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篇1

一、用人理念:在宝迪公司企业文化中我们可以摘录出我们公司的几大用人理念

1、人才观:有德有才、放手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

2、坚持以人为本;

3、不任用政令不通的干部;不重用有历史遗留的人;

4、领导要有爱心:领导不关心员工、不爱护员工、不尊重员工就是品德有问题;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用人理念:

1、从“人才观”中可以看出:公司非常重视人才;现代企业都重视人才。怎样理解企业员

工所具备的“德”和“才”;不知大家思考这个问题没有?我是这么考虑的:

A、一个社会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基本生存能力;

B、一个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品德和基本工作技能;

C、一个班组长应该具备的品德和工作能力;

D、一个科长应该具备的“德”和“才”;

E、一个经理或一个总经理要具备的“德”和“才”;、总的来说,不同层面的企业管理者要有不同强度的“德”和“才”,不同岗位的管理者要具有不同的“才”。所以说: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下级现在都立即有我们的德和才,我们可以采取“培训”、“试用”等方法,我的观点是:一个企业中的员工绝大部分都是“有德无才”的员工,我们大力开展不同方式的培训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

依靠人,二者的统一构成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现在用人和20年前用人,方法不能一样,人的需求不一样了,标准不一样了,给我们怎样用人提出一个新课题。我的观点是:给人以尊重,尤其是我们的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者,时时关心他们、相信他们。很土的一句话:谁都想好,都有尊严。

3、领导要有爱心:领导不关心员工、不爱护员工、不尊重员工就是品德有问题;我的观

点是:最基本的是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更要考虑到员工的利益。我们的企业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发展。

二、管理理念:“命令式”管理和“培训式”管理

1、简单、粗放、感性的管理:一般是简单地下个指标或指令,然后是粗放的命令下

级,然后凭感觉进行指导管理。

2、科学、和谐、培训的管理:分析客观情况,科学地详细地指标或指令,考虑到了

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困难并给予帮助,并且进行过程指导管理。

3、我的观点:采取“培训式”的管理。当然,我们需要高压管理,但更多的是和谐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篇2

在水利工程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为核心的因素,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采用有效的用人理念, 能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组织工作效率。现代项目管理追求的是高效与资源节约。进行项目管理, 需要利用有效的技能、知识、方法与工具, 不断满足项目开展的需要, 进行各种管理活动。项目管理包含项目管理的全局性与综合性, 是对项目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内容进行深刻总结, 注重对保障性部分的研究, 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进行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

1 项目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1.1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无论是对组织管理还是企业项目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不断提升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质量, 深入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 提高人力资源对组织的贡献度与忠诚度。随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 人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质量。人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项目, 都需要人来进行定义。人力资源管理能充分调动项目成员的积极性, 促进项目工作业绩的提升, 获取有效的工作成果, 提升工作效率。

1.2 项目管理的独特意义

项目管理不同于平时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 项目管理具有众多创新性的内容, 而常规管理是一种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项目管理与生产运营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日常运营的工作环境相对确定, 而项目管理的环境是相当不确定的, 需要依据日常经营环境的变化, 不断调整运营环境, 根据运营环境的差异, 进行有效的周期性管理。日常运营工作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环境都是相对不变的, 而项目管理存在着诸多创新性的因素, 需要考验团队的运营与合作能力。针对相关管理的特点, 分析项目管理是一种面向过程与面向任务的管理活动, 所以项目管理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管理方式, 需要采用有效的管理办法与技巧。项目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意义重大, 关系到整个项目完成的质量与水平。

2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用人管理误区

2.1 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重视财务管理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 很多企业都较为重视项目的财务管理, 对财务管理的发展状况与管理实践较为重视, 而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在这种管理理念引导下, 很多工程项目, 诸如水利工程管理项目, 都极力把财务控制作为企业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在企业管理项目中只是单纯设置财务管理部, 而忽视人力资源部的建设, 部分企业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 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性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效用。现代管理部门与工程项目需要在项目管理中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在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深刻了解的基础上, 涵盖多种知识体系的建设, 在战略管理理念上, 进行项目管理理念与知识水平的融入建设, 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 在实际操作中, 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招聘、考核、管理等内容实现对项目的深刻管理。企业项目管理需要在深刻了解项目管理的基础上, 形成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 形成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内容, 有步骤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的建设。

