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精选8篇)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1

来源:

来源:中国证监会   公告日期:2008-07-10

作者:(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们。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

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

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

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明确职责权限,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

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

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

企业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

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

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

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

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

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

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

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

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

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

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明确风险预警标准,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

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

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

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二)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

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

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

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 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 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 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 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 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 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 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一)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 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第六条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 制定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企业应当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 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 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 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 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 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 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

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咨询的会计师事务所, 不得同时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第二章内部环境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股东 (大) 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 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 (大) 会负责, 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 (大) 会负责, 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 (大) 会、董事会决议事项, 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 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 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 明确职责权限, 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

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 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 明确权责分配, 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 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 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 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 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 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 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树立现代管理理念, 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 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 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 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第三章风险评估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 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 结合实际情况,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第二十一条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 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第二十二条企业识别内部风险, 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二) 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三) 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四)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五) 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六) 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三条企业识别外部风险, 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一) 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二)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三) 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四) 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五)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六) 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 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企业进行风险分析, 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 组成风险分析团队, 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 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 结合风险承受度, 权衡风险与收益, 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 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 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 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 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 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

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 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 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 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 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第四章控制活动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第二十九条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 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 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企业应当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 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 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常规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 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第三十一条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 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 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

第三十二条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 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 确保财产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第三十三条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明确各责任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权限, 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 强化预算约束。

第三十四条运营分析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 经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筹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 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 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三十五条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 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 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 结合风险应对策略, 综合运用控制措施, 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第三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明确风险预警标准,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 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 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 确保信息及时沟通, 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第三十九条企业应当对收集的各种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 提高信息的有用性。

企业可以通过财务会计资料、经营管理资料、调研报告、专项信息、内部刊物、办公网络等渠道, 获取内部信息。

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市场调查、来信来访、网络媒体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等渠道, 获取外部信息。

第四十条企业应当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级次、责任单位、业务环节之间, 以及企业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应当及时报告并加以解决。

重要信息应当及时传递给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

第四十一条企业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息与沟通中的作用。

企业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 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 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 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一) 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 牟取不当利益。

(二) 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三) 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四) 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第四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设置举报专线, 明确举报投诉处理程序、办理时限和办结要求, 确保举报、投诉成为企业有效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

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应当及时传达至全体员工。

第六章内部监督

第四十四条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 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 (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 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 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 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等予以确定。

第四十五条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 提出整改方案, 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

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应当跟踪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情况, 并就内部监督中发现的重大缺陷, 追究相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的责任。

第四十六条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式、范围、程序和频率, 由企业根据经营业务调整、经营环境变化、业务发展状况、实际风险水平等自行确定。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 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 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规范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四十九条本规范的配套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3

改革开放与资本市场孕育了无数睿智的企业家,造就了众多优秀的上市公司。然而,也有很多上市公司由于前期发展过快,对于风险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如何应对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往往被忽视,多年的积累导致内部管理千疮百孔,最后落得被兼或收购。没能守住企业,有句古训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此类例子甚多,诸如三九、科龙等等。对于这些企业的发展问题,必须强调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我国上市公司监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然而与法规出台对立的是,国内大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设或完善,对于如何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不知所措,本文就企业如何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问题,对企业需要做些什么进行解读。

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基本规范在以下6个重要方面对上市公司提出了要求,企业应:

一、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合法有效的治理结构

(一)保证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企业应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开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二)治理层的相关职责如下

(1)股东会: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2)董事会: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3)监事会: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4)经理层: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确立各部门及岗位的内控职责及合理的授权体系

(一)企业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要承担企业内控审查与监督的职责:“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及其他相关事宜等。”

(二)企业须保持承担内控职责的部门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三)企业要制定合理而完整的授权体系:“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

三、对企业风险进行自我评价

(一)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行业、产业及企业特色。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企业建立风险数据库,建立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四、编制《企业内部管理手册》

(一)编制《企业内部管理手册》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确保”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

(二)要确保企业的运营处于有效控制下,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企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2)授权审批控制;

(3)会计系统控制;

(4)财产保护控制;

(5)预算控制;

