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推荐10篇)

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 篇1

一、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情况

在我国, 行政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极为关键的构成部分, 不但对政府担负的公共社会监管、服务能力进行反应, 并且自身还间接或直接的参与到多方的经济建设中, 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近年来,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中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转变及完善, 对预算的管理工作也从形式到内容上有了很大改观。具体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 以预算的编制方法看, 以往的将基数作为资金核算基础的编制方法逐步被零预算的方法所替代, 从而使预算编制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2) 以预算的编制内容看, 对收入预算的编制从以往的重视拨款向重视自筹收入方向变化, 从而使支出预算的内容更加全面, 预算工作的控制对象更加明确; (3) 以预算的控制看, 各个层面的财务人员转变了以往不关注预算的观念, 对每一月、每一季度、每一年的预算进度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上述这些预算管理方法及形式的变化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讲, 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 在日常工作中,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 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依据自身单位的预算特点, 同财务管理的现实状况相结合来进行处理。为了进一步确保预算工作能够全面发挥自身功能, 就应提高对预算的管理水平, 同社会发展及市场经济相协调, 创建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制度, 增强预算编制工作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存在的不足

(一)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的时间相对较短

现今,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中, 预算编制任务所发布的时间约为当年的9、10月份, 距离上报财政部门的时间约为1个月左右, 预算编制工作的整体时间相对较短, 无法使各个职能部门全面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工作中, 对全年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也无法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规划, 项目资金的支出也无法进行相应的调查与考证。所以, 编制出的财务预算精准度较低, 无法确保编制预算的质量及可信度。

(二)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的内容相对不完全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 很多财务管理职能被弱化、财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有关领导不能给予关注, 业务部门同财务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 从而导致预算编制时缺少很多基础资料, 导致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编制时仅依靠自身的思路开展工作, 这必将造成单位全年预算编制中内容的不完全。

(三)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的方法存在不足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 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遵循零基的准则, 然而, 在现实工作中, 审批部门很难精确掌握上报部门的实际情况, 经常仅在上年的基础上适当上浮, 有时甚至不进行变更。这实质上仍应用的原来的基数进行预算编制, 对经济结构的调控及布局都产生一定影响, 不利于对支出规模进行控制及对支出结构进行调整, 对预算的科学性及精准性造成影响。

(四)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编制同执行工作脱离

依据财务部门对预算的需求,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 都是以实行指标的形式进行资金的拨付。然而, 在现实工作执行时却不是很严格, 资金的用途经常变动, 人为的挤用公共支出, 在一个项目的经费中, 很多资金都用于支出差旅、招待、购买办公用品等方面, 缺少一套完整、细致而又严格的控制系统及监管机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改进策略

(一) 全体员工参与到预算编制工作中

增强单位人员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 调动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参与到预算的编制工作中。预算的编制工作不应只是财务部门的任务, 它同时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 共同沟通。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也应以自身为榜样, 为预算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

(二) 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

因为预算编制的时间一般为全年的后半段, 所以, 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因为预算所涉及的部门较多, 时间跨度较长, 短时间无法进行全面且大范围的调查工作, 所以, 应适当延长预算的编制时间, 可以提前启动预算的编制, 扩充预算编制的周期。唯有这样, 才可以保证预算编制全面、准确, 调动员工积极性, 对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细致的分析。

(三) 增强预算的执行能力

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仅是预算管理的基础, 重要的是要将预算执行下去, 落到实处。当预算审批后, 应进行细致的分解, 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环节中, 可以实行岗位责任及跟踪考核机制, 从而保证预算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四) 对支出项目进行合理分布

依据预算部门的任务及职责等, 对项目进行区分, 对资金款项及内容的支出要求进行重新定位。假如项目的内容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则不用进行拨款, 而应将资金用于更为重要的项目建设中。这样, 不但可以减少资金支出, 从而可以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合适的位置。

四、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 预算的编制及管理工作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利用多种改进策略, 从而节约财政资金,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因此, 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进行分析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事业编制会消失吗? 篇2

“我想为徐深海要个编制!”

不久前,一名在镇江市政府机关工作的网友在网上为当地一位清粪工人寻求正式“编制”。这位工人是清粪队队长,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不过现在仍然是临时工。该网友认为,“环卫事业单位是全额拨款,如有正式编制每月应该能有个3000元左右的收入,不像现在只有1200元。”

帖子一发出,上万的网友齐喊“给力”,纷纷支持。知情人透露,夏天无论多热,冬天无论多冷,清粪工都要跳进去清理,“这个工种几年已经招不到人”。不过环卫所称,获得“编制”需要区委编制办同意并核发,难度非常大。

《北京科技报》:“编制”为什么让如此多的人趋之若鹜?一个“编制”究竟意味着什么?