2.2 忽视组织框架, 岗位的配比性不强

项目管理过程中, 很多组织的岗位配比性不强, 项目管理部门忽视岗位的作用, 对不同岗位的职责与能力了解不够。企业项目在用人时, 需要预先对岗位的职责与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 在了解员工工作能力的基础上, 有效地进行岗位与员工的配比, 用人需客观公正, 重视员工的能力, 避免唯亲用人状况的出现, 从根本上提高用人的有效性与用人效率。项目管理需要重视人际关系, 关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 重视个人的责任, 在不断加强团队建设的同时, 制定具体的团队建设与考核目标。要促进内部沟通交流, 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时, 要严格追究责任, 重视团队的责任意识, 重视团队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要融入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 促进高效的项目管理团队建设, 不断提升个人的价值与组织价值, 促使项目的顺利完成, 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中比较重视个人责任, 在当前企业与工程项目管理中, 对个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度不够, 忽视团队建设, 没能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案。因此, 在目前的项目管理完善过程中, 需要采用公平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从根本上全面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3 项目管理用人理念的深入发展

3.1 用人理念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应对用人理念与项目管理融合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必须要充分发挥管理团队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考虑到项目的收益与项目管理的特殊性, 用人理念必须要具有足够的针对性, 有效的用人理念,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能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

2) 项目的任务是在组织层面不断开展, 团队建设要不断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相关合作, 用人理念的运用, 让团体协作性不断增强, 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益。

3) 融合用人理念的项目管理更加注重效率, 只有采用高效便捷的方式,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用, 发挥人力资源的独特管理作用。

4) 人员的匹配是一个高效、精简的过程, 在整个安排与层次系统中, 需要根据管理人员的任务与目标, 进行人员的安排。

5) 用人理念融入项目管理, 使项目管理更具有目标性, 有效的用人理念的指导, 让项目人员能有效进行绩效的激励与评估, 不断为实现良好的项目与组织目标做好保证。

6) 用人理念的融入使企业管理不断得以细化, 更加细致的管理, 促使项目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 增强管理的效率与能力。

3.2 形成有效的项目管理用人理念

人是生产力变革最为关键的因素, 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 有效的项目管理用人理念的建设, 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用人理念。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加强人员自身素质建设, 从根本上提高用人管理的质量。管理团队与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建设, 在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 促进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项目管理过程中, 企业需不断变革用人理念, 改革传统的用人模式, 形成与现代工作环境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用人模式, 不断创新思维,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 融入创新性因素, 增强人们对自己行为与工作能力的认识, 加强对行为规律的认识。企业在转变用人观念的同时, 要做好人员能力的调查与岗位要求的调查, 了解岗位需求, 对岗位与用人进行合理的配比, 形成最有效的配比方式, 在加强人员能力培养的同时, 形成企业独特的用人风格, 促进项目管理与用人理念的巧妙融合。

4 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运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项目管理中融入用人理念,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与管理, 形成独特的企业用人理念, 对于提升项目管理的质量与企业整体的实力意义重大。人是推动生产变革最为核心的因素, 只有企业从根本上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才能提升项目管理的能力, 增强员工的管理理念与管理责任, 促使企业建设与现代企业的发展。

摘要:现代企业项目管理中需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的有效性与积极性, 在了解工作岗位需求的同时, 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避免唯亲用人, 采用最有效的用人理念, 完善项目管理用人结构, 加强人资管理。

关键词:项目管理,用人理念

参考文献

[1]占文松.浅谈项目管理理念如何融入企业文化[J].项目管理技术, 2007.

[2]朱青, 梅薛珑.知识团队合作的动态博弈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10 (11) :107-110.

[3]周世逑, 苏玉堂.中国行政管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4]仇建鸣, 绩效考评中的博弈分析与绩效考评制度设计[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1) :17-19.

