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优质教案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将进酒优质教案(精选6篇)

将进酒优质教案 篇1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为大家分享了《将进酒》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二、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 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录音,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1学生自己读2遍(大声读、旁若无人的读);2齐读

(三)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 豪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学们,当大家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黄河的时候会感到心情怎么样?

——激动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作者为什么从江水想到了人生?

这一句中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那就是——悲古人有一个词评说的好——悲而不伤,悲而愈壮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读完这一句,我们会发现作者用其中两个字明确的表达了他的感情:“欢”和“乐”在这里有一种心态让诗人感到欢乐这种心态是——自信哪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次感情变化,由原来的悲壮转成了欢快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他不仅自己喝,还劝他的朋友喝这里也就点明了“将进酒”的这个题目的意思,劝酒歌另外,同学们感受一下,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那么这四个三字句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就是诗歌中的第二次感情变化:由欢快转为狂放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分明是得不到重用的一种——愤慨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三次感情变化:由狂放转为愤恨然而愤恨之情刚刚显露,诗人又回到了酒中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呼儿将出换美酒”

正是诗人豪放之情的再一次彰显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四次感情变化:由愤恨再转回到狂放,而这种狂放比刚才的还要狂,是一种癫狂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所以他在诗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与尔同销万古愁”这种“愁”不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万古愁”这就出现了本首诗中的第五次感情变化:由癫狂转回到愁苦

五、总结: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壮——欢乐——狂放——愤恨——癫狂——愁苦,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

六、思考:

这万古的愁从何而来呢?(请同学们结合背景,结合你所了解的李白分析)

提示:

1政治遭遇

2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将进酒》教学反思 篇2

本学期在《将进酒》授课中,背景导入过后,我主要采用了“读”的手段,通过范读、默读、朗读、品读、诵读五个环节,完成了教学。

1、范读——直观感知

在《将进酒》教学之前,我深入研究教材,参考诸多资料,认真品味诗境、诗情,反复地进行了诵读,对其中的语速、语调、重音、情感等作了充分的把握。授课时,我声情并茂地进行了范读,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感应,帮助他们直观地感知了课文,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朗读这首诗的欲望。

2、默读——初步感知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相关资料,对《将进酒》这首诗进行默读,把握诗歌起兴(“君不见”两大句)、入题(“人生”三大句)、举杯劝酒(“岑夫子”两大句)、劝酒辞(“钟鼓”句至文末)几个层次,完成了对这首诗的初步感知。这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串讲诗歌内容,使学生生硬接受的形式,我觉得做得比较成功。另外,我对诗开头的起兴做了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了然于胸。

3、朗读——融入诗境

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在朗读中融入诗境,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感受。

其一,思其事。“文学作品是作家生活的镜子。”要鉴赏古诗,首先要知人论事。朗读前,我引导学生感知了诗人的遭遇和处境:李白怀才不遇,被“赐金放还”,做客嵩山,与友人饮酒,抒发愤懑之情,以此,把握了读诗的感情基调。

其二,抚其景。诗的开头,给我们展示了一组内含丰富的意象。诗人写黄河,显示了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诗人写白发,暗示了流光易逝,人生短促。把握这些意象,是朗读入情的关键。

其三,揣其情。托尔斯泰说过:“真正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那想表达日积月累的感情的内心要求。”郭沫若也说:“诗的专职在于抒情。”写诗与读诗,怎一个情字了得。这首诗总的来说是豪放旷达,意气凌云,但其感情又有不同的变化,因而,朗读的技法也应有不同的变化:“君不见”两大句写悲,应读得高昂激越,其中“不复返”、“悲白发”两处应重读;“人生”以下三大句写欢,当读得豪气十足,节奏逐渐加快,以升调为主;“钟鼓”以下三大句写愤激之情,要读得从容不迫、畅快淋漓,其中“不足贵”、“不复醒”要重读;“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须读得快人快语,节奏由慢到快,最后到慢。在朗读前,这起伏变化的诗情和朗读技法,我都给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学生读时兴趣盎然,如痴如醉。

4、品读——赏析探究

诗的品读,是赏析探究的途径。仔细品读诗的丽语佳句,不仅可以深刻理解诗的内在美和形式美,而且能使学生洞悉诗人的情感状态,领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品读了几组名句。“君不见”两大句,看似阔大高远,实则暗含渺小短暂的悲情;“人生”两大句,看似悲观消沉,实则明示乐观自信的豪放;“钟鼓”两大句,看似酒醉牢骚,实则表露刚正不阿的高洁。学生品读了这几组名句,对诗人的伟大人格有了更深的了解,自然而然,对之肃然起敬,歌之咏之。