董明:“编制”是国家对“吃财政饭”的人的管理途径。设编制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一个工作人员进入了编制,理论上就意味着他的工资基本由国家财政支出,由国家全额拨款。

在编人员不用担心收入、福利,这些问题国家都会为他考虑到,一样都不会少。比如,一些单位就可以为在编人员提供住房,编内人员的奖金也会很丰厚等。而相对来说,编外人员的待遇就差了很多,不仅工资可能低不少,凡附着在“编制”上的所有待遇他们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想弄一个编制。“编制”意味着附着的利益越来越多了。

环卫所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业单位。因为它的工作是清洁城市,这样的公益事业是没有任何一个私营企业愿意负担的,所以由国家来全额拨款。

《北京科技报》:随着越来越多的单位实行聘用制,“编制”还有意义吗,会不会消失?

董明:编制不可能消失。它体现了国家对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管理。国家的财政都支出给了谁?“家”里有多少人“吃饭”?政府一年要开支多少钱?……这些都是国家需要掌握的,所以必须要有“编制”。“编制”的设置原本就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考虑的。

现在,对编制的问题争论很大。很多事业单位都有临时工、实行合同制。这些工作人员与“编内人员”有区别吗?区别大了。很多单位的管理人员都在编,他们的收入大多会更高、福利也都更好。

《北京科技报》:“编制”的存在是否将员工从制度上划分了“三六九等”?

董明:从理论上,设编制的单位是不应该再招编制外的人员的。因为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已经核定了此单位的工作量和范围。但实际上,很多单位都在招编外人员。

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作量时多时少,不容易核定,招“编外”可以分担编内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是考虑到一些编内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没有太足的工作干劲,人浮于事。他们除非犯了大错误,一般情况不会被开除。而编外人员反倒干得多、干得好,而且工资拿得也少。

这些问题与制度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成了所谓的“三六九等”。

《北京科技报》:为什么不能将“编制”给干活多、干得好的编外员工?

董明:我国现在进行机构改革,一个很大的内容就是人员精简。减少了编内的总数,就意味着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所以现在编制卡得很紧。

以镇江的这位清粪工人为例,那么优秀的全国劳模,有编制是应该的;网友为他呼吁也是对的。但这只是一个特例,特例不可能成为常例。如果要给所有的环卫工人编制,并不可能。

《北京科技报》:如果将一些怠工者从“在编”中淘汰,是不是就可以既保证了编制不增多,又让优秀的人进入编制?

董明:干得不好就退出,拿出一部分“编制”来竞聘。“进退制度”在理论上很对,比如公务员中的“末位淘汰制”,淘汰的就是公务员的身份。但实际上,操作难度非常大。

绩效考评在全国都在推行,但考评的标准却很难量化。很多具体的内容该以什么为标准呢?是工作任务的多少,还是工作质量的高低?对质量来说,到底什么样才算好?一般情况下,除非有犯了大错之类的过硬理由,要不然凭什么把人淘汰呢?要知道,绝大多数的员工都很一般,能说其中的谁就差到哪里去吗?……

所以,到目前为止,绩效考评也还没能发挥出特别好的成效,还需继续努力推行。尽量把“编制”卡住,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北京科技报》:在发达国家,一个单位的员工有没有“编制内外”的区分?

董明:国外一样有从事公共事业的单位,它们的员工收入也都由财政拨款。不过,这些国家通过财政预算,严格规定、控制员工的人数,有多少预算就用多少人;不会出现类似于“编外人员”这样的情况。

这在国内做不到。目前在国内,财政拨款除了预算内收入之外,还有预算外的一部分,即预算外的收入。“编内人员”的工资是列入预算内的,由前一部分支付;而“编外人员”的收入则由后一部分来承担。国内的预算外收入太大了,很难控制,一些单位就用来低薪招“编外人员”。相比国外,想获得预算外的收入非常难,它们的财政控制得很严格。

不仅如此,国内越是一些累活、脏活,支付的工钱越少。为什么?一个现实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了,尤其是劳动力比较多。我在美国待过,一个疏通下水道的工人1小时的工资是98美元,不到1小时就按1小时计算,而且疏通下水道这样的活儿1小时不够。在发达国家,越是脏活累活,工资给得越高。清粪工人就更不用说了,否则没有人愿意干。

《北京科技报》:在我国,有没有可能将预算内和预算外的两部分收支统一起来,使得单位没法自主招“编外人员”?

董明:理论上,我们都在争取实现这个目标,审计署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难度极高。可以说,在能预见的时间内很难解决。预算外收入中,最大的一笔资金来源是土地财政,也就是出让土地使用权;其数额远远多于预算内收入的拨款。这怎么能一下子取消得了?