常规管理理念、原则和要点 篇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九条“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要求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纲要》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间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常规管理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将常规依然看作教师管理、控制幼儿的主要手段,强调常规对幼儿的约束作用,强调幼儿行为的整齐划一与服从指令;另一个极端则过于强调幼儿自我管理,过多地否定了某些环节的教师干预,在强调幼儿自主、独立的同时,常常会导致如幼儿喝水少、忍尿、睡眠不足、盥洗时经常有衣服弄湿等现象。这两者都是与《纲要》的精神不相符的。我们要重新审视常规,既要跳出传统常规管理的误区,摆脱原来强制的、整齐划一的、自上而下的行动逻辑,又要把常规合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将它当作教育的资源,发挥它应有的效能。

树立正确的班级常规管理理念

理念是先知,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幼儿园班级常规的有效管理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实现。作为班级管理者,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幼儿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正确认识班级常规管理的长期目标,即通过幼儿阶段的常规教育,逐渐达成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自我意识,进而使幼儿学会自主、自觉规范和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最终达到规范化、合理化的目标,为儿童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体是幼儿。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对幼儿来说,与其让他们在教师高压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还不如让儿童在较为自主的气氛中逐渐学会自律和自我约束。幼儿应该成为班级常规管理的主体,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将真正的自我完全展现在教师面前;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各种活动。但是,我们特别应当注意的是,在幼儿进行自我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其适时的和必要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各种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幼儿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才会得以不断提高。

班级常规管理的基础是班级规则。培养幼儿基本的规则意识是很重要的,这对幼儿的个体发展以及幼儿园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都是极有意义的,因为幼儿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特定的小社会里,必须学会遵守这个小社会的公共规则。只有建立在班级和幼儿园规则基础上的幼儿个人行为才是合理的行为。幼儿园是以幼儿的集体生活为基础的,在一个由众多孩子组成的班集体中,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就很难建立起一个有秩序的集体,没有有秩序的集体就没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和目标,就很难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幼儿基本的规则意识, 帮助幼儿在对班级、幼儿园的规则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学习遵守班级和幼儿园的规则,逐步地产生把这些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的意识,愿意并自觉地去遵守它们。

制订班级常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班级常规的制定是常规管理的前提。班级常规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幼儿主体原则。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由表达、深刻体验、独立操作。同时,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地观察幼儿的活动,适时指导,开展随机教育。

平等参与原则。在建立常规时,教师应从长期自居的“领导者”、“指挥者”的角色中转变出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用板着面孔“发圣旨”,而应给幼儿创造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按照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幼儿对日常常规的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常规段,此时幼儿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因此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体验成功的乐趣,更能让幼儿感到常规是他们的内在需要,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家园合作原则。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一日常规的关键。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有着教师无法代替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求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只有做到家园同步,才能使常规教育持之以恒,发挥更大的作用。教师要及时了解幼儿家庭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家庭提出不同的常规指导意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灵活高效原则。一日常规所规定的是教师和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是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幼儿园工作的实际制定出来的,必须严格执行。而在操作中,有许多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处理。比如集体活动的时间问题,活动与活动之间过渡时的具体内容等,为了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必须处理好严格执行与灵活调整的关系。

协同一致原则。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效果。在班级幼儿的教育上,教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在幼儿生活常规的制定上,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班级常规管理实施的基本要点

常规管理要全面抓。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只有对每个幼儿都熟悉,了解他们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常规管理要面向全体幼儿,要处理好班集体和单个幼儿的关系,全班幼儿都应按统一的教育要求和规则进行行动,但同时教师还应关注班级中的个别幼儿,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常规管理要日常抓。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情况,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工作。

常规管理要抓重点、反复抓。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然而,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反复地练习,并不断地改变形式,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作者系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处处长)

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格言 篇4

1、乘风破浪扬帆蓝海,做大做强物流贸易。(左友堂)

2、注重过程环节,时刻牢记自己能做些什么。(左友堂)

3、态度就是执行力,任何时候无借口。(左友堂)

4、以诚信为基础,以用心为前提,以卓越为目的,以团结为力量。(张大伟)

5、不等不靠找出路,开拓创新谋发展。(张大伟)

6、不找任何借口,做到全力以赴。(张秋娟)

7、注重学习,提高素质,做职业化员工。(张秋娟)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篇5

【摘 要】:

本文从介绍人本管理理念和模式出发,全面论述现代人本管理理念和模式的精神内涵,即人文精神、人性思考、人生关怀、人员激励、人才开发等,并从多方位对人本管理理念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了现代企业如何实施人本管理。

【关键词】 : 人本管理 企业管理 理念 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正面临着重整提高的挑战。企业管理也从强调以物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的开发,是管理领域一次变革和创新,而把人当作一种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刻意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当代先进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知识经济所倡导的管理模式,称之为“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变革和创新,反应了知识经济的本质和要求,本文主要对人本管理的理念、内涵、要求和模式作以剖析和探讨。

