发挥教育职能作用,服务加快发展、保障民生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推进教育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局领导班子在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系统管理以及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5)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存在问题,以及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对策和措施;
(6)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机关效能;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听取党委、政府意见的重点
(1)发挥教育职能作用,服务地方教育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对教育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工作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对教育其他方面的意见建议。
(三)听取学校意见的重点:
(1)在运用税收政策,支持教育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
(2)对教育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对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四、破解难题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破解难题工作是解决制约教育工作发展突出问题的重要步骤,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各科室、学校要集中精力、科学安排、抓紧落实、务求实效。
(二)认真听取意见。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听取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学校和社会意见,及时进行归纳整理。
(三)突出重点问题。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要紧紧围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主题,找准和抓住制约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服务加快发展的重点问题。要注意发现正反
2014天津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如何破解义务教育择校难题
破解择校难题,是《决定》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所选取的重要改革突破口,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破解公办学校的择校难题,是回归义务教育强制性、免费性、普惠性本质要求的应有之义,是着力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教育公平公正、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按照《决定》的要求,根本之策在于切实缩小校际差距,主要有3个方面改革要点。
第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必须依法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在此制度基础上,再看办学条件,各地政府应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合理布局,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重点是“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巩固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的成果,从根本上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利用改扩建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等项目工程,显著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基本满足需要。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弱化对公办学校择校的外部刚性需求。
第二,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全面提高所有公办学校的校长教师水平,将是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的重要举措。《决定》明确提出实行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对绝大多数地区而言,主要是在县(区)域内操作。各地政府应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因地制宜地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的连任期限,同时,规定教师包括骨干教师须按每年不低于教师总数的一定比例开展交流,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须有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定年限的经历。继续加大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原优质公办学校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有条件的地区还可试行校长教师跨区交流轮岗。
第三,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和信息公开制度,招生不得依据任何获奖证书和考级证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须利用公告、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每所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范围、程序、时间和结果,积极推行网上报名招生。学生入校后,将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编班。编班过程要邀请家长和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禁止以各种名目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相应地,加速弱化择校压力的措施还包括:严查选拔生源“占坑班”;制止跨区域招生行为;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学校外,一律不得以特长生名义招生;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前提下,由民办学校提供选择机会。
http://tj.offcn.com/
一道,两道,三道······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我认真做着妈妈每天给我布置的五道数学题,经过了半小时的努力,我已经成功破解了四题了,只剩下最后一题了。这道是我最不喜欢的牛吃草的问题,题目字数很多,一看我就心烦,哎,不做又不行,我呆呆地望着题目发愣,这是从厨房传出妈妈的`邀请声:“金今,开饭了,做好没?”“还一题呢!”“那快了,昨晚来吃吧。”“哎,就不能先吃饭再做吗?”我嘀咕着。但是我还是重新提起笔读起题,图呀,画呀,列呀,设呀,可我怎么钻都钻不进,烦!头都涨大了。哎我喊道:“妈,最后一题我不会做!”“不会做,想一想呀!”妈妈几乎一点都不让步。
“不会就不会!”我不耐烦的喊道。“你让姐姐教你吧。”我只得听妈妈的请姐姐出手,姐姐不愧是大学生,几分钟就解出来了,她耐心地给我讲解,一边讲一边问我懂吗,我嘴里应着:“会了,会了,知道了,懂了。”其实我的心早已飘到了满桌丰美的菜上了。
可这时,姐姐偏偏又给我出了一道同类型的题目,哎,这下完蛋了,我只好硬着头皮提起了笔,我明显感受到我的心跳加快了,怦怦跳个不停,脸火辣辣的。姐姐见我半天没下笔,就温和地说:“怎么了,是不是还不会?你刚才肯定没听懂。”说罢,又重新给我讲解,这下我耐着性子仔细地听,终于把思路理清了,我飞快地作出另一题,嘿,我会了!我真的自己做出来了!我成功了!我兴奋得直扑餐桌,每一道菜都是那么甜,那么美,那么香!让人回味啊!