5、诵读——了然于心

完成了以上四个环节后,我对诗的写作特点作了点提示,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体会把握。这一环节中,主要目的是背诵。关于背诵的方法,我让学生抓住两点:其一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四个层次,其二是“君不见”两大句、“人生”两大句、“钟鼓”两大句三组名句。学生大概用了五分钟的时间,从分散到整合,完成了当堂背诵。

以上是这次教学的成功之处,由于备课欠深入或料想不到,也出现了一些不足,再教时,我想做以下的改进:

1、布置学生做好预习

课前,要求学生利用课本、辅助教材或网络信息,了解其人、其事、其诗。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读的过程中,就更容易融入诗情,体悟诗意。

2、增强学生角色意识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要想学生在读诗中能“披情入文”,就要引导他们想其事、想其景、想其理、想其情,真正达到与诗人深情深意的契合。

3、创造入情氛围

黑格尔说:“艺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下次再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创造入情氛围。其一,配一首与《将进酒》情调相关的音乐,作为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的背景。其二,播放名家范读,让学生跟着背诵。

4、进行比较赏析

学生品读时,除了赏析本诗的名句外,还可赏析与之相似或相反的名句。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行路难》),“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呤留别》)。运用比较的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深入体会《将进酒》的诗情和诗意,而且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将进酒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分析,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

2、通过反复诵读讨论,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理解李白情感的复杂变化。解决办法:通过诵读和分析来实现。

难点:体会李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的性格。解决办法:通过分析讨论与诵读共同解决。教学方法:

1、分析法:通过分析李白的情感变化,体会他的性格;

2、朗读法:通过朗读,巩固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讨论,加强对李白个性特征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饮酒和写诗都是李白生活中的乐事和趣事。在诗坛他是泰山北斗,在酒界他是大罗金仙。他把诗人的至情和酒徒的至性、诗仙的浪漫和酒仙的潇洒全融入了饮酒写诗的生涯,他以如椽的诗笔饱蘸醇香浓郁的美酒写出了许许多多绮丽多彩的传世佳作,为唐代文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建立起一座高不可攀的巍峨雄峰,令后人只能翘首仰望,难生攀越梦想。《将进酒》是李白诗歌中的名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感受李白的诗酒人生。(板书题目和作者)

二、出示目标:(多媒体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完本节课的目标以后,我们来看题目。

三、解读题目:

题目中的“将”为什么读作“qiāng”呢?(“将”在这里是请的意思。)明确:“将进酒”就是请喝酒。《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多以因酒放歌为内容。

四、整体感知:

既然是诗歌,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要注重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我们才能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美,我们才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与心声。

(一)检查预习,初读全诗: 课前已经给大家留了预习作业,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大声地朗读一下这首诗。(找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谁能说一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学生评价)

(二)教师引领,朗诵全诗: 这位同学预习作业完成得不错,但是他的朗读在语调和节奏的变化上稍有欠缺,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在我朗读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我语调的高低和节奏的快慢变化。

(三)学生模仿,朗读全诗: 我刚才的朗读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就请同学们放开音量,旁若无人地大声朗读这首诗,想想你就是李白,一会再找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自由朗读三分钟,教师个别指导)

我看同学们在下面都读得都很好,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呢?(找两位同学来朗读)

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朗读的音调和节奏的掌握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走进文本,分析导读:

要想读好一首诗,首先要把握准作者的情感。一首诗的情感往往是复杂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多种情感交织,二是几种情感(或情绪)的前后变化。《将进酒》属于第二种情况。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课上的范读和自由朗读,你读出了李白的哪些情感变化呢?