一、人本主义管理的兴起

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到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特别是二战以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这都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开展民主管理、应用运筹学、实行系统管理等,促进了管理学在思想内容、组织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更快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经济来临,规范与制度虽然依然存在,监控也仍有必要,但是其刚性大为削弱。因为规章制度只能对共性问题进行约束,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其非程序化的创造性工作,没有固定准则与模式可循,人们只要求结果,但很难监控它的过程;而且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与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经济多元化与全球化的趋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人对机器的适应将变成机器对人的适应。人们所受的刚性约束越小则自由度就相对加大,为人类实现自主性提供了条件。所以在新经济时代,人本管理必然取代管理型管理,因为人本管理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特征和管理要求。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而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此种管理,它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生命意义、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认为人皆蕴藏潜能,人性是积极的、建设性与社会性的,追求组织行为与人的主体性的有机结合,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以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管理哲学,它强调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的完整性和人需要的多样性,具有以下精神内涵:

1、人文精神:促进人与组织共同成长

2、人性思考: 尊重员工,满足需求

3、人生关怀:关心生活,交流情感

4、人员激励:发挥潜力,人尽其才

5、人才开发: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三、从多方位对人本管理的分析

1、从人的文化性发展看人本管理

2、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智力型要求看人本。

3、从人的本质属性看人本管理,4、从资产形态的发展看人文管理。

四、人本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具体体现

人类物质生产和生存与社会发展离不开对硬性物资资源的依赖;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的文化性、精神性、理性越强,对人自身智能资源开发应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成为社会发展的本质推动力。工业经济孕育了泰罗制;而知识经济正孕育着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人本管理是以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企业人文环境为基础的,其宗旨是尽量发挥人的文化性作用和满足人的本性的需求。企业人本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的发展。

2、对待用户。

3、对待生产。

4、对待管理职能。

5、对待员工。

6、对待企业竞争。

7、对待产品设计。

8、对待组织形式。

9、对待企业文化。

结束语

企业之间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的竞争,本质上则是管理水平的竞争,而人本管理是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管理哲学,它强调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性的完整性和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其要义是在管理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其它生产要素的辩证关系,重视人的智慧、创造力及主导作用,实行综合性、动态性管理,从而帮助员工完善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形成共同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奋斗的整体合力。

【参考文献】

[1] 李宝元著:《人力资本运营—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战略与致胜方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45-47页。

[2] 赵文明、许静初著:《百年管理精要》,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版,87-89页。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篇6

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应更重视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提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将企业活跃的人才因素做为企业“第一资本”。

一、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分析

1.人才是企业的生命

管理大师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明天的竞争力取决与企业今天人才的竞争力。”美国加州大学保罗.罗默创造了被西方主流经济学派认为是增长理论新基石的人力资本模型。该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率与人才资本存量成正比。我国古代时着名军事家孙子对人才也极为重视,在他的《孙子.谋攻篇》中曰:“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陷则国必弱。”将才对国家的富强及其人民的命运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于对于一间公司呢?因此,将人才比喻成企业的生命对一间公司的重要性并不算过分。今天我们解析所有成功的企业,我们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全新科学的人才理念,拥有一班可靠的人才,且企业管理者都是善于用才之人。

2.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要素。企业中的资源分为物质资源和人才资源,物质资源属物的因素,人才资源属人的因素。一般的物质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的价值是直观可见、可以计量的。而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关键、最特殊的因素,是生产力的核心。人才资源对企业中的物质资源具有聚合作用,人才资源聚集到哪里,物质资源就会流向哪里,只有通过人才资源的最优组合,才能发挥物质资源的做大效用。所以在企业中,人才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管理者人才理念的一般误区

1.惟“高”是才与惟“全”是才

随着我国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在选才时有着越来越明显的惟唯“高”与求“全”的倾向。惟“高”是指过分注重高学历、高职称,简单地认同高学 历、高职称就等于高能力。惟全是指认为人才都是完美的,人才就是全才,从而对人才的要求面面俱到。从目前的公司招聘可明显看出,公司无论能力,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不惜成本,招聘高学历和所谓的全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

2.大才小用与人才错用

不少企业在延揽人才时可谓千方百计、用心良苦,但一旦人才到位以后往往就以为大功告成了、万事大吉了。要么不了解人才所具备特长,长期将人才积压在繁琐的小事当中,以至使很多人才被浪费。要么人才颠倒使用,将人才乱用错用。大才小用与人才错用的实质是企业人才资源的配置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人才的使用、配置必须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运作。