但改革在朝这个方向进行,这是一个趋势。一方面,用预算控制“编制”,是一个最好的管理途径。另一方面,尽量把不需要政府开支的事业单位推向市场,进行企业化。没有了财政拨款,单位就需要自负盈亏、自己来解决收支。

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 篇3

从金碗到铁碗,公务员似乎已经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最优的职业选择,进了机关就如同嫁入豪门一样,不管大家怀着怎样的就业心态。然而大家只知道庞大的考公人员 中学生是主体,因为他们有着迫切的就业要求;还有一些是在职但工作不稳定的企业人员,主要想获得一份安逸稳定的工作;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就是机关事业编人员,他们在以公务员为主体的机关中,干着与公务员一样甚至更多更累的工作,拿着比公务员少的工资,承受着几乎没有晋升空间的职业压抑感,忍受着从低级到高级公务员们暗地里的歧视,对外还要强颜欢笑的接受外界对机关干部群体的羡慕,整日为职称考试、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辛苦备战,还要被逼加入到千军万马 中勇闯“考公”独木桥。

一、何为事业编制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 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 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

二、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的不同 1.经费来源不同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升迁不同

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

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3.待遇不同

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其中,以全额拨款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差额拨款的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自收自支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

退休后,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三、现状

1.人为的鸿沟:身份标签 在机关工作的人想必都知道,机关工作人员从身份上说可以分为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拨款事业编、自收自支事业编、工勤编,还有少数临时工和政府雇员。这几大群体,不仅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待遇差别也很大,是人为贴上的以区别身份的标签。

其中公务员和参公事业编处于金字塔的最高端,待遇好、晋升空间大、科以下干部只要不犯错三年一小提已成了不成文的惯例。所有优势政府资源都向这个群体靠拢,所有提拔条件也必然倾斜于这个群体;

其二就来说说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这个群体承担着和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的工作,而且由于近年来公务员进口太紧,凡是需要用人的单位就想方设法成立事业 单位,招考事业编人员,这也是考公失败大学生们的次优选择。所以这一群体年龄结构相对较轻、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大多数人还拥有技术职称,部分能力强的事业 编年轻人往往被借调到政府最需要用人的部门,承担着高于一般劳动强度和难度的工作。比如:拆迁部门、应急机构、建设一线以及文案工作复杂的办公室等。

其三就是差额拨款事业编和自收自支事业编人员,这部分人在机关中非常少,多数集中在医疗卫生、新闻出版等公益事业单位,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收入报酬机制;

其四就是工勤编、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工勤编主要是技术工人,有手艺,没学历,工资待遇比照事业编略低,但比社会上技术工人收入高很多。临时工和政府雇员在 政府机关中没有正式编制,只是临时性的在政府工作,他们的工资待遇往往比较低,大约在1000元左右,基本享受不到各项福利补贴。

2.不公正的待遇:同工不同酬,低薪干重活

这里主要想谈谈公务员(包括参公)和全额拨款事业编在机关中的差别。在政府中,这两大群体承担着别无二致的工作,甚至在基层政府中事业编多于公务员,但他们却享受着不同待遇。公务员工资改革早就结束了,以前的阳光补贴、考核奖和年终一次性奖金都平分到了各月,科员最低每月可拿3500元,逐级递增。事业编 还在执行老的工资办法,而且以前公务员每月500的考核奖被拿掉了,事业编科员最低每月2400多元,再加上节假日5000元的奖金。这样算下来事业编平均每月比公务员少拿600多元,这还不算公务员的电话补贴。这仅仅是经济待遇不同等。

3.提拔标准的倾斜:看身份、看资历,就是不看能力

提拔看身份。众所周知,在机关中工作,提拔就是最主要甚至唯一的激励措施,但在干部使用和提拔上,事业编却没有多少空间。以党委办公室为例,这在各级政府 机构中都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但就是这样整天在书记、常委身边工作的人员也有行政编和事业编之分。行政编二三年基本可以动一动,流动性比较强。事业编却是十几年如一日,都是老面孔。工作任务繁重,行政编制一定,领导就扩充事业编,充实新鲜血液和生力军,但提拔是事业编就得靠边站。因为行政和事业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低级别的事业编永远也不可能被提拔到高一级的行政岗位上去,因为提拔看的是身份,不是能力,提拔条件里尤其是破格提拔的条件里往往都会加上一条:具有公务员身份。

而事业单位领导岗位及其有限,再加上近几年事业编人员不断扩充,领导指数却控制得很严,事业编人员就只能选择考职称这条提高工资待遇的道路。考职称其路漫 漫啊,既要准备全国统一的专业考试,还要通过计算机和外语考试,所以年轻的事业编干部大多都很爱学习,下班后不敢有什么娱乐活动,只能闷在家里钻研专业知 识,背诵英文单词。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路也被去年进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控制的越来越难了,技术职称岗位也定岗定编了,10个人按照1比3比6的比例,只能 有1个高级、3个中级和6个初级,这还是在没有管理岗位的前提下。试想哪个事业单位能没有一把手、二把手等管理岗位呢,又特别是在基层政府中超过10个人 的部门几乎没有,所以技术职称岗位现在也成了香饽饽,只要没有岗,你考出职称证来也无济于事,只能等。于是就会出现毕业好几年的大学生光干活不提拔,只能 拿着助理职称的工资,表面上看你还占着一个初级岗,但事实上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就等同与初级职称。不甘落后的人就只能终日沉浸在考职称、国考、省考等一 大堆考试中。

