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28课导学案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28课导学案(精选10篇)

六年级语文28课导学案 篇1

3第16课 《云南的歌会》导学案

科目:八年级语文编写人:胡爱萍审核组长:胡爱萍审核领导:温馨寄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峰。【学习目的】

1.识记“迤西”“譬喻”等生字词。

2.学习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描写方法。3.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

4.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学习难点】领会三种场合唱歌的不同场景,欣赏写法上的差异。【知识链接】

1、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这里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能歌善舞,他们以此来赞美自己的生活,他们经常以歌唱的形式聚集在一起或者倾诉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慕,或者歌唱激发劳动热情,或者以歌唱表达

2、有些四字词语可以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如“避疫免灾”可说成“免灾避疫”。试分析下列四字词语,能颠倒顺序而不改变语意的一组是()。

A.唱和相续 清洁索利 盛会难逢B.龙吟凤哕 呼朋唤侣 别开生面

C.晨光熹微 舒卷张弛 扶摇盘旋D.随事押韵 哑口无言 循环无端

3、根据语境或词语的意思,在下列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

A.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引经__________)B.开头先言他物起兴抒情。(即物__________)C.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__________不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探究质疑。

1、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形式,对有关文段深入阅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喜欢的原因。(有不同意见可以展开辩论)

温馨提示:我喜欢的是第种歌会形式,因为

2、品歌会:体味云南的美和作者的感情。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结合文章中所做的标注和提示反复研读课文后,进行回答。

(1)文章第四段对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有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认真研读后作答,这里写出了云南的美。

(2)文中写了三种类型的人,年轻妇女表现了美;赶马的女孩子表现了美;吹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歌声可以说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鼓手(歌库)表现了美。

《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3)从演唱内容与特点方面看,第一种歌会形式美在,第二种歌会形式美在第三种歌会形式美在集中体现了云南的歌美、民俗美、人情美、艺术美、文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化美。【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准下列字音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即物起兴()

3、赞歌会: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云南之情。

三、拓展迁移,放飞思想。

1、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很多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民族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吗?找出一两个,写在下面。

凤哕()迤西()糯米()忌讳()荆条()酬和()

铁箍()柞木()矗立()掠地()熹微()屋脊()2、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请拟一条宣传的标语,或提几条建议。

(2)识记并理解下列词语。

四、课堂检测,查缺补漏。酬和引经据典别开生面悠游自在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忌讳若无其事龙吟凤哕即物起兴

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云南歌会带给你的总体感受是。

(2)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尽量用四字短语回答)侧重点各是什么? 第一种形式:山野第二种形式:漫歌

第三种形式:村寨

2、带着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能说出理由。

三、课堂小结,回顾主题。

四、课堂检测,落实效果。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和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情歌酬和(音;hé,义:声音相应)蹲踞(音:jù;义;蹲或坐)

B.蹬秋千(音:dēnɡ;义:踩踏)淳朴(音:chún义;朴实,淳厚)C.快速下坠(音;zhuì义;落)矗起(音:chù,义:直立,高耸)

D.龙吟风哕(音;huì;义;鸟鸣声)气氛(音:fēn,义;气象,情势)

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1.你认为从描写的笔法看这是中国画中的水墨画还是工笔画?

2.这里是一段人物的________ 描写,写了人物的面容、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4.请你学习这一段的写法,给你身边熟悉的人写一段肖像描写。(100字左右)

小学语文复习课导学案期中 篇2

小学语文复习课导学案

课型: 复习课主备:刘春江助备:王瑞英时间:

导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前三组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2.抓住语言文字,巩固生字词。

3.复习三个“语文百花园”中的知识点,举一反三。

导学重难点:

组织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及巩固,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导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复习法

课前整理:

1.找出读音容易出错的词语多读几遍,掌握“读读记记”和“词语采集”中的词语。

2.复习文中的多音字及成语。

3.自由复习,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中实施

一、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从字、词、句、段、篇等方面系统复习,可以逐篇复习,也可以以单元的形式复习。