(6)运营分析控制;

(7)纯净考评控制。

五、持续监督,保留内控相关书面痕迹

(一)企业要根据《企业内部管理手册》构建全方面的监督检查体系,确保对企业运营有持续的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二)企业应该保留书面控制活动的痕迹:“企业应当的内部日常控制和以书面(或其他适当形式)保存内控相关资料,确保内控建立与实施的可验证性。”

六、反舞弊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4

1.评价指引主要内容包括:(1)内控评价的内容;(2)内控评价的组织;(3)内控缺陷的认定(通过打分的方式,看有无重大缺陷);(4)内控评价报告;(5)报告的披露或报送。

2.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形成的主要动因

(1)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是创造财富的市场主体

(2)国力发展的需要。

(3)提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4)是应对国际形势的需要。

3、如果会计准则体系是帮助企业发展,那么内部控制体系则是让企业在高速发展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正确)

4、基本规范的制定强调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为准绳,以《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正确)

5、基本规范确立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5个原则。

6、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正确)

7、基本规范则指出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并规定总经理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错误)应该是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董事长)8、1997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一个准则,即《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首次提出了内部控制概念;

9、风险清单是指由一些专业人员设计好风险标准的表格或者问卷,上面全面地罗列了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10、另一类是损失暴露,包括直接损失暴露、间接损失暴露和第三者责任损失暴露。

11、流程图分析法,基本步骤为:

第一,认识产品加工等过程的各个阶段; 第二,设计流程图,把流程中的风险揭示出来; 第三,解释流程图,寻找事故的原因; 第四,预测可能的损失。

12、对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分析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审阅注册会计师的报告;第二,审阅整套财务报表,包括报表注释和补充报表中的相关内容;第三,运用分析方法,如比较报表分析法、横向和纵向百分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第四,参考重要的补充信息。

13、风险规避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错误)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14、同一业务或事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同一时期可以综合运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应对策略。(正确)

15、财务报表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补充记录来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

16、风险承受度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正确)

17、风险偏好就是人对风险的态度:是对一项风险事件的容忍程度。根据这种容忍程度,人们一般分为风险喜好者、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厌恶者。

18、财务报表分析法识别风险的优点是信息客观、准确、清晰,而且容易被外部人员接受,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能够反映企业经营的多个重要方面;缺点是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全貌,部分信息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接受。

19、在企业中不相容职务一般有:

授权审批职务与申请职务,授权审批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监督审核职务,执行与会计记录业务职务,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职务,明细账与总账记录职务,执行业务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与财产核查职务等

12、销售与收款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点:

① 客户信用调查评估与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职务相分离。目的是防止有关业务人员与客户串通,从而骗取企业的销售商品; ② 销售合同的审批、签订与办理发货职务相分离;

③ 销售货款的确认、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目的是防止有关人员在货款上实施舞弊行为后,能利用账务处理来掩饰; ④ 销售退回货品的验收、处置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 ⑤ 销售业务经办与发票开具、管理职务相分离;

⑥ 坏账准备的计提与审批、坏账的核销与审批职务相分离。目的是防止会计人员与客户串通,多计提坏账,骗取公司的应收账款,使公司蒙受损失

20、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

21、母公司应建立子公司业务授权审批制度,在子公司章程中明确约定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审批权限。子公司可以不经母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批准而从事业务范围或审批权限之外的交易或事项。(错误)

22、记账凭证的填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原始凭证的审核,二是有关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正确)

23、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目的是防止有关人员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少充多,从中得利。(错误)存货发出的申请与审批,申请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目的是防止出现存货流失、浪费等现象;

24、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是:(1)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3)确保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25、订立采购合同与对该合同进行审核不能由同一人执行,同样也是为了防止内部人员与供应商勾结,签订对企业不利的合同(正确)

26、通常企业的有形资产即财产物资,其所谓的安全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物理上的安全,即实体的毁损或丢失;二是所有权上的流失,其中包括被侵占、浪费等。(正确)

27、通常保密类无形资产可以分为秘密级、机密级和绝密级三个级别。

28、(1)会计数据的输入

29、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① 设立科目相关文件 ② 加强手工输入的准确性 ③ 凭证的审核