提拔不看能力。要说年轻的事业编干部整年学这学那,考这考那,又干着任务重难度大的一线工作,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很强了吧,提拔干部不就是应该提拔这样的人吗?对不起,不是。组织人事部门提拔不看能力和贡献,一是看身份,拥有了公务员身份才会考察你的能力和贡献;二是看资历,你前面有年纪的的人 占着岗就不能越级提拔你,你必须等大妈大叔们提拔了或者退休了,你才有出头之日。大妈大叔也就是40多岁,55退休,那时其实你已经迈入中年,青春不在、激情不复了!

基于以上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强烈呼吁事业单位改革能加快推行,不要自欺欺人的以身份划分群体,这样既是对人才的不尊重和浪费,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行政编一定了,事业编不断扩大,请问这就是机构精简吗?当政者做出某一项改革决策可能只要动动脑、动动笔、动动嘴,但这些不公平的政策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时 就饱含着酸甜苦辣的情感。中央、省级机关中的事业编想方设法转成了参照,对基层政府中的业务下级弃之不管。如此劣待事业编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硕士生,他们耗费的不仅是青春、激情,浪费的不仅是体力、智慧,更是对未来生活的失望啊!所以,几行文字,几句呼喊,想为机关事业编振臂一呼,为改变这种既不公平也不明智的现状略进绵薄之力。

事业编制辞职报告 篇4

也许事业单位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很好的铁饭碗,但是每个人适合的职业是不一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事业编制辞职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事业编制辞职报告(一)尊敬的x主任:

您好!

工作近四年来,发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所学知识还有很多欠缺,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渴望回到校园,继续深造。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特此提出申请:我自愿申请辞去在XXX的一切职务,敬请批准。

在XXX近四年的时间里,我有幸得到了单位历届领导及同事们的倾心指导及热情帮助。工作上,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科研经验和实践技能,对科研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生活上,得到各级领导与同事们的关照与帮助;思想上,得到领导与同事们的指导与帮助,有了更成熟与深刻的人生观。这近四年多的工作经验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中的第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这里,特别感谢YYY(XXX的上级单位)A主任、B主任、C主任在过去的工作、生活中给予的大力扶持与帮助。尤其感谢XXX Z主任在XXX近二年来的关照、指导以及对我的信任和在人生道路上对我的指引。感谢所有给予过我帮助的同事们。

望领导批准我的申请,并请协助办理相关离职手续,在正式离开之前我将认真继续做好目前的每一项工作。

祝您身体健康,事业顺心。并祝YYY、XXX事业蓬勃发展。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事业编制辞职报告(二)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们好!我是XX部的XX,在我到贵单位工作将近一年来,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培养和关照,及同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可以说这是我工作以来过得最开心的日子。我很辛运能到这么好的单位工作和学习,又遇到这么好的领导,我很想继续留在项目部工作,但人生总是很无奈,只因最近家中发生了一件急事,我必须得回去,不知何时才能回项目部上班。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不得已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但请单位领导放心,XXX资料已基本整理完善,最后我一定会做好资料的交接工作。

希望领导能给予谅解,并尽快给予答复,将不胜感激!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事业编制辞职报告(三)尊敬的局长、诸位局领导:

首先我对前段时间没有在职工作表示深深的歉意,诚望各位领导谅解。

我自XX年来本单位×××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多受诸位领导的悉心照顾,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最近因为身体和其他一些原因不能继续安心工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请求辞职!我在离职以后会更加关心单位的工作,更加珍惜跟领导及同事建立的深深的友情!

预先感谢局领导批准!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事业编制辞职报告(四)尊敬的领导:

你好!非常感谢领导给予在××工作的机会以及在这两年里对我的帮助和关怀!**某些原因,今天我在这里提出辞职申请。

在××两年的时间里,公司给予我多次参加大小项目的实施机会,使我在**工作岗位上积累了**的技术技能和工程经验,**也学到了**工作以外的处世为人等做人的道理。**的这些我很珍惜也很感谢公司,**这些都为我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帮助和方便。另外,在和××部各位同事的朝夕相处的两年时间里,也使我对**部门,对过去的、现在**的同事建立了由浅到深的友谊,我从内心希望这份友谊,这份感情能继续并永久保持下去。×的发展和建设在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中,真心祝愿××在今后的发展旅途中步步为赢、蒸蒸日上!再次感谢!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延伸阅读——事业单位辞职注意事项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辞职争议很多,一般是事业单位员工提出辞职而单位不同意,员工单方离职,单位留置人事档案。我国现实条件下员工没有人事档案,其可选择的工作范围受到很大限制,无法进入国际大企业工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无法办理社会保险事宜,也无法办理出国的相关手续,员工非常苦恼。此类人事档案与员工分离的现象非常之多以致也成为社会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人员分为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和未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两部分,其中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与单位的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其辞职条件、辞职程序和辞职纠纷的解决均适用《劳动法》及调整劳动关系的行政法规。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人员,比如学校的教师、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不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人员与单位的关系就不适用《劳动法》,其辞职适用国家相关人事管理法规。