二、合作探究、同伴互助

(1)互相听写易错词语。

(2)互相批改以上书写的内容,并改错。

(3)互相检查课文背诵,做到正确流利,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互相整理多音字。

(5)重点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的复习。

三、全班展示、重点提示

1、教师抽查检测

2、就知识点点拨

课后拓展

将复习中遇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

板书设计:复习课

生字(生字、多音字)

词语(课后的词语,四字词语)

句子:多种句型的转换

段:要求背诵的段落

篇: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等

习作:日记、读书笔记、作文

六年级语文28课导学案 篇3

Lesson 45:Wang Mei’s First E-mail

共8课时,第5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的词汇:till yet problem advantage disadvantage 2.识别的词汇:chat

3.重点:⑴如何使用not…until…和from…till…./from….until…表达时间

⑵固定句型:①ask/tell sb.to do sth.ask/tell sb.to do sth.②怎样使用right now

一、自主预习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的提示完成单词:

① May I sto Li Ming, please.② Can I take a mfor you?

③ Li Ming won’t be at home teight o’clock.④ Who athe phone? ⑤ Don’t worry;he’ll be back soon.⑥ What are the aof chatting on the Internet.二、预习自测

把下面汉语翻译成英语

1.收到你朋友的电子邮件__________ 2.给你的笔友发信息_________3接电话_________ 4.等一会儿_________ 5别担心_________6.在网上交谈 _________7她最喜欢的节目_________8.一个好主意_________9.几秒钟_________

10.一个电子邮件地址 _________

三、重、难点点拨(知识拓展)1.I’mHe is not here.=He is not in.=He is not at home.=He is out.right now: at this moment / now

right now: at once / immediately立刻;马上

eg:我们马上出发.We set of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e ht o’clock.not…until….=not…till….直到…..才….from…till…./from….until…(时间上)从…时候到…时候

eg:The mother waited_____ morning_____ night for her son to comeback那位母亲从早上到晚上一直在等她的儿子回来.wait a moment : wait a minute wait for sb./ wait for sth.等待… ①他正在等公共汽车。

He is _______ _________ the bus.②比得正在等他的朋友.Peter was______ _______ his friend.③他正在公共汽车站等.He is________ __________the bus station.● 生成问题(解决学生预习中出现或新出现的问题)

四、当堂检测 ⑴巩固基础 完成句子:

1.Wait a moment.I have to______(接)the phone.2.Brian often____________(收信)e-mails from his friends in China.3.There are no________(问题)for the workers to finish the building intime.4.Could you take a ________(消息)for me, Jim?(2)选择填空

1.The teacher asked me ____ talk with others in class.A.not toB.don’tC.to notD.not 2.My mother made me ____ for her here.A.waitedB.waitC.to waitD.waiting 3.My cousin told me to ___ English.A.taught himselfB.teach myselfC.taught myselfD.teach himself 4.I am sure you will succeed _____.A.in the endB.by the endC.on the endD.to the end 5.Can I take a message Kate?A.withB.fromC.giveD.for

6.-----I called you again and again last night but there was no.----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A.answerB.askC.requestD.information 7.He won’t be backtwelve o’clock.A.atB.tillC.toD.from

五、课堂小结

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作好笔记

六年级语文28课导学案 篇4

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3、认识成吉思汗的杰出贡献和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的高尚的民族气节。【重点和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难点:“行省制度”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朗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片段“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提出问题:“蒙古是谁实现统一的?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等问题导入新课。

(二)自学提纲(试一试,相信你能行)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间、人物、事件)

2、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3、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4、我国56个民族中有一个是在元朝时形成的。你能说出这个民族的名称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

(三)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优秀)

1、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达标检测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元朝 4.“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5.被毛泽东主席誉为 “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

A.统一了蒙古 B.建立了元朝 C.灭亡了南宋 D.创立了行省制度

6.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阁制 D.行省制 8.下列各项不属于秦、隋、元三个朝代相似之处的是()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B.都开凿过运河 C.都创设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政机构 D.都是短命王朝 9.读下图

请回答

⑴上图所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是谁建立的?