1、悲(同义词即可)(黄河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头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而悲)(板书:悲 人生短暂)

朗读指导: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垂暮老人面对明镜悲叹:“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充分流露出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和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语调低沉,节奏比较缓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用悲叹的感情朗读一下前四句。(教师点评指导)

2、欢(同义词即可)

(1)既然人生短暂,那么李白主张朋友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在这里似乎是在告诉友人,我们就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珍惜时间,及时行乐。)(板书:欢 及时行乐)

(2)此时的李白似乎有一些消极厌世了,大家认为李白是不是完全的消沉下去了呢?(不是)从哪一句看出来李白并不是完全地消极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这句话显示出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但是我们要注意,“必”是“一定”的意思,当我们说“一定”时,既表示我们做某事的信心,又表示这件事还没有成功。所以你从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中还读出了什么?(李白虽然有才,却没得到重用。)

走进作者:事实上,天宝元年,李白被召进皇宫供奉翰林,但是豪放不羁的他不愿意为沉迷酒色的唐玄宗歌功颂德,做任由他人摆布的文字工具,所以他被人排挤,被迫离开长安。这首诗就是李白离开长安8年后所写的。因此,当李白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丝怀才不遇的感伤,因为他原本也是一个想要建立一番功业的人。

朗读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说李白劝友人高举酒杯、及时行乐,所以在朗读的时候,节奏应该比较轻快,而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比较高亢激昂、信心十足。请一位同学朗读“人生得意须尽欢”到上片结束。(教师点评指导)

3、愤(同义词即可)

(1)此时的李白酒兴正浓,只想与友人开怀畅饮,微醉的李白还要为朋友高歌一曲。他唱的是什么内容?(“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2)“钟鼓馔玉”指什么?(富贵豪华的生活)李白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是什么呢?(蔑视)

什么样的人才能享受到富贵豪华的生活呢?(权贵)

(3)所以作者既不贪图荣华富贵,又不贪图权势权力。他的好友杜甫就曾在诗中这样描述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由此足可见李白对权贵强烈的蔑视之情,这种蔑视和愤怒源于他的怀才不遇。(板书:愤怀才不遇)

讨论:那为何他之前还要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呢?(这正是李白性格当中的矛盾之处:他既对自己的才华充满信心,想有一番作为,但是仕途受挫又使他的内心极度蔑视权贵。这种矛盾的性格来源于他的怀才不遇。)

(4)“古来圣贤皆寂寞”中“圣贤”指什么人。(指的应该是像李白这样的有才能的人。一个“皆”,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圣贤之人都是会被冷落的,其实李白是想说,圣贤被冷落的直接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昏庸无能,不重视人才,所以在这里,再一次体现了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和愤怒。)

(5)李白在这里列举了哪位古代圣贤?

(陈王曹植,他与李白一样都才华横溢,但也都怀才不遇。李白以陈王曹植自况,怀才不遇、蔑视权贵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朗读指导:在朗读这一部分的时候,要注意个别词语的重读,例如“不足贵”、“不用醒”、“皆”、“惟”。请一位同学朗读“岑夫子”到“斗酒十千恣欢谑”。(教师点评指导)

4、狂(同义词即可)(1)陈王可以“斗酒十千恣欢谑”,再名贵的美酒都可以拿出来纵情欢乐,那么李白呢?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即便千金散尽,也还可以用五花宝马、千金狐裘这些名贵的东西去换取美酒,让大家一醉方休)

(2)“主人何为言少钱”中“主人”是谁?酒该谁买?李白的行为说明了什么?(本文是李白与好友岑勋应邀到另一位好友元丹丘家做客时所写的劝酒诗。主人当然是元丹丘,酒应该元丹丘买,李白的行为是反客为主。)

(3)结尾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性格呢?(狂放不羁)(板书:狂 蔑视权贵)朗读指导:结尾部分正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充分体现了李白飘逸狂放的性格,所以我们要读出强大的气势,结尾“万古愁”要读出拖音。请一位同学朗读“主人何为言少钱”到全诗结束。(教师点评指导)

六、激情投入,美读全诗

就让我们带着对李白情感变化的理解,放声自读一遍这首诗。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全诗。通过我们的学习,同学们对李白情感的把握有了很大的提高,课下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切磋一下。

七、迁移练习:

下面是唐代另外一位诗人李贺的《将进酒》,李贺有“诗鬼”之称,相比之下,你认为两首《将进酒》在情感的变化上有何不同?在风格或人生态度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将进酒

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注:①鼍(tuó):鳄鱼的一种。②前五句从声、色、香、味写筵宴之华贵丰盛。以下四个三字句写宴上音乐歌舞之美妙。③酩酊:大醉的样子。刘伶:“竹林七贤”之一。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之情趣,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于屋中。对传统“ 礼法”表示蔑视。

诗意描述:端起华美昂贵的酒杯,喝着浓香醇厚的美酒,吃着精美珍异的食物,在那布置得华美绚丽的场所,乐人吹笛、击鼓,美女唱歌、跳舞,啊,我们一片狂欢。突然让人感到,青春飞逝,犹如桃花乱落,唉,活着的时候,还可以一醉千愁,就喝个酩酊大醉吧,死后呢?善饮酒的刘伶坟上无酒的时候,该怎样打发时光啊!