高考, 一度被认为是最公平的竞争, 体现的是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但其因“一考定终身”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升学压力和教育的畸形而饱受诟病。
当人类步入信息社会, 借助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我们有没有可能重构人才培养、甄别与评价的标准与机制?
减负, 减负, 越减负担却越重。毛病大概就出在始终没走出工业社会教育的阴影。
学生的负担来自于考试,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 年年考, 考到高三甚至有的学生打起吊瓶, 用一年的时间专做应考训练。从小学到中学, 12年的苦熬学业, 为的就是那两三天的答题!进入高校后, 日夜苦练的应试功夫全无用处, 接着过上了“由你玩四载” (university) 的日子。这不像是教育, 反倒像是丢了罗盘的船, 而关键就在那个矗立于求学路上的高考。如果没有高考, 学生就不必浪费宝贵的青春, 在题海里苦苦挣扎;如果没有高考, 学生们就可以过上健康幸福的、获取有意义知识与技能的日子。现在, 大数据来了, 考试即将终结。
所谓“大数据”, 即处理大体量的数据。几乎所有的事物, 包括我们的所作所为, 在输入计算机后, 都将转换为0101的数据形式。数据, 是记录信息的载体, 是知识的来源。数据的激增, 意味着人类的记录范围、测量范围和分析范围在不断扩大, 知识的边界在不断延伸。数据体量大起来后, 就能够由大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这就是大数据技术。由于数据的易共享性, 使用的人越多, 价值越大。一个数据和另一个数据如果再能有机地整合到一起, 可能就会产生新的信息和知识, 而且大幅增值。大数据之“大”, 将不仅仅意味着数据之多, 还意味着每一个数据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得生命、产生智能、散发活力和光彩。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创新的新时代。
大数据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通过对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 发现新的知识, 创造新的价值。大数据更是“像货币和黄金一样的经济资产” (达沃斯经济论坛) , 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财富。教育领域也应挖掘教育大数据这座“金矿”, 但我们却有些迟疑。原因是长期以来误把信息技术的表达功能当成了至宝, 制作直观教具服务于课堂教学, 而把“计算”这个信息技术的灵魂忘到了九霄云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计算机顾名思义就是计算的机器。后来拓展功能, 进入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自动化办公、多媒体表达和管理领域, 而这些, 无一不是“计算”的结果, “计算”贯穿于信息技术发展全程的各个阶段。
教育是关于人的成长的事业。工业社会教育是让人成长为适应工厂机器化集体生产的操作者。用工业技术生产出大量统一内容的课本, 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到了信息社会, 不管是物质还是信息都由稀缺转向充盈, 人的个性化需求日趋扩大。人的成长需求变成了不断的创新。创新, 就不是仅仅接受前辈的传承, 就不是彼此相像的面孔, 就不是规格一致的标准件。
那种靠考试筛选的时代已经过时, 教育必须从理念到流程彻底改变。这种改变仅靠多媒体、自动化是不行的, 还得是“计算”。因为“计算”既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 也是引发一切变革的动力。它应当从原理上颠覆由人灌输经验, 变成人机合一的建构知识。前者是以旧有固定的内容强迫学生接受。后者依据学生的具体条件自主创新。师生使用的不再是教科书, 而是一人一机的云终端。通过在日常环境中广泛部署微小的计算设备, 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获取并处理信息, “计算”将最终和环境融为一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 通过移动终端阅读、写作、做题、实验、社交, 以及与教师交流、与同伴分享等, 细化到鼠标的点击次数、动作的延续时间等, 这些行为可能是文字、语音、视频或动画, 构成了一个数据的集合。
计算机能用数据记住个人的细节, 机器对人的了解程度将不亚于人对人的了解程度。数据汇集起来不再是死的数字, 而是一个个活的“细胞”。它可以被定位, 还会和其他数据相联, 生成新的意义。为此, 校园云要设计一个良好的抽取、转换、加载系统, 满足持续变化的教育任务需求, 构建灵活扩展的数据集成平台, 帮助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实时地将不同类型的数据从散落在不同的系统以及不同终端 (如学生终端机、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站等) 富集起来。