⑵从图可看出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制度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

⑶该朝统治者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请任举两例当时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发明时期: 发明人:

历史影响:大大促进了

的传播,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早约 年

(二)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战国:制成“ ”,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 事业 南宋:广泛用于航海

影响:由 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2、火药

发明者:

应用:唐朝末年,开始用于

外传:

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 和

(三)沈括和郭守敬

北宋科学家 著有《梦溪笔谈》一书,还创制了“十二气历”,主持开凿通惠河。

三、思维拓展

动脑筋

1、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什么新发展? 答: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一次印刷后的雕版又无法在派上用场,很不经济。活字印刷术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板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今印刷业已告别了与“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

导入框里的图,是我国金元时期......是否相同?

答:两者的发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四、巩固提高

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A、300年 B、400年 C、800年 D、1000年

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A、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北宋时期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毕升 6、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同学们看到了色彩缤纷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上出现于那个朝代

A、西汉 B、唐代 C、宋代 D、明朝

7、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是

A、张衡 B、僧一行 C、沈括 D、郭守敬

8、一名地质学系的大学生希望查找“最早认识到石油用途”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他应该找的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9、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材料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用天然石制成了一种指南仪器——“司南”。北宋时期,人们又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材料三: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毕升发明了陶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意志人古腾堡等人受到活字印刷术的启发,造出了合金活字印刷机。印刷机的出现,是书籍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

四、火药是我国炼丹家发明的。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1)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的是哪一项发明?(2)写出造纸术在各大洲的传播顺序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的活字印刷机大约早几个世纪?(4)我国的火药和火器是通过什么方式传到欧洲的?

(5)从材料一中摘录一句话,证明阿拉伯人是东西文明交流的使者。(6)那些发明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

(二)主备:冯志东

审核:张军文、毛远福、杨阿敏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文献洲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 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书按照年代顺序,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

词是宋代的组要文学形式,出现于,宋代的杰出词人有、李清照、辛弃疾

三位词人的风格分别是:气势豪迈,;风格委婉,清新自然;豪放

2、元曲

元曲由 和 组成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代表作是《 》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绘画

(1)张择端的《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的景象(2)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他的话被称为“ ”

2、书法

宋元盛行随意挥洒的

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米芾、蔡襄 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三、知识拓展

动脑筋:1.你能从历史上找出一两件......你也找找看。

答:他们举的例子很好。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与项羽失败的教训归为一个问题就是:对人才的态度。当今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才是成功的关键,嫉贤妒能最终必定要失败。文帝、景帝“以德化民”促成“文景之治”,显示统治者认识到百姓的生活稳定与否,决定着民心所向,决定着统治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他们注重节俭,这对于我们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想想看,在现代的诗词里......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答:有。毛泽东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像他的《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

四、巩固训练:

1、宋朝文学最主要的成就是()A、诗 B、散文 C、词 D、小说

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

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苏轼 D米芾

5、《窦娥冤》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小说

6、下列人物,能读到活字印刷技术印刷的《资治通鉴》一书的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明太祖

7、被称为是北宋成城市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艺术长卷的是 A、《富春山居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8、元杂剧中最负盛名的作家是

A、司马光 B、苏轼 C、辛弃疾 D、关汉卿

9、在一文学作品欣赏课上,老师说:“他的词豪迈奔放,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由此,我们可知“他”是

A、杜甫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0、下列各项中,属于辛弃疾词作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D、“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1、这部书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谁主持编写的?哪个朝代的人?

(2)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的哪些品质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4)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该书作者和谁被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他写有哪部史学巨著?

12、(窦娥唱)为善的受贫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天地也做的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1)上述材料摘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他是哪朝人?

(2)这部作品属于那种文学形式?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特点?

六年级语文28课导学案 篇5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通过感情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重难点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凡卡的悲惨命运,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结尾句子的含义。难点是体会课文对比、衬托的写法。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一、预习导航:

1、课文导读

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丰满、情真意切。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通过学课文对外国文化有初步了解,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二是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是进一步激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首先交流一下读书方法: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首先请同学们快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线索,接着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反复读这些段落,画出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并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课堂要研究的问题。最后试着完成基础达标的内容。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尝试完成“挑战自我”栏目中设计的问题。相信你能行!