3.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才激励曾长期重视精神激励而轻视物质激励。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规范,现阶段相当多的企业在人才激励活动中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重物质轻精神。企业惯常的方式是“一刀切”的激励,从管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在采取措施激励员工时,普遍的理念就是要么认为人都是“经济人”,要么认为人都是“社会人”,尤其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认为钱是万能的,只有使用物质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4.对人才重使用轻开发

相当多的企业认为招募的人才当然应当具有满足企业需要的能力,至于其能力的提升与开发应当是人才自身的事,因此不太重视“育才”,导致企业人才消费的“拿来主义”盛行。将某类人才长期搁置在一个岗位上,致使人才发锈,随着企业发展。很多人才都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需要。

三、误区解析及合理的人才理念构建

1.重文凭轻能力,重资历轻道德,过度地重视文凭、职称等静态标准而忽视能力、创造性等动态标准的盲目的人才高消费结果,是在加大企业人才消费成本的同时,也使企业人力资源很男实现有效配置,从而导致影响了企业效率的最大化。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人无完人,应对策略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择人所长而用。针对不同类型的职位采取不同的现实的客观的人才标准,是企业人才理念的战略课题。

2.人才配置实质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职位上。人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都有差别,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见是有利的;否则既无法完成组织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人才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造成资源浪费。合理的配置并非一撮而就、一劳永逸,应当全面动态地考察人才的智力、专长能力和潜在能力,注重岗位和人才能力的匹配分析,从而做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的配置。

3.以人才实用性为指导思想,导致以人才市场价值式的实用主义选才用才标准。

企业的选才与实用标准非常现实或实用,即人才需满足应聘岗位所需要的个人和专业的综合素质,能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企业和人才之间形成了直截了当式和短期的市场买卖关系。

随着工作团队的日益推广和人才经营活动的广泛参与,企业环境复杂化与竞争激烈化,人才开发显得日益重要。较之知识培训,适应环境变化的工作能力的培训更重要。对人才资本的培育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前提,企业对人才投资是其能够实施的最有价值的长期觉错。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应避免进入人才理念的误区,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采用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配置、培训、开发、激励、考评方式方法,努力发挥人才效能,挖掘和提升人才潜力,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人才能动地、高效地为实现企业目标工作。

参考文献:

[1]孙泽厚 罗 帆: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叶 龙 史振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篇7

一、创新思维方式, 树立柔性管理理念

“柔性”的本意是可以改变或者变革。20世纪末, “柔性”一词开始被引入管理学。在技术管理方面, 柔性体现弹性、适应性、扩展性和兼容性。在企业文化理论方面, “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 建设企业文化必须强调企业文化精神、价值观、凝聚力等柔性因素。“管理”是指一定组织的管理者, 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管理领域不断赋予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高校学生柔性管理, 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依据共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观念、大学精神, 努力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内在需求和行为习惯, 采用正面教育、精神激励、行为引导、心理暗示等柔性工作方法, 培养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风气、营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 形成尊重理解、培养教育学生的氛围, 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归属感, 产生潜在的说服力,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一) 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理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学校是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场所, 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任务, 提高人的素质是高校的根本宗旨。因此, 必须在学生管理中, 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开发学生的潜能, 充分激发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发挥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上。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类, “尊重需求”是第四层次的需求。每个学生, 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都有尊重需求。当学生受到应有的尊重时, 就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 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应尽的任务, 内心会充满价值满足, 感到自信。因此, 在管理学生时,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需求, 就会克服刚性管理带来的矛盾, 发挥柔性管理的优势, 形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气氛, 使管理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 坚持“以德为先、德育首位”的根本理念。

坚持以德为先, 把德育放在首位的理念, 就是坚持把人的思想道德放在第一位, 用人的思想道德作为柔性管理的精神支柱, 用道德的感召力来影响、调动和团结全体学生, 达到管理的目的。学校的管理者要把自己的道德修养放在首位。用自身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等柔性的因素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而不是简单地用行政命令、制度约束和纪律处罚等刚性的因素来管理学生, 把刚性因素作为辅助手段, 刚柔相济, 使管理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 倡导“以和为贵、协调和谐”的基本理念。