30、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将舞弊分成两类:一个是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另一个是谋取个人经济利益的舞弊。(错误)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将舞弊分成两类:一个是损害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另一个是谋取组织经济利益的舞弊。

31、企业要进行分离的职务主要有: 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 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 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该项财产的保管职务要分离。

32、举报的受理、登记、转办、保管等各环节应当严格保密,严防泄密或者遗失。可以摘抄、复制,但不准私自扣留、销毁举报材料。(错误)举报的受理、登记、转办、保管等各环节应当严格保密,严防泄密或者遗失。不准私自摘抄、复制、扣留、销毁举报材料。

33、内部审计机构有以下权力:

 内部审计机构有权力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规定报送与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

 内部审计机构享有参与决策本单位经营管理以及与审计工作相关事项的权力。

 内部审计机构享有检查被审计单位与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的权力。检查权是内部审计机构享有的非常重要的权力,是审计权的核心;

 内部审计机构享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的权力;

 内部审计机构享有在特定情况下对被审计单位采取临时性强制手段的权力,主要有制止权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内部审计机构享有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被审计单位以及有关部门反映并建议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力

 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犯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制裁的权力。

 内部审计机构有以公开形式批评违法违规行为的权力。

34、.独立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不是由大股东委派或推荐,也不是公司雇佣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代表公司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独立董事的法律地位是独立的。(正确)

35、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不仅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注重的问题,而企业普通员工则不用去关心。(错误)

36、内部控制的调查方法

 ① 利用以前审计的经验和资料。 ② 询问法。 ③ 观察法。 ④ 调查表法。

37、在此以研讨会方式为例说明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程序。

(1)组建评价工作组(2)确定评价范围(3)召开评价研讨会(4)分析数据(5)报告结果(6)制定行动计划

38、股东大会会议会议记录应当与现场出席股东的签名册及代理出席的委托书、网络及其他方式表决情况的有效资料一并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0年。(错误)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

39、内部审计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的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是和独立审计、政府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正确)

40、通过参与董事会下设的各种专门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来实现功能发挥的是(独立董事)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5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部门是()。

A.财政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D.中国证监会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我国财政部对企业的会计和货币资金等基本共性业务制定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很多集团企业以失败、破产而告终,不少集团企业发生严重的内部控制事件,一些集团企业组建后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关于其主要问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管理水平提高滞后于组建速度,导致财务风险

B.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难度增加

C.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D.集团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是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

【正确答案】:对

【解析】:这是由管理实践证明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二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内容是()。

A.

自我评价报告

B.

自我检查报告

C.

自我考评报告

D.

都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披露自我评价报告。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原则有()。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制衡性原则

D.适应性原则

E.公平性原则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五个原则。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企业有了规范的财务制度后,就没有必要制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了。()

【正确答案】:错

【解析】:《会计法》规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三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种表述中,内部控制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的是()。

A.防止或发现雇员在履行其指定职责时的重大错误

B.防止管理层的计划因雇员的串通舞弊而失败

C.消除企业的贪污行为

D.回避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外部风险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因为内部控制能够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包括重大错误,故A正确;内部控制对于串通舞弊来说很可能失效,故B不正确;内部控制不能消除企业的贪污行为,故C不正确;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外部是不可控的风险因素,故D不正确。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有()。

A.会计

B.内部控制

C.财务管理

D.市场营销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

【解析】:会计和内部控制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正确答案】:对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中国会计界继新会计准则后又一项与国际趋同的成果,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四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的是()。

A.内部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内部监督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应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主要包括()。

A.职责分工控制

B.授权控制

C.审核批准控制

D.预算控制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应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外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

【正确答案】:错

【解析】: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五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的是()。

A.战略委员会

B.审计委员会

C.提名委员会

D.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一般被认为是董事会下属的最重要的委员会之一。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的社会环境主要有()。

A.组织因素

B.技术因素

C.政治与法律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等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B,C,D

【解析】:企业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企业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无关,所以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对企业而言无关紧要。()