2、基础达标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gxiùróuzhòudúdǎpiãzuǐxiázimāpíngchōuyâcuōyānyâzhànshuǐ

(2)用“V”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模(mómú)糊结(jiējiã)实捉弄(nònglòng)...

模(mómú)样结(jiējiã)束弄(nònglòng)堂 ...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①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去酒店打酒。...

②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 ..

③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打“V”。

凡卡在信中回忆了乡下的生活,是因为:

① 乡下的生活很幸福。

② 乡下的生活虽然很艰难,但在凡卡看来,和爷爷在一起生活是多么自由、快乐,那么值得怀念。

课文的结尾写凡卡做美梦,是为了说明:

① 凡卡寄出信后非常高兴。

② 凡卡十分想念他的爷爷

③ 在那样的社会里,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

(5)课文通过这件事,反映了

(6)课文是按着过记叙的,先写接着,最后。

3、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以下几个问题要和同学探讨:

疑问一 :疑问二 :

4、挑战自我:

(1)、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2)、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三、拓展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都不是,先生。”

“那一定是亲戚?”

“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潦草,说明态度草率马虎;文句欠通,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褒义词和量的个贬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

2、巴尔扎克为什么问老太太是不是孩子的母亲、奶奶或者亲戚?

3、老师听了巴尔扎克的话后,说他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这件心事指的是什么?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要的写一写。

四、作业及活动设计

1.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时候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2.契诃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

五、相关链接

六年级语文28课导学案 篇6

学习目标:

1.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2.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重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课前准备

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交流提示如下:

(1)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2)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3)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用了那些具体材料?(磨难:圆明园,邓世昌;坚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C.注意事项:称呼顶格写;正文空两格;结束语空两格,如,谢谢大家!练习:任选一个观点,找具体材料来证明。观点:(围绕着“祖国”说一句话就行)

举例:祖国风光秀丽;祖国文化灿烂;祖国历史悠久;祖国人才辈出;祖国科技发达; 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祖国还很落后;祖国建设需要更多人才; 祖国一定会腾飞;祖国的汉字有魅力;祖国的古诗是瑰宝;祖国人民崇尚自由; „„

具体材料:课外搜集相关资料。

四、习作指导二 写读后感

第一步:审题。读后感 第二步:选材。《XXXXX》读后感 第三步:问题导引。(1)哪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文章的哪些内容让我记忆犹新?(3)这篇文章使我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四步:思路导引。

开头 总写这篇儿童小说给我的感受。读后感{ 中间 详细叙述表现主人公的精神。

结尾 总结受到的启示。

五、学生习作。

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 2.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学习重难点:

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课 题:口语交际习作二(第三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材料,用比较合适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交流分享,养成乐于、敢于、善于与人交流观点的习惯。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重难点:

写演讲稿和读后感。学习过程:

一、快速默读“口语交际·习作二”提示的第一段,想想,这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二、默读习作提示第二段。演讲稿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三、习作指导一

A、我们这次的演讲稿听的对象是谁?在演讲稿开头怎么写?

B、演讲稿第二部分,写演讲的主要内容,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范文引路。教师出示一段演讲稿,看看作者是怎么写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

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讨论:

这段话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祖国饱经磨难却依然坚强)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2)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3)表达是否流畅;

(4)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五、盘点收获:

二语67课导学案 篇7

设计人:孙成龙 雒莉丽 审核人:周利娟 班级:二年级 科目:语文 授课时间

温馨寄语:当一个人,在生活中,做自己能做的,做自己应该做的时候,就是活着的雷锋。

学习目标:莹、觅、需”等1.正确认读“锋、叔、曾、泞、窝、迈、荆、棘、瓣、叔、锋、滴、洒、泥、泞”等12个字,会写“冒、雷、需、迈、迷、迹、12个字并会组词。(重点)

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

3、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难点)学法指导:

1、我会通过课下的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读懂课文。

2、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小组赛读,开火车读等

知识链接:服务的楷模,共产主义战士。雷锋(1940-1962),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民家庭,他儿童团长。团,19547岁时就成了孤儿。湖南望城县人。1949年参加儿童团,担任出身于贫苦农毛泽东思想,忠于人民,忠于党,在平凡的岗位,甘做一颗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57年加入共青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中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光辉的榜样。表现了革命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品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为我们树立了课前积累:弯弯的小路

温 暖 的 春 风 长长的小溪晶 莹 的 露

蒙蒙的细雨 一.自主学习读通句子。1.课文写得太好了,我要认真地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2.((1我还要轻声读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自读两遍。

(2)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生字的读音,并写出来。)()()()()()

(锋)(叔)(曾)(泞)(窝

迈(瓣 莹 觅 需 荆)(棘)

提醒大家容易写错的是:(3)我会把课后的生字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我还想

()冒(4)我会给下面的字组词,并读一读,记一记。迷()雷()需()迈()(滴())

迹(洒())

叔(泥())

锋(泞())

曾5 zc)我发现文中有éng(1个多音字,我会给它们组词: 3èng())b 背 bēèi()i()弯弯的、我会填,并选其中的两个说话。温暖的()长长的()

⑴()晶莹的蒙蒙的()

()

⑵ 下来,把他的故事讲给我的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4、雷锋做了这么多好事,他太伟大了,我要把课文背

二1.、我要和小伙伴把这篇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合作探究

2、课文中介绍了雷锋叔叔做了哪些好事?

3、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三我们来讲讲你身边的小雷锋吧。(也可以说自己).拓展延伸 《 我不是最弱小的》二年级语文下册

一编人: 李明霞 二编人: 帖英 审核人: 使用时间:

温馨寄语:只要充满自信,就没有我办不到的!学习目标:聊、倾、递、娇、掀”

1、正确认读“弱、末、萨、托、铃、簇、随、芬、芳、铃、的读音。弱、末、芬、芳、夏、应、14个字,会写“扑、托、摸、利、该”12个字。正确认读“曲”号表达的不同语气。(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 的意识。(难点)

3、学习课文,培养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

学法指导:1

课文,读准问句和感叹句。

2、我会通过课下的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采用多种形式,如:齐读,小组赛读,对读等熟读

知识链接: 小灌木野蔷薇的花朵。蔷薇花又名白残花,灌木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等地。于 蔷薇喜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自古就是佳花名卉。为蔷薇科落叶时,择晴天采收,晒干作药用。5—6月间,当花盛开色、浅红色、深桃红色、黄色等,花香诱人。蔷薇花,花色很多,有白

森林课前积累: 娇嫩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随风舞动

弱小芬芳扑鼻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一.自主学习12.、我要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还要轻声读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2)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自读两遍。)我会正确读出下面生字的读音。(弱、)()()()()

()()

随)(末 芬)(萨 芳)(托 聊)(铃 簇 娇 倾)(递)(掀)

醒大家容易写错的是:((3)我会把课后的生字正确地写在田字格里,我还想提

(扑利(4)我会给下面的字组词)芬(())(())托铃(())(())弱摸(()()应(())(())芳(该())(())夏(末())())(())

背5bb)èēi()ki()我会给多音字组词空kō

òng()应yīng()露lù()分3ng()yìng()lòu()芬((、我会给同音字组词:))

铃(令())

背(北()景()京())

二1.、课文这么美,我要和小伙伴再好好地读一读。合作探究

重音突出

2、读萨沙的第一问: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做法而发问的心理。“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

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读萨沙的第二问:指名读,齐读。语调先降后升。

读中感悟萨沙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4、读萨沙的第三问:朗读时带一点反问的语气。在朗的这样的心理。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

“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这两句话。

5、理解:“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采薇》优质课导学案 篇8

【学习目标】

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内容与情感;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意象、叠词、表现手法、章法特点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归纳整理】

1.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3.关于玁狁 (注:课本上写作“ 狁”,电脑无法识别)