依据《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提出辞职,并按人事管理权限,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从收到辞职申请起三个月内,予以办理辞职手续,发给辞职证明书,并且按国家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规定,进行人事档案移交、接转手续,一般事业单位人员的辞职是没有实质性的要件的,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即可。

但是以下四类人员辞职必须经过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批准,否则是不能辞职的:

(一)国家和省、市(地区)重点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辞职后对工作可能造成损失的;

(二)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

(三)从事特殊行业、特殊工种的;

(四)从事国家机密工作,或曾从事国家机密工作,且在规定的保密期内的。

事业编制考试试题3 篇5

1.有人认为,任何规律都具有普遍性,而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普遍规律。因此,任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这种观点()。

A.是一种正确的观点,准确地讲清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B.是一种错误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C.是一种错误观点,扩大了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范围

D.是一种错误观点,不懂得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A.生产 B.流通 C.交换 D.消费

3.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计划手段()。

A.既是一种行政手段,又是一种经济手段,还是一种法律手段

B.要体现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C.具有客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等特点

D.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通过,指令性计划具有约束力

4.甲外出嫖*,被公安机关查获。甲遂冒用同事乙的名义接受了罚款处罚,后公安机关将此情况通告甲所在单位,单位人员议论纷纷。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何种权利?()

A.名誉权 B.姓名权 C.荣誉权 D.名称权

5.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在审理方式上的区别不包括()。

A.复议前置 B.反诉 C.合议制 D.适用调解与否

6.世界要实现和谐发展,离不开非洲以及中非关系的和谐发展。在国际关系中,发展中国家历来是中国团结与合作的对象,因为()。

A.发展中国家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B.团结发展中国家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C.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7.在民法中,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

A.地位平等 B.意思自由 C.平等协商 D.等价有偿

8.行政诉讼案件移送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

A.移送法院已受理此案 B.案件不属于移送法院管辖

C.接受移送的法院对该案有管辖权 D.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9.下列说法中,()是正确的。

A.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B.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D.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是阶级最终消灭的物质条件

10.公文质量在思想内容上应该做到()。

A.政策性强 B.时限性强 C.科学性强 D.针对性强

11.行政决策评估要采用()的综合意见。

A.群众 B.专家 C.领导 D.政策执行人员

12.聘用合同按期限可分为()。

A.3年(含)以下期限的合同为短期合同 B.3年(不含)以上期限的合同为中期合同

C.至工作人员退休的合同为长期合同 D.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资/料来.源,于:gzu521学;

习/网 ]gzu521.com限的合同为项目合同

13.垄断利润的源泉有()。

A.垄断组织中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中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所获得的利润

D.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中所创造的全部的价值

14.下列句子充分体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含义的是()。

A.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根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勤俭兴邦,奢侈亡国 D.俭以养德,尚俭戒奢

15.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各主体中不能作为一般债务保证人的是()。

A.某省人事厅 B.某大学 C.某公司 D.某法官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属于唯物主义的知行观。()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是三年。()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只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

5.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无根本区别。()

6.在归档文件整理过程中,将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标识,并以归档章的形式在归档文件上注明称为编目。()

7.生产力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也是唯一尺度。()

8.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9.社会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图书馆等属于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即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10.错误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

第【140】题

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之间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

B.动物心理服从于动物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人的意识则服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

C.动物心理只限于感性形式,而人的意识不仅包括感性形式,还具有理性思维形式

D.动物心理活动无需语言,而人的意识活动却离不开语言

正确答案:BCD

五、判断简答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公文写作是时限性的写作。

2.简明扼要是公文的生命,是最基本要求。

3.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工作岗位。

4.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但为了打击违法犯罪,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司法机关有权依法剥夺或限制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

5.行政确认和行政许可常常是同一行政行为的两个步骤。所以,行政确认就是行政许可,两者并无区别。

三、判断题

1.√[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31条中有明确规定。

2.√[解析]北京奥组委决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口号。

3.√[解析]事业单位的培训对象是工作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4.×[解析]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被聘人员为大中专应届毕业生的,试用期可以延长至12个月。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5.×[解析]一人一职,不能兼任另一领导职务。

6.√[解析]略。

7.√[解析]略。

8.×[解析]“十一五”期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目标是7.5%。

9.√[解析]略。

10.√[解析]略。

四、案例分析题

(一)1.AB[解析]在酒里兑水是造假,是一种欺骗行为,损害了顾客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酒店的信誉。被顾客发现酒里兑水后,顾客就不会再来,最终导致酒店倒闭。