【正确答案】:错

【解析】:企业的机构和人员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要坚持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六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为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而制定的制度是()。

A.岗位说明制度

B.岗位责任制

C.人力资源政策反映渠道

D.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企业应当建立岗位说明制度,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力资源政策的有()。

A.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B.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C.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D.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六条规定。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强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正确答案】:对

【解析】:企业文化,会渗透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对企业产生影响,大到决策产生和人事任免,小至员工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强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七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因企业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和缺陷问题,产品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的风险是()。

A.产品风险

B.自然风险

C.经营风险

D.管理风险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按风险形成的原因,可将风险分为()。

A.自然风险

B.市场风险

C.系统性风险

D.非系统性风险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

【解析】: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所谓风险大,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大;风险小,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小。()

【正确答案】:对

【解析】:风险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情形之下,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显然,这种差异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变动程度。所谓风险大,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大;风险小,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小。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八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人对风险的态度,即对一项风险事件的容忍程度是()。

A.风险应对

B.风险降低

C.风险分担

D.风险偏好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风险偏好就是人对风险的态度:是对一项风险事件的容忍程度。根据这种容忍程度,人们一般分为风险喜好者、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厌恶者。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损失暴露包括的内容有()。

A.直接损失暴露

B.间接损失暴露

C.第三者责任损失暴露

D.不相关暴露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

【解析】:资产——暴露分析表的内容分两大类:一类是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另一类是损失暴露,包括直接损失暴露、间接损失暴露和第三者责任损失暴露。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同一业务或事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同一时期也可以综合运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应对策略。()

【正确答案】:对

【解析】:风险应对策略与企业的具体业务或者事项相联系,不同的业务或事项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同一时期也可以综合运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绩效考核有很多划分的方法。按考核时间分类的是()。

A.日常考核和月度考核

B.季度考核和考核

C.常年考核

D.定期和不定期考核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绩效考核有很多划分的方法。按考核时间可以分为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定期又可分为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考核。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财产分类的有()。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C.固定资产

D.存货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

【解析】:企业的财产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会计人员根据记账凭证平行登记记账凭证过程中,不能由一人同时登记总账和明细账。()

【正确答案】:对

【解析】:在实际惯例中,当发生一笔业务或交易并填制记账凭证后,会计人员应根据记账凭证平行登记记账凭证。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由一人同时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这两个岗位是不相容的,企业应将其分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一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A.信息披露

B.信息反馈

C.信息传递

D.以上都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信息披露是企业建立反舞弊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披露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信息分类方法很多,按信息来源可以分为()。

A.内部信息

B.宏观信息

C.外部信息

D.微观信息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C

【解析】:信息分类方法很多,按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信息系统是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正确答案】:对

【解析】:信息系统是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二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在内部控制的调查方法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收集证据的是()。

A.询问法

B.审核法

C.观察法

D.函证法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内部审计章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内部审计目标

B.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

C.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D.审计项目业务控制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

【解析】:内部审计章程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内部审计目标;

(2)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

(3)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4)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都不可能受到判断失误、理解错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完美的。()

【正确答案】:错

【解析】: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多么妥当,也仅能达成企业目标,对管理阶层提供合理的保证。任何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都可能受到判断失误、理解错误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人员达到其目标提供合理的确信,因为内部控制也有局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三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A.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B.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C.限制有关人员权限

D.与国际接轨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工作目标或经营目标的实现。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会计控制特征的有()。

A.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能够用价值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

B.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

C.控制的基本手段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

D.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D

【解析】: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以下特征:(1)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单位中那些能够用价值形式,即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而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3)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工作目标或经营目标的实现;(4)从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的关系看,财务审计中所要评审的主要是会计控制制度,而在经济效益等审计中,除了评审会计控制制度外,还必须更多地评审管理控制制度。而答案C主要属于管理控制的基本手段。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会计核算,抑制会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对

【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四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授权批准控制要求的是()。

A.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

B.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C.单位应明确账、证、表的处理程序

D.单位应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因此,选择选项B。选项A是不相容职务控制的要求,选项C、D是会计系统的控制要求。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财产保全控制主要内容的有()。