有了数据只是大数据的第一步。怎么处理或者应用这些数据才是关键。在“云”里的数据是一个个活的“细胞”, 它们可以共享, 彼此连接。如果在你与计算机交互中经常出现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薛定谔、波恩这些字词, 系统就“学习”到了你对量子力学的关注程度。它就能主动地向你提供狄拉克方程, 提醒你早在1928年就有人预言正电子的存在。也许你由此会对“对撞机”产生一个绝无仅有的想法, 这就是机器学习和人机合一的创新。传统教育靠的是教师传授教科书上固定的知识, 大数据改变了这个模式或原理。学生从网上不受局限地搜索信息, 借助机器学习, 实现人机合一的创新。
大数据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对学生的评估。有人说:假如这些割裂的个人信息能被汇集, 提取关键词形成“生活信息流”, 个人的生活轨迹将一目了然, 就如同把人放在放大镜下观察。除了能看到细节之外, 无所不在的信息演变成一个个0和1代表的数字, 这些数字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个人习惯。千万不要认为个人如同落在水池中的花粉在做布朗活动那样, 其实个人的生活自有内在规律。不妨看看吴玉证在《计算机世界》中所写的“大数据时代的真实自我”。美国《连线》杂志的主编凯文·凯利和技术专栏作家沃尔夫共同创办了一个自我量化网站, 让人们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各种新的电子便携感应器, 来记录自己学习、工作、运动、休息、娱乐、饮食、心情等个体行为的数据, 并对这些数据进行自我量化, 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自己。
学生利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数据, 不是一样也能对自己评估、向世人展示吗?它与考试的不同在于, 这样的评估来自于整个学习过程, 全面、深入且细致。有了这样的教育行为数据, 既可以把自己推荐给别人, 如高一个等级的学校, 也能够吸引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合作、创业。考试则是以片面的考题, 约束学生的才智, 判定和划分满足试卷要求的等级。尤其是高考, 用那几张试卷就能涵盖了12年的“寒窗苦读”?谁能相信!在大数据面前, 考试终将走向末路。这才是彻底消除学生负担的根本办法。
大数据的热潮源自于2010年哈佛大学教授维克多·舍恩博格专著《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两年多来, 一直众说纷纭。我手头上就有两本观点截然不同的书。一本是塔勒布著的《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书中写的是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 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 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他说在澳大利亚发现黑天鹅是一个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它罕有发生, 但一旦出现, 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几乎一切重要的事情都逃不过黑天鹅的影响, 而现代世界正是被黑天鹅所左右。认识黑天鹅, 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 并从不可预知的未来中获益。而另一本巴拉巴西著的《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则反驳了塔勒布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他的研究是建立在人类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基础上, 将我们的社会看成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他认为, 人类正处在一个聚合点上, 在这里数据、科学以及技术都联合起来, 共同对抗那个最大的谜题——我们的未来。又有一篇名为《质疑大数据》的文章, 则干脆把大数据说成是“大忽悠”。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老师讲的一个笑话:哥白尼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 教皇要打他的屁股。哥白尼说, 你打吧, 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呢。
如果你无法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大潮做到熟视无睹, 就一定不会容忍四平八稳地编审、印刷、发行的教科书。
在范围经济肯定压倒规模经济的时刻, 谁还能认为课堂教学批量生产学生的模式是教育的唯一?