早在三千多年前, 我国就倡导和谐。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朋友”,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认为:“仁者无敌”,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主张“以德服人, 提倡王道、反对霸道”。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恭、宽、信、敏、恶、智、勇、忠、恕、孝”等思想, 都是强调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道家提倡“无欲”、“无为”、“无争”, 也是强调彼此和谐相处, 宽大为怀, 以实现“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和谐在现代汉语中就是协调、融洽、合作等意思, 许多成语、俗话都反映了这一思想, 如“和衷共济”、“和为贵”, “和”代表了万事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管理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理念。这就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中, 既要尊重人的共性, 也要尊重人的个性。既要融入集体, 又要鼓励个人的追求、创新、爱好。学校的管理者, 坚持“和为贵”的基本原则, 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 使师生、同学之间和睦共处、齐心协力, 共同努力, 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二、划清刚柔界限, 准确把握柔性管理的特征

高校学生柔性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 内趋性。

发挥学生内在心理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 把学校的制度规范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认识和行为, 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满足学生的高层次需要, 来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释放积极性, 使其自愿地挖掘其潜能, 发挥其天赋。

(二) 感应性。

淡化等级观念, 减少权力影响力、强调成员之间平等, 通过真诚的交流沟通, 在心灵上产生相互感应与共鸣, 达成共识。同时也通过组织倡导的共同价值观念的导向, 发挥示范作用, 协调和约束组织成员的思想行动。

(三) 持久性。

柔性管理强调学生对学校强制规定的制度规范和管理理念, 自觉自愿地理解后, 自觉主动地贯彻执行, 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自觉要求, 从而实行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这种内化转化成功, 就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四) 适应性。

柔性管理使学生管理工作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 更注重管理中主动去顺应与积极应对社会变化和学生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 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并随主动寻找改善点, 突破薄弱环节。

三、针对学生实际, 采用柔性管理策略

柔性管理策略要强调四个“注重”, 即注重“随机因素, 感情色彩, 人际互动, 激发潜能”。就是在学生管理中坚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提高学生对管理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归属感。针对当前学生实际, 在柔性管理中, 采取的策略有:

(一) 用“以生为本”的育人环境影响学生。

柔性管理的显著特点是“非强制性”、“以生为本”。就是要在管理中, 首先要关爱学生, 尊重理解学生的自由与情感, 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信任等人文精神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要素, 营造“民主、自由、协调、和谐”的育人环境, 从而用宽松的心境来孕育灵感, 创造闪亮的火花, 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接受管理, 主动参与管理, 使管理收到预期效果。

1.坚持人人平等, 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学校中学生的管理者, 直接实施对学生的管理, 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这是营造“以生为本”育人环境的重要因素。这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关键, 无论处理管理中的任何事情, 都要求“公正、公平、公开”, 特别是在学生干部选拔、评选优秀学生、评定奖学金和贫困生助学金等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情上, 必须坚持公正的态度、公开的程序、公平的结果, 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努力实现人人平等, 使学生生活在充满公平正义的育人环境中, 从而自觉接受管理, 如果学生感到歧视、偏袒、受骗, 就会抵制管理。

2.尊重个体价值, 营造“团结奋进”的集体氛围。

“团结奋进”的集体氛围是实施柔性管理必需的氛围环境。它能使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追求自身的个体价值, 形成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 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个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馨, 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发自内心地热爱集体, 用自己的力量为集体争取荣誉, 把集体的荣誉作为自己的荣誉, 养成对集体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的思维定势, 达到管理与培养的双重目的。

3.注重个性特征, 进行“分流引导”。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民族习惯、宗教习惯差异较大。因此, 要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不同需要、不同目标等, 对学生进行分流引导。在学习上,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 制定不同的学习规划、学习目标、引导他们朝着适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努力。在思想上, 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基础、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等的差异, 注重心理疏导, 注重人文关怀,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形成健康的人格。在生活上, 尊重民族习惯风俗, 引导学生在班级集体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用管理者良好的形象和亲和力引导学生。

1.情感交流引导学生。

柔性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情感人。情感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心理现象, 它是人们对各种客观环境是非好恶倾向的内在反应。柔性管理的核心就是利用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作用, 要求管理者尊重、关心、信任、激励学生, 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来进行感情投资, 产生感情共鸣, 从而协调管理者与学生的人际关系, 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敬重感和信任感, 心悦诚服地接受管理。