A.限制接近

B.定期盘点和比较

C.会计记录要妥善保护

D.重要资料留有后备记录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财产保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限制接近;第二,定期盘点和比较;第三,会计记录要妥善保护;第四,重要资料留有后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正确答案】:对

【解析】: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五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适用于规模较大、出纳工作量较多的企业,出纳岗位设置形式的是()。

A.一人一岗

B.一人多岗

C.一岗多人

D.多人多岗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一岗多人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大、出纳工作量较多的企业。企业应设置出纳岗位并配备多名专职的出纳人员。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多重授权审批模式优点或缺点的有()。

A.符合相互牵制原则

B.能提高审批质量

C.审批程序复杂

D.办事效率降低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多重审批模式优缺点:符合内部控制的相互牵制原则,能提高审批的质量。但审批程序复杂,办事效率降低。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一枝笔”审批模式能使资金的使用围绕企业总目标有序进行,但极易造成腐败。()

【正确答案】:对

【解析】:“一枝笔”审批模式优缺点:使资金的使用围绕企业总目标有序进行,克服了多头审批的监督失控及审批标准不一致的弊端。但该模式容易造成腐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六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因抢险救灾等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方便,必须使用现金时,正确的做法是()。

A.必须遵循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转账结算

B.先支付现金,事后向开户银行口头说明

C.先支付现金,事后向开户银行书面说明

D.根据有关规定,事先办理相关手续后,可以用现金支付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要事先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由企业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户银行审批后,予以现金支付。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现金收付业务的关键控制点有()等环节。

A.审批

B.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

C.记账

D.银行存款收支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

【解析】:现金收付业务关键控制点的环节有:审批、审核原始凭证、现金收支、稽核、记账和对账。选项D是银行存款业务的主要控制环节。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出纳人员每日对现金进行盘点核对,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出纳工作的监督,防止贪污盗窃和挪用现金情况的发生。()

【正确答案】:错

【解析】:由会计主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或稽核人员组成清查小组定期进行的现金清查,其目的是加强对出纳工作的监督,防止贪污盗窃和挪用现金情况的发生。而每日出纳人员自行进行的账款核对,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账实相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七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项以后,在收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的主要目的是()。

A.收付工作应认真、仔细

B.收付业务应手续完整

C.表示款项收付完毕,防止重漏收付

D.符合本单位对收付业务的特殊要求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项以后,应在收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表示款项已经收付完毕,以防止重收付或漏收付。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银行存款未达账项的有()。

A.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

B.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

C.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

D.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未达账项概括起来不外乎四种情况:(1)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2)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3)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4)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业务经办人员根据已批准的银行存款收付结算凭证,向银行办理银行存款收付结算。()

【正确答案】:错

【解析】:出纳人员根据已批准的银行存款收付结算凭证,向银行办理银行存款收付结算。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八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对于还款记录良好,订货数量正常的老顾客,()在已授权的信用额度内,就可以进行赊销的常规处理,并在销货通知单上签署意见。

A.财务部门

B.信用部门

C.运输部门

D.仓储部门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对于老顾客只要还款记录良好,订货数量要求正常,在已授权的信用额度内,信用部门就可以进行常规处理,并在销货通知单上签署意见。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有()等。

A.接受客户订货单

B.组织发货

C.开具销售发票

D.记录款项收入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接受客户订货单、核准客户的信用、组织发货、开具销售发票、核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记录款项收入等内容。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无论是否批准赊销,信用部门都应在销货通知单上签署意见。()

【正确答案】:对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6

及操作规范的基本准则

(试行)

为规范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管理,指导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健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试点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准则。

一、管理制度

(一)内部管理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公司章程。

2.合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包括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3.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管理结构,包括明确部门的职责权限。

4.建立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聘用、培训、辞职、薪酬、考核、晋升、奖惩等各方面内容。

(二)风险管理

1.针对企业运行当中可能出现的内部风险及外部风险进行风险预估,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优先控制的重点风险。

(1)内部风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高管人员对公司忠诚度及职业操守、员工专业的操作规范和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组织机构、运作方式等因素;