教育信息化并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并不是简单地将平面资源变成数字资源,而是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学校教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合式学校形态和融合式的学习形态、学习模式。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银付研究员
核心素养的一端支撑是“健全的人”,另一端连接的是“真实世界”。一个人面对未来可能的真实情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核心素养很直观性的标志。这是一大启示,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强调任务驱动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强调课程内容与变化世界的密切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注重经历与体验,注重高层次认知能力与独立思考,注重批判性思考;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包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合作,每一个人的责任、每一个人的尊严,以及个性与创造性。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教导学生感兴趣地探索,让学生成为成功的问题发现者,让他们理解学校是一个学生提问题的地方,而不是一个仅仅回答问题的地方……我们应当尊重青少年的个性,激发学生宽广的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自信、自立、自强,勇于打破旧框框,勇于创造,改变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认识活动凸显出来,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满生教授
在学习中要选择关键材料,确定学习计划,选择有效方法,该怎么学、怎么去做,通常有公认的好的学习方法,还有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找到了就事半功倍了。运用有效方法掌握所学内容,自我控制的方法和策略还要进一步,到适当情境中运用已学知识,知识是力量,但是不使用也不会带来财富,所以不是教育带来财富,而是学习带来财富。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教授
教育现代化的最后归宿或者根本目标是人的现代化。衡量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根本尺度,不是看很多数字有没有达到,而是看所培养的人是否是现代人,是否具有现代的精神气质。人的现代化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把“传统人”变成现代人,这是国民性的改造;再就是把“自然人”变成现代人。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褚宏启教授
创新中华新文明,这是我们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因为教育是文化的生命机制,是我们走向未来最重要的东西。
未来的本质是未知,未来的世界也是未知的,创建为未知世界培养人才的教育制度,这是开创未来、走向未来的关键。创新教育驱动中国转型,必须以服务中国为核心,凡是照搬国外、效法古董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唯有创新才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巅的根本。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教授
从长远看,借鉴国外经验,从立法和行政规制上对民办学校实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类管理,是从源头上解决我国民办学校法人属性不清、相关政策难以落实的根本举措。
只有坚持教育公益属性,尊重教育基本规律,同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保障、调动、激发好举办者(办学者)的积极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才能稳步推进,民办教育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教授
现在很多的研究,包括宏观的研究,关注老师、关注教学管理、关注宏观政策的比较多,关注学生的学就比较少了。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丰富学生评价的内容,采取新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系统进行精准扶贫……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将我们的课堂抓好,构建全覆盖、细指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来调控和干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以提高教育质量。
技术报告
标题:破解电网建设难题的探索与实践
姓名:于晓飞
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隆化县供电分公司(隆化金建输变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2015.12
目录 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遇到的问题..............................................................................1 2 破解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难题的举措......................................................................2 2.1 “三步骤”全面摸清工程进展存在的问题..................................................2 2.2 “三张表”确保电网工程建设快速推进......................................................3 2.3 “三举措”着力破解电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3 3 推进电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 3.1 坚持依法建设,实现电网建设的合法性......................................................4 3.2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电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衔接..............................4 3.3 坚持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电网..............................4 3.4 推进大基建体系建设,提升电网建设的管理水平......................................4 3.5 坚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用电的不断需求..................................5 3.6 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促进电网可持续发展..........................................5 4 结语.........................................................................................................................5 参考文献.....................................................................................................................5
摘 要:电网建设前期工作、政策处理等已成为制约当前加快电网建设的最大障碍。该文通过分析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遇到的问题,探索实践“三个三”工作机制,并对电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希望对推进电网前期工作、政策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网建设 三个三 建设性意见 借鉴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规划的冲突、“三农”问题、农田保护、补偿标准、电磁辐射负面影响等,电力通道走线、电力项目征地、拆迁安置等政策处理难题已成为电网建设的难中之难。漫天要价、线路路径改动、群体信访等问题凸显,电网建设遇到层层阻力,而且有加剧的趋势,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度。有的项目工期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造成局部电网有电供不出,供电瓶颈被卡,严重影响了企业与居民的用 电,同时也增加了电网工程的建设成本。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遇到的问题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拆迁、征地等政策处理出现了新情况,已成为近几年电网建设的老大难问题,致使工程频频受阻。村民的想法有了质的变化,文化程度稍高的村民,考虑的问题就比较深远,他们考虑的是长远利益,考虑到以后这块土地的利用价值,考虑到对后代的影响,考虑到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村民反对输变电工程在自己的土地里或房屋上通过或跨越,常常阻扰施工。经过多年的电网建设政策处理的探索和总结,政策处理难存在四大“症结”:(1)个别村级组织建设薄弱或两委之间矛盾重重,政策处理难以开展。(2)政策处理的补偿标准与村民要求差距很大,难以