2.信任理解尊重学生。

柔性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是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得到信任、理解、尊重, 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对管理者的认同感、归属感, 把自己置身在管理之中, 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和服从管理。管理者情真意切、合情合理, 尊重理解, 就会使学生乐于接受, 达到管理的目的。

3.协调沟通导向学生。

柔性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协调沟通。就是要在学生管理中, 师生通过平等、互信、真诚的交流与沟通, 形成心灵上互通与感应, 从而产生共鸣, 达成共识, 实现行为一致。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 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建立开放民主、和谐协调的环境氛围, 促使心理潜移, 使学生敢讲真话、愿讲真话。还可以通过沟通与交流, 采取暗示熏陶的方法, 利用语言、动作、事物、情景、氛围等含蓄地、间接地对人的心理状态施加影响, 引起情感的共鸣。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提出必须创新思维方式, 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以德为先、德育首位;以和为贵、协调和谐”的柔性管理理念。教师应准确把握柔性管理的特征, 针对学生实际, 采用柔性策略, 实施柔性管理。

关键词:柔性管理,管理理念,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稻香.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2].冯周卓.走向柔性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顾翔.大学生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4].郑其绪.柔性管理[M].上海: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6

[5].洪志钧.柔性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J].江苏高教, 2005

[6].彭礼进等.论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7].徐学智.柔性化:高校学生管理的理念[J].教书育人, 2006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篇8

一、从“严、细、勤、情、恒”看班主任管理方法

严:在班级管理中,常规管理历来是被重视的,因为它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对学生严格管理,是教师的天职,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要手段。这里的严不是严厉,更不是严酷、体罚。要严而有度,班主任要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明确、合理的班级制度。

细: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班主任和学生接触比较多,要善于细致地观察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师只有细心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才能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和事,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特长,了解学生内心世界。除此以外,班主任还要细心地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勤:勤是能力,也是方法,更是一种敬业和奉献精神。班主任要做到四勤,即脑勤、眼勤、腿勤、嘴勤。脑勤——常思考问题,创新管理方法;眼勤——常到班上看看,观察现象;腿勤——常到班上转转,深入同学;嘴勤——常跟学生说说,做好预防。另外还要与家长勤沟通,相互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情:人性化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理念的核心,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前提,又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对学生来说,“被爱”是一种幸福,是产生不畏艰难险阻而奋勇前进的动力。班主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关心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情感上的理解,多给学生情感上的期待。教育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

恒: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同时也要把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传播到学生中去,只有坚持这种“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才能让自己的班级更优秀。班级管理、学生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做。科学合理地常规管理,可形成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做必做到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班级教育管理不能抓一段时间,放松一段时间,贵在“恒心”,坚持日日如是。

二、从“独立、独特、独创”看班主任的育人观

独立:追求主体性。主体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确认,才能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呢?一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四是培养学生的心理自调能力。可以开展:①心理咨询 “悄悄话信箱”,利用广播、手抄报和黑板报开设“心理天地”专栏,对同学们做心理辅导;②开设“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主题心理辅导课,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消除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障碍,通过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获得良好的心境,提高心理自调能力。

独特:尊重差异性。学生的差异状况表现为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特长。班主任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把差异简单地认为是学习成绩的好差,要有“绿叶红花皆春色”的育人思想。一是正确对待“差异”。班主任首先要确立平等的观念,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人人都充满着希望。班主任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展示某一方面的独特优势,使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作为班主任,对那些犯错误的同学,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多一分宽容,耐心疏导,允许他们改正错误,在班级管理中要用人所长,力求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二是呼唤自强的人格。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来培养其自强人格,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自强人格教育。三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班主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要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文艺表演、书画展、故事会、演讲比赛、学科兴趣竞赛、棋类球类比赛、科技小发明、征文活动、器乐比赛、集邮比赛等,为他们的特长发展提供条件。

用人理念和管理理念 篇9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信息的生产、存贮、传递、获取的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图书馆传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是人类步入高度文明的信息时代和图书馆现代纵深发展所追求的一种新型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能否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和管理是当前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改革的新标志。

一、图书馆管理的传统观念

(一)服务观念淡薄

在“以书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支配下,馆员服务观念误解,服务意识淡薄,尽管“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口号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可是很多馆员还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服务形式,产生职业疲劳病,没有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没有服务创新思维。观念上的错误导致对读者态度冷淡,敷衍了事,缺乏与读者沟通了解,更谈不上开展个性化服务,人性化关怀。使读者无形中把自己摆在弱者地位,对图书馆产生不良印象,与馆员感情疏远,产生隔阂及抱怨。