玁狁是殷周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属于游牧民族,为了争夺粮食与土地,玁狁与商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西伯侯姬昌以商纣王的名义讨伐玁狁,使玁狁臣服,之后,玁狁就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边各部落进行兼并战争,实际上为武王伐纣准备了条件。

周人与玁狁的战事主要发生在西周晚期,但也延及到东周初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西周被玁狁所灭,美人褒姒也被俘虏。之后的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征战过程中,玁狁的名称就慢慢消失了,改为戎、狄,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玁狁即《史记》中记载的匈奴。

【思考感悟】

1.你从《采薇》一诗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回忆写思乡的诗句,体会家(人)对人生存成长的意义。

【发现创新】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清】刘熙载《艺概》:“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

如曹植的《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朱华泛指红花;旋止,归来。当初我离开时,花儿还开得很艳,现在我归来时,漫天雪飞。)

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里正:里长,地方官吏。与裹头:替征丁裹扎头巾,表示征丁年幼还不会自理生活。我出征的时候,年纪太小,还是里长给我梳的头发,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

资料三:【近代】王国维《文学小言》:“诗人体物(描摹事物)之妙,侔(相等)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比喻生存于忧患中的人)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

资料四:【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五:【清】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 古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以下八类: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自测巩固】

1. 细读诗歌,完成下表。

战争双方: 对敌态度:

战争起因: 战争结果:

战争历时: 叙事手法:

我方战备: 章法特点:

战地生活: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狁( )不遑( )不来( )孔疚( )启处( )

靡盬( )归聘( )四牡( )骙骙( )象弭( )

小人所腓( ) 雨( )雪霏霏( ) 载( )渴载饥

3.组词

靡( )糜( ) 聘( )骋( ) 霏( )菲( )

遑( )徨( ) 戍( )戌( ) 戎( )戒( )

弥( )弭( ) 饬( )伤( ) 睽( )骙( )

4.解释加点字

靡室靡家( ) 不遑启居( ) 载饥载渴( ) 靡使归聘( )

岁亦阳止( ) 忧心孔疚( ) 戎车既驾( ) 四牡业业( )

雨雪霏霏( ) 我行不来( ) 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维棠之华( ) 彼路斯何( )

5.文学常识填空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共收入诗歌篇,又称“诗三百”,分为“ ”、“ ”、“ ”三部分。“ ”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是周朝王畿之乐;“ ”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这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 ”、“ ”、“ ”三种,最常用的章法结构是 ,语言以 为主。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②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③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④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默写填空

昔我往矣, 。 , 。

,载饥载渴。我心伤悲, 。

《诗经小雅采薇》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并熟记《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采薇》中的字词和经典语段。

2、 学习“以乐景写哀”和“以哀景写乐”的写作手法。

3、 把握《诗经小雅采薇》的思想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 字词方面,鼓励学生自学,能够借助工具书答疑解惑;

2、 学生立足文本,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诗歌的整体理解和诵读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戍卒家园之思与保家卫国英勇顽强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

【教学重点】 鉴赏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 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熟读成诵,记下有问题的地方。

2、 学生回忆学过的《关雎》、《蒹葭》和《氓》,复习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3、 教师将相关文献资料制版印刷,课前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由学生盼望放假回家导入《采薇》,一个回家的故事。

二、文本探究

(1)前三章诗句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戍边时长、生活艰苦、音讯不通;b.思乡思亲之愁苦

(2)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a.重章叠句;

b.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思乡之情;

在音节上,一咏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3)四五两章表现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

a.战马肥壮、战备精良、一月三捷;b.克敌卫国之豪迈

(4)多角度鉴赏末章之美。

a.对举句式整齐美;b.过渡总结结构美;c.情景交融情感美。

(5)归纳诗歌主旨。

《采薇》通过一个士兵在归途中的回顾和自述,描绘了军旅生涯的艰难困苦,反映了服役士兵思家与卫国的矛盾心理;体现了士兵为国舍家、舍生报国的高尚情操;揭示出在反抗异族侵犯的正义战争中,士兵们的牺牲精神。

三、发散思维

(1)由戍边战士的家园之思联想到游子思乡情结,继而体会奔波在外的父母对家人的牵挂。

《老王》公开课导学案 活动单 篇9

《老 王》 杨 绛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写人叙事散文的特点。

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感受语言的魅力。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二、预习

1、用40字左右,整理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参考《非常学案》P41“相关知识”)

2、正确识读重点字词

伛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3、思考:结合全文,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三两个词概括。杨绛认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杨绛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原文回答)为什么?