明确:相对来说,李贺的诗,主要是悲,前面写喜,一下子落到悲的万丈深渊,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而李白整首诗前后是不断变化着的,有时悲,有时喜,有时狂,有时又愤,更有一种不可遏抑的气势和动人心弦的气魄。李贺的《将进酒》前八句写热闹欢乐的歌宴场面。紧接着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陡转,直奔愁结难解的主题。李白的《将进酒》开头两个排比长句,气势非凡,在奇特的夸张中,从空间、从时间,又从时空的对比中,突出人生苦短之悲。但五六句来了一个逆转,从“悲白发”转向了“须尽欢”、“且为乐”。紧接着诗人以畅快之笔描述了多么痛快的盛宴,而诗人也在“会须一饮三百杯”“杯莫停”的豪放中,尽情地为朋友“歌一曲”,情感又出现了波澜,由狂放又转到“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的愤激。接着又转向狂放至极的高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而结句“与尔同销万古愁”,又跟开头之“悲”相合,浑然天成,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最大不同在于思想境界高下有别。李白的气魄比李贺大,境界比李贺高。读李白的诗虽然感觉到满纸不平之气,忧愤之思,但又觉得心胸爽快,精神舒展;读李贺的诗,你会胸闷气短,天昏地暗,凄凄惨惨。“桃花乱落如红雨”则冷艳哀伤,无以复加。“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更是凸显死亡,让人不寒而栗!

另一方面,在李白的饮酒诗中,虽有悲感,但却不悲观。“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及时行乐思想,只是表象,诗人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来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流露出其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在李贺的饮酒诗中,诗人只是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须要及时行乐。尾句中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体现了诗人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八、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

九、总结:

将进酒教案 篇4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酒有关的诗歌。

二、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三、研读课文

1、本诗的基调是什么?请对诗人感情发展的脉搏作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本诗初读一二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是再读几遍,就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只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就好象《阿Q正传》一样,喜剧是其外壳,悲剧是其内核。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里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这二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诗人写黄河,颇能够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可不同,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二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切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诗人的这种悲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双鬓成霜,英雄老去,更是对政治腐败、自己政治抱负无从实现的愤慨而来。

②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前二句从空间上放大,后二句从时间上压缩,开篇即给人横空出世之感。

“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乐”。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在这里,诗人以为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消沉,对政治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才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种矛盾的协调方式与《行路难》如出一辙。这种诗情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此时他心里应该还盼着会有一天再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藁人。” 这一段读来掷地有声,豪气冲天。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钟鼓”二句是诗人对腐败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与摈弃,又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字比叹惋,充满着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段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极点。这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板书: 悲——乐——愤——狂)

四、嗜酒反映着李白的示意人生,联系李白的人生经历,分析他为何会如此失意? ①生活不如意。李白的好饮性格也许与生俱来,但后天的生活经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李白少年即勤奋读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也。”青年时师从有经世致用思想的隐士赵蕤,隐居深山刻苦攻读两年,这段经历对李白思想影响很大,后来他经常以管仲、诸葛亮自许,畅谈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在《大鹏与希有鸟赋》一文中,以大鹏自比,以“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的大鹏形象,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远大的人生抱负,嘲笑现实社会中的权贵和墨守成规者,蔑视封建权贵和封建秩序,追求个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性格的内核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青年时期的李白就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心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人生目标。而赵蕤思想中顺应自然、鄙视虚伪世俗的道家意识,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荡的性格。儒、道思想构成了他矛盾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他的一生。他脱不掉儒家“济天下”的心愿,想当政治家,但当时的唐朝官场容不下飘逸若仙、恃才放狂的李白,在历经三年的长安之行后,只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有“仙风”,也有“道骨”,但他首先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悲恐惊的正常人,他不能没有惆怅。

将进酒教案 篇5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诗歌的声韵特点;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把握诗歌感情的基调和变化的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音韵,老师讲解点拨以明白诗人的情感变化,合作探究以把握人生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拓展延伸以巩固所学知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胸襟。

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思想和艺术的感知与欣赏。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复杂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2、如何引导学生对于李白嗜酒与狂放行为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解法、诵读法、探究合作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有酒。酒,他的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亮在水里,他就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抱月而终。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了一生?他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