(二)依赖规章制度管理

在图书馆管理传统观念的思维模式支配下,图书馆主要强调的是内部规模的发展。为了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要求读者服从管理,却很少考虑如何方便读者,主动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是以书为中心,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内部工作尽管井然有序,但服务环节却很薄弱,忽略读者的权益,忽视对读者的尊重,增加了读者利用图书馆的不便和困难,违背了图书馆服务的承诺和宗旨。

(三)环境和设备的影响

图书馆受技术主导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经费都用到了改进技术、引进设备上来,忽视了对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建设。实际上,图书馆优美的人文环境和极具亲和力的氛围不仅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还能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现代技术进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和方式越来越多。“技术就是一切”几乎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四)馆员素质偏低

图书馆员的素质水平是人性化服务的核心问题。医院图书馆多被安置老弱病残人员,照顾对象为馆员,缺乏引进图书专业毕业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组合和知识结构的偏差造成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缺乏特色、缺乏新意、缺乏热情、缺乏吸引力,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难出精品。损害了图书馆的公众形象,流失了读者。

二、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

图书馆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理念的实施和所追求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全体馆员共同努力,都要通过点点滴滴、具体、细微的工作去实现。

(一)确立人性化服务新理念

20世纪末以来,对图书馆管理产生最深远影响的理念莫过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体现在图书馆服务上,就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就是“读者是上帝”、“读者永远是对的”的“馆训”。为了使读者满意,图书馆以藏阅一体化取代了长期沿袭下来的闭架借阅模式;以延长开放时间打破了机关式的作息制度;以个性化服务丰富了传统的服务内容;以现代化的服务手段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文献信息的检索与获取。可以说图书馆在满足读者需求方面不断地创新,人性化服务给读者带来的不仅是满意而且是惊喜。

(二)体现人性化服务的环境

现代图书馆的馆舍应是体现人性化的布局环境,“以人为本”不应是传统的“以藏书为中心”的布局环境。良好的馆舍环境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能有效地提升图书馆亲和力,吸引读者,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图书馆推行各项服务的人性化,是为了从心理上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而开展的.服务措施,使读者服务更加顺应人性,读者一进入图书馆便能找到亲近感和归属感

(三)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

体现人性化服务,把尊重读者摆在首位。一般来说读者进馆不愿面对求知阻滞及人为障碍,不愿面对需求落空和拒借的窘境,不愿与馆员发生纠纷,常以馆员服务是否及时和周到视为被尊重的程度,并以自我被尊重的程度判定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果的标准。图书馆制定读者规章制度必须以读者“人性善”为前提,首先关心读者的思想、感受和需要,要充分考虑读者的利益和方便,考虑和包容人性的弱点,而不是硬性地用各种规章制度约束、要求读者,而是对各种“规范”之外的需求给予富有人性化的关注和富有爱心的奉献。

(四)馆员的人性化管理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还应包括对馆员的管理。图书馆对馆员的管理模式也应从传统的制度管理、目标管理等科学型管理向现代的人性化管理转变。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能动因素是人,而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高低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差异,馆员是构成图书馆诸多要素中最重要和最活跃且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如柔性管理、人本主义管理来调动每位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有效的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文化管理等管理手段使每位馆员感到人性平等、权利平等,心情舒畅、全心投入优质高效地工作。

三、正确理解图书馆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人性化管理强调尊重人性,但不能离开科学管理去空谈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科学管理则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一)人性化管理不是人情化管理

图书馆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宽容的管理方式,是基于人性的充分觉醒,严明自律,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制度化管理的升华,而图书馆管理者则应对馆员一视同仁,处事要公平、公正、公道,尽可能做到有爱才之心、有求才之渴、有用才之胆、有护才之魄、有荐才之德、有容才之量,使馆员在工作中体现归属感、价值感。

(二)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现代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强调道德感化,强调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但不是离开制度管理去空谈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就目前人们的道德文明水平和自律境界而言,人性化管理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管理环境,制度化管理不能完全让位于人性化管理。只有两种管理相互结合,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才能创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上一篇:美术上学期期末复习计划下一篇:山西大学研究生