三、课文赏析

(一)再读与思考

1、请找出课文中杨绛善待老王(把春天送给老王)的具体行动。

2、老王的处境(从身心和生活等方面)如何呢?为什么说杨绛这样做是把春天送给他呢?

3、对我的善意,老王是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他还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我,你觉得他的回报最感人的是哪一处?

(二)三读与鉴赏

好文不厌百回读,每读一回我们应该有不同的体会和更多的感受,著名戏剧家夏衍先生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曾说:“第一遍读完,我大笑;第二遍读完,我沉默了;第三遍读完,我哽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三读课文,把那些最感动你的情节、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出来。想一想,你选读的内容为什么拨动你的心弦?

找一找:你最感动或印象最深的语段。

读一读:你认为富有感情的片段或语句。

评一评:你认为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

说一说:你对文章有疑惑的问题。

(三)学习心得:

四、课堂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朋友给我讲了一件真事。

说有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心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近前准备开宰。这时,牛的眼睛里已经满是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两条前腿“扑通”跪下,牛的眼睛里泪如雨下。屠户从事宰业已十多年,倒在刀下的牛不计其数,牛在临死前掉泪他见得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然后,对牛剥皮开膛。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咣当落地——在牛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头小牛犊。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它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户沉思良久,破例作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啊!

思考:

1.文中的“犊”读作,文中“震撼”一词的近义词是。

2.当屠户向牛举起屠刀时,泪如雨下的牛的两条前腿为什么跪下?(请用文中语句回答)3.文中写屠户“沉思良久,破例作出了一个决定”,根据上下文,揣摩理解:他“沉思”的是什么?他将会作出怎样一个决定?

4.请为本文拟一个小标题 5.本文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6.本文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用简明的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老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二、教学重点:

1、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2、学会善待他人。

三、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四、预习: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译著有世界名著《堂·吉诃德》,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学者钱钟书的夫人。课文中的默存乃是钱钟书的的字,著名小说《围城》是钱钟书所著,并拍成电视剧。

写作背景: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2、重点字词正确识读

伛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3、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三两个词概括。杨绛认为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不幸者”)杨绛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幸运的人)为什么?理由是什么?

讨论明确:学生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必须让他们提出理由,然后老师进行归纳,无外乎“苦”与“善良”。

观点:学生必然说,杨绛的生活虽然不幸,但相对于老王总是幸运的。明确:解释有待于探讨,因为知识分子的幸与不幸不能够仅仅以生活水准来衡量,(何况杨绛的生活也确实困 3

难)不幸对于不同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而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多美的诗句,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写出了瞎眼乞丐的无助与茫然。多美的举动,身为大文学家的雨果没有忽视卑贱的乞丐,而且施以援手。我相信他的举动让瞎眼的乞丐知道生活中是有黑暗,但也有温暖。雨果送给他的不仅仅是诗句,送给他的是温暖,是春天,对吗?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杨绛写的《老王》,她有没有送给老王一个春天呢?

(二)再读与思考

1、请找出课文中杨绛善待老王(把春天送给老王)的具体行动。

2、老王的处境如何呢?为什么说杨绛这样做是把春天送给他呢? 教师总结:(1)具体表现在: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关心老王的生活;

女儿也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真诚的同情能给不幸 者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温暖和关爱。

(2)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

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如果说这个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寒,精神上呢?

“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饱经沧桑、吃尽人间疾苦、凄凉、痛苦等。如果说地位相当,处境差不多的人,这样做可能是礼尚往来,是联络感情,是丰富生活的调剂品,那么对于另一些人,处在温饱的起跑线上,处在生死的边缘,这种救助就是送给他一个春天。

3、对我的善意,老王是看在眼里,铭记在心里,他还以实际的行动来报答我,你觉得他的回报最感人的是哪一处?