看来,李白天生就是为诗为酒而来,为后人读这样优美的诗酒篇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读他的劝酒诗----《将进酒》。

二、解题,介绍背景。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三、初读出韵律:(老师背诗)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1.指名读,读准字音、节奏(点评后过渡)。

2.刚才请同学读了一遍,下面来听朗读,请你们来评一评。

过渡:感觉读得怎样?想不想读出这样的水平,甚至超过他。要真正读好一首诗,能读准字音、节奏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读懂这首诗,把握好作者的情感变化。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歌,来看看诗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四、再读明诗情

一)、首先我们从诗题读起

请同学们看文章的标题《将进酒》,那就是请喝酒!那从诗题里我们就会想:

1、谁请谁喝酒?

明确:元丹丘请李白、岑夫子喝酒。

2、为什么喝酒?你能不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明确:借酒消愁,“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请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激动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悲壮的(找出对应诗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欢快的(找出对应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自信的(找出对应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愤慨的(找出对应诗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狂放的(找出对应诗句)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愁苦的(找出对应诗句)与尔同销万古愁。

4、那李白到底有哪些愁?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从具体诗句中说出你体悟到的是何种愁情?并说说你的理由!(联系李白的生活背景、人生遭遇、人生理想)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这一年,李白已经51岁,八年之前,李白到长安寻求功名,进入到统治中心以后,他原本以为能够干一番事业。然而现实却不容许他这样做,所以现实的政治遭遇使他郁郁不得志。李白的身上浸透着儒家思想的血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李白毕生的追求,是李白的一个梦。

A、“人生苦短之愁”(联系创作时间、人生经历)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怀才不遇之愁”(联系时代背景、人生经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C“圣贤寂寞之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知音难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过渡:那么,此时的李白愁肠百结,那他该如何来排解内心的万千愁绪呢?

5、何以解愁?

唯有杜康,那我们就跟随李白一起去丹丘生家喝酒去怎样?下面我们再来品读课文,体悟诗人的酒兴!

五、品读出酒兴

①李白他们是怎样喝酒的?请找出有关喝酒的诗句,并说说都喝得怎样?

明确:

a、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喝得尽兴

b、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

c、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

d、但愿长醉不愿醒。——喝得纵情

e、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放纵,

f、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专注,喝得任性。

这就是李白。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喝法,莫过于“狂饮”。

②分组讨论质疑手法,语言等鉴赏(先请同学们准备1—2分钟,后提问)

小结:刚才,同学们表演让我们似乎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酒香,太精彩了!的确,全诗围绕一个“愁”字展开,作者因愁而悲叹人生短暂,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壮志难酬、圣贤寂寞,也因愁而癫狂失态,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拓展探究:

自古以来你,像李白这样的有志之士怀才不遇的很多,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面对人生的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

七、结语:

这首诗虽然篇幅不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尤其是音韵、节奏随着诗情的起伏,时缓时急,忽高忽低,曲折回环,奔腾向前。我们只有思随情转,音以律动,才能读此诗于“雄快之中”,从而“得其深远宕逸之神”。

八、作业:课外写作训练

要求: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1、主要以李白的豪情和怀才不遇为事例,并点评事例;

2、引用一句名言;

3、联系现实。

4、100字左右。

戏解《将进酒》另眼看太白 篇6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艺术风格

岁在乙酉,时序初秋,浅薄小生于陋室初读太白之《将进酒》。认识“酒中仙”有些时日了,虽未曾以酒相邀把酒共欢,但对其才情,早已有所耳闻。没想多日不见,太白竟越发狂放不羁了。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从其自白书(将进酒)》不难看出,太白罪责重重,昭然若揭,其罪有五:

一、反客为主。狂放无礼

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中有生动的记载。李、岑作客丹丘家,主人盛情款待,自不必说,殷情劝酒之责,非丹丘莫属。李白借花献佛,劝岑夫子多饮倒情有可原,没想到三杯酒下肚,酒酣耳热之际,主客易位,反劝主人“将进酒,杯莫停”。越权之罪铁证如山。

元丹丘身为主人,觥筹交错中十分理智。他坚持“既让客喝好,又不让客噶醉”的原则,托辞“少钱”以结束酒会。没想到李白居然不领会主人美意,高叫“主人何为言少钱,经须沽取对君酌”。他无论如何脱不了“好酒贪杯”的之嫌疑。