协商。(3)某些非涉电的历史遗留问题借机要求解决。(4)村民的一些要求迟迟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5)相当一部分人对电磁辐射有误解。破解电网建设政策处理难题的举措
建设坚强可靠的现代化电网,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电网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所辖范围内的电网建设问题,实行电网建设责任制,将电网建设项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优先为电网建设项目办理开辟绿色通道,定期协调、督查,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形成共同推进电网建设的合力。经过多年的政策处理工作,探索实践了“三步骤”“三张表”“三举措”的“三个三”工作机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2.1 “三步骤”全面摸清工程进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步是现场踏勘。根据电网线路设计走向,政府和电网企业各抽调相关人员下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摸清每个塔基坐标位置、征地面积、青苗补偿数量、拆迁面积、线路跨越房屋间数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是动员部署。召开相关村两委参加的工作会议,共同探讨电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步是突出重点。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各类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将主要问题作为突破口,力求解决一点带动一片。
2.2 “三张表”确保电网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首先,建立电网建设责任分解表。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制定电网建设责任分解表,每项电网工程落实一名班子成员和责任人员。
其次,建立电网建设执行情况周汇报表。以电网工程建设“百日攻坚”活动为载体,罗列每条线路所涉及的行政区域、塔基数、塔基号、需解决问题、解决时间、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等。
最后,建立电网工程政策处理一览表。在对各塔基按政策处理情况全面摸排的前提下,制定电网工程政策处理一览表,将各塔基按政策处理情况划分一二三等级。一级表示政策处理已完成,可以进行施工。二级表示政策处理已完成,但有可能会出现反弹,在施工中,随时做好稳控和解释工作。三级表示政策处理未完成,实行倒计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主动深入进行协调,力求按期完成。
2.3 “三举措”着力破解电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其一,深入做好群众工作。针对村民中普遍存在“电磁污染”顾虑以及当前村民对工程建设漫天要价等心理,主动走访村干部和补偿对象户,讲政策、摆道理、明利弊,以争取群众更大的支持。
其二,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针对村民要求解决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落实解决村级的合理诉求,促使工程得以顺利开展。
其三,果断打击村梗地霸的不法行为。对无理取闹、阻挠电网建设的“村梗地霸”进行打击,为电网工程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电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坚持依法建设,实现电网建设的合法性
在我国步入法治社会的今天,依法建设和谐建设已成为电网企业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服务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电网企业要自觉取得项目建设的合法性,维护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依法合理解决影响电网建设的问题。
3.2 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电网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衔接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电网建设必须适当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电源、电网的规划与地方的发展规划有机融合,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实现电力适度超前发展。
3.3 坚持科技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电网
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倾注到电网建设之中,积极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科学布局、节约用地、美化外观,充分体现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充分体现全局观念,推进“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和“两型三新”输电线路建设。
3.4 推进大基建体系建设,提升电网建设的管理水平
全力推进大基建体系的“业主项目部”管理模式,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各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提升电网建设工程质量、速度和文明施工等管理水平。
3.5 坚持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用电的不断需求
在大力推进高压电网建设的同时,要按照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原则,强化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不断提高配网供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3.6 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促进电网可持续发展
随着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的压力,电源分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也对电网结构和运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临新形势和新特点,要加强特高压技术、智能电网以及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应用,加快先进技术创新和成果的转化,推进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结语
该文通过分析电网建设遇到的问题,探索实践了“三步骤”“三张表”“三举措”的“三个三”工作机制,提出了推进电网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加快推进电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工作情况汇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与创新,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明晰林权归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按照省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市“千名领导调研破难”专项行动的总体安排,自7月份以来,由市政协主席王金根牵头,市政府副市长杨建新参与,市林业局和市农办具体负责,对 “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题进行破解,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制定方案。