2.C[解析]略

3.ABCD[解析]材料一中,本来生意很好,因为在酒里兑水,丧失了酒店的信誉,最终导致倒闭;材料二中,本来是一家小保险公司,由于讲信誉而赢得了顾客的信任,能够在困境中崛起,并发展壮大。可见,在市场经济中讲信誉的重要价值。

4.B[解析]略

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 篇6

一、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问题

合理的机构编制是优化资源的基础。为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能够顺利做好编制配置工作, 巩固改革成果, 必须强化编制管理, 优化资源分配, 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多项改革, 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 则给机关事业编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但当前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着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创新的发展。

从近几年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来看, 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权威性有待继续加强。从现有的编制工作体系来看, 虽然机关事业单位承担了辅助经济发展的职责, 但公益性职能的有效性还有待继续发挥。就决策问题来看, 还需做好独立决策, 继续履行监督职能, 更好地发挥权威性。二是工作程序缺乏合理性。程序倒置现象在机关事业单位时有出现, 当前的监督机制有待继续完善, 以便能够对机关事业单位做出有效的约束, 从而做好编制管理的有效把关。三是管理法规还需继续完善。在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中, 虽也有权威性的管理法规约束, 但还需继续完善, 有效惩处违纪行为, 强化法制化管理意识, 增强实际编制管理工作的操作性。四是时代性有待提升。在机关事业编制管理的职能定位上, 多因为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做法老套, 对编制控制过于重视, 忽略了编制调节。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着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水平的提升, 唯有打破惯性思维, 创新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编制, 方可继续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水准, 进一步发挥公益性职能。

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创新的思路

(一) 管理模式创新

创新管理模式是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创新的关键。在具体实施中, 需改变统一化管理的局面, 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编制分类管理, 以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为依据, 将编制管理划分为三类, 即行政职能类别、公益服务类别和生产经营类别, 针对不同类别采取对应性的管理手段。其中, 对于划分为行政职能类别的机关事业单位, 在编制上需把握只减不增的原则, 通过自然减员来减少编制;对于划分为生产经营类别的机关事业单位, 看是否有转变为企业的可能;对划分为公益服务类别的机关事业单位,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并继续保持审批制。

(二) 优化管理布局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创新还需要打破条块分割, 对管理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在具体实施上, 应根据职能任务划分, 整合重复设置的编制, 统一编制设置, 进行机关事业单位的重组。同时, 还要注意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 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重点配置, 聚焦民生服务, 打破资源分布不均的局面, 解决重复编制设置问题。

(三) 优化资源配置

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实现机关事业单位编制高效管理的重要步骤。为此, 在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工作中, 必须定期进行动态化的编制调整, 实现存量盘活, 并通过内部挖潜等办法完成有效的总量控制, 做到增减有度, 从而提升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管理水平。同时, 在编制管理工作中, 还需坚持精简与统一的原则, 坚持只减不增的编制要求, 根据事业发展需求, 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核定, 协调财政承受力, 确保编制管理的高效性。

(四) 实施跟踪评估监督

要强化机关事业单位职责的落实就必须继续深化统一管理。当前, 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工作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为此, 编制管理创新需做到审批与监管并重, 实施跟踪评估监督。在编制管理工作中应用绩效评估体系, 及时评估编制使用及经费执行情况, 并监督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责履行情况, 从而实现编制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 为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能切实履行公益职责, 还需考虑社会监督的作用, 公开绩效评估结果。

三、结语

建设服务型政府, 机关事业单位是重要支撑。近几年, 经济迅猛发展, 人均收入稳步增长, 给机关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公众, 实现政府公众服务的职能, 机关事业单位必须紧随时代发展需求, 更新管理思维, 做好编制管理创新, 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公益服务的优势,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D].长安大学, 2014.

[2]李红.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中的“讨价还价”现象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 2015.

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 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问题;对策

1013939/jcnkizgsc201520130

1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预算编制方法欠缺科学合理性、客观性,缺乏长远考虑

就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流转量来看,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所需时间较短,虽然这能够保证预算编制工作不耽误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但是,预算编制时间过短,其编制工作质量就不能保证了。而且,由于传统的预算编制思想在编制人员中影响过大,导致新型的预算编制法进行时,部分编制人员仍然按照传统编制方法进行。这极大地降低了预算编制结果的精准性和可行度。另外,由于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忧患意识,导致当前的预算编制工作严重缺乏预见性和长久考虑。而且,当前预算编制方法只是单纯的对事业单位支出和收入资金进行分配,而缺乏对分配资金的合理分析和预算,这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缺乏客观、合理性,过于僵化。