元丹丘身为主人本是善意的。他十分了解李白好酒贪杯,故而不计较个人颜面,托辞伪言没有现钱的。而李白为尽狂欢之情,居然对主人倡议要卖掉自己的五花马和主人的“千金裘”(千金裘应属元丹丘家藏之物)。

二、奢侈挥霍,饮酒无度

朋友相会,举杯共欢,无可厚非,他们仅仅三人,居然要享受烤全羊一类的美食,一举杯竟然要喝三百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所仰慕的俊才是曹植,仅仅因他喝着名贵的酒,如他一般地“恣欢谑”(“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襄阳歌》),难怪后来采石矶畔,醉中捉月,落水未归,一代诗仙,化为碧涛。看来,作者于此也供认不讳,奢侈挥霍,饮酒无度。

三、胡言乱语。粗浅无知

说什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全然不知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说什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全然不管“青发变白何其速也”:说什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全然不想人生百年,何言“万古愁”;说什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全然不记得“韩非以法成家,韩信以战闻名,司马迁以文传世……”

四、感情驳杂。吐露无序

纵观全篇,太白时悲时乐。时而愤激,时而狂妄,感情驳杂,似乎无序:文前“悲”文后“愁”,篇首“欢”,篇尾也“欢”,首段“人生得意须尽欢”,诗人在狂欢,尾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尔同销万古愁”,复杂感情如夏日潮水,潮起潮落无定期。

五、恃文放旷,狂妄自大

想当初,太白刚被征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说他自信也行,说他狂妄也差不离。进京几年,不过一“御用文人”而已。正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恃才放旷,狂妄自大,才落得个“赐金放还”的下场。

时光易逝,转眼太白两鬓如霜,依然恶习不改。说什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道什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叫什么“五花马、干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难怪李白挚友杜甫曾直言相谏:“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独立窗前。晚风如潮,思绪万千,良久渐平。回到桌旁,读之再三反复体味,忽然云破天开,豁然开朗。反复朗读,用心感悟,方才体会到太白诗歌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察微知著,窥一斑而全豹,太自豪放飘逸诗风,表现有三:

一、超越时空。想象丰富。夸张大胆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后我们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欢饮的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太白是想落天外,语带夸张。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超越,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超越。

《将进酒》的夸张形式多样。诗中有些夸张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会须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干”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都有力地说明太自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展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二、感情饱满,悲喜交织,大起大落

初读《将进酒》,觉得它豪气十足,反复读之,细细体会,不难感觉到人生百味,蕴含其间。

开头四句写“悲”。首句从黄河起兴,这两旬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人大海,势不可回,语句雄壮,但是下文紧跟“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三、四句又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因而这句话令人悲意顿生。

以下六句写“欢”。诗人年华老去,政治上极度失意,整日穷愁并非其本性,既然此处失意,就另外去寻找寄托。朋友聚会是人生快事,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这里有一定的消沉,但并不完全,李白对人生理想未完全绝望——“天生我材必有用”,算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这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实际上也是他愤激中的无奈与自我安慰。

二段前六句写“愤”。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二十四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骇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但是,当时朝廷腐败,自身的政治报负无从实现,他怨统治阶级埋没人才,因而否定、摈弃腐败奢侈的当权者和豪门贵族,并以古来圣贤与曹植对比叹惋,充满了不平之气、愤激之情。

结尾部分写“狂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真是狂放到了极点,但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确切地说,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纵观全篇,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由乐转狂放,由狂放转愤激,由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气势如犬河奔流,曲折极尽纵横捭阖,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三、感情真挚,不拘小节,率性而为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的交往颇深,在《李太白全集》中写给他的诗作多达11首,从“畴昔嵩阳。同衾卧羲皇”(《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来看,两人曾共同隐居过一段时间,他们志趣相同,感情真挚。

李白天性豪爽,不拘小节,“天子呼来不上床,自云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些诗句便是明证。在密友家中,且于酒酣耳热之际,有何不敢为?诗人虽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非不拘形迹的豪放知交断不能如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浪漫色彩极浓。

总之,正是上天赋于了太自豪放不羁的天性,他借助大胆丰富的想象。任思绪纵横驰骋,采用极度惊人的夸张手法毫不掩饰的抒发内心那奔涌跌宕的感情,经而形成了他那独特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真可谓诗情如泉涌,才情似大江。

上一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详解下一篇:中层管理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