围绕破解难题,成立了由王金根主席、杨建新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姚新兴,市林业局局长朱仲华,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戎美琴,市农办任柳国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破难题小组)。并通过认真研究,制定了“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工作步骤与具体措施。
2、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一是开展全面调查。由责任部门市林业局专门下发了《关于
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查的通知》,组织三县二区林业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全面系统调查,以进一步摸清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主体改革(山林延包发证)中的遗留问题等情况。
二是召开民主恳谈会。由责任部门市林业局在安吉县召开了由县林业局、县农办、县人行、县信用联社等部门领导,乡镇政府、乡镇林业站、村等基层干部,林业承包大户、一般农户以及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各个层次人员参加的民主恳谈会。通过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回答疑问等形式,共疏理出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流转后的林权证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比例扩大、利率优惠与期限延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建设与手续简化,林业资源监管,林业技术培训以及林业股份制经营等八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而为研究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进行典型调查。破难题小组专门走访了安吉“浙商论坛”项目林权流转现场、安吉上墅乡流转大户蒋建业、报福镇流转大户杨忠勇等,并在安吉县报福镇召开了有基层干部、林业大户等参加的林权改革座谈会,了解林权制度改革及林权抵押贷款情况。通过典型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要长期稳定山林承包政策,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二是要搞活经营机制,积极推进林权流转,盘活森林资源;三是要着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增加林业投入;四是要进一步做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为林权改革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制定政策,强化指导。
按照中央、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有关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是代市委市政府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见》,并于8月19日以湖委„2008‟46号文件下发。该文件明确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推进林权流转、加强林权管理、增加林业投入、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二是市林业局与省农信联社湖州办事处联合下发了《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支持对象、优惠措施、基本程序、机制建设和工作要求等,从而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各县区也因地宜相继出台有关办法措施。安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安吉县林业与金融部门制定了《安吉县林业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安吉县林权小额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长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兴县林业局制定了《长兴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
4、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6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安吉县被列为省级林改示范区;7月,召开全市林业局长会议,全面部署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市林业系统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8月底,召
开全市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旨在以此为突破口,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步伐。全市林业、农村金融系统,有关县涉农部门,山区乡镇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安吉县林业局、安吉县信用联社、安吉县报福镇林业流转大户进行了典型发言。市林业局与省农信联社湖州办事处、安吉县林业局与安吉信用联社签定了工作合作协议,安吉县报福信用社与林业大户签定了权抵押贷款授信协议;9月,各县区都制定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并加强工作指导与督查,扎实推进。
二、初步成效
1、加强林权管理,促进了森林、林木、林地的规范流转。主要是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在林权流转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是建立平台与机构。安吉县依托县行政服务中心林业窗口初步建立了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包括“安吉林权管理中心”、“安吉县林权交易中心”、“安吉县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杭州信林资产评估事务所安吉办事处”等,并进行林权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发布、流转、评估等工作。其它县区也正在积极筹建林权管理交易的平台和机构。二是创新林权证管理方式。特别是逐步探索以“一地发二证”方式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问题,以保障林权流转后林农、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各方的权益。三是进行林权信息化建设试点。目的是建立起林权管理的现代化方式,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质量。目前试点乡镇安吉县皈山乡已初步完成林权证的清册核对、申请表抄录、清册公示、毗邻方签字、现场勾绘等工作。据统计,目前 4
全市通过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进行流转的山林达58.6亩,占全市发证山林面积的17%,其中统管山31.2万亩,占53.2%,承包山19.3万亩,占32.9%,自留山6.6万亩, 占11.3%,国有山1.5万亩,占2.6%。在流转的林地中,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有31家, 面积6.2万亩,500到1000亩的大户140家,面积9.4万亩,100到500亩的大户940家,面积16.4万亩。此外,我市这几年外出承包山林也不断增多,如安吉县为了解决竹子原料紧缺问题,有3000多人到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竹产区承包竹林、荒山进行开发,承包山林面积60.5万亩。
2、积极开展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推动了森林资源资本化。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的工作力度,在安吉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力争实现扩面增量。一是贷款资金实行切块管理。2008年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安排1.5亿元信贷规模用于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贷款利率实行优惠,按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利率下浮;二是简化贷款手续。对5万元(含)以下的小额贷款,积极推行批量办理抵押登记。三是简化和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不断提高评估工作质量。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000多万元。应该说,林权抵押贷款,不但解决了林业经营者的融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森林资源变为资本成为现实,拓展了林业发展和山区经济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着力搞活经营机制,提高了林业组织化程度。为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搞活经营机制,提高林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引导发展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特别通过联系十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5