临死前送我香油和鸡蛋。(让学生有时间细细体会老王死以前要送我东西时的情感。)注解: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地位卑贱,被人凌辱忽视的老王,面对我的关心,尊重,同情和帮助,他送的难道仅仅是香油鸡蛋吗?他捧出的是一颗心,感恩的心呀。

(三)三读与鉴赏

好文不厌百回读,每读一回我们应该有不同的体会和更多的感受,著名戏剧家夏衍先生 4

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曾说:“第一遍读完,我大笑;第二遍读完,我沉默了;第三遍读完,我哽咽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三读课文,把那些最感动你的情节、给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出来,想一想,你选读的内容为什么拨动你的心弦?

找一找:你最感动或印象最深的语段。读一读:你认为富有感情的片段或语句。评一评:你认为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说一说:你对文章有疑惑的问题。

(教师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文本的探究,对于这样一篇充满感情的散文,朗读是必须的,只有从朗读中才能感受到杨绛对于老王这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愧怍之情。同时,杨绛的文章语言上是独特的,淡雅的,文中有很多语句是很值得品读的,所以安排了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的佳句进行品析。新课标同时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究,基于这一点,我让学生对于他们在读书过程中的疑问进行全班探讨,同学之间互相解答,这样,不仅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而且他们智慧的火花也在大胆的质疑中得到体现。)

(四)总结:

毕生为消除人类的贫穷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触手可及的事情,让有人在无助的时候可以抓住我们有力的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去往春天的道路。

六、课堂练习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朋友给我讲了一件真事。

说有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心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近前准备开宰。这时,牛的眼睛里已经满是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两条前腿“扑通”跪下,牛的眼睛里泪如雨下。屠户从事宰业已十多年,倒在刀下的牛不计其数,牛在临死前掉泪他见得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然后,对牛剥皮开膛。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咣当落地——在牛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头小牛犊。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它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户沉思良久,破例作出了一个决定。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啊!1.文中的“犊”读作 dú,文中“震撼”一词的近义词是。震惊 2.当屠户向牛举起屠刀时,泪如雨下的牛的两条前腿为什么跪下?(请用文中语句回答)它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

3.文中写屠户“沉思良久,破例作出了一个决定”,根据上下文,揣摩理解:他“沉思”的是什么?他将会作出怎样一个决定?(沉思的是母爱,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啊!)5

(决定:将母牛的尸体安葬,将子宫里的小牛人工分娩出来。)

4.请为本文拟一个小标题。《生命的跪拜》 5.本文表现的主题是什么?伟大的母爱

6.本文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用简明的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生物单元复习课导学案流程 篇10

一、课前准备,指导预习

教师:设计复习导学案提前下发,培训生物小组长,课前板书课题和目标 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了解所复习章节、单元生物基础知识

二、课堂流程:

1、导学:导情景、导问题、导目标、导内容、导情感、导氛围、导任务要求

2、独学:学生依据导学案对复习章节进行知识归纳,完成知识框架,标注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巡查了解学情,并在学生独学完成后给出激励性评价

3、互学(对学--群学--小展示):

对学:异质对子进行帮扶对学,质疑求证,重在交流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不是简单的“对答案”。

群学: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学情汇总,分享思维过程,求同存异,集智解惑,异质帮扶,解决疑难。

小展示:学科组长根据重点、易错点、创新点和难点确定展示,通常C展示,B补充,A总结,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巡查各组了解学情,确定大展示内容,也可以实时点拨引伸,即时评价,激发学生参与。

4、评学、检测(大展示--检测反馈)

大展示:生物小组长认领展示任务后充分准备。要求共性问题、重点问题展示,先进行自由展示各小组上交的问题,再规定展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重点关注思维过程,构建正确思路和知识框架,并解决新情景下的相关新问题,并进行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展示时听展者如有补充质疑,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是避免争吵,教师要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和引导,并及时评价激励学生。鼓励C层展示。

上一篇:banana是不是可数名词下一篇:影像科核心制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