与业务合作机构(包括担保机构、银行等)的操作规范、业务流程等因素; 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内部审计等因素;

其他内部风险因素。

(2)外部风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经济形势、宏观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因素;产业发展环境等经济因素;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安全稳定、社会信用等社会因素;

服务对象(资金出借方、资金借入方)基本信息、诚信记录、道德风险、资金实力等核心因素;

信息系统合规运作、安全维护等技术因素;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其他外部因素。

2.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企业应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承担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3.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开展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措施。

(三)运营管理

1.建立确保公司合规运营的管理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监督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业务审批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评制度、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

2.建立选择担保机构等配套合作机构的标准和程序。

3.建立完善与银行机构的合作模式,涵盖资金结算及监督的各个环节,包括出借方和借款方的账户开设、资金拨付依据和程序、还款资金划拨以及对资金流向和用途监督等方面。

4.建立投融资中介服务、债权转让中介服务、咨询顾问服务的业务流程或操作规范。

(四)信息管理

1.建立规范信息登记、收集、发布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2.建立信息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度,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3.建立业务运营、监督管理等信息系统及管理办法(详见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IT系统指标及验收标准)。

4.建立举报投诉制度、风险预警(针对服务对象)制度。

二、规范文本

(一)与担保机构、银行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合作方的合同范本。

(二)资金出借方基本信息登记表范本。

(三)资金借款方基本信息登记表范本。

(四)出借方和借入方正式借款合同范本。

(五)资金拨付依据或凭证范本。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7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 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 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 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该框架在形式和内容上借鉴了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做法, 但并未照抄照搬国外的框架, 而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作了较大调整, 并在内容上大大充实, 在表达方式上符合我国法规特点、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 使国外提出的较为宏观、抽象的内控理念转变为了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内控规定。此框架的构建, 为企业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深化内部管理机制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基本规范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出具审计报告。这充分体现了基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适当的引入了信息机制和声誉机制、强化检查监督机制, 落实内控责任主体和严格问责和实施严厉的奖惩机制的特点。

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强化了一种内控理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科学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树立了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指出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 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适当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企业应当结合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要求设置内部机构, 明确职责权限, 将权利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企业应当通过编制内部管理手册, 使全体员工掌握内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情况, 明确权责分配, 正确行使职权。内部控制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职责, 使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向上扩展到治理层 (董事会) , 向下扩展到其他员工, 实现了由内部牵制、单一会计控制向全面、全员、全程的风险控制的观念转变。

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了一套内控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了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一系列控制措施, 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 结合风险应对策略, 综合运用控制措施, 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企业应当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明确风险预警标准,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员、规范处置程序, 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通过对控制活动的约定, 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重要手段。

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夯实了一个制度基础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实施, 既是促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度有效执行的配套制度安排, 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令行禁止的重要机制保障。近年来发生的巴林银行倒闭案、安然事件、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以及我国一些企业控制失灵事件, 使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成为全球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铤而走险、欺骗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为此, 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日益成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入门证”和“通行证”, 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纷纷花巨资聘请海外机构设计内部控制制度, 以适应上市地的监管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 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 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同时, 各部门之间的内控要求也有待于进一步协调, 以便为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价提供统一标准。

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一个实施模式

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组织形式、不同业务范围、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中有不同的要求,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制定实施过程中, 以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为基本依据, 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 把握差异, 提炼共性, 尽可能抽取出多数企业普遍存在、普遍关注的共性业务与事项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控制措施。对特殊行业、特殊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 在基本规范的统驭下, 主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应用指南来提供操作性更强的指引。通过此种模式有效地化解了标准制度与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提高了内控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认性, 增强了标准的执行力。

摘要:构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适应新的竞争形势,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内控的架构、内控理念、内控措施、实施模式等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以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参考文献