12 预算编制与事业单位总体发展缺乏联结

此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发展战略不统一、事业单位与政府的发展战略有差异所导致的。而且,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缺乏有效而可行的管理机制,导致事业单位指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改革时难以取得理想成效。现行的预算编制法缺乏对事业单位发展前景的战略考虑,无法做到超前的预见性,往往只是就单位的资金收入和支出问题进行预算编制工作。

13 项目的编制规模与实际不相符

当前,有部分事业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经常会在项目规模的上报方面下手,在编制过程中完全不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只一味地将项目规模进一步的放大。

14 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配合机制

当前,绝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领导者对于预算编制工作不够重视,而由于他们这种行为的存在,从而带动了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忽视,在实际工作中也不积极地与财务部门进行良好的配合,那么,这样一来,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所需要的数据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预算的真实度大大降低。

2 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21 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确保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

预算编制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的资金运转现状,因此,必须提高其编制工作的质量水平,若想提高其水平、保证其质量,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工作时间,不能只是为了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任务而进行编制工作,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事业单位的实际资金收入和支出状况、政府的相关战略任务以及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战略方案等。预算编制工作并不是说完成得越快,其工作效果越好,若想保证预算编制工作质量,就必须保证编制工作的时间,只有在此前基础上才能满足预算编制高效的基本前提。

另外,制度是保证工作的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制度。此制度必须是在国家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并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下进行的。而且,当前社会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预算编制工作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进行不断的改变。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主要就是指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经费支出状况。

22 坚持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当前,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下几种原则:一,收入与支出应保持平衡的原则;我们应确保实际收入与支出之间是相等的,不编写超出预算的数额;二,应将重点内容突出;我们的预算编制内容必须要充分全面,以避免在预算收入支出计划之外仍然存在收入支出项目;再有,坚持全面细化的原则;我们应详细地分析需要进行预算的项目,从而达到政府的收入支出改革与国库的集中支付实际需求。

23 提高全员对预算编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存在一部分事业单位,对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致使预算编制结果合理性和可行度降低,甚至导致资金核算工作出现错误,最终造成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危机。所以,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健康发展,增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就要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提高管理人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认识,让他们在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在各部门之间就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宣传,确保预算编制工作得到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支持。

24 全面改变观念

必须要将预算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进行全面的改变,应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经常只一味的追求大题材、大阵容以及大制作,而这样一来,进一步的增大了预算的使用经费,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量资金的浪费。所以,在进行项目申报与预算过程中应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及自身的工作能力水平,树立正确的思想,做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3 结 论

总而言之,当下,我国在致力于深化与完善事业单位体制,其中尤其是对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的改革尤为明显,为了配合这一工作并使其顺利开展,就需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程度,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依靠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依靠法律的强制性等有效手段切实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水平。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改革和发展,保证我国事业单位在未来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铁努浅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绿色财会,2010(5).

传言:事业编制人员参加社保 篇8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施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日表示,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对条例某些内容的误读、误传,主要集中在工资待遇和养老保险上。

由于条例事关全国111万事业单位、3153万事业编制人员的切身利益,社会高度关注。随着条例的.正式实施,社会上盛传从7月1日起“事业单位实行合同制”“3000余万事业编制人员参加社保”等消息,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在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是从开始的,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条例只是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了这项制度。

事业编制和公务员的区别 篇9

2、薪酬待遇: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由政府财政承担,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同岗位同资历情况下公务员编制比事业编制收入要高一些。

3、社会地位:对于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需要服务于应聘自己的事业单位,并且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因此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仅仅是在事业单位里工作,自己本身也就是应聘者和被应聘者的区别。

而公务员则有所不同,只要通过公务员考试考上公务员,拥有了公务员行政编制,自己就不再是一个打工者的身份,而是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因此,事业单位没有行政权,而公务员拥有行政权,二者的行政权力不一样,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社会地位也不一样。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相比,社会地位更高的是公务员,这也是大家普遍认为的一个现实。

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 篇10

一、行政事业单位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必要性

资产配置预算集中反映了预算年度内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国有资产配置方面的收支计划, 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和方向。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能够规范资产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并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实现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公平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前, 通过对存量资产进行分析, 充分了解资产的现状, 提出资产购置、配置和处置的方案, 并通过预算管理特别是结合经费预算的管理来促进方案的实施, 保证资产购置科学、配置合理、处置得当, 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2. 降低行政成本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时, 单位财务部门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专门预算, 确定部门或单位对资产的需求量, 进而确定资金的需求量, 为部门经费预算提供科学依据, 保证资金使用合理, 防止重复建设, 避免资金浪费, 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3. 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在预算编制阶段, 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分析资产存量情况, 提出资产配置审核意见, 为预算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提供准确的支持信息;在预算执行和调整阶段, 预算执行部门在履行采购、资金拨付手续后形成的资产信息, 动态地传递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跟踪资产预算执行结果, 输出资产增减变化的数据, 为预算执行、调整、资产调剂提供重要参考,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资产配置预算编审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财政部要求, 从2009年起, 甘肃省在省级部门中开始试编资产配置预算。为了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审质量, 增强配置预算的可操作性, 省财政厅在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中增加了《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表》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表》, 要求省级部门 (单位) 对办公用房、车辆、办公设备等三项重点资产编制配置预算, 随部门预算“二上二下”程序同步申报和审核。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行政事业单位来看, 大部分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编制资产配置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 存在报送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等问题, 有些单位对资产配置预算理解存在偏差, 把资产预算等同于资金预算, 申报资产随意性较大。从财政部门内部来看, 还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 在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中, 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够流畅, 限制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深入推进。