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山林“统一经营”的模式。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干村作为“股份制林业”试点,初步方案是由林农自愿将毛竹林作为出资,形成股份,共同组建毛竹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年终分红。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林业专业合作社46家,其中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9家,入社林农3633户,带动101366户,基地面积41.7万亩。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林农、基地+合作社+林农、市场+合作社+林农等运作模式,这对于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保护林农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下步打算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重而道远,下阶段还需再接再厉,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长期稳定山林承包政策,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林业生产责任制长期稳定,依法明晰产权,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农得实惠。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要保持林权长期不变,收益归个人所有;对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稳定承包关系,严格按照承包合同兑现收益;对集体统管山,要明确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方式,收益要惠及全体村民;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调节机制,解决人山矛盾,维护社会 6
公平。
2、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林权管理。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健全林权管理交易平台。这个平台集林权管理、森林资源评估、交易场所、抵押贷款、林业法律咨询和林业科技服务为一体,目的是为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平台内设的三个中心:一是林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林权登记、变更、权证发放、流转交易审查备案、评估监管、抵押登记备案以及林业法律咨询等工作;二是林权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林权流转交易信息发布、组织林权流转交易等。并配合金融部门办理抵押贷款业务;三是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或机构)。主要负责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同时,要抓好林权主体改革的完善工作,切实开展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并进一步探索林权证管理方式,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林农、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的权益。
3、制定完善制度,规范林权流转。
要规范流转程序,优化流转服务。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完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林权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为集体林权流转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平台,从而推动集体林权规范有序流转,盘活森林资源。
4、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努力增加林业投入。
一是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以加快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步伐,增强森林资源 7
转化为资本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建立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按照缓征林业“两金”规定,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
5、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一是创新经营机制,探索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组织,积极引导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努力实现现代林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二是改革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做好森林资源的监管;三是妥善调处林权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林权纠纷调处预案,充分发挥乡村调解机构和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林区和谐稳定。
四、启示建议
从前阶段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和体会。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里政策精神,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当前,特别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146号文件)统一思想,引领工作。二是加强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影响深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8
三是完善政策措施、依法办事、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坚持改革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确保改革符合实际、保持稳定、取得实效。四是发挥政治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社会基础。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参与改革。要加强论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要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有效推进;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确保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能尽快建立。
【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推荐阅读:
破解党建难题09-25
关于破解基层党建创新难题的思考09-12
为群众破解难题情况06-08
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10-09
关于开展干部进村入户破解难题活动11-30
同心协力破解难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06-13
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年破解难题方案09-27
创先争优破解难题实施方案发05-28
以特色服务破解农村用卡难题11-14
破解英语四级阅读理解的技巧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