浅议广告设计的基本规范 篇8

关键词:广告设计;基本规范

广告设计的基本思想

一般来说,在进行广告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广告产品在市场中的定位,即表明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用的、给谁用的,只有给出明确的定位,广告的设计才有了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日本“精工”牌手表在打入美国市场时,就为自身做了准确的定位,着力强调其地位性和差异性,满足了人们彰显身份的需求。为使商品呈现其特有的价值和优点,吸引受众眼球,不同的商品有其不同的定位,如大众还追求经济实惠的商品、用来送礼的商品等,这就是广告设计的定位。

广告设计的定向主要是为了突出其针对性,如某一时刻、某一地区、不同的社会阶层等。例如一则奶粉广告中,孩子在喝过奶粉以后健康成长,且在没有妈妈帮助的情况下爬上了五层营养阶梯,此广告抓住了家长希望孩子聪明的心理,从而使家长乐意购买。

广告定点主要是为了突出产品的个性,也可以说,塑造产品的品质形象是很重要的。例如速溶奶粉过去都只能用开水冲,但有一种速溶奶粉用热水、冷水都可以冲,这样就强调了产品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增加了广告商品的优越性。

综上可知,广告设计中的定位、定向、定点,实际上是强调广告对于商品功能的设计,并用艺术和科学的技术手段解决好设计构思的问题,从而加大广告的画面效果。

广告设计的原则和特点

广告设计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章可循的,大体上来说,广告设计既要讲究艺术品味,又要强调实用性。尽管不同的广告设计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但其本质上都是信息的传递,所以其所遵循的也有统一的原则。

1.科学性

科学性是广告设计的基础。它要求在科学的前提下,利用人的视觉、听觉和心理规律,运用艺术性的字体、色彩、情节等因素进行广告设计,这样在符合人的感觉的情况下直接提高了广告作品的宣传影响力。

2.艺术性

艺术性是广告设计中的常用手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广告的艺术品位,引领时代审美观。艺术性广告设计就是借助艺术的手法渲染艺术化的意境,提高广告作品的美学价值及欣赏价值。

3.大众性

广告作品的对象是社会大众,因此其作品的设计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分析其美学价值和审美情趣,并根据公众的审美需求和大众文化进行创作和宣传,使广告作品达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效果。

4.新颖性

新颖性要求广告设计者注意意境内容和作品形式的创新,且在符合商品特点、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遵循求新、求变,并强化个性特点的原则,使其成为商品市场中的先锋。

除此之外,广告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其形象的设计必须鲜明而简洁,能达到迅速传递、易记易认的效果,给观众以醒目、清晰、亲切的感觉,即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比如一幅“太阳帽”的广告招贴画,就以简单的商品造型、明快的笔调,描述了盛夏之季太阳帽给人带来的凉爽之感,这样就以舒适为主体传达了具有个性的广告信息,紧紧地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力,使之易于了解和接受。为突出广告的新颖性,美国广告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不允许模仿他人的设计,要不断的创新,广告设计要突出创新富有个性,使消费者易于识别、比较和接受。比如同样是酒的广告,孔府宴酒强调的是“做天下文章”的豪迈、恢弘;而伊犁特曲则重点突出粗犷、豪放的“英雄本色”,这样的广告设计无疑为产品赋予了“创造个性,独树一帜”的韵味。另外,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使之沉浸在商品形象创造的氛围之中,用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因素强调气氛渲染,并以非同寻常的美感力量增强广告的感染力,也能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比如:“美加净”护手霜通过母亲为上学的孩子整理围巾,表现母亲的爱心;“草珊瑚”含片则通过孩子为咽喉发炎的妈妈找药,表现出孩子的孝心。这两则广告都是以母子之间的互动为基础,同时也讲述了人们共同追求的朴素温情,并以此作为诉求点来扩大广告情感的感染力。

广告设计还要注重画面的转换和韵律节奏的统一,即构图均衡,强调对图像中空间的妥善安排,只有注重美学,强调和谐统一,才能使广告设计气韵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比如现代许多化妆品广告虽然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形成了黑、白、灰色的对比,效果的差别使化妆品本身引人注目,再加上一条符合受众心理需求的广告语,其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广告设计的程序