2. 预算编报质量不高

一些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账实不符的现象依然存在, 填报的资产基础数据不真实;一些单位由于没有进行前期调研, 对存量资产现状了解不准确, 在编制预算时不注重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匹配关系, 只讲增量, 不讲存量, 盲目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致使资产配置预算编制脱离实际, 影响了资产配置预算编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资产配置标准不全

目前, 从国家到地方都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很大一部分国有资产缺乏统一的配置标准, 现有的配置标准仅仅对房屋和车辆有明确规定, 但房屋配置标准与实际差距较大, 车辆编制需进一步核准, 客观上加大了资产配置预算编审的难度, 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对该不该购置、该购置多少等情况难以有效地审核把关, 影响了财政资金和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益。

4. 编制机制不完善

从目前看, 财政预算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 在预算审核阶段, 资产管理部门很难深入参与资产配置预算的审核, 审核的效果不明显;在预算执行阶段, 一些待细化项目、追加预算及部门专项中涉及资产购置, 尚未纳入资产配置预算审核的范围, 这些都导致资产配置预算在审核程序上和技术衔接上存在“两张皮”现象, 使资产预算与资金预算不能有机结合。

三、完善资产配置预算编审机制的思路

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也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需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预算单位的紧密配合和密切协作, 才能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编审工作质量,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

1. 财政部门要加强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工作

(1) 准确定位和定性资产配置预算。资产配置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定性, 也就是说要明确其概念、内容、与资金款项的勾稽关系、技术衔接及审核程序等, 这样才能使资产配置经费在年初预算中对应到具体的资产项目上, 减少资产配置的盲目性、随意性。

(2) 尽快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一是区分单位性质确定。对行政单位和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相对统一的具体配置标准。二是按资产类别确定。根据不同类型资产分别制定配置标准, 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的建设和配置标准, 办公家具、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公务用车的配置标准等。三是结合各部门行业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分行业的标准体系, 确保资产配置标准的科学合理。

(3) 完善财政内部工作流程。加强资产管理部门和预算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和协调配合, 在部门预算编审阶段, 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单位资产存量和资产配置标准, 提出初审意见后送预算管理部门;对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的资产购置项目, 预算管理部门再结合资金情况提出项目安排建议, 对确因特殊情况需增加的资产购置项目, 需与资产管理部门协商一致后安排;在部门预算执行阶段, 待细化、追加预算及专项中涉及资产配置的, 要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上, 并按审核流程进行审核。

(4) 完善资产配置预算报表。在部门预算软件中增加资产预算固定资产汇总表、资产预算固定资产明细表、房屋修缮预算表, 强化资产配置预算工作, 以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的可操作性。

(5) 加强新增资产预算执行管理。一是为了确保新增资产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新增资产预算一经审核批准, 预算单位必须遵照预算内容和项目进度计划严格执行。二是新增资产预算执行过程中, 如发现行政事业单位擅自改变资产用途, 或者挪用资产购置资金的, 应减少或停止财政拨款, 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三是新增资产配置预算调整要提前报经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审核, 同意后方可按程序调整。

(6) 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实施, 为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审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撑。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核资产配置预算时要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将资产配置业务流程有机融入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中, 提高财政部门审核资产配置预算的效率, 促进单位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2. 主管部门和预算单位要重视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

(1) 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资产配置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按要求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并及时申报, 杜绝资产配置预算基础数据不实、质量不高、随意性大等问题。

(2) 做好预算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预算单位要把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作为本单位年度大事来抓, 各个部门要和财务部门紧密配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变闭门造车式的预算为科学合理的预算。

(3) 建立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挂钩的机制。预算单位要完善资产管理数据库, 加强对本单位的存量资产的数量、状况、分布情况等的分析, 充分考虑新增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使用情况的匹配关系, 并进行经费测算, 最后提出增量资产的配置计划, 科学编制资产配置预算。

(4) 细化新增资产预算内容。预算编制部门应根据单位年度工作任务和履行职能的需要, 结合存量资产情况, 对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 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标准、测算经费额度、资金来源和申请依据, 编制《资产配置预算表》, 与部门预算中单位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用于资产配置的项目相对应。

上一篇:英语国际音标教学三教案下一篇:有理数乘法二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