一般而言,广告设计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以划分广告设计中的步骤。第一步,就要根据广告决策所确定的宣传媒介类型,初步决定广告的表现形式,即图画式、文字式、实物式和综合式;第二步,理解广告创意,宣传主题,把握好中心思想、创意和主题,这是广告作品设计的基础。广告作品的创作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作品,它强调服务功能和宣传色彩,它不仅是创作人员的纯艺术灵感的发挥,还是广告创意和主题的形象表现,只有符合广告创意和主题的广告作品才是有效的,也才是优秀的。可以说,准确理解广告创意和主题,是创作优秀广告作品的基本前提;第三步,领会广告文案的重点及核心,把握好宣传方式。广告作品是广告文案的宣传载体,如何借助于广告图画、字体、色彩、布局等表现手段来制作广告作品,直接关系着广告文案的诉求力和冲击力。只有准确领会了广告文案的实质,才有可能创作出符合广告文案要求的作品;第四步,构思、创作,拟出广告作品的草图。对于平面广告而言,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设计广告画面,选择并编排字体、色彩等。对于视频广告来说,这个环节主要是编制电视广告脚本,具有导演创作的色彩,设计的工作主要有编排的故事情节、选用模特形象、设计广告画面的背景等。对于音频广告而言,主要工作是拟音、设计音乐、音响等;第五步,把广告作品的草图交给广告策划创意人员和企业负责人审定。如果广告作品草案通过了审定,表明它符合创意要求,能够为宣传商品、促销服务,即可进入下一个操作环节。反之,广告作品草图未能通过审定,那么广告创作人员就需要返工,然后重新提交审定;第六步,制作样本。这一步包括设定构图参数、设定色彩合成参数、设定布局参数;第七步,根据样本的构图参数进行制版工作,然后进行大批量印制。

广告设计的视觉构成

构成广告的视觉要素主要有构图、图画、色彩以及其他一些符号,这些非语言文字符号是我们在广告设计中都必须运用的。

布局就是为使受众的视觉受到冲击,进而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而进行的,在一定的版面空间里对广告传达内容所必须的各种要素作适当的关联和配置,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这就是构图。构图时,首先要注意分清层次,主要焦点,不同的广告要表达不同的内容,但每个广告都有自己的诉求重点,即焦点。这个焦点尽量安排在视觉中心位置,让受众的视线在自然状态下首先关注到它。另外,还要注意构图中的组合、画面的均衡、构图的巧妙组合,把有关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的配置,同时也要注意均衡,即广告设计各要素在画面上的大体平衡。例如,最具有古典美、最易布置构图要素的比例是黄金分割率,即1:1.68,这种比例在自然界随处可见,也易于被人们接受;还有显得坚固、舒适的3:4;文雅、高尚的2:1等。

广告图画是指广告作品中除文字以外图的部分,它是广告设计的重要视觉因素。由于图画能够直观、形象地传递广告信息,增强广告的感染力,因此它得到了广告设计者的高度重视。具体来说,广告图画可以吸引受众注意力,通过图画将受众引向主要诉求的内容,增强版面的视觉效果,把广告图画设计得生动有趣等。此外,富有创造力的广告画面不仅能充分体现广告主题,还能诱导受众注意广告画面,而且愿意近一步通过图案的诉求去了解有关产品的信息内容,加深对广告内容的印象。

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在广告画面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现代设计对色彩非常重视。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种要素: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种类;明度又叫亮度,指色彩本身的明亮程度;纯度即彩度,是指色彩纯粹的程度或色彩的饱和度,如果纯度达到饱和状态就是标准色,也称正色。色彩本身是没有感情的,但人格化后的色彩却被人们赋予了诸多特殊的含义和审美联想。

综上所述,为保证广告的宣传效果,广告设计还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不管怎样,广告的作用是宣传,但只有好的广告作品才能起到这种效果。因此研究广告设计的基本规范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国伦.广告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翟治平,樊志育.广告设计学[M].杨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版.

[3]崔银河.著:广告创意研究[M].远方出版社,1999年5月版.

[4]陈琏年,黄吉淳.编著广告艺术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5]韩亚将.浅谈现代广告设计中广告创意[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第9卷第8期.

|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上一篇:我变成了一只小小鸟作文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